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

浅谈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
浅谈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f12974266.html,

浅谈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

作者:施耀珍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27期

【摘要】培养学生历史“家国情怀”,是学生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历史“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必须与具体知识的传授,具体能力和特定的思维方法的培养相结合,在历史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出培养与发展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历史教学家国情怀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228-02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重在引

导学生从多角度对历史进行认识,促进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使学生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2]历史素养的基本要素仍然是知识、能力、意识和价值观。

知识是基础,学科能力是历史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学科能力如何决定着历史素养的程度。具体能力要求的背后,都是在塑造学生对待历史的态度,学会了正确地对待历史,也就学会了正确地对待现在和未来。历史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学习历史的价值有明确的意识,另一个方面包括思考问题的角度与习惯,价值衡量标准以及情感文化认同等。价值观渗透在素养培养的全过程,知识的传授本身就是求真、证实的过程,影响接受者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历史素养所要求的能力是在塑造对待历史的态度,历史意识中和情感价值观密切的相关的内容更多。[3]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帮助学生有效获取历史知识、合理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以外,还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具有人文关怀,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实现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最终体现学习研究历史的价值。

一、“家国情怀”素养的内涵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具体是指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家国情怀”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从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