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混合运算》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西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四则混合运算》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西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四则混合运算》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西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58-63页例1、例2、例3,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熟练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对比,发现乘法和加减法、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一步培养观察、归纳、推理能力

情感与态度

结合生活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列综合式解决含有两步计算的问题。

2.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主题图、例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昨天老师家附近开了一家新超市,逛的人真多,我也去逛了一圈,给你们看看当时的图片。”出示主题图。

2.交流:说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发现(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1件成人衣服和3件儿童衣服要多少元?

(2)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多少元?

板书这两个问题,引导点拨:这两个问题现在能解决哪一个?为什么?

3.揭示课题:那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先解决第(2)个问题。

引出课题:四则混合运算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观察例1:文具盒7元一个,买了6个,书包买一个55元。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多少元?

分析:①一共多少元包括买哪些东西?

②我们要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试着独立做一做,再小组内交流方法。

2.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没有不同解答方法?

3.思考:再看看刚才的问题(1),你觉得如果再补充什么条件就能解答出来?

4.想一想:你会怎样做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要求:能试着用今天学的综合式来列式并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提出算式:120+29×3,重点说说先算什么运算,再算什么运算?

6.比较:看看问题(1)、(2),都属于哪种运算?在解答时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看来,以后我们遇到混合运算中这类型乘加时,都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思考:那乘减呢?你觉得又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7.提问:老师将刚才的问题(2)变一下,看看你会怎么做?

出示问题(3):文具盒7元一个,买了10个,书包买一个55元,买10个文具盒比买一个书包多多少元?

8.小结:这类型的乘减混合运算与乘加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相同,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减或加法。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题图:每个足球45元,买2个篮球用去70元。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问题板书:(1)2个篮球和1个足球一共要多少元?

提问:这个问题怎样解答?请列综合式解答。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每个足球比每个篮球多多少元?

分析:①题目要我们拿几个足球和几个篮球比?

②要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

2.独立试着列综合算式。

3.提问:现在将例2改一改:每个足球45元,买2个篮球用去70元。一个足球和一个篮球要多少元?

独立列出综合式,并试着解答,指名板演。

4.比较:观察45-70÷2和45+70÷2,能说说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什么规律吗?

5.思考:将这一规律和昨天例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相比较,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或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小结:像这样的算式,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教学例3

1.出示例题条件和问题:1件成人衣服和3件同样的儿童衣服一共用了207元,成人衣服1件120元,儿童衣服1件多少元?

分析:(1)要求儿童衣服1件多少元,跟上面的哪些条件有关?

(2)一共207元包含哪几件衣服?

(3)207-120剩下的是什么?

(4)那我们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要求:根据刚才的分析试着列出综合式:207-120÷3

(1)提问:观察这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提问:这样的运算顺序能让我们求出一件儿童衣服的价钱吗?

(3)追问:根据我们实际的需要,在这道题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介绍:为解决类似的问题就要改变运算顺序,我们可以用()小括号来帮忙。(207-120)÷3,在运算中出现()时,就需要先算()里的算式后再按照无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来计算。

3.学生试着独立解答(207-120)÷3,汇报时教师再规范板演,集体订正。

4.巩固练习:出示教材61页“试一试”。

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5.思考:为了方便记忆,你能用简单的话来总的概括一下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吗?小组讨论一下。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59页“试一试”,说说这两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将教材59页“试一试”解答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出示教材60页“试一试”110-81÷9、55+36÷2、425-40+215、24×3÷8先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针对错误较多的题请获胜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方法。

小结:将分步式写成综合式时注意:

①注意减法中区别好被减数和减数再列综合式。

②分步式中每次计算的结果都不出现在综合算式的列式中。

5.出示教材62页“课堂活动”第2题:判断谁做得对,并说说理由。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6.教材63页第5题:算一算、比一比。

想一想:(1)先观察这题,应该横着算还是竖着算?

