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法》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法》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法》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法》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数学学习: 数学学习是指学生根据预定目标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发展的一种思维过程。

2. 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了完成—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因素,在时间与空间方面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

3. 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指数学活动中的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照一定的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理性活动。它既具有思维的一般性质,又有自己的特性。最主要的特性表现在其思维的材料和结果都是数学内容。

4. 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

5. 数感:数感是指对数的含义、计数技能、数的顺序大小、数的多种表达方法、模式、数运算及结果的准确感知和理解。

6.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一种知识、技能甚至方法、态度的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从方向来看,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从效果看,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7. 数学课程目标: 数学课程目标是数学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它规定着数学教育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

8.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是由小学数学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指导的,为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而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一整套活动方式。

9. 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在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中,要采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其中分析、综合是最基本的方法;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其中概念又是思维活动的基本单位。

10. 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谈话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11. 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依托于对形象材料的意会,从而对事物做出相关理解和思考。其特征是思维材料的形象性,它来自感性认识,又高于感性认识。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是表象、直感和想像。

12.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信息重新加工,产生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设想、新方法的思维。

二、填空题

1.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 小学数学成绩测评命题的依据是数学课程标准。

3. 小学数学教材中概念的表示法有定义法和描述法两种。

4. 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是数学专业知识。

5. 梯形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是属差式定义。

6. 按迁移的效果分,数学学习的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7.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8.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

9. 《数学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细化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

10. 空间观念是物体的大小、形状及其位置关系保留在人脑中的表象。

11.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

12. 在智力活动中,人的智力因素要想发挥最大的效能,必须有良好的情感因素的支持和推动。

13.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引导发现法等。

14.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基本上经历三个阶段: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15. “常见的量”在小学阶段主要指人民币单位、时间单位及质量单位。

16. 在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是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和可能性。

17. 直觉思维的本质是突发性的,它的基本形式是直觉和灵感。

18.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19. 备课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前所做各项准备工作的总称,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20. 概念理解是数学概念学习的中心环节,它以__能否达到“守恒”__为标志。

21.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____;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__过程信心__。

22.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__动手实践__、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3.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概念、判断和推理 __。

24. 在小学数学中,通过丰富的实例要求学生理解的统计量主要有平均数、__中位数 _和众数。

25.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__现实__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26. 《数学课程标准》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__实践与综合应用__”等四个学习领域。

27.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__引导者__和合作者。

三、选择题

1. 皮亚杰认为,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 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是 ( B )

A 概念、判断和推理 B表象、直感和想象 C 直觉和灵感 D 归纳和演绎

3. 质数和奇数两个概念是 ( D )

A.同一关系 B.并列关系 C.矛盾关系 D.交叉关系

4.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其性质是( D )

A.论证几何 B.立体几何 C.平面几何 D.直观几何

5. 小学生“从学习百以内加减到学习万以内加减”和“从整数整除到小数的除尽并最终认识整除是除尽的特例”这两种认知结构的变化( C )A.都是顺应 B.都是同化 C.前者是同化,后者属于顺应D.前者是顺应,后者属于同化

6. 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敏捷,接触实质快,能缩短中间环节,简化思考过程。这属于思维品质的 ( B )

A.灵活性 B.敏捷性 C.深刻性 D.独创性

7.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 C )

A.数感 B.计算能力 C.空间观念 D.统计观念

8. ( C )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A.学习态度 B.学习目的 C.学习兴趣 D.学习效果

9. 下列学习活动中属于概念同化的是 ( C )

A.利用整数加法法则学习分数加法法则 B.利用直观教具探索长方形特征

C.在“小数”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循环小数” D.操作探索长方形体积公式

10. 《数学课程标准》选择“数与代数”的内容时,删除了( A )。

A.珠算 B.计算器 C.口算 D.估算

11. 情感因素在认知活动中,具有始动、定向和( D )的作用。

A.激发 B.延迟 C.减低 D.维持调节

12. 小学生学习了4、5、6、7的组成,就可以自学8的组成,这实质上是一种学习的 ( A )

A.顺向的正迁移 B.逆向的正迁移 C.顺向的负迁移 D.逆向的负迁移

四、简答题

1.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包括哪些项目

答: (1)教学目标评价。 (2)教学内容评价。 (3)教学过程评价。 (4)教学方法评价 (5)教学素质评价。 (6)教学效果评价。 (7)教学特色评价。

2. 简述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应遵循的原则

答: ①教学目标具体化原则。②重视认知建构过程原则。③信息交流多向性原则。④教学方法整体优化原则。⑤信息反馈调控原则。⑥知情交融原则。

⑦时控性原则。

3. 选取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依据是什么

答: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选取有三大依据:(1)选取有价值的数学。(2)选取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的数学。(3)选取有弹性的数学。

4. 简述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

答: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特点:

(1)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他们生活常识的系统化,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2)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

(3)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过程。“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

(4)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有指导的再创造的过程,是一个多样化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思考是它的本质。

5.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答: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

(2)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3)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6. “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是什么

答:“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是:

(1)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有助于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并初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会推理。

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7.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贯彻信息反馈调控原则

答: 首先,信息反馈要及时、准确。其次,信息反馈要全面、多向。最后,信息反馈要经济、高效。

8. 简要叙述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答: 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

②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应将学段目标作为学段结束时应达到的目标来评价。

③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④评价的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⑤评价结果的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应采用鼓励性的语言。

9. 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 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1)在教学目标上,应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均衡发展。

