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经典整理版

犯罪心理学经典整理版
犯罪心理学经典整理版

2014-12-20 定稿

犯罪心理学口试(限10分钟)题库

一、简答类

1.简述犯罪心理学对象

2.简述弗洛伊德关于犯罪原因的一个观点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将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他认为,虽然本我中的原始本能是犯罪的根源。但是,在一般情况,人们并不会去犯罪。在人格中的自我和超我是人的行为中两个重要的控制元素,人们会根据现实社会道德法律的要求约束控制自己。如果自我和超我不完善,存在缺陷,已有的道德观念无法抵御本能冲动的诱惑,或者本我的力量过于强大,压倒了现实原则所带来的抑制力量,就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佛洛依德的本能轮

弗洛伊德是典型的性恶论者,他认为,人类社会中犯罪的根源源于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因为,犯罪就是违反了为了文明的存在而确定的各种禁律,而这种禁律是违反人类本性的。死忙本嫩转向外部世界,往往就以攻击本能和破坏本能的面目出现。人类本能中这种攻击性和破坏性的滥肆满足就会导致犯罪。此外,性本能也与犯罪有关。否罗伊德认为,性本能是人类最强大的本能之一,性欲的力量必然会严重的冲击文明社会为限制它而制定的各种禁律。儿童恋母情结的存在,就意味着他们很早就有这种反对社会文明伦理的乱伦倾向。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是作为犯罪者出生的,只是由于他们没有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他们的暴力破坏、攻击行为才不被认为是在犯罪。一旦长大成人,他们的行为就会被社会视为犯罪。

无意识罪恶感

弗洛伊德在【本我与超我】中说:“无意识罪恶感的增长会使人们成为罪犯,这一发现是令人惊讶的。但这毫无疑问是一个事实。在许多罪犯身上,特别是青少年罪犯的身上,人民可能发现在犯罪以前就存在着非常强大的罪恶感,所以罪恶感不是犯罪的结果,而是它的动机。”他认为犯罪人的罪恶导致了犯罪,,犯罪人的罪恶感产生在前,犯罪行为实施于后。弗洛伊德揭示了犯罪人深层的无意识犯罪动机。

3.简述弗洛伊德关于犯罪行为防治的一个观点

弗洛伊德认为,法律对防止犯罪有很重要的作用。他曾批评那些片面强调道德而忽视法律的惩罚作用的主张,但是,他也看到了只依靠法律的强制力是不够的,还需要运用其他方法防止犯罪。他在《文明及其缺憾》一书中写道:“文明希望通过使用暴力打击犯罪的权利,来防止最赤裸裸的野蛮暴行,但是法律是不能够控制人们用比较谨慎而且狡猾的方法来表现攻击性的。”因此,还需要运用其他方法。’

(2)提倡运用认同作用和升华作用等方式防止犯罪

弗洛伊德提出,防止人们犯罪倾向的最重要的办法,就是运用认同作用的手段来发展人们的“目标被抑制的爱”,在这种广泛的爱的基础上发展人们的超我和道德心。他认为,认同作用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集体内成员之间的敌对感情就是通过认同作用而变为互相关心和体谅的感情的。人们对他人的友谊和对整个人类的爱也都是在认同作用下形成起来的。由于这种广义的爱的作用,人就得以形成和不断发展自己的超我和道德心,从而自觉自愿地抑制自己本能的犯罪倾向。

人们也可以利用升华作用对自己的本能目标加以修改,使本能冲动转向对社会有利的方面和对象,变破坏为有益,但是,这一途径的作用只能为少数人所用。

4.简述阿德勒关于犯罪防治的一个观点

答:在犯罪防治中,阿德勒认为犯罪人选择与社会相违背的方式克服自卑,与他们在三大生活领域(即友谊、职业和爱情)失败有关。他们最根本的问题是缺乏社会兴趣和合作之道。所以,预防犯罪的途径就是要找出犯罪在儿童时期所遭受的合作障碍,培养他们的社会兴趣,教会他们怎样与人合作。这样就会使得犯罪数目大大减少。

5.简要说明犯罪人在犯罪前自我辩解的主要方式

自我辩解方式主要有合理化、比拟、投射、补偿等。

合理化:用理由来掩饰自己不光彩的行为。

比拟:将自己与历史上或者现实中有名的人相比较,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如黑社会把自己想象成梁山好汉。

投射:犯罪人将自己的观点反射到别人身上。如强奸犯认为别人愿意同自己发生关系。

补偿:犯罪人为挽回自尊,采取过激行为补偿自己。

6.对精神分析犯罪理论作简要评价

精神分析犯罪理论作用:第一,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生物学因素在犯罪行为中的巨大作用。尽管现在的研究已经揭示出犯罪行为是由行为人的生物、心理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但生物遗传的主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许多精辟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翔实的资料。第二,大大扩展了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精神分析理论家对犯罪人无意识犯罪动机的深入剖析是独到有创见的。大多数犯罪是犯罪人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发动的,但是,有些奇特的,动机不明的案件用常规思维及方法是很难搞清楚的,精神分析理论为我们分析这些奇怪的犯罪案件提供了方法,使我们能够从犯罪行为的表层深入到犯罪人的内心,揭露引发犯罪行为的深层动机。这不仅对刑事侦察、审判等司法实践活动有帮助,而且对于犯罪人的矫正,预防也有重要的价值。第三,引起我们对犯罪人早起经历的关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特别强调儿童早期经验在其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这一点对分析犯罪人犯罪心理的形成历程有直接的帮助,通过对犯罪人过去经历尤其是创伤性的经历的分析,了解到犯罪人潜意识的心理冲突,有助于对其犯罪心理进行更有效的矫正,预防其重新犯罪。

对犯罪行为的精神分析也存在一些局限:第一,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人的本能与犯罪的密切关系,基本上持有一种“性恶论”的倾向,弗洛伊德本人还主张“孩子是作为犯罪者出生的”,

后来的精神分析家,如亚历山大也继承了这一观点,这显然是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背道而驰。第二,精神分析理论能较好地解释一些非理性的犯罪行为,如对一部分暴力犯罪和性犯罪等与本能冲动密切联系的自然犯罪有较强的说服力,但是,该理论对政治性犯罪,智能犯罪,高科技犯罪等难以做出详细严密的分析。尽管精神分析理论提出了所有人生来就是犯罪人的假设,但在实践中举步维艰。第三,精神分析犯罪理论的研究方法缺乏严密的科学性,他们过分强调主观的理性思辨,带有唯心主义的精神色彩,无法经实证进行客观的检验,使其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受到质疑。

7.对行为主义犯罪理论作简要评价

自产生之日起,以其鲜明的个性引人注目,对近期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为犯罪学者研究犯罪行为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行为主义直接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社会学习理论家直接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犯罪行为是人类若干社会行为之一,因此行为主义者发现的行为规律可直接用于对人类犯罪行为的解释。社会学习理论家发现的四种易于导致暴力行为的因素为我们系统研究犯罪行为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的对策,建立有价值的理论体系有重要意义。

第二,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尤其是班杜拉等人设计的关于人类攻击行为的一系列实验研究,为我们对犯罪心理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当然,运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犯罪心理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理论深度不够。无论是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还是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都难以全面解释纷繁复杂的犯罪行为。

第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班杜拉的理论观点主要来自实验室实验,但其实验的深入性不够,尤其是用于解释真正犯罪问题时显得过于简单,因为在实验室中很难模拟犯罪人在犯罪时必须面对的社会和法律的全部压力。

8.对案犯进行心理分析的要点一般有哪些

(1)心理分析的静态分析方面:主要有生物学因素(遗传、年龄或性别、神经生理及生物学);个体的人格倾向(需要和动机、价值观)、人格特征(性格、气质);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工作环境)。

(2)动态分析:

一、犯罪心理的形成(内化过程)

1、犯罪心理的实质

2、犯罪心理形成的基本模式(渐进式、突发式、机遇式)

3、渐进式犯罪心理形成的形式过程(内化过程)

(1)、一般社会交往,特别是不良交往

(2)、对消极对象的选择性汲取,包括模仿

(3)、形成不良心态或不健全人格(个性)

(4)、不法行为尝试获得成功,肯定性体验

(5)、犯罪意向萌发 P90

二、犯罪行为的发生(外化过程)

1、犯罪情境(侵害对象、现场条件、现场气氛)

2、犯罪双方当事人的心理互动(犯罪行为发生前、过程中、完成后)

犯罪心理的质性变化(良性或恶性演化)P104-108

1、良性转化

(1)、条件:内因、外因

(2)、方式:三种,渐进型、顿悟型、反复型

2、恶性转化

(1)、条件:内因、外因

(2)、方式:教材第一条是关键

(3)、定型化、个性化、职业化

9.简述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心理因素

犯罪心理形成的心理因素

分为个体的人格倾向和个体的人格特质两方面影响因素

一、个体的人格倾向:在犯罪心理因素中,需要、动机、价值观等人格倾向是最为活跃的因素。

(一)需要和动机:犯罪人的需要突出表现为对需要强烈程度的失控及满足需要的方式与社会规范的对立。强烈而畸变的需要是犯罪行为的内在驱动力。犯罪行为人正是在报复、嫉妒、逞强等不良心理需要的激发、推动下实施犯罪行为。犯罪动机是引起和推动违法犯罪主体去实施某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力,是违法犯罪主体的重要心理因素,犯罪动机来自犯罪主体的需要和一定的外部诱因(详见书本72页)

(二)价值观:价值观是个人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意识的核心,对个人的全部意识活动起支配、调节作用。不良、错误、腐朽的价值观是形成违法犯罪心里的思想基础。

二、个体的人格特质

(一)性格: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它在人格特质中具有核心的、主导的意义。不良的性格易导致犯罪心理的形成。(详见书本73页)(二)气质: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质。气质对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1.使犯罪类型打上气质特征的印记;2.不同气质的人再具体犯罪过程中有不同的特点。

