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施护观察基本内容与原则的规定

辩证施护观察基本内容与原则的规定
辩证施护观察基本内容与原则的规定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辩证施护观察基本内容与原则的规定

1.观察的基本内容

对病情的观察在中医护理中尤为重要,通过神色、精神、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睡眠、饮食的观察提供施护依据,观察还要重视病情的主要病证,在一系列病证中最令病人痛苦或最易导致恶变的症状是观察的重点。围绕主证的观察而作为观察病情的重点是辨证施护的又一特点。

2.舌象与脉象

2.1舌象舌象是中医观察病情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外感热病的辨证施护中更为重要。舌为心之苗,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极其丰富,其粘膜上皮薄而透明,乳头反应灵敏,故机体一般情况,消化系统和体液变化均可在舌上迅速地反映出来。近年来研究舌象的资料日益增多,重视舌象观察也是中医护理观察的又一特殊手段。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质,亦称“淡红舌、薄白苔”。舌象与脏腑关系一般以:舌根属肾;舌中属脾胃;舌尖属心、肺;舌旁属肝、胆。由此可观察和推断病证的进展。如肝硬变患者若原为淡红舌薄白苔或薄黄苔,一旦转鲜红光剥,常为肝功能变坏之兆。

2.2 脉象脉象是由脉搏的速率、节律、强度、位置和形态所组成,与心排血量、心瓣膜功能、血压的高低、血管内血液的质和量以及末梢血管的功能状态等有关。正常脉象称“常脉”,或“早脉”,常脉一息四至(约68~80次/min),不浮不沉,来去从容,和缓有力,节律均匀。但也常因年龄、性别、体质、气候差异而不同。脉象以浮脉、沉脉、虚脉、迟脉、实脉、洪脉、细脉等表现病证。如:浮脉主病表证,沉脉主病里证。

辩证施护的原则

1.整体观念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二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2.同病异护相同症状由于引起疾病原因(机体自身、地区、季节)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感冒,因发病季节、致病因素不同可表现风寒证和风热证,只

有把风寒症和风热证辨别清楚才能正确施护。又如腹胀,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无论何因引起的“不通”皆可致痛。治疗腹痛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依据,以“通”为原则,按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通法”。护理同样以“实则攻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气滞者理气、血瘀者活血”确定护理措施。

3.异病同护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可采用同一护理方法。如子宫脱垂和脱肛是不同的病,但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都可采用提升中气的护理方法,即注意休息,避免过劳,以培育中气,可针刺百会、关元等穴位,以补中益气,可用黄芪、党参炖母鸡益气健脾,促使回纳为基本原则。

4.中医护理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和症状不同相同的病机或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不同的病机或证要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所谓“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实质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涵着病机在内的缘故,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护理方法就是辨证施护。

5.正护与反护

5.1 正护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护的一种常见护理原则,又称逆护法。如寒则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均为正护法。临床此为多用。

5.2反护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护的一种护理方法。大多在特殊情况下用。如“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分别采用“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的护理方法。这就是以寒护寒,以热护热的反护原则。

