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设计结合自然》、《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读书感悟《设计结合自然》、《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读书感悟《设计结合自然》、《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读书感悟《设计结合自然》、《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一、《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序言、前5章阅读感想

1.对于书名的理解:Design with nature

1.1对于WITH的理解

俞孔坚团队认为应该翻译为“设计遵从自然”(在其2003年纪念麦克哈格的论文中有提到)会更合适,但是大部分翻译中都是说的“设计结合自然”,遵从和结合两个词在中文语境下对其理解应该是有着很大区别,“遵从”可以理解为自然为首人类为卑的观点,“结合”强调的是人在自然面前的绝对主动性。在第二版序言的最后着重强调了对“With”的重视,要人们尊重各地区和民族,同时麦克哈格曾有论述:Design with nature “不仅仅是一种解释,更是一道命令”(not just an explanation, but a command),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道正确的“命令”,那么“遵从”就是更好的翻译,设计必须“遵照并依从”来自自然的“命令”。

1.2对于Design的理解

“Design”虽然字面意思是“设计”,但从目录中所例举的设计案例来看“Design”应该是指大尺度的、生态性的“规划”更为准确。因为麦氏所举出的所有9个案例,均是大尺度的区域规划,其适宜性评价方法也是指向用地分区等规划层面。那为什么要用“Design”不用“Planning”,是忽略了“规划”与“设计”的区别所致吗?答案是No。

麦氏在1992年所做的《生态与设计》演讲中明确区分了两者的关系,认为“生态规划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种由规律和时间控制的生物物理和社会过程”,“生态设计紧随生态规划之后,处理关于形式的问题”,同时其表示在书中的案例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规划,他们都只是规划中的一部分。而且这也要考虑到本书成书的时代背景——20世纪60年代末,无论是现代主义当头还是后现代主义开始萌芽,当时无论是设计还是社会都普遍忽视自然,对于自然生态和环境的研究也才刚起步。所以“Design with nature”是一种对现实的反叛和对自然重视的呼吁。

1.3对Nature的理解。

从第二章“海洋与生存——沙丘的形成与新泽西海岸的研究”和第五章“万物与地球——环境和环境的形成”可以看出来,这里的自然或许应该理解成“自然(环境)的演变过程”,第二章介绍了海岸沙丘的演进过程和尊重自然的建设布局应该如何去做,第五章

则介绍了地球环境和生命的演进过程——低级向高级的复杂演进,且认为环境和生物是相互进化适应的。

因此,“Design with nature”的核心思想是:人类的所有规划设计活动必须遵从自然演进过程的规律,即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地球环境变化应内在于自然演进进程,并促进人—生物—环境相互适应从而协同进化向更高阶段。

2.对于前五章的初步认知和思考

2.1 内容认知

从目录和内容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撰写思路大概是按照先进行世界观或者说理论意识的阐述,然后通过案例进行说明的方式进行写作的。

第一章以作者自身的经历将城市和乡村的环境和发展变化做了深刻的对比,强调人类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对于自然环境都有着的强烈需求;第二章《海洋与生存》中描述新泽西海岸沙丘形成过程、与建设适宜性的大地断面图,清晰地阐明风、海水、植物与沙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格局特征,明确了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的建设布局应该是怎样的做法;第三章将西方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于人和自然的看法,与东方(以日本为例)在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做了比较——以人为中心和以自然为中心的两种价值观,认为应该找到两者的共性去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存在自然中得到人因得到特殊的发展机会(人的个性决定)和对自然负有责任;第四章则是通过运用要素衡量赋值和“千层饼”的叠图技术来得出综合价值最大、对生态伤害最小的里士满林园大道的选线结果;第五章则又是关于本书主旨价值观的阐述:尊重自然环境的演变过程。通过宇宙、地球、大自然(生物圈)是如何形成与运转的,认为:一是“物理—生物—人类”的演进过程是不可逆的三段式形成的,并构成了今天地球生态的三大部分内容;二是熵减规律(方向律),自然界总的进化方向是从低级的简单状态到高级的复杂状态,是朝着“低熵”(而非混乱)—“适应”(而非不适应)—“健康”(而非病态或死亡)的进程,只有在人为干扰下才会出现退化现象,认为这一规律是评价人类规划是否生态的总标准;三是适应规律(机制律),认为自然的演进是一个“物理—生物—人类”整体性的协同进化过程,是一个环境与生物“相互适应”的过程,不仅是生物进化以适应环境,而且是环境进化以适应生物。

2.2 对内容的思考

思考一:在本书中,环境是自然的演进过程——所有的技术方法都是建立在该价值基础之上的但是仅仅通过对自然演进过程及其要素的考虑是否就能满足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虽有对于社会和经济要素的考虑,但是是否过于弱化,这样是否能够支撑的其整个规划过程?

思考二:千层饼方法各个要素参数之间的机械叠加是否真的可行,系统中各要素的关系应该并不是简单的叠加关系吧,其方法是否是经验主义的技术化?是否要经过关联性的分析后再确定各要素的叠加?

思考三:对于要素重要性的赋值(分类体系分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定者(专家)的身份立场的影响,“可操作性”过大,其公正性受到质疑,需要公众参与的补充。

思考四:在我国现行体制下,虽然强调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空前重视,但是规划现在实际上应该还是代表政府利益的规划和追求效益的规划,社区公众参与能否扭转价值导向,会不会被生态政治牵着鼻子走?

