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罗杰斯 人本主义总结

卡尔罗杰斯 人本主义总结
卡尔罗杰斯 人本主义总结

人本主义 client-centered therapy

罗杰斯不赞成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他的这一理论, 把社会与人性对立起来, 认为理想的人格只有通过对人生物本性的抑制才能达到。

罗杰斯仍深信人的内心依然是向善的, 尽管人是能够作出残暴的、破坏性的、倒退的、反社会的、不可信赖的和不成熟的行为的, 但仍可发现存在于人心中的强烈的、志向积极的趋向。

“善”是人的天性,人的本性是倾向于创造,具有建设性,实现趋向是整个有机体的机能。“求助者中心疗法”对人性的基本观点是:

第一,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而自我实现的趋势是一个引导人们努力认识、实践、自治、自我决定、完善的过程;

第二,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而有机体的评价标准是自我实现倾向,其评价过程是把个体的经验与自我实现有机地协调配合,使人不断迈向自我实现;

第三,人是可以信任的,人拥有与生俱来的“善”,而人身上的“不善”则都是人对其成长的不利环境防御的结果,因而人有能力发生并改变自己的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只需为求助者提供足够的尊重和信任,求助者就会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求助者中心疗法”是以对人性的高度信赖而发现舒展人的自然本性为宗旨,将价值取向定格在对人的自然生命的热爱,强调了发现和保持人的内在本性对发展人格的重要意义。

罗杰斯提出了人格的“自我理论”。他认为, 一个人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与环境交互作用, 逐渐把“自我”一分为二, 即分为“自我”和“自我概念”。“自我” ( self ) 用通俗的方式讲, 就是一个人真实的自我; 而“自我概念” ( self-concept) 则是一个人对他自己经验和体验的知觉和认识。自我与自我概念处于互动的联系与区别之间。

“求助者中心疗法”理论非常强调求助者的“经验”和“自我概念”。“经验”即为求助者在某一时刻所具有的主观精神世界,包括个体意识中的全部现象和未曾意识到事情。

“自我概念”是指求助者对自己的真实本体如何看待,包括对自己身份的界定,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等的认识。个人的经验会影响其自我的形成与发展,而个人的自我概念又决定他接受与处理经验的方式和态度。

在自我中,罗杰斯还提出了“理想自我”的概念(ideal self),这是个人所希望的自我形象,在自己的心目中有很高的价值。并认为实际经验中的自我(自我概念)和期望中的自我(理想自我)都是可以测量和用于诊断的概念,二者的一致性程度可作为个体心理调节能力的标志。因此,

“求助者中心疗法”认为,自我概念与理想自我的协调一致是一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要帮助求助者在这两方面达成一致性。

心理失衡的调整

“求助者中心疗法”认为,一个人对自我的看法并不一定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符,低估自己会使人自卑,高估自己会使人自傲。当自我的发展不协调时,就会出现焦虑、自卑或对人敌视、恐惧等顺应不良状态,从而导致心理失衡。心理治疗的宗旨就是要把个人这种不协调的自我转变为协调的自我,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

咨客中心疗法

罗杰斯于40年代初首次提出“无指示疗法” ( Nondirected Therapy) ,而传统的指示疗法一般是以治疗者(医生) 为中心, 治疗方案的设计、规定、指导以及整个治疗过程的安排均由医生决定。患者只是处于被动、遵从、配合和接受的地位。罗杰斯认为, 患者在医疗中的这种被动和遵从的地位, 不利于充分调动他们在医疗过程中的积极性, 不利于发挥患者自

己在治疗中的作用。因此, 他反对这种传统的指示疗法, 提出了“非指示性治疗”的主张。

在这样的关系中, 治疗家不是以专家、医生或科学家的身份去指导咨客的生活和塑造咨客的人格,而是以一个普通人的平等身份去理解他的感情,促进他的成长; 也不以治疗家自己的

理论去影响咨客甚至强加给他们, 而是要在良好的环境里,促进咨客自己内心世界发生变化, 所以叫“咨客中心疗法”。

目标:

缩小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达到二者的一致性。

自我的功能得到完全发挥。

尽可能给予案主足够的自由来决定结果。

成功的咨询过程:

1.社工与案主处于双方承认的互动关系之中。

2.案主正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处于心理冲突的过程。

3.真诚相待(congruence)是指治疗家持真实而不是虚假的态度, 和咨客公开讨论自己的感情和态度, 这样才能消除彼此关系上的障碍, 这是促使成长的最基本条件。

1.无条件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无条件地积极关注求助者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它使求助者感到安全而又温馨。无条件关注意味着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尊重、信任和无私关爱。尊重求助者是一个高水平咨询师的最高价值观,不论求助者的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社会地位、文化程度、人格特征、心理问题的性质等方面有何不同,咨询师都要把他们视为一个独特而有价值的人来接纳,在认知和情感上平等地对待他们。信任求助者意味着咨询师相信求助者自身具有自我发展和完善的潜能,只要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帮助,就会调动起他们自身的力量,改变现状,获得发展。无私关爱求助者是咨询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关爱他们,就要对求助者拥有无私的爱心、热情和耐心,平等相处,礼貌相待,设身处地为他们分忧解愁,出谋划策,并对他们的隐私保密。

2.设身处地的理解(empathic understanding)。设身处地的理解意味着咨询师在咨询中,融入求助者的感觉世界,以求助者的立场去体验他们的内心世界,感知和理解他们的思维与情感,并以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如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声音特点等)的方式准确地表达出对求助者内心体验的理解,以使求助者充分意识到咨询师已经了解、认识自己,并与自己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比如:“我也曾经历过这样的事,而且和你有同样的想法;我想,任何人遇到这样的事,可能都会如此。”“你希望父母与老师能了解你的想法,能理解你内心的痛苦,这并没有什么过错,但你是否试图和他们沟通过,表白过自己?”等等。在治疗过程中,咨询师对求助者的理解层次越深,越有利于他们自我探索历程的深化。