(2)竖着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数据相同,运算顺序不同)

(3)以第一列为例,分别说说三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试着独立将第二列和第三列的题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7.出示教材62页第2题。

(1)提问:老师这里有三位同学做的三道题,现在请我们同学来当当小老师,看看这三位同学做的题对吗?如果不对,说说错误原因。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议一议。

(2)提问:你能将错误的题改正过来吗?完成在书上。

8.提问交流: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你遇到过需要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吗?

出示教材62页第3、4题。

学生独立完成。

9.观察:其实除了在生活中会遇到用混合计算解决的问题,在校园里也能遇到。三年级3个班的同学在秋游活动中来到苹果园,参加摘苹果活动。

(1)出示教材63页第8题,观察:说说你在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问题:三(3)班摘了多少千克苹果?

(2)分析:①要求三(3)班摘多少苹果,和哪个班直接有关?

②三(2)班摘多少苹果知道吗?又和哪个班有关?

③要解决这道题要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试着列综合式解答。

(3)追问:200-75×2 这样列式对吗?为什么?

(4)提问:要达到所需要的运算顺序,你会用谁来帮忙?(200-75)×2(5)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订正。

四、总结

你会怎样让自己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题时,提高准确率?

五、作业

教材62页1、63页6、7.

课后反思:

西南师范大学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教科书解读1

1、数与代数部分的知识结构与学习线索 ???万以内数的认识① 万以上数的认识② ?? ????????????????????加、减运算及互逆关系①② 表内乘除法 ① 四则混合运算①② 乘、除运算及互逆关系② 加、减运算①②小数混合运算② 乘、除运算 ②加、减运算①②分数混合运算② 乘、除运算② ???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运算律②乘法对加法分配律 ==??????? ??? ???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比和按比例分配 正比例、反比例 字母表示数 等式的性质 简单方程

(2)学习线索 数的认识部分 20以内的数 100以内的数 一年级(下) 万以内的数 分数初步 三年级(上) 小数初步 万以上的数 小数 ………………………………………… 四年级(下) 分数 ………………………………………… 五年级(下) 倍数与因数 负数 六年级(上) 百分数 数的运算部分 20以内加减法 100以内加减法 表内乘除法 三位数加减法 有余数的除法 两、三位数乘除法(一) 四则混合运算 两、三位数乘除法(二) 加法运算律 两、三位数乘除法(三) 四年级(上 四则混合运算与乘法运算律 小数加减法 小数乘除法 分数加减法 分数乘除法

2、图形与几何部分的知识结构与学习线索(1)知识结构

(2)学习线索 图形认识部分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球(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下)观察物体(上)初步认识角(上)直线、平行线与垂线(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下)长方体、正方体及展开图(下)认识圆、扇形(上)认识圆柱、圆锥(下) 测量部分 长度测量(一)(上)(厘米、米) 长度测量(二)(下)(毫米、千米) 测量周长(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三年级(下)角的度量(上)多边形的面积(上)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五年级(下)圆周长、圆面积(上)圆柱、圆锥体积(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公开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1课时十几减9 教学内容 教材P10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3=9+7=9+4=9+6= 9+9=9+2=9+5=9+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 )=12 9+( )=13 9+( )=14 9+( )=15

9+( )=16 9+( )=17 二、新授 出示教材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1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材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 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 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反思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元旦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获奖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教材89页~91页,例1~例2的内容及教材94页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发散思维,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3、经历认识分数的过程,体验创造的快乐,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够借助具体的实例说一说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尺子、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播放微课《秋游野餐》,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并思考(1)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得多少?把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得多少?(齐答) (设计意图:引导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这也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2)现在,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得多少?(抽答)“一半”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数字来表示“一半”。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我们也可以 把其中一份叫做是这个月饼的1 2,而1 2 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们——几分 之一分数中的一位,于是老师引出课题(板书:分数:几分之一)(设计意图:这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了一半,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自己学过的数字来表示,自然产生了

