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广告人物特征的心理学

电视广告人物特征的心理学
电视广告人物特征的心理学

Forum

学术论坛

182

2013年1月 https://www.360docs.net/doc/7e7623865.html,

电视广告人物特征的心理学分析

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李之雪 章翠娟

摘 要: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对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四个电视台中对观众产生一定影响的电视广告的主要人物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发现:(1)在形象倾向上,电视广告中对两性角色塑造上有着显著的差异,广告创意者给两性受众对其正确的性别意识和认知带来负面影响;(2)在身份/职业上,人物的身份/职业主要集中于学生、一般职员、管理人员、文体、家庭主妇、教育医疗人员、商人等;(3)在与现实生活的差距上,来自现实生活中人物占最主要,来自童话、神话和传说等虚构人物比较少。关键词:电视广告 心理学 人物特征 性别角色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3)01(b)-182-02

1 问题提出

1.1 概念

电视广告的传播目的就是受众接受并认可其传播的信息,电视广告者往往会借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将主流社会意识贯穿于人物的各个方面。电视广告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它与当代社会文化的大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传播的过程就是与社会外在文化环境不断交流、沟通的过程,也是互相作用,互相渗透的过程,广告人本身也许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但广告创造者会不自觉地从主流意识和惯有思维中撷取自己的创作元素,他们在电视广告文本的意义构建中,自然而然会把主流文化的意义内涵作为自己创作的参照物,自然而然地复制社会既有的意识形态。

事实证明,电视广告内容越与人们日常生活接近,越遵循社会不成文却被大家所接受的规则,越是受到广告创造者喜欢。生活在电视媒体环境中的人们正日复一日地受到电视广告人物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所传递的观念信息的冲击,并逐渐形成对现实中不同社会群体的刻板化的观念、看法和态度,继而对各个群体形成其正确

的认知具有潜在影响。1.2 研究的意义

以人物特征为维度,现实考证,得出数据做统计和相关性分析非常重要。一方面,对于电视广告创造者来说,对这些维度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反映出其不足的地方,并给予好的参考意见;另一方面,揭示了中国广告存在的与社会文化主流保持一致的性别角色期待的同时给社会各个群体带来的不良影响,为电视广告创造者自我反思。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材料

选取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四个电视台,分别为中央一套、上海东方卫视、中央少儿频道、湖南卫视的电视广告为研究对象,采用录像工具连续录像一个礼拜左右,时间在每天的00:00~24:00,录像里的电视广告将作为研究材料,选取出223条电视广告为研究对象。2.2 统计分析指标

本研究对人物进行统计分析的指标有以下几方面。作者简介:李之雪(1987-),女,安徽巢湖人,安徽师范大学应用心理

学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根据上述假设,本文提出,假定投保者在劳动阶段,其起始时间为年,

在年年末开始缴纳保险费用,持续m 年,即在年初停止缴纳。每年缴纳的保险费为,

在假定货币时间价值恒定的状况下,投保者共缴纳

元保险费,在第年时投保者停止加纳保险费,且从

年年初开始领取养老金,持续领取n 年。投保者每年领取的养老金为元,;假定货币时间价值

恒定,则投保者获取养老金为

元。为方便对模拟农村养老保险产品价格与实际养老保险产品的价格进行比较,假定投保者在购买养老保险产品是采用年初缴纳报销费的形式,缴纳的年限与模拟养老保险产品形式相同,实际缴

纳的年度保险费为,

实际缴纳的保险费现值为,

则从投保者角度分析值的现值,交易费用大,则养老保险支付的保险费价格就高。同样也可以用与的比例值来分析投保者支付保险费用现值所获取的养老金现值,这一比例越小,则说明其所获得的养老金越少,养老保险的相对价值就会提高。在养老保险产品的价值固定时,养老保险的保险费用与模拟养老保险的费用比值就能反映出投保者获取一

元养老保险现值的养老保险产品所支付的保险费现值。

4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如果投保者投保不单单是为了养老,同时还包括获取一定的产品价值收益或者除养老保障以外的其他意外保障,则选择养老保险无疑具有最大化的收益可能性。本研究是建立在单个的投保者投资养老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的,缺乏对缴费期间死亡导致的养老金现值影响方面的分析,如果将这一因素纳入到分析框架汇总,则有可能会降低投保者的养老金额,进而降低纯保险费的现值,这样养老保险的交易费用及产品的定价会高。如果将附加险的价值作为交易费用,扣除附加险价值,则纯养老保险产品的交易费用和产品定价会有一定的下降,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养老保险的现状。

参考文献

[1] 徐静.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J].浙江金

融,2008(6).

