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箱实验范例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箱实验范例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箱实验范例

TKGP—1型高频电子表线路实验箱

需要配置的仪器及附件

一、双踪示波器:建议型号PROTEK6504(南韩)

在本实验箱中,大量频率的观察和测量都需要用到示波器。同时,很多场合

下需要双踪同时观察、比较波形。因此,需要双踪示波器的亮度、聚焦正常。触发同步性能良好、稳定,测试截止频率至少要在20MHz以上,如SR8等。最好采用40MHz的双踪示波器,如6504型。探头应具有1:1和1:10,并具有频率校正调整点。

二、高频信号发生器:建议型号AS1051S(上海爱使)

频率范围:1~10MHz,输出幅度≥0.4V P-P,具有载波(CW) ,调幅(AM),调

频(FM)和1K音频(可调幅度)输出。AS1051S基本能满足以上要求,属简易低档式,当然也可采用其它调制度可读,输出幅度较大的高讯仪,使用会更方便一些。

三、高频扫频仪:建议型号BT5—A(南京南无仪厂)

BT5—A扫频频率为0~50MHz。本实验箱需要用扫频仪测试的最高频率为

40MHz,考虑到扫频仪50MHz以后的余量,因此BT5—A已够用,且使用较为简单。当然亦可采用频率较宽的BT3等型号,扫频仪需要配备输出探头,检波探头,开路探头等附件。

四、10MHz频率计:建议型号EE1642B(南京电讯仪器厂)

本实验箱中,需要用扫频仪测量的最高频率为载波频率7.5MHz,因此EE1642B 能满足频率测试要求。需要说明的是:在锁相调频这一实验项目中,需要28KHz~68KHz,3 V P-P值的方波作外接载波,而本实验箱内含的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最高频率只有11KHz,而EE1642B型恰好内含计数和函数信号发生两部分,其函

数信号部分能满足锁相调频这一实验的要求。否则的话需要改制本实验箱个别元件的参数(可改函数信号发生器或改锁相调频有内振频率)。

四、数字式繁用表:建议型UT—56。

五、联结电缆和短接线若干,产品出厂已配备。

实验一、LC 与晶体振荡器实验

开通K 1、K 100

1、 将K 101的1—2,K 102的1—2,K 103的1—2,K 104的1—2短接,组成LC 西 勒振荡器,可在TP 101或TP 102处用示波器观察振荡正弦波形,其频率约1.5MHz ,幅度约为1.60 V P-P 。

2、 调整静态工作点:将K 104的2—3短接,使L 102对地短路,西勒振荡器停振。 调整R 101,使BG 101的U eq =0.5V ,即I eq =0.5V/1k=0.5mA ,U eq 和I eq 为静态工作点。

3、 将K 104的1—2短接,恢复西勒振荡器工作,测量U e =0.97V ,比较U e 和U eq 。

4、 观察反馈K fu 系数对振荡电压的影响:

表1—1、K fu 对V L 的影响

图1—1、K fu 对V L 的曲线图

5、测量振荡电压V L 与振荡频率f 之间的关系,计算波段复盖系数和作f —V L 曲线。示波器和频率计同时接TP 102改变C 110,找出f max 和f min ,之间的频率点可适当等填入表内(C 107=1000P ,U eq =0.5V )。

).

5.0(. 102107107

106V U V TP C C C K eq L fu ==保持荡电压幅度

处用示波器测量输出的

在按下表改变

反馈系数

表1—2、 f 对Vc 的影响

图1—2、 f 对V L 的曲线图

6、观察直流工作点对V L 的影响:

表1—3 、I eq 对V L 的影响

首先保持C 107=1000P ,U eq =0.5V , f=1.5MHz ,然后按第二条方法改变I eq ,测量相应的V L 。

7、观察外界因素对LC 振荡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首先保持C 107=1000P ,U eq =0.5V , f =1.5MHz , V L =1.60V ,(用示波器和频率计在TP 102处观察),然后将频率计接在TP 101处,测量频率为1.491MHz 。

8、将K 101的2—3,K 102的2—3,K 103的2—3,K 104的1—2短接,拔掉C 107, 组成6MHz 晶体振荡器,用示波器和频率计在TP 102处观察波形、幅度和频率。 波形:正弦波 幅度:V L =1.4 V P-P 频率:f =5.9993MHz 9、观察外界因素对晶体振荡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将频率计接在TP 101处,测量频率为:f =5.9992MHz

f (MHZ)

V

10、比较以上两种振荡器频率稳定度△f/ f 0(仅做负荷影响一项)

