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语言运用(1)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语言运用(1)

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流传数量最多、影响最广。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唐之前,也有《离骚》等优秀诗作,但诗的语言过于文人化,口语化程度不高,能被完整记住广为流传的名句名篇却不多。唐代诗歌语言出现了一个巨大变化,诗歌的平民化和口语化程度大大改善。朗朗上口,易记易背。

唐诗流传甚广,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唐诗中多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等格律诗。格律化的运用,大大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便于记诵。

因此,唐诗流传既多且广,至今不衰。

(1)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唐诗流传甚广,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________。

【答案】(1)“改善”改为“提高”。

(2)诗歌的格律化的运用

【解析】【分析】(1)主谓搭配不当,“程度”不能和“改善”搭配,应把“改善”改为“提高”。

(2)这一段话说明唐诗流传甚广的原因,这个原因是什么呢,其实这段话的最后就进行了总结,即格律化的运用,大大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便于记诵。由此可知,横线上应填的一句话是:诗歌的格律化的运用

故答案为:⑴ “改善”改为“提高”。

⑵诗歌的格律化的运用

【点评】⑴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搭配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和修改。

⑵本题主要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要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补写合适的句子。注意一定要分析出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历史上,广东不仅是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大宗传统商品的出口集散地,也是世界时尚用品的重要产地,其代表就是广东的扇子。扇子,东西方都有,但来自广东的扇子卖得特别火,风靡欧美球,畅销世界。

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在广东订制了8万件扇子,这些扇子一抵达欧洲市场,就备受青睐,欧洲的宫廷贵妇都以拥有一柄精致华美、充满异国情调的广东扇子为时尚。19世纪,在美国东部海岸城市、几乎没有一位女士不拿着一把来白广东的扇子出现在夏日晚会或时装舞会上。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6个字。

(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无处随时不清风动来举起消酷暑

【答案】(1)示例一:广东的扇子曾畅销世界。

示例二:广东的扇子曾风靡欧美,畅销世界。

(2)上联:举起随时消酷暑

下联:动来无处不清风

【解析】【分析】(1)这则材料第一段主要内容是:广东是扇子的产地,曾经风靡欧美球,畅销世界;第二段举例说明这个观点。因此,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广东的扇子曾风靡欧美,畅销世界。主要概括时不要超过16个字。

(2)“动来”和“举起”都是动词,“不清风”“消酷暑”都是三个字的动宾短语,“无处”“随时”都是表述时空的词语,根据对联上下句字数相同,结构相同,词性相同,内容相关的要求组成对联即可。

故答案为:⑴示例一:广东的扇子曾畅销世界。示例二:广东的扇子曾风靡欧美,畅销世界。

⑵上联:举起随时消酷暑

下联:动来无处不清风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⑵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3.班级诗会上,有同学分别朗诵了王安石和李煜的一首词,请根据要求答题。

【甲】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烧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乙】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千戈?

一旦归为巨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1)请根据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

A.满江红 B.如梦令 C.破阵子 D.南乡子

甲:________;乙:________

(2)有同学根据王安石词内容做了一副上联,请根据李煜词内容写出下联。

上联:四百年帝业回头往事一梦

下联:________

【答案】(1)D;C

(2)三千里山河辞别垂泪两行

【解析】【分析】(1)根据常识可知,满江红,词牌名,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另有双调九十三字。如梦令,词牌名。以李存勗《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为正体,单调三十三字。破阵子,词牌名,定格为晏殊《破阵子·海上蟠桃易熟》,此调双调六十二字。南乡子,词牌名,以欧阳炯《南乡子·画舸停桡》为正体,单调,二十七字。根据字数确定即可。

(2)上联从时间角度,抓住“四百年来成一梦”这一关键句子,概括了作者对帝国往事兴衰终成一梦的感叹,下联可以从空间角度,抓住“三千里地山河”这一关键句子进行发挥。

故答案为:(1)D、C;(2)三千里山河辞别垂泪两行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词牌名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又称长短句。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

(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对两首词的内容有足够的理解。然后再分析上联描述的内容,是什么意思,句式特点如何,最后根据对联知识,有目的地从第二首词中概括相应的内容即可。

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据《诗经》三百篇的产生时代约在西周武王初年至东周春秋中叶的五百年间,创作背景几乎遍及周室封建势力到达之地。黄河流域的沃壤孕育了它们,作为引渡我们探访这五百年信息的舟楫。在此之前的古诗歌,偶有见录于各种典籍者,如神农时的《蜡辞》。