辩证施护规范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 一、辩证施护 1、风湿痹阻症(姜活胜湿汤加减) ①病室环境:保持室内干燥,温度适宜,阳光充足。 ②饮食调护:忌进食油腻之品。 ③情志调护:保护患者的心境,减轻其忧虑情绪。 ④中药内服调护:每日一次,水煎取汁200-300ml,分2次口服,早晚各一次, 宜饭后服。服药期间,应注意休息、局部保暖,以利康复。 ⑤药后观察:应注意观察患者出汗和大便情况。 2、寒湿痹阻症(乌头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 ①病室环境:保持室内干燥,温度适宜,阳光充足。 ②饮食调护:应荤素搭配,宜食温热食品。控制膏粱厚味和水盐的摄入。 ③情志调护:保护患者的心境,减轻其忧虑情绪。 ④中药内服调护:水煎剂。每日一剂,每剂煎取200ml。口服,每次温服100ml, 1日2次。汤剂宜温服,药后盖被安卧,休息。 ⑤药后观察:应注意保暖,使微微汗出。观察、记录疼痛的部位、性质,并注 意观察体温、心率、血压等变化。应按医嘱记录饮液量和尿量,以帮助了解服药后的效果。 3、湿热痹阻症(宣痹汤合三妙散或四妙汤加减) ①病室环境:保持室内干燥,温度适宜,阳光充足。 ②饮食调护:宜食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之品。忌辛辣焦燥助火之食品,少 食粘滑油腻,忌酒。 ③情志调护:保护患者的心境,减轻其忧虑情绪。 ④中药内服调护:服药期间汗出较多应及时擦干汗液,避风寒,保持衣物干燥。 鼓励患者适当饮水,并注意口腔清洁。 ⑤药后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 4、痰瘀痹阻症(身痛逐瘀汤、桃红饮加减) ①病室环境:保持室内干燥,温度适宜,阳光充足。 ②饮食调护:以清淡、富有营养、含高维生素的食物为主。

③情志调护:情志舒畅,以使气机保持通畅,更好发挥药效。 ④中药内服调护:汤剂。每日一剂,用水煎取300ml,每次服150ml,1日2次。 宜温服,服药后,可进行局部按摩,注意保暖。 ⑤药后观察:观察疼痛减轻程度,起效时间以及诸症变化情况。 5、气血两虚证(八珍汤和蠲痹汤加减) ①病室环境:保持室内干燥,温度适宜,阳光充足。 ②饮食调护:要饮食有节,不可过食肥甘厚味,以免酿痰动风,加重病情。 ③情志调护:劝慰患者增强信心。 ④中药内服调护:每日一剂,每剂煎200-400ml,分2-3次口服。服药同时, 应避风寒、防潮湿。更应避免劳动时汗出当风。劳动或运动后,不可乘热汗出入水洗浴。内衣潮湿应及时更换,并要注意季节、时令对本病的影响。服 药后应复被静卧片刻,有利药效发挥。 ⑤药后观察:应注意观察关节肌肉痛楚之变化,活动之功能、舌脉之动态。 6、肝肾不足证(独活寄生汤或金匮肾气丸或六味地黄丸加减) ①病室环境:保持室内干燥,温度适宜,阳光充足。 ②饮食调护:忌食生冷、油腻、肥甘厚味。 ③情志调护:劝慰患者增强信心。 ④中药内服调护:成人每次1丸,日服2次,以温开水或加少许黄酒送服本药。 服药期间应注意疼痛局部保暖,防受风寒,以保证疗效。 ⑤药后观察:观察关节活动,腰膝酸软等变化。 二、小针刀护理 1、术前护理:耐心细致的向患者讲解小针刀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做好术前 评估,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常规检查;并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理解与配合,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稳定的情绪对小针刀治疗后的康复至关重要。 2、术后护理:术后用无菌棉球按压治疗部位,无菌纱布覆盖针孔,胶布固定。 交代患者24小时内勿洗澡或水浸湿手术部位以防针孔感染。指导患者术后第一天手术部位关节勿过度活动,第二天可做一些轻微的关节伸展运动,以后逐渐增加,以免引起关节肿胀、疼痛等不适。 三、针灸护理 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辩证施护在中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辩证施护在中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主持人:蔡保兰 主讲人:邹慧 2013.4.20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为特点的护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临证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卫生保健、预防、消毒隔离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经验,基本上涵盖了护理工作的各个领域 中医护理发展史 ?中医护理的起源:夏-春秋 ?初步形成:战国-东汉 ?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孙思邈《千金方》首创葱管导尿术、灌肠等。 ?充实阶段:宋金元的食疗养生、调护 ?成熟阶段:明清李时珍《本草纲目》 ?当代护理学的蓬勃发展:1959《中医护理学》第一本中医护理专著。 中医护理优势 ?理论特色 ?中医护理方法优势 ?中医养生保健优势 ?护理操作优势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医护并行没有分家 医家集看病、抓药、煎药、护理于一身。 ?弟子和家属代劳 ?专业的护理人员 ?古老又年轻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辩证施护 整体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以脏腑,外络于肢节” 辩证施护 ?辩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 ?施护是在辩证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 辩证施护的一般方法 1、远用四诊方法收集辩证资料 a、远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 b、运用问诊辨别疾病的虚实 c、运用问诊全面了解病情 d、运用切诊探明疾病的性质 运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 ?观察病人的神志、形态、皮肤、五官、舌苔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的异常变化,测知