对新知识探索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建构新知。 (一):教学例1 活动1.看一看,理解1 2 的含义。 出示主题图,flash: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两人一人一半,一半可以 用1 2来表示。(板书写法:1 2 )再指着板书引导学生齐读: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 两份,每份是它的1 2,写作:1 2 。 请学生和同桌相互说一说二分之一是怎么产生的?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让学生直观感知二分之一产生的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能够对二分之一的概念进行完整的表述。并明确一个单位内有两个1 2 ) 活动2.分一分,理解1 4 的含义。 Flash:出示一个平均分成4份的月饼的主题图,提问:其中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抽答) 师讲解:把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 4(板书写法:1 4 )再指着板书引 导学生齐读把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 4,写作1 4 。 活动3. 涂一涂,归纳分数概念。 让学生动手操作,涂一涂圆的三分之一,涂一涂长方形的五分之一。进行 观察得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像1 2、 1 4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活动4. 撕一撕,强调“平均分”。 师提问:把一张圆形纸片撕成三份,其中一份是这个圆的1 3 ,对吗? (同桌相互交流后,抽答,并追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 针对回答对的学生,老师演示撕成三份的纸片,再次提问一张圆形纸片撕 成三份,其中一份是这个圆的1 3 ,对吗?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错误,此时,老师再强调讲解要“平均分”) 活动5. 读一读,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以1 3 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并集体明确。 (二) :教学例2 活动1:折一折,表示1 4 。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复习6以内的数数》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复习6以内的数数》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复习6以内的数数》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复习6以内的数数 活动目标: 1、通过猜猜,找找,拼拼等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掌握6以内的数数及认识数字。 2、培养幼儿学数的兴趣,发展思维力。 活动准备: 1、房子6幢。 2、动物照片拼图每组一盒 3、1---6的数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找房子 1、师:花园里,有许多漂亮的房子,我带你们去看一看。(出示教具)数一下,这里共有几幢房子?(6幢,幼儿口手一致点数) 2、师:这些房子都是小动物住的,它们告诉我,每幢房子的门里面都有一个数字,让我们来猜一猜,是什么数?a、红房子里是个比2大1的数,那是几?(3)猜出后请幼儿找出数字,放在板上,验证。b、绿房子里是1、2、 3、 4、 5、6里面最小的一个数,那是几?(1)方法同上c、咖啡色房子里是排在4后面的一个数,它是几?(5)d、蓝房子里的数是1、2、3、4、5、6里面最大的一个数,那是几?(6)方法同上e、1到6这些数里面,还有哪两个数没有猜过?(4和2)紫色房子里的数比黄房子大,想一想,它该是数字几?(4)f、剩下黄房子里的数又是几啊?(2) 二、拼房子 1、师:这些房子里住着哪些小动物?只要找到它们的照片我们就能知道了。 2、教师示范拼照片。如:这张卡片后面有个数字4,再找一张后面有4个圆点的卡片拼在一起,翻过来,就是一张小动物的照片。那你们等会找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先拿数字的卡片,再去找几个圆点的另外一张卡片拼在一起。 3、幼儿操作。要求拼出动物照片后,马上用手遮起来,不要让老师看见,等会老师来猜。 三、猜动物(二进制)师:我这里有三张小动物的照片,等会儿你们看看这些照片,有你的小动物就讲有,没有的讲没有,让我来猜猜看,你拼的是什么小动物照片,它是住在几号房子里的??(游戏反复进行4----6次) 四、送小动物回家师:我们游戏做好了,现在该把这些照片送到它们家里了。 1、让幼儿分别将照片按后面是数字几送到几号房子。 2、请幼儿说说几号房子是什么颜色的,里面住着什么小动物。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桃子》优质课教学设计