%

00167.09993.59992.59993.5/ %

667.05.149.15.1/ 0

=-=

?=-=

?MHZ

MHZ

MHZ f

f MHZ MHZ

MHZ f

f LC 晶体振荡器振荡器

实验二、通频带展宽实验

开通K1 、K200

一、电流负反馈展宽通频带实验

扫频测量法:预置BT5扫频仪。

1)、扫频输出探头接TP201,检波探头接TP202。

2)、扫频输出衰退减10db,此时扫频仪的输出幅度为0.4 V P-P档,Y衰减10db 档。

3)、先调整L201的6.5MHz吸收点。

1、K2014—5 C203、C204不插

测得:1MHz 8格2MHz 6格3MHz5格

4MHz 4.8格5MHz 4格6MHz 3.5格

2、K2012—3 C20

3、C204不插

测得:1MHz 8格2MHz 7.2格3MHz6格

4MHz5格5MHz 4.5格6MHz4格

3、K2011—2 C203、C204不插

测得:1MHz 8格2MHz 7格3MHz6格

4MHz5格5MHz 5.5格6MHz 4.2格

4、K2011—2 C204插330P 电容、C203不插

测得:1MHz 4格2MHz 4.5格3MHz 4.8格

4MHz 6.2格5MHz 7格6MHz 6.5格

5、K201 1—2 C204插330P电容、C203 插3300P电容

测得:1MHz 4格2MHz 4.5格3MHz 4.5格

4MHz 4.8格5MHz 5格6MHz 5.5格

将以上5根曲线画在毫米纸上,分别计算频带宽度。

输入正弦波测量法:选择1,3,5三种状态,输入0.4 V P-P正弦波信号,频率分别为1MHz,2MHz,3MHz,4MHz,5MHz,6MHz。

1、K2014—5 C204、C203不插,高讯仪输出0.4 V P-P正弦波

测得:1MHz 4 .4V P-P2MHz 2.5V P-P3MHz 1.5V P-P

4MHz 1.1V P-P5MHz1V P-P6MHz0.7V P-P

2、K2011—2 C204、C203不插

测得:1MHz 0.7V P-P2MHz 0.4V P-P3MHz 0.28V P-P

4MHz0.24V P-P5MHz0.22V P-P6MHz 0.22V P-P

3、K201 1—2 C204插330P电容、C203插3300P电容

测得:1MHz 1V P-P2MHz 0.9V P-P3MHz 0.75V P-P

4MHz0.75V P-P 5MHz 0.75V P-P6MHz 0.7V P-P

将以上3根曲线画在毫米纸上,分别计算带宽,并与扫频仪测量的结果相比较。

二、共发—共基电路展宽带通频实验

扫频仪输出探险头接TP203,检波探头接TP204,扫频仪输出衰减10db,Y衰减10db档,此时扫频仪的输出幅度为0.4 V P-P。

1、K202的2—3,K203的1—2,K204的1—2,此时电路为共发电路,基极串联电阻8.2K。

测得:1MHz 8 格2MHz 6. 4格3MHz 4. 4格

4MHz 3.4格5MHz 2.5格6MHz 2 格

2、K202的1—2,K203的1—2,K204的1—2,此时电路为共发电路,基极串联电阻4.7K。

测得:1MHz 8格2MHz 7.4格3MHz 5格

4MHz4格5MHz 3.2格6MHz 2.4格

3、K202的1—2,K203的2—3,K204的1—2,此时电路为共发—共基电路,两极

之间串联电阻零。

测得:1MHz 8格2MHz 8.2格3MHz 7.8格

4MHz 6. 8格5MHz 5.5格6MHz 4.4格

4、K202的1—2,K203的2—3,K204的2—3,此时电路为共发—共基电路,两极间串联电阻620欧。

测得:1MHz 8格2MHz 7.6格3MHz 7.4格

4MHz 6.4格5MHz 5.4格6MHz 4.4格

将以上四根曲线画在毫米纸上,分别计算频带宽度。

输入正弦波测量法:选择以上2、3两种状态,输入0.4 V P-P正弦波信号的频

率分别为1MHz ,2MHz,3MHz,4MHz,5MHz,6MHz。

1、K202的1—2 ,K203的1—2 ,K204的1—2,此时电路为共发电路。

测得:1MHz 1V P-P2MHz0.85 V P-P3MHz 0.65 V P-P

4MHz0.45V P-P5MHz 0.35 V P-P6MHz0.3 V P-P

2、K201的1—2,K203的2—3,K204的1—2,此时电路为共基—共发电路。

测得:1MHz 1.05V P-P2MHz 1.05 V P-P3MHz0.85V P-P

4MHz0.6V P-P5MHz 0.4 V P-P6MHz 0.32V P-P 将以上2根曲线画在毫米纸上,分别计算带宽,并与扫频仪测量的结果相比较。

实验四、变容二极管调频器及相位鉴频器实验

开通K 1、 K 400

一、电路的调整

1、K 4011—2,调整W 401使D 401负极对地电压为+2V ,频率计接在C 413上端,示波器接在TP 402,观察振荡器输出波形和频率 。

2、 调整L 402和R 404,使R 407两端电压为1.7±0.05V ,(直流电压表测量)振荡 器频率为6.5±0.02MHz 。

3、 调整W 402,使TP 402输出 1.6 V P-P 的振荡波形。

二、变容二极管静态调制特性的测量

J 401不接音频信号,频率计和示波器接法不变,C 404 100P 电容分为并接与不并接两种状态,(K 401的1—2,不并接;K 401 的2—3,并接),改变W 401使二极管直流偏置电压Ed 在0—5.5V 范围内变化。将对应的频率填入下表。

在同一座标纸上画出在两根静态特性曲线,并求出其调制灵敏度S ,说明曲线斜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fo

三、相位鉴频器的测量

1、用扫频仪调整相位鉴频器的鉴频特性

扫频输出探头接TP403,扫频输出衰减30db,Y输入用开路探头接TP405,Y衰减10(20db),Y增幅最大,扫频宽度控制在0.5格/MHz左右,使用内频标观察和调整6.5MHz鉴频S曲线,可调器件为L406,T401,C426,C428,C429五个元件。其主要作用为:

T401 、C428调中心6.5MHz至X轴线。

L406 、C426 调上下波形对称。

C429 调中心6.5MHz附近的直线性。

2、用高频信号发生器逐点测出鉴频特性:

高频信号发生器输出载波CW,频率6.5MHz, 幅度0.4 V P-P,接入TP403,用直流电压表测量TP404对地输出电压(若不为零,可略微调T401和C428,使其为零),然后在5.5MHz—7.5MHz范围内,以相距0.2MHz的点频,测得相应的直流输出电压填入下表

绘制f-V O曲线,并按最小误差画出鉴频特性的直线(虚线表示)。

3、相位鉴频器的解调功能测量。

高频信号发生器(AS1051S)输出FM调频信号,幅度为0.4 V P-P,频率为6.5MHz,频偏最大。接入J403,示波器探头在TP405测量解调信号。波形:正弦波频率:1K 幅度:0.2 V P-P(允许略微调动T401)。

四、变容二极管动态调制特性的测量:

K401的1—2,Ed=4V,连接J402与J403,调制信号1K正弦波可取自高频信号发生器(AS1051S)或本实验箱的函数信号发生实验。幅度为V P-P(用示波器和频率计测量),接入J401,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察TP401的调制1K正弦波和TP404的解调1KHz正弦波,改变TP401的调制1K正弦波、幅度,对照鉴频特性曲线(直虚线),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

绘制动态调制特性曲线,分析输出波形畸变原因。

实验五、幅度调制与解调实验

开通K1 、K3、K500

准备工作:

幅度调制实验需要加音频信号V L和高频信号V H:音频信号V L取自函数信号发生实验,波形:正弦波,频率:1KHz 幅度:0.2 V P-P;高频信号V H取自外加高频信号发生器,波形:正弦波,频率:100KHz 幅度:0.4V P-P。

一、乘法器U501失调调零

用短接线连接J701—J501,高频信号接入J502或TP502,用双踪示波器探头监视TP501和TP503。首先将K501的2—3 短接,调整W501和W502,以至TP503输出最小,然后将K501的1—2,K503的2—3短接,调整W503以至TP503输出最小。

