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经》序注释

《类经》序

注释:

①三坟: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杜预注:“皆古书名。”三坟一说为三皇之书,也有认为系指天、地、人三礼,或天、地、人三气的,均见孔颖达《左传正义》引。

②六臣:指黄帝时代十三位名医中的岐伯、鬼臾区、雷公、少俞、伯高、少师。《类经·摄生类》:“《内经》一书,乃黄帝与岐伯、鬼臾区、伯高、少师、少俞、雷公等六臣平素讲求而成。”讨论:谓探讨研究并加以评论。《论语·宪问》:“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何晏集解引马融曰:“讨,治也。裨谌既造谋,世叔复治而论之,详而审之也。”

③地纪:亦称“地维”。古代神话以为地之四角有绳维系以定位。此指土地山川地理形势。《庄子·说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④悉:详尽。人事:指人世间事。

⑤而:通“如”。像似。《诗·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郑玄笺:“而,亦如也。”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三》:“谚曰:‘有白头而新,倾盖而故。’”《汉书·邹阳传》作“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⑥音律:指音乐的律吕、宫调等。《汉书·武帝纪赞》:“协音律,作诗乐。”《类经附翼·律原》:“律以黄钟、太簇、姑洗、蕤宝、夷则、无射,是为六律;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仲吕,是为六吕。是为十二律。”象数:占卜用的术语。象,谓灼龟壳所成的裂纹所显示之象;数,谓用蓍草分揲所得之数。《左传·僖公十五年》:“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杜预注:“言龟以象示,筮以数告,象数相因而生,然后有占,占所以知吉凶。”象数并称,即指卜筮。肇端:起始。肇,开始。同义词复用。曲折:原委。指详细情况。《史记·李将军列传》:“(卫)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正义》:“言委曲而行回折。”

⑦缕指:详细指示。缕,详细,详尽。胪列:犹“罗列”。一一陈列。汉·扬雄《太玄·掜》:“秉圭戴璧,胪凑群辟。”司马光集注:“胪,陈序也。”胪、列,同义词复用。

⑧生民:人民。《书·毕命》:“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寿域:指人人得尽天年的境界,即长寿的境域。唐·杜甫《上韦左相》诗:“八荒开寿域,一气转洪钧。”

⑨直:但;只不过。《汉书·司马迁传》:“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顔师古注:“直犹但也。”规规:亦作“瞡瞡”。浅陋拘泥貌。《庄子·秋水》:“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辨,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不亦小乎!”成玄英疏:“规规,经营之貌也。”方术:指医、卜、星、相之术。《文心雕龙·书记》:“方者隅也,医药攻病,各有所立,专精一隅,故药术称方。术者路也,筭历极数,见路乃明,九章积征,故以为术。”此专指医术方技。

⑩按:查考。皇甫士安:即皇甫谧。见本书《皇甫谧传》。

11“而或者谓”三句:此系转录《甲乙经》高保衡、林亿等序文中引用的话。原文在“三”字下有“部之”二字。“似出于战国”之说,宋代程颐谓:“《素问》之书,必出于战国之末,观其气象知之。”参见《伊川先生语录》。

12“宋臣”句:宋代高保衡、孙奇、林亿等奉诏校正《素问》,在所著《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中,认为《内经》是“三皇遗文”。高保衡,宋医家,熙宁(公元1068?1085年)年间为朝奉郎国子博士,太子右赞善大夫,深明方药病机,曾在校正医书局任职,参加校正《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等医著。林亿,宋医家,官朝散大夫、光禄卿直祕阁,精医术,曾与掌禹锡、苏颂等校定《嘉祐补注神农本草》二十卷ì,又与高保衡、孙奇等共同完成《素问》、《灵枢》等唐以前医书校订刊印工作,其校《素问》,采数家之长,端本寻支,溯流讨源,改错六千余字,增注两千余条。业已:已经。同义副词连用。

亦作“已业”;“以”与“已”相通,故又作“业以”。辟(bì必):彰明。

13此其:相当于“这”、“这种”、“这些”。代词连用,“此”与“其”在指代的内容上一致。度(duó夺):主观猜测。

14目:视。用作动词。小道:古代儒家对农圃医卜等技术的贬称。《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朱熹注:“小道,如农圃医卜之属。”

15并:犹言“连”。弁(biàn变)髦:喻无用之物。《小尔雅·广服》:“弁髦,太古布冠,冠而敝之者也。”《左传·昭公元年》:“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蕃屏周,亦其废队(坠)是为,岂如弁髦,而因以敝之。”弁,缁布冠。髦,幼童垂于前额眉际之头发。弁髦于成年行冠礼后皆弃去。

16坡仙:苏轼,号东坡居士,人亦谓坡仙。楞伽经:佛经名。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17“难经”六字:元代滑寿在《难经本义》自序中谓:此书“盖本《黄帝素问》、《灵枢》之旨,设为问答,以释疑义。”张氏亦主此说。

18而:犹“尚”。尚且。《淮南子·人间》:“夫一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19杀(shaì晒):差;少。十三经:十三部儒家经典。汉代开始,把《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唐代把《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与《诗》、《书》、《易》并称为“九经”。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宋代又将《孟子》列入。至明代合称《十三经》。

