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文的第一步:学习基本的中文

学中文的第一步:学习基本的中文

学中文的第一步:学习基本的中文

对于刚开始学中文的外国人们,如果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基础中文课,进行完善的学

习对于之后的中文学习帮助是十分大的。学习基本的中文可以让外国学生对汉语有一

个先前认识,做足充分的预热工作。这样之后学习更难的知识打下“地基”,让未来

的“大楼”越建越好。

在早安汉语学习基本的中文课程会根据学习目的、学习周期等因素,将课程划分为几

十种之多。首先,选择零基础学中文的课程时,要明确学习目标。是为了在中国生活而学中文,还是为了在事业上的提升而学中文然后,根据目标,选择商务汉语课程或

是日常生活汉语课程,因为课程不同,学习的内容也自然由此而异。最后,选择课程

时间也很重要。根据学习周期来区分,一般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大类可供选择。

西方的古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学习是一件循序渐进,从难到易的事情。所以,如果想让以后的学习不那么辛苦,学习基本的中文就该多多用心。在中国,我们的古

话说:铁杵磨成绣花针,意思就是努力是可以将一切不可能化为可能,所以,学习基

本的中文真的不难。

统计学原理课程标准[1]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统计学原理》课程代码:学时:40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经济数学基础、基础会计学等课程 考核方式::笔试(平时成绩40%+考核成绩60%,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讨论、平时小测验和到课考勤等)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营销策划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深入地掌握统计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观念、现实的手段和方法,考虑市场变化的特点,对市场的数据搜集和分析进行可行性分析和优选判断,从而客观而现实地应对市场的变化。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2.课程的设计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1世纪是数字信息和营销主导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信息搜集对企业的重要性。数据处理已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依据,而人们的生活与经济也息息相关。 统计学是营销与策划的主要课程之一,因此而设置这门课。 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企业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确定的。 3.课程的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有采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和处理调查数据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 力。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调查市场、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2、熟悉把握对企业的经济数据分析的能力。能够利用统计基础 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4、熟练地利用数据的结论进行简单的预测。 知识目标…… 1、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掌握统计的基本指标和基本指标体系。 3、掌握统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掌握统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和流程。 素质目标… 1、初步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4.课程内容及教育教学要求

医学统计知识点整理(1)

医学统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节统计学中基本概念 一、同质与变异 同质:统计研究中,给观察单位规定一些相同的因素情况。 如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定同性别、同年龄、健康的儿童即为同质的儿童。 变异:同质的基础上个体间的差异。 “同质”是相对的,是客观事物在特定条件下的相对一致性,而“变异”则是绝对的 二、总体与样本 1、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对象(个体)所构成的全体。 2、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变量值的集合。 三、参数与统计量 总体参数:根据总体个体值统计计算出来的描述总体的特征量。用希腊字母表示。μ.δ.π 样本统计量:根据样本个体值统计计算出来的描述样本的特征量。用拉丁字母表示。X.S.p 总体参数一般是不知道的,抽样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样本统计量来推断总体参数,包括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四、误差:实测值与真值之差★ 1.随机误差:是一类不恒定的、随机变化的误差,由多种尚无法控制的因素引起。随机测量误差、抽样误差。 2.系统误差:是一类恒定不变或遵循一定变化规律的误差,其产生原因往往是可知的或可能掌握的。 3.非系统误差:过失误差,可以避免或清除。 五、概率 是用来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量值,常用P表示。概率取值0~1。 统计上一般将P≤0.05或P≤0.01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表示其发生的概率很小,可以认为在一次抽样中不会发生。 第二节统计资料的类型★

