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随机数产生原理即用法

C语言随机数产生原理即用法
C语言随机数产生原理即用法

产生随机数原理:

在计算机中并没有一个真正的随机数发生器,但是可以做到使产生的数字重复率很低,这样看起来好象是真正的随机数,实现这一功能的程序叫伪随机数发生器。有关如何产生随机数的理论有许多,如果要详细地讨论,需要厚厚的一本书的篇幅。不管用什么方法实现随机数发生器,都必须给它提供一个名为种子的初始值。而且这个值最好是随机的,或者至少这个值是伪随机的。种子的值通常是用快速计数寄存器或移位寄存器来生成的。

下面讲一讲在C语言里所提供的随机数发生器的用法。现在编译器都提供了一个基于标准的伪随机数发生器函数,用来生成随机数。它们就是rand()和srand()函数。这二个函数的工作过程如下:

1.首先给srand()提供一个种子,它是一个unsigned int类型,其取

值范围从0~65535;

2.然后调用rand(),它会根据提供给srand()的种子值返回一个随机数0

到32767之间)

3.根据需要多次调用rand(),从而不间断地得到新的随机数;

4.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给srand()提供一个新的种子,从而进一步随机

化”rad()

的输出结果。

这个过程看起来很简单,问题是如果你每次调用srand()时都提供相同的种子值,那么,你将会得到相同的随机数序列,这时看到的现象是没有随机数,而每一次的数都是一样的了。例如,在以17为种子值调用srand()之后,在首次调用rand()时,得到随机数94。在第二次和第三次调用rand()时将分别得到26602和30017,这些数看上去是很随机的(尽管这只是一个很小的数据点集合),但是,在你再次以17为种子值调用srand()后,在对于rand()的前三次调用中,所得的返回值仍然是在对94,26602,30017,并且此后得到的返回值仍然是在对rand()的第一批调用中所得到的其余的返回值。因此只有再次给srand()提供一个随机的种子值,才能再次得到一个随机数。

rand()通常的使用方法:

rand()不需要参数,它会返回一个从0到最大随机数的任意整数,最大随机数的大小通常是固定的一个大整数。

这样,如果你要产生0~10的10个整数,可以表达为:

int N=rand()%11;

这样,N的值就是一个0~10的随机数,如果要产生1~10,则是这样:

int N=1+rand()%11;

总结来说,可以表示为:

a+rand()%n

其中的a是起始值,n是整数的范围。

若要0~1的小数,则可以先取得0~10的整数,然后均除以10即可得到随机到十

分位的10个随机小数,若要得到随机到百分位的随机小数,则需要先得到

0~100的10个整数,然后均除以100,其它情况依此类推。

通常rand()产生的随机数在每次运行的时候都是与上一次相同的,这是有意这样设计的,是为了便于程序的调试。若要产生每次不同的随机数,可以使用。

Srand的用法:

srand(seed)函数进行随机化,随着seed的不同,就能够产生不同的随机数。如大家所说,还可以包含time.h头文件,然后使用srand(time(0))来使用当前时间使随机数发生器随机化,这样就可以保证每两次运行时可以得到不同的随机数序列(只要两次运行的间隔超过1秒)。

randomize的用法

初始化随机数生成器。

语法

Randomize[number]

可选的number参数是Variant或任何有效的数值表达式。

说明

Randomize用number将Rnd函数的随机数生成器初始化,该随机数生成器给number一个新的种子值。如果省略number,则用系统计时器返回的值作为新的种子值。

如果没有使用Randomize,则(无参数的)Rnd函数使用第一次调用Rnd函数的种子值。

注意若想得到重复的随机数序列,在使用具有数值参数的Randomize之前直接调用具有负参数值的Rnd。使用具有同样number值的Randomize是不会得到重复的随机数序列的。

Random的用法:

随机数发生器

用法:int random(int num);

C语言中产生随机数的方法

C语言中产生随机数的方法 引例:产生10个[100-200]区间内的随机整数。 #include #include //rand函数的头文件 #include //时间函数的头文件 int main() { int i; //循环变量 srand((unsigned) time(NULL)); //产生随机数的起始数据(以时间为种子) for (i=0; i<10; i++) //printf("%d\n", rand()); //产生[0,0x7fff)即[0,32767)以内的随机整数 //printf("%d\n", rand()%100); //产生0-99的随机整数 printf("%d\n", rand()%(200-100+1) + 100); //产生[100,200]内的随机整数return 0; } 在C语言中产生随机数需要以下几个函数的配合使用。 (1)rand函数——产生伪随机数 原型:int rand(void) 头文件:stdlib.h 功能:产生从0到RAND_MAX之间的随机数。RAND_MAX的值通常是0x7fff(十六进制数7FFF,也就是十进制数32767)。 例: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k; k = rand(); printf("%d\n", k); return 0; } 编译运行,发现每次运行程序产生的随机数都是一样的。 计算机中产生随机数,实际是采用一个固定的数作为“种子”,在一个给定的复杂算法中计算结果,所以叫“伪随机数”。 C语言中由于采用固定的序列作为种子,所以每次执行所取的是同一个数。 为上面的例子增加一个循环结构: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k,i;

