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道,花道,茶道三雅道合集策划书

香道,花道,茶道三雅道合集策划书

香道,花道,茶道三雅道合集策划书

————倾合自然,健康生活

一、活动背景

古时茶,香,花道,称三雅道,和谐统一为一体,是文人雅士,权重高官,闲情怡情陶冶情操之追求。现代茶,香,花道,逐步分离,独立成项,且各自发展不平衡,高雅大气的三雅道逐步转变为普通人也能接受的普通事物,导致原来淳朴自然的雅情,雅意逐渐世俗,茶,香,花的品鉴,选用,摆放等被浮躁所淹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如何平心静气,放下戒备,放松身心,陶冶情操,走进艺术,欣赏文化成为一种城市人愿往的追求。通过学习品鉴茶,香,花道,引领倾合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心态。

二.活动主题

沈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暖玉楼春

三、活动目的

健康生活,从心开始,提倡健康生活态度,陶冶情操。

四、活动对象

QQ群,团购网站,美容机构,婚庆机构,企业白领

日本茶文化的发展

日本茶文化的发展 日本茶文化的发展 在东方文化中,“茶道”是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实际上一旦说到“茶道”大部分人就会和日本联系起来。实际上,“茶道”这个 词在中国从唐朝开始应用了近千年。中国人认为“道”是完美思想 的学说,关乎于宇宙,人生规则。对于中国人来说,“道”是不会 简单说出来的。但是在日本品茶称作“茶道”,赏花称作“花道”,剑术称为“剑道”,摔跤搏击称为“柔道”。在中国饮食、游乐活 动中升华成“道”的只有“茶道”。“茶道”是以茶为媒介的生活 中的一种礼仪,是精神修养的一种体现。 在中国最先提出了“茶道”这一概念,但是没有具体形式,中国的“茶道”重视精神,轻形式。在茶道的内容和形式上,中日茶文 化主要相异在“道”上,“实用”到“精神文化”,“精神文化” 到“实用”,叶子一样的“茶”和粉末状的“茶”,一个重视“品”和一个重视过程,这些都是中日茶文化差别所在。中国的“茶道” 是儒、佛、道教精华的融合吸收,强调“中庸”,“茶禅合一”,“天人合一”,形成自己独有的`精神。中国的“茶道”崇尚自然, 而不是像日本茶道那样重视形式。因此,在中国日本的“茶道”称 作“茶艺”更合适。 在饮茶的过程中日本人强调参禅,所以日本茶道讲究在茶中品味人生,其形式具有高度的仪式化。中国人崇尚中庸和谐、开朗友善,中国茶道文化底蕴厚重,以领悟人生意义为主,所以中国人饮茶讲 究和谐、随和,不过分注重形式。 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 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主要从中国唐代由遣唐 使传入日本,主要受佛教禅宗的影响,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 神和思想意识。

日本的茶道、花道、书道

日本的茶道、花道、书道 日本民间普遍有茶道、花道、书道的传统生活习俗,举世闻名。 茶道日本茶道是一种通过品茶艺术接待客人的礼仪活动。它是从中国传去的,中国唐宋时期饮茶盛行,这时日本派许多留学生到中国求学,其中较有名的是最澄、空海、荣西等僧人,他们把中国种茶、制茶、烹茶技术带回日本,使日本饮茶习惯推广到民间,后来形成“茶道”。茶道有“四规”和“七则”,“四规”即“和、敬、清、寂”,“和”即平安和协的气氛;“敬”是尊敬长者、友人;“清”是环境清静;“寂”是达到幽闲境界。“七则”包括:茶的浓淡、水的质地、水温的高低、火候的大小、炉式和方法、煮茶的燃料和茶室的布置、插花等。日本的茶道有各种流派,其中最大流派是“三千家”,此外,薮内派、有乐派、宗和派、三齐派、远州派、久田派也很有名。茶道一般在茶室进行,宾客入座后,主人按一定规程用竹制小匙将茶放入碗中,用沸水冲沏后依次递给宾客品茗,宾客接茶也有一定格式。在日本,茶道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质和进行社交的手段。 花道日本人爱花,一般家庭的客厅都置有一瓶精心设计的鲜花,给人以清新别致的美感,这就是日本特有的传统艺术———花道,亦称插花。花道起源于中国佛教的供花,宋元时代从中国传入日本,到东山时代(15世纪)发展成花道,并成为日本妇女品德、技艺修养的一项内容。日本人在瓶中插花很有讲究,花道早先的插花方式,目的在于使人们注意欣赏瓶、强调瓶的美;后来茶室中也插花,要求避免以美炫人,须力求渗入自然深处,表示出纯洁和简朴,可以说,花道是

属于美育范畴的。日本插花艺术曾受中国花草园艺和阴阳学的影响,并创造出2000个———3000个流派,各流派人数不一,人数最多的“池坊派”,约有100万人;“小原流”,“草月会”等则分别拥有50万—60万人。目前,日本学过插花的人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最引人注目的是“菊卫”的“新兴插花派”,他们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从而为日本的插花艺术开拓了新的领域。 书道在日本,书法艺术被称为书道。书法艺术自古盛行中国,后来普及到朝鲜、越南和日本。奈良时代,日本全面吸收中国唐朝文化,书道也不例外,在大学寮里设有书法博士,教学生学中国书法。公元754年,中国僧人鉴真东渡,带去“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真迹,使“二王”书法在日本流传,并产生空海,嵯峨天皇,桔逸势等著名书法家。17世纪中叶,中国黄檗宗名僧隐元等赴日,带去了中国造诣很深的书法,使日本书道得到了极大转折,出现北岛雪山、细井广泽等隐元流派书法家。到了清末,从中国来日本的清朝公使馆官员杨守敬,带来13000件拓本碑帖,给日本书法带来划时代变化,被尊为日本书道的现代化之父。如今,日本书道极为普及,有3000万人学书道,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书法课,有4所大学本科四年学制。日本书道繁花似锦、流派繁多,书道组织远超过中国,最大组织是全国书道联盟,其次是关西的日本书艺院。

