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二)-论价格歧视及其条件

《管理经济学》(二)-论价格歧视及其条件
《管理经济学》(二)-论价格歧视及其条件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20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19.9) 《管理经济学》(二)

主讲教师:卿志琼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特点比较分析

2、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与评价

3、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关门点决策

4、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长期均衡的利润状况分析

5、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分析

6、完全垄断市场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分析

7、论价格歧视及其条件

8、论一级差别定价、二级差别定价和三级差别定价的含义与适用条件

9、论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与企业决策

10、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的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11、寡头市场结构的特点分析

12、比较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长期均衡条件与效率分析

13、卡特尔定价与价格领导的含义与应用

14、论博弈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15、运用某一市场结构分析企业的定价与产量决策

16、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含义及其应用

17、企业不同的定价实践与应用

18、市场进入障碍与市场结构——以某市场为例

19、长期投资决策原则与应用

20、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的含义与应用

二、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2、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3、第13题——20题,可以加副标题。如第20题,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的含义与应用——以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广告战为例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论价格歧视及其条件

一价格歧视的定义

(一)价格歧视理论是福利经济学之父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C.Pigou)于1920年开创的。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现已基本成熟和完备。其间,推动这个理论发展并取得重大突破的是国内的学者。

(二)《价格歧视理论》用博弈论的工具把经典的垄断市场的价格歧视理论拓展到了所有四种市场类型(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从厂商、消费者和全社会三个视觉对三种类别(一度、二度和三度)的价格歧视的方法、规律、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效应作了详尽的分析,给出了最一般情形下的统一的数学模型和各个最优量(或均衡量) 的计算公式。至此,价格歧视理论(非应用)方面的研究应该说已经基本完备。

二价格歧视的分类

(一)受庇古(pigou,1920)的影响,价格歧视通常分为三类:

(1)一级歧视。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歧视,指的是厂商根据每个消费者愿意为每单位付出的最高价格而为每单位商品制定不同销售价格。在一级价格歧视下,每个买者能够买到他们愿意购买的产品,并通过他们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显示产品的价值,而厂商成功地获取了全部的消费者剩余,产量达到社会最优水平。一级价格歧视实际上很难实现的。

(2)二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也称为非线性价格定价,因为每单位产品的价格不是固定的,而是取决于买者购买数量的多少。厂商把产品分成几组,按组制定差别价格。在二级价格歧视下,消费者随着购买量的不同,其所支付的价格也不同,一般购买量越大,支付的价格越低。

(3)三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是最普遍的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把自己面临的市场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分市场,同一产品在不同分市场上的价格不一样,但在同一分市场的价格则只有一个。这是根据各个分市场的边际收入等于总市场的边际收入的原则,把总销售量分配到各个分市场,然后根据各个分市场的价格需求弹性,分别制定差别价格。

三价格歧视的条件

(一)实行价格歧视给厂商带来更多利润,但不是所有厂商对商品都实行价格歧视,这是因为实施价格歧视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厂商要具有一定市场力量

一些学者研究出具有市场力量并不等于市场必须完全垄断,而只要有垄断力量即可,也就是说厂商只要有能力将价格定在边际成本以上(不完全竞争)。这就意味着企业面对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时,厂商提价时并不丧失所有的消费者,即就有了实施价格歧视的可能。

2、厂商要能区分消费者

厂商对所有消费者降低价格,利润可能并不会增加。但是单独对边际消费者降价,同时又保持高消费群显然是有利可图的。这就要求厂商能区分消费者。

3、厂商可以防止套利行为

这要求商品在各分市场转移是不可能或者成本极高的,即低价购买商品的消费者没有可能再以高价卖出。如果存在中间套利者,那么利润会被套利者抽走,厂商价格歧视策略便会失灵。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厂商的价格歧视政策才能成功。在具备以上条件下,厂商是怎样实施价格歧视的?

四价格歧视的方法

1、讨价还价

在交易不频繁,产品价格又不标明的情况下,厂商通过讨价还价,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估价、摸底、试探,判断出消费者的最高支付意愿,从而成功地索取该消费者愿意为购买该商品而支付的最高价格。

2、设计一种消费者自我选择机制

厂商要实行价格歧视的条件之一就是要了解消费者的偏好,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厂商如果去逐个了解会带来巨大的成本,为了节省信息成本,很多厂商就

旅行社业的价格歧视行为分析

旅行社业的价格歧视行为分析 一、实施价格歧视的条件分析: 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现针对旅行社实施价格歧视的能力进行分析: 首先,旅游业明显的季节性使得需求的高峰和低谷状态非常明显,也即旺季与淡季的区别,在旅游旺季和旅游淡季,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是不同的。这就为旅行社的价格歧视提供了条件。 其次,不同性别、年龄、收入以及旅游偏好的人对于同一旅游产品的需求曲线是不一致的。也即旅行社可以根据不同旅游者的需求曲线实行价格歧视。 最后,旅行社提供的是服务产品,服务产品的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使得服务产品在旅游者之间进行套利与转卖变得不可能。 同时,根据价格差别的程度,可把价格歧视区分为三个等级:一、二、三级价格歧视。 二、旅行社中现存的价格歧视 1、时间歧视 我们所熟知,旅游分为淡季和旺季,针对不同的时间,旅行社有了进行价格歧视的条件。时间上的价格歧视属于二级价格歧视,它是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需求而收取的不同的价格。 一般来说,我国旅游业的旺季都出现在节假日时期,如“五一”“十一”“春节等”,7月到9月份也是旅游高峰,同时,地方性的景点也有不同的旅游高峰时段,如九寨沟的10月份还仍旧属于旺季,海南三亚的1、2月份也还是需求高峰时期。旅行社在旅游旺季出现需求高峰,同时旅行社的供给能力却是一定的,比如,在旺季时期的门票、食宿等都会由于旺季而出现价格上涨,此时的旅行社在同一条旅游线路的成本上升,因此,旅行社就依据旺季与淡季的需求差别对同一标准的旅行线路收取高于淡季时期的价格。