用C语言产生随机数

用c语言产生随机数 在C语言中,rand()函数可以用来产生随机数,但是这不是真真意义上的随机数,是一个伪随机数,是根据一个数,我们可以称它为种子,为基准以某个递推公式推算出来的一系数,当这系列数很大的时候,就符合正态公布,从而相当于产生了随机数,但这不是真正的随机数,当计算机正常开机后,这个种子的值是定了的,除非你破坏了系统,为了改变这个种子的值,C提供了srand()函数,它的原形是void srand( int a)。 可能大家都知道C语言中的随机函数random,可是random函数并不是ANSI C标准,所以说,random函数不能在gcc,vc等编译器下编译通过。 rand()会返回一随机数值,围在0至RAND_MAX 间。返回0至RAND_MAX之间的随机数值,RAND_MAX定义在stdlib.h,(其值至少为32767),运算的结果是一个不定的数,要看你定义的变量类型,int整形的话就是32767。在调用此函数产生随机数前,必须先利用srand()设好随机数种子,如果未设随机数种子,rand()在调用时会自动设随机数种子为1。一般用for语句来设置种子的个数。具体见下面的例子。 一如何产生不可预见的随机序列呢 利用srand((unsigned int)(time(NULL))是一种方法,因为每一次运行程序的时间是不同的。

在C语言里所提供的随机数发生器的用法:现在的C编译器都提供了一个基于ANSI标准的伪随机数发生器函数,用来生成随机数。它们就是rand()和srand()函数。这二个函数的工作过程如下:1) 首先给srand()提供一个种子,它是一个unsigned int类型,其取值围从0~65535; 2) 然后调用rand(),它会根据提供给srand()的种子值返回一个随机数(在0到32767之间) 3) 根据需要多次调用rand(),从而不间断地得到新的随机数; 4) 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给srand()提供一个新的种子,从而进一步“随机化”rand()的输出结果。 下面是0~32767之间的随机数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使用当前时钟做种子 void main( void ) {int i; srand( (unsigned)time( NULL ) ); //初始化随机数for( i = 0; i < 10;i++ ) //打印出10个随机数 printf( " %d\n", rand() ); } 根据上面的程序可以很容易得到0~1之间的随机数:

C语言随机函数

编程时有时需要随机输入一些数,这是调用随机函数可以完成此相命令. # include “stdio.h” # include “stdlib.h” # include “time.h” /*需引用的头文件*/ srand((unsigned)time(NULL)); /*随机种子*/ n=rand()%(Y-X+1)+X; /*n为X~Y之间的随机数*/ int rand(void) 函数int rand( void );返回的是一个界于0~32767(0x7FFF)之间的伪随机数,包括0和32767。C预先生成一组随机数,每次调用随机函数时从指针所指向的位置开始取值,因此使用rand()重复运行程序产生的随机数都是相同的,可以通过srand()函数来改变指针位置。 void srand( unsigned int seed ) 改变随机数表的指针位置(用seed变量控制)。一般配合time(NULL)使用,因为时间每时每刻都在改变,产生的seed值都不同。 一直被这个东西弄得模糊不清,终于又去整理了一下.弥补一些细节 主要是对rand()函数的使用//#include 原型int rand(void); 例如:void myrand(int imax) { assert(imax>0); int num = rand(); if(num<=imax) { return num; } else { return (num%imax); }

} 功能产生0到RAND_MAX之间的随机整数.至于RAND_MAX有多大,可以自己编程的时候输出.这是库里自带的宏定义. 像这样的一个函数,就产生了一个0到imax的随机整数.但是,当你多次运行你会发现,每一次产生的值都是一样的.并不是说没有随机,而是随机数发生器(程序产生的随机数是依靠时钟钟断来产生的.因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随机.但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够用了)没有被重置.导致结果相同.那下面就看一下几种初始化随机数发生器的办法. srand()函数: 原型: void srand(unsigned seed) 功能: 产生随机数的起始发生数据,和rand函数配合使用 头文件: stdlib.h time.h 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void) { int i; time_t t;