[2] 邹开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初探[J].商业时代,2008(10).[3] 许辉,祝立宏.我国商业性养老保险产品定价研究[J].审计与经

济研究,2010,25(4).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及代表人物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法国) 3、心理起源说——孟禄(美国)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前苏联) 5、中国史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乐正克 6、西方较早讨论教育问题的着作——《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昆体良(古罗马) 7、非制度化教育思潮——库姆斯、伊里奇 8、雄辩与问答法——苏格拉底(古希腊) 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10、《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1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 12、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培根(英国) 13、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卢梭(法国) 14、教育学进入大学讲坛——康德(德国)、《林哈德与葛笃德》——裴斯泰洛齐(瑞士)

15、科学教育思潮的兴起,课程体系——《教育论》——斯宾塞(英国) 16、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德国) 17、发展性教学理论——《教育与发展》——赞科夫(前苏联) 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主导作用原则(重理性原则)、理解学习过程原则、对差等生要下功夫的原则 18、范例教学——瓦.根舍因(德国) 19、和谐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 20、《教育漫话》——洛克(英国) “白板说”、绅士教育、国民教育思想与民主教育思想。 2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传统教育学代表、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段教学法、统觉观念。 23、实用主义教育学——《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现代教育学代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重组、在做中学、儿童中心主义。 24、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教育学》——凯洛夫(前苏联) 25、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新教育大纲》——杨贤江 26、设计教学法——克伯屈(美国)

心理学著名人物简介(时间顺序)复习过程

(最后一页为顺序排列) 古斯塔夫·西奥多·费希纳德国 Gustav Theodor Fechner 1801---1887 德国物理学家,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费希纳借用物理学的方式,创立了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三种研究方法,第一次对感觉能力进行了划分,并发现了韦伯—费希纳定律。费希纳的研究为心理学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著有《心理物理学纲要》、《论心理物理学》等。

赫尔曼·赫尔姆霍茨德国 Hermann von Helmholtz 1821-1894 德国生理学家、物理学家,研究涉及多个领域,是19世纪大科学家之一。赫尔姆霍兹在心理学发展历程上,首创反应时法对神经传导速率进行了测量,提出三色色觉理论形成了著名的杨 - 赫三色论和听觉共鸣说。他在生理学方面的成就为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著有《生理光学手册》、《作为音乐理论的生理学基础的声觉学说》等。

威廉·冯特德国 Wilhelm Wundt 1832---1920 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成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冯特主张运用实验内省法研究个体的直接经验,奠定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基础,并且提出了感情三度说。他一生培养了众多的著名心理学家,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心理学巨擘。著有《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大纲》等。

赫尔曼·艾宾浩斯德国 Hermann Ebbinghaus 1850-1909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虽然没有建立正式的理论体系,但他在心理学上却拥有重要地位。他提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和无意义音节的研究方法,他对记忆的研究突破了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障碍,开创了一个新领域。著有《记忆》、《心理学原理》等。