变量:确定总体之后,研究者应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进行观察或测量,这种特征能表现观察单位的变异性,称为变量。 一、数值变量资料 又称为计量资料、定量资料:观测每个观察单位某项指标的大小而获得的资料。表现为数值大小,带有度、量、衡单位。如身高(cm)、体重(kg)、血红蛋白(g)等。 二、无序分类变量资料 又称为定性资料或计数资料:将观察对象按观察对象的某种类别或属性进行分组计数,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位后得到的资料。 分类:二分类:+ -;有效,无效;多分类:ABO血型系统 特点:没有度量衡单位,多为间断性资料 【例题单选】某地A、B、O、AB血型人数分布的数据资料是( ) A.定量资料 B.计量资料 C.计数资料 D.等级资料 【答案】C 【解析】ABO血型系统人数分布资料属于无序分类变量资料,又称为计数资料。因为是按照变量的血型分类,血型表现为互不相容的属性。所以本题选C。 【例题单选】测量正常人的脉搏数所得的变量是() A.二分类变量 B.多分类变量 C.定量变量 D.定性变量 【答案】C 【解析】脉搏数有数值大小,有度量衡,所以这个资料属于定量资料。本题选C。 三、有序分类变量资料 半定量资料或等级资料:将观察对象按观察对象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成等级后分组计数,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位后得到的资料。 特点:每一个观察单位没有确切值,各组之间有性质上的差别或程度上的不同举例:- + ++ +++ 第三节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1.统计设计 2.收集资料

课程标准(统计学基础)

~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统计学基础》 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统计学原理 编制单位:经济管理系 ` 编制日期:2014年12月19日

经管系制 《统计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 1.课程性质 统计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必须课程,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应用统计学的基础知识,熟悉一些常用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2.课程设计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统计学基础是职业基本能力课程,培养学生拿到统计职业资格上岗证,适应统计岗位工作,操作技能达到本专业上岗标准。 … 从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出发,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目标。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文法、实训法、演示法、顶岗综合培训等方法的组合创新,实现教与学的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达到“做中教”,“做中学”的效果。本课程4学分,总课时64课时。 二、课程教学目标 会计专业应该通过统计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活动,了解并运用统计的相关知识,掌握统计的基本技能并养成热情真诚、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格,为上岗就业

作好准备。 1、能力目标: 1)能熟练运用统计数据进行数据采集操作流程; 2)掌握常用的科学统计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描述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和变动规律; 3)熟练掌握应用计算机统计软件进行数据传输及处理的方法及操作流程; 2、知识目标: < 1)掌握统计学基本原理及作业过程; 2)理解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实质; 3)掌握统计数据采集(野外采集、室内采集)的方法及流程; 4)了解统计数据管理的内容及方法; 3、素质目标: 1)注意培养严谨求实、勤奋动手实践的学风; 2)加强职业道德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 1.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两个教学项目: 项目一: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对采集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经过归纳分析而得到的各种有用的统计信息。统计描述是统计研究的基础,它为统计推断、统计咨询、统计决策提供必须必要的事实依据。统计描述也是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它通过对分散无序的原始资料的理事归纳,运用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得到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揭露客观事物内在的规律性,达到认识的目的。 通过完成项目一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统计与统计学的含义,了解统计数据的搜集的来源、搜集的方案、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掌握统计数据的理

统计学基础知识要点 很重要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方法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方法和推断统计方法。 2、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 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观测的数据和实验的数据;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按计量尺度分时:分数数据中各类别之间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各类别之间的顺序是可以任意改变的;顺序数据的类别之间是可以比较顺序的;数值型数据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按收集方法分时:观测数据是在没 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 条件下等到的;实验数据的 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 收集到的数据。按被描述的 对象与时间关系分时:截面 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在某 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 列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随 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3、举例说明总体、样本、 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 概念。 总体是包含研究的全部个 体的集合。比如要检验一批 灯泡的使用寿命,这一批灯 泡构成的集合就是总体。样 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 分元素的集合。比如从一批 灯泡中随机抽取100个,这 100个灯泡就构成了一个样 本。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 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比如 要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 的平均年龄,“平均年龄” 即为一个参数。统计量是用 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 数字度量。比如要抽样调查 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 年龄,样本中的“平均年龄” 即为一个统计量。变量是说 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 如商品的销售额是不确定 的,这销售额就是变量。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 1、调查方案包括哪几个方 面的内容? 调查目的,是调查所要达到 的具体目标。调查对象和调 查单位,是根据调查目的确 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 查范围。调查项目和调查 表,要解决的是调查的内 容。 2、数据的间接来源(二手 数据)主要是公开出版或公 开报道的数据;数据的直接 来源一是调查或观察,二是 实验。 3、统计调查方式:抽样调