二、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Building the Ecological City)读书笔记(绪论及第一章)

本书是在《奥尔堡宪章》和《名古屋宣言》的基本价值观的基础上,以城市新陈代谢的理念进行内容的组织和安排,而城市代谢理念的显著特征是将城市描述为一系列联系空气、土地和水的物质流的互联系统,以生态足迹来衡量城市的消耗和产出(废弃物),需要采取什么对应的方法才能解决。在气候变化的宏观背景下,作者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实用性策略,包括改善城市土地的有效使用,改善空气质量,更好地利用水资源等。

在第一章(绪论)部分就讲述了其将城市类比为生物需进行新陈代谢(城市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及其为环境的影响),利用新城代谢理念来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内涵,提出通过处理好城市对环境的破坏问题(减少生态足迹)来应对气候问题和建设生态城市。

第二章作为本书的第二部分的开始,论述了城市新陈代谢中固体废弃物和土地的关系,认为现代性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城市土地不能代谢的原因,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在城市内部难以全部处理进而转移到农村地区,使得城市乡村环境都恶化了。进而阐述了现有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管理方式和不足。

思考:这本书以比较直接且理性(或者说很简单机械?)的思路从城市土地、空气和水三方面的“新陈代谢”的健康来衡量生态城市的建设效果和建立技术路径,以无机环境的健康来促进生物有机环境的健康,似乎有点过于简单了??

《窗边的小豆豆》-优秀读书笔记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 我在这个寒假里就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黑柳彻子,它讲述的是关于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是个可爱的女孩子,但她的思维方式比较乱,不能静下心来学习,一般人无法理解,成了大家眼里的“怪人”。淘气的小豆豆一年级就被原学校退学了,后来来到了巴学园,巴学园和旧学校不一样,这里的教学方式方式先进,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没有沉重的学习压力。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后来小豆豆成了着名的作家和电视节目主持人,被赞誉为日本最伟大的女性。 这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欢笑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还被广大媒体和读者评为“世纪最有价值图书。” 这本书让我影响深刻的故事很多。小林校长是个思想开明、与众不同的老师,他觉得玩是小孩的天性,给小孩一定的自由时间,在自由时间里,巴学园孩子们可以尽情的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小林先生他还会时常带同学们散步、露营、温泉旅行等。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放松,因此,我认为,如果要评选全世界最好的校长,那肯定小林先生是第一名。 小豆豆她们学习的地方非常特别,她们是从电车里学习的。电车里面的长椅子全被换成了小学生用的桌子和椅子。我真想知道坐在电

车里学习是什么样的感觉,我想一定很棒吧! 读了这本书之后,书中小林先生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这句话是这样写的:“你们大家都是一样的,无论做什么,大家都是一样的。”这句话真是让我感触太深了。 我以为结局是很美好的,可是,结局不是我想的那样完美。 结局是这样的:那天夜里,从B—29飞机上,数枚燃烧弹投降巴学园,落在了电车教室上。凝结着校长先生梦想的巴学园,被熊熊的火焰包围着。先生无比热爱着的孩子们的笑声、歌声消失了,代之以催人心肺的恐怖声,整个学校毁于一旦。一切的一切,都结束了。我想校长一定很痛苦,因为那是一个美好的校园! 虽然美好的校园没了,但是这个故事,却永远的记在我的心里!我还要向小豆豆学习,学习她有礼貌、勇敢、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小豆豆你真棒!我真希望我们中国也有一所这样的学校,如果现在小林先生还在世的话,我一定邀请来当这所学校的校长,因为小林校长理解孩子,他还有一颗博爱,宽容,仁慈的心!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范文2 在我阅读的“旅途”中,有很多“风景”,但我最喜欢的一个“景点”是由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它讲述的是像小豆豆那样不被普通学校所接受的一群特殊的孩子,在巴学园幸福、快乐的学习时光。这段童年的学习时光虽然非常短暂,却对这群孩子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校长独特的教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分享(教师大会发言稿)

