现代分离技术

现代分离技术
现代分离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

1、超临界流体萃取(SFE)的基本原理

SFE利用SCF作为萃取溶剂,SCF所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极易于渗透到样品基体中去,通过扩散、溶解、分配等作用,使基体中的溶质扩散并分配到SCF中,从而将其从基体中萃取出来。提取完成后,改变体系温度或压力,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一散出去,物料中已提取的成分就可以完全或基本上完全析出,达到提取和分离的目的。

2、超临界流体萃取(SFE)的特点

①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可提取纯度较高的有效成分或脱出有害成分;

②选择适宜的溶剂如CO2可在较低温度或无氧环境下操作,分离、精制热敏性物质和易氧化物质;

③SFE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溶解性,能从固体或粘稠的原料中快速提取有效成分;

④通过降低超临近流体的密度,容易使溶剂从产品中分离,无溶剂污染,且回收溶剂无相变过程,能耗低;

⑤兼有萃取和蒸馏的双重功效,可用于有机物的分离和精制。

超临界萃取优于液体萃取

超临界流体的密度接近于液体

超临界流体的粘度接近于普通气体

超临界流体的扩散能力比液体大100倍

超临界萃取的原则流程

流程主要分为两部分:

①在超临界状态下,溶剂气体与原料接触进行萃取获得萃取相;

②将萃取相进行分离,脱除溶质,再生溶剂。

2.2 超临界萃取的特点

(1).选择性

超临界流体萃取中使用的溶剂必须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提高溶剂选择性的基本原则是:

①操作温度应和超临界流体的临界温度相接近

②超临界流体的化学性质应和待分离溶质的化学性质相接近

若两条原则基本符合,效果就较理想,若符合程度降低,效果就会递减

临界温度接近操作温度者,溶解度大

临界温度相同的气体中与溶质化学性质相似的气体溶解度大

(2).溶解度

溶质的溶解度随着流体相密度的增加而强烈的增加。物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C 与超临界流体的密度ρ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lnC=mlnρ+b

选用的超临界流体与被萃取物质的化学性质越相似,溶解能力就越大。

(3).传递性质

超临界流体的传递性质值的范图在气体和液体之间,例如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扩散系数比在液相中要高出l0~100倍,但是黏度就比其小10~l00倍,这就是说超临界流体是一种低黏度、高扩散系数易流动的相,所以能又快又深地渗透到包含有被萃取物质的固相中去,使扩散传递更加容易。同时,超临界流体能溶于液相,从而降低了与之相平衡的液相黏度和表面张力,并且提高了平衡液相的扩散系数,有利于传质。超临界流体的热传导性大大超过了浓缩气体的热传导性,与液体基本上在同一数量级。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 萃取压力的影响

根据萃取压力可将SCF 分为三类。高压时SCF 的溶解能力强,可最大限度地溶解所有成分;低压临界区仅能提取易溶解的成分或除去有害成分;中压区的选择萃取在高低压之间。但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其溶解能力增加缓慢,这是由于高压下超临界相密度随压力变化缓慢所致。

另外,压力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还与溶质的性质有关。如采用CO2 萃取时,对于烃类和极性低的脂溶性有机化合物,在7MPa —10MPa 低压时即可进行,而对于包含羟基和氨基酸等极性功能基的有机化合物,则需提高萃取压力,但对于糖类和氨基酸等类极性更强的物质,40MPa 压力下仍难以实现。

(2). 萃取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较为复杂。根据温度萃取效果的影响可分为“温度的负效应阶段”、“温度正效应阶段”。

例如,对于CO2 在临界点附近的低压区,10MPa 下CO2 由37 ℃升温到61℃时,其密度减小一倍,结果导致溶解能力下降。此阶段称为“温度的负效应阶段”。升高温度虽然可提高分离组分的挥发度和扩散能力,但不足以补充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急剧下降所导致溶解能力下降。在高压区,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密度大,可压缩性小,此时升高温度CO2 密度降低较少,但却显著提高了待分离组分的蒸汽压和扩散系数,从而提高了溶质的溶解能力,称为“温度正效应阶段”。

对于不同组分,温度效应的范围也是不同的。

(3). 萃取时间与萃取剂流量

SFE 中,萃取剂流量一定时,萃取时间越长,收率越高。萃取刚开始时由于溶剂与溶质未充分接触,收率较低。随着萃取时间的加长,传质达到某种程度,则萃取速率增大,直到达到最大之后,由于待分离组分的减少,传质推动力降低而使萃取速率降低。

萃取剂的流量大小主要影响萃取时间。一般来说收率一定时,流量越大,则溶剂、溶质间的传质阻力越小,则萃取的速度越大,所需要的萃取时间越短,但萃取回收负荷大,从经济上考虑应选择适宜的萃取时间和流量。

(4)萃取颗粒大小

粒度大小可影响提取回收率,减小样品粒度,可增加固体与溶剂的接触面积,从而使萃取速度提高。不过,粒度如过小、过细,不仅会严重堵塞筛孔,造成萃取器出口过滤网的堵塞。

(5). 夹带剂的选择

对于分子量或极性较大的溶质,在超临界CO2中溶解较差,SFE很难萃取出来,但若加入一定的夹带剂,以改变溶剂的活性。常用的夹带剂有甲醇、氯仿等。夹带剂的种类可根据萃取组分的性质来选择,加入的量一般通过实验来确定。

分子蒸馏

分子蒸馏的基本原理

任一分子在运动过程中自由程都在变化, 而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 不同物质的分子其自由程各不相同。就某一种分子来说, 在某时间间隔内自由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自由程。由热力学原理可知, 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为:

从公式可以看到,混合液中的不同分子的有效直径不同,分子自由程也不同,小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大,而重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小.如果冷凝面与蒸发面的间距小于轻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而大于重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这样轻分子被冷却收集而重分子又返回到蒸发面,从而实现了分离。这就是分子蒸馏的基本原理。

分子蒸馏设备的组成

1、蒸馏系统可分成成四个部分:

(1)蒸发器:包括缸体、刮膜器、变速器、接收瓶;(2)真空部分:包括真空泵、扩散泵;

(3)加热温控部分:包括热油泵、导热油炉、控温仪表、油路等;(4)冷却系统:包括冷阱、恒温水泵、冷却水管路等四个部分组成。

分子蒸馏优势:

1、分子蒸馏的操作真空度高

由于分子蒸馏的冷热面间的间距小于轻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轻分子几乎没有压力降就达到冷凝面, 使蒸发面的实际操作真空度比传统真空蒸馏的操作真空度高出几个数量级。分子蒸馏的操作残压一般约为1×10-1Pa数量级.

2、分子蒸馏的操作温度低

分子蒸馏依靠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差别实现分离, 并不需要达到物料的沸点(远低于其沸点) , 加之分子蒸馏的操作真空度更高, 这又进一步降低了操作温度。

3、分子蒸馏的物料受热时间短

分子蒸馏在蒸发过程中, 物料被强制形成很薄的液膜, 并被定向推动, 使得液体在分离器中停留时间很短。特别是轻分子, 一经逸出就马上冷凝, 受热时间更短, 一般为几秒或十几秒。这样使物料的热损伤很小, 特别对热敏性物质的净化过程提供了传统蒸馏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

4、分子蒸馏的分离程度

分子蒸馏的相对挥发度要高于常规蒸馏,从蒸馏原理可知,相对挥发度超高,越利于分离。

吸附分离

吸附分离操作的分类

按作用力性质分类:分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表面分子间存在的范德华力所引起的,也称为范德华吸附。化学吸附:又称活性吸附,是由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其强弱取决于两种分子之间化学键力的大小。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比较

物理吸附化学吸附

吸附力范德华力化学键力

吸附热较小(~液化热) 较大

选择性无选择性有选择性

稳定性不稳定,易解吸稳定

分子层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单分子层

吸附速率较快, 较慢.

