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养老模式的名词及解释

传统的养老模式的名词及解释
传统的养老模式的名词及解释

传统的养老模式的名词及解释

机构养老。适合人群是喜欢热闹的单身老人。包括养老院、养老公寓等多种情形。喜欢过群体生活的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人居住于养老院,或组建大型的老年社区,组织大量的老年人自愿前来入住,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所需要的各方面专门化服务。机构养老将是未来养老的一大主体方式。

居家养老。适合人群是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多的中国老人还是选择在家颐养天年,特别是高龄老人和对到养老院和护理院养老都存在着一定的偏见或顾虑的老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养老机构内,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

居家式社区养老。适合人群是子女工作太忙照顾不到,又不想离开家的空巢老人。老年人在家庭居住与社会化上门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确保老人、子女、养老服务人员、政府各取所需,促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社区居家养老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是目前政府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乡村养老。适合人群:“树挪死,人挪活”,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一些老年人虽入晚境,但生命的韧度不减,常想换个地方换个活法。无疑,乡村养老的多种新型模式,对这样的老年人诱惑多多。乡村的空气新鲜,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低廉,吸引了众多的退休老人前来养老。有的城市老人本来家乡就在农村,退休后是叶落归根;有的老人是收入低,居住城市感觉生活成本昂贵,故希望在农村养老可生活得轻松些;有的老人喜欢贴近大自然,终日种草养花,爬山嬉水,整日与大自然做伴也是人生一大乐趣,所以催生乡村养老这一养老模式。

以房养老。适合人群是对于手头有房,无子女或者不愿意将房产留给子女的老人。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通过一定的金融机制或非金融机制,将住房蕴含的价值尤其是自己身故后住房仍然会保留的巨大价值,在自己生前变现套现用来养老。以房养老目前已经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

异地养老。适合人群是经济条件不太好但喜欢旅游的老人,旅游养老两不误。鉴于不同地域的房价、生活成本和生态环境的巨大差异,从那些生活成本高,而居住环境恶劣的大城市移出,迁移到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较低的城镇养老居住。

售房入院养老。适合人群是有房产、又不愿与子女同住,喜欢热闹的老年人。老年人将自己的住房对外出售,用这笔钱财居住到较好的养老院养老,既可以节约社会资源,又使得养老生活增添了众多的乐趣,将部分售房款送交寿险公司办理养老寿险,可以保障自己晚年的生活无忧。

售后回租。适合人群是不愿意离开家,投资比较谨慎的老年人。人们将已具有完全产权的住房先行出售,再通过“售后回租”的方法达到以房养老的目标。既可以获取一大笔款项用于养老生活,又能保持晚年期对住房甚至是原有住房的长期乃至终生的使用权,照常有房可居,对老人的更好养老增添了相当的保险系数。租房入院养老。适合人群是有一套以上住房或住房面积较大的老人。人们将具有完全产权的住房先行出租,再通过另租房居住或入住养老公寓、养老院的方法达到以房养老的目标。既保障晚年期照常有房可居,并获取持续稳定的租金收入用于养老生活,又能保证在自己身故后原有住房仍能照常遗留给子女,符合国人养儿防老、遗产继承的传统习俗。

基地养老。适合人群是有一定经济实力,喜欢亲近自然又不愿离家太远的老年人。在大城市周边生态环境优越、交通便利、经济相对不够发达的区域,建造大规模的养老基地,将城市的老年人自愿移入居住,实施基地养老。这一做法既可大大提升养老的品位和生活质量,又相对节约了养老成本。老年人居住在基地养老后,还可以将原居住于城市的已闲置住房,通过出租或出售的方法将价值搞活。

旅游养老。适合人群:退休后身体状况颇佳,经济条件非常好,乐意于趁腿脚灵便时好好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的老人。如今,出现了一些候鸟式的老人,分别在青岛、哈尔滨、杭州、海口、昆明等名胜景点购买住宅,一年四季作观光游览式的养老。

