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三面夏娃——我看多重人格

影评-三面夏娃——我看多重人格
影评-三面夏娃——我看多重人格

我看多重人格

——《三面夏娃》影评

一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我就非常感兴趣——《三面夏娃》,有趣。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年轻少妇,她有着三重人格。这三个人格分别是压抑忧郁的家庭主妇,放荡不羁的花花少女(playgirl),优雅大方的魅力淑女。最后,前两个人格消失不见,三个人格都统一在第三个人格之中。人格由分裂又又变回统一。

看完这部影片,我觉得这不仅仅只是一部反映精神病人的电影,这甚至也是反映一个正常人的精神世界的电影。人是复杂的,人的性格不是单一化的,而是多方面的。就拿我来说,我在学校里老师同学面前是一个寡言的乖乖学生,但是在弟弟妹妹和好朋友面前却能侃侃而谈。

看完电影,我猜测女主人公伊芙怀特精神分裂的原因主要有三:一、外界的压抑;二、主体的自我压抑;三、自我的不自信以及对现实的逃避。

首先,是第一点外界对她的强烈的压抑。伊芙怀特在幼年时,曾经被母亲逼迫同已经死去的祖母吻别,这给她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以至于她自己选择遗忘这段记忆。这是人的一种本能的反应,一种对于自我的保护。除此之外,压抑她的还有她那并不幸福没有爱情的婚姻。从伊芙布莱克对于她的丈夫的厌恶,我们可以感觉到,伊芙怀特对于她的婚姻并不满意,她的丈夫粗暴野蛮,与她那喜欢读诗的浪漫性格并不合拍,甚至是她买了一些稍稍昂贵的漂亮衣服都会招来一顿打骂。但是她人仍然接受了这样的婚姻,因为她深爱着自己的小女儿邦妮。灰色的童年积极,阴暗的婚姻生活,这些都是外在对她的压抑,压抑着她的内心深处那个渴望自由、浪漫和幸福的自己。

其次,就是伊芙怀特对自己的压抑。她强迫自己做一个贤妻良母,她强迫自己收起那些女人爱美的欲望,他强迫自己忍受阴暗无聊的婚姻生活。这种自我压抑甚至超越了外在压抑,成为她人格分裂的主要原因。过度的压抑,导致的结果就是,她自己闷闷不乐、忧心忡忡,丈夫也日益厌烦,自己也日益对自己的美丽

失去信心。这种强烈的自我压抑实质上是对于外在压抑的一种屈从。这样一种屈从,是的怀特自己也无法分辨什么是她自己真正所渴望的,什么是外界的环境和人所希望的,这样一种自我压抑,不仅是她难以分辨,更使她自欺欺人。以为这些就是自己想要的,我爱自己的丈夫等等。因此,内心当中那个渴望自由、爱、和幸福的人就被这样一种压抑的自我掩盖了起来。然而,有句话叫做“物极必反”,这样一种压抑越是强烈,那么被压抑的反抗的人格也就会越强烈。那个被压抑的自我就会以一种极端的方式重新出现,那个放荡不羁的淘气女孩儿伊芙布莱克就诞生了。

最后,是伊芙怀特对现实的逃避,这种对现实的逃避倾向更加明显的表现在伊芙布莱克这个人格上。这个花花少女总是惹是生非,但是闯完祸之后总是逃之夭夭,把一个烂摊子扔给怀特小姐。其实,这种感觉并不陌生,我们在做完一些错事之后也总是想要是自己突然消失就好了,或者自己突然变成另一个人就好了,这就是害怕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就拿自己来说,小时候每当自己因为贪玩而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时候,要么就是希望自己第二天可以生一场大病不用去上学,要么就是希望老师能够忘记他自己留给我们的作业。这就是一种不成熟的小孩子的心理。也正是因为这样,伊芙怀特真的就有人格分裂,这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于现实的逃避。在发生事情之后,我要是消失了那该有多好,那样就不用承担事情的恶果。果真如愿,一种人格消失了,另一种人格出现了,这一段记忆丧失了。也许对于主体本人而言,问题解决了,因为她自己完全没有任何记忆,但是实际上问题不仅还在那里,而且事情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

这种状况如何解决,影片给出了一个喜剧的结局。但是,我的感觉是,除非,主体自身有足够的勇气面对自己的记忆,面对现实的问题。否则分裂的人格也将难以统一。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认识你自己。”这也是他认为的真正的智慧。我想,这部影片给我的感受就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学着跟自己做好朋友,敢于面对真实的自我。

浅谈认识人格教育

浅谈认识人格教育 从我国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作为启蒙教育的《三字经》中这样叙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就说明人类通过学习才能“知义”——即对封建人格的教育,而“近朱赤,近墨黑”中的“赤”和“墨”则是封建社会传统的人格标准的两个极端象征。以后的《训蒙文》更为弟子们明确制定了一整套人格标准,它听倡导的“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时,“勿富,勿骄贫”,“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至今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启蒙以后的进一步教育中,作为课本的《四书》《五经》里,固然有很多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理论,但也不乏以历史上优秀人物为榜样的人格教育内容,这些优秀人物成为历代读书人的楷模,这样的教育造就了我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格高尚的中流砥柱,成为千古流芳的俊杰。 从世界教育史来看,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不同情统,文化观念形成的人格标准来进行人格培养工作。而通过人格教育扭转人的不良倾向,转变人的道德观念,从而成功地完成对人的培养任务的'典型,则是前苏联的马卡连柯创办高尔基工学团,马卡连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奉献,严格的要求、从人格培养入

手,使那些流浪儿懂得自尊、自爱、自律,从而按社会要求去安排自己的行为。 那么,人格到底该怎样表达呢?人格应是思想、品德、情感的统一表现,丰子恺先生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这三者和谐的统一,就是圆满健全的人格,而对真、善、美的追求,缺一不可。否则,这只人格之鼎就站立不稳,显示的人格就缺损,就低下。这就是说,所谓人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自己的言、行、情、态体现的对真、善、美追求和达到的程度,并且被别人感知,受到社会准则的定位。例如,当某人遇险,有人挺身而出营救、相助,人们称之为高尚;有人则扬长而去,人们斥之卑下。为集体为国家勤勉工作,分毫必争,社会评价为优秀;为个人和小家无孔不入,无利不图,社会评价为自私。这是当今社会的人格内容之一。 作为人格教育主渠道的学校,有责任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圆满人格,决不只限于笼统的提出思想教育,而应该在提高学生人格素质的基础上,去谈思想进步,政治信仰,爱国主义等等。而入格素质的基本构成是这样的一个特征:适应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忠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风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社会的人。而这一类人物在我国历史文化沉淀中大有人在,都靠教育者在