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

第二章我们学习了消费者心理活动的一般性、共性,第三章我们学习消费者心理活动特殊性、个性,即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消费者个人稳定的类型特征,是气质、性格与能力等心理机能的独特结合。 第一节消费者的气质与行为 一、气质的概念及特性 气质通常也称“脾气”、“秉性”。它是表现在心理活动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比如情绪体验的强弱与快慢(有人遇见不顺心的事就特别痛苦,有人就无所谓;有的人点火就着,有的人火上房都不着急)、思维的敏捷性(有的人思维敏捷,有的人就比较迟钝)、知觉的敏锐度(有的人能够发现微小的瑕疵,而有的人却比较粗心)、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注意转移的难易(有的人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有的人干事却通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以及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世界还是内心世界(有的人内向有的人外向)等等,这些都属于气质的表现,气质给每个人蒙上独特的色彩。 气质是先天形成的,是由人的生理因素决定的,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经典案例: 有一对孪生兄弟,一个出奇的乐观,一个却非常悲观。父亲为了让悲观的孩子快乐起来,让好动的孩子安静下来,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他把乐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里,把悲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放满漂亮玩具的屋子里。 一个小时后,他们的父亲走进悲观孩子的屋子里,发现他坐在一个角落里,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在哭泣。父亲看到悲观的孩子泣不成声,便问:“你怎么不玩那些玩具呢?”。孩子哭泣着说:“玩了就会坏的。” 当父亲走进乐观孩子的屋子时,发现孩子正兴奋地用一把小铲子挖着马粪,把散乱的马粪铲的干干净净。看到父亲孩子高兴地叫道:“爸爸,这里有这么多马粪,附近肯定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我要给它清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来!” 这说明气质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不易受后天环境的影响。 二、气质与消费者行为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对气质这一心理特征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比如在日本盛行的血型说,德国精神病学家提出的体型说以及还有些人认为人的气质是由各

心理学代表人物

第一节心理学初创时期 冯特(心理学之父) 1、“心理学之父”,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独立科学正式诞生。 3、《生理心理学原理》,被心理学界认为是科学心理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是科学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巴甫洛夫 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奠基人。 1、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包括习得、退化、泛化与分化。 1)习得:在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连接的过程; 2)退化: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的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3)泛化:人和动物一旦对学会对某一特定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4)分化:通过选择性的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2、信号系统理论 1)第一信号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具体刺激物,以第一信号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作用系统被称之为第一信号系统,这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条件作用机制。 2)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语言和文字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作用系统,是人类特有的条件作用机制。 3、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解释了气质的生理基础。 艾宾浩斯 德国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最早对遗忘进行了实验研究。 1、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块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型,并在到了一定程度上便不再遗忘。

2、我们需要进行过度学习。过度学习,也称继续学习,即再达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要达到过度学习的百分之五十,总复习程度的百分之一百五十。 桑代克(动物心理学的创始人,教育心理学之父)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的《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2、“联结—试误”理论 1)学习的实质在于情景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的公式是S—R。他认为刺激与联结之间是直接的,并不需要中介作用。 2)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错误反映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最终再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 3)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联结的加强和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解状态;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不重复或练习,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效果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3、学习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 一种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迁移,只是由于这两种学习情境存在相同的成分。两种情景中,相同要素越多,迁移的量也就越大。 贾德 美国心理学家,概括化理论的提出者。该理论的实验经典是“水下击靶实验”。他认为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先前的学习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来的学习之中,是因为在先前的学习之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地运用于后续的学习中。 耶克斯和多德森 美国心理学家,共同提出了“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下降趋势。

心理学流派及代表人物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 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杜威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等人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认知心理学:奈瑟 附:冯特的简介 冯特(冯特一般指威廉·冯特) 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他学识渊博,著述甚丰,一生作品达540余篇,研究领域涉及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逻辑学、语言学、伦理学、宗教等。

童年时期 1832年8月16日,冯特出生在德国巴登地区曼海姆市的内卡劳镇,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父亲是一位路德教会牧师。他4岁时和家人搬到了巴登地区中部的海德尔斯海姆镇,并在这里度过童年。冯特有个哥哥叫卢德维格,比冯特大8岁。在冯特2岁时,哥哥就被送到海德堡的姑母家并在那里上学。童年时冯特的伙伴很少,唯一一个和他关系不错的是一个比他年纪大的智力发育有些问题的孩子。他在镇里的学校上了2年学。在上学期间,冯特有严重的爱做白日梦的毛病,为此还被父亲训斥。 从他8岁开始,父亲的助手弗里德里克·穆勒牧师成为他的老师。他和老师关系非常好,以至于老师在教了他三年后,要到附近另一个镇当牧师,冯特也过去和他一起住和学习。 中学时期 1845年,在父母的安排下,冯特进入布鲁赫萨尔高中学习。害羞、胆小的冯特没有适应这里的环境,和同学没有形成良好的关系,

