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三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三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三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三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里的“基础”指的是

A.实践

B.认识

C.价值

D.感觉

2. 毛泽东曾经说过:“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 生于南美洲茂密森林中的西红柿曾被称为“狼桃”。到了16 世纪,英国人佛罗达拉里公爵在旅行期间发现了它,并带回几株种在英国皇家花园里,供皇家贵族观赏。到18 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决心以身试“柿”,看其是否有毒。有记载说,这位勇敢的画家在吃西红柿之前穿戴整齐,吃完之后就躺在床上等着上帝的“召见”。结果,他不但没有死去,也没有任何不适。于是人们才知道西红柿原来是可以吃的。这表明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4. 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

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 世

纪和17 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C.所有科学的成果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D. 实践是认识发展

的动力

5. 恩格斯指出“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6.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点,认为认识是

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7. 列宁指出“物、世界、环境是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的。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意识只是外部世界的映象。”表明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 选择论

B. 反映论

C.建构论

D.创造论

8. 康德主张知识的形式是头脑里固有的;孟子认为有“不学而能”的

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柏拉图认为认识是对神秘理念的回忆。上述观点属于

A. 不可知论的观点

B.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9. 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这一观点

A. 揭示了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

B.揭示了感性认识和

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C.认为理性认识可以脱离感性认识而存在,是错误的观点

D.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完全否认了感性对认识的作用

10.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从哲学上讲,这段话包含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是

A.非理性因素是人的重要认识能力

B.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

C.意志对人的认识的进行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

D.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1. “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 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 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

B. 它揭示了真理发展的过程性

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

D.它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12. 实用主义奠基人詹姆士认为“凡是有利于我们工作,并使我们得到效果的东西就是真理,这也是真理的标准”,这一观点是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3.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两种说法

A.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B.都揭示了真理具有主观性

C.前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后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

D.

前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后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14. 列宁指出:“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

‘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这说明

A.人们无法认识世界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是对特定事物在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

D.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15. “真理是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而科学从认识的较低阶段向越来越高的阶段上升,但是永远不能通过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达到这样一点,在这一点上它再也不能前进一步,除了袖手一旁惊愕地望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就再也无事可做了。”这一观点

A. 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B.肯定了真理的辩证性

C.否定了真理的绝对性

D.否定了真理的相对性

16. 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

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

B.真理与谬误可以相互转化

C.真理与谬误在性质上并无根本对立

D.真理与谬误可以随时转

17. 马克思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说明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

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18.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

19. 王夫之:“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知焉,未可得行之效也。”他的这一观点

A. 主张知易行难

B. 主张以行为基础的知行合一

C.主张因知进行

D.主张行先知后

20. “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像,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像,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这表明

A.想像是获得认识的基础

B.想像对主体认识活动有诱导作用

C.想像在认识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

D.想象属于认识过程中的理

性因素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

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彻底划清了

A.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界限

B. 可知论与不

可知论的界限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界限

D. 辩证反映论与形

而上学反映论的界限

2. 有几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

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 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盲人摸象的故事表明

A. 人的认识结果由主体的观念意志决定

B. 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具

有能动的作用

C.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

D.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

3.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

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

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 审美关系

4. 柏拉图认为:“如果是我们在出世前获得了知识,出世时把它丢了,后来又通过使用各种感觉官能得到了原来具有的知识,那么,我们称为学习的这个过程,实际上不就是恢复我们固有的知识吗?我们

把它称为回忆对不对呢?完全对。”这一观点

A. 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来源

B. 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C.是一种唯心主义

D. 在认识论上属于先验论

5. 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同学。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地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说呢?”这个故事说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B.感性认识对获得真理毫无意义

C.眼见、耳听不一定为实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6.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包括的两次飞跃是

A.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 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飞

C.从实践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7. 毛泽东说:“一切比较完全的知识都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的:第一阶段是感性知识,第二阶段是理性知识,理性知识是感性知识的高级发展阶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B.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C.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

一的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8. 毛泽东同志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

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论断揭示了

A.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质的不同

B.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

认识,理性认识能促进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感性认识是认

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9. 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在经验里扎着根基,知识归根结蒂由经验而

来”的观点

A. 是唯理论的观点

B.是经验论的观点

C.否定了理性认识的作用

D.夸大了感性认识的作用

10.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

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

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说明

A.在科学研究中想象力是最重要的因素

B.认识也需要想象

C.想象能够促

使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D.想像有助于科学的发现

11. 德国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兼心理学家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