双重人格作文

双重人格作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哈哈,看到这个标题,大家可能会想:有多少人说自己有双重人格呢?是自我嘲讽?还是别有用心?我呢,用这个标题作为文章的重点,一是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二是我在现实中确实有着不同的两面。在家的一面在家里,我就像《武林外传》里的郭芙蓉一样,潇洒放任,有些大大咧咧的,切胆量不小,敢作敢当。就比如说吧,有一次,我放学归来,妈妈已经在家里做家务,我先往沙发上一躺,就开玩笑的吼吼说:“老妈别忙活了,过来给我捶个推腿!”老妈一听这话,阴沉着脸就说:“我可没空跟你哪儿开玩笑,你七老八十啦!还捶腿!要不要加个足底按摩呢?”一听有点不对劲,我就马上改口说:“我老了才能衬托您年轻嘛!”妈妈一听这话转怒为喜家里又多了

欢乐气愤,少了代沟。我一个人的风趣幽默可以欢乐家庭的祥和,划算!而且因为如此,我在写作、演讲、即兴发挥(如无准备辩论、聊天、吹牛比赛等)都是蛮不错的,这些成为了我的兴趣、我的爱好、我的特长,也是我们家庭的“欢乐剂”,而我的潇洒性格自然也就在家里必不可少了。在学校的一面在学校,大家就可以看见我截然不同的一面:我总是文文静静的读书,一点也不调皮捣蛋且不死板。因为我粗心大意、大大咧咧的缘故吧,我usually丢一些不该丢的冤枉分:句号打成了英文的点、词语总是少写一点……一些同学,包括我小学的班主任老师,都玩笑似的说,我的水平就没发挥正常过。我虽然有“失败乃成功之母”等道理来当挡箭牌,但是我也深知自己的错误,下决心努力改正、多拓展知识面、原则问题上一丝不苟,努力做好分内分外的工作,争取水平早日“正常”!这才有了开头的场景--认真读书、学习,安安稳稳、沉着冷静、坚毅刚强组成了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阿德勒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我们要读的这本书是他的经典著作。这本书其实早就买了,好像浏览了一遍就放在一边,读不懂。三月份认真读了一遍,越读越不敢写读后感,打开书,一页页读下去,很佩服作者的观点,合上书却不写不出什么,这本书不多读几遍是读不懂的。 阿德勒提出了关于人的自卑感的理论,他还有一本著作是《自卑与超越》,结合着读可以深入了解自卑理论。阿德勒从自身的成长悟出自卑感的理论,从一个角度解释了很多心理问题,成为精神分析学的大家。读他的书我深有感触,其实我也是一个自卑的人,特别是小时侯自卑感特别强。小时候性格非常孤僻,不爱说话,只爱学习,除了学习成绩好之外,没有其它争优点,一心想通过学习摆脱困境,每天不停地学啊学啊,很少与别人交流,简直学成了书呆子。看着别人说说笑笑,心里非常自卑,别人知道的事我不闻不问,不会说,不爱笑,渐渐地我几乎与世隔绝,沉浸在学习的天地里,身边唯有一两个知心朋友。 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消除自己的心理自卑感。我的自卑感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里形成并且越来越深,严重影响了成长,我陷在严重的自卑中,用现在的心理学术语来说应当说是得了自闭症,因学习而得,也因学习而去,高考结束后,经过两年师专生活的调理我才走出魔境。那时候我是自卑的,我想超越,我想通过努力获得新生,我想通过学习改变一切,只是在行动时偏离了方向由于过于努力而陷入绝境,好在中学之后我又找到了自己。就如序言中译者所说我国的文化和国民大抵都有一种自卑而超越的心理。我曾是一个深度自卑的人,甚至现在还有一点点自卑,当别人口若悬河,当别人功成名就时,我内心不免有一种自卑感。因自卑而奋发,虽然没有什么成就,但超越一直是努力的方向。加入这个叙事者团队也应归于自卑而超越吧。我想通过写作更深刻的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变自卑为自信,变平庸为卓越,这个目标也许非常遥远,但有此方向,感觉生活多了一些趣味。 阿德勒的许多话百年之后不失其针对性,如在儿童教育中,一个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家长和教师对于一个偏离正道的儿童作出恶毒的断语。这种断语无助于情形的改变,它只会加重孩子的怯懦。相反,我们应该鼓励他们。我们是否严厉地批评过某些学生?严厉的词语对学生产生什么作用?否定、负面的说教副作用非常大,最好多用正面词语,从积极方面进行教育。这是心理老师的建议,也是我从多年的教育管理中深刻领悟出的。向上的目光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光明之境,向下的目光可能把学生带入深渊。多用肯定之词,多表扬,即使批评学生时也不要忘记三明治的办法,不要一味的批评,指责。教育者最为重要的任务,或者说是神圣的职责,就是确保每个学生不会丧失勇气,并使那些已经丧失了勇气的学生通过教

