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 七颗钻石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 七颗钻石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 七颗钻石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朝阳镇中心学校王艳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创设情境,播放音乐《一闪一闪亮晶晶》,出示星空图片,板书课题:七颗钻石

2.交流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简单交流。

3.出示作者简介,了解作者,板书作者姓名及国籍。

二、读通课文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通字音,看准字形。

三、读词语

1.读准字音。

2.记忆字形。

3.两排对读

四、通读课文,提问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全班交流。

五、读懂课文,初步感知。

1.对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可借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为线索

来进行。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2.重点理把握“爱心”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比较几个故事情节: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路人喝,从而得出“爱心”主题。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请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件表达爱的事情。

七、板书设计

19.七颗钻石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七颗钻石(详案)

七颗钻石(详案) 一、导入 1、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出示图片)(钻石!)是啊,钻石,象征着纯洁、永恒,它是珍贵的,又是难得的。忽然有一天,从一个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升上了空中化作永恒的星辰。说到这里,大家一定想到了昨天我们读过的一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就是——《七颗钻石》。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2、昨天我们已经初步了学习这篇课文了,下面,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边读边回顾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很久很久以前,一次大旱灾渴死了许多人和动物,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妈妈去找水,结果水罐一次一次地发生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升入天空变成星星的故事。) 二、品读课文 1、那一年旱灾究竟有多严重啊?请看。(出示课件) 2、(边播放课件边介绍)这场旱灾来得非常罕见,瞬时间,河流里的水就像是人间蒸发一样的,消失了;地面几乎全部裂开;动物们和植物都奄奄一息,空气中没有一丝风,人们的皮肤像树皮,又老又干,嘴唇发白、干裂,没有半点力气,整个世界停止了工作!在这时候,同学们,天地万物,包括我们人类最需要的是什么?(水!) 3、那文中对于当年旱灾,是怎样描写的呢?哪个自然段中说到了?请同学们自由地、快速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旱灾严重的词语(温馨提示:在适当的地方要做批注哦)(干涸、干枯、焦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干涸和干枯有什么区别?你知道吗? 4、此时此刻,水,对于那里的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5、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在一个漆黑的夜里,一位小姑娘的母亲病了,迫切需要找到一些水。于是,这个小姑娘为了她的母亲,她拿着水罐出门到处找水。昨天,你老师布置了任务,让你们小组合作,找一找课文围绕“水”,发生了哪些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你们都有预习吗?来,把你们的预习成果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温馨提示:你可以根据“找水、分水、让水、水罐一次次变化”,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围绕“水”,发生了哪些动人的故事?如:小姑娘在夜里为母亲找水……) ★小姑娘在夜里为母亲找水 ★小姑娘找到水不舍得喝 ★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 ★母亲舍不得喝水,把水让给小姑娘 ★小姑娘把水让过路人喝 5、原来,课文围绕着水,发生了这么多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那装着水的水罐呢?有变化吗?(有!)一共发生了多少次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呢?下面,又请我们班的同学再一次合作,一起来找一找: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在这里,老师给各个小组一定的学习方法提示,请看,一起来读一读吧! 1、小组内集体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2、边读边找出发生了几次变化 3、默读找出变化的原因 4、小组内交流 (温馨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在适当的地方要加上批注哦!)

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案

《七颗钻石》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本文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深夜为生病的妈妈找水喝,水罐一次次发生神起变化,最后水罐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教学目标: 1、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 1、识记15个生字,并能给生字正确组词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朗读时的表情和语气。 难点: 1、分析小姑娘的性格,学习其中包含的感情。 2、引导学生把从小姑娘身上学到的爱心运用到生活中去。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出示相关图片)教师配乐将故事内容娓娓道来:很久很久以

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都没有下一滴雨,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同学们,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是啊,草木丛林最需要的是水,动物们最渴望的是水,人们最想得到的还是——?(水!)这时的水意味着什么?对,水意味着生命! 二、情景引入,揭题说文 (1)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恶劣的环境之中。为了生命,为了活下去,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你觉得她能找到水吗?你希望她能找到水吗?小结:这也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美好愿望,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复活》、《阿娜卡列琳娜》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齐读。 (2)初读课文,感受爱心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0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读了课文你都有哪些感受? 2、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下面让我们看看本课的生词,自由读一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19《七颗钻石》