另外,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建立在气质基础上后天社会成熟的结果。

10.简要说明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11.举例说明犯罪动机的特殊性

小红是某大学大三的学生,因为家境贫寒,所以她平时的学习十分刻苦,成绩也很优秀。但是她所在的寝室室友家境都比较好,而且经常在寝室里攀比各种名牌东西,让小红经常不得不出去躲避,一起出去聚餐也是去比较高档的地方,渐渐的小红也财力不支。长期以往,小

红觉得自己生活在寝室里十分难受,自己又比较要面子,聚餐不去又不太好,但是自己又的确没有那个多钱去消费,于是她就想起了去偷。刚好这个时候,她从网上认识了一个有钱的富二代小王,由于小红较好的相貌,让小王很是爱慕,于是小王经常约小红出去吃饭。有一次,小王跟几个朋友吃饭的时候喝醉了,饭后小红就打车把他送回家里面。到了小王家里,他已经不省人事了,小红把他安顿好之后,发现小王家里很是豪华,于是一个念头从她脑海里出现——偷。缺钱的小红,于是就在小王家里翻箱倒柜,从家里偷走了几千元钱的现金还有一部苹果平板电脑,事后小王发现报警后,警察才通过一系列的线索找出了行为者小红,最终小红的盗窃行为被依法处理。

本案中关于小红的犯罪动机,由于小红家境贫寒,平时可以用的钱很少,而她所处的环境又对她造成了一系列的刺激,刚好认识的富二代小王,让他有了犯罪的意向,趁小王喝醉的时候,她的犯罪动机得到了明确,使她决意实施犯罪行为。这里小红缺钱并因此受到的刺激,让她决意去偷,是故意犯罪的直接的内心起因。而她从犯罪意向的形成到明确,知道犯罪动机的产生,才是犯罪心理真正形成和成熟的标志。小红整个的犯罪心理中,犯罪动机的形成才是犯罪心理的核心。

12.简要说明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

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即个体犯罪心理的内化过程一般要经历几下几个阶段:

1、不良的交往与模仿

2、个体对消极社会信息的选择

3、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4、违法尝试获得体验

5、犯罪意向萌发

13.简述犯罪心理的良性转化

念:犯罪心理形成后,在主体内外化各种积极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减弱或者消除,或者处于暂时性抑制状态。存在与犯罪任何阶段。

条件:内部心理矛盾产生;要有促进犯罪心理良性转化的动因;要遵循转化规律

14.简述犯罪心理的恶性发展

犯罪心理的恶性发展,是指犯罪心理形成后,在主体内外因素的印象下,子啊犯罪活动中,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帮助,犯罪心理变得更加稳定和牢固。这种恶性发展可以发生在长期预谋从事某种犯罪活动的人身上,但更多地表现在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累犯和官宦身上。从初次犯罪满足犯罪欲求,再到实施犯罪和再次满足犯罪欲求,犯罪心理必然得到强化进而向恶性发展。

它的发展有三个条件:1、不良诱因的刺激;2、非法欲望的满足;3、惩罚、改造措施不力

发展的症状主要有6点:1、犯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2、个人欲望膨胀;3、反社会心理增强;4、作案经验更加丰富;5、犯罪活动向多方向发展;6、犯罪人格的形成

它的发展主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1、定型化阶段:反复进行犯罪活动,犯罪心

理得到强化,犯罪行为不再是偶尔进行的情境性活动,而是相对稳定、巩固的自觉行为

2、个性化阶段:犯罪心理人格由一部分逐渐成为其人格结构中的主导因素

3、职业化阶段:已经成为犯罪人生活的基本内容和生活的全部意义所在。

15.简述青春期年龄特征

复杂性困难期

过度性矛盾性

不稳定性危机期

半幼稚—半成熟

半依赖—半自主

半孩子—半大人

16.简述与未成年人犯罪作斗争的心理策略

我们知道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模仿性、易受暗示性、情境性、戏谑性、情绪性、反复性、暴力性和团伙性。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与犯罪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引导,从而使其犯罪的严重性与危害性。

1、找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只有找到原因之后我们才能及时作出对策,比如未成年人因为长期遭受欺负而产生犯意,那我们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要给与心理慰藉,告诉未成年人他会受到我们的保护,保证他不会再受到欺负。

2、未成年心理发育状况并不成熟,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找出未成年身上的某些优点,或者是给未成年展示他曾经获得过的荣誉等等,让未成年犯罪人觉得自己还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不应该做违法犯罪的事情。

3、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人的父母到场,击垮未成年犯罪人犯罪心理防线。

17.简述报复犯罪心理特点

报复犯罪,通常由于其需要或既定目标受挫而引起,可能报复特定对象,甚至泛化为报复社会,往往后果严重。报复犯罪的心理特征包括:

1、以泄愤为犯罪动机

2、目光短浅、以偏概全、将事态推向极端

3、相当部分属激情犯罪

4、自尊心过强,虚荣心强、心胸狭隘、多疑、以自我为中心

18.简述物欲型犯罪心理特点

1、追求超前或低级、奢华、腐朽的生活方式

2、较高的智力水平或特殊技能

3、缺乏高级情感和高尚情操

4、缺乏抵御物质诱惑的坚强意志

5、价值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

6、行为方式主要有:技能式、智能式、强力式

19.简述群体犯罪类型

主要类型:1、合作式(一般共同犯罪)由2-3人组成,往往是有女性成员的,结构呈小型简单叠加型,成员的地位是比较平等的,相互配合进行犯罪活动。

2、团伙式。多以地区相近、年龄相仿、自发组合为纠合特点,团伙式有核心人物,但是少有骨干分子,其结构呈团型,并以滚雪球的方式发展,内部无明确规范,但是有广泛的“默契“。违法犯罪活动有较大的盲目性,参加者青少年多见。

3、集团式。由集团领袖人物、骨干以及一般成员组合而成,结构呈宝塔型。集团内部有正式的团体规范,成员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进行犯罪活动。

4、聚集式(集群犯罪)多由某种强烈的外在刺激引起,随后受人暗示或者煽动,很可能迅速形成一股集体性的暴力破坏力量,其结构大体上是呈大型简单叠加型,作案过程中有教唆人物,亦有大量盲从者。

20.简要说明从犯类型

协从:心甘情愿、积极主动地协从主犯实施犯罪活动。

顺从:并非完全自愿,而由于某种原因跟随犯罪群体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盲从: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胁从:被胁迫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21.简要介绍你印象深刻的有关犯罪心理的某影视作品

《尼罗河上的惨案》讲述了一起发生在尼罗河上发生的离奇惨案。巨额财产继承人林奈特从杰奎琳那夺来的新郎赛蒙登上了豪华游轮,而游轮上的其他社会名流几乎都与林奈特有仇。后来杰奎琳在和赛蒙争吵时开枪打伤了赛蒙,第二天林奈特被发现被人谋杀,接下去又有人接二连三被枪杀。最后船上的侦探波罗终于揭露了这起赛蒙和杰奎琳精心策划以图林奈特财产的谋杀案。

在电影中,杰奎琳因疯狂的迷恋赛蒙,所以伙同赛蒙共同策划了这起尼罗河惨案。杰奎琳作为女性犯罪者,意志力薄弱,且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在意志控制

不了情绪的时候成为了赛蒙的帮凶。而且由于女性的易受暗示性,所以杰奎琳对于赛蒙有极高的遵从。又因为林奈特抢了赛蒙为新郎,激起了杰奎琳的嫉恨,因此杰奎琳就很容易的成为了赛蒙的帮凶。

二、论述或案例(由教师提供案例)分析类

1.谈谈你学习犯罪心理学课程的主要收获。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使我对犯罪心理学这门学科有了更加科学和理性的认识。首先,我知道了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不是占卜,它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学科,对于窥探人的心理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能够无限放大将其作为一种“读心术”。其次,通过系统学习犯罪心理学的“两大块,七大点”我了解了西方心理学的三大流派: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人文主义理论,在上述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过程及因素,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心理学知识体系。在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后,逐渐触及以理论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针对不同主体、不同类型、群体犯罪的心理特点分析。经过一学期对犯罪心理学粗浅的涉猎,能够对一些简单的案例运用犯罪心理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最后,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认识到了犯罪心理学并不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而是一门实用类学科,它更多的服务于实践,也来源于实践,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四学生,在接触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可以将在课堂上所学的犯罪心理学知识运用其中,既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实践,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提升。

2.结合你的实习经历或间接经验举例说明犯罪心理学的应用价值。

犯罪心理学的应用价值是对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描述、解释、预测与控制。其中犯罪心理的描述是应用价值的第一层次,犯罪心理与行为的解释是应用价值的第二层次,预测与控制是应用价值的第三层次。在我们实习工作中一般遇到的情况处于第三层次比较多,例如,被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在民警的审问下不肯交代犯罪事实,那么我们就要根据其自身的家庭背景,性格特征的因素研究当前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预测出犯罪嫌疑人的内心薄弱点,,最终揭示出犯罪事实。

3.剖析目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可能助长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不良因素。

P74-80

家庭教育:(1)家庭结构缺陷会助长犯罪心理形成。缺陷的家庭结构,如因离婚、分居等原因造成对家庭结构的完整性、稳定性的破坏,使家庭功能受到削弱,这样的孩子更容易形成孤僻、冷漠等不良性格特征,在未来更容易接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和坏人的教唆。(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会助长犯罪心理形成。溺

爱型、粗暴型、放任型、矛盾型和奢望型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和心理,在未来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学校教育:(1)学校教育内容的缺陷会对青少年犯罪心理造成影响。学校对学生在道德方面及法制教育方面的缺失,会让学生容易产生违法犯罪的心理。(2)学校教育方法和态度偏差会对青少年犯罪心理总成影响。在学校教育中,不适当的教育方法、不正确的教育态度,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还会对受教育者的心理产生不利的影响。

