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腰站中学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卷(二)(解析版)

2021年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腰站中学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卷(二)(解析版)
2021年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腰站中学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卷(二)(解析版)

2021年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腰站中学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卷(二)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包装危险品时,常贴上一些图标用来提醒人们。下列是一些常见危险品的图标,装运酒精时应贴的图标是()

A.易燃性B.爆炸性

C.有毒性D.腐蚀性

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汽油和煤油

B.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浓硫酸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到水中,及时搅拌并冷却

D.将O2和H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其中的H2

3.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钛中Ti的化合价为+2B.萘胺中C、H、N的原子个数比为10:9:1

C.二氧化钛和萘胺都是氧化物D.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4.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Na2CO3是钠盐B.Na2CO3是盐C.Na2CO3是碱D.Na2CO3是碳酸盐

5.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用硫酸除铁锈:FeO+H2SO4═FeSO4+H2O

B.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2+H2O═H2CO3

C.医疗上用碱性物质中和过多胃酸:NaOH+HCl═NaCl+H2O

D.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2Fe+6HCl═2FeCl3+3H2↑

6.金属钛被誉为“未来金属”,在航天、航空、精密仪器等方面有广阔前景。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

周期表中的信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B.钛离子Ti3+中含有25个电子

C.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D.金属钛的化学式为Ti2

7.我国城市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

A.O2、Cl2、HCl、酸雨B.SO2、NO2、CO、烟尘

C.Cl2、CO、CO2、雾D.HCl、SO2、N2、粉尘

8.下列是小可同学进行的实验操作及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步骤现象结论A取少量浓氨水滴入无色酚酞

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分子在做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

溶液中

B用灯帽盖燃着的酒精灯火焰熄灭降温可以灭火

C将浓盐酸与大理石混合后产

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澄清石灰水变质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

产生气泡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盐酸

A.A B.B C.C D.D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H2O的质量为18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10.下列物质中,属于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是()

A.青铜B.钢材C.18K金D.钛合金

11.推理是化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应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否则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则下列推理中结论正确的是()

A.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CH4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C.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CuO不能与水反应,则CaO也不能与水反应

12.导致酸雨和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砍伐森林B.燃烧煤和大量排放CO2气体C.水土流失D.汽车排放尾气剧增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38分)

13.(5分)用化学用语填空: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航标灯内充入的气体﹣﹣氖气;(2)4个五氧化二磷分子;(3)硝酸根离子;(4)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5)常用的有机溶剂﹣﹣乙醇。14.(10分)金属在生产、生活和实验中应用广泛。

(1)今年将开通南京至高淳的轻轨,其中用铜作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

(2)写出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3)金属锈蚀会造成巨大浪费。下列做法能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有。(填字母序号)A.菜刀使用过后涂上食盐水B.水龙头表面镀铬

C.自行车支架喷漆D.保留铁栅栏表面的铁锈

(4)我国第五套人民币硬币:一元币为钢芯镀镍(Ni)合金,伍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已知镍能够发生如下反应:Ni+H2SO4═H2↑+NiSO4;Fe+NiCl2═Ni+FeCl2,Fe、Cu、Ni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5)98克稀硫酸与6.5g锌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在答卷纸上写出计算过程)15.(10分)图1为溴元素(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图中x=。

(2)图2表示的微粒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字母,下同),与Br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3)写出B粒子的化学符号是。

(4)写出溴化镁的化学式:。

16.(5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

(2)若要从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乙固体,可用结晶方法。

(3)t1℃时,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4)t2℃将100g水加入到盛有30g甲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不饱和溶液,若想使溶液恰好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

(5)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17.(8分)A~H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

请回答:

(1)A的化学式为;(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探究题(共22分)

18.(10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3)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一般不选择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

因是。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可用A作发生装置的原因是。

【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

【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钠块大小硫酸铜溶液实验中产生沉淀的现象

①绿豆大小稀溶液10mL产生蓝绿色沉淀

②绿豆大小浓溶液10mL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③豌豆大小稀溶液10mL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④豌豆大小浓溶液10mL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出现黑色固体

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

【实验结论】(1)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

(2)实验①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

【实验反思】

(1)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

(2)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

(3)为了用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

方案二: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

请从两个方案中选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四.计算题(共10分)

20.(10分)为测定某Mg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化学小组同学取MgSO4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80g,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5.8g。

请计算:(1)该Mg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2019年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腰站中学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卷

(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分析】根据已有的图标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酒精属于易燃品。

【解答】解:酒精是一种易燃物,装有酒精的箱子应有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

A.图为易燃品标志,故A正确;

B.图为爆炸品标志,故B错误;

C.图为剧毒品标志,故C错误;