价格歧视案例分析

价格歧视案例分析 组员:王文君201108061124 吕静雯201108061125 李萍201108061126 张楠楠201108061127 王俊201108061128

价格歧视案例分析 王文君、吕静雯、李萍、张楠楠、王俊 山东轻工业学院商学院人管11-4班 【摘要】: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势力是普遍存在的,许多行业只有少数几个生产商,从而各生产商产生一些垄断势力。如何更有效的利用他们的市场势力,取决于定价、选择要素投入量一级决定量,以使企业利润最大化。因此,价格歧视在市场中定价中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本小组本课题展开研究,调查了我们熟悉的实施价格歧视的企业案例,用我们所学的关于价格歧视的理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市场经济。 【引言】: 一级、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 可以是按人进行价格歧视,一个购买者一个价;也可以是按“购买量”歧视,一个购买量一个价。这里“购买量”的含义比较广,可以是每一单位一个价;也 ,他还是知道共有几个类型的需求/购买者,只不过他不知道谁属于哪个类型。 【正文】: 价格歧视在广义上有三种形式,有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我们小组分别中队每一种价格歧视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一、一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就是每一单位产品都有不同的价格,即假定垄断者知道每一个消费者对任何数量的产品所要支付的最大货币量,并以此决定其价格,所确定的价正好等于对产品的需求价格,因而获得每个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由于企业通常不可能知道每一个骨科的保留价格,所以在实践中不可能实行完全一致的一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不同单位的产量,并且这些价格是因人而异的,这是一种极端情况,现实中很少发生。

价格歧视分析

价格歧视分析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一、价格歧视的条件 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于同样的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的行为。 厂商要成功地实现价格歧视,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对厂商来说,必须有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为了实行价格歧视,厂商必须能够做到对某些消费者提高价格而不失去他们的生意。当厂商面对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时,即使价格上升,一些消费者仍会继续购买。垄断者因为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而始终满足该条件。 2.厂商必须能够识别出不同条件下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3.厂商必须能够阻止低价格的消费者转手再卖给高价格的消费者,即不存在套利行为。 二、价格歧视的种类及其表现 一般情况下,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 (1)一级价格歧视:指完全垄断厂商根据每一个消费者对买进每一单位产品愿意并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逐个确定产品卖价的行为,因此又被称为完全价格歧视。 如果垄断者对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都非常了解,即知道消费者对任一单位数量的产品愿意并且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那么垄断者就可以采取一级价格歧视的策略,将任一单位数量的产品都以最高的价格出售给消费者。垄断采取一级价格歧视策略,虽然剥夺了全部的消费者剩余,但同时也造就了一个有效率的产量水平。与完全竞争市场一样,一级价格歧视也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得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量达到了最大。 一级价格歧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是很少见的,因为垄断厂商往往不能确知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就算能够知道,向每一个消费者索取不同金额也是困难的。 (2)二级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不同单位数量的同一产品,而对于每一个购买相同数量商品的消费者则收取相同的金额。

价格歧视案例分析

价格歧视案例分析 组员:王文君 201108061124 吕静雯 201108061125 李萍 201108061126 张楠楠 201108061127 王俊 201108061128

价格歧视案例分析 王文君、吕静雯、李萍、张楠楠、王俊 山东轻工业学院商学院人管11-4班 【摘要】: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势力是普遍存在的,许多行业只有少数几个生产商,从而各生产商产生一些垄断势力。如何更有效的利用他们的市场势力,取决于定价、选择要素投入量一级决定量,以使企业利润最大化。因此,价格歧视在市场中定价中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本小组本课题展开研究,调查了我们熟悉的实施价格歧视的企业案例,用我们所学的关于价格歧视的理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市场经济。 【引言】: 一级、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 可以是按人进行价格歧视,一个购买者一个价;也可以是按“购买量”歧视,一个购买量一个价。这里“购买量”的含义比较广,可以是每一单位一个价;也 ,他还是知道共有几个类型的需求/购买者,只不过他不知道谁属于哪个类型。 【正文】: 价格歧视在广义上有三种形式,有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我们小组分别中队每一种价格歧视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一、一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就是每一单位产品都有不同的价格,即假定垄断者知道每一个消费者对任何数量的产品所要支付的最大货币量,并以此决定其价格,所确定的价正好等于对产品的需求价格,因而获得每个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由于企业通常不可能知道每一个骨科的保留价格,所以在实践中不可能实行完全一致的一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不同单位的产量,并且这些价格是因人而异的,这是一种极端情况,现实中很少发生。