巴学园,孩子们向往的地方 南宁市衡阳路小学李燕夏 第一次读《窗边的小豆豆》,是我还在当学生的时候。翻开了,就再也放不下了。因为她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童年。不同的是,她遇到了一位好校长,而我没有她这么幸运。时隔多年,我以老师的身份,再次翻开《窗边的小豆豆》,我看到的已经不仅仅是小豆豆在巴学园里的快乐,我读到的还有小林宗作校长的良苦用心。在我小的时候,没有遇上这样的好校长,我只希望在我当老师的时候,努力地把我向往的健康、宽容、快乐的成长带给我的学生们。 巴学园的快乐 巴学园,是小林宗作先生与1937年创立的学校,是小豆豆们学习的地方。对于孩子们来说,在巴学园里学习是十分快乐的。巴学园的“巴”指的是一黑一白两个类似两个半圆组成的标记,就好像太极的符号,蕴含着小林校长的教育理念——使孩子们在身体和心灵两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 巴学园的上课方式别具一格,与普通学校的大相径庭。每一天上第一节课前,老师就会把当天要学习的所有科目以及每个科目要掌握的知识点写在黑板上,然后孩子们就可以从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开始学习了。这似乎就像中学生才有的自习课,先自己学习,遇到了不懂的问题可以到讲台问老师。无形中培养了孩子们的自学能力,而且从最喜欢的科目学起,孩子们往往学得非常起劲。如果上午努力把一整天的学习任务完成了,下午就可以自由活动了。最开心的就是午后的散步了,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玩耍,老师却可以从中穿插一些物理、历史、生物等方面的知识,有时候还会请农民伯伯给孩子们上课呢。 巴学园的课程丰富多彩,除了在课堂里上的课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实践课。暑假里,学校会安排孩子们露营,虽然只是在学校的礼堂里搭帐篷睡觉,却让孩子们享受到了无比的乐趣。还有试胆量的游戏:晚上,让几个男孩子到学校附近的寺庙、墓地里扮“妖怪”,然后学生们几个一组去寺庙、墓地走上一圈,结果是大家走到半路就打退堂鼓了,“妖怪”们也等得不耐烦回来了,但是大家都不再害怕妖怪了。学校还组织学生们去温泉旅行,到溪谷进行野炊,使孩子们在活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3篇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3篇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革命”?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革命?为什么又是静悄悄的?刚拿到这本书时不仅让我产生这样的疑问。是教学的改革?是教师的改革?是课堂的改革?怎么样的改革?这一些列的假设开始埋藏于我的心间,也埋藏于这本神秘的书名后。带着这样的好奇我翻开了第一页。在书的序中写到:现在正在进行的这场教育改革称之为”静悄悄的革命”.本书的作者佐藤极其深刻地指出: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这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简洁的文字解释了这本书名背后的含义,也粗略的对我的疑问作了一些解释。但这样的一个改革过程它又是如何从一个教室里萌生出来?又如何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更深层次的探究与疑虑使我开始往下翻阅。 作者提到要改革必须深入底线,触及最原始”动力”即教师、学生!作者在书中这样写到:”在想观察什么之前,先把自己作为教室中与大家共同生活的一员。如果我没能与教室中的一个个学生和教师共鸣的话,那么,真实而生动的观察是不可能的。”当我看到这些句子时,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和惭愧几乎同时产生。我禁不住问自己:我该怎样做教师?我做称职了吗? 作者还提到课堂追求的是”用心地相互聆听的教室”而不是追求”发言热闹的教室”.回想起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追求孩子们热烈的回应,如果大家没有回应便会觉得制定的目标没有完成,便会直接给予提示或者答案,随后加上一句”听明白了吗?”“知道了吗?”以此继续下一环节。久而久之这样的回应造成孩子们不管有没有在聆听,不管是在听还是不在听全然惯性的回答”是”“明白了”“知道了”的局面。这不由的让我开始深思这个问题。 ,这样的做法毫无疑问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们思考的时间和创新的机会。因此要创设一个每个学生都安心发言的环境氛围是多么的重要。在《纲要》语言领域中也这样提到:创设一个幼儿想说愿意说的氛围与意境。让幼儿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现在回想作为教师就必须自始自终保持愿意倾听的态度,学会等待,学会给学生时间,并及时给予回应。以保护幼儿自尊心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 《静悄悄的革命》是长春出版社于XX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佐藤学。本书是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下文的心得体会来一起看看其他人阅读后的感悟。 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撰写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倍受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指尖轻抚书页,静心品读,感受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和读者交流着自己的教育心得,交流着自己的教育理想。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由“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改变教学——学校改变”;“设计课程”;“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五部分构成。佐藤学博士从观察者、推动者、研究者的角度,对这场自下而上的,由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革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总结和介绍,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观点和做法。 一、什么是静悄悄的革命 佐藤先生认为,教育改革应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种“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

和创造性的革命。”虽然写的是日本的教育,但却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把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看作是一场革命,它就绝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和我国的教育改革相似,日本教育也在一个深刻的“转型期”,“在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历史观上,日本的教师正在体验改革过程中的各种混乱状况,边摸索着新的学习方式”,但乐观的伊藤学称“这种混乱局面决不是坏的征兆”。真正从事教育改革的人士,也许就要有这种耐心和观察的。在耐心与观察时,伊藤学融入了学校和教师中。他说:“教学是充满活力的,如果我没能与教室中的一个个学生和老师共鸣的话,那么,真实而生动的观察是不可能的。”他发现每个教室都有一个个固定的风景,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进而提出忽略教室的多样性和在其中发生的事情的固有性,仅一般性地议论教学是非常空洞而没有什么意义的。第二实验中学的所有教室也同样和上边一样,每个教室都有不同的风景,都有不同的问题。我们所有教师必须重新审视每天的教学活动,并以此为切入点,向改革教室迈出新的一步。 二、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 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在我们的平常课堂中,学生发言热烈,一个问题出来,学生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交流会教案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交流会教案 【教学内容】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交流会。 【教材分析】 《窗边的小豆豆》作者是亚洲唯一一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日本著名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黑柳彻子。她根据自己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写的这本书,成为日本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一本书,33种文字在全球发行,拥有数千万读者。 小豆豆是一个淘气、顽皮、多动、好奇心强,但又可爱、善良、懂事的小女孩。就因为她太好奇、太好动、太富于幻想,她给老师带来了无尽的麻烦,才上一年级被原学校退学了,一个叫作“巴学园”的小学接受了她。在巴学园,有小林校长的爱护与引导,小豆豆可以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随心所欲地实践着她天真的脑袋里一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无拘无束成长的小豆豆长大以后就非常成功,在巴学园的这段时光奠定了她辉煌一生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师生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让学生在回忆、交流、朗读中,分享阅读的快乐,敢于朗读喜欢的章节,并发表读书的感受。 3.感受故事中的人文魅力,体悟故事对生命的诠释。 【教学重、难点】

1.师生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感受故事中的人文魅力,体悟故事对生命的诠释。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PPT 相关音乐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好朋友吗?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老师也有好朋友,今天也把这些好朋友带来和大家认识认识。(出示ppt)是的,书籍就是我们的朋友。你也有这样的朋友吗?(学生说)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窗边的小豆豆》,分享这里面的快乐和感动。 二、我们读一本书之前,应该做什么呢?(1.看封面;2.看书脊; 3.看封底 4.看目录) 归纳:读懂故事要抓住目录 三、品析人物形象 1.孩子们,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经历一段奇妙的旅程,在这段旅程里我们遇到了很奇妙的事情和有趣的人物。《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里又有哪些让你难以忘记的人物呢?(学生说)如果有人气指数排名,你们怎么排?(ppt) 2.猜猜他是谁? 3.你心中的小豆豆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说说豆豆的趣事吧。在