受温度影响小受温度影响大

吸附剂的性能表征参数

(1)密度

1)填充密度ρB(又称体积密度)是指单位填充体积的吸附剂质量。

2)表观密度ρP(又称颗粒密度)定义为单位体积吸附剂颗粒本身的质量。3)真实密度ρt 是指扣除颗粒内细孔体积后单位体积吸附剂的质量。

(2)吸附剂的比表面积

吸附剂的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具有的吸附表面积,㎡/g。吸附剂孔隙的孔径大小直接影响吸附剂的比表面积

(3)吸附容量

吸附容量是指吸附剂吸满吸附质时的吸附量(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吸附质的质量),它反映了吸附剂吸附能力的大小。

(4)吸附平衡

平衡吸附量:当温度、压强一定时,吸附剂与流体长时间接触,吸附量不再增加,吸附相(吸附剂和已吸附的吸附质)与流体达到平衡,此时的吸附量为平衡吸附量。

吸附剂的特性

(1)具有较大的内表面吸附容量大;

(2)选择性高吸附剂对不同的吸附质具有不同的吸附能力,其差异愈显著,分离效果愈好;(3)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抗磨损;(4)有良好的物理及化学稳定性耐热冲击,耐腐蚀;(5)容易再生;6)易得,价廉。

吸附剂的选择

1.需要根据被分离对象、分离条件和吸附剂本身的特点确定

2.需要进行试验研究

3.3 吸附剂分类

吸附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的吸附剂,如硅藻土、白土、天然沸石等。另一类是人工制作的吸附剂,主要有活性炭、活性氧化铝、硅胶、合成沸石分子筛、有机树脂吸附剂等,下面介绍几种广泛应用的人工制作的吸附剂。

(1)活性炭

活性炭是最常用的吸附剂。它具有非极性表面,比表面积较大,化学稳定性好,抗酸耐碱,热稳性高,再生容易。

合成纤维经炭化后可制成活性炭纤维吸附剂,使吸附容量提高数十倍,因活性炭纤维可以编制成各种织物,流体流动阻力减少。活性炭也可加工成炭分子筛,具有分子筛的作用,常用于空气分离制氮、改善饮料气味、香烟的过滤嘴等场合。

(2)硅胶

硅胶的分子式通常用SiO2·n H2O表示。它的比表面积达800 m2/g。工业用的硅胶有球型、无定形、加工成型和粉末状四种。硅胶是亲水性的极性吸附剂,对不饱和烃、甲醇、

水分等有明显的选择性。主要用于气体和液体的干燥、溶液的脱水。

(3)活性氧化铝

活性氧化铝是一种极性吸附剂,对水分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其比表面积约为200~500 m2/g,用不同的原料,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可制得不同结构、不同性能的活性氧化铝。

活性氧化铝主要用于气体的干燥和液体的脱水,如汽油、煤油、芳烃等化工产品的脱水;空气、氦、氢气、氯气、氯化氢和二氧化硫等气体的干燥。

(4)合成沸石分子筛

沸石分子筛是指硅铝酸金属盐的晶体,它是一种强极性的吸附剂,对极性分子,特别是对水有很大的亲和能力,它的比表面积可达750 m2/g,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常用于石油馏分的分离、各种气体和液体的干燥等场合,如从混合二甲苯中分离出对二甲苯,从空气中分离氧。

(5)有机树脂吸附剂

有机树脂吸附剂是高分子物质,它可以制成强极性、弱极性、非极性、中性,广泛用于废水处理、维生素的分离及过氧化氢的精制等场合。

膜分离

1. 按膜的分离原理及适用范围分类

根据分离膜的分离原理和推动力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微孔膜、超过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渗析膜、电渗析膜、渗透蒸发膜等。

2. 按膜的形态分类按膜的形状分为平板膜、管式膜和中空纤维膜。

膜过程推动力

浓度差

电位差

压力差

压力差

浓度差

四种典型过滤的大致范围

微孔膜是均匀的多孔薄膜,厚度在90~150μm左右,过滤粒径在0.025~10μm之间,操作压在0.01~0.2MPa。

超滤,其过滤粒径介于微滤和反渗透之间,约5~10 nm,在0.1~0.5 MPa 的静压差推动下截留各种可溶性大分子,如多糖、蛋白质、酶等相对分子质量大于500的大分子及胶体,形成浓缩液,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及浓缩目的。

反渗透技术所分离的物质的分子量一般小于500,操作压力为2~100MPa。反渗透膜大部分为不对称膜,孔径小于0.5nm,可截留溶质分子。

纳滤膜主要用于截留粒径在0.1~1nm,分子量为1000左右的物质,可以使一价盐和小分子物质透过,具有较小的操作压(0.5~1MPa)。其被分物质的尺寸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但与上述两种膜有所交叉。

反渗透的原理

如果用一张只能透过水而不能透过溶质的半透膜将两种不同浓度的水溶液隔开,水会自然地透过半透膜渗透从低浓度水溶液向高浓度水溶液一侧迁移,这一现象称渗透。这一过程的推动力是低浓度溶液中水的化学位与高浓度溶液中水的化学位之差,表现为水的渗透压。

随着水的渗透,高浓度水溶液一侧的液面升高,压力增大。当液面升高至H时,渗透达到

平衡,两侧的压力差就称为渗透压。渗透过程达到平衡后,水不再有渗透,渗透通量为零。如果在高浓度水溶液一侧加压,使高浓度水溶液侧与低浓度水溶液侧的压差大于渗透压,则高浓度水溶液中的水将通过半透膜流向低浓度水溶液侧,这一过程就称为反渗透

反渗透膜技术应用领域

(1)海水、苦咸水的淡化制取生活用水,硬水软化制备锅炉用水,高纯水的制备。近年来,反渗透技术在家用饮水机及直饮水给水系统中的应用更体现了其优越性。

(2)在医药、食品工业中用以浓缩药液、果汁、咖啡浸液等。与常用的冷冻干燥和蒸发脱水浓缩等工艺比较,反渗透法脱水浓缩成本较低,而且产品的疗效、风味和营养等均不受影响。

(3)印染、食品、造纸等工业中用于处理污水,回收利用废业中有用的物质等。

1、膜的性质

(1)亲水性膜的亲水性、疏水性以膜与水的接触角表征。但目前多孔膜接触角测定的精确性尚低,不同方法测定结果往往相差稍大。

(2)膜表面电荷膜表面电荷以膜的Zeta电位表征。荷电膜和荷电溶质的荷电性与溶液的pH值有关。

(3)膜孔径及其分布孔径与被截留溶质尺寸相近的膜,容易被堵塞导致通量锐减,最终的平均通量反而不如孔径小得多的膜的通量。

(4)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的膜易被污染。

2、溶质的性质

(1)蛋白质蛋白质一般对膜表面具有高亲和性。该亲和性源于蛋白质具有多重键合可能的相对大的尺寸,以及构成蛋白质的残留氨基酸的不均一性。蛋白质的这些属性使其能形成多种界面键合力:疏水力、范德华力和极性相互作用力。

(2)盐和pH值盐能直接与膜作用,甚至在膜上沉淀,也能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影响蛋白质、聚电解质的构型和分散性,从而影响其对膜的污染,还能改变蛋白质吸附层的结构。pH值能影响盐与蛋白质或聚电解质的相互作用,改变蛋白质或聚电解质的构型和分散性,从而影响其对膜的污染。

(3)类脂物、脂肪和油类脂物易形成浓差极化。游离的油能涂覆疏水性膜,使通量锐减。

(4)有机化合物参照有机化合物与膜材料的键合作用可大体判断它们对膜的污染。(5)消泡剂

用于蒸发器和发酵罐中的消泡剂(如硅油、聚乙二醇等)能严重污染疏水性膜。

(6)生物体生物污染包括各种蛋白质、有机酸(如腐殖酸)、多糖和脂质。

3、过程条件

(1)温度温度对膜污染的影响尚不清楚。按孔流动模型,温度增加黏度降低,通量上升,但还要注意是否有溶质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下降的,以及蛋白质分子的吸附随温度上升而增加,蛋白质变性等影响。

(2)流速与湍动低压力差、低通量下,增加流速,增加的剪切力足以将膜面附近的溶质粒子减少;高压力差、高通量下,反而会导致更大的污染。这是因为布朗运动与剪切力无关,而与粒子粒径成反比。

(3)压力凝胶极化层形成后,增加压力会使该层压实,导致通量下降。

气浮

△W=σ水气(1-COSθ)

悬浮物与气泡附着的条件:△W>0

△W越大,推动力越大,越易气浮。

(1)θ→0, COSθ→1, △W= 0 不能气浮

θ<90, COSθ<1, △W<σ水气颗粒附着不牢--亲水性

θ>90, △W>σ水气易气浮―疏水性

θ→180, △W=2σ水气最易被气浮

(2) 同时, COS θ=(σ气粒-σ水粒)/σ水气

水中颗粒θ与表面张力σ水气有关。

σ水气增加,θ增大, 有利于气浮

?石油废水中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少, σ水气大, 乳化油粒疏水性强,直接气浮效果好。

?而煤气洗涤水中的乳化焦油,由于水中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多,σ水气小,直接气浮效果差。

对于亲水性颗粒的气浮,表面需改性为疏水性

→投加浮选剂(松香油、煤油、脂肪酸)

洁净水中:

1、气泡常不能达到气浮要求的极细分散度。洁净水表面张力大,气泡有自动降低表面自由能的倾向,即气泡合并。

2、稳定性不好。缺乏表面活性物质的保护,气泡易破灭。

加入起泡剂(一种表面活性物质),保护气泡的稳定性。

有机物含量不多的废水气浮时,气泡的稳定性可能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适当表面活性剂是必要的。但表面活性物质过多,表面张力σ水气降低,污染粒子严重乳化,表面ζ电位增高。此时,尽管气泡稳定,但颗粒-气泡附着不好。

电泳分离

电泳分离基本原理

带电荷的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处于惰性支持介质(固态或液态)中,在电场的作用下,因其电荷性质、电荷数量及分子量大小的不同而产生的泳动方向、泳动速度的不同,最终使混合物组分得以分离。