《统计学》课程标准

《统计学》课程标准 1.课程描述 1.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统计学 适应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专业 学时标准:42 学分标准:2 1.2 ,使学生 基础。 1.3 立足 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的教学。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统计学的有关专业知识,使学生有了信息搜集与分析的基础,能够分析当前的市场环境,了解当前企业存在的信息时代,并能尝试着设计合理的数据信息环境;并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在数据库的使用过程中培养效率和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严谨的求学态度;具有善于和同学、老师沟通和与企业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并能具有应用能力、再学习的能力、创新能

力、职业岗位竞争能力、创业能力。 2.1知识目标 ●了解统计在经济生活中产生的作业。 ●理解统计指标与指数的关系和意义。 ●熟练掌握抽样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原理。 ●掌握统计预测的一般方法。 2.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调查市场、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熟悉把握对企业的经济数据分析的能力。 首先

过程中, 提高学生 可选用近三年出版的优秀高职高专教材或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应用案例可以不一样),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选用或编写的教材建议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教材应将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考证组织教材内容。要通过案例模仿、理实一体教学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2、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数据库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3、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要将本学科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学生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4、教材中项目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用汉语歌曲教外国人学中文

https://www.360docs.net/doc/7f18224744.html, 用汉语歌曲教外国人学中文 语言学习的枯燥是众所周知的,这只是单单就于传统教学,学习在于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潜移默化的习惯中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既高效又能增加兴趣。汉语的意境可以提高自身素养再加上一个美妙的旋律。没错外国人学中文何不把中文歌曲应用于汉语的学习生活中去呢?让中文歌曲帮助外国人说汉语认识汉字,让耳朵去听汉语让嘴去说汉语,让鼻子去哼汉语意境,让老外用舌尖细细品味汉语。那么怎样利用中文歌曲学习汉语呢?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学习中文歌曲可以让学生们的耳朵学会“听”汉语。以前,在课堂上做汉语对话练习时,学生们做得还不错。但是在看成龙的电影时,他们却连最简单的“不用谢”都听不懂。小家伙们觉得电影里的人说话太快了。我却不这样认为。平时练习时,为了帮助学生,我总是故意说得很慢。也许他们跟其他的中国人对话就听不懂了。后来,在教生词时,我总是尽可能地找些歌曲给学生们听,让他们听老师以外的中国人是怎么说这些词的。比如,教了“眼睛”、“耳朵”、“嘴巴”等几个词后,我就让学生们听《两只老虎》这首歌曲。学生们认真地听,一下子就找出了“眼睛”、“耳朵” 这两个词在什么地方。现在,如果我唱得很快,学生们一样能听得出来。 第二,学习中文歌曲可以让学生们的嘴巴学会“说”汉语。学生们每周只学一个小时的汉语。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我经常利用午饭时间放一些中文歌曲给他们听。有一次,正当广播里放着那首流传甚广的《老鼠爱大米》时,一群学生围了过来,叽叽喳喳地问:“老师只教过…我爱你?,但…老鼠爱大米?是什么意思呢?”我解释给学生们听后,他们哈哈大笑,“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多有意思呀!8月12日是泰国母亲节,我教学生们学习“妈妈,我爱你”这个短句时,个别学生将其再加工,变成了“我爱妈妈,就像老鼠爱大米”、“妈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等几个长句,让我在感叹学生们悟性的同时,也看到了中文歌曲这个教学好帮手的能耐。那天,很多学生回家后,不仅用汉语跟妈妈说:“妈妈,我爱你”,而且还唱了《老鼠爱大米》这首歌给妈妈听。 学习中文歌曲可以让学生们的舌头学会“读”汉语。学习汉语,光读得出来还不行,还要读得准确。儒森汉语的徐老师发现,有些汉语的发音对泰国人来说实在太难了,比如“ü”,发“ü”的音时,唇形呈扁平状,舌头前伸使舌尖抵住下齿背,唇形拢圆,这些发音技巧我倒是烂熟于心,可惜泰语水平还有待提高,要想表达确切挺有难度。后来,我教学生们唱了一首歌:“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真奇怪,这个“学”字一放到歌曲里,学生们的发音就立刻变得准确了。中文歌曲真是好!学生们即使不完全明白歌词的含义,但只要通过中文歌曲纠正了发音也是有收获的。 其实外国人学中文除了传统教学和以上介绍的使用中文歌曲学习汉语的新兴方法以外还可以开拓好多。所谓兴趣是引导学习最好的老师,那么学习汉语就要培养一定的兴趣。我们喜欢看电影,我们喜欢社交,我们喜欢游戏等等等。将汉语学习加入到这些娱乐之中,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中文学习的社交活动中讨论、切磋汉语,交流汉语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取长补短。总结一个高效的学习方法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技巧,如果你对自己没信心那就

