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如何构建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和谐关系

论新形势下如何构建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和谐关系
论新形势下如何构建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和谐关系

本科生论文

题目:论新形势下如何构建政府与媒体的和谐关系

作者:米华

专业:06行政管理

学号:06357059

指导老师:张紧跟

2009-8-17

论新形势下如何构建政府与媒体的和谐关系

06行政管理米华 06357059

【摘要】在大众化信息时代的背景之下,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媒体作为政府镜鉴,群众喉舌的功能空前加强。作为政府与公众沟通互动的重要渠道,媒体一方面继续扮演着政府政策宣传和舆论导向工具的角色,另一方面它也是反映社情民意,监督政府行为的重要力量。在信息传达日益便捷,媒体功能空前强大的今天,媒体的后一项作用逐步加强,从而深刻地影响到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政府形象的塑造。政府如何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实现良性互动,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为此,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分析了新形势下媒体角色以及与政府关系的变化,媒体与政府关系的新特点,并对如何构建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出参考方案。

【关键词】政府媒体关系和谐

前言: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管理社会的方法逐步从行政管理向公共管理转变,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日趋多元化,手段趋于多样化,正在形成以政府为核心的、多元的、开放的公共管理体系,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越来越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政府仍然是管理核心,但不是唯一的管理主体,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公众所组成的管理体系,共同管理社会事务,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媒体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越来越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呈现出不同于传统体制下媒体的新的特点。首先,媒体作为党、政府和人民喉舌的功能得到加强。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四个文明建设进程中,我国媒体坚持正确导向,弘扬主旋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正面宣传和鼓劲的作用。其次,媒体逐渐增强了信息传播功能,逐渐成为社会最有效的传达、动员和组织的载体和工具,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得到加强和突出。

一、新形势下媒体所扮演的角色

1.媒体传播信息的功能增强

信息传播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信息传播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有效的信息传播可以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可以加速社会变革的进程,也可以减缓变革中的困难和痛苦。”①大众传播的首要功能,就是向受众连续不断地传播大量的信息。我国媒体在经历了长期忽视受众信息需求的误区后,逐渐回到以受众需求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媒体通过持续公开地向大众提供世界发展变化的信息,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成为人们互相沟通的重要渠道和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重要载体。各种重要的信息,上至十七大的报告,下至生活用品涨价,人们都是通过媒体在第一时间知道。政府也是通过媒体来搜集社情民意,知晓人们有什么愿望和诉求,对政府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政府管理社会的方式,已经从传统的文山会海下达指令,转变到更多地依靠媒体来传递信息、动员组织社会。最近我国公布了首部政府信息公开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条例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应主动公开政府信息,这不仅是政务公开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顺应信息社

会人们不断高涨的信息需求。可以预见,在信息社会,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第一渠道,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媒体成为公共管理的主体之一

有学者依据与公共权力中心的距离,对我国公共事务中的管理主体作进一步区分,共分为六类:直接掌握公共权力处理公共事务的国家机关、执政党、政治团体、依靠法律和政府授权来处理公共事务的公共部门、在政府指导下由基层群众组成的自治组织、不依靠公共权力来处理公共事务的民间组织。因为我国媒体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经营活动,但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属于“依靠法律和政府授权来处理公共事务的公共部门”。我国媒体在参与社会活动中,目的是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合理的政治秩序。是受党、政府和人民委托,以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为己任,对公众开展宣传解释和教育工作,以公共利益与宪法为基本的行为准则,这也完全符合对公共管理者的定位,即公共管理者必须是宪法的忠实执行与捍卫者、人民的委托者、明智的少数、解释者与教育者、利益的平衡者的角色。媒体在社会事务管理中,逐步由被管理对象转变为管理者,与政府、公民和其他非政府公共组织都是相对独立的社会主体,共同构成多元的社会治理结构。媒体虽然与政府不是平等的管理者地位,但也是重要的社会协调组织机构,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3.媒体成为社会风险的守望者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既是发展关键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社会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在进行深刻调整,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人们迫切需要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提前预警,以便及时防范和应对危机。公众由于受专业素质、地理位置、生理状况等个体条件的限制,对周围环境变化的信息搜集、处理、分析鉴别能力,对各种潜在威胁的感知和反应能力是有限的。而政府虽然拥有高度发达的科技手段和众多的信息搜集渠道,但是决策者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公共事务,他们不可能对所有的事务都保持高度的灵敏度和回应力。媒体由于触角遍布全社会,时刻监视着社会和自然界的风吹草动,并通过新闻报道告知公众,因此成为现代社会名副其实的“守望犬”②。美国现代新闻之父普利策说:“如果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上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③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则认为,社会守望是大众传播的重要功能之一。这种社会风险的守望者职能,在我国媒体身上越来越清晰地表现出来。例如2001年银广夏事件、2005年肯德基食品中发现苏丹红、安徽爆发流脑疫情,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等,媒体对正在发生的或者潜在的危险向社会发出的警告,促使公众和政府注意,采取正确的措施,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有效避免了危机的爆发或者减轻危机的危害。

4.媒体是政府体制外监督的主要力量

目前我国的政治体制中,有人大、纪检、监察、司法等部门等对政府行为加以控制和监督,但是这种控制和监督属于体制内部的自我控制,如果没有外界和公众的监督、约束,仍然可能存在很多漏洞和弊端。公共权力的行使,必须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而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媒体来实现的,因此当前媒体监督功能不断强化。近些年国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热点事件,例如山西繁峙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安徽劣质奶粉事件、山西

黑砖窑事件、陕西华南虎照事件等,正是因为媒体监督的存在,才使得这些事件进入公众的视野,才使得官员的渎职行为被曝光。党和政府越来越认识到媒体监督对于推动工作的重要作用,将舆论监督提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从1987年的十三大到2007年的十七大,“舆论监督”连续五次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中。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条件比以往有了很大改善,对政府监督力度加大,在促进政府提高工作效率、揭露社会弊端、纯洁党的干部队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自1994年开办以来一直报道、分析各种社会热点问题,成为媒体监督政府的一面旗帜。由媒体作为中介的舆论监督,正在成为我国民主政治中对权力进行制约的重要方式之一。政府接受舆论监督,如同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一样,逐渐成为一种刚性的要求。

5.媒体成为公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

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公众参政议政的愿望和意识与日俱增。但是受到自身条件和能力的限制,公众不可能直接去参与监督公共管理中的政策和措施,同时也无法将自己的思想和意见直接传递给其他社会公众,而媒体提供了沟通交流的现代化工具。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媒体作为一个提供信息和公共讨论的平台,使得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三者之间能形成及时的、良性的互动关系,从而推进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修正等环节趋向透明和公开。因此,人们开始习惯于诉诸媒体,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公开发出呼声,以此影响舆论,影响决策者的决策过程。媒体对社会各种权力执行情况的报道,也使各种公共事务的管理处于透明状态,防止权力的异化,公益原则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近几年我国电视的民生新闻、公共新闻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也是媒体作为公众参政议政平台的重要表现。媒体通过日复一日的新闻报道,培养公众对国家、对社会发展的关心和参与,协调公共生活,协调个人与政府、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高公众应对社会问题的行为能力,同时也成为民众发表意见、建言献策的公共平台,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

