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

第三章精神分裂症的防治进展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我国12个地区调查35岁以上年龄组),男︰女为1︰1.60,但男性比女性平均起病年龄约早5年。

精神分裂症病程多迁延,易反复。约占我国住院精神病患者的50%左右,慢性精神病院患者的60%左右。

本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多样。19世纪中叶以来,欧洲精神病学家曾将本病的不同症状分别看成独立疾病。如法国Morel(1857)建议将该病称之为“早发性痴呆”。德国Kahlbaum (1874)将其称之为“紧张症”。Hecker(1871)将其称之为“青年痴呆”。 1896年,现代精神病学的奠基者德国人克雷丕林(E.kraepelin)在长期临床观察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上述描述并非独立的疾病,而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类型,这一疾病多发生在青年,最后发展成衰退,故合并上述类型命名为“早发性痴呆”。1911年,瑞士医生布鲁勒(E.Blealer)对本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提出本病是由于病态思维过程所导致的人格分裂,首次将“精神分裂症”这一术语引入精神病学。

二、流行病学

在流行病学方面,该病有四高两低的特点,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高,复发率高,识别率低,治疗率低。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大概为3.8‰~8.4‰。美国的研究,终生患病率高达13‰。每年新发病例,即年发病率0.22‰左右。北京郊区对1975年建立的精神病防治网历年新患者登记、复查和核实资料至1982年,平均年发病率为0.11‰。WHO组织的精神分裂症预后调查,并在10个国家12个地区进行了新发患者的研究(Jablensky,1992),按广义精神分裂症定义的诊断标准,发病率为1.5‰(丹麦Aarhus)~4.2‰(印度Chaudegach,农村)。按狭义精神分裂症定义的诊断标准,则各中心内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0.07‰~0.14‰),大致为0.1‰。与我国北京郊区的资料大致接近。

据有关研究表明,精神病患病率已由50年代的2.7‰上升到70年代的5.4‰,80年代的11.1‰。1993年全国流调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为6.55‰,据此推算,我国目前有近780多万人患该病,居各类精神病之首位。而且精神病的患病率还在持续上升。该病程迁延,呈慢性进展,使患者的精神活动和社会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致残率颇高,占精神残疾的82.5%。有50%的患者曾试图自杀,10%的患者最终死于自杀。复发率高达80%,

而对该病的识别率仅为50%,治疗率不到40%。因此,精神分裂症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精神病防治工作中一个最为重要的课题。

第二节病因及发病机制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迄今尚不清楚。但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遗传因素、环境中的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神经生化病理的研究、大脑病理和脑结构的变化以及神经发育异常假说等,其中生物学因素特别是遗传因素尤为重要。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最可能的一种素质因素。家系调查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有家族聚集性,其患者亲属中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出6.2倍,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愈高。双生子研究提示,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56.7%,而双卵双生子同病率仅为12.7%,单卵双生子患病率比双卵双生子大4.5倍,说明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寄养子研究也证明,遗传因素为本病发病的主要因素,而环境因素重要性较小。

目前认为多基因遗传的可能性较大。分子遗传学技术的进展,基因组扫描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的候选区位于染色体1q,2q,5q,6p,6q,8p,10p,13q,15q和22q。在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研究中,应用神经病理学与神经心理学等特征来选择样本,更有可能得到与精神分裂症关系密切的易感基因或致病基因。随着基因组扫描甚至微阵列技术的应用,连锁研究、关联研究、核心家系研究的结论可能更为可信。

二、环境中的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除遗传因素在病因中起重要作用外,环境中的心理应激和躯体疾病的影响,一直是本病病因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1、母孕期的病毒感染赫尔辛基一项母孕期环境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精神分裂症母亲在怀孕后半期有较多的躯体疾病,其症状相当于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影响胎儿神经发育,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皮层神经细胞结构上的紊乱有关。

2、母孕期及围产期并发症丹麦学者Schulsinger对母亲患严重精神分裂症子女,1962年—1972年的追踪观察,发现精神分裂症组的并发症评分显著高于边缘精神分裂症。认为两组的遗传负荷相接近,是否患病取决于环境因素的影响。

3、社会心理因素尽管生物学因素,尤其是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社会心理因素在其发病中仍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很多患者病前半年可追溯到相应的生活事件。

早年环境中的应激与成年精神病理的对照研究表明(Agid O,ShapivaB,1999):幼年丧亲(17岁前)在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和年龄、性别、种族、移民年龄相匹配的76对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增加(OR=3.8,P=0.01),特别是9岁前丧亲的影响更明显(OR=4.3,P=0.01)。

此外,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及受教育程度有关。美国精神病学家和

社会学家协作研究调查,发现生活在芝加哥城内贫苦人群的精神病首次住院率最高,以精神分裂症最明显。对纽约附近社区调查发现,低经济社会阶层与高经济社会阶层之比为9﹕1,以低经济社会阶层的患病率最高(Hollinghead Redlish,1958)。精神分裂症见于不同的人群中,其患病率与家庭经济水平呈负相关。1982年我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协作调查,发现经济水平低的人群患病率为10.16‰,明显高于经济水平高的人群4.75‰。1993年调查资料:两者数字分别为18.93‰和3.54‰。推测可能与物质生活艰难、社会心理应激多有关(沈渔邨,1986)。