(2)在学习过程上,应强调学生的活动和“再创造”。

(3)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应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在教法选择上,应强调多法配合,提高整体功能。

10.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11. 运用谈话法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运用谈话法要注意以下问题:

(1)谈话前要首先设计好所提的问题。

(2)谈话时要面向全体学生。

(3)谈话后教师要小结。

(4)要注意创造谈话的民主气氛。

12.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有什么特点

答:(1)问题解决指的是学生初次遇到的新问题。

(2)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是新的。

(3)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可以包括内隐的和外显的操作活动两个方面。

(4)问题一旦解决,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所获得的新的方法、途径和策略再去解决其他问题,就不再是问题解决了。

五、论述题

1. 举例说明怎样在教学中把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与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相结合

答: (1)既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

数学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学到了什么,还要重视他们是怎样学的。要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

(2)要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在学习初级概念时,要运用实物、教具、学具,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感知的基础上由具体到抽象,形成概念。对于教材中的重点,要在学习新课时紧扣重点,练习时围绕重点,时间上保证重点,使学生切实掌握。

(3)要培养学生组织自己智力活动的自觉性。

要培养学生肯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要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

时教给他们观察、记忆、思考等方法,这些都能改善学生的智力活动,从

而使他们会对自己的学习策略做出评价,培养组织自己智力活动的自觉性。

2. 举例说明怎样引导小学生学习分数概念

答: 小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需要一个长期的、不断深化的过程:

第一阶段,结合生活实例和直观手段,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第二阶段,借助直观图形和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单位“1”、“平均分”、“份”等概念,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最后通过几个人的几分之几等案例,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确切含义,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初步理解分数的定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第三阶段,通过分数四则计算,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数概念。

最后,结合四则运算的性质,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一个整数除以一个

非零自然数的商,这样就把分数的概念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

3. 试述制定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依据

答:(1)教育与学习理论方面的依据。

数学与相关学科方面的依据。

制定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必须体现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2)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依据。

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是制定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时必须考虑

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4. 举例说明如何贯彻“数学化”原则

答:此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化”的解读,从而实现学生自我对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蕴含的数学问题,分析并抽取其中的数学因素。

(2)用形象化或图式化的形式进行描述并寻找和发现其间的关系或规律。

(3)运用数学符号表示关系或规律,并在应用中完善。

5. 怎样看待“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的教育价值

答: (1)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符号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语言,方程、不等式与函数是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从而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初步的应用能力。

(2)在数与代数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索,数的概念的建立、扩充以及数的运算,公式的建立和推导,方程的建立和求解,函数关系的探究等活动,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发现能力。

(3)在数与代数中,不仅知识中存在着对立和统一,而且研究过程中也充满了对立与统一。同时,在变量和函数的研究中还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而且在数与代数的其他部分的研究中,从运动和变化的观点来考察,也能使认识更加深刻。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必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

6. 举例说明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联系和区别

答: (1)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①科学数学对学科数学的制约。②学科数学对科学数学的影响。

(2)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区别。

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区别随着数学教育的层次不同而不同,从小学数学看,其与科学数学具有以下区别

①目的不同。②形式不同。③顺序不同。④认识的起点(基础)不同。

由上所述,科学数学是作为人类认识的结果而呈现的,而学科数学可

视为认识对象而存在。

7. 举例分析小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心理方面的原因

答:小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心理方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感知比较粗略。 (2)情感比较脆弱。 (3)注意不够稳定。

(4)思维定势干扰。 (5)短时记忆较弱。

8. 以整除概念教学为例说明理解概念时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答:在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首先,利用变式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教学整除概念时,应通过具体例子引出概念。

其次,对概念要进行多层次的抽象概括。

再次,通过反面衬托进一步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第四,通过多层次的概括后,要用简练的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

最后,要注意和相近的、易混的概念比较。

六、案例分析

1.要点:本片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为学生准备的感知材料存在复合性。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引导儿童学习概念时,要尽量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排除概念的非本质属性的干扰。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首次感知概念时,所选择的感知对象应具有典型性。

参考设计:

(1) 多媒体显示:升降电梯、缆车、风车和吊扇。学生观察。

(2) 师:它们的运动相同吗?

生:不同。

师:你能把它们分类吗?

生:缆车、升降电梯是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平平的直走;风车和吊扇是另一类,因为它们是在转动。

2. 本案例的设计特色是:

(1)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感到亲切,从而乐于投入学习活动中主动学习。

(2)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这些活动中包含了很多生活小常识,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3)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本设计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建构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出自己的答案,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

3.略

4.答:面对“11-9”等于多少这一问题,教师甲让学生一律通过摆小棒来帮助计算,关注的仅是学生计算技能的获得,而忽略了学生是否有动手摆小棒的内在需求,使操作实践成为被动的学习活动,体现了局限于“知识技能本位”的狭隘观念。教师乙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出发,因材施教,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宽松、开放的空间,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探索算法,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新的教学理念,从而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