6.媒体成为各社会主体利益博弈的平台

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有机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传播信息沟通上下左右的联系,通过传播社会文化和价值观来凝聚社会的方方面面。简单地说,媒体对于社会结构平衡起着重要的沟通、协调和维护功能。现代社会已经形成对大众媒体的高度依赖,掌握了媒体也就意味着掌握了众多的社会资源。从社会学、政治学的角度看,媒体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权力的博弈场,是软实力的角力场。各种社会团体、企业、非政府组织为了在公共事务管理中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争取更大的主导权,往往通过媒体进行公关、角逐,争夺话语权,赢得更多的支持力量。因此在公共事务中,媒体往往作为一种权力资源放大器,折射出各种社会力量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不同影响力。这种作用突出表现在危机事件中。危机发生后,政府及主管部门、危机责任方、社会大众等利益团体会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展开角逐,形成复杂的关系网络。出于消除负面影响,减轻社会要求承担责任的压力等考虑,事故各方都想方设法通过媒体表达自己的意愿,充当自己的喉舌,争取得到公众的信任,将危机给自己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而媒体因其强大的公众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事件的进程,不可避免地与各方力量发生种种联系,而成为危机事件各方利益的角力场。

二、政府与媒体关系的新变化

随着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媒体公共管理职能的强化,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管理与被管理已不能反映两者的关系,政府越来越多地受到媒体带来的挑战,必须寻找到一条处理与媒体关系的新途径。

1.属地管理的格局被打破,政府与媒体的管属关系复杂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媒体一直是行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管理上按照国家行政系统组织来进行,媒体被纳入地方党委和政府的行政体制内,强调的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属地管理。改革开放后,媒体进入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双轨制模式,开始参与市场竞争,媒体除了要发挥党和政府喉舌功能,还有发展壮大自身实力的要求。媒体的触角逐渐打破地域的概念,中央级媒体可以在各地设立记者站、创办都市类媒体,开展地方的新闻报道,参与地方媒体市场的竞争,这就使得地方媒体结构多元化,行政隶属关系复杂化。媒体多层次的隶属关系,打破了原来媒体属地化管理的格局。地方政府与这些媒体之间不是上下级的关系,不能以行政领导的方式管理这些媒体。处理与这些媒体的关系,更多地要考虑横向的协调,调动这些媒体为地方的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积极性。因此,应对这些媒体成为地方党委政府媒体管理工作中不可回避的新课题。

2.市场化增加了媒体管理的难度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媒体作为事业单位,“帽子”和“票子”都是党和政府给的。对于媒体出现的问题,政府只需要一个指令,媒体就会立即执行。现在媒体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帽子”是党和政府管的,“票子”是市场给的,媒体会在党和政府的要求与市场利益的驱动之间摇摆。当媒体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时,媒体的活力焕发出来,显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但与此同时,一些媒体在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下,往往把经济效益作为自己的首要追求,忽视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过分强调以受众和市场为导向,为了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不惜降低品位,以媚俗、低俗、庸俗的内容来吸引“眼球”,从原来的“引导”受众走向“迎合”受众。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坚持为公众利益服务,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伦理道德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公众质疑媒体逐渐为市场所左右、成为赚钱机器的同时,也质疑党和政府管理媒体的能力,各级党委宣传部也遇到了空前的压力。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让媒体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既发挥好信息传播工具和耳目喉舌功能,又为公众提供大量、丰富、健康的娱乐产品,这是党和政府管理媒体必须应对的新问题。

3、新闻自由度依然不足,政府与媒体缺乏良性互动

“舆论监督和突发性事件报道往往是政府与媒体产生龌龊的环节”④。对于政府而言,既然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自然而然应当以“正面报道”为主,所谓“忙不添乱”。即使对于灾难性事件,也强调负面信息正面报道,受灾不是新闻,救灾才是新闻。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强调新闻的宣传价值,或者将新闻等同于宣传(宣传意在说服,信息传播则强调客观公正)。当新闻宣传压制了信息传播,整个社会将处于一种信息生态不平衡的情况下。既不利于培养整个社会以及公众的理性精神,也往往使公众对传媒的公信力产生怀疑,“正面宣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在突发性事件的处理方面,主管部门往往采取新闻管制的方法不予报道,或者等突发性事件的原因得以查明,处理结果出来以后才允许报道。但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只要在不危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则要求对事件予

以快速、客观、公正的报道。对于政府而言,舆论监督就意味着要揭示政府行政行为不规范的地方。一些政府官员执政为民的服务意识不强,害怕因此而丢掉官帽,另一方面也是害怕记者的捕风捉影和失实报道。对于新闻媒体来说,由于媒体与政府的所属关系,因而往往存在着监督力度不足的问题。

4.网络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管理媒体的方法

网络是当今发展速度最快的传媒。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截至2008年6月,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网民数量的24%,并且网民数量以每年百分之二、三十的速度递增。网络的发展,直接冲击了传统的管理媒体的方法。在网络时代没有到来之前,突发事件发生后,传统的新闻管理办法非常有效,宣传部门一个指令,就可以让报纸、广播、电视对事件不报道、不转载。但是网络出现以后,我们无法再像以前一样进行指令式的管理。代理服务器的存在使得对境外网站无法完全屏蔽,要做到对信息的完全封堵已不再可能;每个网民都是记者,他们不需要通过记者资格审核,发布信息也不需要编辑把关,即时性、全时性、互动性都前所未有,网民发布的信息迅速传递。现在很多地方的突发事件和问题,都不是由媒体报道出来。事件或问题发生后,地方主流媒体在宣传部门的“招呼”下没有报道,但是网民没有人接到招呼,也不会听招呼,会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这些网络消息被外地媒体转载,最后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迅速产生社会影响。因此,现在新闻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不是传统媒体而是网络媒体。党和政府迫切需要用新的眼光去重新审视新兴媒体,改进传统的新闻管理方式。

5.媒体的舆论监督力度加强,向政府管理提出了考验

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正是因为媒体的曝光而使事件真相大白于天下,导致不合理不合法但却实施了21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被终止。2001年广西南丹矿难事件,地方政府采用各种手段试图隐瞒消息,但事件最终还是被中央电视台记者报道出来,死难矿工的冤屈得以伸张,事故责任人受到严惩。这些事件说明,舆论监督的力量非常巨大。但是在传统的体制下,各级媒体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舆论工具,这种关系使得媒体难以开展舆论监督,即使中央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有时也举步维艰。2004年,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把舆论监督定性为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团体及其工作人员要重视舆论监督工作,支持新闻媒体的采访活动,为采访报道提供方便。基层单位不得封锁消息、隐瞒事实、干涉舆论监督,不得以行贿、说情等手段对舆论监督进行干预。有关地方和部门应当对舆论监督作出积极反应,对媒体揭露的问题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通过媒体公开处理结果。这些规定,以制度的形式对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权利加以保障。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承认媒体在促进地方“良政”上的作用,进一步保证了新闻媒体对地方政府进行舆论监督的空间。现在,政府虽然是媒体管理者,但又是媒体的监督对象,这是媒体舆论监督向政府管理提出的新挑战。如何应对舆论监督环境的变化,利用媒体的舆论监督来推动工作开展,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做好的新文章。

