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考试要求及知识点

《法理学》考试要求及知识点
《法理学》考试要求及知识点

《法理学》考试基本要求及知识点

一、单项选择(20小题*1=20分)

二、多项选择(10小题*2=20分)

三、词语解释(5小题*3=15分)

1、法律概念,是人们对法的现象、法的实践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性而产生的具有法定价值的权威性范畴。

2、法律原则是法律制度的基础性真理或原则,是其他法律要素的基础或本源。是法律行为、法律程序、法律决定的决定性规则。

3、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终止的一切主客观情况。

4、法律行为构成之心素法律行为构成的主观要件又称为“法律行为构成之心素”、“法律行为的内在方面”),是行为主体在实施行为时一切心理活动、精神状态及认知能力的总和。

5、立法体制是指国家的立法权体系以及立法机构的设置体系,主要是关于行使立法权的制度,其核心问题是立法权限的划分,特别是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问题。

6、英美法系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系,判例法系,指以中世纪以来至今的英国普通法为基础,以及在其法律传统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各个国家与地区的法律的总称。

7法的溯及力是指新法可否适用于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如果新法适用于其生效前发生的行为和事件,则具有溯及力。

8、法的制定,又称立法、法的创制。狭义的立法,是专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活动。广义的立法,是指有关国家机关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各种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9、法律责任是指有关主体因违反法定义务或因特定事实的出现对相应的行为所承担的以国家强制力为潜在保障的否定性法律评价,是由于相关主体的行为所引起的需要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10、法律体系也称法的体系或简称法体系.简言之,是一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11、民法法系,又称为大陆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以1804年公布实施的《法国民法典》和1896年制定的《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以及在其法律传统的影响下仿照它们制定的各国法律体系的总称。

12、法的概括性也称为“法的普遍性”,是指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具有普遍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法的效力对象具有广泛性。第二,法的效力具有重复性,法

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反复适用的效力。当然,法也是有局限性的。

13、法的价值的基本涵义是指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或指法律满足人类生存和需要的基本性能,即法对人的有用性。

14、法系是指法学是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它解决的是法学研究的范围和法学分支学科的划分问题。

15、法律程序是指法律规定的人们在交往行为中必须遵循的前提、条件、步骤、过程和环节。

16、法律行为构成之体素法律行为构成的客观要件又称为“法律行为构成之体素”、(“法律行为的外在方面”)(指行为外在地表现出来行动、手段和结果)

17、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18、法治国家是指依靠正义之法来治理国家与管理社会,从而使权利与权力得到合理配置的一种理想状态,是法治理念的实现。

19、法律移植又称“法的移植”,指的是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某种法(包括法律概念、技术、规范、原则、制度和法律观念等),移植到其他国家(或地区)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本国所用。

20、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和颁布的以成文法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种法律文件的总称。

21、法律方法主要是指法律职业者(或称法律人)在法律适用过程中用以解决法律问题的、具有独特性的方法和技巧的总称。

22、法的适用狭义的法的适用,又称司法。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司法也是实施法律的一种方式。

23、法的编纂又称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全部现行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内部的加工整理而使之成为一部系统化的新法典的活动。它是国家的重要一项重要的立法活动。

24、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作用,规范作用是法作用于社会的特殊形式。

25、法律部门也称部门法,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依照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26、法律行为:与当事人意志有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

27、法律继承是指不同历史类型的法之间的延续、相继、继受的历史过程,一般表现为旧法(原有法)对新法(现行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接、继受延续或借鉴。

28、法的历史类型是依据法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及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性质不同而对各种社会的法所做的分类。

29、法律效力范围,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也就是约束力的时空范围。

30、法律责任的免除是指责任主体具备了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但由于出现了法律规定的某些情况,致使其法律责任可以依法被减轻或免除。

四、简答题(4小题*6=24分)

1、简述法的一般分类有哪些?

按照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为标准将法律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按照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为标准将法律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根据法律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主体、程序的不同将法律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按照法的适用范围的不同将法律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根据法的创制主体和适用范围的不同将法律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

2、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有何联系与区别?

两者的联系:

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两者同属于法的构成要素,法律原则对法律规则具有一般指导意义,法律规则是法律原则的具体运用。

两者的区别:

1、在对人及对事的覆盖面上,法律原则较宽,法律规则较窄,法律原则有更大的宏观指导性。

2、在变化的速率方面,法律原则较法律规则稳定。

3、在是否适用的确定性方面,法律原则较为模糊,法律规则较为明确;且冲突的原则与冲突的规则在适用上,选择的方法也不相同。冲突的规则的适用常常是要么无效,要么有效。确定相互冲突的原则的适用时,常常要对冲突的原则所代表的利益做出权衡。

3、简要分析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

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

主观要件是主体的行为意志和认知状态。

客观要件是指行为外在地表现出来的行动、手段和结果。

4、简要分析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构成),指的是一条完整的法律规则由哪些要素或成分所组成,以及构成法律规则的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学术界,主要有三要素说和二要素说。

三要素说主张居多,即法律规则由三种成分(或者要素组成):

1、条件(假定、前提)是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范围部分。

2、行为模式(处理)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的方式或范型的部分,即作为或不作为的具体行为模式。

3、法律后果(制裁)是指法律规则中对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评价的部分。

5、简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基本内涵。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是宪法、诉讼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确定的基本原则。

2、平等原则的内涵:

A、统一适用,公民享有同等权利和承担同等义务

B、权利受侵犯的公民平等地受法律保护,不得歧视。

C、诉讼中,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D、公民违法犯罪行为,都同样追求法律责任,给予相应法律制裁。

6、简述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主要是成文法,也有习惯法。

1、宪法

2、法律(基本法律、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

5、自治法规和单行条例

6、行政规章(部门规章、政府规章)

7、国际条约

8、其他渊源

7、如何理解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法律关系是法学的基本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关系的特征。法律关系的观念最早来源与罗马法。

历史唯物论的分析

1、法律关系是思想社会关系(具有主观意志性)。

2、法律关系具有物质制约性。

3、法律关系具有合法性。

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法律关系不同于法律规范调整或保护的社会关系本身。

社会关系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其中有些领域是法律所调整的(如政治关系、经济关系、行政管理关系等),也有些是不属于法律调整或法律不宜调整的(如友谊关系、爱情关系、政党社团的内部关系)。

有些社会关系是法律所保护的对象,这些被保护的社会关系不属于法律关系本身(如刑法所保护的关系不等于刑事法律关系)。

即使那些受法律法规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并不能完全视为法律关系。例如,民事关系(财产关系和身份关系)也只有经过民法的调整(即立法、执法和守法的运行机制)之后,才具有了法律的性质,成为一类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

8、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有何联系与区别?