价格歧视的含义分析

价格歧视的含义分析 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是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向不同的消费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消费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这里的不同价格如果是由于成本不同所致则不构成价格歧视。对同一个消费者的不同购买数量收取不同价格也可以称为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在卖主为垄断者或寡头的市场中是很常见的,以各种各样的灵活形式被广泛运用。企业通过这样的策略还可以增强竞争力,实现经营目标,并且能够顺应消费者的心理差异,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需要。 实行价格歧视的策略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其一是企业必须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市场价格。其二是市场的消费者要有不同的偏好,并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这样才有利于企业对不同的消费者或者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其三是企业能够有效地制止消费者的套利行为。这就要求不同的消费群体或者销售市场之间可以相互隔开。否则就会有中间商通过低价购入,高价出售来赚取差价。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根据歧视程度的高低,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一级价格歧视,也称为完全价格歧视,是当卖方垄断势力强大同时信息也灵通的情况下,卖方知道每一个消费者对于任何数量的产品愿意支付的最大货币量,然后对于每一单位的产品都按照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来出售。比如,某山村只有一个医生,并且他清楚的知道每一个患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然后对每一个患者收取他们刚好愿意治疗的价格,这样这个医生能获取最高利润。这就是一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没有一级价格歧视那么严重,不需要对于每一单位产品都要制定不同的价格,只需在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一般有区间定价法和数量定价法两种。比如,用电1~10度和10~20度价格不同,这就是区间定价法;某红枣销售商对于红枣的定价是1公斤40元,100元3公斤,200元7公斤,如此等等,这就是数量定价法。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企业对于同一种产品对不同的消费者或者在不同的销售市场上制定不同的价格。对消费者分类的主要依据有:收入、年龄、性别、地区

垄断企业实施三级价格歧视与统一定价相比社会福利增加还是减少

垄断企业实施三级价格歧视与统一定价相比,社会福利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 解:三级价格歧视对福利结果原则上是不确定的。相对于一价政策来说,该歧视政策需要在弹性较小的市场提高价格,在弹性较大的市场降低价格。因此这种变化对总配置的损失有抵消作用。一个更为全面的分析说明了这个直观上似乎合理的结论,即多元价格政策只有通过歧视使得总产出增加时才会优于一价政策。需要注意的是,在需求曲线为简单线性时:如果不存在价格歧视下两个线性需求最终的需求都大于零,那么实行价格歧视下的总社会福利水平要小于实行统一价格下的总福利水平;如果不存在价格歧视下的低现需求市场最终的需求等于零,那么此时实行价格歧视下的总福利水平要高于实行统一价格下的总福利水平。 考察一种产品市场。其中,第一个市场的总需求为p Q a p x m m -=)(;另一个市场的总需求为p Q a p x w w -=)(,这里m w Q Q ,且每件产品的生产成本为c 。假设厂商A 是该产品的垄断生产者。 若厂商A 被禁止采取“歧视”政策(即厂商A 必须实行一价政策),则厂商A 的利润最大化问题是: ))(())((max c p p Q a c p p Q a w m p --+-- 由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可得: 2 *c Q Q a p w m ++= 此即厂商A 不采取价格歧视政策时使利润最大化的价格。 (注意这种情况是当两种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都大于零的情况。) 由于w m Q Q ,可知对于相同的数量,第二个市场的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因此存在这种可能:索要高于Q a 的价格(此时0)( p x m ,垄断厂商只服务于第二个市场的消费者)可能给垄断厂商带来更高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厂商的利润最大化问题是: ))((max c p p Q a w p -- 一阶条件为: w w Q cQ a p 2+= 前述两种情况下的利润分别为)2 (2)(c Q Q a Q Q c a w m w m -+?????? +-和)22(2c Q a cQ a w w -+。 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厂商服务于两个市场,两个市场的消费者的需求都为正;若后者大于前者,则厂商只服务于第二个市场。 下面我们比较一下实行价格歧视和不实行价格歧视下的福利水平情况: 假设厂商A 的总产出为X ,在第一个市场和第二个市场分别分配m q 和w q ,则最大化总剩余问题为:

价格歧视理论及思考

当经济学名词“价格歧视”出现时,人们马上会联想到“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价 格歧视如同前面提到的两种歧视一样也指的一种不公平对待吗? 下文就什么是价格歧视,是否对消费者不利,是否应该出炉法律对其进行限制进行探讨。 一、价格歧视的含义及分类 1、含义 传统定义:同一商品以不同价格出售给不同消费者为价格歧视。 首先,我们来看关键条件??不同售价。这里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a.相同产品价格不同,可能是由于一些类似运输成本所致。如上海生产的某牌子空调在上海的售价为1980元,但在湖南售价为2300元,这是因为湖南卖的空调售价中加了运输成本和储存成本等。显然这种情况下虽然同一产品售价不同也不能视为价格歧视。b.有时消费者对同一产品支付相同价格也 存在价格歧视。前面提到的空调例子,如果厂商实行全国统一价,远距离商品的运输和存储 成本一部分由近距离消费者承担,这也是一种价格歧视。故《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将价格歧视定义为:“任何时候,一个商品的两个品种(由同一卖者)以不同净价格卖给两个买者,就存在着价格歧视”。“净价格就是纠正了一个品种不同于另一品种所产生的成本差异 的(向买者索取的)价格。”这种提法可以解决传统定义中的不同售价所隐含的两个问题。 接着我们来看另一个条件??不同消费者。我们先看一实例,如去某酒楼吃饭,第一次消费完 一定数目酒楼会有赠券。为了简单化,就假定消费者第二次去吃了同样的饭菜,但在结账时 就可以在付款中剔除赠券额,实际上消费者两次消费的商品的价格是不同的。因此价格歧视 实际上可以对同一消费者实施,很显然泰勒尔注意到了,他在其所着《产业组织理论》一书 中对价格歧视的表述为:当两个单位的同种商品对同一消费者和不同消费者售价不同,我们就