凝胶电泳基本原理

由于电荷数多少及分子量大小不同,溶质在凝胶中迁移速度出现差异,进而得到分离。

等电聚焦原理

蛋白质、氨基酸等两性电解质具有等电点,当PH值等于等电点时呈现出电中性,此时在电场中不发生泳动现象。采取此措施,依蛋白质、氨基酸等两性电解质等电点的差异得到分离

毛细管电泳分离原理

毛细管(一般内径20 ~ 200 mm、长30 ~ 100 cm、壁厚200 mm )为电泳装置,管内填充凝胶或色谱介质,进行电泳分离

毛细管电色谱分离原理

以毛细管(一般内径20 ~ 200 mm、长30 ~ 100 cm、壁厚200 mm )为电泳装置,管内壁涂层或进行化学修饰改性的空管,基于电渗流和电泳作用,使溶质迁移速度产生差异而得到分离。

二维电泳分离原理

将普通凝胶电泳和等电聚焦相结合,同时利用荷电量、分子尺寸引起的泳动速度差异和等电点差异,使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在二维平面上得到分离。

离子交换

离子交换层析原理

离子交换法是通过带电的溶质分子与离子交换剂中可交换的离子进行交换而达到分离纯化的方法。

主要依赖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利用带电分子中电荷的微小差异而进行分离。

选择适当条件可使一些溶质分子变成离子态,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到离子交换剂上,而另一些物质不能被交换,这两种物质就可被分离。

带同种电荷的不同离子虽都可以结合到同一介质上,但由于带电量不同,与介质的结合牢度不同,改变洗脱条件可依次被洗脱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树脂理化性能

(1)含水量:树脂内部溶胀水的含量。影响:交联度、亲水基团数目

含水量=(抽干树脂-干树脂) /抽干树脂%

(2)膨胀度:树脂亲水性极强又不溶于水,具有亲水凝胶的性质,吸水膨胀,脱水收

缩。

膨胀是可逆地,程度随树脂的交联度、反离子的种类和浓度、外部溶液的浓度而变化,

但交联度小的树脂,会显著膨胀或收缩

膨胀度:树脂吸水后体积增大的程度

(3)膨胀率:膨胀率:树脂转型时体积增大百分率

Φ=(V2-V1 ) / V1 %(V1膨胀前体积;V2 膨胀后体积)

(4)湿真密度:湿真密度:抽干树脂重/ 树脂净体积( g / ml )

(5)交换容量;交换容量是表征树脂活性基团数量-交换能力的重要参数,每克干树脂所能交换的离子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mol·g-1。交换容量的大小取决于树脂网状结构中活性基团的数目.

总交换容量:每克干树脂上活性功能团的总数(3-6mM/g干)

工作交换容量也叫实用交换容量,即在某一指定的应用条件下树脂表观出来的交换容量,流出液中被交换离子含量达到漏出点的交换容量

再生交换容量:由于树脂失效后要经再生方能重新使用,在指定的再生剂用量条件下的交换容量称再生交换容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工作交换容量< 总交换容量Array再生交换容量=0.5~1.0(上次工作交换容量)

工作交换容量=0.3~0.9(再生交换容量)

(6)滴定曲线:

(7)交联度

树脂的性质随着作为交联剂的含量不同而有所差异。

合成树脂时,单体中交联剂的含量百分数称为交联度,

一般说来,交联度越大,树脂越坚固,在水中不易溶胀,含水量低。而交联度减少,树脂变得柔软,容易溶胀。交联度越大,树脂的网眼越小,交换速度越慢, 但选择性较高

影响亲和力的因素

①水合离子半径;

②离子电荷.

水合离子的半径↓,所带电荷↑,极化度↑,亲和力↑.

rule:

①同价离子,原子序数↑,亲和力↑.

如:Li+

②不同价离子,所带电荷↑,亲和力↑.

如:Na+ < Ca2+ < Fe3+ < Th4+

注意:

弱酸型树脂对H+亲和力大于其它阳离子;

弱碱型树脂对OH-亲和力大于其它阴离子.

③稀土元素的亲和力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

液膜的组成

构成液膜的乳液通常由溶剂(水或有机溶剂, 占90%以上)、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占1-5%)和添加剂(稳定剂、流动载体等,占1-5%)组成。

1、表面活性剂

1)、作用

控制液膜的稳定性,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物质的渗透速度有显著影响

2、膜溶剂

1)、膜溶剂是构成膜的基体

2)、膜溶剂的选择(1)、液膜的稳定性(2)、液膜对溶质的溶解度

此外,溶剂必须具有一定的粘度:使液膜保持适合的稳定性。

对无载体液膜,高分离效果对溶剂的要求:

(1)、优先溶解要分离的组分;

(2)、对其余溶质的溶解度应很小

对有载体的液膜:对溶剂的要求:

(1)、溶剂应能溶解载体、不溶解溶质,以便提高膜的选择性;

(2)、溶剂应不能溶于膜内相与膜外相,这样可以减少溶剂的损失

3、流动载体

流动载体的作用

与特定溶质或离子形成配合物,形成的配合物溶于膜相,而不溶于邻近的两个溶液相。

在膜相中包含能与外相被分离组分反应的物质,内相中包含更强的反应物质。

这样膜相生成的产物在内相中再被反应,同时还原出膜相中原来的反应物,从而实现连续的反应传质过程。

4、添加剂

1)、在分离操作过程中,要求液膜有一定的稳定性

2)、破乳阶段又要求液膜容易破碎。

为了将二者统一起来,所以要在膜组分中加入添加剂(稳定剂),使液膜在分离操作中有适当的稳定性。

乳状液膜分离流程

一般分制乳、提取、澄清、破乳四步,其中制乳、破乳是关键。

⑴乳状液膜制备: 将含有膜溶剂、表面活性剂、添加剂的液膜溶液同内相试剂混合,高速搅拌或超声波作用下制得水包油(O/W)或油包水(W/O)型乳状液.

⑵混合提取: 乳状液与料液混合接触,实现传质分离。

⑶澄清: 富集了溶质的乳状液与残液因密度不同而分层。

⑷破乳: 使用过的乳状液要回收再利用,富集了溶质的内相亦需汇集,这就需要破乳。破乳后膜相与内相分层后分离。破乳有高压静电法、加热法、离心法、化学法等。

液膜分离传质机理

液膜传质的推动力是基于溶质在液膜两侧界面化学位之差异。

液膜传质机理可分为两大类:

(1)基于纯粹的物理溶解的所谓被动传递。

(2)基于选择性可逆化学反应的所谓促进传递(Facilitated Transport) 。

促进传递又可分为无载体促进传递(I型)和有载体促进传递(II型)两种。

(3)萃取和吸附: 液膜能把有机化合物萃取和吸附到碳氢化合物的薄膜中,也能吸附各种悬浮的油滴及悬浮固体等。

1. 被动传递机理

被动传递是一种单纯的溶解-扩散过程,其推动力为溶质A在膜两侧的浓度差。

一旦膜两侧溶质浓度相等,液膜传递随即终止。

分离选择性主要取决于各溶质在膜内溶解度的差异。

2. 无载体促进传递机理(I型促进传递)

溶质 A 因选择性溶解而从料液相进入液膜相,并在膜中扩散,。A在抵达膜相与接收相的界面时,与接收相中的试剂 B 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产物AB 不溶于液膜。

即:接收相中的试剂B促进了A的传递。

3. 有载体促进传递机理(II型促进传递)

这类传递方式是在膜相中引人称为载体的化合物(如络合剂),载体选择性地与溶质发

生可逆化学反应(在膜的一侧发生正反应,而在另一侧发生逆反应),就象“渡船”一样将溶质从膜的一侧载到另一侧。

这类传递方式还需所谓供能溶质(典型的是H+离子),供能溶质参与可逆反应,本身在浓度差的驱动下从膜的一侧传到另一侧,供能溶质的传递给待提取溶质的传递提供“能量”,可使待提取溶质逆其浓度差而传递。

4、萃取和吸附机理

在膜相中包含能吸附外相被分离组分的物质,外相中的被分离组分被吸附在膜相的外表层。

吸附完成后,分离出包裹内相的乳化层,破乳后,所吸附的物质就转移到内相溶液中实现分离。

泡沫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

泡沫分离过程是利用待分离物质本身具有表面活性或能与表面活性剂结合在一起,在鼓泡塔中被吸附在气泡表面,得以富集,借气泡上升带出溶剂主体,达到净化主体液、浓缩待分离物质的目的。

泡沫分离作用主要取决于组份在气—液界面上吸附的选择性和程度,本质是各种物质在溶液中的表面活性的差异。

影响泡沫分离的因素

①待分离物质的种类

例如对金属离子的分离:一种方法是加入表面活性剂,使其与待分离离子一起被气泡带到液面予以分离;另一种方法是把溶液调节至适当的PH值,使待分离物质形成沉淀,并与表面活性剂一起被气泡带到泡沫层而分离。