学业成绩也特别差。有时候他会逃回家里,但是母亲会把他送回学校。由于他的学业表现极差,甚至有老师认为一个比较适合冯特的工作是到邮局工作。冯特的父母于是在年把他送到海德堡的姑母家,并从1845年秋开始在这里上大学预科。在这里生活和学习的期间,冯特变得开朗了很多,结识了一些朋友,并参加课外的活动。但是冯特在这里的学习情况还是表现平平。 大学时期 1851年,冯特进入图宾根大学,学医学课程。1852年,转学到海德堡大学,学医学专业。在海德堡大学学习期间,冯特学习非常努力。有一次为了研究食盐对身体的影响,他连续几天控制食物中食盐的摄入量,直到身体出现代谢紊乱情况出现。基于这次研究,1853年他发表自己的第一篇文章《谈尿液中的氯化钠》。 1855年,冯特参加巴登大公国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并且在各科考试里都名列前茅。这一年,他还在海德堡一家医院当了几个月的实习医生。

《心理学史》(第2版)叶浩生主编

绪论 ●心理学的历史被划分为两大时期: 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前的漫长的前科学心理学时期和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后的科学心理学时期。 ●心理学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心理学研究。 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心理学史作为一个特定研究领域正式开始。以罗伯特·华生为代表的心理学史家对这一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成立组织,建立心理学史档案馆,创办专业杂志。 第一章 古希腊早期 ●爱菲索学派:赫拉克利特,反对灵魂不死, 认为世界不是神创造的,火是万物的本原。 提出“一切皆流,无物常住”,“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原子论学派:德谟克里特,有关灵魂与感觉的认识,则显得更加贴近唯物主义倾向, 有些观点已接近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古希腊繁荣时期 ●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 ●柏拉图认为,人类社会可以分为“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他的理性主义心理学思 想全面揭开了欧洲心理学史的序幕,在西方文化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欧洲心理学史上第一本心理学专著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质料表示事物的性质和

内容,形式表示事物的存在的方式或状态,动力表示事物在质料和形式之间不断转变或运动的力量,而目的则表明事物发展变化的目标状态或缘由) ●亚里士多德的记忆观。从日常观察入手,探讨了记忆的本质、特性、类别和条件,认 为记忆是过去的事物所留下的印记的再生,记忆代表着过去经验的一组意象,是感知活动的结果,具有“过去的”时间特性。并且,人的联想、情感、材料组织方式等因素,明显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回忆效果。 文艺复兴时期 ●达芬奇的主要贡献在于对视觉和人类表情的研究。 近代西方 ●弗兰西斯?培根,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鼻祖。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哲学总结 ●唯物主义代表人物有:泰勒士、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恩培多克勒、 罗吉尔·培根、达·芬奇、特勒肖、布鲁诺、弗兰西斯·培根、笛卡尔、洛克 ●唯心主义代表人物: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巴门尼德、奥古斯丁、阿奎那、 沃尔夫、康德、赫尔巴特(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完全可以成为一门科学) ●心身关系问题:一元或二元 ●知识的获得问题:经验主义或理性主义 ●天赋论学说(同经验主义对立) ●联想主义学说(以经验主义为基础,经验主义必须借助联想才能解释心理整体特性)●大脑机能定位与机能统一的争论有什么意义?一,巩固脑是心理的器官的概念。二, 所使用的切除法、临床观察法、电刺激法为实验心理学的产生提供了研究方法。三,推动了感觉生理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 一、名词解释 1、气质: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3、能力: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人格心理特征。 4、一般能力:在不同种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又称为智力 二、填空题 1、(气质)是个性特征中受遗传因素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 2、性格的结构(认知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态度特征)。 3、能力按倾向性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又称为智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言语能力)等,其中核心是(思维能力)。 4、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智力为(液体智力);受后天经验影响较大的智力为(晶体智力)。 5、能力按表现早晚来分为(人才早熟、中年成才、大器晚成);按能力水平分为(超常儿童、智力中等者、低能儿)。 6、小学儿童性格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是在(2 )到( 4)这一阶段;在小学(5 )年级的前后,儿童发展进入骤变期。 三、判断题 1、能力在人格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错) 2、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粘液质的人呆板冷漠,所以多血质比粘液质好。(错) 3、5 岁以前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最佳年龄)。(对) 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说明了人格存在着个性差异。(对) 5、各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可以成为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对) 6、布卢姆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对 7、人所具有的最有力的认知技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对) 8、性格有好坏之分。(对) 9、一个10岁的儿童,经过斯丹福—比奈智力量表的测验,他完成了11岁儿童的全部测验项目,他的智商为105。( 错) 10、遗传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是内在根据,环境是智力发展的外部条件,遗传素质越高,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力越大。(错 ) 11、王方5岁,李元10岁,他们的智商都是110 ,两人比较起来年纪较小的聪明一些。(错 )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汇总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 汇总(总1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着作等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着--《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西方心理学史人物时间表(700B.C.——1971)(英文版)