《分桃子》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类比、建立模型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感。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和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1.理解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法竖式计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小棒。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一些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或者直接使用乘法口诀就可以得到结果的题目,让学生回忆起这些题目的做法) 60÷3 40÷2 80÷4 90÷3 800÷2 42÷7 72÷8 36÷6 48÷8 24÷6 学生口答,有答错的集体口答订正,提问:说一说刚才这些题目有些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与这节课有关的旧知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学习本节课做准备。 2.师:桃子熟了,两只聪明的猴子要到智慧果园里摘桃子了,看,这有几把果园的钥匙。咱们一起取下来吧。(出示口算题) 8÷2 18÷3 40÷2 44÷4 120÷6 630÷9 3.师:进入了智慧果园,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黑板上出示:果园图,6篮桃子每篮10个,8个桃子和2只猴子。 说明:桃子和猴子的图片都是可以活动的) 设计意图:创设这一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 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一)68÷2的算法及算理 1.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板书。(有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2.师: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68÷2。 3.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用你喜欢的图形代替桃子画一画,也可以直接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4.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以下内容为教师预设的学生可能出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1:用圆代替桃子画一画,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3篮,再分外面的8个,每只猴子又分到4个。 方法2: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每捆十根,先分整捆的,每只猴子分到3捆,再分外面的8个,每只猴子又分到4个。合起来每只猴子分到34个。 方法3:用口算的方法,60÷2=30,8÷2=4,30+4=34 方法4:用竖式来算。(学生可能出现两种竖式书写方法) 师:同学们仔细想一想,这两种竖式,哪一种更能把分桃子的过程表达清楚?你能把分桃子的过程和竖式的书写顺序对照起来说一说吗? 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出第二种方法更能把分桃子的过程表达清楚: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3篮,每篮十个,就在商的十位上写3,第一次分了3×2=6(篮)桃子,整篮的分完了。接着分个位上的8,每只猴子分到4个桃子,在商的个位上写4,第二次分完了4×2=8(个)桃子,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就在竖式的最下面写上0。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回答过程中出现的情况,随机进行课堂教学的调控,无论学生先出现哪种回答情况,教师都要引导他们“理解算理”;尤其要重点

中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对号入座》

中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对号入座》; 【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的序数,能看懂座位表和入场券,找到相应的座位。 2、形成与座位相列相关的空间知觉。 【活动准备】;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快乐的早操》; 座位表(用长方形表示座位,共6排,每排6个); 入场券两套,其中一套后面贴有双面胶。 【活动过程】 1、快乐的早操 师:我们刚刚做完了早操,每个小朋友都表现的很棒,跳的很出色,动作也做的很到位。有个叫玲玲的小女孩啊刚刚也做了早操,而且她做的特别精彩,现在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玲玲。 师:(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快乐的早操》)我们看,这个扎辫子的小女孩就是玲玲,你们能在旁边做操的队伍中找到玲玲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排。(等待几秒钟) 师:你们发现了么,玲玲在哪里?我们从左往右数,一二三四,所以玲玲在第一排的第四个。 师:好,现在老师要请你们自己来找找在第二排中玲玲在哪里? 幼:在第二个。

师:嗯,对的,我们把话说完整,玲玲在第二排的第二个。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找找看,第三排中玲玲排在哪里啊? 幼:玲玲在第四排的第六个。(引导幼儿说完整) 师:最后一节操玲玲在哪里呢? 幼:玲玲在第四排的第五个。 2、看座位表 师:我们幼儿园打算请小朋友去看电影,到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能拿到一张入场券,我们要根据入场券上的号码找到相应的位子。 师:(出示座位表)这个是我们到时候要坐的座位表,你们能告诉我每一排有几个座位么? 幼:六个。 师:嗯,对,每一排有六个座位。 3、发入场券 师:看,这是我们的入场券,哪个小朋友能告诉我入场券上的号码是多少,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如2排3座) 幼:表示的是在第二排第三个座位。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每人发一张入场券,请你们看一下然后和身边的好朋友说说你的座位是第几排第几座好么? 师:(请部分幼儿说说自己的入场券是几排几座) 4、排座位 师:现在请拿起你们的入场券,记住你的座位,然后把它贴在你的椅背上。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乘法分配律》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乘法分配律》 沟西小学张文娟 页例3。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八册第P 36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乘法的分配律在本册书中所学的运算定律中,是学生最难掌握的知识。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时往往没有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时往往只注重结论教学,而忽视了过程教学,对于学生只要求掌握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而能否 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不作要求。因此,学生并未真正发现和理解这个运算定律,未能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运算,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也没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课设计旨在其一:创设问题情境,质疑、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本课设计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意向,自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其二;培养学生“发现”、理解数学规律的能力。本课学习中,用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部分的初步感知,例3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全体全过程参与,发现和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把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变为学生会学知识,教给了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理解数学规律的能力。 其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学生在学习乘法分 配律时,往往能掌握和运用这个运算定律,但大多数学生很难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因此,本课在各环节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如何运 用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在练习设计中,通过专项训练,突破这个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当学生发现和理解了乘 法分配律时,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用语言抽象、概括这个定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发现、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并能初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四边形公开课教案