国内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有精神因素者占40~80%。虽然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精神因素就是病因,但精神因素至少对该病的发生起到了诱发作用。

三、神经生化病理假说

1、多巴胺(DA)功能亢进假说 1952年盐酸氯丙嗪问世后,精神药理学研究提出了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功能亢进的假说。有以下证据:①长期使用多巴胺激动剂,如可卡因或苯丙胺会使正常人产生幻觉和妄想;②阻滞DA2受体的药物,如经典抗精神病药可以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③DA的主要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中浓度增高;④尸体组织中DA或HVA高于对照组;⑤PET(正电子发射成像)研究提示,未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纹状体多巴胺受体数量增加。因此推测,脑内多巴胺功能亢进与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有关。

2、谷氨酸功能不足假说谷氨酸是一种神经兴奋因子,是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之一。中枢谷氨酸功能不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之一。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如PCP(苯环利定)、氯胺酮和其他NMDA受体拮抗剂,可引起幻觉、妄想和情感淡漠等阴性症状。推测NMDA受体功能障碍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中起重要作用。

3、5-羟色胺(5-HT)功能亢进假说早在1954年Wolley等就提出了精神分裂症可能与5-HT功能亢奋有关的假说。近10余年来,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不断涌现,药物研究认为,关键是阻滞了5-HT受体而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再次使5-HT功能亢进假说受到重视。

四、脑结构及神经发育异常假说

根据尸解、CT和PET检查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部分病人存在脑室扩大、沟回增宽及额、颞叶脑组织萎缩,提出了神经病理假说。研究发现,因孕期曾患病毒感染者及产科并发症多的新生儿,成年后发生精神分裂症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提示了子宫内感染与产伤假说。神经发育病因学假说提示,由于遗传的因素和母孕期或围产期损伤,在胚胎期大脑发育过程就出现某种神经病理改变,主要是新皮质形成期神经细胞从大脑深部向皮层迁延过程中出现紊乱,导致心理整合功能异常。其即刻效应并不显著,但随着进入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在外界环境因素不良刺激下,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五、电生理的研究

正常大脑对外部的各种刺激信息有一个选择和过滤的过程,被称为感觉门控(SG),它是人脑的一种正常抑制功能。 SG缺损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为注意、认知和信息处理

等方面的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之一。

平稳眼跟踪运动(SPEM),是指受试者的视线跟踪“摆”类靶目标运动时所出现的平滑

均匀的眼球运动。 SPEM的异常见于40% ~ 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5% ~ 40%的患者一

级家属,而仅见于8% 的健康对照者。

探查性眼球运动,是受试者随意注视静止图像时出现的眼球运动。有人研究了精神分裂

症患者、患者家属和健康对照者各40例,结果表明患者、患者家属组注视点数、总移动距

离和平均移动距离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第三节精神分裂症症状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主要分为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情感症状和注意及信息处理方面的

认知功能损害症状。结合临床,精神分裂症症状可以从早期表现、核心症状、症状特点、

临床类型等方面考虑。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还缺乏对疾病的自知力。

一、早期表现

早期表现主要是非特异性的症状:1、性格改变:如表现为孤僻、冷漠、缺乏主动性、

富于幻想等;一向温和沉静的人,突然变得蛮不讲理,为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发脾气;或

敏感、多疑、认为周围的人都跟他过不去,见到有人讲话,就怀疑在议论自己、针对自己。

2、类神经症的症状:如失眠、紧张性头痛、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工作缺乏

热情、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等。有的患者出现强迫症状如怕脏、怕得病、怕说错话、怕别人

看自己或毫无原因恐惧等。无论是类神经衰弱或是强迫症状都不主动要求治疗。3.情绪反常:无故发笑,对亲人和朋友变得淡漠,疏远不理,即不关心别人,也不理会别人对他的关心;或无缘无故的紧张、焦虑、害怕。 4.意志减退:一反原来积极、上进的状态,变得工作马虎,不负责任,甚至旷工,学习成绩下降,甚至逃学;或生活变得懒散,仪态不修,没有进

取心,得过且过。5.行为动作异常:突然出现的令人费解的奇异行为,做些莫名其妙的动作,令人费解,如无目的的开关电门、在课堂叫喊、下雨时久站雨中,或突然冲动、毁物等。二、核心症状

核心症状包括:1、阳性症状(Positive Symptoms)精神功能的异常或亢进。包括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的行为紊乱和失控。常见阳性症状有:(1)知觉障碍;(2)思维联想障碍;(3)思维逻辑障碍;(4)妄想(是最具有特征性、最具有诊断意义、最

常出现的症状);(5)内向性思维;(6)情感障碍;(7)行为障碍。2、阴性症状(Negative Symptoms)精神功能的减退或缺失。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

意障碍。3、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CI )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