咨客中心疗法和传统的心理治疗有着明显的不同:

第一, 它打破了以前疾病诊断的界限, 不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对象不分神经病人和正常病人甚至精神病人, 因而不叫他们病人而叫咨询客人;

第二, 强调治疗环境和治疗气氛而不注重治疗技巧。

第三, 轻视专家的作用。主张治疗家不应以医生、专家身份而应以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以平等态度对待咨客。

二、“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基本方法

(一)“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基本操作步骤

1.初始阶段。求助者在这一阶段会表现一些共同的心态。首先,求助者对咨询师有明显的信赖感。求助者之所以前来求助,是因为他们对自身的焦虑、困惑有深刻体验,而自己却无法摆脱痛苦,因而迫切希望咨询师为他们点燃心灵之灯,寻找出路。针对这种信赖感,咨询师应启发求助者对解决自己问题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变被动为主动。其次,求助者对咨询师的态度并不了解,因而还存在防卫心理。因此,咨询师在这一阶段应设法把自己的真诚、理解和无条件关注的态度传递给求助者,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治疗气氛,促使他们尽快消除防卫的心理,为他们积极改变自我创造条件。

2.治疗阶段。在这一阶段,咨询师首先应明

确治疗过程中的主辅关系。求助者是这一过程的主体,而咨询师只是改变对方的工具,咨询师要充分相信求助者自身存在有改变自我的潜能,设法帮助他们寻找改变现状的途径。在求助者感到自己完全被接纳的情境中,让他们毫无顾虑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咨询师将注意力集中于求助者的自我观念,并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和愿望。

3.结束阶段。这一阶段,咨询师的任务是引导求助者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在不需要咨询师帮助的情况下,也可以继续自由地表达自己,并领悟到一些新的适应模式,使求助者在结束咨询之后能将治疗过程中领悟的经验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以便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应对现实。

技巧: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主要技巧就是倾听技巧:开放式询问、释意、情感反映、鼓励、自我揭示等。

评价:贡献

1. 对咨询关系的研究,它先是从实践中发现了咨询关系对促成当事人改变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然后又从理论上阐明了何种咨访关系会导致积极改变;最后,它令人信服地提炼出良好的咨询关系的一些基本要件。

2. 对人的能力的积极信念,这种能力一方面是当事人的自我指导能力,另一方面是自我负责的能力。

3. 对咨询师而言,以人为中心疗法强调的是咨询师这个人的人格和态度的作用,而不是方法技巧的作用,这对咨询师形成自己的咨询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

4.社工与案主的关系更加平等。

5.基于案主能力的治疗方法,以案主为出发点。

局限

1. 轻视理性及个人主义倾向以人为中心疗法把人的感受摆在第一位,强调治疗要使当事人能够自由地体验和拥有自己的感受,跟着感觉走,并借此实现治疗的效果;鼓励个人过一种完全自我和率性的生活。

2. 以人为中心治疗的咨询师显得过于消极,有时易受当事人的操纵;以人为中心治疗体系排斥任何诊断或评估,不对障碍进行任何分类,也忽视具体策略和技术的运用。

3.该方法对治疗者的要求高,培训时间长,且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难度大。

4.当案主面临一些结构性的问题时,如贫穷,社会边缘化等,这个方法不够适用。

5.非指导性的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很容易失去重点,在处理一些社工明确知道后果的危机介入案例时,如自杀的案例,则不适用。

Assessment

评估的定义

评估是指社工与案主的互动,收集和整理案主的全面资料以提供对于案主需求和能力等资源的清晰思路的这样一个过程,

评估的目标重要性

全面了解案主目前的情况

为社会工作者了解案主,选择助人方式和做出其他重要决定如转介,奠定基础和给予依据。为治疗的目标设定和介入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

评估的内容

社会工作者对问题探讨,始于了解案主主观的情绪和问题,接着扩及案主有关的社会系统,包括:案主本身、人际关系和环境等社会系统,最后才是对问题做深度的了解。

社会工作者在会谈过程中除借由对案主的行为、想法、信念、情绪,以及与问题有关的重要讯息做立即性的评估,以选择须深入探索的主要问题外,并应找出探讨案主情绪的适当时机。

适当的问题评估包括,对问题本身、案主个人和案主所处情境的评估。评估的目的是将案主的问题本质明确化。

对案主个人系统评估的内容包括,案主的需求、案主的重要决定、案主自我认知以及对他人,对社会的认知,案主的性格特征,目前所面临的冲突和问题、现有资源的适用性、人际和社会系统的困难以及上述原因间的相互关系。另外问题评估也包含,问题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问题可能出现的历史原因,在案主的能力和问题可被改善的考量下,问题可能改善的程度。

社会工作者也应基于问题的严重性,评估自己所具备的专业能力,以及机构所能提供的服务内容。

社会工作者评估案主的社会系统时,应包括对案主的需要和期望,适应力、能力、限制,以及面对问题的动机等。社会工作者在评估这些因素时,应对案主的适应能力、判断能力、情绪特质、负责任的程度、忍受压力的能力、自省能力和社交技巧作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选择适当且可达成的目标。

社会工作者对案主问题情境的评估,包含问题情境和人际互动方式。了解相关人士在问题发生过程中的互动行为,有助于了解问题形成和持续的原因。

人本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界的“第三势力”,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 心理,强调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目标是要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全面描述。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罗杰斯。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行为主义将人类学习等同于一般动物学习,学习只是外在的行 为变化,不能体现人类本身的特性。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认知结构,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最能体现人类特性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关注学习者的知 觉、情感、信念和意图,认为它们是导致人与人的差异的“内部行为”。 人本主义认为,凡是有机体都具有一定内在倾向,即以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机体的方式来 发展自我的潜能。由于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因此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觉有趣和需要的知识。通常认为的学习涉及到的内容对学生自己是没 有个人意义的,它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因而与完人无关,是一种无意义学习。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只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并不是罗杰斯所指的有意义学习。 对于有意义学习,罗杰斯认为主要具有四个特征:全神贯注;自动自发;全面发展;自我评估。因此,学习能对学习者产生意义,并能纳入学习者的经验系统之中。总之,"有意义的 学习结合了逻辑和直觉、理智和情感、概念和经验、观念和意义。若我们以这种方式来学习,便会变成统整的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 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学习是出于内部动机,发挥自身的潜能。 人本主义过于强调学生的兴趣爱好,却低估了教师的教师的作用,教师只需要给学生创 设一个安全感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以上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探索