德育工作论文 浅谈小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与培养

德育工作论文浅谈小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 与培养 关于人才的培养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成才必先成人。人字的一撇是智能,一捺是人格。一个个只有把知识和崇高的国格,高尚的品格,优秀的性格,健康的人格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复杂的社会情况交叉影响,独生子女大量产生,加之腐朽,陈旧观念的影响,人们在重视培养教育下一代的同时,不当的观念、不当的做法依然存在。而今少数青少年的自私自利,孤僻冷漠,自负浮躁,懦弱胆怯,骄横粗暴等毛病,都是人格缺陷。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王玉凤研究员介绍:我国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3.4亿,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通过广播电视和我们周围的人和事,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血淋淋的现实。如浙江省的一个高中生用榔头砸死自己的母亲,并从容处理母亲的尸体。本地也曾出现某校高中生杀死班主任之妻、杀害班主任之事件……面对学生如此惊人之举,我们不得不反思,到了高度重视健全人格教育的时候了。 ;;其实,某些孩子的缺点,比如自私冷漠、惟我独尊、我行我素、不顾及他人、缺乏爱心和责任感,嫉妒心理太强、想办法让别的同学受到批评,自己以此为乐等,实际上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即:“人格障碍”。这种人缺乏调节情感活动和行为活动的能力,缺乏对情绪,情感、行为的控制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将来成为次品;一个人如果身体不健康将来成为废品;一个人如果拥有丰富的知识,但没有好的品行,经来会成为危险品,对社会将构成潜在的威胁。所以,高度重视健全的人格教育,培养出能够担当起时代中人的国家栋梁,健全的人格教育必须从孩子抓起。 ;;基于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认为健全的人格应包括以下内容:1、要有博大的爱心,它包括强烈的爱国精神,对父母的孝心,对他人的同情心等。2、要有积极向上的现实的人生目标。3、了解自我、结纳自我、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4、心地善良,接纳他人,善于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5、有独立自主意识,不依赖他人。6、不迷信、讲科学、有创新精神。 健全的人格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教育,那么如何对他们进行健全人格教育和培养呢? 一、;;;教师的博爱是实施人格培养的基础 1、确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是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每天都要去感受和经历的事情,

管理者的双重人格

管理者的双重人格:雷霆手段,菩萨心肠 一 两个月前,朋友的创业公司倒闭了。 朋友是温文尔雅的白面君子,有着光鲜的履历和出众的能力。和他聊天,永远觉得沐浴春风。温润如玉,充满魅力。 朋友细致而体贴。他记得你的生日时,并在那天给发送祝福和红包;从大阪旅行回来,他会给你带的白色恋人作为礼品;对于工作不达标的下属,他会耐心开导安慰;他也会在众人之下为员工顾全面子,把到嘴边的批评指责咽进肚子。 他相信,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更有灵感更有效率。所以员工的上下班时间自己定: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每个人都很舒服,所有人都喜欢他。 朋友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但在不温不火了一年多之后,项目终于挂掉了。安慰之余,我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但不是个好的管理者”。 慈不带兵,义不行贾。 二 我的第一任领导,非常犀利。 他的思路敏捷而清晰,做事务实而高效,永远没有废话,永远雷厉风行。 和他共事,绝对不会轻松。他不会讲段子哄你干活,他也不会笑眯眯地安抚你的情绪。 每周的例会,是一场例行考试,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如果顺利,他会扔个梗让大家笑一笑,然后收起脸继续挑战你;如果不顺利,他会打断你,生生把你拍在墙上,毫不留情,但有理有据。从此,你再也不敢造次。 他不会掩藏不爽,他对愚蠢的忍耐度很低,他说变脸就变脸。如果被他认定为“不求上进”,你就成了他眼中就是个废物,从此不会落下好脸色。 他有个口头禅,“什么意思”。如果他连问三遍,你的汗都会下来。 有时候,你简直觉得,他是刻薄冷酷的资本家,是不近人情的吸血鬼。 事情的另外一面是:下属犯下大错、魂飞魄散,他会一起加班,收拾残局;在家里,骂得你体无完肤,出去了,他替你出头;他会抓住机会,向大老板进言,不断为团队谋取福利;他会在下属家人过世时,额外批准两天假期…… 再就是,团队高速运转,业绩喷薄增长。 说来有点残酷,但事实的真相是:评判一个管理者的好坏,从来不是看测验的民意,而是看输出的成绩。良好的干群关系和群众基础,有助于达到目的,但却不是最终目标。一个好的经理人,就是要做出好数字,对老板负责;一个好的CEO,就是要做高利润或股价,对股东负责。这才是职业的素养,这才是商业的逻辑。 就像他常说的,“我是来把事情做成的,不是来交朋友的”。 三 格雷格·波波维奇是马刺的主帅,是名副其实的人生赢家。 他是NBA最成功的教练之一,是北美职业体育史的传奇,也是美国国家队的主教练。执掌马刺二十年,三获年度最佳,一千场胜利,五个总冠军。 球场上的波波维奇,是出了名的暴君。 蛮横,独裁,暴躁,刻薄,六亲不认,追求细节,容不得沙子……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1 一直喜欢着于丹的书与讲座,这周学校要求观看于丹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讲座,自然很是乐意。 长长的讲座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一个小寓言。 用同样一锅沸腾的水,用同样的时间去煮一个鸡蛋,一个萝卜,一把茶叶。当鸡蛋再取出来的时候,蛋清蛋黄都变硬了;当萝卜取出来时,变成了一滩软绵绵的萝卜泥;而茶叶却舒展开了,变得饱满充实,它使一锅无味的水变成了香气扑鼻的茶水。这正是三种人融入社会后的态度。沸腾的水是社会,鸡蛋。萝卜。茶叶是三种融入社会后的态度。第一种人在社会中熬得心如铁石,忿世嫉俗;第二种人在社会中心软了,人很善良,但是失去了自己的原则;而第三种人完全融入了社会,他在社会中展现了自己,用自身的能力改变了环境。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小常识,当延伸了意义后,令我深思。社会,沸水。态度,茶叶。人的一生离不开社会,只有和社会融为一体才能展现自己的才华创造美好的人生。融入社会,看似简单的几个字,