日本的茶道和花道

xx的茶道和花道 xx的茶道 1.茶道的起源 日本茶道源自中国,与16世纪发展成熟。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茶道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茶汤”。日本茶道和其他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但内容和形式则有别。茶道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从谂禅师曾经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 道提倡“和、敬、清、寂”的精神境界,即在茶室这个简单朴素的空间里,用一种平和安然的心情来品茶。茶道讲究“一期一会”,即主客之间珍视其中一生仅有一次的会面机缘。主人满怀真情招待客人,客人则通过理解并接受主人的心意来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现在主要作为女性修养内容的一部分。 现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备茶与点心,还有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除了饮食之外,茶道的精神还延伸到茶室内外的布置;品鉴茶室的书画布置、庭园的园艺及饮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点。 茶道中使用的茶是一种粉末状的“抹茶”,也就是日本人经常引用的绿茶。除了绿茶,日本女性还喜欢喝有益于瘦身的乌龙茶和普洱茶。夏天日本人则流行喝以大麦为原料的麦茶。 2.xx茶具的分类 (一)等候室用的茶道用具: 主要有挂轴和插花。

(二)点茶用的道具 1.xx: 译为“茶釜”是茶道中用来烧热水的锅。 2.xx: 是“盖托”的意思。是用来放置锅盖和勺子的器具,一般用金属、陶瓷、木材、竹子等材料制成,形状多种多样。3.茶筅: 译为“茶刷”,是用于搅合粉茶的工具。使用前要预先用冷水浸泡,点茶前为防止竹丝折断混入茶中,有必要在热水中再浸泡洗涤。 4.茶杓: 译为“茶匙”,是取粉茶的匙子。制作材料以竹材为主,尽量体现竹节美。 在中间断多有竹节,这种茶匙称为“草”,而竹节在两端的成为“行”,没竹节的成为“真”。 5.茶碗: 喝茶时用的碗。有各种形状和颜色。 6.柄杓: 竹制的水杓,舀水的工具。 7.薄茶器: 是放“淡茶”容器的总称。包括棗(枣形罐),中次(粉茶筒)和金輪寺(金轮寺茶器)。 10.茶入: 浓茶用的茶罐,材料一般是陶器的。 11.仕覆:

浅论日本花道文化

浅论日本花道文化 摘要:日本花道是日本传统特色文化之一,是日本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一种技艺,同时更可以陶冶情操、修炼精神,从中反映出日本人的自然观、审美观和伦理道德观念其间作为插花曾被日本人认为是具有生灵的东西.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 日本人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对美的意识也随之变化, 但是通过花来追求自然的美这一花道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伴随着科学及因艺技术的发达,一方面维护着自己的传统, 另一方面则适应着时代的要求在不断前进. 关键词:日本文化、花道、自然 为什么写这篇论文: 在日本,花道不是单纯的插花,它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被推崇为日本妇女的必修课。日本有许多花道学校和培训班,每年有几百万女性学习插花技术,插花爱好者更是多达日本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可见花道已是日本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我们对日本花道精神有了足够的了解后,我们才能去挖掘去日本更深层次的内涵,从而有利与这个国家及人民打交道。 本论: 一、花道--综合文化 所谓“花道”就是截取树木、花草的技、叶、花朵, 艺术地播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术, 从而达到锻炼技艺、修养精神的境地。它和歌道、书道、武道、茶道一样是日本自古以来传统文化的技艺之一。 日本主要地处温带. 季风气候明显. 但由于四面临海. 具有海洋性特征, 与亚洲同纬度地方相比, 冬季较温暖, 夏季较凉爽,降水比较丰沛, 这种优越的自然环境, 培育了日本人独特的市美意识, 也深深影响了日本人对大自然及人生的看法。日本人认为花道是各个时代的人和大自然的叶话,是他们的人生观的反映。 二、花道—历史 花道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佛教活动。唐宋时代,中国有向佛祖“供奉鲜花”的习俗,后来这习俗和佛教一起传入日本。这就是原始的花道,在日本现存最古老的史书《古事记》中记载有当时供花的记述,花枝要向着天空摆放,以表示诚与信。《万叶集》、《古今集》中也有“大宫人戴花冠”、“瓶中斜插花”的描述。日本花道经历了古典插花艺术,自然主义插花艺术和现代插花艺术三个阶段。 1、室町时代—立花 起初,插花人并不讲究花的华丽美,只求自然简朴,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在茶室里只插一轮向日葵或在花笼上画上几枝竹花。从8-12世纪,插花逐渐摆脱了佛教色彩,演变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室町时代,涌现出以插花为业的花道家,其中池坊专庆创立了“立花”插花术,并把它规范成一门独立的艺术。专应的后代专荣在整理插花构成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真、副、副清、真隐、见越、流枝、前置的“七种工具插花法”。再后来专好又进一步发展了插花技术,在七种工具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扣、胴作、大叶、后围、木留、草留、会释,由于插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异同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异同 古人说得好,“茶似隐,酒似侠”。所谓茶道,于是有了隐者所追求的超脱世外。所以喝茶,不仅是用来解渴,更应懂得品赏茶中的蕴涵之道,因为里面既有品茶人的追求,又有品茶人的道理。 道家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茶道属于东方文化,源于中国,盛于日本,虽说现在中国的茶道与日本的茶道讲究的差异很大,可以说是茶道的两个极端,但所最追求的却殊途同归,都是追求茶中蕴涵的的最高境界‘无’。 茶吸收天地之灵气于一身,最是亲近自然,深合天地大道,富含宇宙的无穷奥秘。所以,喝茶就是在喝自然,读天地。 君不见曹松品茶“靠月坐苍山”,郑板桥品茶邀请“一片青山入座”,陆龟蒙品茶“绮席风开照露晴”,李郢品茶“如云正护幽人堑”,齐己品茶“谷前初晴叫杜鹃”,曹雪芹品茶“金笼鹦鹉唤茶汤”,白居易品茶“野麝林鹤是交游”。 在茶人眼里,茶中藏月,而月中有情;茶中有山,而山中有景,景中孕情;茶中有风,而风起云卷,故风有情、云有情,人亦有情。 不论皇家、凡人还是俗、禅、道家,品茶各行其法,各得其雅,不足而一论之。但茶道无外乎两种表现形式,这两种形式一种以日本茶道最为著名,另一种则以我们中国自己的茶道最为代表。日本的茶道讲究和、敬、清、寂,过程中又添加了无数的美学元素,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来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让人能真实的接触到了茶所蕴涵的丝丝美感。它是由茶道中看不见的最高境界‘无’来推演出万物,再以看得见的万物风情,来彰显最终的境界‘无’。 日本茶道由开始的至简到现在的繁琐,已经不仅仅是品茶如此简单,而是将茶中看不见的的道德修养与境界,以看的见形式凸现出