C语言编程题精选

1. 有函数F(x)=(x+1)2和G(x)=2x+1,输入X值计算F(G(x))的值。 2. 任意输入三个字符,要求首先按逆序输出,然后同行原序输出。 3. 在屏幕上输出如下图案(考虑能否将输出的行数由输入的值来控制): ****** ****** ****** ****** 4. 在屏幕上输出如下图案(考虑将输出的行数由输入的值来控制): * ** *** **** ***** 5. 编程输出如下格式图形(考虑将输出的行数由输入的值来控制): * *** ***** ******* 6. 编程输出如下格式图形(考虑将输出的行数由输入的值来控制): **** *** ** * 7. 编程输出如下格式图形(考虑将输出的行数由输入的值来控制): ******* ***** *** * 8. 编程输出如下格式图形(考虑将输出的行数由输入的值来控制): * *** ***** ******* ***** *** * 9. 编程输出如下格式图形(考虑将输出的行数由输入的值来控制): * *** ***** ******* 10. 编程输出如下格式图形(考虑将输出的行数由输入的值来控制): * ***

***** ******* ***** *** * 11. 编写打印如下图形的程序(考虑将输出的行数由输入的值来控制): * * * * * * * * * * * * * * * * * * * * 12. 编制程序打印如下图形(考虑将输出的行数由输入的值来控制): A BBB CCCCC DDDDDDD EEEEEEEEE FFFFFFFFFFF GGGGGGGGGGGGG 13. 编程打印图形(考虑将输出的行数由输入的值来控制): 1 1 2 1 1 2 3 2 1 1 2 3 4 3 2 1 1 2 3 4 5 4 3 2 1 1 2 3 4 5 6 5 4 3 2 1 14. 编程打印图形(考虑将输出的行数由输入的值来控制): 1 1 2 1 1 2 3 2 1 1 2 3 4 3 2 1 1 2 3 4 5 4 3 2 1 1 2 3 4 5 6 5 4 3 2 1 15. 编程打印图形(考虑将输出的行数由输入的值来控制): 1 2 3 4 5 6 5 4 3 2 1 1 2 3 4 5 4 3 2 1 1 2 3 4 3 2 1 1 2 3 2 1 1 2 1 1 16. 编程打印图形(考虑将输出的行数由输入的值来控制): 1 1 1 1 2 1 1 3 3 1

真随机数产生方法

ATmega1 28单片机的真随机数发生矗时间:2009-12-16 15:39:00 来源: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作者:刘晓旭,曹林,董秀成西华大学 ATmega1 28单片机的真随机数发生矗时间:2009-12-16 15:39:00 来源: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作者:刘晓旭,曹林,董秀成西华大学 引言 随机数已广泛地应用于仿真、抽样、数值分析、计算机程序设计、决策、美学和娱乐之中。常见的随机数发生器有两种:使用数学算法的伪随机数发生器和以物理随机量作为发生源的真随机数发生器。要获取真正随机的真随机数,常使用硬件随机数发生器的方法来获取。这些真随机数都是使基于特定的真随机数发生源(如热噪声、电流噪声等),每次获取的真随机数都是不可测的,具有很好的随机性。 真随机数因其随机性强,在数据加密、信息辅助、智能决策和初始化向量方面有着广泛应用,构建一种基于硬件真随机数发生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目前硬件真随机数发生源均较复杂,而且很少有基于单片机的真随机数发生器。本文利用RC充放电的低稳定度,根据AVR单片机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性价比极高的真随机数发生器。该随机数发生器使用元件很少,稳定性高,对一些价格敏感的特殊场合,如金融、通信、娱乐设备等有较大的应用意义。 1 基本原理和方法 1.1 基本原理 串联的RC充放电电路由于受到漏电流、电阻热噪声、电阻过剩噪声、电容极化噪声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其充放电稳定度一般只能达到10-3。利用这种RC充放电的低稳定度特性实现廉价的真随机数发生源。 Atmel公司AVR单片机ATmega 128以其速度快、功能强、性价比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计算场合。利用AVR单片机引脚配置灵活多样的特点,使用Amnega128 两个I/O口作为真随机数的电气接口。 其原理如图1所示。主要原理是利用串联RC电路的不确定性产生真随机数源,收集数据,通过AVR单片机ATmega128和主时钟电路量化RC电路的充放电时问,获得不确定的2位二进制数据,再利用程序将每4次采集的数据综合,最后产生1个8位的真随机数。

C语言生成随机函数

程序有一个参数,表示生成的密码的长度 运行的时候要加上,比如./password 8 我写的很简单,参数没做检查,你应该自己去完善一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generate(int len,char* buffer) { /*产生密码用的字符串*/ static const char string[]= "0123456789abcdefghiljklnopqrstuvwxyz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int i = 0; for(; i < len; i++) { buffer[i] = string[rand()%strlen(string)]; /*产生随机数*/ }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len = atoi(argv[1]); /*指定生成的密码长度*/ srand(time(0)); /*设定随机数种子*/ char *buffer = (char*)malloc(len + 1); /*分配内存*/ generate(len,buffer); /*生成密码*/ puts(buffer); /*输出到屏幕*/ FILE* fp = fopen("pass","w"); /*打开输出文件*/ if(fp == NULL) return -1; fwrite(buffer, sizeof(char), len, fp); /*写文件*/ fclose(fp); /*关闭文件*/ free(buffer); /*释放动态分配的内存*/ return 0; /*程序结束*/ } 自己可以写一个函数。 IT生活系列群: 50337593 IT-live(软件开发) 计算机软件技术群,技术是相通的,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吧!--软件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他是一门艺术 30633141 IT-live(网站建设)