19七颗钻石 【教材分析】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教学难点】 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爱他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具准备】 1.关于干旱的图片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文结合,揭示课题 (看课件,闪闪发光的钻石)漂亮吗?钻石,象征着纯洁、永恒,是珍贵的,又是难得的。忽然有一天,从一个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升上了空中化作永恒的星辰。你想知道这个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十九课——《七颗钻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思考我们刚刚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全文主要写的是谁?围绕什么事展开的?什么东西在不断的变化?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词语 a.读准字音:钻石焦渴水罐反正递给唾沫涌出绊倒匆匆忙忙喜出望外 b.多音字: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yān咽喉 yàn 狼吞虎咽 yè哽咽 3.学生回答问题:全文主要写的是谁?围绕什么事展开的?什么东西在不断的变化? 过度:同学们,大家现在已经了解了故事的大概内容,下面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细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旱灾严重的词语。(干涸、干枯、焦渴) (2)此时此刻,人们最渴望什么?(水)水现在不仅是人渴望“水”,世上的万物都渴望“水”,此时的水就是“希望之水”,就是“生命之水”。(3)谁能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一下当时万物对水的渴望呢?(指名读、齐读)过度:那时的人们最需要的就是水,课文中的小姑娘去找水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默读2、3自然段,找出水罐发生了几次神奇的变化呢?什么使水罐发生了这么神奇的变化呢?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透过“神奇”体会“变化” 第一次变化 (1)这么漆黑的夜晚,一个小姑娘竟走出家门找水,为谁找?(妈妈)找到了吗?(没 有)水容易找吗?(不容易)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哪儿也找不到累倒睡着了)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19*我们家的男子汉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篇文章生动有趣,描写了一个小男孩的成长经历,他的成长过程正是男子汉的成长过程。本文按照人物性格特征来组织材料,在行文过程中我们徜徉在幽默的语言中,感受着一个男孩的男子汉魅力。在一课时内,引导学生学会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与概括,同时理解男子汉的含义,培养争做男子汉的信心、勇气和敢于面对挑战的意识。教学理念既体现《语文课程标准》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小组讨论等手段充分实现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目标,又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课件(挂图、幻灯片等)。 2.生字、多音字、新词卡片。 学生准备:搜集作者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1.学会生字新词,结合小标题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小“男子汉”形象,体会作者对其深深的喜爱之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趣阅读 1.(板书:男子汉)你们印象中的“男子汉”是怎样的? 生1:顶天立地,敢做敢当。 生2:正直无私,心胸宽广。 2.看来每个人心中的男子汉都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王安忆笔下的男子汉又是什么样子的吧! 3.师补全课题,生齐读。了解作者笔下的男子汉是作者姐姐家的小男孩。 4.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谁愿意介绍一下作者? (生简介作者)

设计意图:对“男子汉”的理解,词典中的表述较为抽象,对已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应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从学生的交流中,初步掌握学生的情感起点,为下面对文本的解读做铺垫。介绍作者王安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她是上海人,以及她在文坛的地位,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并为学生感受王安忆对姐姐的孩子的殷切期盼做铺垫。 二、借助标题,把握内容 1.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接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篇课文有三个小标题, 进一步了解小标题的作用。 (有小标题) 3.教师相机板书3个小标题。那么小标题的作用是什么?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小标题的文章,想一想。 4.师小结:作者运用3个小标题使文章条理清晰,眉目分明。小标题具有概括、提示段落主要内容的作用,便于读者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作家根据人物性格特点列小标题的形式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理解小标题的作用(即概括、提示段落主要内容,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让学生了解通过列小标题来组织材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七颗钻石》教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七颗钻石》教 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爱他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具准备】 1.关于干旱的图片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文结合,揭示课题

