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检测题一(带答案)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检测题一(带答案)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检测题一(带答案)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检测题一(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我来填(30分)

1. 是陆地表面较大的天然水流。是被陆地围着的大片积

聚起来的水。和属于水体,水体是水的集合体。

2.陆地上的水体色括、、、、、水库和

池塘等。

3.人们为了使认识地球,接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4.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

5.地球上的水很多,其中可利用的资源却很少。

6.动物、被物都离不开水,说明水是。

7.地球上有、、、、和

六块大陆。其中面积最大,面积最小。

8.我们国家位于大陆上,濒临洋。

9.从全球范图看,赤附近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源比较,而内陆

和沙漠地区,水资源则比较。

10. 是地球表面连成一体的海和洋的统称。

二、我是小法官(21分)

1.陆地上的水体都是淡水。( )

2.湖泊是陆地表面较大的天然水流。()

3.河流、湖泊、水库和池都属于水体,但是冰川是固体,不属于水体。

( )

4.赤道将地球分为了东半球和西半球。( )

5.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3/10。( )

6.地球上的陆地生活了成千上万的动植物,还有我们70多亿人ロ,所以很

明显,地球上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

7.最初的生命是在水中诞生的,水是生命之源,所有动植物都高不开水。

()

三、我会选()

1.下列关于陆地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陆地水都是淡水

B.冰川属于漢水资源

C.冰川水和地下水不属于陆地水

2.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刷牙时不间断地放水

B.污染地下水

C.太阳能漏水不维修

D.随手关好水龙头

3.地球上淡水总储量最多的水体是( )。

A.河流水

B.地下水

C.海洋水

D.冰川

4.地球上淡水很少,可利用的淡水只是地球上全部淡水资源的0.3%,它主

要包括()。

A.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科学教案 青教版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本册教科书主要围绕“走进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构建了《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空气》五个单元,最后是《研究与实践》,共22个课题,32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所选内容似乎没有形成明显的知识体系,只是以生活经验及其相关链接构建单元。但教科书的灵魂在于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各单元的内容上,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 一、教材分析: 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 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二、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 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难点: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上科学课,它将把我们带进科学的大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 (二)学习新课: 1、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玩。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么玩有趣味性,怎么玩有创造性。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教师提问: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玩,有哪些 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学生分小组回答。 教师评价: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

科学三上科学期末测试卷 一、填空(每空0.5 分,共10 分) 1、对观察过的事物能提出“()”,是我们( )、走上创新的 起点。 2、牛顿说:“没有大胆的(),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3、科学就是(),然后想办法()。 4、分类是()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 )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相同。 5、要准确测量水的多少,就要用到(),它是测量()的工具,一般用()做单位,用()表示。 6、不倒翁的外形特点是上()下(),底面形状是(),不倒 翁的重量集中在(),这是不倒翁不容易倒的原因。 7、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 8、空气是没有()、没有()、没有()、透明的气体。 二、判断(每题1分,共8分)(对的打“/ 错的打“X”)。 1、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影响。() 2、红旗向北飘,说明刮的是北风。()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空气。() 4、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也是最重要的气体。() 5、同一物体在水中和空气中称得的重量是一样的。() 6、人们对垃圾分类,主要是为了运输方便。() 7、克隆技术是当今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已经应用于科技生产。() 8、比较重的物体不能浮在水面上。()三、选择题(每题1 分,共8 分)(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下列括号里) 1、给文具分类,我们可以确定()个标准。A、1个B 、2个C、很多 2、在没有温度计的情况下,判断哪杯水热最好的办法是()。