浅谈C语言中如何取随机数

浅谈C语言中如何取随机数 级别:初级 1. 基本函数 在C语言中取随机数所需要的函数是: int rand(void); void srand (unsigned int n); rand()函数和srand()函数被声明在头文件stdlib.h中,所以要使用这两个函数必须包含该头文件: #include 2. 使用方法 rand()函数返回0到RAND_MAX之间的伪随机数(pseudorandom)。RAND_MAX常量被定义在stdlib.h头文件中。其值等于32767,或者更大。 srand()函数使用自变量n作为种子,用来初始化随机数产生器。只要把相同的种子传入srand(),然后调用rand()时,就会产生相同的随机数序列。因此,我们可以把时间作为srand()函数的种子,就可以避免重复的发生。如果,调用rand()之前没有先调用srand(),就和事先调用srand(1)所产生的结果一样。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要取得0~10之间的随机整数(不含10本身): /* 例1:不指定种子的值*/ for (int i=0; i<10; i++) { printf("%d ", rand()%10); } 每次运行都将输出:1 7 4 0 9 4 8 8 2 4 /* 例2:指定种子的值为1 */ srand(1); for (int i=0; i<10; i++) { printf("%d ", rand()%10); } 每次运行都将输出:1 7 4 0 9 4 8 8 2 4 例2的输出结果与例1是完全一样的。 /* 例3:指定种子的值为8 */ srand(8); for (int i=0; i<10; i++) { printf("%d ", rand()%10); } 每次运行都将输出:4 0 1 3 5 3 7 7 1 5 该程序取得的随机值也是在[0,10)之间,与srand(1)所取得的值不同,但是每次运行程序的结果都相同。 /* 例4:指定种子值为现在的时间*/ srand((unsigned)time(NULL)); for (int i=0; i<10; i++) { printf("%d ", rand()%10); } 该程序每次运行结果都不一样,因为每次启动程序的时间都不同。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使用time()函数前必须包含头文件time.h。

C语言产生随机整数的方法

产生随机整数的方法: #include #include …… srand((unsigned long)time(0)); /*产生随机数种子*/ a=rand()*limit/RAND_MAX; /*rand()在C语言中称为随机函数,它的功能是产生一个不超过RAND_MAX的随机非负整数,RAND_MAX是符号常量,代表整型最大值,即随机数的最大值 32767。limit变量表示随机数的范围。例如产生一个100以内的随机数rand()*100.00/ RAND_MAX */ b=rand()*limit/RAND_MAX; a=rand()*limit/RAND_MAX; 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后一个是根据前一个产生的,这样第一个随机数称为种子。如果没有种子,计算机按默认计算,每次产生的数都一样。种子通常是利用系统时钟设定的:srand((unsigned long)time(0)) 产生随机整数的模板: #include "time.h" #include “stdlib.h” …… srand((unsigned long)time(0)); /*产生随机数种子*/ a=rand()*limit/RAND_MAX; //limit表示随机数范围0~limit。

b=rand()*limit/RAND_MAX; a=rand()*limit/RAND_MAX; 【例题】两个随机数的加减法 #include "time.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b,z,limit; /* limit随机数的最大值——范围*/ printf("please input the limit\n"); scanf("%d",&limit); while(1) { srand((unsigned long)time(0)); /*产生随机数种子*/ a=rand()*limit/RAND_MAX; b=rand()*limit/RAND_MAX; a=rand()*limit/RAND_MAX; printf("%d+%d=",a,b); scanf("%d",&z); if((a+b)==z) printf("good!\n"); else printf("error!\n"); } while(1); return 0; }

