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卷高考优秀作文(共26篇)

2013年江苏卷高考优秀作文(共26篇)
2013年江苏卷高考优秀作文(共26篇)

2013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共26篇)

1999年的话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开始,江苏高考不论是使用全国卷还是江苏省自命题,都是话题作文或提示语+命题的作文,十多年未出现材料作文。今年,再次出现了材料作文,且被称为“新材料作文”,有很大的变化。为此,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的专家,经过反复讨论,写出《评阅者按》。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

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

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的退到

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评阅者按】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的体式,被称为“新材料作文”,比较开放、灵活。十多年未采用这种题型,高中师生

多有“陌生”之感。我省中语界,应重温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现将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概述如下:

提供给考生作文的“材料”,总是多义的。单义的“材料”,十分罕见。

所谓“材料”中“最主要的含义”,往往见仁见智,难以归一。今年的考题体现了这一点,故考生的视角

和立意,只要与“材料”的人、事、情、理相关,在“材料”的固有范围之内,就予以认可。这则“蝴蝶与探

险者”材料的“含义边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美;大与小,互动,等。在此前提下,重点考查

考生的文章究竟写得好不好。

写得好的“给材料议论文”,不满足于“解说”材料,不用大同小异的几个事例来“例证”某一“含义”;

而是深入“分析”,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和剖析,多问几个“为什么”。须知,“材料”只是“起跑器”,凭

借“起跑器”发力之后,就得走自己的路,层层深入或变换视角,努力阐明自己认定的“道理”,决不“以例

代证”。这是目前高中作文教学必须严重关注的课题,要尽快扭转只会举例、不会说理的局面。

写得好的“给材料记叙文”,不要求与“材料”形似,只强调与材料神似。可以不提及材料、不点击材料;

只要有“灵犀”与材料的某一含义相通,即可。考查的重点在于:机智的构思、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的细节

描写、清新的文彩。最好联系考生自己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给人以亲近之感。一般说来,写记叙文容易避

免公理、常识、大道理的生硬表述,容易写出“个性”,容易取得好成绩。这话讲了多年,但应者寥寥,今年

再郑重申明一次!同行们皆知,议论文可以“批量生产”、“批量指导”,记叙文则篇篇是“个案”,必须过

细地、个别地辅导和点拨。教记叙文更需要耐心和爱心。我省语文教师队伍具有这种耐心和爱心,一定能把这

方面的工作做得锦上添花!

现公布数篇高考优秀作文,作为今后教与学的参考。为了启发“教研”,我们不再对每篇作文进行“点评”。

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登(一)

(《现代快报》版)

1、蝶失

索尔仁尼琴曾说:宇宙有多少生命,就有多少中心。

可多数人并未意识到,物质急速膨胀,世界空前繁荣,这一派光鲜场景背后却是伤痕累累的自然。

曾有几个人去山洞探险,因光线太差而点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几日后再去,原本栖息在洞壁上的蝴蝶已远退到山洞深处。他们这才意识到蜡烛——不经意摆放的小小物件,竟让蝴蝶“逃亡”了。

如今,“逃亡”的哪里仅仅是蝴蝶?恐怕是整个大自然。曾经那个天光明澈、风物灿烂的原配世界渐渐远去,浮躁与欲望充斥人们心灵。人们将自己当成了地球的主宰者,忘却了自己也只是地球“住客”的身份,更忘却了万物平等、互相依赖的道理。

或许是没有意识到哪怕很小的行为也会对自然造成巨大影响;或许意识到了,但为了一己私利,将大自然的哭泣与求饶抛到了九霄云外。

有人预言:将来,雷暴与大雨将不再是上帝的行为,而是人类的举动。倘若李太白穿越到现代,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万丈豪情也将化作泪水与哀叹,那种苦涩将比“杜郎重到须惊”深重百倍。自然之殇,比家国之痛,更令人揪心。

缪尔曾言:走向外界,我发现,其实是走向内心。梭罗扛把斧头,在树林间自给自足地诗意栖居。他修剪门前花树,正如他刈除日常生活中的繁文缛节,如同大自然般自由呼吸与生活。而我们呢,走向支离破碎的外界,确实发现它是我们浮躁内心的外化与映照。当自然之光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

我们应该扪心自问,应该开始反思:索取得是否早已足够,何时才能放下浮躁,与自然和谐相处?文明的琐屑与浮华将我们推至深渊,我们也将自然残存的美好逼入死角,当自然彻底走失的那天,也将是人类的终结。

张晓风呢喃: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是呵,蝶失不是偶然。我们何时才能如梭罗一般,坐在时间的溪水里垂钓天上的星星,看大地寒来暑往,四季消长分明;看种子播撒信念,古树支起苍穹?

2、非宁静无以致远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全国掀起一阵莫言热。而莫言本人在开完一场新闻发布会后便消失在大众的视线,安静创作新作品。

在我看来,莫言便是那只在人迹罕至的山洞中的美丽蝴蝶。人们借诺奖发现了这只蝴蝶,而蝴蝶选择的是退居山洞深处,正如莫言选择远离公众。因为那样的安静环境才适合这些美丽的精灵,适合莫言。

非宁静无以致远,伟人正是懂得寻找宁静才能够成功,而成功也必青睐内心安宁之人。

林徽因曾说:“真正的宁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天依然涛声依旧。”因而真正的宁静是内心的平和,这与“大隐隐于市”是一样的道理。只要内心宁静便能于车马喧嚣的繁华都市有一个宁静之所。

前段时间,于丹北大被呛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文化超女于丹在端了多年的心灵鸡汤后终于被人轰下台。这似乎很意外,可是却又在情理之中。当年的于丹用心灵鸡汤抚慰了无数人疲困的心,可是近年来她不断商业化,只加汤不加料的心灵鸡汤让人们越来越难以接受。正是于丹在成为美丽的蝴蝶被人发现时,不懂得如何退居深处,如何来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所以她只能遭到人们反感,最终失去成功。

与她不同的是,红学痴儒周汝昌尽管著作等身却仍躬耕于红楼中;“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杨绛先生从不开作品交流会,永远都是默默关注这个社会。大师尚且如此,而我们又有何骄傲的资本?我们又凭什么藐视一切?我们又怎能不屑那一颗宁静之心?

反观当今,当郭敬明充满早恋、贪婪、颓废的作品发行时;当韩寒“巴金文采不好”的言论风生水起时;当当时明月的著作爆棚时;当马诺、芙蓉姐姐在网上受到热捧时,谁能告诉我,我们那一颗宁静的心在哪里?我们现在许多人正在慢慢地失去它,从而变得疯狂与骄傲,变得目空一切。

让我们找回最初的宁静,让我们在内心修篱种菊,让我们怀抱谦卑宁静的心走在社会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视自己为天地间的一粒尘埃,用宁静平和的心看待世界。我相信,低到尘埃,便能开出花来。

3、何必惊扰美丽

“纷纷花自落”,“春来草自青”,有大美而不言,你我更无须惊扰。

洞穴里的蝴蝶被惊扰后悄悄远去,水中熠熠的石头被捡拾到海滩后黯然失色,谷中幽兰被移植到盆栽中不复冰洁本色。

大多数时候,我们惊扰了美丽却不自知,或许无心,却造成美丽流逝,无可挽回。

还记得那个不复得路的武陵人吗?是怎样的机缘巧合,让他误入桃花源,欣赏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胜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恬静安然。既是误入,已然惊扰,不如就此住下,享受与世无争的大美。可他偏要出去,偏要带人来寻,结果可想而知。

这不是陶潜的暗示吗?美丽可遇而不可求,但千万不可惊扰,人心有了贪欲不轨,也就无法再接近美。

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莫不如此。学者钱钟书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多少学者、记者、读者闻风而来,失望而归。钱钟书总是深居简出,潜心于学,几乎与世隔绝。他曾这样幽默地回绝别人,“既然你觉得那些蛋很好,又何必要见下蛋的母鸡呢?”也正如那句话“寂寞出学问”,钱钟书的《管锥篇》《谈艺录》,无一不是字字珠玑。

有时,想象中火树银花、烟霞满天的美丽,却被自己轻易破坏。传闻中的百花深处,姹紫嫣红,只是一条寻常的巷道;传说中的天涯海角只是貌不惊人的石头,却骗走无数三生三世的誓言。

有人说,太美的地方不必去,放在心里。武陵胜景,烟波浩渺,竹西佳处,通通放在心里,不要去。现实往往不如想象中美好,所谓幻灭,就是希冀过大,败兴而归。倒不如在想象中,在心里,促使那份美的可能,让美不受惊扰,永远留存。

美丽的物,美丽的人,美丽的地方,只可远观,不可靠近。有时会惊扰了它,美丽也不复存在。

有徘句“一期一会”,翠绿的肥叶上欲滚落的露珠,天际间掠过的一只飞鸿,从你眼前鸿鸿而过的白衣少女,无一不是美,你又何必惊扰,安静享受这一瞬间的恬美宁静。

何必惊扰美丽,“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万物皆有本心,而本色最美。懂得的人,一定不会去惊扰这可以转瞬即逝也可保存心间的美丽。

4、我心中的蝶

小小的蜡烛,让蝴蝶退到山洞深处。可是,同舍的你,你知道吗?你父亲的一举,让我心中的蝶,向爱的深处飞去。

昨日,天气闷热。清晨起身,两脚肆意将被子踢开,背起书包,向教室冲去,丝毫不顾床铺的凌乱与不整。午间回舍,见一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满头大汗站在宿舍门口焦急等待,渴盼的眼神望着走廊尽头,期待着自己孩子熟悉的神情与身影。只见他皮肤黝黑,头发杂乱,穿着件玄色衬衫,裤脚挽着,活像一个渔翁。

“叔叔,您好。您是大伟的父亲吧?”我客气地打了一声招呼,然眼里却有一丝鄙薄和蔑视,打开了宿舍门。

“娃子,你好啊……”

“大伟吃饭去了,要不您先等等?”