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对他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 他没有看到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是可以突破的

B.他没有到人的

认识能力具有无限性的一面

C.他没有看到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D. 具有不可知论的

倾向

12. 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

A. 理论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D.理论可以决定一切

13. 牛顿说:“假若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这句话

A.强调了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

B.否定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否定了直接经验的重要性

D. 强调了获取间接经验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

14.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

A.具体性

B.全面性

C.过程性

D.客观性

15. 当原子论被科学所证实之后,道尔顿断言:“物质是最终的、不可再分的单元。”整个19 世纪,原子论占了绝对地位。但是1897 年电子的发现,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物理学革命。这时,电子的发现者汤姆生在1900 年的《元旦献词》中声称:“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

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电子再不可分了。但随后基本粒子的大量发现,又宣告了这一预言的破产。以上这段材料说明了

A.相对真理是绝对真理的具体表现

B.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

C.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只能达到对客观世界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D. 任何科学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16. 法国作家雨果在其的《悲惨世界》一书中写道:“尽可能少犯

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免不了错误。”这表明

A.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避免谬误

B.人们不可能获得真理

C.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谬误的出现

D.人们在探索真理的

过程中难免发生谬误

17. 泰戈尔说:“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这说明

A. 正确的认识也会导致失败的实践

B.正确的认识必然获得成功

的实践

C.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使失败变为成功的重要条件

D.从失败中吸

取教训,失败也能变为成功

18. 列宁指出:“实践标准实质上绝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 ,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或确定性是指

A. 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

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

D. 凡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

识都是客观真理

19. 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又是为了满足人本身的需要。这里不仅存在着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问题,而且存在着按照主体的需要和尺度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价值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和价值的关系是

A.追求价值以追求真理为基础

B.追求真理以追求价值为目标

C.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是在社会实践中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真理

和价值都要通过实践检验

20. 马克思说,人“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人的食物”,这说明

A.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物,而是物趋近人

B.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

某物的属性为标准

C.主体的需要及需要的程度是某物是否具有价值及其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

D.具有客观需要的现实的主体是价值关系的中心

21.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下列选项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内在尺度”即真理尺度

B. “内在尺度”即价值尺度

C. “内在尺度”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

D. 人的实践活动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一、选择题Ⅰ

1.A

2.A

3. B

4.D

5.B

6. B

7.B

8.C

9.D 10.C

11.B 12.A 13.C 14.C 15.B 16.B 17.D 18.C 19.B 20.B 二、选择题Ⅱ

1.ABCD

2.BCD

3.ABCD

4.CD

5.ACD

6.AD

7.ABCD

8.ABD

9.BCD 10.BCD

11.ABCD 12.BC 13.AD 14.ABCD 15.ACD

16.ACD 17.ACD 18.ABD 19.ABCD 20.ACD 21.BCD

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题(一)

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题(一) 1 根据材料分析“注重社会公平,理顺分配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依据、政策措施、相互关系。 「材料」 (1)社会财富开始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居民收入差别过度扩大, 贫富悬殊,过度悬殊是当前我国分配不公的突出表现; (2)城乡收入差别过度扩大,是当前我国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 (3)地区收入差别过度扩大,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 (4)行业收入差别过度扩大,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 (5)我国基尼系数超过0.4的警戒线,是贫富差别过度悬殊的重 要指标; (6)各种非法收入数额越来越大,是人民最为不满的焦点问题; (7)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并不明显,收入分配的税收 调节制度不健全。 「答案要点」 (1)客观依据(形成原因) ①改革开放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 先富起来,而且实行不同的所有制经济和不同的分配方式,但同时分 配关系又没有理顺、分配次序混乱,这是造成收入差别过度扩大的直 接原因; ②监管制度不健全,出现相当数量的非法收入,远远高于劳动者 的合法收入水平,是人民群众最为不满的焦点问题;

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根本原因。 (2)政策和措施 一方面,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在不影响效率的前提下,更多地注意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为公平追求效率,效率不能损害公平,具体措施是: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扩大就业、提升福利补偿、增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差别过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对收入分配政策实行调整,即取缔非法收入,调整过高收入,保障和提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扩大中等收入队伍,使中等收入人群成为社会发展和稳定的中坚力量,特别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为注重的反贫困和反腐败问题。 (3)相互关系,即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准确处理以下关系: ①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②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③既要反对收入差别过度悬殊,又要反对平均主义。 2 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材料1」 建国5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多倍。我国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1980年为34.9%,1995年为40.8%,2000年为36.4%,2003年高达42.7%,大大高于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等一般20%左右的水平。从“六五”至“十五”的前3年,每增加一亿元GDP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1.8亿元、2.15亿元、1.6亿元、4.49亿元和4.99亿元。