二、调幅波输出

K5011—2、K5031—2、K3011—2,调整W501,微调W502,TP503和J503输出为

0.4V P-P,调制度约50%的调幅波。此外,在K301 2—3时可观察平衡调幅波。

三、乘法器U502解调输出

用短接线连接J503和J504,J502和J505,用双踪示波器探头监视TP501和TP507。首先分别将K504和K505的2—3短接,再分别调整W504和W505,按第一项将乘法器U502失调调零,然后K5041—2、K5051—2,用示波器在TP506、TP507或J506处观察解调正弦波,K301的2—3 用平衡调幅波输入。

四、二极管解调输出

连接J503、J507,将调幅波接入二极管检波电路,在TP509处观察放大后的调幅波,在TP510处观察解调后的正弦波信号K5061—2,改变R524,观察二极管直流负载变化对检波幅度和波形的影响。固定R524,K5062—3,改变R526,观察二极管交流负载变化对检波幅度和波形的影响。

实验十一、集成乘法混频实验

开通K1、K3、K100 、K1000

一、中频LC滤波器的调整

扫频输出衰减10db,Y衰减10,调节Y增幅至适当幅度,扫频输出接TP1003,检波探头接TP1004,调整L1003至1.5MHz至峰顶。

10db,Y衰减10。

二、观察中频频率

接J101-J1001(J101输出6MHz晶振频率作为本实验的本振频率),高讯仪输出

4.5MHz,0.4V P-P载波(CW),在TP1004用示波器观察1.5MHz。

中频载波,可用双踪同时观察本振-载波,载波-中频。

三、镜象干涉频率的观察

在双踪同时观察载波-中频后,缓慢将高讯仪频率从4.5MHz调至7.5MHz,再次观察载波-中频,验证镜象频率-载波频率=2中频频率。

四、中频调制信号观察

高讯仪输出经1K音频调制的4.5MHz调幅波,用以示波同时观察TP1002和TP1003。

实验十二、小信号调谐放大实验

开通K1 、K1100

一、单调谐放大电路

1、K1101 1-2 ,K11021-2

扫频输出衰减40db,Y衰减10,调节Y增幅。

扫频输出接TP1101,检波探头接TP1102,调节T1101至波形顶峰6.5MHz,调节Y

增幅至6 格,测量单调谐放大级的增益和带宽。

Re=1K Array R L=10K

增益:31db

带宽:约500KHz

2、K1101 1-2,K11022-3

扫频输出衰减30db,Y衰减10,调节Y增幅至6格。

Re=1K Array R L=2K

增益:21db

带宽:约1.2MHz

3、K1101 1-2 ,K11024-5

扫频输出衰减20db,Y衰减10

R L=470

增益:6db

带宽:约4MHz

4、K1101 的2-3 ,K1102的1-2

扫频输出衰减35db,Y衰减10,调节Y增幅至6格。

Re=2K

R L=10K

增益:26db

带宽:约500KHz。

5、K1101 的4-5 ,K1102的1-2

扫频输出衰减36DB,Y衰减10,调节Y增幅至6格。

Re=470

R L=10K

增益:36db

带宽:约500KHz。

结论:发射极电阻Re对增益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带宽和中心频率影响较小。阻尼电阻R L对增益有很大的影响,且对带宽和中心频率影响较大。

二、双调谐放大电路

1、扫频输出衰减37db,Y衰减10,调节Y增幅至6格。

K11031-2,调整T1102,T1103至双峰等高。

耦合电容12P

紧耦合

增益:27db

带宽约为:1MHz。

2、扫频输出衰减38db ,Y 衰减10,调节Y 增幅至6格。K 11032-3。

耦合电容9P 适中耦合 增益:28db 带宽:约0.7MHz

3、扫频输出衰减38db ,Y 衰减10,调节Y 增幅至6格。 K 11034-5。

耦合电容5.1P 松耦合 增益:28db 带宽:约0.3MHz

4、J 1102,TP 1103输入高讯仪

6.5,6.9MHz ,

用示波器在TP 1104测试三种耦合状态下的输出幅度。 以上测试用的高频载波亦可取自“变容二极管调频器及相位鉴频器实验”所产生的载波,频偏调节W 401。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说明书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说明书

实验要求(电信111班) l.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完成指定的预习任务。预习要求如下: 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分析、掌握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必要的估算。 2)完成各实验“预习要求”中指定的内容。 3)熟悉实验任务。 4)复习实验中所用各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使用仪器和学习机前必须了解其性能、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守。 3.实验时接线要认真,相互仔细检查,确定无误才能接通电源,初学或没有把握应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再接通电源。 4.高频电路实验注意: 1)将实验板插入主机插座后,即已接通地线,但实验板所需的正负电源则要另外使用导线进行连接。 2)由于高频电路频率较高,分布参数及相互感应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接线时连接线要尽可能短。接地点必须接触良好。以减少干扰。 3)做放大器实验时如发现波形削顶失真甚至变成方波,应检查工作点设置是否正确,或输入信号是否过大。

5.实验时应注意观察,若发现有破坏性异常现象(例如有元件冒烟、发烫或有异味)应即关断电源,保持现场,报告指导教师。找出原因、排除故障,经指导教师同意再继续实验。 6.实验过程中需要改接线时,应关断电源后才能拆、接线。 7.实验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结果(数据、波形、现象)。所记录的实验结果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后再拆除实验线路。 8.实验结束后,必须关断电源、拔出电源插头,并将仪器、设备、工具、导线等按规定整理。 9.实验后每个同学必须按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一调谐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路实验箱。 2、熟悉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分析一通频带与选择性。 3、熟悉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谐振回路的影响,从而了解频带扩展。 4、熟悉和了解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及其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2、扫频仪 3、高频信号发生器 4、毫伏表 5、万用表 6、实验板1 三、预习要求 1、复习谐振回路的工作原理。 2、了解谐振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动态范围、通频带及选择性相互之间关系。 3、实验电路中,若电感量L=1uh,回路总电容C=220pf (分布电容包括在内),计算回路中心频率 f 0 。图1-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图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合集

实验名称: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系别:计算机系年级:2015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学号: 姓名: 成绩: 任课教师: 2015年月日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谐振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选择性的定义、测试及计算; 3、了解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动态围的测试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 在计算机上用仿真软件模拟现实的效果, 通过采用仿真技术,虚拟构建一个直观、可视化的2D、3D 实验环境,从而达到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虚拟仿真以及对现实实验的操作,为处于不同时间、空间的实验者提供虚拟仿真的实验环境,使学习者仿佛置身其中,对仪器、设备、容等实验项目进行互动操作和练习。 二、实验原理 二、实验步骤