20玄晏先生:皇甫谧之自号。以下引文见《甲乙经》序。原文在“游魂耳”之后有“若不精通于医道”一句,在“此”字后有“固”字。

21八尺:泛指身体之长。按古制一尺折今市尺七寸多,八市尺合今市尺五尺八寸左右。

22赤子:百姓。本指初生的婴儿。《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古代又指百姓。《汉书·龚遂传》:“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涂地:犹“涂炭”。泥淖与炭火。比喻灾难困苦。《后汉书·申屠刚传》:“如未蒙祐助,令小人受涂地之祸。”

23繇:通“由”。从;自。《尔雅·释水》:“繇膝以下为揭,繇膝以上为涉。”

24“盛盛”四句:语本《素问·五常政大论》:“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夭殃;无致邪,无失正,絶人长命。”王冰注:“不察虚实,但思攻击,而盛者转盛。万端之病,从兹而甚。真气日消,病势日侵,殃咎之来,苦夭之兴,难可逃也。”“攻虚谓实,是则致邪;不识藏之虚,斯为失正。正气既失,则为死之由矣。”盛盛虚虚,使实证更实,使虚证益虚。夭殃,灾祸。

25衍:繁多。

26其:如果。

27仰:仰慕;敬慕。《管子·九守》:“高山仰之,不可极也。”邈:远。

28互见深藏:谓同类问题分散于多篇论述。

29敷演:陈述而加以申说。《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于是敷演旧章,奏而改写。”亦作“敷衍”。

30“其何裨”句:那有什么帮助呢。“何裨”为“有”的前置宾语。与,同“欤”,表疑问语气。

31究心:犹“尽心”。用心推求。

32将:打算。资:资助;帮助。

33绎(yì义):研究。

34金石:本治钟磬之类的乐器。金石之音清越优美,因用以比喻文词的优美。《晋书·孙绰传》:“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以示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文中喻《内经》内容之重要。

35珠玑:亦喻文词优美。唐杜牧《樊川集·自见志诗》:“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文中亦喻《内经》内容之重要。

36由堂入室:由正堂深入内室。比喻学问技艺有高深的造诣。语本《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故又作“升堂入室”。《三国志·魏书·管宁传》:“娱心黄老,游志六艺,升堂入室,究其阃奥。”文中比喻学问逐步深入。

37臻:达到。

38晰其韫(yùn运):使其蕴藏的含义明晰。晰,使动义。韫,藴藏,此指藴藏的含义。

39粤:句首语气词。无义。

40摘难:《难经》旧题战国秦越人(扁鹊〉撰,此书以问答体裁解释《内经》中有关疑义,凡八十一章,故称“摘难”。

41类分:按类分辑。指皇甫谧据《素问》、《针经》、《明堂》三书,分类编纂成《针灸甲乙经》。

42滑撄宁:即元末明初医学家滑寿(公元1304?1386年),字伯仁,号撄宁生。长于审脉辨药,又精于针灸。著有《十四经发挥》、《读素问钞》、《难经本义》等。其《读素问钞》一书之分类法对张介宾注《内经》有启发,《慈云楼书志》云:“后来张景岳介宾《类经》亦仿伯仁为之矣。”撮钞:摘抄。钞亦作“抄”。

43鉴:审察。

44类:分类。用如动词。

45醒瞋(guì贵):使不明者醒悟。醒,使动义。瞆,眼疾,此喻不明《内经》之医理者。指迷:为迷惘之人指明途径。宋·欧阳修《再和(梅)圣俞见答》:“嗟哉我岂敢知子,论诗赖子初指迷。”

46更(gēng耕)秋:经年。秋,指代“年”。

47葆;通“保”。保全。真;真元。

48两仪:此指阴阳。《易·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孔颖达疏:“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象(金、木、水、火)相对,故曰两仪,谓两体容仪也。”

49三才:指天、地、人。《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位:位置确定。用如动词。

50五内:犹“五中”,即五脏。蔡琰《悲坟诗》:“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洞然:通畅貌。

51三垣:古代天文学名词。《小学绀珠·天道》:“三垣:上垣太微十星,中垣紫微十五星,下垣天市二十二星。”此指人体上中下三焦。治:正常。

52脉色:脉诊及面部望色诊。《素问·五藏生成》:“夫脉之大小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53治:主;主宰。

54终始:此指十二经脉的起止。《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脉之终始。”

55四大:佛教名词。佛教以地、水、火、风“四大”为构成万物及人体的基本元素。此指人身。《金光明最胜王经》:“地水火风共成身。”陶弘景《华阳隐居补阙肘后百一方》序:“人用四大成身,一大辄有一百一病。”

56知所先后:谓治病当知标本逆从,治有先后。详见《素问·标本病传论》。《至真要大论》亦有“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顺逆,正行无问”等语。

57天:指所依存或依靠。《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58“气味”二句:张氏在《类经·气味类·附草根树皮说》中说:“谷食之气味,得草木之正;药饵之气味,得草木之偏。得其正者,每有所亏;钟其偏者,常有所胜。以所胜治所亏,则致其中和而万物育矣。”五宫,指五脏。《素问·生气通天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王冰注:“所谓阴者,五神藏也。宫者,五神之舍也。言五藏所生,本资于五味,五味宣化,各凑于本宫。”