A、用嘴尝一尝 B、用手指伸进水中试一试 C、用手触撒摸杯壁感觉一下 3、大树摇是()级风。 A 、三级B、六级C 、八级 4 、 降水结束()读数并记录降水量。A、及时 B 、30 分钟后 C 、2 小时后 5 、 ()的空气最新鲜。 A 、居民区B、森林里C、教室里 6、下课了,从教室出来,马上就会感觉到() A、呼吸流畅B 、精神不振C、闷气 7、冬天不落叶的植物是()A 、杨树B 、柳树C 、松树 8、下面()不是水温计的组成部分。A 、液泡B 、电子显示屏C 、刻度 四、简答题(共8分,每题2分) 1、举例说明水的浮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2、举出生活中利用不倒翁现象的例子。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导入新课。我们每天都要吃东西,那么我们吃下去的东西到哪里去了?(生发表意见)同学们说的很对,今天这节课就研究我们吃下去的东西到哪里去了。板书课题。 二、初步认识。⑴、提出问题:我们吃下去的东西,经过了哪些地方?生充分发表意见。出示消化系统挂图,让学生对这图形说一说事物的旅行,先经过哪里,再经过哪里,最后经过哪里?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和评价。⑵、谁能说说我们的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和评价。 三、深入研究。 同学们知道了我们的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那么回忆一下刚才吃馒头的体会,你们知道是如何被消化的吗?①、学生分小组交流。②、全班交流后,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关于食物如何被消化我们可以用实验来研究一下。你们可以根据桌子上的实验仪器,根据实验报告上的提示做实验。③、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如下实验报告单:提示: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个试管里加入少量唾液,并摇晃,使其均匀混合。过一会,分别往两个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不加入唾液的淀粉液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完后,提问:实验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在小组中讨论一下。全班交流。④、教师小结:在我们的口中有分泌唾液的唾液腺,它分泌

的唾液里有一种促进事物消化的酶,能把它变成麦芽糖,所以我们把馒头多咀嚼一会,就会觉得有点甜。⑤、下面的消化又是怎样的呢?看课本图画。并全班交流。 四、反思生活,健康生活。 了解了食物的消化过程后,你有什么感想?(分组讨论)教师小结:是的,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健康的消化系统,原同学们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五、作业拓展。 了解了我们的消化系统以及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之后,老师这里还有两个问题希望同学们课后进一步研究探索。 1、食物被消化后的营养成分又是如何被我们身体个部分吸收的呢? 2、病人在重病期间无法进行饮食时,为了维持生命,他们怎么获得需要的营养的呢?六、板书设计:事物到哪里去了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胰七、教学反思:第2课我们的呼吸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能力目标:能应用以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情感目标: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够珍爱生命,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教学策略:分组讨论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科学教案 青教版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本册教科书主要围绕“走进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 专题选择内容,构建了《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空气》五个单元,最后是《研究与实践》,共22个课题,32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所选内容似乎没有形成明显的知识体系,只是以生活经验及其相关链接构建单元。但教科书的灵魂在于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各单元的内容上,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易到难,逐渐上升。 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一、教材分析: 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 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二、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难点: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 第一课《食物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体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各有功能,食物按顺序进入消化器官,知道消化器官在人体内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能在原有经验的基础图画上,不断补充自己的想法,最后画出比较完整正确的消化过程图。通过三次强而有力的查找资料的指导,能很好的掌握方法。能正确体验胃的蠕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快乐的与同伴合作交流,善于观察信息,完善自我认知。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大家知道,我们每天都要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消耗大量能量,知道我们用什么办法补充能量吗?(食物) 知道食物进入我们人体后要经过哪些地方吗? 学生答,教师重要的记板书(改为已经事先准备好的贴纸: 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口腔腺。胰) 老师:还有补充吗? 他们的顺序是怎么样的?(学生原有的认知,经过讨论以后的决定,或者还有意见的那有什么办法呢?引入下面) 二、消化系统的认识 老师发现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那谁有好办法帮助我们确切知道食物在人体中的“旅行”路线?