1、绘制电路 利用Mulisim软件绘制如图1-1所示的单调谐高频小信号实验电路。 图1-1 单调谐高频小信号实验电路 2、用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 输入波形:

输出波形: 3、利用软件中的波特测试仪观察通频带。

5.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根据电路中选频网络参数值,计算该电路的谐振频率ωp ; s rad CL w p /936.210 58010 2001 16 12 =???= = -- 通过仿真,观察示波器中的输入输出波形,计算电压增益A v0。 ,708.356uV V I = ,544.1mV V O = === 357 .0544 .10I O v V V A 4.325 4、改变信号源的频率(信号源幅值不变),通过示波器或着万用表测量输出电压的有效值,计算出输出电压的振幅值,完成下列表,并汇出f~A v 相应的图,根据图粗略计算出通频带。 f 0(KHz ) 65 75 165 265 365 465 1065 1665 226 5 2865 3465 4065 U 0 (mv) 0.97 7 1.064 1.39 2 1.48 3 1.528 1.54 8 1.45 7 1.28 2 1.09 5 0479 0.84 0 0.74 7 A V 2.73 6 2.974 3.89 9 4.154 4.280 4.33 6 4.08 1 3.59 1 3.06 7 1.34 1 2.35 2 2.09 2 (5)在电路的输入端加入谐振频率的2、4、6次谐波,通过示波器观察图形,体会该电路的选频作用。

AM调幅发射机课程设计

淮海工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 AM调幅发射机设计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学期:2012-2013 第二学期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 112 姓名: 学号: 2011120721

小功率调幅高频发射机的设计 1 引言 本学期学习了《通信原理》、《电子线路》等理论学习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和通信原理实验,此次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是一次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任务是在学生掌握和具备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与单元电路的设计能力之后,让学生综合运用高频电子线路知识,进行实际高频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测,利用mutisim、protel等相关软件进行电路设计。通过课程设计,使同学们增强对通信电子技术的理解,学会查寻资料、比较方案,学会通信电路的设计、计算;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一个动脑动手、独立开展电路实验的机会,锻炼分析、解决通信电子电路问题的实际本领,真正实现由课本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通过典型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加深对基本原理的了解,增强实践能力。在课程设计期间,要求学生对模拟通信系统有较详细的理解。 发射机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有用的低频信号对高频载波的调制,将其变为在某一中心频率上具有一定带宽、适合通过天线发射的电磁波。 利用无线电波作为载波,对信号进行传递,可以用不同的装载方式。在无线电广播中可分为调幅制、调频制两种调制方式。目前调频式或调幅式收音机,一般都采用超外差式,它具有灵敏度高、工作稳定、选择性好及失真度小等优点。我们要研究的是调幅发射机。 2 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2.1 设计目的

(1)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强综合能力,提高实验技术,起到启发创新思思维的效果。 (2)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增强对通信电子技术的理解,学会查寻资料、比较方案,学会通信电路的设计、计算。 (3)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一个动脑动手、独立开展电路实验的机会,锻炼分析、解决通信电子电路问题的实际本领,真正实现由课本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 (4)通过典型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加深对基本原理的了解,增强实践能力。 2.2调幅发射系统要求 此设计思路为将调幅发射机分成主振级、隔离级、、调制级、输出级等几个 个部分。主要性能指标要求:载波频率MHz f 100=,载波频率稳定度不低于10-3, 发射功率W 200m P A ≥,发射效率%50>A η,调幅度%30≥a m ,调频围 kHz Hz F 10~500=。 3 调幅发射系统的各模块介绍及电路图 发射机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有用的低频信号对高频载波的调制,将其变为在某一中心频率上具有一定带宽、适合通过天线发射的电磁波。 通常,发射机包括三个部分:高频部分,低频部分,和电源部分。 高频部分一般包括主振荡器、缓冲放大、中间放大、功放推动级与末级功放。主振器的作用是产生频率稳定的载波。为了提高频率稳定性,主振级采用电容三点式震荡电路,并在它后面加上缓冲级,以削弱后级对主振器的影响。 低频部分包括话筒、低频电压放大级、低频功率放大级与末级低频功率放大级。低频信号通过逐渐放大,在末级功放处获得所需的功率电平,以便对高频末级功率放大器进行调制。因此,末级低频功率放大级也叫调制器。 调制是将要传送的信息装载到某一高频振荡(载频)信号上去的过程。所以末级高频功率放大级则成为受调放大器 根据课程设计要求,其工作频率为10MHz 。基于以上要求,可选用最基本的发射机结构。该结构由主振、隔离、振幅调制和谐振功率放大器构成。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 算。 2、 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 响。 3、 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 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 2、 进行LC 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 3、 研究LC 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4、 测试LC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实验仪器 1、模块 3 1块 2、频率计模块 1块 3、双踪示波器 1台 4、万用表 1块 四、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图见下页图1。 将开关S 1的1拨下2拨上, S2全部断开,由晶体管N1和C 3、C 10、C 11、C4、CC1、L1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 可用来改变振荡频率。 ) 14(121 0CC C L f += π 振荡器的频率约为4.5MHz (计算振荡频率可调范围) 振荡电路反馈系数 F= 32.0470 220220 3311≈+=+C C C 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 5(10P )加到由N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C 5容量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射随器输出信号经

N3调谐放大,再经变压器耦合从P1输出。 图1 正弦波振荡器(4.5MHz ) 五、实验步骤 1、根据图1在实验板上找到振荡器各零件的位置并熟悉各元件的作用。 2、研究振荡器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1)将开关S1拨为“01”,S2拨为“00”,构成LC 振荡器。 (2)改变上偏置电位器W1,记下N1发射极电流I eo (=11 R V e ,R11=1K)(将万用表红 表笔接TP2,黑表笔接地测量V e ),并用示波测量对应点TP4的振荡幅度V P-P ,填于表1中,分析输出振荡电压和振荡管静态工作点的关系,测量值记于表2中。 3、测量振荡器输出频率范围 将频率计接于P1处,改变CC1,用示波器从TP8观察波形及输出频率的变化情况,记录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填于表3中。 六、实验结果 1、步骤2振荡幅度V P-P 见表1.

