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题指南

思政课题指南
思政课题指南

2015年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思政研究项目课题指南

重点项目

1.骨干教师教学团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趋势及路径研究

3.大学章程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实证研究

4.学分制改革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5.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策略研究

一般项目

1.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实”结合创新研究

2.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变革的趋势和限度研究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理论体系、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间的有效转化研究

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研究

5.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6.基于隐形课程理论的高校德育方式方法创新研究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路径研究

8.榜样和偶像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示范效应研究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机制及路径选择研究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研究

11.高校网络舆情预警与引导机制研究

12.高校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工作机制研究

13.新形势下高校新闻宣传联动机制研究

14.“微时代”高校新闻宣传的理念与实践创新研究

15.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引导主流舆论的路径及功能研究

16.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运行机制研究

17.大学生群体意识形态的监测——基于网络舆情分析的视角

18.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流思想舆论引导研究

19.主流意识形态在微媒体场域的传播效度研究——基于高校“95后”大学生理论接受视角的分析

20.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的转型发展研究

21.校园媒体的建构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发研究

22.“95后”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与优化策略研究

23.政治社会化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政治认同培养研究

24.文学作品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25.“95后”大学生网络德育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26.高校辅导员精细化培训机制研究

27.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合力育人的协作机制研究

28.高校心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29.高校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30.高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研究

31.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证研究

32.大学生社会参与和理性精神培育研究

33.新媒体时代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模式创新研究

34.大学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的学生自治规范研究

35.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的社会支持系统网络研究

36.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

37.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方法初探

38.公民意识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主管理体系研究

39.上海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政治社会化现状调查分析

40.在沪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41.全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培育体系的构建

42.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

43.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研究

44.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45.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德育有效性评价研究

46.大学生依托社区资源践行劳模精神的实践研究

47.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廉政文化建设研究

48.高校教师法律意识水平实证研究

49.大学章程宣传教育活动的有效路径研究

50.现代大学制度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配备模式及功能研究

自费项目

说明:本类别不另设选题,申请人可依照或参考重点项目及一般项目选题进行申报。

大学课程思政案例(高校课程思政案例)

课程思政案例(20 -20 学年第学期)

微博的政治性、政治社会化功能、特性、传播内容的发布标准等思政案例简介

本课程思政的案例是依托课程讲授人所主持的社科基金青年课题 和个人科研著作《。。。。。。。》而设计完成。本案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传播作为研究对象 ,从理论上 解析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的难点问题。本案例从理论上提出了政治思想传播的三对张 力”这一学术命题,并从新媒体传播的感性特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理性特征、新媒体传播的大众性特 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层次性特征、新媒体传播的技术性特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意识形态性特征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因此,本课程思政的突出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系统性的政治观念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在多数的课程思政中, 是将其他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衔接,以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这类贯穿课程思政做法的一个缺陷是容易造成专业内容与课程思政内容的脱节。而鉴于政治与传 播》这一课程的特殊性,它属于典型的具有强烈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的课程。在这一课程中,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恰如其分,这样可以的课程设计既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又有必要的现实关照,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 第二,将科研、教学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在一起。如前所述,本案例是结合授课者本人承担的省 部级课题和已经出版的著作设计完成的,将科研成果直接反哺于课堂教学的突出体现。 第三,将课堂教学、批判思考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在本次课堂设计中,会有批判性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最后,所给出的传播策略可以直接服务于 党和国家的宣传部门。

思政课教师工作规范

思政课教师工作规范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新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普通高校学生行为准则》要求,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风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学风建 设提出如下意见。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工作规范。一、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 、学历、学位要求: 教师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并通过岗前培训取得合格。 2 、政治思想要求: (1)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民族教育,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服务。 (2) 遵纪守法,认真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师德。 (3) 对国家、学生高度负责,认真履行教师职责,积极承担教学任务。 (4) 认真研究和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掌握教学规律,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5) 崇尚严谨、求实的学风,刻苦钻研,积极进取,勇于创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6) 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平等、互助友爱, 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7) 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