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商法作业及答案

作业Ⅰ 一、名词解释 1、商事关系 答:就是一定社会中通过市场经营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商事组织关系和商事交易关系。 2、商人 答:商人是指以一定的自身或社会有形资源或无形资源为工具获取利润并附有一定社会责任的人,或者是指以自己名义实施商业行为并以此为常业的人。3、商行为 答:是指商主体以营利为目的旨在设立、变更或消灭商事法律关系的经营性行为。 4、商号 答:又称商事名称、商业名称,它是指商主体在从事商行为时所使用的名称,即商主体在商事交易中为法律行为时,用以署名或让其代理人用其与他人进行商事交往的名称。 二、简答题 1、如何认识商法和民法的关系? 答:商法与民法的关系是商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中最重要的和最基本得问题之一,也最易引起理论争议,它是商法的独立性之关键所在。它们之间的关系注意表现在: (1)民法与商法是调整民商事行为的法律; (2)民法与商法都属于私法范畴; (3)民法作为基本法或普通法,调整的范围广泛,它适用于各类民事主体过实施的民事行为。商法调整的范围有限,仅适用于商人所从事的商行为。 2、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如何? 答:(1)从广义上看,经济法是调整社会全部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商法是经济法的一个部分,被经济法所兼容。 (2)从狭义上看,经济法是体现国家权力对经济交易行为予以敢于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他们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在调整对象上,商法主要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易活动,对行政机关的调整也主要局限于商事管理机关的商事管理行为。经济法则不仅调整经济活动的主体,而且调整国家及其代表机构。第二,在调整方法上,商法注重维持私法中传统的“意思自治原则”,经济法则信守“国家统治原则”。第三,在法律属性上,商法是以平等主体为本位的私法,以任意性规范为主;经济法则是以国家为本位的公法,以强制性规范为主。第四,在体系构成上,商法以商主体、商行为、公司法等为内容;经济法则以价格、金融、税收等为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业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业4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业4 04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80 分。) 1. 下列不属于数学性质特征的是()。 A. 抽象性 B. 严谨性 C. 客观性 D. 应用广泛性 满分:4 分 2. 下列不属于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特征的是()。 A. 注重问题解决 B. 注重数学应用 C. 注重解题能力 D. 注重数学交流 满分:4 分 3. 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从学习的目标切入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等四个纬度。 A. 数与代数 B. 统计与概率 C. 空间观念 D. 情感与态度 满分:4 分 4. 下列不属于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阶段的是()。 A. 语言表述阶段 B. 理解结构阶段 C. 学会解题阶段 D. 符号运算阶段

满分:4 分 5. 问题的主观方面就是指()。 A. 问题的起始状态 B. 问题空间 C. 问题的目标状态 D. 问题的中间状态 满分:4 分 6. 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价值的是()。 A. 导向价值 B. 甄别价值 C. 反馈价值 D. 诊断价值 满分:4 分 7. 从逻辑层面看,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中,主要包含“运算法则”、“运算性质”和()等一些内容。 A. 数的认识 B. 运算方法 C. 简便运算 D. 理解算理 满分:4 分 8. 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主要知觉的障碍主要表现在“空间识别障碍”和()等两个方面。 A. 空间想象障碍 B. 性质理解障碍 C. 视觉知觉障碍 D. 空间描述障碍 满分:4 分 9. 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心理模式是“理解问题”、“设计方案”、()和“评价结果” 。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三、四章 一、填空题 1.传统小学数学内容结构包括(认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认识)、(代数初步认识)、(统计初步认识)、(比与比例)、(应用题)。 2.现代小学数学内容结构是以()为指导思想。 3.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原则包括(正确处理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儿童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适当分段,螺旋上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加强各部分知识的纵横联系和配合)、(简明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小学数学学习分类,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个是从(广义的认知学习)的角度分类,一个是从(数学知识)的角度分类。5.奥苏伯尔等把有意义学习由低到高分成六级,它们包括:()、()、()、()、()、()、()。6.比格斯则认为存在着6种不同的学习:()、()、()、()、()、()、()。7.小学生实现数学认知迁移的基本特征包括(学习内容的特征)、(学习目标)、(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定势干扰)。8.所谓数学思维,就是(对已有数学信息运用数学推理的思考方式)进行的思维能力。 1 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基本性?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结合以及 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与教育的作用等 四个. 2、传统的课程内容结构与呈现方式具有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以及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等三个基本的特征。 3、国际上小学数学的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开始逐渐凸现出在选择上表现出“切近儿童生活”、在呈现上表现出“强化过程体验”、-在组织上表现出“注重探究发现”等价值取向发展上的特征。 4、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从知识的领域切入可以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 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活动或综合运用 这四个领域。 5、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按目标 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 及情感与态度等四个纬度。 6、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主要依据包括 义务教育的性质与需要、现代科技发展的 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小学生年龄 特征和接受能力等。 7、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陈述性知识、程序性 知识、策略性知识等三种互相渗透与相互 支持的不同的知识。 8、按照学习的对象的特征以及学习目标的不 同,认知学习可以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 习以及问题解决学习等三类。 9、识学习过程大致包含了选择阶 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以及巩 固阶段等这样几个阶段。 10、小学数学的运算技能的形成大 致可以分为认知阶段、连接阶段 以及自动化阶段等三个阶段。 11、小学数学的认知学习任务大致 可以分为记忆操作类学习、理解 性学习以及探索性学习等三类。 12、从迁移反应的条件看,在小学数 学的认知中实现迁移,主要取决 于对象的共同因素、已有经验的 概括水平、定势作用以及学习的 指导等这样几个基本的条件。 13、从数学知识的分类角度出发,可 以将数学能力分为认知、操作以 及策略等三类。 14、儿童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发 展大致要经历语言表述阶段、理 解结构阶段、多极推理能力的形 成以及符号运算阶段等这样一 个过程。 15、小学数学中的空间观念通常可 以包括认知形体形状特征、认识 形体大小以及认识形体间的位 置关系等。 16、按层次可以将思维分为动作思 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三类。 17、儿童的数学能力在结构上的差 异主要表现出分析型、几何型、 调合型等三种不同的类型。 三、判断题 1.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不需考虑数 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儿童心理发展顺序的关 系。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只需遵循数学知 识逻辑结构,而不必考虑学生思维水平的发 展顺序。 3.儿童的认知特点与成人的认知特点完全一 致。 4.儿童最初获得的,主要是有关数和数量的 概念,在这个阶段,数的概念与形的概念是 不分离的。 1、初步了解“不确定现象”或“事 件的可能性”是传统的小学数学 课程内容。(错) 2、小学数学中的“量与计量”知识 属于“常规法则”中的重要内容。 (对) 3、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 要考虑儿童的可接受能力。(对) 4、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具有相对 性的特点。(对) 5、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具有 “螺旋递进式体系组织”的特 征。(对) 6、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具有 “逻辑推理式知识呈现”的特 征。(对) 7、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具有 “模仿例题式练习配套”的特 征。(对) 8、21世纪国际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之呈现“切近儿童生活”的价值 取向。(对) 9、国际上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在呈 现上表现出“强化过程体验”的 价值取向。(对) 10、将学习的全部内容以定论的形 式呈现给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称 为接受学习。(对)