大房换小房。适合人群是住房处于市区较为中心位置的老人。老人退休后,卖出原居住的大屋,再买进适合居住的小屋,用售房购房的差价款作股市或债券投资,可为养老提供更有实力的保障。老人还可将该笔差价款办理养老年金寿险,每年支取现金用来养老,等到一定年份再将该小房用以房养老的办法,继续获取现金流入,养度晚年。或者把这个小房子对外出售,自己住到养老院安度晚年。

合居养老。适合人群:若干志同道合且又收入较低、住房环境较差的老年人。一些老人可以商议将自己的住房出售,将钱财合并一起,对养老问题做个特殊组合,

在较好的地段合资购买面积较大,功能较好的住宅,大家居住一起,合作购房,共同居住开销,结成一个养老的生活共同体搭伴养老。养老生活成本也大幅度降低,又消除了寂寞空虚感。

集中养老。适合人群:农村的“无儿女、无固定收入、无法定赡养义务”老人。浙江省的农村,以乡镇为单位举办养老机构,将村庄的“三无”老人适度集中一起居住养老,由政府来买单。此举解决了农村老人的众多问题,受到好评。

家内售房养老。适合人群是容易接受新观念的老年人。美国的许多家庭有一种富有特色的家庭内部售房养老的交易行为。父母将自有住宅出售给子女,借以换得房款做养老金。这是将父母与子女的赡养与继承关系,用金钱的方式加以明码标价、等价交换,对不愿意赡养父母而只喜欢承继房产的子女是一大打击。

钟点托老。适合人群是住在社区内的老人。在居住社区内像举办幼儿园那样举办一两个托老所,或者说老年活动室等,向老人们提供饮食、娱乐、图书等,老人们白天在此托管,儿女们也感觉到很放心。

遗赠扶养。适合人群是没有子女又希望和熟悉的人同住的老年人。老人同亲朋好友约定,由对方负责养自己的老,自己死亡后,将住房遗赠给对方。这是我国几千年来民间社会广泛流传,今日仍由国家法律认可的“遗赠扶养”模式。它作为“你给我住房,我为你养老”的以房换养的鼻祖,已有了悠久历史。

招租养老。适合人群是城市中的孤寡老人。老人在家中招徕年轻的大学生做房客,一扫往日的沉闷暮气,身边既多了人员照顾,又有一笔可观的房租做为生活费补充;对年轻大学生而言,也有助于解决住房和情感归宿问题;城市的住房资源也得到较好运用,极大地缓解了住房的紧张局面,可谓是一举三得。

小型家庭养老。适合人群是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利用自己的住房,把其装修成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场所,一般10张床左右,雇用养护员或由原家庭成员为受养员服务。

