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指标计算及其标准

热工指标计算及其标准
热工指标计算及其标准

建筑热工指标计算

及其标准

皖源集团—安徽节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2011年12月

一、适用范围

新标准(JGJ 26-95)中规范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简称三北地区)等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数,一般都在90天以上,最长的满洲里达211天。这一地区习惯上称为采暖区,其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0%。新标准适用于集中采暖的新建和扩建居住建筑热工与采暖节能设计。居住建筑主要包括住宅建筑(约占92%)和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托幼建筑等。集中采暖系指由分散锅炉房、小区锅炉房和城市热网等资源,通过管道向建筑物供热的采暖方式。

二、相关的热工指标计算方法的规定

1、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计算

H H T INF I H q q q q =+-

式中:

H q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2/W m );

H T q —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2/W m ); INF q —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2/W m ); I H q —单位建筑面积的建筑内部得热(包括炊事、照明、家电和人体散热),住宅建筑取3.80(2/W m )。 2、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计算

1()()/m

i c i i i i H T t t K F A q ε==-∑

式中:

i t —全部房间平均室内计算温度,一般住宅建筑取16℃;

e t —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

i ε—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取用方式详见附录1);

i K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2/m K W ,对于外墙应取其平均

传热系数(计算方法详见附录2);

i F —围护结构的面积(2m )(计算方法详见附录3); 0A —建筑面积(2m )(计算方法详见附录3)。

3、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计算

()()/i e INF t t C N V A q ρρ=-

式中:

C ρ

—空气比热容,取0.28/()W h kg K ;

ρ—空气密度(3/kg m ),取e t 条件下的值;

N —换气次数,住宅建筑取0.5(1/h ); V

—换气体积(3m )(计算方法详见附录3)。

4、采暖耗煤量指标计算

1224/c H c q Z q H ηη=

式中:

c q —采暖耗煤量指标(2/kg m 标准煤); H q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2/W m )

; Z

—采暖期天数(d )(采用方法详见附录4);

c H —标准煤热值,取38.1410/W h kg ?

; 1η—室外管网输送效率,采取节能措施前,取0.85,采取节

能措施后,取0.90;

—锅炉运行效率,采取节能措施前,取0.55,采取节能措施后,2

取0.68。

不同地区采暖住宅建筑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耗煤量指标均不应超过附录4规定的数值。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托幼建筑等采暖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应达到当地采暖住宅建筑相同的水平。

附录一、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i ε值

注:1、阳台门上部透明部分的i ε按同朝向窗户采用;阳台门下部不透明部分的i ε按同朝向外墙采用。

2、不采暖楼梯间隔墙和户门,以及不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的i ε应以温差修正系数η代替。温差修正系数的取值见附录五。

3、接触土壤的地面,取i ε=1。

4、封闭阳台内的窗户和阳台门上部按双层窗考虑。封闭阳台门内的外墙和阳台门下部:南向阳台取i ε=0.5;北向阳台,取i ε=0.7;其他朝向阳台按就近朝向采用。

5、上表中已有的8个地区可按表直接采用;其他地区可根据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就近采用。

6、南、北、东、西4个朝向和水平面,可直接按上表取用。东南和西南向可按南向采用,东北和西北向可按北向采用。其他朝向可按就近朝向采用。

附录二、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外墙受周边热桥影响条件下,其平均传热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112233

123

p p B B B B B B m p B B B K F K F K F K F K F F F F +++=

+++

式中:

m K —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2/()W m K ;

p K —外墙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2/()W m K 。应按国

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的规定计算;

1B K 、2B K 、3B K —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2/()W m K ;

p F —外墙主体部位的面积,2m ;

1B F 、2B F 、3B F —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面积,2m 。

外墙主体部位和周边热桥部位如下图(图1)所示。

1B K

p

抗震柱

2B K 3

B K p

K

图1、外墙主体部位和周边热桥部位示意图

附录三、关于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1.建筑面积A0,应按各层外墙外包线围城面积的总和计算。