第30卷第1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30,No.12003年1月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January ,2003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探索 曾 德 琪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摘要:罗杰斯的教育思想是他“以人为中心”的非指导性心理咨询疗法在教育领域中的直接运用,他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教育者。他批判以传授事实性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强调人内在的学习动力,主张教育应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为宗旨,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发展。他认为在教育过程中积极的人际关系是促进经验学习的关键,要求教师信任和尊重学生,要有“移情理解”的能力。罗杰斯的贡献不在于创造出具体的教育方法,而是提出了一系列教育原则与观念,这些原则与观念对于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成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教育;非指导性教学;移情理解中图分类号:G 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315(2003)0120043206 收稿日期:2002207216 作者简介:曾德琪(1949— ),女,四川省成都市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人本主义教育是当代西方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流派,其传统可追溯到卢梭的自然主义及杜威“以儿童为中心”的进步主义教育主张。人本主义教育家批判传统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压抑,以促进儿童身心自由健康发展为宗旨,主张教育顺应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及其它一些西方国家兴起的人本主义教育运动是这一传统的延续和发展。它的再度兴起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虽然心理学在19世纪中期以后有很大发展,但在相当长时期内,建立在所谓严格的科学研究方法 基础上的学术(学院)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实际上把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那些最本质的方面排除在研究范畴之外。心理学成了一个狭隘的学术领域,没有去试图解答人类生活中真正有意义的问题。因此有些心理学家主张,心理学应该成为真正“人的灵魂的科学”,它应该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心理学的使命应该是对“作为一个活着的人到底意味着什么做出全面描述”[1](p.7)。他们认为,真正有意义的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基本思想和情感,比如“爱”、“恐 惧”、“愉悦”、“幽默”、“信念”、“信心”、“价值理念”,它应该回答这样一些基本问题:人如何体验情感,如何选择和决定自己的人生,以及如何使个人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因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同20世纪最有影响的两个心理学学派,即行为主义和心理分析的争论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思潮”或“第三力量”。 虽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内部也有不同观点,但他们对人的基本看法却相当一致。首先,他们对人性持乐观肯定的态度。他们批判行为主义以及心理分析理论对人性做出的机械、悲观的解释,认为每个人都本能地具有朝着有利于个体潜力充分发挥的方向发展的内在动力或趋向,因此人性是积极的,可以信赖的。第二,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自主性。虽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承认社会以及无意识力量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但他们强调,人的行为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个人的价值与目的是决定人的行为的重要力量。他们尤其关注经验对人的影响,强调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的决定作用。第三,人本主义心理学之所以称为人本主义,就是因为它自始至终把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卡尔 .罗杰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国外60、7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与传统教育中教学的主要特征——指导性相反,罗杰斯根据“自我学说”理论,形成了一种比较激进、用于促成个体“自我实现”的教学策略——非指导性。《美国教育家百科全书》中的非指导性的定义为:“时常用于咨询、小组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的一种方法,他借鉴于他或她的自我反省活动以及(或者)反应,使个体重组、改组或者改变态度与行为。非指导性技术在性质上是情感的:以个体受她或他的情感约束这个假设为基础;此外,它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上:形成自由表达情绪和情感所凭借的表现手段和替代物,形成接受的行为,并且减少内心冲突,通过这种活动,个体会更好的理解自己。她或他将在器官适应上有所裨益。”教学中的非指导性策略的原型,是罗杰斯在心理治疗实践中形成的“非指导性技术",后来,他几乎原封不动的把这一技术“嫁接”于课堂环境之中,形成了他的:“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方法是建立在罗杰斯对人的下述信念之下的:人具有非常优异得先天潜能,教育无需也不应该用指导性的方式向学生灌输什么,这样做会压抑潜能的自然实现,适得其反。教育只要为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睦的心理环境,使之能在“内驱力”的本能驱动下自动的形成,充分得形成。第二,人无时无刻不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是一个流程,而不是一团固定的材料;是不断变化着的潜能之星座,而不是一组稳定的特征”。这样,教育就不可能按照一组预定的程序、利用外部的要求向学生施教,不能“指导”学生如何想,如何做,而必须顺学生内心心理体验变化之自然。 罗杰斯认为,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无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是认知学习,它可以用行为主义的S--R 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来解释。认知学习受到“外部强制力”的制约,重记忆,因而没有什么意义。另一种是经验学习,他以学习的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因而是一种趣味盎然的、有意义的学习。罗杰斯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教多久、如何评价教学效果等等,都不是有教师决定的,而是由学生或者说学生的经验、意向、需要、兴趣等决定的。 罗杰斯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非指导性”的思想,必须遵循着一些基本的原则或要求。其中,最基本的原则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安全感,他信任学生,同时感到学生同样也信任他,不能把学生当成敌人,备加提防。总之,课堂中的气氛必须是融洽的、诚意的、开放的、相互支持的。其他的具体原则为: 1、“促进者”(即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责任,一起制定课程计划、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由教师独揽这些事情,学生没有任何发言权,因此也没有任何责任。 2、“促进者”各种各样的的“学习资源”,包括他自己的学习经验或其他经验,书籍及各种参考资料,社会时间活动,等等。鼓励学生将他们自己已掌握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已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带到”课堂上来。 3、让学生单独的或者与其他学生共同的形成他们自己的学习计划。让学生探寻自己的兴趣,并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这样做不仅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努力)方向,而且也让他们对自己这种选择的后果承担责任。 4、提供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气氛。一个好的班级、好的课堂,应充满真实、相互关心和理解的心理氛围。罗杰斯认为,这种气氛最终来自“促进者”,随着学习过程的进行,学生就越来越多的并且很自然的流溢出这种情感与态度。 5、学习的重点是 学习过程的持续性,至于学习的内容(即学生学到什么)是次要的东西。一堂课结束的标志,不是学生掌握了“需要知道的东西”,而是学生学会了怎样掌握“需要知道的东西”。 6、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他们自己确定的,因此,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而必须提供的训练形式是“自我训练”,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训练是他们自己的责任,而且要承担这种责任。自我训练要取代外部训练。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这里着重介绍罗杰斯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一)教学目标:培养具有创造性和适应性的人 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积极向上的动力来自于自身的许多不同层次的需求,人在不断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因此教育目标应该与个体的需要相一致。罗杰斯认为当今世界是一个快速变化、充满矛盾和危机四伏的世界,人要适应这种变化,“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他在《患者为中心的治疗》一书中提出,这样的人就是:能从事自发的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负责的人;能理智的选择和制定方向的人;是批判性的学习者,能评价他人所作的贡献的人;获得解决有关问题知识的人;能更重要、更灵活和更理智的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人;在自由和创造的运用有关经验时,能融会贯通、灵活处理问题的人;能在各种活动中有效的与他人合作的人;不是为他人的赞许,而是按照自己的社会化目标加工的人。罗杰斯激烈抨击传统教育不能使学生适应变化的社会,导致学生知情分离等弊病。罗杰斯主张学校教育目标是培养人格独立,具有创造能力,适应时代变化,最终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人”。人本主义这一教学目标既包括了知识教育和认知能力发展,也包括了情意发展目标,是知识教学与情感发展两者的结合,因而培养具有创造性和适应性的健全的人成了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核心思想。 (二)教学过程:强调非指导性 “非指导性”教学源于罗杰斯的非指导性咨询理论。罗杰斯原是一个心理治疗专家,在治疗中他主张给病人创造一种医生和病人可以相互信任、可靠、前后一贯的关系,鼓励病人自由的表达思想,与病人一起探讨他们愿意讨论的任何问题,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基本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深远影响的有两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分别是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arl R.Rogers,1902-1987).。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别于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界的“第三种力量”,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心理,强调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目标是要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全面描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行为主义将人类学习混同于一般动物学习,不能体现人类本身的特性,而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认知结构,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最能体现人类特性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在他们看来,要理解人的行为,必须理解他所知觉的世界,即必须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必须改变其信念和知觉。人本主义者特别关注学习者的个人知觉、情感、信念和意图,认为它们是导致人与人的差异的“内部行为”,因此他们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这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心理倾向,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出来;当学生了解到学习内容与自身需要相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容易激发;在一种具有心理安全感的环境下可以更好地学习。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至于应当如何学习则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简介 人本主义于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70~80年代迅速发展,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 人本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1908~1970)和罗杰斯(1902~)。马斯洛的主要观点:对人类的基本需要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将之与动物的本能加以区别,提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发展的;他按照追求目标和满足对象的不同把人的各种需要从低到高安排在一个层次序列的系统中,最低级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这是人所感到要优先满足的需要。罗杰斯的主要观点:在心理治疗实践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发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并倡导了“患者中心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 差异