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知识结构要求: 1) 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理论知识,懂得并掌握教育、教学规律。 2) 具备一定的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和从事教师工作的相关知识,如美育知识、伦理道德知识、计算机知识等。 4 、能力要求: 1) 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如教学设计能力、授课能力、板书能力、普通话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等。 2) 有较强的教育及管理能力。如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能力、做班主任工作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3)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5 、身体素质的要求: 身体健康,能胜任教书育人工作。 二、课前的准备 1 、任课教师上课前,须先了解所教班级的教学计划,明确所任课程的性质,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或讲座课。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是统招生还是自考生。该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以便确立备课、授课的水准。 2 、选好适用的(或领取学校按有关要求配备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资料,并认真加以钻研和学习,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

大学课程思政案例(高校课程思政案例)(20200921093950).doc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芄 袂课程思政案例 芇(20 -20 学年第学期) 薆课程名称蚁政治与传播 莇□通识教育必修□通识教育选修□专业必修 薁课程性质 羆 R专业选修□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莃学时荿32蒇学分莇2 袁授课对象莂专业班级薇授课人数蒄薃思政案例名称膁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政治与传播》课堂教学 蚆案例所属教学大纲 袅第五章传播与政治思想、政治主体的素养中的章节及知识点 芅任课教师情况 羀主讲教师芆性别虿 职 袆 教授 螆螃 称 蚇联系电话螂 E-mail 袄学羃博士 蒅袆 位蒁课程简介

羆本课程是专业任选课,在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T 型人才,这要求学生必须具有知识的广度,对与新闻相关的知识领域有必要的认知和把握,这些领域包括 政治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和哲学等,因此传播与政治的关系是新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 的一对重要关系,传播与政治的关系统领着其他各对关系。因此本课程在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 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本课程具有意识形态性、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批判性,可以很好地担负课程思 政的功能,用党和政府的主流观点观察当代传播问题。 芅本课程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政治洞察力与政治敏感性,为培养学生的党性提供基础,从而 为从事新闻行业打下良好的政治素养。 蚄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课程讲授,让学生系统了解政治与传播的关系,知晓政治对传播的统领作 用,掌握国家政治与传播、社会政治与传播、传媒研究与政治、传媒与意识形态等内容。具体分析传 播与政治、国家赋权、政党国际形象塑造、政治思想传播的张力、政治主体的素养的关系;分析传播 与社会赋权、新闻传播生态、另类传播、社会结构、新闻传播教育变革、大数据等的关系;分析政务 微博的政治性、政治社会化功能、特性、传播内容的发布标准等。 芀 思政案例简介

思政课教师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三年来,本人立足自身教学工作岗位,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认真履行教研室主任职责,做好个人教学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师德表现 本人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思想始终和学院党委保持一致。服从学校安排,人际关系融洽。工作兢兢业业,严格要求自己,各项工作认真去做,力求完美。在实际教学中既教书又育人,耐心而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深受学生喜爱和尊敬的教师。 二、个人教学和科研工作 三年来,我从事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经济基础》等学科教学,担任过高中高职、中职高职、初中中专和警衔培训班等四个层次的教学工作任务,累计授课四百余课时,编写修订教学大纲三个,编写试题三十余套,批改作业近千次。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三年来,在省级杂志发表论文五篇,编写教材一部,主持省级课题一项,参加课题研究四个,论文多次在省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在教学中,我始终做到一下几点: (一)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系列活动,如:辩论赛、专题讨论、开辟“时事论坛”每堂课3分钟等,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5分钟要效益。 在整个教学中我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课堂教学实施以后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在教学中我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的可行 性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微课和翻转课堂概念和特点的研究,以及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大学生特点、现行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分析,探究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大学思政课教学 一、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1.概念界定 (1)微课。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简称为微课,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最早将这一概念用于教学。Penrose 教授将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认为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微课程就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其核心理念是在课程中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资源,是传统课堂