2.建筑体积V0,应按建筑物外表面和底层地面围成的体积计

算。

3.换气体积V,楼梯间不采暖时,应按V=0.60V0计算;楼梯间

采暖时,应按V=0.65V0计算。

4.屋顶或顶棚面积,应按支撑屋顶的外墙外包线围成的面积计

算,如果楼梯间不采暖,则应减去楼梯间的屋顶面积。

5.外墙面积,应按不同朝向分别计算;某一朝向的外墙面积,

由该朝向外表面积减去窗户和门洞口面积构成。当楼梯间不采暖时,应减去楼梯间的外墙面积。

6.窗户(包括阳台门上部透明部分)面积,应按朝向和有、无

阳台分别计算,取窗户洞面积。

7.外门面积,应按不同朝向分别计算,取外门洞面积。

8.阳台门下部不透明部分面积,应按不同朝向分别计算,取洞

口面积。

9.地面面积,应按周边和非周边,以及有、无地下室分别计算。

周边地面系指由外墙内侧算起向内2.0m范围内的地面;其余为非周边地面。如果楼梯间不采暖,还应减去楼梯间所占地面面积。

10.地板面积,接触室外空气的地板和不采暖地下室上面的地板

应分别计算。

11.楼梯间隔墙面积,楼梯间不采暖时应计算这一面积,由楼梯

间隔墙总面积减去户门洞口总面积构成。

12.户门面积,楼梯间不采暖时应计算这一面积,由各层户门洞

口面积的总和构成。

附录四、全国主要城镇采暖期有关参数及建筑物耗热量、采

暖量耗煤指标

附录五、温差修正系数n的取值

注:表中数值依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概念及热工计算方法(简述实用版)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概念及热工计算方法 导热系数λ[W/(m.k)]: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在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米?度(W/m?K,此处的K可用℃代替)。导热系数可通过保温材料的检测报告中获得或通过热阻计算。 传热系数K [W/(㎡?K)]: 传热系数以往称总传热系数。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统一定名为传热系数。传热系数K值,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度(K,℃),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是瓦/平方米?度(W/㎡?K,此处K可用℃代替)。传热系数可通过保温材料的检测报告中获得。 热阻值R(m.k/w): 热阻指的是当有热量在物体上传输时,在物体两端温度差与热源的功率之间的比值。单位为开尔文每瓦特(K/W)或摄氏度每瓦特(℃/W)。 传热阻: 传热阻以往称总热阻,现统一定名为传热阻。传热阻R0是传热系数K的倒数,即R0=1/K,单位是平方米*度/瓦(㎡*K/W)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愈小,或传热阻R0值愈大,保温性能愈好。 (节能)热工计算: 1、围护结构热阻的计算 单层结构热阻:R=δ/λ 式中:δ—材料层厚度(m);λ—材料导热系数[W/(m.k)] 多层结构热阻: R=R1+R2+----Rn=δ1/λ1+δ2/λ2+----+δn/λn 式中: R1、R2、---Rn—各层材料热阻(m.k/w) δ1、δ2、---δn—各层材料厚度(m) λ1、λ2、---λn—各层材料导热系数[W/(m.k)] 2、围护结构的传热阻 R0=Ri+R+Re 式中: Ri —内表面换热阻(m.k/w)(一般取0.11) Re —外表面换热阻(m.k/w)(一般取0.04) R —围护结构热阻(m.k/w) 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 K=1/ R0 式中: R0—围护结构传热阻 外墙受周边热桥影响条件下,其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Km=(KpFp+Kb1Fb1+Kb2Fb2+ Kb3Fb3 )/( Fp + Fb1+Fb2+Fb3) 式中:Km—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m.k)] Kp—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W/(m.k)]

标准齿轮参数通用计算汇总

标准齿轮模数尺数通用计算公式 齿轮的直径计算方法: 齿顶圆直径=(齿数+2)×模数 分度圆直径=齿数×模数 齿根圆直径=齿顶圆直径-(4.5×模数) 比如:M4 32齿34×3.5 齿顶圆直径=(32+2)×4=136mm 分度圆直径=32×4=128mm 齿根圆直径=136-4.5×4=118mm 7M 12齿 中心距D=(分度圆直径1+分度圆直径2)/2 就是 (12+2)×7=98mm 这种计算方法针对所有的模数齿轮(不包括变位齿轮)。 模数表示齿轮牙的大小。 齿轮模数=分度圆直径÷齿数 =齿轮外径÷(齿数-2) 齿轮模数是有国家标准的(GB1357-78) 模数标准系列(优先选用)1、1.25、1.5、2、2.5、3、4、5、6、8、10、12、14、16、20、25、32、40、50 模数标准系列(可以选用)1.75,2.25,2.75,3.5,4.5,5.5,7,9,14,18,22,28,36,45 模数标准系列(尽可能不用)3.25,3.75,6.5,11,30 上面数值以外为非标准齿轮,不要采用! 塑胶齿轮注塑后要不要入水除应力 精确测定斜齿轮螺旋角的新方法

Circular Pitch (CP)周节 齿轮分度圆直径d的大小可以用模数(m)、径节(DP)或周节(CP)与齿数(z)表示 径节P(DP)是指按齿轮分度圆直径(以英寸计算)每英寸上所占有的齿数而言 径节与模数有这样的关系: m=25.4/DP CP1/8模=25.4/DP8=3.175 3.175/3.1416(π)=1.0106模 1) 什么是「模数」? 模数表示轮齿的大小。 R模数是分度圆齿距与圆周率(π)之比,单位为毫米(mm)。 除模数外,表示轮齿大小的还有CP(周节:Circular pitch)与DP(径节:Diametral pitch)。 【参考】齿距是相邻两齿上相当点间的分度圆弧长。 2) 什么是「分度圆直径」? 分度圆直径是齿轮的基准直径。 决定齿轮大小的两大要素是模数和齿数、 分度圆直径等于齿数与模数(端面)的乘积。 过去,分度圆直径被称为基准节径。最近,按ISO标准,统一称为分度圆直径。 3) 什么是「压力角」? 齿形与分度圆交点的径向线与该点的齿形切线所夹的锐角被称为分度圆压力角。一般所说的压力角,都是指分度圆压力角。 最为普遍地使用的压力角为20°,但是,也有使用14.5°、15°、17.5°、22.5°压力角的齿轮。 4) 单头与双头蜗杆的不同是什么? 蜗杆的螺旋齿数被称为「头数」,相当于齿轮的轮齿数。 头数越多,导程角越大。 5) 如何区分R(右旋)?L(左旋)? 齿轮轴垂直地面平放 轮齿向右上倾斜的是右旋齿轮、向左上倾斜的是左旋齿轮。 6) M(模数)与CP(周节)的不同是什么? CP(周节:Circular pitch)是在分度圆上的圆周齿距。单位与模数相同为毫米。 CP除以圆周率(π)得M(模数)。 M(模数)与CP得关系式如下所示。 M(模数)=CP/π(圆周率) 两者都是表示轮齿大小的单位。 (分度圆周长=πd=zp d=z p/π p/π称为模数) 7)什么是「齿隙」? 一对齿轮啮合时,齿面间的间隙。 齿隙是齿轮啮合圆滑运转所必须的参数。 8) 弯曲强度与齿面强度的不同是什么? 齿轮的强度一般应从弯曲和齿面强度的两方面考虑。 弯曲强度是传递动力的轮齿抵抗由于弯曲力的作用,轮齿在齿根部折断的强度。齿面强度是啮合的轮齿在反复接触中,齿面的抗摩擦强度。 9) 弯曲强度和齿面强度中,以什么强度为基准选定齿轮为好? 一般情况下,需要同时讨论弯曲和齿面的强度。 但是,在选定使用频度少的齿轮、手摇齿轮、低速啮合齿轮时,有仅以弯曲强度选定的情况。最终,应该由设计者自己决定。 10) 什么是螺旋方向与推力方向? 轮齿平行于轴心的正齿轮以外的齿轮均发生推力。 各类型齿轮变化如下所示。