高频电子线路Matlab仿真实验

高频电子线路Matlab 仿真实验要求 1. 仿真题目 (1) 线性频谱搬移电路仿真 根据线性频谱搬移原理,仿真普通调幅波。 基本要求:载波频率为8kHz ,调制信号频率为400Hz ,调幅度为0.3;画出调制信号、载波信号、已调信号波形,以及对应的频谱图。 扩展要求1:根据你的学号更改相应参数和代码完成仿真上述仿真;载波频率改为学号的后5位,调制信号改为学号后3位,调幅度设为最后1位/10。(学号中为0的全部替换为1,例如学号2010101014,则载波为11114Hz ,调制信号频率为114,调幅度为0.4)。 扩展要求2:根据扩展要求1的条件,仿真设计相应滤波器,并获取DSB-SC 和SSB 的信号和频谱。 (2) 调频信号仿真 根据调频原理,仿真调频波。 基本要求:载波频率为30KHz ,调制信号为1KHz ,调频灵敏度32310f k π=??,仿真调制信号,瞬时角频率,瞬时相位偏移的波形。 扩展要求:调制信号改为1KHz 的方波,其它条件不变,完成上述仿真。 2. 说明 (1) 仿真的基本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完成,并且记入实验基本成绩。 (2) 扩展要求可以选择完成。

1.0 >> ma = 0.3; >> omega_c = 2 * pi * 8000; >> omega = 2 * pi * 400; >> t = 0 : 5 / 400 / 1000 : 5 / 400; >> u_cm = 1; >> fc = cos(omega_c * t); >> fa = cos(omega * t); >> u_am = u_cm * (1 + fa).* fc; >> U_c =fft(fc,1024); >> U_o =fft(fa,1024); >> U_am =fft(u_am, 1024); >> figure(1); >> subplot(321);plot(t, fa, 'k');title('调制信号');grid;axis([0 2/400 -1.5 1.5]); >> subplot(323);plot(t, fc, 'k');title('高频载波');grid;axis([0 2/400 -1.5 1.5]); >> subplot(325);plot(t, u_am, 'k');title('已调信号');grid;axis([0 2/400 -3 3]); >> fs = 5000; >> w1 = (0:511)/512*(fs/2)/1000; >> subplot(322);plot(w1, abs([U_am(1:512)']),'k');title('调制信号频谱');grid;axis([0 0.7 0 500]); >> subplot(324);plot(w1, abs([U_c(1:512)']),'k');title('高频载波频谱');grid;axis([0 0.7 0 500]); >> subplot(326);plot(w1, abs([U_am(1:512)']),'k');title('已调信号频谱');grid;axis([0 0.7 0 500]); 1.1 >> ma = 0.8; >> omega_c = 2 * pi * 11138; >> omega = 2 * pi * 138; >> t = 0 : 5 / 400 / 1000 : 5 / 400; >> u_cm = 1; >> fc = cos(omega_c * t);

中北大学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实验一低电平振幅调制器(利用乘法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与 过程,并研究已调波与二输入信号的关系。 2.掌握测量调幅系数的方法。 3.通过实验中波形的变换,学会分析实验现象。 二、预习要求 1.预习幅度调制器有关知识。 2.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及内容,分析实验电路中用1496乘 法器调制的工作原理,并分析计算各引出脚的直流电压。 3.分析全载波调幅及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特点,并画出其频谱图。 三、实验仪器设备 1.双踪示波器。 2.SP1461型高频信号发生器。 3.万用表。 4.TPE-GP4高频综合实验箱(实 验区域:乘法器调幅电路) 四、实验电路说明 图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受 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 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 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 号的振幅成正比。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5-1 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 信号,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调幅器即为 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本实验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1496来构成调幅器,图5-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它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V1-V4组成,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V5与V6,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D、V7、V8为差动放大器V5、V6的恒流源。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V1-V4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⑧、⑩之间;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①、④之间,②、③脚外接 1KΩ电阻,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二

实验二 高频功率放大器 一、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于功率放大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2.探讨丙类谐振高频放大器的激励大小对工作状态的影响,观察三种状态的脉冲电流波形。 3.了解基极偏置电压、集电极电压、负载的变化对于工作状态的影响。 二、 实验设备 1. Multisim1 2.0 电路仿真软件 2.双踪示波器 3.高频信号发生器 4. 万用表 三、 实验说明与内容 实验原理 高频功率放大器主要用于放大高频信号或高频窄带(或已调波)信号。由 于采用谐振回路做负载,解决了大功率放大时的效率、失真、阻抗变换等问题,因此高频功率放大器又称为谐振功率放大器,就放大过程而言,电路中的功率管是在截止、放大至饱和等区域中工作,变现出了明显的非线性特性,其效果一方面可以对窄带信号实现不失真放大,另一方面又可以使电压增益随输入信号大小变化,实现非线性放大。 1、 高频功率放大电路的仿真分析 高频功率放大电路的仿真测试电路如图1所示,要求画出高频功率放大器输 入、输出电压波形,其参数如图2所示。(提示:使用示波器) 1)高频功率放大器原理仿真,电路如图1所示: H 图1 高频功率放大电路 2)输入、输出电压波形参数设置,如图2所示。

图2 输入、输出电压波形设置 3)利用瞬态分析对高频功率放大器进行分析设置。要设置起始时间与终止时间,和输出变量。 (提示:单击菜单栏中的“仿真”,下拉菜单中的“分析”选项下的“瞬态分析”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在设置起始时间与终止时间不能过大,影响仿真速度。例如设起始时间为0.03s,终止时间设置为0.030005s。点击“输出”菜单页中设置输出节点变量时选择v中的所有节点,回到“分析参数”页,点击仿真即可。观察各个节点的波形并分析。) 2、高频功率放大器电流、电压波形 为了观察到高频功率放大器输出电流波形,在三极管的发射极串联一个很小的电阻R1(0.2欧),测量R1上的电压波形,即高频功率放大器输出电流波形。构建的仿真电路测试图,见图3所示。示波器一端接入输入信号,一端 接R1上。