From:https://www.360docs.net/doc/7e7623865.html,/museum/history/ History of Psychology Homepage History of Psychology Timeline In the beginning....... 700 B.C. Psamtik I conducts the first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 in Egypt 625 – 546 B.C. Time period of Thales, who invented the idea of Nous. He was the first Greek philosopher, scientist, and mathematician, is credited with writing a book on navigation, and is rumored to have been Anaximander’s teacher. Circa 600 B.C. ”Discovery of mind”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

580 B.C. The Greek philosopher Anaximander, a biologist, geographer, and astronomer, organizes a map of the world 550 B.C. Pythagoras, the first pure mathematician, completes his famous theorem 535 - ~450 B.C. The time Period of Alcmaeon, who proposed four 'powers' of the body: hot, cold, wet, and dry. Also asked the question, "Where does the nous live?" 507 B.C. Cleisthenes makes Athens the world’s first democracy. 500 - 428 B.C. The Time Period of the Greek philosopher Anaxagoras, philosopher, mathematician and teacher of Pericles 490 - 420 B.C. The Time Period of the Greek philosopher Protagoras, who believed that truth and knowledge are created by the mind. 469 - 399 B.C. The Time Period of the Greek philosopher Socrates, teacher of Plato. 460 - 377 B.C. The Time Period of Hippocrates, father of medicine, the Hippocratic oath, and the 4 "humors" (blood, phlegm, black bile and yellow bile) 460 - 370 B.C.

心理学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心理学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1、内容心理学派: 19世纪60年代,内容心理学在德国产生。内容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费希纳和冯特。费希纳受赫’尔巴特的启发,认为心理是可测量的。经过许多实验和推导,他把感觉强度和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如下公式:S=C*log(R/RO),其中 S-感觉强度;C-适用于不同感觉中的每个感官的常数;R-刺激强度;R0-在阈限的刺 激强度。在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中曾创造了三种心理测量的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 冯特将内省实验法引入了心理学。由于冯特的努力,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以后,世界各国的青年学生纷纷来到莱比锡学习心理学的实验方法。这些学生学成回国以后,成为各国心理学发展的先驱人物。他为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观点:内容心理学派主张对人的直接经验进行研究。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人在具体的心理过程中可以直接体验动的,如感觉、知觉、情感等。不过,冯特这里研究的并不是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的本身,而是感觉或知觉到的心理内容,即感觉到了什么,知觉到了什么。冯特认为,人的这种直接经验(心理或意识)是可以进行分析的。 评论:冯特把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以经验取代客观现实,把自然科学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当成主观经验,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在研究方法上他归根结底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内 省法,内省的成分在他的方法中仍占一定比例。既然 依赖于个体的直接经验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那么抛弃内省就无法探索这种经验, 这是冯特无法解决的矛盾。 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从此开辟了“科学的一个新领域”,创立了新心理学--实