混凝土热工计算公式

冬季施工混凝土热工计算步骤 冬季施工混凝土热工计算步骤如下: 1、混凝土拌合物的理论温度: T0=【0.9(mceTce+msaTsa+mgTg)+4.2T(mw+wsamsa-wgmg)+c1(wsamsaTsa+wgmgTg) -c2(wsamsa+wgmg)】÷【4.2mw+0.9(mce+msa+mg)】 式中 T0——混凝土拌合物温度(℃) mw、 mce、msa、mg——水、水泥、砂、石的用量(kg) T0、Tce、Tsa、Tg——水、水泥、砂、石的温度(℃) wsa、wg——砂、石的含水率(%) c1、c2——水的比热容【KJ/(KG*K)】及熔解热(kJ/kg) 当骨料温度>0℃时, c1=4.2, c2=0; ≤0℃时, c1=2.1, c2=335。 2、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 T1=T0-0.16(T0-T1) 式中 T1——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 T0——搅拌机棚温度(℃) 3、混凝土拌合物经运输到浇筑时的温度: T2=T1-(at+0.032n)(T1-Ta) 式中 T2——混凝土拌合物经运输到浇筑时的温度(℃); tt——混凝土拌合物自运输到浇筑时的时间; a——温度损失系数 当搅拌车运输时, a=0.25 4、考虑模板及钢筋的吸收影响,混凝土浇筑成型时的温度: T3=(CcT2+CfTs)/( Ccmc+Cfmf+Csms) 式中 T3——考虑模板及钢筋的影响,混凝土成型完成时的温度(℃); Cc、Cf、Cs——混凝土、模板、钢筋的比热容【kJ/(kg*k)】; 混凝土取1 KJ/(kg*k); 钢材取0.48 KJ/(kg*k); m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重量(kg); mf、mc——与每立方米混凝土相接触的模板、钢筋重量(kg); Tf、Ts——模板、钢筋的温度未预热时可采用当时的环境温度(℃)。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C30混凝土的配比如下: 水泥:340 kg,水:180 kg,砂:719 kg,石子:1105 kg。 砂含水率:3%;石子含水率:1%。 材料温度:水泥:10℃,水:60℃,砂:0℃,石子:0℃。 搅拌楼温度:5℃ 混凝土用搅拌车运输,运输自成型历时30分钟,时气温-5℃。 与每立方米混凝土接触的钢筋、钢模板的重量为450Kg,未预热。 那么,按以上各步计算如下: 1、 T0=【0.9(340×10+719×0+1105×0)+4.2×60×(180-0.03×719-0.01×1105)+2.1×0.03×719×0+2.1×0.01×1105×0-335×(0.03×719+0.01×1105)】/【4.2×180+0.9(340+719+1105)】=13.87℃ 2、 T1= T0-0.16(T0- T1)=13.87-0.16×(13.78-5)=12.45℃ 3、 T2= 12.45-(0.25×0.5+0.032×1)(12.45+5)=9.7℃

热工计算

一、窗节能设计分析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设计计算,设计依据: R o =R i +R+R e ……附2.4[GB50176-93] 在上面的公式中: R o :围护结构的传热阻(m2·K/W); R i :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阻,按规范取0.11m2·K/W; R e :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阻,按规范取0.04m2·K/W; R:围护结构热阻(m2·K/W); R=R 面板+R 中空层 =δ 面板/λ 面板 +R 中空层 =0.01/0.76+0.12 =0.133m2·K/W 在上面的公式中: δ 面板 :面板材料(玻璃)的总厚度(m); λ 面板 :面板材料的导热系数(W/m·K),按规范取0.76;

R 中空层 :中空玻璃中空空气层热阻值(m2·K/W),按规范取0.12; 故窗玻璃部分热阻 R o玻=R i +R+R e =0.11+0.133+0.04 =0.283m2·K/W 玻璃部分传热系数K 玻=1/ R o玻 =1/0.283 =3.5W/m2·K 常用普通铝型材传热系数K 铝 约=6.0 W/m2·K 整窗传热系数为玻璃和铝框传热系数按面积的加权平均值本工程铝框所占窗洞面积百分比=0.19 本工程玻璃所占窗洞面积百分比=0.71 故整窗传热系数K 窗=K 铝 X0.19 + K 玻 X0.71 =6.0X0.19+3.5X0.71 =3.6 W/m2·K 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相关规定,本工程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则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应符合下表规定:

夏热冬冷地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限值 本工程两主要立面窗墙比为0.47,故要求建筑外窗传热系数≤2.8. 根据上面计算,采用普通中空玻璃窗无法满足节能要求. 若采用6+9A+6LOW-E中空玻璃,非断热型材,外窗传热系数计算如下: 6+9A+6LOW-E中空玻璃传热系数约为1.5—2.1 W/m2·K,此处按最不利情况取为2.1 W/m2·K。 常用普通铝型材传热系数K 铝 约=6.0 W/m2·K 整窗传热系数为玻璃和铝框传热系数按面积的加权平均值 本工程铝框所占窗洞面积百分比=0.19 本工程玻璃所占窗洞面积百分比=0.71 故整窗传热系数K 窗=K 铝 X0.19 + K 玻 X0.71 =6.0X0.19+2.1X0.71 =2.6 W/m2·K<2.8 W/m2·K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齿轮各部分名称及符号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1 模数 齿轮圆周上轮齿的数目称为齿数,用z表示。根据齿距的定义知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 压力角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3 齿数 4 齿顶高系数 h a=h a*m (h a*=1) 5 顶隙系数 c=c*m (c*= h f=(h a*+c*)m 全齿高h=h a+h f=(2h a*+c*)m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标准齿轮是指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均为标准值,且分度圆上的齿厚等于齿槽宽的齿轮。表12-2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公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4. 内齿轮与齿条 图示为一内齿圆柱齿轮,内齿轮的轮齿是分布在空心圆柱体的内表面上。与外齿轮相比有下列几个不同点: 1)内齿轮的齿厚相当于外齿轮的齿槽宽,内齿轮的齿槽宽相当于外齿轮的齿厚。 2)内齿轮的齿顶圆在它的分度圆之内,齿根圆在它的分度圆以外。