《高频电子线路》试卷范例二

《高频电子线路》试卷范例二 一、填空题(15分) 1.在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中,三极管的集电极负载通常采用(),它的作用是()。 2.与低频功放相比较,丙类谐振功放的特点是:①工作频率高和相对频带窄;②负载性质为();③晶体管工作在()状态。 3.反馈式正弦波振荡器一般由()、()、()和()四部分组成。 4.在几种调幅波之中,其包络能够反映调制信号变化规律的是()。 5.AGC电路的主要作用是()6.在调频波中,用()反映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在调相波之中,用()反映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 7.锁相环路由()、()和()三部分组成。 二、判断题(5分) 1.()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矩形系数大于1,且越大越好。 2.()克拉泼电路实际上是电容三点式的一种改进形式。 3.()避免组合频率干扰的一种方法是改善混频器前端电路的选择性。 4.()丙类谐振功放作为集电极调幅时,应工作于过压状态。 5.()如果大信号包络检波器的检波负载越大,则惰

情失真越严重。 三、分析简答题(30分) 1.下图为一振荡器的交流通路,分析电路后回答下列问题:(1)该振荡器是什么类型的振荡器(或说出名称)(2分)? (2)该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的表达式是什么?(2分) (3)该振荡器具有什么样的优点?(4分) 2.简述同步检波器与非同步检波器之间的异同?(5分) 3.分析下图,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①如果要求该电路输出双边带调幅信号,则U1和U2分别为什么 信号?(3分) ②如果要求该电路输出低频调制信号,则U1和U2分别为什么信 号?(3分) ③如果要求该电路输出中频调幅波信号,则U1和U2分别为什么 信号?(3分) 4.下图为斜率鉴频器的原理框图,试说明其实现鉴频的工作原理,并指出U1、U2和U3各是什么样的信号?(8分)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实验一低电平振幅调制器(利用乘法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与 过程,并研究已调波与二输入信号的关系。 2.掌握测量调幅系数的方法。 3.通过实验中波形的变换,学会分析实验现象。 二、预习要求 1.预习幅度调制器有关知识。 2.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及内容,分析实验电路中用1496乘 法器调制的工作原理,并分析计算各引出脚的直流电压。 3.分析全载波调幅及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特点,并画出其频谱图。 三、实验仪器设备 1.双踪示波器。 2.SP1461型高频信号发生器。 3.万用表。 4.TPE-GP4高频综合实验箱(实 验区域:乘法器调幅电路) 四、实验电路说明 图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受 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 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 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 号的振幅成正比。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图1 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 信号,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调幅器即为 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本实验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1496来构成调幅器,图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它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V1-V4组成,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V5与V6,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

D、V7、V8为差动放大器V5、V6的恒流源。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V1-V4 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⑧、⑩之间;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①、④之间,②、③脚外接 1KΩ电阻,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电极(即引出脚⑹、⑿之间)输出。 用1496集成电路构成的调幅器电路图如图2所示,图中R P5002用来调节引出脚①、④之间的平衡,R P5001用来调节⑧、⑩脚之间的平衡,三极管V5001为射极跟随器,以提高调幅器带负载的能力。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电路见图2 构成的调幅器 1.直流调制特性的测量 1)载波输入端平衡调节:在调制信号输入端P5002加入峰值为100mv, 频率为1KHz的正弦信号,调节Rp5001电位器使输出端信号最小,然 后去掉输入信号。 2)在载波输入端P5001加峰值为10mv,频率为100KHz的正弦信号,用 万用表测量A、B之间的电压V AB,用示波器观察OUT输出端的波形,

课设心得体会

课设心得体会 课设心得体会范文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高频电子线路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龋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常用元件的识别和测试;熟悉了常用

仪器、仪表;了解了电路的连线方法;以及如何提高电路的性能等等,掌握了焊接的方法和技术,通过查询资料,也了解了收音机的构造及原理。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实验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双调频回路谐振放大器成绩: 姓名:秦超班级:09电科1 组数:200915420132 设备编号:日期:2011.11.30 指导老师:安老师 批阅老师: 年日

实验2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实验准备 1.做本实验时应具备的知识点: ●双调谐回路 ●电容耦合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放大器动态范围 2.做本实验时所用到的仪器: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模块 ●双踪示波器 ●万用表 ●频率计 ●高频信号源 二、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 2.熟悉耦合电容对双调谐回路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3.了解放大器动态范围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1.采用点测法测量双调谐放大器的幅 频特性; 2.用示波器观察耦合电容对双调谐回 路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3.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动态范围。

四、基本原理 1.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 顾名思义,双调谐回路是指有两个调谐回路:一个靠近“信源”端(如晶体管输出端),称为初级;另一个靠近“负载”端(如下级输入端),称为次级。两者之间,可采用互感耦合,或电容耦合。与单调谐回路相比,双调谐回路的矩形系数较小,即:它的谐振特性曲线更接近于矩形。电容耦合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图如图2-1所示。 与图1-1相比,两者都采用了分压偏置电路,放大器均工作于甲类,但图2-1中有两个谐振回路:L1、C1组成了初级回路,L2、C2组成了次级回路;两者之间并无互感耦合(必要时,可分别对L1、L2加以屏蔽),而是由电容C3进行耦合,故称为电容耦合。 2.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如图2-2所示,其基本部分与图2-1相同。图中,2C04、2C11用来对初、次级回路调谐,2K02用以改变耦合电容数值,以改变耦合程度。2K01用以改变集电极负载。2K03用来改变放大器输入信号,当2K03往上拨时,放大器输入信号为来自天线上的信号,2K03往下拨时放大器的输入信号为直接送入。

高频课程设计---基于Multisim的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与仿真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Multisim的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与仿真 中文摘要 本接收系统,以模拟乘法器为核心,接收部分由本机振荡,混频电路,晶体振荡电路,小信号放大,鉴频电路等模块组成。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并使用了EDA 工具软件,在计算机屏幕上模仿真实实验室的工作台,绘制电路图需要的元器件、电路仿真需要的测试仪器均可直接从屏幕上选取,提高了设计效率。方案的优点是电路简单、器件易得、大大提高了电路的可行性。 关键词: 调频接收机;鉴频电路;仿真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第二章窄带调频接收机原理介绍 (2) 2.1 接收系统原理框图 (2) 2.2 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 (3) 2.3 混频电路 (3) 2.4 晶体振荡器电路 (4) 2.5 鉴频电路 (4) 第三章设计要求 (5) 3.1 目的及意义 (5) 3.2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 (6) 3.3 内容和要求 (6) 第四章开发平台简介 (8) 第五章详细设计及仿真 (10) 5.1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电路设计及仿真 (10) 5.2 混频电路设计及仿真 (11) 5.3 晶体振荡电路设计及仿真 (12) 5.4 鉴频电路设计及仿真 (12) 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计算机事业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及工作软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当今电子设计领域,EDA设计和仿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设计环节。在众多的EDA设计和仿真软件中,EWB软件以其强大的仿真设计应用功能,在各高校电信类专业电子电路的仿真和设计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EWB软件及其相关库包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的仿真设计能力,更新设计理念有较大的好处。 EWB(电子工作平台)软件,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户界面友好,各类器件和集成芯片丰富,尤其是其直观的虚拟仪表是EWB软件的一大特色。它采用直观的图形界面创建电路:在计算机屏幕上模仿真实实验室的工作台,绘制电路图需要的元器件、电路仿真需要的测试仪器均可直接从屏幕上选取。EWB软件所包含的虚拟仪表有:示波器,万用表,函数发生器,波特图图示仪,失真度分析仪,频谱分析仪,逻辑分析仪,网络分析仪等。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利用EWB软件来设计和仿真信号调频接收机系统电路。