货币化养老。适合人群是城市特困和孤寡老人。货币化养老就是由相关部门拿出一定的资金,以货币券的形式向特困老人发放,老人可以持券到社区购买服务,从而实现居家养老。

消费养老。适用人群是18岁以上成年人。通过一定消费积分比例,增攒养老金。在不改变消费者消费习惯以及市场商业习惯下,通过日常消费,由国家授权单位,

通过一定消费积分比例,增攒养老金。

名词解释

教学法 名词解释: 1、教学方法:在教 学过程中,师生 为实现教学目 的完成教学任 务而采取的各 种手段,方法和 程序的总称。2、教学模式:开展 教学活动的一 整套方法论体 系,是在一定的 教育思想观念 或教学理论指 导下建立起来 的较为稳定的 教学活动的结 构框架和活动 程序。 3、教学氛围:是对 教学活动产生 直接影响的课 堂内外部气氛、 场景等。 4、启发式教学:是 以学生的全面 发展和主动发 展为目标,通过 教师的启发诱 导与学生的主 动探究,知情意 和谐发展的过 程 5、演示法:教师在 课堂上通过展 示实物,直观道 具,或进行示范 实验,让学生通 过观察获得感 性认识,掌握知 识的一种教学 方法。 6、读书指导法:在 教师指导下学 生阅读课本或 课外读物,以获 取知识,巩固知 识,运用知识, 形成技能的一 种教学方法。 7、研究性学习:是 学生基于自身 兴趣,在教师指 导下,从自然、 社会和学生自 身生活中选择 和确定研究专 题,主动地获取 知识、应用知 识、解决问题的 学习活动。 8、教学技能:是教 师在教学过程 中,运用与教学 有关的知识与 经验,促进学生 学习,达成教学 目标的能力和 技巧 10调研学习法:学 习者亲自去熟悉和 了解学习的一种对 象的一种学习方 法。 11评价方法:收集 教学的信息,对评 价对象进行价值判 断时所采用工具和 手段的总称。 12合作评价:多个 评价主体从多角 度,多渠道获取关 于学生的多方面信 息以判断学生发展 情况的评价活动方 式。 13成长记忆袋:显 示学生学习成就信 息的一连串表现、 作品、评价结果以 及相关其他相关记 录和资料的汇集。 14教学媒体: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与 学生之间传递以教 学为目的的信息所 使用的媒介工具 15网络教学:是基 于信息技术支持的 采用新型教学模式 和教学方法的教学 形式。 教育学 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教育 者根据一定的 社会或阶级的 要求,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 对受教育者身 心施加影响,把 他们培养成为 一定社会或阶 级所需要的人 的活动。 2、教育学:教育学 是研究教育现 象,揭示教育规 律的一门学科。 3、遗传(遗传素 质):是人的先 天的解剖生理 特征,主要表现 在人的机体构 造、形态、感觉 器官以及神经 系统的特征等。 4、主观能动性:指 人的主观意识 对客观世界的 反映和能动作 用,它是人的主 观意识方面的 特性 5、教育目的:国家 把受教育者培 养成为什么样 的人,是培养人 的质量规格标 准,是对教育者 的总的要求。 6、教育方针:是指 一个国家或政 党发展教育事 业,开展教育工 作的根本指导 思想。 7、培养目标:是教 育目的在各级 各类教育机构 的具体化,也就 是不同类型、不 同层次的学校 培养人的具体 质量规格标准 8、教师资格制度: 是国家对教师 实行的一种特 定的职业许可 制度,是国家对 专门从事教育 工作人员的最 基本要求。 9、教师聘任制:是 指聘任双方在 平等自愿的前 提下,由学校或 教育行政部门 根据教学岗位 设置,聘请有教 师资格的公民 担任相应的教 师职务的一项 教师任用制度。 10、教师:是

英语教学法汇总

英语教学法汇总 只有努力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寓教于乐,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在上课时必须精心创设情境,以布置教室、角色扮演或播放录像、录音等方式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通过音乐、绘画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英语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参与一些积极有效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才能使他们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轻轻松松提高素质。 1、直观教学法 2、情境教学法 3、模仿练习法 4、歌谣说唱法 5、表演法 6、竞赛法 7、讲授法 8、演示法 9、交际教学法 10、自然法教学 11、暗示法 12、游戏教学法 13、三位一体教 学法 14、活动教学法 15、全身反应法 16、多媒体辅助 教学法 17、激趣法 18、任务教学法 19、艺术激趣式 教学法 20、简笔教学法 21、猜图法 22、挑战法 23.演角色 22.双簧 25、演讲比赛: 26、拍卡片说句 子 27、分组拼读单 词比赛 28、动作教学法 29、合作教学法 30、功能意念法