图示为一齿条,它可以看作齿轮的一种特殊型式。与齿轮相比有下列两个主要特点: 1)由于齿条的齿廓是直线,所以齿廓上各点的法线是平行的;传动时齿条是直线移动的,故各点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均相同;齿条齿廓上各点的压力角也都相同,等于齿廓的倾斜角。 2)与分度线相平行的各直线上的齿距都相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任意圆周上齿厚的计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5.公法线长度 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是检验齿轮精度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具有测量方便、准确和易于掌握的优点。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的原理: 公法线长度是指渐开线齿轮上两反向齿廓间的基圆切线长度。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1、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一年)内本国居民在国内或在国外从事物质生产和劳务活动所提供的社会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各经济活动部门增加值的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价值总和。它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各经济部门增加值的总和。 3、增加值 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总产出扣除原材料、能源、辅助材料及其他物质消耗(包括外购劳务)之后的价值。 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收入法或成本法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生产法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4、三次产业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上述各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包括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旅游业、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社会福利、公共行政和国防等)。 5、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该指标与人口增长率的区别是未包含人口迁移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

实际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就是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当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为负增长。 6、就业人员 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力,该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它包括:(1)全部职工;(2)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个体劳动者;(4)乡镇企业从业人员;(5)农村劳动力。 7、失业人员及失业率 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无工作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城镇失业率是城镇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加城镇失业人数之比。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城镇可能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中实际失业的人数比重,也是分析就业水平的主要指标。 8、下岗职工 指由于用人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单位未安排任何一种劳动岗位,等待重新安排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包括单位“内退”人员、“轮岗及歇岗”期间的人员,由于单位原因“放长假”人员、“待岗”人员和单位停工、停产下岗、企业裁员下岗的人员。不包括下岗后仍在原单位参加转岗培训的人员。 9、下岗职工生活费 指符合“下岗人员”定义的下岗职工在原单位领取的无论以何种渠道和各种名义发放的基本工资、比例工资、生活费、补助费、救济金、困难职工补贴等现金和实物折款额。 10、下岗再就业职工指符合“下岗人员”定义的下岗职工,在城镇劳动力抽样时点前一周内以各种形式为取得收入而劳动1小时以上的人。这里所说的“劳动”是指为获取工资、实物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的国家法律所不禁止的、对社会有益的各种生产、经营和服务性活动。 11、平均工资及工资指数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 计算公式为:

瓦斯抽采指标计算方法

l 一评价单元抽采钻孔控制范围内煤层平均倾向长度, m ; 附录瓦斯抽采指标计算方法 A1预抽时间差异系数计算方法: 预抽时间差异系数为预抽时间最长的钻孔抽采天数减去预 抽时间最短的钻孔抽采天数的差值与预抽时间最长的钻孔抽采 天数之比。预抽时间差异系数按式(1)计算: max 式中:一预抽时间差异系数,% T max —预抽时间最长的钻孔抽采天数, d ; T min —预抽时间最短的钻孔抽采天数, do A2瓦斯抽采后煤的残余瓦斯含量计算 按公式(2)计算: W )G Q (2) 式中: W 一煤的残余瓦斯含量,m 3/t ; (7.9594) W )—煤的原始瓦斯含量,m/t ; Q 一评价单元钻孔抽排瓦斯总量,m 3; G 一评价单元参与计算煤炭储量,to 评价单元参与计算煤炭储量 G 按公式(3)计算: G L H 1 H 2 2R l n 技 R m (3) 式中:L 一评价单元煤层走向长度,m ; max T min 100% (1)

H i、H2 一分另U为评价单元走向方向两端巷道瓦斯预排等值宽度,m如果无巷道则为0; h i、h2 一分别为评价单元倾向方向两侧巷道瓦斯预排等值宽度,m如果无巷道则为0; R 一抽采钻孔的有效影响半径, m; m一评价单元平均煤层厚度,mi 3 —评价单兀煤的皆度,t/m。 H i、H2、h i、h2应根据矿井实测资料确定,如果无实测数据,可参照附表1中的数据或计算式确定。 附表1巷道预排瓦斯等值宽度

A3抽采后煤的残余瓦斯压力计算方法: 煤的残余相对瓦斯压力(表压)按下式计算: ab P CY 0.1 100 A d M ad 1 P CY 0.1 W CY ■- ■- 1 b(P CY 0.1) 100 1 0.31 M ad P a (4) 式中:W L残余瓦斯含量,”/t ; (7.9594) a,b一吸附常数;a=20.7739,b=1.6280 P CY一煤层残余相对瓦斯压力,MPa ,(0.101325 MPa) p a 一标准大气压力 A d 一煤的灰分,% (1.04) M ad 一煤的水分,% (11.09) 一煤的孔隙率,m3/ m3; (4.23) 一煤的容重(假密度),t/ m 3。(1.45) A4可解吸瓦斯量计算方法: 按公式(5)计算: W W CY W CC j (5) 式中:W j 一煤的可解吸瓦斯量,mvt ; 3 一 W CY一抽米瓦斯后煤层的残余瓦斯含也,m/t; W Cc 一煤在标准大气压力下的残存瓦斯含量,按公式 (6)计算。 …0.1ab 100 A d M ad 1 兀 W Cc ------------------------ ------------------------------------- ------------------------------- -------- 1 0.1b 100 1 0.31M ad (6)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最新整理)

课题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 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的计算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熟悉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掌握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掌握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的计算。 2、能力目标: ⑴灵活运用计算公式; ⑵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 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几何尺寸的计算 教学难点压力角与齿形角的关系、齿根圆直径、齿根高 教学方法采用模型直观教学法、挂图教学法、讲授法、演绎推理教学用具模型、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渐开线的性质 2、渐开线齿廓啮合特性 ⑴能保持瞬时传动比的恒定 ⑵具有传动的可分离性 新课教学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 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的计算教师用教具演示,请同学回答渐开线的性质?