材料二:汉乐府主要包括以下四种。一为郊庙歌辞,多系贵族文人为祭祀所作乐歌,模仿《诗经》、楚辞之颂诗祭歌的风格。二为鼓吹曲辞。以箫、茄演奏之《鼓吹》及以鼓、角演奏之《横吹》皆为胡乐。

材料三:唐代沿承六朝文化遗产与诗歌体式,五古、乐府之外,七古、律诗、绝句在长期酝酿后方告成熟,三方新辟的沃土正提供唐人驰骋其才思。大唐国势以玄宗、肃宗二朝为分水岭,由前期的兴扬鼎盛转渐衰颓,作为人世反影的诗歌发展,亦大抵可依此分为两期。前期诗人纵横捭阖的生命风神发展出唐诗的开阔气象;而鼎盛之后,后期诗人则须从前人盛迹中翻新求变,多呕其心血于丈量辛风格的经营。

(1)请依据(材料)按照创作时间的年代先后,将下列作品排序:________。

①《将进酒》②《上邪》③《蒹葭》④《登幽州台歌》

(2)请结合(链接)材料选出下列选项中与另三部作品创作背景不一致的一项()

(链接)

天宝十四年底,唐世表面上的升华平静终告瓦解,安史之乱起,势如野火。次年,兵陷长安,玄宗奔蜀,帝室在血雨腥风中飘摇。

A. 《捕蛇者说》

B. 《石壕吏》

C. 《蜀道难》

D. 《新婚别》

(3)请将下列诗句按照上下句配对,并将配对的诗句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A.民生各有所乐兮 B.怀此王佐才 C.慷慨独不群 D.夕阳无限好 E.银瓶乍破

水浆迸 F.余独好修以为常 G.只是近黄昏 H.铁骑突出刀枪鸣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答案】(1)③②④①

(2)C

(3)AF;BC;DG;EH

【解析】【分析】(1)①《将进酒》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唐代。②《上邪》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③《蒹葭》《诗经》中的一篇,春秋时期。④《登幽州台歌》陈子昂(661年-702年),唐代。故而排序是③②④①。

(2)链接材料写的是《安史之乱》,与ABD三项背景一致,C项,《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传诵不衰的著名篇章之一。揭露了从唐玄宗天宝后期至作者被贬官永州时约六十年间人民的苦难生活。故选C。

(3)AF,屈原《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BC,三国魏曹植《薤露行》: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DG,李商隐(唐)《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EH,白居易 (唐)《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故答案为:⑴③②④①;⑵C;⑶AF;BC;DG;EH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理解,考生在平时注意留心课本内的注释,注意人物、作品的朝代等基础的常识。

⑵本题考查作品的时代背景,考生在平时注意理解,不要弄混了作家、作品的写作年代,在学习中要牢牢记住。

⑶本题考查诗歌的背诵和理解能力。考生要熟悉背诵的诗歌,注意诗句间的对仗。

5.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践活动中去吧!

(1)【书法中的“酒”】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下面是“酒”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甲骨文、篆书、隶书。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

(2)【文学中的“酒”】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概),与大家分享。

(3)【生活中的“酒”】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聚,举杯畅饮。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请你说几句话劝阻他。

【答案】(1)感受:我从“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2)诗文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故事:杯酒释兵权醉打蒋门神

(3)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的士,好吗?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表达。从三个书法字体中写出中华书法给人的感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⑵此题考查的是考生的迁移能力,将课内外之日融合在一起。关于“酒”有关的诗文甚多: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翁之意不在酒‘酒酣胸胆尚开张。关于“酒”的故事,如:杯酒释兵权、醉打蒋门神。

⑶此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要得体,一般劝阻的话要符合身份,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要让人心悦诚服,愉快接受。如: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的士,好吗?【点评】⑴做此题要认真审视题干,围绕中华书法的发展历史来写出感受。

⑵此题考查考生的知识的积累,在平时阅读要广泛。

⑶此题不要求统一答案,但要讲究语言精炼,言之有理。

6.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某校九年级开展“家·国·梦”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活动。

(1)【家】幸福的家

感受亲情、孝亲敬老,让爱住我家。请根据示例,为活动再设计两个内容。

①听成长放事②看新旧照片③________④________

(2)【国】强盛的国

无悔青春,无憾人生,挺起国之脊梁。请根据下面的材料,补写对联。

黄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赤胆忠心,殚精竭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推动了我国的“深探”(地球深层探测)事业,周5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年的道路,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研发实现弯道超车,完成了跨代飞跃,书写了在地球深层探测领域的传奇,展示了归国科学家至诚报国的风采。2017年1月,他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

