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讲解第11号-工程项目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讲解第11号-工程项目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讲解第11号-工程项目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讲解 第十一讲 字体大小:

打印讲义

第十一讲 工程项目

工程项目是企业自行或者委托其他单位所进行的建造、安装活动。工程项目通常与企业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周期较长,并涉及大额资金及物资的流转,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比如,如果工程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决策不当,盲目上马,很可能导致难以实现预期效益或项目失败;如果项目招标暗箱操作,存在商业贿赂,则可能导致中标人实质上难以承担工程项目、中标价格失实及相关人员涉案;如果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技术方案不落实,概预算脱离实际,又可能导致项目投资失控;倘若工程物资质次价高,工程监理不到位,项目资金不落实,还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低劣,进度延迟或中断;最后,如果竣工验收不规范,最终把关不严,还会导致工程交付使用后存在重大隐患。

因此,企业必须制定强化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控,制定和完善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相关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规范工程立项、招标、造价、建设、验收等环节的工作流程及控制措施,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工程项目指引对企业进行的施工活动内部控制进行的了规范。

本指引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制定工程项目控制规范的目的和依据

(二)工程项目的准确定义和内涵

(三)企业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应当关注的主要风险

(四)企业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策略

(五)主要控制环节

一、指引制定的目的和依据

指引第一条指出,“为了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控制工程成本,防范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也就是说,制定本指引的目的在于帮助和指导企业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控制工程成本,防范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

工程项目也称建设项目,是指国家或企业增加固定资产的一种经济活动,包括固定资产的新建、扩建、改建、恢复和更新改造等多种形式。这些工作是保证基本建设项目正常建设、施工、竣工和投产所不可分割、不可缺少的工作。

其基本特点是:规模大,耗用资金多;工期长,涉及面广;质量要求高,技术高度综合,工艺复杂;制约环境因素多。工程项目的这些特点给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而且一旦失败,将给单位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相关规定,加强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与审计,防范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差错与舞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范公司进行工程项目建设行为。

二、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

企业工程项目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决策不当,盲目上马,可能导致难以实现预期效益或项目失败。

(二)项目招标暗箱操作,存在商业贿赂,可能导致中标人实质上难以承担工程项目、中标价格失实及相关人员涉案。

(三)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技术方案不落实,概预算脱离实际,可能导致项目投资失控。

(四)工程物资质次价高,工程监理不到位,项目资金不落实,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低劣,进度延迟

或中断。

(五)竣工验收不规范,最终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工程交付使用后存在重大隐患。

我们知道,识别风险是进行风险分析、做出风险应对策略、加强风险管理的必要前提条件。风险是我们所熟知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对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可能获利也可能发生损失。而风险无处不在,对工程项目来说,由于其一次性、长期性、投资巨大等特点,使得工程项目与风险更是息息相关。从另一方面来看,工程项目中的立项、分析、研究、设计和计划都是基于对未来情况,如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等各方面预测的基础上而进行的。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因内部或外部的干扰而发生变化,使得原定计划方案受到影响,所以也就产生了工程项目风险。 

工程项目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多样性:在一个项目中有许多种类的风险存在,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自然风险、合同风险等。

第二,覆盖性:项目的风险不仅在实施阶段,而且隐藏在决策、设计及所有相关阶段的工作中,如目标设计中可能存在构思错误,重要边界条件的遗漏;可行性研究中可能有方案的失误,高层分析错误;技术设计中存在图纸和规范错误;施工中物价上涨,气候条件变化;运行中市场变化,产品不受欢迎,达不到设计能力,操作失误等。

第三,相关性:风险的影响往往不是局部的,在某一段时间风险也会随着项目的发展,其影响会逐渐扩大。例如,一个活动受到风险干扰,可能影响与它相关的许多活动,所以在项目中风险影响会随着时间推移有扩大的趋势。

第四,风险的规律性:项目的实施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风险的发生和影响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是可以进行预测的。重要的是要有风险意识,重视风险,对风险进行全面的控制。 

三、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策略

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梳理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规范工程立项、招标、造价、建设、验收等环节的工作流程,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做到可行性研究与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审计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控,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资金安全。

第一,做好岗位分工与权责划分,保证不相容岗位分离。企业应当建立工程项目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工程项目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工程项目业务不相容岗位一般包括: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分离;概预算编制与审核分离;项目决策与项目实施分离;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分离;项目实施与项目验收分离;竣工决算与竣工决算审计分离。 

第二,明确经办和核算工程项目业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企业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工程项目业务。办理工程项目业务的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并符合公司规定的岗位规范要求。其中配备的专门办理工程项目会计业务的人员尤其应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及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 

第三,明确规范与划分相关部门职责。基建部门(基建组):受理项目申请和项目建议;组织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评估;组织或委托招标;办理工程开工的前期工作;组织编制概预算;组建项目管理机构;监督工程质量进度;审核工程结算(工程量);组织项目后评价;其他职责。财务部门:参与工程项目的可研论证与评估、决算事项;工程项目核算;工程价款支付;参与工程概预算、结算审核;参与工程建设监督。审计部门:工程审计和委托工程审计;合同审计;参与工程项目的可研论证与评估、决算事项;参与工程建设监督。 

第四,全面梳理风险点。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工程项目业务流程,全面梳理和找出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明确项目决策、概预算编制、价款支付、竣工决算等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要求,并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如实记载各环节业务的开展情况,确保工程项目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具体地讲,工程项目关键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与相对应的内部控制流程见图1所示。

图1 工程项目风险内部控制流程图 

四、主要控制环节

(一)工程立项与可行性研究

企业应当指定专门机构归口管理工程项目,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投资计划,提出项目建议书,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参考运用的具体程序包括:归口管理机构的设立;项目创立建议与可行性研究;对提议立项项目的论证与评审等等。具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企业应当建立规范的工程项目归口管理制度,指定专门机构和部门归口管理工程项目。这一实践不仅有利于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有利于保障工程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工,而且从长远的时间范畴来看,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培养出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提升员工能力与企业实力。 

第二,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投资计划提出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是拟建项目的承办单位(项目法人和其代理人),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行业和地区规划、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以及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结合本地区、本企业的资源状况和物质条件,经过市场调查,分析需求、供给、销售状况,寻找投资机会,构思项目投资概念,并用文字形式对项目的轮廓进行描述,从宏观上就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预论证的法定文件。简单的说就是对工程项目所做出的一个轮廓型的设想,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分析说明,因而把好对其的控制关就显得尤为重要。项目建议书必须包含以下几项内容:项目提出的目的、必要性和依据;项目的产品方案、市场需求、拟建生产规模、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和引进技术的可能性及引进方式;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及偿还能力预计;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计;项目建设进度的初步安排计

划。由此可见,项目建议书的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调查的也很全面,让决策者能够清楚的了解项目实行的经济环境和可能遇见的困难,有效的降低了因不了解而存在的环境风险,同时也有效地估计出项目总体风险。 

第三,开展可行性研究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某建设工程项目在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之前,先对于该项目相关的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所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对项目各种可能的拟建方案认真的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研究项目在技术上的先进适用性、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建设上的可能性,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据此提出该项目是否应该投资建设,以及选定最佳投资建设方案等结论,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依据。由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可作为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和编制设计任务书的依据,作为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依据,作为环保部门审查建设工程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依据,作为工程项目设计、设备定货、施工准备等建设前期工作的依据,作为工程项目目标考核的依据,因而对其的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质量控制,使研究的内容和深度要达到行业标准和决策者的需求。可行性研究报告普遍采用的编制途径,是委托或招标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能力的设计单位或咨询单位来编制。但必须严格审核这些中介机构的专业能力,在行业里具有良好的信誉和权威性,获得国家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和全国性专业公司对其业务水平及信誉状况进行资格审查和确认,并报国家主管部门备案。因此也就要求一方面建设单位在委托中介机构时必须是集体决策,如股东大会决策,以选择符合要求的具有良好信誉的中介机构,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质量把好关;另一方面在委托或招标决定中介机构时,必须确保拟定的委托或招标方案合理合规,确保委托或招标过程公开、公平、公正,防范招投标过程中的舞弊现象,以防范违规的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委托或招标,并明确责任。