统计学基础知识要点

第一章:导论 1、什么就是统计学?统计方法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统计学就是收集、分析、表述与解释数据的科学。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方法与推断统计方法。 2、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 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与数值型数据;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观测的数据与实验的数据;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分为截面数据与时间序列数据。 按计量尺度分时:分数数据中各类别之间就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各类别之间的顺序就是可以任意改变的;顺序数据的类别之间就是可以比较顺序的;数值型数据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按收集方法分时:观测数据就是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等到的;实验数据的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按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关系分时:截面数据所描述的就是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列数据所描述的就是现象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3、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总体就是包含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比如要检验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这一批灯泡构成的集合就就是总体。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比如从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个,这100个灯泡就构成了一个样本。参数就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比如要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年龄,“平均年龄”即为一个参数。统计量就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比如要抽样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年龄,样本中的“平均年龄”即为一个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商品的销售额就是不确定的,这销售额就就是变量。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 1、调查方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调查目的,就是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就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查范围。调查项目与调查表,要解决的就是调查的内容。 2、数据的间接来源(二手数据)主要就是公开出版或公开报道的数据;数据的直接来源一就是调查或观察,二就是实验。 3、统计调查方式:抽样调查、普查、统计报表等。 抽样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数据收集方法。特点:经济性,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普查就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一次性全面调查。我国进行的普查主要有人中普查、工业普查、农业普查等。统计报表就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 除此之外,还有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 4、统计数据的误差通常就是指统计数据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误差的主要类型有抽样误差与非抽样误差两类。 抽样误差主要就是指在样本数据进行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无法消除);非抽样误差就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理论上可以消除) 5、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价标准:精度,即最低的抽样误差或随机误差;准确性,即最小的非抽样误差或偏差;关联性,即满足用户决策、管理与研究的需要;及时性,即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并公布数据;一致性,即保持时间序列的可比性;最低成本,即在满足以上标准的前提下,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数据。 6、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询问调查与观察实验。 7、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调查目的即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就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查范围,调查单位就是构成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调查项目与调查表,就就是调查的具体内容;其它问题,即明确调查所采用的方式与方法、调查时间及调查组织与实施细则。 第三章:数据整理与展示 1、对于通过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应主要从完整性与准确性两个方面去审核。 2、对分类数据与顺序数据主要就是做分类整理,对数值型数据则主要就是做分组整理。 3、数据分组的步骤:确定组数、组距,最后制成频数分布表 统计分组时“上组限不在内”,相邻两组组限间断,上限值采用小数点。 组中值=(下限值+上限值)/2 4、频数:落在各类别中的数据个数;频数分布指把各个类别及落在其中的相应频数全部列出,并用表格形式表现出来;比例:某一类别数据占全部数据的比值;百分比:将对比的基数作为100而计算的比值;比率:不同类别数值的比值;分类数据的图示包括条形图与饼图。 5、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差别:条形图就是用条形的长度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宽度则就是固定的,直方图就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频率,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因此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其次,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就是连续排列,而条形图则就是分开排列。最后,条形图主要用于展示分类数据,而直方图则主要用于展示数值型数据。 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 1、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 一就是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二就是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三就是分布的形状,反映数据分布偏斜程度与峰度。 2、简述众数、中位数与均值的特点与应用场合及关系。

第二节 医学统计学的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 变量计算 B. 统计设计 C. 统计描述 D. 统计推断 【答案】A 【解析】P111;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1)统计设计; 2)统计描述; 3)统计推断。 2. 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不包括()。 A. 研究设计

B. 健康教育 C. 收集资料 D. 整理资料 【答案】B 【解析】P112;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是统计工作的4个基本步骤。这4个步骤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某一环节发生问题,都将影响最终的统计分析结果。 3. 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有()。 A. 算数均数 B. 方差与标准差 C. 极差 D. 百分位数 【答案】:A 【解析】:P115;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

