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8 李清照词两首 2 六中王伟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高一语文编写人:王伟

【学习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风格,比较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的异同。【目标难点】

1、诵读两首词,了解词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3、理解词中“愁”字的由来,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情操。

【学法指导】诵读法,背景解读法

【资料链接】

公元1084 年出生的李清照,距今快一千年了,但我们对她一点都不感到陌生。她天生丽质犹如一朵带露的花,美丽的双眸总是渗满迷人的清泪;她娇花照水好像一弯遮云的月,妩媚的面庞总是挂着深沉的愁绪。曹雪芹笔下同样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有资格和她媲美,但林黛玉只是儿女情长的女儿愁,太单一也太狭隘。李清照为爱情而愁,为婚姻而愁,为家国而愁,为民族而愁。她像一缕带香的风,越过历史的时空朝我们款款走来,走进人们空旷而幽深的心灵;她又像一片轻盈的云,隔着岁月的清流离我们盈盈远去,可永远也走不出人们追随的视线。

作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幼有才藻,十八岁嫁给金石家赵明诚,夫妻感情甚笃。南渡后,赵明诚病故,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在孤寂中度过晚年。她工诗,能文,更擅长词。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大家。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柔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

作品有《漱玉词》。前期多为闺情词,反映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清新明丽,意境优美。有《如梦令》二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后期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抒发悼亡之悲和怀旧之思,以寄寓家国之痛和故土之思。如《菩萨蛮》《永遇乐》《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

背景信息《醉花阴》写于词人生活的前期。当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居住。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李清照写了这首词给明诚,以寄相思。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学习过程】

一、品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看准字形

戚.戚.()乍.暖还.寒()()有谁堪.摘()

二、研读课文,对译课文并将加点字词解释出来。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

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

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三、文段分析思考

1.《醉花阴》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的哪些愁绪?请概括一下。

2、这首词哪几句为全词最精彩之笔?请作简要分析。

3、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赵明诚的朋友也认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请分析一下这个比喻的妙处。

点拨:分析词人与“黄花”的相似之处,明确词人的情感。

研读课文,对译课文并将加点字词解释出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愁字了得!

四、文段分析思考

1、“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词人为什么强调是“旧时相识”?表现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几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句包含几层意思?有什么作用?这几句在用语上有什么特点?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愁永昼: 薄雾加浓云, 瑞脑销金兽— —孤独寂寞 醉花阴 思行人:

佳节又重阳, 半夜凉初透— —思念难免 闺愁

人更瘦:

东篱黄昏酒, 暗香销魂后— —自怜愁闷

冷清:黄花堆积,黄昏细雨,点点滴滴

颠沛之苦 声声慢

凄惨:乍暖还寒,最难将息,憔悴不堪 丧夫之痛 忧戚:雁过伤心,怎敌风急,怎生得黑

亡国之恨

整体感知】

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的 灾难与不幸。本课所选的两首词反映了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请比较两首 词的异同。

薄雾浓云愁永.昼( )

乐郊乐郊,谁之永 .号( )

永.为仪则(

怎敌他、晚来风急(.. ).

大王必欲急.臣(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2、

妙言妙语】

李清照诗词名句

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5)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6)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7)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8)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9)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10)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泪。

写作妙招】

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李清照就是抒情的能手。 “薄雾浓云” 布满整个天宇, 用环境的凄冷, 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凄凉。 “瑞脑销金兽” 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侧面写词人独自一人的寂寞无聊。 “半夜凉初透”这一个“凉”字,也不仅仅是秋风的 凉爽,更是词人心情的反映。上篇不言相思,尽用相

思之物、景来衬托。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景为情设,情因景生,使客观环境 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合交织。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以极寻常浅白的语言。自然流露出时光难捱的无奈之感。点点滴滴的秋雨,其凄凉的况味,引起作 者复杂的感伤情绪,哪一个是“愁”字能概括地了呢? 【品味经典】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问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问题设计

1、 整首词都是描写梦境,请说说词人的用意。

梁启超评价这首词说: “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夏日绝句》 ) (《一剪梅》) (《武陵春》)

(《摊破浣溪沙》 )

(《渔家傲》 ) (《渔家傲》 )

(《减字木兰花》 )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 (《鹧鸪

天》) (《点绛唇》)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明理由。

推荐理由:李清照是一位婉约派的女作家,《醉花阴》《声声慢》等词多半写闺情幽怨,风格是含蓄、委婉的。但《渔家傲》却是她豪放风格的佳作,她用《离骚》、《远游》的感情来写小令,不但是五代词中所没有的,就是北宋词中也很少见。其所以有此成就,无疑决定于作者的实际生活遭遇和她那种渴求摆脱这种生活的思想感情,这绝不是没有真实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语的人所能写出的。

【课文翻唱】

千古绝唱凄苦情文/ 佚名

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病死他乡。南渡避难,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遗失殆尽。夜半起床,屋外,寒风刺骨。在寻觅些什么?在这么冷清的夜中,难免独自泪下。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那种伤感的情绪久久不散。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尚可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她就很自然念起亡夫。也罢!命运至此,还有什么不可忍受的呢?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缘孤独而起,酒入愁肠,都是相思泪,凄凉孤独的感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就这样守着一杯淡酒,在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耳畔传来孤雁的声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她心头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也像我一样,暮年失去了相濡以沫的伴侣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景吗?心绪在寒风中瑟瑟,泪光迷蒙了双眼,蓦然觉得那只孤雁不就是往昔为自己传递彩笺的那只吗?唉,这似曾相识的归雁!