来,以触摸到的身体之美,来说明虚无的灵魂之美,让饮者达到“内省修行”的目的。更是在沏茶、赏茶的过程中,让饮者的的心慢慢静下来,丢掉杂念、戾气与疲惫,然后以最平和的心态,去体味茶中的自然之美。能在茶道中凸显人对自然的回归渴望,借茶来分享天地的韵味。 而我们中国的茶道则恰恰相反。它不同于日本的茶道,走的是另一条路,根本不需要任何的装饰,它遵循大道至简的原则,丢弃一切可丢弃的,只留下那一丝丝根本。用最原始的方式接近自然,不加一丝人为气息。它追求天人合一的禅境,让饮者在闻着茶香中凝神静气下来,体会茶中蕴涵的精、气、神。 在几千年的追求探索中,丢弃了各种繁琐的仪式与名贵的器具,简单的都不成样子了,像那泡茶的工具,只剩下一个泥捏的茶壶和几个茶杯,甚至连这些都丢弃了,直接用一个大碗泡茶而已。但,这恰恰正是中国的茶道之美,美在返璞归真,能借灵魂之韵来说明形体之美,更容易的彻悟人生。 将一小捏茶叶装入杯中,倒上热水,看着皱巴巴的茶叶片在水中伸展开躯体,抖擞了精神,就好像突然有了灵魂一般。然后饮者饮着茶水,将自己的所有寄托于茶叶之上,借此来寄情于山水,忘情与山水,心融于山水,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将万物拨开,只问本心。然后,再借此机会,由万物的灵魂去追寻自然界存在的最高境界‘无’,将一切可看到的东西都忘记,进而追寻那看不到的境界‘无’。 无论是中国茶道还是日本茶道,表现形式虽不同,更可以说是背道而驰,但,都是为帮人们彻悟人生和探索人文宇宙的精神而发展起来的。它们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局限。像中国茶道蕴涵着“情来爽朗满天地”的激情以及“更觉鹤心杳冥”那种与大自然达到“物我玄会”的绝妙感受,是日本茶道所不及的,而日本茶道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变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这是中国茶道所欠缺的。 1.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相互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