②溶液PH值

溶液PH值对分离效果影响很大。

对于天然表面活性物质,如蛋白质的泡沫分离,在等电点时效率最高;

对于非表面活性物质,可控制在某一PH下使其Γ/c(吸附分配因子)最大,这样可从离子混合物中分离个别离子。

③表面活性剂浓度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不宜超过CMC,但也不能太低,使泡沫层不稳定,会在液相中形成胶束(而不是吸附在气泡周围)使分离效果下降。太高使分离效率下降。浓度过低,泡沫层不稳定

④温度

首先温度应达到表面活性剂的起泡温度,保持泡沫的稳定性;其次,还要根据吸附平衡的类型来选择温度的高低。

⑤气流速度

气流速度上升,泡沫形成速度上升,则单位时间的去除率也上升,但泡沫中间歇液的含量也上升,因而降低了塔顶泡沫液的浓度。气流速度过大时,泡沫中气液分离则易形成乳化气体,对操作不利。

⑥离子强度

很多泡沫体系对离子强度很敏感,离子强度增加,效率很快下降,这是由于相同电荷离子的竞争吸附引起的。

⑦添加剂:

除表面活性剂外,还经常添加各种辅助试剂如起泡剂、活化剂、抑制剂、絮凝剂等以提高分离效果。

(2)其他因素

?泡沫的性质

?泡沫层高

?排沫方式

?搅拌

考试范围:五道问答题,20分/道。分别涉及膜分离、超临界萃取、色谱分离、电泳分离、吸附分离五章内容。重点复习定义、原理、特点(优点)。

现代分离科学与技术复习题(1)

1、名词解释 1)分配系数,指一定温度下,处于平衡状态时,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和在固 定相中的浓度之比,以K表示。分配系数与组分、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也与温度、压力有关。在不同的色谱分离机制中,K有不同的概念:吸附色谱法为吸附系数,为选择性系数(或称交换系数),凝胶色谱法为渗透参数 2)絮凝,使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的,达到固 -液分离的目的,这一现象或操作称作 3)层析分离,是利用各组分(、、分子的形状与大小、分子的电荷性与)的不 同,将多组分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主要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和流动相上的亲和性差异,利用移动速度的不同进行分离。 4)吸附分离,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性吸附的能 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再用适当的洗脱剂将其解吸达到分离纯化的过程 5)分子印迹技术分子印迹技术是指为获得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某一分 子(印迹分子) 完全匹配的聚合物的实验制备技术。 6)反渗析,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能通过溶剂(通常是水)的性质,对溶液 施加压力,克服溶液的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渗透膜而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7)共沉淀分离,共分离法是富集痕量组分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利用溶液中主沉 淀物(称为)析出时将共存的某些微量组分载带下来而得到分离的方法 8)离子交换分离,通过分子中的活性离子将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物质吸附在离 子交换剂上,然后用适当的洗脱溶剂将吸附物质再从离子交换剂上洗脱下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9)沉降分离,在外力场作用下,利用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密度差,使之发生相 对运动而实现非均相混合物分离。 10)液膜分离,液膜萃取,也称液膜分离,是将第三种液体展成膜状以隔开两个 液相,使料液中的某些组分透过液膜进入接收液,从而实现料液组分的分离。 11)临界胶团浓度,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的最低浓度 12)液膜分离, 13)反相色谱,根据流动相和相对不同,液相色谱分为和反相色谱。流动相大于 固定相极性的情况,称为反相色谱。合相色谱可作反相色谱。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分离: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装置或方法,使各组分分配至不同的空间区域或者在不同的时间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 富集:通过分离,使目标组分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大。 浓缩:将溶剂部分分离,使溶质浓度提高的过程。 纯化:通过分离使某种物质的纯度提高的过程 分离科学:研究从混合物中分离、纯化或富集某些组分以获得相对纯物质的过程的规律、仪器制造技术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回收率:0 100Q R Q ?实际回收量回收率=%欲回收总量 富集倍数:富集倍数=待分离组分的回收率/基体回收率 分离因子S :两种物质被分离的程度。回收率R 相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设A 为目标组分,B 为共存组分,则A 对B 的分离因子S A,B 为,0,0,//A A B A B B A B R Q Q S R Q Q == 氢键:氢原子在分子中与电负性较大的原子X 形成共价键时,还可以吸引另一个电负性较大、且含有孤对电子的原子Y ,形成较弱化学结合。 分配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当某一溶质在互不相容的两种溶剂中达到分配平衡时,该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之比 分配比(D ):某种物质在两相之间各形态总浓度的比值[][]A i org org i A aq i aq i A C D C A ==∑∑ 相比:有机相和水相两相体积之比 直接溶剂萃取:可溶于水的有机分子(如羧酸、醇类、糖)因具有明显疏水性,可以直接从水相萃取到有机相。 间接溶剂萃取:无机离子通过与萃取剂形成疏水化合物后,再被有机相萃取。 协同萃取效应:混合萃取剂同时萃取某一物质时,其分配比显着大于相同浓度下各单一萃取剂分配比之和。 相对保留值:组分2与组分1调整保留值之比:r 21 = t′R2 / t′R1= V′R2 / V′R1 分配系数:在某温度T 时,组分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的浓度之比。即s m c K c = 保留时间(t R ):组分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死时间(t M ):不与固定相作用的气体(如空气)的保留时间; 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是指离子或带电粒子以毛细管为分离室,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液相分离分析技术。 复合膜:是以微孔膜或超滤膜作支称层,在其表面覆盖以厚度仅为0.1~0.25μm 的致密的均质膜作壁障层构成的分离膜。使得物质的透过量有很大的增加。 泡沫吸附分离:泡沫分离根据表面吸附的原理,利用通气鼓泡在液相中形成的气泡为载体 对液相中的溶质或颗粒进行分离,因此又称泡沫吸附分离。 超分子分离:超分子是两种以上的化学物种通过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缔结而成的具有特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聚集体。利用超分子对不同分子的选择性不同进行的分离为超分子分离。 分子蒸馏:是基于不同物质分子运动的平均自由程的差异而进行的分离。 分子印迹:是合成对某种特定分子具有特异选择性结合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技术。 加速溶剂萃取:ASE 用溶剂从固体或半固体样品中快速提取目标物质;通过高温(50?200OC )和高压(10?20MPa )加快提取速度。 双水相萃取:将两种聚合物水溶液混合时,当聚合物浓度达到一定值,体系会自然分成互不相溶的两相,称为双水相,被萃取物在两个水相之间的分配就是双水相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以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直接从固体(粉末)或液体样品中萃取目标物质的分离方法。 调整保留值:调整保留时间为色谱保留时间与死时间之差,即 ,同理 峰底宽:即色谱峰宽,用来衡量色谱峰宽度的参数,Wb 分离度:两相邻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色谱峰平均底宽之比 二、问答题 罗氏极性参数:对于一种溶剂,可得到3种模型化合物在该溶剂中的相对溶解能He,Hd 和Hn 。它们的和即为此种溶剂的总极性p',即:p' = He + Hd + Hn 溶剂选择性三角形的作用:尽管溶剂种类很多,但可以归于有限的几个选择性组。在同一选择性组中的各种溶剂,都具有非常接近的3个选择性参数,因此在分离过程中都有类似的性能,若要通过选择溶剂改善分离,就要选择不同组的溶剂。 选择溶剂的一般步骤:1. 选择与溶质极性相等的溶剂:要使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度达到最大,首先要使溶质和溶剂的极性相等。2. 调整溶剂的选择性:在维持极性相等的前提下,更换溶剂种类,使分离选择性达到最佳。 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异同:相同点:推动力都是压力差。不同点:微孔膜是均匀的多孔薄膜,膜孔径在0.02~10μm 之间,可以截留悬浮粒子,操作压强在0.01~0.2MPa ;超滤膜为不对称膜,其膜孔径在1-20nm 之间,操