价格歧视和社会福利效应分析_潘影

价格歧视和社会福利效应分析 潘影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37) 【摘要】目前价格歧视理论在广泛的应用于企业决策和经济政策的分析中,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价格歧视也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定价策略的差异性会导致不同类型的价格歧视具有不同的福利效应。本文主要以三级价格歧视为例来分析其对社会福利效应的影响,最终得出价格歧视对社会效应影响的几点结论。 【关键词】价格歧视;社会福利效应;垄断 一、价格歧视的原理及实行条件 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根据价格差别的程度,可以把价格歧视区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企业必须具有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市场价格的市场势力。第二,企业拥有的顾客群必须是容易区别的并且对产品有不同需求弹性。只有具备这一条件,企业才有可能在需求弹性不同的市场上制定不同的价格从而达到侵占更多消费者剩余的目的。第三,企业拥有相互隔离的以不同顾客群为代表的不同市场。因为一些迈着会通过不隔离的市场倒卖价格具有差异性的产品,从而阻碍企业通过价格歧视增加利润目的的实现。侵占消费者剩余并将它转化为经营者利润(又称生产者剩余)是实行价格歧视的最主要目的。而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所愿支付的最高保留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二、三级价格歧视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三级价格歧视采取逆弹性法则,对需求价格弹性大的消费者索取低价,对需求价格弹性小的消费者索取高价。而消费者本身的支付能力决定了其弹性大小。三级价格歧视是最盛行的价格歧视形式,例如:同质商品在富人区价格与穷人区价格迥异、采用优惠券进行产品促销等等。价格歧视的福利分析需要明确一个前提,那就是垄断者所选择的价格歧视最多只能达到社会次优,而不可能是社会最优的。这是因为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统一定价的社会福利效应肯定高于价格歧视的社会福利效应。然而完全竞争严格来说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根据次优理论,只要当价格歧视的社会福利水平大于垄断定价时的社会福利水平(即其社会总福利大于垄断定价时的社会总福利),价格歧视行为就会增加社会福利。Hausman和Mackie-Mason的研究表明:三级价格歧视只有在提高产出量和销售量大于垄断定价下的产出量和销售量的情况下(即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才会减少垄断定价造成的扭曲从而增进福利。他们得出两个重要的理论结果:一是在两厂商情况下,价格歧视可能会家底两个子市场的价格;二是当价格福利函数曲线为凹曲线时,并且子市场需求是独立时,价格歧视能在所有子市场降低 价格的一个必要条件为边际成本递减。为了便于讨论,他们的研究都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价格利润函数不是一般的凹曲线而是单峰凹曲线。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学界一直在争论出于福利效应的角度考虑具有垄断势力的企业是否可以利用其垄断优势采取三级价格歧视策略。三级价格歧视对于社会福利的效果可以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于不同的消费群索取不同的价格将会导致社会产出的重置;二是社会福利会因为歧视价格策略下的总产出和单一价格下总产出的不一致而受到影响。并且,如果前者多于后者,那么总福利会下降。如果存在规模经济,那么通过三级价格歧视可以扩大产量,降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消费者福利会随之增加。但是如果产出下降而非增加,那么下降的边际成本将导致价格的上升,价格歧视所带来的福利损失将进一步扩大。所以从福利效应角度考虑,规模经济并不能说明可以对价格歧视采取宽松放任的态度。 三、结论 (1)如果存在规模经济,那么通过价格歧视可以扩大产量,降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实现较大的规模效益,消费者福利会随之增加,从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2)对于那些如果不实施价格歧视就不可能生产出来的商品或劳务进行价格歧视,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都是有利的,最终会增进福利。(3)价格歧视能够使低收入者的购买能力增加,提高低收入者的福利,从而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一般来说,只要足够的新顾客由于价格歧视的实施而产生,增加了销售量和产量,那么消费者的福利就会增加,提高了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由于二级价格歧视与消费者购买的数量成正相关关系,通常会增加产品的产量,所以是可以容许的。而当一个垄断者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其产量与实行单一的价格相比是不确定的,通常在增加销售量和产量(大于垄断定价下的产量)的情况下,才会使垄断定价造成的扭曲减少,从而增加福利。 参考文献 [1]何娟.价格歧视对社会福利影响的探讨[J].价格月刊.2003 [2]王伟.三度价格歧视理论及福利效应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6 [3]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品牌营销 97 企业导报2012年第23期

奢侈品企业的价格歧视

奢侈品企业的价格歧视 【摘要】近年来,由于中国快速的城市化以及居民财富的增长,奢侈品销售在中国市场迅猛扩张。麦肯锡2011 年奢侈品报告数据显示,2015 年中国奢侈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 800 亿元。届时中国占全球奢侈品市场的份额将高达20%,超过目前世界最大的日本奢侈品市场。高昂的价格是奢侈品的显著标志,正是高价格使得奢侈品给人们营造出一种“稀缺性”与“距离感”。。奢侈品企业订立高昂的价格,非但没有打消中国奢侈品消费者购买的欲望,反而在中国掀起了购买奢侈品的浪潮,这一问题吸引了中外学者和企业的关注。 【关键词】奢侈品价格歧视 一、中国人撑起欧洲的奢侈品行业 《世界奢侈品协会2011官方报告蓝皮书》显示: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经超过全球总量的1/4,预计2012年2月至3月,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 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办的2012年《金融时报》国际顶级时尚品牌行业高峰会上,出席峰会的分析师与奢侈品行业高管的共识是:去年亚洲消费者占据了欧洲奢侈品销售额的半壁江山。 根据麦肯锡2011 年奢侈品报告数据显示,到2015 年中国奢侈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 800 亿元,届时将超过世界最大的日本奢侈品市场。奢侈品企业在中国制定高昂的价格,非但没有打消奢侈品消费者购买的欲望,反而掀起了购买奢侈品的浪潮。 这些旅游地的魅力就在于:其奢侈品的价格要比中国内地便宜三分之一之多,主要原因就是中国要征收进口关税。 二、原因分析 1、关税通常被认为是造成中国进口奢侈品价格超出欧美地区的主要原因。 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欧阳坤说:“ 中国的关税跟北美和欧洲市场比起来,肯定是高的。这个高,对品牌商来说,肯定要考虑关税的因素。以Coach包包为例,没有进口消费税,中国的增值税是17%加10%的关税,综合税达到27%。而美国同样一个包包的综合税率为8.25%。” 2、除却高税费之外,国外大牌的定价策略也是一个原因。 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欧阳坤说,世界奢侈品品牌的定价原则是区域给价,相对于欧美市场,很多品牌商在定价策略上将中国市场的价格定的很高。一些奢侈品