学生:查资料 老师:课堂上,觉得资料比较方便,所以,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资料。(小组长分发资料) 投影2 教师指导,先别忙动手,先明确目标,再快速查阅,抓住重点,圈出关键词。 学生查找。老师:看哪个孩子查的最快最好 2分钟后学生举手示意。 老师:事物进入人体后经过哪些地方,你圈的关键词是? 学生答,教师指导查阅资料的过程。 老师:食物经过依次的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贴出几个关键词: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消化器官。 这些消化器官是孤立的吗?不是,用粉笔加以连接。连起来形成的通道叫做消化道。 老师:同学们发现没有,有几个消化器官中有一些帮助消化的结构,你能找到这些结构并把他们圈出来吗? 老师:板书口腔腺,肝(胆),胰。叫消化腺(教师将贴的字调整顺序) 板书唾液,胃液,胆汁,胰液,肠液 消化道和消化腺共同组成消化系统。食物被消化吸收并转化为人体内部的能量就是在整个消化系统中进行的。 三、消化气管位置的认识 老师:现在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整个消化系统,那你知道?这些器官人体的位置?他们又是怎么连接的吗??楼老师这里有一些器官的模型,请你在记录纸上画一画器官在我们人体内的位置和形态?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一、填空: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相信你一定能很好地完成! 1、科学研究就是_______,然后想办法_______的过程,分类是_______的重要方法。 2、温度计是_______的仪器,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_______,零下10摄氏度写作:_______,十五摄氏度写作:_______ 3、我们一般从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来描述一天的天气。 4、观察一个物体,可以采用许多方法,比如用______看,用____摸,用____听,用_____闻,用____尝。 5.常温常压下,水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的液体。 6、不倒翁不容易倒的原因是上下,底面的形状是。 7、水变成冰时,温度在_______℃。 8、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_______,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_______。 9、水能沿着有微细孔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要做“ _______”。 二、选择题 1、_______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A.爱因斯坦B。爱迪生 C,牛顿

2、壁虎能在墙上爬行,是因为_______。 A.身体幼小 B .脚上有吸盘 C.身体很轻 3、给铅笔分类,可以按笔的_______来分成长铅笔和短铅笔,也可以按笔的_______来分成粗铅笔和短铅笔。 A.质量 B .粗细C.长短4、动物、植物的生长靠___,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____ A.太阳 B .月亮 C.星星5、在同一天里,同一个物体的影子_______时最短,_______ 最长。 A.早晨和傍晚 B .正午 6、牛奶是_______ 。 A.固体 B .液体 C.气体7、叶动红旗展,说的是_______级风。 A.三级 B .五级 C.八级 8、下列哪些物体在水中是沉的_______ A.泡沫板B.玻璃球 C.小木块 三、判断题 1、液体是没有固定形状的。() 2、物体在水中的浮和沉是可以改变的。() 3、篮球始终漂浮在水面上,不管用什么办法都不能让它沉入水底。() 4、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试题 班级姓名等级 一、联系实际填一填。 1、和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 2、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就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 3、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的性质制成的。 4、磁铁指南的一端叫,用表示,磁铁指北的一端叫,用表示。 5、用托盘天平测量物品,托盘左边放,右边放,取用砝码时要用镊子。 二、当好小法官。 1、磁铁在水中就不能吸引铁制物品了。() 2、两个物体接触面的大小不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 3、任何物体都会产生弹力,但材料不同产生的弹力大小也不相同。() 4、一块条形磁铁各部位的磁性强弱与磁铁的粗细有关。() 5、做实验时,需要多做几次,得出的数据才更科学。() 三、猜想方案。 磁铁具有哪些性质?请写出你的猜想和实验方案。 四、画一画,让杠杆尺平衡。 (在?处画出钩码数)。

