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答题术语学习版.doc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答题术语学习版.doc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答题术语学习版.doc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答题术语一、地形特征类

(一)答题思路

1、地形的判断及地形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

2、地形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

(二)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

山地盆地

丘陵

①地形以××××为主;

②主要分布在××地形区

地势高、低①地势××高××低、地势自××向××倾斜;

②地形崎岖(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

海岸线平直、曲折①海岸线平直;②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等特殊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冰川地貌发育

(一)答题思路

1、气候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

2、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3、气候特征的比较,其答题思路为:

(二)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

气温特征

最冷月、最热月最冷(热)月出现在×月

气温高低终年高温,夏季高温,冬季寒冷等

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大(小)

降水特征

降水量降水量多少

季节分配

季节分配均匀(平均);夏季多雨;

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

年际变化年际变化大(小)

光照特征

日照时数长(短);日照强(弱);

光照充足(不足)

气候特征

气温、降水、冬季、

夏季、全年

全年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全年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等注:高温——月均温>20 ℃温和——月均温0℃~20 ℃之间寒冷——月均温<0 ℃降水稀少——月降水量<10 mm 少雨——月降水量10~50 mm

多雨——月降水量50~100 mm 丰富——月降水量>100 mm

(一)答题思路

1、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

2、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成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3、两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比较,其答题思路为:

(二)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

流量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

水位水位高(低)

汛期汛期长(短),早(晚);汛期出现夏季(或其他季节)

含沙量含沙量大(小)

结冰期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

流速(水力) 流速大(小),水力资源丰富

水系

特征

长度多大江大河;河流短小等

流域面积流域面积大(小)

支流支流多(少)

弯曲度河道弯曲(平直)

水系形状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

四、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

(一)答题思路

1、分析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共答题思路为:

(二)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

侵蚀

地貌

河谷、沟谷、峡谷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

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石灰岩在流水中含有的CO

2

的作用下,发生化

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

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

沉积

地貌

河流冲积扇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

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

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河口三角洲

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

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

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风力沉积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

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

冰川堆积地貌

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

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

五、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

(一)答题思路

农业区位条件的评价,答题思路为:

(二)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

有利

条件

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等

不利

条件

热量、光照、水分不足;多旱涝等灾害;土壤贫瘠;

交通不便;机械化程度低、科技水平低等

六、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类

(一)答题思路

1、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其答题思路为:

2、区域工业发展条件的评价,其答题思路为:

(二)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

自原料临近原料地,原料充足

能源

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

能源充足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交通

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

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技术科技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

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社会

因素

政策优惠的政策

环境

因素

大气污染盛行风下风向、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上风向

水污染远离河流上游和水源地

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一)答题思路

1、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2、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评价,其答题思路为:

(二)答题术语

1.交通线的区位条件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

自然因素地形

平原地区(山区沿等高线修建或沿河谷分布),地形相对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看是否占用耕地)

水文避开沼泽地,少跨越河流,工程量小

地质地质稳定,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

气候暴雨、大风出现次数少;多冻土、受风雪影响大等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

联系较多的居民点,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适用于地方性道路);经过居民点较少,人口搬迁少

经济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里程距离短,工程量小,节省运营时间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加强沿线地区人员、物质、文化交流;带动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利于社会长治久安

环境

少穿过自然保护区(重要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技术解决冻土(高架桥)等技术难题

2.交通点的区位条件(以港口为例)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

陆域条件

地形

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岩港修筑难度大,但建成后不易淤积;泥港修建难度小,建成后容易

淤积

经济腹地

以城市为依托,有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等)与其他地区相联系,经济

腹地广

水域条件航道港阔水深,便于船只的航行和停泊

避风位于峡湾,背风、避浪

冰期无冰期,利于常年通航;冬季结冰,不利于通航

八、区域差异分析类

(一)答题思路

1、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答题思路为:

2、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答题思路为:

3、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其答题思路为:

(二)答题术语

1.自然要素差异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

纬度位置

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或南温带、南寒带);

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

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

气温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降水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

有明显旱、雨两季

地形类型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广(狭小) 地势起伏状况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自东南向西北倾斜河

水文特征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夏汛;有(无)结冰期;