4.剖析目前社会生活中可能助长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不良因素。

一、家庭

1.结构缺陷:父母离异、死亡

2.教养方式:溺爱、粗暴、放任、矛盾、奢望

二、学校

1.教育内容:不健康

2.教育方法及态度: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歧视

3.工作上的不尽责

4.学校周边不良环境:学校周边混混、游戏厅、网吧、歌厅等

三、社区环境

1.不良居住环境:社区打架、斗殴、贩毒等

2.社区不良人际交往:犯罪团伙聚集

四、工作环境

1.单位管理缺陷:规章不健全、管理人员不尽责、滥权

2.工作环境风气:如功利、投机取巧之风

3.工作人际交往:领导争权、嫉妒、诽谤

5.我们与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方针之一是“教育、感化、挽救”。请尽可能结合实例,予以阐述。

2005年6月,城区某中学初三学生朱某、罗某某(均15岁)下晚自习后,突然萌发抢劫念头,相互邀约去抢街上妇女的钱包,由于是第一次作案,因害怕、惊慌抢劫未遂。该院“青少年维权岗”的工作人员通过调查和走访学校、老师、同学,了解到二人平时学习成绩较好,且6月28日即将参加联招中考,为挽救两个失足的少年,该院做出了不逮捕决定。二人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中考中取得了好成绩,现二人在继续读高中。

2004年11月,该院决定对涉嫌盗窃的黄某、涉嫌故意伤害的彭某两名犯罪嫌疑人实施暂缓起诉。黄某是—名来自农村的孩子,家里千辛万苦供他到城市上大学,他却因虑荣心偶犯盗窃罪。黄某后悔不已,及时退赔受害人的全部损失。为了挽救一名即将为社会作贡献的大学生,检察院的干警走访了黄某的老师和同学,他们都认为黄某的本质不坏,并表示愿意帮助黄某改错纠过,于是该院作出了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事后,该案承办人到学院回访时了解到,在市检察院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帮教下,黄某改掉了不良习惯,不仅学习成绩提高了,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还被推选为班上的团支部书记。2005年至2006年5月底,区检察院

共对20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不予逮捕。充分体现了对青少犯罪坚持教育、挽救、感化的原则。

青春期是一个过渡性时期,具有复杂性、矛盾性、不稳定性,这一时期的未成年人的特点可概括为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半孩子半成人。他们的犯罪行为多由外部环境影响所造成,加之本身认知水平不足,辨别是非能力较弱。但是也正因为这一特点,对青春期犯罪采取教育、挽救、感化原则,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可以使青少年浪子回头,改头换面重新做人

6.青少年的性违法犯罪往往与缺少青春期教育(性教育)有关。请尽可能结合实例,对加强青春期教育(性教育)的重要性予以阐述。

首先,青少年生理发育并不成熟,缺乏抵御外界诱惑的生理机制,对性的好奇心是十分强烈的,其次,青春期也是个人欲求最多、最强烈的时期,若缺乏正确地性知识教育,会迫使他们从电影、电视、录像等处学习不良的性知识,青少年受各种淫秽读物、感官刺激,导致自我失控,从而发生犯罪行为。如今校园性教育课程一片空白,老师、家长面对孩子都“谈性色变”,孩子受不到正确的性知识,从而导致性侵案在校园发生的比例越来越高,例如,2008年-2011年6月广东省共受理2267起涉及儿童的刑事案件,其中性侵害达到75.3%。受害人中,在校学生居多。(别的实例请自己查找)

7.以你相对熟悉的犯罪类型(如盗窃犯罪或其他)为例,谈犯罪人在犯罪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

一、案例介绍:

小苏,某公司研发部小组长,年龄30岁。在校期间,她的成绩名列前茅,深得老师的喜爱。她和女同学的关系比较好,很少和男同学交往,有较强的自尊心,她很渴望用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她的父亲是一位商人,母亲是一名初中教师。父母在其小学四年级(10岁)时,因父亲外遇而离婚,此后由母亲一人独自抚养长大。她是父亲在其39岁时才得的孩子,在父母离婚前她过着公主般的生活,得到了全家人的关心和宠爱,性格比较外向、乐观开朗。但父母离婚后变得比较不爱和人交往,学习更加的刻苦希望给母亲一丝安慰。母亲在离婚后情绪比较低沉,常常对她面前埋怨她的父亲。父母离婚三年后小苏的父亲再婚,她母亲知道消息后吃安明药自杀,但因被邻居即时发现而送进医院。当时她很憎恨自己的父亲,他认为这一切的痛苦都是父亲对婚姻的不忠而带来的、痛恨破坏自己幸福家庭的第三者,同时也埋怨母亲的不坚强。母亲的自杀给她留下了很大的阴影和冲击。她暗下决心自己以后一定要成为一个女强人,不去依靠任何男人自己保护自己。在那之后在家中她变得特别的懂事和成熟,她体晾母亲、在家中尽量承担着家务。父亲在离婚后对她关心较少。她和母亲相依为命,一直努力做让母亲骄傲的女儿不让她多担心。23岁大学毕业后回到昆明在一家公司做研发工作,因她工作认真努力得到了老板和同事的欢迎。

26岁时看着身边的女性朋友一个个的成家,而自己却还孤身一人,母亲也经常催促她。在好朋友的介绍下和一名公务员进行交往,但在交往半年后因性格不和而分手。

在分手之后她把自己的时间都投到了工作中,她因工作成绩突出而升职为研发部的小组长。以此同时公司研发部引进了一名新的部长,在看到新部长(张宇)的那一刻她仿佛看

到了年轻时的父亲,她潜意识中对父亲压抑的爱被唤醒了。小苏对张宇产生了说不清的爱慕之情,从此她一直关注着张宇。她知道他已经结婚,自己和他是不可能的。但随着不断的交往,她发现自己对张宇的爱越来越深。小苏成了张宇的情人,她开始扮演起了自己最讨厌和不能认同的角色——第三者。小苏的内心不停地做着激烈的斗争,她想要离开张宇,但又放不下这份感情。她痛恨自己这样子又不知道该怎么办。生活就这样继续,在和张宇一起的第四年开始。她发现自己怀孕了,迫于现实的压力她去做了人流。

从医院回来的那一天,她把自己关在房里哭了整整一天。她想清楚了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她必须和张宇说清楚。她不愿自己也变成像母亲一样可怜的女人,于是一个星期后她和张宇见面要求他和自己的妻子离婚。张宇如果不答应,她就要告诉他妻子他们之间的一切让他也付出代价。听了小苏的话,张宇打了小苏一耳关后门离去。此时的小苏真的绝望了,她真的不清楚这样的一个男人还有什么值得自己去爱的,她那可怜的孩子没能到世界上看上一眼就被杀死,而张宇在伤害自己之后凭什么还能和妻子幸福的生活。

这真的不公平,她要为自己的孩子报仇。2005年下午3点她以推销面膜为借口进入了张宇家,趁李卉(张宇的妻子)不注意,用围巾套住李卉的颈部,致使其呼吸困难。就在此时,张宇四岁的孩子从游戏房里出来,在小苏和孩子眼神对视的那一刻她彻底醒悟了。她放开了自己手中的围巾,冲出了张宇家。她在路上不停的流着泪,走了两个小时后她到警察局自首。2005年,小苏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四年。

二、案例分析:

(二)犯罪心理状态:

1. 发生犯罪前的心理状态:在小苏进行犯罪前,她经历了最痛苦和残忍的事件----打掉自己的孩子。从医院回来后她把自己关在房里哭了整整一天,小苏在伤心难过和痛苦强烈刺激的影响下,已经想好了自认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些所谓的好办法就是一种自我辩解心理,小苏为自己的行为穿上了一件“合理化”的外衣,她认为张宇在伤害自己后还和自己妻子幸福的生活。这真的不公平,她要为自己的孩子报仇,想用这种方法来补偿自己得到的不公平待遇。

2. 犯罪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小苏进入张宇家在对其妻进行杀害时,她内心的痛苦和愤怒之情应该是得到一些缓解的。因为她知道这对张宇的伤害有多大,但在和张宇四岁的孩子眼神对视后,她停止了对李卉的杀害,因为天真可爱的孩子让小苏想到了自己可怜的孩子和自己不幸福的童年。她内心的良知和理智掩盖了报复所带给自己的愉悦和痛快。

3. 发生犯罪后的心理状态:在冲出张宇家后,独自走在路上在其内心中可怜着自己,她知道自己犯了罪但她又不想承认。她内心中做着激励的斗争,内心充斥着罪恶感,最后她彻底的觉悟了她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能减少惩罚,所以她选择了自首。

8.试举例说明犯罪心理形成的内化机制。

(1).基本含义: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是指个体对外界犯罪行为的观察、分析以及模仿,在具有倾向性和选择性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健全的人格,从第一次犯罪尝试逐渐的发展成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而形成一种犯罪习惯。犯意萌发是犯罪心理形成的标志,这种内化过程往往是从小到大的,多形成于青少年时期。云南大学杀人碎尸案中,主犯张超自大学入学起就混迹于“天上人间”夜总会,人生观逐渐扭曲,才发展成为杀人碎尸的凶手。

(2)内化的过程: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的过程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相互作用与转化的过程。经过多次、反复的认知选择与加工,内外因素逐渐接近、融合,某些消极的客观因素便转化成为个体的主观因素。违法犯罪人正是通过不良倾向

性的加工,逐渐形成和巩固自己的不良个性品质,最终完成犯罪心理的内化过程形成犯意的。

9.试举例说明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心理互动。

王某七岁时母亲就与同村男子私奔,丢下王某与其父亲相依为命。其父在其母离开后开始酗酒,经常打骂王某,王某将受虐原因归于其母,从小就埋下痛恨的种子。上学期间王某常常打架,老师也懒得对其进行管教,初中上到一半便辍学外出打工。21岁时王某与李某结婚,一年后双方生子,李某在家带孩子,王某外出打工。王某返乡探望时,听到李某作风方面的风言风语,在一次意外中,王某看到李某与他人通信,内容露骨,王某便问李某,李某未加解释,反而嘲讽王某性功能障碍,王某突然想到自己的母亲,对李某感到厌恶。只是碍于自己的脸面没有与李某离婚,之后王某带着李某到外地一起打工。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某对李某的怀疑越来越重。一天李某在房间里玩手机,边玩边笑,王某问话,李某也未答,王某怒火中烧,一把抢过李某的手机,李某死死抱住手机,还嘲讽王某与其父亲一样是废物,王某想起自己狠心的母亲,觉得李某迟早要离开自己,便拿起菜刀,对李某狂砍数十刀导致李某死亡。

本案中我们清楚的看到犯罪人与被害人的恶性心理互动。首先我们从犯罪行为发生前的心理互动来看,王某与受害人李某存在显露性心理冲突。王某产生犯罪动机的原因一方面是其母与他人私奔,其父没有引导,反而在王某身上撒气,这是家庭的教育的缺少,是王某埋下了痛恨的种子。王某上学时,老师也为对王某进行关注,这是学校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其妻子李某外遇后,未与王某沟通,反而嘲讽王某,加快了王某犯罪动机的产生。在犯罪行为中,犯罪人与被害人发生显露性心理冲突后,才由这种冲突产生特定的犯罪动机,从而引发犯罪。

犯罪过程中,王某杀人是激情犯罪,其妻子并未注意王某的心理变化,李某认为王某不会对其产生身体危险,对王某嘲讽,正是被害人无所谓的态度,导致了自己的死亡。

更深入的看,犯罪人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家庭缺陷和教育缺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其妻子对案件发生有着事实责任。如果李某能够洁身自好就不会发生这种惨剧。

10.“渐进式”符合绝大多数故意犯罪的犯罪人犯罪心理形成过程。请举例说明其进程。

11.设想你是一位某职业中学的校外法制辅导员,你如何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开展工作?