6.突发事件的处理给政府带来了新挑战

中国目前处于突发事件高发期,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过去我们有“报喜不报忧”的习惯,政府对于突发事件往往只处理不报道,或者先处理后报道。政府在舆论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直面媒体、压制消息传播、封杀传播渠道等等。这些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不仅是影响整个事件的处置,引发危机的连锁反应,还会损害政府的形象。危机处置中舆论引导不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例如,2003年SARS发生,直接导致国家卫生部长和北京市长引咎辞职;2005年吉林石化厂大爆炸,导致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辞职。这些高官的辞职,并不是因为他们是事故的直接责任人,而是因为应对媒体不当,没有及时发布信息,引起公众恐慌,影响社会稳定,败坏政府形象,最终承担由此带来的责任。分析原因,其中虽然有体制缺陷、责任人缺失等客观因素,但是官员对媒体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应对媒体的本领也是其中重要的主观因素。可以说,突发事件处置,对政府应对媒体的能力、水平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和政府必须尽快在突发事件处置中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不断增强舆论引导力,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这也是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

6.开放境外媒体给我们带来了新难题

2006年12月公布的《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放宽了我国对境外媒体的采访限制。根据此规定,外国记者在华采访不再有所谓“开放区域”的限制,可以在“中国境内”任何地区进行采访,也不需要经过“有关外事部门”的同意。同时,外国记者可以通过外事服务单位聘用中国公民协助采访报道工作。这不仅方便了外国记者在中国的采访,实际上也是扩大了中国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增加了中国公民向媒体提供信息、行使表达权的范围和途径。外媒报道的主题可能涉及我国政府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实行这一规定也是政府的一次试验,目的是寻找既能与国际接轨,自身又可承受的新闻开放尺度。各级政府在与境外媒体,包括与境内媒体打交道的过程中,不能沿用传统的管理思维,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做好媒体的接待和服务工作,与之建立起“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与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转变思维,改进方法,应对新的媒体环境带来的挑战。

三、对构建政府与媒体和谐关系途径的探索

当前,政府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推动新闻立法,为政府与传媒良性关系的确立提供法制保障

构建政府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关系要依靠法制的力量。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同时在报告还首次写入了公民的“表达权”。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新闻法》,政府对传媒的管理主要还是以行政手段为主,依据的主要是行业协会以及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定。有的法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已不适应今天的传媒实践,有的规定不具有强制性,形同虚设,如禁止有偿新闻的规定。一方面,新闻媒介的报道权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另一方面,在多重利益的争夺下,传媒有失操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而加快新闻立法,保障新闻传媒的权利,使媒体在反映社情民意,代表公众行使舆论监督权方面有法可依,同时也规范了传媒的操守,监督其行为,确保其作为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的平台。

2.加强对媒体的管理,积极接受媒体的监督

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下,党和政府是公共管理的主体,党的领导保证了公共管理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因此,无论采用何种社会管理方式,媒体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性质不会变,党管媒体、党管舆论不会变。但是在新公共管理要求下,政府不能像以往一样将媒体完全纳人自己的组织架构,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对媒体的行为进行干预,而是要以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前提,以促进媒体公益性的充分发挥为原则,采用法律、政策、经济和技术的手段,对媒体进行管理。与此同时,政府虽然是媒体管理者,但作为公共权力执行机构,还是媒体的监督对象。既不能因为有管理权就拒绝被监督,也不能因为要接受监督就放弃管理,而是要在管理媒体的同时主动接受媒体的监督。这就要求政府转变工作思路和方式,树立主动接受舆论监督的意识,适应在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下开展工作,不再将媒体监督作为对立面,变被动应付舆论监督为主动接受,学会利用媒体的舆论监督来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3.通过媒体了解社情民意,同时掌握舆论主导权

我国政府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不了解民意,政府就无法站在公众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实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了解社情民意是党和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的前提。而媒体具有守望社会的重要职能,是“永不入睡的社会雷达”⑤,24小时注视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因此在政府倾听和搜集来自公众的意见和声音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借助媒体有效地了解公众对政策相关内容的意见和态度,做到在制订决策前开展媒体调查,执行中通过媒体监督政策执行情况,获取公众的反应,据此对政策作修改、调整和完善。但通过媒体表达出来的公众意见,有正确的和错误的,有进步的和落后的,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当媒体将公众的各种声音反馈给政府,政府不能任由媒体去引导舆论,因为政府了解的信息更全面,更能代表社会大多数的利益,更需要对公众承担责任。因此,政府要通过主动的议程设置,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以主流的意见引导非理性的声音,形成有利于促进发展、增进社会和谐度的舆论导向。

4.有效利用媒体的同时,为媒体提供服务

前国新办主任赵启正谈及政府新闻发言人和媒体记者的关系时说:“他(记者)不是你的部下,也不是你的敌人,而是你的朋友,不过这个朋友是带有挑战性的。”⑥政府和媒体的关系也是如此。政府和媒体都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两者的活动都体现出一种公共性,即以公共的需求作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将社会公平和广泛的社会责任作为公共管理的首要价值目标。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媒体与政府都要争取更多的主导权,因此两者是一种竞争性的合作关系。面对媒体这个朋友的挑战,政府不能以压制的态度去限制媒体职能作用的发挥,而是必须勇于应对,善于应对,让媒体为我所用,成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成为政府执政的有力推进器,成为和谐社会的积极建设者。在重视媒体、利用媒体的同时,政府也要树立为媒体提供服务的理念,尽量公开政务信息,满足媒体的采访报道要求;为媒体的发展提供政策、资金上的扶持,推动媒体做大做强。因为对于政府来说,利用媒体与服务媒体,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政府努力服务媒体,扶持媒体发展壮大,媒体才能更好地为政府所用,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尊重媒体的新闻自由,防止媒体权力的异化

新闻自由是公众言论自由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媒体参与公共管理的重要保证,政府应该在法律许可的范畴内对媒体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媒体的新闻自由。但是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媒体之所以享有新闻自由,正是因为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媒体自由不能损害公共利益。只有在维护公共利益前提下获得的媒体自由,才符合新闻伦理要求,才能得到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媒体如果为了自身的商业利益或者是为了某个集团的利益,以自由的名义从事媒体活动,那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现实情况是,我国媒体的权力寻租已经不是个别现象:有偿新闻、虚假新闻、关系新闻泛滥,片面追求轰动效应;媒体开展舆论监督不是为了维护公平正义,而是打着监督的旗号,在维护公共利益的表象下谋求媒体或记者的私利;媒体受到利益集团的控制,在重大事件中不能如实报道真相,而是按照少数人的意愿左右舆论的发展。因此,政府必须对损害公共利益的媒体的所谓自由行为采取限制措施,防止媒体滥用藉由公众信任而获得的自由权力,由于监督、约束机制的缺陷,异化为部门利益、集团利益损害公众利益的自由。