“行啊……”他慢步走进宿舍。微风拂过,我闻到了他身上浓浓的汗味。我似乎有些不满。“叔叔,您等等他吧,我先吃饭去了。”我冰冷冷地甩了一句,冲他眉毛一挑,拂袖而去。

饭后,炎炎烈日。明天要高考,风拂天地,更拂动着我烦躁的心。

当我推开宿舍门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定睛一看,自己的床铺被收拾得整整齐齐,连盆中堆放几天的衣服也不翼而飞,挂在了走廊中间。而他,大伟的父亲,仍在卖力地拖地。

“叔叔,您……”我一时语塞,“您……帮我……您……”我眼中一阵酸胀,“太……太谢谢您了!”

“没事,都是孩子。”他冲我憨憨一笑,“都是孩子,都需要照顾。”

我的心如同受到了飞来石的撞击,似花瓣一般散落开来。远离父母,却让我体会到人间的温暖。回忆我鄙薄势利的态度,我深深地低下了头。

随后,我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鲁迅说过:“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然而却有太多太多的人在生活中苟活着,享受奢侈,忘掉了自己最初的样子。难道我的祖辈不也跟他们一样,在底层中挣扎过吗?

“孩子,这儿我买了个西瓜,天儿热,你和大伟两个把它切了。”

“叔叔,我……”我哽咽着。

“还有明天啊,一定要好好考。孩子,身份证、准考证不要忘了……”

“叔叔,我……”我哽咽着。

“还有明天啊,千万别紧张。”

“叔叔,我……”我哽咽着。

傍晚,他瘦小的身影挪出大门,我目送他远去。

小小的蜡烛,让蝴蝶退到山洞深处。可是同舍的你,你知道吗?你父亲的一举,让我心中的蝶向爱的深处飞去。

5、寻找适宜的环境

箍桶老人将他的铺子迁得更远了。

镇上的人忍不住纷纷询问,老人只一摆手:“我只想找个更适合做箍桶的地儿罢了。”

小镇是个古镇,青砖灰瓦,淙淙流水,静谧安恬得如一只温顺的猫,眯着眼走在吴侬软语的咿咿呀呀里。

镇子以箍桶闻名,很有几个手艺不错的工匠。这样安静优美的环境里,工匠们心无旁骛地把祖上的手艺磨了又磨,日益精进。

直到一天,高跟鞋和凉伞踏进了古镇的宁静中,重金买下了一个箍桶,如同一粒石子投入了湖心。

一石激起千层浪。

工匠们再无心做工了。他们把铺子迁到了通衢处,花重金装饰了铺面,淳朴的手艺人开始了拉锯谈价的勾当。

只有老人将铺子往里迁了迁。仍旧是简朴得有点简陋的店面,仍旧是一个小木牌上有点笨拙的字“箍桶”。

老人在安静的环境里琢磨着他的手艺。

拿起一块木料,先是顺着纹理仔仔细细地端详,用指腹摩挲着纹路,然后刨木。桶身处宽长,桶沿窄短,疏密有致。上墨线时,老人的手一下一下有规律地摆动,一道黑色渐渐成型,不用尺量,那定是精准的。可谓“超乎技而近乎道”。

满地盛开的刨花与原木清香中,老人指点着自己的江山。如梨园戏骨,一个转身便做到了极致。

老人手中的箍桶,不是商品,而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艺术品。

一切都是因为老人懂得,作为一个箍桶匠,他要学会寻找一个适宜做箍桶的环境。即使为外界所扰,也不应该忘记自己的本分。

我一路踏进老人新开的铺子,穿过明亮的喧嚣的店面,穿过放着洋洋得意的用黑色加粗的字体写着“请勿触摸”的牌子的桌子,那里摆放着粗糙廉价的灵魂。老人的铺子里清静、简单,只有一台吱呀不停的电扇与老人的箍桶们。

铺子外安静幽美,真是个适宜做手艺的地方。

老人暂时歇了工,在门前的小凳子上抽起了旱烟,悠然自得。见到我,笑着招呼我:“丫头,看这儿环境多合适。”

是啊,人应该如洞中的蝶,当外界环境侵扰时,寻找适宜的环境。这样,才能守住自己的本真。

6、安然相对不惊飞

面对人类一往无前的探索,自然如同洞壁上栖息的美丽蝴蝶,向纵深之处隐匿而去。我们,或许早该意识到,是时候了,对环境应留下一段敬畏又适当的距离。

美国有一首流传已久的诗:“在田纳西放一只坛子,原野上的一切将绕此重新展开。”这,无疑是将人的影响置于了世界的中心。人,在所向披靡的征途中为自己加上了无上的尊冕。的确,天地有大美,壮阔无垠,可天地又是如此的脆弱,人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其造成无法逆转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注定会成为人们想要承担却又无法承担的重任。对此,我们可以做的并不很多,只有在一开始便小心翼翼,不误闯入自然不容侵犯的领地。

对自然环境保有一定的距离,实在也是出于一种对人自身的保护。自然脆弱,人实则更为脆弱。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是无往不胜的,而作为个体,又何其渺小。试想,当我们大呼“山登绝顶我为峰”时,背后又隐藏着多少对于高山的畏惧与不安。而面对后退的蝴蝶以及更多逝去的美丽,我们追随的脚步里又还凝聚着多少无奈与担忧。我相信频发的灾难是自然备受重压后愤怒的呐喊。人会不会有一天像古龙所描述的盖世英雄,“登上了山顶,却发觉自己已一无所有。”那样的人类会不会感到万分的孤独与惶恐?

其实,人完全可以与自然一同诗意地栖居,其关键在于不互相侵扰,不事征服。古人也寻幽探险,也流连于“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但他们的态度是如此的虔诚而小心。他们只是竹杖草鞋,手攀足踏,也适可而止。我以为,这样的探险,才是真正触摸了自然的心跳,却不将其惊扰的方式。如此,既将人的环境诗化,也使万物自然的环境留得一份清静。我们可以自在地欣赏环境所赠予的天光云影,花柳水月,却切不可去探求、征辟自然的禁地。古人所谓“天人合一”,我宁愿将其理解为是人在天地之间安详地栖息,而让心神畅游于世界。

很喜欢陆放翁一句词:“沙鸥相对不惊飞。”这固然是说人要少机心,但人若能对环境毫无机心,不事窥看,自然想必也可与人安然相对不惊飞了。

高考优秀作文选登(二)

(《新华日报》版)

7、细心呵护生命

“我对待他人的生命像对待精致的瓷器,轻拿轻放,唯恐损伤。”细心呵护他人的生命,杜绝小过失造成大伤害,才能收获信任,收获感动,收获继续行善的力量。

探险的人们已经屏住呼吸,放松脚步,但不经意间留下的蜡烛,却逼迫美丽的精灵离开它们的家园。柴静在《看见》一书中说道:“道德不是没有弱点的,我们要看清它,然后抑制它。”因而,细心呵护他人的生命,努力将伤害的可能减小,不使自己善良的心蒙上愧怍的阴影。

时下人们热议陈光标等人高调的慈善行为,他们公布慈善行动的诸多细节,对救助对象的隐私不够尊重。事实上,再多的恩惠也抵不过对人自尊心的一次小小伤害。自尊心受伤了,不会当下发作,但会在日后慢慢发挥负面的作用,它的影响不可估量。并且,真正的慈善不仅要求双方的平等,更应该抱着欣赏的态度,发现彼此的美好。这样的慈善在尊重的前提下,彼此都经历心灵的洗礼,除去善良之心上多余的附着。一方除去自卑的阴云,一方除去作为幸运者而愧怍的隐忧。日后想来,这是多么温暖的经历。

细心呵护他人的生命,能够建立平等的沟通,从而给予直达内心的慰藉。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说:“不仅慈悲,更要懂得。”

杨绛先生作为一名大家闺秀,但她一生都因悲悯之心而与平凡的劳苦大众建立友谊。她写《老王》,写一名车夫的不幸;写《林奶奶》,写一名帮佣的坚忍。我相信,每个人都原有与杨绛先生一样的善良。“人之初,性本善”,但在一次次沟通不畅的付出爱的行动中,灰了心。

因而,细心呵护之“细”就极为重要。常常是一个细节消除彼此的芥蒂,常常一个不经意的小举动引起内心的荡漾涟漪。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一点点建立起来的,细心呵护的每一举动都在为这一工程添砖加瓦。当信任建起,善意就畅通无阻。在和谐关系中感受到的愉悦感,砥砺善心继续前行。

细心呵护他人的生命,像对待娇艳的花朵。如此,才能获得“一花一世界”的尊重,才能感受“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的美的感动与力量。

8、萤火星空

假期里,全家到天目山度假。一日吃完晚饭,父亲提议在山间散散步,大家欣然同意。

我挽着妈妈的手走着,山道上没有照明的大路灯,只是隔几步有一只灯笼,里面当然是灯泡,不过光线是昏暗的,别有一番情趣。我抬起了头,惊讶地发现了一片星空,繁星满天,忽明忽暗。我从没见过这么多的星星,惊喜地叫大家看。大家也都叹服这片星空的美,爷爷却说他童年的星空比这还美。或许吧,谁叫我是头一次看到这么美的星空呢?在爷爷看来,我真是大惊小怪。

就在这时,妹妹又发出了惊喜的感叹,指着草丛中的一个闪亮的小精灵询问那是什么。妹妹都快上小学了,怎么连萤火虫也不认识,我告诉她那是萤火虫,她若有所思,恍然大悟道:“我在书上见过!”便欣喜地去捉那只萤火虫。不知为何,听了她的话,我的心里突然不平静了,淡淡的忧伤油然而生。我像她那么大的时候,还在树丛里捉过萤火虫呢。我家楼下灌木丛里的萤火虫消失多久了?为什么我都没有发现?