对于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处于人生观的初步建立阶段,青春期可能是他们人生的困难期和危险期,所以作为法制辅导员,应当注重“做人”的教育,这包含三点:第一是道德教育,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重视对中学生的道德观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第二,要加强法制教育,要普及他们的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并利用反面教材来达到警示作用;第三点,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应当是加强对他们的青春期(性)教育,要通过实际案例来达到目的,不仅要向他们讲解性心理的培养,还要开展性道德教育。犯罪应当从预防开始,所以作为法制辅导员,更应当注重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

12.设想你是一位某法制报刊记者,你如何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开展工作?

我们在具体分析犯罪心理形成和发展时,犯罪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这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犯罪心理的实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根据犯罪心理形成的静态分析可知犯罪心理的形成主要有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果。作为法制报刊记者,我主要从社会环境角度分析犯罪心理的形成来开展宣传工作。

(一)家庭环境与犯罪心理形成

家庭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的急剧发展变化阶段。他们面临着许多突如其来的矛盾,家长能否合理地引导青少年正确解决这些矛盾,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青少年活泼好动、模仿力强,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和犯罪心理活动极易成为他们观察模仿的对象,会将观察模仿的不良行为演变为自身的不良行为,逐渐形成凶暴、残忍、自私的人格特质,最终导致犯罪心理的产生。对于成年人而言,家庭病态现象也会导致犯罪心理的产生。当家庭出现某种缺陷或某种病态,家庭结构复杂,家族之间、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往往会出现各种矛盾和冲突。家庭冲突和矛盾对于成年人的心理发展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也容易导致犯罪心理,诱发犯罪行为。

(二)学校环境与犯罪心理形成

学校是除家庭以外的另一个主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加强对未成年人在校期间的管理和教育,是学校不容忽视、不容回避的问题。现行教育制度存在的缺陷,学校所处社区的治安状况不良,学校周围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期望。学校教育中的某些缺陷的影响。当前学校教育中的不当之处诸如片面强调知识教育,忽视道德教育,使一些学生素质觉悟低,识别能力差,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淡薄等,使人形成恶习和不良品质继续发展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犯罪心理。

(三)社区环境与犯罪心理形成

在社区环境中,不良居住环境,不良人际交往,邻里之间的冲突往往容易导致彼此之间的隔膜和矛盾,特别是一些利害关系直接、影响较大的邻里冲突事件,更容易激起犯罪动机,诱发犯罪心理。

(四)工作环境与犯罪心理形成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并有着相应的职务、地位和身份。职业环境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人的大部分时间都要花费在自己的本职工作

中,因而职业环境对心理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单位管理缺陷,工作环境风气不正,工作环境人际障碍等也会诱发犯罪心理形成。

13.设想你是一位某电视台法制专栏记者,你如何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开展工作?

我们在具体分析犯罪心理形成和发展时,犯罪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这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犯罪心理的实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根据犯罪心理形成的静态分析可知犯罪心理的形成主要有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果。作为法制记者我主要从社会环境角度分析犯罪心理的形成来开展宣传工作。

(一)家庭环境与犯罪心理形成

家庭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的急剧发展变化阶段。他们面临着许多突如其来的矛盾,家长能否合理地引导青少年正确解决这些矛盾,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青少年活泼好动、模仿力强,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和犯罪心理活动极易成为他们观察模仿的对象,会将观察模仿的不良行为演变为自身的不良行为,逐渐形成凶暴、残忍、自私的人格特质,最终导致犯罪心理的产生。对于成年人而言,家庭病态现象也会导致犯罪心理的产生。当家庭出现某种缺陷或某种病态,家庭结构复杂,家族之间、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往往会出现各种矛盾和冲突。家庭冲突和矛盾对于成年人的心理发展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也容易导致犯罪心理,诱发犯罪行为。

(二)学校环境与犯罪心理形成

学校是除家庭以外的另一个主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加强对未成年人在校期间的管理和教育,是学校不容忽视、不容回避的问题。现行教育制度存在的缺陷,学校所处社区的治安状况不良,学校周围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期望。学校教育中的某些缺陷的影响。当前学校教育中的不当之处诸如片面强调知识教育,忽视道德教育,使一些学生素质觉悟低,识别能力差,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淡薄等,使人形成恶习和不良品质继续发展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犯罪心理。

(三)社区环境与犯罪心理形成

在社区环境中,不良居住环境,不良人际交往,邻里之间的冲突往往容易导致彼此之间的隔膜和矛盾,特别是一些利害关系直接、影响较大的邻里冲突事件,更容易激起犯罪动机,诱发犯罪心理。

(四)工作环境与犯罪心理形成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并有着相应的职务、地位和身份。职业环境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人的大部分时间都要花费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因而职业环境对心理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单位管理缺陷,工作环境风气不正,工作环境人际障碍等也会诱发犯罪心理形成。

14.设想你是一位社区民警,你如何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开展工作?

15.请你对到目前为止的犯罪心理学教学作一分为二的评价。

在本学期中,通过杨老师的讲课,我们在犯罪心理学课堂上受益匪浅。杨老师治学严谨,要求严格,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循循善诱,平易近人;注意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上课例子丰富,不厌其烦,细心讲解,使学生有所收获,批改作业认真及时并注意讲解学生易犯错误;最重要的是,杨老师能虚心并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信息,做到及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杨老师上课更注重实践,这样能让我们以后再公安工作中更好的使用所学的犯罪心理学知识,做到学有所获。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所关联的知识较多,可能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许多犯罪心理学的知识在课堂中难以理解,杨老师可以讲的更深入一点。另外一方面,杨老师可以在课堂中多放一些视频资料,应为杨老师更多的是自己所讲的例子,而通过视频资料,我们能够更深入的理解一些知识。

16-20.案例分析蔡建成

(由教师现场提供小案例请同学作犯罪心理学分析):

如:请对案例《宝马女家门口被劫一番斗智斗勇成功脱险》从犯罪过程中的心理互动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再提出若干启示。

案例:

宝马女家门口被劫一番较量成功脱险

小颖25岁,开宝马车,拎名牌包,住永康城郊接合部一栋5层楼房,是个“白富美”。

24日22:30,小颖开着宝马回家,她没注意到有个黑影一直跟随。

进门没多久,门外响起敲门声。家里人都有钥匙,是自己听错了吧?小颖没去开门。

几分钟后,敲门声再次响起。小颖以为是父亲出门忘带钥匙了,去开门。

门外没人,她探头往门外看,突然,一个戴口罩的男子朝她扑来,一把把她拽出屋外。

还没等小颖反应过来,男人左手捂住她的嘴,右手拿刀架在她的脖子上。

“走,不许出声,不要把我惹火了,不然要你倒霉!”小颖很害怕,但没有挣扎,也没有喊叫,任由男子把她拉到家附近一棵树下。

男子脱掉小颖外套,把她双手绑在树上。

周围静得可怕。双方沉默几分钟后,小颖主动打破沉默,“你是要钱吧?我可以给你。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见小颖爽快,男子口气缓和下来。

小颖悬着的心平复许多,但她没有表现出来,仍旧温和地说:“你要多少?我打电话让家人准备钱。现在是晚上,只能ATM机取,一张卡最多只能取2万,我让我妈给你准备4万,怎么样?”

