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默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默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默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建立

1、隋的建立:年,(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2、隋的统一: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意义:结束了,顺应了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

4、隋朝建造了赵州桥。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全长两千多公里,四段:、、、。五大水系:、、、、。

识记:12345(一条河,两千多千米,三个地点,四段,五大水系)

3、开通的意义:加强了。

4、评价:⑴积极: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

⑵消极: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时,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加强了,扩大了,推动了。

四、隋朝的灭亡

灭亡:公元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与秦朝灭亡原因相同都是)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建立:年,建立唐朝,定都。李渊就是唐高祖。

2.贞观之治:626年,(唐太宗)即位,年号“”。

3.统治

(1)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大臣敢于直言)。

(2)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著名宰相、。(房谋杜断)

(3)政治:①进一步完善,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②,减省刑罚;③增加,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

(4)经济上,,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

三、女皇武则天(高宗妃子)

1.改国号为,是中国历史上。创立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3.影响:“,”,为“”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四、开元盛世

1.背景: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相和。

2.措施 (1)整顿吏治,裁减冗员。(2)发展经济,改革税制。(3)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的国力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第3课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

2、手工业方面:①纺织业:②陶瓷业:越窑、白瓷、。

3、商业繁荣:长安城:是各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一)西南──吐蕃(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641年,把嫁给,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一)文学方面(诗歌)

(三)书法、绘画和音乐舞蹈

思考:唐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辉煌的文化?

①为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②、为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

③,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

1.含义: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当时称为“”。

2.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风俗习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东渡(日本奈良寺)

1.过程: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经、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2.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唐和新罗的关系新罗派使者和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崔致远《桂苑笔耕》)。

四、西行

1.时间:初年。 2.过程: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今印度等地)取经。

3.贡献: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其口述的《》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

1.背景: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2.爆发:年(至763年),节度使和部将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3.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逐渐形成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4.原因: (1)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 (2)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5.黄巢起义:起义军在的率领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

6.唐朝灭亡:年,建立了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7.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

8.评价: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建立:年,后周大将(宋太祖)在发动兵变,以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2.统一:采取的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局面。

3.措施

(1)军事上:解除,控制了军队;控制,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定期换防。

(2)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的办法,削弱相权。②在地方,派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以分知州的权力。

(3)财政上:取消节度使的权力,设置,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影响:宋朝把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武将专横跋扈,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2.措施:(1)重视文官:宋太祖重用掌握,宋太宗继续采取、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增加科举取士名额。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也促进整个社会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

3.辨证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

(1)积极影响:①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消极影响:①重文轻武,。②既导致下降,又增加了。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10世纪初,(辽太祖)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临潢府。

2.党项族:11世纪前期,称大夏皇帝,定都,史称。

二、辽、北宋、西夏的和战

1、北宋与辽──之盟

(1)背景:时,澶州之战,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3)评价:①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②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它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双方展开频繁的,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

2、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节节败退,但西夏损失亦很大。

(2)议和: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向称臣,。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女真族的崛起

1.生活概况: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2.统一:11世纪末,完颜部统一了女真各部。建国:年,建立女真政权,国号,都城。

二、金灭辽及北宋

1.灭辽:年,辽被金灭亡。 2.灭宋:年,金军攻破,灭亡。“靖康之耻”

三、南宋的偏安

1.建立:年,(宋高宗)称帝,后来定都,史称。

2.抗金:等抗金将领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岳家军”在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

3.议和:(1)原因:宋高宗和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

(2)内容: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至一线划定分界线。

(3)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1.原因:①北人南迁②耕作技术提高

2.表现:(1)粮食作物:由越南传入的,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和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的谚语。

(2)经济作物:和种植区扩大。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1)南方的丝织业发达。(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2.制瓷业: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成著名的,南宋时,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3.造船业:、、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北宋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备了。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 (1)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和。城市到处可以开设商铺,出现了和。

(2)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城乡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3)纸币:前期,地区出现“”--世界上。时,纸币与铜钱并行。

2.外贸 (1)港口:、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2)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

(3)管理: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加以管理。

四、经济重心南移

1.时间:从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时完成。

2.表现: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第10课蒙古的兴起的元朝的建立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1.灭夏:年,成吉思汗率领军队灭西夏。 2.灭金:年,蒙古灭金。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年,继承汗位;年,改国号为,后定都。