西南大学《宪法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单选题] A:环境权 B:平等权 C:出版自由 D:受教育权 参考答案:A 2:[单选题] A: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B:国务院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C:国务院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D: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对同级人民政府负责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 A: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C:任何人不得剥夺公民的私有财产 D: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参考答案:C 4:[单选题] A:县级以上各级人大选举本级人民法院院长,须报上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批准 B:县级以上各级人大罢免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上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批准 C:县级以上各级人大罢免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须报上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批准 D:县级以上各级人大选举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须报上级党委批准

参考答案:B 5:[单选题]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的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A:一切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宪法规定了对华侨、归侨权益的保护,但没有规定对侨眷权益的保护 C:宪法对建立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未加以规定 D: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私有财产的继承权规定在宪法“总纲”部分 参考答案:D 6:[单选题]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有关法规"批准”生效的情形哪一个是错误的? A:自治州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 B: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C:省、直辖市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D:自治县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 参考答案:C 7:[单选题]宪法附则是指宪法对于特定事项需要特殊规定而作出的附加条款。下列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附则是宪法的一部分,因而其法律效力当然应与一般条款相同 B:附则是宪法的特定条款,因而仅对特定事项具有法律效力 C:附则是宪法的临时条款,因而仅在特定的时限内具有法律效力 D:附则是宪法的特别条款,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因而其法律效力高于宪法一般条款 参考答案:D 8:[单选题]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一种情况不是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条件?A:公民在年老时 B:公民在疾病时 C: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 D: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业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 业答案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01任务 1. 儿童的生活经验是指小学生在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而获得的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具有自然性、生成性、发展性等特点。自然性是指学生生活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生活现象都会毫无阻拦地进入他们的认知领域,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经验”。当然这种经验很大程度上是原始的、粗浅的、局部的、零散的,甚至是不准确的、不科学的,但却是十分难得和可贵的。生成性是指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对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调用、调整、提升或者重新确立的过程,也存在着对活动中新的认识不断接受、理解和内化的过程。这些过程实质上就是新的经验建立和生成的过程。发展性是指经验的建立和运用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积累、丰富发展的过程,这也是人的内在素质和能力提高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先前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这种建构的结果又会导致经验系统的变化,在这种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学生的经验得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学习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小学数学学习应是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要让数学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将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再让他们自己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儿童的数学学习的组织,应源于他们的数学先生,即数学学习活动存在于儿童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数学学习应当成为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问题解决的一种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去仔细地观察,粗略地发现和简单地证明。 在本例中,教师设计了实际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观察、辨析并实验、操作,使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变为在问题情境的尝试操作下的思考和分析过程,这种融生活化策略和操作性策略为一体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儿童数学学习的特点,体现了现实数学观和生活数学观。但是,数学概念的学习和表示数学概念的语言学习上不同的。“平均数”作为表示数学概念的语言,指的是一种词汇的认识;“平均数”作为一个数学概念,是对一组数的集中和离散程度的本质认识。掌握了单个词汇并不一定就是理解了概念。本例中,在采用“常规方法”来组织学习“平均数”知识的班级中,虽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设计了生活化情境,可在跟进活动中学生仍然不能将问题与习得知识建立联系甚至不能理解真实情境问题本身的意义,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作为数学概念的“平均数”的本质意义。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质是,用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有关数学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儿童的生活经验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进而成为我们构建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和开发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庞大资源库。小学儿童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是紧密相连的,他们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是“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解读”,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小学儿童的数学学习活动与其说是“学习数学”,倒还不如说是生活经验的“数学化”。学生从现实出发,经过反思,达到“数学化”。在这一过程中,“数学现实”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现实”也许就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一方面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前提、基础和重要资源,是保证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有效的数学学习也能促进经验的应用、提炼和积累。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经验积累的过程,就是一种新的“经历”和“体验”,这种“在生活中学习