“你是想让家人报警吧?”男子又变得凶狠起来。

“我就在你面前,我不要命了吗?我叫家人把钱放我车里,然后,我带你一起去取。”

一番沟通后,男子同意按小颖说的办。他给小颖一只手松绑,让她给家人打电话。

趁男子靠近,小颖不动声色记下对方身高特征。

小颖拨通母亲电话:“我有一个朋友急需4万元现金,你马上去取出来,放在我的车里,立马打个电话给我,你就回去睡吧,我晚点回家。”

12点半,小颖母亲回电称钱已准备好。

两人一同走到家门口的车子旁,小颖从车里拿出4万元现金给男子。

男子拿到钱,迅速逃离。

小颖飞快跑回家报警,和警方细述男子身高、长相、体态等特征。

26日下午,永康刑侦大队抓获犯罪嫌疑人陈某。经查,陈某是永康本地人,25岁,没有正经工作,欠了一屁股赌债。陈某因涉嫌抢劫已被永康警方刑事拘留。

答:犯罪过程中的心理互动有三种模式,分别为激情状态,应激状态,分心状态。本案例中出现的心理互动应当是被害过程中的应激状态。应激状态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和对人有切身厉害关系的严重事件所引起的情绪状态。人在应激状态下可能表现为急中生智,惊慌失措。本案例中小颖深夜在家遭遇劫匪,在这种情况下,被害人会小颖立即进入应激状态,迅速的毫无选择的作出行为反应。面对突如其来的侵害,小颖的应激水平显然很好。她先设法摸清犯罪嫌疑人意图,尽可能满足对方,然后记下对方体貌特征,以便警方追查。这种应激表现值得大部分人借鉴。我们在平时也要注意锻炼自己的个人经历,社会经验,使得自己注意力集中,处事果敢,判断迅速,这样面对危险,才能做出积极性、有效性的应激状态。

犯罪心理学教案(罗大华)

犯罪心理学教案(罗大华) 第一章导论 (3) 第一节犯罪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3) 第二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 第二章现代西方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4) 第一节犯罪行为的精神分析理论 (4) 第二节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犯罪行为 (5) 第三章犯罪心理的静态分析 (6) 第一节生物学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6) 第二节心理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6) 第三节社会环境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6) 第四节犯罪心理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6) 第四章犯罪心理的动态分析 (6) 第一节犯罪心理的形成 (6) 第二节犯罪行为的发生 (7) 第三节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 (7) 第五章犯罪动机 (7) 第一节需要与动机 (7) 第二节犯罪动机及其形成 (8) 第三节犯罪动机的转化 (8) 第四节犯罪动机的特殊形式 (8) 第六章人格与犯罪 (8) 第一节人格概述 (8) 第二节犯罪人格 (9) 第七章不同主体犯罪心理分析 (9) 第一节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 (9) 第二节女性犯罪心理分析 (10) 第三节特殊人群犯罪心理分析 (10) 第四节不同经历犯罪人心理分析 (10) 第八章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上) (11) 第一节财产犯罪心理 (11) 第二节暴力犯罪心理 (11) 第三节性犯罪心理 (11) 第九章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下) (12) 第一节邪教犯罪心理 (12) 第二节毒品犯罪心理 (12) 第三节计算机犯罪心理 (12) 第十章过失犯罪心理 (13) 第一节过失犯罪心理概述 (13) 第二节引起过失犯罪的客观诱因 (13) 第三节过失犯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13) 第十一章群体犯罪心理 (14) 第一节概述 (14)

学习犯罪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犯罪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姓名:学院: 专业:学号:班级:每个星期四的晚上的犯罪心理学选修课,每每总让同学忍俊不禁的同时又引发深思。老师总是向同学们问破案智力题,同学们也很积极的回答参与。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慢慢的,从《犯罪心理学》这门课中,我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从罪犯和被害人的角度探讨了犯罪的行为、情绪和认知方面的问题。尤其从罪犯的认知方面,可以深讨罪犯的知觉、推理、信念、决策和态度;此外,还可以分析犯罪行为的原因、分类、预测、预防、干预和治疗。于是,通过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我相信,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上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所以,学习犯罪心理学很有必要。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很大的帮助,现在许多新闻都报道过大学生跳楼自杀事件,这些现象的发生绝对不是偶然现象。当我们去分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然而也有一些学生在学校中很优秀,很出色,我们通过分析也可以发现他们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心理素质的好与坏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前途。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在犯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了,我们应该对它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加强对犯罪方面只是的学习也变得十分必要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如此。大学生法律意识淡漠,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围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 犯罪心理学既是一门交叉性学科,也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为研究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作出了贡献,并且也为预防和惩治犯罪以及矫治犯罪的实践服务,它为让社会认识犯罪发生的机制,并使之配合有关人员帮助人走上正途。犯罪是一种特别危险的侵害法益的不法行为。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

学习《犯罪心理学》的心得

学习《犯罪心理学》的心得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犯罪心理学》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懂得了更多有关犯罪的知识。我很高兴自己选择了这门课程,它让我收获很多。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连。这一门学科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有关“是什么导致人犯罪”的问题,但也包含人犯罪后的反应,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犯罪心理学家也可以做为证人,以帮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连。这一门学科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有关“是什么导致人犯罪”的问题,但也包含人犯罪后的反应,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犯罪心理学家也可以做为证人,以帮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1.建立假设。通过观察如果对未知现象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发生了疑问,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原理进行尝试性或假设性的推测,也就是提出问题。 2.搜集资料。建立假设后,进一步的工作就是根据事实资料验证假设。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个案追踪法等。

3.分析资料。采用适当的方法将搜集到的原始资料加以整理、分类,是指系统化和简约化。 4.做出结论。即验证假设的过程,确定假设的正确与否。 犯罪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1.犯罪心理学既是一门交叉性学科,也是一门边缘性学科 2.犯罪心理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3.犯罪心理学是一门或然性学科 研究犯罪心理学的目的 1.为研究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做出贡献 2.为预防和惩治犯罪以及矫治罪犯的实践服务。 3 为让社会认识犯罪发生的机制,并使之配合有关人员帮助犯人走上正途。 犯罪心理学常用的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心理测验法 5.案例分析法 6.经验总结法 7.数量统计分析法