1四边形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找一找、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情景图和生活中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四边形,找出四边形的特点。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难点】 1.通过系列活动直观感知四边形,总结概括四边形的概念,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 2.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图形卡片。 【学生准备】方格纸、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说出下面图形的名称。 【参考答案】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新授 方法一

师:我们每天都在美丽的校园学习生活,校园里也有许多数学图形,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有哪些图形? (课件出示带有各种图形的校园图) 学生从中找一找图形,一边看一边汇报。 预设生1: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生2:有梯形、圆形、三角形等。 师:在校园中,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看来,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种图形──四边形。 (板书课题:四边形) 方法二 师:图形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我们的生活中存在许多漂亮的图案都是由图形组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图形的世界。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种图形──四边形。 (板书课题:四边形) 新知构建 一、探索四边形的特征。 1.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面) 师: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79页,上面有许多的图形。 (1)你能从中找出四边形吗?并涂上你自己喜欢的颜色。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快又好看。(老师指定一、两个学生在老师给的纸上涂色) (2)涂完后,同桌交流,说说理由。 (3)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在黑板上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如下图)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其他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漫游魔法王国 情况分析: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设计了《漫游魔术王国》的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方法:以游戏法为主,结合操作法和讲解演示法。 活动重点、难点:圆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分。 活动准备: 1、三种几何图形若干。 2、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 3、魔术箱、魔法棒。 4、小鸭、小狗、小蜜蜂的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带幼儿做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魔术王国去,那里啊,会变出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好了,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哪个小朋友表现得最好。” (教师做示范):“捏拢,放开;捏拢,放开;小手背起来。” (二)、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几何图形。 1、游戏:摸一摸“魔术箱”(编辑:) 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到了,魔术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吗?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 (1)、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 摸出一本长方形的书,问:“这是什么?(书)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为什么说书是正方形的? 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 (2)、再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 (3)、教师总结:魔术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边说边指相应的物品) (4)、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 (5)、老师总结: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 2、游戏:谁的本领大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第1课《分数的乘法》 (3) 第一单元第2课《问题解决》 (7) 第二单元第1课《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 (10) 第二单元第2课《读故事学数学》 (15) 第二单元第3课《圆的认识》 (19) 第二单元第4课《圆的周长》 (27) 第二单元第5课《圆的面积公式推导》 (31) 第二单元第6课《圆的面积公式应用》 (37) 第二单元第7课《整理与复习》 (43) 第三单元第1课《倒数》 (47) 第三单元第2课《分数除法》 (56) 第三单元第3课《问题解决》 (60) 第三单元第4课《探索规律》 (64) 第三单元第5课《整理与复习》 (67) 第四单元第1课《巧用借“1”法》 (70) 第四单元第2课《修晒坝的经费预算》 (76) 第四单元第3课《比的意义和性质》 (80) 第四单元第4课《整理与复习》 (86) 第五单元第1课《绘制校园平面图》 (92) 第五单元第2课《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94)

第五单元第3课《比例尺》 (100) 第五单元第4课《确定物体的位置》 (104) 第五单元第5课《分数混合运算》 (108) 第六单元第2课《问题解决》 (114) 第七单元第1课《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118) 第七单元第2课《负数的初步认识》 (125) 第八单元第1课《可能性》 (131) 第九单元第1课《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混合运算》 (135) 第九单元第2课《圆》 (139) 第九单元第3课《比和按比例分配》 (153) 第九单元第4课《负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 (156)

第一单元第1课《分数的乘法》 1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加减法,并能准确加以应用。在此基础上,本学期要教会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确地进行计算。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分数的乘法 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用数学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