一维正态分布随机数序列的产生方法

一维正态分布随机数序列的产生方法 一、文献综述 1.随机数的定义及产生方法 1).随机数的定义及性质 在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中,最简单而且最基本的分布是单位均匀分布。由该分布抽取的简单子样称,随机数序列,其中每一个体称为随机数。 单位均匀分布也称为[0,1]上的均匀分布。 由于随机数在蒙特卡罗方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我们用专门的符号ξ表示。由随机数序列的定义可知,ξ1,ξ2,…是相互独立且具有相同单位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序列。也就是说,独立性、均匀性是随机数必备的两个特点。 随机数具有非常重要的性质:对于任意自然数s,由s个随机数组成的 s维空间上的点(ξn+1,ξn+2,…ξn+s)在s维空间的单位立方体Gs上 均匀分布,即对任意的ai,如下等式成立: 其中P(·)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反之,如果随机变量序列ξ1, ξ2…对于任意自然数s,由s个元素所组成的s维空间上的点(ξn+1,…ξn+s)在Gs上均匀分布,则它们是随机数序列。 由于随机数在蒙特卡罗方法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它们虽然也属于由具有已知分布的总体中产生简单子样的问题,但就产生方法而言,却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2).随机数表 为了产生随机数,可以使用随机数表。随机数表是由0,1,…,9十个数字组成,每个数字以0.1的等概率出现,数字之间相互独立。这些数字序列叫作随机数字序列。如果要得到n位有效数字的随机数,只需将表中每n 个相邻的随机数字合并在一起,且在最高位的前边加上小数点即可。例如,某随机数表的第一行数字为7634258910…,要想得到三位有效数字的随机数依次为0.763,0.425,0.891。因为随机数表需在计算机中占有很大内存, 而且也难以满足蒙特卡罗方法对随机数需要量非常大的要求,因此,该方法不适于在计算机上使用。 3).物理方法

用C语言的rand()和srand()产生伪随机数的方法总结

标准库(被包含于中)提供两个帮助生成伪随机数的函数: 函数一:int rand(void); 从srand (seed)中指定的seed开始,返回一个[seed, RAND_MAX(0x7fff))间的随机整数。 函数二:void srand(unsigned seed); 参数seed是rand()的种子,用来初始化rand()的起始值。 可以认为rand()在每次被调用的时候,它会查看: 1)如果用户在此之前调用过srand(seed),给seed指定了一个值,那么它会自动调用srand(seed)一次来初始化它的起始值。 2)如果用户在此之前没有调用过srand(seed),它会自动调用srand(1)一次。 根据上面的第一点我们可以得出: 1)如果希望rand()在每次程序运行时产生的值都不一样,必须给srand(seed)中的seed一个变值,这个变值必须在每次程序运行时都不一样(比如到目前为止流逝的时间)。 2)否则,如果给seed指定的是一个定值,那么每次程序运行时rand()产生的值都会一样,虽然这个值会是[seed, RAND_MAX(0x7fff))之间的一个随机取得的值。 3)如果在调用rand()之前没有调用过srand(seed),效果将和调用了srand(1)再调用rand()一样(1也是一个定值)。 举几个例子,假设我们要取得0~6之间的随机整数(不含6本身): 例一,不指定seed: for(int i=0;i<10;i++){ ran_num=rand() % 6; cout<

随机数产生原理及实现

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随机数的产生 课程名称随机信号分析 姓名顾康学号U201413323 日期6月6日地点南一楼东204 成绩教师董燕

以上为6种分布的实验结果 1.均匀分布 随机变量X~U(0,1)的一组样本值的模拟值一般采用某种数值计算方法产生随机数序列,在计算机上运算来得到,通常是利用递推公式: Xn=f(Xn-1,.....,Xn-k) 1.1 同余法 Xn+1 = λXn(mod M) Rn=Xn/M R1 R2...Rn即为(0,1)上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列。而上述方法是伪随机的,{Rn}本质上是递推公式给定的周期序列,周期T可看做logλ(M)。

解决方法是:选择模拟参数并对序列进行统计检验。 1.2选择模拟参数 1)周期长度取决于Xo,λ, M的选择 2)通过选取适当的参数可以改善随机数的性质 几组参考的取值 Xo =1 , λ=7 , M=10^10 Xo =1 , λ=5^13 , M=2 *10^10 Xo =1 , λ=5^17 , M=10^12 1.3对数列进行统计检验 对应序列能否看作X的独立同分布样本,须检验其独立性和均匀性 for i=2:1:size %同余法均匀分布 x(i)= mod ( v*x(i-1), M); y(i)=x(i)/M; end subplot(2,3,1); hist(y,100) [ahat,bhat,ACI,BCI]=unifit(y)% 以0.95的置信度估计样本的参数 首先我们的标准是U ~(0,1),而实验值,ACI表示ahat的范围[-0.0030,0], BCI表示bhat的范围[1.0000,1.0030]。同时样本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0.4932 和0.0830,结论与理论值很接近。该样本以0.95的可信度服从(0,1)均匀分布。 2.伯努利分布 2.1算法原理