幸福婚姻有公式 男大五最佳

幸福婚姻有公式男大五最佳 For many, a successful marriage can be put down to attraction, devotion, patience –and true love. But one group of statisticians begs to differ. They have developed a distinctly unromantic formula to predict how compatible a couple are based on their ages, education and previous divorces. The experts claim their theory can tell in advance that some couples are up to five times more likely to end up getting divorced than others. According to the study, the couples with the best chance are those where a woman with a superior education marries a man who is five or more years older than herself. Neither should be a divorcee. By comparison, a marriage where a woman partners an equally poorly educated male divorcee who is five or more years her junior is up to five times more likely to fail. The study is good news for David Cameron, 43, and wife Samantha, 38. Meanwhile,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48, and wife Michelle, 45, may have only a three-year difference in age but have been married for 17 years. But the study may not be welcomed by Michael Douglas, 65, and his 40-year-old wife Catherine Zeta-Jones – the research suggests a marriage is more likely to fail if only one partner has been previously divorced, and Douglas was married once before. Academics including Dr Emmanuel Fragnière of the University of Bath studied interviews with 1,534 Swiss couples who were either married or in a serious relationship. Five years later they followed up 1,074 of the couples to see which had separated. Using the data collected about their age, education, nationality and previous relationships, they found the factors that many of those who broke up had in common. Psychologists then analysed the importance of each factor to build up profiles of an ideal marriage and a nightmare couple. With age, they found that if the wife is five or more years older than her husband, they are more than three times as likely to divorce than if they were the same age.

2020年考研政治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一)

2020年考研政治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25分) 1、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A)。 A、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C、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2、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以(B )。 A、系统化 B、民族化和具体化 C、国家化 D、世界化 3、1942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谈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一致的目标是(A)。 A、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 B、国际化和中国化 C、理论和实际 D、旧中国与新中国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A)。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下面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是(A)。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7、下面不属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的是(D)。 A、最终的奋斗目标 B、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C、农民同盟军思想 D、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8、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会议是(C)。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八大 9、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A)中。 A、《论新阶段》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反对本本主义》 D、《实践论》 10、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遭受过严重的挫折。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是在( A )。 A、遵义会议以后 B、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后 C、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后 D、红军长征胜利以后 1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A)。 A.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成为时代主题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C.共产主义运动席卷全球 D.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 1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A)。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B、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C、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夫妻俩幸福婚姻的公式精选.

夫妻俩幸福婚姻的公式 对于很多人来说,成功的婚姻可以归因于吸引力、奉献、耐心以及真爱。而日前的一组统计学家却有不同看法。 这些研究人员基于夫妻双方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婚史推出了一套可测算夫妻关系和谐度的、完全不浪漫的公式。 专家称,根据他们的这一理论可推算出,一些夫妻的离婚几率可比其他人高五倍。 根据该研究,如果妻子的受教育程度高于丈夫,且丈夫比妻子大五岁或者更多,那么应该是最理想的搭配。 此外,两人都没有婚史。 相比之下,如果女方和男方的受教育程度都较低,男方曾离异,且比女方小五岁或以上,那么他们离婚的几率会增加五倍。 这对于(英国保守党领袖)43岁的戴维?卡梅伦和他的妻子、38岁的萨曼莎来说应该是个好消息。此外,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48岁)和妻子米歇尔(45岁)尽管只差三岁,但他们的婚姻已维持了17年。 但迈克尔?道格拉斯(65岁)和妻子凯瑟琳?泽塔-琼斯(40岁)可能不会喜欢这套公式。研究表明,如果夫妻中只有一方曾离异,那么两人离婚的几率较大,而道格拉斯之前就有过一次婚史。 包括巴斯大学的伊曼纽尔?弗拉尼耶博士在内的研究人员们对1534对瑞士情侣进行了调查,这些受访者或者已结婚,或者正在恋爱。五年之后,研究人员又回访了其中的1074对,看哪些人已经分手。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所收集的受访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国籍和婚史资料,发现了那些分手的人之间存在的一些共同点。 之后,心理学家对每个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构造出理想夫妻和“噩梦”夫妻的大致模式。研究人员发现,从年龄来看,如果妻子比丈夫大五岁或更多,他们离婚的几率要比同龄夫妻大三倍。 从受教育程度看,受教育水平都很低的夫妻最容易离婚。而双方都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夫妻离婚几率会减半。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考研政治冲刺模拟试题(四)答案解析