用数学 教学内容:用数学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主题图二幅 教学过程: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如:第1小题:8+6 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还有没有与他不一样的算法吗?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问:(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学听。再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3――――5人)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二、练一练 1、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说,然后指名说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P2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思维训练 1、一辆公共汽车上有15位乘客,到站后有5位乘客下车。7位乘客上车,这时车上乘客比原来少3,对吗? 2、一班得了15面卫生红旗,二班得了20面,三班得的比二班少,比一班多,猜一猜三班可能得了几面红旗。 五、课堂小结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下册《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白家寨完全小学陈彩艳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能记住各月的天数,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 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观察、操作、游戏、计算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记住大小月及每月的天数。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2011年年历、2012年年历、一份自制的复试统计表、学生自主预学单、小组活动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节日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2、上学期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时分秒,今天啊我们要来学习一些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探究发现,学习大、小月。 1、我们学习过的时分秒和年月日都是时间单位,所不同的是时分秒是表示较小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是表示较长的时间单位。那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

已经知道了多少呢,谁来说一下? 学生可能会回答:一年有365天,一个月30天,一年有12个月等等。根据学生回答,有选择性、有顺序地板书。 同学们真棒,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这么多的数学知识,那么这些数学知识是不是正确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同学们想一下,我们在学时分秒的时候,借助了什么工具来学习它。那我们今天来学年月日,我们应该借助什么工具呢? 2、小小的年历,可藏着大学问,下面就让我们火眼金睛看年历。听好老师的要求: (1)观察自己小组的年历,填写自主探索的任务单的统计表中。 (2)仔细观察统计表,及时交流研究,将结论记录在练习纸上。 (3)教师检查统计结果,教师填写在准备好的复试统计表上。 3、小组汇报 统计出来后,引导学生观察然后说一说得到了什么结论呢? 预设:①一年有12个月;(其他小组得到了吗,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②1、3、5、7、8、10、12月有31天;(跟你们发现的一样吗?) ③4、6、9、11月有30天; ④2月有时29天,有时28天; ⑤2月的天数不是固定的…… 4、师生总结 (1)同学们得到了这么多的结论,老师写在黑板上,刚刚有的同学是有的月份是31天,老师记不清了,谁再来说一遍? 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这些月份都是31天(板书)

最新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相邻数》

最新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相邻数》 中班数学教案设计:认识相邻数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5以内相邻数的意义,感知其多1和少1的关系。 2、能够表达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彩色串珠、数字拼板、数字胸饰1—5、小房子的卡片每人5个 活动过程: 1、走线,教师弹琴,让幼儿跟着音乐走线。 2、线上游戏:《好朋友抱抱抱》 第一轮教师请出6个小朋友,边拍手边念儿歌:一二三,两人抱 抱。(找到旁边的好朋友抱在一起)重复两次。第二轮教师可请9或 12人一起来玩,边拍手边念儿歌:一二三,三人抱抱。(找到旁边的 三个人抱在一起)重复进行两次。 3、回座位。 (1)教师按顺序出示小花形状的数字胸饰1——5,让幼儿认识。 (2)游戏:《小花开门》。 游戏过程:教师先请3个小朋友上来玩一次游戏,给幼儿按顺序 带上数字胸饰1——3这三个,站成一排。教师说1号小花开门,带有 数字胸饰1的那个小朋友做开门的动作,向前走出一步。教师再提问 幼儿:“你们看看1号小花旁边的小花是几号啊?”幼儿回答:“是2号,他们两个是离得最近的”。教师告诉幼儿1和2是两个相邻数。 再以同样的方式请出3号小花,3号小花开门向前走出一步。引导幼儿 说出2和3是相邻数。(即离得最近的两个数就是相邻数,引导幼儿说 出2的相邻数有两个,1和3)。 (3)教师出示彩色串珠让幼儿观察,然后回答相应的问题:“2 比1多几?(2比1多1)2比3少几?(2比3少1)2有几个好朋友?(2有两个好朋友)是几和几?(1和3)。 (4)教师总结:像这样,1以上的每一个数都有两个好朋友,一 个是比它少1,一个是比它多1。(即这两个数就是离它最近的两个数,也就是它的相邻数。) (5)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给猫奶奶家的房子贴上门牌号。教师 先给幼儿发放数字拼板和小房子的卡片,让幼儿先从小袋子里面取出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公开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和数据分析。 2.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让学生通过操作和活动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选择分类标准及正确的分类方法。 4.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 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化,会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课件,气球卡片,纽扣卡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 课件出示:凌乱的书柜和整齐的书柜。(本班的书柜) 谈话:小朋友们,请看一看这两幅图,如果老师请你们在这书柜上帮我拿一本故事书. 师:你会选择在哪个书柜上拿书呢? 生:(2号书柜) 师:为什么你们会选择2号书柜呢? 生回答 师:哦!原来2号书柜的书分类摆放的整整齐齐的,我们很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书。是啊!像2号书柜这样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板书:分类)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分类现象,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吗?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这样的分类现象 师:超市里货架物品也是分类摆放的整整齐齐的哦(饮料、食物),还有哦,分类垃圾桶也是将我们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 教师课件出示:超市的货架,分类垃圾桶等等。 二、分类计数,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一)借助情境,提出问题。 师:分类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哦,看,它来到了游乐园,小朋友们想去看看吗? 生:想。 课件出示动态主题图。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3、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磁钉、小棒。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游戏激趣。 (一)我会说。(小黑板出示) 1、10里面有()个2.。 2、9里面有()个3。 3、3个4是多少?(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游戏。 游戏1:师拍2下,生拍5个2下。

