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牢记初心使命——品读《红色家书》有感

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品读《红色家

书》有感

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品读《红色

家书》有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红色家书》辑录了李大钊、方志敏、陈毅安等三十位革命烈士遗书、就义诗、家信等红色书信,这些家书有的写于走向战场之前,有的写于硝烟弥漫间隙,有的写于慷慨就义前夕,有的写于白色恐怖日子。细细品读下来,深深为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和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所动容,其蕴含的信仰之光、至亲之爱、时代之问,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一、感受信仰之光,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情怀

“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这是陈觉临死前写给妻子赵云霄的绝笔家书,他们夫妻俩在苏联留学归来后从事革命活动时被捕。面对国民党威逼利诱,他俩矢志不移,最后被判死刑,英勇就义于长沙。“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在血与火的革命年代,先烈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始终坚信共产主义能够实现,

坚信人民能够过上幸福生活,坚信有人能够继承他们遗志。这些“未死的同志”是谁呢?那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包括新时代奋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的全体党员干部群众。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号召全省党员干部“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闪烁的正是一种“信仰”的光辉,蕴藉的正是一份“初心”的情怀。我们要不断从红色家书获取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初心”情怀,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以赤子之心、赤诚之情,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梦奋勇前进。

二、体察至亲之爱,践行修身齐家的“自律”操守

共产党员也是有着铁骨柔情的血肉之躯,在他们满腔的革命豪情背后饱含着割舍不断的儿女情长。“我非木石人,能无手足情?死则为正义,生则为人人”“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我事毕矣,望善抚吾儿,以继余志”“启明,我的小宝贝,你是一个不幸者,生来不知生父是什么样,更不知生母是如何人”……王孝锡、殷夫、郭亮、赵云霄等烈士的家书,字字成文,情透纸背,不仅诠释了人间大爱,更传递了革命大义,让人动容,令人敬仰。这些红色家书,承载着人格和亲情,蕴藏着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学习老一辈革命家高尚品格和道德风范,在人生道路上如何做人、做事的生动教材。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号召全省党员干部“认

真读一读红色家书”,饱含着对全省党员干部的关心关爱,寄托着对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殷切期望。我们要将品读红色家书与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紧密结合起来,涵养家国情怀,传承优良家风,教育约束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以良好家风促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

三、正视时代之问,彰显实干为先的“使命”担当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生是为国,死是为国,一切听之”“把全部爱我的精神,灌注在我们的事业上”……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此献出宝贵生命,充分彰显了那个时代革命先烈的使命意识和历史担当。党的十九大宣告了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面对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一精辟论述,彰显出共产党人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强烈的历史担当和深厚的人民情怀。“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向全省党员干部发出“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的号召,更彰显了一种“使命”的担当。今后五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这样的关键节点、关键时期,我们要正视时代之问、顺应时代之需,在品

读红色家书汲取营养、汲取智慧、汲取力量,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扎实推进强产业、兴城市、促改革、优生态、惠民生、重党建等心工作,为打造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南昌样板”继续奋斗。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华”。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秉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接续好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奋斗,完成好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