我呆呆地望着头上的星空,曾几何时,我都没有这样抬头看天了?生活在钢筋水泥浇筑的城市里,抬头望见的都是高楼大厦,我们都快忘记仰望星空的姿态了。人们不断入侵着黑夜,私自将黑夜点亮,一个个不夜城迅速兴起,而黑夜的精灵——萤火虫却被逼退到了不为人知的角落,这不是一场美学暴乱是什么?

妹妹没捉到那只萤火虫,伤心得快哭了。婶婶安慰她说不要紧的,有个公园为营造浪漫气氛,七夕会放生萤火虫,到时带她去看。妹妹喜笑颜开,我却陷入了更深的忧伤。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如今却成了人类敛财的工具,怪不得刚被放生的它们又会迅速地躲起来,生怕被人类撞见。

人类不断地发掘着,开发着,自然的美离我们越来越远。当星空变成太空,婵娟变成月球,想象力变成生产力,这世界还有什么美感?透过人类浅薄的裙摆,我们看到的只是诗意的匮乏和美学的缺失。

《诗经》中“熠熠宵行”的萤火照路的浪漫场景已然消失,难道我们要让萤火虫真正仅存在于书本吗?美好的事物在消失,人类却越来越顽强。殊不知,这种破坏最终损坏的是自己。

人类啊,停手吧,还我们一片萤火,一片星空。

9、嘘,请轻轻地

嘘,轻轻地,请不要惊扰了它们。它们是生命,是历史,是记忆。当你经过时,请轻轻地,轻轻地。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法师如是说。自然自有其规则,生命的传承,四季的流传有着默认的规律,我们不应打扰,几支小小的蜡烛便能惊扰一洞的蝴蝶。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动物园、海洋馆里的闪光灯只能让生灵哭泣,鲜活的美丽决不是只有这样才能留住。游客们,请你轻轻地走过,莫要吓到了它们,好么?

近些年来,重建、修葺古迹的新闻挤满了版面。就如地坛。“淡褪了……”“荒芜……杂草……”史铁生笔下呈现的是这样的地坛,在我们心中的也是这样的地坛。然而现在却修整过了。当年那个年轻人的车辙已不见了,我们满心的感怀似乎也已是无处安放;轮椅上安睡的灵魂,已被惊走了吧。

嘘,请轻轻地。老房子承载的欢笑悲伤,被轰轰作响的机器碾过,与砖瓦粉碎在了一处。你以为只是拆迁,粉碎的却是历史和记忆。你们说那是开发保护,实质却是压榨掠夺。老年人待在家中不敢出门,是因为他们已不认得平整洁净,不知道此径通向何方。

不是说发展不好,而是认为经济的发展付出了太大的代价。人们的领土扩张,钢筋水泥的森林终将吞并周遭。绿化啊,只是补救的措施。猛虎尚能轻嗅蔷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却未能完全实现。人类把那些脆弱的美丽置于荒野,它们终会化为齑粉。

规划,请把所有这些,尽可能考虑进去吧。予自然于时间,没有人是主宰。让那些不应被打扰的保持原状吧,别用随手点起的蜡烛惊醒静栖的精灵,你未曾放在心上的,影响却会惊人。

我走在博物馆里,向高声谈笑的人们作出安静的手势。有人懂了,表情肃穆地观赏沉淀了历史的文物。当然,依然有很多人视而不见,或是投来惊疑的眼神,又按下了闪光灯。路还很长,我知道。

风生袖底,月到波心。挥挥衣袖,什么也不带走。轻轻地,放慢脚步,让沉睡的安稳在它们的美梦。

嘘,请轻轻地。

10、小巷深深

当我重回那条充满记忆的小巷时,那棵年迈的枇杷树依旧等在那里,只是树上的枇杷因为无人采摘,正寂寞地烂去。

好像当年不是这样的景象吧。我们这群顽皮的小孩又怎么能忍住自己的馋意,每天上学放学两次的“探望”必不可少。只是结了一个小小的果儿,也会让我们兴奋不已。这棵年迈的树爷爷,似乎在我们的叽叽喳喳中重新焕发了生机。清晨的露珠晶莹透亮,午时的阳光温柔撩人,就连晚上,也有繁星缀空,哄着枇杷果安然入睡。

终于等到了果实累累的那天,黄澄澄的果子似乎从天而降,像小灯笼似的,点亮了我们这些馋虫的眼睛。

比这枇杷果子更让我暖心的,是巷中渐渐亮起的灯光。

我放学回家,正能赶上各家各户烧起了晚饭。油烟在灯光中朦胧地飘出窗子,飘进巷子,飘到我心里,似乎一点也不呛人,反而是满街的温情。

而我在回家之前,总能找到东西垫垫肚子。不远处的木门“吱呀”的一开,李婆婆就会招呼我:“姑娘,来呀!”不等我跑过,她就会笑眯眯地递出点好吃的。

我至今仍能记得她脸上的皱纹是如何和蔼地攒成一朵花的。相比之下,她儿子接她去新家时,她笑得一点也不安心。她留恋这巷中的亲密无间,尽管斑驳的墙角略显破旧;她留恋黄昏时分的灯光,尽管幢幢灯光更显寂静。

我又何尝不是呢?搬出这巷子之后,谁来亲切地唤我一声“姑娘”,端我一碗甜蜜的银耳汤?谁来轻轻地打我一下,却转身为我摘下树上的枇杷?谁家的灯光,能伴我走完回家的路?

我本来天真地以为,这小巷中的柔情,定会养孕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我走了,还会有人住进去。可是当四周高楼耸立之时,这一片古巷缠绕的地方,却成为了孤岛,人迹罕至。车鸣声四起,谁又听见了枇杷树微弱的叹息?小巷中流淌着城市最初的血脉,如今却被无情地抽干。

那些淳朴的感情再也无处栖息了,它们躲到了小巷的深胡同里,它们躲到了人心不见天日的角落中。惟有那里的干净无扰,才能保住这人与人之间单纯的关爱。

11、一“石”激起千层浪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应视为中国当代文坛的最大收获。一个有着诸子百家、三国红楼的文化大国,也由此正式迈向世界。

可随之而来的愈演愈烈的“莫言热”却让人始料不及。正如洞中那些色彩斑斓的美丽精灵,仅小小的蜡烛就会对它们产生如此大的影响,那么“莫言热”的漫天火光又会让我们的文坛变成怎样?

从媒体们狂轰滥炸的报道到各大书店的莫言系列加班赶制,到山东高密县欲斥巨资扩建红高粱地。颗颗巨石纷纷抛下,搅乱了一池静水,让这场文学的胜利变为一场中国式的狂欢。

严肃文学向来不是热闹的。我们的媒体、读者及所有手持蜡烛的人,应适时停下探寻的步伐,为我们的文学保留下一点空间,为我们的作家守住一片宁静的湖泊。

正如张承志在《又见春天》中所描述的那样:“作家的眼中有的只是一片辉煌的幻影,绝不会看见红地毯和金钱。”是啊,在一个真正的作家心里,金钱、名利与荣光都仅仅是一片幻影,他们所需要的是一个寂寂然的创作环境。所以,石越少越好,浪越小越好。

伟大作品的出现需要时光的打磨,岁月的洗礼,内心的寂然安宁。特朗施特罗默,那个瑞典作家,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写作,沉浸在诗歌的曼妙里。甚至以几年一首的速度创作着,终于在他九十二岁高龄的时候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想,除了他内心的笃定,宁静的环境也是不可缺少的吧。不然,那些诗中的精灵如何自由的飞翔。

这个时代,总是“石块”太多,不由地想起千年前子贡于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大街上喃喃的那一句:“愿有所息。”斯言,同样适用于今天,适用于千层浪的文坛,适用当代人的不息探索、穷追不舍。

愿有所止,愿有所息。

愿文坛在经历这片波折后能获得一丝安宁。让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家涌现,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在寂寂之中爆发出惊人的光芒。

无“石”、无“波”的文坛自可静水深流,滋养我们的文学,让时代的莫言与《蛙》不再孤独。

12、这么小这么大

最爱的妈妈:

但愿同展韶华锦,挽住时光不动摇。女儿成年已三月有余,号称“不老美女”的妈妈这一年皱纹未增几许,银丝倒多不少,爸爸更是双鬓斑白,昨天还说要去焗油。这一年来你和爸爸真的付出太多,而我却总在不经意间以极小的细节影响着你们一天的心情。

人家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而我还没嫁出去呢便急着要飞走。有时你会问我大学想考哪里,我要么不耐烦地说还没想好呢,高考还没考呢,急什么?要么就是报出一个离家很远的地方,让你管不着我。昨天我们又谈到了这个话题,可是我的回答还是不能让你满意。你说:“咱就考××大不好吗?”而我拒绝了你的“央求”。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你眼中的不舍与哀伤,好像女儿明天就要离开你一样。你看你这狠心的女儿总在一言两语间将你伤害得体无完肤。

妈妈,女儿真对不起你。

记得小学时有个经典的问答,你记得父母的生日吗?这对我来说太容易了,就像手机号码我也只记得你和爸爸的。但结果总是真的到了生日这天,我却粗心地忘了。

今年你生日,我买了一盒卡片,召集所有好朋友给你写祝福。我挑了张最漂亮的,写下“礼物兑换券”,承诺要用第一份薪水给你买什么什么,似乎太遥远了些,但含蓄如我只能这样表达对你的爱和感激。回到家你不在,我把卡片拿给了爸爸。爸爸一边感动一边羡慕地翻看着,直到最后发现自己也有张“礼物兑换券”,差

点激动得哭了,嘴里还说着:“还有我的啊?用不着买什么……”而我听爸说,你回家后也是一宿未眠。你看这么一份小小的祝福都能让你们感动成这样。

妈妈,女儿真的很感激。

早上一醒来你便在我的房门上挂了粽子和糕,名曰“高中”。我视而不见直奔卫生间,你一把把我抓回,非要看着我头撞“糕粽”。就这么一撞,原有的紧张不安竟一下子被撞走。这么灵!