(看课件,闪闪发光的钻石)漂亮吗?钻石,象征着纯洁、永恒,是珍贵的,又是难得的。忽然有一天,从一个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升上了空中化作永恒的星辰。你想知道这个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十九课——《七颗钻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思考我们刚刚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全文主要写的是谁?围绕什么事展开的?什么东西在不断的变化?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词语 a.读准字音:钻石焦渴水罐反正递给唾沫涌出绊倒匆匆忙忙喜出望外 b.多音字: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yān咽喉yàn 狼吞虎咽yè哽咽 3.学生回答问题:全文主要写的是谁?围绕什么事展开的?什么东西在不断的变化? 过度:同学们,大家现在已经了解了故事的大概内容,下面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细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旱灾严重的词语。(干涸、干枯、焦渴) (2)此时此刻,人们最渴望什么?(水)水现在不仅是人渴望“水”,世上的万物都渴望“水”,此时的水就是“希望之水”,就是“生命之水”。 (3)谁能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一下当时万物对水的渴望呢?(指名读、齐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

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 教学目标 一、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 二、了解童话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好。 教学重点 一、爱心的神奇力量。 二、丰富的想象。 教学构想 "奇思妙想"旨在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不应该由教师去讲解,而应由学生在学习了课文后自己去品味、感悟。在品味、感悟的基础上在发挥能力。《七颗钻石》是一篇童话,没有文字障碍,一定在学生自己阅读、朗读的基础上,讨论童话的主题。 课时:一节教学流程 讨论 -- 朗读--- 想象--- 感悟

朗读设计一、学生朗读目的:初步感知、感受课文内容。可以提的问题: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回答。(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二、教师范读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可以提的问题:感悟、认识小姑娘的爱心,学生可以考虑,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 三、学生朗读目的:深入理解课文。(学生喜欢的句子、文段。)可以提的问题:认识小姑娘爱心的宝贵,争取做一个具有爱心的人。朗读层次 1、浅显了解 2、深入知道 3、品味含义目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小姑娘高尚的心灵和纯洁可爱的形象。教学环节导入:每个同学都热爱自己的父亲、母亲,热爱自己的家人。比如关心爸爸妈妈下班累不累,爸爸妈妈下班后给他们倒一杯水,给他们拿拖鞋等等。 讨论: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讨论的内容1、爸爸妈妈是怎样爱我们的,举例;2、作为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 同学们的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童话故事则是陪伴我们的一位良师益友,为我们编织美丽的生活花环,给我们无穷想象的空间。那你们都听过那些童话呢?大家都熟悉安徒生和格林,熟悉他们的《睡美人》、《白雪公主》、《灰姑娘》、《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姑娘》等。展示学生绘画作品(作品都是学生心目中最美最喜欢的童话人物),按作品顺序依次说出喜欢的理由。 什么是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通俗易懂、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九课七颗钻石课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九课七颗钻石课文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hé)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 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jìng)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 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 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cōng)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 条狗,一下子绊(bàn)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 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 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 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 要死了,还是你自已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 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 咽(yàn)了一口唾(tuò)沫(mo),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 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 鲜的水流。 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1、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 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当时的情况。从这句话可看出地球上很找到水,每一滴水都是非常宝贵的。这为后面的故事做 了铺垫,也更能衬托出小姑娘美好的品质。

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教案设计

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想象”和“联想”。 技能目标: 1、运用合理的想象,给课文补充合情合理的情节。 2、并适时的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想象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爱的情感,并让学生明白:“爱越无私、爱的境界越高、爱的价值就越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的合情合理的想象。 教学难点: 让学生深化理解文本“爱越无私、爱的境界越高、爱的价值就越大”的主旨。 教学方法: 朗读法研讨法情感体验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知识介绍 “同学们你们读过童话吗?”同学回答肯定,然后再问:“谁能告诉什么叫做童话?”同学回答,老师做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童话的定义:“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育。”学生在理解童话定义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写作手法的应用会更有利。紧接着出示第二章幻灯片:“大熊星座”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大熊星座的来历吗?同学答:“想!”,那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由俄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所创作的一篇童话:《七颗钻石》,从而来了解有关“大熊星座”感人而美丽的传说。 二、初读课文、复述故事 (一)在学生读课文之前,要进行方法的指导。因为这是一篇童话具有“精美短小”的特点在学习方法上对学生适当的指导。并用换灯片出示朗读方法:“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让学生引起注意,请同学采用传递式读法来读课文, (二)读完课文后,请学生复述课文。老师强调,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对课文进行复述:老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水罐从无水有水木的银的金的跳出七颗钻石涌出巨大、清澈而新鲜的水流,这一他系列神奇的变化进行复述。每一次水罐神奇的变化都是因为无私伟大的“爱”。通过复述课文来感受小姑娘爱的境界之崇高,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既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技巧,又增加了对文章的深入理