淋症的辩证施护原则

淋症的辩证施护原则 徐文利 实证(包括热淋、血淋、膏淋实证): ①病室宜干燥、凉爽、安静、舒适。 ②观察排尿次数,难易及疼痛程度和尿的性质。热淋尿色黄赤,血淋尿色深色,膏淋尿如膏脂,混浊如米泔;做好尿量及数量记录,发现尿液异常,及时留取标本送验。若排尿疼痛加剧,或出现面色苍白,窘迫难忍、汗出肢冷等,应立即通知医生看视患者。 ③根据临床表现,如尿中有血而排尿进无不适者,则为血尿,非淋证患者,应予以鉴别。 ④注意情志护理,消除肾张及悲观情绪,让患者在排尿时精神放松,可用其他方法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病痛,增加治愈信心。 ⑤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至少应保持1500~2000ml左右,以达清热利湿之效。 ⑥饮食宜偏凉,有滑利渗湿作用之品,以助膀胱气化,清利湿热。如菠菜、空心菜、芹菜、黄花菜、慈菇、茭白、冬瓜等,并可选用莲

藕、荸荠、菱角、雪梨、西瓜等水果。禁忌烟酒,辛辣刺激食品及肥甘厚味。 ⑦如恶寒发热者,应注意保暖,定时测试体温,注意休息,并观察患者有无其它病情变化。 ⑧避免过劳,外感及可能外起淋证复发的因素。 (2)虚证(包括气淋、膏淋之虚证): ①此证多为脾肾亏虚、运化固摄无力。故病室应温暖向阳,衣被适度,避免风寒。 ②鼓励患者酌情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体质,但不可因过劳而相起病情加重。 ③饮食应以补益肝肾,易消化为原则,如牛奶、山药、枸杞子粥、胡桃粥、苡仁大枣粥、芡实茯苓粥、莲子桂圆粥等。禁忌生冷、油腻、硬固、炙煿之品。 (3)石淋证: ①可参照热淋证护理。 ②石淋绞痛发作时,患者出现坐卧不安,面色苍白,四肢逆冷、恶心呕吐、出冷汗,甚至休克。如发生虚脱时,应立即让患者取头低平卧位,测血压,加强保暖措施,并通知医生。

辨证论治

目录 辨证论治 (2) 辨证论治学 (2) 八纲辨证 (3) 气血津液辨证 (4) 脏腑辨证 (5) 六经辨证 (6) 卫气营血辨证 (7) 三焦辨证 (8) 经络辨证 (9)

辨证论治 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疾病的思维方法和过程。通过四诊收集患者的病史、症状等临床资料,根据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分辨出证候,并拟定治疗方法。 也包括中医理论贯穿在预防与养生实践中的过程。 辨证论治学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又称辨证施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 辨证即是认证识证的过程。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这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所谓辨证,就是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两部分。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原则。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