7.转变思路,提高与境外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威望也在提高,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逐步树立起来。但是,在世界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中,我们还未能把握主导权。不仅在国际新闻报道上没有话语权,在国家形象塑造上也受制于西方媒体,承受西方媒体妖魔化的压力。有关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西方媒体更倾向于报道其中的负面新闻。外媒对中国西藏“3。15事件”和新疆“7。5事件”的报道就是典例。从客观上说,这与西方媒体的新闻观、西方政府对中国的偏见有关,从主观上说,这与中国自身的宣传方式不当、宣传力度不够有关。目前,我国取消了境外媒体在国内采访的限制,如果各级政府能够根据西方记者采访的兴趣点,为他们的采访活动提供优质服务,主动设置新闻议程,让他们通过自己的采访认识一个民主、文明、富强、和谐的中国,就有可能借助他们的力量,在国际新闻传播中增加有关中国的客观、公正、准确的新闻报道的数量。但是要改变中国在西方的国家形象,不可能仅局限于依靠西方的媒体和记者,我们还要高度重视扶持自己的主流媒体,通过这些媒体走出去,主动设置有关中国和国际社会各项事务和活动的新闻议程,大量传播符合西方报道要求和习惯的信息,使得西方媒体在有限的报道时间和空间内,不得不关注中国政府希望西方关注的事实,中国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被动局面和在世界舆论中没有话语权的局面才有可能改变。

8、认真研究和开发利用新型媒体的功能,掌握新型媒体信息传播的主导权。

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现代信息传媒的快速发展,对信息传播与管理带来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与影响。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型媒体不仅具有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作用和特点,而且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新特点。这既为公众提供了新的便利的信息渠道和随时随地进行言论表达和参与讨论的信息平台,也给政府信息披露、管控和导向,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难度。为此,政府要认真研究新型媒体的特点与作用,进行开发利用,借助其先进的信息传播与处理功能,建立和完善信息发布、引导、交流和有效管控的新机制,使政府能够掌握新型媒体信息传播的主导权和主阵地,从而实现政府、大众媒体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有效沟通。

参考资料:①盖宏伟,廉洁--《构建政府形象与媒体塑造良性互动的关系研究》-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②③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④《论灾难性事件中政府、新闻传媒、公众的关系》https://www.360docs.net/doc/7f16631978.html,/

⑤⑥《浅谈政府与大众媒体良性互动关系的建立》-长沙晚报 2007-12-27

如何处理政府机关与媒体之间的关系

如何处理政府机关与媒体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公民法治意识、维权意识的提升,人们越来越愿意将矛盾纠纷交给法律评判处理,对司法工作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关注和要求,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杭州胡斌飙车案、上海杨佳案、我爸是李刚案、陕西药家鑫案,以及老人跌倒系列案件,都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类似的案件中,如果政法机关不能及时回应质疑,就有可能导致"舆论审判"和"道德审判",从而对司法工作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 新闻舆论也成为政法机关规范行为、转变作风、纠正失误、提升执法水平的重要驱动力。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相互交织,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政府机关和新闻媒体,一个作为党和政府的权利代表,一个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两者毋庸置疑地共同利于矛盾的最前沿阵地,为国分忧,为民解难。新闻媒体作为舆论工具,担负着对各行各业实施新闻监督的职能,政府机关的执法、服务活动、队伍管理同样在其监督之列,两者之间的摩擦、冲突也时而发生。在一些地方由于媒体的失实报道和负面报道较多,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给社会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 新闻媒体的监督是政府机关实现公平、公开、公正的需要。 新闻媒体的监督是政府机关加强队伍管理的需要。 新闻媒体的监督是政府机关推动政府公共建设的需要。

在当前的网络媒体时代中,舆情形成、发酵、形成沸点的时间更短,政府机关要遵循"黄金4小时"原则,就是最好在4小时内就要做出反应、表明态度、采取行动。一方面,大背景强调政务公开,通过公开保公正;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机关干部意识的进步。所以,政府机关要以积极心态面对舆论监督,推动各级领导加强舆论引导意识,提高每一名机关干部面对舆论时的处理能力。

关于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论文

关于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论文 关于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程实施中改变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机械学习的现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即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什么、做什么,更应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做。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本质就是要搭建一个以平等为基础的教育平台,构建教学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的新型模式,构建以尊重、关爱、民主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关键词:新课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进行新课程改革,要想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只有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会真心实意配合老师开展好教学活动,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认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最为基本的原则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相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相通。 现在的不少中小学生,无论是学习素质或是心理素质都普遍较差,厌学情绪也较为严重,其思想品质不纯,行为不端,他们的言行举止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就不能只注重传授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去做人。在我们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师生之间公开对立,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甚至扬言要进行打击报复,而老师则粗暴地采取不让上课、赶出教室、交学校处理、请家长等手段,这样的事情、这样的现象确实存在,并有所上升。这种现象的出现,使我们广大教师不得不重新认真审视一下,在当今社会中应该如何构建和维系牢固而又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一古老而崭新的话题。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为改观,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当今的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对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困惑。去年全国有几起教师被杀事件,听起来骇人听闻,但也确实折射出师生关系不融洽对立仇视的状况。这不得不让教师担心,我们的教育方法也该改革了。 现今不再是应试教育,而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但现实是:一方面我们积极倡导;另一方面学生仍固守本份,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师生关系还没有从“师道尊严”中解放出来。

新媒体环境下杂志的机会与未来

新媒体环境下杂志的机会与未来 作者:James | 来源:媒介360 近一段时间不少杂志纷纷停刊,《好运MONEY+》在八月刊出最后一期,《他生活hislif e》宣告停刊,只保留网站转做新媒体。而研究表明,数字媒体总体广告份额呈上升趋势,而平面媒体却逐渐下降。种种迹象让人们怀疑纸媒的“寒冬”是否已经到来。 可以肯定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确实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对于杂志来说,并不会被新媒体所取代,如果善于运用,新媒体将是杂志的另一条渠道。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报纸有其独特的优势,而这也决定新媒体不可能取代杂志。 首先,杂志不同于报纸,报纸卖的是事实,杂志卖的是观点。做报纸更需迅速,做杂志更需深思。杂志的思想性很强,杂志更偏重“思想者”的角色,其文章多是深度文章,而且保存性强,没有阅读时间的限制,传阅率、反复阅读率高。而新媒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等就如快餐一样属于快消品,更适合资讯类信息。而且由于新媒体的特有属性,导致其无法传递“思想”。 其次,杂志是一种“我”的媒体。杂志能给受众提供更为深入的阅读感受,在学习新东西、个人能力提升,丰富生活体验,提供生活的参照与指导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杂志和受众之间