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在微时代背景下,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泛在学习等将会越来越普及。 (2)翻转课堂。2011年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发起人萨尔曼?可汗在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上题为“用视频重塑教育”的演讲中,提到他上传到Youtube 上的很多免费教学视频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欢,这些教学视频在几个实验学校使用的教学效果也很好。受此启发,许多教师尝试改变了以前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以在家看视频代替教师的课堂讲解,然后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完成练习以及与教师和同伴的互动交流上。这种做法颠倒了传统课上教师讲授、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教学安排,这就是日渐兴起的翻转课堂。 (3)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分解知识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及联系实际分解知识点,制作微课课程,包含PPT、视频、Flash等,布置课下任务。学生自学微课程,在课外自主学习使知识内化。在课堂中,学生讨论交流,反馈问题,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录制微课,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是第一步。学生记录视频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共同完成作业是重要环节,结果是高效学习。 2.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1)教师角色发生转变。首先,教师变成了学生学习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

附件1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挖掘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学院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特制定本指南。 一、“课程思政”的含义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 “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

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二、“课程思政”的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运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课程思政”的内容 围绕“课程思政”目标,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各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应结合以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一)师德风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二)政治导向 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

微课比赛教学设计 思政

2015年微课比赛教学设计 题目:《怎样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 所属学科:马克思主义 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适用对象:二年级本科生(所有专业) 分组:综合组 主讲人:XXX 单位:思政部

一、教材依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第八章第一节。 二、设计思路 教学对象为大二学生,他们已经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近现代史纲要》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运用这些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一些简单经济现象的能力。通过一年的共同学习和生活,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基础,具备团体协作能力,并能进行有效成功的交流合作讨论。但由于我校学生大部分具有理工科背景,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不高,课堂上缺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本课程运用BOPPPS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使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和下参与课堂,注重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分析问题和表达自我观点的能力,逐步实现由教师大量输入信息转向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输出信息,形成自己学习技能和策略,以达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新论述; ②掌握政府和市场如何通力合作,共同发挥作用的原理和具体机制。 (2)能力目标 ①培养阅读、搜集、整合分析运用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②运用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分析当前中国社会的经济现象的能力; ③通过分析问题、讨论互动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语言表达、交流沟通的能力; 2、方法与途径 运用启发式、讲授式和参与式相结合的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

关于开展2018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关于开展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建设项目中期检查的通知 各学院: 根据《关于公布河海大学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河海教务〔〕号)文件要求,学校要加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建设过程管理,对门立项课程进行中期检 查评审。 一、材料报送 所有立项课程均须按下表项目及要求准备好相关电子 材料(每门课程一个文件夹,内容根据表格项目编号排序),由学院汇总后,于月日前报送至教务处教研科邮箱。 序号材料内容提供内容及数量修订后的课程教学大纲份 “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课件 以上课时或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教案) 段(如没有视频,则紧扣“课程思政”主题制作教学微 提供明确的拍摄计视频(每段时长分钟) 划)课程思政育人典型教学案例份 其他材料(教研论文、获奖、社 自选 会评价等) 其他要求:()教学微视频片头中需有“课程思政”示范 课程建设项目画面;()发表的教研论文,需标注“河海 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资助”和项目编号。

二、专家评审 学校聘请校内外专家,组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评审小组,对各示范课程项目报送的材料进行审阅、评定结果。 三、结果使用 对中期检查评审为“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中止项目建设,停止建设经费拨付,同时项目负责人年内不得申报教学改革 与教学研究项目,并减扣所在学院当年度年终考核人才培养 相应分值和教改经费。对中期检查评审为“优秀”的一般建设 项目,可升级为重点建设项目并按重点项目拨付建设经费。 联系人:黄波,黄炜栋;电话:(内线:),邮箱:。 附件:河海大学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教务处 年月日