经济学基础模拟试卷二附答案

经济学基础模拟试卷二 1. 均衡价格随着( ) A. 需求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 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C. 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D. 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2. 若某行业中许多生产者生产一种标准化的产品,我们可估计到其中任何一个生产者的产品的需求将是( ) A. 毫无弹性 B. 具有单位弹性 C. 缺乏弹性或者说弹性较小 D. 富有弹性或者说弹性很大 3. 小麦歉收导致小麦价格上升,准确地说在这个过程中( ) A. 小麦供给的减少引起需求量下降 B. 小麦供给的减少引起需求下降 C. 小麦供给量的减少引起需求量下降 D. 小麦供给量的减少引起需求下降 4. 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 ) A. 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 B. 边际效用为零 C. 边际效用为正 D. 边际效用为负 5.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 ) A. 实际所得 B. 主观感受 C. 没有购买的部分 D. 消费剩余部分 6. 如果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LK 大于劳动与资本的价格之比,为使成本最小,该厂商应该( ) A. 同时增加资本和劳动 B. 同时减少资本和劳动 C. 减少资本,增加劳动 D. 增加资本,减少劳动 7. 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 A. 成本增加了 B.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C. 产量提高了 D.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8. 使用自有资金也应计算利息收入,这种利息从成本角度看是( ) A. 固定成本 B. 隐性成本 C. 可变成本 D. 显性成本 9. 已知产量为500单位时,平均成本是2元,产量增加到550单位时,平均成本等于元,在这个产量变化范围内,边际成本( ) A.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并在数值上大于平均成本 B.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并在数值上小于平均成本 C.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并在数值上小于平均成本 D.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并在数值上大于平均成本 10.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的主要竞争策略是( ) A. 广告促销 B. 降价促销 C. 涨价盈利 D. 降低成本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把正确答案的标 号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经济学基础模拟试卷二附答案

经济学基础模拟试卷二 单项选择题(请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把正确答案的标 号写在题干 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B. 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C. 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D.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2. 若 某行业中许多生产者生产一种标准化的产品,我们可估计到其中任何一个生产者的产品的需求将是( ) A. 毫无弹性 B.具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或者说弹性较小 D.富有弹性或者说弹性很大 3. 小麦歉收导致小麦价格上升,准确地说在这个过程中( ) 6. 如果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LK 大于劳动与资本的价格之比,为使成本最小,该厂商应该( ) A. 同时增加资本和劳动 B. 同时减少资本和劳动 C. 减少资本,增加劳动 D. 增加资本,减少劳动 7.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 A. 成本增加了 B.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咼了 C. 产量提高了 D.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咼了 8.使用自有资金也应计算利息收入,这种利息从成本角度看是( ) 围内,边际成本( ) A.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并在数值上大于平均成本 C.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并在数值上小于平均成本 1?均衡价格随着( ) A.需求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A. 小麦供给的减少引起需求量下降 C.小麦供给量的减少引起需求量下降 4. 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 ) A. 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 C.边际效用为正 5.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 ) A. 实际所得 B. B. 小麦供给的减少引起需求下降 D. 小麦供给量的减少引起需求下降 B. 边际效用为零 D.边际效用为负 C. 没有购买的部分 D.消费剩余部分 A. 固定成本 B. 隐性成本 C. 可变成本 D. 显性成本 9.已知产量为500单位时,平均成本是2元,产量增加到 550单位时,平均成本等于 2.50元,在这个产量变化范