1)算术均数,简称均数; 2)中位数(median); 3)几何均数(geometry mean)。 4. 统计学中的总体是指()。 A.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B. 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C. 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D. 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答案】A 【解析】P114;总体( population)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更确切地说,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变量值的集合。 5. 下列不属于离散趋势的描述指标是()。 A. 极差

B. 百分位数 C. 方差与标准差 D. 几何均数 【答案】D 【解析】P116;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 1)方差与标准差; 2)极差:亦称全距(range),用符号R表示; 3)百分位数(percentile):是一个位置指标,用符号Px表示;4)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用符号CV表。 而几何均数是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 6. 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 A. 算术平均数 B. 中位数

统计学基础课程标准

统计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代码:统计学基础 总学时数:80学时 适用专业:高等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类各专业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1、统计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应用统计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一些常用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2、统计学基础是职业基本能力课程,培养学生拿到统计职业资格上岗证,适应统计岗位工作,操作技能达到本专业上岗标准。 (二)课程定位 统计学基础在我院的课程定位是职业能力课,会计电算化、物流、统计、市场营销等专业都将统计学基础作为必修课开设,随着人们对对口升学、统计职业资格上岗证、统计师职称考试的重视,统计学基础知识更显重要,统计学基础对于学生就业、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方面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统计学基础需要以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高等数学等知识为基础,熟练运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在知识体系上,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它是后续的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预算会计等课程必备的基础,为后续课程提供定量分析技术。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行业专家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任务驱动、就业为导向,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经管类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设计的。课程具体包括:总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综合指标、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统计指数、时间数列分析、统计预测等内容。课程设置是从统计总论入手,以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为主线,最后撰写分析报告。课程根据上述过程和内容安排设定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职业岗位的培养。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教师讲授、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学生实训、学生实践、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展开教学。在加强课堂教学中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同时,应加强教学的实践和实习

不要问我老外去哪学中文 大家都知道就你不知道

不要问我老外去哪学中文大家都知道就你不知道 早安汉语:老外去哪里学中文?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都分布着汉语学校。一般来说,为了有效率地学好汉语,老外一般要在中文学校系统的学习汉语。当然,有的外国人也能够很好地利用各种资源,来进行自学。 上海早安汉语中文学校的老师说,杨外长的“中文是世界上最容易学的语言之一”之说,虽然加了个“之一”,但是还是让许多外国人感到吃惊,因为在大多数外国人看来英文应该是世界上最容易学的语言。以至于后面用英语提问的意大利记者不得不为自己解嘲:“很抱歉,我得用英文提问,因为我是属于为数不多的一些人,觉得中文好象并不是世界上最简单的语言”。中文是不是难学,这个问题放大了看就是对教授中文的中文学校的询问,因为好的中文学校会让你觉得中文非常容易。中国的老外在哪学汉语?早安汉语的许多学生都说对杨外长的话表示非常赞同,中文的确不难学,只要你树立好积极的学习态度,跟随着老师的步骤认真的学习,把预习和复习结合起来,就能很快学好中文。 老外去哪里学中文?如果是想要自学中文的话,那么必须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目前,随着汉语的推广和普及,各种汉语教材层出不穷。然而,汉语无论是从语法还是从词汇上来说,都十分丰富,现在市场上的任何一本汉语教材都不可能涵盖汉语的所有词汇和表达方式。相对的,网络上有着无穷的学习资源,如果能够善加利用的话,学习效果要比购买单一的教材要好的多。 老外去哪里学中文?为什么那么多的外国人都需要学习中文?有的外国人想学习中文,主要是出于自己的喜欢。有的外国人喜欢中国的文字,甚至把汉字作为纹身图案。有的外国人学中文则是出于无奈,中文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学,但为了在中国工作或是生活,他们不可避免地需要学习中文。