一个确切的特征,大量研究对其特征进行了描述;CI 在初发病时就已经存在,进展不明显,

至少到中年后期;CI并非继发于症状; CI是该病的危险因素,很大一部分家属当中也存在。

三、临床特点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

1.多起病于青壮年。起病多较隐匿,急性起病者较少。

2.部分病例家族中有阳性精神分裂症病史。病前多有分裂人格特征。

3.大脑形态学及神经生化学尚无特征性发现。部分病例可用中枢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解释,少数病例有脑萎缩、脑室扩大。部分病例病前有社会心理因素(失恋、失业,或产后等)起诱发作用,症状发生、发展与诱因之间并无密切肯定的因果关系。

4.缓慢隐匿起病者,常见有无诊断决定性的前驱症状,包括:①类神经衰弱症状;②性格的改变;③突然出现的令人费解的奇异行为等。

5.症状涉及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整个精神活动不协调,与环境分裂。

6.常见的感知障碍为言语性幻听,表现为争议性、评论性和命令性幻听内容,也可出现思维显声。有的患者可出现其他感官的幻觉。

7.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在整个病程中必不可缺的症状。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及思维内容障碍。联想障碍开始多为联想松弛,谈话内容不紧凑,应答不切题,重则出现思维破裂、联想中断。或有思维被控制障碍如被控制感、被洞悉感、被动体验、思维被夺、被插入、被播散感等,或有象征性思维、创新字或造新词等。思维内容可涉及各种类型的妄想,其逻辑推理荒谬离奇,不可理解、不系统、不固定、脱离现实、且常泛化,涉及众人。妄想内容以被害、嫉妒、关系妄想多见,也可出现夸大、钟情等多种妄想。尤其是虽不常见,但有特征性的原发妄想,如妄想知觉等。

8.情感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最易引起的症状。情感表现与思维活动和意志行为不协调,与周围环境也不协调,是本病特征。情感障碍以迟钝、淡漠多见,对家人、亲友冷漠;对事物漠不关心、无兴趣;言语少而缓慢,缺乏面部表情,缺乏体态语言;对自己切身利益不关注;缺乏内心体验。情感的变化令人感到与前判若两人。

9.意志与行为障碍包括意志减退及紧张综合征。意志减退的患者坚持工作,完成学业,料理家务方面有很大困难;无意见、无要求、无打算,得过且过,无进取心、无上进心,对前途毫不关心,或者虽有计划,却从不施行;活动减少,孤僻、懒散;忽视仪表,不知料理个人卫生。紧张综合征以全身肌张力增高而得名,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种状态,两者可交替出现,是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的典型表现。木僵时以缄默、随意运动减少或缺乏以及精神运动无反应为特征。严重时病人可保持一个固定姿势,不语不动、不进饮食、不自动排便,对任何刺激均不起反应。可有腊样屈曲,空气枕头等症状。木僵病人有时可以突然出现冲动行为,紧张型兴奋。即紧张性木僵为运动性木僵,事后患者可回忆。

10.Schneidor在1959年提出了精神分裂症的一级症状有:①争论性幻听;②评论性幻听;③思维鸣响或思维回响;④思维被扩散;⑤思维被撤走;⑥思维阻塞;⑦思维插入;

⑧躯体被动体验;⑨情感被动体验;⑩冲动被动体验及妄想知觉。一级症状在分裂症患者中的出现频度较高,临床医生就此达成相当高的一致性,但并非分裂症独有的特异症状。

11.部分病例上述表现不突出,表现为“阴性”症状。如注意减退、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脱离现实等。

12.发病期间患者对疾病无认识或批判能力,自知力丧失或不完整,不配合诊治。

13.患者社会功能明显受影响,部分病例对家庭、他人或社会构成威胁。

14.自然病程多迁延,很少有缓解完全的间歇期,与其他非器质性精神病比较,预后差。

四、临床类型

1.临床类型

(1)偏执型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25~50%。其临床表现以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往往伴有幻听。情感、意志、言语、行为障碍不突出。起病多在30岁以后。这类患者较少出现人格改变和衰退,但妄想及幻觉症状长期保留。

(2)青春型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常在青春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例如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情感倒错、行为怪异。

(3)紧张型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紧张综合征为主,其中以紧张性木僵较常见。

(4)单纯型①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从无明显的阳性症状;②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趋向精神衰退;③起病隐匿,缓慢发展,病程至少2年,常在青少年期起病。

(5)未定型又称混合型或未分化型。①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有明显的阳性症状;②不符合上述亚型的诊断标准,或为偏执型、青春型、或紧张型的混合型。

(6)其他型或待分类的分裂症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不符合上述各型的诊断标准,如儿童分裂症、晚发性分裂症等。

2.按阳性、阴性症状分型

(1)Ⅰ型精神分裂症(阳性精神分裂症)起病较急,以阳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对抗精神病药物有较好的反应,在症状缓解以后,患者的社会功能不受明显的损害,一般无认知功能改变,预后良好,生物学基础是多巴胺功能亢进。

(2)Ⅱ型精神分裂症(阴性精神分裂症)起病较缓慢,以阴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对抗精神病药物反应差,伴有认知功能改变,预后差,可有额叶萎缩,多巴胺功能没有特别变化。