日本花道流派知识

日本花道流派知识 「花道」又称「华道」,「华」乃「莲华」之简称。古人在佛前供奉人工制「莲华」,称「供华」,「花道」就是从「供华」演变而成。 随着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与佛教相关的仪式及装饰美术,也同时传入日本。将天然花草放在器皿中做装饰,是日本人与生俱来的爱好。人工制「供华」缺乏生气,日本人很自然地想到用天然花草做替代。插花技术大约始于奈良时代(公元八世纪)。但真正发展,应该是在平安时代(公元十二世纪)。 平安贵族将唐朝流行的「斗草」技艺和式化,改成「花合」和「草合」以插花技艺的高低,睹输赢。并将宋代的「斗茶」技艺也改成日式「茶合」。 「插花」刚开始时并无章法,只是将花草放入瓶中,叫「投入花」。随着人们不断研究,在南北朝时代(十四世纪),出现了「立花」,就是把开着花的枝条垂直插入花瓶内。 在室町时代,「立花」技艺在贵族的推崇下,向「花道」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室町中期(一四四五年),富阿弥氏编出了第一部「立花」法式书「仙传抄」。「立花」己不再是「供华」,而成了贵族前客厅里的一种摆饰。 室町中期出现了一名花道大国手-专庆,他在顶法寺六角堂的池坊创立了「池坊流」立花流派。「池坊流」一直延续至今。 到了江户时代,天皇更让插花高手出席「大立花御会」。在僧侣和町人中的插花高手,视出席该御会为无上的荣誉。 室町中期,大德寺一休和尚的弟子珠光,在草庵的小屋内设置茶室,并用「投入花」装设茶室。珠光编写了第一部「茶事法式」,而茶室内的插花便称作「茶花」。桃山时代(十六世纪中叶),日本茶道始祖千利休使「茶花」得到普及。 「立花」过于豪华,属贵族的玩物,而「茶花」则较平民化。至于现在最为人道的「生花」,却是在江户时代(十七世纪),受儒家思想影响才产生的。「生花」讲究「三才五行」,即以天、地、人,金、木、水、火、土来命名花形。「生花」还采用了矫枝技术,使花草树枝更增添了曲线美。 「生花」广受欢迎,连「立花」始祖的池坊流后人也不得不在生花上下功夫。明治末叶到大正时代,出现了「盛花」。「盛花」是在「生花」的基础上,加进西洋多彩鲜艳的花草。「小原流」、「安达式」就是「盛花」的主要流派。 「生花」流派众多,有「远州流」、「古流」、「未生流」、「草月流」等上千流派。 历经数百年,普通的插花行为形成了一种「道」,「花道」象「剑道」「空手道」、「茶道」、「书道」、「香道」、「陶艺道」……一样,学习技艺的同时,更注重品行人格的修养。 立花 书院壁龛的装饰花。是池坊专庆在室町时代创造的。采用的是松树、桃花、竹子、柳叶、红叶、扁柏等。之所以称为立花,是从草木升高的姿势而采取竖立的形态。要用铁丝来调整花木素材的姿容,其意图在于再现一种自然的景致。 生花 使花保持生命力的表现方法,使用的是鲜花。江户时代中期,作为招待客人的生花已经诞生,它主要被放在壁龛上。和投入法、盛花不同之处在于茶花的器具象征着大地。生花主要表现的并不是花木局部的美,而是其伸展开来的生命力。品格高尚、绚丽、端庄是生花的特征。 投入插花法 在深深的花器里插上花枝,使其保持自然形态,就象是随意投入似的,所以取了这个名称。有吊在壁龛上、挂在柱子上和放在壁龛下面三种形式。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区别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区别 从形貌到内在,从器物到美学,从文化角色到生命境界,比比不同。而之所以如此,是因日本茶道之落点在修行,中国茶艺之作用 在生活。 国人谈日本文化,向来从它“诸事皆以中国为师”说起,而在保留中国唐宋古风上,日本之于中国亦多有“礼失而求诸野”之处, 但是又对“日本民族性对于外来文化之迎拒乃至接受后之本土化历程”这一事实忽略不提。由此谈中日文化之比较与借鉴,不免偏颇。 日本对中国文化之迎拒,古琴是明显例子。唐时虽胡乐兴盛,琴仍长足发展,宋时更因汉本土文化复兴而管乐独领**,明时琴书大 量印行,琴派繁衍,而此三时代,日本接受中国大量影响,却独不 见严格意义下唯一的文人乐器古琴在日本扎根,仅明末清初永福寺 东皋心越所传“东皋琴派”以寥寥之姿在日本寂寞传承,可见日人 在接受外来文化时,原自有它文化主体的选择在。 这主体选择,迎拒外,更需注意的,是因应自身需要的本土化作为,以此,日本许多事物虽都自外引入,却又深具日本特质,而茶 道则为其中之大者。 “茶禅一味”是茶文化中人人朗朗上口的标举,但它其实并不见于卷帙浩繁的中国禅籍,而系出自《碧岩录》作者圜悟克勤东流日 本的墨宝拈提,但就这一墨宝拈提,却开启并引导了日本近千年的 茶道轨迹。 直言之,日本茶道由禅而启,自来就是禅文化的一环。而禅,宋时以临济、曹洞分领天下,宗风大有不同。临济禅生杀临时,开阖 出入,宗风峻烈;曹洞禅默观独照,直体本然,机关不露。

以此不同之风光,临济影响了武士道;而茶道、花道、俳句、枯 山水等,则依于曹洞。更直接地讲,日人民族性中之“菊花与剑”,一收一放,看 似两极,西方甚至以之为矛盾之民族性格,其实皆立于禅。 剑,乃生杀之事,与临济多相关;菊花,固诗人情性,则以曹洞 为家风。 曹洞默照,日本禅艺术多透露着这层消息:花道当下静处,俳句直下会心,而枯山水更不像是——可以观、可以游、可以赏、可以 居的中国园林,它只让行者独坐其前,直契绝待。茶道则在小小的 茶寮中透过单纯极致的行茶,让茶人茶客直入空间、茶味、器物, 乃至煮水声,以契于一如。 除了曹洞默照的影响,日本茶道之形成规矩严整的形式,也缘于日人向以秩序闻名之民族性。此民族性的形成:既因于地小人稠, 天灾又多,需更强之群体性才好生存的环境,也缘于单一民族的单 纯结构,及万世一系的天皇与封建制度。 总之,日本之为一秩序性民族固不待言。也因此,以外规形塑内在,乃成为日人贯穿于生活、艺术、修行的明显特征。而茶道,即 经由不逾之规矩,日复一日之磨炼,将心入于禅之三昧。 默照禅的机关不露,澄然直观,正能在最简约的条件下与物冥合,故茶寮简约,茶室数叠,器物亦皆内敛。在此,要的不是放,是收; 不是繁华,是简约;不是率性,是规范。茶味本身更不是目的,一切 都为了达致禅之三昧。 日本茶道如此,中国茶艺不然,许多地方甚且相反。 中国茶艺历史悠久,却几度变迁,叶茶壶泡之形式起自于明,论历史,并不早于抹茶道。日本茶道依禅而立,中国茶艺则立基文人,尽管宋后文人常有与禅亲近者,但根柢情性毕竟有别。 文人系世间通人,他原有钟鼎及山林两面,所谓“达则仕,不达则隐”,此仕是儒,此隐则为道。中国文人多“外儒内道”。外儒 是读书致仕,经世致用;内道,则多不以老庄哲思直接作为生命之指