1、直观教学法 在教学时,有些教学材料贴近于生活,能充分反映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教师应该有效地利用资源,如运用实物或图片、教具等进行演示,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比较鲜明的事物表象,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他们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他们的生活中去。 教具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尽可能使用直观教具(如看录象模型教学挂图实物教具等)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形象化、生动化。 如在学习book , pencil 等学习用品和apple , orange 等水果时,就可以利用水果实物或图片进行教学,使抽象的单词直观化,使英语的学习过程更具趣味性。 2、情境教学法 情景是教师创设或模拟的生活场景,应具有真实、生动、实用的特点,便于学生将所学语言材料进行综合、创造性地进行表达交流。这种练习方法,有接近生活的交际功能,而且能变单调、机械的句型操练为活泼、生动的交际性练习。情境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在生动、形象的情景中学习英语,能使英语课堂教学趣味化、形象化。 如学习“May I come in?”这个句子时,可以先请学生注意看和听:教师走出教室,在教室门上敲几下,并注视全班学生,用请求的语气和想进来的手势说:“May I come in?”这时学生都睁大了眼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在说什么呢?”教师可趁势再重复两遍,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听懂了句子的意思,并且能把听到的句子“May I come in?”流利地说出。在这种情境下学会的句子,记忆牢固且能学以致用,如进老师办公室,就会自然使用“May I come in?” 3、模仿练习法 英语学习需要学生的模仿练习,因为英语的语音、语调及书写必须准确无误。为此,教师在范读字母、单词或句子之前,应该让学生听老师的读音,看老师的口形,进行认真的模仿练习。引领学生反复训练,鼓励学生大胆张口。 4、歌谣说唱法 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根据其特点,将学习的内容编成一些顺口易记的歌诀。 如:丁丁、丁丁真能干,学习思考用head,小小eye看黑板,竖起ear认真听,mouth、mouth 长得巧,讲起英语都说好,nose、nose嗅觉灵,foot、foot踢足球,arm、arm来举重,长长leg 跳绳快,虽然比赛伤了toe,领奖face乐开了花,全班拍着hand,夸他为班争了光。学生在背歌诀时,脑、口、耳并用,还可以配以肢体表演,这样的英语学习是愉快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使他们感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5、表演法 英语是语言的载体、交流的工具。不同的语言其表现的形式也不同。英语只是其中一种。作为小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很强。在英语课堂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例如:在学习句型what would lilk to eat? I would like some...... would you like some....yes,please(no,thanks)的过程中教师点拨了句型的理解和用法后,可以由学生自由结合表演回话,可以去讲台前,由学生作为裁判。在此过程中,学生会精心准备,认真表演,发挥出自我极限,你会发现学生对句型的语境理解的运用更加准确,记忆时间更加持久。 又如在“In the morning”这一单元后,我们的表演要求就是:把一天从早晨醒来到上学这一阶段的生活用英语表演出来。每个小组四名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妈妈、Jimmy、 Betty ,为了表现的逼真,学生们带来了牙刷、口杯、梳子、闹钟、牛奶、面包和鸡蛋等道具,甚至还有妈妈用的围裙。当演出开始时,随着闹钟音乐的响起,同学们开始了精彩的表演。除了新学的单词:起床、刷牙、洗脸、梳头、吃早点、去上学,他们主动地选用了课文中的歌曲来伴奏。这样使得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泼。在剧中,每个同学的对话虽然不多,但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正在使用刚学到的知识,并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所以都很认真的对待演出。而且,在演出后他们也很有成就感。而没有走上台的同学也被带动,纷纷举手表示下次要演。 6、竞赛法 青少年活泼、好强、好表现,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努力在英语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说和做的机会,使他们处于学习的主人地位。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把游戏搬进课堂,不仅拉近了师

组织文化名词解释护理管理学

组织文化名词解释护理管理学 领导 leadership:是指管理者通过影响下属达到实现组织和集体目标的行为过程,其目的是使下属心甘情愿地为组织目标而努力。 风险管理 risk management:是指通过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分析风险,从而有效的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佳安全生产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激励 motivation:是利用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发人的内在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护理质量管理:是指按照护理质量形成的过程和规律,对构成护理质量的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护理服务达到规定的标准,满足和超越服务对象需要的活动过程。 非正式组织:不是由管理部门规定,而是由于地理上的相邻,兴趣相似或者利益相同等而自发形成的组织。 目标管理 management by objective:是由组织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参与目标制定,在工作中由员工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管理方法。

控制的定义:就是监督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 正式组织(Formal organization)是指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对其内部成员的职责范围和相互关系,以政策、章程、组织结构等加以明文规定所形成的组织体系。 成熟度(maturity):个体完成某一具体任务的能力和意愿的程度,包括心理成熟度和工作成熟度。 人本管理思想:人本原理强调,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重视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创造条件来尽量发挥人的能动性。要强调和重视人的作用,善于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搞好对人的管理。 外变量:外变量指某些能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在科研设计中应尽量排除。设立对照组能达到排除外变量的作用。 量性研究:通过数字研究现象的因果关系。书上又称定量研究,是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设计,是在实证主义哲学观下的研究流派,主要特征是强调客观、精确,确认食物是可以寻求规律的,真理具有惟一性,常常用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将研究结果量化。