民法学(1)作业参考答案

民法学(1)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 1.民法 P、4 2.联营 P、76 3.宣告火踪 P、48 4.时效 P、117 5.法定代理 P 、107.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形式上的民法专指系统编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实质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的。P、3 2.《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P、16 3.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指一主体、客体、内容。P、25 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P、36 5.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P、44 6.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活动。P74 7.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P102---103 8.《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 口头形式。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P、108 9.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确定根据,可将其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期限。 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不给分) 1.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A、、C)。P、41 A.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B.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公民为失踪人,该公民必须下落不明满(A)。P、48 A.二年B.四年c.五年 3.在民法上房屋属于(A)。p、82 A.不动产B.流通物c.限制流通物 4.张某不习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杨某经过,要求张某付1万元人民币方救张某,张无奈 同意付钱,杨某遂将张某救上岸,其要求付钱行为是(B)。 P、100. A.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B.无效的民事行为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业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 1. 下列不属于数学性质特征的是( A. 抽象性)。 2. 下列不属于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特征的是(C. 注重解题能力)。 3. 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从学习的目标切入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 D. 情感与态度)等四个纬度。 4. 下列不属于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阶段的是(C. 学会解题阶段)。 5. 问题的主观方面就是指(B. 问题空间)。 6. 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价值的是(B. 甄别价值)。 7. 从逻辑层面看,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中,主要包含“运算法则”、“运算性质”和( B. 运算方法)等一些内容。 8. 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主要知觉的障碍主要表现在“空间识别障碍”和( C. 视觉知觉障碍)等两个方面。 9. 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心理模式是“理解问题”、“设计方案”、( B. 执行方案)和“评价结果” 。 10. 一般地看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主要运用的策略有“算法化”、“顿悟”和( A. 探究启发式)等。 11. 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为主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阶段,相对于布鲁纳的分类来说,就是( B. 动作式阶段)阶段。 12. 下列不属于“客观性知识”的是(C. 图形分解的思路)。 13.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具有“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和(C. 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等这样三个特征。 14. 儿童在数学能力的结构类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主要有分析型、几何型和( C. 调和型)三种。 15. 属于以学生面对新的问题,形成认知冲突为起点,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并在集体质疑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为特征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活动结构的是(D. 以自学尝试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 16. 下列不属于常见教学手段的是(C. 音像资料)。 17. 下列不属于在建立概念阶段的主要教学策略的是(B. 生活化策略)。 18. 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教学的规则的导入阶段中常见的策略有“情境导入”、“活动导入”和(B. 问题导入)等。 19. 在儿童的几何思维水平的发展阶段中,处于描述(分析)阶段被认为是( C. 水平2 )。 20. 儿童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的理解问题阶段也称作( A. 问题表征阶段)。 二、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文本论述:需要学生在学习完第十章至第十一章之后完成。选择以下两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第十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在小学数学的运算规则学习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形式: ①案例分析:现实数学观与生活数学观。要求学生完成字左右的评析。(分) ②临床学习:临床观察。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字临床观察报告。(分) 说明:以上案例分析和临床学习要求任选其一完成。 ③文本论述:需要学生在学习完第一章至第三章之后完成本次活动。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以下三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字。(分) 第一章文本论述主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去积极构建普遍知识与特殊情境的联系。请举例说明。第二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文本论述主题:请用实例分析我国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呈现的基本要求。 占总成绩的。 ()第二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形式: ①案例分析: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操作性策略。要求学生完成字左右的评析。(分) ②临床学习:临床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字临床设计报告。(分) 说明:以上案例分析和临床学习要求任选其一完成。 ③文本论述:需要学生在学习完第四章至第六章之后完成本次活动。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以下三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字。(分) 第四章文本论述主题:为什么说儿童的数学认知起点是他们的生活常识? 第五章文本论述主题:请具体分析再创造学习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优缺点。 第六章文本论述主题:如何理解和把握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的角色与作用? 占总成绩的。 ()第三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形式: ①案例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巡视与评价。要求学生完成字左右的评析。(分) ②临床学习:临床评析。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字临床评析报告。(分) 说明:以上案例分析和临床学习要求任选其一完成。 ③文本论述:需要学生在学习完第七章至第九章之后完成本次活动。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以下三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字。(分) 第七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第八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小学数学学业评价在策略上的特点。 第九章文本论述主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发展儿童建构数学概念的能力? 占总成绩的。 ()第四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形式: ①客观性网上自测:单项选择题:共道单项选择题,前道每题分。最后道题分。可多次做(共分)。 ②文本论述:需要学生在学习完第十章至第十一章之后完成本次活动。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以下两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字。(分) 第十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在小学数学的运算规则学习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感。

成本会计练习题1答案

成本会计练习题1答案 1、某企业有供水、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供电车间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为24000元,供水车间本月发生生产费用为64000元,两车间本期提供的劳 每度电计划价0.7元;每吨水计划价1元。要求: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并进行帐务处理。 辅助生产计划成本法成本计算表 2、某厂基本生产一车间生产A、B两种产品,本月A产品领用甲材料4500元,B产品领用乙材料3800元,A、B两种产品共耗用丙材料400公斤,每公斤单价8元,A产品本月投产100件,丙材料消耗定额50公斤;B产品本月投产150件,丙材料消耗定额20公斤。要求:用定额耗用量法分配材料费用,计算A、B两种产品各自负担的材料费。