 

(二)论证与审批

企业需要采取制度化措施与规范化安排以保障项目立项的质量,即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充分的论证与评审。

第一,关于项目建议书的审批。项目建议书编制完成后,应连同编制项目建议书时所依据的原始市场调研资料一并转交建设单位的审批部门,以防止在进行市场、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预测时,编制人员人为的掺加水分,扭曲预测的真实性,压低或抬高投资估算。如将偏多的销量、偏高的价格、偏低的投资额、偏低的成本等失实的数据套入固定公式进行机械的计算分析得出财务内部收益率、资本金利润率等财务指标高、盈亏平衡点低等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结论。此外,建设单位审批部门在收到编制完成的项目建议书后,应该组织会计、技术、工程等部门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建议书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并且建设单位的会计机构或人员应当对项目建议书中财务分析和预测结论的可靠性发表具体的书面意见。以此保证建议书的客观真实性,投资项目与本单位的战略目标的一致性。特别的,在这一阶段我们还应注意到不相容的岗位或职务有:工程项目需求申请与审核、审定分离;项目建议书编制与审查、审定决策分离。不相容岗位由不同人员来完成的控制原则,不得由一人或同一批人来完成所有工程项目建议书的工作。

第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者),通常要交由各主管部、各省、市、自治区或全国性工业公司负责主审。重大和特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总额超过2亿元)则报国务院审批。小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需按隶属关系由各主管部、各省、市、自治区或全国性专业公司负责审批。建设单位应安排专职人员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审批,并负责收集审批单位意见,特别是审批单位聘请的项目评估机构,在评估以后所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对此意见,应由决策者组织各专业人员进行讨论修改和审核,一方面提高审核效率,另一方面也确保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整,在技术、经济、市场等关键方面论证充分,防范评审咨询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可行性研究报告结果出现的偏差。 

此外,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过程中也要遵循岗位分工的原则,可行性研究的执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评定、委托或招标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的制定与审核、招标的组织实施与监督分离等都应由不同的人员来完成。审批人根据公司对工程项目相关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规

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工程项目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工程项目业务,经办人有权拒绝并应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一级授权部门报告。

第三,决策权限与程序。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决策过程应有完整的书面记录。重大工程项目的立项,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批准。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参与项目决策。具体内容包含以下四点:

第一,企业工程项目决策的具体讨论议程与最终决定都应当保留有完整而规范的书面记录,并经相关参与人员确认和签字,作为日后查阅与责任判定的依据。 

第二,当一个工程项目在设计、技术、功能最终用途等方面密切相关的多项工程的工程造价达到或超过公司总资产的10%以上,或工程项目建成使公司的主业或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等情形下,项目决策应当由公司股东大会决议批准。对除须股东大会批准以外的工程项目,酌情由董事会或经董事会授权董事长决策批准。 

第三,总会计师和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需要参与重大工程项目的决策过程。重大工程项目无论是从金额还是从性质上,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此类重大工程项目,应该成为企业的重点关注对象,在建立与实施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中,强化对各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其中就包含财务环节的分析与考虑。 

第四,工程项目决策改变,必须按项目决策的规定程序执行,不得由一人单独决策或擅自改变决策。决策失误应当按照相应的企业内部制度规范,查清楚责任人员以及事务决策的来龙去脉,并按照程序依法酌情处理。按照众多企业实践经验与合理的逻辑顺序,企业工程项目决策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企业工程项目决策流程图

(三)工程招标

企业的工程项目一般应当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具

体而言,主要的控制环节包括以下内容: 

1.招投标原则:符合招投标法的规定;公平、公正、公开;投标单位不得少于3家;合理设定中标条件;保密等等。 

2.招标文件的编制:工程项目设招标文件通常由项目法人自行或委托咨询公司、项目管理公司编制,并且它是指导投标单位正确投标的依据,它既要全面分析工程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还应详细提出应当遵守的投标规定。编制人员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使工程项目招标文件包括以下内容:工程名称、地址、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已批淮的项目建议书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经济技术要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确定的规划控制条件和用地红线图;可供参考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测量等建设场地勘察成查报告;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市政道路等方面的基础资料;招标文件答疑、踏勘现场的时间和地点;招标文件编制要求及评标原则;投标文件送达的截止时间;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等等。招标文件的编制是招标准备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在招标文件中详细说明了业主对本项目进行招标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是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的基础和依据。由于合同文件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若干年间合同双方都应该严格遵守的准则,也是发生纠纷时进行判断、裁决的标准,所以,招标文件不但决定了业主在招标期间能否选择一个优秀的承包商,而且关系到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它更涉及到业主和承包商双方巨大的经济利益。 

3.标底的制定及保护。对于工程项目招标过程中,标底的制定应该遵从准确性原则,而标底的保护则应该遵从保密性原则:

(1)准确性控制。按照招标投标程序要求,招标标底规定由具备编标资格的单位和具有工程概预算编审资格的人员编制。当前,具备这种资格的单位大多为一些中介机构或招标投标管理部门,而其编标水平在不同的部门和人员之间差距甚大,以致投标单位在投标时无所适从,投标报价准确性强的单位难于中标,使招标投标工作失去了公正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会计部门应当审核标底计价内容、计价依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以及标底价格是否在经批准的范围内;

(2)保密性控制。从标底的编制开始,实施责任人制度,指定专门部门,专人负责。标底一经审定应密封保存至开标时,所有接触过标底的人员均负有保密责任,不得泄漏。一旦出现泄漏,即按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此外,企业还应当依法组建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并择优选择投标人。主要审查事项有: 

1.资历证书审查。资质证书审查是指审查申请投标的工程建设单位持有的资质等级证书是否与招标项目的要求相一致,从而判定其是否具有实施资格。资质证书审查还包括证书中规定允许承揽工作范围的审查。因此,还需审查证书规定的允许承揽工作范围与招标项目的专业性质是否一致。申请投标的工程建设单位所持证书在以上两个方面任何一项达不到要求,均应被淘汰。 

2.能力审查。能力审查是指审查申请投标的工程建设单位是否具有完成相应工程建设任务的能力。通常审查该单位的技术力量和所拥有的技术设备两个方面:技术力量方面主要考察项目建设负责人的资质能力和建设人员的专业、人数、各级职称所占的比例等是否满足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的需要;技术设备方面主要考察开展工程建设活动的设备在种类和数量方面是否满足要求。 

3.经验审查。经验审查是指审查申请投标的工程建设单位是否具有完成相应工程建设任务的经验及其经验的丰富程度:主要通过考察已完成的类似建设项目,判断其是否具有此类工程的建设经验。通过严格的评比与筛选,企业最终择优选择工程项目中标人。

 

(四)概预算的编制

第一,企业应当建立合理的概预算程序与制度,实现对工程项目造价的控制。主要措施包括:组织会计机构或人员对编制的设计概算进行演算和复核;审查编制依据的合法性、时效性及适用范围,概算项目是否完整;是否存在错列、漏列、多列的现象;设计概算是否完整的包括项目从筹建到竣工投产的全部投资。设计概算如超过经批准投资估算的规定比例,企业应当进行论证,决定修改初步设计或重新办理报批事项。企业应明确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将工程项目的实际投资额严格控制