现代分离技术复习题

第一章 1、分离过程分类?机械分离传质分离(平衡分离、速率控制分离) 反应分离 分离装置中,利用机械力简单地将两相混合物相互分离的过程称为机械分离过程。 2、列举几种典型的机械分离过程:过滤、沉降、离心分离、旋风分离、除尘。 3、传质分离的分离过程如何分类?举例说明: 平衡分离:蒸发、闪蒸、蒸馏、吸收、萃取、吸附、离子交换、萃取蒸馏结晶 速率控制分离:气体渗透、反渗透、渗析、渗透蒸发、泡沫分离、色谱分离、电渗析4、几种典型的反应分离技术?可逆反应:(离子交换、反应萃取)不可逆反应:(反应吸收、反应结晶)生物分解反应:(生物降解)电化学反应:(双极膜水解反应) 第二章 1、按膜的分离原理及推动力不同,膜分几类? 根据分离膜的分离原理和推动力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微孔膜、超过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渗析膜、电渗析膜、渗透蒸发膜等。 2、按膜的形态分类? 按膜的形状分为平板膜(Flat Membrane)、管式膜(Tubular Membrane)和中空纤维膜(Hollow Fiber)、卷式膜。 3、按膜结构分类?对称膜、非对称膜和复合膜。 4、按膜的孔径大小分类?多孔膜和致密膜。 5、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推动力是压力差。渗析,推动力浓度差。电渗析,推动力电位差。气体分离、渗透蒸发推动力是压力差。液膜分离推动力是浓度差。 6、常用的有机高分子膜材料?聚砜类、聚酰胺类、纤维素脂类。 7、醋酸纤维膜的优缺点?优点:醋酸纤维素性能稳定缺点:在高温和酸、碱存在下易发生水解,易受微生物侵蚀,pH值适应范围较窄,不耐高温和某些有机溶剂或无机溶剂。 8、醋酸纤维膜的结构?是一种非对称的多孔膜。表皮层、过渡层、支撑层(多孔层) 9、固体膜的保存应注意?主要应防止微生物、水解、冷冻对膜的破坏和膜的收缩变形。微生物的破坏主要发生在醋酸纤维素膜;而水解和冷冻破坏则对任何膜都可能发生。温度、pH值不适当和水中游离氧的存在均会造成膜的水解。冷冻会使膜膨胀而破坏膜的结构。 10、工业上应用的膜组件主要有中空纤维式、管式、螺旋卷式、板框式等四种型式。管式和中空纤维式组件也可以分为内压式和外压式两种 11、四种膜组件中装填密度最大的是?料液流径最快的是?中控纤维膜装填密度最高,管式料液流动最快。 12、什么是浓差极化?如何消除浓差极化? 在膜表面附近浓度高于主体浓度的现象称为浓度极化或浓差极化。可通过降低膜两侧压差,减小料液中溶质浓度,改善膜面流体力学条件,来减轻浓差极化程度,提高膜的透过流量。 13、微孔过滤(MF)、超滤(UF)、反渗透(RO)、纳滤(NF)有什么共同特点?1、推动力都是压力差。2、四种膜中溶剂分子都能通过。不同:截流溶质大小不同。 14、反渗透系统的主要部件 主要部件有:压力容器(膜壳)、高压泵、保安过滤器、自动控制与仪器仪表、辅助设备15、.保安过滤器 是反渗透装置的最后一级过滤器,要求进水浊度小于2mg/L以下,出水浊度低于0.3-0.12mg/L。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分离: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装置或方法,使各组分分配至不同的空间区域或者在不同的时间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 富集:通过分离,使目标组分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大。 浓缩:将溶剂部分分离,使溶质浓度提高的过程。 纯化:通过分离使某种物质的纯度提高的过程 分离科学:研究从混合物中分离、纯化或富集某些组分以获得相对纯物质的过程的规律、仪器制造技术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回收率:0 100Q R Q ?实际回收量回收率=%欲回收总量 富集倍数:富集倍数=待分离组分的回收率/基体回收率 分离因子S :两种物质被分离的程度。回收率R 相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设A 为目标组分,B为共存组分,则A 对B的分离因子S A ,B为,0,0,//A A B A B B A B R Q Q S R Q Q == 氢键:氢原子在分子中与电负性较大的原子X 形成共价键时,还可以吸引另一个电负性较大、且含有孤对电子的原子Y,形成较弱化学结合。 分配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当某一溶质在互不相容的两种溶剂中达到分配平衡时,该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之比 分配比(D ):某种物质在两相之间各形态总浓度的比值[][]A i org org i A aq i aq i A C D C A ==∑∑ 相比:有机相和水相两相体积之比 直接溶剂萃取:可溶于水的有机分子(如羧酸、醇类、糖)因具有明显疏水性,可以直接从水相萃取到有机相。 间接溶剂萃取:无机离子通过与萃取剂形成疏水化合物后,再被有机相萃取。 协同萃取效应:混合萃取剂同时萃取某一物质时,其分配比显著大于相同浓度下各单一萃取剂分配比之和。 相对保留值:组分2与组分1调整保留值之比:r21 = t′R 2 / t′R1= V′R2 / V′R1 分配系数:在某温度T 时,组分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的浓度之比。即s m c K c = 保留时间(t R ):组分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死时间(tM ):不与固定相作用的气体(如空气)的保留时间; 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是指离子或带电粒子以毛细管为分离室,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液相分离分析技术。 复合膜:是以微孔膜或超滤膜作支称层,在其表面覆盖以厚度仅为0.1~0.25μm 的致密的均质膜作壁障层构成的分离膜。使得物质的透过量有很大的增加。 泡沫吸附分离:泡沫分离根据表面吸附的原理,利用通气鼓泡在液相中形成的气泡为载体 对液相中的溶质或颗粒进行分离,因此又称泡沫吸附分离。 超分子分离:超分子是两种以上的化学物种通过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缔结而成的具有特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聚集体。利用超分子对不同分子的选择性不同进行的分离为超分子分离。 分子蒸馏:是基于不同物质分子运动的平均自由程的差异而进行的分离。 分子印迹:是合成对某种特定分子具有特异选择性结合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技术。 加速溶剂萃取:ASE 用溶剂从固体或半固体样品中快速提取目标物质;通过高温(50~200OC )和高压(10~20MPa)加快提取速度。 双水相萃取:将两种聚合物水溶液混合时,当聚合物浓度达到一定值,体系会自然分成互不相溶的两相,称为双水相,被萃取物在两个水相之间的分配就是双水相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以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直接从固体(粉末)或液体样品中萃取目标物质的分离方法。 调整保留值:调整保留时间为色谱保留时间与死时间之差,即 ,同理 峰底宽:即色谱峰宽,用来衡量色谱峰宽度的参数,Wb 分离度:两相邻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色谱峰平均底宽之比 二、问答题 罗氏极性参数:对于一种溶剂,可得到3种模型化合物在该溶剂中的相对溶解能He ,H d和Hn 。它们的和即为此种溶剂的总极性p',即:p' = H e + Hd + Hn 溶剂选择性三角形的作用:尽管溶剂种类很多,但可以归于有限的几个选择性组。在同一选择性组中的各种溶剂,都具有非常接近的3个选择性参数,因此在分离过程中都有类似的性能,若要通过选择溶剂改善分离,就要选择不同组的溶剂。 选择溶剂的一般步骤:1. 选择与溶质极性相等的溶剂:要使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度达到最大,首先要使溶质和溶剂的极性相等。2. 调整溶剂的选择性:在维持极性相等的前提下,更换溶剂种类,使分离选择性达到最佳。 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异同:相同点:推动力都是压力差。不同点:微孔膜是均匀的多孔薄膜,膜孔径在0.02~10μm之间,可以截留悬浮粒子,操作压强在0.01~0.2MPa;超滤膜为不对称膜,其

《现代分离技术》练习题

齐鲁工业大学 17 / 18 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期末考试试卷(A卷) 课程名称:现代分离技术得分: 年级:2017级姓名:学号: 问答题: (每题20分,共100分。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理解程度自行独立答题,字数不限,不必长篇大论,脉络清晰就行。若有雷同,将视情节从严扣分。答题完成后,暂不要求打印。) 1、透析、渗析、(正)渗透、反渗透、超滤、微滤、纳滤与普通过滤,辨析之。 2、欲对苦咸水进行淡化,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可以选用哪种(些)分离方法? 3、你在此前的科研工作中,接触过哪些分离方法?请尝试对其中的一种方法予以简介。 4、试谈谈分离科学的重要性及你对学习这门课程的体会。 5、计算题:某溶液含Fe3+ 100mg,用某有机溶剂萃取之,分配比D=99。问用等体积溶剂萃取1次和2次,溶液中剩余的Fe3+量各是多少毫克?若是萃取2次后,将分出的有机层合并,再用等体积的水洗涤1次,有机相中会损失Fe3+多少毫克? 答: 1、①透析:通过小分子经过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 ②渗析:又称透析。一种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操作,利用膜对溶质的选择透过性实现不同性质溶质的分离。即利用半透膜能透过小分子和离子但不能透过胶体粒子的性质从溶胶中除掉作为杂质的小分子或离子的过程。 ③渗透是水分子经半透膜扩散的现象。它由高水分子区域(即低浓度溶液)渗入低水分子区域(即高浓度溶液),直到半透膜内外浓度平衡为止。 ④反渗透又称逆渗透,在膜的两边造成一个压力差,并使其大于渗透压,就会发生溶剂倒流,使浓度较高的溶液进一步浓缩。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孔径范围在0.0001~0.001 μm之间;(由于分离的溶剂分子往往很小,不能忽略渗透压的作用,故而成为反渗透) ⑤超滤是一种加压膜分离技术,即在一定的压力下,使小分子溶质和溶剂穿过一定孔径的特制的薄