有更为紧密的关系,是一种“我”的媒体,未来不论媒介形式如何变化,受众始终需要“我”的内容。 再者,杂志具有独特的广告价值。杂志的读者一般都是精英人群,而且忠实度很高,他们订阅一份杂志几乎不会再换。此外,相比新媒体,杂志还给人一种真实感、存在感,其公信力和权威性都比较强,其做的广告,一般都能产生正面的态度。并且在实现品牌唤起和引发进一步的购买行为方面作用突出。 最后,对杂志形成根本性的冲击。高度细分的网络产品对杂志构成一定威胁,但仍有受众对纸质媒体有较高忠诚,同时杂志所代表的细分内容需求会更强烈。所以,相对与其他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发展对杂志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小。 当然,对于杂志来说,虽然新媒体的崛起不会对其造成致命的冲击,但杂志不能因此而固步自封,拒绝新媒体。杂志必须寻求与新媒体的有机协调,拥抱新媒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 新媒体可以降低杂志发行的成本,还可以实现内容的多次利用,并且能够获得更广泛的媒体忠诚,最根本的受众在新媒体上也在寻找优质的内容。 同时,新生代人群的媒体消费偏重新媒体。较低年龄层的人群对新媒体有更多的兴趣,随着低年龄层人群的成长为社会主流人群,杂志的媒介特征将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电子杂志对纸质杂志的冲击不容忽视。 新媒体的发展不可阻挡,杂志不应恐慌,而要审慎对待,认真分析,顺应时代发展,利用新媒体。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演讲稿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演讲稿 给病人多一点爱 人们常说:“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每个人都有生病、看病的经历,人们生病以后除了忍受身体上的痛苦之外,还要忍受精神上的痛苦。生病让患者及其家人心力憔悴,如果这时遇到的医生或护士可以真心倾听你的疾苦,热心回答你的问题,那么你一定会觉得如沐春风,如释重负,感觉病情了许多。如果这时不仅没有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相反是冷言相对,那么你的身心就会受到挫伤。我大学毕业前的一次看病经历,让我对看病有了深刻的体会。 去年6月中旬,我因高烧咳嗽不止到某医院看病。但是,我的急病并没有得到急治,我先是排着长队挂号,然后排着长队候诊,还要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插我的队,一轮炼狱般的煎熬之后,才轮到又冷又累的我。医生简单地询问了我病情后,我又面临检查、检验新一轮煎熬。经过死去活来之后,我终于又回到医生面前,医生瞄了一眼结果,处方跟着就出来了。我试着问一下我的病情,他便不耐烦地说:“普通发烧感冒,没什么大不了的。”冰冷的面孔和生硬的话语,顿时使我无言以对。 当时的我身心正经受着病痛的折磨,倍感孤独、痛苦,我是多么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与救助,多么希望她们可以同情我的处境,理解我的心情,解答我的疑惑,打消我的顾虑,用他们的仁爱之心安抚我身心的痛苦。但某些医护人员冷漠、生硬、差强人意的服务态度让我望而却步。虽然他们医治好了我身体上的疾病,但给在我的心灵深处却留下了医护人员冷漠的身影。医者父母心。在历史的长河中,医者,在人们的心中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人们从来不吝于把所有的赞誉授予生命的保护神,那是因为他们用仁爱与智慧铸造了一座座丰碑,仁医仁术是他们最坚持的职业操守。多少年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遵循这个职业准则,默默地工作着,无私地奉献着。正是如此,人们的身体健康才得以保障,社会才赢来和谐与安定。在“非典”时期,医护人员表现出来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视病人如同手足的深情厚义,常常令人热泪盈眶。因为他们用仁心与仁术彰显着人性的伟大。 但是不可否认,确实有一小部分医护人员对病人缺乏仁爱之心。也许是因为她们每天忙碌地接诊病人,而变得麻木了;也许是因为她们面对严峻的医患关系,担心言多必失,而变得沉默寡言了;也许是因为她们责任心不强,对病人马虎了事……但是,正因为社会对医护人员和医疗工作不理解,所以我们更应该给病人多些关心;正因为目前医患关系紧张,所以我们更应该向社会展现我们的爱心。无论哪种原因,对于身心遭受疾病折磨的病人,缺乏爱心是不可以原谅的。 我院是一座百年老院,它不仅有着辉煌的历史,而且有着良好的口碑。在这里曾经产生过无数有口皆碑的名医大师,成就了多位杏林泰斗,凝固了多少伟人的足迹。我曾听说过王捷教授为了救一位素不相识的病人,在南海放弃了公务活动,令病人家属感动得痛哭流涕;曾听说林仲秋教授将病人硬塞的红包存入病人住院费中,令病人感到不可思议;曾听说康复科金冬梅老师

谈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浅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s h īs h ēn g g u ān x ìs h ìj i ào s h īh éx u é,通过相互的认知t ōn g g u ?x i ān g h ùd e r èn z h ī 、情感和交往而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q ín g g ǎn h éj i āo w ǎn g ér x ín g c h én g d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得以建立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 小学生心目中的教师是完美的,至高无上的,无人可替代。学生对老师也是一恭恭敬敬的,一切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的师生关系,只是“授”与“受”的关系。师生之间缺乏亲密的交流,彼此的心灵是封闭的,感情是隔阂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师生关系有了新的定位。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的交往应该是平等的,师生间彼此接纳,彼此沟通,互相激励,共同提高,教师对待学生是热情的鼓励,中肯的提醒,有效的点拨……学生喜欢教师,乐于向教师诉生活或学习上的喜和忧,乐于与老师共同努力,争取成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巨大的教育力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同时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情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感情迁移到学习上,可以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教师看到的将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涨,教育工作会事半功倍。那怎样才能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呢?师生之间应进行心灵的沟通,这样连接师生之间的一座永恒的友谊之桥,这座桥可让老师少走弯路,让学生健康发展。下面就师生间如何“沟通”,谈一些个人的观点与做法。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平等的基础上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但老师绝不能挖苦、训斥和打骂、体罚。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视觉传达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视觉传达 摘要:新媒体实现了数字化、网络通信和移动物联技术的融合,是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融合的结晶,具有信息量大、实时交互、资源共享、个性化服务等优于传统媒体的特点。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视觉传达从二维平面转向三维立体,更具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新媒体技术与多样的视觉符号冲击受众视觉的同时,也改变了视觉传达的方式与理念。新媒体的基础技术、信源编码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网络播放及管理技术与智能终端技术为信息的处理、传播、播放及形成设计符号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视觉传达设计和技术拓宽了外延。视觉传达的形式和内涵是不断更迭和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现代技术会将视觉传达推向一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250-02 生活节奏愈来愈快,人们接收信息的时间变得零散且短暂。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对于资料获取的需求却愈来愈大。科技进步改变人类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同时,新媒体也应运而生。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也给视觉传达带来了冲击。视觉传达在新媒体席卷的浪潮中需做出相应的改变。在新媒体环境下,结合现代化技术,加快视觉传达设计理念的转变和视觉传达技术的发展。 1 信息时代的新媒体概念 1.1 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量爆炸,人们需要接收大量资讯。然而,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想要接收大量信息就需要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着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新媒体应运而生。由于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广泛的市场需求,新媒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通信的浪潮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具有广泛市场需求和良好社会基础的新媒体从边缘化走向大众化,必将逐渐成为主流媒体。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则是另一个发展趋势。新媒体的出现虽然打破了原有的市场格局,但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取代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因此,两者相互融合、共同演化的过程会长期存在。新媒体的产生是技术和时代的产物,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在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一席。 1.2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已经在竞争中各自占据了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两者在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印刷媒体主要传播文字,电子媒体主要传播图像和