在设计概算之内,并组织会计机构或人员根据工程的特点,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核和批准,确保概预算科学合理。审查内容包括工程量的准确性、定额套用的正确性、费用计取和汇总的合理性。

第二,企业应当建立建设变更管理制度。工程变更即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对部分或全部工程在材料、工艺、功能、构造、尺寸、技术指标、工程数量及施工方法等方面做出的改变。建设工程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会遇到各种不可预知的情况,任何工程合同、设计文件都不可能将工程未来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变化一一覆盖,工程变更是无法避免的,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变更对工程的进度、质量、投资具有很大的影响,严重时其工程变更直接影响到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成败。若工程变更控制不好,必然会加大工程的费用投入,当这种投入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索赔或工程价格的变动,使工程费用超支,工程投资变化较大,超出预算。企业应当建立建设规范的变更管理制度,建设单位应当提供全面、及时的现场服务。工程管理各方应根据工程变更的种类,制订不同的变更处理程序,采用合适的控制方法,进行有效的控制。

第三,工程项目概预算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批准后执行。工程项目建立合理的概算审核制度,将有利于合理分配投资资金,加强投资计划管理,促进概预算编制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概算的编制规定和费用标准,防止任意扩大投资规模或出现漏项,从而减少投资缺口。工程项目概预算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外部投资是否节约;外部条件设计是否经济;方案比较是否全面;经济评价是否合理;设备投资是否合理;主要设备订货价格是否符合当前市场价格;能否用国产设备;订制国外设备的条件和运输费用是否合理;报关是否合理;有无替代途径。审查时应重点注意概算编制依据的合法性、时效性及适用范围;概算的构成是否存在漏列、错列、多列的现象。

(五)工程建设 

工程项目建设阶段是整个项目周期中工作量最大,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最多的一个阶段,也是将施工建设目标变为现实最为主要、重要的阶段,因而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协调、配合难度也最大,成为历来工程项目控制的重点阶段。该阶段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工程项目进度风险、工程项目安全与质量风险、工程项目成本风险。

主要管控措施包括:

第一,企业应当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监控,实行严格的概预算管理,切实做到及时备料,科学施工,保障资金,落实责任,确保工程项目达到建设要求。具体控制要求是: 

1.指定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及组织机构,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对项目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投资、进度和安全进行管理控制。会计机构要配备专人管理基本建设财务与会计核算; 

2.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满足工程开工所必需的各项条件。会计机构或人员应对各项建设资金的筹集和到位情况进行审查,保证工程项目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可靠性,不得非法集资,不得挤占生产资金; 

3.认真审查施工单位开工报告及相关资料,符合条件才能开工。按规定必须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开工前取得施工许可证。在未经批准开工之前,建设单位的会计机构或人员不得支付工程款; 

4.选择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部位、重点工序和重点的质量因素作为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 

5.对监理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确保监理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掌握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的实际情况; 

6.制定工程变更的提出、论证及决策程序,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建设单位不得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需要追加投资的重大变更,必须经过会计机构或人员的审查论证,并落实资金来源; 

7.建立严格的工程款、材料设备款及其他费用的支付审批程序,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工程项目资金,将实际投资额控制在批准范围之内。不得将项目资金用于计划外项目,不得随意列支工程管理费;

 

8.企业会计机构或人员应严格控制工程项目各类款项的支付; 

9.会计机构或人员应定期清查工程物资,核实基本建设支出,及时编制准确、完整的会计报告,如实反映建设资金的来源和占用、建设成本和投资效果、概预算和年度投资计划的完成情况。建设单位应建立工程项目定期或不定期的会计分析制度,会计机构或人员应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并向有关方面反映,有关部门及责任人员必须纠正并作出书面报告; 

10.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核定各项在建工程的成本,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及时计提减值准备。建设单位的会计机构或人员应该及时查明在建工程减值的原因,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作出相应的会计处理。 

第二,企业应当实行严格的工程监理制度,委托经过招标确定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其控制重点主要包括: 

1.对监理规划细则的检查:在开工前,建设单位应该核查监理单位编制的监理规划、监理细则,了解其具体内容是否切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是否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工作目标是否明确,机构的人员配备是否齐全等。 

2.对原材料进场报审和取样送检制度进行检查。建设单位应要求监理单位严格执行原材料进场报审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从原材料这一源头上把好关。对出现问题的原材料的进场时间、数量、使用情况等要求监理人员提供详细的书面报告。

3.严格要求监理单位落实执行旁站、巡查和隐蔽工程验收签证制度,建设单位应主动出击,进行随机抽查,既要抽查现场的实物质量情况,也要抽查现场监理人员的旁站、巡查到位情况及隐蔽验收资料的签证情况。

第三,企业财会部门应当加强与承包单位的沟通,准确掌握工程进度,根据合同约定,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工程价款结算,不得无故拖欠。具体包括:

1.工程进度款的支付。工程进度款的支付要按工程项目进度或者合同约定进行,不得随意提前支付。工程进度款按下列程序办理:施工单位根据当月工程完工形象进度和施工图预算,编制工程进度表,根据累计完成进度和已付款情况编制工程价款结算单;工程监理人员对工程进度上的形象进度和工程量进行审核;工程预算人员到现场进一步核实工程形象进度、工程量,根据预算单价核实工程进度;基建部门负责人对工程进度表进行审批;按照公司授权,价款支付审批人根据工程进度款和工程价款结算单,审批支付金额;财务部门进一步核实工程价款结算单,核对工程进度表、工程价款结算单、发票复核无误后,办理支付。

2.财务审核和支付。会计人员应对工程合同约定的价款支付方式、有关部门提交的价款支付申请及凭证、审批人的批准意见等进行审查和复核。复核无误后,方可办理价款支付手续。会计人员在办理价款支付业务过程中发现拟支付的价款与合同约定的价款支付方式及金额不符,或与工程实际完工进度不符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对于必要的项目变更应经过相关部门或中介机构(如工程监理、财务监理等)的审核。因工程变更等原因造成价款支付方式及金额发生变动的,由相关部门提供完整的书面文件和其他相关资料。会计人员应对工程变更所涉及的价款支付进行审核。 

3.任何工程完工与施工单位办理竣工结算后,按合同规定预留质保金;质保金按合同规定到期后,由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并经基建部门、工程使用部门、审计部门签署意见,经批准人批准后方能支付;质保金不得提前支付。 

4.企业应加强对工程项目资金筹集与运用、物资采购与使用、财产清理与变现等业务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反映工程项目成本费用发生情况、资金流入流出情况及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情况,并按有关规定加强对在建工程项目减值情况的定期检查和归口管理,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和审批程序。通常工程结算范围主要包括图3所示的两部分。

 

图3 工程结算的范围

 

(六)工程验收

在工程项目竣工决算阶段,一般要经过工程项目验收、竣工决算、竣工结算等几个环节。主要的控制措施如下:

第一,企业收到承包单位的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及时编制竣工决算,开展竣工决算审计,组织建设、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建设单位会计机构或人员在工程竣工后,应及时开展各项清理工作。主要包括各类会计资料的归集整理、账务处理、财产物资的盘点核实及债权债务的清偿,做到账账、账证、账实、账表相符。具体控制要求是: 