日本花道发展简史

日本花道发展简史 日本花道发展简史----《日本文化大讲堂》 日本文化之 花道 人们把花采来插在花瓶和壶中,或置于水盘及其他各种花器中,让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呈现出艺术的美。看起来这好像是一种随意的行为,实际上它有着一定的格式和技法,而且这一格式和技法是经过几百年漫长的岁月发展变化才逐 步确定下来的,从而形成所谓的花道。 日本的花道起源于日本人对自然的爱和对神佛的敬仰,同时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也受到很多来自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宋,元,明时代的瓷器绘画,以及著名文人袁宏道的《瓶史》,张谦德的《瓶花谱》等,都曾在日本花道形成的历史过程中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明治维新以后,花道又受到欧洲文化的影响,出现了“自由花”和“现代化”。花道发展到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了日本的“国民艺术”。 现在,日本花道已经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光是知名的流派就有两千多个。各个流派每年都要在各大百货商店和各种会场举办各式各样大型花展,日本人民通过插花这种艺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通过它,人们不仅能欣赏享受到自然和人类的创造力相结合而产生的特殊的艺术 之美,还能从中吸取到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它将生活变成

了一种艺术,也将艺术变成了生活。 立花 花道形成之初,被称之为“立花”。意思是指花笔直地向上伸长,显示花和树一样,都是迎接神的地方。这样的意识,源于古代日本的民间信仰和常绿树交织而成的一种文化。由于神住在高的地方,所以被用来供神的花和树也必须高高地笔直地立着,只有这样才能被认为是迎接神的姿态。公元6世纪中叶,佛教传到日本后,人们将花供于佛前,意味着将原先献给神的花改献给了佛,供花的对象和意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立花通过以京都六角堂顶法寺池坊的掌门人为代表的立花师们的努力逐渐繁荣起来,其中池坊专应的《专应口传》,池坊专荣的真形草花形理论,都对立花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到了二代池坊专好时期,确立了立花的样式,立华得到了发扬光大。 自由花 当时立花盛行的同时,茶道也流行起来。抛入花被人们作为茶道花二接受,其形式上注重花的生机和自然的调和,是一种没有严格要求的自由花。 生花 随着对花材草木认识的日益加深,人们感受到植物是有灵性有生命的东西,这种看法终于成了生花作为新的插花形式的

日本插花流派

中国的佛前供花在唐朝随佛教一起传入日本。插花一到日本,便受到朝野僧俗的一致欢迎,从初始效仿中国的佛前供花,逐步结合日本的习俗而发扬光大,并制定了插花时花材配置的规矩,形成了各种流派并传授继承,也即形成了花道。我国袁宏道的《瓶史》被译成日文出版,许多口传的插花书和著作也先后问世。花道与茶道、书道等一并成为日本传统技艺。 如同中国的京剧,日本的花道也分许多流派,主要如池坊流、古流、草月流、小原流等等。虽然不同的流派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是花道思想和基本造型确有着许多共性。 【池坊流】 池坊:原意为池边僧舍。原本是日本遣隋使小野妹子皈依佛教成为高僧,驻六角堂(即後来京都的一小寺)而创於7世纪初。在那里,作为礼佛仪式的一部分,规定“立花”这个插花样式的插花准则,即一种直立的正规样式,一般使用窄口高脚瓶或细高花瓶。 日本宽政三年(1462)池坊插花术的开山祖专庆应邀为武将佐佐木高秀插花。几十枝鲜花插入金瓶内,绮丽无比,顷刻专庆的池坊插花术在立花界获得很高的声誉。池坊因此而声名鹊起,池坊立花也成为花道界的主流派。

池坊流的传统的最高花型是“立华”,它由佛前供花演变而来,是以一种抽象性的意念来模仿山水画,通过枝条的前后左右伸展,充分展现出大自然的韵律美感,具有超凡脱俗、严肃华贵的气质和造型。“立华”的构成非常复杂严谨,要在一个花瓶里把七至九个基本部分组合起来,这些部分相对独立而又相辅相成,各部分的位置和伸展方向都有一定的顺序,不可前后倒置。池坊流的传统造型具有一种典雅高贵的气派,枝条舒展,能充分展示东方之美。 ←立华 随着时代的变迁,池坊在立花的基础上衍生出了“生花”和“自由花”。第四十五代家元池坊专永宗匠还创立了“生花新风体”和“立花新风体”,使池坊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并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要求。