2.统治: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

3.统一: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南宋灭亡。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抗元英雄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4.意义:结束了,为奠定了基础。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的疆域和民族融合

1.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由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王朝。

2.疆域: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的。

3.形成一个新民族---,大规模人口流动促进了民族交融。

二、行省制度

1.背景:元朝建立后,忽必烈确立了的制度。

2.措施

(1)在中央,由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事务。

(2)在地方:设置了10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把、和称作“腹里”,直属于。3.影响: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明清以后继续沿用。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在东南地区,设置,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元朝建立后,将西藏划为单独的行政区,由直接管辖。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根本原因:提高,繁荣,不断壮大)

1、北宋时的、南宋时的、元朝的,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每月举行多次庙会。

3、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北宋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4、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形成于宋代,在元朝兴盛起来。

三、元曲

元曲包括、和等。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代表作是悲剧《》。

、、和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

1、雕版印刷术: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2、活字印刷术:由时的匠人发明的。到了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发明了。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3、活字印刷术的传播:世纪,经过蒙古人的传人欧洲。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的应用和传播

最早的指南工具,称为“”。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运用于。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的发展。

2、火药的应用和传播

唐朝,中国人已发明了火药。到,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发明了火铳。

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

1、陆路交通: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代比较发达,元朝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2、海路交通:宋代最远到达波斯湾及东非海岸。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今南京)。同年,朱元璋灭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一)政治方面:1、在地方:(1)废,设“”,直属中央。(2)分封诸王,巩固皇室。

2、在中央:(1)废、撤,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2)五分都督府(二)司法方面: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即和,目的是为了监视官民。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范围:考试题目来自于“”“”。

2、题目的解释:的《四书集注》。

3、格式:。

4、危害:形式呆板,脱离实际,了人们的思想。它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5、实质:思想专制,加强皇权。

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明代引进了南美洲的等高产农作物。

2、手工业: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艺术价值最高。

3、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明朝还出现了有名的,如山西的、安徽的。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

1、西洋:文莱以西的海域称为“西洋”。

2、目的:为了。

3、经过: - 年,郑和次下“西洋”,规模浩大,世界上前所未有。先后到达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和。

4、意义:(1)堪称的空前壮举。(2)增进了中国与国家友好往来,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1、时间:,日本倭寇开始侵犯中国;明朝中期,倭寇猖獗,时称“倭患”

3、经过:戚继光率领“”到东南沿海抗倭,南下浙江。1561年率军在浙江九战九捷,此后又率军进入、,使东南沿海的倭患。

4、评价:抗倭战争是一场的战争,戚继光是一位伟大的。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科技名著

1、《》——明代,,医药学家。这是一本药物学著作。

2、《》——明代,,科学家。这是一本科技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

3、《》——明代,,农学家。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一)明长城:东起、西至,总长万余里。长城是一个完整的,同时又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

(二)北京城:明成祖朱棣(d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和改造发展而来的。

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是当时世界上、的皇家建筑群。

三、小说和戏剧

(一)小说

1、《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小说,这部小说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2、《》——。书中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3、《》——。这是一部富于小说,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二)戏剧:《》——明朝后期,。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中央: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纷争,钩心斗角;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地方:官吏贪赃枉法,地主土地兼并,肆意侵占良田,使得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起义军提出“”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1643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年,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yì)。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年,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年,改族名为;年,改国号为。

2、清兵入关:降清,引清兵入关。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措施)

政治制度: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大一统。

思想文化:继续推崇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侵占台湾(1624年)建立据点赤坎城、台湾城。

2、收复台湾: 年,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据了达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

3、统一台湾

1683年,清军打败郑氏,台湾归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隶属福建省;年,改名台湾省。

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所学的史实证明)

三国时期,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去琉球。元朝设澎湖巡检司,专门管理澎湖列岛和琉球;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更名台湾省。

三、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帝:赐予达赖五世“”称号;帝:册封“”。

帝:1727年始设,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明确。

制度。

意义: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四、巩固西北边疆

1、康熙帝时:发动叛乱,帝三征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

2、乾隆帝时:帝经过两年平定了回部叛乱;设管辖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五、雅克萨之战

1、背景:17世纪中页,沙俄侵占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建立据点。

2、经过:两次派兵攻打沙俄侵略军。

3、结果:签订《》:黑龙江、乌苏里江、库页岛以内的领土归中国。是我国。

六、清朝的疆域

西跨,西北至,北接,西南达,东北至,东临,东南到,南至。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背景:清初的统治者都十分,大力推行政策。