1.会同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报送的竣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查,并依据设计与合同的要求组织竣工预验收。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2.对符合竣工验收条件的工程项目,应及时组织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对于竣工验收后留有收尾工程的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验收中审定的收尾工程内容、数量、投资和完成期限组织扫尾。

3.及时组织会计机构或人员对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结算书进行审核,以审定金额作为工程款结算的依据。 

4.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编制竣工决算书,如实反映工程项目的实际造价和投资效果,不得将应计入当期经营费用的各种支出计入建设成本。

5.按有关规定及时组织决算审计,对建设成本、交付使用财产、结余资金等内容进行全面审查。会计机构或人员应当按审定的金额确认新增固定资产的价值。

6.建立由会计机构或人员参与的概算、预算及决算分析考评制度,在竣工决算后组织分析概算、预算执行情况及差异产生原因。对于实际投资规模超过审定的投资规模的项目,应当追究相关决策者和执行人员的责任。

7.建立工程项目的后续评估制度,由会计机构或人员负责对投入使用的生产性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如果项目实际经济效益严重低于可行性研究分析,应追究相关人员的决策责任。

第二,企业应当组织审批竣工决算,加强竣工决算审计,重点审查决算依据是否完备,相关文件资料是否齐全,竣工清理是否完成,决算编制是否正确。关键控制点如下: 

1.竣工决算的审批。在建设单位取得中介机构的竣工决算报告后,企业应组织有关部门及人员对竣工决算进行审批,重点审查决算依据是否完备,相关文件资料是否齐全,竣工清理是否完成,决算编制是否正确。审批的内容包括:第一,审批内容的完整性。首先,审查竣工决算是否全面系统、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有无虚假不实,掩盖矛盾等情况,报表中各项指标是否准确真实。其次,要审查竣工决算各种表项是否填列齐全,有无漏报,已报的决算各表的栏次、科目、项目填列是否正确完整。第二,审批内容的准确性。审批报告中所依据的数据是否准确,审批人员应将其与已掌握的数据资料进行核对,

如工程项目设计数据、工程项目材料投入量数据、工程项目材料价格数据等等与设计图、预算等资料进行核对。第三,审批的依据和审批报告的格式。审批报告中是否已列示出竣工决算审批所依据的标准,在审批过程中是否依照其加以执行,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的情况,审批的对象和范围等是否与所签订的委托合同一致。另一方面,要检查审批报告中是否有工程造价师的签章、中介机构的公章、监理公司项目管理公司的公章,报告是否得到其肯定。 

2.竣工决算审计。企业应建立竣工决算审计制度,及时组织竣工决算审计,财务部门在做好财务决算的同时,应当委托具有工程决算审计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工程项目财务决算报告进行审计,及时核实工作量,正确计算全部工程决算金额,并出具决算审计报告。未实施竣工决算审计的工程项目,原则上不得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因生产经营急需确需组织竣工验收的,应同时进行竣工决算审计。

第三,企业应当及时组织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关键控制点如下: 

1.验收组织及人员的确定。在工程项目的验收过程中,应遵循分级管理制度,即大中型和限额以上项目由国家主管部门组织,或委托主管部门和地方组织,成立由投资、银行、物资、环保、统计、消防等部门单位组成的验收委员会;而小型项目组成验收小组即可。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由业主组织,主要参加人员有业主、勘察设计、总承包及分包单位的负责人,监理单位的总监理工程师和专业监理工程师,以及建设主管部门、备案部门的代表。 

2.工程验收应遵循的程序。

一是,项目工程完成之后,施工单位应按照国家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进行自检,符合有关规范、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的质量标准后,提交建设单位。

二是,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评出等级。并向有关监督机构提出申报竣工工程质量核定。

三是,监督机构在受理了竣工工程质量核定后,按照国家颁布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核定,经核定合格的工程,发给《合格证书》,并说明其质量等级。工程交付使用后,如工程质量出现永久缺陷等严重问题,监督机构将收回《合格证书》,并予以公布。

四是,经监督机构核定不合格的单位工程,不发给《合格证书》,不准投入使用,责任单位在规定期限返修后,再重新进行申报、核定。五是,在核定中,如施工单位资料不能说明结构安全或不能保证使用功能的,由施工单位委托法定监测单位进行监测,并由监督机构对隐瞒事故者进行依法处理。 

3.工程项目质量验收应达到的标准。一是,必须符合国家或地区规定的竣工条件和合同规定的内容。委托工程监理的工程,必须提供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的有关资料;二是,必须具备各方签认的验收记录。对验收各方提出的质量问题,施工单位进行返修的,应具备业主和监理单位的复验记录;三是,提供按照规定齐全有效的施工技术资料;第四,保证竣工质量核定所需的水、电供应及其他必备的条件。 

第四,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工程建设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完整的工程项目档案。具体的控制要求是:

1.落实档案工作责任制。企业需按照《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提高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工程项目档案工作的认识,增强其档案意识是落实责任制的思想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单位和人员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2.提高档案管理质量。一个齐全完整的工程建设档案,其寿命要长于工程项目本身。一个工程建设项目本身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工程建设档案,前者是硬件,后者是软件,硬件供使用,直接为工程建设管理服务。因此,一定要转变观念,改变只重建设速度,重硬件质量,轻基础管理,忽视软件质量的状况,领导对硬件和软件建设要齐抓共管,将它们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才能保证工程项目档案的质量。健全制度,确保重点工程档案工作有章可循。 

3.及时齐全准确归档。凡与工程项目有关的资料都要严格按规定收集、整理、归档,并确保与项目建设同步,真实地反映施工过程,使其具有较高的实际利用价值。企业可采取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工程建设项目总体规划,使各种文字材料、图表等的归档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确保工程档案质量的成套性。

第五,企业应当建立完工项目后评估制度,重点评价工程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和项目投资效益等,并以此作为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的依据。此项工作通常应由基建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对项目的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生产运营全过程进行系统评估,通过评价对项目决策过程进行监督,从已完成项目中总结经验教训,达到改善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等目的。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项目效益评价;项目影响评价,包括经济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社会影响评价等;项目过程评价;项目持续性评价。对项目评估后,应编写项目后评估报告,包括结果与问题、成功度评价、建议、经验教训等。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全套)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控制环境类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 号——组织架构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 (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 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

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第3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 第三章人力资源的使用与退出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企业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对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人力资源,是指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录(任)用的各种人员,包括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 第三条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一)人力资源缺乏或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二)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不完善,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经营效率低下或关键技术、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泄露。 (三)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当,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或企业声誉受损。 第四条 企业应当重视人力资源建设,根据发展战略,结合人力资源现状和未来需求预测,建立人力资源发展目标,制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和能力框架体系,优化人力资源整体布局,明确人力资源的引进、开发、使用、培养、考核、激励、退出等管理要求,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二章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 第五条