(完整版)《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日本东京大学著名课程专家佐藤学教授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是十年来最受一线教师欢迎的教育著作之一。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教师更应该拜读此书。捧起此书映入眼帘的是设计简单素淡的书面,正如书名一般“静悄悄”,毫不张扬。轻轻打开书本,静静地阅读,更感觉平静、淡定,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和读者交流着自己的教育心得,交流着自己的教育理想。静静读来,收获颇丰。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由“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改变教学——学校改变”;“设计课程”;“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五部分构成。佐藤学博士以日本7000间教室、美国1000间教室的实际研究为基础,从观察者、推动者、研究者的角度,对这场自下而上的,由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革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总结和介绍,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观点和做法。 日本的文化传统和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这本书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也很契合。当今社会大环境的急剧变化正在引发着日本的教育的“静悄悄的革命”。佐藤学教授指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这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绝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读了这些话,我理解了这本书命名的原因。认真读完《静悄悄的革命》,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洗涤,自己教育实践中的一些疑惑,也找到了答案。特别是以下两点,更是极赞同佐藤学的观点。 一、润泽的教室 作为一线教师,更关注课堂里的革命。佐藤学在书中对教室的阐述让人心生向往:“润泽的教室能使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是那么地柔和,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在教室里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真诚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们的心态是开放无拘的,教室是轻松愉悦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也许会变得简单起来。” 是啊,“润泽”,是多么让人心生憧憬的词语,我仿佛来到春雨后盎然的草地,仿佛闻到滴着露珠的玫瑰的芬芳,仿佛触摸到了女子滋润丰盈的手背。教室是润泽的,那一定是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的;教室是滋润的,那一定是丰富的,有暖阳,有清风,有山泉,有明月,更有鸟语花香。 润泽的教室里,老师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润泽的教室里,孩子如沐春风,似承雨露。如此的教室,令人心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得到了人文的关怀和极大的尊重。在这样的教室里呆久了,那无论是肌肤还是心灵,都是水灵灵的,一个个被润泽的老师和学生,都享受着这里的空气,因对方而收获着,都滋滋润润地成长着。我很是赞同,这也是一直以来追求的课堂。 二、学会倾听

《窗边的小豆豆》的读书笔记读后感15000字

《窗边的小豆豆》的读书笔记 一、简介 (一) 1、书名:《窗边的小豆豆》 2、出版:海南出版公司,2011年1月第二版 3、作者简介:黑柳彻子 黑柳彻子,生于1933年8月9日,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社会福利法人小豆豆基金”理事长、“社会福利法人小步的箱子”理事、“日本文学俱乐部”会员、“世界自然保护基金”日本理事、“岩崎画册美术馆”馆长。以《窗边的小豆豆》等享誉国际。 (二)作品简介 《窗边的小豆豆》1981年出版后,不仅在日本,而且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截至2001年,日文版累计销售达938万册,成为日本历史上销售量最大的一本书。该书已被译成了33种文字,介绍到世界各地。英文版在美国出版时,《纽约时报》发表了两个整版的书评文章,这一“殊荣”,不仅在她之前没人获得,在此之后也再无第二人。该书的英文版仅日本国内销售就达70多万册,至今无人超越。 1984年,联合国的官员在读完英文版的《窗边的小豆豆》后,认为“再也没有比她更了解孩子的了”,因而任命她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历史上第一位亲善大使。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整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几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四级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中文简体版《窗边的小豆豆》出版至今,雄踞销售排行榜达8年之久,被广大媒体和读者评为“世纪最有价值图书”。 (三)译者简介: 赵玉皎:70年代末生人,日本文学博士,文学翻译者,著名翻译者,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获日本文学硕士学位。翻译过《窗边的小豆豆》、《小时候就在想的事》、《小豆豆频道》、《丢三落四的小豆豆》。小说《猫生十年》作者,北京大学日语文学博士。 二、章节内容 (一)第一章:第一次来车站 小豆豆的妈妈要带小豆豆去新的学校,在经过车站的时候小豆豆对车票和检票的大叔都很好奇,看到检票大叔的工作很感兴趣,想长大也做售票员,但是当妈妈提出小豆豆以前想做间谍时,小豆豆想了会儿,还是觉得两个都不做了,决定还是当宣传艺人。而小豆豆的妈妈 则是担心小豆豆进新学校的事情。 (二)第二章:窗边的小豆豆 这章是说明小豆豆为什么被退学。老师说的原因是小豆豆上课时好动,而且上课时和艺人、和燕子说话,这些都让老师认为耽误了其他同学学习和自己上课,所以小豆豆被退学了,小豆豆的妈妈就开始四处奔波,寻找新的学校,而且妈妈没有告诉小豆豆这次退学的事情。因为,即便和小豆豆说了,她恐怕也不会理解自己哪里做错了吧。另外,如果小豆豆因为退学这件事,在心里留下自卑的情结,那就不好了,所以妈妈决定等她长大了,再找个机会告诉她吧。 (三)第三章:新学校 小豆豆来到新学校,首先就被学校用矮矮的树做成的大门很感兴趣,接着被学校的电车吸引,小豆豆对新学校很有好感。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合肥师范附小四小胡瑾以往也读过一些教育类书籍,诸如《课堂实录》、《案例分析》、《如何听、评课》等,这些书籍由于和自己的课堂教学相切入,读的时候很轻松。有些技艺、技法甚至可以直接“拿来主义”,在短时间内的确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但随着见识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发现自己的那些所谓技能越来越来单薄,无法解决教学中的一些本质问题。如“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如何让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如何让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快乐成长”……一切的一切让我困惑不堪,职业生涯陷入瓶颈。 《静悄悄的革命》是我看的第一本有关教育理念的书籍。书是由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先生在2000年5月份完成,十余年后我再读到这本书依然被书中一些高屋建瓴的理念所震撼,书中提到的学校要成立“学习共同体”,教师间要相互开放课堂,开诚布公的研讨,集体教研。这些正是我国十年课改的主旋律,十年课改,我们都得以成长,又一次的被佐藤学先生的远见所折服! 通览全书,第三部分最让我心向往之,曾几何,我梦想着自己的课堂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快乐园地,学生能全员参与,全心投入,收获知识,增长能力,但理想与现实似乎总隔着千山万水。课堂上不管我有多殷勤切切、长袖善舞,总有部分学生目光涣散,无动于衷。书中佐藤学先生也提到这种现象,他认为这样现象的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要创设“以学生的认