现代分离技术

看看现代分离技术整理 1.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哪两个分离过程? 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 2.从不同的角度对分离效率有不同的评价指标 ①分离方法和角度②产品纯度 分离速率,分辨率,浓缩比,纯化程度,回收率。 3.写出5种使用能量媒介和5种使用物质媒介的分离操作。 能量媒介:精馏、萃取精馏、吸收蒸出、再沸蒸出、共沸精馏、结晶 物质媒介:萃取、浸提、吸收、吸附、液液萃取 4.萃取精馏的定义。 1)定义:加入的新组分不和原物系中的组分形成恒沸物,只改变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而其沸点比物系中其它组分的沸点高的分离过程。 2)萃取剂的作用:改变组分的相对挥发度。加入萃取剂与其中一个组分形成正偏差溶液(非理想溶液),与另外一个组分形成理想溶液(负偏差溶液),来改变相对挥发度。 3)萃取精馏塔中对萃取剂的要求: 不形成恒沸物 沸点要高 改变相对挥发度 不能分层 选择性强 溶解度大 沸点高,挥发度小 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 适宜的物性 使用安全无毒,对设备不腐蚀,污染小,环境友好,价格低廉,来源丰富 5)萃取精馏塔中回收段的作用: 使溶剂不在塔顶出现,达到回收效果。 如果不设回收段会使塔顶物料中含有高浓度的溶剂。 去除塔顶产品中可能夹带的溶剂,对于某些沸点很高的溶剂可不使用

6)萃取精馏塔塔顶产品不合格能否通过加大回流比的方法来使塔顶产品合格? 不能,因为加大回流比会使塔顶到塔底溶剂的浓度降低,液相流率增加, 将使液相中溶剂浓度xS 下降, 而使被分离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 (a12)S 减小,分离效果变差。 7)精馏段萃取剂浓度的公式推导: 萃取剂的挥发度比所处理物料的挥发度低得多,用量较大,故在塔板上基本维持一固定的浓度值,“恒定浓度”即 假定:a 恒摩尔流;b 精馏段总物料衡算: 萃取剂物料衡算: (A ) 设萃取剂S 对被分离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为 (B) A=B (C ) 8) 提馏段萃取剂浓度的公式推导: 溶剂对被分离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一般很小,当β≈0 时,式(C)可简化为: 类似地,提馏段溶剂浓度: 1 ,,+=n s n s x x 0 =sD x D L S V +=+sD s s Dx Lx S Vy +=+S D L S Lx y S S -+-=β s s s s s s s s s y y y y x x x x x x y y y x x y y 21212121111++=++=--=βs s s s s x x x x x x x 2211211αα++=221121x x x x s s αα++=i is i x x α∑∑=1)1(,11+-=∴--=s s s s s s s x x y x x y y βββ 1)1(+-?=-+-s s s x x S D L S Lx ββRD S S L S L S x S +=≈-≈)1(β???? ??-'+-=S S x W L S x 1)1(ββ )1()1(S S x D L S x ---=ββ

现代分离技术试题

填空部分: 1、我们测定气相色谱仪灵敏度时,如果用102-白色担体,邻苯二甲酸二壬酯固定液, 此时按两相所处的状态属于(气—液) 色谱;按固定相性质属于(填充柱) 色谱; 按展示方式属于(冲洗) 色谱;按分离过程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属于(分配)色谱。2、液相色谱分析中常用以低压汞灯为光源,波长固定式的紫外(UV)检测器,它是以 低压汞灯的最强发射线(253.8)nm做为测定波长。 3、根据分离原理的不同,液相色谱可分为(液—液);(液—固);(离子交换);(凝胶)色谱法。 4、固定相分为(液体)和(固体)固定相两大类。固体固定相可分为(吸附剂), (高分子多孔小球),(化学键合)固定相三类。 5、保留值大小反映了(组分)与(固定相)之间作用力的大小,这些作用力包括 (定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作用力)等。 6、柱温选择主要取决于样品性质。分析永久性气体,柱温一般控制在(50℃以上); 沸点在300℃以下的物质,柱温往往控制在(150℃以下);沸点300℃以上的物质, 柱温最好能控制在(200℃以下);高分子物质大多分析其裂解产物。若分析多组分 宽沸程样品,则可采用(程序升温);检测器可采用(FID)。

7、在气相色谱分析中,载气钢瓶内贮存气体都有明显的标记,如氮气,瓶外漆(黑色),用黄色标写“氮”;氢气漆(深绿色),红色标写“氢”。 8、固定液按相对极性可粗分为(五)类,异三十烷是(非极性)固定液,属(0)级;β,β,—氧二丙腈是(强极性)固定液,属(5)级。 9、采用TCD检测器时,要注意先(通载气)后(加桥电流)并且(桥电流)不可过大,否则易烧损铼钨丝。 10、色谱基本参数测量与计算的关键是(控制色谱操作条件的稳定)。 11、气相色谱中,对硫、磷化合物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检测器是火焰光度检测器(FPD)和硫磷检测器(SPD); 对大多数有机化合物有很高灵敏度的是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12、某色谱峰峰底宽为50秒,它的保留时间为50分,在此情况下,该柱子理论板数有(57600)块。 13、液相色谱中较常用的检测器有(紫外UV),(示差折光),(荧光)三种;而我校GC—16A气相色谱仪带有(热导检测器TC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火焰光度检测器FP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四种检测器。 15、高效液相色谱根据样品与固定相,流动相的相互作用大致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四种分离方式。

现代分离技术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膜分离 1.什么是分离技术和分离工程? 分离技术系指利用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等基本原理与方法将某种混合物分成两个或多个组成彼此不同的产物的一种手段。 在工业规模上,通过适当的技术与装备,耗费一定的能量或分离剂来实现混合物分离的过程称为分离工程。 2.分离过程是如何分类的? 机械分离、传质分离(平衡分离、速率控制分离)、反应分离 第二章膜分离 1.按照膜的分离机理及推动力不同,可将膜分为哪几类? 根据分离膜的分离原理和推动力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微孔膜、超过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渗析膜、电渗析膜、渗透蒸发膜等。 2.按照膜的形态不同,如何分类? 按膜的形态分为平板膜、管式膜和中空纤维膜、卷式膜。 3.按照膜的结构不同,如何分类? 按膜的结构分为对称膜、非对称膜和复合膜。 4.按照膜的孔径大小不同,如何分类? 按膜的孔径大小分多孔膜和致密膜。 5.目前实用的高分子膜膜材料有哪些? 目前,实用的有机高分子膜材料有:纤维素酯类、聚砜类、聚酰胺类及其他材料。 6.MF(微孔过滤膜),UF(超过滤膜),NF(纳滤膜),RO(反渗透膜)的推动力是什么? 压力差。 7.醋酸纤维素膜有哪些优缺点? 醋酸纤维素是当今最重要的膜材料之一。醋酸纤维素性能稳定,但在高温和酸、碱存在下易发生水解。纤维素醋类材料易受微生物侵蚀,pH值适应范围较窄,不耐高温和某些有机溶剂或无机溶剂。 8.醋酸纤维素膜的结构如何? 表皮层,孔径(8-10)×10-10m。过渡层,孔径200×10-10m。多孔层,孔径(1000-4000)×10-10m 9.固体膜的保存应注意哪些问题? 分离膜的保存对其性能极为重要。主要应防止微生物、水解、冷冻对膜的破坏和膜的收缩变形。微生物的破坏主要发生在醋酸纤维素膜;而水解和冷冻破坏则对任何膜都可能发生。温度、pH值不适当和水中游离氧的存在均会造成膜的水解。冷冻会使膜膨胀而破坏膜的结构。膜的收缩主要发生在湿态保存时的失水。收缩变形使膜孔径大幅度下降,孔径分布不均匀,严重时还会造成膜的破裂。当膜与高浓度溶液接触时,由于膜中水分急剧地向溶液中扩散而失水,也会造成膜的变形收缩。 10.工业上应用的膜组件有哪几种? 工业上应用的膜组件主要有中空纤维式、管式、螺旋卷式、板框式等四种型式。 11.在上述膜组件中装填密度最高的是那种?料液流速最快的是那种? 中空纤维式,管式。 12.什么叫浓差极化?如何消除浓差极化现象?