人本主义心理学

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人际关系”的思想对教育的启示 【原文出处】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原刊期号】199804 【原刊页号】153~157 【作者】祝胜硕 【正文】 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下简称:人本心理学)①一直致力于对人“内部空间”的探索,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忽略外部影响力量在人发展中的作用。在谈到人时,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者(以下简称:人本心理学者)指出:有机体与环境互相作用,共同变化。外部力量的作用能够对个人产生很大的冲击,以至侵蚀并瓦解对死嘀凉刂匾?亩?鳌"诹硪环矫妫?斫飧鋈说淖晕遥??⑵鸹??淖晕腋拍睿?鄄拍苄纬擅缆?娜思使叵担?桓鲎晕沂迪终弑囟ㄊ悄苡胨?私?⒘己萌思使叵档娜耍?饧负跏撬?腥吮拘睦硌д吖餐?非蟮哪勘辍1疚脑诜治鋈吮拘睦硌Ч赜凇叭思使叵怠彼枷氲幕?∩希?酝级越逃?惺ι?叵登楦谢?侍庾鞒銎舴⑿运伎肌?br> 一、人本心理学关于“人际关系”的思想 1、外部力量的作用不可忽视 人本心理学者普遍抱着这样一种态度:人的潜能的实现决不是一种势在必行的规定性,后天的社会环境决定着人的潜能的实现或压抑。马斯洛认为人的本质依赖于生物和文化两个方面,因此他强调适当的文化环境的重要性,他确信,一个协作的社会一定可以创造出一定的条件使人的“类本能”的本质得以自我实现。而罗杰斯在那场著名的与行为论者斯金那(S.Skinner)的面对面论战中,虽以强调人的自主和对未来的选择自居,却从不否认在确立人的中心地位基础上的环境的促动作用,而且,在心理治疗和教育实践中,罗杰斯为营造有效的心理气氛所表现出的极大热情颇令人瞩目。 另外,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提及人本心理学中奇特的一支队伍——新精神分析学派弗洛姆、霍妮和沙利文,他们正是因为强调文化、社会条件和人际关系等对人的心理形成和发展作用而与精神分析分道扬镳的。除了此共同基础外,他们还强调家庭环境和童年经验对人格发展和精神病病因学的重大作用,重视自我的整合和调节作用。 2.孤独感的不可抵挡 关于孤独这种情感,有学者把它区分为两种基本形式,第一种称之为人类“存在的孤独”,是人对自身独立性的认识;第二种是由自我分离和自我拒绝的持久感受造成的神经性反应。④由于生活变得机械化,由于我们从前对科学的信仰受到怀疑,由于知道宇宙是如此广袤,人类存在中的这种极度孤独之感已经深入人心,事实上,已经扎根于我们的文化之中。那么心理学为解救人脱离孤独做了些什么呢?梅认为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只强调物的世界,而新精神分析学派只强调人如何需要他人来满足自己的本能需要,实际上把人与人关系看成是人与物关系的变种,这些只会更加深入的孤独感。梅指出,孤独使我们重新需要他人,需要通过相互的理解和接近获得帮助。今天的孤独感发生在很难有信念的时代。多重身份不但于人无助反而分解了人,使人产生被遗弃、被剥夺以及不属于任何人或任何团体的感受,自我的整合成为很难的一件事。马斯洛说人有归属和爱的需要,在今天却很难实现。 当然,一个人最终必然会面对自己的根本性孤独,没人会为他的生活负担起责任而只有他自己。比勒精辟地分析道:“如果一个人不属于什么团体或不理解自己,如果他被内心深处的自我折磨得死去活来,他怎样去归属什么团体或什么人?他怎样去获得他人的理解呢?”⑤这里,我们必须分清,返回自我与参与别人并不矛盾,因为,理解他人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