知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的学的课程”,创设以“主题-探求-表现”为单位的“登山型”的课程。书中列举一些日本学校所进行综合学习的课程的实践,像“寻找大淀最漂亮的地方”、“了解羊栖菜”“海洋中的生命……”学生们兴趣高昂,连老师都很“愉快”!在这样的主题探索中,学生学习到了“学习”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应该是我们孜孜以求的,需要我们去为之奋斗的,当然也是我们目前难以企及的。但《静悄悄的革命》已悄然为我们点燃了理想之灯,探索的道路上我们且行之。 《静悄悄的革命》不是由上而下的变革,而是由内而外的改变。当然我们不可能读完一本书后就立刻茅塞顿开、华丽变身。“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相信只要我们多读书、勤思考、真实践,今日的理想之花定会在明天华然灿放!《静悄悄的革命》如微风拂过,吹起一池涟漪。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朋友推荐我读《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还是问别人借的。拿到这本书时,翻了前言没有看懂,当时很有压力,觉得这本书很有难度,反复看了前言几遍还是一知半解,硬着头皮往下读,可渐渐就被他吸引了,因为里面的很多内容都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这里引用《薛瑞萍读教育专著》中读《静悄悄的革命》感想中的一句话——“毕竟是一衣带水,情景是何等的相似。”是的,佐藤学先生的这本书,虽然写的是日本的教育,但却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来我向来对含日本二字的一切都有抵触情绪,但细细读来、慢慢品后,我被佐藤学的那种务实、求真的精神和日本教师的敬业精神所深深地感动;为他们所碰到的与我们共同的实际问题及他们认真、朴实、讲求实效的教研活动和教学实践所吸引;为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所启迪…… 《静悄悄的革命》是一本好书,在文中欣喜读到佐滕先生的许多精辟之言,对照日常教学,有许多共鸣之处,浅谈自己的体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 我认为: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师生

间、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在我们的平常课堂中,学生发言热烈,一个问题出来,学生展开思索、讨论,然后争先恐后的回答,在反馈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脑子里装着自己的见解,而没有用心倾听同学的回答,这样的学习,就显得片面、欠主动。课堂中的热烈发言固然重要,但倾听是前提。其实,我的课堂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班级孩子们研究问题或是讨论问题看似异常激烈,而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浅薄与贫乏,收不到最佳效果。文中提出学生要学会相互倾听,我认为我们的教师更要学会倾听,不但要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内容,更要会倾听学生的心情与想法,与学生产生共鸣,作孩子的最佳听众。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做到不轻易下结论(如:回答错误、不当等),以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宜用委婉的语气,因势利导的开导与纠正。同时,让每个孩子也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与结论,这样使每个孩子都能打开心扉,让他们的差异得到关注,正如“木桶原理”中的那块最短的木板,使较差的学生也能得到发展与提高。 对于我来说,最基础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书中的许多理论和案例,直接改变了我许多落后的观念和错误的评价方式。 我想很多爱读书的同行们都读过这本书,我相信他们比我有更深的体会和感悟,也许会受到更高更深的启迪。对于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读后感300字范文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读后感300字范文 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是摘抄精美语句,语段,词语。写读后感或读书心得,下面是作者搜集整理的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读后感300字,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读后感300字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小豆豆小时候的一个真实故事。 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了,她的妈妈给小豆豆找了一所学校,校名叫“巴学园”。小林校长对小豆豆很友好,有一次,小豆豆在巴学园很调皮,小林校长没有批评她,总是用随和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她。 在巴学园的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每位学生每天都可以坐自己喜欢的座位,也可以根据黑板上的作业先做自己喜欢的,还可以吃到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校长充分的利用课外时间让每位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让每个孩子都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泰明的死让小豆豆心里很难过,后来洛基也不见了,虽然它是牧羊犬,但更像是她的好朋友。最后巴学园被二战中美国燃烧弹烧毁了……庆幸的是大家都平安无事。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读后感300字 《窗边的小豆豆》是由黑柳赤子写作的,讲的是她小时候的故事。 小时她刚刚上小学,却被开除了,她妈妈一直隐瞒了真相,一个人扛着单着,为了让小豆豆开心度过童年,小豆豆的妈妈愿意再拼一次。 小豆豆的爸爸是一个小提琴家,喜欢叫小豆豆豆豆助,是个很有幽默感的人。 妈妈带着小豆豆去见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先生,好在小林先生同意了,妈妈大松了一口气,却不知道小豆豆最开心了,因为有人第一次可以听她说上四个小时呢! 小豆豆的童年快乐大多数是家里的茶色贵宾犬洛基和小林先生给的,班上的美玲是她的好朋友,阿泰是她喜欢的对象,后来灾难一次次发生了,先是洛基饿死了,后是巴学园烧毁了,小豆豆坚强的活了下来。 这本书很好看,希望大家以后看看。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4篇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4篇)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日本教育学佐藤学博士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被佐藤学博士的平易、务实的研究态度所感动,被他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的批判所震动,阅读《静悄悄的革命》,给困惑中的我带来了许多思考、启示。 思考:教师的角色 1、守望者。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让我们的教师在课 堂上扮演着学生学习知识的灌输者,教室维持秩序的管理者,因而,我们的教室要么是寂静、沉闷的,要么听到的只是学生们齐声的高呼“是”、“是”.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个体的 参与。我们常常呼喊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不是一句空话。就拿数学教学来说,教师更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参与,从这种个体的参与中获悉个体差异。长期以来,一直只存在着重认知理解,轻情感体验,重共性统一,轻个性差异的发展。对于学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应该是多元的。每个个体根据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人生阅历、思想深度等对同一内容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要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我想,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真不应该做学生学习知识的灌输者,教室维持秩序的