犯罪心理学复习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与犯罪人的犯罪行为有关的犯罪心理现象、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学科 犯罪心理:指与犯罪行为所发生,发展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心理活动,心理因素总称成分:偏倾性的心理过程;不良的个性倾向;偏执变异的个性心理特征;消极的心理状态 犯罪心理特点:隐蔽性,犯罪心理的层次性,结构性,反社会性,社会危害性 守法心理:指调节和支配行为人约束违法行为,实施守法行为的一系列心理因素总称 犯罪心理与守法心理的联系:互为基础,并互相转化;心理活动的形式和遵循的心理规律相同;心理产生的生理规律相同 犯罪心理与守法心理的区别:作用不同;内容不同(守法心理是积极因素在人头脑中的反映,犯罪心理是消极因素在人头脑中的反映);根本区别在于犯罪动机(守法心理无犯罪动机)具有普遍性的犯罪心理:①老实吃亏心理②攀比嫉妒心理③从众同流补偿回报心理④浓缩人生心理⑤孤注一掷心理⑥法不责众心理⑦偏激浮躁心理⑧仇恨报复心理⑨转世投胎心理 犯罪人的认知特征表现:犯罪人歪曲地理解,判断,评价自身状况,外部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 犯罪人的认识特征:错误或者反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扭曲的道德观和错误的法律意识;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意识,明显的反社会意识;认知水平或认知能力逐步提高,犯罪的智能化特征日益明显;思维活动以如行使作案成功而又能逃避惩罚为中心;错误的认知模式;使用犯罪隐语与同伙结识,交流和进行犯罪活动 情绪:与机体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相联系的最简单,最低级的体验 情感:指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复杂而高级的体验,它包括道德观,美感和理智感【具有倾向性和稳固性】。 犯罪人的情绪,情感特征:不良的,消极的情绪,情感的累积爆发;爱憎,好恶标准颠倒,缺乏仁慈和同情心;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和易感情用事。 意志:是人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在行为中自觉克服某种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犯罪人的意志特征:多种意志品质共存(两重性);冒险,侥幸。 个性:是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总和。(具有倾向性,复杂性,独特性,稳定性,完整性和积极性的特点) 犯罪人个性倾向性的一般特征:反社会和犯罪性。 需要:是人所必须而又欠缺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它是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的,普遍的动力。 犯罪人的需要特征:低层次的生理需要,物质需要占主导地位;恶性膨胀的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处于对立的状态;满足个人需要的心理是反社会的,犯罪的。 犯罪人的能力:指足以使犯罪人成功实施犯罪活动并达到一定犯罪目的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 气质:指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的程度。 气质特征:胆质性(激将法);多血质(言语,思维反应要迅速);黏质性(沉得住气,稳扎稳打);抑郁质(耐心诱导)。 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特征(一般特征和需要特征);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特征和气质特征,性格特征) 犯罪人的心理状态:指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在一定期间内的综合表现。特征:时间性和持续性;综合性;外露性;情境性。 犯罪人的异常心理状态:应激状态(在出乎意料的紧急状态下引起);激情状态(强烈的情绪状态);醉酒状态(由一次性大量饮酒引起);病理心理状态(见于精神病患者中,常表现为意识模糊状态,意识朦胧状态,意识错乱状态,病理性半醒状态,病理性恶劣心境,病理性激情) 犯罪动机:指激起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内心起因。特点:主观性,相对性,反社会性,直接性,低级性,意识性,动态性,周期性。 犯罪动机的功能:反映功能,激发功能,导向功能,评价功能。 无意识犯罪动机:指因某种原因,犯罪人没有清晰觉察到的,模糊难辨的对犯罪行为起推动作用的哪些内心原因。特点:无意识性,冲动性,不可理喻。 无意识犯罪动机引发的犯罪:动机不明确的犯罪;过剩犯罪;移位犯罪;睡眠状态或催眠状态下的犯罪;药物引起的异常意识下的犯罪。 犯罪动机确立过程:伴随动机冲突和动机斗争,考虑犯罪收益、犯罪成本(直接成本、机关成本、惩罚成本)等因素 犯罪动机冲突:内心中权衡利弊、以进行犯罪取舍的过程 犯罪动机形成的模式:犯罪人的需要模式;诱因模式;犯罪人的需要——诱因模式;挫折模式;激情模式;自卑感——过度补偿模式;变态心理模式 激情犯罪动机的特点:是一种瞬间动机;无意识性;表现个人的反社会性较弱;在青少年中容易产生;难以预防和预测 犯罪目的:指犯罪人主观上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犯罪目的的特征:反社会性和违法性;以极端个人主义为基础;与犯罪手段有密切联系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系:1.联系:犯罪动机是产生犯罪目的的前提,犯罪目的是犯罪动机的具体指向与归宿,两者都源于行为人的不良的畸形的需要;都促进犯罪行为发生;犯罪动机表现为犯罪目的,犯罪目的反映犯罪动机;犯罪动机影响犯罪目的的选择,犯罪目的影响犯罪动机的强弱 2.区别:犯罪动机形成在先,犯罪目的形成在后;犯罪目的能被明确意识到,犯罪动机可能存在无意识;犯罪动机对犯罪行为起激发作用,犯罪目的对犯罪行为起引导作用;同一犯罪动机可以体现不同的犯罪目的,同一犯罪目的反映不同的犯罪动机 犯罪目的的确定影响因素:社会历史经济条件;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犯罪能力条件、犯罪动机强弱、社会意识形态等。 犯罪决意的形式:预谋犯的犯罪决意;机会犯的犯罪决意;冲动犯的犯罪决意 犯罪决意的形成:犯意的产生与犯罪目的的确立;权衡犯罪的利弊得失;形成犯罪决意 犯罪心理形成规律:犯罪心理的形成是一个主客观因素互动的过程(互动律);是行为人对外接消极因素积极能动反映的结果(能动反映律);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量变质变率);是不良心理意识得到强化并在犯罪活动中得以巩固的结果(强化巩固律) 犯罪心理的良性转化:指犯罪人在外部积极影响下,经过思想斗争,改变其错误认识或其情绪反应、意志品质、个性特征等方面发生积极变化,从而使其犯罪心理结构相机及方向转化。犯罪心理良心转化的条件:产生内部的心理矛盾;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出现积极的、系统的动因;遵循转化规律 犯罪心理良性转化的形式:渐进型和顿悟型 犯罪心理的恶性发展:指在主体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在犯罪活动中,犯罪心理更加稳固和牢固化的过程。 犯罪心理恶性发展的条件:不良诱因刺激;非法欲望的满足 犯罪心理恶性发展的特征:犯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个人欲望急剧膨胀;作案经验更加丰富;犯罪活动向多方向发展;反社会心理增强;犯罪人格的形成 犯罪心理恶性发展的阶段:定型化阶段;个性化阶段;职业化阶段 变态心理:之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超出正常范围,又称心理异常。 变态心理界定标准:社会标准(违反社会准则);统计标准(偏高平均分);个体不舒服感(倍感压力难以承受);病因与症状标准;综合标准(现实适应不良、古怪行为、情绪反应反常)变态的心理成因:①异常的生物学基础②心理学因素(消极、挫折冲突、心理防御)③行为因素④社会文化因素⑤性因素(饥渴、压抑、心理创伤) 变态心理的评估:面谈法、心理测验法、自然环境观察法、实验室测试法 性变态:对引不起常人性兴奋的物体或情景有强烈的性兴奋感或采用与常人不同的异常性行为满足性欲或有变换自身性别的强烈欲望 性变态特点:①性对象倒错(恋物癖、恋童癖、恋尸癖、恋兽癖、乱伦癖)②性方式紊乱(窥阴癖、露阴癖、摩擦癖、施虐癖、受虐癖、异装癖) 色情变态系列杀人犯罪心理特征:①认知特征(认知范围狭窄;计划性、预谋性较强,犯罪计划周密)②情绪情感特征(情绪冲动性强;情感有明显的两极性;缺乏羞耻感、愧疚感、罪责感)③犯罪动机特征 色情变态系列杀人犯罪行为特征:①手段残忍②犯罪目的异常③再熟悉的环境中选择陌生的异性为侵害对象,无特定目标④难以自制,系列作案⑤有预谋、计划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性变态者其他违法心理特征:①动机变异,目的异常②自知有罪却难以自拔 性变态者其他违法行为特征:①有预谋有计划②在被害人的选择上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③能预知行为发生的后果,被发现后立即逃离现场④有一定的固定行为模式并系列作案 人格障碍:一种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明显偏离正常,以致不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异常人格 人格障碍者特征:①幼年起,青壮年较突出②无意识障碍,无智力缺陷③情感不稳定,有严重的情感障碍④意志失控,自制力差⑤对其自身人格缺陷缺乏自知,不能从挫折甚至惩罚中吸取教训⑥不能适应社会环境,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⑦人格偏离具有相对稳定性,矫正困难 人格障碍的类型:①反社会型②冲动型③分裂型④偏执型⑤情感高涨或低落性⑥依赖性⑦强迫型⑧表演型⑨轻佻型⑩怪癖型 人格障碍者违法犯罪特点:①作案前缺乏目的性与计划性②作案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手段不隐蔽,现场多线索③犯罪是单独进行④作案手段相对稳定⑤偶发性强⑥犯罪心理难以改造反社会人格:指个体与社会道德以及行为准则相悖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反社会意识:易挫折而产生的仇视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 反社会人格者犯罪特征:①幼年起表现出不良习惯②缺乏自我约束力,无道德和罪责感③以自我为中心,行为冲动随意④情感冷漠,不能相处⑤犯罪可能性大,易成惯犯累犯 侦查心理:指在侦查过程中,侦查主体与侦查客体所具有的心理状态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 犯罪心理画像:指在侦查阶段,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对未知犯罪行为人的动机、行为、目的、心理过程以及心理特点等进行相关分析,进而通过文字或语言形成对犯罪行为人的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地域属性、心理属性以及既往犯罪属性等的描述过程。 犯罪心理画像的心理学依据和作用:行为是心理活动的产物和心理状态的反映;根据人的行为特点及其结果分析判断其心理活动、个性、特点及生活环境:为我们分析案情、刻画犯罪人的五大属性提供可靠依据。 犯罪心理画像的信息来源:犯罪人遗留在现场痕迹中的明态信息和潜态信息;从被害人、感知人调查访问中获取的明态信息和潜态信息。 犯罪心理画像的作用:1.侦查阶段的作用(判断案件性质;甄别现场的伪装现象;全面准确识别犯罪嫌疑人;确定重点排查人群,缩小排查范围;有助于串并案;树立侦查员信心坚持侦查方向;确定侦查防范工作重点)2.在访问阶段的作用(协助评估案件证据的性质和价值;制定和调整访问方案;协助讯问人员串并案) 犯罪新画像的内容:1.生理属性(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表特征、动作特征)2.社会属性(家庭背景、婚姻、文化、职业和经济状况、社会层次)3.地域属性(说话口音、行为习惯、方言、肤色)4.心理属性(人格、能力、情绪情感、行事风格、心理变态)5.既往犯罪属性(前科劣迹、犯罪经历、是否职业犯罪、犯罪手段及后果升级、惯技标记行为、反侦查行为)犯罪心理画像的思维顺序:1.从内向外:现场中心研究(被侵害客体、工具使用情况、行为轨迹、心理痕迹);现场外围研究(进出口情况、关联现场、反侦查行为、逃离方式、行动路线)2.由表及里:环境由表及里(一扫视一问询一踏勘,从大环境、小环境、中心现场、被侵害客体道损伤痕迹);信息由表及里(从被侵害的客体分析犯罪人;从被害人的损伤部位及程度分析犯罪人与其关系、案件性质和犯罪目的;从现场物品翻动分析其心理状态;从进出口选择分析其既往犯罪属性;从现场原始状态分析有无反抗,有无损伤) 犯罪心理画像的步骤:占有充分确实的基础性材料;对现有材料进行甄别、整理;进行犯罪行为重建;对未知名的犯罪人进行刻画,形成书面报告;犯罪心理画像的检验 犯罪心理的影响因素:1.主体因素:生理因素(遗传素质、年龄、性别。异常生化学因素);心理因素(畸形发展的需要、有缺陷的情绪、异常的个性特征、智力因素、社会适应不良);行为因素(经常参与错误活动、习惯性的选择不良行为方式、习得并养成有害行为习惯)2.主体外因素:社会因素(宏观:不良政治因素、市场经济负效益、消极社会意识、不正社会风气、不良文化、刑法负效应;微观:家庭不良因素、学校教育缺陷、不良从业因素);自然因素(地域环境因素、季节与天气因素、生活周期因素);情境因素(被害人态度和行为、现场其他人的态度和行为、犯罪现场气氛、犯罪机遇)。 国外犯罪心理学研究和应用特征:科际整合的研究取向、注重实证研究、研究的深层次性、重新重视犯罪人生理因素的研究、研究与应用相结合。 大陆学者的理论观点:内外因素论、聚合效应论、综合动因论、结构论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原则、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采用系统方法进行研究的原则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心理分析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案例分析法、活动产品分析法、数量统计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心理分析法:依据心理与其外部行为之间的必然联系,通过犯罪行为的外部表现和客观后果,去分析犯罪人的犯罪心理活动及其规律,为选择正确的办案方法和途径服务的方法

大学生犯罪心理学(作业)

大学生犯罪预防 摘要: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越来越严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这一现象,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当代大学生的伏罪特点、原因以及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犯罪特点;犯罪原因;预防犯罪 引言 大学生犯罪,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严重社会问题。深入研究大学生犯罪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不仅关系到社会治安、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目前,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已涉及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多种消极因素综合作用的后果。大学生犯罪现象如果得不到遏制,就会毁掉一批又一批青少年的美好前程,进而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其危害的严重性、长远性不言而喻。因此,大到国家、社会的各个部门,小到社区、学校、家庭,都有责任互相配合、共同行动。针对当前大学生犯罪的现状与趋向,加大防范力度,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全方位预防网络。当代大学生犯罪率不断上升的基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带来的急剧变迁和社会机制以及个人机制的弱化、学校弊端的影响、多元文化、不良媒体文化的影响以及人文主义的缺失。防范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基本对策在于必须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全体制、改进作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法制建设以及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各方面综合出发。大学生犯罪的现象日益严重,给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下面就如何做好预防大学生犯罪工作,减少大学生犯罪,浅谈几点看法。 一、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数量逐年增加。 据调查,大学生犯罪案件数量及犯罪人数自1999年起开始上升。2004年比2003年增加了54.5%,2005年较之2004年又增加了97.1%。 (二)、犯罪类型多样化。 大学生犯罪多以伤害型和财产型为主,但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类型案件。大学生犯罪开始向多样化和智能化发展,犯罪手段比一般犯罪表现出高智能、高技术性以及高隐蔽、高危害性。比如轰动一时的郑州银行被劫案,主犯儿子是警校毕业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反侦察能力,因此,是破案难度增加;还有某些博士硕士利用所学科学知识,从事高科技犯罪等等。 (三)、犯罪主体范围扩大。 在前几年,犯罪大学生多出普通大专院校,而现在来自重点大专院校甚至名牌院校的犯罪大学生较往年明显增多。据上海一项关于“校园犯罪”的调查,在犯罪的51名大学生中有16人来自重点院校,占了总数的31%。在大学生犯罪中,其中不乏博士生和硕士生,例如在2001年大学生犯罪案件抽样调查28件34人中,就有硕士研究生2件2人法官在调查中还发现,女大学生犯罪也在增加,在2002年67名犯罪大学生中,女大学生有11人,其中盗窃10人。 二、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一)、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改变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说明人的一切活动都具有鲜明的社会性色彩,只有人的社会属性才是人的