那些无可奈何的菊花儿早已憔悴不堪,花雨浸湿了小园的香径,再无当年那种"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的雅致了。以前和丈夫在一起的日子多么美好,和唱诗词,整理金石,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承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了。故物依然,人事全非。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偏偏又下起淅淅沥沥的秋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浸湿了我的愁绪,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时间也仿佛变慢了起来。湿冷的雨点还在心头滑落,一滴滴,一声声,敲打着满怀愁绪的心扉,简直让人不能自抑!

然而心中的哀愁又何止这些呢?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呢?

一试身手试从下列角度“翻唱(改写、仿写、续写??)”这篇课文吧!(1)将两首词改写成散文(2)人比黄花瘦

(3)不让须眉(4)月满西楼

(5)李清照——我想对你说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答案

研读课文,对译课文并将加点字词解释出来。

整天都在发愁。永,长。一种龙脑,香料,又称冰片。

薄雾浓云愁

.永

,瑞

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使人整天都在发愁,瑞脑

兽形的铜香炉节令名,又称重九,为农历九月初九日。磁枕的美称。纱帐,蚊帐。销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香在金兽炉中焚烧着。又是重阳佳节,玉枕孤眠,纱窗独寝,半夜凉初透。

到半夜凉意袭来,透入帐中枕上,很难将息。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黄昏在种有菊花的篱边端起酒杯饮酒,菊花的清淡

菊花的清香。充满。形容极度愁苦。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香气充满衣袖。不要说人不极度愁苦,

“西风卷帘”的倒文。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西风卷起了帘子,帘中人比菊花还瘦。

三、文段分析思考

2.《醉花阴》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的哪些愁绪?请概括一下。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不在,夜晚难眠,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老,此三愁也。

2、这首词哪几句为全词最精彩之笔?请作简要分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全词最精彩之笔。“莫道”一句直接对“东篱把酒”而言,使“人比黄花瘦”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而且极有情思;“帘卷西风”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做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到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

3、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赵明诚的朋友也认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请分析一下这个比喻的妙处。

点拨:分析词人与“黄花”的相似之处,明确词人的情感。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比较确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表达是时摒绝浮花浪蕊,而选择不求浓丽、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也反衬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逸韵。

研读课文,对译课文并将加点字词解释出来。意谓不想失去的一切都找不回来,表现出极度空虚惆怅、迷惘失落的心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内心空虚,想找回那些失去的物事,却只觅得满心的冷清

悲愁、哀伤的样子。忽暖忽冷,气候变化无常。调养,保养。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和忧伤凄楚。在这种天气忽而回暖又忽而转冷的时候,最难调养休息。

对付、抵抗。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

三两杯酒无法抵挡住愁情,再加上傍晚秋风迅疾,又加重了愁思。

作者以北方人流离南方,大雁也从北方飞来,故说旧时相识。

雁 过也, 正 伤心, 却 是 旧时相识。 北雁南来,当空飞过,看到后更加伤心,也许正

是昔日为我传书的那只雁吧。

极,表示程度高,这里相当于“煞”。

满地 黄花 堆积, 憔悴

损.,

如今

院子里的黄花遍地盛开,(而我自己)却因忧伤而这样憔悴, 到如今

可。 怎么,怎样。 有谁 堪. 摘? 守 着 窗儿,独 自怎.生.得 黑? 梧桐

有谁一起来欣赏它、采摘它呢?孤单无聊独坐窗前,怎么才等到天黑(让我结束这一天的愁苦)?

光景,状况。

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 这 次.第.,怎

一个

细雨敲打着梧桐,直到黄昏还点点滴滴没有停止。这种滋味,怎么能用 愁 字 了得! 一个“愁”字说尽? 四、 文段分析思考

1、“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此人为什么强调是“旧时相识”?表现的是坐着什么样 的思想感情?

作者正在酒后感到寒气袭人之时,最让她伤心的是又见到了飞过的鸿雁,而这南来

的大雁,却是当年在北方的旧相识!作者这时是感叹: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自己却只滞留在南方不 能北归!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几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这几句是环境描写,用以烘托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点点滴滴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 听来却像打在自己心上,是那么强烈的敲击着、震撼着作者的心扉。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句包含几层意思?有什么作用?这几句在用语上有什

么特点? (1)这几句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句,写人的动作神态,似乎在寻找失去的东西,追索过往的陈迹;第二句,写 环境的凄凉、寂寞;第三句,写内心世界的愁苦、哀伤。

( 2)这几句直接抒情,表达的感情哀婉凄切,为全词

奠定了凄清的基调。 ( 3)七组叠字,很好的统率了全词的内容,展示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选用叠字,造成 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为全词的抒情定下基调;使用叠字更显示感情之强烈;平中见奇,字字传神。 【知识梳理】 1、 【品味经典】 渔家傲

薄雾浓云愁永.昼(

长 )

乐郊乐郊,谁之永 .号( 通“咏”,歌唱 ) 永.为仪则( 永远,无休止 ) 怎敌他、晚来风急 .( 快,急速 ) 大王必欲急.臣( 逼迫 )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迫切,紧急 )

整首词都是描写梦境,请说说词人的用意。

2、词人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她渴望自由,追求光明。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的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

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飘渺的神仙世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

梁启超评价这首词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明理由。梁启超的评论是正确的。词人把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离骚》、《逍遥游》和神话传说化入词中,通过神奇的想象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势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它与词人其它作品的清丽、婉约确是很不相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