考研政治冲刺模拟试题(四)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的理解和运用。唯物主义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的路线,唯心主义则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唯心主义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自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心静自然凉"明显夸大了人的内心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选项C是正确答案。 2.【答案】C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的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只是在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因此,本题的选项C是正确答案。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因果关系。因果联系的特点是:因果联系是有时间顺序的,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因此首先排除C项。地表干燥与沙尘暴是因果联系,是先有地表干燥才有沙尘暴,沙尘暴不会转化为地表干燥,两者不可能相互转化,故而B项也被排除。形成沙尘暴的原因有很多,题干提到了降水偏少或无降水、地表干燥、土质疏松、大风等部分原因,至于其他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证实,这表明产生沙尘暴这个结果的原因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所以D项不正确,而选项A符合题干要求。 4.【答案】C 【解析】产业资本循环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资本采取货币资本的职能形式。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资本采取生产资本的职能形式。第三阶段是销售阶段,资本采取商品资本的职能形式,故选项C是正确答案。 5.【答案】D 【解析】题干主要是分清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便提上日程。所以正确答案是D选项。 6.【答案】C 【解析】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等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通过这些形式,最终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所以选项C为正确答案,A、B、D选项应排除。 7.【答案】A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来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里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就是指的各种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并不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共性。

成功的婚姻取决于哪三件事情

成功的婚姻取决于哪三件事情 婚姻有很多种。有的婚姻很幸福,有的婚姻则显得不那么幸福。幸福的婚姻大抵相似,不幸福的婚姻却各有各的不幸福。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婚姻虽好,却也容易破碎。不可否认,婚姻也会充满各种各样的无奈和心酸。但是,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婚姻中所有的难题都将迎刃而解。一般来说,一个成功的婚姻取决于以下三件事情。 一,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伴侣。 成功的婚姻需要彼此忍耐,前提是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伴侣。我们总是喜欢夸大对方身上的缺点,而看不到对方的优点,这是不对的。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缺点,也会有优点。这个时候,一定要学会适当地放大对方身上的优点,缩小对方身上的不足与缺点。只有这样,这段婚姻才有可能和谐持久。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伴侣,你才会觉得婚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否则,你会觉得婚姻像监狱,时刻想要逃离。 二,要在婚姻中成长为最合适的人。 杨绛先生曾经说过,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同样地,这段话也适用于婚姻。一个成功的婚姻必然是要求夫妻双方共同成长为最合适彼此的那个伴侣。如果一方成长了,另一方还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那么这段婚姻自然不会长久,也注定失败。婚姻可能是人生必经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婚姻都要获得相应的成长,否则这段婚姻就不会有生命力。 三,要学会感恩且彼此有共同语言。 婚姻中难免会有争吵。夫妻之间小吵小闹很正常,只是凡事要有个尺度和分寸。过犹不及。夫妻在婚姻中要学会感恩,这点很重要。很多夫妻在步入婚姻多年之后,就会变得麻木,变得口不择言,甚至口出恶言。这是很不好的行为,要学会克制与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要把最亲的伴侣当成垃圾桶,肆意将家庭之外的消极愤怒等不良情感嫁接到婚姻中来。另外,夫妻之间要有共同语言,这对于促进婚姻健康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决定婚姻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5)

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5)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个说法在哲学上的意义是( ) 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 精神的力量能够变成物质的力量 C. 精神的力量能够代替物质的力量 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动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实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 A。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比自然规律更易于理解的规律 D。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3.社会规律的特点是( ) A。同自然规律一样自发实现 B。客观的,但要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 C。与自然规律不一样,有其阶级性 D。主观的,因为它的实现不能脱离人的自觉活动 4.在科学理解中,意识的“超前反映”更为突出,这里称之为“超前反映”的意思主要是指( ) A。意识活动的对象性 B。意识活动的选择性 C。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D。意识活动的自控性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外在物质世界的反映。具体来说,物质和意 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和意识之间存有质的区别:物质是客观实在, 意识是主观存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2)物质和意识也存有密 切的联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与物质具 有同一性,意识能够达到对物质的准确反映;通过实践,物质能够变成 精神,精神能够变成物,即二者能够相互转化。 “富口袋”指创造物质财富;“富脑袋”指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 知识、技术和党的方针政策等。“富脑袋”对创造物质财富具有重要 的指导作用。所以“要富口袋,先富脑袋”体现了精神对物质能动的 反作用,说明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所以,选项B准确。选 项AD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原理背道而驰,属于唯心 主义观点。选项C混淆了物质和精神的本质区别,也夸大了精神的作用,故排除。所以,本题准确答案是选项B。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性。但是,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 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 社会规律中,既存有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有着主观制约客观的 关系。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能够以完全相同的 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 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使理解社会规律比理解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的前提是() A.事物之间的区别 B.事物的相互过渡 C.事物的相互依存D.事物的相互转化 3.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这种情况主要说明,联系是() A.客观的 B.普遍的 C.复杂多样的 D.关系范畴 4.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 A.联系B.发展 C.矛盾D.质变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肯定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依照唯物辩证法,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和运