2、表现:(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2)兴修水利工程(3)庄稼种植(高产农作物的推广)经济作物(棉花、甘蔗等)

3、影响:(1)有利于和。(2)对和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手工业的发展

表现:(1)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2)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如江宁的李扁担、李东阳。

三、商业的发展

表现:(1)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形成了。

(2)农村地区形成,如,,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扬州、苏州、杭州等)

(3)商业活动中形成一些大(、)

四、人口的增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反映出清初经济的繁荣。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一、军机处的设立

1、清初,设置。

2、帝时,设立南书房,从而绕开议政王大臣会议。

3、帝时,设立。

(1)背景:处理西北军务,后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2)职能:“、上传下达”。

(3)意义:君主专制,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时间:三朝,大兴文字狱。

2、文化专制政策:(1)提倡尊孔读经,组织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2)全面检查书籍,收缴销毁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

3、文字狱的危害:造成社会恐怖,,,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4、实质:思想专制,加强皇权。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官场腐败

2、军队腐败

3、财政危机

4、社会危机

四、闭关锁国政策(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 )

1、原因:(1)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2)担心领土主权受到侵犯,惧怕危及统治。

2、含义:对外贸易(不是禁止)。

3、表现:1757年,只开放一处通商口岸,由“”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4、影响:(1)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2)使中国。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2、成书:初名《石头记》,曹雪芹定稿了。续写了后40回,提名《红楼梦》,排印面世。

3、主要内容:以与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玉、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的历史命运。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一)昆曲明朝:——《》

清朝:昆曲艺术发展到了。昆曲的传世之作是:的《》和的《》(二)京剧

发端:年间,进京。

形成:年间,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

2018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早期的人类——北京人 一、元谋人 1、我国最早的人类 2、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3、地点:云南元谋县 4、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人与动物最主要的区别的 是能否会使用工具) 二、北京人 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3、生产生活:能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且还会长 期保存火;使用简单的语言;过群居生活。 4、北京人的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 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3、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 的根本区别。 1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 2、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3、住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优点:防风沙,抵挡风雨,可取暖) 4、农业:以粟为主 5、手工业:制造彩陶、纺织、制衣 6、畜牧业:猪、狗等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 2、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3、住所:干栏式房屋(优点:防潮通风,防蛇虫鼠疫,防洪水猛兽) 4、农业: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以骨耜耕种。 5、手工业:陶器,简单玉器,原始乐器骨哨,象牙雕刻 6、畜牧业:猪、狗、水牛。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发现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2、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3、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4、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 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 始农业兴起发展的重要标志。 2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 1、 社区: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交往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社区可以是村庄、小城镇、街道,也可以是市区、郊区、大都市等) 2、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也是绘制平面图不可缺少的) 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再有指向标的地图上采用此方法。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做“缩尺”。 公式:比例尺= (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1米=100厘米) 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 数字式。例如,1:10000 。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比例尺 地图范围 描述的内容 大 小 详细 小 大 简略 C.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做注记。(常见图例—见P6) 3、社区的功能:社区具有政治功能(如,选举,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经济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超市购物),文化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内进行健身和学习,进行体育比赛、文艺活动及各种讲座和培训)和管理功能。 4、社区分:功能社区(例如:工业区,大学区,高科技园区,农场,生活小区,商业区等) 自然社区(例如:村落,城镇等) 行政社区(例如:街道,乡,镇,县,市等) 社区的差异:社区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包括城乡之间及城市内部之间的差异。 5、聚落是人类生活和聚居的场所。乡村和城市是聚落两大类型。先有乡村聚落后才有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牧村、林场和渔村。 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城市聚落规模宏大,建筑林立,街道交通便捷,文化娱乐设施完善,就业机会多、教育等等条件优越。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隋朝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建立时间:581年年号:开皇 统一:589年意义: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 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大运河开凿原因:为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开凿时间:隋炀帝时期开凿的用时六年。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诼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开凿大运河的影响(意义、作用):①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②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③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④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隋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 唐朝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建立时间:618年都城:长安 李世民(唐太宗)上台时间:626年,627年改年号“贞观”。 魏征著名谏臣,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贞观新政主要内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使人身关系束缚逐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武则天原为唐高宗的妃子,兼通文史,多谋善断,受到高宗的宠爱和倚重。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的统治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①统治前期,重用酷吏,借此打破大族控制大局、垄断高官的局面;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以此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③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武则天还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④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最重要的一点)。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姚崇被誉为开元初年的“救时之相”。 唐朝的经济高度繁荣表现: ①在农业生产方面,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 产量;②唐手工业在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方面都超过了前代;③唐初控制的人口不足三百万户,唐玄宗时增至一千多万户;④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第四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能力,比进士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朝代篇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 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二、政治制度篇 1、禅让制:尧舜禹时期,以民主推举的方式选出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称为:“禅让制”。 2、世袭制:禹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目的),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依据),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作用)。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义务)。西周、西 汉、西晋实行过分封制。 4、中央集权制度:为加强对全国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为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民族交流篇 1、秦与匈奴: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张骞通西域 (1)西域指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两次通西域 3、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天新疆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4、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汉光武帝时期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因此从东汉开始,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 四、改革篇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第15课 【想一想】“推恩令”巧妙在哪里? “推恩令”巧妙在汉武帝不费一兵,不费寸土,就削弱了诸侯封国的势力,使之无力与中央对抗,而且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此不仅没有反对,还对皇帝感恩戴德。