却又有谁能完全做到?这是一种展现自己的同时,影响周边环境的高难度境界。难!但是这值得去奋斗,达到了这种境界,是一种别样的成长,不同寻常的成功。我想,要成为茶叶,恐怕最重要的是对社会的认识。社会需要我们去真正的认识理解,社会是供我们展示自己的平台,是供我们锻炼自我的地方。不能像第一二种人,没有自己的认识,轻易被社会而改变。当正确的面对了社会,此时的社会就是一个助我们攀上巅峰的阶梯。 如今的我仍是学子,未涉足真正的社会。但实际上班级正是一个小的社会。如何做好茶叶?我想,作为班长,要想成为好的茶叶,就是和同学、老师处理好关系,在学习上展现自己,和同学将我们班变为真正的集体,将我们这个小集体,又融入更大的集体——学校。 社会如沸水,态度决定成败。我,决心做片茶叶!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2 周六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她结合《论语》和中国古代先贤的教育主张,博古论今,指出目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看完之后,引发了我对于家长、学校与孩子之间的教育、人格、沟通、学习、健康成长问题的诸多思考和感触。 一、于丹主张教育的根本是快乐的学习,是自我潜力的开发。 面对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每个家长都深有体会。在学校教育阶段,所有能让孩子增长见识,锻炼操作能力、强健体魄的课程,譬如音乐、美术、手工、体育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这就是于丹所谓的工艺教育的主张。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学习,从来不让孩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1 老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素养。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就是一本儿童心理学方面的好书。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在心理学发展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被称为心理学三大奠基人之一。我非常欣赏他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心理这一研究方向。《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包括引论、十三章具体内容、附录和关键词汇表。全书以“自卑感”和“追求卓越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综合全书来看,作者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为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要帮助儿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其中非常重要的就包括培养社会情感、克服自卑、追求正确的优越感等三方面。首先,关于社会情感。作者认为“儿童教育的实质就是要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或增强孩子的社会团结意识”。作者在“引论”中说“父母或监护人不能让孩子只和一个人建立密切的关系,否则,孩子就不能很好地适应今后的生活。”“如果父母没有让孩子做好与他人接触的准备,那么孩子入学时就会感到形单影只,十分孤独。”人是群居动物,具有天生不能孤独的社会属性。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不仅是结交朋友和与人交往,还包括友谊、同伴情谊、诚实、真诚等抽象素质。有关于这个问题,作者在引论、第一章“人格的统一性”、第六章“社会情感及其发展障碍”中做了详细论述。本书的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围绕追求优越感展开。分别论述了“追求优越感及其对教育的意义”以及“如何引导孩子追求优越感”。作者认为追求优越感是人格心理发展的源泉之一,每个孩子都在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将追求引向富有

浅谈人格教育

浅谈人格教育 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一切活动中,培养他们成为品德良好的一代新人,当放置于首要地位。这一点已成为共识,但什么是良好品德的标准,则各有不同的认识。我以为品德良好的首要前提是圆满的人格,而人格教育则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和基础组成部分。 从我国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作为启蒙教育的《三字经》中这样叙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就说明人类通过学习才能“知义”——即对封建人格的教育,而“近朱赤,近墨黑”中的“赤”和“墨”则是封建社会传统的人格标准的两个极端象征。以后的《训蒙文》更为弟子们明确制定了一整套人格标准,它听倡导的“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时,“勿富,勿骄贫”,“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至今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启蒙以后的进一步教育中,作为课本的《四书》《五经》里,固然有很多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理论,但也不乏以历史上优秀人物为榜样的人格教育内容,这些优秀人物成为历代读书人的楷模,这样的教育造就了我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格高尚的中流砥柱,成为千古流芳的俊杰。 从世界教育史来看,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不同情统,文化观念形成的人格标准来进行人格培养工作。而通过人格教育扭转人的不良倾向,转变人的道德观念,从而成功地完成对人的培养任务的典型,则是前苏联的马卡连柯创办高尔基工学团,马卡连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奉献,严格的要求、从人格培养入手,使那些流浪儿懂得自尊、自爱、自律,从而按社会要求去安排自己的行为。 那么,人格到底该怎样表达呢?人格应是思想、品德、情感的统一表现,丰子恺先生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这三者和谐的统一,就是圆满健全的人格,而对真、善、美的追求,缺一不可。否则,这只人格之鼎就站立不稳,显示的人格就缺损,就低下。这就是说,所谓人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自己的言、行、情、态体现的对真、善、美追求

第8组 分析主人公所体现的双重人格

分析主人公所体现的双重人格 1、明确概念:拉斯科尔尼科夫双重人格不同于医学上的双重人格。 医学上的双重人格是人格的一种,是严重的心理障碍,具体指的是一个人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对独特的并且相互分开的亚人格,是一种癔症性的分离性心理障碍。多重人格的基本特征是,虽然同一个体具有两种或更多完全不同的人格,但在某一时间,只有其中之一明显。每种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自己的记忆、行为、偏好,可以与单一的病前人格完全对立。双重人格中,通常其中一种占优势,但两种人格都不进入另一方的记忆,几乎意识不到另一方的存在。而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双重人格主要是指他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交替变化,内心极其矛盾:一方面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一个有天赋、有正义感的青年,但同时他的性格阴郁、孤僻,有时甚至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到了毫无人性的地步,冷血地用斧头砍死开当铺的老妪和她温顺无辜的妹妹。但是善的拉斯科尔尼科夫和恶的拉斯科尔尼科夫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性格都是拉斯科尔尼科夫清楚意识到的,他做过什么他是清楚明白的,并不像医学上的两种人格都不进入另一方的记忆,几乎意识不到另一方的存在。 2、具体表现:拉斯科尔尼科夫双重人格的具体表现——善与恶的交织与斗争 陀斯妥耶夫斯基在拉斯科尔尼科夫身上完全体现出双重人格的特征,很早就认识到人格的不统一性:人心就是善恶斗争的战场。一方面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善良、正直的青年人,他承袭了传统的价值观点,道德准则和社会理想,体现出人性中善的一面。他是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比如拉斯科尔尼科夫读大学时,资助罹患肺痨的穷困同学,同学死了,还代为照料其年迈生病的父亲,以及处理后事;自己手头拮据,在欠了女房东一身的债,甚至靠典当东西过日子的极端窘境下还慷慨拿钱帮助街头醉酒的少女和街头卖唱者;自己掏钱给被马严重踩伤的醉汉马美拉多夫请医生并愿意付钱给送马美拉多夫回家的人,马美拉多夫死后把身上所有的钱给了卡捷琳娜伊凡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观后感】中小学生人格教育2018观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观后感】中小学生人格教育2018 观后感 早上7:15,公共频道播出了于丹老师讲述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进行收看,感悟很多。 “真正爱孩子的老师和父母,不是教孩子怎样去躲避挫折,而是教会孩子在面对挫折时,怎样去修复生命。”这段话出自于于丹老师,简洁有力的表明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而我们学生应该做的,就是要孝敬父母,用节目中的话来说,孝敬就是给父母一个好脸色看。 在学习方面,首先我们要有兴趣。照样还是用孔子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命乐在其中,在学习一种知识的同时才能完成自己的开发。要知道成绩不能代表一切,孩子应该因材施教,对孩子要进行多元化教育,充分发挥孩子自己的潜能,如果孩子都变成了一种模式,那学习岂不是太单调了。写到这,我不禁想起了中国式教育:“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不知道老师在听完讲的这些以后,会不会改变教育方式,换换教育方法。 此外,于丹老师还通过讲一些小故事来阐述道理。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对兄弟俩,两人乘船一起到一个大城市卖瓷砖。结果在路上,因为一场大风暴,瓷砖全都被摔成了碎片。哥哥当即就哭得稀里哗啦,而弟弟则很冷静。去那个大城市考察一番后,发现那个城市里有很多地方在装修。于是,弟弟把瓷器碎片都彻底砸碎,变成一船的马赛克,卖了出去,结果赚了大钱。于丹老师的四岁的女儿都懂得哭是无能的表现,那我们为何还要在挫折面前只会