(3)混合性精神分裂症包括不符合Ⅰ型和Ⅱ型精神分裂症的标准或同时符合的患者。

精神分裂症

生命素养健康管理 ■定义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科疾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是由于患者受到严重的精神刺激导致的重度心理疾病,大家应该对精神分裂症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其病因复杂,并且不易治愈,还容易复发;这点让很多的朋友感到痛苦。 ■素养生活方式 要有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俗话说“病由心生”,尤其精神病更是与个人的情绪、性格、处境等息息相关。要想预防精神分裂症,对于我们来说,应该尽量创造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不要对自己要求过严,期望过高,使自己每天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从而精神崩溃,这就叫“欲速则不达”。现在不少人患有精神分裂症都与此有极大关系。 1.保持心理健康 每天早上对自己微笑一下,告诉自己开始快乐积极的一天,如果发现自己有了不健康的心理,就要及早找心理医生或自己想办法调整一下,不要等严重到了精神病这一步才去医院。 2.减少诱发因素 家属及周围人要充分认识到精神分裂症病人病后精神状态的薄弱性,帮助安排好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经常与病人谈心,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正确对待现实生活,帮助病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鼓励病人增强信心。 ■素养饮食 1.饮食应清淡和富有营养。 2.摄取富含烟碱素的食物。 3.饮食应清淡和富有营养,如鸡肉、酸奶、豆腐、啤酒酵母、大比目鱼、豌豆、葵花子等。

4.摄取富含烟碱素的食物,如,绿花椰菜、胡萝卜、五米、鸡蛋、鱿鱼、马铃薯、番茄、全麦。 5.食疗偏方一则 原料:猪心(半个)、远志15g、柏子仁15g、合欢皮15g、茯神20g、钩藤15g、石菖蒲12g、莲子芯20粒、郁金10g、天麻6g、天竺黄6g、石决明20g;制备: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武火煮滚,后用文火煲1小时30分。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饮食禁忌: 因为病人的进食缺乏自控,容易造成暴饮暴食或营养不良;而一些生痰发风食物如肥肉、蟹、鲤鱼、黄鳝等则会引起痰扰心窍;辛辣刺激食物如茶、咖啡、辣椒等对本病也无益处。同时给病人准备的食物应尽量不带骨、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害。 健康调理 ■素养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制度,经常运动,防止体重明显增加;对疾病既不能过分地关注,也不能满不在乎,尽量创造一个接近真实的生活环境,鼓励病人参加社交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劳动,不断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避免社会技能的衰退。 ■素养情志 1.家庭心理干预 家庭干预的一条指导性原则是家属应尽最大可能参与并投入到心理治疗中。通过对家属的教育、指导及支持可使患者获益。家庭干预的目标包括降低复发、改善功能、减少家庭负担,以及提高家庭功能,所有方法均强调家庭参与治疗和齐心协力的重要性。一般采取心理教育及行为治疗,有条件时,也可进一步为他们创造有利的环境,帮助患者朝独立生活的方向迈进。 2.集体心理治疗 集体治疗的形式很多,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治疗计划,发展社会性的互助作用,以及正确用药和处理不良反应。集体治疗中,应重点解决现实的具体问题,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应对技巧,包括应对精神症状的能力和提高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适于对有退缩倾向的患者提供社会支持网络。 3.注重心理培养 艺术及职业训练,音乐、艺术、职业及其他活动的治疗,在促进患者重新接触现实世界方面是很有价值的。缄默、孤独、木僵的患者,往往会对音乐和舞蹈做出反应,用这种方法可以促使这类患者慢慢与现实联系,这些辅助心理治疗一般在同其他方法相协调时最能发挥作用。 4.个别心理治疗 是根据患者个人的临床情况、应对能力及个人意愿,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干预,以减少复发,减少社会应激,增进社会及职业功能。理想的个人心理治疗最好以富于同情、善解人意的持续性的人际关系为基础,结合各种不同的治疗技术。其具体治疗目标应按疾病的不同时期进行规划,较适合于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技术有激励疗法和行为治疗等。 ■素养管理 1.及时发现复发的先兆,及时处理:

精神分裂症的健康指导

精神分裂症的健康指导 健康指导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医院病房为教育基地, 以住院患者及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地的教育过程,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变患者的健康行为或问题,使患者的行为有利于康复方面发展的教育活动。而精神分裂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精神疾病,其病程迁延,复发率和病残率较高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除了良好的医疗护理,应着重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指导。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特点,疾病的各个阶段进行健康指导,使患者获得自我护理,自我管理能力,认识到配合服药的必要性,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一、健康指导的方法 1. 个体教育一对一个进行教育,解答患者的提问。 2. 集体教育每周两次进行集体上课,传授与疾病相关知识。 3. 小组交流每组4 - 8人,邀请已治愈且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学习的病友,现身说法,相互交流,介绍经验。 4. 多媒体宣教:在病区内开辟精神分裂症健康指导专栏,并出黑板报、电子屏和电视视频等,给患者以健康宣教资料供患者及家属阅读。 二、健康指导的实施 (一)入院初期健康指导 主要是入院介绍。患者刚入院时由于病情尚未控制,否认有病,对住院抵触情绪很大,对病态信念坚信不移,存在幻觉、妄想,对幻听言听计从,表现出紧张、呆楞、烦躁不安等。因此,护理人员与