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

第五章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 在前四章的概率论部分中,我们讨论了概率论的基本概念、思想和方法。知道随机变量的统计规律性是通过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来全面描述的。在概率论的许多问题中,概率分布通常是已知的或假设为已知的,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去研究它的性质、特点和规律性,即讨论我们关心的某些概率、数字特征的计算以及对某些问题的判断、推理等。 但在许多实际问题中,所涉及到的某个随机变量服从什么分布我们可能完全不知道,或有时我们能够根据某些事实推断出分布的类型,但却不知道其分布函数中的某些参数。 例如:1、某种电子元件的寿命服从什么分布是完全不知道的。 2、检测一批灯泡是否合格,则每个灯泡可能合格,也可能不合格,则服从(0-1) 分布,但其中的参数p未知。 对这类问题要深入研究,就必须知道与之相应的分布或分布中的参数。数理统计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确定一个随机变量的分布或分布中的参数。 数理统计学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一门学科,它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研究如何以有效的方式收集、整理和分析受到随机因素影响的数据,并对所考察的问题作出推理和预测,直至为采取某种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 数理统计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怎样有效地收集、整理有限的数据资料。 二是:怎样对所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对所考察对象的某些性质作出尽可能精确可靠的判断—本书中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第一节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与总体的分布 在数理统计中,我们将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或母体,而把组成总体的每个元素称为个体。总体中所包含的个体的个数称为总体的容量.容量为有限的总体称为有限总体;容量为无限的总体称为无限总体. 总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就是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问题中,研究对象往往是很具体的事物或现象,而我们所关心的不是每一个个体的种种具体的特征,而是其中某项或某几项数量指标,记为X。 例如:研究一批灯泡的平均寿命时,该批灯泡的全体构成了研究的总体,其中每个灯泡就是个体。 但在实际问题中,我们仅仅关心灯泡的使用寿命(记X表示该批灯泡的寿命)。则X就是我们研究的总体(所有灯泡寿命的集合),每一个灯泡的寿命就是一个个体。 再如:考查某一群体的身高和体重,则全体人员的(身高、体重)是总体,每个人的身高和体重是个体。 由此给出定义: 总体:对所研究对象的某些指标进行试验,将试验的全部可能的观测值称为总体记为X。 个体:每一个可能的观测值称为个体。 对不同的个体,X的取值一般是不同的。例如在试验中观察若干个个体就会得到X的一种数值,但在试验或观察之前,无法确定会得到一组什么样的数值,所以X是一个随机变量或随机向量,而X的分布也就完全描述了我们所关心的指标,即总体的分布。 为方便起见,以后我们将X的可能取值的全体组成的集合称为总体,或直接称随机变量X为总体,X的分布也就是总体的分布。 例如:正态总体:是指表示总体某个数量指标的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 【注1】总体的分布一般情况下是未知的,这就需要利用总体中部分个体的数据资料来

统计学课程标准

统计学课程标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统计学》课程标准 1.课程描述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统计学 适应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专业 学时标准:42 学分标准:2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是经济及管理等社会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系统、深入地掌握统计分析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观念、现实的手段和方法,考虑市场变化的特点,对市场的数据搜集和分析进行可行性分析和优选判断,从而客观而现实地设计市场的变化。它要以《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经营与管理类理论的基础。 1.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依据“经管类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经营管理技能工作项目设置的基础课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1世纪是数字信息和营销主导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信息搜集对企业的重要性。数据处理已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依据,而人们的生活与经济也息息相关。统计学是市场营销的主要课程之一,根据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要求,因此而设置这门课。 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企业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年的教学积累为依据确定的。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经过数据库行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8个学习章节: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标、抽样推断、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统计预测等。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采取理实一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的教学。教学效果评价采

统计学课程标准

《统计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课程代码:H0101334 课程名称:统计学 标准学时:48 课程类型:理论课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处理、分析数据的方法论学科,它是国际贸易、会计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经管类各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介绍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规律进行描述、分析,包括:统计指标、数字特征、动态分析、指数分析和简单的趋势模型及抽样推断、假设检验、相关和回归分析。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应用统计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一些常用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统计学是职业基本能力课程,培养学生拿到统计职业资格上岗证,适应统计岗位工作,操作技能达到本专业上岗标准。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试行“案例教学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阐述问题的能力 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程组深入探索高教教育规律,通过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实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牢固地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