丙材料费用分配率=400*8/(100*50+150*20)=0.4 A产品的材料费=0.4*5000+4500=6500(元) B产品的材料费=0.4*3000+3800=5000(元) 3、本月完工产品1000件,月末在产品400件(完工程度为50%),已知:月初在产品原材料成本为5000元,本月发生原材料费用为23000元,原材料于开始生产时一次投入,月初工资费用1000元,本月发生工资费用6200元。要求: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和完工产品成本。 材料费分配率=(5000+23000)/(1000+400)=20 完工产品的材料费=20*1000=20000(元) 月末在产品的材料费=20*400=8000(元) 工资费分配率=(1000+6200)/(1000+400*50%)=6 完工产品的工资费=6*1000=6000(元) 月末在产品的工资费=6*200=1200(元) 完工产品总成本=20000+6000=26000(元) 月末在产品的总成本=8000+1200=9200(元) 4、某厂本月生产甲产品实际耗用1200工时,生产乙产品实际耗用1800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总额54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21000元,行政人员工资30000元。要求:分配工资并进行帐务处理。 工资费分配率=54000/(1200+1800)=18 甲产品的工资费=18*1200=21600(元) 以产品的工资费=18*1800=32400(元)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21600 —乙32400 制造费用21000 管理费用30000 贷:应付工资105000 5、资料:某企业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该企业本月生产甲产品,生产过程顺序经过第一、二、三个生产车间,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采用约当产量法。 (1)产量记录 (2)成本资料:

民商法作业及参考答案

(4)甲公司能否解除合同?为什么? 第二题参考答案: (1)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转让精密机床的合同有效。虽然甲公司的公司章程规定处置精密机床需要经过股东会同意,甲公司的董事长在未经股东会同意的情况下与乙公司订立转让精密机床的合同,超越了自己的权限,但乙公司并不知道甲公司的公司章程中存在这种规立。按照《合同法》第50条规泄,甲公司董事长与乙公司订立合同的行为有效,甲公司与乙公司的转让合同有效。 (2)甲公司的行为合法。甲公司与乙公司因双务合同互负债务,先履行方甲公司有确切证据证明后履行方乙公司的经营状况严重恶化,可能会丧失履行能力。按照《合同法》第68条的规左,甲公司可以援引不安抗辩权,通知对方中止履行。 (3)丙公司的行为合法。乙公司与丙公司因双务合冋互负债务,由于双方没有约泄债务履行先后顺序,因此, 双方均可以随时要求对方履行。在乙公司未履行时,丙公司可以援引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自己的履行。 (4)甲公司可以解除合同。在甲公司行使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之后,乙公司在相当长的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也未提供适当担保,甲公司可以解除合同 3.A公司将新办公大楼工程发包给了B公司,双方约泄:工程款为2 000万元,工期为1年,工程完工后结淸全部工程款。合同签订后,B公司雇请工人甲、乙等百余人开始施工。工程按期完工,B公司将新大楼交给A公司使用,但B公司尚欠工人甲、乙等工资合计56万元。甲、乙等人多次向B公司催要未果,于是向法院起诉了B公司,要求给付所欠工资。法院判决B公司败诉。但在判决执行过程中,B公司的所有员工,包括其法逹代表人均不见踪影。在查找B 公司财产的过程中,甲、乙等人发现,A公司尚欠B公司工程款180万元未付。A公司称,之所以未付淸工程款,是因为新大楼的工程质疑存在问题。A公司同时称,工程完工后双方只进行过一次结算,此后一年多,B公司一直未向其主张过这笔工程款。甲、乙等人就B公司所欠的工程款向法院起诉了A公司。 问:(1)甲、乙等人起诉A公司所依据的是什么权利? (2)甲、乙等人提起诉讼时,应当以谁的名义提出? (3)甲、乙等人在诉讼中提出,要求A公司支付其欠B公司的全部180万元工程款。这种要求能否得到法 院支持?为什么? 第三题参考答案: (1)债权人代位权。甲、乙等人与B公司之间形成劳动合同关系,可以请求B公司支付劳动报酬。B公司对甲、乙等人陷于履行迟延,怠于行使对A公司的到期债权,甲、乙等债权人可以代位行使B公司对A公司的债权。 (2)甲、乙等人行使债权人代位权的,应当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 (3)不能得到支持。因为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时应以自己的债权为限,即甲、乙等原告只能就其享有的债权数额行使代位权,要求A公司进行支付。另外,由于大楼的质量存在问题,B公司的债务履行不适当,A公司对B公司享有抗辩权,A公司可以向甲、乙等人主张这种抗辩权。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简答题DOC

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1、数学的特点:高度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广泛应用性 2、数学的概念: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是对“形和数的研究” 3、数学的作用:1)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2)现代化社会中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 3)是一种意识或者思维方式,人们经常用数学的观点处理问题 4)是一门艺术,促进人们对美的追求 4、小学数学课程含义:1)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在特定目标、计划制约下的数学学科及数学学习活动 3)结合数学学科的有关内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的过程和经验的总和 5、小学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1)对学生发展具有特殊功能,是由数学的特点所赋予 2)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与其他课程的学习密切相关(理科课程) 4)对青少年品格的形成,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6、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1)百废待兴,统一课程(1949-1952) 2)学校、模仿和初步总结苏联经验(1952-1957) 3)开展“教育革命”,中学内容下移小学(1957-1961) 4)纠正急躁冒进,加强基础教学,初步构建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体系(1961-1966) 5)“文化大革命”时期,课程遭到严重破坏(1966-1976) 6)拨乱反正,课程教材重建(1976-1986) 7)构建义务教育课程,实施义务教育(1986-2001) 8)颁布实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和实验新教材(2001-) 7、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的主要背景: 1)首先人才观发生变化 2)我国基础教育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a、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 b、课程结构单一,缺乏选择性、整体性和综合性 c、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d、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对学生创新、实践关注不够。 e、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 f、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8、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的主要成绩: 1)教师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 2)教师角色发生变化 3)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增强了 4)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 5)开始建立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 6)教材内容丰富、新颖、活泼,学生更加喜爱,充分运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已经成为共识 9、《课标(实验稿)》的讨论: 1)关于课程体系的创新与继承 2)关于联系实际,注重实用 3)关于“重教轻学”与“儿童中心”两种倾向 4)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5)关于减轻学生负担与保证学生学习质量 6)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 7)加强研究,聚焦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