价格歧视的构成要件.doc

1.1.2价格歧视的特征 市场经济生活中的价格歧视行为,其表现形式是千差万别的。只有在准确把握价格歧视特征,有效识别价格歧视各种具体的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由反垄断法对价格歧视行为进行有效规制。价格歧视行为的特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1. 2.1主体特征 价格歧视行为的主体特征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同时必须是同一经营者实施的价格歧视行为,才会受到反垄断法的规制。 第一,价格歧视的主体为同一经营者 只有同一经营者采取不同价格或提供其他利益时,价格歧视才能构成。不同经营者以不同价格提供同一产品,不构成价格歧视,而构成价格分散,而价格分散一般不会妨害竞争,所以对同一经营者的认定对于认定是否存在价格歧视行为至关重要。然而,在实践中,由于企业之间的各种关联关系的存在,对同一经营者的认定造成困难。 【案例分析】“卡比利宝马公司诉德国宝马汽车公司”案。自1981年到1990年。卡利比宝马公司通过与德国宝马生产商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以下简称宝马AG)签订合同,从德国购买宝马汽车进口到波多黎各,再将其零售。1991年2月,上诉人卡利比对宝马AG以及宝马全资北美子公司(宝马NA)提起诉讼。原告共简要陈述了四点诉讼请求,其中一个诉请就是指控被告违反《鲁宾逊-帕特曼法》第13条。原告称宝马AG以较为低廉或更为优惠的条件将相似的汽车卖给宝马NA,而宝马NA再将汽车出售给那些与卡利比进行竞争的零售商。地区法院基于两项理由驳回原告起诉。原告上诉,上诉法院在审查驳回垄断诉讼请求的时候,基本采纳了起诉状中的事实并作出有利于原告的合理推论,在依据相关法律对这些事实进行审查之后,上诉法院作出地区法院不应驳回反垄断诉讼请求的结论。该上诉案件涉及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与公司本身之间是否构成《鲁宾逊-帕特曼法》下的“单一卖方”。1 在本案中,原告在起诉状中指出,有人对不同的购买者,即卡利比和其他与卡利比进行竞争的零售商实施了价格歧视,并损害了他们之间的竞争。就本案来看,表面上存在两个将宝马汽车卖给零售商的“人”,即宝马AG(卖车给原告) 1沈四宝.《美国反垄断法原理与定性案例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253

经济现象分析-价格歧视

完全垄断产品市场价格歧视 根据消费者对商品的支付意愿将消费者分为不同群体。通过这样做.生产者可以从市场中最终得到更多的利润。 一级差别价格,又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对每一单位的商品收取不同的价格。也即企业利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商品销售量的增加。逐个降低商品价格。但因厂商通常不知道每个顾客的保留价格(支付意愿)。向每个顾客都索取不同价格也不现实。所以这种价格歧视在生活中比较少见。 二级差别价格是指企业对商品的不同购买量收取不同的价格。如中国目前对自来水消费在实施三级价格歧视(分民用和工业用)基础上再实行二级差别价格(即阶梯式水价),用户自来水消费量越多支付价格越高。 三级差别价格是指企业对不同市场的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这里的不同市场不仅指不同地理位置的市场,而且指不同消费者形成的不同市场。三级差别价格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如动物园的门票有儿童票和成人票之分.火车票有学生票和非学生票之分等等。 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以不同的价格向不同特征的买主出售由同一企业生产出来的相同产品 实施条件(terms): 1. 垄断 2. 分割的市场独立存在,市场间客户与产 品均不能相互流动

3. 各市场具有不同的需求曲线或需求弹性 完全垄断价格歧视的理由 1.成本理由(cost reasons) :垄断者向不同市场(消费者)提供相同产品的成本差异。比如,垄断者向大商场和小经销商提供货物的成本差异。成本的差异构成价格歧视的合理基础,此时,对所有用户索取同一价格是无效率的和不公平的。 2.需求理由(demand reasons) :价格的差异反映用户群体不同的需求特点。 用于价格歧视的区分顾客的不同方式 1. 地区(area) 2. 收入(income) 3. 性别(sexual) 4. 年龄(age) 5. 时间(time) 6. 种族(race) 7. 语言(language) 8. 流动/ 长住(mobility) 9. 议价能力 (negotiating ability)

价格歧视案例

【案例】麦当劳经常以某种形式发放优惠券,例如,在麦当劳的网站上发放,顾客只要打印这张优惠券,就可以凭券到麦当劳以7-8折不等的优惠价格享受某种套餐。或者把优惠券夹在麦当劳的宣传报纸里,顾客只要看这张报纸就会得到优惠券,或者在路边免费发放。等等,事实上,不仅仅是麦当劳,许多餐厅也有类似的优惠券。 为什么要发放优惠券呢? 一种容易想到的解释是:吸引更多的顾客,扩大销售量。但如果是这样的目的,那么为什么不直接降价呢?可见,这个解释不对。 另一种解释是:麦当劳想借此进行价格歧视——把顾客分开。请读者注意,要获取麦当劳的优惠券,总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的,而不是随手可得——上麦当劳的网站浏览寻找优惠券,打印优惠券,或者阅读麦当劳的宣传报纸,或者倒路边索取,都是需要花费少许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通常是什么人才愿意花费这些成本呢?是时间成本比较便宜的人。能上麦当劳的人中,什么人时间比较便宜呢?显然是一些收入偏低的人——工薪阶层。 另外,优惠券能够购买的通常是某种指定的商品组合,而不是随意购买。也就是说,使用优惠券的顾客,是要付出代价——不能随意挑选商品的代价。这也是一种成本。

总而言之,使用优惠券,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者成本也。 通过上述种种方式,麦当劳成功地把麦当劳的顾客中的富人和穷人分开,然后,对于富人——不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供给他们的商品就比较贵(没有优惠),而对于穷人——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给他们打折。时间地点商品相同但价格不同,这就是典型的价格歧视。通过价格歧视,麦当劳向消费者榨取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利润。 如何验证上述理论解释呢? 首先,我们需要由上述理论解释出发,推出可以验证的含义:按照上述理论解释,穷人应该消费额低一些,而富人消费额高一些,所以,拿优惠券的人消费总额必定低一些,而那些不拿优惠券的人,必定买的东西更多更贵一些。这显然是可观察的一个含义。 其次,观察事实是否与推出来的可观察含义相符。这一步骤不难:只要找一个好位置,仔细观察麦当劳的销售情况就可以知道验证结果是否与理论的推测是否一致了。