妈妈,女儿真的很感谢。

小小的蜡烛能使久未见光的蝴蝶迁至洞穴深处,我小小的举动和言语或伤害着你或感动着你。那伤害虽是由我无心之过引起,却也足使你的心滴血;那感动虽是小小卡片祝福造就,却也能够让你一宿笑得合不拢嘴。女儿日渐长大,愈加懂这小非小。勿以善小而不为,女儿将会在小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会再伤害到你们。

爱你的女儿

6月7日

高考优秀作文选登(三)

(《南京日报网》版)

13、莫惊扰,让生命安宁

人们点燃蜡烛,怀着对自然、对生命的虔诚放轻脚步,唯恐惊扰蝴蝶,却实则造成对这些美丽精灵的惊吓。

殊不知,我们一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影响了生命的安宁,惊扰了生命的平静。不打扰,不涉足,让生命处于其最自然的环境,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尊重生命,莫要惊扰,万事万物都有其舒心的环境。星野道夫跋涉在自然之中,从涅瓦湖畔,到撒哈拉,到北极,他用摄像机捕捉自然最灵动的生命。他从不惊扰生命的安宁:不走近天鹅,不在麻雀窝中安装微型摄像头,永远穿着与自然颜色相调的衣服,静默地伫立、取景。他拍的相片总是那样和谐与安详。大师对自然有最深的爱,对生命有最深刻的理解,所以不惊扰,不忍心破坏那固有的安宁。

相比当下,许多野生动物园以保护动物的之名将其圈养,自然保护区的熊猫被置于游客的闪光灯下,看似是保护,其实是对这些生物的环境、安宁的破坏。

我们总怀着一颗善心,去做一些实际上破坏生命安宁的事,看似微不足道、不会有影响,有时却是对生命最深的伤害。

对自然如此,对人类社会也是如此。

我想起柴静的《看见》。她去采访艾滋村的儿童,那些孩子们见到摄像头都躲得远远的,见到城里人总是流露出惊恐的神情。正如柴静所说:“闪光灯伤害了他们,我们的怜悯伤害了他们。”是的,这些生命需要的是让他们舒适的环境,是安稳的生存,是我们对他们最基本的尊重。

我们可以关爱,却不要涉足;给他们安宁,给他们内心的静与理解,这才是对生命最深沉的尊重。

莫惊扰,让生命安宁。

林清玄说:“我一直以为当时最缺的,一为从容,二为有情。”

对待生命,我们要从容,不惊扰,不惊吓。对待生命,我们要理解,要有情。真正有了爱,才会懂得尊重生命,让生命安宁。

下一次去山洞,莫点蜡烛吧,让生命得以安宁。

万物自在,和谐相依。

莫惊扰生命,让其安宁、恬静。

14、放下纱幔

不是所有的美丽都爱慕世人的青眼。有的美丽杜绝尘世,纱幔覆面。对待这种美丽最好的方式就是放下纱幔,不要惊扰他们。

古书中提及的田野山村,风景秀丽,绿水环绕。有的村落乐意与外人接触,自我发展,最终成为集市都邑。有的却对外人的欣赏抱着无所谓,甚至躲避的态度,如同材料中的蝴蝶躲避蜡烛,桃花源躲避武陵渔人的二次造访。可见,不是所有的美丽都爱慕世人的青眼。

我非桃源中人,但桃源中人的心境却可想见一二。桃园之美不仅在其风光美,还在其宁静生活之美、善良人性之美。远离了外界的乱世纷争、苛捐杂税,桃源人平静安然地度过了数百年。外界初见桃园,或许会抱着欣赏珍惜的态度,然而谁能保证外界带入的光明希望的火种,不会再宁静安谧的土地上燃起贪婪、战争的野火呢?欲望伴随着对美丽的窥视而来,没有谁能控制。哪里有欲望,哪里就会有攫取和破坏,历史上血淋淋的教训,我们领受得不少了。

退一步说,即使外界对绝尘之美的干扰没有我们预料的那么大,美丽本身就真的那么在乎世人的欣赏?卡夫卡的文学成就举世公认,他生前却不为人知。不是才韪凉于世,而是他根本没有借文名显赫的欲望。在死前他还曾嘱托遗产执行人焚毁其书稿,其态度可见一斑。故而,我们为自己四处找寻美丽所编造的借口——所谓“美丽等待我们发现”,并不总能成立。

谁说千里马需要伯乐?《马说》不过是韩愈为求统治者关注人才的一家之言而已。真正的千里马不愿伏于槽枥间,也不见得就愿意供人驱使、日行千里。为千里马考虑,最好的方法是放归自然。野马来自山间,饮风餐露,本来就不该受束缚。人为的驯化,从马的角度考虑,是对原始自然的奔放美的束缚、惊扰。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人们四处开发旅游胜地,造成土地荒漠化、河流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所谓赏人间胜景,不过是对自然的窃取。自然风景如若同蝴蝶一般有灵,应当也会躲到世界深处去吧。

绝尘之美不应受惊扰。若无意间见其美貌,明智者应放下纱幔,让这份美丽安然静处。

15、守之本,达之谐

壁有明烛,彩蝶不栖。

探险者们本无心惊扰,却因随意之举,将蝴蝶迫入山洞深处。缘何?

万事万物都有其固有状态,是谓之本色。自然经累世更迭,如一远古贤者,修身行吟至今,道已有成。一种经岁月积淀的状态会构成一种稳定,一种经时间拷问的秩序会成就一种和谐。而人为的介入与改变,会打破这样一种平衡。洞壁几烛且让彩蝶不能安栖,更遑论三峡大坝之类的浩大工程。黄河已成地上悬河,洞庭万顷碧波亦成往事。曾经的山水明镜,而今不过一句笑谈。

本色已破,何美之有?只是人类似乎忘了,自己也同样是自然秩序中的一环。地震台风仍频,PM 2.5超标,空洞的大气,燥热的地球……这是人类不安于本分,不守护自然本色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然而,千百年前的地球,亦是有泊船渔歌,山鸟乐人的美景的。又是什么,使当今的人们,只在钢筋混凝土的巨兽中,看着账头不断增长的数字就能心满意足?

究其根本,人类在打破自然本色之前,早已失却了心的本色。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心的固有状态,心的本色。

善,不仅是与人为善、与自然为善,更是与己为善。别让欲望遮蔽了双眼,别让物质拖累了梦想,别让利益埋没了本心。

现代人多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而放弃了对伟大精神的崇敬和追逐,忘记了对本色的维持。

余秋雨出任上海戏剧学院校长时,黄佐临先生叹了句“可惜”。秋雨懂得,校长已近“政界”,一个文人若是接近了外物的繁杂,便再难回归本色,回归文化的本位与生命的真实。故他只是整顿了“文革”以来的不良风气,在强调以本色育人后辞职从文。守护本色,是此间的抛却,更是秋雨在任期间的一系列举措,教会更多人坚守本色而不随波逐流。

守本者当如是。守得本色不变化,更能入世以本色救世。人们需要的正是守住本心的教育,使精神丰满,才有更为自觉的意识与认知,去守护自然的本色,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以不变应万变,正是守本的智慧。守之本,达之谐。

16、不可惊扰的寂静

学术的寂静,犹如天山雪莲,不可惊扰。

小小的却不切实际的言论犹如那小小的蜡烛,会激起一场巨大的舆论,让本来单纯、潜心学问的学者犹如受惊的蝴蝶,失去了心灵的净土。

纵观当今学术界,有多少学者被各种“门”缠身?

先有阎崇年被掌掴,后又陷入“悬赏门”。再后来“季羡林遗产门”引起一片哗然。余秋雨、于丹、易中天等一批从《百家讲坛》走向大众的学者遭遇非议……

这些学者从书斋中走出,走向媒体,走向大众,现身各种讲坛,到处“走穴”,一年出多部畅销书,遭来羡慕嫉妒也是必然。

原因首先是学者们自身不懂得守住内心的寂寞与清净。面对媒体的追捧,他们没有能稀释掉那些浮名,一人夸之,万人从之,接受下与他们学术涵养不符的名誉,失去了寂静,从高位摔下也是必然。

然而,作为大众一员的我们,作为传播信息的中坚力量,慎于言,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普及的微博成了公民发表言论的又一平台,“微博骂战”也愈演愈烈。我们是否想过,传播那些不切实际的言论时,身为文化名人的学者们会遭遇怎样的惊扰与伤害?