其一,判例地位的差别。其二,制定法编纂观念的差别。其三,司法诉讼制度上的差别。其四,法律分类和术语上的差别。

9、简述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二者的关系。

一、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二、数量上的等值关系

三、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四、价值上的主次关系

10、简述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的区别和联系。

1、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两者的联系:

(1)违反法律义务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追究法律责任是法律义务得以履行的手段和措施。(2)两者都是对法律主体的约束,在价值指向上具有同一性,均是为法律权利的实现而存在的。

2、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两着的区别:

(1)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应该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限制和约束;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约行为、违法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2)法律关系的主体一般都应履行法律义务,但并非所有法律主体都必然承担法律责任。法律义务并不必然同不利后果相关,只有违反法律义务者才承担不利后果;而法律责任必是与不利后果相关的。

(3)法律义务可以通过义务主体自觉履行而完成,而法律责任则需要由国家机关来追究。

11、法的基本特征有那些?

法的特征有四个:

第一,法是调整行为关系的社会规范。(规范性)

第二,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具有国家性、普遍性和统一性。(即法的概括性,是指法

作为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抽象规则,所具有的普遍适用性,不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可以被反复适用.)

第三,法是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的。法调整人的行为进而控制社会关系是通过设定人的权利义务的方式,指引人的行为,达到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

第四,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力量的。国家强制力是指国家建立起来的诸如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有组织的国家暴力。

12、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有何联系与区别?

联系:A、二者都是基于违法行为而产生,无违法行为就没有承担法律责任的客观基础,也就谈不上法律制裁。B、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和基础,法律制裁是承担法律责任的重要表现形式。

区别:A、内涵不同,法律责任是违法者承担的不利后果,法律制裁是特定国家机关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惩罚措施。B、受法律制裁的人必然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人,但承担法律责任的人并不一定都受到法律制裁。

13、简述法产生的一般过程及其规律。

法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发

展的必然结果,是同人类的生产、分配、交换以及私有

制、阶级、国家的出现分不开的。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A、法的起源与阶级、私有制和国家的逐渐形成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B、法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一个对人们行为的个别调整到一般调整的过程。

C、法律的形成经历了由习惯向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的漫长发展过程。

D、法律、道德和宗教等社会调整规范从混沌一体逐渐分化为各自相对独立的规范体系。

14、我国立法程序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和《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及我国的立法实践,我国的立法大约有以下几个基本程序:

1、法律议案的提出。

2、法律草案的审议。

3、法律议案的通过。

4、法律的公布。

1、法律议案的提出是指依法享有专门权限的国家机关或个人向立法机关提出的有关法律议案或关于制定、修改、补充、废止某项法律的建议。

2、法律草案的审议即立法机关对已列入立法日程的法律议案进行审查和讨论

3、法律议案的表决和通过即立法机关对法律草案做出同意决定,使之成为法律

4、法律的公布即立法机关或者国家元首就已经通过的法律,为使民众知晓和遵守,而予以公布。

15、我国司法的基本要求及原则是什么?

一、司法的基本要求:准确、合法、及时。

二、司法的原则

(一)司法法治原则(二)司法平等原则(三)司法独立原则(四)司法责任原则

16、实质推理在司法适用过程中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1)对案件事实及法律后果没有明文规定,且对处理此案存在不同乃至矛盾的理由。

(2)法律虽然有规定,但它的规定是原则的、模糊的,需要法官判断。

(3)存在相互矛盾的法律规定,需要法官选择。

(4)法律虽然有规定,但因出现新情况,产生合法与合理的矛盾冲突。

五、论述题(1小题*11=11分)

5、试论我国的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如何相互促进。

(1)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实质上都是一致的。

(2)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的相互关系也体现在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社会主义法律的充分实现必然会提高一般公民和国家工作人员的道德水平,反过来,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又必然会促进社会主义法律的实现。

(3)执行法律的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司法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法律在促进道德水平中的巨大作用。如人民法院举行的公开审判和判决,往往可以成为道德教育讲坛或教材。

(4)国家工作人员和一般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法律的实施。在法律执行中,一个国家工作人员或司法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道德水平,才能正确理解和执行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联系的社会主义法律;而—般社会成员必须具有相应的道德水平才能自觉遵守法律,抵制违法行为,实施法律监督。

6、试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及其基本内涵。

(1)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第一,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二,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三,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②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这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

第一,必须维护宪法权威;

第二,必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第三,必须树立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的公信力。

③严格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六、材料分析题(1小题*10=10分)

法理学复习试题

法理学专升本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律须经( ) A、到会代表的过半数同意 B、全体代表的过半数同意 C、到会代表的2/3多数同意 D、全体代表的2/3多数同意 2.从认识论角度,法学可分为( ) A、国内法学和国际法学 B、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C、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 D、立法学和法解释学 3.首先将正义划分为分配正义和改正正义的学者是( ) A、柏拉图 B、罗尔斯 C、亚里士多德 D、孟德斯鸠 4.法律事实包括事件和( ) A、物 B、不可抗力 C、客观条件 D、行为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这一规则是( ) A、授权性规则 B、调整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 D、任意性规则 6.根据权利的效力范围不同,可把法律权利划分为( ) A、公权利和私权利 B、对人权和对世权 C、专属权和可转让权 D、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 7.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是( ) A、手段和目的关系 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C、目的和本质的关系 D、理论和价值的关系 8.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 )进行解释。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全国人大法工委 C、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 D、最高人民检察院 9.民族精神论是19世纪在德国兴起的,这种法律思想称为( ) A、规范法学 B、自然法学 C、历史法学 D、分析法学 10.根据法的创制和表达形式法可以分为( )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11.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法制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是( ) A、宪政制度的建立 B、法制原则的确立