附件 河海大学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项目编号 学院 课程名称学分 课程 项目类别部门负责人 水文院地理学与资源环境张丹蓉重点项目土木院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刘云重点项目土木院道路交通安全李锐重点项目地学院地质测绘实习黄勇重点项目法学院民法总论陈广华重点项目马院教育学原理陈滔娜重点项目外语院英语报刊选读李霄垅重点项目水电院水利工程施工张继勋一般项目港航院海岸动力学张弛一般项目环境院地下水污染防治郭勇一般项目能电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叶彦婓一般项目(含单片机) 计信院操作系统张鹏程一般项目计信院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 黄倩一般项目 构 力材院弹性力学王磊一般项目力材院材料与人类文明陈建清一般项目地学院人文经济地理学颜梅春一般项目农工院防汛抢险原理与技术张睿一般项目

浅议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的教学设计-模板

浅议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的教学设计 微课(Micro-lecture或Mini-course),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通常指音视频资源。从形式上看,主要指微讲座、微课程和微课教学三种类型。目前,国内对微课的定义比较流行的是以下说法。“微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相比较传统意义的课堂教学活动,微课可以被视为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它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开发理念、资源组成、资源粒度、资源构成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这些优势能结合教学环境、教学对象等发生的变化,围绕教学理念、方式、组织管理等方面开展相关探索,尤其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但同时也要看到,有效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单纯依靠缺乏现场氛围的教学视频,容易使学生产生孤独感而影响学习效果。同时,微课因其短小的特点,难免在广度、深度等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如何在设计之初找好定位,做好思政课的微课设计,这些就成为思政课微课的关键所在。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的教学设计必须体现微课的独特特征 1.微课的基本特征 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与传统教学资源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短――教学活动短,视频时间短;小――微课选题小,资源容量小;精――内容精选,教学精彩;悍――交互性强,应用面广。微课的资源组成以录制的视频为核心,呈现多样化的资源组成类型(微视频+微课件+微练习+微课反思与具体教学环境相结合);相对传统教学资源,微课的资源粒度要小得多,教学中主要采用点式或专题式,时间短(10―20分钟),容量小;除了粒度小,资源结构也呈现半结构化,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可扩充、生成、修改和完善,应用交互性好;应用领域较之传统教学,对象更加广泛,适用于学生、教师和社会人员等更多人群;功能更加多样,不仅适用于学校教学,还可用于远程学习、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等领域;学习方式也更为便捷,它能够支持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 2.思政课微课的教学设计容易走入的误区 在开发微课的最初一段时间内,由于不同教师对微课的认识有所不同,开发设计出来的微课作品也就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形态,有的作品几乎完全沿袭传统精品课程录制的技术路线及制作方式,没有完全体现微课的独特特征。从教学设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现状与完善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现状与完善 摘要: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一体化改革,不仅是高校育人功能的充分体现,还是让学生养成一系列学习做人本领的核心步骤,让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通 过思政教学体系课程学习,成为拥有担当与责任意识的模范,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关键词:高校课程,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完善方案 引言 本文将结合当前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对学生价值的探讨,和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执 行现状分析,提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并给出预期效果的方式,诠释课改对新 时代大学生的影响。 一.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对学生的价值探讨 1.1 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政治观 学生树立良好的政治观不仅有利于个人养成对政治的正确理解,在召开重要政治 会议并领会相关精神的过程中,学生也会从教育的细微处受益,政治观的形成不 仅能让学生群体拥有良好的政治素养与政治观,也将让课程思政的教学观点在学 生群体中普及。 1.2 帮助学生形成家国情怀 学生拥有家国情怀后不但可拉近学生个体与国家间的距离,还能让学生充分理解 建设国家人人有责的观点,将课程思政的精神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进而让课程思 政对学生产生正向影响。家国情怀与责任意识的提高过程是具有关联性的,因此 在教学中采用适当手段渗透课程思政教学思想,也可让学生形成对国家的正确认识,提高课堂的实用性。 1.3 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提升过程往往是不明显的,在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未投入前, 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仅能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间隙进行,不但不符合向学 生随时普及最新政治理论的教学观点,学生一般也难以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政治 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意识理念,不但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政治认识,还能让 学生将相关思想精神应用到生活实际中。 1.4 深化高校专业各科目间的关系与联系 一般高校专业课程之间缺乏联系,教师在完成各自的教学工作后彼此缺乏一定的 交集,因高校课程是多为深化而富有涵养的,与政治学科相关知识的结合难度也 因学科特点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将课程思政相关教育精神推广,不但可拉近各 科目教师的距离,还能让课程之间拥有良好的关联性,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获得感。 1.5 培养学生对政治新闻的关注度 很多学生在课下不关心政治新闻,觉得政治与学生个人之间的距离是遥远的,因 此在深入家国情怀相关理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养成关注政治新闻的习惯,不但可 让学生提升对最新政治事件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养成快速浏览相关讯息的能力,进而提升政治嗅觉和学生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和分析思考能力。 1.6成为学生实现个体价值的渠道 在校内学生的个体价值一般通过学习成绩或在课上的表现与收获决定,因此将课 程思政相关教学思想灌输后,学生会利用课程的教学过程培养自身的信念与道德观,不但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还能明确各课程 之间的价值与自身的关系,进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颇丰,也可提升学生的