三年级下册第19课七颗钻石教案

三年级下册第19 课《七颗钻石》教案 《七颗钻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要求会认8 个生字、会写15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等词语。 2、凭借对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 3、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凭借对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 难点: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文结合,激奇揭题 出示词语:旱灾干涸干枯焦渴 看到这四个词语你会想到一幅什么样的场景?(学生想象后自由表达) 1、同学们,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中,(边播放课件边介绍)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要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2、此时此刻,人们最渴望什么?(水)现在不仅是人渴望“水”,世上的万物都渴望“水”,此时的水就是“希望之水”,就

是“生命之水”。 3、谁能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一下当时万物对水的渴望 呢?(指名读、齐读) 4、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却发现水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七颗钻石) 二、透过“神奇”,体会“变化”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板书:神奇)用横线画出最让你感到神奇的地方。 2、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引导读出神奇的味道。 ①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②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 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③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④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⑤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 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⑥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根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教学分析与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教学分析与设计 教材解读 《七颗钻石》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的第三篇课文,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历尽艰辛得来的水,自己没喝一口,却让给了小动物,让给了路人。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 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 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课文首先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灾,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使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当时的重要性;然后写小姑娘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让水,水罐 也一次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地球上终于有了一股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材特点: 从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来看,本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课课文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但是内涵比较深刻 1)故事背景的渲染为后面的水罐发生变化奠定基础:地球上的一次 大旱灾,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使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突出了水在当时的重要性。文中的泡泡语“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可抓住“所有的”“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关键词语,体会当时水的重要:首先是“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说明地球上已经没有了水源;其次是“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 都焦渴而死”,描绘出当时地球上的状况:植物干枯了,人和动物也 因缺水而面临灭绝的危险。 2)水罐的变化——爱心的变化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3)题目中的内涵 本课以《七颗钻石》为题,是非常恰当的。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 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因为钻石晶莹剔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在本课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 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 照人间。童话故事美丽的结尾寄予了作者美好的愿望。这是为了让爱洒满人间,送给每一个人。 4)爱心升华——最后一次水罐的变化,体现小姑娘的爱心是广博而 无私的 最后一次变化应是在前几次变化的基础上的,如果前面任何一次选择有违“爱心”,水罐里都不可能跳出七颗钻石,涌出清澈又新鲜的水

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

教案教材解析: 《七颗钻石》是小学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这个童话故事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到爱心的神奇力量,同时引导他们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也在于,读关于爱心的神奇故事,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渴、罐、累、竟、唾、沫、涌”这7个生字,通过想象、积累,运用“干涸”、“干枯”、“焦渴”、“喜出望外”等词语。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理念: 《七颗钻石》是一篇充满爱心的童话故事,小姑娘无私而广博的爱,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如何使学生也能体会到这个主题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设计中把焦点聚集在“水罐”的神奇,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悟为强音,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悟这份博大无私之“爱”。 教学重点: 感知爱心使水罐发生一次次变化的的神奇力量。