教学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教学法) 1、教学氛围:教学氛围 指的是对教学活动产 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 外部气氛、场景等。 2、启发式教学:以学 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 发展为目标,通过教 师的启发诱惑与学生 的主动探究,实现知 情意和谐发展的过 程。 3、教学模式:是在一定 的教育思想观念或教 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 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 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 动程序。 4、讲授法:讲授法是指 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 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 知识信息的方法。5、演示法:演示法是指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 示各种实物、直观教 具,或进行示范性实 验,让学生通过观察 获得感性认识,掌握 知识的一种教学方 法。 6、实验法:是指学生在 教师的指导下,利用 一定的仪器设备,通 过条件控制引起的有 些变化,从观察这些 变化中获得知识,培 养技能技巧的方法。 7、读书指导法:是指在 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 读课本或课外读物, 以获取知识、巩固知 识、形成能力的一种 方法。 8、研究性学习:是指学 生基于自身兴趣,在 教师指导下,从自然、 社会和学生生活中选 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主动获取知识、应用 知识、解决问题的学 习活动。 9、讨论学习法:学生在 老师的指导下,为解 决某个问题与他人相 互研讨、切磋琢磨、 相互学习的一种方 法。 10、调研学习法:调研学 习法就是调查研究学 习法的简称,它是指 学习者亲自去熟悉和 了解学习对象的一种 学习方法。11、教学技能: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运用与教 学有关的知识与经 验,促进学生学习, 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 和技巧。 12、导入技能:教师在讲 解新知识教学活动开 始时,有意识、有目 的地激发学生的兴 趣,引导学生进入新 的学习情境的一种能 力和技巧。 13、板书技能: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根据教学 的需要用黑板以凝练 的文字语言或形象的 图表传递信息的能力 和技巧。 14、评价方法:评价方法 是教学方法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是指收集 教学的信息、对评价 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时 采用的工具和手段的 总称。 15、合作评价:是指多个 评价主体从多角度、 多渠道获取关于学生 的多方面信息以判断 学生发展情况的评价 活动方式。 16、成长记录袋:成长记 录袋是显示学生成就 信息的一连串表现、 作品、评价结果以及 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 的汇集。 17、纸笔测验:根据教学 目标通过编制试题组 成试卷对学生进行测 试引出学生的学习表 现然后按照一定的标 准对测试结果加以衡 量的一种评价方法 18、网络教学:网络教学 是基于信息技术支持 的采用新型教学模式 和教学方法的教学形 式。 19、教学媒体:教学媒体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 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 所使用的媒介工具。

英语教学法术语

载入中…… 载入中…… 时间记忆 << < 2008 - 3 > >>日一二三四五六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最新评论 Re:英语学习十要素 Re:《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发展 Re:《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发展 Re:《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发展 Re:《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发展 Re:《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发展 Re:课堂上表扬的尺度 Re:我市教师肖君侠荣获河南省第九届 Re:我市教师肖君侠荣获河南省第九届 Re:如何处理教材中的阅读短文 专题分类 研修茶座 我的首页相册标签 教师论文(5) 学生习作(8) 说课资料(0) 优秀教案(0) 通知(7) 经验交流(22) 论文(3) 业务学习(14) 最新日志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发展研究》 关于说课(转载) 说课的内容、模式(转载) 我市教师肖君侠荣获河南省第九届初中英 我和你---奥运主题歌 学外语的忌讳(转载) 英语学习十要素 自主学习不是自己学习

课堂上表扬的尺度. A Letter of Invita 最新留言 载入中…… 搜索 载入中……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用户注册忘记密码 友情连接 博客信息 详细信息 站内订阅(0) 加为好友 发送短信 日志:51 评论:157 留言:3 访问:7571 英语教学法术语 [ 2008-3-4 8:38:00 | By: duanhongxia ] 推荐 APPENDIS A The Terms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英语教学法术语 A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形成性作业2答案