电力行业价格歧视

电力行业的价格歧视行为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简述价格歧视的概念和分类,分析价格歧视在电力行业中的运用,重点分析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在电力行业中的具体运用及其合理性。 【关键字】:电力行业;价格歧视;合理性 一、价格歧视的概念 比较权威的是泰勒尔所著《产业组织理论》一书中的表述:“要想出一个让人满意的价格歧视定义非常不容易,粗略地说,当两个单位的同种商品对同一消费者和不同消费者售价不 同,我们就可以说生产者实行了价格歧视”。 二、价格歧视的分类 根据歧视程度的大小,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指产品提供者向每个顾客索要最高保留价格,生产者占有消费者的全部剩余,也称为完全的价格歧视。但因为厂商通常不知道每个顾客的保留价格,且向每个顾客都索取一个不同的价格也不现实,所以在实践中完全的一级价格歧视几乎不可能实现;二级价格歧视,指产品提供者对相同的产品或服务,分不同消费量或“区段”向顾客索要不同的价格,也称为非线性价格歧视。因为每单位产品的价格要取决于消费者购买的数量,所以通过扩大数量,降低成本来使消费者受益,被水、电等公用事业部门普遍采用;三级价格歧视,指产品提供者将消费者分为有不同需求曲线的两组或多组,针对各组消费者的需求情况制定不同的产品价格,以实现最大利润和最好的经济效益。这是最盛行的价格歧视形式,广泛应用于飞机票定价、品牌食品是否加价、学生和老人享有折扣等方面。

三、电力企业的价格歧视的运用 (一)一级价格歧视的运用 实行一级歧视价格时,企业在交易中向每个客户索要其愿意为所买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商品价格应该随着客户对所购商品的价值期望和支付能力的不同而不同。在现实中,由于企业获取每个客户个人消费信息的不完全以及获取信息的巨额成本,完全一级歧视价格在营销实践中运用相当因难。由于为数不多的大客户构成了电力企业利润来源的主体,因此,电力企业可以在与这些大客户进行交易时应用一级歧视价格,即大客户直接购电。大客户直接购电,是指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经协商同意,直接签定双边购售电合同进行电力购销交易的行为。这个协议的过程就是企业对客户的需求进行估价、摸底、试探、商议的过程。若价格协议达成,企业就成功地索要了该客户愿意为购买其商品而支付的最高价格。 合理性:实行大客户直接购电,是建立电力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相辅相成。在售电环节引入竞争,赋予用户用电选择权,有利于自备电厂的减少,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 (二)二级价格歧视的运用 1、峰谷电价 峰谷电价是电力企业基于电能产品消费时间的不同而采用的二级歧视价格策略。在一天之内,电能消费具有明显的分时性。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尖峰时段的负荷需求,发电环节必须备有相应的调峰容量。实施峰谷电价,对高峰需求制定高价,以抑制消费,而对非高峰需求制定低价,以鼓励消费。 合理性:通过峰谷电价价格差异, ,可以促使消费着在消费过程中对消费量与价格的关系作出一定的反应,从而平抑消费高峰和低谷的落差,提高负荷率,进而提高自然垄断产业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减少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运用。同时,对消费者而言减少了因高峰负荷需求不足而导致的中断电力供应对某些消费者造成的损失。因此,无论是对生产者还是对消费者来说

第2章价格歧视与定价策略

第2章价格歧视与定价策略 一价格歧视 1 价格歧视的定义及其实例 2 价格歧视成立的条件 3 价格歧视的基本原理(一级、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 二定价策略 1 最优两部定价 2 捆绑和搭售 3 其它定价策略 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作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无法选择自己的定价策略。但是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中,特别是在寡占和垄断市场中,在定价方面,厂商都会具有或多或少的主动权。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告诉我们,在SCP分析框架下的市场行为中,企业最常用,也是最重要、最有力的行为就是价格行为。 常用的定价策略包括非统一定价或者差别定价法,企业在实践中对不同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加成定价法,这是企业在实际中最常用的定价方法;以及生产多种产品的厂商在面临需求和生产有关联的产品组合时的定价策略、在同一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定价问题等等。这一章中,我主要讨论价格歧视下的定价策略,同时简单介绍其它的定价策略。 一价格歧视的一般理论 首先观察下列经济现象: 电影票-许多电影院对儿童和老年人收取的价格低于其他观众。在竞争市场上很难解释这个事实。在竞争市场上,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为儿童和老年人提供一个座位的边际成本与为其他人提供一个座位的边际成本相同。但如果电影院有某种地区性垄断力量,而且,如果儿童与老年人对电影票的支付意愿低,就很容易解释这个事实了。在这种情况下,电影院通过价格歧视增加利润。 飞机票价-飞机上的座位以许多不同价格出售。许多航空公司对周六停留一个晚上的两个城市间的往返票收取低价格。乍一看这有点令人费解。为什么乘客