肿瘤放射治疗知识点及试题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和标志靶区的 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变化的射线进行治疗,加 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致死性放射损伤,结局可导 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即开始被修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出血细胞的加速增殖现行,此 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5d,总剂量60-70Gy,照射 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何因素进行修正。一 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灭效应,提高局控率的药物。 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同时不减少放射对肿瘤的杀灭 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11.亚临床病灶临床及显微镜均难于发现的,弥散于正常组织间或极小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 106,如根治术或化疗完全缓解后状态。 12.微小癌巢为显微镜下可发现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手术边缘病理未净。 13.临床病灶临床或影像学可识辨的病灶,细胞数量级≥109,如剖腹探查术或部分切除术后。 14.密集肿瘤区(GTV)指通过临床检查或影像检查可发现(可测量)的肿瘤范围,包括原发肿瘤及转移灶。 15.计划靶区(PTV)指考虑到治疗过程中器官和病人的移动、射野误差及摆位误差而提出的一个静态 的几何概念,包括临床靶区和考虑到上述因素而在临床靶区周围扩大的范围。CTV+0.5cm 16.“B”症状临床上将不明原因发热38℃以上,连续3天;盗汗;不明原因体重减轻(半年内体重减 轻大于10%)称为“B”症状。 17.咽淋巴环(韦氏环,Waldege’s ring)是由鼻咽腔、扁桃体、舌根、口咽以及软腭背面淋巴组织 所围绕的环形区域。 1、肿瘤放射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放射物质或放射能来治疗肿瘤的原理和方法一门临床学科。它包括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疗技术学和临床肿瘤学。 2、放射物理学——研究各种放射源的性能和特点,治疗剂量学和防护。 3、放疗技术学——研究具体运用各种放射源或设备治疗病人,射野设置定位技术摆位技术。 4、放射生物学——研究机体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对射线反应以及如何改变这些反应的质和量。 5、临床肿瘤学——肿瘤病因学,病理组织学,诊断学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各种疗法的配合。 6、亚致死性损伤(sublethaldamage,SLD) 细胞受到照射后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全修复的损伤。 7、潜在致死性损伤(potential lethal damage,PLD)细胞受到照射后在适宜的环境或条件能够修复,否则将转化为不可逆损伤,从而最终丧失分裂能力。 8、致死性损伤(lethal damage,LD)细胞所受损伤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修复。 9、氧效应:放射线和物质作用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存在差异的现象 无氧状态产生一定生物效应的剂 10、氧增强比=————————————————————

法理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法理学 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阶级社会中,法的实施主要依靠( D ) A.自觉遵守 B.领导威信 C.社会舆论 D.国家强制力保证 2.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属于法的构成要素中的( B ) A.法律规范 B.法律概念 C.法律原则 D.法律技术性规定 3.在当代中国社会,正义和利益的关系是( A ) A.一致的 B.对立的 C.矛盾的 D.对等的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建设中一个突出问题是( C ) A.无法可依 B.法律滞后 C.不依法办事 D.违法不纠 5.法的预测作用的对象是( B ) A.一般人的行为 B.人们相互的行为 C.每个人本人的行为 D.违法者的行为 6.法的消亡是如何实现的( B ) A.国家领导人废除 B.自行消亡 C.由国家公布法律予以废除D.全民公决废除

7.社会主义的法是怎样产生的?( A ) A,在没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 B.在已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 C.以资本主义作为自己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D.不需要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 8.美国法属于哪一法系?( D ) A.大陆法系 B.法典法系 C.罗马一日耳曼法系 D.普通法系 9.资产阶级法律的核心是( A ) A.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B.维护资产阶级专政 C.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D.维护资产阶级自由和平等10.下列哪项不是法治所蕴涵的法律精神? ( A ) A.依法办事 B.法律至上 C.权力制约 D.权利本位 11.在中国古代,下列哪一项是儒家的主张( B ) A.依靠圣君贤人通过道德感化治理国家 B.由掌权者通过强制性法律来治理国家 C.贤人政治 D.法治优于一人之治 12.下列对法律与商品经济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D ) A.商品经济越发展,社会对法律的需求就越多 B.法律保证商品生产和流通 C.商品经济越发展,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强,法律作为重要手段,其作用日益增强

法理学试题

第一章法的概念 思考题: 1、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法在本质上有哪些属性? 3、法的阶级性是否意味着法律完全不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 4、如何理解法的物质制约性与法的相对独立性的关系? 第二章法律作用和法律价值 思考题: 1、法律规范作用有哪些? 2、法律社会作用有哪些? 3、为什么说法律作用不是万能的? 4、如何理解法律价值的含义? 5、法律价值的种类之间有什么关系? 6、法律如何体现自由?法律又是如何限制自由的? 7、法律与正义的关系如何? 第三章法的起源和发展 思考题: 1、为什么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调整系统中没有、也不可能有法律的调整? 2、法律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3、法的形成的一般规律性表现有哪些? 4、法与原始习惯有什么区别? 5、如何评价资本主义法的人权原则? 6、什么是资本主义法治原则?它有何社会意义? 7、资本主义法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何新的发展? 8、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 第四章法系的一般理论 思考题: 1、法律文明与文明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2、东方法律文明与西方法律文明有哪些不同点? 3、民法法系与普通法法系有什么差别? 4、世界上的法律文化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 5、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哪些特点? 第五章法律移植与法制现代化 思考题: 1、什么是法律移植? 2、法律移植通常有几种类型?