动、变化、发展之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其中,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在本题中,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新旧事物之间转换的意思,体现了发展的实质的哲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最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会有以名人名言或诗句命制的题目,很多考生一见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找不到解题头绪。其实,答这类题的时候并不要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通常可以通过找关键词和核心词的方法,快速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含义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之一,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如果世界上的`事物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区别,没有相对的界限,那么,它们将是一团混沌,也就没有任何联系可言了。承认事物相互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决不能否认事物相互之间的联系,否认它们的相互过渡和转化。如果说,只承认事物的相互区别和界限而不承认事物的联系和转化,就

幸福美满的婚姻一般具备13个条件

幸福美满的婚姻一般具备13个条件 幸福美满的婚姻与高学历、收入、外貌无关,财富在双方的内心,只有双方共同进步成长,你们的情感才能得以升华。13个宝贵的经验送给亲们,你会更清楚幸福未来的方向! 1、男女双方都必须要具有良好的个人人品,良好的为人心态,健康的心理素质,比较优秀的人格魅力! 2、要有孝心,爱心,感恩之心。有孝心才会孝敬双方父母,更重要的才会对你忠贞忠诚(中国两大明星大企业深圳华为和北京海底捞公司的老板在招聘员工时,第一条就是要求员工必须要有孝心)有爱心才知道怎么爱你,爱父母,爱孩子,懂得付出有感恩之心才知道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才读懂你为对方付出的爱的价值! 3、生活中的点滴之爱(1)上班之前离开时给对方一个拥抱--送给对方工作激情和力量!(2)下班回来后给对方一个温馨之吻,经常对爱情充满保鲜!(3)出去狂街买东西或过马路时要牵著对方的手,左右四方多看,双方安全放在自己心目中第一!(4)在讨论问题而产生分歧时,作为男人不要做霸主,要充分尊重心肝宝贝的意见!或多用故事或好的个案在伴侣不生气时再讲给对方听!最后与宝贝综合出最佳方案而得到完满解决!学会理解体贴对方的心情,多学一些心理学很有好处!(5)平时要多关心对方父母,姐妹等亲人的近况,作为一个大家庭的一员,要学会关爱家人和孝敬家人,使两人的爱上升到更高的高度!(6)在对方生病时,陪伴在对方床前的一定是你精心的照顾,为对方做最喜欢吃的菜和煲最喜欢喝的汤。就是出差在外,都要第一时间调整计划赶回来照顾爱妻或老公。(7)在你应酬吃饭喝酒时,能接到心爱人打来的电话——让你听到心爱人关爱你的是最朴实心里话:不要喝多了酒,不要赌钱!当你吃到心爱人最喜欢吃的菜时,你有打包一份带回去给心爱人或孩子或父母吃的想法和付诸行动!(8)坐在车上一定要在第一时间看到心爱之人系上安全带。(9)每一个月最少为心爱妻或老公洗4次脚,理2次手和脚趾甲(包括孩子或父母)(10)每月带著心爱人或孩子最少去做2次义工,懂得什么是爱心?读懂帮助别人的意义和做人的价值观。 4、工作上男女双方要相互支持和相互鼓励,男人在外挣钱养家是扛很大的责任,担子很重,所以作为女人要时时关心老公的身体健康和有规律的休息以及作息时间。同时也要多关心爱妻的身体健康,每两年去一次体检。 5、公在事业上或工作上遇到困境或不快时,回到家里要主动讲给心爱人听听(或老公主动讲给你听),因为在这时心爱人才是你背后坚定力量的支持者和给你一定智慧和爱的魅力的人,有了心爱人的支持你就会有战胜困境的信心和决心!作为女人而言,切记不要对老公说风凉话!讽刺挖苦的话等!要知道这时老公在心里多么需要你的安慰和支持!好女人就是一股无形力量!两个人去扛,再大的困境都会过去! 记住!如果老公最近闷闷不乐!作为细心的老婆要细心观察老公的心思和举动!因为有些男人死爱脸面,不管遇到什么困境时就是一个人去扛,当他在心里遇到心结而解不开而