犯罪心理学期末复习答案1

《犯罪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 简述题 1、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 答:青少年时期为什么是犯罪的高峰期?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的原因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与青少年时期固有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相关的。 (一)青少年的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青少年生理发育还不完全成熟,缺乏抵御外界诱惑的生理机制。所以,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作用远远大于对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腐蚀作用。 (二)青少年的体能强壮、精力充沛。 从犯罪行为所需要的体能来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体力最强壮的时期。有的青少年因精力过剩,便不顾对象和方式地发泄,甚至不惜以恶作剧的方式进行暴力犯罪。此外,青少年的感情易冲动,胆大妄为,这就决定了青少年犯罪具有典型的重体力、重暴力、凶残等特征。 (三)青少年的欲求最多、最强烈。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欲求最多、最强烈的时期,当正常渠道不能满足欲求时,便可能采用非法的手段和方式去获取满足,从而诱发违法犯罪的发生。 (四)青少年遇到的矛盾最多、最复杂。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时期,也是挫折和磨难最多的时期。由于生理的迅猛发育与心理发展水平不平衡,造成了青少年内心的冲突加大,形成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有的青少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企求不劳而获,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再加上不良文化的泛滥、社会风气的败坏、腐败现象的存在等,都对青少年的犯罪心理起到了激发作用。 2、简述诈骗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答:诈骗犯罪人使用欺骗的方法掩人耳目、以假乱真,使被害人“心甘情愿”地交出财物,与犯罪分子自身的心理条件和被害人的心理弱点的巧妙利用,是诈骗犯罪得以实施的两个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一)诈骗犯的认识特征 主要表现为:第一,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第二,熟悉市场行情。第三,自我评价自以为手法高明,很难识破,具有较强的冒险侥幸心理。第四,对社会心理现象比较熟悉,其依据的社会心理是以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状况有密切联系的。 (二)诈骗犯的情绪、意志特征 诈骗犯的情绪色彩和意志努力不明显。 (三)诈骗犯的个性特征 突出表现为:第一,具有冒险性。第二,诈骗犯给人的外部印象常常是诚实、活泼、善于交际、待人和气、肯帮助人。实际上具有极端自私的性格特点。第三,诈骗犯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模仿能力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诈骗犯的动机特征 诈骗犯的犯罪动机主要是获得财物。在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心理背景下,个人需要恶性膨胀,为实现个人的金钱欲、享乐欲、畸形的成就欲,而蒙生犯罪动机。

心理学课后感受和心得

《临床心理学》课后感受和心得 11级网络二班 这学期我选修了临床心理学这门课。上了这种选修课后,虽然没有课本,但我的感触也挺大的,受益匪浅。心理学是一门听上去很深奥的学科,临床心理学更是让我感觉好奇,但是通过我们武老师的讲解,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我们每一个上过心理学概论的同学都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记得第一节课,老师课堂的授课方式我很喜欢,虽然我们非心理学专业的没有书,但老师依旧说,让我们好好学,学了有很大的好处,记得第一个问题好像是提问什么是健康,当时感觉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可仔细想想,要是换做我,又该如何回答呢,然后我悄悄的百度了下答案,原来健康分了很多,不仅有我自己狭隘的认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还有幸福感。等等。那节课,我感觉很轻松,对这门选修课的印象很好。很认真的在听老师讲课。 回到宿舍,我上网百度了下心理学的定义,以下是百度百科对心理学的定义。 临床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中最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临床心理学注重对人类个体的能力和特点的测量和评估并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对个体进行分析,以支持其所得的有关结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去帮助那些存在心理困扰的人们,例如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工作就是临床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因而学习临床心理学之后,让我对人的思想、行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有时觉得自己学得真的很有限,自己的分析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可是它总算是给了我一种解释吧。处在青春期的我们,都遇到了许多困惑和不解。当时的高中教育中并没有心理学选修课,学校内也没有正式的机构来帮助我们。那时,我就曾寄希望于心理学,希望能学心理学来帮助他们。而到了大学,学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我于是选了临床心理这一门课。 老师还会在课堂上给我们举例子,如南工的学生写给他的信,从中让们进行启发,并且如何解决问题,那次记得是说的抑郁症,我有很大的感触,有时候认得生命不是说生老病死,而是被心理所做作弄。

犯罪心理学重点

一、选择题 1、犯罪心理的动力结构不包括(B、错误的法律意识) A、反社会意识 B、错误的法律意识 C、犯罪动机 D、不良兴趣 2、犯罪心理结构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具有( A.普遍性) A、普遍性 B、整体性 C、开放性 D、隐密性 3、犯罪人动机冲突中双趋冲突主要不包括(D、趋避冲突) A、良知冲突 B、角色冲突 C、利益冲突 D、趋避冲突 4、智能犯罪是一切依靠(A、智力)而实施犯罪的行为。 A、智力 B、人格 C、气质 D、情绪 5、暴力犯罪关于攻击行为的重要理论不包括( D、潜意识理论 ) A、本能论 B、追求完美论 C、挫折-攻击论 D、潜意识理论 6、惯犯、累犯的犯罪心理结构属于(C、稳固的犯罪心理结构) A、需要型犯罪心理结构 B、宣泄型犯罪心理结构 C、稳固的犯罪心理结构 D、过失犯罪心理结构 7、群体犯罪的心理特点不包括(B、习惯性) A、互补性 B、习惯性 C、倾向性 D、强制性 8、关于生理因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异常的生物学因素属于生理因素) A、它对犯罪心理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B、与犯罪心理的形成无关 C、它不包括神经类型因素 D、异常的生物学因素属于生理因素9、犯罪人认为因被害人存在着过错和责任而对其实施攻击行为是正当的,他所使用的防御 机制是(A、合理化作用) A、合理化作用 B、投射作用 C、认同作用 D、转移作用 10、以智力为标准划分的犯罪类型是(B、诈骗型犯罪) A、常态心理犯罪 B、诈骗型犯罪 C、愚昧型犯罪 D、贪污受贿型犯罪 11被后人称为犯罪心理学始祖的是(C 埃宾)。 A 柏拉图 B 龙勃罗梭 C 埃宾 D 汉斯格罗斯 12“天生犯罪人”理论是谁提出的(A 龙勃罗梭)。 A 龙勃罗梭 B 柏拉图 C 埃宾 D 汉斯格罗斯 13、根据犯罪动机对犯罪行为所起的作用,把犯罪动机划分为(B 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A 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B 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C 简单动机和复杂动机 D 侵财型犯罪动机和报复型犯罪动机 14、神经过度强,平衡而不灵活,属于何种气质(C 粘液质)。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5影响犯罪动机形成的因素中,(A 不正当的需要)是犯罪动机形成的基础。 A 不正当的需要 B 犯罪目标 C 不良的个性 D 社会环境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马加爵案件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马加爵案件 一、案例简介 马加爵,广西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队,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1996年至1997年在宾州初中读初三,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省重点宾阳中学;1997年至2000年就读于宾阳中学;1999年至2000年读高三,成绩优异,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亲戚、朋友以及老师都寄予厚望的好学生,却一手捏造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杀人惨案。 “马加爵事件”始末:因为马家境贫寒,过度自卑自闭,性格孤僻又暴躁,与其同学时常发生矛盾,常常因为一件小事深深记仇。随着事态的发展,积怨过久,由量变到质变,马加爵的人格逐渐发生扭曲。最后因为一次打牌吵架,马加爵下定决心设计加害于同宿舍的四位同学并于事后畏罪潜逃。 二、从犯罪心理学上分析 (1)马加爵犯罪心理的产生原因 马加爵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因为家境贫寒,长期过着低人一等的艰苦生活,使他有意识地认为别人在歧视他,看不起他,于是这他便形成了他自卑自闭内向的心理缺陷。加上他性格孤僻并且暴躁易怒,所以形成与人交往不利,常与人结怨的情况。造成了他容易冲动,禁不住一些小刺激的性格。 从心理学角度讲,这个贫困的弱势群体只意味着他们要面临更多的挫折,有很多愿望不能轻易实现,贫困群体遇到的挫折感,肯定会大于富裕群体,然而这却让马加爵产生了仇视的心理。马加爵曾经说“我跟邵瑞杰很好,邵还说我为人不好,我把邵当作朋友,真心的朋友也不多。想不到他们这样说我的为人。我很绝望,我在云南大学一个朋友也没有,我在学校那么落魄,都是他们这样在同学面前说我。我在云大这么失败,都是他们造成的。我把他当朋友,他这么说我,我就恨他们。”在云南大学,有那么多的贫困生,而从马加爵的供述看,他与交往最密切的有贫困背景的同学都相处不好,因此可以看出杀人问题显然不是因为他的贫困状态导致的,而是他的心理问题造成的。 (2)马加爵犯罪心理特征 1.犯罪人人格的扭曲 从马加爵的犯罪具有针对性、有预谋、事后清理现场及畏罪潜逃可知,其并没有精神病,且在作案过程中是清醒冷静的情况看,他的人格已在长久的压抑和自我中完全扭曲,已发展为分裂性和偏执型人格障碍,其性格内向,基本不与他人主动交往,缺少知心朋友;情感冷淡,甚至不通人情;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在遵循社会规范方面存在困难,导致行为怪异;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 2.犯罪人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陷,扭曲的道德观 在马加爵的遗书中,大多数句子以“我”开头,且多次出现“我的天生智商还可以”这一类自我肯定的语句,不难看出其自我中心的这一性格缺陷。也正因为其以自我为中心,爱钻牛角尖,马都是以自我的眼光看待周围,不曾换位思考,以自己的道德观念及正义去规范他人的道德和正义。自然也无法接受同学在打牌中对其进行的侮辱,最终同学的责备引燃导火索,大开杀戒。但犯罪人只是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是有违于法律,而在道德、正义上是无过错的,他将自己的杀戮正义化。