微课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月刊·小学版2019/4数学JIAOXUEYUEKANXIAOXUEBAN 课堂新 探 微课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修洁 “微课”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把“微课”引入小学数学教学,积极探寻微课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构建了“微课导学”的课堂教学形式,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一、微课及其设计策略 关于微课,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我们认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载体,由教师精心设计的讲解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碎片化的教学资源。作用是引+2+2还可以写成2×4,你发现2是什么,4是什么?你还能模仿写出一道这样的算式吗?这是简单的结论形态的数学知识。另一种教法这样设计:2+2+2+……+2(100个2相加),一口气读一读,你有什么想法?(好长、好累、数不清楚)你能创造一种简洁的写法吗?教师还可以借机介绍乘号的由来:1631年,英国的数学家奥托雷德发明了符号“×”,乘法是由加法而来的,表示几个相同的数字相加,所以他把“+”斜过来写成“×”形,既表示了加法与乘法的关系,又表示了相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只是知识技能,而是数学发展过程中求简、创新的数学精神。再比如许多数学教师讲过高斯的故事:高斯在少年时做一道算术题:1+2+……+98+99+100=(),高斯迅速算出了正确答案5050。有的教师只是从数学知识的角度介绍可以一组一组地相加,1+100=101,2+99=101……一共有50组,即101×50=5050,甚至还会归纳出“等差数列之和=(首项+尾项)×项数÷2”的结论。其实教师可以从生长形态的角度,关注高斯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引导学生模拟场景:首先,高斯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呢?高斯可能想:这么长的算式,不能直接一个个相加吧?那也太烦琐了。接着,高斯会怎么想呢?高斯会想,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呢?这说明高斯思维的灵活性。然后,高斯会怎么做呢?他的做法是:观察 这些数字是否有特征?很快,他就发现这些数字依次加1,很有规律。这也说明高斯思维的直觉性和概括性。最后,高斯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这样,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高斯思维变化的过程。这是学生最为宝贵的数学文化财富。 通过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获得的是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不断生长的活动经验,是支持学生发展的心理结构与认知结构,使得数学教学从知识层面跃升到精神层面、认知方法层面,能够在新情境中自我适应、创生和发展。 总之,数学教学中“既有作为科学的数学,又有作为教育的数学”,具有数学知识深刻理解的数学, 教师能够自觉地自我追问以及引导学生追问:为什么数学规定成这样?除了这样,还曾是怎样的?除了结论,还能提供什么?能够不断重温并强化“简单而有用”的基本思想与经验,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获得智慧的启蒙、素养的滋润和生长的力量,重新赋予数学、数学教学应有的魅力!参考文献: [1]顾亚龙.以文“化”人——小学数学文化的育人视界[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2]王兆正.向儿童展现数学本身[J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1(1).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215000) 32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f13832871.html,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 作者:孙桂林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26期 [摘要] 课程思政建设围绕课程思政的内涵,就其建设目标、建设思想、建设路径进行探析,其中,建设路径最为关键,将重点阐释。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围绕制度机制、教学主体、教材开发、教学客体等四个维度展开阐述,其根本保障是制度机制,关键是教师,重点难点是教材开发,检验建设成效的试金石是学生。 [关键詞]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课题项目] 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我区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与保障机制研究”(NJSZ1906) [作者简介] 孙桂林(1972—),女,内蒙古巴彦淖尔人,法学硕士,河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 [文献标识号] A; ;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6-0100-02; ; [收稿 日期] 2020-06-16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课程思政的积极回应。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高德毅等认为,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既不是增设一门课程,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2]。邱伟光认为,所谓课程思政,就是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3]。何玉海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是通过运作整个课程,即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在全员参与下,对学生予以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与过程[4]。 