D.图为腐蚀品标志,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图标的意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图标的意义进行,要求熟练掌握图标的意义和物质的性质。

2.【分析】A、蒸馏是通过加热汽化的方法而将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在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时易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蒸馏是通过加热汽化的方法而将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汽油和煤油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汽油和煤油,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

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在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时易发生爆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错

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物质分离的原理与方法、稀释浓硫酸的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二氧化钛的化学式进行判断。

B、根据萘胺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根据题意,这种试纸是由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萘胺”(C10H9N)染料制成的,

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B、1个萘胺分子中含有10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则萘胺中

C、H、N的原子个数

比为10:9:1,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钛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萘胺是由碳、氢、

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题意,这种试纸是由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萘胺”(C10H9N)染料制成的,

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含义、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氧化物与混合物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分析】根据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钠盐,故选项说法正确。

B、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说法正确。

C、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D、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碳酸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和碱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中和过多胃酸,故选项错误。

D、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6.【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方格中的数字分析,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金属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

【解答】解:A、相对原子质量不能带“g”,故A项错

B、钛离子Ti3+中含有的是19个电子,而不是25个电子,故B项也错;

C、元素周期表每一小方格左上角数字表示质子数,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C正确

D、钛是金属化学式只能用元素符号表示,故D项也错。

故选:C。

【点评】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其化学式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

7.【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解答】解:A、氧气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B、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故选

项正确;

C、CO2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雾也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D、N2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分析】A、根据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氨水显碱性,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灯帽盖燃着的酒精灯,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原理,不是降温,故选项说法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HCl气体混入二氧化碳中,而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生成盐酸,

与石灰水可反应,石灰水就没有预期那样变浑浊,而不一定是澄清石灰水变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碳酸钠能

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而氢氧化钠不能,故可采用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的方法判断是否变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掌握酸碱指示剂的性质、灭火的原理、浓盐酸的性质、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分析】根据1摩任何物质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每1摩尔任何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约6.02×10^23)个微粒;

标准状况条件下1mol气体体积为22.4L;进行解答。

【解答】解:A、根据1摩任何物质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知1molH2O的质量为18g,故A说法错误;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故B说法错误;

C、3.01×1023个SO2分子即0.5molSO2的质量为0.5×64g=32g;故C说法正确;

D、根据标准状况条件下1mol气体体积为22.4L;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想对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的理解与在解题中应用的能力。

10.【分析】根据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铁合金解答;

【解答】解: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铁合金,即钢材。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合金的定义,难度不大,注意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铁合金。11.【分析】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中和反应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甲烷也具有可燃性,则点燃CH4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故选项列推理中结论正确。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而分子却可以再分,故选项推理中结论错误。

C、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

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故选项推理中结论错误。

D、氧化铜不与水反应也不溶于水,但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选项推理中结论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爆炸的条件、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中和反应的特征、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2.【分析】根据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以及温室效应的成因来分析。

【解答】解:煤炭中含有少量的硫元素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造成酸雨;煤炭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而导致温室效应。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酸雨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课本知识进行。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38分)

13.【分析】(1)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4)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5)由常见有机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Ne。

(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4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可表示为:4P2O5。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NO3﹣。

(4)氧化铝中氧元素显﹣2价,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2O3。

(5)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

故答案为:(1)Ne;(2)4P2O5;(3)NO3﹣;(4)2O3;(5)C2H5OH。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分析】(1)根据物质的用途推测物质的性质;

(2)用稀盐酸除铁锈是盐酸和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3)根据物质的具体应用选择合适的防锈方法;

(4)根据物质的之间的反应推测金属的性质;

(5)由于锌是完全反应的,根据锌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氢气的质量。

【解答】解:

(1)铜作导线,利用了铜的导电性,能做成导线,是利用其延展性。

(2)用稀盐酸除铁锈是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 =2FeCl3+3H2O。

(3)

A.菜刀使用过后涂上食盐水,会加剧生锈的速度。错误;

B.水龙头表面镀铬,是隔绝空气和水,能防锈,也使水龙头美观,硬度大。正确;

C.自行车支架喷漆,能隔绝空气和水,进而使车架漂亮,不过一般是烤漆,烤漆结实耐磨。正确;

D.保留铁栅栏表面的铁锈,铁锈疏松,多孔,导致与空气和水的接触面积加大,加速锈蚀。错误。

故选BC。

(4)Ni+H2SO4═H2↑+NiSO4,说明Ni比氢活泼,而已知氢比铜活泼,而Fe+NiCl2═Ni+FeCl2说明铁比镍活泼,所以Fe、Cu、Ni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e、Ni、Cu。

(5)

设6.5g锌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6.5g x

x=0.2g

故答案为:

(1)导电性;

(2)Fe2O3+6HCl=2FeCl3+3H2O;

(3)BC;

(4)Fe、Ni、Cu;

(5)0.2g。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5.【分析】(1)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X的值,;

(2)根据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解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分析判断;

(3)根据B原子形成的离子写出符号。

(4)根据化学式的写法解答。

【解答】解:(1)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在图1中x=7。

(2)如图2(A、B、C、D、E)表示的微粒中,BC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D的最外层电子数与Br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3)B原子的质子数是11,最外层电子数是8,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符号为Na+。

(4)Br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镁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溴化镁的化学式为:MgBr2。

答案:

(1)7;

(2)B、C;D;

(3)Na+;

(4)MgBr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6.【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若要从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乙固体,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因为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t1℃时,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因为升温后溶质和溶剂都没有变化;t2℃将100g水加入到盛有30g甲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不饱和溶液,若想使溶液恰好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加入30g 甲物质或蒸发掉50g水;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

丙。

【解答】解:(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答案为:减小;

(2)若要从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乙固体,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因为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故答案为:蒸发;

(3)t1℃时,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因为升温后溶质和溶剂都没有变化;故答案为:不变;

(4)t2℃将100g水加入到盛有30g甲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不饱和溶液,若想使溶液恰好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加入30g甲物质或蒸发掉50g水;故答案为:加入30g甲物质或蒸发掉50g水;

(5)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故答案为:甲>乙>丙;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7.【分析】推断题是初中化学试题中常见但却十分重要的一类题型。该类题目考查知识面广、变化多端、思维量大、综合性强,是考查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类好题。找准“题眼”,及突破口:“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

(1)因为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甲烷;B为氧气;C为水;D为二氧化碳;E为氧化钙;F氢氧化钙;G为碳酸钠;H为碳酸钙;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合适;

(2)反应①为氧化反应;反应②2NaOH+CO2=Na2CO3+H2O;反应③化合反应;反应④复分解反应。

(3)反应①CH4+2O2CO2+2H2O;反应②2NaOH+CO2=Na2CO3+H2O;

(4)反应③CaO+H2O=Ca(OH)2;反应④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答】解:(1)已知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则A是甲烷,化学式为CH4;(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符合“多变一”,为化合反应;

(3)反应②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运用知识迁移,类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所以此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4)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的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所以“内项结合,外项结合”,即Ca(OH)

2+Na2CO3=CaCO3↓+2NaOH

故答为:(1)CH4;(2)化合反应;(3)2NaOH+CO2=Na2CO3+H2O;(4)Ca(OH)2+Na2CO3=CaCO3↓+2NaOH;

【点评】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导出结论,最后别忘了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若“路”走得通则已经成功。

三.实验探究题(共22分)

18.【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液体,催化剂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3)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E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排水法进行分析;

(4)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可用A作发生装置的原因是: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①是铁架台,②是长颈漏斗;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液体,催化剂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

(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E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排水法,所以一般不选择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可用A作发生装置的原因是: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

故答案为:(1)铁架台,长颈漏斗;

(2)2H2O22H2O+O2↑,B,正;

(3)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4)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

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9.【分析】【实验结论】(1)根据题意,猜想一猜想有铜生成,铜是红色金属,进行分析解答。

【实验反思】(1)由题意,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进行分析解答。

(2)由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钠的金属活动性很强,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实验结论】(1)猜想一猜想有铜生成,铜是红色金属,由实验结论,猜想一错误,则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红色固体生成。

(2)

【实验反思】(1)由题意,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

(2)由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则钠块大小相同,硫酸铜溶液浓度不同,产生的沉淀不同;钠块大小不同,硫酸铜溶液浓度相同,产生的沉淀不同;则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钠块的大小、硫酸铜溶液的浓度。

(3)钠的金属活动性很强,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要避免钠在空气中被氧化,方案二隔绝空气加热,能避免钠在空气中被氧化,故方案二是合理的。

故答案为:【实验结论】(1)红;

【实验反思】(1)钠和水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2)钠块的大小、硫酸铜溶液的浓度;

(3)方案二;隔绝空气加热,能避免钠在空气中被氧化。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四.计算题(共10分)

20.【分析】(1)根据沉淀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硫酸镁的质量,进而可以求出硫酸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反应后的溶液质量等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之和与生成的沉淀质量之差;

【解答】解:(1)设参加反应的硫酸镁的质量是x

2NaOH+MgSO4=Na2SO4+Mg(OH)2↓

120 58

x 5.8g

x=12g

故硫酸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

(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00g+80g﹣5.8g=174.2g

答:(1)该Mg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2%;(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74.2g;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注意带入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或实际生成的物质的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