哭呢?要是一遇到挫折就随之堕落,那是绝对不行的。 又返回到刚开始的地方去,于丹老师更关心的那个问题“今天的孩子快乐吗?”“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能不能拥有快乐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什么是一种生命快乐呢?”显然,不是上很多很多的兴趣班,有很多很多的辅导课,有好多好多的课外题。这些课程,已经在无形之中给我们学生的心理上增添了重大的压力。所以才会出现,孩子们“不懂得珍惜生命”之说。 那么,最后总结一下。于丹老师此次的讲座,主要分为四项内容:第一:父母应怎样正确认识孩子,如何拟定正确合理的人生目标。第二: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让正确引导教育。第三: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第四:培养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 总之,此讲座值得一看! 感谢您的阅读!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一些关于人格养成的蒙太奇思考 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当一个人的行为累加成一个人的命运,感慨行为的巨大影响力时,我们也不难看到性格对命运的直接影响。 百度搜索“人格和性格”出现1570万个结果。“性格”,是人的一种心理特征,也是生活环境的烙印。个性也叫人格(personality)。这个概念源于拉西语Persona,一开始指舞台上演员的面具,后来被借用成心理学术语,用来说明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于他人的精神面貌。确切地说,人格涵盖了性格。 短短的几十天时间里,这本书我看得囫囵吞枣。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这个能和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分庭抗礼的犹太人用自己的经历和几十年不懈地研究告诉了我一些我曾懵懂难了,但真正存在的东西。 阿德勒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 几天前我曾看过一部美国电影《front of the class》(《叫我第一名》)似乎听着名字是一种赤裸裸的宣誓,其实电影内容不是要强的宣誓而是一种被打倒无数次后坚强站起的韧劲。主人公布莱德从小患有妥瑞氏症,父母离异,周围人嘲笑他,他被一所所学校劝退。没有人知道他患妥瑞氏症前,连父亲都觉得他一直在故意作怪,看心理医生成了家常便饭。在知道了病症后,周围的歧视一直存在。但是万幸他有一个不放弃他的母亲,并遇到了一个让他改变命运的校长,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成了一个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可妥瑞氏症让他一次次面试失败,他很乐观,积极面对困难,最后遇到了不歧视他的学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一个从小就有缺陷的孩子,在最后走上这条圆满的成功路不得不说他很幸运,也很努力。他的母亲,学校的老师,他想为此证明给他看的父亲,是他们帮助儿童时期的布莱德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 翻书的时候突然发现100多年前的阿德勒早就诠释了这点。书中反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敢、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集体合作的能力。 阿德勒在书中说,学校是一个显示器,种种原因,它能显示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这个问题在我们的学生中显得尤为明显,我们总是拿群贤的孩子和普通学校的学生做比较,确实凸显的问题也特别多。 书中第二章这样写到:“儿童的心理生活是件奇妙的事。无论我们接触到哪一点,都引人入胜,令人着迷”。我们都是儿童的老师,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批评是常有的事情,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只是看到了儿童的表面,或者直视他们所犯的错误。书中提到“如果我们明白了真实的情形,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对孩子的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予以惩罚,几乎没有什么意义。” 中国古语有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不能武断地说惩罚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不明白原因的武断惩罚不仅是没有意义,而且是极端有害的。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是一种生存的试探,老师的表扬、惩罚、冷漠都是一种反馈,该采取怎样的反馈才能帮助他形成正确的理解、应对模式,这是要有高度的智慧的。 和家长接触时,常会听到家长这样抱怨,孩子不听自己的话。也曾和问题学生家长交流的时候了解到,家长在家其实对孩子的不良习惯狠狠地在惩罚,可是孩子依然不良于行。 无数的例子表明,有时候孩子拒绝做一件对他们有益的事情,只是因为他们不想在父母的压力面前屈服。其次,即使体罚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并不意味着,其他方法无法达到同样的效果。当然,体罚孩子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如果我们把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孩子可能会去做我们要求的事,但这不是在鼓励孩子用暴力来解决冲突吗? 当我们为了回避惩罚去做事情的时侯,我们可能会忽视事情本身的价值,而陷于对失败的忧虑。 圣诞节那天晚上,微博上有人转载柴静柴老的新书《看见》的发布会。花了两个多小时细细看了各位新闻人的人生体悟。柴老的演讲中有几个例子几句话特别触动我。她曾采访一个电击治网瘾的机构,戒网瘾的孩子面对镜头抱着老师痛哭流涕,面对电击,孩子静静地流着泪,麻木