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

水系特征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南北)对称分布;

河网密布(稀少)

土壤类型及肥力

状况

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

植被类型、覆盖率以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

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

资源种类、数量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

水资源丰富(短缺)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

农业农业

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

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

区位

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

其他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工业

类型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

区位

条件

自然条件(主要为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原料、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环境条件

城市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

交通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环境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

九、生态环境类

(一)答题思路

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二)答题术语

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

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

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

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荒漠化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

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

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湿地萎缩

自然原因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

人为原因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

河流的截流改向

森林破坏

自然原因气候异常,生物演化

人为原因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生物多样

性减少

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人为原因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2.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

工程措施①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

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②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③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基础设施、建筑物等;④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汽车站、港口等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

十、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类

(一)答题思路

1、直接回答某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答题思路为:

2、比较两流域开发治理措施的异同,答题思路为:

(二)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

上游:调洪修建水库;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中游:分洪、蓄洪修建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泄洪、束水修筑河堤,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其他建设水利工程,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减轻污染,提高水质

十一、资源调配意义类

(一)答题思路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其答题思路为: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其答题思路为:

(二)答题术语

1.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

资源分布状况①资源地区分布不均;②资源在空间上不具有流动性

资源消费状况

①资源输出区:资源丰富,经济较落后,资源生产大于消费;

②资源输入区:资源缺乏,经济发达,资源生产小于消费

2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

对调入区

的意义

环境意义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区域能源、资源的短缺;促进

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社会经济意义

对调出区

的意义

环境意义有利于环境保护;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相

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

社会经济意义

对两区域的协调发展

加强了区域间的交流;有利于带动文化、经济的发

展,促进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一)发展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拉动经济发展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

(1)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总体促进社会发展)。 (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3)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 (1)促进文化交流

a.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特色和吸引力;

b.

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总体促进文化繁荣。

(2)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4.影响区域环境

(1)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2)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不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答题模板

1.游览价值

(三)发展旅游业产生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1.旅游业产生的环境问题 (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①污染自然环境。 ②破坏生态系统。 ③损毁文化古迹。 (2)对社会环境的破坏:

①外来文化入侵,传统文化消亡。 ②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城市景观破坏。

③景点保护和管理压力大,安全系数下降,旅游质量下降。 2.解决旅游环境问题的措施

(1)加强旅游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防止环境污染。 (2)加大环保宣传,增强游客环保意识。 (3)完善旅游接待配套设施,提高地区接待能力。 (4)进一步发展交通事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5)加强旅游区的规划和管理,适当控制旅游开发规模。

十三、自然灾害与防治类

(一)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二)地质灾害的分析思路

1.地震的成因及防御

(1)形成原因: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三)我国主要水文灾害

(1)来水大。影响因素:气候——降水多,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候;水系——流域面

积大,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植被覆盖率低。

(2)排水不畅。影响因素: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积;占用河道。

(3)调洪蓄洪能力差。影响因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2.洪涝治理措施的分析

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是:上游——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分洪工程;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但对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对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施也应不同,只有针对具体造成污染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一般来讲,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污染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二)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每一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针对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可以判断该地区容易出现什么样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生态问题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多与区域特征有关),也有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的)。现对我国主要生态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做具体分析:

1、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西南地区石漠化、南亚、东南亚地区):

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②地形(坡度);③土质;④植被

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乱砍滥伐;修路;开矿)

治理措施禁止乱砍滥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

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蒸发、风力);②植被

人为原因破坏植被(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修路、开矿)

治理措施制定合理的载畜量;人工种草;实行轮牧;退耕还牧还草;生态移民;解决牧区能源问题(风能、太阳能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

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治理措施

华北地区地形低洼;春秋季节干

旱,蒸发旺盛;土壤中

盐分向地表积聚

不合理灌溉(只

灌不排、大水漫

灌)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

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

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蒸发旺盛

不合理灌溉(只

灌不排、大水漫

灌)

减少种植业比例;采取喷灌、滴

灌技术等

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

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激增。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

(1)“开源”的具体举措:

①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②扩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③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2)“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3.水资源紧张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水资源紧张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应针对各种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产生原因对策

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节约用水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

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浪费严重节约、合理用水;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水资源污染严重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