任务一、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 1、齿顶圆:通过轮齿顶部的圆周。齿顶圆直径以d a表示。 2、齿根圆:通过轮齿根部的圆周。齿根圆直径以d f表示。 3、分度圆:齿轮上具有标准模数和标准齿形角的圆。分度圆直径以d表示。 4、齿厚:在端平面上,一个齿的两侧端面齿廓之间的分度圆弧长。齿厚以s表示。 5、齿槽宽:在端平面上,一个齿槽的两侧端面齿廓之间的分度圆弧长。齿槽宽以e表示。 6、齿距:两个相邻且同侧端面齿廓之间的分度圆弧长。齿距以p表示。 7、齿宽:齿轮的有齿部位沿分度圆柱面直母线方向量度的宽度。齿宽以b表示。 8、齿顶高:齿顶圆与分度圆之间的径向距离。齿顶高以h a 表示。 9、齿根高:齿根圆与分度圆之间的径向距离。齿根高以h f 表示。展示多媒体图片,使学生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认识更直观。

混凝土热工计算步骤及公式

冬季混凝土施工热工计算 步骤仁 出机温度T,应由预拌混凝土公司计算并保证,现场技术组提出混凝土 到现场得出罐温度要求。 计算入模温度T 2: (1) 现场拌制混凝土采用装卸式运输工具时 T 2=T-AT y (2) 现场拌制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时: T 2=T-AT b (3) 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时: T 2=T-AT-AT b 其中,AT y . 分别为采用装卸式运输工具运输混凝土时得温度降低

与采用泵管输送混凝土时得温度降低,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ATy= ( a ti+O> 032n) X (L- Ta) 3.6 I)w 叫= =4u)x x AT. x x d h C r x p r x D7 0.04 + — L L L 式中: T 2——混凝土拌合物运输与输送到浇筑地点时温度(°C) △ Ty——采用装卸式运输工具运输混凝土时得温度降低CC) △Tb——采用泵管输送混凝土时得温度降低(°C) AT.——泵管内混凝土得温度与环境气温差(°C),当现场拌制混凝土 采用泵送工艺输送时:AL= T-「;当商品混凝土采用泵送工艺输送时:△ T F T- T- Ta T a ——室外环境气温(°C) t.——混凝土拌合物运输得时间(h) t2——混凝土在泵管內输送时间(h) n ——混凝土拌合物运转次数 Q ——混凝土得比热容[kj/(kg ?K)] p c ——混凝土得质量密度(kg/m 3) 一般取值2400 X b ——泵管外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 (ni ?k)] d b ---泵管外保温层厚度(m) D L ——混凝土泵管内径(m) D w ——混凝土泵管外围直径(包括外围保温材料)(m) CD ——透风系数,可按规程表A. 2. 2-2取值 a ——温度损失系数(h"1);采用混凝土搅拌车时:a 二0、25;采用开敞式 大型自卸汽车时:a 二0、20;采用开敞式小型自卸汽车时:a 二0、30;采用封 闭式自卸汽车时:a=:o 、1;采用手推车或吊斗时:a 二0、50 步骤2:考虑模板与钢筋得吸热影响,计算成型温度T3 CdiuT 2 + Cfin(Tf + Csin^Ts C(nk + Cjnif + C.v/n.v Cc --- 混凝土比热容(kj/kg ?K)普通混凝土取值0、96 C f --- 模板比热容(kj/kg ?K)木模2、51,钢模0、48 C s ——钢筋比热容(kj/kg ?K)o 、48 me --- 每混凝土重量(kg) 2500 m f --- 每m 3混凝土相接触得模板重量(kg) T3=

标准直齿齿轮参数

齿轮的基本参数 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尺寸关系 当圆柱齿轮的轮齿方向与圆柱的素线方向一致时,称为直齿圆柱齿轮。 表列出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基本参数。 表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基本参数 名称符号说明示意图 齿数 z 模数 m πd=zp, d=p/πz, 令m=p/π 齿顶圆da 通过轮齿顶部的圆周直径 齿根圆df 通过轮齿根部的圆周直径 分度圆 d 齿厚等于槽宽处的圆周直径 齿高 h 齿顶圆与齿根圆的径向距离 齿顶高ha 分度圆到齿顶圆的径向距离 齿根高hf 分度圆到齿根圆的径向距离 齿距p 在分度圆上相邻两齿廓对应点的弧长

(齿厚+槽宽) 齿厚s每个齿在分度圆上的弧长 节圆d'一对齿轮传动时,两齿轮的齿廓在连心线O1O2上接触点C处,两齿轮的圆周速度相等,以O1C和O2C为半径的两个圆称为相应齿轮的节圆。 压力角α齿轮传动时,一齿轮(从动轮)齿廓在分度圆上点C的受力方向与运动方向所夹的锐角称压力角。我国采用标准压力角为20°。 啮合角α'在点C处两齿轮受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的夹角 模数表示齿轮牙的大小。 齿轮模数=分度圆直径÷齿数=齿轮外径÷(齿数+2) 模数m是设计和制造齿轮的重要参数。不同模数的齿轮要用不同的刀具来加工制造。为了便于设计和加工,模数数值已标准化,其数值如表所示。 表齿轮模数标准系列(摘录GB/T1357-1987) 注:选用模数时,应优先选用第一系列;其次选用第二系列;括号内的模数尽可能不用。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尺寸与模数有一定的关系,计算公式如表。 表标准直齿圆柱齿轮轮齿各部分的尺寸计算

标准齿轮模数尺数计算公式齿轮的直径计算方法: 齿顶圆直径=(齿数+2)*模数 分度圆直径=齿数*模数 齿根圆直径=齿顶圆直径模数 比如:M4 32齿 齿顶圆直径=(32+2)*4=136mm 分度圆直径=32*4=128mm 齿根圆直径=*4=118mm