浅谈小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与培养

浅谈小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与培养 关于人才的培养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成才必先成人。人字的一撇是智能,一捺是人格。一个个只有把知识和崇高的国格,高尚的品格,优秀的性格,健康的人格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复杂的社会情况交叉影响,独生子女大量产生,加之腐朽,陈旧观念的影响,人们在重视培养教育下一代的同时,不当的观念、不当的做法依然存在。而今少数青少年的自私自利,孤僻冷漠,自负浮躁,懦弱胆怯,骄横粗暴等毛病,都是人格缺陷。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王玉凤研究员介绍:我国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3.4亿,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通过广播电视和我们周围的人和事,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血淋淋的现实。如浙江省的一个高中生用榔头砸死自己的母亲,并从容处理母亲的尸体。本地也曾出现某校高中生杀死班主任之妻、杀害班主任之事件……面对学生如此惊人之举,我们不得不反思,到了高度重视健全人格教育的时候了。 其实,某些孩子的缺点,比如自私冷漠、惟我独尊、我行我素、不顾及他人、缺乏爱心和责任感,嫉妒心理太强、想办法让别的同学受到批评,自己以此为乐等,实际上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即:“人格障碍”。这种人缺乏调节情感活动和行为活动的能力,缺乏对情绪,

情感、行为的控制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将来成为次品;一个人如果身体不健康将来成为废品;一个人如果拥有丰富的知识,但没有好的品行,经来会成为危险品,对社会将构成潜在的威胁。所以,高度重视健全的人格教育,培养出能够担当起时代中人的国家栋梁,健全的人格教育必须从孩子抓起。 基于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认为健全的人格应包括以下内容:1、要有博大的爱心,它包括强烈的爱国精神,对父母的孝心,对他人的同情心等。2、要有积极向上的现实的人生目标。3、了解自我、结纳自我、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4、心地善良,接纳他人,善于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5、有独立自主意识,不依赖他人。6、不迷信、讲科学、有创新精神。 健全的人格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教育,那么如何对他们进行健全人格教育和培养呢? 一、教师的博爱是实施人格培养的基础 1、确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是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每天都要去感受和经历的事情,它关系着教育的成败。师生关系应当建立在平等、友爱的基础上。客观上教师是教育者,处于主动地位,学生是受教育者,处于被动地位,似乎无“平等”可言。但是,从师生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主体来讲,两者之间人格地位应当是平等的。但传统的师道尊严一直占统治地位,学生从来就是“被传道、被授业、被解惑”,师生间缺少沟通亲近。若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来看,

一例双重人格障碍的心理成因分析

一例双重人格障碍的心理成因分析 以下是一例对双重人格的心理成因分析报告。 斯鹭的基本情况: 年龄:22岁,性别:女,婚姻状况:未婚(有同居历史),独生女,少数民族,无宗教信仰,家庭经济状况较好。 家庭情况:母亲早年去世父亲是野外工作者 外表:着装整齐,档次较高,衣服的颜色以黑色为主色,身高约165CM,非常瘦,给人一种风都能吹走的感觉。避免眼光接触,这次因为是被晓原拖来做咨询,所以不愿交流。 目前的问题: 因自杀未遂被她的男友(我称他为晓原)拖到心理咨询室要求做心理辅导。 此次自杀未遂事情的起因是斯鹭不允许其晓原上晚自习。因为第二天要考试,所以晓原仍坚持出去。但当他返回房间时(在外同居),发现她服了大量的药物,经医院抡救才脱离危险。后来我发现她的手腕上有好多道刀疤,晓原说她多次自杀后留下的。男孩几次提出分手,却被她以自杀相威胁而没有分开。 第一次咨询因斯鹭的不配合未进行,我另外预约了男生单独来咨询室。 咨询经过: 与晓原的交谈。 咨询员:你为什么要与斯鹭分手? 来访者:她时好时坏,我受不了 咨询员:你能详细说一下吗? 来访者:她好的时候,体贴人,关心人,上课正常,学习也不错,对我也很好,斯鹭的身材很好,人也漂亮。同学们都羡慕我有这么好的一个女友。但有时候她就是一个魔鬼。(不语但情绪激动,表现出恐惧的表情) 我给晓原的水杯中加了些热水,待他的情绪稳定后,我请他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来访者:有一次,大约是在劳动节放假时,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到KTV去玩,玩到一半时,她不管别人正在唱歌,抢过话筒,一边说着极其难听的下流话,一边不着调的乱唱。一会又要服务员拿酒来,一会又要拿香烟。一手握着装白酒的瓶,一手拿着香烟。又抽又喝,说着

人格分列症的表现

人格分裂大致可分为两类。人格分裂的症状有哪些?人格分裂在学名上称为“解离症/间歇性人格分离(Dissociative Disorders) ”,别名“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人格分裂大致可分为两类。它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将引起他内在心里痛苦的意识活动或记忆,从整个精神层面解离开来以保护自己,但也因此丧失其自我(Identity)的整体性。此类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常见,而常见于戏剧,小说中。人格分裂大致可分为两类:心因性失忆症(Psychogenic Amnesia)和多重人格症。患上人格分裂症之后应该: 1.多进行交流:鼓励各分离的人格之间的内部交流,因为这种内部交流有助于“拆除”置于主体人格和后继人格之间的隔墙。 2.形成良好医患关系:当治疗者与多重人格患者形成一种良好的移情关系,避免对患者当中任何一个人格抱以反感或恶意时,治疗最具动力。 3.确定治疗目标:治疗者的责任是帮助患者将后继的人格返回到它们最初的目标上来,以便转移后继人格与主体人格的对立立场。 4.尽可能性的满足需求:分离人格的产生有些是因为未能满足正常的需要,对此应考虑需要的功能,不能轻率处置。 5.整合人格:后继人格一旦形成,它就会强烈抵御企图消灭它的一切努力。因此,治疗者不能去消除它,而应该注重它与主体人格的同一性,设法整合它们,使之像正常的情绪变化那样操作。 6.勿操纵患者人格:坚决不能操纵或离间主体人格和后继人格,因为这种策略通常会导致治疗的失败。 7.及时宣泄:通过宣泄,把主体人格“诱导回来”,让其对原先无法接受的愤怒、不满、冲动等承担责任,并用更为建设性的办法处理它们。由于诱导主体人格的过程也是发泄后继人格的过程,因此置于两者之间的隔墙便会自动解体,两者的交流得以实现。 可见,蓄意隐藏自己人格中的某些部分会产生压抑情绪,这些压抑情绪蓄积到极限就会爆发,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我们要勇于面对自己人格中自卑自责的一面,面对不良情绪背后隐藏的内在需求,调整我们内心世界二元对立的本质。我们要勇于面对生活中难以忍受之事,并把它当做我们生命成长的必修课,同样我们也要把自己积极向上的一面发挥到极致,释放生命潜能,活出精彩人生。 实际上,心理非常健康的人能把自性中的两个相反面具统一起来,这种情况就是子人格的“整合”。然而,整合不是一件人人都能做到的事,大多数人还是会采取“压制”的方式,就像心因性遗忘一样,缩小了意识,使自己无法全面地认识自己,无法完全发挥自己的潜能。