大学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大学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大学学习篇1 一个学期的学习并不算长,但是我在一个学期中的收获不少,尤其是在学习方面。学习其实是一种体会过程和分享成功的媒介,在学习中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并且不断巩固旧的知识,从而享受学 习带给自己的快乐。 有人说学习不是自愿的,是被强迫的,这种观点会使一个人 进入误区,形成一种要我学习的观念。最后那根弦越绷越紧,一 旦超过它的形变范围,它便会断开。这样的学习是失败的,也是 我不赞成的。每个学习的人都要有一种这样的观念,学习并不是 为了别人,而是自己。一切的学习成果起初都属于自己,至于最 后与别人的分享那是另一码事。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败的关键。对于一个进入大学的我 来说,学习习惯的好坏决定自己是否能取得满意的成绩。每天坚 持去自习便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选择自习的场所也因人而异, 可以选择去图书馆或者公教区。每天都要有一种信念:“我要坚 持自习”。一旦形成了这种信念,你便会继续下去,无论是在大 学还是以后工作了它都会伴随你。我就是形成这种自习的习惯, 最终带给我许多的惊喜。 安静的学习环境是学习展开的核心。有了坚持自习的信念, 你离成功走近了许多,有时外界的一些因素会导致你的学习效率

降低。比如学习的环境,我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自己自习的 时候周围很吵闹,原先的一些思维过程全部被打乱以至于无法学 习下去,我是一个习惯于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的人,安静的学习 环境会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自己的思考,使自己的 逻辑更加的清晰。基于这些原因,我很少在宿舍自习,一般选择 去公教区或者图书馆,加上图书馆里有很多的书籍也有利于自己 知识面的扩展。在自己疲劳的时候翻阅文学书籍放松自己,从而 使自己在下面的学习中提高效率。 抵制诱惑的定力是学习能进行的前提。大学的生活当中有许 多诱惑,让你不想去学习。最大的算是网络游戏了,有些同学沉 迷其中,放弃学习,从而荒废学业。我了解了这些,所以我在大 学坚决不玩网络游戏,看到别人玩,心里也有一种冲动,但是最 后还是抵制住了。我相信我有一种这样的定力去抵制。一旦有了 定力学习进行也容易多了,可是诱惑太多,我承认我能抵制网络 游戏的诱惑,可是其它的我有时还是会去接受。 巩固旧的知识是学习新的知识的基础。一天的学习下来积累 了许多知识,然而这些知识中有许多旧的知识,旧的知识的处理 对新的知识掌握非常的重要。就拿高等数学来说,重积分的学习 就是就知识的一些巩固,重积分中用到许多定积分的概念及公式,在做题中也是慢慢的显现出来。因此在接受新的知识之前必须巩 固下旧的内容,翻阅课本或者老师的课件都是很好的选择。 习题的练习与思考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途径。一天的学习下来

关于犯罪的心得体会

关于犯罪的心得体会 广义的犯罪心理学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研究什么?这实质上是犯罪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问题。 根据犯罪心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人即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就是说犯罪心理和犯罪是其研究对象。犯罪主体的心理包括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的机理、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怎样对犯罪心理结构施加影响和加以教育改造等。简单地说,它只研究犯罪人的个性缺陷及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除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包括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如预防犯罪、惩治犯罪以及教育改造罪犯的心理学问题;还包括有犯罪倾向(即尚未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的心理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心理;还包括被害者心理、证人心理、侦查心理、审讯心理、审判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等等。简单地说,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既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又研究与犯罪作斗争的对策心理学部分,即被认为是司法心理学的有关内容。

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研究范围颇广,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确定:⑴把什么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人的心理和行为:①犯罪人,这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②一般违法人,指实施了违反刑法,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行为和违反治安法规的行为而又为治安部门所处理的人;③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④揭露与惩罚犯罪的有关人员,这主要是指====、司-法-部门人员,这方面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办案质量;⑤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和监狱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罪犯犯罪心理矫治的成效。⑵研究哪些课题。犯罪心理学(广义的)研究课题十分广泛,主要有: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成因、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如个体犯罪的心理预防,犯罪侦查心理和审讯、审判心理以及罪犯矫治等问题)以及其它有关课题。 何谓犯罪及犯罪的社会关系: 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

犯罪心理学重点

第一套题 1.天生犯罪人论的提出者:龙勃罗梭 2.性犯罪的一般特点: (一)性犯罪人的重复犯罪率较高 (二)性犯罪人的文化程度较低、智力较低 (三)性犯罪人多为青少年 (四)女性性犯罪突出 (五)作案人员广泛,作案手段多样 (六)性犯罪人的心理类型: ①正常型; ②性变态者; ③心理变态者; ④性变态兼心理变态 3.犯罪心理结构的变化发展是什么: (一)潜在形态:当个体不良心理因素不断发展,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产生了以非法手段获取利益的犯罪意向 (二)恶变形态:犯罪动机的产生、调整和外化行为 (三)衰落形态:实施犯罪行为后的松弛、乏力状态 4.诈骗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①认识方面。诈骗者的认识活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思维敏捷,反应快,善于想象和联想。

②个性方面。诈骗者给人的外部印象是活泼、善于交际、待人和气、肯帮助人等。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模仿能力较强。 ③情绪、意志和习惯方面。诈骗犯罪人的情绪色彩不明显,也没有强烈的情绪表现,作案过程中意志努力也不明显。 5.封建迷信犯罪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①错误的认知:崇尚鬼神,迷信色彩浓厚 ②狂热的情绪、情感:虔诚,畏惧,痴迷 ③坚定的犯罪意志 ④荒谬的动机 ⑤异常的人格特征:否认原来的自我 6.情绪型犯罪是指什么: 情绪型犯罪,又称情感型犯罪,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呈现出强烈的情绪性因素,由不良的情绪性动机引起的犯罪行为。 7.犯罪心理学研究人的多维视角包括哪些: ①人的物质属性 ②人的生物属性 ③人的思想属性 ④人的社会属性 8.人格障碍犯罪的特点是什么: ①就作案动机而言,人格变态者多受偶然性动机、情感冲动驱使,作案前较少预谋或没有预谋,作案情节离奇怪诞,难以用常理解释 ②从作案目的看,人格变态者作案目的不明显

犯罪心理学论文

浅论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李政彤,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沈阳, ) 摘要: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 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暴力型犯罪是指以强暴手 段侵害他人人身和公民财产等权利的行为。目前,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问题正日益突出。文章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对策。 暴力犯罪是普通刑事犯罪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在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同时, 他们自身也是最大的受害者。对于这些处于花季年龄的少年,人们在扼腕痛惜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使其远离犯罪。 关键词:未成年人,暴力犯罪,.............. 社会因素,法制宣传......... 前言: 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我们诸多便捷之外更使得犯罪的手段及类型愈加多样化,各国犯罪人年龄也逐年降低。未成年人犯罪 ,特别是暴力犯罪的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巨大“毒瘤”。尽管我国公安机关近几年实施各种预防手段,打击未成年人犯罪,但效果甚微。 正文: 会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又为医疗事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当今社会医疗保健体系完整,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了极大的保障, 于是,人的生理发育自然早于从前。第二性征的提前出现与触手可及的大量信息之间产生矛盾。 未成年人身心尚未发育健全,爱冲动,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极易受到他人的教唆和蛊惑,或是模仿,学习接触到的不良知识,进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特别是暴力犯罪。 从犯罪主体来说,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 ,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 从犯罪手段来说 ,未成年人罪犯作案的手段呈现凶残化和智能化。所谓凶残化是指未成年人在作案时 ,不计后果、惨无人道,在犯罪过程中,对被害人没有丝毫同情怜悯之心 ,有的残害被害人肢体,有的为消灭证据而灭口。所谓智能化:一是指未成年人在犯罪中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 例如在通讯工具上使用手机、对讲机等,在代步工具上使用摩托车甚至小轿车。二是实施高科技犯罪。未成年人越来越多地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进行犯罪 ,例如网络犯罪等。 从犯罪类型来说,暴力犯罪、财产犯罪和性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并且暴力犯罪日益突出 ,不断向着严重化的方向发展。根据公安部相关统计数字,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类型比例大致如下 :抢劫占46.3%;抢夺占23%;盗窃占6.6%;强奸占4.8%。 在 随 社

犯罪心理学心得体会

犯罪心理学心得体会 引导语: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犯罪心理学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犯罪心理学心得(一)每个星期四的晚上的犯罪心理学选修课,每每总让同学忍俊不禁的同时又引发深思。老师总是向同学们问破案智力题,同学们也很积极的回答参与。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 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慢慢的,从《犯罪心理学》这门课中,我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从罪犯和被害人的角度探讨了犯罪的行为、情绪和认知方面的问题。尤其从罪犯的认知方面,可以深讨罪犯的知觉、推理、信念、决策和态度; 此外,还可以分析犯罪行为的原因、分类、预测、预防、干预和治疗。于是,通过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 真实性所折服, 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 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 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 但配以实例, 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 感觉, 视野也开阔很 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我相信,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上有乐观的心态

; 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 能很 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 和同学们关系和谐, 很好的融于集体; 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所以,学习犯罪心理学很有必要。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很大的帮助,现在许多新闻都报道过大学生跳楼自杀事件,这些现象的发生绝对不是偶然现象。当我们去分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然而也有一些学生在学校中很优秀,很出色,我们通过分析也可以发现他们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心理素质的好与坏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前途。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在犯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了,我们应该对它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加强对犯罪方面只是的学习也变得十分必要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如此。大学生法律意识淡漠,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围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 犯罪心理学既是一门交叉性学科,也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为研究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作出了贡献,并且也为预防和惩治犯罪以及矫治犯罪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