电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doc

电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做电子课程的设计,在设计中会学到很多东西,同时也是对自己之前所学的一种实践。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一) 通过这次为期近半月的课程设计,我们深感自己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我们在课堂上接触到的多半是苍白的理论,在实践层面上只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真正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我们如果缺乏必要的及时锻炼,那将会感觉到力不从心。理工科本来就是一门集思维和动手能力于一体的学科,要想真正掌握好,思考、假设和实验验证都是必不可少的。在通过很多的理论学习之后,我们通过课程设计和相关的实验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际运用中加以利用,巩固了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另外,我们生活在一个讲究团队合作的社会里。通过团队的协作,也培养了我们团结互助,相互协调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共同完成了小组的任务,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共同把一个个问题解决。虽然辛苦,但是我们也享受着这次课程设计中给我们带来的乐趣,那就是自己亲自动手解决好实际问题,虽然我们做的还不够,但是我们也算是迈出了艰难的一步。我们学习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走向实际运用,通过这种模拟式的学习,我们加深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的差异。通过这个课程设计,我们大家把整个学习阶段的各种学科知识窜联在一起,更好地认识到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为以后的实践环节做铺垫,我们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要有所掌握才可以顺利完成任务。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人而异,合理分配任务,团结协作,一起朝着任务的方向不断地奋斗,大家都很辛苦,各自完成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工作。我们都深感动手起来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要亲自去解决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同时我们也在实践过程中修复了以往学习的很多漏洞。我们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完善和提升。希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说明书..

实验要求(电信111班) l.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完成指定的预习任务。预习要求如下: 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分析、掌握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必要的估算。 2)完成各实验“预习要求”中指定的内容。 3)熟悉实验任务。 4)复习实验中所用各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使用仪器和学习机前必须了解其性能、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守。 3.实验时接线要认真,相互仔细检查,确定无误才能接通电源,初学或没有把握应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再接通电源。 4.高频电路实验注意: 1)将实验板插入主机插座后,即已接通地线,但实验板所需的正负电源则要另外使用导线进行连接。 2)由于高频电路频率较高,分布参数及相互感应的影响较大。所以在接线时连接线要尽可能短。接地点必须接触良好。以减少干扰。 3)做放大器实验时如发现波形削顶失真甚至变成方波,应检查工作点设置是否正确,或输入信号是否过大。 5.实验时应注意观察,若发现有破坏性异常现象(例如有元件冒烟、发烫或有异味)应即关断电源,保持现场,报告指导教师。找出原因、排除故障,经指导教师同意再继续实验。 6.实验过程中需要改接线时,应关断电源后才能拆、接线。 7.实验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结果(数据、波形、现象)。所记录的实验结果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后再拆除实验线路。 8.实验结束后,必须关断电源、拔出电源插头,并将仪器、设备、工具、导线等按规定整理。 9.实验后每个同学必须按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一调谐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路实验箱。 2、熟悉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分析一通频带与选择性。 3、熟悉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谐振回路的影响,从而了解频带扩展。 4、熟悉和了解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及其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2、扫频仪 3、高频信号发生器 4、毫伏表 5、万用表 6、实验板1 三、预习要求 1、复习谐振回路的工作原理。 2、了解谐振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动态范围、通频带及选择性相互之间关系。 3、实验电路中,若电感量L=1uh,回路总电容C=220pf(分布电容包括在内),计算回路中心频率 f 0 。图1-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图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1、实验电路见图1-1 (1)按图1-1所示连接电路(注意接线前先测量+12V电源电压,无误后,关断电源再接线)。 (2).接线后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接通电源。 2. 静态测量 实验电路中选Re=1K 测量各静态工作点,计算并填表1.l 表1.1 *VB,VE是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对地电压。 3. 动态研究 ⑴.测放大器的动态范围Vi~V0(在谐振点) 选R=l0K,R0=lK。把高频信号发生器接到电路输入端,电路输出端按毫伏表,选择正常放大区的输入电压Vi,调节频率f使其为10.7MHZ,调节CT使回路谐振,使输出电压幅度为最大。此时调节Vi由0.02伏变到0.8伏,逐点记录V。电压,并填入表l.2。Vi的各点测量值可根据(各自)实测情况来确定。表1.2 (2). 当Re分别为500Ω、2K时,重复上述过程,将结果填入表l.2。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

集电极调幅与大信号检波实验报告

集电极调幅与大信号检波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三集电极调幅与大信号检波 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 实验地点: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高频电子线路集电极调幅与大信号检波信息1 2013年1月5日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加深对集电极调幅和二极管大信号检波工作原理的理解; 2、掌握动态调幅特性的测试方法; 3、掌握利用示波器测量调幅系数ma的方法; 4、观察检波器电路参数对输出信号失真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与线路 1、原理 集电极调幅的工作原理 集电极调幅是利用低频调制电压去控制晶体管的集电极电压,通过集电极电压的变化,使集电极高频电流的基波分量随调制电压的规律变化,从而实现调幅。实际上,它是一个集电极电源受调制信号控制的谐振功率放大器,属高电平调幅。调幅管处于丙类工作状态。 集电极调幅的基本原理电路如图5—1所示: 图5-1 集电极调幅原理电路 图中,设基极激励信号电压(即载波电压)为:?0?V0cos?0t 则加在基射极间的瞬时电压为?B??VBE?V0cos?0t 调制信号电压υΩ 加在集电极电路中,与集电极直流电压VCC串联,因此,集电极有效电源电压为 VC?VCC????VCC?V?cos?0t?VCC?1?ma cos?t?