游戏2:师拍3下,生拍4个3下。 游戏3:师拍4下,生拍3个4下。 游戏4:生拍2下,师拍5个2下。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大家表现真棒,小兔子听到我们欢快的拍手声,跳起了舞。它们在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述。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6是2的3倍) 揭题,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数学活动名称:《漫游魔法王国》情况分析: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设计了《漫游魔术王国》的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活动目标:?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活动方法:以游戏法为主,结合操作法和讲解演示法。活动重点、难点:圆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分。活动准备:三种几何图形若干、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魔术箱、小鸭、小狗、小蜜蜂的教具。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教师带幼儿做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魔术王国去,那里啊,会变出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好了,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哪个小朋友表现得最好。”(教师做示范):“捏拢,放开;捏拢,放开;小手背起来。”(二)、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几何图形。?1、游戏:摸一摸“魔术箱”。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到了,魔术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吗?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1)、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摸出一本长方形的书,问:“这是什么?(书)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为什么说书是正方形的?”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2)、再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3)、教师总结:魔术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边说边指相应的物品)(4)、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5)、教师总结: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 2、游戏:小动物找家。师:“魔法棒的本领可真大,它还会边出小动物呢!变!变!变!(变出三种小动物)小朋友们,你们看都是谁啊?”幼:……师:“咦!这三个小动物好像在哭,我们来问问他们怎么了。”“小狗、小鸭子、小蜜蜂,你们怎么啦?”(教师模拟小动物的声音)“我们找不到家,见不到妈妈了!”“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小动物找家吧!你们愿不愿意啊?”幼:……师:“你们看,这些都是小动物的房子,现在我们来帮小动物找找家。”(把三种几何图形的卡片发给幼儿)师:“小动物说它们的房子都是有形状的,小鸭子说,它们的房子是正方形的,小朋友们看到正方形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正方形的卡片举起来。师:“小朋友们做得真好,都帮小鸭子找到家了。小狗说,它们的房子是三角形的,小朋友们看到三角形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三角形的卡片举起来。师:“小狗也找到家了,小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公开课 教案 教材简析: 这局部内容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外表和平面图形的大小。教材中的例题第一道是让同学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先比较黑板的外表和课本封面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其他物体外表的面积大小,从而使同学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第二道例题是让同学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图形的面积。通过比较,既使同学进一步丰富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同学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即用相同的单位直接计量。 目标预设: 1、使同学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同学的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重点、难点: 认识面积,理解面积的含义,能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设计理念:

本节课要充沛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协助同学认识面积的含义。对物体外表大小的认识,同学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在教学中要注意选择同学身边熟悉的物体,让同学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在这个基础上,适时地揭示面积的初步含义,并利用“面积”这个词语去观察、比较和描述。本课还要重视对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在比较中完善和强化对面积含义的认识。由于同学对物体外表大小的认识是有较多生活经验的,但是对平面图形大小的认识却不太熟悉,因此在建立面积概念要更多的涉和平面图形的的大小,并启发同学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比较,协助同学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掌握面积的含义。 设计思路: 根据由直观到笼统的原则,首先认识物体外表的面积,通过摸手掌,数学书封面,课桌面,到观察黑板面,认识到什么是物体外表的面积;再由涂树叶引入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接着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大小,比较分几个层次来,第一层次用视觉直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第二层次用重叠法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第三层次用工具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最后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在最后总结全课时,根据刚才的数方格的方法为下面学习面积单位做铺垫。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全册教案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全册教案 上学了 第1课时看一看,数一数 【教学内容】 西南师大版一上P2-4。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了解学习环境。 2.在数1~10各数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初步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最初步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能完整地说一句含有数的话。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小朋友们从幼儿园来到了小学, 成为了一名小学生,你高兴吗? 2.揭示课题:今天不只是你们上学了,小明也上学了,他请我们去参观他的学校,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师生互动 1.了解学校环境,激发观察兴趣 (1)(投影仪出示“上学了”图) 要求: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校园图,可以从近往远,从远往近,从左往右,或者从右往左开始观察。说说你在校园里图上都看到了些什么?(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有一幢大楼;有一面红旗;有2个小朋友在浇花,有6个小朋友在踢足球,有3个小朋友在玩飞机......) 老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 小结:是啊,明亮的教室是我们学校的乐园,宽阔的操场是我们活动的天地,校园就是我们学习和活动的场所,小朋友喜欢自己的校园吗? 2.数图中的数量 刚才有位聪明的孩子说的是“有2个小朋友在浇花”,他带着一个数——“2”来说这件事,真棒!请仔细看一看图,认真数一数,你能像他那样带着一个数来说一说校园里有些什么吗?

(1)观察好以后,先说给同桌听。 (2)谁来说给大家听?(全班交流) 根据回答,贴出相应的图片,并板书数字1-10,引导全班小朋友带着数字齐说一遍 (3)要求: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完整地说一句含有数的话,说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生相互交流)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数得也非常认真。在校园里,我们找到了哪些数呀?(引导学生说出1~10) 3.指导学生看P4图再来数一遍,并用手势来表示1~10。 4.你能用带有数的一句话来说说我们身边的事吗?可以是家里的东西,商店里的,街上的......都行,先跟同桌说一说。(学生交流,教师参与讨论) 谁第1个来给全班同学说? 小结:小朋友们说得好!家里有2台电视,操场上有5棵树......原来呀,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到处都有数学。 三、实践活动 1.要求:请小朋友用带数字的话来作自我介绍,老师先作一个示范,“我今年XX岁,家里边有4个人,爸爸,妈妈,姐姐和我,有1台电冰箱,2个电视机……”懂了吗?现在就说给你的同伴听听。(生交流) 2.生交流完后,请勇敢的孩子和全班交流。 要求:数一数他一共说了多少个数字。(及时鼓励说得好的学生)3.全班一起游戏,找一找你的好朋友,把自己介绍给他(要求用带数字的话来作自我介绍)师生齐唱找朋友歌。 四、课堂小结 1.刚才老师带大家参观了小明的学校,你们喜欢吗?小朋友们这堂课表现得很棒,说了许多带数的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到处都有数学,你们知道这节是什么课吗?你们喜欢上数学课吗? 2.数学中有许多奥秘等着小朋友们去探索,有许多好玩的东西等着大家呢! 第2课时比一比 【教学内容】 西南师大版一上P5-6。 【教学目标】 1. 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 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能大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