C和C随机数或字符串生成源码图文稿

C和C随机数或字符串 生成源码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1. 基本函数 在C语言中取随机数所需要的函数是: rand()函数和srand()函数被声明在头文件stdlib.h中,所以要使用这两个函数必须包含该头文件: 2. 使用方法 rand()函数返回0到RAND_MAX之间的伪随机数(pseudorandom)。RAND_MAX常量被定义在stdlib.h头文件中。其值等于32767,或者更大。 srand()函数使用自变量n作为种子,用来初始化随机数产生器。只要把相同的种子传入srand(),然后调用rand()时,就会产生相同的随机数序列。因此,我们可以把时间作为srand()函数的种子,就可以避免重复的发生。如果,调用rand()之前没有先调用srand(),就和事先调用srand(1)所产生的结果一样。 每次运行都将输出:1 7 4 0 9 4 8 8 2 4

每次运行都将输出:1 7 4 0 9 4 8 8 2 4 例2的输出结果与例1是完全一样的。 每次运行都将输出:4 0 1 3 5 3 7 7 1 5 该程序取得的随机值也是在[0,10)之间,与srand(1)所取得的值不同,但是每次运行程序的结果都相同。

该程序每次运行结果都不一样,因为每次启动程序的时间都不同。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使用time()函数前必须包含头文件time.h。 3. 注意事项 求一定范围内的随机数。 如要取[0,10)之间的随机整数,需将rand()的返回值与10求模。randnumber =rand()% 10; 那么,如果取的值不是从0开始呢你只需要记住一个通用的公式。 要取[a,b)之间的随机整数(包括a,但不包括b),使用: (rand() % (b - a)) + a 伪随机浮点数。 要取得0~1之间的浮点数,可以用: rand() / (double)(RAND_MAX) 如果想取更大范围的随机浮点数,比如0~100,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rand() /((double)(RAND_MAX)/100) 其他情况,以此类推,这里不作详细说明。 当然,本文取伪随机浮点数的方法只是用来说明函数的使用办法,你可以采用更好的方法来实现。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要取得0~10之间的随机整数(不含10本身):

实用C语言中有关随机函数的使用详解

c语言中有关随机函数的使用详解 在C语言中,rand()函数可以用来产生随机数,但是这不是真真意义上的随机数,是一个伪随机数,是根据一个数,我们可以称它为种子,为基准以某个递推公式推算出来的一系数,当这系列数很大的时候,就符合正态公布,从而相当于产生了随机数,但这不是真正的随机数,当计算机正常开机后,这个种子的值是定了的,除非你破坏了系统,为了改变这个种子的值,C提供了srand()函数,它的原形是void srand( int a)。 可能大家都知道C语言中的随机函数random,可是random 函数并不是ANSI C标准,所以说,random函数不能在gcc,vc 等编译器下编译通过。 rand()会返回一随机数值,范围在0至RAND_MAX 间。返回0至RAND_MAX之间的随机数值,RAND_MAX定义在stdlib.h,(其值至少为32767)我运算的结果是一个不定的数,要看你定义的变量类型,int整形的话就是32767。在调用此函数产生随机数前,必须先利用srand()设好随机数种子,如果未设随机数种子,rand()在调用时会自动设随机数种子为1。一般用for 语句来设置种子的个数。具体见下面的例子。 一如何产生不可预见的随机序列呢 利用srand((unsigned int)(time(NULL))是一种方法,因为每一次运行程序的时间是不同的。 在C语言里所提供的随机数发生器的用法:现在的C编译

器都提供了一个基于ANSI标准的伪随机数发生器函数,用来生成随机数。它们就是rand()和srand()函数。这二个函数的工作过程如下: 1) 首先给srand()提供一个种子,它是一个unsigned int类型,其取值范围从0~65535; 2) 然后调用rand(),它会根据提供给srand()的种子值返回一个随机数(在0到32767之间) 3) 根据需要多次调用rand(),从而不间断地得到新的随机数; 4) 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给srand()提供一个新的种子,从而进一步“随机化”rand()的输出结果。 下面是0~32767之间的随机数程序: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include #inl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main( ) { int i; srand( (unsigned)time( NULL ) ); for( i = 0; i 10;i++ )

随机数生成原理 实现方法 不同编程语言的随机数函数

1-0:Microsoft VC++产生随机数的原理: Srand ( )和Rand( )函数。它本质上是利用线性同余法,y=ax+b(mod m)。其中a,b,m都是常数。因此rand的产生决定于x,x被称为Seed。Seed需要程序中设定,一般情况下取系统时间作为种子。它产生的随机数之间的相关性很小,取值范围是0—32767(int),即双字节(16位数),若用unsigned int 双字节是65535,四字节是4294967295,一般可以满足要求。 1-1:线性同余法: 其中M是模数,A是乘数,C是增量,为初始值,当C=0时,称此算法为乘同余法;若C ≠0,则称算法为混合同余法,当C取不为零的适当数值时,有一些优点,但优点并不突出,故常取C=0。模M大小是发生器周期长短的主要标志,常见有M为素数,取A为M的原根,则周期T=M-1。例如: a=1220703125 a=32719 (程序中用此组数) a=16807 代码: void main( ) { const int n=100; double a=32719,m=1,f[n+1],g[n],seed; m=pow(2,31); cout<<"设置m值为"<>seed; f[0]=seed; for(int i=1;i<=n;i++) //线性同余法生成随机数 { f[i]=fmod((a*f[i-1]),(m-1)); g[i-1]=f[i]/(m-1); cout.setf(ios::fixed);cout.precision(6); //设置输出精度 cout<

