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形产生电路实验报告

波形产生电路实验报告
波形产生电路实验报告

波形产生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掌握由集成运放构成的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原理与设计方法;

2. 通过实验掌握由集成运放构成的方波(矩形波)和三角波(锯齿波)振荡电路的原理与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正弦振荡电路

实验电路图如下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2V。

(1)缓慢调节电位器R W,观察电路输出波形的变化,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2)仔细调节电位器R W,使电路输出较好的正弦波形,测出振荡频率和幅度以及相对应的R W之值,分析电路的振荡条件。

(3)将两个二极管断开,观察输出波形有什么变化。

2. 多谐振荡电路

(1)按图2 安装实验电路(电源电压为±12V)。观测V O1、V O2波形的幅度、周期(频率)以及V O1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等参数。

(2)对电路略加修改,使之变成矩形波和锯齿波振荡电路,即V O1为矩形波,V O2为锯齿波。要求锯齿波的逆程(电压下降段)时间大约是正程(电压上升段)时间的20%

左右。观测V O1、V O2的波形,记录它们的幅度、周期(频率)等参数。

3. 设计电路测量滞回比较器的电压传输特性。

三、预习计算与仿真

1. 预习计算 (1)正弦振荡电路

由正反馈的反馈系数为:

f 1

12

0o

013V Z F Z Z V j ωωωω?

?

?

=

=

=

+??+- ?

??

由此可得RC 串并联选频网络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分别为

2

00231?

??? ??-+=

ωωωωF

0F arctan

3

ωωωω

φ-=-

易知当RC

1

0==ωω时,?f V 和?o V 同相,满足自激振荡的相位条件。

若此时f 3v A >,则可以满足f 1v A F >,电路起振,振荡频率为

000

111

994.7Hz 1.005ms 2216k 10nF f T RC f ππ=

====?Ω?,。

若要满足自激振荡,需要满足f v A F 在起振前略大于1,而max 1

3

F =,令f 3v A =,即满足条件的R w 应略大于10kΩ。 (2)多谐振荡电路

对电路的滞回部分,输出电压U O =±U Z =±6V ,U P =U O ×

R 2R 2+R 1

+U O2×

R 1R 2+R 1

,当

U P =U N =0V 时,可以得到U O2=±R

2R 1

×U O =±3V 。

由U T =

1R 3C

×0.5T ×U O ?U T ,所以得到:T =4R 2R 4C R 1?=400us 。

2. 仿真分析 (1)正弦振荡电路 仿真电路图:

仿真得到的测量数据总结如下(具体见仿真报告):(1)R W为0时,无波形产生

(2)调节R W恰好起振时

(3)调节R W使输出电压幅值最大

(2)多谐振荡电路

仿真电路图:

得到的数据整理如下:

(3)矩形波和锯齿波发生电路

仿真电路图:

仿真结果整理如下:

(4)滞回比较器电压传输特性的测量

仿真电路图:

XSC1

仿真结果整理如下: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 正弦振荡电路

(1)R W为0时,无波形产生(2)调节R W恰好起振时

此时的波形:

(3)调节R W使输出电压幅值最大

此时的波形:

(4)将两个二极管断开观察R W从小打大变化时的波形是如何变化的调节电阻使得恰好起振时的波形和继续调大电阻后的输出电压波形依次为:

由波形变化可以看出,当调节电阻使得电路刚好出现振荡时输出电压幅值就已经到达最大值,并且有一点的失真现象,当继续调大电阻时,输出电压波形失真更加严重。

2. 多谐振荡电路

输出电压波形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