患者接触时,从语言和行为上都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关心体贴患者,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尽管患者叙述某些情况属于病态,也要表示相信,以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在医院有安全感及对护士有信任感,对幻觉、妄想比较复杂的患者,应根据妄想、幻听的类型实行相应护理,对于紧张的患者要用启发、开导、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帮助其认识和正确对待疾病。待患者情绪稳定时,护士应耐心地给患者介绍住院环境、住院须知、主治医生和护士、闭锁病房的规章制度、各项化验检查的目的等,增进了患者对科室环境的了解,减少了陌生感。(二)疾病治疗中的指导 (1)药物指导:抗精神药物毒性大,副作用多,如氯氮平、碳酸锂等都有不同的副作用,如锥体外系副作用、心率紊乱、粒细胞减少症、植物神经系统副作用、恶心、呕吐、皮疹等。因此,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给患者讲解所服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和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项和坚持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等,指导患者如感觉身体异常应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以便得到及时处理。 (2)疾病知识教育:待患者精神症状大部分消失,妄想幻觉消失处于缓解期,患者自感病情已好,不安心住院治疗,此时护士应向患者讲解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并告之患者,精神疾病是大脑功能的紊乱,同其他疾病一样有其发病的基础,经过积极的治疗是能获得满意疗效的,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所患疾病及继续治疗的意义,使患者安心住院治疗。 (3)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当患者症状控制、自知力开始恢复时,护士应用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正确把握现实,对生活重新树起信心。一些重度患者出现行为反应和心理需求时,护士应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疏导患者的情绪,鼓励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积 极参加病区的各项集体活动,如看电视、下棋等,通过一系列的心理疏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精神分裂症病因:尚未明,近百年来的研究结果也仅发现一些可能的致病因素。(一)生物学因素1.遗传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最可能的一种素质因素。国内家系调查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6.2倍,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也愈高。双生子研究表明:遗传信息几乎相同的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远较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 的双卵双生子为高,综合近年来11项研究资料:单卵双生子同病率(56.7%),是双卵双生子同病率(12.7%)的4.5倍,是一般人口患难与共病率的35-60倍。说明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寄养子研究也证明遗传因素是本症发病的主要因素,而环境因素的重要性较小。以往的研究证明疾病并不按类型进行遗传,目前认为多基因遗传方式的可能性最大,也有人认为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或多源性遗传。Shields发现病情愈轻,病因愈复杂,愈属多源性遗传。高发家系的前瞻性研究与分子遗传的研究相结合,可能阐明一些问题。国内有报道用人类原癌基因Ha-ras-1为探针,对精神病患者基因组进行限止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结果提示11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着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性精神病有关的DNA序列。2.性格特征:约40%患者的病前性格具有孤僻、冷淡、敏感、多疑、富于幻想等特征,即内向

型性格。3.其它:精神分裂症发病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多发生于青壮年,约1/2患者于20~30岁发病。发病年龄与临床类型有关,偏执型发病较晚,有资料提示偏执型平均发病年龄为35岁,其它型为23岁。80年代国内12地区调查资料:女性总患病率(7.07%。)与时点患病率(5.91%。)明显高于男性(4.33%。与3.68%。)。Kretschmer在描述性格与精神分裂症关系时指出:61%患者为瘦长型和运动家型,12.8%为肥胖型,11.3%发育不良型。在躯体疾病或分娩之后发生精神分裂症是很常见的现象,可能是心理性生理性应激的非特异性影响。部分患者在脑外伤后或感染性疾病后发病;有报告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脊液中发现病毒性物质;月经期内病情加重等躯体因素都可能是诱发因素,但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理中的价值有待进一步证实。(二)心理社会因素1.环境因素①家庭中父母的性格,言行、举止和教育方式(如放纵、溺爱、过严)等都会影响子女的心身健康或导致个性偏离常态。②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其精神交流的紊乱。③生活不安定、居住拥挤、职业不固定、人际关系不良、噪音干扰、环境污染等均对发病有一定作用。农村精神分裂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2.心理因素一般认为生活事件可发诱发精神分裂症。诸如失学、失恋、学习紧张、家庭纠纷、夫妻不和、意处事故等均对发病有一定影响,但这些事件的性质均无特殊性。因此,心理因素也仅属诱发因

精神分裂症(模板)

入院记录 姓名:XXX 性别:女性年龄:45岁婚姻:已婚 文化程度:文盲民族:汉族职业:农民职务:无宗教信仰:无 籍贯:XXX 邮政编号:- 工作单位:无电话:XXX 供史人:XXX系病友之丈夫对病史了解,可靠邮政编码:- 供史人地址:XXX 电话:XXX 单位联系人无地址无邮编无电话:无 第2次发病第2次住院入院日期:2017-02-23 11:30 门/急诊诊断:精神分裂症 主诉:复发自语、凭空闻语10余天,总病程3年。 现病史:患者于2014年3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自言自语、无故哭泣,说经常听到别人说她的坏话,有一次看到别人在聊天就认为别人是在说她的坏话,于是跟别人吵架。在街上看到很多新车子和新房子就说之前没有看到这么多,认为是因为她得病了别人得到了很多钱才买的。也不上班了,整日呆在家里,能做家务,与家人交流减少。家属送至XXX精神病医院门诊就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具体用药不详,门诊治疗2个月后未见明显好转,送至我院住院治疗,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服用“利培酮4mg/日”治疗6个月后以显进疗效出院,出院后能自行规律服药,2016年8月吃完家里的药后未再开药,自行停药。10余天前患者开始出现自言自语、无故哭泣,外走,说别人骂她,大发脾气,把家里的碗砸碎。家属无法管理,于今日送至我院要求住院治疗,门诊拟“精神分裂症”收入住院。自发病以来,睡眠可,食纳一般,大、小便正常,无发热、抽搐及二便失禁史,无情绪高涨或低落,无悲观消极言行,有毁物行为但无伤人行为。