五、连一连 利用弹性原理制作的器具课桌 自行车车座 沙发 不是利用弹性原理制作的器具网球拍 方凳 地毯 六:科学探秘 有一个条形磁铁,不知道它的磁极。你有什么办法辨别出它的两个磁极吗? 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 一、联系实际填一填 1.推力拉力 2.摩擦力 3.指示南北 4.南极 S 北极 N 两端 5.物体砝码 二、当好小法官 1.× 2.× 3.√ 4.× 5.√ 三、猜想与探究。 我的猜想:磁铁可能具有以下性质:1、磁铁能吸铁,也能隔着物体吸铁。2、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3、磁铁有两个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4、磁铁两极的磁性最强,中间磁性弱 我的实验方案: 1、用磁铁靠近木片、纸片、塑料、大头针等材料,观察现象。 2、拿起磁铁用线固定在中间,让它水平悬挂起来;把另一块磁铁放在水中的泡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1人吃下的食物要经过(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 等器官.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 2、人体内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肠液)等 . 3、人吃下的食物要经过(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等器官.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 4, 人体内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肠液)等 . 5.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 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6. 消化器官吸取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在人体内(作用).释放出生命 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7. 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 8.(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9. 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10. 心脏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 11、血管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 12、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 13、放大镜由(镜片)、(镜框)、(镜柄)3部分构成.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 (中间厚)的(透明)镜片.成为凸透镜. 14、老年人使用的老花镜其实就是(凸透镜). 15、 16、瞳孔---光圈晶状体---镜头视网膜—--胶片 17、潜望镜是军事上用于(侦察)的仪器.利用潜望镜能在(隐蔽)的地方清楚地看到 敌人阵地的情况. 18、潜望镜中的镜子表面是(平)的. 19、制作潜望镜至少需要(2)块平面镜. 20、想看自己脑后的头发.需要(2)面镜子. 21、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研究出很多的“眼睛”供人类使用.例如商场里有(监控器).医院里有(电子胃镜)、(CT扫描仪)等.地震现场有(生命探测仪).道路路口有 (电子监控中心).太空中有(哈勃望远镜). 22、电子胃镜主要由(内镜)、(视频处理器)、(电视监控器)三部分组成. 23、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4、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和适宜的(温度). 25、辣椒播种前5天.应用温度为(52—55摄氏度)的温水浸泡种子.置于室温下(8—12)小时. 26、人们浸泡种子的目的是为了(催芽). 27、在浸泡种子期间.要经常翻动种子.以利(透气).在水分不足时应(淘洗)种子.当 有8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28、构造齐全的花由(雄蕊)、(雌蕊)、(花瓣)、(萼片)组成.这样的花叫(完 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三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29、花开放以后靠美丽的颜色招引昆虫传粉.许多片花瓣组成(花冠).(花萼)和(花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植物的根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身体”的构成部分。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正确讲述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过程 3.能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自行设计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活动,体会创新的乐趣。 4.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小朋友浇树的图片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水浇到树的根部? 3.学生猜测:植物用根吸收水分。 4.引出研究课题:植物的根 二、教学过程 观察凤仙花的“身体”有哪几部分构成。 1.教师提出问题:凤仙花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凤仙花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

其他植物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 1.教师出示苹果树、向日葵、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的图片或视频,提出问题:这些植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有的植物“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 3.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周固的植物“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吗?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周围植物的构成部分。 观察植物的根,我一找它们的特点 1.教师提出观察任务及要求:对比观察带来的植物,记录植物的名称、根的形状、根的长度、小根的数量。 2.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 3.学生交流观察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根的不同,说出它们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4.教师根据分类结果介绍直根系和须根系,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两种根系的特点。 5.教师比较、分析萝ト利红薯属于植物的哪一部分,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也是植物的根。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变态根。 6.应用:说出这些植物根的特点及各属于哪种根系。 ●根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全册备课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基础性、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比三年级上册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儿童科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分析数据等方面的训练。 本册教科书打破“知识切块”来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体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26个课时。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游戏里的科学》单元以学生玩游戏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科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情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太阳与时间》单元从观察和研究最常见的太阳开始,通过让学生亲自投入到对太阳观测中,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太阳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认识到太阳的(视)运动模式及其与影子变化,意识到每天的变化有着一定的规律;意识到