形成性作业2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功利组织:功利性组织是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的方式作为管理和控制部属的主要手段。 2、棱柱模式理论:所谓“棱柱子模式理论”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3、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4、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又称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的。 形成性作业4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单向沟通 P190 单向沟通是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如作报告、发指示、下命令等都属于单向沟通。 2.主文化 P228 主文化是行政组织中上层管理人员或者领导人员所主导和支持的,与组织中正式的规章制度、组织战略和政策有较为紧密的联系的文化。它体现的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它为组织中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共享,在组织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组织中的主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代表,通常展现了一个组织特有的精神气质和风格心态. 3.单环学习 P212 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显然,单环学习只有单一的反馈环,它是在当前的系统和文化框架下提高组织能力,完成已确定的目标或任务。这种学习的目标是适应环境,取得最大效率,学会如何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完成组织任务。 4.敏感性训练 P281 敏感性训练,又称敏感度训练或“T组训练”(T-group training),是一种在实验室进行的训练方式。所谓的敏感性训练就是通过群体间相互作用的体验,提高受训者的社会敏感性和行为的灵活性,帮助提高受训者对自己、他人、群体和组织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技能。

《英语教学法》名词解释

《英语教学法》名词解释 ◆Structural view (结构主义语言理论) The structural view of language sees language as a linguistic system made up of various subsystems: the sound system (phonology); the discrete units of meaning produced by sound combinations (morphology), and the system of combining units of meaning for communication (syntax). ◆Functional view(功能主义语言理论) The functional view not only sees language as a linguistic system but also a means for doing things. In order to perform functions, learners need to know how to combine the grammatical rules and the vocabulary to express notions that perform the functions. ◆Interactional view(交互语言理论) The interactional view considers language to be a communicative tool, whose main use is to build up and maintain social relations between people. ◆Behaviourist theory(行为主义理论)------Skinner

组织文化名词解释护理

组织文化名词解释护理 名词解释: 1: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倡导和全体员工的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 2:企业文化模式:是指一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文化特质的构成方式及其稳定特征,它反映一类企业的整体文化面貌和一般精神状态。 3:企业价值观:是企业 __和全体员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人的行为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乃是一个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为谋求生存、发展而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的基础上经过精心培育而逐步形成的、并为整个员工躯体认同的正向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 5:企业伦理道德:企业伦理道德是指用以调整企业内部各种关系以及企业与社会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6: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物质形态、经营管理行为和精神面貌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或者是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企业整体的认识和评价。 7:企业文化积累:是指企业文化特质的保存以及企业文化新特质不断增长的发展过程。 8:企业文化传播:是指企业文化特质从一个群体或个体扩散到另一个群体或个体的过程。 9:企业文化冲突:是指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特质的文化在相互接触、交流时所产生的撞击、对抗和竞争。 10:企业文化整合:是指企业内部具有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接触、交流进而相互吸收、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 11:企业文化变革:是指由企业文化特质改变所引起的企业文化整体结构的变化,它是企业文化运动的必然趋势。 12:企业楷模:也称企业英雄,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批具有较高政治水平、业务技术能力和优秀业绩的劳动模范、先进骨干分子或英雄人物等。

教学法名词解释

1.教学氛围:指的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外部气氛,场景等. 2.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称. 3.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 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5.读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本或课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方法. 6.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7.调研学习法:就是调查研究学习方法的简称,它是指学生亲自去熟悉和了解学习对象的一种学习方法. 8.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9.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和技巧. 10.评价方法:是指收集教学的信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时采用的工具和手段的总称. 11.成长记录袋:是显示学生学习成就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12.合作评价:是指多个评价主体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关于学生的多方面信息以判断学生发展情况的评价活动方式. 13.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所使用的媒介工具. 14.网络教学:是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教学形式. 15.学校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16.义务教育:所谓义务教育,是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直接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17.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18.遗传素质:也称为遗传,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 19.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它是人的主观意识方面的特性,故称为主观能动性. 20.教育的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21.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2.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关的具体化,也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标准. 23.智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24.美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享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2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6.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27.教师聘任制度:是指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28.师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29.核心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把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学小组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教学的课程. 30.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31.课程标准:是指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目标,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32.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指定的知道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33.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34.德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 35.行为训练法:是通过道德实践和对道德行为的价值领悟,策略训练,奖惩等方式进行德育,以巩固道德信念,磨练道德意志.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 36.班级:是学校根据管理的需要,把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分割成一个个小范围的聚合体。它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 37.班主任:是由学校指定的,全面负责一个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的老师。 38.集体舆论: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 39.班风:一个班的集体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而形成一种风气。