第章习题(分步法)

第十一章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一、思考题 1.什么是分步法?其成本核算对象有何特点? 2.简述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成本核算程序。 3.什么是成本还原?在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下,为什么要进行成本还原? 4.半成品成本的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各有哪些优缺点? 5.简述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6.平行结转分步法有哪些特点? 7.简述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成本核算程序。 8.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如何计算约当产量? 9.简述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10.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有什么区别? 二、单项选择题 1.分步法的适用范围是()。 A.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 B.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C.单件小批多步骤生产 D.管理上要求分步计算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2.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时,由于不同企业对于各个生产步骤的成本管理有着不同的要求,以及出于简化成本核算工作的考虑,各个生产步骤成本的计算和结转,采用着两种方法。即()。 A.逐步结转法和平行结转法 B.分项结转法和综合结转法 C.分项结转法和平行结转法 D.分项结转法和逐步结转法 3.半成品实物转移,成本也随之结转的成本计算方法是()。 A.分批法 B.逐步结转分步法 C.分步法 D.平行结转分步法

4.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时,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是()之间的费用分配。 A.产成品与月末在产品 B.产成品与广义在产品 C.完工半成品与月末加工中在产品 D.前面生产步骤的完工半成品与加工中在产品;最后生产步骤的产成品与加工中在产品 5.不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分步法是指()分步法。 A.综合结转 B.逐步结转 C.分项结转 D.平行结转 6.采用()法计算出的产成品成本能提供按原始的成本项目反映产品的成本结构,不需进行成本还原。 A.综合结转 B.逐步结转 C.分项结转 D.平行结转 7.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时,自制半成品入库应借记的账户是()。 A.“自制半成品” B.“生产成本——基本生产” C.“制造费用” D.“生产成本——辅助生产” 8.分步法中需要进行成本还原的成本计算方法是()。 A.综合结转 B.逐步结转 C.分项结转 D.平行结转 9.成本还原的方法是从()半成品项目予以还原。 A.第一步骤 B.第二步骤 C.任意一步骤 D.最后一步骤 10.成本还原是将()成本中自制半成品项目的成本还原为原始成本项目的成本。 A.在产品 B.半成品 C.产成品 D.自制半成品 11.在下列企业中,()必须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 A.有自制半成品生产的企业 B.有自制半成品交给下一步骤的企业 C.有自制半成品对外销售的企业 D.没有自制半成品生产的企业 12.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时,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是()之间的费用分配。

《经济法学》练习题库及答案详解

《经济法学》练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纳税义务人是指负担纳税义务的单位或【】 A. 公民 B. 个人 C. 国民 D. 法人 2. 指导性计划 A. 只对全民所有制企业有指导作用 B. 只对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有指导作用 C. 对各种不同经济成份的经济活动均有指导作用 D. 对重大建设项目有指导作用【】 3. 资产评估机构的性质是 A. 国家机关 B. 人民团体 C. 公证性、服务性的组织 D. 技术监督机构【】 4. 消费税的课税对象为需要进行特殊调节的 A. 部分可再生和替代的能源产品 B. 部分低能耗产品 C. 部分最终消费品 D. 部分生活必须品【】 5. 经济监督法是一门 A. 综合性的经济法律 B. 单一性的经济法律 C. 程序性的经济法律 D. 组织性的经济法律【】 6. 人身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为人的寿命和 A. 财产 B. 身体 C. 信用 D. 权益【】 7. 抵押担保的特点是抵押人不转移抵押物的 A. 处分权

B. 处置权 C. 收益权 D. 所有权【】 8. 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的三项经营原则为效益性、安全性和 A. 流动性 B. 统一性 C. 公开性 D. 公正性【】 9. 税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而形成的特定的 A. 财政关系 B. 财产关系 C. 分配关系 D. 行政经济关系【】 10. 集团公司和其他成员企业之间的关系是 A. 两级法人的关系 B. 多级法人的关系 C. 不平等的企业法人之间的关系 D. 平等的企业法人之间的关系【】 11. 我国仲裁机构受理案件时实行的管辖制度为 A. 地域管辖 B. 级别管辖 C. 专属管辖 D. 约定管辖【】 12. 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事后又没有达成仲裁协议的,如当事人一方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机构应 A. 不予受理 B. 予以受理 C. 在接案后转交人民法院办理 D. 在接案后转交仲裁协会处理【】 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调节是 A. 独占性调节 B. 排他性调节 C. 基础性调节 D. 从属性调节【】 14. 固定资产投资的税收调节,主要税种是 A. 建筑税