掌握和利用这些自然规律,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也期待学生会由此感悟: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会包含着值得深入探究的科学道理,而且,科学探究永无止境;《电的本领》单元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用电器入手,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设计,实验等探究方法揭开一个个与电有关的谜,同时认识电这种能源的特点、作用,并能够组装简单的电路,正确使用常见的用电器,指导如何安全用电,更好地为学生的生活服务.通过探究认识到科技对生活产生的影响,意识到要关注新科技,新发明,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身体》单元包括4部分教学内容,为学生们提供了认识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意识到身体的各种活动都需要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他们的健康意识。第1课“我们的身体”是整个单元的总起,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人体的结构。并尝试着以功能的不同划分身体的结构,引出深入的思考。第2、3、4课“骨骼、关节、肌肉”通过观察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上肢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肌肉的功能、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并以活动之后身体的各种变化及需求为线索,帮助学生建立人体各个部位协调工作的认识。本单元学生在讨论中要回顾、梳理本单元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通过画图等方式将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直观地表现出来,将“健康生活就是我们在了解了自己身体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后,爱护它们,促进它们更协调地工作”作为对健康的理解。作为三年级的学生,这将是一个有趣而神秘的单元。身体内部的各种活动和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个暗箱,学生能够感受到但不能直接观察。而当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模拟各部分器官功能的活动,发现身体在工作中的协调工作特点之后,又将会感受到人体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重要知识点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 1.食物到哪里去了 一、填空 1人吃下的食物要经过(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等器官。(小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 2.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齿)咀嚼和(胃)蠕动,将食物粉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帮助,把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的成分。 3.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4.在口腔内酒被初步消化的营养物质是(淀粉)。 二、实验探究 实验名称: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材料:试管两支、烧杯、温水、碘酒、滴管、淀粉液。实验步骤: 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没加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色,加了唾液淀粉液没有变色。 实验结论:唾液能消化淀粉。 三、问答题1.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1)不挑食。(2)吃饭定时定量。(3)吃饭时不要看书、看电视。(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5)饭前便后要洗手。(6)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2. 为什么馒头嚼的时间长了,感觉有甜味?答: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馒头里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馒头嚼的时间长了,感觉有甜味。 2.我们的呼吸 一、填空 1.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2. 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 3.呼吸是人体(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4. 消化器官吸取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在人体内作用,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问答1.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1)不吸烟。(2)要注意环境卫生。(3)寒冷的冬天要带口罩。(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心脏和血管 一、填空 1. 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2. 心脏位于胸腔(左侧)心脏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 3.心脏的内部有4个腔:分别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填图时和试卷的左右相反) 4、血管是(管状构造),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5.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回心脏。 二、问答 1.怎样保护我们的心脏和血管? (1)科学饮食,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3)不吸烟、不喝酒。 4.脑与神经 一、填空 1、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 5.凸透镜 一、填空 1、放大镜由(镜片)、(镜框)、(镜柄)3部分构成。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成为凸透镜。 2.凸透镜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 3、老年人使用的老花镜利用的是凸透镜(放大)的作用。太阳灶是利用了凸透镜的(聚光)作用。照相机的镜头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作用。 4、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凸透镜距离(蜡烛近)距离(纸屏远)时,蜡烛的像(到立的放大的像;) 当凸透镜距离(蜡烛远),距离(纸屏近)时,蜡烛的像是(到立的缩小的像;) 6.照相机和眼睛 一、填空 1、晶状体---镜头视网膜—胶片 2、眼睛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包括: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四部分。 3.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人脑能自动调节倒立的视觉信号,形成正立的视觉。 7.保护眼睛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 科学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

1、玩具里的科学 时间 课时:2 课型:新授 教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前置作业: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板书课题) 2、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样玩有趣味性,怎样玩有创造性?在玩得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有哪些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3、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说?