飞思卡尔芯片的嵌入式应用

飞思卡尔芯片的嵌入式应用 飞思卡尔(英语:Freescale Semiconductor)是美国的半导体生产厂商。飞思卡尔于2004年由原摩托罗拉的半导体部门组建。飞思卡尔的主要产品为面向嵌入和通讯市场的芯片。其产品包括: 微控制器(Kinetis ARM? MCU、 Qorivva(5xxx)32位Power Architecture MCU、 MAC57Dxxx 32位ARM? MCU、 ColdFire+/ColdFire 32位MCU、 8位MCU、 16位MCU、 数字信号控制器、 MCU编程中心)、 处理器(i.MX ARM?应用处理器 Vybrid ARM?控制器解决方案 QorIQ处理平台 PowerQUICC通信处理器 Power Architecture主处理器 图像识别处理器 加密协处理器 StarCore高性能DSP DSP56K/Symphony DSP)、 模拟技术与电源管理、 射频、 传感器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用于控制、监视或者辅助操作机器和设备的装置(Devices Used to Control,Monitor or Assist the Operation of Equipment,Machinery or Plants)”。 嵌入式系统包括: 1、嵌入式微控制器(16位、8位、以及8位以下的CPU,典型代表就是单片机) 2、嵌入式微处理器(32位,以及32位以上的称为处理器,典型为ARM核的处理器) 3、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器) 4、SOC(System on Chip,片上系统,就是把所有的模块都做到一块芯片上) 飞思卡尔芯片的嵌入式应用实例: 一、飞思卡尔为未来智能电网开发解决方案: 飞思卡尔不仅提供智能仪表设计所需要的芯片产品,而且提供完美解决方案。 对于公共事业单位如供电厂来说,如何优化配电基础设施,防止可能出现的大面积停电,以及如何有效的为最终用户提供能源服务,都需要智能仪表。 在计量大会上,飞思卡尔展示了其单相电表、PLM(电力线调制)等解决方案,如图所示。

人本主义心理学综述

人本主义心理学述评 摘要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行为主义学派和精神分析外的心理学史上的第三大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和罗洛梅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有:马斯洛提出的需要阶段和自我实现等理论和罗杰斯提出的个人中心治疗和同感等治疗理论。本文主要就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理论发展以及贡献和不足展开探讨。 关键词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一、前言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1943年,马斯洛发表了《人类动机论》,以后出版《动机与人格》一书,创立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并已成为当今最有市场的心理学流派之一。此外,人本主义心理学也是西方心理学五种研究取向之一,与生物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一起,以理论多元化的视角来解析人的心理及其行为的机制;并且从组织上、教学上和科研上已被正式纳入学院心理学之中。[5]人本主义心理学自产生起便讥讽精神分析心理学为不正常人的心理学;行为主义是低级动物和婴幼儿的心理学。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它不但主张心理学应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强调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它主张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能整合

的几个部分。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于美国本土。美国战后,经济发展速度快,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虽有提高.但社会问题如失业,种族歧视、犯罪道德堕落,人的异化与追求量上感性满足等现象愈演愈烈,人民精神生活极度空虚。往往把人变成社会机器的一部分,使人缺乏主动性和个性,处于被控制.被隔离的状态。特定的社会环境呼唤人本主义精神的重归。[1]人们终于明白科学和实证乃是一把双刃剑人要想真正享有圆满的生活,充实的内心世界,还需研究人的尊严,人与人及人与环境的和谐等涉及心灵的内容。人本主义心理学独树一旗.从自己的哲学、心理学、伦理原则来支持这一追求。证明人类生活与人类行为是一种综合系统.其中价值、目标、意义占据中心位置。[2]人本心理学发现并证明人的充分发展建设性原理,而这些对个人生活构建有意义的原理将最大可能挖掘人的潜能。1962年马斯洛呼吁成立心理学的“第三势力”,这与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不同的心理学思潮,吸引不同背景、来自各学科的成员,但他们都同意:为了与日益严重的社会、文化危机进行斗争,与20世纪非人性、泯灭人性的感情作斗争,要对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提出挑战,并呼吁建立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渊源。[3]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一)、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人”模式 马斯洛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他强调心理学应研究人性整