是否周六停留一个晚上与飞机票价有关呢?原因在于这条规定是区分公务乘客和个人乘客的一种方法。公务乘客支付意愿高,而且很可能不想周六停留一晚上。与此相比,出于个人原因旅行的乘客支付意愿低,并更愿意周六停留一晚。因此,航空公司可以通过对周六停留一晚上的乘客收取低价格而成功地实行价格歧视。 折扣券(或者是打折活动)-许多公司在报纸和杂志上向公众提供折扣券。买者为了得到下次购买时0.5美元的折扣而剪下折扣券。为什么公司提供这些折扣券?为什么它们并不把产品价格降低0.5美元?回答是折扣券使公司可以实行价格歧视。公司知道,并不是所有顾客都愿意花时间剪下折扣券。此外,剪折扣券的意愿与顾客对物品的支付意愿是相关的。富裕而繁忙的经理不大可能花时间从报纸上剪下折扣券,而且,他也许愿意为许多物品支付较高价格。一个失业者更可能剪下折扣券并且支付意愿较低。因此,通过只对这些剪下折扣券的顾客收取较低价格,企业就可以成功地实行价格歧视。 (一)价格歧视的定义 价格歧视传统的定义是由相同产品卖给不同的消费者时收取不同价格的行为。但是该定义并不严谨,(1)如果商品的价格差别是由于不同的运输成本造成的,那么这种价格差别其实与价格歧视无关;(2)索取相同的价格反倒是真正的价格歧视。 大多数学者认为,施蒂格勒对价格歧视的定义比较好,即当两个或者多个相似地产品出售价格与它们的边际成本之比存在差异时,就存在价格歧视。例如,一本15美元的精装书和5美元的平装书,其中的包装成本并不能完全解释高达10美元的价格差,这其中就存在价格歧视。在这里,厂商并不是依据产品的成本差别向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而根据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来实施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成立地条件: 第一,实施价格歧视的厂商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在竞争市场中,价格歧视是不可能的。在竞争市场上,有许多以市场价格出售同一种物品的企业,没有一个企业愿意向任何一个顾客收取低价格,因为企业可以以市场价格出售它想出售的所有物品;而如果任何一个企业想向顾客收取高价格,顾客就会向另一个企业购买。对于一个价格歧视的企业来说,它应该有某种市场力量,价格歧视通常都是发生在垄断市场或者是寡头垄断市场中。

价格歧视的经济分析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价格歧视 (2) (一)价格歧视的定义 (2) (二)价格歧视的分类 (2) 二、价格歧视的经济分析 (4) (一)一级价格歧视的经济分析 (4) (二)二级价格歧视的经济分析 (6) (三)三级价格歧视的经济分析 (7) 三、价格歧视的利与弊 (9) (一)价格歧视的优势 (9) (二)价格歧视的弊端 (11) 四、价格歧视的管制 (12) (一)双重定价法 (12) (二)资本回报率管制 (13) (三)反价格垄断法 (14)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内容摘要:价格歧视就是厂商对同一种商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来获取最大的利润。价格歧视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它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价格歧视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中性的经济术语。价格歧视是由垄断产生的,当我们看到诸如价格歧视会损害社会公平、会影响服务质量或者是使得交易成本增加的同时,我们也要同时看到价格歧视的有利一面,它使得社会的总福利增加,并且很多企业的生存也离不开价格歧视。当厂商违反了市场经济机制时和有效率竞争时,政府便会采取一些积极手段予以打击,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健康。 关键词:垄断价格歧视资源配置社会福利政府管制 Abstract:The enterprises charge different consumers different prices for more profits.Price discrimination is common in our daily life.There are three price discriminations——first-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second-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and third-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As everything has two sides,price discrimination is not a derogatory term.it's a economical word.Price discrimination is generated by monopoly.When we see price discrimination would undermine social justice,would affect the quality of services or marketing transaction costs,we must also see the positive side of price discrimination.It will make the total welfare increase and the survival of many enterprises price discrimination can not be separated.When enterprises violate the competition mechanism and effective competition,the government will take some positive measures to suppress for the stability and the healthy of market economy. Key Words:Monopoly Price discrimin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Social welfare Government regulation

价格歧视的分析

价格歧视的分析 价格歧视的宏观经济分析 摘要:价格歧视就是厂商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价格歧视普遍存在我们的生活中,它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但是价格歧视并不一定是不好的,它只是一个中性的经济术语。价格歧视是由垄断产生的,当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不同的消费群体和不同的消费市场是相互隔离的就产生了价格歧视。当我们看到价格歧视会损害社会公平、影响服务质量或者使得交易成本增加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有利的一面,它能增加社会福利,而且很多企业的生存也离不开价格歧视。若厂商违反了市场经济机制和有效竞争时,政府便应该采取积极手段予以打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关键词:价格歧视政府管制福利 当谈到歧视时,人们很容易想到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但是经济学中只有一种歧视,那就是价格歧视,是一个中性词语,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价格歧视时以垄断为前提的,是厂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而采取差别定价的方式。价格歧视由于性质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这三种价格歧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普遍的。 一、价格歧视的概念及其实现的三个条件

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当两个单位的同种实物商品对同一消费者或不同消费者的售价不同时,我们可以说,生产者在实行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它不仅有利于垄断企业获取更多垄断利润,而且使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处于不公平的地位,妨碍了它们之间的正当竞争,具有限制竞争的危害。因而,世界各国的反垄断法规基本上都对它作出了限制。 实行价格歧视是厂商为了获取超额利润的手段,要使价格歧视得以实行,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即企业必须面对一个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第二,企业必须能够推断或知道消费者对某一单位产品的支付意愿;这时垄断者可以对需求弹性小的市场实行高价格,以获得垄断利润。 第三,企业有能力阻止顾客之间的转卖行为或者套利; 地区封锁和限制贸易自由的各种障碍往往有利于垄断者实行其价格歧视,因此,反垄断限制价格歧视应该尽力消除其实现的环境条件。 二、价格歧视的分类 1 、一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指完全垄断厂商根据每一个消费者对买进每一单位产品愿意并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逐个确定产品卖价的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