日本茶道的四大文化元素_陆留弟

第13卷第1期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13 No.1 2012年2月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Feb. 2012 日本茶道的四大文化元素 陆留弟 (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241 ) 摘 要:日本茶道讲究摈弃悦乐甘于苦寂,潜心探究精神修炼之道。型、气、美、禅是其独特的四大文化元素。 “型”为了摸索“道”而存在,是茶人通过百般冥思才能抵达的无形的茶道规则和境界;“气”是指主人和客人在茶室中对彼此的用心,以“一期一会”精神为最终形象,隐现了人与人相互尊重的精神;“美”是指原本不那么起眼的实用性茶具中所散发出的不拘泥、不刻意、不修饰的自然之美;“禅”是指从茶的感官特质、饮茶氛围或心境来看,茶与禅的静寂、幽玄、枯淡特性的相融相合。 关 键 词:日本茶道;文化元素;型;气;美;禅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013(2012)01-0058-08 Four cultural elements of the Japanese “way of tea” LU Liu-d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Abstract: The Japanese “way of tea” takes a negative stance toward the concept of “pleasure”, and has a strong tendency to elevate the inner life; hence four cultural elements in the Japanese “way of tea” are formed: form, atmosphere, art, and Zen thought. Among the four elements, “form” exists for exploring “the way”, and it is a practice intending to search the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realm of rules through various tea ceremony of contemplation; “atmosphere” means the host and guest in the tearoom respect each other, which suggests the spirit of mutual respect among people; “art” stands for the natural beauty of practical tea vessels which is informal, without elaboration or adornment; Zen thought, viewing from the sensory quality of tea, the air where people drink tea and people’s mind ,tea infiltrates with the subtle, solitude, “Kudan(dull and plain)” of Zen. Key words: form; atmosphere; beauty; art elements; Japanese “way of tea” 茶源于中国。 自古以来,饮茶就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元素。在悠久的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饮茶不仅仅是生活元素,同时又被赋予了一种文化元素而受到人们的崇尚喜爱。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更是以饮茶为媒介追求交友结缘之“悦”“乐”。因此,在生活元素中融贯了文化元素的饮茶就悄然升华成一种以追求身心快乐为主的艺术形态即茶艺。然而,茶被引入日本以后,“悦”“乐”之文化元素褪色,取而代之的是“借助茶水修身养性,探究人生之道”的日本“茶道”。关于“道”字,最早出现于公元前841年,西周时代的 收稿日期:2012-02-08 作者简介:陆留弟(1954—),男,上海人,教授,主要从事中日茶文化研究。青铜器銘文中。公元1世纪左右,后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道,行走之道也。”“道”字在七、八世纪时从唐朝传入日本。镰仓时代狛近真(こまちかざね)著的舞乐解说书《教训抄》首次使用“道”字表示“道理”的意思。日本人往往把带技艺性并达到一定规范和思想深度的生活文化现象都称之“道”。在比较中国《辞海》,以及日本的《大汉语林》和《字通》对“道”的解释后可知,中日对“道”字的释义基本相同,但日本对“道”的解释中含有“才艺”之语义,说明“道”字进入日本社会后被融入了日本文化元素。日本茶道着眼于精神层面,潜心探究精神修炼之道,通过对某一物质的内审来达到内心世界的满足。具体而言,就是说摈弃悦乐甘于苦寂,汇纳“型、气、美、禅”, DOI:10.13331/https://www.360docs.net/doc/7e5768950.html,ki.jhau(ss).2012.01.003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的区别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的区别 日本亦有茶道,说起美学来,不禁将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一比。 曾见与茶道相关的日本仕女图,纤细秀美,精致之极,仕女表情安详甜美,器具也是非常讲究的,其插花的时间恐怕比得上烹茶的时间了。茶道在日本不但盛行,且是一种严肃的活动,这正与其文化和美学观念相合,精致、纤细、洁净,就好象日本紫式部的名著《源氏物语》,这部可与中国《红楼梦》比肩的巨著里也渗透着日本的文化和美学理念。日本的茶道,我私下里认为,可欣赏而不可学,在气度上未免不足。 中国茶道文化底蕴厚重,一把旧壶,一杯茶汤,掂在手里,随意率性,没有那样多条条框框裁切,细节处也许不拘小节,却有引人入胜的韵味,有心人品出禅、道、儒,静夜中品茗,一片禅心如月光洗浴的海棠,肝胆皆冰雪。我愿意融进这民族气息浓浓的茶里,十几年饮茶品茗,从未仔细考虑过什么茶道美学,从浑浑沌沌牛饮解渴,到啜饮品味,到将经历中的百般滋味融进杯盏里一丝丝品饮,这“道”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同心情有不同的茶相伴,犹如知已好友一般,也是快意的事啊。 日本茶道美则美矣,个中滋味远不及中国茶道耐品。佛教从天竺传入中国,中国将其融入儒家与道家,这才产生了中国式佛教“禅”,禅自南宗六祖慧能以“顿悟”战胜了北宗神秀为主的“渐悟”后大盛。禅又自中国传入日本,日本国人将禅再次变化,融入大和民族的坚忍、纤细、精致,再加上略略感伤,因此日本的茶道也带有这样的气质。我认为日本茶道未得禅的神髓,因为“禅”本身是不拘形式的,所谓无佛无祖才是得到禅机真昧,日本茶道是太拘于形式了啊。 中国茶道,品饮者不知不觉会想起庄周《至乐》篇:“无江海而闲。。。。”中国的茶道 (一)唐时的基础 我国的茶道是到六世纪(唐朝)时陆羽集前人之大成,再加上他自己的精心研究撰写『茶经』,进而推广传播,才奠定了茶叶今日之基础。陆羽的『茶经』分为三篇(即上中、下三卷),而事实上是分为十章如下: 一之源:茶的起源 二之具:制茶的工具-------二~六为茶道实务: 三之造:茶的制造-------有关之工具、器具大部份已被时代淘汰,而制造方法则因茶叶由