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演讲稿范文

作者: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9月12日17:14 医患和谐论坛的开设是我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系列活动之一,也是我院加强医疗行风建设,控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一次有益的尝试。我院举办“医患和谐你我他”论坛,旨在进一步推进职工的积业道德建设,增强全院职工做好医疗服务工作的自觉性,营造医患和谐互动的双赢局面,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就医感受和需要,让患者理解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我们诚挚的期盼,在医患之间搭起一座心灵互动的平台;我们真心的渴望,医患之间心与心的交流能够成为现实。诚然,“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为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我院不断地在内强素质方面下着大力气:比如,数年来,我们坚持每月深入病房,做好在院病人及出院病人的满意度测评及跟踪随访;我们坚持对外科手术病人实行电话随访,让病人在家中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指导;我们坚持定期邀请社会监督员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暗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我们坚持认真对待每一个纠纷投诉事件,认真处理而决不流于形式;我们坚持用心去珍惜每一位病员提出善意的批评或意见,并且尽可能的付诸于行动。辛勤的耕耘带来的是丰硕的成果,多次宝山区卫生局组织的满意度测评中我院位居榜首;上海市万人问卷调查中我院跻身前十位;上海市文明单位的评审中我院荣获四连冠。但是,我们依然清醒的认识到,因为我们少数医务员工的“生、冷、硬、顶”等服务问题导致的各种投诉纠纷仍时有发生,病人寄希望而来带失望而去的现象还屡屡出现。所以,今天,在这样

一个火热的日子里,我们选择了这样一种热情洋溢的方式,让大家共同走上讲坛,畅所欲言。今天演讲交流的主要是我们的医务工作者代表,他们将用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以真挚的感情、生动的语言、丰富的事例向大家讲述医患和谐的经验和体会,讲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方法与技巧,也讲讲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生涯中那些平凡但又感人的故事。我想在听了他们的演讲之后大家一定会从心底产生一种震撼与共鸣,即医生和患者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我们医疗工作看似平凡的岗位背后却蕴藏着那么多的不平凡!使用权们大家在互动中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今天参加演讲交流的还有我们的社会监督员老朋友和长期在我院就医的病友代表,他们将从病家的角度为我们做精彩的演讲,在听了他们的演讲之后,我相信大家都会有几种感受,一种是感动,感动是因为他们对我们的医务人员是寄予了那样多的信任,感动是因为当他们和他们的亲人病愈时,对我们的医务人员表达了那么诚挚的感恩之情;一种是欣慰,欣慰是因为我们的辛勤付出终于得到了理解,欣慰是因为原来和谐的医患关系是让人感到如此的美好与温馨;还有一种就是鼓舞,因为救死扶伤本是医生的天职,拥有这样一些信任我们的病人、支持我们的朋友,我想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都会情不由衷,其实我们还应该做得更好,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各位领导、嘉宾、朋友们:小小的论坛仅仅是个桥梁,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用心去播种,用受去灌浇,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你我一如既往的努力!让步们共同携手为人民的健康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论中美关系

论文: 论中美关系之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学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中美关系之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摘要:回望历史,中美关系历经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但终究是向前发展的。随着世界走向全球化,中美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是历史的需要。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面对21世纪和平发展的世界主题,对中美合作前景是可以持乐观态度。 关键词:中美关系、国际形势、和平发展 正文: 一、回顾中美关系史 近代时期晚清时期追随英法,染指中国①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扶植代理---辛亥革命时期,参与破坏辛亥革命,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国共十年对峙时期①积极扶植蒋介石,支持蒋介石在中国掌权。蒋由此走上亲美外交路线。②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进行经济扩张,其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合作、共同抗日。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解放战争时期扶蒋反共、控制中国。二战结束后,美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帮蒋介石运输军队以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现代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和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企图扼杀新中国。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深州市魏桥镇高级小学王菁 【摘要】:教师是祖国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天职是育人,作为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把育人放在首位,以育人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培养人的能力,塑造健康的人格。和谐的师生关系具体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一个好的教师,要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互相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更要宽容学生,不讽刺挖苦犯了错误或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给学生以自尊,这种自尊就会变成学生上进的动力。 【关键词】: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热爱;理解;尊重;自信; 【正文】: 师生关系是学校一切活动的全体条件,它决定了学校教育的各个发面,包括教学过程的性质、组织教材和组织学生的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和标准,教育中的各种弊端都是有其师生关系方面的原因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公平公正、真诚友善、充满活力、互相尊重。教师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巨大热情;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建优秀班集体;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增强教师威信;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作为一个基层的小学教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每天和小学生打交道,师生关系是每一个当老师的人都会遇到的。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即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而要真正成为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一个关键性前提就是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师生关系和谐与否,小而言之,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大而言之,关系到九年义务教育顺利实施,关系到教育能否适应并服务于时代发展。那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师生关系要民主、平等 教师的职责是教好学生。教好学生不仅是教育系统也是学生、家长和社会衡量教师价值的标准。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师的活动不再是依据固有模式"灌输"现成知识,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这就需要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学生。而且,课程标准重视对某一学段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同时对实施过程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而对实现目标的手段与过程,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这就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体现并满足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创造了比较好的环境,更体现了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的新理念。,“民主、平等”的原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教学文案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近年来,由于医疗纠纷明显增多,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加上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纠纷日益突出,医患关系紧张演变成为医患矛盾,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面对这种局面,医院以及医护人员应从自身做起,及时转变观念,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加强医患沟通,架起医者、患者及其家属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增进相互理解,化解医患矛盾,共同营造文明的医疗环境,切实维护双方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当前医患关系的状况 一直以来,医患关系基本是健康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医疗行业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医患关系紧张演变成为医患矛盾,困扰着我国医疗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据中国医师协会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医疗纠纷的数量与案件增长较快,每年约以30%的速度增长。在频发的医疗纠纷中,因技术原因引起的不到20%,其余80%是由于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等问题引起。同时,由于医疗纠纷增多,导致部分医生在工作中因缺乏安全感而采取规避风险的“防御性医疗行为”,不愿施行风险性较高的诊疗手段,原本凭经验就可以诊断的病情却增加了许多检查项目,不仅浪费了卫生资源,也使医患关系陷入继续恶化的怪圈。 (二)医患纠纷形式各异。近年来医患纠纷形式多样,内容不尽相同,其中包括医疗态度、医疗收费、医疗过失、医疗事故、医疗美容、医用产品质量等纠纷。例如,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在我国整形美容行业兴起的近10年来,因美容引起的投诉平均每年有2万起,成为医患纠纷的新内容。 (三)医患矛盾尖锐化。近年来,我国因医患关系紧张而导致伤害医务人员的事件时有发生,有些地方甚至因矛盾激化引发杀人和爆炸等恶性事件。 (四)医疗诉讼明显增加。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纠纷日益突出,医疗事故侵权纠纷案件和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不断增多。