辩证施护观察基本内容与原则的规定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辩证施护观察基本内容与原则的规定 1.观察的基本内容 对病情的观察在中医护理中尤为重要,通过神色、精神、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睡眠、饮食的观察提供施护依据,观察还要重视病情的主要病证,在一系列病证中最令病人痛苦或最易导致恶变的症状是观察的重点。围绕主证的观察而作为观察病情的重点是辨证施护的又一特点。 2.舌象与脉象 2.1舌象舌象是中医观察病情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外感热病的辨证施护中更为重要。舌为心之苗,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极其丰富,其粘膜上皮薄而透明,乳头反应灵敏,故机体一般情况,消化系统和体液变化均可在舌上迅速地反映出来。近年来研究舌象的资料日益增多,重视舌象观察也是中医护理观察的又一特殊手段。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质,亦称“淡红舌、薄白苔”。舌象与脏腑关系一般以:舌根属肾;舌中属脾胃;舌尖属心、肺;舌旁属肝、胆。由此可观察和推断病证的进展。如肝硬变患者若原为淡红舌薄白苔或薄黄苔,一旦转鲜红光剥,常为肝功能变坏之兆。 2.2 脉象脉象是由脉搏的速率、节律、强度、位置和形态所组成,与心排血量、心瓣膜功能、血压的高低、血管内血液的质和量以及末梢血管的功能状态等有关。正常脉象称“常脉”,或“早脉”,常脉一息四至(约68~80次/min),不浮不沉,来去从容,和缓有力,节律均匀。但也常因年龄、性别、体质、气候差异而不同。脉象以浮脉、沉脉、虚脉、迟脉、实脉、洪脉、细脉等表现病证。如:浮脉主病表证,沉脉主病里证。 辩证施护的原则 1.整体观念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二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2.同病异护相同症状由于引起疾病原因(机体自身、地区、季节)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感冒,因发病季节、致病因素不同可表现风寒证和风热证,只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通过几周关于“中医药文化概论”的学习后,我觉得中医作为中国的国粹之一,值得我们炎黄子孙去学习,去了解和传承。而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文化学习中必不可缺少的方法,以下是我对中医药文化中的“辨证论治”的理解及看法: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既辨病又辨证,但主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将重点放在“证”的区别上,通过辨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例如,感冒是一种疾病,临床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但由于引发疾病的原因和机体反应性有所不同,又表现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不同的证型。只有辨清了感冒属于何种证型,才能正确选择不同的治疗原则,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或清暑祛湿解表等治疗方法给予适当的治疗。辨证与那种对于头痛给予止痛药、对于发热给予退烧药、仅针对某一症状采取具体对策的对症治疗完全不同,也根本不同于用同样的方药治疗所有患同一疾病的患者的单纯辨病治疗。 中医认为,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型;而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能出现同样的证型。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就可以分别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原则。“同病异治”即对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法。例如,麻疹初期,疹未出透时,应当用发表透疹的治疗方法;麻疹中期通常肺热明显,治疗则须清解肺热;而至麻疹后期,多有余热未尽,伤及肺阴胃阴,此时治疗则应以养阴清热为主。“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型,因而可以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比如,心律失常与闭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但均可出现血瘀的证型,治疗都可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活血化瘀。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原则,正是辨证论治实质的体现。

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 1、辩证施护简介 2、辨证施护的基本特点 3、辩证施护观察的内容和特点 辩证施护简介 中医治病强调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辨证论治”是中医精神实质,“辨证施护”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辨证和施护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辨证施护它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医护理的精华,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 辨证施护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二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2.同病异护相同症状由于引起疾病原因(机体自身、地区、季节)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感冒,因发病季节、致病因素不同可表现风寒证和风热证,只有把风寒症和风热证辨别清楚才能正确施护。又如腹胀,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无论何因引起的“不通”皆可致痛。治疗腹痛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依据,以“通”为原则,按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通法”。护理同样以“实则攻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气滞者理气、血瘀者活血”确定护理措施。 3.异病同护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可采用同一护理方法。如子宫脱垂和脱肛是不同的病,但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都可采用提升中气的护理方法,即注意休息,避免过劳,以培育中气,可针刺百会、关元等穴位,以补中益气,可用黄芪、党参炖母鸡益气健脾,促使回纳为基本原则。 4.中医护理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和症状不同相同的病机或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不同的病机或证要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所谓“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实质是由于“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