英语教学法复习资料

英语教学法复习资料 一、术语翻译 1. 语音学:Phonetics 2. 目的语:target language 3. 教学路子/途径:Teaching approach 4. 交际途径: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5.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6.习得:Acquisition 7. 转化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8. 交际年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9. 信息处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 10. 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11. 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12.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 13. 个性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 14.听说法:The Audiolingual Method 15英语教学:TESL 10. 句型操练:Pattern drill 16. 语法分析:grammatical analysis 17发现学习法:Discovery learning 二、单项选择题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involves writing? ___A___ A. Labeling pictures. B. Matching pictures with labels. C. Dramatization. D. Role play.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longs to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B ) A. focus on accuracy B. focus on fluency C. focus on strategies 3.What’s the teacher doing by saying “Now you are going to do this in pairs.” ? ___C___ A. Checking understanding. B. Giving prompt. C. Setting tasks. D. Getting feedback. 4. What syllabus does the following present? (C ) Unit 1 Self-introduction Unit 2 Greetings Unit 3 Asking the way Unit 4 Making apologies Unit 5 Inviting Unit 6 Extending thanks A. structural syllabus

组织文化名词解释答案

组织文化名词解释答案 组织文化名词解释答案_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 D. C.一一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在组织行为学家看来,群体可以满足个体的不同需要,这些需要主要是( A.安全需要 B.地位需要 C.38.动机动机: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动机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 39.组织文化组织文化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40.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群体凝聚力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它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41.简述人际关系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简述人际关系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简述人际关系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对组织管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际关系影响工作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凝聚力的基础; (2)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 (3)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42.简述正式领导者与非正式领导者的关系。 简述正式领导者与非正式领导者的关系。 简述正式领导者与非正式领导者的关系正式领导者是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领导者;非正式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领导活动的领导者;具体来讲,二者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式领导者一般是工作领袖,非正式领导者往往是情感需要 D.权力需要 E.实现目标的需要) 22.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个体较易产生与群体保持一致的从众行为倾向(A.群体的竞争程度较低 C.群体凝聚力较高 D.群体目标较明确一致 )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 案例研究法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C.能力能力 )23.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领导者要通过实现各种领导功能来完成基本任务。 这些功能主要有(A.创新功能 B. 激励功能 C.组织功能 D.沟通协调功能 E.服务功能 )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 4.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标准(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 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按心理活动的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A.角色知觉角色知觉 )24.领导权力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它们是(A.资源控制权 B.奖惩权 C.专长权 )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B.社会惰化效应 ) 社会惰化效应25.群体讨论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决策中,主要的群体决策技术有(A.命名小组法 B.头脑风暴 C. 电子会议法 E.德尔斐法三、判断改错

五步教学法解释

“五步教学法”教学模式实施意见 一、实验目的 坚持生本教育中“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教学宗旨,遵循“人人参与,个个展示,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课堂主题,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做自己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会学,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二、课改内容 学校在吸收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及杜郎口中学学习模式精髓的同时立足自身实际,取长补短,尝试开展“五步教学法”。 “五步教学法”以导学案统领,以小组学习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目标,以发展学生为方向。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全方位开放。通过自己主动学习、深入探究、动手实践去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概念、解决新问题,在构建新知的过程中,获取经验、发展能力。课堂上用丰富多彩的主体性学习活动取代单一的讲解接受式学习,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究,进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成长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慧。 依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反馈检测、当堂达标”等课改思想与思路,课堂模式在操作分为五个大环节:揭示目标——小组合作——展示点评——拓展延伸——总结提升(语文:激发兴趣,揭示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小组合作,研读品析——展示点评,情感升华——拓展延伸,总结提升。数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目标,明确任务——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尝试练习,拓展延伸——整体回顾,总结提升) “五步教学法”较之以往课堂主要有三方面的改变:一是备课模式的改变,二是学习方式的改变,三是课堂模式的改变。 (一)改变备课模式——编好用好导学案 导学案的功能重在“导”,核心在“学”。学案和教案有本质区别。首先,学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这是根本性的转变,是学校以生为本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3、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特有的、经常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人、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间,群体间关系的知觉,简而言之,社会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在个体行为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个体的自我知觉,既包括对自己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则无,又包括对自己的目标与发展途径的认识。 5、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6、态度:是指个体对瓮城事所持有的一种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1、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 2、挫折:由于某些主观成分的原因遇到验证以克服的困难,使目标无法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这种目标无法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紧张状态就叫“挫折” 3、强化: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环境的作用下会采取一定的行为。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行为的频率就会增加;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这种状况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强化” 4、群体: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5、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它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规范起着约束成员行为的作用。 6、群体内聚力: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称为群体内聚内,它包括群体成员与整个群体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 7、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们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交流的有机渠道。 8、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 1、领导: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这个领导过程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所处环境这三个因素所组成的复合函数。 2、领导决策: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了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通过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从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中选择其中一个最佳方案,以此实现领导目标的活动过程。 3、权力:个体影响其他个体(群体)行为的能力。 4、政治行为:指组织中的个体或群体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资源,争夺权力的活动。 5、领导效能:领导者在实施领导过程中的行为能力、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即实现领