浅谈小学语文人格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人格教育 小学生从6岁到12岁,是心理最丰富的年龄阶段,也是对人生充满幻想的阶段。在这 个阶段,他们将从不自觉变得一点一点地自觉地意识到人性的力量、人性的内容和做人的价值,所以小学语文是不是具有人文性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教育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如 何培养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都需要在这一阶段完成。语文课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感性的 感情交流,把学生心灵中美好、崇高的教育因素都调动起来,帮助他们建立一种对生活的美 好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学生有一个健全的思想,知道什么是美,懂得什么是美,懂 得什么样的人才是高尚的人,这些都必须在语文教材中解决;而什么叫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格,什么叫现代健全的人格,都应该通过语文教材,通过活生生的感性形象来解决。 小学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 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这一活动是在语文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创设 育人环境,在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习得过程中实现健康人格的塑造。语文教育中有着非常丰富、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能陶冶人的情操;语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因素有助于优化学生的 认知结构;语文教学中的伦理道德因素有助于优化学生的伦理结构;语文教育中的审美因素 有助于优化学生人格中的审美结构。确立强化学生在语文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 生的自主意识,结合作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参与阅读规律的研究有助于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既是发展人的个性的需要,也是 语文自身的需要,离开了人的情感培养,语文能力的培养不可能真正实现。 2000年颁布的试验修订版《全日制普通高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 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把语文学习定位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个性,形 成健全人格”上。因而我们必须充分发掘语文学科蕴含丰富的人文因素,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人格教育: 一、教学内容渗透人格教育 1.对学生进行理想、志趣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优秀的文学作品 常常彰显作者或主人公的价值观、人生观,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可以对学生进行理想和志 趣教育。在日益物欲化了的环境中,青少年极易迷失自己,追求物质享乐,失去了高尚的志趣。教师可通过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让学生感受居里夫人的道德力量和人性的光辉。“她只要稍微松一下手,回一下头,就会跌回温软的怀抱和赞美的泡沫中,但是她有大志,有追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所以她甘愿让硫酸啃噬她柔美的双手,让呛人的气体吹皱她秀美的额头……”学生读到此,怎能不让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所 感染,怎能不深深地感悟到:唯有内在的理性的美丽才能经历时间的考验而光彩永驻。通过 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使学生了解时代、解读作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作品及作者 身上汲取精神养料,扩大自己的人生境界,培养崇高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执着勇敢、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及乐观的 人生态度。选入小学课本的我国传统文学作品,大多是作者在人生遭到大的挫折打击之后的 呕心之作,或抒抑郁不平之气,或表坚定不移之志,体现了对理想的执着,不向环境和命运 屈服、自强不息的精神。陶渊明的理想世界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互利的美好社会,但当他认清黑暗的现实时,“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隐居山林。“久在樊林里,复得返自然” 显示了他美好的人生追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了正义,舍生取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人格力量的表现。 3.进行多种形式的美育渗透,陶冶学生的情操。小学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集古今中外文 学的精粹,以美的形式、善的内容,传达出作家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健康高尚的审美情 趣是优良人格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发掘其中美的因素,引 导学生观察美、感悟美、品味美,让“美”滋润学生的心田。

关于双重人格的句子

关于双重人格的句子 1、我们都有双重人格,一个自娱自乐,一个逢场作戏。 2、每个人都具备双重人格,一个知书达理一个放荡不羁,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3、我永远游荡在执拗和放荡的两极之间。时而想起你的名字,也只不过能给我片刻温存。 然后这温存渐渐变成逃亡。更多的事情就像催化剂一样让我膨胀,时而该爱敢恨,时而亦步亦趋。 经常谨小慎微,自顾自过活,因为这世界不总会温柔待我。这一生多数时候还是像精神分裂患者,双重人格把一个羸弱的身躯拉扯。 4、人的孤独往往跟月亮相关,因为双重人格的人越是傍晚,越孤单 5、我一头栽了下去,越过以之字形滑雪的人们、学生、专家,穿过年复一年的双重人格、微笑、妥协,回到我自己的过去。作者:西尔维娅·普拉斯出处:钟形罩 6、双重人格者拥有两种人格,大多数情况下不记得另一种状态。作者:东野圭吾出处:变身 7、但是没有师父就有更多出错的可能,因为你只是在黑暗中摸

索,如果某些事出错,像某些裂缝、精神分裂症……双重人格将会升起,对现代人而言,这个危险非常、非常靠近。作者:奥修出处:来到成道者脚下 8、我喜欢上了一个男生,然后也认识了。昨晚跟他聊天的时候他说他有人格分裂症也就是双重人格,我有点怕,现在不知道还继不继续喜欢他们。出处:我的极品是前任 9、我是一个双重人格的人,不过搞笑的是貌似一个是抖M,一个是抖S,天天玩自虐。 10、真想自己是双重人格的人,至少还有另一个自己。 11、“还有还有,再比如,拿谈情说爱这事儿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龙天若摇头晃脑面有得色,“为什么一对男女本来相爱的,后来就觉得乏味了?是因为缺少新鲜感,天天对着这么一个人,看得看烦了,可咱们有双重人格的就不一样啊,比如你看我放荡看够了,我可以玩个沉稳大气给你看,再比如你,我看你冰酷看够了,你可以给我来个热情如火,我们两人加起来,有四种人格,四种人格调换着玩,一直到老死都不会寂寞的,这简直太妙了,妙不可言哪!” 12、我发现当一个人是双重人格是时,他不轻易显现的那一种往往是他最真实的时候。 13、每个人都具有双重人格,没有哪个最真实,也同样不存在虚伪。 14、只有经济独立,才能人格独立--只有经济和人格的双重独立,才能足够体面。