3、如何评判法律移植的效果?怎样才能促使法律移植获得成功? 4、为什么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法律也能移植?我国在法律移植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什么是法制现代化?它有哪些具体的目标? 6、在推进法制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传统法文化应持什么态度? 7、应该如何理解法制现代化与法的西化、法律全球化的关系和区别? 第六章依法治国理论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法治? 2、依法治国理论有什么现实意义? 3、为什么说法治的基础是民主? 4、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法治的生成有哪些条件? 6、法治实现有哪几种驱动模式? 第七章法律与社会现象的关系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法律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相互作用? 2、我国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法律与科学技术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4、法律与统治阶级政治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5、法律与政策之间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7、法律与道德之间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8、法律与一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道德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第八章法的创制 思考题: 1、什么是法的创制?它有哪些特征? 2、立法工作中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3、我国立法体制的框架结构内容是什么? 4、立法工作中要遵循哪些法定程序和步骤? 第九章法的要素 思考题: 1、西方法学理论中关于法的要素的主要学说有哪些? 2、法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3、法律的创制和实施过程中,法律原则有何作用? 4、什么是法律规则?它在法的要素中的地位如何? 5、法律规则与其他社会规范有何异同? 6、如何认识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它有什么意义?

法理学模拟考试试题及复习资料

《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的划分标准是(A) A.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B.是否合法 C.法律是否予以调整 D.是否具有社会性 2.根据法律效力强弱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B) A.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B.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C.确定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D.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3.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称为(B) A.法的拘束力 B.法的溯及力 C.法的继承性 D.法的统一性 4.《刑法》第109第2款规定:“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这一条规则属于(D) A.授权性规则 B.任意性规则 C.委任性规则 D.准用性规则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一国的法在其主权实际管辖的那部分陆地有效 B.一国民事、经济等法的效力,一般也及于在本国领域外的本国公民 C.一国的法律只在国内有效 D.只有刑事法律才可能在本国领域外生效 6.现代各国一般均确认(B)为法有无溯及力的原则。 A.从新兼从轻原则 B.从旧兼从轻原则 C.从旧原则 D.从轻原则 7.根据相对应的主体范围的不同,可以将权利分为(C) A.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 B.公权利和私权利 C.绝对权利和相对权利 D.人权和公民权 8.《刑事诉讼法》第11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对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而言,该条法律规定显示了法的(B) A.确定的指引作用 B.有选择的指引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9.王某夫妇雇用了一保姆临时在家照看孩子,事后付给保姆酬劳500元。关于王某夫妇与保姆之间的法律关系的客体,下列选项正确的是(D) A.孩子 B.孩子的安全、健康 C.保姆 D.照看孩子的劳务和500元报酬

介入放射学重点(考试专用)

总论 穿刺针种类:血管穿刺针、微穿套真、活检针、治疗针 导管:导管外径用“F ”(Franch)表示,内径用“英寸”表示。注:1F=,1mm=3F) 种类:根据用途:分造影导管、连接导管、引流导管、球囊导管、溶栓导管等。根据直径:常规导管、微导管(3F 以下)、同轴导管等。 导丝:直径用“英寸”表示,作用:(1) 经皮穿刺后导入导管鞘或导管。引导导管到达目的或治疗部位。种类:(1)根据物理特性:分普通导丝、超滑导丝(泥鳅导丝)、超硬导丝等。根据头端形态:直导丝、弯头导丝和J 型导丝。根据用途:导引导丝、交换导丝、可控导丝、灌注导丝、测量导丝等。 导管鞘:管鞘外套管的直径(内径)用“F”表示,内芯的内径用“英寸”表示 血管扩张类药物:1.罂粟硷 2.前列腺素 3.妥拉苏林 4.硝酸甘油 血管收缩类药物:1.肾上腺素 2.加压素 3.血管紧张素 抗凝药物:1.肝素 2.华法林钠 3.阿司匹林 4.双嘧达莫 溶栓药物:1.链激酶 2.尿激酶 抗肿瘤药物的类型及主要作用机制 按来源分:①烷化剂: 属细胞毒类药物,如环磷酰胺(CTX)。②抗代谢药: 能干扰细胞代谢,如5-氟尿嘧啶(5-FU)。③抗肿瘤抗生素: 由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如阿霉素(ADM).④植物类抗肿瘤药: 从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如长春新碱。⑤激素类: 包括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⑥其它: 包括免疫制剂和作用机制未明、难于定位的药物 B 、按对细胞增殖周期作用时相不同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主要影响DNA 分子的复制或功能。如烷化剂、大部分抗癌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 细周期特异性药物: 仅对增殖细胞群的某一期有作用。如作用于S 期的5-FU ,作用于M 期的长春新碱等。 电凝法优点与缺点:优点:①定位精确度。 ②栓塞永久。 ③无反流性误栓。④不引入异物。 ⑤可用于血小板减少或肝素化病人。缺点:①阳极导丝因被腐蚀而可能断裂。 ②所需通电時间难以预计。③不锈钢微粒可能脱落。 ④耗時。 ⑤需特殊设备与阳极导丝。 栓塞物质的类型有哪些 1、生物栓塞物质:血凝块 2、海绵类:明胶海绵 3、簧圈类:不锈钢圈 4、可脱落球囊 5、组织坏死剂:无水乙醇 6、微粒、微球、微囊类: 微球 7、碘油 8、中药类 9、物理因素:电凝法、热对比剂 10、粘胶类 阐述经皮胆道内外引流的适应证、操作方法及并发症 适应症:1.无法手术切除的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2.良性狭窄,尤其是胆肠吻合狭窄。 胆道梗阻所致败血症。手术前胆道减压 作为其它治疗的辅助措施 操作方法(1)令患者浅吸气后屏气,超声 引导下将套管针穿刺至左肝管,拔除针芯, 见到胆汁流出,注入稀释的造影剂证实为胆道显影,经套管针插入细导丝,直至胆总管或十二指肠,若总胆管完全性阻塞, 则将导丝插至梗阻部位。(2)退针后沿导 丝扩张穿刺通道,置换硬导丝,引入引流 管,退出导丝。(3)造影并调整引流管直至引流管侧孔段全部进入胆管内。(4)固定引流管。 并发症:胆道出血、胆汁瘘、胆道感染和 引流管阻塞、脱落 经皮经肝胆道支架引流的操作方法、禁忌症及并发症有哪些 操作方法:造影检查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或经过PTCD 管造影,了解胆管狭窄阻塞的部位、程度和范围,并依此选择球囊直径和支架规格 引导导管、导丝至狭窄远端 经过穿刺针或PTCD 管引入导丝、导管,并设法使导管 头超过狭窄远端,最后置换超硬导丝至胆 总管下段或十二指肠。 置入球囊导管并扩张狭窄段。 释放支架 球囊扩张成功后退出,沿导丝放入支架推送器,在准确定位后释放支架。退出支架推送器,沿导丝插入导管。 造影复查及放置引流导管 支架释放后可即刻造影 禁忌症:明显出血倾向、大量腹水、肝功衰竭、胆管广泛狭窄 并发症:出血、胆管穿孔、胆管十二指肠瘘、支架阻塞、支架机械断裂和脱落 经导管血栓栓塞与灌注术 TEA :在X 线电视透视的监视下,经导管向