名词解释大全

教育学 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狭义的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是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教育者:是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3.受教育者:是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4.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5.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6.教育目的:是人们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出的,对受教育者的培养规格和素质发展要求的预期设想和规定。 7.培养目标: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是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随着受教育者所处的学校类型、级别而变化。 8.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变化的结果。 9.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0.教育制度:广义的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狭义的指学校教育制度。 1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教育行政体制:教育行政体制又称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或教育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教育事业的组织体系和相关制度的总称。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13.学校: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所建构的,以专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为核心任务的社会组织和机构。 14.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15.个体的发展:通常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期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16.校长负责制:是指学校工作由校长统一领导、全面负责的学习组织制度。 17.教师:从广义上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都可称之为教师。从狭义上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18.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逐渐发展为一个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19.师生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 20.课程:广义上课程是按一定的培养目标,在学校安排和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的一切活动。狭义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所有学科的总和,它主要体现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课程资源之中。 21.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2.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3.教科书: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

英语教学法复习题

复习题1 Part I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rom the four choices. 1. Proper lesson planning is essential for both novice and ( ) teacher. A. experienced B. young C. old D. new 2. The principles for good lesson planning are in terms of aim, variety, flexibility, ( ) , and linkage. A. type B. learnability C. attitude D. language 3. ( ) means the realistic goals for the lesson. A. V ariety B. Linkage C. Aim D. Lesson planning 4. Linkage means the stages and the ( ) within each stage are planned in such a way that they are someway linked with one another. A. directions B. steps C. goals D. types 5. Ideally, lesson planning should be done at two levels: macro planning and ( ). A. teaching planning B. language teaching C. assessment D. micro planning 6. ( ) is planning for a whole programme or a whole-year course. A. Micro planning B. Macron planning C. Teaching D. Language learning 7. The 3-stage model is pre-reading, ( ) and post-reading. A. practice B. writing C. while-reading D. preparation 8. By language skills, we mean communicative skills involved in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 ). A. drawing B. describing C. practicing D. writing 9. When did Harmer suggest the following measures for undisciplined acts and badly behaving students ( )? A 1984 B 1985 C 1983 D 1986 10. What should the teaching of pronunciation focus on? A. reading phonetic transcripts of words B. writing phonetic transcripts of words C. students’ ability to identify and produce English sounds themselves D. acquire native-like pronunciation 11. Which is not our realistic goal of teaching pronunciation listed below? A. creativity B. consistency C. intelligibility D communicative efficiency 12. Which is not the kind of stress that is important to achieving good pronunciation listed below? A. word-level stress B. paragraph-level stress C. phrase-level stress D. sentence-level stress 13. Pronunciation is difficult to teach without some drills on ( ) A. gestures B .action C. sounds D. correction 14. Grammar practice is usually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they are ( ) A. mechanical practice and effective practice B. meaningful practice and effective practice C. communicative practice and mechanical practice D. communicative practice and effective practice 15. ( ) are most frequently used in mechanical practi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