我们自以为转载批评是对正义的呼唤,然而不明实情的我们却实在是被那些舆论制造者所利用,一次一次去惊扰学术的寂静,将学者的私生活公布于众,让学者无法潜心学问。你看那些书里,有多少雷同之语?

不懂得正确评判言论的正确性,不懂得给学者一片寂静的土壤,就正应了泰戈尔的那句话:“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满面红光走向罪恶。”

复旦秦绍德“寂寞出学问”的呐喊是对学者坚守自身心灵净土的呼喊,亦是对公众给学者一片寂静天堂的呼喊。

总有一些大师习惯于寂静。

与当代文化名人们相比,季羡林老先生的三拒头衔是一种睿智,不问世俗尘埃,清净红尘美好。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成名之后过了半辈子的隐居生活,他逃离成人世界,逃离喧嚣,或许只是为了守住自己内心的净土。书中的那段话是多么适合作他的墓志铭:“我整天就干着这种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总有一些人在慎言慎行。

白岩松等微博名人正用尽全力地引领微博走向正义,走向公正,走向单纯。

诚愿有更多的学者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诚愿更多的公民慎于言论。

还学术一片寂静安然,会有更多的大师在静默中生长,迸发出遒劲的学术张力。

那天山上的雪莲啊,寂静中,是如此优美动人。

17、热爱自然,留有尊重空间

简嫃说:“人来到这个星球上,不过是一场美丽的寄居。”我们与这世间的万千生灵,在这苍茫浩瀚的宇宙之中,不过皆为沧海一粟,全无高下之分。

人与世间性灵既皆为独立个体,便当互敬互畏,留有尊重、自由呼吸的空间。生灵是多么纤弱敏感呵,纵使人类屏住呼吸,放轻脚步,但那些小小的蜡烛所携带来的人的气息,终究是令那些美丽的蝴蝶悄悄飞走了。

席慕容曾在书中写到,一次与友人漫步冬林,却在进林之前被友人叮嘱要轻声细语,万不可惊扰了那些酣睡的冬树。林中之树静静伫立,寂静,安然,腰间围裹着粗绳制成的“冬衣”,在这和煦的冬日暖阳普照之下,恰似恬然而睡。而林中工人皆是一副敛声屏气的谨慎模样,唯恐惊扰了它们。席慕容对此颇有感触。她说,人与自然的互敬互重,是最和谐美丽的图景。

真正的热爱,不应以企图占有、掌控甚至改变为表现形式。真正的热爱,是怀有一颗谦卑、平等的敬畏之心,任那些自在之物,可以坦荡荡背负天地、面朝青云、自由呼吸,在和煦的阳光之下尽态极妍。

一位建筑学家在谈及古建筑的保护时曾说:“最好的保护方式,不是糟蹋改变它,也不是修治供奉它,而是自在坦荡地以其本色伫立在那儿。”我想,这对于我们敬畏、保护自然亦是适用的。

所谓的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已然导致了种种毁林开荒的结果,而那些企图以“人类智慧”所行的保护自然之法,亦是不可取。真正的敬畏保护,便是不以一己之私妄图改变什么,任其自在而处,翩翩起舞,岂不最好?

或许我们也应学梭罗一般,自在坦荡,与我们的瓦尔登湖比邻而居,日出而行,日落而归,看着天边云卷云舒,而非将我们的意志强加于自然,非得那湾湖水如自来水一般洁净无瑕才罢休。这种控制,是一种不尊重,违背了我们人世间行走的目的。

留有尊重的空间,是平等、博大之心的体现,亦是真正的热爱。

莫让那些美丽的蝴蝶远飞。退一步,世界海阔天空,和谐动人……

18、吹灭那支蜡烛

人们从不停止对美的追求,有的人尽其一生追逐着美,渴望成为历史性一刻的唯一见证者,他们得到了掌声和鲜花,但是当美暴露在灯光之下时,它便不再是美了。

正是这样的刻意追寻让美无处躲避。山洞中的探险家在蝴蝶看来是入侵者,他们点亮了这个洞穴,“肆无忌惮”地欣赏着他们眼中的美,却不知道他们忽视的细小动作对于蝴蝶来说是怎样的伤害。它们别无选择,只有退让、退让……而最终必会无处可退,那该是怎样的悲哀。

俗话说,爱,便是成全。爱一个人,便是要看着他幸福,哪怕陪在他身边的人不是你。我们作为美的爱慕者,或许也应该达到这样一种境界,这才是真的爱。然而观诸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美的追捧已达到了一个制高点,“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泛滥成灾,而各大媒体也恨不得将这些人的所有都呈现在大众面前。还记得一个女孩帮一位流浪汉撑伞的画面感动了无数的网友,这本身是一件治愈人心灵的美事,但图片传开后,女孩的生活被打乱了。各大新闻平台的记者争相去采访,殊不知这对于女孩是多大的困扰。她只能不停地躲避,她会累会倦,可能日后她只敢将慈善藏在心中了吧。不得不说,这是对美的一种无形的伤害。

其实人们对于美的渴求或许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现实的失望,所以一旦有美被挖掘出来,便会蜂拥而至。但是仔细想来,那些拥有“美”的人只是做了他们该做的。他们没有成为无情的旁观者,而是伸出了手给予了别人关爱与力量,人性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而我们又在做些什么,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我想,真正需要反思与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明白值得自己追求的是什么,我们是谁。重新拾起自己被遗忘的灵魂,让自己的内心世界丰满起来、美丽起来吧!由心到身,由内而外。

吹灭那支蜡烛,点亮心中的灯火,蝴蝶会飞出洞穴与你相伴,世界会因你而精彩。

高考优秀作文选登(四)

(《扬子晚报》版)

19.一叶知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可见无论是一沙一木,还是一叶一花,总在细枝末节处隐现端倪。

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它改变了整个山洞的环境,迫使那些斑斓的大蝴蝶只能另寻栖所。

一叶零落,便知秋天将至。的确,注重细节需要有如“尘”的心思。这是一门洞察世事的学问,并非机械地观察记录,也不是四处探听偷窥,而是以一种至情至性的眼光来看待万物。这几位朋友,在进洞前只有对大蝴蝶的好奇和探索,全无对生命的尊重,因而他们贸然点燃蜡烛。如“尘”的心思是一种有血有肉的心灵探索,并不是高等生物对低等生物的征服。“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是苏轼对于生命的大度。这位执铁板唱大江东去的真男儿,心中也有这种如“尘”的时刻。不过,此情并不令人费解,倘若没有这等如“尘”的心思,又怎能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绵绵无绝的佳句?

心思如“尘”,不仅需要“怜蛾不点灯”的大度与包容,还需要我们有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

当我们有了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时,才真正明白细节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力量,因为它可以使我们看得更多,看得更远。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独具慧眼,从一花一叶之中,看到比凡人深得多也远得多的东西。懂得细节的人,往往能占尽先机。但凡有智慧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总会表现出一定的先知性。同

为凡人,为何他们会有这种先知性?究其原因,是他们触碰到时代的脉博和神经,从细节出发,观凡人之不能观,悟常人之不能悟。

细节,总是腐朽事物的报丧者、新鲜事物的召唤人。当宗法制度在第一个诸侯国被破坏时,当文字狱兴起、抓起第一个书生时,当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第一个民众时,当中国国门第一次被外国列强打开缝隙时,这些细小的迹象都预示着某种地覆天翻,而有智慧的中国人会毫不犹豫地见微知著,迎接变化,抓住机遇,从而成为一个时代的先驱者。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但凡心中怀有大爱又能关注细节的人,必能为时代所成就进而成就一个时代。

20.拒绝“平庸之恶”

大千世界,宇宙万物间都存在着细微却不容忽视的联系,轻牵一角,或许也会导致多米诺骨牌似的连锁效果。因此,每个看似无心的举动,都有可能对社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西谚有云: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当我们纷纷抱怨社会道德的滑坡时,当我们满怀怨气地仇视着各种不良行为时,是否也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不当之处,抑或我们有没有纵容助长过这类的“恶”呢?

美国作家阿法特曾提出一个概念:群氓。这个词,是指普通大众集体无意识地作恶却丝毫不觉愧疚。必然的,这种行为不仅使家国蒙受损失,更会麻痹人们的心灵,须知,此词在中国是颇为适用的。无论是高速公路上货车翻车引来成百农民哄抢柑橘,还是许多居民每人拿走一块砖致使雷峰塔的倒塌,抑或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中国式过马路”,无一不是“群氓”品行的体现。

似乎自古以来人们就有这样的印象:官是恶的、贪婪的,而民是善的、无辜的。这种想法,显然有点不全面。当个人被裹挟在群体之中时,他便会认为跟随众人所做之事无可非议,甚至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作恶,这是多么可怕又可悲的事情!而“法不责众”的观念,更成了助长这种“平庸之恶”的借口。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如今的中国人民已不再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麻木看客。然而,一些人却日渐堕入一个更加荒诞的怪圈。所以,我们必须自省,分清善恶,坚持自我。光说不做是没有用的,口头上“感动中国”绝对扶不起一个摔倒的老人。

当然,我们更应当看到希望的曙光。如今网络的发展,也使得正能量被广泛地传播;多少温暖感人的故事,为我们带来了黎明的脉息。随着越来越多人的觉悟,中国正向着文明大国之梦迈着坚定的步伐。

仅仅做到“勿以恶小而不为”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做到“勿以善小而为之”,中国社会的面貌才会有真正的改观。拒绝“平庸之恶”,养一身浩然正气,和整个国家一起走在追梦之路上,必能见到明日的灿烂朝阳。

21.一件小事

“拍死一只蜘蛛不过是一件小事罢了,别怕,你一定可以做到的!”我紧紧地握着拳头,毫无底气地给自己打气。

近了,更近了。

那只蜘蛛不停地挪动着那几只可怕的腿,慢慢地向我逼近。我似乎能想象到它的眼睛里闪烁着怎样凌利的光芒,它晃动的触脚上一根根绒毛怎样摩擦,怎样从它的嘴里吐出一根长长的蛛丝然后将我包裹,一点一点地吞噬……

我只要操起手边的任何一样东西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这只是蜘蛛拍死,可是我四肢僵硬,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向我逼近,一步又一步地向我逼近。

此时,我只觉得无比悔恨。

我老早就看见这骇人的东西了。它停在我前面男生的肩上,我本想告诉他的,但我又想到这是高考,如果不告诉他,他被蜘蛛吓到,影响了发挥,岂不是给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吗?