【材料阅读】表明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第16课 【材料阅读】(1)同意第一种看法。因为长城的修筑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守,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闭关锁国的作用;同时长城把游牧区和农耕区隔开,阻碍了游牧民族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2)同意第二种看法。因为在西域中列置亭障,称为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军事据点,称为中原先进经济文化在西域的传播站;对匈奴的进攻起了屏护作用,保证了汉朝同西域的交通畅通,所以说具有关键意义。 【自我测评】 (1)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 活。(2)促进了汉朝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3)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第17课 【议一议】

(1)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2)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特别是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3)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第18课 【说一说】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当年秦国军队统一六国的宏大场面和威武雄姿,生动地表现了秦始皇的煊赫军势,展现了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材料阅读】 《史记》由五部分组成:本纪12篇----记述帝王的事迹;世家30篇----记述诸侯的事迹;列传70篇----记述重要人物;表10篇----编排时间和事件;书8篇----记述典章制度。 第20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化演进和发展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证据。 7、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另: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人工取火、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因为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而南方地区潮湿温热,干栏式房屋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我的家在哪里 ①构成社区的要素: P6 ②地图的三要素:P7-8 A.方向:“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注出正北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文字式。数字式。 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计算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C.图例和注记 ③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2、多种多样的社区 P10-13 ①社区的主要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 见书P10 表格划分标准和举例 ②社区的差异: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 ③社区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物产方面,还表现在经济、文化、信息等各个方面。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P14-17 ①常见地图:政区图、地形图、常见的地形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海拔、坡度、线路)、旅游图、中国铁路干线图P15 第二单元 1、地球上海洋占据了71%,而陆地只占据了29%。P20 2、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欧亚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世界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和在地图上的位置P21。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都在东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在东西半球各一半。亚洲、欧洲、北美洲在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在南半球。非洲则刚好在南北半球一半。P21 4、明确洋与洲之间的位置。如被欧洲、北美洲、亚洲所包围的洋是北冰洋等。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的是北冰洋和南极洲。 5、请掌握世界上的一些海峡名称及它们的位置、沟通的水域。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白令海峡、台湾海峡 6、世界上洲与洲之间的分界线、洋与洋之间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与北冰洋之间的分界线(白令海峡)、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阅读课后世界地图) 7、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之间。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亚洲)。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知识要点】 一。繁荣 1南北重归统一 (1)隋的建立:581年长安隋文帝杨坚 (2)隋的统一: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2.隋文帝统治 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整顿吏治 局面: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繁荣 表现:人口迅速增长、粮仓丰实 3.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河段:涿郡(北)——洛阳(中心)——余杭(南)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长度: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二.灭亡:618年、隋炀帝暴政导致 [难点解析】 1.你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大运河开通之后,南北交通方便多了,南方的丝绸、稻米源源北运,供给北方,从这点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是,隋炀帝开通运河大量地征用民工,在使用上非常残酷,十分之四五的民工都因饥饿、劳累折磨而死,所以说开通运河对当时劳动人民来说是沉重的徭役负担,是灾难。 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段话的意思吗?想一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中国为什么重要? 这句话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前提下陆路运输只能靠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3.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一是隋文帝时经济繁荣、隋炀帝利用了已有的经济实力。 二是国家统一、人口增长迅速,有能力征发几百万人。 三是有前段开凿的几段古运河基础。 [重点考点] 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 最长的运河。 3.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知识要点】 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城长安、后传位李世民、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 “贞观”。 2.贞观之治 (1)形成原因: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统治者必须让百姓生存下去,不可过分压榨农民,因此他重视发展生产,实行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2)唐太宗治国措施 a、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 b、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已的享受欲望。 C、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 d、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3)形成局面: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统治为“贞观之治”。3.女皇武则天 地位: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政策: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结果: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评价:“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难点解析] 1.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相同之处? 唐太宗和汉文帝的共同之处就是注意“节俭”,不奢侈、浪费和享受,唐太宗不愿意浪费民力修建宫殿,汉文帝修建陵墓时只用陶瓦装饰,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出二位都在实行“仁政”治国。 另外,在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和减轻农民负担上,二人也很相同。 2.对比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想一想秦朝和隋朝为什么二世而亡国? 唐太宗重视百姓以民为贵,实行轻徭薄赋,属仁政治国。秦始皇和隋炀帝都好大喜功,迫求享受,极尽所能地挥霍浪费国家财产,而且还役使全国人民为其个人效劳,以满足自已的享乐欲望。因此,导致赋税徭役沉重,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最终人民反抗,推翻暴政。 [重点考点] 1.贞观是(唐太宗)年号。 2.唐朝最有名的谏臣是(魏征)。 3.房玄龄,杜如晦是(唐太宗)在位时的宰相。 4.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后人评价她(“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5.“贞观之治”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统治者必须让百姓生存下去,不可过分压榨农民。因此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第3课华夏之祖 【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知识要点] 一、夏、商、西周三朝更替表