管理者,应该成为关注每个个体的守望者。我国课程改 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所以它应该是一个个性的教育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心灵。“守望”即包含 着对每个个体的尊重。 2、倾听者。对于倾听,佐藤学先生对老师的要求是“教 师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孩子,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他指出老师要做到两点: 一是理解孩子言语所表达的意思;二是理解对方话语中渗入却又没有明说的想法。这种倾听方式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 关于孩子们的倾听,佐藤学先生指出:告诉孩子们,倾听就要用好自己的耳朵,但并不仅仅指用耳朵,有时候我们还要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和体验。就像一只小鸟在向我们说话,我们听不明白它的叫声,如何去了解它此刻的心情呢?就要用眼睛去“听”。 倾听实际是一切教育的开始。美国的创意教学,有专门的培养学生倾听的训练中心。美国教学研究协会研究发现:传统教育的最大失误之一,就是在孩子还没学会如何听课时,讲课就开始了。倾听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品质。 回想我们的课堂,常常埋怨孩子们不接应,不愿回答。阅读《静悄悄的革命》,似乎让我找到的问题的症结所在,那

读《静悄悄的革命》心得体会

读《静悄悄的革命》心得体会 花园小学陆彩虹《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分别从教室布置、教学改革、课程设计、教学实践等几个方面来讲述日本的课程改革是超前的,而且是静悄悄的。笔者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教育是一个慢的学科,教育改革急躁冒进是很难成功的。在本书的前面,教室里面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其中一个老师说:“判断自己的工作究竟好不好,只能看教室里每个学生的表情、学习姿态,看他们是否是持续学习?”这说明新课程里面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已经引起教育评价的注意。一切自主的学习都是理想的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才是目前新课程改革的学生学法指导的中心即自主学习能力。 在这本书中提出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形式——手势。在教学效果中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不可能发生的。交流不是突然发出信息而得到应答,而是在发出信息之前就想到了对方的“应对”。多数教师只注意自己的教学进度,并没有去想准确地“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未能与那些倾心“投球”的学生的想法产生共振。 此书中有两个形象的关于教师的比喻:服装裁剪和交响乐团。在此书中,服装裁剪是按照每个人的身体尺寸量体裁衣那样去对应每个学生的个性创造课堂。每个学生的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荡,回响共鸣的活动,所以称之为“交响乐团”。 此书中强调的另一个重点是在中小学中的公开课非常重要,因为学校中的教研只有相互之间听课,相互指出缺点,切磋。只有这样每个老师才能共同进步。学校里面的教研才能真正实施,有效进行。我也认为教学行为是一种公共行为,所以开门上课是正常的,推门听课也是每个老师应该接受的。教师上课应该主动让别人听。 综合学习是本书的一个重要论题。综合学习是一种没有正确答案的学习,最大的魅力就是从人活生生的现实出发进行学习。综合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素质,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开发。我国以后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 教师常常爱用“大家”来称呼学生,但是在教室里并不存在“大家”。存在的只是有自己的名字和容貌的一个一个的学生。所以教师不应该忽略深入学生内心,来教育他们。班级授课的一个缺点就是老师目中无人,悲哀的事是对待不同的学生用一种方法。这样不利于发现拔尖人才。如果想真正教育一个人,前提条件是了解他们。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600字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600字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600字(一) 我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我开始时是很随意地看一看,但越看越被这本书吸引住了,我的心被小林校长先进的教育理念深深地震撼了,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代表作。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说心里话,我是羡慕小豆豆的,调皮的她碰到了一个好校长,小林校长对幼儿教育有他独到的见解。他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最可贵的是他在聆听小豆豆的谈话中始终面带微笑,并对小豆豆话表示出极大的兴趣,时不时还发出几声感慨!即便是小豆豆的说话内容、说话顺序、说话方式,都有点零乱,他还是那样耐心地听着。 多么富有灵性的教育方法。所以作为老师来读读这本书,能帮助老师来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我们会发现小林校长这种教育方式很适合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是教育孩子的出发点。作为老师也要好好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不能统一化,而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他们的个性和兴趣,学会'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愉快地生活。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600字(二) 《窗边的小豆豆》是那天在书店里无意中看到的,我感到幸运的是,我选择了这本书。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在二战中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小林校长却常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是的,看了这本书,让我感到幸运!小豆豆因为好奇跳进厕所掏口,那可爱的顽皮让我捧腹大笑;小豆豆的同班同学,也是她的好朋友不幸去世了、同样是她的好朋友牧羊犬'洛基''不见了'、巴学园被二战中美国飞机投下来的燃烧弹烧掉了。让我感到难过流泪;小豆豆与同学们之间的友谊让我感动。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能让我感到我们过着多么安宁的生活。在校园里多么的快乐、不用担心吃穿,也不用担心战争、空袭……这是我倍感珍惜我们现在安宁的生活! 因为真实,我喜欢这本书;因为美好,我喜欢这本书;因为给我带来笑声和快乐,我喜欢这本书;因为感动,我更喜欢这本《窗边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600字(三)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的作品,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她小时候就是小豆豆,是一个被一所小学退了学的怪孩子,她的妈妈为了不让她心里留下自卑的情绪,给她隐瞒了退学的事,到处给小豆豆找一所有个性,能容纳她的学校。让小豆豆退学的老师和很多家长一样,他们认为规规矩矩才是个好孩子,而小豆豆上课不遵守纪律,上课总爱观望教室外面的街头艺人表演,然后对他们大叫'宣传艺人'引得班里的小同学都挤到窗边,小豆豆喜欢把带有抽屉的课桌拉出来又拉出去,不停的弄出响声,以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交流会教案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交流会 教案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交流会教案 【教学内容】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交流会。 【教材分析】 《窗边的小豆豆》作者是亚洲唯一一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日本着名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黑柳彻子。她根据自己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写的这本书,成为日本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一本书,33种文字在全球发行,拥有数千万读者。 小豆豆是一个淘气、顽皮、多动、好奇心强,但又可爱、善良、懂事的小女孩。就因为她太好奇、太好动、太富于幻想,她给老师带来了无尽的麻烦,才上一年级被原学校退学了,一个叫作“巴学园”的小学接受了她。在巴学园,有小林校长的爱护与引导,小豆豆可以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随心所欲地实践着她天真的脑袋里一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无拘无束成长的小豆豆长大以后就非常成功,在巴学园的这段时光奠定了她辉煌一生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师生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让学生在回忆、交流、朗读中,分享阅读的快乐,敢于朗读喜欢的章节,并发表读书的感受。 3.感受故事中的人文魅力,体悟故事对生命的诠释。 【教学重、难点】 1.师生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感受故事中的人文魅力,体悟故事对生命的诠释。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PPT 相关音乐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好朋友吗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老师也有好朋友,今天也把这些好朋友带来和大家认识认识。(出示ppt)是的,书籍就是我们的朋友。你也有这样的朋友吗(学生说)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窗边的小豆豆》,分享这里面的快乐和感动。 二、我们读一本书之前,应该做什么呢(1.看封面;2.看书脊;3.看封底4.看目录) 归纳:读懂故事要抓住目录 三、品析人物形象 1.孩子们,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经历一段奇妙的旅程,在这段旅程里我们遇到了很奇妙的事情和有趣的人物。《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里又有哪些让你难以忘记的人物呢(学生说)如果有人气指数排名,你们怎么排(ppt) 2.猜猜他是谁? 3.你心中的小豆豆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说说豆豆的趣事吧。在小组内交流交流,最好用书中的语言概述,不要重复。小豆豆的钱包掉到厕所里,她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