理论教学中,我们积极试行“案例教学法”,即围绕现实案例和自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身临实景,在实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鼓励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概念、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事物内在规律和变动规律使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以便增强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通过课堂练习、课后练习来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培养其实际分析技能。通过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并积极调动音像、互联网等各类教学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行业专家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任务驱动、就业为导向,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经管类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设计的。课程具体包括:总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综合指标、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统计指数、时间数列分析、统计预测等内容。课程设置是从统计总论入手,以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为主线,最后撰写分析报告。课程根据上述过程和内容安排设定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职业岗位的培养。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教师讲授、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学生实践、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展开教学。在加强课堂教学中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

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础知识答案及解析

第五章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 1、以下对流行病学的任务,表述错误的是()。 A. 流行病学第二阶段的任务是“找出原因、影响或决定因素” B. “健康风险评估”对应流行病学第一阶段的任务 C. “健康危险因素干预”对应流行病学第三阶段的任务 D. 流行病学第一阶段的任务是“揭示现象” E. 流行病学第三阶段的任务是“提供措施” 网校答案:B 网校解析:流行病学的任务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任务是“揭示现象”,即揭示流行(主要是传染病)或分布(其他疾病、伤害与健康)的现象。 第二阶段为“找出原因、影响或决定因素”,即从分析现象入手找出流行与分布的规律、原因或影响因素。 第三阶段为“提供措施”,即合理利用前两个阶段的结果,找出预防或干预的策略与措施。结合健康管理的实际,流行病学第一、二和三阶段的任务分别对应的是“健康信息收集”“健康风险评估”“健康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2、流行病学主要研究()。 A. 医院内的患者及患病有关因素 B. 正常人群的健康水平 C. 亚健康人群的健康水平 D. 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E. 社区内高危人群及其健康水平 网校答案:D 网校解析: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①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原因:即“揭示现象”。 ②研究疾病的流行因素和病因:即“找出原因”。 ③研究与制定预防对策和措施:即“提供措施”。 ④评价策略和措施的效果:即“评价效果”。 3、下列关于流行病学,说法错误的是()。 A. 流行病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B. 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 C. 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D. 流行病学已深入临床医学的研究中 E. 流行病学是从疾病分布入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 网校答案:B 网校解析: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用以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该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 ①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 ②它不仅研究各种疾病,而且研究健康状态和事件; ③它的重点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

(完整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标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由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两部分组成。它是研究随机现象并找出其统计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科学等各个领域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的科学体系。从学科性质讲,它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为建筑专业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二)先修后续课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这些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后续课程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地基与基础》等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模型建立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基本设计思路是极力用较为通俗的语言阐释概率论的基本理论和数理统计思想方法;理论和方法相结合,以强调数理统计理论的应用价值。总之,强调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特点,力求在实际应用方面做些有益的探索,也为其它学科的

进一步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几乎遍及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以及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之中。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熟悉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推断的各种基本方法,并能用所掌握的方法具体解决工程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一)能力目标 力求在简洁的基础上使学生能从整体上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内容体系,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其它学科的学习中能灵活、自如地应用这些理论。 (二)知识目标 1.理解掌握概率论中的相关概念和公式定理; 2.学会应用概率论的知识解决一些基本的概率计算; 3.理解数理统计的基本思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分析、不断创新的精神; 2.培养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较强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 3.培养具有认真、细致严谨的职业能力。 四、课程内容 根据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随机事件、随机变量、随机向量、数字特征、极限定理。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表4-1。 表4-1 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看看外国人学汉语中闹的笑话