人本主义疗法 罗杰斯

人本主义疗法 ---罗杰斯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念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人本主义疗法的创始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以人为中心的心理疗法是人本主义治疗的核心内容,相对于精神分析和行为疗法,被称为心理治疗理论中的“第三势力”。 罗杰斯1902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攻读过农业、生物、物理和神学,后来进入哥伦比亚师范学院学习心理学,接触了行为主义的理论并接受了精神分析的训练,毕业后在罗彻斯特市防止虐待儿童中心作为心理治疗家工作了12年。他在心理治疗中总结自己的经验,于1942年出版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阐述自己的来访者中心的心理治疗观。1951年出版了《来访者中心治疗》一书,为来访者中心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罗杰斯在心理学方面的贡献是杰出的,曾于1964-1967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1956年和1972年分别获得了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贡献奖和杰出专业贡献奖。 人本主义疗法强调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对人采取积极乐观的看法,注重个人的内在价值和主观体验,强调咨询关系的重要性,强调以咨询者的态度为中心。这些观点都强烈冲击着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有一定的积极价值,但不适合处理危机中需给予某些指导性策略的来访者,不适合无法通过口语表达的来访者。 1.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在搜寻资料过程中找到两个版 本的说法,下面一一罗列)一理论基础:1.实现的趋势它假定人类和所有的生物,不论是植物或动物,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不断发展、增长和延续其机体的趋势。 2.自我概念这个自我形象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特别是与其他人对他的评价相互作用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3.充分体验它是对宏观事物和可以意识的机体内部过程的态度。人本主义理论的核心在于人人都有其独立的价值与尊严,人人都必须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向。 二理论基础:1.1 自我治愈的潜能 罗杰斯心理治疗的思想基础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的尊重和信赖。他认为人性发展的基本属性是建设性的。人有追求美好生活和为之奋斗的本性。健康代表着人格健全和人性的完满发展,病态是健康人格的异化。心理疾病患者并没有失去自身原有的潜能,我们要相信他们有能力发掘自身潜能恢复健康。 1.1.1 造型倾向 人性的发展和生物进化一样具有建设性的方向,罗杰斯把这种方向叫做“造型倾向”。这是一种积极的倾向,它假定人具有引导、调整、控制自己的能力。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有一种不变的诊断,即认为所有心理问题及困扰均是由于这种实现的倾向的阻滞所造成的。基于他的这种观点,他所倡导的来访者中心疗法或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的基本原理就是要排除这种障碍,使来访者向着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和逐步摆脱外部力量的控制的方向迈进。罗杰斯认为需要心理治疗和帮助的人正如地下室的马铃薯一样,曾受到环境条件的严重扭曲。但他深信这些

飞思卡尔单片机增强型定时器计数器ECT

基准计时器的核心仍然是一个16 位的可编程计数器,其时钟源来自一个预分频器。该计时器可以被应用于多个方面,包括在对输入波形进行测量的同时产生一个输出波形。波形的脉宽可以在几微秒到数秒的范围内变化。 增强型定时器模块(ECT)的结构框图如下,ECT功能相当于高速的I/O口,由一个4位预分频器、一个16位自由运行计数器,8个16位IC/OC通道,2个16位脉冲累加器以及一个16位模数递减计数器组成。 ECT实际上是一个16位的可编程计数器,它的基本时钟频率可以通过预分频器设置,用于产生波形输出,测量输入波形,统计脉冲个数,可以作为定时中断功能和独立时钟基准。 2、运行模式 停止:由于时钟停止,计时器和计数器均关闭。

冻结:计时器和计数器均保持运行,直到TSCR($06)的TSFRZ 位被置1。 等待:计数器保持运行,直到TSCR($06)的TSWAI 位被置1。 正常:计时器和计数器均保持运行,直到TSCR($06)的TEN 位和MCCTL($26)的MCEN 位被分别清0。

IC 通道组由四个标准的缓冲通道IC0-IC3 和四个非缓冲通道IC4-IC7 组成,两部分的基本功能都是捕捉外部事件发生的时刻,但是缓冲通道除了IC/OC 寄存器TCn 外,还设有保持寄存器TCnH,此外还在入口设置了延迟计数器,用来提高抗干扰能力。非缓冲通道没有保持寄存器,入口也没有延迟计数器,但每个通道入口设置了一个 2 输入端的多路器,事件触发信号可以是来自本通道的输入引脚PORTn,也可以是来自其关联通道PORT(n-4)的延迟计数器输出,使用更加灵活。当延迟功能有效时,输入引脚检测到一个有效的边沿后,延迟计数器开始对P 时钟(模块时钟)进行计数,当到达设定的计数值后,延迟计数器在其输出端有条件地产生一个脉冲,这个条件就是延迟前后的引脚电平相反。这样可以避免对窄输入脉冲做出反应。延迟计数结束后,计数器自动清除。输入信号两个有效边沿之间的持续时间必须大于设定的延迟时间。 在ECT 中,所有IC 通道均设置了覆盖保护功能,可以通过寄存器ICOVW设置是否允许某个通道用新的捕捉结果覆盖上一个结果。 对于缓冲的IC 通道PT0-PT3,还具有锁存与队列两种工作方式。在锁存方式下,每个有效的引脚事件只将自由定时器的值放入捕捉寄存器TCn,而TCn 到保持寄存器TCnH 的传送必须依赖递减模数计数器回0 或者其他强制锁存命令才能实现,这时IC 的工作情形与第 6 章的TIM 模块相似。在队列方式下(图7-2),TCn 与TCnH 形成了一个类似先进先出的队列,每个捕捉结果从TCn 进入,然后随着下一个捕捉结果的到来移入TCnH,程序可以从TCnH 取得结果,然而这个队列是开放的,即程序也可以直接从TCn 取得捕捉结果。队列方式为CPU 提供了充分的响应时间。 由于PAC0-3 与IC0-3 共享相同的引脚,而且共享入口的逻辑,因此在两种方式下,PAI 与IC 都可以同时工作,对同一引脚进行记录,前者记录脉冲或者边沿的数量,后者记录具体的时刻。 模数递减计数器 16 位递减模数计数器(MDC)可以用作时钟基准,产生周期性的中断请求,也可用于将IC 寄存器和脉冲累加器的值锁存到各自的保持寄存器中。锁存动作可以通过程序设定为周期性的或一次性的。MDC 的时钟频率可通过独立的定标器设定,内部设有定时常数寄存器,可以实现自动重装载,但MDC 的常数寄存器与MDC 计数器使用相同的地址,加载时通过特殊的时序实现。 每当MDC 回0 时,将在给定的时间段内控制贮和PAI 寄存器的内容向各自的缓冲寄存器传输。反映了MDC 在IC、PAI 系统中的作用。