七年级历史上册主要知识点归纳(带题)

初一上学期历史复习资料 第1课: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其生活距今约170万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使用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 第2课: 1、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是长江流域原始居民遗址。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住干栏式房子,挖水井,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会制造陶器。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六千年,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白菜、芥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住半地穴式房子;制彩陶;饲养猪、狗等家畜,打猎捕渔。 3、大汶口:距今约四五千年,出现了私有财产,产生了贫富分化。 第3课 1.相传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尽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 2.炎黄部族走向联合,形成后来的主体。因此和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3.原始社会通过推选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 4. 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被称为。 第5课 1.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在他死后,则由他的儿子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代替了。 2.商部落首领,领兵打败了,建立商朝,建都。后来,商王把都城迁到洛邑,史称。 3.周部落首领率兵在牧野打败了,建立。 4.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攻破镐京,杀死。前770年,迁都洛邑,史称。第6课 1、西周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 2、问答:a.分封的诸侯对周王有什么义务? b.分封制起到了什么作用? 3、西周的等级制度:(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贵族(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 4、统治手段:用军队、刑法和礼仪教化双重手段统治人民。 第7课 1.公元前770---前476,是我国历史上的时期,公元前475---前221,是我国历史上的时期。 2.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个霸主,史称。 3.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他任用为相,提出口号,并在举行的诸侯盟会中,确立了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4.晋楚之争中,在泌之战打败晋国,跃升为霸主的是。 5.由晋分裂成、、,加上原有的、、、,并称为。 6.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秦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攻破,称为。 7、问答: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第8课 1.春秋时期,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 2.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使代替集体耕作,促进了新兴阶级的产生。 3.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秦国的。 4、问答:a.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b.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作用? 第9课 1.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做。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开始的,

2016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2016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 教版) 2016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1、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p8 措施:①吸取隋亡教训②轻徭薄赋③勤于政事④廉洁奉公⑤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⑥戒奢从简 ⑦合并州县⑧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房(房玄龄)谋杜(杜如晦)断”,谏臣魏征(镜子)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吸取隋亡教训,重视人民的力量,搞好君与民的关系,统治者要执政为民。 贞观之治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此句话还可用于评价“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3、开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p12 措施:①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的姚崇、宋璟等为宰相②重视地方吏治,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地方,亲自考核县令政绩③戒奢从简 4、科举制的创立p17(清朝1905年科举制废除)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设状元。 武则天——设武举和殿试。唐朝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唐玄宗——诗赋成为主要考试内容。 科举制的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③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促进了唐诗的发展。 5、(隋炀帝)京杭大运河的开通P4 开凿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开始。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A.永济渠 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E.涿郡F.余杭G.洛阳 京杭大运河沟通的水系:由北向南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京杭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评价大运河的诗作: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 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 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