现代分离技术论文

分离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摘要: 简要阐述了分离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概况,各主要常规和新型分离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前沿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讨论了分离技术将继续推动现代化工和相关工业的发展,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中大显身手。 关键词:分离技术;发展现状;展望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n separation technology Abstract:The history of produce and development on separation engineering is briefly introduced. The status and study advance of most traditional and new separation techniques and its developing direction in future is briefed. In the past, separation technology brought into important play in chemical engineering.It is discussed that it will also impel moder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relative industries in future. Moreover it will strut its stuff in high technology. Key words: separ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spect 本文从分离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概况入手,综述了精馏、吸附、干燥等常规分离技术和超临界流体分离、膜分离、耦合分离等新型分离技术的研究,并分析了各种技术在现代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分离技术

现代分离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看看现代分离技术整理 1.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哪两个分离过程? 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 2. 从不同的角度对分离效率有不同的评价指标 ①分离方法和角度②产品纯度 分离速率,分辨率,浓缩比,纯化程度,回收率。 3.写出5种使用能量媒介和5种使用物质媒介的分离操作。 能量媒介:精馏、萃取精馏、吸收蒸出、再沸蒸出、共沸精馏、结晶 物质媒介:萃取、浸提、吸收、吸附、液液萃取 4.萃取精馏的定义。 1)定义:加入的新组分不和原物系中的组分形成恒沸物,只改变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而其沸点比物系中其它组分的沸点高的分离过程。 2)萃取剂的作用:改变组分的相对挥发度。加入萃取剂与其中一个组分形成正偏差溶液(非理想溶液),与另外一个组分形成理想溶液(负偏差溶液),来改变相对挥发度。 3)萃取精馏塔中对萃取剂的要求: ?不形成恒沸物 ?沸点要高 ?改变相对挥发度 ?不能分层 选择性强 溶解度大 沸点高,挥发度小 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 适宜的物性

使用安全无毒,对设备不腐蚀,污染小,环境友好,价格低廉,来源丰富 5)萃取精馏塔中回收段的作用: 使溶剂不在塔顶出现,达到回收效果。 如果不设回收段会使塔顶物料中含有高浓度的溶剂。 去除塔顶产品中可能夹带的溶剂,对于某些沸点很高的溶剂可不使用 6)萃取精馏塔塔顶产品不合格能否通过加大回流比的方法来使塔顶产品合格? 不能,因为加大回流比会使塔顶到塔底溶剂的浓度降低,液相流率增加, 将使液相中溶剂浓度xS 下降, 而使被分离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 (a12)S 减小,分离效果变差。 7)精馏段萃取剂浓度的公式推导: 萃取剂的挥发度比所处理物料的挥发度低得多,用量较大,故在塔板上基本维持一固定的浓度值,“恒定浓度”即 假定:a 恒摩尔流;b 精馏段总物料衡算: 萃取剂物料衡算: (A ) 设萃取剂S 对被分离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为 1 ,,+=n s n s x x 0 =sD x D L S V +=+sD s s Dx Lx S Vy +=+S D L S Lx y S S -+-= β s s s s s s s s s y y y y x x x x x x y y y x x y y 2 121212 1111++=++=--=βs s s s s x x x x x x x 2211211αα++=221121x x x x s s αα++=i is i x x α∑∑=1-s s s x y y β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复习要点终.docx

分离: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装置或方法,使各组分分配至不 同的空间区域或者在不同的时间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 把混合物中某些组分或各组分彼此分开,或把混合物中各相间彼此分开的过程叫分离(化工词典)。 分离的目的1确认对象物质或准确测定其含量;2获取单一纯物质或某类物质以作它用;3浓缩(富 集)某个或某类物质;4消除干扰,提高分析方法选择性和灵敏度。 分离科学;研究从混合物中分离、纯化或富集某些组分以获得相对纯物质的过程的规律、仪器制造技 术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富集:通过分离,使目标组分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大。 分离与富集的关系: 富集需要借助分离,即分离与富集是同时实现的。 富集与分离的目的不同,富集只是分离的目的Z-o 浓缩:将溶剂部分分离,使溶质浓度提高的过程。 浓缩与富集的异同: 浓缩吋溶质相互之间不分离; 富集往往伴随着浓缩,因为以富集为目的的分离最终都会设法使溶液体积减小。纯化:通过分离使某 种物质的纯度提高的过程。 根据目标组分在原始溶液屮的相对含量(摩尔分数)的不同进行区分: 方法 被分离组分的摩尔分数 富集 〈0. 1 浓缩 0. 1 —0. 9 纯化 >0.9 分离科学的重要性:1分离是认识物质世界的必经Z 路2分离是各种分析技术的前捉3富集(分离) 延伸了分析方法的检出限4分离科学是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5分离科学提高了人类的生活品质 富集倍数=待分离组分的回收率/基体回收率 为什么要研究敞开体系? 因为分离体系往往是敞开体系,女口: 研究多相中的某一相(相与相之间有物质进出); 色谱柱或固相萃取柱的某一小段,如一个理论塔板(段与段,或塔板Z 间有物质进出); 固定相或流动相(两相间冇物质交换); 离子交换树脂表面的保留行为(树脂与淋洗液之间有物质交换)。 相平衡一相变化达到平衡,系统屮各相之间没有物质传递,每相的组成与物质数量不随吋间而变。 分离因子s :两种物质被分离的程度。 回收率R 相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设A 为目标组分,B 为共存组分,则A 对B 的分离因子SA,B 为 分离因了既与分离前样品中B 与A 的比例相关,也与分离后二 者的比例相关。 混合爛(ASmix )—将i 种纯组分混合,若各组分间无相互作用,则混合前后体系的爛变称为混合 爛变(混合爛) 分离爛(ASsep )—混合过程的相反过程的爛变。 ASsep =— ASmix (两种过程的始终态对应相反) 绝热体系屮混合后形成均相理想体系: ASmix>0 自发过程; ASsep < 0 非自发过程 回收率R = 实际回收量 Q 欲冋收总量~~e? X 100 % Q A IQ B 00,A / 00,3

现代分离专业技术试题

填空部分: 1、我们测定气相色谱仪灵敏度时,如果用102-白色担体,邻苯二甲酸二壬酯固定液, 此时按两相所处的状态属于(气—液) 色谱;按固定相性质属于(填充柱) 色谱; 按展示方式属于(冲洗) 色谱;按分离过程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属于(分配)色谱。 2、液相色谱分析中常用以低压汞灯为光源,波长固定式的紫外(UV)检测器,它是以 低压汞灯的最强发射线(253.8)nm做为测定波长。 3、根据分离原理的不同,液相色谱可分为(液—液);(液—固);(离子交换);(凝胶)色谱法。 4、固定相分为(液体)和(固体)固定相两大类。固体固定相可分为(吸附剂), (高分子多孔小球),(化学键合)固定相三类。 5、保留值大小反映了(组分)与(固定相)之间作用力的大小,这些作用力包括 (定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作用力)等。 6、柱温选择主要取决于样品性质。分析永久性气体,柱温一般控制在(50℃以上); 沸点在300℃以下的物质,柱温往往控制在(150℃以下);沸点300℃以上的物质, 柱温最好能控制在(200℃以下);高分子物质大多分析其裂解产物。若分析多组分 宽沸程样品,则可采用(程序升温);检测器可采用(FID)。 7、在气相色谱分析中,载气钢瓶内贮存气体都有明显的标记,如氮气,瓶外漆(黑色), 用黄色标写“氮”;氢气漆(深绿色),红色标写“氢”。 8、固定液按相对极性可粗分为(五)类,异三十烷是(非极性)固定液,属(0)级; β,β,—氧二丙腈是(强极性)固定液,属(5)级。 9、采用TCD检测器时,要注意先(通载气)后(加桥电流)并且(桥电流)不可过大, 否则易烧损铼钨丝。 10、色谱基本参数测量与计算的关键是(控制色谱操作条件的稳定)。 11、气相色谱中,对硫、磷化合物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检测器是火焰光度检测器(FP D)和硫磷检测器(SPD);

现代分离技术

第一章绪论 1.分离过程分为哪几类? 答:机械分离、传质分离(平衡分离、速率控制分离)、反应分离。 2.列举出几种机械分离的过程。 答:过滤、沉降、离心分离、旋风、电除尘。 3.传质分离过程是如何分类的?举例说明。 答:平衡分离:蒸发、闪蒸、吸收、萃取、吸附、离子交换、萃取蒸馏、热泵、结晶; 速率控制分离:气体渗透、反渗透、渗析、渗透蒸发、泡沫分离、色谱分离、区域熔融、热扩散、电渗析、(膜)电解。 4.列举出几种典型的反应分离技术。 答:可逆反应(离子交换、反应萃取)、不可逆反应(反应吸收、反应结晶)、分解反应:生物分解反应(生物降解)、电化学反应(双极膜水解反应)、光反应。 第二章膜分离技术 1.按照膜的分离原理和推动力不同可将膜分为哪几类? 答: 微孔膜、超过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渗析膜、电渗析膜、渗透蒸发膜、离子交换膜、渗透汽化膜、气体膜、渗析膜 2.按照膜的形态分类,可分为那几种? 答:平板膜、管式膜、中空纤维膜、卷石膜 3.按膜的结构分,固体膜如何分类? 答:对称膜、非对称膜、复合膜 4.按膜的孔径大小是如何分类的? 答:多孔膜和致密膜 5.NF、MF、UF、RO的推动力是什么? 答:压力差 6.目前实用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有哪些? 答:纤维素酯类、聚砜类、聚酰胺类 7.醋酸纤维类膜有哪些优缺点? 答:优点:醋酸纤维素性能稳定。 缺点:(1)高温和酸、碱存在下易发生水解;(2)易受微生物侵蚀; (3)pH值适应范围较窄;(4)不耐高温和某些有机溶剂或无机溶剂。 8.醋酸纤维类膜的结构如何? 答:是一种非对称的多孔膜,最上面是表皮层,中间是过滤层,最下面是支撑层(多孔层),多孔层占总膜厚度的99% 9.固体膜的保存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主要应防止微生物、水解、冷冻对膜的破坏和膜的收缩变形。微生物的破坏主要发生在醋酸纤维素膜;而水解和冷冻破坏则对任何膜都可能发生。膜的收缩主要发生在湿抬保存是的失水,当膜与高浓度溶液接触时,也会造成膜的变形收缩。 10.工业上应用的膜组件有哪些? 答:工业上应用的膜组件主要有中空纤维式、管式、螺旋卷式、板框式等四种型式。管式和中空纤维式组件也可以分为内压式和外压式两种