教学难点: 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课件、阅读纸、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xx谈话 1.聆听歌曲《葫芦娃》,教师带领学生歌表演,营造轻松的氛围,走进童话世界。 2.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童话故事的主题曲,知道它的名字吗?(生:葫芦娃)这是老师最喜欢的童话故事之一,你有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吗?说一说。 3.师:你们知道吗,童话故事之所以这样有趣、吸引人,就在于它最大的特点——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往往可以在童话中自然而然地发生,特别的神奇。(板书:神奇) (二)揭示课题,了解钻石 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它是由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 2.(板书:七颗钻石)学生随教师书空课题,边写边强调“颗”字的写法和用法,生齐读课题。 3.师:钻石,你了解它吗?(出示钻石的图片,学生用词语来形容)钻石一般象征着美好的事物,那在这篇童话故事里,它象征了什么呢?现在老师就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不过同学们要先思考另外一个问题: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都变成了什么? (三)了解故事内容,整体感知 1.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并随内容相机出示“大旱灾”、“干涸”等词语。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剃头大师》教学片段

《剃头大师》教学片段 ◆对比朗读,感受童年的天真无邪。(教学重点) 分别出示描写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相关句子,指名对比朗读。 对比一:①店里的剃头师傅都不欢迎小沙这样的顾客。 ②其实,不给钱我也愿意(替小沙剪头发)。 师:店里的剃头师傅都不欢迎小沙这样的顾客,为什么即使小沙不给钱“我”也愿意给小沙剪头发? 生1:因为“我”觉得给小沙剃头肯定是一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生2:小沙那么害怕剃头,居然主动央求“我”给他剃头,他那么信任“我”,“我”多荣幸啊!“我”一定要替他剪头发。 师:是呀,“我”可不能辜负了小沙对自己的信任哪!哪怕不给钱——(学生接读“我也愿意”)再看这一处。 对比二:①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 ②“嗬!”小沙高兴了,“你真把头发剪下来了!” 师:为什么店里的师傅给小沙剃头,小沙就骂人家是“害人精”,而“我”剪下小沙的头发时,他却如此高兴? 生1:因为小沙怕去理发店理发,而且老师傅那把老掉牙的推剪,常常会咬住他一绺头发不放,让他吃尽苦头。 生2:老师傅眼神差,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生3:那种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感觉,就像受刑一样。而“我”给小沙剪头发一点儿也不疼,所以小沙很高兴。 师:说得有道理。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读出小沙高兴的心情? (生读) 师:你觉得“嗬”这个字应该怎么读? 生1:我觉得要读出既惊讶又兴奋的语气,音调要往上扬。

生2:“我”居然真把头发剪下来了!这让小沙觉得很不可思议!要读出对“我”的敬佩。 师:是呀,所以在读“你真把头发剪下来了!”这一句时,要把“真把”读好,既要带点疑问,又要带点惊讶的语气。谁来挑战一下? (生读) 师:对了。这就是当时小沙内心的一种感觉。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你还看出什么来了? 生:我觉得小沙特别可爱。他一点儿也不担心“我”这个从来没剃过头的人会不会把他的头发剃得不成样子,只是担心他的耳朵还在不在。 师(笑):确实很可爱,还很天真。对比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小沙特别相信“我”,愿意把头交给“我”随便“处置”。 生2:我发现小沙很天真,很可爱。 师:给小沙剃头的“我”呢?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我也觉得特别可爱。 师:可见,孩子之间充满了信任,童年是多么的纯真无邪呀! 赏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在语文课上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读,不仅仅是我们培养的目标,更是一种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课文后面有一个思考题“老剃头师傅和 ‘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为引导学生思考、解答这一问题,本环节的设计,有意识地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感受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时,小沙的不同表现。再抓住这一不同表现进行反复诵读感悟。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抓细微处朗读、思考的好习惯,又可以深入人物内心,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人物情感。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教案