59驹隙百年:谓人生百年如同白驹过隙。喻人生短暂。《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却,忽然而已。”成玄英疏:“白驹,骏马也,亦言日也。”陆德明释文:“却,本亦作隙。隙,孔也。”《史记·魏豹彭越列传》:“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

60二竖:指病魔。典出《左传·成公十年》。竖,“竪”的异体字。旧称童子。

61九法:谓九针之法。

62苞:通“包”。裹;包容。《庄子·天运》:“充满天地,苞裹六极。”

63协:和谐。惟:句中语气词。无义。一:指天地自然。《灵枢·九针》:“一者,天也。”

64指诸掌:谓指示掌中之物。喻事理易明。《礼记·仲尼燕居》:“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郑玄注:“治国指诸掌,言易知也。”

65连属(zhǔ主):前后连续。

66“图翼”五字:指《类经图翼》十一卷与《类经附翼》四卷,共十五卷。

67该:通“赅”。包括;尽备。

68拾:谓一一捡取。《匡谬正俗》卷三:“拾者,犹言一一拾取。”

69翼:辅助。用作动词。

70歧贰:分歧。毕:皆;全。

71秋毫:本指兽类秋天换毛后新生的细毛。《孟子·梁惠王上》:“明足察秋毫之末。”朱熹注:“毛至秋而末锐,小而难见也。”常用来比喻极细微的事物。此喻《内经》的精微含义。

72切:重视。

73信手:随手。拈:两指合取。

74役:事。《左传·昭公十三年》:“渎货无厌,亦将及矣,为此役也。”杜预注:“役,事也。”

75效矉:仿效西施皱眉。矉,同“颦”,皱眉。比喻不善模仿,弄巧成拙。《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之,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亡走。”今有成语“东施效颦”。

76蚊负:蚊子背山。喻能力小而责任重。《庄子·秋水》:“且夫智不知是非之境,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虫名〉驰河也,必不胜任矣。”又见《应帝王》。

77弄斧班门:在鲁班门前挥舞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语本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顔耳。”亦作“班门弄斧”。

78沿街持缽:以手托钵沿街求食。比喻挨家乞讨。此谓一味依赖他人。缽,“钵”的异体字,僧尼的食器。

79驳正:辨别是非;纠正他人的不正确意见。

80讳:隐瞒;避忌。《公羊传·闵公元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81讹以传讹:把本来错误的东西传开去,越传越错误。宋·王柏《鲁齐集·默成定武兰亭记》:“讹以传讹,仅同儿戏,每窃哂之。”亦作“以讹传讹”。

82虞:担心;忧虑。

83救正:挽回改正。

84载:通“再”。

85斯:句末语气词。

86阚(kàn看):看到;发现。其:此指代我。

87“他山”两句:《诗·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为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用来琢磨玉器。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作为本国的辅佐。后常用以比喻借助外力帮助自己改正缺点错误。

88“断流”二句:谓静止不动之水可以照见形貌。语出《庄子·德充符》:“人莫鉴于流水,而览于止水。”

89壁影:谓凿壁偷光,指苦读。《西京杂记》卷二:西汉“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萤光:亦指勤学苦读。《晋书·车胤传》谓车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90“竹头”二句:意为如竹头木屑般弃置之物,也曾有利于军事家。《世说新语·政事》:陶侃“作荆州(剌史)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桓温〕伐蜀,装船悉以作钉。”《晋书·陶侃传》亦有类似记载。后因以“竹头木屑”比喻可以利用的废物。

91千虑之一得:谓愚者之意见亦有可取处,常用作谦词。语本《晏子舂秋·杂下》:“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92“将见择”句:意为将被圣人采纳。见……于……,表示被动的格式。“见”是表示被动的助动词,略等于“被”;“于”是介词,引出行为的主动者。

93应策:应对策问。此谓解答《内经》中的疑难问题。

94操觚(gū孤):谓执简写作。觚,木简。陆机《文赋》:“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

95毫:指代笔。

96数四:谓多次。《东观汉记·张纯传》:“自郊庙婚冠丧纪礼仪,多所正定,一日或数四引见。”

97“河海”二句:喻不嫌弃细小方能成就高深,《荀子·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又李斯《谏逐客书》:“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98掖:扶持;助成。其:指代《内经》。

99子云:西汉学者扬雄,字子云。以文章名世。曾仿《易经》作《太玄》。锡:通“赐”。赐予。斤正,犹“斧正”。语本《庄子·徐无鬼》郢人善以斧斤斲削故事。后遂用为请人修改文章之谦词。陈衎《与邓彰甫书》:“小赋不知堪入巨目否?万祈斧正,方可就梓。”

100相成:助成我。

101后进:指后来之学者。《管子·宙合》:“是故圣人著之简荚,传以告后进。”

102天启四年:指公元1624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

103黄钟:十二律之一,配以仲冬,即夏历十一月。吉:夏历每月初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