中国的茶道香道花道的意境

中国的茶道香道花道的意境 茶、花、香给予人的不仅是它闲适、淡雅的表象,它们创造出的美的意境,正是人们在这浮躁的社会中所欠缺的! 通过插花感受自然以及生命的变化,在创作美丽作品和欣赏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这种以插花为手段,以提高精神世界修养为目的的学习生活方式,称作花道。 花道各流派的基本精神就是“天、地、人”的和谐统一,这是东方特有的自然观念和哲学观念。花道家不仅认为花是美丽的,还觉得花反映了时光的推移和人们内心的情感。花道所要呈现的是一件美的事物,同时也是一个表达、修炼的方式。 达到人、花一体是一种境界,这就要通过训练让内心平静如镜。赞美自然、仪礼、德行,胸中的气韵、内心的澄明都是花道的题中之义。它所要追求的是“静、雅、美、真、和”的意境。 花道和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花道本身就带有修身养性的功能。在学习花道的过程中,需要平神静气,不可浮躁动怒,所以花道可用来提高自身修养。 另外,插花可以提高审美情趣。花道讲究高低参差、疏落有致,颜色和花的种类搭配、选择都很有讲究。在细心揣摩并掌握插花技巧的过程中,个人对美的认识和感悟也会逐渐加深。 了解美的真谛,能够让花更美丽的女性,同理也能够让自己看起来更加美丽,更有气质。通过花道,女性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然的美和力量,加强“花草树木皆有生命”的意识。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 与花道不同,茶道被誉为是道家的化身。茶道源于中国,之后又传入西方。道教茶道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体,注重尊人、贵生、 坐忘、无己和道法自然。 尊人:对茶的认识上,古人认为茶是天涵之,地栽之,人育之的灵芽。对于茶,天地有涵栽之功而人有培育之功,人的功劳最大。 贵生:贵生是道家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义思想。在道家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 的保健养生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 坐忘: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聪明。茶道提倡人与自然的相互沟通,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以及“涤除玄鉴”、“澄心味象”的审美观照,均可通过“坐忘”来实现。 无己:即无我,这并非是从肉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的对立,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无我”是中国茶道对心 境的最高追求。 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物质方面认为茶是大自然的恩赐,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 能产出好茶。 行为方面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为美,以朴实为美,动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如春花自开,言如山泉吟诉。一 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 精神方面,要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悟我”的境界。 香道简单的讲就是“香气的艺术”,它是将沉香及檀香点燃及熏 香所产生的香气、烟形加上配合富于艺术性的香道具、还有香道生