各项绩效考核指标及计算方法

各项绩效考核指标及计算方法 1、人事单位: 薪资计算准确率 = 计算准备人数/公司管理员工总数 人力稼动率 =(实际作业时间÷实际出勤时间)×100% 劳动分配率 = 人事费用(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附加价值(同期增加值总额)×100% = 人工费用/增加值(纯收入) 招聘到岗率 = 实际到岗人数/录用人数 人力消耗指数—年离职率 = 在同一年内离职的人数/在某一年内的平均员工人数×100% 人力损耗指数—月离职率 = (某一期间内离职人数/该期间平均人数)*100% 人力稳定指数—稳定率=(目前服务满一年的人数/一年前总人数)*100% 人力留任率 = 定期间仍在职人员/原在职人员×100% 试用期离职率 = 期间试用期离职总人数/期间平均人数, 人事流动新进率=新进人数/(正式职工期初数+期末数)÷2×100% 勤缺分析=因各类勤缺原因而损失的工作日数/损失工作日数(同上)+工作日数×100% 人力流动率 =(某一期间内离职人数+新进人数)/该期间平均人数*100% 淨人事流动率=补充人数/(正式职工期初数+期末数)÷2×100% 人力替换率=(某一期间内新进人数-离职人数)/该期间平均人数*100% 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总额/总成本)×100% 人工成本效益指标 = 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利润率、人工成本/总成本 * 100% 人事费用率 =人工成本总量 / 销售(营业)收入*100% =(人工费用/员工总数)÷{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员工总数} =薪酬水平/单位员工销售收入(营业收入) 人工费用比率=人工费用/销售收入(营业收入) =增加值(纯收入)/销售收入(营业收入)×人工费用/销售收入(营业收入) =增加值率×劳动分配率 人工成本利润率=(利润总额/人工成本总额)×100% 企业人工成本 = 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支出。 人力资源成本 = 取得成本(招募成本+选拔成本+录用成本 +安置成本 )+ 开发成本 (岗前培训成本+在职培训成本+脱产培训成本)+ 使用成本(维持成本+奖励成本+调剂成本+ 替代成本(补偿成本+遣散前业绩差别成本+空职成本))* 职工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或实物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记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人事诊断常用指标分析表? 指标计算公式意义及公能判定标准 员工比率非生产人员÷员工总数×100%测验员工结构状况定通常非生产人员越小越好,视企业而 员工增加率(本年度员工数-上年度员工数)÷上年度员工数×100%测验每年员工增加比率视发展规模而定 工资增加率(本年平均工资-上年平均工资)÷上年度平均工资×100%测验每年工资增加率略低于劳动生产率增加率 加班工资率加班工资额÷工资总额×100%测定加班工资占工资总额比率视实际状况而定 离职率每年离职人数÷员工总数×100%测定每年离职人员比率不宜超过10% 离职增加率(本年度离职人数-上年度离职人数)÷上年度离职人数×100%测定每年离职人员

混凝土热工计算步骤及公式(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冬季混凝土施工热工计算 步骤1: 出机温度T 1应由预拌混凝土公司计算并保证,现场技术组提出混凝土到现场的出罐温度要求。 计算入模温度T 2: (1)现场拌制混凝土采用装卸式运输工具时 T 2=T 1-△T y (2)现场拌制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时: T 2=T 1-△T b

(3)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时: T 2=T 1-△T y -△T b 其中,△T y 、△T b 分别为采用装卸式运输工具运输混凝土时的温度降低和采用泵管输送混凝土时的温度降低,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Ty=(αt 1+0.032n )×(T 1- Ta) 式中: T 2——混凝土拌合物运输与输送到浇筑地点时温度(℃) △T y ——采用装卸式运输工具运输混凝土时的温度降低(℃) △T b ——采用泵管输送混凝土时的温度降低(℃) △T 1——泵管内混凝土的温度与环境气温差(℃),当现场拌制混凝土采用泵送工艺输送时:△T 1= T 1- T a ;当商品混凝土采用泵送工艺输送时:△T 1= T 1- T y - T a T a ——室外环境气温(℃) t 1——混凝土拌合物运输的时间(h ) t 2——混凝土在泵管内输送时间(h ) n ——混凝土拌合物运转次数 C c ——混凝土的比热容[kj/(kg ·K)] ρc ——混凝土的质量密度(kg/m 3) 一般取值2400 λb ——泵管外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 ·k )] d b ——泵管外保温层厚度(m ) D L ——混凝土泵管内径(m ) D w ——混凝土泵管外围直径(包括外围保温材料)(m ) ω——透风系数,可按规程表A.2.2-2取值 α——温度损失系数(h -1);采用混凝土搅拌车时:α=0.25;采用开敞式大型自卸汽车时:α=0.20;采用开敞式小型自卸汽车时:α=0.30;采用封闭式自卸汽车时:α=0.1;采用手推车或吊斗时:α=0.50 步骤2:考虑模板和钢筋的吸热影响,计算成型温度T3 T3=s s f f c c s s s f f f c c m C m C m C T m C T m C T m C ++++2 C c ——混凝土比热容(kj/kg ·K )普通混凝土取值0.96 C f ——模板比热容(kj/kg ·K )木模2.51,钢模0.48