既往史:(以往有哪些重大疾病史注明发生的时间,治疗情况及转归) 既往体健,脑外伤疾病史:无外科手术史:无输血史:无肝炎病史:无结核病史:无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无非依赖性物质使用史:无 冶游性病史:无药源性疾病史:无 个人史:第1胎,母孕期于1972年10月14日“足月”平产。 婴幼期体格发育正常智力发育一般童年不良遭遇无 社会适应(学习、工作人际关系):文盲,劳动能力及人际关系一般。 月经史:月经14岁5-7天/28-30天末次月经:2017年2月10日,既往月经规律。 婚姻、生育史:已婚,生育1女,有“双相情感障碍”病史。 兴趣、嗜好:无不良嗜好。 个性特征:主观任性急躁倔强热情大胆___积极性强意气用事自制力差易与人吵孤僻少语√胆怯被动自卑敏感多愁善感不好交际√好幻想缺乏决心合群开朗乐观活泼敏捷、好交际适应性强不拘小节固执沉着细心慎重温和自信右主见耐心好心平气和刻苦耐劳多疑敏感拘泥迂腐荒诞不经孤独怪癖冷酷无情狂热迷信鲁莽残忍 家族史:经济状况:一般主要经济来源:务工 家庭结构类型:核心型 一家3口成员关系:和睦。 家庭主要成员情况:丈夫体健,有一女,有“双相情感障碍”病史,关心患者。 家庭史:家系神经、精神病史:否认精神病家族病史。 近亲结婚:否

精神分裂症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障碍 精神病(psychosis)是指可造成社会功能障碍和现实检验能力下降的一组重性精神障碍。临床相多以幻觉、妄想为突出表现,病程长短不一,部分病人会出现持久的功能损害。在这一组障碍中,最为常见的是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和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第一节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3.神经生化方面的异常精神分裂症神经生化基础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假说:(1)多巴胺(DA)假说: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说,即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DA功能亢进。(2)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中枢谷氨酸功能不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之一。谷氨酸是皮层神经元重要的兴奋性递质。(3)5-羟色胺(5-HT)假说:6.社会心理因素尽管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学因素、特别是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心理社会因素在其病因学中仍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除了前述的精神分裂症与社会阶层、经济状况有关外,临床上发现,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前性格多表现为内向、孤僻、敏感多疑,很多患者病前6个月可追溯到相应的生活事件。国内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发病有精神因素者占40%~80%。当然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精神因素就是病因,但精神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起到了诱发作用。 三、临床表现 (一)感知觉障碍 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以幻听最为常见。精神分裂症的幻听内容多半是争论性的,如两个声音议论患者的好坏;或评论性的,声音不断对患者的所作所为评头论足。其它类型的幻觉虽然少见,但也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见到。如一位患者拒绝进食,因为她看家盘子里装有碎玻璃(幻视);一位患者感到有人拿手术刀切割自己的身体,并有电流烧灼伤口的感觉(幻触)等。 精神分裂症的幻觉体验可以非常具体、生动,也可以是朦胧模糊,但多会给患者的思维、行动带来显著的影响,患者会在幻觉的支配下做出违背本性、不合常理的举动。如有的患者在幻听的影响下辱骂甚至殴打亲人,有的患者为了躲避幻听的“骚扰”而频频上访,要求有关部门拆除安装在自己脑子里的“播音器”。曾有一位老年妇女,因为总是听到声音讲水里有毒,为了喝上“干净”的水,提着暖瓶走了二十多里,路上花了4个小时。 (二)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 1.妄想妄想的荒谬性往往显而易见。也许在疾病的初期,患者对自己的某些明显不合常理的想法还持将信将疑的态度,但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逐渐与病态的信念融为一体。 最多见的妄想是被害妄想与关系妄想,可见于各个年龄层。涉及的对象从最初与患者有过矛盾的某个人渐渐扩展到同事、朋友、亲人,直至陌生人。他人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暗有所指,寒暄问候、家常聊天都别有深意。严重者甚至连报章杂志、广播电视的内容都认为与己有关。 妄想的内容与患者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如一位在化工行业工作的工程师认为自己喝水的杯子被人做了手脚,每天都会释放出定量的毒药,造成自己慢性中毒;一位老护士认为自己在上次住院时被人注射了艾滋病病毒;一位没有文化的家庭妇女称自己丢了块价值“5万元”的罗马表,是让邻居偷走送给了国家领导人。 2.被动体验正常人对自己的精神和躯体活动有着充分的自主性,即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思维和运动,并在整个过程中时刻体验到这种主观上的支配感。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常