从花道看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从花道看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发表时间:2018-12-04T21:19:08.87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作者:侯佳宁[导读] 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不同民族由于受到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形成各自不同的民族性格和审美意识。(东北大学,辽宁沈阳) 摘要: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不同民族由于受到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形成各自不同的民族性格和审美意识。这些审美意识渗透到社会和生活中,深刻影响着各民族的文化。日本花道是独具日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涉及文学、艺术、美学等众多方面。因此花道更能体现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本论文从日本的传统文化“花道”入手,来探究日本花道以及其中蕴含的日本人的审美意识。花道是由中国的佛前供花发展而来的,日本花道是将日常插花艺术与宗教、哲学、美学等联系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受其岛国自然环境的恩惠,日本人特别厚爱自然和自然的万物。可以说日本人的性格和审美意识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因此日本人对自然美和自然事物的感觉特别敏锐,这种特别的感情构成了日本人特有的“物哀”“闲寂”和注重自然和谐之美的审美意识。而使用不同的花材和插花的类型不同更能体现这些独特的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日本人认为自然是生命的根源,是美的感情的根源。这种美学思想成为日本人把握自然美和创造美的基础。尊重自然、和谐之美是花道最重要的审美标准。本论文以花道视角阐述了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对日语学习者进一步了解日本花道文化以及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定会有所帮助。 关键词:花道;审美意识;日本文化;自然美意识 1.前言: 提起日本的传统文化就不得不说到日本的“茶道”和“花道”,所谓“花道”,就是为了体现对自然的崇拜将应季的树枝以及花草的美移入花器之中,日本的花道并不是简单的对花草树木进行组合,而是按照花道师一定的审美构思,加以精巧的摆放在花器之中,并且重新发现自然界中花草树木之美的一种艺术。 2.日本花道的发展史 6世纪,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而中国隋朝时期的“佛堂供花”就是日本花道的原型。佛堂供花传入日本以后,在日本独特的自然状况和社会文化的熏陶之中发展成为一门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但当时仅仅是简单的将花插入到花瓶之中,尚未定型。供奉在神佛前的花在平安时代(796—1192)成为了观赏的对象。插花的规则是到了室町时代才确定下来的。池坊专好以花草向上生长的状态为原型,创造了“立花”。枝条一般分为九条,分上、中、下三段,总体成垂直并稍成圆柱形,构图重点在于线条的美感,当时在上流社会以及武士阶级十分盛行。江户时代中期,根据更加追求简洁之美的商人们的需求,以象征“天、地、人”三枝搭配而成的,简洁且自由的“生花”出现了。江户时代中期以后,出现了更多的插花流派。16世纪期,茶道开始盛行起来,“抛入花”被视为茶道花而接受,其形式上注重花的生机与自然的调和。到了明治时代,小原流师祖小原云创造出了新的“盛华”即在水盘里插花。另外,说到日本花道的“花器”原则上是不拘泥于材质和形状的,陶器、瓷器、甚至葫芦的一部分,任何容器都可能成为“花器”。但是所谓“花器”并不仅仅是用来装花草的容器,应该同样作为花道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被重视,不同的花器中的花材以及花型都有所不同。 3.花道中体现的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3.1物哀美 “物哀”是日本独有的审美意识。“物”是指自然万物,“哀”即悲哀,睹物伤情,物我同悲,但“物哀”又并不仅仅是指悲哀,而是包括哀怜、感动、同情,感受自然万物的喜怒哀乐。例如,赏樱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樱花十分美丽但却生命短暂,看着满开的樱花刹那间纷纷飘落,人们能够感受到生命易逝的“生死观”。而当日本人将樱花作为花材放入花器之中作为插花来观赏的同时,也能够思考生命的无常,形成日本花道独有的精神。 3.2幽玄美、闲寂美 受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禅宗思想的影响日本人形成了一种简约、淡泊的性格。而日本美学中的“幽玄”“闲寂”之美就是源自于这种性格。所谓“幽玄”即深含余韵,缥缈的难以捕捉的优雅之美,融合了佛教的生死观,以“余情”为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花道中的“茶花”也就是“投入花”,仅仅是由很小的花器及一枝或两枝花组合成的插花形式。小小的明亮的茶花与暗色调的茶室形成对比体现出了一种安静的闲寂之美。通过与茶室的调和,能够给茶室中的客人以寂静赋有余情的享受。 3.3自然美 人类美意识形成的重要契机是源自于人对自然万物之美的直观感觉和感动。日本人观察自然感受自然,将自然视为有生命的的万物的集合,视为生命的根源美的根源。日本花道,不是通过想象将花摆的漂亮剪的好看,插花最注重的是不破坏花本来的美,通过人的手将花的自然美完整的再现。 4.花道美意识形成的原因 日本由于四面临海,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较暖。夏季凉爽,降水量充沛。这种优越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合花草的生长。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都有不同的花争相开放,赋予自然以缤纷的色彩。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日本人对待花草树木有着独特的亲密感。花道师,十分的尊重自然,注重将自然本来的模样再现与花器当中,而并非破坏花的自然美。也就是说花道实际上是人与花(花草等自然之物)之间的对话。正如立花的集大成者池坊专应所说:插花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将自然的美转移到身边的艺术。 上文中提到花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6世纪伴随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佛前供花”。佛教对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对自然的崇拜之心和以自然、环境相协调为美)产生了相当大程度的影响。比如花道中体现的“物哀”之美,在赏樱花时,虽然能够感受到樱花盛开的春意盎然,但是看到花瓣轻易的随风飘落经常会产生“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悲凉的想法。这种审美意识正是源自于佛教中无常观,世事无常,万物之生命皆短暂。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异同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异同 a 现在日本仍旧保留了一套完整的茶文化,从而发展为更富精神的文化蕴涵,即现在为人所知的‘日本茶道’,而中国的茶文化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整的保存下来.随着中国饮茶文化的发展,对日本的茶文化崛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隋唐以前,两国已有文化交往。以后,随着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茶文化也同时传到了日本。饮茶很快成了日本的风尚。日本茶道即是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进行一种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 日本茶道有20多个流派,代代相传,沿袭至今。现代日本茶道一般在面积不大、清雅别致的茶室里进行。室内有珍贵古玩、名家书画。茶室中间放着供烧水的陶炭(风)炉、茶锅(釜)。炉前排列着专供茶道用的各种沏茶、品茶用具。日本茶道的规矩比较讲究,友人到达时,主人在门口恭候。待宾客坐定,先奉上点心,供客人品尝。然后在炭炉上烧水,将茶放入青瓷碗中。水沸后,由主持人按规程沏水泡茶,依次递给宾客品饮。品茶时要吸气,并发出吱吱声音,表示对主人茶品的赞赏。当喝尽茶汤后,可用大拇指和洁净的纸擦干茶碗,仔细欣赏茶具,且边看边赞“好茶!”以表敬意。仪式结束,客人鞠躬告辞,让人跪坐门侧相送。整个过程,都洋溢着“敬、和、清、寂”的精神。同样中国的饮茶文化也给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造成了很的啊的影响。日本的茶文化主要是建立在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基础上的,中国茶叶约在唐代时﹐便随着佛教的传播进入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因而最先将茶叶引入日本的﹐也是日本的僧人。公元1168年﹐日本国荣西禅师历尽艰险至中国学习佛教﹐同时刻苦进行“茶学”研究﹐也由此对中国茶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荣西回国时﹐将大量中国茶种与佛经带回至日本﹐在佛教中大力推行“供茶”礼仪﹐并将中国茶籽遍植赠饮。其时他曾用茶叶治好了当时镰仓幕府的将军源实朝的糖尿病﹐又撰写了《吃茶养生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