(完整word版)《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内容简介: 《静悄悄的革命》是一本耐人寻味的好书。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理论背景,能洞悉问题,更重要的是它经过实践的检验,对具体的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该书的作者佐藤学先生的大名虽然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但当我阅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后,我被书中深入浅出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所启迪,佐藤学先生的平易、深刻、务实的作风让我油然而生了钦佩之情。书中对许多教育实例的剖析和论述对我们一线的教师来说颇有启示。“跨越国界相互学习”,这是作者和译者的希望,也是我读这本书的目的。 读书体会: 一、倾听比发言更重要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佐藤学教授在这本书中非常强调“倾听”的重要性。 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人)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学习,一般认为这是能动的行为,但不应忘记的是,在能动的行为之前,还有倾听这一被动的行为。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性”来实现的行为。 ——摘自《静悄悄的革命》第72页 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能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这看起来好像离得远些,其实却是一条捷径。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 ——摘自《静悄悄的革命》第27 页 首先教师要学会倾听每个孩子的发言。教师往往想让孩子多多发言,在听他们发言时,心不在焉地想着“下一步该怎么办”,于是便希望孩子的回答和自己的考虑是一致的,当回答有一点偏差时只需一点点粉饰,而出现异向的回答时,教师会从容请他再作思考,请其他同学回答。记得我上小学时有一篇课文讲述的是解放军驻守一个小岛,好象说到他们每天会给岛上的树浇水等等,集体情节记不清了。只记得老师要我们描述解放军叔叔的行为说明了什么,有好几个同学的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 范文一 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撰写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倍受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指尖轻抚书页,静心品读,感受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和读者交流着自己的教育心得,交流着自己的教育理想。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由“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改变教学——学校改变”;“设计课程”;“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五部分构成。佐藤学博士从观察者、推动者、研究者的角度,对这场自下而上的,由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革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总结和介绍,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观点和做法。 一、什么是静悄悄的革命 佐藤先生认为,教育改革应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种“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虽然写的是日本的教育,但却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把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看作是一场革命,它就绝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和我国的教育改革相似,日本教育也在一个深刻的“转型期”,“在