上联:忆往昔,邓稼先鞠躬尽瘁“两弹”扬国威。

下联:________

(3)【梦】复兴的民族

细流汇江,江河成海,我们凝聚力量,描绘民族复兴的蓝图。厉害了,我的国!作为追梦少年的你,写一句座右銘,激励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要求:不得借用名人名言)

【答案】(1)忆点滴关爱

;集孝亲名言(送温馨祝福、写亲情作文……)

(2)看今朝,黄大年殚精竭虑(赤胆忠心……)“深探”写传奇(展风采,竟风流、留芳名、书春秋、树楷模……)

(3)略

【解析】【分析】(1)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如果题目中给出某些活动,还要注意所补充活动的格式要与之相同。可以设计的活动:忆点滴关爱,集孝亲名言。

(2)本题考查对联,需要注意以下情况:①上下句字数相等。②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③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本题注意结合人物事迹拟写对联。

(3)本题考查座右铭的拟写。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座右铭是恪守这一原则的较常见的形式。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本题注意不能用名人名言。

故答案为:(1)忆点滴关爱;集孝亲名言(送温馨祝福、写亲情作文……)

(2)看今朝,黄大年殚精竭虑(赤胆忠心……)“深探”写传奇(展风采,竟风流、留芳名、书春秋、树楷模……)

(3)略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活动设计要符合主题,切实可行,语言精炼准确。

(2)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作好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3)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座右铭的能力。拟写座右铭,首先要注意座右铭是自警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同时要紧扣主题,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7.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美好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丽的呼唤就是妈妈。”是呀,母亲如花,装点着我们的生命;母爱如阳光,让我们的世界备增温暖。班级为此开展了以“感受母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

在开展此次活动前,班上做了一次调查,仔细阅读表格,谈谈你的发现。

(2)为了赞美深深的母爱,有同学拟了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两鬓白发尝尽人间疾苦

下联:________

(3)老师要求每位同学搜集一篇反映母爱的散文,并编辑成书。请你给本书拟定一个书名并阐释理由。

【答案】(1)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妈妈的关心越来越少,顶嘴、发脾气的越来越多。

(2)一颗热心只为儿女幸福

(3)名:《母亲的心》;

理由:俗话说“言由心生”,母亲对子女的点滴关爱,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都是母亲内心对孩子爱的表现,用“母亲的心”做书名概括性更强。

【解析】【分析】(1)仔细读这张表格,从纵向和横线分析数据,可知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妈妈的关心越来越少,顶嘴、发脾气的越来越多。

(2)首先要分析上联的特点,然后再根据对联的要求拟写下联,上联有“两鬓白发”“尝尽人间疾苦”两部分共10个字组成,其中“两鬓斑白”是偏正短语,“尝尽人间疾苦”是动宾短语,因此拟写的下联也要符合这个要求,如一颗热心只为儿女幸福。

(3)一本书的名字,可以从多角度考虑拟题,比如可以从内容或主旨的角度考虑,因为这本书搜集的都是反映母爱的散文,都表达的是母亲对儿女深沉的爱,因此可以根据这些文章的共同的主题拟写书名,如《母亲的心》。拟写和分析合情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妈妈的关心越来越少,顶嘴、发脾气的越来越多。

(2)一颗热心只为儿女幸福

(3)名:《母亲的心》;理由:俗话说“言由心生”,母亲对子女的点滴关爱,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都是母亲内心对孩子爱的表现,用“母亲的心”做书名概括性更强。

【点评】(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题意,重视结合标题理解内涵,再是要结合有关数字、关键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

(2)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3)本题考查拟写书名的能力。平时读书时多注意和学习这些书名是从哪些角度拟写的,答题时可以根据书中的内容、主旨等拟写书名。

8.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到了现当代诗坛上又出现了大批新诗人,新诗作。为了让同学们学会诵诗、赏诗、悟诗,九(2)班举办了“我与诗歌亲密接触”的主题班会,请你一起参加。

(1)假如你是这次班会的主持人,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开场白。(100字左右)

(2)请你一起来品读艾青的《礁石》这首诗,并完成题目。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诗中的“含着微笑,看着海洋……”有什么含义?