浅论媒体与政府的关系

浅论媒体与政府的关系 ——以中国为例 内容摘要:媒体和政府的关系向来错综复杂,说不清道不明,很耐人寻味。不同的国家,媒体和政府的关系也不尽相同。本文旨在简要说明一下媒介和政府之间的几种关系,然后以中国为例,着重探讨一下中国媒介和中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再进一步阐明现代媒体与新型政府之间应该达到“”这样一种和谐的关系。如果真能达到这样,那么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会更繁荣昌盛,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的美好。 关键词:媒体政府和谐的关系 是有了媒体之后才有政府,还是有了政府之后才有媒体,或者还是二者是一起诞生的?我觉得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没有答案。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政府和媒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不管是谁先诞生的,双方谁都离不开谁。媒体就像是政府的小情人,时而乖巧妩媚,对你言听计从,千依百顺,时而怒目相向,对你百般苛责,令你难堪。但是这些都不是和谐、理想的关系。举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媒体和政府之间和谐的关系我觉得应该就像丈夫和妻子的关系,双方相互尊重,互相帮助,举案齐眉,互补干涉,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政府和媒体是相互依赖的。政府需要媒体来帮助自己把握舆论的方向,控制民众的思想,而媒体则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扶持才能不断发展。媒体如何会有这么大的魅力能让政府依赖?关键就在于媒体的影

响力,简而言之就是媒体的力量。媒体是一种政治思想的宣传教育工具,还可以用来作为社会沟通的渠道和途径,也可以运用舆论监督的方式,来推动民主、法制建设,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半导体技术、海底电缆、喷气式飞机、卫星通讯、光缆、VCRS、VCD、DVD、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和无线上网等现代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的内容传播出现了多种新形式。现代媒体是国际政治斗争角斗场上不容忽视的一种力量。特别是在遇到突发性事件时,现代媒体对时间的报道、传播深深地影响着公众对事件和相关问题的理解与判断。现代媒体不仅告诉公众发生了什么,而且还有能力通过事实和信源的选择及有倾向性地提供信息和观点,影响公众在某个突发性事件或重大问题上采取的立场。现代媒体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知识结构,也改变了人类观察世界的方法和思想过程。现代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给人类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新知识的爆炸。这种知识的剧增是否削弱了人类理性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从而破坏一个有效的政府乃以生存的基础——公共智慧?现代媒体制造的是即刻的公众情绪、即刻的公共舆论和即刻的公众压力。这些力量使决策者们再设计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等重大决策面前,没有思考的时间的空间。 媒体对公众重要的影响是激发情绪,并对政府决策带来严重后果。比如,在中美撞机事件中,美国媒体对美国政府和军方的正面报道赢得了公众对政府的高度支持;而媒体对美国侵略越南的负面报道使公众对美国政府的决策出现低度支持。同样都是非正义事件,但是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最最基本、最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就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它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或坏将直接影响到教师教育教学的效果,也会影响到学校培养的目标能否得以逐一实现,更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是能否健康的全面发展。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就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只有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比较和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所以师生关系与教书育人它们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它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占有非常大地比重。我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深知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将会影响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 新课程改革所要解决的第一大任务就是构建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每一个从教者都必须面对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构建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如何让老师和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呢?这些年来,我总结出这么几点体会: 一、我们教师在课堂中要多一些笑容。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最甜美、最动人的表情就是微笑。它既可以传达对人们的喜欢程度,又能传递友善的信息。教育需要微笑,微笑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作为一名班主任,脸上的笑容更是必不可少。当你给别人一个微笑时,你不需要花费时间,还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同时也会让别人收获快乐。如果我们教师能在课堂中微笑着来面对我们的孩子,那么,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鼓励和赞许,他们会得到对你的信任。当有的学生学习或生活上遇到了一些麻烦事时,教师的微笑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安慰。教师要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微笑,这样就消除了学生们的紧张情绪,这种做会拉近我们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距离,同时我们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融洽。 二、遇见事情要有耐心。前苏联的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过:“凡事皆有终结,赢得成功的一种手段是要由耐心。”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耐心显得更加重要,只要我们教师有了耐心,才不会误人子弟,才会在很短时间里就走进学生的心里。否则会欲速不达。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思想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同样学生的成长需要我们教师耐心的等待。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名叫田博弈,是个体优生,脾气很大、是个很倔强不太服管的孩子。经过几次与他交流失败后我总结出:对待这样的孩子需要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拿出比对别人大得多的耐心。于是,只要有时间我就找他的谈一谈,在交流过程中我始终都让自己说话的语调尽量轻松自如,取得他的信任后,我们成立好朋友。因此,在自我体验和一线工作中磨出了教师的耐心,只要拥有耐心,就意味着教师是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一些不好地行为习惯;就意味着教师愿意给学生一种安全感。让学生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茁壮的成长。 三、在处理问题上,要运用一些恰当的方式方法,创建出民主、平等的师生氛围。每一个中学生都有着很强的自尊心,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极力渴望得到别人对他们的尊重。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他们的这种

有关医患关系的论文3000字

有关医患关系的论文3000字 篇一:医患关系毕业论文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2021届本科毕业论文 新时期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学 学 指导教生姓名号师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2021年4月20日 完成时间 新时期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的“医闹事件”时有发生,使正常的医疗服务市场受到严重干扰。和谐的医患关系基础是信任和理解。由于医者和患者权责不同,双方利益诉求不同,彼此间缺乏沟通和理解。新时期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工作应围绕着政府、医者、和患者三个主体展开,政府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公民平等享受医疗资源,同时制定完善的法制来保障医者和患者群体利益。医者则应提高医德,加强和患者沟通,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社会应通过多种渠道提升患者自身素质,使其寻求合法手段进行利益诉求。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德;信任;

医患关系是指在医疗服务中的医生和患者群体在医疗服务中建立的特殊群体关系。患者把生命或健康托付给医生,医生成为患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信任相对人。医患之间矛盾冲突一直存在,只不过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医患之间矛盾冲突加剧。 [1]新时期医患之间信任降低,导致摩擦增多,使医患关系处在恶劣环境。主要体现在医患冲突形式复杂多样,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加剧,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制定解决方案,将不利于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医患关系现状 一个国家中群体之间的关系好坏是与国家的文化,经济,体制密不可分的。医生群体和患者群体作为双向互动的特殊关系也是如此。现代的医患关系远不及古代医生和患者的关系,特别体现在两者之间的亲密度上。古代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人民自给自足,经济交易比较简单,人比较单纯。再加上儒家道德文化占据社会主流地位,以高尚的道德人物或圣人为道德指向标,医者以患者的健康为己任,医者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且传统的医疗模式多是中医的望闻问切,其中“问”的环节是医生诊治的关键。医生详细询问病人感受及病史情况,和患者积极沟通,使其能够对症下药,从而为患者解除痛苦。另外古代医生大多出身杏林世家,见习时间长,成为医生的环节步骤严格。医生也比较 [2]重视祖传下来的手艺和名声,对病人往往是极其认真负责的。在多种良性的外在环境 条件作用下,医生和患者之间相互信任,医患关系十分和谐。 近现代,在国家政策指引下,人民发家致富,热切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发展,导致社会体制与现阶段的人们需求不相符,社会出现了多种矛盾,