说,还是不说,这是个问题。

最终我为自己描绘的美好明天战胜了我的理智。

我,选择了沉默。甚至带有几分幸灾乐祸。

蜘蛛还在逼近。

这一刻,我感觉不到考场,也感觉不到周围的老师和考生,仿佛天地间只剩下我与这只蜘蛛。

我感觉到由衷的恐惧,我想尖叫,嗓子却睹得我发慌,干得我发疼;我想狂跳,四脚却不接受大脑的指示;我想大声哭泣,可泪腺似乎停止了运作……

刚刚下过雨,外面一阵阵土腥味恶心得让我想吐,这一切的一切简直像是恶梦。

忽然,它一个翻身,竟然,掉下了桌子,监考老师从我身旁经过,一脚踩了过去。

我瞪大眼睛望着地上泥糊糊一般的尸体,深深地呼了一口气。抬头,看见黑板上方挂着的时钟,还有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我还什么都没有写。

看着干净的考卷,我欲哭无泪。如果我告诉了那个男生?

这,不过是一件小事!

可我什么也没说,它毁了我的人生!我的脑海一片空白,死死地盯着那只蜘蛛的尸体……

22.不深不浅种荷花

犹记以前读川端康成的《雪国》,梦中都回荡着那和服女子的温润笑靥,便痴痴地到花市上买了株樱花来,也盼着一日如霞烟云可映着我家屋檐。

谁想不几日,那花竟死了。老农听着我的叙述,微微地笑:“樱花怎么能那么养呢?它有自己的种法。”

那一刻,我猛然间开悟,原来世间万事万物莫不如此,惟有适合自己才可开出一片繁华,否则生且不易,又何来的花团锦簇、万紫千红?

想来又有多少人沉迷于仿效他人的热潮,丢了自我?塞辛格《麦田上的守望者》风靡一时,大街上戴鸭舌帽穿风衣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歌德为慰藉自己的书出版,一时自杀又成为一种时尚。当时尚的潮流席卷于世,当喧哗与骚动潮水般涌来,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与自信,坚持自己,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蝶翼翩翩,这群精灵懂得避开烛光,不做那扑火的飞蛾,而去尽情享受自己的幽暗。我们为人处世亦该如此。古人诗云:“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便深谙为人之道。何处种菱何处种稻与如何摆放我

们的心灵原本是一个道理。大时代的喧哗与骚动原本与你无干,你只养一池心莲,自守一树清凉,便自得其所,岂不快哉?

人生如雪中观鹤,有清净,亦有混杂。前者心思明亮,不掺一丝杂质,如弘一大师一句“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天地间便盈满了纯净。后者则有污浊有沼气。人活于世,不求随波逐流,便如一朵墨梅,可静静绽放于生命的绢帛。

再想古代士子熬得十年寒窗,只求一举成名天下知,竟是痴了。生不用封万户侯,只求如徐霞客,遍览名山大川,一仆一驴,一笔一绢,任他世事烦扰,我自有天枕地床;更无需黄袍加身,便如蒲松龄“老于世情乃得巧,昧于世情则得拙”,他秉持一拙所自安的生命准则,在野狐鬼妖间荷有一颗天籁自鸣、童真满掬的心灵,给无数士子以“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想象。

天籁自鸣,不择好音。为人处世,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即使荆棘满生,亦可步步生莲,脚下生风。“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也痴了,且让那花睡去,明朝醒来,又可开得一片春天。

23.寻

有这样一段故事,说几个人在一个山洞中发现了许多大蝴蝶,即使他们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它们,却还是因为几支蜡烛坏了事。

这事,肯定没有发生在某些智慧的中国人眼前。

要是碰上他们,简单了去了:叫上一票人,把那些大扑腾蛾子全泡进福尔马林,一百年这颜色都不会掉;再给它粘回墙上,嗬,那叫一个壮观。啥?不像活的?简单,装俩风机,吹扑腾起来不就完事了么!

洞外边搞上个售票点,再打上几个广告:“××山蝴蝶洞”。这一年,光卖盒饭就得有好几百万的赚头了吧?

遇上个有心的老板,直接造成个“蝶界”或者“蝴蝶主题公园”,也不是什么难事。

我当然没有在说笑,这码事在咱们周围并非少见。

“××故居”,已然遍布全国。某市更以保护文化遗产为由,将杜甫的故居拆掉,又在郊外重建了。这杜甫的故居是真是假暂且不论,但怎么总让人觉得跟做标本似的,还能叫“故居”吗?

不知哪位仁兄说过,“美丽的东西总是脆弱的”,再怎么保护总会有消失的一天。

罗马人明显比咱们看得开,那些古时的遗迹,就在城内:柱子倒了,没有人去扶;杂草丛生,也没有人清理。

国内去的游客,纷纷觉得罗马政府不重视全人类的遗产。而在罗马人看来,这些遗迹本身就不应该过多干预,它所见证的是时代也是岁月,过多的干预只会加速它的死亡。

对比罗马政府的举措,再想想我们的“维修性拆除”,是不是过于做作了?

无论精神文化还是物质文化,都如同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我们越是想要“保护”她们,她们就越会远离。

如今她们已经被驱赶到了山洞的深处,难道我们还应当燃起一大把蜡烛,再去寻找?

啊啊,还是让她们融化在历史里,静静地美下去吧……

24.想让你陪我到地老天荒

念你,亿万年的时光,沧海桑田仍不改的胸膛;恋你,孕育万物,春生夏长的生命华章;爱你,春日之雨,夏日之阳,秋日之辉煌,冬日之白雪纷扬。可为何你眼角的泪光,煞灭了我的歌唱?

梦中的你挥舞着美丽的翅膀,飞向你所认为的天堂,然而小小的蜡烛却扑灭了你所有的希望。

你一改沉静从容的作风,撕破了你所认为的我的伪装。一切都是那么刻骨铭心:林立的大厦高楼直指蓝天白云,热浪滚滚的黑烟让人窒息,小河深处竟也藏着污浊的排放管道,每天都有一种动物作告别世界的哀唱,它们的血肉被频频地摆在餐桌之上……

你说停留在表面的歌唱就是伪装,你要撕破它,以便让后人知道,我们的祖先对待你是多么善良;你说许诺友爱却有利益当前的行为不可原谅,你说我欠你的保护,你要一笔一笔要求补偿。于是,我看到了你的愤怒和泪光。

当漫天的黄沙肆虐在最繁华的都市;当海上狂飙移驾最有发展潜力的汪洋;当暴风骤雨淹没了最美丽的故乡……我被你的“反击”搞得头晕脑涨。

于是,我开始回想,回想曾弄舟于附近的河上,回想曾听着蝉鸣数着萤光,回想我曾许下过的地老天荒。

我知道,不是每一句“对不起”都能换回一句“没关系”。况且我知道我们的行为已不能用忏悔来丈量。我会努力地让你看到我内心的恻隐在发光,我会努力地让你明白我的每句赞美都不是伪装,正在努力地进行补偿。

你看!明丽的山间有了轻快的小溪流淌,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花儿的芬芳,鸟儿们在枝头悠然地歌唱,濒危的小动物的幼崽也有了对生的期望,城市中多了几纷绿意,河流下的排污管道正逐渐消亡。

我依旧可以看见你的怀疑与不安,你的愤怒与彷徨。但,请你相信,我不会再让你逃避——我亲爱的大自然,我赖以生存的家乡。

依旧是在梦中,依旧是美丽的翅膀,你朝我飞来,不再躲避,不再退到深处,我坐在你的背上,一起飞向天堂。

宇宙洪荒,生命的画卷无限延长,我想我会携起你的手,一直走到时间的尽头,在这画卷上留下令人钦羡的痕记——人与自然相伴到地老天荒!【阅卷附注】此文全篇押韵。

25.静静呵护一朵花开

安东尼在他的绘本中说:“我们讨厌一朵花时,把她摘下来,喜欢一朵花时,也把她摘下来。”这寥寥数语,竟引人在宁静遐思中悄然顿悟。

我们是否在不经意间惊扰了那份我们眼中最为珍视的美?

