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国学教育经验介绍

幼儿园国学教育经验介绍

发表时间:2018-01-15T11:39:04.5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2月总第304期作者:王旭东

[导读]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从广义上来说,它包括了经典诵读、文学艺术、科技发明,文明礼仪,民族友爱等。幼儿国学教育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王旭东山东省招远市商业幼儿园265400

一、幼儿园国学教育的意义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从广义上来说,它包括了经典诵读、文学艺术、科技发明,文明礼仪,民族友爱等。幼儿国学教育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它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意思是从3岁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心理学证明,三到六岁是人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幼儿在这段时间里学习国学知识,可为他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可以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热爱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种子,打下一个自己是中国人的文化烙印。通过学习国学,能够培养孩子自我思辨的能力、与人融洽相处的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容的生活态度等。

二、幼儿园国学教育的方式方法

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是以游戏,故事、儿歌等方式来完成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我们“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把国学教育与日常教育结合起来,让幼儿置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以不自觉的方式,使幼儿耳濡目染,亲身体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内心建立起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并在无意识中养成以中华美德为主要道德标准的良好习惯。我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来针对幼儿普及中国文化教育。

1.环境创设。

我园今年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环境创设的大主题,与园本课程相结合,其主要形式有文化板块,墙饰,作品墙展示等,主题环创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五个传统领域。

(1)中国诗词——让诗歌走进孩子的心灵。我们以古诗配画的形式将诗歌展示给孩子们,浓浓的古文化气息迎面而来,熏陶着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爱上中国文化。我们将作品墙也设计成了相应的形式,明亮的蓝色复古边框,充满民族艺术味道的印花布,朗朗上口的古诗词加上简单明了的画面,孩子们就像坐在古老的学堂里,享受着传统文化的洗礼。

(2)剪纸天地。玲珑秀美的剪纸作品给孩子以美的享受,孩子们在欣赏美与感受美的过程中学会创造美。我们在选择主题内容上以通俗易懂的《十二生肖》、《老北京故事》、《皮影戏》为主,孩子们在欣赏的同时了解一些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特点,在作品墙的设计上,我们增添了孩子的剪纸作品,让孩子参与进去,做环境创设的主人。

(3)中国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这个主题我们主要是以京剧故事和脸谱的形式展示给孩子,不只是让孩子了解京剧文化,而和孩子一起深入到每一个京剧故事中,从中学会生活道理,陶冶孩子的性情。

(4)手工画。我们的手工画分为国画、线描画、扎染画三部分,所有的作品老师和孩子共同完成,并以此来装饰走廊墙面,三种风格的绘画作品让我们的走廊丰富多彩,让孩子们认识了不同的绘画种类,同时也给孩子们建立了一种主人翁的自豪感,我的环境我做主!

(5)青花瓷。青花瓷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之一,点缀人们的生活长达千余年,它历史悠久,含蓄内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这个青花瓷的主题背景下,让孩子们感受美,创造美,欣赏青花瓷明亮美丽的外表,领悟青花瓷的寓意。

我们以传统文化为环创主题,对孩子进行传统教育,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明的熏陶,让孩子们对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初步的了解,从小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我骄傲,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

2.经典诵读。

我园以《弟子规》、《三字经》以及朗朗上口的古诗词为主要诵读内容。经典诵读的作用是让幼儿通过熟读和记忆,达到内容与内心的融合,然后在日常生活的某个情境中,得到不自觉的唤醒,从而达到道德情感与习惯的教育。比如,有一次我园老师带领大班的孩子踏春,有一个女孩忽然发现了几颗还在盛开的梅花,她脱口而出:“墙角数枝梅”,意境用的恰到好处。还有一次,有一个孩子做错了事情,老师和小朋友们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并鼓励其改正,他的同伴孩子忽然在后面喊道:“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至于“融四岁,能让梨”、“如囊萤,如映雪”等等以学习、交往、孝悌、励志等社会层面的内容,则分别从幼儿的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等方面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但经典诵读未免有些古板,甚至死气沉沉。有时候难免拘于形式。对于3---6岁这些活蹦乱跳,自制力很差的孩子来说,我们一定要从教学时间上做好安排,并在教学手段上辅以图片、多媒体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以便幼儿容易接受。

3.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是以游戏为主展开的,有目标地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活动。其教育内容涉及面很广泛,体现在幼儿基础课程五大领域的各个方面,形式活泼多样,不拘一格,一般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体验,操作,交流讨论,肢体表演,游戏等方式,达到对传统文化美学及生活习惯、社会交往、行为规范的理解。集体教育活动内容涉及面广泛,能够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且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学的方式方法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幼儿园指导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目标与要求。

比如社会领域《有趣的生肖》活动,通过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和家人的属相,引导幼儿了解出生与生肖的有趣结合,体验十二生肖轮回的现象;艺术领域活动《画脸谱》,通过观察帮助幼儿了解脸谱的特点,鼓励孩子们动手设计自己喜欢的脸谱,从而了解我国的戏曲文化,同时发展了幼儿大胆创新的能力。另外还有健康领域如《中华美食》,语言领域如成语故事等。

4.亲子活动。

我们引导幼儿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这些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教育意义上来着手。比如,端午节我们结合故事和图片、视频,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对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产生崇敬之情;在环境创设上悬挂香包,艾草;邀请家长来园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包粽子、煮粽子、品尝粽子;中秋节,我们邀请爷爷奶奶来幼儿园和宝宝一起过节日,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背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