随机数生成函数C

随机数生成函数srand() rand() 2007年12月11日星期二01:42 如果srand每次输入的数值是一样的,那么每次运行产生的随机数也是一样的,srand(n) for(10) rand() 也就是说,以一个固定的数值作为种子是一个缺点。通常的做法是以这样一句代码srand((unsigned) time(NULL));来取代,这样将使得种子为一个不固定的数,这样产生的随机数就不会每次执行都一样了。 1,先看一个例子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void ) { int i; /* Seed the random-number generator with current time so that * the numbers will be different every time we run. */ srand( (unsigned)time( NULL ) ); /* Display 10 numbers. */ for( i = 0; i < 10;i++ ) printf( " %6d\n", rand() ); } 2.关于time.h time.h中包含很多有趣的函数,譬如 char *ctime(long *clock) 本函数把clock所指的时间(如由函数time返回的时间)转换成下列格式的 字符串:Mon Nov 21 11:31:54 1983\n\0 #i nclude #i nclude #i 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main() {

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随机数的产生 摘要 本文研究了连续型随机数列的产生,先给出了均匀分布的随机数的产生算法,在通过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变换得到其他连续型随机数的产生算法.在vc 环境下,我们给出了产生均匀分布随机数的算法,然后探讨了同余法的理论原理.通过均匀随机数产生其他分布的随机数,我们列举了几种通用算法,并讨论各个算法的优缺点,最后以正态分布为例验证高效舍选法的优势. 正文 一、 随机数与伪随机数 随机变量η的抽样序列12,,n ηηη ,…称为随机数列. 如果随机变量η是均匀分布的,则η的抽样序列12,,n ηηη ,…称为均匀随机数列;如果随机变量η是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则称其抽样序列为正态随机数列. 比如在掷一枚骰子的随机试验中出现的点数x 是一个随机变量,该随机变量就服从离散型均匀分布,x 取值为1,2,3,4,5,6,取每个数的概率相等均为1/6.如何得到x 的随机数?通过重复进行掷骰子的试验得到的一组观测结果12,,,n x x x 就是x 的随机数.要产生取值为0,1,2,…,9的离散型均匀分布的随机数,通常的操作方法是把10个完全相同的乒乓球分别标上0,1,2,…,9,然后放在一个不透明的袋中,搅拦均匀后从中摸出一球记号码1x 后放回袋中,接着仍将袋中的球搅拌均匀后从袋中再摸出一球记下号码2x 后再放回袋中,依次下去,就得到随机序列12,,,n x x x .通常称类似这种摸球的方法产生的随机数为真正的随机数.但是,当我们需要大量的随机数时,这种实际操作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通常不能满足模拟试验的需要,比如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做10000次掷硬币的试验,来观察出现正面的频率.计算机可以帮助人们在很短时间产生大量的随机数以满足模拟的需要,那么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是用类似摸球方法产生的吗?不是.计算机是用某种数学方法产生的随机数,实际上是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得到的一串数,它们具有类似随机数的性质,但是它们是依照确定算法产生的,便不可能是真正的随机数,所以称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为伪随机数.在模拟计算中通常使用伪随机数.对这些伪随机数,只要通过统计检验符合一些统计要求,如均匀性、随机性

随机数的产生及统计特性分析-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标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随机数的产生及统计特性分析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吴子文学号:2902111011 指导教师:周宁 实验室名称:通信系统实验室 实验项目名称:随机数的产生及统计特性分析 实验学时:6(课外) 【实验目的】 随机数的产生与测量:分别产生正态分布、均匀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或感兴趣分布的随机数,测量它们的均值、方差、相关函数,分析其直方图、概率密度函数及分布函数。通过本实验进一步理解随机信号的一、二阶矩特性及概率特性。 编写MATLAB程序,产生服从N(m, sigma2)的正态分布随机数,完成以下工作: (1)、测量该序列的均值,方差,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测量其误差大小,改变序列长度观察结果变化; (2)、分析其直方图、概率密度函数及分布函数; (3)、计算其相关函数,检验是否满足Rx(0)=mu^2+sigma2,观察均值mu 为0和不为0时的图形变化; (4)、用变换法产生正态分布随机数,重新观察图形变化,与matlab函数产生的正态分布随机数的结果进行比较。 【实验原理】 1、产生服从N(m, sigma2)的正态分布随机数,在本实验中用matlab中的函数normrnd()产生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数。 (1)R = normrnd(mu,sigma) 产生服从均值为mu,标准差为sigma的随机数,mu和sigma可以为向量、矩阵、或多维数组。 (2)R = normrnd(mu,sigma,v) 产生服从均值为mu 标准差为sigma的随机数,v是一个行向量。如果v是一个1×2的向量,则R为一个1行2列的矩阵。