企业应当根据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结合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制定年度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完善人力资源引进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按照计划、制度和程序组织人力资源引进工作。 第六条 企业应当根据人力资源能力框架要求,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和工作要求,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选聘优秀人才,重点关注选聘对象的价值取向和责任意识。 企业选拔高级管理人员和聘用中层及以下员工,应当切实做到因事设岗、以岗选人,避免因人设事或设岗,确保选聘人员能够胜任岗位职责要求。 企业选聘人员应当实行岗位回避制度。 第七条 企业确定选聘人员后,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用工关系。 企业对于在产品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掌握或涉及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商业秘密或国家机密的工作岗位,应当与该岗位员工签订有关岗位保密协议,明确保密义务。 第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选聘人员试用期和岗前培训制度,对试用人员进行严格考察,促进选聘员工全面了解岗位职责,掌握岗位基本技能,适应工作要求。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者,应当及时解除劳动关系。 第九条 企业应当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建立员工培训长效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关心员工职业发展的文化氛围,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全体员工的知识、技能持续更新,不断提升员工的服务效能。 第三章人力资源的使用与退出 第十条 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的激励约束机制,设置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进行严格考核与评价,以此作为确定员工薪酬、职级调整和解除劳动合同等的重要依据,确保员工队伍处于持续优化状态。 第十一条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固定资产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固定资产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引导企业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固定资产业务中的各种差错和舞弊,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涉及固定资产的下列风险: (一)固定资产业务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二)固定资产业务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资产损失。 (三)固定资产购买、建造决策失误,可能造成企业资产损失或资源浪费。 (四)固定资产使用、维护不当和管理不善,可能造成企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或资产损失。 (五)固定资产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企业资产损失。 (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不合法、真实、完整,可能导致企业资产账实不符或资产损失。 第四条企业在建立与实施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

(一)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二)固定资产取得依据应当充分适当,决策过程应当科学规范。 (三)固定资产取得、验收、使用、维护、处置和转移等环节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严密。 (四)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 第二章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 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同一部门或个人不得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 固定资产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一)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二)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审批与执行。 (三)固定资产采购、验收与款项支付。 (四)固定资产投保的申请与审批。(五)固定资产处置的审批与执行。 (六)固定资产取得与处置业务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 第六条企业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第七条企业应当对固定资产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 第八条审批人应当根据固定资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完整版)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第5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第三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缺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企业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 (二)缺乏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可能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影响可持续发展。 (三)缺乏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可能导致舞弊事件的发生,造成企业损失,影响企业信誉。 (四)忽视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可能导致并购重组失败。 第二章文化的建设 第四条企业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企业品牌,形成整体团队的向心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第五条企业应当培育体现企业特色的发展愿景、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履行社会责任和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以及团队协作和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应当重视并购重组后的企业文化建设,平等对待被并购方的员工,促进并购双方的文化融合。 第六条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总结优良传统,挖掘文化底蕴,提炼核心价值,确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形成企业文化规范,使其构成员工行为守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条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和垂范作用,以自身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带动影响整个团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环境。 企业应当促进文化建设在内部各层级的有效沟通,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贯彻,确保全体员工共同遵守。 第八条企业文化建设应当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切实做到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规范员工行为方式,使员工自身价值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 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文化教育和熏陶,全面提升员工的文化修养和内在素质。 第三章企业文化的评估 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企业文化评估制度,明确评估的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全文)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1)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内部环境 (2) 第三章风险评估 (3) 第四章控制活动 (4) 第五章信息与沟通 (5) 第六章内部监督 (6) 第七章附则 (7)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8)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8) 第一章总则 (8)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 (8) 第三章组织架构的运行 (9)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10) 第一章总则 (10) 第二章发展战略的制定 (10) 第三章发展战略的实施 (1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 (12) 第一章总则 (12) 第二章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 (12) 第三章人力资源的使用与退出 (13)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 (15) 第一章总则 (15) 第二章安全生产 (15) 第三章产品质量 (15) 第四章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16) 第五章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 (16)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18) 第一章总则 (18) 第二章企业文化的建设 (18) 第三章企业文化的评估 (19)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 (20) 第一章总则 (20) 第二章筹资 (20) 第三章投资 (22) 第四章营运 (23)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25) 第一章总则 (25)

第二章购买 (25) 第三章付款 (27)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28) 第一章总则 (28) 第二章存货 (28) 第三章固定资产 (29) 第四章无形资产 (30)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32) 第一章总则 (32) 第二章销售 (32) 第三章收款 (33)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 (34) 第一章总则 (34) 第二章立项与研究 (34) 第三章开发与保护 (35)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 (36) 第一章总则 (36) 第二章工程立项 (36) 第三章工程招标 (37) 第四章工程造价 (38) 第五章工程建设 (39) 第六章工程验收 (40)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41) 第一章总则 (41) 第二章调查评估与审批 (41) 第三章执行与监控 (42)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43) 第一章总则 (43) 第二章承包方选择 (43) 第三章业务外包实施 (44)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46) 第一章总则 (46) 第二章财务报告的编制 (46) 第三章财务报告的对外提供 (47) 第四章财务报告的分析利用 (48)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49) 第一章总则 (49) 第二章预算编制 (49) 第三章预算执行 (50) 第四章预算考核 (5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52) 第一章总则 (52) 第二章合同的订立 (52) 第三章合同的履行 (53)

企业内部控制的经典案例

企业内部控制的经典案例 --巨人集团的兴衰 一、公司背景 巨人集团曾经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佼佼者,一度在市场上叱咤风云,该企业以闪电般的速度崛起后,又以流星般的速度迅速在市场上沉落了。1989年8月,史玉柱用先打广告后付款的方式,将其研制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软件推向市场,赚进了经商生涯中的第一桶金,奠定了巨人集团创业的基石。1991年4月,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成立;1993年7月,巨人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38个,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1994年年初,号称中国第一高楼的巨人大厦一期工程动土,同年史玉柱当选为“中国改革风云人物”;但1997年年初,巨人大厦在只完成了相当于三层楼高的首层大堂后停工,各方债主纷纷上门,老“巨人”的资金链断裂,负债2.5亿元的史玉柱黯然离开,巨人集团破产。 二、老“巨人”的衰弱----内部控制的紊乱 (一)内部环境 巨人集团有董事会,但形同虚设。史玉柱手下的几位副总都没有股份,在集团讨论重决策时,他们很少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们也无权干预史玉柱的错误决策。因此,在巨人集团的高层没有一种权力制约,巨人集团实行的是“一个人说了算的机制。另一方面,权利都集中在史玉柱一人手中,因此,监事会实质上也无法起到任何监督和制衡的作用。集团的快速扩张,资产规模的快速膨胀,也是的内部的管理变

得浮躁而混乱。同时,巨人集团从几个人发展到上千人,人员素质、组织结构以及企业文化都在不断磨合;由于缺乏规范的基础性内部控制,各类违规、违纪、违法案件,诸如截留、坐支、挪用公款、搞虚假广告等问题屡见不鲜;最终酿成了资金断流、经营难以为继的局面,甚至在危急时刻,“巨不肥”带来的利润还被一些人私分,如此可见,巨人集团的内部环境存在着多大的漏洞。 (二)风险评估 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危机意识和预警机制,老“巨人”的债务结构始终处在一种不合理的状态。。在巨人营销最辉煌的时期,每月市场回款可达3 000万~5 000万元。以如此高额的营业额和流动额,完全可以陆续申请流动资金贷款,并逐渐转化为在建项目的分段抵押贷款。但史玉柱一向以零负债为荣,以不求银行为傲。一味指望用保健品的利润积累来盖大厦,这成了巨人突发财务危机的致命伤。到1996年下半年,资金紧张时,由于缺乏与银行的信贷联系,加上正赶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巨人陷入了全面的金融危机。 企业积极管理和应对风险的关键,在于评估风险、量化风险,针对风险根源和计量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策略。巨人集团每一次遇到危机时,都没有对企业面临的内外风险进行评估,没有看清楚纯粹风险损失有多大,如何把握机会风险,而仅仅是跟进社会上的热点行业,盲目涉足多元化经营,而导致现金流缺乏,同时缺乏危机意识,最终未能控制好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巨人集团向保健品和房地产行业多元化发展的目标,与巨人集团的管理能力、资金能力和技术能力产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第8号指引习题与详解