冬季施工混凝土热工计算

冬季施工混凝土热工计算 一、混凝土拌合物的理论温度计算 To=[0.9(Mce*Tce+Mcm*Tcm+Mg*Tg)+4.2*Tw(Mw-Wcm*Mcm-Wg*Mg)-C1(Wcm*Mcm*Tcm+Wg*Mg*Tg)-C2(Wcm*Mcm+Wg*Mg)]÷[4.2*Mw+0.9(Mce+Mcm+Mg)] ——(公式1) To—混凝土拌合物温度(℃) Mw、Mce、MCm、Mg—水、水泥、砂、石的用量(kg) Tw、Tce、Tcm、Tg—水、水泥、砂、石的温度(℃) Wcm、Wg—砂、石的含水率 C1、C2—水的比热容[kj/(kg.k)]及冰的溶解[kj/(kg.k)] 当骨料温度>0℃时,C1=4.2,C2=0 ≤0℃时, C1=2.1, C2=335 墙体混凝土配合比为: 水泥:砂:石:水(每立方量)=419:618:1100:190 砂含水量为5%,石含水量为0% 热水温度为80℃,水泥温度为5℃,砂温度为3℃,石温度为3℃。 根据公式1 To=[0.9(419×5+618×3+1100×3)+4.2×80(190-0.05×618)-4.20.05×618×3-2.1×0.05×618-335×0.05×618]÷ [4.2×190+0.9(419+618+1100)]=18.06 ℃ 二、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计算: T1= To-0.16(To-Tp) ——(公式2)

T1—混凝土拌合物出机温度(℃) Tp—搅拌机棚内温度(℃) 根据公式2 T1=18.06-0.16(18.06-6)=16.13℃ 三、混凝土拌合物经运输到浇筑时的温度计算 T2= T1-(a×t i+0.032n)×(T1+Th)——(公式3) T2—混凝土拌合物经运输到浇筑时温度(℃) t i—混凝土拌合物自运输到浇筑时的时间(h) n—混凝土拌合物转运次数 Th—混凝土拌合物运输时的环境温度(℃) a—温度损失系数(h-1) 当混凝土用搅拌车运输时:a=0.25 根据公式3 T2=16.13-(0.25×0.6+0.032×2)(16.13+5)=11.6℃ 四、考虑模板和钢筋的吸热影响,混凝土浇筑成型时的温度 计算: T3=(C1×M1×T1-C2×M2×T2-C3×M3×T3)/(C1×M1+C2×M2+C3×M3)——(公式4) T3—混凝土浇筑成型时的温度(℃) C1、C2、C3—混凝土、模板、钢材的比热容[kj/(kg.k)] 混凝土的比热容取1 kj/(kg.k) 钢材的比热容取0.48 kj/(kg.k)

绩效考核详细的考核指标与计算方法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提升员工绩效和本公司绩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活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制定此考核制度。 第二条绩效考核针对员工的工作表现。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员工,包括试用期内的员工和临时工。二、考核方法 第四条对部门经理以上人员的考核,采取自我述职报告和上级主管考核综合评判的方法,每半年考核一次,并以次为基础给出年度综合评判。具体见表。 第五条对外地办事处经理和一般管理人员的考核,采取自我述职报告和上级主管考核综合评判的方法,每个季度考核一次,并以次为基础给出年度综合评判,具体见表。 第六条自我述职报告和上级考核在薪资待遇方面有如下体现: 年度综合评判为“A”者,在下一年将得到______%工资(不包括工龄工资)的增长; 年度综合评判为“B”者,在下一年将得到______%工资(不包括工龄工资)的增长; 年度综合评判为“C”者,其薪资待遇保持不变; 综合评判两个为“D”者,行政及人事部将视情况给予其警告、降级使用或辞退。 第七条对操作层面员工的考核,采取月度工作表现考核的方法。具体见表。 1.月度业绩考核为A者,本月工资增加______%; 2.月度业绩考核为B者,本月工资保持不变; 3.月度业绩考核为C者,本月工资减少______%; 4.月度业绩考核为D者,本月工资减少______%; 5.月度业绩考核为______个A者,即全年的月度考核都为A,其下一年工资(工龄工资不在其内)增加______%; 6.月度业绩考核为______个A,______个B者,其下一年工资(工龄工资不在其内)增加______%; 7.月度业绩考核有______个D者,公司将辞退该员工。 第八条操作层面员工的年度综合考核以其月度考核为基础,由直接上级给出综合判断。综合判断的结果将与该员工的年底奖金挂钩。具体情况如下: 1.月度业绩考核结果相应的分值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由______个月的累计分数确定对该员工的综合评判。 2.累计分数大于等于5分者,年度为“A”; 3.累计分数小于5分,大于等于3分者,年度为“B”; 4.累计分数小于3分,大于等于0分者,年度为“C”; 5.累计分数小于0分者,年度为“D”; 三、考核时间 第九条经理人员考核时间安排在每年的______月______日至______月 ______日和______月______日至______月______日;外地办事处经理和一般管理人员的考核时间安排在每年______月、______月、______月和______月的中上旬,操作层面的员工考核时间为每月的______日至______日,若逢节假日,依次顺延。 四、绩效考核面谈

建筑热工设计计算公式及参数

附录一建筑热工设计计算公式及参数 (一)热阻的计算 1.单一材料层的热阻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R——材料层的热阻,㎡·K/W; δ——材料层的厚度,m; λc——材料的计算导热系数,W/(m·K),按附录三附表3.1及表注的规定采用。 2.多层围护结构的热阻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R=R1+R2+……+Rn(1.2) 式中R1、R2……Rn——各材料层的热阻,㎡·K/W。 3.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两向非均质围护结构(包括各种形式的空心砌块,以及填充保温材料的墙体等,但不包括多孔粘土空心砖), 其平均热阻应按下式计算: (1.3) 式中——平均热阻,㎡·K/W; Fo——与热流方向垂直的总传热面积,㎡; Fi——按平行于热流方向划分的各个传热面积,㎡;(参见图3.1); Roi——各个传热面上的总热阻,㎡·K/W Ri——内表面换热阻,通常取0.11㎡·K/W; Re——外表面换热阻,通常取0.04㎡·K/W; φ——修正系数,按本附录附表1.1采用。