看看外国人学汉语中闹的笑话 一、“胜败都是中国人赢” 曾有一道考外国学生的选择题是这样:“大连实德队经过90分钟激战大胜北京现代队,获得冠军。”问,下面哪句话与文意最吻合?A 北京现代队大胜大连实德队、B北京现代队大败大连实德队、C大连实德队大败北京现代队。虽然正确的是C,考前模拟测验反复强调,结果考场上许多考生还是选B。 这题目源于一则真实的故事:1983年,中国女排和美国女排小组赛上相遇, 赛后中国报纸上出现了“中国队大胜美国队”的标题。过了几天,决赛里中国和美国队又碰头,争夺冠军, 中国报纸的标题换成了“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一名名叫Christr 的美国留学生看了报纸后很高兴,认为美国队赢了,在中国同学中称赞自己的国家队,结果弄出了大笑话。据说,直到毕业离开中国,Christr见谁都愤愤不平地称,中国人太奇怪了,胜败都是中国人赢, 那还比赛什么呢?或许在北京奥运会上,不少外国朋友又要为此迷惑不解了。 二、“亲爱的姑妈” 在汉语中,“娘”与“妈”一样,都是指母亲。有一初到中国学汉语的英国留学生,在校园看上了一位漂亮的中国女生。于是他给她写求爱信,但一时忘“娘”怎么写了,便自作聪明,以“妈”代“娘——“亲爱的姑妈······” 三、“一起上床吧” “上”与“起”有时意思相同,但如果分别搭配,意思可能完全相反。如“上床”与“起床”便是两回事情,而“上床”还有一起做爱那层意思。一美国女孩与临时教她汉语的中国男邻居一起应邀参加朋友PARTY,因时间太晚,又喝多了,便留宿下来。临休息前,美国女孩给中国男邻居递了一张纸条——“我们一起上床吧!”她的本意是明天一道起床离开,却害得中国男邻居胡思乱想半宿。 四、“戴安全套” 帽子是套在头上的,有时外国朋友便会弄混。有一中国老师讲过一个发生在他教授的在京外国留学生身上的故事——这名留学生告诉老师,他常骑摩托车外出。老师提醒他北京车太多,要小心。他接了一句,“没关系,我会戴安全套的。” 五、“你我都不是东西” 这则笑话南师大汉语专业的老师曾在课堂上讲过——一位自称为汉语专家的美国教授,向他的学生讲授中文课,在谈到准确理解“东西”的词义时,他作如下的表述:汉语中,“东西”并不仅仅表示方向,更多的时候指的是物品,如桌椅、

第六章数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第六章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总体、个体、简单随机样本和统计量的概念,掌握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及样本矩的计算。 2.了解分布、t分布和F分布的定义和性质,了解分位数的概念并会查表计算。 3.掌握正态总体的某些常用统计量的分布。 4.了解最大次序统计量和最小次序统计量的分布。 本章重点:统计量的概念及其分布。 二、主要内容 1.总体与个体 我们把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或母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个成员称为个体。在实际问题中,通常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几个数值指标,因而常把总体的数值指标称为总体。设x为总体的某个数值指标,常称这个总体为总体X。X的分布函数称为总体分布函数。当X为离散型随机变量时,称X的概率函数为总体概率函数。当X为连续型随机变量时,称X的密度函数为总体密度函数。当X服从正态分布时,称总体X为正态总体。正态总体有以下三种类型: (1)未知,但已知; (2)未知,但已知; (3)和均未知。 2.简单随机样本 数理统计方法实质上是由局部来推断整体的方法,即通过一些个体的特征来推断总体的特征。要作统计推断,首先要依照一定的规则抽取n个个体,然后对这些个体进行测试或观察得到一组数据,这一过程称为抽样。由于抽样前无法知道得到的数据值,因而站在抽样前的立场上,设有可能得到的值为,n维随机向量()称为样本。n称为样本容量。()称为样本观测值。 如果样本()满足 (1)相互独立; (2) 服从相同的分布,即总体分布; 则称()为简单随机样本。简称样本。 设总体X的概率函数(密度函数)为,则样本()的联合概率

函数(联合密度函数为)

3. 统计量 完全由样本确定的量,是样本的函数。即:设是来自总体X 的 一个样本,是一个n 元函数,如果中不含任何总体的未知参数,则称 为一个统计量,经过抽样后得到一组样本观测值 ,则称 为统计量观测值或统计量值。 4. 常用统计量 (1)样本均值: (2)样本方差: (3)样本标准差: 它们的观察值分别为: 这些观察值仍分别称为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 (4)样本(k 阶)原点矩 1 1,1,2,n k k i i A X k n ===∑L (5)样本(k 阶)中心矩 1 1(),2,3,n k k i i B X X k n ==-=∑L 其中样本二阶中心矩21 1(),n k i i B X X n ==-∑又称为未修正样本方差。 (6)顺序统计量 将样本中的各个分量由小到大的重排成 (1)(2)()n X X X ≤≤≤L 则称(1)(2)(),,n X X X L 为样本顺序统计量,()(1)n X X -为样本的极差。 (7)样本相关系数: 1 1 2 211 ()()()() 11()()n n i i i i i i xy n n x y i i i i x x y y x x y y r S S x x y y n n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