单选 1 .资产管理中,企业应当建立()制度,至少每年进行全面清查。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 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 A .资产评估 B .资产清查C.资产管理D.资产备案 答案: B P114 《应用指引第8 号》第 18 条“资产管理中,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 年进行全面清查企业” 2 .企业应当强化对生产线等关键设备运转的监控,严格(),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许可制度,确保 设备安全运转。 3 . A.操作流程B.岗位责任 C .维护保养 D .大修制度 答案:A P114 《应用指引第8 号》第14 条“企业应当强化对生产线等关键设备运转的监控,严格操 作流程,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许可制度,确保设备安全运转。” 3 .存货发出记录保管部门需要定期与以下()部门核对。 A .生产部门 B .采购部门C.财务部门D.管理部门 答案: C P113 《应用指引第8 号》第10 条“企业仓储部门应当详细记录存货入库、出库及库存情况, 做到存货记录与实际库存相符,并定期与财会部门、存货管理部门进行核对。 4.定期对固定资产技术先进性评估,结合盈利能力和企业发展可持续性,资产使用部门根据需要提出 (),与财务部门一起进行预算可行性分析,并且经过管理部门的审核批准. 5 . A.报废方案B.保养方案 C .大修方案 D .技改方案 答案: D P168 《内部控制》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主要控制措施。 5 .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全面清查,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及时掌握资产盈利 能力和市场价值。 A .三年 B .二年C.每年D.半年 答案: C P114 《应用指引第 8 号》第 18 条“资产管理中,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 年进行全面清查企业” 6 .对于重大固定资产处置,应当考虑聘请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采取 ()或联签制度。 A .董事长审批 B .总经理审批C.财务部门审批 D .集体审议 答案: D“三重一大”事项应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 7 .属于无形资产风险的是无形资产()。 A .缺乏核心技术B.积压或短缺C.使用效能低下 D .维护不当 答案: A《应用指引第 8 号》第 3 条: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 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企业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8 .财务部门组织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需定期进行清查,明确(),确保实物与卡、财务账 表相符。 A .资产权属 B .制度C.清查方法 D .清查措施

公司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制度

完达山股份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工程项目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完达山股份公司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工程项目是指完达山股份公司自营或发包建设的房屋、建筑物、发供电和输变电工程以及需安装调试的主要设备购置项目。 第三条本公司的工程项目集中由完达山股份公司总部集中审批并组织或授权实施。 第四条工程项目下列职务应当相互分离: 工程项目预算的审批人应与编制人相分离;工程支出的审批人应与执行人相互分离;重大合同必须由独立于经办人以外的负责人批准,必要时可聘请法律顾问进行审核;工程项目的验收人员应与参与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相分离。 第二节分工及授权 第五条工程项目开工建设之前,必须经政府计划部门批准立项,并取得相关的工程建设许可证,编制项目预算书,保证工程项目手续完备,证照齐全。?内部基建或设备改造是否也是? 第六条预算金额在100万元及以下的工程项目由公司的主管副总审批,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由公司董事长审批,500万元至1,000万元由公司董事会董事集体审议决定,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要由股东大会批准。 第七条房屋建筑物类工程项目一律采取发包方式建设;其他工程项目由公司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自营或发包方式进行实施。无论采取何种建设方式,均应指定相关部门和人员实施工程监管,了解工程进度,监督检查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工程施工严格按工程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建设。 第八条完达山股份公司的工程项目由财务部组织会计核算,或根据工程项目的授权由被授权单位的财务部门组织会计核算。 第三节实施与执行 第九条工程项目形成初步实施意向之后,公司应指定有关部门或聘请外部专家进行经济技术论证,设计施工方案,编制工程初步预算,写出书面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交公司最高决策机构或其成员进行工程投资决策。

企业内部控制提高案例分析精选

企业内部控制提高案例分析精选(1)分享:2013/9/4 10:23:51东奥会计在线字体:大小 1728 案例: A公司属于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集团,2013年3月为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而召开董事会,有关人员发言要点如下: (1)董事长王某: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应当是提高经济效益,所以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内部控制建设的唯一目标。能提高效益的控制我们就要实施,否则一律不实施。 (2)总经理黄某:内部控制建设要考虑效率,为了避免环节过多,执行不便,应当成立领导小组,由财务总监担任组长,财务部负责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与实施的全部工作。 (3)财务总监刘某:要坚持成本效益原则,由于某些业务的控制成本太大,针对这些控制不建议实施,在无替代控制程序的情况下,就不实施控制,严格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4)销售总监李某:由于销售机会稍纵即逝,所以对于销售业务的确认不应当涉及多个环节的控制。 (5)投资总监田某:投资活动一般金额较大,且时限性较强,因此报董事长决定即可。 (6)内审总监高某:根据内部控制的变化必须要及时健全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应当由内部审计委员会组织实施。 (7)副董事长刘某:企业应当建立信息沟通制度,重要的信息须及时传递给董事会和经理层、财务部门。 (8)董事陈某: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非常重要,企业不应当考虑成本,应当尽快完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 要求: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逐项分析判断A公司管理层上述成员的发言存在哪些不当之处,并逐项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董事长王某“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内部控制建设的唯一目标” 的观点不当。 理由: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而不仅仅是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内控指引(全套1-18)

附件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 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 第四条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

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 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 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第七条 企业应当对各机构的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确定具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 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研究与开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源,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体现,是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推动力。钱学森同志曾经说过,科技创新就是自主研发拥有曾经“买不到、买不起、买回来已落后”的核心技术;即使买到产品,也买不到产权;买到产权,买不到知识;买到知识,买不到人才。由此说明,创新、产权、知识、人才是核心资源,自主创新是第一要务。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特别是为了抢抓后危机时期重要发展机遇,企业应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重视和加强研究与开发,并将相关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夺得先机。《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旨在有效控制研发风险,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研究与开发业务流程 企业应当着力梳理研究与开发业务流程,针对主要风险点和关键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不断提升研发活动全过程的风险管控效能。 图1列示了一般生产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业务流程图。 二、研究与开发业务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 如图1所示,研究与开发的基本流程,主要涉及立项、研发过程管理、结题验收、研究成果的开发和保护等。 (一)立项 立项主要包括立项申请、评审和审批。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研发计划与国家(或企业)科技发展战略不匹配,研发承办单位或专题负责人不具有相应资质,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评审和审批环节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 主要的管控措施:第一,建立完善的立项、审批制度,确定研究开发计划制定原则和审批人,审查承办单位或专题负责人的资质条件和评估、审批流程等。第二,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市场及技术现状,制定研究项目开发计划。第三,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结合研发计划,提出研究项目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可以组织独立于申请及立项审批之外的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评估论证,出具评估意见。 第四,研究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重大研究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决策。审批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研究项目促进企业发展的必要性、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成果转化的可行性。 第五,制定开题计划和报告,开题计划经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开题报告应对市场需求与效益、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主要技术路线、研究开发目标与进度、已有条件与基础、经费等进行充分论证、分析,保证项目符合企业需求。 (二)研发过程管理 研发过程是研发的核心环节。 实务中,研发通常分为自主研发、委托研发和合作研发。 1.自主研发。 自主研发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的科研力量,独立完成项目,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三种类型。其主要风险包括:第一,研究人员配备不合理,导致研发成本过高、舞弊或研发失败。第二,研发过程管理不善,费用失控或科技收入形成账外资产,影响研发效率,提高研发成本甚至造成资产流失。第三,多个项目同时进行时,相互争夺资源,出现资源的短期局部缺乏,可能造成研发效率下降。第四,研究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错误,导致修正成本提高。第五,科研合同管理不善,导致权属不清,知识产权存在争议。主要的管控措施:第一,建立研发项目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和研发项目