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历史观上,日本的教师正在体验改革过程中的各种混乱状况,边摸索着新的学习方式”,但乐观的伊藤学称“这种混乱局面决不是坏的征兆”。真正从事教育改革的人士,也许就要有这种耐心和观察的。在耐心与观察时,伊藤学融入了学校和教师中。他说:“教学是充满活力的,如果我没能与教室中的一个个学生和老师共鸣的话,那么,真实而生动的观察是不可能的。”他发现每个教室都有一个个固定的风景,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进而提出忽略教室的多样性和在其中发生的事情的固有性,仅一般性地议论教学是非常空洞而没有什么意义的。第二实验中学的所有教室也同样和上边一样,每个教室都有不同的风景,都有不同的问题。我们所有教师必须重新审视每天的教学活动,并以此为切入点,向改革教室迈出新的一步。 二、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 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在我们的平常课堂中,学生发言热烈,一个问题出来,学生展开思索、讨论,然后争先恐后的回答,在反馈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脑子里装着自己的见解,而没有用心倾听同学的回答,这样的学习,就显得片面、欠主动。课堂中的热烈发言固然重要,但倾听是前提。其实,我的课堂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班级孩子们研究问题或是讨论问题看似异常激烈,而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浅薄与贫乏,收不到最佳效果。文中提出学生要学会相互倾听,我认为我们的教师更要学会倾听,不但要会倾听学生的发言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通用5篇)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通用5篇)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收集整理的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1 在这两个星期里我看一本《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是黑柳彻子写的,书中的主人公就是小时候的黑柳彻子和巴学园的小林校长。 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要比老师的计划大得多。正是这样的教育理念,小林老师创办了全新的学校“巴学园”。学校的大门是用矮矮的树枝做成的,教室也是用废弃的电车改装而成的,在这里,没有固定的课程表,每一节课都是按孩子们的喜好而决定上什么,孩子们可以上午完成作业,下午就可以去散步,游戏,还可以整天泡在图书室里,看自己喜欢的图书。老师清楚了解孩子的个性,因材施教。他们可以在大厅的地上画画,可以光着身子在游泳池里游泳,可以带着毛毯来大厅露营,可以爬上自己的小树,这些快乐的事情是兴趣的营养剂。单凭这些,孩子们的一天都是鲜活的,放学不愿离开这里,在家更想早早来到学校。 我们现在课程表的都是固定的,但是我们在学校里也十分快乐,我希望没有学习的负担,可以无忧无虑的学习,我也非常希望天下所

有的校长都像小林校长那样就好了,那样我们各朝自己喜欢的方面去努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天赋成功。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许多的道理。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2 《窗边的小豆豆》是我读过的最有意义的一本书,这本书讲的是一所小学和在那里上学的一个女孩子的真实故事。 我读了这本书后,觉得小豆豆是一个性格开朗、喜爱和同伴们一起玩的孩子。不仅这样,小豆豆还是个不嘲笑别人的孩子。在小豆豆第一天读的“巴学园”里,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唯一的一个男孩山本泰明,他患了小儿麻痹症。所以走路很不方便。有一次小豆豆带泰明一同来到她自己的那棵树那儿,想让泰明能看到更远的东西,小豆豆先去校工叔叔的工具房里拖来一个梯子,很快地爬了上树,然后让泰明爬上来,经过泰明自己的努力和小豆豆的帮助下,他终于爬上了树上,与小豆豆一起放眼看世界。从这一件事情可以看出小豆豆不但不嘲笑一个患了小儿麻痹症的同龄男孩,而且还很乐意帮助他,很喜欢和泰明玩。小豆豆这一种不嘲笑别人的品格,不仅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小豆豆在这欢乐的“乐园”里生活得无忧无虑,快快乐乐。我读了这本书后,也回味无穷,脑海里洋溢着快乐的气息,乐在其中。多好的学校,多好的校长呀!书中有许多乐趣让人体会。同学们你也去阅读吧!它会让你长很多见识!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3

读《静悄悄的革命》心得体会

读《静悄悄的革命》心得体会

读《静悄悄的革命》心得体会 花园小学陆彩虹《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分别从教室布置、教学改革、课程设计、教学实践等几个方面来讲述日本的课程改革是超前的,而且是静悄悄的。笔者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教育是一个慢的学科,教育改革急躁冒进是很难成功的。在本书的前面,教室里面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其中一个老师说:“判断自己的工作究竟好不好,只能看教室里每个学生的表情、学习姿态,看他们是否是持续学习?”这说明新课程里面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已经引起教育评价的注意。一切自主的学习都是理想的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才是目前新课程改革的学生学法指导的中心即自主学习能力。 在这本书中提出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形式——手势。在教学效果中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不可能发生的。交流不是突然发出信息而得到应答,而是在发出信息之前就想到了对方的“应对”。多数教师只注意自己的教学进度,并没有去想准确地“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未能与那些倾心“投球”的学生的想法产生共振。 此书中有两个形象的关于教师的比喻:服装裁剪和交响乐团。在此书中,服装裁剪是按照每个人的身体尺寸量体裁衣那样去对应每个学生的个性创造课堂。每个学生的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荡,回响共鸣的活动,所以称之为“交响乐团”。 此书中强调的另一个重点是在中小学中的公开课非常重要,因为学校中的教研只有相互之间听课,相互指出缺点,切磋。只有这样每个老师才能共同进步。学校里面的教研才能真正实施,有效进行。我也认为教学行为是一种公共行为,所以开门上课是正常的,推门听课也是每个老师应该接受的。教师上课应该主动让别人听。 综合学习是本书的一个重要论题。综合学习是一种没有正确答案的学习,最大的魅力就是从人活生生的现实出发进行学习。综合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素质,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开发。我国以后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 教师常常爱用“大家”来称呼学生,但是在教室里并不存在“大家”。存在的只是有自己的名字和容貌的一个一个的学生。所以教师不应该忽略深入学生内心,来教育他们。班级授课的一个缺点就是老师目中无人,悲哀的事是对待不同的学生用一种方法。这样不利于发现拔尖人才。如果想真正教育一个人,前提条件是了解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