川大法理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川大法理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注:正确答案为数字1上面的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8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广义的法律指()。 1( ) 法律的整体 1 全国人大制定的法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均不对 法律上规定的用以进行法律推理的准则是()。 2( ) 法律规则 1 法律概念 法律原则 法律传统 现代西方法学的纯粹法学的首创人()。 3( ) 凯尔森 1 卢梭 洛克 德沃金 法的产生经历了由习惯演变到习惯法,再发展到()的过程。

4( ) 成文法 1 衡平法 公法 私法 将正义分为社会正义和个人正义,以及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的是()。 5( ) 亚里士多德 罗尔斯 1 柏拉图 庞德 6大陆法系法的渊源主要是()。( ) 1制定法 1条约 1习惯 1判例 最先提出公私法的划分是()。 7( )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乌尔比安 1 奥斯丁 以下属于英美法系的国家()。 8( ) 中国 法国 德国

英国 1 以下无权制定法律的机关是()。 9( ) 全国人大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派出所 1 在我国有权解释宪法的机关是()。 10( ) 最高人民法院 全国人大常委会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古罗马第一部以原习惯法为基础形成的成文法是()。 11( ) 《十二铜表法》 1 《石柱法》 《查士丁尼国法大会》 《德国民法典》 成文法和习惯法是依据()来划分的。 12( ) 创制和表达方式 1 内容

制定和实施主体 指法律对什么样的行为有效力,适用于那些事项属于()。 13( ) 法律对人的效力 法律对事的效力 1 法律对空间的效力 都不对 以下不属于法律关系的()。 14( ) 购买物品 银行存款 谈恋爱 1 借钱给朋友 权利义务指向的对像属于法律关系的()。 15( ) 主体 客体 1 内容 都不对 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事实是()。 16( ) 法律责任 法律制裁 法律事实 1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2008年12月20日谢祥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在我国具有关键性的法律监督形式是() A ?民主党派的监督 C.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2 ?关于违法的正确表述是( ) A ?首先是指思想违法 C ?一般不需要行为人的故意 系 3 ?在法律解释中,从传统的角度, A ?严格解释 C ?历史解释 4 ?在法律适用中,当出现“合法” A ?实质推理 C. 归纳推理 B?人民群众的监督 D .法学家的监督 B. 必须是以违反法律为前提 D .可能是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 民法法系国家比较趋向于() B. 自由解释 D .逻辑解释 与“合理”的矛盾时需要进行( ) B. 演绎推理 D .形式推理 5. 在法律解释中,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的方法,被称为() A .历史解释B.体系解释 C. 文义解释 D .逻辑解释 6. 认为法律解释的目标应当是“探求历史上的立法者事实上的意思”的观点被称为() A .法律解释的主观说B.法律解释的客观说

C. 法律解释的主、客观兼容说 D .解释学循环理论 7. 被称为“构成法律的最基本细胞”的是() A .法律原则B.法律概念 C ?法律规范 D ?规范性法律文件 8.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所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指() A ?法律体系B.法律部门 C ?法律规范 D ?法律制度 9.法律的效力来自于它的国家强制力和它的() A ?执法机关B.司法机关 C ?合法程序 D ?合法权力 10.法律关系属于上层建筑和() A ?物质社会关系B.思想社会关系 C. 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 D ?现实的权利义务关系 11.被称为“是实现法的作用与目的的条件,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 的是() A ?法律效果B.法律实效 C ?法的制定 D ?法的实施 12.狭义的执法的特点是() A ?法的执行不具有主动性和单方性 B. 法的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C ?法的执行不需要依照法定程序 D. 法的执行不具有国家强制性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公布的案例在我国() A ?具有普遍法律效力B?是正式的法律渊源 C ?是法院审理案件的参考 D ?是中国的判例法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结构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解析(1)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结构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玻尔理论中氢原子的能级图,现让一束单色光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受激发的氢原子能自发地辐射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则照射氢原子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为( ) A .13.6eV B .12.09eV C .10.2eV D .3.4eV 2.如图所示是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在一个小铅盒里放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钋,它发出的α粒子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很细的一束射线,射到金箔上,最后打在荧光屏上产生闪烁的光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 B .该实验证实了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 C .α粒子与原子中的电子碰撞会发生大角度偏转 D .绝大多数的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只增加入射光的强度,饱和光电流不变 C .在核反应方程414 17278 He N O X +→ +中,X 表示的是中子 D .根据玻尔理论,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光子发生跃迁后,其电子的动能减少 4.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域内有四条谱线,都是氢原子中电子从量子数 n >2的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发出的光,它们在真空中的波长由长到短,可以判定 A . 对应的前后能级之差最小 B .同一介质对 的折射率最大 C .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D .用照射某一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则也一定能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电效应”现象表明光具有波动性 B .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C .天然放射现象表明原子可以再分 D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原子结构“枣糕模型”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对象B.法律书籍C.法律条文D.法律现象 2.下列不属于封建制法的有()。 A.萨利克法典B.唐律C.教会法大全D.法国民法典 3.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 A.商品的交换B.国家的形成 C.阶级的出现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4.划分部门法的主要标准是()。 A.法律的调整对象B.法律调整的方法 C.法律的制定主体D.法律的效力 5.大陆法系是以古代()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罗马法B.日耳曼法C.印度法D.中国法 6.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主要表现形式是()。 A.法律B.政策C.习惯D.命令 7.法律规范属于()。 A.技术规范B.社会规范C.道德规范D.团体规范 8.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制定()。 A.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C.单行条例D.行政规章 9.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是依据()来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A.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B.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进行 C.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D.法律规则内容是否确定 10.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 A.任意解释B.立法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不选都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法律事实分为()。