现代分离技术

瞧瞧现代分离技术整理 1、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哪两个分离过程? 平衡分离过程与速率分离过程 2、从不同的角度对分离效率有不同的评价指标 ①分离方法与角度②产品纯度 分离速率,分辨率,浓缩比,纯化程度,回收率。 3、写出5种使用能量媒介与5种使用物质媒介的分离操作。 能量媒介:精馏、萃取精馏、吸收蒸出、再沸蒸出、共沸精馏、结晶 物质媒介:萃取、浸提、吸收、吸附、液液萃取 4、萃取精馏的定义。 1)定义:加入的新组分不与原物系中的组分形成恒沸物,只改变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而其沸点比物系中其它组分的沸点高的分离过程。 2)萃取剂的作用:改变组分的相对挥发度。加入萃取剂与其中一个组分形成正偏差溶液(非理想溶液),与另外一个组分形成理想溶液(负偏差溶液),来改变相对挥发度。 3)萃取精馏塔中对萃取剂的要求: ?不形成恒沸物 ?沸点要高 ?改变相对挥发度 ?不能分层 选择性强 溶解度大 沸点高,挥发度小 热稳定性与化学稳定性好 适宜的物性 使用安全无毒,对设备不腐蚀,污染小,环境友好,价格低廉,来源丰富 5)萃取精馏塔中回收段的作用: 使溶剂不在塔顶出现,达到回收效果。 如果不设回收段会使塔顶物料中含有高浓度的溶剂。 去除塔顶产品中可能夹带的溶剂,对于某些沸点很高的溶剂可不使用 6)萃取精馏塔塔顶产品不合格能否通过加大回流比的方法来使塔顶产品合格?

不能,因为加大回流比会使塔顶到塔底溶剂的浓度降低,液相流率增加, 将使液相中溶剂浓度xS 下降, 而使被分离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 (a12)S 减小,分离效果变差。 7)精馏段萃取剂浓度的公式推导: 萃取剂的挥发度比所处理物料的挥发度低得多,用量较大,故在塔板上基本维持一固定的浓度值,“恒定浓度”即 假定:a 恒摩尔流;b 精馏段总物料衡算: 萃取剂物料衡算: (A) 设萃取剂S 对被分离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为 (B) A=B (C) 8) 提馏段萃取剂浓度的公式推导: 溶剂对被分离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一般很小,当β≈0 时,式(C)可简化为: 类似地,提馏段溶剂浓度: 当β≈0 时 qF RD S S L S L S x S ++=≈-≈)1(β 5、 1)共沸精馏的定义: 加入的新组分与被分离系统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形成最低(最高)共沸物从塔顶(釜)采出。加入的新组分称为共沸剂。 共沸精馏就是在原溶液中添加共沸剂S 使其与溶液中至少一个组分形成最低(最高)共沸物,以增大原组分间相对挥发度的非理想溶液的多元精馏。 1 ,,+=n s n s x x 0 =sD x D L S V +=+sD s s Dx Lx S Vy +=+S D L S Lx y S S -+-= β s s s s s s s s s y y y y x x x x x x y y y x x y y 21212121111++=++=--=βs s s s s x x x x x x x 2211211αα++=221121x x x x s s αα++=i is i x x α∑∑=1)1(,11+-=∴--=s s s s s s s x x y x x y y βββΘ1)1(+-?=-+-s s s x x S D L S Lx ββRD S S L S L S x S +=≈-≈)1(β???? ??-'+-=S S x W L S x 1)1(ββ ) 1()1(S S x D L S x ---=ββ

现代分离技术教案

第一讲绪论2学时 ※、通过本章学习应该掌握的内容 1、何谓分离技术 2、分离技术的分类与特点 3、现代分离技术与食品工业 4、食品分离过程的特点及其方法 5、食品分离技术的评价及其发展趋向 1.1何谓分离技术 分离过程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将混合物分成互不相同的几种产品的操作过程,它包括提取和除杂两个部分。分离过程运用的手段可以是物理的,化学的,或者是物理和化学手段的互相结合。 1.2分离技术的分类与特点 目前工业上分离技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二三十种。随着放大技术和工业规模的扩大,将会有更多的分离技术从实验室规模扩大到工业化生产方面来。 1.2.1所有的分离技术,都可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两大类。 机械分离:处理两相或两相以上的混合物,其目的是简单地将各相加以分离,过程中间不涉及传质过程。例如过滤、沉降、离心分离、旋风分离等。这些过程有相当部分已经成为食品工程中常规的单元操作,不是本课要讨论的内容。 传质分离:分离过程中间有传质现象发生,传质分离技术处理的物料可以是均相体系,亦可以是非均相体系,但更多的是均相体系。传质分离过程包括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控制分离过程。

平衡分离过程是指借助于分离媒介(热能、溶剂、吸附剂),使均相混合物系统变成两相系统,再以各组分在媒介中的不同分配系数为依据而实现分离的过程。 速率控制分离过程则主要是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组分扩散速度的差异来实现分离的过程,分离过程所处理的原料产品通常属于同一相态,仅仅是组成上存在差异,利用浓度差、压力差以及温度差等作为分离推动力。 表1-1 分离过程分类举例

1.2.2 按分离技术的应用规模来分类,则又可将分离技术分为: 1.2.3 如果按分离性质分类则有: ⑴物理分离法:以被分离对象在物理性质方面的差异作为分离依据,采用有效的物理手段进行分离,包括热扩散法、梯度磁性分离法以及过滤、沉淀、离心分离等各种机械分离法。 ⑵化学分离法:依据被分离对象在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采用有效的化学手段进行分离的技术,如沉淀分离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等。 ⑶物理化学分离法:被分离对象中,有时存在着不止一个特性方面的差异,包括在物理和化学方面的差异,据此可以采用物理手段与化学手段相结合的技术进行分离。 一般来说,被分离组分之间的性质差别越大越多,分离的手段越多,分离越容易,分离得到的结果越精细,产品越好。 1.3分离技术与食品工业 1.3.1 食品分离技术是食品工业的基础。 绝大多数食品工业都离不开食品分离技术,其中不少食品行业都是以分离过

转_现代分离技术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错误!未定义书签。截留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水通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浓差极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系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萃取因素错误!未定义书签。带溶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结晶:. 错误!未定义书签。晶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重结晶: 错误!未定义书签。双水相萃取: 错误!未定义书签。 超临界流体萃取: 错误!未定义书签。 离子交换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膜污染: 错误!未定义书签。凝聚值错误!未定义书签。精馏: . 错误!未定义书签。最小回流比: 错误!未定义书签。 萃取精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共沸精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分离因子: . 错误!未定义书 签。 絮凝: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流过滤称切向流过滤: 错 误!未定义书签。 比移值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简答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简述进行料液予处理的目 的并说明常用的料液预处理 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超临界萃取的特点是什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有哪 些....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溶剂萃取中萃取剂的选择 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影响溶剂萃取的因素有哪 些.... 错误!未定义书签。 6.乳化现象是如何发生的生 产中应如何防止乳化现象的 发生如何破乳错误!未定义 书签。 7.说明双水相萃取的原理影 响双水相分配的主要因素有 哪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试给出几种常用的工业起 晶方法并说明维持晶体生长 的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10.晶体质量的指标通常包 括哪些内容生产中如何获得 高质量的晶体产品错误!未 定义书签。 11.选择重结晶适宜溶剂的 原则是什么错误!未定义书 签。 12.离子交换树脂有哪些分 类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性 能指标物理化学性质错误! 未定义书签。 14.离子交换树脂为什么要 再生活化如何再生错误!未 定义书签。 15.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分 离技术的特点及适用范围错 误!未定义书签。 16.简要分析膜污染产生的 原因和防、治方法错误!未 定义书签。 17.简述色谱分离技术的原 理及分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实例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乙醇沉析法提取柑橘皮中 的果胶错误!未定义书签。 2.头孢菌素C盐分离工 艺剖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名词解释 截留率: 指溶液经超滤处理后被膜截留的溶质量占溶液中该溶质总量的百分率。 水通量: 纯水在一定压力温度℃下试验透过水的速度L/h×img1815 浓差极化: 电极上有电流通过时电极表面附近的反应物或产物浓度变化引起的极化分 配系数: 物质在两种不相混的溶剂中平衡时的浓度比 HLB值: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性平衡的定量反映萃取因素 :影响双水相萃取的因素包括聚合物体系无机盐离子体系PH体系温度及细胞温度的影响 带溶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