工程项目内控设计要点

工程项目内控设计要点 一、立项、设计、招标、建设和竣工验收等工程项目的主要流程。 二、工程立项环节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设计要点) 1.编制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是企业(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工程投资意向、综合考虑产业政策、发展战略、经营计划等提出的建设某一工程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总体设想。对于非重大项目,也可以不编制项目建议书,但仍需开展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的内容一般包括:(1)项目的必要性和依据;(2)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3)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设想;(4)项目的进度安排;(5)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计;(6)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等。项目建议书编制完成后,应报企业决策机构审议批准,并视法规要求和具体情况报有关政府部门审批或备案。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投资意向与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脱节;项目建议书内容不合规、不完整,项目性质、用途模糊,拟建规模、标准不明确,项目投资估算和进度安排不协调。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应当明确投资分析、编制和评审项目建议书的职责分工。第二,企业应当全面了解所处行业和地区的相关政策规定,以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为依据,结合实际建设条件和经济环境变化趋势,客观分析投资机会,确定工程投资意向。第三,企业

应当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规定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和格式,明确编制要求;在编制过程中,要对工程质量标准、投资规模和进度计划等进行分析论证,做到协调平衡。第四,对于专业性较强和较为复杂的工程项目,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工程投资分析,编制项目建议书。第五,企业决策机构应当对项目建议书进行集体审议,必要时,可以成立专家组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审;承担评审任务的专业机构不得参与项目建议书的编制。第六,根据国家规定应当报批的项目建议书必须及时报批并取得有效批文。 2.可行性研究 企业应当根据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1)项目概况;(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市场预测;(3)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论证;(4)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5)项目外部配套建设;(6)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与卫生防疫,消防、节能、节水;(7)总投资及资金来源;(8)经济、社会效益;(9)项目建设周期及进度安排;(10)招投标法规定的相关内容等。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投资估算,是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分析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经批准,投资估算就是具体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其误差一般应控制在10%以内。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缺乏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导致决策不当,难以实现预

内部控制案例题

【资料】某公司财务部门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1)记录总账;(2)记录应付账款明细账; (3)记录应收账款明细账;(4)开具支票,以便主管人员签章,并记录现金日记账;(5)开具退货拒付通知书(6)调节银行对账单;(7)处理并送存收入的现金; 【要求】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将上述工作分派给三个工作人员来完成,除5.6.两项工作量较小外,其他工作量基本相同,每个人负责那些工作?工作量要基本相等 你要从工作的相互制约及相互联系方面出发分配工作。首先,出纳员不能兼管应收应付帐及总账核算——因此分工: 出纳员负责(4)开支票、记录现金账(6)调节银行对账单(7)处理并送存收入的现金(三者相关) 会计员一:(2)记录应付账款明细账(5)开具退货拒付通知书(两者相关) 会计员二:(1)记录总账(3)记录应收账款明细账 资料:2002年12月,A公司正式成立检查小组,对电焊条子公司销售与收款系统的内部会计控制进行检查,发现:电焊条子公司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业务按照销售合同进行的,当生产车间产品完工后,填制产成品入库单,验收合格后入库。销售部门根据销售合同编制发货通知单,分别通知仓库发货和运输部门办理托运手续。产品发出后,销售部门根据仓库签发后转来的发货通知单开具发票,并据以登记产成品明细账,运输部门将其与销售发票一并送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将其与销售合同核对后,开具运杂费清单。通知出纳人员办理货款结算;并进行账务处理。公司未设独立的客户信用谓查机构,在时务部门和销售部门也没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要求:电焊条子公司是否违反《销售与收款》内部会计控制规定,并说明理由。 电焊条子公司违反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的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销售和发货控制以及收款控制的规定。 1.入库、供货、装货等职责并没有有效分离。入库单和发货单本来应该由仓储部门填写,但公司却分别由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填写,这样容易导致多列存货、多计收入而不被察觉。 2.运输部门设有根据发货单和销售定单装运货物并签发装运凭证,容易导致漏计销售收入。 3.在销售收入的内部控制体系中,记录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的人员应当分离,同时负责主营业务收入和应收账款记账的人员不能经手货币资金。电焊条子公司的出纳人员同时负责办理贷款结算和账务处理,这是极其严重的内部会计控制漏洞,很容易造成货币资金的舞弊、销售收入做假账等行为。 4.公司没有专门的客户信用管理专人和机构,对销售产品的单位不能了解和掌握资信情况,会给收款带来很大隐患。

内控经典案例题

内部控制必有一道案例分析题,应重点关注内部控制5要素、有关方面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作用和7项内部控制措施及其具体运用。可以从“务虚”和“务实”二个方面来考:在务虚上,从理念上来考内部控制的5要素;在务实上,主要考内部控制措施的具体运用。下面举例说明。 【例1】考核内部控制(内控措施的运用和有关各方的职责) 和平企业集团董事会决定,从2009年7月1日起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此要求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对集团公司所属的52家子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的检查。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了以下情况: (1)甲公司为一家物流企业,注册资本5000万元。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日常事务非常繁忙。为提高工作效率和防范出现重大风险,公司管理层决定,公司重大对外投资事项由经办人员直接对董事长汇报,由董事长亲自审批。 (2)乙公司为一家物业管理公司,财务部共有二人,分为会计与出纳岗位。出纳岗位负责货币资金的收付和现金、银行存款账簿以及应收、应付等债权债务账簿的登记工作;会计岗位负责其他会计事项。由于会计人员少,在一方有产假、休假或其他事务情况下,只能由另一方代替其工作。比如,在出纳休假时,为了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转,由会计负责各种款项的收付,并负责登记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 (3)丙公司为一家生产电器产品的企业,注册资本2亿元。由于电器产品的竞争非常激烈,丙公司被迫采取激进的销售政策,对大部分产品实行赊销,并且信用期很长,造成了应收账款大幅度增加,而且坏账率上升。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丙公司最近作出决定,对每一销售商由专一业务员全面负责,即某一业务员一旦与某销售商签订了供货合同,应当由该业务员负责发货、收款、对账,出现问题,由专管业务员负完全责任。 (4)丁公司为生产汽车配件的一家公司,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总经理在未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未经管理层批准的情况下,指示基建部门加快扩建SUV配件生产线。生产线经过3个月紧张施工后,未经竣工决算审计就由基建部门办理了验收手续,交付生产部门投入使用。 SUV配件生产线投产后,由于能源供应短缺,汽油价格暴涨,导致SUV汽车配件严重滞销,生产线长期停工,丁公司损失惨重。 要求 1.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分析、评价上述事项(1)-(4)是否存在缺陷?并简要说明理由。2.从有关方面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的角度,分析、判断事项(3)中丙公司规定的在销售中出现问题由专管业务员负完全责任的做法是否恰当,并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答案】 1.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分析、评价上述事项(1)-(4)是否存在缺陷?并简要说明理由(1)甲公司对重大对外投资由董事长审批在内部控制上存在缺陷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企业应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如重大对外投资、重大资产处置等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甲公司管理层决定由董事长审批重大对外投资事项,属于授权不当,不符合重大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的要求。 (2)乙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以下缺陷: 按照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乙公司由出纳人员登记债权债务账目,不符合岗位分工控制的要求。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

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财政部会计司司长玉廷解读 《企业部控制配套指引》 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召开联合发布会,隆重发布了《企业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部控制基本规》,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部控制规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执行企业部控制规体系的企业,必须对本企业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政府监管部门将对相关企业执行部控制规体系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这是全面提升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制度安排。 配套指引由21项应用指引(此次发布18项,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的3项指引暂未发布)、《企业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部