A.法律后果B.法律动机 C.法律行为D.法律事件 2.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法的实现B.法的创制C.法学研究D.法律现实3.法的适用的法律文件包括()。 A.契约B.判决书 C.裁定书D.决定书 4.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法律规范的制定B.法律继承 C.法律移植D.法律规范的认可 5.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 A.假定B.处理C.制定D.制裁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法的体系 2.法律制裁 3.法律寂的权利 4.法系 5.法的创制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法的产生的标志。 2.简述法律规范的概念和特征。 3.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 4.简述违法构成的概念及要件。 五、论述题 试述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010法理学第二次作业

010法理学第二次作业

《法理学》第二次作业 校外学习中心: 专业: 姓名: 学号: 作业要求: 1、离线作业主要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与需求自愿完成。 2、不参加在线测查的,学习中心应将学生的离线作业邮寄到东北师大网络教学管理部批阅,具体时间见本学期院历(日期以当地交邮时间为准)。 3、离线作业必须由本人手写完成,如发现作业非本人手写,一律无效。 第二次离线作业题 一.填空题 1. 法律形式合理性与法律的价值合理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 ). 2.利益来源于对资源的()3.人对资源控制的不同导致了

()。 4.利益的多元是市场经济的()。 5.法对利益的调整机制具体表现为表达利益要求平衡利益冲突和()。 6.利益差别构成了利益冲突的()。 7.普遍的公共利益总和构成()。8.个人利益是利益动力结构的() 9.人权是人的利益的()。10.冲突是危害秩序的()。 11.自由是人的潜在能力的()。12.自由是人类发展的()。 13.马克思主义法学首次揭示了法与生产方式的() 14. 货币得到普遍发展是在()。 15.在发展社会财富面前公平应退居()。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的实现的基本形式(). A.遵守B.执行C.适用D.不作为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立法的外延().A.历史的范畴B.严格的程序C.国情的产物D.种类的多样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立法体制的构成要素(). A.权限的体系和制度B.监督的体系和制度C.运行的体系和制度D.载体的体系和制度5.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 A.法治原则B.诚实原则C.守信原则D.市场原则 6.守法的内容为(). A.调整不法行为B.行使法律权利C.遵守法律规定D.适用法律规范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行政执法的主体范围() A.工商行政执法B.土地行政执法C.刑事案件执法D.审计行政执法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执法的原则().A.合法性原则B.程序性原则C.合理

法考《法理学》复习题集(第1772篇)

2019年国家法考《法理学》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法律格言说:“不知自己之权利,即不知法律。”关于这句法律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0年卷一6题,单选) A、不知道法律的人不享有权利 B、任何人只要知道自己的权利,就等于知道整个法律体系 C、权利人所拥有的权利,既是事实问题也是法律问题 D、权利构成法律上所规定的一切内容,在此意义上,权利即法律,法律亦权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3节>权利与义务 【答案】:C 【解析】: 是否知道法律,不影响该人是否享有权利,故A项说法错误。知道自己权利的人,未必知道整个法律体系,故B项说法错误。权利是法律的内容的一部分,并非“全部”,法律除了权利外,还有权力、义务、责任等,故D项“权利构成法律上所规定的一切内容”的表述本身是错误的。在排除了A、B、D的情形下,本题只能进C。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6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从法官裁判的角度看,下列哪一说法符合条文规定的内容?(2012年卷一10题,单选) A、条文涉及法的渊源 B、条文规定了法与政策的一般关系 C、条文直接规定了裁判规则 D、条文规定了法律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3节>法律规则 【答案】:A 【解析】: 《民法通则》第6条涉及的“法律”、“国家政策”均属于法的渊源,故A项正确。法与政策的一般关系是二者是存在区别,也存在联系。该条未涉及此,故B项错。所谓裁判规则,是指决定案件争议问题如何处理的规则,即案件的裁判标准,或者说,案件判决结论的大前提。 《民法通则》第6条仅仅是指示如何适用法律、国家政策,该条不能直接作为法院裁判结论的大前提,故C项错。法律关系是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该条未涉及具体当事人之