【答案】(1)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歌,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它宛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芬芳;它又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诗歌中蕴藏着我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一起来感受诗歌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2)“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表现了礁石坚定不移、坚强不屈、乐观自信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坚忍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

【解析】【分析】(1)围绕活动的方式、主题、意义等拟写即可,注意要富有感染力。(2)诗中的“礁石”具有象征意义,对诗句的理解要结合主旨,答出体现的精神:坚强不屈、乐观自信。

故答案为:⑴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歌,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它宛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芬芳;它又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诗歌中蕴藏着我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一起来感受诗歌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⑵“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表现了礁石坚定不移、坚强不屈、乐观自信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坚忍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

【点评】⑴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

⑵本题考查分析诗歌中意象包含的精神,解答不难,根据诗句的关键词即可推断得出。

9.九年级(2)班开展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个字。

(2)请走进鲁迅的《故乡》,填写下面的“小说人物档案卡片”。

刻的印象。一本小说就像一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净化灵魂。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片天地。

(2)少年时给“我”讲雪地捕鸟和海边看瓜的故事(成年时叫“我”老爷,在生活的重压下只是摇头);勤劳忠厚,但思想麻木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写一段开场白,答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表达出自己对小说的理解;②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引用等;③语言要有感染力,要准确、连贯。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朴实、健康、活泼、机灵、勇敢的农村少年的形象,作者在文中闰土给"我"讲的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几件事来表现闰土的特点,表现了闰土丰富的知识,和宽阔的眼界。几件事有主有次,有详有略。由于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必然要使学生在读文过程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但由于少年闰土生活的年代与学生现实中的环境已相距甚远,所以学生在学习理解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解.少年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少年。中年闰土却成了一个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人。"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为什么他在少年时就能有所感而又形容得出,而现在却形容不出了呢?因为"那时是孩子,不懂事",但"不懂事"的时候是一个活泼的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所说的"事",实际是中国传统的一套封建礼法关系,以及这种礼法关系所维系着的封建等级观念。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提起小说,你一定不陌生,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一本小说就像一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净化灵魂。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片天地。

⑵少年时给“我”讲雪地捕鸟和海边看瓜的故事(成年时叫“我”老爷,在生活的重压下只是摇头)

勤劳忠厚,但思想麻木

【点评】⑴本题考查设计开场白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内容要紧扣活动主题,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⑵本题考查对“闰土”这个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的积累。作者在《故乡》中着力塑造了闰土少年和中年的形象,给予了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闰土成为中国小说中的典型农民形象。闰土有着封建的思想和较强的等级观念,对他鲁迅先生还是有同情感的,且同情大于批判。

10.近年来,家用汽车数量剧增,“停车难”问题日益显现,乱停乱放不仅妨碍群众生活,

还阻碍城镇发展。解决“停车难”,我们在行动。

材料一:某区2011—2017年汽车保有量和城镇停车位数量变化统计表

材料二:每到中午和傍晚,重要路段用餐停车就一个字:难!

经相关单位讨论商定,滨江路一侧在以下特定时间段可以临时免费停车:中午12时至14时、下午18时至次日上午8时。大家再也不用担心在滨江路用餐时车辆被贴罚单了。据悉,还有另外几处特殊路段也在做此筹划。

材料三: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一些城市开始大力推进“私家车位共享”行动,以缓解“停车难”的问题。成都、广州等城市的“私家车位共享”已经运行一年多了。“私家车位共享”是指:拥有私家车位的车主,在自家车位闲置的时间里,把车位分享给外来车辆临时停放,车主收取一定的租金。比如自家的车8点开出去了,16点才能回家,这段时间自家的车位空置,就可以临时分享给别人停放。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该区“停车难”的主要原因。

(2)从材料一,材料二中归纳出该区为缓解“停车难”问题采取的两项措施。

(3)有的人陋习不改,仍乱停乱放。请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号召大家规范停车。(20字以内)

【答案】(1)近年来,某区停车位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

(2)①增建停车位;②一些特殊路段,在特定时间允许临时免费停车。

(3)示例1:树立文明停车意识,维护公共停车秩序。

示例2:停放尽显秩序,秩序尽显风度。

示例3:有序停放是为了顺利启航。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汽车保有量和停车位数量的对比可知“停车难”的原因。

(2)从材料一2011年—2017年停车位的数量一直在增加,可知采取的措施是增建停车位。从材料二的关键句“滨江路一侧在以下特定时间段可以临时免费停车”“几处特殊路段也在做此筹划”可知采取的措施是特殊路段在特定时间允许临时免费停车。

(3)紧扣主题,语言简洁有号召力,注意字数限制。

故答案为:⑴近年来,某区停车位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

⑵①增建停车位;②一些特殊路段,在特定时间允许临时免费停车。

⑶示例1:树立文明停车意识,维护公共停车秩序。

示例2:停放尽显秩序,秩序尽显风度。

示例3:有序停放是为了顺利启航。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⑵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

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⑶标语是面向大众的,太长不容易记住,一定要做到语言简洁,还应该适当运用修辞,力求语句生动活泼,易记易诵。③构思新颖,富有创意。标语是用创意来说话的,要用艺术的手法把话说到人的心上。④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好的标语都尽可能用“美”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