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 所谓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目录1个性心理特征 2能力 3气质 4性格 1个性心理特征编辑个性的特征具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共同性和差异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独立性和统一性、客观性和能动性。 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例如形成一个人脾气暴躁、性格外向,其含义是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看到这个人的一些行为表现,才产生这样的评价,所以,心理特征在一段时间内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 个性心理特征在个性结构中并非孤立存在,它受到个性倾向性的制约。例如,能力和性格是在动机、理想等推动作用下形成、稳定或者再变化,也需要依赖于动机和理想等动力机制才表现出来。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使个体表现出时间上和情景中的中一贯性,体现个体行为。 2能力编辑能力是使人能成功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它与气质和性格的不同表现在:能力必须通过活动才能体现出来,当然活动中也会体现出性格和气质方面的差异,但完成该项活动所必须和必备的心理特征才是能力。例如,完成一幅绘画作品的活动需要具备色彩鉴别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不同能力的有机组合。需要注意的是,能力并不等同于知识和技能,知识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储存,技能是个人掌握的动作方式。解一道数学题时,所用的定义和公式属于知识,解题过程中的思维灵活性和严密性则属于能力。学会骑自行车是一种技能,而掌握该技能的过程中体现出的灵活性、身体平衡性则是一种能力。 通常能力有四种分类 1.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模仿能力指的是,对于既有行为模式模仿复制的能力。创造能力是与发散思维有关的能力,是新的思维组织产生的能力 2. 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流体能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它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了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能力一生一直在发展,25岁之后发展速度趋缓。 3.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一个人在普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记忆力。特殊能力是人在特殊情况下表现出的能力如演讲能力。 4.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认知能力是指的认知相关的能力,包括记忆、思维、想象等等。操作能力是一个人控制肢体运动的能力。社交能力是指的人在社会交往中运用的综合社会能力。 3气质编辑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可以指个人的性情或脾气,也可以指个人心情随情境变化而随之改变的倾向,亦即个体的反映倾向。 1、气质是与生俱来的

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汇总知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等 汇总 作者:中人教育来源:中人教育网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10-10-23 14:55:55.0 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 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 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 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 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 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 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 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 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 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 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 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 13、掌握学习——布卢姆

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 15、发现教学——布鲁纳 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 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 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 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 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 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 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 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 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 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 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 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C)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汇总知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等汇总 作者:中人教育来源:中人教育网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10-10-23 14:55:55.0 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 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 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 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 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 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 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 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 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 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 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 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 13、掌握学习——布卢姆 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

15、发现教学——布鲁纳 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 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 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 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 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 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 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 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 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 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 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 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 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

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 11 1、简述儿童智力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智力发展的特点:包括,反射练习时期(0-1个月),初步适应和初步循环反应出现的时期(1-4.5个月),意向行为的形成时期(4.5-9个月),格式的初步联系运用时期(9-12个月),通过积极的尝试而创造新的格式(12-18个月),通过心理组合而创造新的格式(18个月-2岁)六个阶段(2)前运算阶段智力活动的特点:指2-7岁这段时期,儿童的智力活动呈现出以表象思维为主,自我中心主义,中心片面性,不可逆性,非变换性的特点(3)具体运算阶段智力活动的特点:守恒;分类;序列;(4)形式运算阶段智力活动的特点:假设-演绎性;组合分析;四元变换群。2、三山实验(P287)证明了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3、格式皮亚杰提出,格式指操作活动,代表动作中能重复和概括的东西,它可以从一种情景迁移到另外一种情境,换句话说,格式就是在同一活动中保持共同的那个东西。4、运算运算实质上也是一种动作,是一种内化了的、可逆的动作。5、发生认识论发展认识论是皮亚杰学说的理论基础,用皮亚杰的话说“发生认识论试图根据认识的历史、认识的社会根源、认识所依据的概念和‘运算’的心理起源来解释认识,特别是解释科学的认识”。6、简述新皮亚杰学派对皮亚杰理论的发展。新皮亚杰学派对皮亚杰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为:柏斯卡·莱昂内的辩证结构论、凯斯的控制结构论、卡米洛夫·史密斯的表征重述论新皮亚杰学派对皮亚杰理论的超越主要体现在:进一步对发展和学习加以区分、发展并非必然是“全系统性的”,在许多方面改变了皮亚杰理论的面貌,体现出“新”意。7、讨论皮亚杰理论的影响与贡献。影响:⑴对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影响⑵对哲学认识论、科学认识史的影响⑶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远影响 心理学史 12 ⑷皮亚杰理论在建构主义运动中获得了新生贡献:⑴创立了发生认识论⑵提出了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⑶系统的探讨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⑷开创了儿童思维发展研究的新方法第十二章认知心理学1、信息加工论是最早出现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它着重研究符号的操作与表征,力图寻找一种形式结构,将人类的认知或智慧活动转换成抽象符号系统的运作。2、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指通过简单加工单元之间的联结方式进行计算的一类理论模式。3、认知心理学对心理学发展有何积极意义?⑴是人类对智能研究从一种哲学思辩、依赖于直觉的猜想以及停留在过分经验式的观察结论开始转向对智能的产生和认知的本质的理论与科学研究。⑵开辟了心理学研究人类心智的新方向⑶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⑷解决了以往困扰心理学的许多问题,加深了对认知和智能本质的认识和理解。⑸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极大促进了人工智能研究和计算科学的发展。4、信息加工论的主要理论观点(1)人脑和心灵与计算机一样都是物理符号系统,都具有产生、操作和处理抽象符号的能力,完全可以在形式系统中通过用规则操作符号演算来生成智能。(2)任何信息加工过程都是先把信息符号化,然后操纵和处理符号。(3)信息加工系统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表现出目的性行为。(4)信息加工论主要研究信息的描述、分解、连续性、动态性和物理具体化。第十三章人本主义心理学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348): 心理学史 13 自我实现的需尊重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需要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需要,或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他们是人生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普遍的生理和社会需求,属于低层次的需要;另一类是特殊的或发展性的需要,也称成长的需要或超越性的需要,是在低层次的