师:这么多“为什么”,怎么去解决呢?我想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勤于研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得到解决。 总结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 作业:体验与探究 板书设计: 1、玩具里的科学(一) 一、玩玩具,说一说。 二、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课时

青岛版科学三上玩具里的科学教案设计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网站..展开+ 曲新娟:《玩具里的科学》教案设计[日期:2009-12-07]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玩具里的科学》教案设计 莱州市沙河镇中心小学曲新娟 前言: 玩具是孩子成长的伙伴,在独生子女时代,玩具成了儿童最亲密的朋友;已为人师的我也喜欢摆弄玩具,喜欢买玩具,喜欢做玩具,喜欢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共同的的爱好,也一定“玩”出精彩的课堂。 一、教材分析 《玩具里的科学》是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第2课,本课立足于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 本节课设计了“玩一玩,说玩具的特点”、“想一想,提出我们感兴趣的问题”、“做一做,设计我们喜爱的玩具”三部分内容。这些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适合三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智特征,在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玩玩具时,教给他们科学的观察方法,按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建立科学思考和问题意识,体验探究的乐趣。在设计和改进玩具的活动中,学生会有难度,需要教师恰当的点拨与指导,让学生体验对玩具改进设计后成功的喜悦。初步感受到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能描述玩具的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的特征;动脑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改进设计玩具。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按顺序观察的能力,表述能力,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体验玩玩具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建立学生的发现、探究的科学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观察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体验探究的乐趣。2、教学难点: 在玩玩具的过程中能够发现玩具存在的不足,能提出自己的设想,并对玩具进行设计和改进。 四、教学方法 游戏法、实践操作法、质疑法、情景激励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问题卡记录表 (2)智慧星、博士星若干 2、学生准备: (1)课前准备自己喜欢的玩具,观察并试着说说它的特点,探讨它的其他玩法。 (2)上网查一查一些玩具的构造和原理。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题青岛版含答案范文整理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题(青岛版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题 一、填空 对观察过的事物能提出“”,是我们、走上创新的起点。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科学就是,然后想办法。 分类是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相同。 要准确测量水的多少,就要用到,它是测量的工具,一般用做单位,用表示。 不倒翁的外形特点是上下,底面形状是,不倒翁的重量集中在,这是不倒翁不容易倒的原因。 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 空气是没有、没有、没有、透明的气体。 二、判断。 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影响。 红旗向北飘,说明刮的是北风。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空气。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也是最重要的气体。

同一物体在水中和空气中称得的重量是一样的。 人们对垃圾分类,主要是为了运输方便。 克隆技术是当今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已经应用于科技生产。 比较重的物体不能浮在水面上。 三、选择题 给文具分类,我们可以确定个标准。A、1个B、2个c、 很多 在没有温度计的情况下,判断哪杯水热最好的办法是。 A、用嘴尝一尝 B、用手指伸进水中试一试c、用手触撒摸杯壁感觉一下 大树摇是级风。A、三级B、六级c、八级 降水结束读数并记录降水量。A、及时B、30分钟后c、2 小时后 的空气最新鲜。A、居民区B、森林里c、教室里 下课了,从教室出来,马上就会感觉到 A、呼吸流畅 B、精神不振c、闷气 冬天不落叶的植物是A、杨树B、柳树c、松树 下面不是水温计的组成部分。A、液泡B、电子显示屏c、刻度 四、简答题 举例说明水的浮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举出生活中利用不倒翁现象的例子。、3、下面的材料哪些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1 玩具里的科学 课时1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2019青岛版三年级科学试题( 附答案)