人本主义的学习观

人本主义的学习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理论。60年代和70年代有迅速的发展,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由许多持有相近似观点的心理学家和学派联合发起的一种学术思想运动,其主要发起者是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近年来影响较大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C.R.Rogers,1902—1987)。 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他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既反对精神分析学派的性本能倾向,又反对行为主义的机械化倾向。他们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富有进步意义的问题。 当前,人本主义学习观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他是心理咨询家和教育改革家。从30年代起,他从事儿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40年代初他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公开提出“患者中心疗法”。在个性理论方面,30年代初,他就提出人格及其变化的理论,即“自我理论”。从60年代以来,他把他的理论推广到教育和教学领域,出版了《学习的自由》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学习和教学观点。 罗杰斯的学习观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 在对学习过程本质的看法上,罗杰斯的观点是与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根本对立的。罗杰斯认为学习不是机械的刺激和反应联结的总和,个人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心理过程,是个人对知觉的解释。罗杰斯曾举例说明,具有不同经验的两个人在知觉同一事物时,其反应是不一致的。罗杰斯认为两个人因对知觉的解释不同,所以他们所认识的世界以及对这个世界的反应也不同。因此,要了解一个人,要考察一种学习过程,只了解外界情境或外界刺激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学习者对外界情境或刺激的解释或看法。罗杰斯的学习理论属于现象学派的思想范畴,虽然他注意到认识的主观能动性,但他对知觉的解释完全不同于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对知觉的解释。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认为,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以客观世界在人头脑中的主观映象为基础的认识,而并非由自己的主观世界来决定客观世界。罗杰斯对知觉的解释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倾向,这是需要澄清的。 (二)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 在对学习的起因和学习动机的看法上,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人类的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人本主义的学习观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有目的、能够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因此,在教学中,罗杰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增强对变化的环境和对自我的理解,而不应该像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所主张的那样,用安排好的各种强化去控制或塑造学生的行为。罗杰斯还认为学习过程对于学习者来说应该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在教学中不应把惩罚、强迫和种种要求或约束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 罗杰斯认为,人的学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这种观点是可以接受的。但罗杰斯认为这种主动性和自觉性来源于人的本能或所谓内在的潜能,这种本能主义的观点我们不能苟同。我们认为,人类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主要在于外界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离开了人类社会和人类的实践活动就谈不上主动性和自觉性。另外,在罗杰斯的观点中特别强调人的自然发展,而否定环境和教育的重要决定作用。这种否定环境作用的本能决定论的观点是错误的。在教学中,我们固然要尊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学习心得

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学习心 得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学习心得 木头凳高中胡玉丽 罗杰斯对改善人类生活表现出巨大热情。他将自己的“当事人中心疗法”应用到心理学以外的其他人际关系领域,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家庭生活,到教育改革,从领导决策到解决冲突,从政治到社区生活,无不闪烁着他的人本主义精神的光芒。教育是罗杰斯最关注的领域之一。罗杰斯认为,扮演一位成功教师的角色与扮演一位成功的咨询员相同”。他将“当事人中心疗法”延伸到教学之中,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思想。罗杰斯在描述“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特征时,经常使用“意义学习”这一术语。提倡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并在《论人的成长》一书中阐述了这一观点。他认为“有意义的学习不仅仅是事实性知识的积累,而是对个人目前的行为,对选择未来的行为和生活态度,对健全人格的发展起作用的学习。也就是说只有在学习的内容与个人的经验相关的条件下才能产生的学习,即经验学习。如国外曾流行过的“集体教学法”、“沉默法”、“暗示法”等都是采取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主张和原则,强调学习者的经历与语言学习的相关性,设计出类似于学生的生活和经历的课堂活动的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正如Gattegno所描述的那样:“如果学习者能学会发现或创造,而不是死记硬背或重复,那么其学习就得到了促进;如果学习者能学会解决学习材料中所涉及的问题,那么其学习就得到了促进”。为了促进这种有意义的学习,教师的任务首先是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自信、轻松和安全,这是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前提。罗杰斯认为凡涉及到改变学生的自我概念的学习是有威胁性的,往往受到抵制;当学生的自我人格和价值观遭到怀疑时,他往往会采取一种防御态势。相反当对自我的威胁降到最低限度时,学生就会用一种辨别的方式来知觉经验,学习就会取得进展。 传统的教学,只是教给学生一成不变的很快就会变得陈旧过时的,与现实生活无多大联系的事实性材料。这些内容不仅不能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有效地对付社会变化的严峻挑战,而且在相当程度上违背了他们的兴趣与意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用说激发内驱动力和创造力了。基于这一点,罗杰斯主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选择学习材料,自己确定学习进程。他说;“教师完全可以相信学生有自我选择的能力,因为他们

Freescale单片机原理与设计(TPM模块应用编程)

XX科技大学Freescale单片机原理与设计实验报告实验项目TPM编程应用 【实验目的】 1、理解HCS08的定时器/PWM模块TPM(Timer/Pulse-Width Modulator)模块原理 2、学会TPM模块设计 3、进一步认识“对MCU外部管脚/内部模块的控制正是通过Regs的控制来实现” 【实验原理】 MC9S08AW60系列中的定时器系统包括两个独立的TPM:一个6通道的TPM1和一个2通道的TPM2。TPM模块管脚和I/O 管脚复用。定时器系统总共8个通道,每一个通道都可作为输入捕捉、输出比较、或带缓冲的边缘对齐PWM。每一个TPM的所有通道都可以配置成为带缓冲的中心对齐脉宽调制CPWM (buffered, center-aligned pulse-width modulation)。每一个TPM预分频器的时钟源都可以独立选择总线时钟、固定系统时钟或外部管脚对每个TPM,每个通道一个中断,还有一个计数中止中断。 定时器系统的内部结构为:两个独立的TPM每个TPM都由