不去打扰的欣赏才是真正出于心底的珍视,不为了嗅一朵花的香而去采撷整朵蓓蕾的芬芳,不为了欣赏蝴蝶美的姿态而去喧扰那一份静谧与安然,这才是真正欣赏者的姿态:安静,不出声,不触碰,伫足于局外,只愿用远远的目光爱抚,甚至只是在心底悄然遐想。

张晓风曾在散文中记载过:路过一位友人家,拜访闲聊之余却瞥见一株静默于房屋一隅的昙花,她默然倔强地抖开一身铁树般浓郁厚重的绿色。问起友人才知道这是一株漂洋过海而来的品种,倔强地遵守着出生地的时差,只肯在白天绽放,无论友人用尽何种方法,她始终不肯再绽开那璞玉般洁白通透的花蕾。张晓风在敬

重这株倔强花朵的同时却又深深惋惜她的命运。无论是多少呵护与栽培,多少盛赞她绽放容颜端庄清丽的溢美之词,都无法滋润她那离开初生土壤的倔强根系,都无法使她再绽放最原始最本初的美丽。

让美丽回到她最初的环境中去,去肆意盛开属于她的光彩,别让你的欣赏,影响了她的绽放。

闲暇时读书,最爱川端康成那一句:“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那是怎样一种温柔而虔诚的心态啊。一位老人,借着微熹晨光,披衣而坐,默默于窗扉间凝神细窥睡眠中的花朵,毫不打扰,没有上前采撷,也未用一卷胶片记录花朵浅眠的模样。他愿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来呵护那一方自然的美的盛开,这更是一种尊重,无言,却浸透在凌晨清浅的天光里,提醒我们,自然界中一花一草,一虫一鸟,皆是倔强而美好的生灵,怀着尊重与珍视,去欣赏,去“迁就”她们,才能领略到最自然,最美的感动。

蝴蝶在黑暗中的栖息是静谧的,莫用蜡烛的光去打扰她们。花朵的绽放是自然的、宁静的,莫用照相机的闪光惊扰她们。我多想告诉每一个脚步匆匆的看花人,轻一点,慢一点,远远看着就好,别让你的影子,挡住了哪一片花瓣的阳光。

26.行礼,为了远方的美

不要走得太近,惊走了沉眠的美。

美丽的生物是自然的精灵,它们有灵慧,会选择自己的栖居之所。幽兰必绽于空谷,其香才悠远幽邃;最美的蝶必栖于幽暗的洞穴,其美才神秘而惊艳。生长于僻远之处,才有出尘的气质,也许深山千万年的岑寂让时空保持了一份古朴,给予它们明净与灵动。

然而很多人是不懂得美的,甚至出于爱美之心摧残了它。不必说蝴蝶被制成标本而枯萎,鸟鸣在笼中喑哑,就是一些心怀善念的人,也会在无意中酿成悲剧。林清玄的《放生鸟》里,鸟与龟被一捕再捕,一只龟的甲壳上刻满了放生者的名字。仿佛一个悖论,爱造成的伤害触目惊心。

为什么我们会陷入这反复伤害的轮回?只因走得太近,抓得太紧,不懂得保持一段距离。

纯净的美总在远离尘世的僻远之地,譬如青藏高原上起伏的雪峰,与高远的天宇相厮磨。“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其实自然已在沉默中说得清清楚楚:有人之处就有喧嚣,有污浊,有说不清的变数,所以,好山好水都躲得远了,就像高傲的隐居者,不欢迎人们打扰。可人们终究没有读懂。即使读懂了,恐怕我们也不会停下脚步。我们抑不下对世界的好奇,也压不下征服荒野的欲望。

即使如此,我们仍应懂得适度地保持距离,保持对美的尊重。

川端康成说:“凌晨四点,我发现海棠花未眠。”那黎明的薄雾里摇曳的花枝,脉脉地昭示着,告诉我们,不要走近,否则梦就破了。

朱成玉说“见到美,请行个礼”,行礼即是尊重,留有尊重,或许我们还不至惊走全部的美。

在洞中探险的几人,看见山壁上的蝴蝶,于是放轻了脚步。当我们看见蝴蝶远去,定不能再追,应当熄灭蜡烛,默默退出,那退出的脚步和熄灭的蜡烛,是对美的行礼。

作为无数爱美之人的一员,我曾深深惊诧于美的脆弱,也曾因无心之失,怅恨于美的远去。我渐渐明白,追寻美的最佳姿势,不是窥视和攫取,而是敬礼。古人言“亲而不狎”,诚不欺我。

所以我小心翼翼,唯恐惊走潜藏的美。我希望,遥隔黎明的薄雾微微鞠躬,只为一处令人感动的美。

201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吴楚道人来源:三槐居 语文Ⅰ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D) A.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 B.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 C.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 D.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 【答案】D 【解析】A项kàn g/ h a n g/kàn g/hàn g;B项lán g/lán g/làn g/lán g;C项hái/hài/hái/gāi D项全读k uì。 【评价】从整体上讲,江苏试题年年都在求新,落实在各个考点上,语音题也在稳中求变,因变而新。2009年、2010年高考都是多音字,2012年高考糅杂同音字、同声旁字(以下简称“同声字”),今年却专考同声字,形式虽新,却也是老题,沿袭了新课标卷、全国卷试题样式。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 ⑴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____。 ⑵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⑶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答案】B 【解析】南辕北辙:到南方的楚国去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人;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第⑴句共有两个转折句,每一转折句的前句都言的是作品的表面,后句都言的是作品的实质,选择“买椟还珠”最为恰当。 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指做法不相同而效果一样好。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二者都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的意思,但“异曲同工”偏重于效果极好,“殊途同归”偏于中性,并且二者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异曲同工”针对的是不同的对象——“异曲”,“殊途同归”针对的是采取不同方法、途径——“殊途”。很明显,第⑵句中“不管我们在……哪一条路上”指的是“殊途”,而不是“异曲”。 如临深渊: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二者合为“临深履薄”一词,意义上并没有什么区别,意即二词都可选。 【评价】这道题沿袭了2012年的成语题,不过亦有创新,变语段成

2004年江苏高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英语(江苏卷) National 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NMET 2004)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115分)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例: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unwise to give a child_________ he or she wants. A. however B. whatever C. whichever D. whenever 21. I will never know what was on his mind at the time, nor will_b_______. A. anyone B. anyone else C. no one D. no one else 22. --- I don't mind telling you what I know. --- You d . I'm not asking you for it. A. mustn't B. may not C. can't D. needn’t 23. a I accept that he is not perfect, I do actually like the person. A. While B. Since C. Before D. Unless 24. He got to the station early,_______c_____ missing his train. A. in case of B. instead of C. for fear of D. in search of 25. The man insisted____c____ a taxi for me even though I told him I lived nearby. A. find B. to find C. on finding D. in finding 26. More patients _____d______ in hospital this year than last year. A. treated B. have treated C. had been treated D. have been treated 27. Tom owns ___b____larger collection of _______ books than any other student in our class. A. the; 不填 B. a; 不填 C. a; the D. 不填; the 28. -- You haven't lost the ticket, have you? -- ____a_____. I know it's not easy to get another one at the moment. A. I hope not B. Yes, I have C. I hope so D. Y es, I’m afraid so 29. It's ten years since the scientist b______on his life's work of discovering the valuable chemical. A. made for B. set out C. took off D. turned up 30. A man is being questioned in relation to the __a__C____ murder last night. A. advised B. attended C. attempted D. admitted 31. The old man, ___d_________abroad for twenty years, is on the way back to his motherland. A. to work B. working C. to have worked D. having worked 32. The_____a_______house smells as if it hasn't been lived in for years. A. little white wooden B. little wooden white C. white wooden little D. wooden white little 33. ____d____ is often the case, we have worked out the production plan. A. Which B. When C. What D. As 34. Sales of CDs have greatly increased since the early 1990s, when people__b___to enjoy the

2013年江苏英语高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2013年江苏英语高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2013年江苏高考英语卷(江苏) 第一部分:听力 (共两节,满分20分)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1.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o? A. Take photos. B. Buy a camera. C. Help the woman. 2.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A noisy night. B. Their life in town. C. A place of living. 3. Where is the man now? A. On his way. B. In a restaurant. C. At home. 4. What will Celia do? A. Find a player. B. Watch a game. C. Play basketball. 5. What day is it when the conversation takes place? A. Saturday. B. Sunday. C. Monday.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is Sara going to do? A. Buy John a gift. B. Give John a surprise. C. Invite John to France. 7.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Sara’s plan? A. Funny. B. Exciting. C. Strange.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y does Diana say sorry to Peter? A. She has to give up his travel plan. B. She wants to visit another city. C. She needs to put off her test.