式中,VCC 为集电极固定电源电压;ma?V?CC为调幅指数。由式可见,集电极的有效电源电压VC随调制信号压变化而变化。由图5—2所示, 图中,由于-VBB与υb不变,故vBmax为常数,又RP不变,因此动态特性曲线的斜率也不变。若电源电压变化,则动态线随VCC值的不同,沿υc 平行移动。由图可以看出,在欠压区内,当VCC由VCC1变至VCC2(临界)时,集电极电流脉冲的振幅与通角变化很小,因此分解出的Icm1的变化也很小,因而回路上的输出电压υc的变化也很小。这就是说在欠压区内不能产生有效的调幅作用。 当动态特性曲线进入过压区后,VCC等于VCC3、VCC4等,集电极电流脉冲的振幅下降,出现凹陷,甚至可能使脉冲分裂为两半。在这种情况下,分解出的Icm1随集电极电压VCC的变化而变化,集电极回路两端的高频电压也随VCC而变化。输出高频电压的振幅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37349

实验一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1.1 实验目的 1、 掌握高频小信号谐振电压放大器的电路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 2、 熟悉谐振回路的调谐方法及测试方法。 3、 掌握高频谐振放大器处于谐振时各项主要技术指标意义及测试技能。 1.2、实验内容 1.2.1 单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仿真 1、根据电路中选频网络参数值,计算该电路的谐振频率ωp 。 MHz CL w p 936.210 58010 2001 16 12 =???= = --

2、通过仿真,观察示波器中的输入输出波形,计算电压增益A v0。 ,708.356uV V I = ,544.1mV V O = 电压增益=== 357 .0544 .10I O v V V A 4.325 3、利用软件中的波特图仪观察通频带,并计算矩形系数。 波特图如下: 4、改变信号源的频率(信号源幅值不变),通过示波器或着万用表测量输出电压的有效值,计算出输出电压的振幅值,完成下列表,并汇出f~A v 相应的图,

根据图粗略计算出通频带。 f (KH z) 65 75 165 265 365 465 1065 1665 2265 2865 3465 4065 U 0 (mv) 0.97 7 1.06 4 1.39 2 1.48 3 1.52 8 1.54 8 1.45 7 1.28 2 1.09 5 0.47 9 0.84 0.74 7 A V 2.73 6 2.97 4 3.89 9 4.15 4 4.28 4.33 6 4.08 1 3.59 1 3.06 7 1.34 1 2.35 2 2.09 2 BW0.7=6.372MHz-33.401kHz 5、在电路的输入端加入谐振频率的2、4、6次谐波,通过示波器观察图形,体会该电路的选频作用。 1.2.2 双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班级:09050841 姓名: 学号:0905084139 2011 年 12 月 18日 实验一低电平振幅调制器(利用乘法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与 过程,并研究已调波与二输入信号的关系。 2.掌握测量调幅系数的方法。 3.通过实验中波形的变换,学会分析实验现象。 二、预习要求 1.预习幅度调制器有关知识。 2.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及内容,分析实验电路中用1496乘 法器调制的工作原理,并分析计算各引出脚的直流电压。 3.分析全载波调幅及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特点,并画出其频谱图。 三、实验仪器设备 1.双踪示波器。 2.SP1461型高频信号发生器。 3.万用表。 4.TPE-GP4高频综合实验箱(实 验区域:乘法器调幅电路) 四、实验电路说明 图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受 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 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 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 号的振幅成正比。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5-1 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 信号,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调幅器即为 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本实验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1496来构成调幅器,图5-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它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V1-V4组成,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V5与V6,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D、V7、V8为差动放大器V5、V6的恒流源。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V1-V4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⑧、⑩之间;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①、④之间,②、③脚外接 1KΩ电阻,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电极(即引出脚⑹、⑿之间)输出。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

篇一: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八三点式lc振荡器及压控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三点式lc振荡器的基本原理; 2、掌握反馈系数对起振和波形的影响; 3、掌握压控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4、掌握三点式lc振荡器和压控振荡器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测量振荡器的频率变化范围; 2、观察反馈系数对起振和输出波形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 20mhz示波器一台、数字式万用表一块、调试工具一套 四、实验原理 1、三点式lc振荡器 三点式lc振荡器的实验原理图如图8-1所示。图 8-1 三点式lc振荡器实验原理图 图中,t2为可调电感,q1组成振荡器,q2组成隔离器,q3组成放大器。c6=100pf,c7=200pf,c8=330pf,c40=1nf。通过改变k6、k7、k8的拨动方向,可改变振荡器的反馈系数。设c7、c8、c40的组合电容为c∑,则振荡器的反馈系数f=c6/ c∑。通常f约在0.01~0.5之间。同时,为减小晶体管输入输出电容对回路振荡频率的影响,c6和c∑取值要大。当振荡频率较高时,有时可不加c6和c∑,直接利用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电容构成振荡电容,使电路振荡。忽略三极管输入输出电容的影响,则三点式lc振荡器的交流等效电路图如图8-2所示。 c6 图8-2 三点式lc振荡器交流等效电路图 图8-2中,c5=33pf,由于c6和c∑均比c5大的多,则回路总电容c0?c5?c4 则振荡器的频率f0可近似为:f0? 12?2c0 ? 1 2?2(c5?c4) 调节t2则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变化,当t2变大时,f0将变小,振荡回路的品质因素变小,振荡输出波形的非线性失真也变大。实际中c6和c∑也往往不是远远大于c5,且由于三极管输入输出电容的影响,在改变c∑,即改变反馈系数的时候,振荡器的频率也会变化。 五、实验步骤 1、三点式lc振荡器 (1)连接实验电路 在主板上正确插好正弦波振荡器模块,开关k1、k9、k10、k11、k12向左拨,k2、k3、k4、k7、k8向下拨,k5、k6向上拨。主板gnd接模块gnd,主板+12v接模块+12v。检查连线正确无误后,打开实验箱后侧的船形开关,k1向右拨。若正确连接,则模块上的电源指示灯led1亮。 (2)测量lc振荡器的频率变化范围 用示波器在三极管q2的发射极(j5处)观察反馈输出信号的波形,调节t2,记录输出信号频率f0的变化范围,比较波形的非线性失真情况,填表8-1。 (3)观察反馈系数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用示波器在三极管q2的发射极观察反馈输出信号vo的波形,调节t2,使vo的频率f1为10.7mhz左右,改变反馈系数f的大小(通过选择k6、k7、k8的拨动方向来改变),观察v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