新形势下中美关系之我见

院校:设计与艺术学院专业:新媒体动画 班级:动画082班 姓名:吴妍

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之我见 —动画082 —吴妍—200809050214 (一)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建交以来,两国关系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总体是稳定的,并且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当前中美关系有四个主要特点。 一是两国的对话沟通非常密切。在过去的两年中,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7次会晤,并经常通电话、通信。两国还建立了60多个对话磋商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 二是两国的经贸联系非常紧密。现在中美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去年两国的贸易额达到3853亿美元,是建交时的160倍。 三是两国的人员往来非常频繁。现在每年两国人员往来约300万人次,每周有110多次客运航班往返于太平洋西岸。目前,有12万中国人在美国留学,两万多美国人在中国学习。 四是两国的合作领域非常广泛。两国不仅在一系列双边领域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而且在很多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着有效沟通与协调 尽管中美之间经济实力尚有不小的距离,但这个距离显然在缩短。实力之间的缩减也带来了双方对话距离的拉近。近年来,美国政要的每一次访华总能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此次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和商务部长骆家辉同时访华更引起了报道热潮。 合作还是中美关系的主题,但竞争还将继续.中国不只是经济影响力巨大,中国的军事实力也不容小觑.与中国全面对抗,美国是肯定要付出巨大,承受不起.中美经济关系密切,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在加速,这也决定了中美对抗是一个双输的结果.因此,中美关系的主题恐怕还 是合作. 中国虽然不结盟,但中俄关系非常密切,中俄有着相似的处境和相同的战略利益.俄罗斯 是中美对抗中的一个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这是美国所忌惮的. 目前美国的战略是胁迫中国合作,也就是美国领导下的中美合作,是想把中国也变成美国的 一棵棋子.美国知道,遏制中国发展是不大可能的事,但必须要胁迫中国发展.否则中国一旦崛起,自然就对美国霸权形成挑战. 中国目前的战略并不是挑战美国的霸权,中国目前只不过是要拓展发展的空间,稳定安 全的发展环境,维护和争取自己在世界上应得的利益.发展是中国的主要任务,维护主权是必 须要做的事情.因此中国即不会主动挑战美国,也不会想要出现中美全面对抗的局面.但中国 必须有一个所能承受的底线.中国不会要求与美国平起平坐来分享霸权,那意味着要承担更 多的国际责任与义务,同时也要面对众多的国际麻烦.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一直不肯承认G2论的原因之一.另外,美国的过速衰败也不符合中国的利益,美国过速的衰败会引起世界局势的 动荡,同时在许多问题上美国也可以说一个挡箭牌.但中国也不会被美国的强大压力所胁迫, 那意味着将失去更多的主权利益. 尽管中美之间经济实力尚有不小的距离,但这个距离显然在缩短。实力之间的缩减也带来了双方对话距离的拉近。近年来,美国政要的每一次访华总能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此次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和商务部长骆家辉同时访华更引起了报道热潮。 (二) 进一步加强中美关系要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核心利益是两国关系的重中之重,只有双方在充分尊重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系,妥善处理有关敏感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推动两国关

政府与媒体合作伙伴关系的建构路径分析

新闻与传播研究 NEWS RESEARCH 政府与媒体合作伙伴关系的建构路径分析 □刘海旎 【摘要】本文基于合作伙伴关系理论,从政府对媒体的规范与引导和媒体对政府的支持与监督两个方面对我国当前政府与媒体的关系进行梳理,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些政府部门对媒体角色定 位不准、个别政府官员缺失媒介素养、媒体管理机制不健全;提出通过提高政务人员媒介素养、建立 完善的媒体管理机制等途径,在服从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在平等对话的动态平衡中,在遵循媒体发展 规律和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则下,实现政府与媒体之间管控与合作相协调,构建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政 媒“合作伙伴关系”。 【关键词】政媒关系;模式构建;合作伙伴关系 “政媒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与一定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伴随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不断演变①。改革开放以前,在我国相对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媒体高度依附于政治,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是其政策宣扬的有力“喉舌”,政府与媒体之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上下级关系。但是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市场经济发展以及政府职能由行政管理向公共服务转变,尤其是以互联网、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力量迅速壮大,媒体的角色已经 成为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对 政府的各种理念和政策进行广泛宣 传,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传 播政府正面形象;另一方面站在公 众舆论立场,反映民心民意,对公 共服务体系进行评价,在客观上形 成舆论监督的同时,对政府形象有 时也会产生消解作用。政府与媒体 之间的关系自然由以前的单向管 控,转向相互依赖。这就要求人们 对传统的“政媒关系”重新进行审 视,探讨如何建立一种更加符合时 代发展的新型“政媒关系”。 一、合作伙伴:“政媒”关系 的核心理念 "伙伴关系"(Partnership) 的概念最早始于1994年,彼时冷战 结束不久,北约就开始推行“和平 伙伴关系计划”,提出与非北约国 建立伙伴关系,“伙伴关系”的说 法自此提出③。它最初是一种国际政 治关系学术语,指在国际交往中, 国家间为寻求共同利益而建立的一 种合作关系,又被称为“合作伙伴 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学 【作者简介】刘海旎,陕西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 制卿知/区19年第03期|17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xxxxxx 指导老师:xxxxxx 学生姓名:xxxxx 学号:xx 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专业:教育管理 毕业时间:

原创承诺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xxx 日期:xx 年 xx 月 xx日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摘要】在当今市场化的氛围环境下,部分人曲解了何良好的师生关系。研究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出学生的巨大的学习热情和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在师生之间形成亲密、友好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民主平等和谐亦师亦友教育改革 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和道德关系,又包含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一切教学工作的完成都是靠师生之间的交往来完成的。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尤其重要,但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正不断冲击与考验着师生的关系。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 (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巨大热情 从我国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互动,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完成,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的维持下进行的。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结果,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满腔热情、专心致志地上好每一堂课,学生也会对这位教师所授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反之,紧张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产生戒备和抵触心理,拉大了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摘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从对和谐医患关系的基本内容及功能分析入手,探讨了和谐医患关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医方和患方在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中所应担负的道德责任以及社会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社会责任,及和谐医患关系对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和谐医患关系,和谐社会,责任,影响。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发展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本文将从要充分认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认真分析医患关系紧张症结所在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中医者、患者、社会、政府方面关系和各方面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阐述和谐医患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影响。 一.和谐及和谐医患的概念 和谐的属人性和实践性。⑴“和谐”的属人性,人类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物,不只是自然世界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的自由自觉活动(即实践)的产物。是遵循和利用自然世界的客观规律去实现自己的主观愿望、理想,使之改造成为人的目的要求的新状态和新的存在方式 (2)“和谐”的实践性人类世界是人化自然、人类社会、人自身和人类思维的对立统一所构成的人的现实世界,其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对立在人类实践活动中的统一,构成社会和谐的两个最为基本的方面 和谐医患关系的概念和实质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指医生与患者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真诚沟通、密切配合的关系。医患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医学伦理关系,它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疗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的关键。 (2)医患关系在医疗活动中由技术性关系和非技术性关系两大部分组成。非技术性关系是指求医过程中医务人员与病员在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关系,在医疗过程中对医疗效果有着无形的作用。医患关系是在医疗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体的、现实的关系,它既包括医与患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包括医与患之间的医学伦理关系。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开辟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境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 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