三年级科学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质量等级________ 书写等级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 动物依靠_______ 皮肤和翅膀来感知环境。 2. 猫足肉垫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 鱼的身体表面覆盖着_______,起保护作用。 4. 鱼的_______长在鱼的身体两侧,能够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变化。 5. 有些动物冬天躲进洞里,卷缩着身子,不吃不动。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 6. 有些动物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原因,进行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迁徙。 二、选择题 1. 青蛙的后肢比前肢( )。 A. 短 B.粗 C.一样 D.细 2. 鱼的背部颜色比腹部颜色( )。 A. 深 B.浅 C.一样 3. 下列不属于鸟类羽毛的特点的是( )。 A.轻 B.防水 C.中空 D.重 4.下列属于猫足爪子的特点的是( )。 A.消音 B.攀爬 C.缓冲 D.防滑 5.北极熊的皮肤有( )的作用。 A.保暖 B.防滑 C.减小阻力 D.改变体色 三、判断题 1.角马迁徙是因为觅食的原因。 ( ) 2.苍蝇过冬到时候要冬眠。 ( ) 3.海鸥能比麻雀飞得远。 ( ) 4.鱼身体表面的黏液,能减少水的阻力。 ( ) 5.猩猩攀爬主要用下肢。 ( ) 6.大马哈鱼是一种能迁徙的动物。 ( ) 7.鸭子的羽毛有防水的作用,可以在水里游泳。 ( ) 8.乌龟的四肢匀称。 ( ) 9.猫的肉垫有防滑的作用。 ( ) 10.鸟类的羽毛非常轻。 ( ) 四、动物的皮肤是这样感知环境的(连一连): 鸭子 保暖 海豚 改变体色 变色龙 防水 北极熊 保护作用 鱼 减小阻力 五、那些动物用冬眠的方式过冬?(五种)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1.地球的结构好像鸡蛋一样,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2.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3. 位于地表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4.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5.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6.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信息。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7. 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岩层断裂)。 8.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9.模拟火山成因实验,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 10.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球内部的运动)、(自然力量)、(人的力量)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流水声是由(水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任何声音都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 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鼓膜是椭圆形的、透明的薄膜。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5.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6.正常人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 7.当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超过一定的频率,即高于人耳听觉上限时,人们便听不到了,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8.(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一种低频率波。 9.环境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娱乐活动)。 10.(噪声)、(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11.蝙蝠能利用(超声波)探测障碍物。 12.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最新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情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学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学兴趣可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三、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第二单元是考验学生平时的观察能力,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水”、“天气”、“空气”等三个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2016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1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常见的力测试题 一.我掌握的科学知识 1、填空(每空2分,共30分) (1)------或 ----------- 都能使小车运动。 (2)摩擦力的大小与 ------------- 、-------------------- 有关系。 (3)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就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 -------------- 。 (4)像弹簧这样,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这就是-------------- 。 (5)走钢丝、天平平衡是利用了 --------------- 原理。 (6)用托盘天平测量物品,托盘左边放----------,右边放-------------- ,取用砝码时要用 -----------------。 (7)磁铁指南的一端叫-----------,用 -------表示,磁铁指北的一端叫--------,用 ---------- 表示,磁铁磁性最强的地方是---------------。 2、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摩擦力的大小与------------没有关系。 A物体的颜色B物体的重量C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 (2)通过玩小车,我们发现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就-----------。 A越慢B越快C越稳 (3)弹簧能产生弹力,主要原因是------------ 。 A弹簧形状改变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B弹簧是铁做的;(4)下面的物体,磁铁能吸引的是 ----------。 A铁钉B塑料片C铜钥匙 (5)一块条形磁铁摔断后,会--------------。 A不具有磁性B磁极消失C每块小磁铁都有两个磁极 3、判断(每题2分,共10分) (1)砝码10克,游码偏离“0”刻度线,这时被测物品的质量是10克。() (2)人体的皮肤也有弹性。() (3)两个物体接触面的大小不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4)轮胎上的花纹有利于增大摩擦力。() (5)滑冰鞋与冰面没有摩擦力。() 二.科学探究(每题10分,共20分) 1、天平上的“判断” 找两个容积相同的水桶,都装满清水,其中一个水面上浮一个木块,然后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右边水桶的水面上浮有木块),你认为哪一边会更重一些? (1)有人说右边重,因为它多了一块木块;也有人说左边重,因为木块比水轻。你认为应该是怎样的呢? 。 (2)如果天平的左边放了半杯水,杯旁放上一块小石头;在右边适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