彻底治愈精神分裂症到底要多久

彻底治愈精神分裂症到底要多久? 彻底治愈精神分裂症到底要多久啊?相信这个每个患者和家人的心声,吃药、打针之事,是每位患者都不情愿的事情,可是当真的患上了某种严重的疾病后,为了及早康复,我们又不得不咬着牙吃药治疗。所以,每个患者和家人就都想知道彻底治愈精神分裂症到底要多久? 中医专家发现也有些家属或患者本人总是打听有没有根治精神分裂症的药物,遗憾的是迄今还没有。一般而言,抗精神病药的作用是阻断受体,也就是暂时堵截过乱的信息传递,因此可以说并非治本。 中医专家认为如果没有适当量的药物作长期维持,往往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复发。这个道理,就与治疗高血压相似: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就正常了,一旦停药,暂时还看不出变化,但不消几个月,血压就又上去了。精神分裂症要医多久?从这一点看来,维持量必须服用9年、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直到有更新发明。 中医专家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服药几天至十几天后,病情就会明显好转。此时应该继续服药治疗剂量1-2月,然后逐渐减少,在以后的1-2月内减到原来治疗剂量的1/3到1/4左右,作为维持量。 此外,药物在体内要达到一定浓度后才会见效。但是,身体也会破坏和排泄一定份量的药物,为此必须每天予以补充,这就是‘维持量’。由于排泄药物的能力,人各不同,所以每天应该补充的药量(维持量)也不相同;也就是说,维持量有大有小,因人而异。 由上可知,想要彻底治愈精神分裂症,最好的办法是长期吃药,如果患者随意换药或减药、断药,势必引发精神症状的复发,导致病情恶化。所以,为了能彻底治愈精神分裂症,我们一定不能放弃希望。另外,中医专家提醒大家如果患者在康复期间出现了某些不良症状或者出现服药后的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咨询专科医生,在他们的诊断和指导下做进一步的调整治疗。 精神病的食疗法有哪些? 在对精神病的治疗上,传统祖国医学特别注重应用食疗法。这是因为通过饮食,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达到调节疾病、控制病情的目的,做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也是比较好的,因此我们尽量掌握一些精神病的食疗的办法。 对于不同的精神病症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起到控制和缓解病情的作用。 1.精神狂乱:精神病人出现精神狂乱可用白雄鸡一只,煮以五味,和作羹粥吃,又方:用白雄驻只,如常法洗治,加入真珠四两、薤白四两,再加水三升,煮成二升,食鸡饮汁。 2.精神病治疗偏方:对于心气不足,精神恍惚,语言错妄,忪悸烦郁,忧悉惨戚,喜怒多风扇,健忘少睡,夜多异梦,狂不知人的患者,用预知子(去皮)、白茯苓、枸杞子石草蒲、茯神、柏子仁、人胡、地骨皮、远志、山药、黄精(蒸熟)、朱砂(水飞),等分为末,加炼蜜和成丸子,发芡子大,每嚼服一丸,人参汤送人。 3.心神不定:恍惚健忘,用茯苓二两(去皮)、沉香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饭后服,人参汤送下。 4.神智狂乱:意识不清,可用伏龙肝研末,水冲服一茶匙,一日服三次。 5.安神:用真珠末如豆大一团,蜂蜜调服,一天服三次,可起到很好的安神效果。 以上是通过饮食来治疗精神病患者病情的防范,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治疗精神病的办法,在这里仅是说明了一些比较好的治疗办法。如果想对于精神病的饮食有更多的了解,可咨询在线专家寻求更好的帮助。 吃什么可以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护理精神分裂患者成为了患者家属最头痛的问题.有很多精神分裂患者病情 不复的发时候还是相对正常的.但是一旦病情发作,后果是很严重的,因此预防精神分裂患者复发特别 重要,下面我们就从饮食上给大家谈谈这个话题.