教育学-心理学代表人物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顺序基本按《考试大纲》内容)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34、《教育漫话》--洛克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37、"白板说"--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 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47、教育即生活--杜威 48、"在做中学"--杜威 4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53、外铄论--荀子、华生 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55、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56、"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 57、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 6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61、"学而时习之"--孔子 62、"温故而知新"--孔子 63、"不陵节而施"--《学记》 6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 6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6、"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纽斯 67、"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 68、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 6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 7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苏联) 71、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 72、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英国) 73、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7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 75、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6、导生制--19世纪,英国 77、"平行影响"教育思想--马卡连柯 78、目标管理--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 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汇总(打印)word版本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汇总(打印)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34、《教育漫话》--洛克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37、"白板说"--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 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47、教育即生活--杜威 48、"在做中学"--杜威 4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53、外铄论--荀子、华生 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55、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56、"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 57、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心理学史上的76个经典故事

《心理学史上的76个经典故事》读后感 《心理学史上的76个经典故事》通过一个个涵盖了不同方面的心理学故事,从其产生之初的故事讲起,让我们了解了心理学是如何出现的,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进行了有趣的剖析,也介绍了心理学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经典人物,融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于一体。 心理学涵盖的方面十分广阔。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帮助其弟子获取知识方面从不一味说教,而是采取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通过向弟子们提出问题来引导他们自己去一步一步地发现真理,运用辩证法,让我们从推理中获取存在于我们自身的知识。是“意识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意识”这些哲学史上的问题也是心理学的一部分。 本以为“通感”只是一种文学上的修辞手法,但没想到真的有对这一现象的科学解释,有心理学家认为:任何感觉神经都可以传导任何种类的感觉数据至大脑。盲人虽然没有视力,但仍能“看到”前方的道路。在他们面前有一堵墙,他们能感受得到,但堵住了他们的耳朵,他们却不能感受得到。 从中我也了解到了“印刻”这一动物的生存本能。即小动物在出生之时,眼睛睁开的那一刻,它们会将第一眼看到的可活动的事物作为它们的“妈妈”,还真是有趣的现象。所以我们人类的小孩在刚出生的时候,妈妈应该多和他们相处,这样才能增进他们彼此的联系。 心理学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有句俗话叫三岁定终生,环境以及周围人对小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对孩子的培养更大的是从兴趣出发,而不是通过物质方面或惩罚,只有兴趣才能使他们不厌其烦,才能持之以恒。 教育创造出专业知识,同时也创造出功能性粘滞。这里的功能性粘滞是指解决问题中出现的常见但很严重的障碍,如果认定某物体具有专门用提,就很难看出它还有其他的用途。就像是画笔一般都是用来画画,镰刀就是用来割稻草,而问一个孩子却能得到五彩缤纷的答案。我们很可悲的都形成了思维定势,于是现在许多大学教育提倡跨学科研究,提倡交叉学科研究,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为了克服“功能性粘滞”…… 从这本书里,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一些生活现象也有了更多科学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