1个16位的计数器与n(n=6 or 2)个输入/输出通道组成;每一个通道都可作为输入捕捉、输出比较、或带缓冲的边缘对齐PWM。 TPM模块自由计数定时核心是一个16位的计数器。三种时钟源之一经过分频之后的脉冲即作为定时器的计数脉冲;每过一个计数脉冲,Counter便自动+1,Counter加到FFFF后翻转到$0000,同时置溢出标志位TOF为1,然后重新开始计数;溢出时若TOIE为1,还会产生中断请求。Fbus和分频比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溢出时间间隔;但是这种自由计数定时方式定时有限。只读的16位TPM计数寄存器由两个字节寄存器TPMxCNTH和TPMxCNTL构成。 TPM预置计数定时:向16位模数计数寄存器TPMxMODH:TPMxMODL写入一个确定的数值,则计数器每进行一次计数都会将计数和模数计数寄存器的值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就产生溢出,同时置溢出标志位TOF为1,然后重新开始计数,溢出时若TOIE为1,还会产生中断请求。 TPM每个自由计数器包含三个寄存器:一个8位状态控制寄存器(TPMxSC),一个16位计数器(TPMxCNTH:TPMxCNTL,

卡尔·罗杰斯与人本主义心理学

卡尔·罗杰斯与人本主义心理学 11级应用心理学班 曹江亮学号5 卡尔·罗杰斯被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他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开创了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先河,首先普及了“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方法(Rogers,1951)。罗杰斯后来在“互助小组”治疗方法的创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Rogers,1970)。他还把自己在心理治疗领域内的知识扩展到一般人格理论中(Rogers,1961)。最后,罗杰斯把人本主义方法应用到社会问题的解决中,例如教育和世界和平问题(Rogers,1969,1977,1982)。罗杰斯始终对人性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以及对个体可以挖掘潜能和获得幸福的信念,为了解人性提供了新视角。 卡尔·罗杰斯于1902年生于美国伊利诺斯的奥克派克。刚开始,他遵从父母的意愿从事农业,或许是因为一颗不甘平凡的心促使他开始接触心理学。但因为心理学太过乏味,他又决定学习宗教。正因为这一选择,他对心理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人的思想。罗杰斯渴望帮助别人,他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应该也离不开他这可乐于助人的心。 人本主义心理学普遍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要努力做到因个人生活而保持乐观态度。他把达到这一目标的人称之为心理健全的人(The Fully Functioning Person)。对于心理健全的人的特征,罗杰斯做出了界定。心理健全的人坦诚的对待自己的经历。与其陷入常规的生活模式,他们似乎更愿意投身于生活。与此相连,心理健全的人生活在现实的空间里。他们的目的是体验生活,而不仅仅是过日子。心理健全的人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如果他们觉得一件事是对的,可能就会去做。他们对别人的需要感觉敏锐,但不会屈从于社会行为标准的要求。心理健全的人与其他人相比,不太屈从于社会期待的角色要求。但这并不是说他们是反叛的。相反,他们也可能走上一条传统的道路,上大学,找工作,结婚和建立家庭,但前提是这些选择都是遵从他们自身的兴趣,价值观和需要的。心理健全的人更能深刻而敏感的体会自己的情感,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情感。惟其如此,心理健全的人能接受和表达他们的愤怒,能做其他事情是使自己摆脱某种情绪。也正因为这种敏感性,心理健全的人能经历更丰富的生活。

人本主义心理学完整版

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其与语言教学的关系一、定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是以人为本研究人的本性、经验与价值的心理学,亦即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意向性、创造力、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科学。简而言之,因强调以人为本体的价值观而得名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为本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宗旨,整体人观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 二、特点 因其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 三、代表人物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心理学,其理论基础包括三个方面:性善论(或人性本善论),潜能论(或机体潜能论)和动机论或需要层次论。主要观点是对人类的基本需要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将之与动物的本能加以区别,提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发展的;他按照追求目标和满足对象的不同把人的各种需要从低到高安排在一个层次序列的系统中,最低级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这是人所感到要优先满足的需要。 而另一代表人物罗杰斯(C.R.Rogers),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包括人格理论、以人为中心疗法和会心团体治疗。其主要观点则是在心理治疗实践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发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并倡导了“患者中心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

四、主张 1. 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并且正常的人,重视人的心理活动,强调影响个人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心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和价值观,使学生注意研究自己的情感,学会正确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当然,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有助于学习者展示其真实的内心世界,促进学习的发展。 2. 强调人的因素,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是一个有意识和目的的人,他能够主动进行选择和塑造自己的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此外,把学习者当成学习活动的主体,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3. 主张有意义的或有经验的学习。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的自我发现、自我展示。因此,学习者应全身心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老师也给学生提供帮助,让学生学习他喜欢且认为有意义的知识。 4.促进学习者学会适应变化和学会如何学习。当今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各种知识理念层出不穷。又因为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学习者需要感受到变化的存在并能适应,如教材的不断更新。让学习者自主探索积极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追求的目标。 五、人本主义的优点 1.重视学习者的内心世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反对把人降低到“一只较 大的白鼠或一架较慢的计算机水平”,重视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潜在智能等内部心理世界的研究,主张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动,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人本主义不主张学生的行为依赖于现在或过去的环境而刺激,而认为学生的自我实现和为达到目的而进行创造的能力才是他们行为的决定因素,个人所处的物质、社会和文化环境只能促进或阻碍学生的潜能的实现。 2.对学生的本质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人类能否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