电大在线作业3: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业3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业3 03任务 作品题 一、作品题(共2 道试题,共100 分。) 1.①案例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巡视与评价。要求学生完成800字左右的评析。 ②临床学习:临床评析。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1000字临床评析报告。 说明:以上案例分析和临床学习要求任选其一完成。 学生下载对应的附件完成作业,上传提交任务。 03任务案例分析.doc 03任务临床学习.doc 案例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巡视与评价 课题:小数乘法 课时:一教时 临床观察: 描?述 情境描述 ?这是一堂小学数学教学的公开展示课,教室里坐满前来听课教师。 ?这是一堂小数乘法新授课,教师已将知识点讲授完毕。 ?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将预先发下的练习纸拿出来,并要求当场做第一大题(共由四个小题目组成)。 ?学生开始按教师布置的要求做练习题,教师开始巡视。

?此时教室里的空间排列如下(图例:※为学生;⊙为听课教师;⊙为观察者所坐的位置;箭头所指为教师巡视方向;英文字母为学生的排号): ⊙⊙⊙⊙⊙⊙⊙⊙⊙⊙⊙⊙⊙⊙⊙ ⊙⊙⊙⊙⊙⊙⊙⊙⊙⊙⊙⊙⊙⊙⊙ ⊙※※⊙※※※※※※ ⊙※※⊙※※※※※※ ⊙※※⊙※※※※※※ ⊙※※⊙※※※※※※ ⊙※※⊙※※※※※※ A B C 讲台 教学描述 ?教师沿图所示第一排学生巡视时,速 度较快。 ?从观察者的视角看不到教师全部表情,?没有出现希望的创新? ?学生做的太慢?或者是学生的错误率太高? ?想发现正确的? ?已经发现了最优秀的? 只能看到其侧面,但能发现其在频频摇 头。

?学生的作业似乎较快,待教师转身看中 间合并的这一排学生时,已有2-3人举 手示意作业完成,但教师没有任何反应。 ?此时,观察者能看到教师的全部表情, 显然不是很高兴,但无法知道原因。 ?在看这排时,教师明显放慢了脚步。 ?转眼教师巡视到观察者所坐的这一列, 突然发现教师停住了脚步,并带有微笑 地微微点了点头,其视觉明显是停留在 观察者身边的学生作业上。 ?教师马上收住了巡视,一大步跨到讲台前,猛一转身,微笑地环视左右一遍。 观察说明 ?观察者发现身边学生一题做错了,该学生看了看教师,又看了看观察者,待教师转身时,他已经用橡皮在擦,并作了正确的订正。 观察及对话记录 (距教师站回讲台前约5秒钟) 师:做好的同学将手放好,人坐直,没有做好的同学请抓紧时间。 (距教师刚才的话约8-10秒钟) 师:好,现在都把笔放下,人都坐好,我们不再做了。 师:(教师环视四周约2秒钟)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将他刚才做的抄在黑板上,我们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讲解学习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 记录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2015年8月29日 地点: 数学教研室 主题:新学期工作计划 人员: 全体数学教师 内容: (一)校长讲话: 1、对本组上期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给本组教师提出希望和要求:勤奋务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做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有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不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积极勇跃参加各项教育研究活动。鼓励老师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二)教务主任安排布置本学期教研教学工作 1、教研文化建设。 2、本学期教研活动安排(见教研计划) 3、本学期要准备的资料及工作要求。(特别是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三)互动交流:老师们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2015年9月 地点:数学教研室 主题:解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内容: 一、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1、提高学生的教学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 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自学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合。 2、构建所有学生必需的共同基础和加强数学的应用和实践 应与时俱进地重新审视数学基础,根据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构建简明数学知识结构的要求,确定数学课程的内容,应抓住数学知识的主干部分,突出基本原理和通用方法,切实加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 3、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学生群体中存在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数学发展,。应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数学课程设计,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使数学课程适应与全体学生。 4、充分关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求知

民法作业1参考答案

民法作业1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基本法的地位。 2、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达成的联合。 3、宣告失踪指公民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宣告其为失踪人并对其财产实行代管的民事法律制度。 4、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 5、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 二、填空: 1、形式上的民法专指系统编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实质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得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 2、《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行自愿(公平)、等值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5、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6、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的活动。 7、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8、《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 9、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确定根据,可将其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约定期限)。 三、选择题:

1、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公民为失踪人,该公民必须下落不明满(二年)。 3、在民法上房屋属于(不动产)。 4、张某不习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杨某经过,要求张某付1万元人民币救张某,张无奈同意付钱,杨遂将张就起,其要求付钱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 5、民法通则规定的一年特殊诉讼时效,适用于(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6、民法通则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7、法律规定(公民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4年)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宣告其死亡。 8、法人终止的原因有(依法被撤销)、(解散)、(依法宣告破产)。 四、问答题: 1、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是什么? 答:⑴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⑵意思表示真实;⑶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⑷符合法定形式。 2、简述公民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的区别? 答:⑴民事权利能力仅是一种资格,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获取实际利益的可能性。这种资格是民事主体不论是否实际参加民事法律关系都普遍享有的。民事权利则是民事主体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所实际享有的利益,它必须通过实际的行为才能创设或取得;⑵民事权利能力示享受权利的资格和承担义务的资格的统一。而民事权利合民事义务则是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相互对应,各自独立的两个不同概念。⑶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法定资格,它与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无关,不能由其自由转让、放弃。而民事权利的内容和范围直接取决于民事主体的意志,可以依法转让和放弃。 作业2参考答案 一、试述公平自愿原则:论述参见课文第18-19页第二章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二、试述诚实信用原则:论述参见课文第20页第二章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