最新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4)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4)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蕴含的哲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的前提是( ) A.事物之间的区别 B.事物的相互过渡 C.事物的相互依存 D.事物的相互转化 3.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这种情况主要说明,联系是( ) A.客观的 B.普遍的 C.复杂多样的 D.关系范畴 4.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 ) A.联系 B.发展 C.矛盾 D.质变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肯定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依照唯物辩证法,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其中,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在本题中,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新旧事物之间转换的意思,体现了发展的实质的哲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最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会有以名人名言或诗句命制的题目,很多考生一见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找不到解题头绪。其实,答这类题的时候并不要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通常可以通过找关键词和核心词的方法,快速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含义 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之一,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如果世界上的事物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区别,没有相对的界限,那么,它们将是一团混沌,也就没有任何联系可言了。承认事物相互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决不能

2017尔雅 幸福心理学 课后作业答案

幸福与心理学(一)已完成 1 【单选题】以下哪位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 ?A、弗洛伊德 ?B、塞利格曼 ?C、弗洛姆 ?D、本·沙哈尔 我的答案:B 2 【单选题】“垮掉的一代”出现在()之后。 ?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C、宗教改革 ?D、经济改革 我的答案:B 3 【单选题】丹尼尔·卡尼曼曾获得2002年诺贝尔()。 ?A、文学奖 ?B、和平奖 ?C、物理学奖 ?D、经济学奖 我的答案:D 4 【判断题】人的幸福感会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得到显著提升。() 我的答案:× 5 【判断题】近年来,“幸福热”在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都有所体现。()我的答案:√

幸福与心理学(二)已完成 1 【单选题】《逃避自由》是()的著作。 ?A、弗洛伊德 ?B、塞利格曼 ?C、弗洛姆 ?D、本·沙哈尔 我的答案:C 2 【单选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的十大疾病中,精神抑郁症排第五位,预计到2020年将上升到世界第()位。 ?A、一 ?B、二 ?C、三 ?D、四 我的答案:B 3 【判断题】人们之所以渴望自由又逃避自由,是因为自由也意味着责任。() 我的答案:√ 4 【判断题】面对同一份工作,人们感受到的压力和心态乐观与否,基本是相似的。()我的答案:×

幸福与心理学(三)已完成 1 【单选题】尼采是()哲学家。 ?A、德国 ?B、法国 ?C、美国 ?D、英国 我的答案:A 2 【判断题】聪明的人大多数身体比普通人要差。() 我的答案:× 3 【判断题】重大的危险的决策,往往是一个人独断专行的结果。()我的答案:× 4 【单选题】《梦的解析》的作者是()。 ?A、塞利格曼 ?B、弗洛姆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我的答案:C

最新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材料分析题(1)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材料分析题(1) 材料1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盘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 材料2列宁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 材料3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拥有所有权的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最终成为以剪息票为生的食利者;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危机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干扰减轻,破坏性减弱,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政治制度的变化: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等。 请结合材料回答: (1)指出材料1、2观点的联系,并运用唯物史观加以分析。(4分)

(2)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分析材料2的观点。(3分) (3)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材料3中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3分)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发展的路径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材料1提出了“两个必然”的观点,材料2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观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辩证统一的,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和对抗的尖锐化,以及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社会危机,从而促使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需要相应的主客观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是社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基本矛盾的发展、激化有个过程。我们既要坚定树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同时也

幸福婚姻需要经历的四个阶段

幸福婚姻需要经历的四个阶段 “爱不是刹那的心有灵犀,而是两人携手努力,一砖一瓦造就的世界,它需要时间,更需要心力。”这是心理学大师李奥巴士卡力曾说过的话。 已经步入婚姻殿堂的新婚夫妻,当明白幸福生活需要两个人一起打造,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享誉世界的激励大师金克拉先生有一回在飞机上,发现坐在他旁边的男士把结婚戒指戴在右手的食指上,金克拉好意提醒对方:“先生,你的结婚戒指是不是戴错手指了?” 没想到邻座男士的回答竟然是:“我知道,我是故意的,因为我娶错老婆了。” 金克拉说,他其实并不知道那位先生是否真的娶了一个错误的对象,但他可以确定的是:让自己成为一个观念正确的人,远比嫁娶一个正确的对象更加重要。 的确,新人们在结婚典礼上,是如此欢愉又满怀憧憬的走向红毯另一端;但为何却在和自己所爱的人相处的过程里,充满挫折、困惑,甚至是懊悔、苦痛?就如同四季有春夏秋冬不同变化,亲密关系也有不同的阶段,大多数伴侣通常会经历以下几个不同的发展过程: 1.蜜月期:

此时正是标准的“情人眼里出西施”,两个人只要能在一起,什么都无所谓,在这个阶段就像蒙住眼睛谈恋爱,充满幻想兴奋与期待,一股神秘又迷人的力量把有情人紧紧牵系在一起。 2.困惑期: 就像那首“梦醒时分”,从蜜月期的激情中清醒,随之而来的往往是对伴侣的失望,以及对彼此关系的失落。 “他(她)怎么和原来我认识的人不一样?”或是“天哪!我怎么和这样的人在一起?”……诸多疑问涌上心头。浪漫逐渐褪色,对方的缺点一一浮现,于是很多人就展开“改造伴侣”这一项困难重重,并且常是徒劳无功的“浩大工程”。 3.权力斗争期: “我为什么要听你的?”,“我都是为你好,所以要听我的!”,“凭什么要我改变,应该是你自己改变才对啊!”。在这段时期双方都处于情绪不稳定的阶段,“干脆分手算了”这个念头开始出现,关系里充满争执与对立。于是,有些伴侣从此变得冷漠疏离;有些动不动就吵架;有些往外发展另结新欢;有些则干脆分道扬镳。 4.承诺与接纳: 在我咨询案例里,最感动的不是那些一帆风顺始终太平无事的伴侣(坦白说这种幸运的伴侣也几乎微乎其微),就如同古诗所云“未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的前提是() A.事物之间的区别 B.事物的相互过渡 C.事物的相互依存 D.事物的相互转化 3.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这种情况主要说明,联系是() A.客观的 B.普遍的 C.复杂多样的 D.关系范畴 4.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 A.联系 B.发展 C.矛盾 D.质变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肯定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依照唯物辩证法,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其中,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在本题中,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新旧事物之间转换的意思,体现了发展的实质的哲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最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会有以名人名言或诗句命制的题目,很多考生一见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找不到解题头绪。其实,答这类题的时候并不要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通常可以通过找关键词和核心词的方法,快速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含义 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之一,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

幸福婚姻的说说

幸福婚姻的说说 导读:本文是关于幸福婚姻的说说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你我相识虽然短暂,可是你给我的影响竟是那么深远。永远思念你,我的挚友! 2、相识就是缘,希望我们能从朋友做起,更愿能与你风雨同舟,但无论将来怎样发展,都愿能成为好朋友! 3、你的浅笑印在月亮上,每夜升起散落我身边。窗外融融的夜色,已装不下我无尽的怀念! 4、天下哥们有五铁:一铁是同窗,二铁是同下乡,三铁是一起扛过枪,四铁是一起嫖过娼,五铁是一起分过赃。 5、就是为了这不期而遇的相逢,心和心的撞击,我才整夜「整夜地毫无睡意,似乎在等待着晨曦。 6、在遇到你之前,我还不知道爱是什么。直到遇到你我才知道你就是我的爱! 7、情真真,意切切,一片相思几时休,月明人倚楼。情悠悠,思悠悠,爱到何时方始休,除非水倒流。 8、如果你喜欢的人,不喜欢你,那么就算全世界的人都喜欢你,还是会觉得很孤单吧。 9、不管你是烈酒,苦酒,毒酒,还是美酒。我都已决定将你喝下。直到我醉死在你怀里。这是我最大的快乐。

10、真诚的爱情比金石坚,似朝霞升现在山之巅!你笼罩着辽阔的大地,使花的芬芳香遍人间。 11、想你的夜,静悄悄的,不分时间,不分季节,就像茉莉花,随时随意的开放。我的思念亦如此,你在想我吗? 12、心要让你听见,爱要让你看见,不怕承认对你有多眷恋;想你的时候,盼你能收到我的真情留言。 13、你是我最简单的快乐,认识你是我这辈子最美好的事,我爱你是我最想对你说的。 14、海豚想给天使一个吻,但天那么高!天使想给海豚一个吻,但海那么深!我想给你一个吻,但你那么远! 15、下痛苦和疲劳给予你安逸,只要有你陪伴这便是甜;只要你在,我愿意为你独守那片天。 16、就算你爸是李刚,就算你长凤姐样,就算你比芙蓉胖,依然分秒把你想。答应今生陪我醉,我会爱你更加倍! 17、人们说:爱一个人是不求回报的。但是我却要你给我回报让我在有生之年把我的爱全部送给你! 18、我不要你的全部,只要你的无名指;我不能给你我的全部,只有一个结婚戒指。 19、如果你喜欢我,就发条短信给我;如果你中意我,就打个电话给我;如果爱我的话,那就保持沉默吧! 20、我虽不敢渴望你有白娘子的容颜,但我渴望你有白娘子的气质,还有她那颗善良的心。