2013年高考全国卷英语试题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类型:B) 英语(新课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13页,第II卷14至16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 第I卷听力部分满分30分,不计入总分,考试成绩录取时提供给高校作参考。 5.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称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如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 £9.18. C. £9.15. 答案是C。 1.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o? A. Take photos. B. Buy a camera. C. Help the woman. 2.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A noisy night. B. Their life in town. C. A place of living. 3. Where is the man now? A. On his way. B. In a restaurant. C. At home 4. What will Celia do? A. Find a player. B. Watch a game. C. Play basketball. 5. What day is it when the conversation takes place?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完整版,包括附加题)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 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 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 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 2.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 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 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 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蓘②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顾?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

2013年江苏高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2013年江苏高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2013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江苏卷)及答案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 满分35 分)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Gnerally, students’ inner motivation with high expectations from others _____ essential to their development. A. is B. are C. was D. were 22. —The T-shirt I received is not the same as is shown online. —_____? But I promise you we’ll look into it right away. A. Who says B. How come C. What for D. Why worry 23. —The town is so beautiful! I just love it. —Me too. The character of the town is well _____. A. qualitfied B. preserved C. decorated D. simplified 24. Lionel Messi, _____ the record for the most goals in a calendar year, is considered the most talented football player in Europe. A. set B. setting C. to set D. having set

(4年高考)江苏省-高考英语真题汇编 主谓一致和时态

江苏省2011-2014年高考英语真题汇编 主谓一致和时态 21.(2013江苏) Generally,students’innermotivationwithhighexpectationsfromothers ______ essential to their development. A. is 【答案】A 25.(2013江苏)—Could I use your car tomorrow morning? —Sure. I ______ a report at home. A. will be writing C. have written 【答案】A 34.(2013江苏)—What about your self-drive trip yesterday? —Tiring! The road is being widened, and we ______ a rough ride. A. had 【答案】A 32.(2012江 苏)ThemanagerissaidtohavearrivedbackfromPariswherehe________some European partners. A. would meet B. is meeting C. meets D. had met 32.【考点】动词的时态和语态—过去完成时 【答案】D

【解析】根据句中“is said to have arrived”可知,arrive这个动作是在过去发生的,而会面的动作则在arrive的动作之前发生的,即在过去的过去发生的动作,所以用过去完成时,故选D项。 【易错点拨】本题时态选择的关键是根据“is said to have arrived”可知,这一动作发生在过去,因此“会面”这个动作是在到达之前发生的,所以用过去完成时。 【难度】较难 34.(2012江 苏)Thepresidenthopesthatthepeoplewillbebetteroffwhenhequitsthan when he________. A. has started B. starts C. started D. will start 34.【考点】动词时态—一般过去时 【答案】C 【解析】句意为:这位总统希望人民在他离任时比他刚上任时更富有。根据句意,总统开始上任是过去发生的动作,所以用一般过去时。故选C项。 【易错分析】考生容易根据when he quits而误选B项。事实上whenhe quits中的quits是用了一般现在时来代替一般将来时。B. haveC. would haveD. have had B. will have writtenB. are C. was D. were D. have been writing 【难度】较难 35. (2012江苏)—Happy birthday! —Thank you!It’s the best present Ifor. A. should have wished B. must have wished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听力+原文+答案(新课标Ⅰ、Ⅱ)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I) 听力试题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 How much is the shirt? A. £ 19.15. B. £9.18. C. £9.15. 答案是C. 1.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o? A. Take photos. B. Buy a camera. C. Help the woman. 2.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A noisy night. B. Their life in town. C. A place of living. 3. Where is the man now? A. On his way. B. In a restaurant. C. At home 4. What will Celia do? A. Find a player. B. Watch a game. C. Play basketball. 5. What day is it when the conversation takes place? A. Saturday. B. Sunday. C. Monday.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个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2013年高考英语(江苏卷)WORD解析版

2013 江苏高考英语试题 解析版 听力部分在试卷最后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各题,从题中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 卡上将该项涂黑。 例: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unwise to give a child he or she wants. A. however B. whatever C. whichever D. whenever 答案是B。 21. Generally, students inner motivation with high expectations from others essential to their development. A. is B. are C. was D. were 22. —The T shirt I received is not the same as is shown online. —?But I promise you we’ll look into it right away. A. Who says B. How come C. What for D. Why worry 23. —The town is so beautiful! I just love it. —Me too. The character of the town is well . A. qualified B. preserved C. decorated D. simplified 24. Lionel Messi the record for the most goals in a calendar year, is considered the

2013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新课标2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英语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不能答在试卷上,否则无效。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例: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unwise to give a child he or she wants. A. however B. whatever C. whichever D. whenever 答案是B。 【2013新课标II卷】1.--I'm sorry I made a mistake! -- Nobody is perfect. A. Take your time B. You're right C. Whatever you say D. Take it easy 【答案】D 【解析】考查交际用语。根据后句“人无完人”可知,前一个人犯错误了,应叫他take it easy(放松)。 【2013新课标II卷】2. Would you like to with us to the film tonight? A. come along B. come off C. come across D. come through 【答案】A 【解析】考查动词短语辨析。根据句意,与我们一道去看电影,故选A。come along with…与…一道。 【2013新课标II卷】3. I was glad to meet Jenny again, I didn't want to spend all day with her.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 B. 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 C. 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 D. 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 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 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B. 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C. 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D. 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4分)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 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4. 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 ..图表中 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5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2018年高考英语江苏卷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英 语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第Ⅰ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分,满分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 、B 、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will James do tomorrow A. Watch a TV program. B. Give a talk. C. Write a report. 2. What can we say about the woman A. She's generous. B. She's curious. C. She's helpful. 3. When does the train leave A. At 6:30. :30. C. At 10:30. 4. How does the woman go to work A. By car. B. On foot. C. By bike 5.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Classmates. B. Teacher and student. C. Doctor and patient.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分,满分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 、B 、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does the woman regret A. Giving up her research. B. Dropping out of college. C. Changing her major. 7. What is the woman interested in studying now A. Ecology. B. Education. C. Chemistry.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at is the man A. A hotel manager. B. A tour guide. C. -------------在-------------------- 此 --------------------卷 -------------------- 上---------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号

2013年江苏省高考英语听力原文

2013年全国高考英语 1. Man:I’ve got my camera with me. Am I allowed to take photos for you? Woman: I think so. It doesn’t say you can’t. 2. A: I really like living here in this flat, because it’s so near to central town. B:That’s true. But it gets really noisy at night. 3. A: Hi, Maggie. I’m coming, but it’s snowing and the traffic is moving slowly. B: Ok, David. Take your time. We’ll wait for you, so we can have dinner together. 4. A: Celia, you see those girls over there? They need another player for a basketball game. Would you like to join them? B: Seems like it’s a game for fun. Sure, I’ll be there in minute. 5. A: I won’t have anything to wear to work on Monday unless I pick up my clothes at dry cleaner s’. B: Then you’d better hurry. It closes at noon on Sundays. A: Oh! I should have gone there on Sa turday. 6. A: Alright, Sara, we know that you are planning something big for John’s birthday. Could you t ell us just what you have in your mind? B: I want to make his birthday a very special event. John has a sister living in France. And I’ll s end her a plane ticket, so that she can be here for his birthday. A: Boy! What an excellent plan! That’s something special. I can’t guess some secret plans and we are waiting for the right time to tell him. B: Well, I didn’t want to say anything until I was sure she could come. 7. A: Hey, Peter, I’m sorry! B: Hi, Diana, what’s wrong? A: We were going to Hong Kong this weekend, but I’m afraid I can’t go. B: How come? A: I have a really big geography test and I have to study for it. B: We can go next week instead. A: No, I don’t want to ruin your weekend. You go ahead and please take the book I bought to m y friend Sally. Tell her I have to study all weekend, because I can’t afford to fail the test. B: Ok, then I’ll go with them. But it’s a pity you can’t come. 8. A: Hello, this is Andrea. B: Hello, Andrea, this is Alex. I have some very big news for you. Miranda was very satisfied with you and said she was very much looking forward to working with you. Isn’t that wonderful? Con gratulations dear! How does it feel to be Miranda’s new assistant? How I imagine that you’ll just b e delighted with this news. So let’s see, you can start on Monday, right? A: Umm, well, I don’t think I can start on Monday. I am visiting my father in Baltimore. And beca use I don’t live in New York, I’ll need a couple of days to find a flat and buy some furniture and m

2013年高考英语试题及详细答案(全国一卷)

2013高考全国统一考试(精校版) 全国一卷 第一节单项填空 (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 My name is Jonathan. Shall I spell it for you? --_____________. A.No problem. B. Of course, you should. C. If you don?t mind D. That?s all right. 2. Wouldn?t it be ______ wonderful world if all nations lived in ______ peace with one another? A. a, / B. the, / C. a, the D. the, the 3. The English ______ in England between AD450 and 1150 wa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English we _______ at present. A. speaking; spoken B. spoken; speak C. spoken; speaking D. speaking; are speaking 4. We're excited to learn the news ________ China sent three astronauts into space between June and August this year. A. what B. which C. that D. as 5. I _________glasses since I was in primary school and I hate them. They make me look like a bookworm. A. have worn B. have been wearing C. have been worn D. was wearing 6. He is very popular among his students as he always tries to get them ________ in his lectures. A. interesting B. interested C. being interested D. to interest 7. Susan was expecting her favourite singers, but to her disappointment, ______ appeared. A. some B. none C. everyone D. no one 8. Although Rio knew little about marketing, he succeeded ______ other more well-informed managers failed. A. as B. unless C. what D. where 9. Clean water and fresh air are essential for our daily life, _______ we can?t liv e. A. by which B. without which C. that D. on which 10. —Can I borrow your car, Mum? —If you________. A. must B.can C.will D.may 11.Only with the greatest of luck _______ to escape from the rising flood waters. A. managed she B. she managed C. did she manage D. she did manage 12. It was not until she took off her dark glasses _____ I realized she was a famous film star. A. who B. that C. where D. before 13. -- 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city of Beijing, our capital? -- Yes, only once. I ______ there only for two days. A. had stayed B. were staying C. have stayed D. stayed 14. Why this excellent newspaper allows such an article to be printed is _______ me. A. above B. outside C. beside D. beyond 15.----I?m sorry. I shouldn?t been so angry with you that day. ----______. I was a bit out of control myself.

201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的点睛之笔。 A.用心别树一帜浑成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 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用心别有洞天饱满 2.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索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⑤①③ 5.阅渎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肯定会受骗上当。 B.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互相矛盾的真理之间寻找中庸。 C.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