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四、山顶洞人: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东西方的造人传说 西方:上帝创造了亚当、夏娃;东方:女娲(wa)抟(tuan)土造人。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3、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4、远古人类表格: 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火的作用: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用火照明、防寒。 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从外貌、使用工具、生活方式分析)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认识书P8页上的地图 2、表格: 第3课华夏之祖 1、涿鹿之战:据今四五千年,黄帝联合炎帝战败善于使用铜作武器的蚩尤。 2、汉族的由来:炎帝、黄帝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 3、人文初祖——黄帝(轩辕)时期的发明: 黄帝——建造宫室、制衣裳、挖井、分明舟车 嫘祖——养蚕缫丝 仓颉——造字

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单元小结: 本单元从远古人类讲起,到后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人口集中的地方出现的农耕,到第三课黄河流域出现的几个重要的部落首领如:黄帝,注意时间上的联系。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朝代---------------------都城--------------------兴衰过程---------------------------善用人才 夏(1) 阳城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世袭制(2) 启 公元前1600年在桀统治时灭亡(4) -------------------------------------------------------------------------------------------------------------- 商殷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伊尹 盘庚(迁都) 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在纣统治时灭亡(4) ---------------------------------------------------------------------------------------------------------------------- 周文王姜尚 西周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建立 (3) 公元前771年在幽统治时灭亡(4) -------------------------------------------------------------------------------------------------------------------- (1) 夏朝建立的意义: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奴隶社会的开始。 (2) 世袭制的意义:“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 a/西周的分封制 ①原因:为了巩固统治。 ②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b/西周的等级制 ①原因:随分封制的产生而产生。 ②内容:书P24“金字塔结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4)国家灭亡的感想:暴政可以亡国,统治者应以人民为重,实行仁政,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商朝时期的青铜器代表作品: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三星堆”文化: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已 会使用火、保存火种,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群居生活(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4.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经能够人工取 火,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新石器时代),有骨针。氏族生活。 5.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多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陶 器是主要用具(鱼纹彩陶盆)。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种植水稻的国家。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耜。陶器是主要用具(刻画猪纹黑陶钵)。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粟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蔬菜的国家;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炎黄联盟在逐鹿大败蚩尤(涿鹿之 战),炎黄联盟形成华夏族,炎黄被尊崇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自称“炎黄子孙”。2.炎帝(神农氏)的贡献: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教 人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等; 黄帝(轩辕氏)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制造船只,教人炼铜,教人挖井,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他的妻子嫘祖养蚕缫丝,仓颉创造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3.“禅让制”的实质:是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含义: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4.禹的主要事迹是全身心投入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十多年努力,终于解除水患。 5.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 1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推荐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 产和贫富分化岀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 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岀现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 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 )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 )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 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 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 (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 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 )年,建立者是(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不同区域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差异莫过于乡村和城市。所以,区域的特征和差异,就成为我们观察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角度。 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 向法(最准确) 3.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即“大小详,小大略”。 4.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5.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6.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7.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平原地区村落规模大, 一般呈团状分布,山谷村落呈条带状分布。 8.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有农村、渔村、林 场和牧村等。 9.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 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职业的人,这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10.步入一些大城市会看到那里有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纵横交错的 交通网络,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还有看不见的地下管道系统。 11.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等方面的工作。 12.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不仅 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13.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14.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 况。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山地一般用褐色表示,海洋用蓝色表示,而且颜色越深,表示海洋深度越深。 15.地形剖面图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1.人类生活的空间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其中,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土壤和 光照等构成了自然环境;人口、人种、语言、历史宗教和生产活动的等地球上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现象构成了人文环境。自然条件和人文特色是认识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两个最基本的着眼点。 2.从太空看,海洋占据地球表面71%的面积,陆地占据29% 3.大陆和其附近岛屿合起来成为大洲,全球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 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4.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按照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最大、最深、最多岛 屿)、大西洋(“S”状)、印度洋(热带海洋)和北冰洋(最小、最北、最冷)。(掌握其特征) 5.海洋对人类的影响:1.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淡水资源、盐类资源、鱼类资源、矿产资源(石 油)、旅游资源、空间资源等;2.人们修建运河、建设港口,开辟了众多海上交通航线,促进世界各地之间的物资交流。 6.在一个大洲内,还可以分为若干个地区。亚洲,按照地理方位,可以分为东亚、东南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