医学影像物理学__复习大纲整理

医学影像物理学复习整理 (四种成像技术的物理原理,基本思想等) 第一章:X射线物理 第一节:X射线的产生 医学成像用的X射线辐射源都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击靶物质而产生的。 1. 产生X射线的四个条件:(1)电子源(2)高速电子流(3)阳极靶(4)真空环境 2.X射线管结构及其作用(阴极,阳极,玻璃壁) (1)阴极:包括灯丝,聚焦杯,灯丝为电子源,聚焦杯调节电流束斑大小和电子发射方向。(2)阳极:接收阴极发出的电子;为X射线管的靶提供机械支撑;是良好的热辐射体。(3)玻璃壁:提供真空环境。 3.a.实际焦点:灯丝发射的电子,经聚焦加速后撞击在阳极靶上的面积称为实际焦点。 b.有效焦点:X射线管的实际焦点在垂直于X射线管轴线方向上投影的面积,称为有效焦点。 c.有效焦点的面积为实际焦点面积的sinθ倍。(θ为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补充:影响焦点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灯丝的形状、大小及在阴极体中的位置和阳极的靶角θ有关。 4.碰撞损失:电子与原子外层电子作用而损失的能量。 5.辐射损失:电子与原子内层电子或原子核作用而损失的能量。 6.管电流升高,焦点变大;管电压升高,焦点变小。 7.a.标识辐射:高速电子与原子内层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将能量转化为标识辐射。 b.韧致辐射:高速电子与靶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将能量转化为韧致辐射。 6.连续X射线的短波极限只与管电压有关。且与其成反比。 7.X射线的产生机制: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在与物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韧致辐射是产生连续X射线的机制。 (1)X射线的穿透作用(2)荧光作用(3)电离作用(4)热作用(5)

法理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专科)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法理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法 2.法律义务 3.法律关系 4.法律行为 5.归纳推理 6.法律效力 7.立法 8.立法技术 9.司法 10.部门法 11.法律事实 12.准用性规则 13.法律权利 14.法的实施 15.法的渊源 16.法的移植 17.法律意识 18.国家赔偿责任 二、简答题 1.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及其种类。 2.为什么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简述法律与宗教的关系 4.简述人治和法治的区别。

5.简述司法解释的作用。 6.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包括哪些内容? 7.简述法律规范的特征。 8.简述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 9.试述法律解释的概念和特点。 10.什么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如何贯彻这项原则? 11.什么是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有几种方法?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12.简述法的继承的依据。 13.简述法律责任的免除。 14.简述法的规范作用。 15.法律责任的功能有哪些? 三、论述题 1.试述法制的民主化和民主的法制化。 2.试述我国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的政策的一致性和主要区别。 3.在我国立法工作中,如何做到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立法原则? 参考答案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的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生活关系和生活秩序。 2.法律义务: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即义务主体或承担义务人应该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一种限制或约束。 3.法律关系:是指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4.法律行为:指能发生法律上效力的人们的意志行为,即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在社会生活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事实。 5.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在法律适用中运用该推理之典型是判例法制度。法官审案时,将案件事实与以前类似案件的事实加以比较,从中归纳出一个比较抽象的法律原则或法律规则。 6.法律效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效力,是指所有法律文件的效力,无论是规范性法律文件还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均具有法律效力;狭义的法律效力,是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川大法理学第二次作业100分

《法理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8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广义的法律指()。 ( A ) A.法律的整体 B.全国人大制定的法 C.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D.均不对 2.法律上规定的用以进行法律推理的准则是()。 ( A ) A.法律规则 B.法律概念 C.法律原则 D.法律传统 3.现代西方法学的纯粹法学的首创人()。 ( A ) A.凯尔森 B.卢梭 C.洛克 D.德沃金 4.法的产生经历了由习惯演变到习惯法,再发展到()的过程。 ( A ) A.成文法 B.衡平法

C.公法 D.私法 5.将正义分为社会正义和个人正义,以及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的是()。 ( B ) A.亚里士多德 B.罗尔斯 C.柏拉图 D.庞德 6.大陆法系法的渊源主要是()。( A ) A.制定法 B.条约 C.习惯 D.判例 7.最先提出公私法的划分是()。 ( C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乌尔比安 D.奥斯丁 8.以下属于英美法系的国家()。 ( D ) A.中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9.以下无权制定法律的机关是()。 ( D )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派出所 10.在我国有权解释宪法的机关是()。 ( B ) A.最高人民法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中共中央 D.国务院 11.古罗马第一部以原习惯法为基础形成的成文法是()。 ( A ) A.《十二铜表法》 B.《石柱法》 C.《查士丁尼国法大会》 D.《德国民法典》 12.成文法和习惯法是依据()来划分的。 ( A ) A.创制和表达方式 B.内容 C.调整范围 D.制定和实施主体

法理学练习题100道(含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本法的实施条例由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该规范属于( A )。 A. 委任性规范 B. 准用性规范 C. 确定性规范 D. 间接性确定性规范 2、在司法实践中,当新法与原有法律发生矛盾时,应当适用( A )。 A. 后法优于前法原则 B. 从旧兼从轻原则 C. 前法优于后法原则 D. 从旧兼从重原则 3、下列( A )属于我国正式意义上法的渊源。 A.经济特区法规 B.法律学说 C.党的政策 D.司法解释 4、一国现行法总是分为不同部门而又成为内在统一、有机联系的系统,这个系统在法理学上称为( B )。A.法律制度 B.法律体系 C.法系 D.法学体系 5、在我国,当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发生冲突时,应当由( B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最终解释

B.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最终解释 C.中共中央作出最终解释 D.中央政法委作出最终解释 6、在我国,( B )有权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地方性规章。 A.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各部委 7、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含义( C )。 A.司法权不得由一般的行政机关来行使 B.司法机关既要独立行使职权,又不得无限度的行使自由裁量权 C.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司法活动 D.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得违反程序规定 8、法律即使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也往往相似,可以相互借鉴的是( A )。 A.维护阶级统治的那部分法律 B.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那部分法律 C.所有的法律 D.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 9、违法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 C )。 A.主观存在过错 B.应受法律制裁性 C.违法性 D.社会危害性 10、下列活动中属于法的创制的有( B )。 A.法规汇编 B.法规清理 C.法典编纂 D.法条竟合 11、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 B ) 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原子物理学详解复习资料褚圣麟