《七颗钻石》教案 石柱县三坪小学:付光生 教材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课文首先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灾,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使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当时的重要性;然后写小姑娘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地球上终于有了一股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同时应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在于,读关于爱心的神奇故事,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19人,男生9人,女生10人。学生的年龄在九到十岁左右,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对童话特别感兴趣。有4人很喜欢语文学习,9个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语文,只有6位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我班总体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作业慢的学生主要是知识不掌握,基础较差者,读课文还停留在低年级的指读水平。还有两三个连最基本的拼音都不会拼,字都不会认,一篇课文十有八九不会读。学生总体学习水平一般,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极少数学生成绩较落后。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简单的知识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积极性很高;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面无表情,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另外,乡下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许多学生家长忙于劳作,忙于打工,留守儿童比较多,学生课余辅导不够,更谈不上精神食粮的补给,学生的课外知识面与知识量少得可怜,而学校条件简陋,没有充分的图书可供学生借阅。所以学生上课发言不积极,学生作业完成较差,有四五个学生经常不按时完成各项作业。部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比较淡溥,主动学习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课堂自主学习效率不高,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无从下手,学习效果很差,影响全班的集体交流。学生整体朗读感悟不深,浮于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轻松地体会到,而对于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一般,无论是情感的把握还是熟练程度都很差,有的甚至是还停留在唱读阶段。 设计理念: 三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同时知道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由于教育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引,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情感的体验不是很深,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为此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为课文“补白”。

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

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教学目标 一、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 二、了解童话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好。 教学重点 一、爱心的神奇力量。 二、丰富的想象。 教学构想 "奇思妙想"旨在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不应该由教师去讲解,而应由学生在学习了课文后自己去品味、感悟。在品味、感悟的基础上在发挥能力。《七颗钻石》是一篇童话,没有文字障碍,一定在学生自己阅读、朗读的基础上,讨论童话的主题。 课时:一节 教学流程

讨论----朗读----想象----感悟 朗读设计 一、学生朗读 目的:初步感知、感受课文内容。 可以提的问题: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回答。(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二、教师范读 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可以提的问题:感悟、认识小姑娘的爱心,学生可以考虑,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 三、学生朗读 目的:深入理解课文。(学生喜欢的句子、文段。) 可以提的问题:认识小姑娘爱心的宝贵,争取做一个具有爱心的人。 朗读层次 1、浅显了解 2、深入知道 3、品味含义 目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小姑娘高尚的心灵和纯洁可爱的形象。 教学环节 导入:每个同学都热爱自己的父亲、母亲,热爱自己的家人。

比如关心爸爸妈妈下班累不累,爸爸妈妈下班后给他们倒一杯水,给他们拿拖鞋等等。 讨论: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讨论的内容1、爸爸妈妈是怎样爱我们的,举例;2、作为 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 同学们的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童话故事则是陪伴我们的一位良师益友,为我们编织美丽的生活花环,给我们无穷想象的空间。那你们都听过那些童话呢?大家都熟悉安徒生和格林,熟悉他们的《睡美人》、《白雪公主》、《灰姑娘》、《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姑娘》等。展示学生绘画作品(作品都是学生心目中最美最喜欢的童话人物),按作品顺序依次说出喜欢 的理由。 什么是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 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通俗易懂、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夫 .托尔斯泰的童话世界,一个 与你们有着同样年龄的小姑娘她有着对妈妈的爱心、对所有人的爱心。(对作者的了解,请同学们看课文下的注解。《七颗钻石》

2019年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9课《七颗钻石》(2课时)共案

2019年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9课《七颗钻石》(2课时)共案 课程名称三语主备人袁秀军单位菜园镇东尧会学校主讲人课时数 课题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9课《七颗钻石》学时二课时主讲人拓展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倡导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过程和方法: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学生特征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较好的掌握字词,但是对于较为陌生的词语理解能力较差,不能恰当的表达出自己的理解,从心理发展过程来看,这个阶段是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和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要及时地给予学生公正、具体的评价。 学习目标描述知识 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具体描述语句 1 本课要求会 认8个生字, 会写15个生 字,能正确读 写“钻石、焦 渴、水罐、喜 出望外、匆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认识生字,指导书写。) 一、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闪闪发光的钻石) 老师:钻石,象征着纯洁、永恒,是珍贵的,又是难得的。 忽然有一天,从一个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升上了空中化作 永恒的星辰。你想知道这个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去读读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的故事。 板书课题:19、七颗钻石 (学生齐读课题)。 老师: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查找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 资料,找到了吗?谁愿意把自己的知识与大家分享?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课时训练-19剃头大师(含答案)