用c语言产生随机数rand()

用c语言产生随机数rand() 在C语言中,rand()函数可以用来产生随机数,但是这不是真真意义上的随机数,是一个伪随机数,是根据一个数,我们可以称它为种子,为基准以某个递推公式推算出来的一系数,当这系列数很大的时候,就符合正态公布,从而相当于产生了随机数,但这不是真正的随机数,当计算机正常开机后,这个种子的值是定了的,除非你破坏了系统,为了改变这个种子的值,C提供了srand()函数,它的原形是void srand( int a)。 可能大家都知道C语言中的随机函数random,可是random函数并不是ANSI C标准,所以说,random函数不能在gcc,vc等编译器下编译通过。 rand()会返回一随机数值,范围在0至RAND_MAX 间。返回0至RAND_MAX之间的随机数值,RAND_MAX定义在stdlib.h,(其值至少为32767)我运算的结果是一个不定的数,要看你定义的变量类型,int整形的话就是32767。在调用此函数产生随机数前,必须先利用srand()设好随机数种子,如果未设随机数种子,rand()在调用时会自动设随机数种子为1。一般用for语句来设置种子的个数。具体见下面的例子。

一如何产生不可预见的随机序列呢 利用srand((unsigned int)(time(NULL))是一种方法,因为每一次运行程序的时间是不同的。 在C语言里所提供的随机数发生器的用法:现在的C编译器都提供了一个基于ANSI标准的伪随机数发生器函数,用来生成随机数。它们就是rand()和srand()函数。这二个函数的工作过程如下: 1) 首先给srand()提供一个种子,它是一个unsigned int类型,其取值范围从0~65535; 2) 然后调用rand(),它会根据提供给srand()的种子值返回一个随机数(在0到32767之间) 3) 根据需要多次调用rand(),从而不间断地得到新的随机数; 4) 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给srand()提供一个新的种子,从而进一步“随机化”rand()的输出结果。 下面是0~32767之间的随机数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使用当前时钟做种子 void main( void ) {int i; srand( (unsigned)time( NULL ) ); //初始化随机数 for( i = 0; i < 10;i++ ) //打印出10个随机数

实用C语言编程中生成随机数的初级教程

C语言编程中生成随机数的初级教程 几个概念 随机数:数学上产生的都是伪随机数,真正的随机数使用物理方法产生的。 随机数种子:随机数的产生是由算术规则产生的,srand(seed)的随机数种子不同,rand()的随机数值就不同,倘若每次的随机数种子一样,则rand()的值就一样。所以要产生随机数,则srand(seed)的随机数种子必须也要随机的。 用srand()产生随机数种子 原型:void srand ( unsigned int seed ); 作用是设置好随机数种子,为了让随机数种子是随机的,通常用time(NULL)的值来当seed。 time()用于随机数种子 函数原型:time_t time ( time_t * timer ); time()函数表示返回1970-1-1 00:00:00 到当前时间的秒数。 用的时候这样:srand(unsigned(time(NULL)));例如产生1~10之间的随机整数 #include#includeint main(){ srand(time(NULL)); for(int i=0;i 10;i++) { int randValue=rand()%10; }} 上面的程序中要注意srand是在for循环外面的,如果把srand 放到for循环里面,则每次产生的随机数都相同。 用rand()产生随机数

原型:int rand ( void ); 作用是产生一个随机数,当然随机数是有范围的,为0~RAND_MAX之间,随机数与随机数种子有关。具体来说是,在产生随机数rand()被调用的时候,它会这样执行: 如果用户之前调用过srand(seed)的话,他会重新调用一遍srand(seed)以产生随机数种子; 如果发现没有调用过srand(seed)的话,会自动调用srand(1)一次。 如果调用srand(seed)产生的随机数种子是一样的话(即seed 的值相同),rand()产生的随机数也相同。 所以,如果希望rand()每次调用产生的值都不一样,就需要每次调用srand(seed)一次,而且seed不能相同。这里就是经常采用time(NULL)产生随机数种子的原因。 C语言中可以使用rand()函数来生成一个从0到RAND_MAX的uniform分布。基于这个函数,我们可以构造出一些特定的随机数生成器来满足我们的需求。 (一)0到1的uniform分布: //generate a random number in the range of [0,1]double uniform_zero_to_one(){ return (double)rand()/RAND_MAX;} (二)任意实数区间的uniform分布: //generate a random real number in [start,end]double uniform_real(double start,double end){ doub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