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1.1 若卢瑟福散射用的α粒子是放射性物质镭' C 放射的,其动能为6 7.6810?电子伏特。散射物质是原子序数79Z =的金箔。试问散射角150ο θ=所对应的瞄准距离b 多大? 解:根据卢瑟福散射公式: 2 02 22 442K Mv ctg b b Ze Ze αθ πεπε== 得到: 21921501522 12619 079(1.6010) 3.97104(48.8510)(7.681010) Ze ctg ctg b K ο θαπεπ---??===??????米 式中2 12K Mv α=是α粒子的功能。 1.2已知散射角为θ的α粒子与散射核的最短距离为 2202 1 21 ()(1)4sin m Ze r Mv θ πε=+ , 试问上题α粒子与散射的金原子核之间的最短距离m r 多大? 解:将1.1题中各量代入m r 的表达式,得:2min 202 1 21 ()(1)4sin Ze r Mv θπε=+ 1929 619479(1.6010)1910(1)7.6810 1.6010sin 75ο --???=???+???14 3.0210-=?米 1.3 若用动能为1兆电子伏特的质子射向金箔。问质子与金箔。问质子与金箔原子核可 能达到的最小距离多大?又问如果用同样能量的氘核(氘核带一个e +电荷而质量是质子的两倍,是氢的一种同位素的原子核)代替质子,其与金箔原子核的最小距离多大? 解:当入射粒子与靶核对心碰撞时,散射角为180ο 。当入射粒子的动能全部转化为两粒子间的势能时,两粒子间的作用距离最小。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得: 22 0min 124p Ze Mv K r πε==,故有:2min 04p Ze r K πε= 1929 13 619 79(1.6010)910 1.141010 1.6010 ---??=??=???米 由上式看出:min r 与入射粒子的质量无关,所以当用相同能量质量和相同电量得到核代替质子时,其与靶核的作用的最小距离仍为13 1.1410 -?米。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法理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以下是整理的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多选题]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 视程序,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 灵活性;④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④③① B.①④② C.② D.③ 【答案】CD 【解析】见教材关于法的局限性的叙述。 2[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是: A.甲打赢官司后一直拿不到赔偿金,认为法院没什么用 B.乙感到中国的法律越来越不管用了 C.丙以为偷书不算偷,不构成盗窃罪 D.丁不知道中国有《对外贸易法》 【答案】ABCD 【解析】法律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民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和知识的总称,主要包括:人们对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的看法,对现行法的理解、解释、态度的情绪,对自己和他人权利、义务的认识,对人民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的知识修养等,故ABCD选项均应入选。 3[多选题]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能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 【答案】ABC 【解析】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根据民法通则第142 条第2款规定,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国声明保留的除外;形式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 4[多选题]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法律规范的概念展开讨论。学生甲的论点是:①法 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所有的法 和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表述法和法律规范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学生乙的论点是:①法的要素不能等由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并不是所有的法律 都表现为法律条文形式,但所有的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同一法律规范 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学生甲的论点①和论点② B.学生甲的论点③和学生乙的论点③ C.学生乙的论点① D.学生乙的论点② 【答案】BCD 【解析】法的要素的构成一般包括法的原则、法的概念、法的技术性规定、法律规范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规范的结构,如“假定、指示、法律后果”或“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因此法的构成要素不等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5[单选题]魏明与桂敏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 发给结婚证书。产生魏明与桂敏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事实在法学上被称作什么? A.法律事件 B.法律事实

浙大远程法理学离线第二次作业

第十章法律程序 一、名词解释 1.法律程序 答:法律规定的人们从事法律行为时必须遵守的过程、方式和手续,它是对法律行为的形式要求,是实现实体权利义务的合法方式和必要条件。 2.正当程序 答:正当程序是一种为了限制恣意,通过角色分派与交涉而进行的、具有高度职业自治的理性选择的活动过程。 二、简答题 1.正当程序对于法治的普遍意义有哪些? (1)正当的法律程序是权利平等的前提。 (2)正当的法律程序是权力制衡的机制。 (3)正当的法律程序是解纷效率的保证。 (4)正当的法律程序是权利实现的手段。 (5)正当的法律程序是法律权威的保障。 2.为什么说法律程序具有相对独立的? (1)法律程序的合理性有其自身的评判标准。 (2)程序具有独立的可信度。 (3)程序法发展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4)程序传统可自成一派。 (5)可能相对落后或超前。 3.简述一般法律程序的特点。 (1)法律程序是针对特定的行为而做出要求的。 (2)法律程序是由时间要求和空间要求构成的。 (3)程序具有形式性。 三、论述题 1.试述正当程序特征与要素? 答:(一)正当程序的特征 1、角色分化 2、有意识的阻隔 3、直观的公正 4、意见交涉 概而言之,正当程序是一种为了限制恣意,通过角色分派而进行的、具有高度职业自治的理性选择的活动过程。 (二)正当程序的要素 1、对立面 2、决定者 3、信息 4、对话 5、结果

第十一章法律渊源 一、名词解释 1.法律渊源 答:法律渊源,是指具有不同来源、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2.规性法律文件的规化 答:规性法律文件的规化是指立法主体应以统一的规格和标准制定和修改各种形式的规性法律文件,使一国属于法律渊源的各种规性法律文件成为效力等级分明、结构严谨、协调统一的整体。 3.法的溯及力 答:法的溯及力是指新法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可否加以适用的效力。 二、简答题 1.简述规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答:规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是指采用一定方式,对已经制度的规性法律文件进行整理、归纳和加工,使其系统化的活动。 规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 (1)法规清理,又称法规整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围的规性法律文件加以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2)法规汇编,又称法律汇编,是指在不改变法规容的前提下,将规性法律文件按涉及问题的性质或按发布时间的先后顺序予以排列,汇编成册;(3)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部门法的全部法律规进行审查、修改、补充,并编制新的系统化的法典的活动。 三、论述题 1.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原始习惯与法有何不同? (1)二者产生的方式不同 (2)二者体现的意志不同 (3)二者调整的容不同 (4)二者的根本目的不同 (5)二者适用的围不同 (6)二者实施的方式不同 第十二章法律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法律解释 答:法律解释,指对实定法规性含义的阐明。 2.司法解释 答:在国外,司法解释是指作为裁判机关的司法机关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就个案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