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1.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的前提是() A.事物之间的区别 B.事物的相互过渡 C.事物的相互依存 D.事物的相互转化 3.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这种情况主要说明,联系是() A.客观的 B.普遍的 C.复杂多样的 D.关系范畴 4.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 A.联系 B.发展 C.矛盾 D.质变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肯定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依照唯物辩证法,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其中,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在本题中,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新旧事物之间转换的意思,体现了发展的实质的哲理。所以,本题的正确

答案是选项B。 最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会有以名人名言或诗句命制的题目,很多考生一见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找不到解题头绪。其实,答这类题的时候并不要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通常可以通过找关键词和核心词的方法,快速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含义 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之一,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如果世界上的事物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区别,没有相对的界限,那么,它们将是一团混沌,也就没有任何联系可言了。承认事物相互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决不能否认事物相互之间的联系,否认它们的相互过渡和转化。如果说,只承认事物的相互区别和界限而不承认事物的联系和转化,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那么,只承认事物的联系和转化而不承认事物相互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则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 选项BCD错误。相互过渡、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也一定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特点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选项B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指的是,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婚姻幸福的五个必备要素

婚姻幸福的五个必备要素 两个不同背景下走出来的人牵手走进婚姻,婚姻就如同新车一样也需要磨合,家是两个人共同的家,让家变成一个温馨的港湾是两个人共同的责任。爱一个人不只是得到与索取,同时也要懂得付出,和谐幸福的婚姻最根本的是“互相”,过度的自我很难成就和谐的婚姻。 第一:人与人之间没有可比性。幸福大多都在别人眼中,羡慕和嫉妒可能是每个人最大的敌人,适当的嫉妒或许可以用来激励自己,而过分的嫉妒对婚姻有百害而无一利。婚姻中最要不得的就是拿自己的爱人去和别人比较,经常会听到女人说这样的话,“你看那谁谁家的老公多有本事啊,工作又好,对老婆又体贴”,这样诸如此类的话说了能有什么意义,假如眼前这个男人一无是处,那你干嘛要嫁他呢?这些话只能是伤害而不可能是激励,所以比什么也别拿人去做比较。 第二:适当的空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婚前各自有着自己的生活轨迹,而婚后互相留有一定的隐私和空间,这和爱根本是不相冲突的两件事。对于婚前的一些事没有必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过去的都已经过去,想着眼前的好和憧憬着明天的好就行。把握住婚姻的大方向这就足够了,爱一个人不是占有和控制,婚后不要过多的干涉对方,有必要给对方留一个自由呼吸的空间。 第三:互相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尊,尤其在外人面前更要懂得互相尊重,不管当时发生了什么事,就算再生气也要先忍住,哪怕回家吵个天翻地覆也没问题。在外人面前可以打情骂俏秀恩爱,但千万别言语攻击对方,除了让周围的人看个笑话,给婚姻添一道裂痕还会有什么。男人尤其好面子,所以女人最好少在外人面前批评男人,小心男人记仇哦。 第四:凡事学会商量。男人和女人属于不同的物种,价值观本身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先沟通再去做,特别是跟金钱有关的事情一定要事先商量,比如为家里添置东西或购买贵重物品,男人有时候并不是过于看重钱,而是不喜欢女人太自作主张不把他当回事儿,买东西是为了取悦自己为了提高生活质量,闹得不愉快就是得不偿失。 第五:多一点信任。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根本之道,别在婚姻里处处做福尔摩斯,做个有心人就可以了。还真见过每天回家追问老公身上每分钱去处的女人,或是翻看手机和钱包是每天的必修课,这样的爱也太累人了吧,总有一天大家都会累“死”。 幸福和谐的生活是每个走进婚姻里的人的最初愿望,为了这个共同的期许,任何时候都能先为对方想一想,那么幸福的婚姻才能触手可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