图3.1 计算图式 修正系数φ值附 表1.1 /λ1 注:(1)当围护结构由两种材料组成时,λ2应取较小值,λ1应取较大值,然后求得两者的比值。 (2)当围护结构由三种材料组成,或有两种厚度不同的空气间层时,φ值可按比值 /λ1确定。 (3)当围护结构中存在圆孔时,应先将圆孔折算成同面积的方孔,然后再按上述规定计算。 4.围护结构总热阻应按下式计算: Ro=Ri+R+Re(1.4) 式中Ro——围护结构总热阻,㎡·K/W; Ri——内表面换热阻,㎡·K/W;按本附录附表1.2采用; Re——外表面换热阻,㎡·K/W,按本附录附表1.3采用; r——围护结构热阻,㎡·K/W。 内表面换热系数αi及内表面换热阻Ri值附表1.2

齿轮各参数计算公式

模数齿轮计算公式: 名称代号计算公式 模数m m=p/π=d/z=da/(z+2) (d为分度圆直径,z为齿数) 齿距p p=πm=πd/z 齿数z z=d/m=πd/p 分度圆直径 d d=mz=da-2m 齿顶圆直径da da=m(z+2)=d+2m=p(z+2)/π 齿根圆直径df df=d-2.5m=m(z-2.5)=da-2h=da-4.5m 齿顶高ha ha=m=p/π 齿根高hf hf=1.25m 齿高h h=2.25m 齿厚s s=p/2=πm/2 中心距 a a=(z1+z2)m/2=(d1+d2)/2 跨测齿数k k=z/9+0.5 公法线长度w w=m[2.9521(k-0.5)+0.014z] 13-1 什么是分度圆?标准齿轮的分度圆在什么位置上? 13-2 一渐开线,其基圆半径r b=40 mm,试求此渐开线压力角α=20°处的半径r和曲率半径ρ的大小。 13-3 有一个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测量其齿顶圆直径d a=106.40 mm,齿数z=25,问是哪一种齿制的齿轮,基本参数是多少? 13-4 两个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已测得齿数z l=22、z2=98,小齿轮齿顶圆直径d al=240 mm,大齿轮全齿高h =22.5 mm,试判断这两个齿轮能否正确啮合传动? 13-5 有一对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它们的齿数为z1=19、z2=81,模数m=5 mm,压力角 α=20°。若将其安装成a′=250 mm的齿轮传动,问能否实现无侧隙啮合?为什么?此时的顶隙(径向间隙)C是多少? 13-6 已知C6150车床主轴箱内一对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齿数z1=21、z2=66,模数m=3.5 mm,压力角α=20°,正常齿。试确定这对齿轮的传动比、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全齿高、中心距、分度圆齿厚和分度圆

DMI指标的计算方法

DMI指标的计算方法 DMI指标的计算方法是比较实用的计算方法,就是过程稍微复杂,它涉及到DM、TR、DX等几个计算指标和+DI(即PDI,下同)、-DI(即MDI,下同)、ADX和ADXR等4个研判指标的运算。 1、计算的基本程序 以计算日DMI指标为例,其运算的基本程序主要为: (1)按一定的规则比较每日股价波动产生的最高价、最低价和收盘价,计算出每日股价的波动的真实波幅、上升动向值、下降动向值TR、+DI、-DI,在运算基准日基础上按一定的天数将其累加,以求n日的TR、+DM和DM值。 (2)将n日内的上升动向值和下降动向值分别除以n日内的真实波幅值,从而求出n 日内的上升指标+DI和下降指标-DI。 (3)通过n内的上升指标+DI和下降指标-DI之间的差和之比,计算出每日的动向值DX。 (4)按一定的天数将DX累加后平均,求得n日内的平均动向值ADX。 (5)再通过当日的ADX与前面某一日的ADX相比较,计算出ADX的评估数值ADXR。 2、计算的具体过程 (1)计算当日动向值 动向指数的当日动向值分为上升动向、下降动向和无动向等三种情况,每日的当日动向值只能是三种情况的一种。 A、上升动向(+DM) +DM代表正趋向变动值即上升动向值,其数值等于当日的最高价减去前一日的最高价,如果<=0 则+DM=0。 B、下降动向(-DM) ﹣DM代表负趋向变动值即下降动向值,其数值等于前一日的最低价减去当日的最低价,如果<=0 则-DM=0。注意-DM也是非负数。 再比较+DM和-DM,较大的那个数字保持,较小的数字归0。

C、无动向 无动向代表当日动向值为“零”的情况,即当日的+DM﹣和DM同时等于零。有两种股价波动情况下可能出现无动向。一是当当日的最高价低于前一日的最高价并且当日的最低价高于前一日的最低价,二是当上升动向值正好等于下降动向值。 (2)计算真实波幅(TR) TR代表真实波幅,是当日价格较前一日价格的最大变动值。取以下三项差额的数值中的最大值(取绝对值)为当日的真实波幅: A、当日的最高价减去当日的最低价的价差。 B、当日的最高价减去前一日的收盘价的价差。 C、当日的最低价减去前一日的收盘价的价差。 TR是A、B、C中的数值最大者 (3)计算方向线DI 方向线DI是衡量股价上涨或下跌的指标,分为“上升指标”和“下降指标”。在有的股市分析软件上,+DI代表上升方向线,-DI代表下降方向线。其计算方法如下: +DI=(+DM÷TR)×100 -DI=(-DM÷TR)×100 要使方向线具有参考价值,则必须运用平滑移动平均的原理对其进行累积运算。以12日作为计算周期为例,先将12日内的+DM、-DM及TR平均化,所得数值分别为+DM12,-DM12和TR12,具体如下: +DI(12)=(+DM12÷TR12)×100 -DI(12)=(-DM12÷TR12)×100 随后计算第13天的+DI12、-DI12或TR12时,只要利用平滑移动平均公式运算即可。 上升或下跌方向线的数值永远介于0与100之间。 (4)计算动向平均数ADX 依据DI值可以计算出DX指标值。其计算方法是将+DI和—DI间的差的绝对值除以总和的百分比得到动向指标DX。由于DX的波动幅度比较大,一般以一定的周期的平滑计算,得到平均动向指标ADX。具体过程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