《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 观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观后感 今天,我收看了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于丹教授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教育专题节目。于丹教授围绕家教这一话题,以她独特的思维,有理论阐述、有故事启迪、有古语名句,旁征博引,为我们娓娓道来,并一语中的。令人深省。观看完讲座,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如何进行孩子的人格教育,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感受最深的是我们要让孩子要学会“独立承担”,要有担当。于丹教授所讲的生活中祖父母对孙子宠爱的故事,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太常见了,这样潜意识里孩子就会认为做错了事,不是我的错,而是推卸责任。还有就是社会中一些极端事件的出现,年轻人遇到挫折,跳楼的、自杀的等等问题出现的根源是家庭教育的不足,孩子长成了不自立的人。这次听于丹教授讲课,深深的触动了我,从今天起,一定要做让孩子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其次,就是如何面对现在教育市场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兴趣班出现。现在人们已经普遍认同,童年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底色和人生走向。而学习能力、艺术教育、英语启蒙则是当下社会,决定一个孩子竞争力与未来的关键。为此,父母都给孩子上上紧紧的发条。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把孩子当作自己梦想的实践者,要求孩子在自己设定的框架内安全地成长,却忽略了孩子真实的感受和内心渴望。孩子的时间是可以填满的,但一定要是他感兴趣的。身为父母,最重要的是学会懂孩子和等孩子,呵护孩子的天性,给他足够多的爱和安全感。 最后,家庭氛围、亲子陪伴与沟通、习惯养成这些问题,都关乎到父母能否给孩子一个健全完整的人格。具体来说,我们第一要做榜样给孩子看,以对父母长辈孝敬尊重来让孩子耳濡目染,明白“百悌孝为先”是一种责任。第二要在辅导孩子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孩子自立、自信、自强的能力和感恩的意识,让孩子在知识不断增长的同时,抵抗挫折的能力得到加强。第三要让孩子走进社会、学会沟通、善于协调、融入群体,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浅谈小学语文人格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人格教育 发表时间:2017-03-23T15:01:41.82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3月总第222期作者:朱跃东王立超明乃严[导读] 要真正做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回归,彻底打破应试教育的窠臼,张扬学生健康的个性,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山东省昌邑潍水学校261300 小学生从6岁到12岁,是心理最丰富的年龄阶段,也是对人生充满幻想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将从不自觉变得一点一点地自觉地意识到人性的力量、人性的内容和做人的价值,所以小学语文是不是具有人文性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教育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如何培养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都需要在这一阶段完成。语文课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感性的感情交流,把学生心灵中美好、崇高的教育因素都调动起来,帮助他们建立一种对生活的美好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学生有一个健全的思想,知道什么是美,懂得什么是美,懂得什么样的人才是高尚的人,这些都必须在语文教材中解决;而什么叫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格,什么叫现代健全的人格,都应该通过语文教材,通过活生生的感性形象来解决。 小学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这一活动是在语文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创设育人环境,在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习得过程中实现健康人格的塑造。语文教育中有着非常丰富、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能陶冶人的情操;语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因素有助于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语文教学中的伦理道德因素有助于优化学生的伦理结构;语文教育中的审美因素有助于优化学生人格中的审美结构。确立强化学生在语文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结合作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参与阅读规律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既是发展人的个性的需要,也是语文自身的需要,离开了人的情感培养,语文能力的培养不可能真正实现。 2000年颁布的试验修订版《全日制普通高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把语文学习定位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上。因而我们必须充分发掘语文学科蕴含丰富的人文因素,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人格教育: 一、教学内容渗透人格教育 1.对学生进行理想、志趣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彰显作者或主人公的价值观、人生观,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可以对学生进行理想和志趣教育。在日益物欲化了的环境中,青少年极易迷失自己,追求物质享乐,失去了高尚的志趣。教师可通过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让学生感受居里夫人的道德力量和人性的光辉。“她只要稍微松一下手,回一下头,就会跌回温软的怀抱和赞美的泡沫中,但是她有大志,有追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所以她甘愿让硫酸啃噬她柔美的双手,让呛人的气体吹皱她秀美的额头……”学生读到此,怎能不让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怎能不深深地感悟到:唯有内在的理性的美丽才能经历时间的考验而光彩永驻。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使学生了解时代、解读作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作品及作者身上汲取精神养料,扩大自己的人生境界,培养崇高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执着勇敢、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及乐观的人生态度。选入小学课本的我国传统文学作品,大多是作者在人生遭到大的挫折打击之后的呕心之作,或抒抑郁不平之气,或表坚定不移之志,体现了对理想的执着,不向环境和命运屈服、自强不息的精神。陶渊明的理想世界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互利的美好社会,但当他认清黑暗的现实时,“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隐居山林。“久在樊林里,复得返自然”显示了他美好的人生追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了正义,舍生取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人格力量的表现。 3.进行多种形式的美育渗透,陶冶学生的情操。小学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集古今中外文学的精粹,以美的形式、善的内容,传达出作家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是优良人格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发掘其中美的因素,引导学生观察美、感悟美、品味美,让“美”滋润学生的心田。 二、学习方式上渗透人格教育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这种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极易使学生养成被动接受和唯前人是尊的思维定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缺少主体意识,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人格缺失——自卑、软弱、压抑、内向。因而,我们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接受性学习为自主性、探索性、研究性学习。 自主学习模式注重的是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自我发现、自我创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解决问题的信心,培养学习者自信勇敢、勇于挑战和善于选择的人格特征,使其逐渐形成健全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 “立学”首先要“立人”,语文教材所表现的人文精神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人文教育,人格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形成人的健康人格、提高人的人文素养有积极的意义。因而,在语文教育中溶于人格教育,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丰富内涵,“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语文学科承担着不可推卸和无与替代的重担。要真正做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回归,彻底打破应试教育的窠臼,张扬学生健康的个性,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