控制审计指引》组成。其中,应用指引是对企业按照控原则和控“五要素”建立健全本企业部控制所提供的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个部控制规体系中占居主体地位;企业部控制评价指引是为企业管理层对本企业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的指引;企业部控制审计指引是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执业准则。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关于应用指引 应用指引可以划分为三类,即部环境类指引、控制活动类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基本涵盖了企业资金流、实物流、人力流和信息流等各项业务和事项。 (一)部环境类指引 部环境是企业实施部控制的基础,支配着企业全体员工的控意识,影响着全体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部环境类指引有5项,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等指引。 第一,关于组织架构。组织架构是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企业要实施发展战略,必须要有科学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治理结构和部机构设置。如果企业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就可能发生经营失败;此外,如果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也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运行效率低下。为防和化解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这些重要风险,组织架构应用指引明确提出如下要求:一是,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

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企业内控制度】

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 1 条目的为了加强公司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规范工程项目管理行为、提高工程项目质量及资金使用效益,同时为满足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 2 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分子公司的新建、扩建、改建、维修、安装等工程项目。工程项目分为: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维修工程、零星工程等。 第 3 条工程项目管理依据 管理制度的制定依据:国家和政府有关工程项目的法律法规、 合同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等。 第二章相关部门职责 第 4 条工程项目管理应遵循如下原则。 1. 及时、实事求是、审批程序简单、有效。 2. 实施监督与决策控制相结合。 3. 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 4. 分工明确。 第 5 条相关部门职责由以下内容组成。 1. 项目部是工程项目的主管部门,对工程项目从整体把握控制。 (1)参与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评估。 (2)受理零星工程项目申请。 (3)选择合作单位,组织相关部门对合作合同进行评审。 (4)工程项目报建。 (5)组织工程项目设计评审。 (6)组织编制预算。 (7)组建工程项目现场管理机构。 8)监督工程质量、进度,审核工程变更

(9)组织工程项目的决算、验收。 (10)审核工程结算,按照结算情况、合同请款。 (11)工程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归档。 (12)工程项目数据库的建设。 2. 使用部门是工程项目的最终使用者,负责以下内容。 (1)提出零星工程立项申请。 (2)对工程项目提出要求。 (3)参与合作单位、工程设计、合同的评审。 (4)提出工程变更。 (5)参与工程验收。 (6)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接收工程。 3. 物资部是工程项目相关材料、设备的提供者,负责以下内容。 (1)推荐合作单位,与项目部共同筹建、完善工程项目数据库。 (2)参与合作单位、合作合同的评审。 (3)根据项目部的要求,对工程项目提出需求。 (4)参与工程项目预算前的市场调研。 (5)采购工程项目所需的材料、设备等。 (6)相关方提出物料价格变更时,物资部调查核实,给出意见;施工单位不在负责物料供应时,物资部按照要求采购工程物料。 4. 财务部以下相关事宜。 (1)参与工程项目的可研论证与评估。 (2)合作单位报价的评审、合同评审。 (3)参与工程项目的预算、决算。 (4)审核工程款申请,安排付款计划,支付工程款。 5. 档案室负责项目部归档资料的整理、保存及借阅管理。 6. 发展计划部负责根据公司发展规划提出项目建议,提交项目建议书,对 项目进行初步规划、立项、筹建工程项目部。

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案例

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案例 国际酒店采购内控案例 2007年10月1日,国际酒店在鲜花的簇拥和鞭炮的喧嚣中正式对外营业了。这是一家集团公司投资成立的涉外星级酒店,该酒店装潢豪华、设施一流。 最让人感到骄傲和荣耀的是酒店大堂里天花板上如天宇星际一般的灯光装饰,和一个圆圆的、超级真实的月亮水晶灯,使得整个酒店绚丽夺目、熠熠生光。这些天花板上装饰所用的材料以及星球灯饰均是由水晶材料雕琢而成,是公司王副总经理亲自组织货源,最终从瑞士某珠宝公司高价购买的,货款总价高达150万美元。开业当天,来往宾客无不对这个豪华的水晶天花板灯饰赞不绝口,称羡不已。尤其是经过媒体报道,更成为当天的头条新闻,国际酒店在这一天也像那盏水晶灯饰一样,一举成名,当天客房入住率就达到了80%以上。 王副总经理也因此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赞扬,一连几天,王总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而满足的笑容。 然而,好景不长。两个月后,这些高规格高价值的水晶灯饰就出了状况。首先是失去了原来的光泽,变得灰蒙蒙的,即使用清洁布使劲擦拭都不复往日光彩。其次,部分连接的金属灯杆出现了锈斑,还有一些灯珠破裂甚至脱落。人们看到这破了相的水晶灯,议论纷纷,这就是破费百万美元买来的高档水晶灯吗?鉴于情况严重,公司领导责令王副总经理限期内对此事做出合理解释,并停止了他的一切职务。这个时候,王副总经理是再也笑不出来了。事件真相很快就水落石出,原来这盏价值百万元人民币的水晶灯根本不是从瑞士某珠宝公司购得的,而是通过南方某地的奥尔公司代理购入的赝品水晶灯。王副总经理在交易过程中贪污受贿,中饱私囊。虽然出事之后,王副总经理不无例外地得到了法律的严惩,然而国际酒店不仅因此遭受了数千万元的巨额损失,更为严重的是酒店名誉蒙受重创,成为同行的笑柄。这对于一个新开业的公司而言,不啻是个致命的打击。 那么,国际酒店怎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在以后的企业经营中又如何防范呢? 【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其实并不复杂,却很有代表性。国际酒店在未经过公开招标的情况下,即与南方奥尔公司签订了价值为150万美元的代购合同。依照合同规定,南方奥尔公司必须提供瑞士某著名珠宝公司出产的水晶灯,并由奥尔公司向国际酒店出具该公司的验证证明书,其中200万元人民币为支付给奥尔公司的代理费。然而,交易发生后,奥尔公司并未向国际酒店出具有关水晶灯的任何品质鉴定资料,国际酒店也始终没有同奥尔公司办理必要的查验手续。 经查实,这笔交易都是由王副总经理一人操纵的,从签订合同到验收入库再到支付货款都是由他一个人说了算,而他之所以会这样做,正是因为收受了奥尔公司的巨额好处费。 这样简单的过程和手法,却真实地发生了,甚至可以说这样一笔交易,毁了整个企业。一笔采购业务,特别是金额较大的业务通常涉及采购计划的编制、物资的请购、订货或采购、验收入库、货款结算等。因此,应当针对各个具体环节的活动,建立完整的采购程序、方法和规范,并严格依照执行。只有这样,才能防止错弊,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根据这个案例涉及的环节应做如下控制: 首先,要做到职务分离,采取集体措施。诸如采购申请必须由生产、销售部门提出,具体采购业务由采购部门完成,而货物的验收又应该由其他部门进行。在本案例中,采购大权由王副总经理一人独揽,反映出该公司控制环节中权责不明;货物的采购人不能同时担任货物的验收工作,以防止采购人员收受客户贿赂,进而防止购买伪劣材料影响企业生产乃至整体利益;付款审批人和付款执行人不能同时办理寻求代理商和索价业务。付款的审批通常经过验货或验单后执行(预付款除外),以保证货物的价格、质量、规格等符合标准。 其次,要做好入库验收控制。应根据购货单及合同规定的质量、规格、数量以及有关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