陆道坤认为,课程思政是指依托课程这一载体,以隐性教育的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与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5]。其实,课程思政实质上是一种课程体系,即依托课程,通过“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基因”,以这一“元素”和“基因”为“切”入点,“融”思想政治教育于学校和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教材开发、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之中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一门公共课程,涉及的学生面广,应该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发掘大学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资源,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大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中,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大学生英语课程的正确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首先,我们不可否认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有教师认为既然是语言基础课就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思想教育那是马哲、邓论、毛思等课程老师的任务,与我们无关。对这种看法,本人不敢苟同。我们经常说,做学问首先应该学会做人,做人有时比做学问更加重要。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或许做了些辅导员该做的事。一日,我正为部分学生学习懒散而痛心疾首,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对我说:“老师,你没必要跟他们生气,你把自己的课上好就行了,他们学不学是他们自己的事。做思想工作是辅导员的事,你没必要管那么多。”诚然,有很多老师都有如此想法。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的修订原则中有这么一点,“在语言技能、语言应用、语言文化等方面体现了语言基础课的要求,兼顾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由此可见,连课本在编写时,都考虑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们在教学中为什么就不能兼顾呢?其实本人认为,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它也是一门很好的人文教育课程,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在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可以很好地进行人文思想的教育。另外,一个语言教师比一个数学教师或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更能有效地传递人文信息,因为他能运用自身的语言优势,而且其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一个语言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学问再高,但若其素质低下,道德品质败坏,其终究是社会的败类,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恐怕比那些没多少学问的人还要大。作为语言教学的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将人文教育贯穿于语言知识教学中,有效地将二者统一起来。其中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实际上与我们提倡的思政教育是不谋而合的,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少了些理想主义,多了些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大学英语教学的应试教育倾向明显,“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相当普遍。老师的教学似乎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四、六级,在毕业时,找工作能有个敲门砖。而学生的学习似乎也很明确,就是通过四、六考试,那样就万事大吉了。这样人文教育或者说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就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而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必修的语言课程,不仅要体现英语的工具性特征,更应发挥其特有的人文优势,使学生真正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扣好人生中的一粒扣子。所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守好大学英语课程这段渠,种好大学英语这个责任田,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一代新人。 现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3版第三册第1单元section A为例,来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这篇课文的题目是Never, ever give up!教学步骤分为以下几步: 一、导入。 在这一部分,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1.What's success? 2.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secrets of success? 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成功的探讨。 二、课前活动。 1.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如何使梦想成真的音频,就短文内容提出问题:What are the three steps mentioned in the talk to make one's dreams come tru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