类文阅读-19剃头大师 走在回家的路上 桂文亚 有一年暑假,我们每天上午到学校补习,下课后,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自己玩“闭着眼睛走路”的游戏。 我仰着脸,闭着眼,让太阳暖烘烘地晒着。这时候,眼前是一片猩红,而这一大片猩红里,又出现了一个会跑的小黑点,我闭着眼睛“看”着这个小黑点,小黑点开始逃走,我追着它,一会儿追到上面,一会儿追到下面,脚步也开始加快,我觉得自己快要跌倒了,赶快睁开眼睛,哈!直直的一条路,被我走歪了。 我试着把手平平地向左右两边伸齐,假装自己像马戏团里的小丑一样正走着高空钢索,一头披着乱发的大狮子正张着嘴,等着我掉进它的嘴里,当作美味午餐——我想得紧张悬疑,眼见大狮子吃不到又香又嫩的小人肉了,脚下忽然一阵踉跄,不好!我跌进了什么黑洞,怎么软绵绵湿漉漉的? 原来,我闯进了一堆绿油油的秧田里!老天,我的鞋子!我叫了起来,鞋子陷进了烂泥里,失踪了!我焦急地弯下身子,用手在浑浊的泥水里摸,摸了半天,却什么也没有。 1.在短文中找出ABB式词语,积累下来。 2.“我”是怎样闭着眼睛,追眼前的小黑点的?请把相关的句子用“”画出来。 3.“我”假装自己在走高空钢索时,想象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用通顺的话写一写。

1.暖烘烘软绵绵湿漉漉绿油油 2.画:我追着它,一会儿追到上面,一会儿追到下面,脚步也开始加快, 3.“我”想象一头大狮子想要吃“我”,结果“我”走进了秧田里,丢了鞋子。 掮枪的生活(节选) 叶圣陶 我当中学生的时候厉行军国民教育,所以我受过三年多的军事训练。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掮枪的生活倒是颇有兴味的。 我们那时候掮的是后膛枪,上了刺刀,大概有七八斤重。腰间围着皮带。皮带上系着两个长方形的皮匣子,在左右肋骨的部位,那是预备装子弹的。后面的左侧又系着刺刀的壳子。这样装束起来,俨然是个军人了。 我们平时操小队教练、中队教练,又操散兵线,左右两旁的伙伴离得特别开,或者直立预备放,或者跪倒预备放,或者卧倒预备放。当卧倒预备放的时候,胸、腹、四肢密贴着草和泥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感。待教师喊出“举枪——放!”的口令的时候,右手的食指在发弹机上这么一扳,更是极度兴奋的举动。 有时候我们练习冲锋,斜执着上了刺刀的枪,一拥而前。不但如此,还要冲上五六丈高的土堆;土堆的斜坡很是陡峭,我们不顾,只是脚不点地地往上冲。嘴里还要呐喊:“啊!——啊!”宛然有千军万马的气势。谁第一个冲到土堆的顶上,就高举手里的枪,与教师手里的指挥刀一齐挥动,犹如占领了一座要塞。 1.“我们”当时的装束是怎样的?请你用“”在短文中画出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七颗钻石》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七颗钻石》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七颗钻石》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二、感受“缺水”。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于是,我便开始了煮方便面。妈妈告诉我,先在锅里倒四分之一的水,然后把锅放在煤汽上,按着开关朝左拧,按逆时针的方向拧,火就会大,如果按顺时针方向拧,火就会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2课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 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跳出的七颗钻石升 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 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童话故事,三年级学生已经阅读了大量童话,对童话很感兴趣。学生 已经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 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凭借水罐的一次次变化,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 【教学难点】 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 2.学生:搜集关于童话的资料。 【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导入课题,在学习过程中会用到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概括一些句子的大 体意思体会其深层含义从而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 1?问题导入:大家知道什么是童话吗? 出示: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 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 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让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 们人格化。 2?同学们读过童话故事吗?谁来和大家说说你读过什么童话故事。 3.揭题: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一一《七颗钻石》。 4?板书课题:19七颗钻石,齐读课题。 同学们知道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谁吗?(列夫托尔斯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