精神分裂症症状

精神分裂症在近些年来越来多多见了,这是一种持续、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是以基本个性,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多青壮年发病,进而影响行为及情感。给患者造成很多严重的危害,只是在早期极易被大家所忽视,给大家的心理造成很多的负担,为了能帮助大家早日认识和发现精神分裂症的产生,专家特为大家详细介绍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相信能帮助大家: 1、情绪改变:小“刺激”也会引起大“反应”。如有一些患者出现情感倒错,如听到不幸的消息反而哈哈大笑,得知高兴消息后却唉声叹气等。 2、动作行为异常:这是异常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较易识别。如具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往往对妄想对象突然发生攻击行为。情绪高涨的狂躁症患者可有过分装饰,精神病的症状或“慷慨相助”或管闲事。情绪低落的抑郁症患者则呆立或默不作声。具有幻听的患者常侧耳倾听,或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如对空叫骂等。 3、多疑:这类人对治疗精神病周围人的一言一行都特别敏感。如听到有人讲话,就怀疑在议论自己,甚至有人咳嗽也疑为是针对自己的。这种多疑和正常人的多疑不同的是,虽经事实证实,疑点被否定,但患者仍坚信不移,无法说服。这种病态思维被称之为妄想。 4、幻觉:幻想自己是超级巨人;表现为极其自大,目空一切,横行霸道,与自身的现实情况完全不符。 5、行为障碍:常有激烈的伤人毁物与破坏一切特别是美好事物的冲动,具有爆发性与严重性。 6、妄想:妄想制造出一个超级巨人;表现为对研制机器人、对人类的精神控制技术等极度热衷。 7、思维障碍:逻辑缺陷,常有前言不搭后语、所答非所问等常人难以理解的表述极度的以自我为中心,其他人都被认为是利用的对象;偏执、顽固。 8、情感障碍:残忍、冷漠、虚伪、恶毒、嫉妒等等,对人对事与常人的反应完全不同,但会伪装。没有爱的能力,只有占有欲。 由此可见一旦换上了精神分裂是非常严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医院精神科董泉淼教授建议大家如果患上以上相关的症状那么建议您及时到正规专业的医院来进行就诊。 生物离子穴位渗透系统作用机理 首先:是利用生物智能全数字神经定位仪查出致病灶,并对病灶部位神经等各系统进行精确计算以及锁定,运用生物离子穴位渗透系统技术进行生物植入病灶穴位顶部,当生物离子导入病灶穴位后,能马上作用于受损的丘脑、大脑神经,迅速调节丘脑、大脑异常功能紊乱,激活衰竭细胞活性,保障大脑供氧以及新陈代谢频率,全面补充大脑细胞缺失的的胶原蛋白营养,更新脑部血液循环,消除精神压力,使得不正常以及受损的脑部神经系统的功能从根部得到修正治疗。 其次:需同时进行的血液磁化植入技术,它是依据生物物理学、生物磁学、生物光学、生物化学的原理,将磁、光、氧有机结合形成磁共振作用,以血液为媒介调节机体代谢实现对机

精神分裂症(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精神分裂症(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但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二病因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多因素的疾病。尽管目前对其病因的认识尚不很明确,但个体心理的易感素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作用已被大家所共识。无论是易感素质还是外部不良因素都可能通过内在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不同患者其发病的因素可能以某一方面较为重要。 三临床表现1.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可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及认知功能等方面,个体之间症状差异很大,即使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或病期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症状。 (1)感知觉障碍精神分裂症可出现多种感知觉障碍,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及幻触等,而幻听最为常见。 (2)思维障碍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是以思维联想过程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包括思维联想活动过程(量、速度及形式)、思维联想连贯性及逻辑性等方面的障碍。妄想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思维内容障碍。最常出现的妄想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非血统妄想等。据估计,高达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被害妄想,被害妄想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如被监视、被排斥、担心被投药或被谋杀等,在妄想影响下患者会做出防御或攻击性行为,此外,被动体验在部分患者身上也较为突出,对患者的思维、情感及行为产生影响。 (3)情感障碍情感淡漠及情感反应不协调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见的情感症状,此外,不协调性兴奋、易激惹、抑郁及焦虑等情感症状也较常见。 (4)意志和行为障碍多数患者的意志减退甚至缺乏,表现为活动减少、离群独处,行为被动,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工作和学习兴趣减退,不关心前途,对将来没有明确打算,某些患者

精神分裂症分类及诊断规范标准

精神分裂症分类及诊断标准 F20精神分裂症 F20.0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F20.1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F20.2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F20.3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F20.4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F20.5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F20.6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F20.8其它精神分裂症 F20.9精神分裂症,未特定 可采用第五位编码指明症状 F20.x0持续性 xF20.1发作性,伴有进行性损害 F20.x2发作性,伴有稳定性损害 F20.x3弛张发作性 F20.x4不完全性缓解 F20.x5完全性缓解 F20.x8其它 F20.x9观察期尚不足一年。 精神分裂症 虽然无法分辨出严格地标示病理性质的症状,但出于实践的目的,有必要将上述症状分成一些对诊断有特殊意义的、并常常同时出现的症状群,例: (a)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或思维被撤走以及思维广播;

(b)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 (c)对病人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病人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的其它类型的听幻觉; (d)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它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力(例如能控制天气,或与另一世界的外来者进行交流); (e)伴有转瞬即逝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 的幻觉; (f)思维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词语新作; (g)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h)“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反应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的下降,但必须澄清这 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i)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诊断要点: 诊断精神分裂症通常要求在一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确实存在属于上述(a)到(d)中至少一个(如不甚明确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e)到(h)中来自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符合此症状要求但病程不足一个月的状况(无论是否经过治疗)应首先诊断为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F23.2),如症状持续更长的时间再重新归类为精神分裂症。 回顾疾病过程可发现在精神病性症状出现之前数周或数月,有一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

中文题目: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 学生姓名:金文玉专业 层次年级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成绩

摘要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做好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提高病人的自信心,消除其自卑感,使他们对精神病能有正确的认识,消除社见,为病人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很重要。 关键词:精神分裂精神病护理妄想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大概为3.8‰-8.4‰,美国的研究,终身患病率高达13‰;我国1994年调查数据,城市地区患病率7.11‰,农村4.26‰。精神分裂症病因复杂,尚末完全阐明。多起病于青壮年,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和内心体验不协调,脱离现实。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可有注意、工作记忆、抽象思维和信息整合等方面认知功能损害。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发生精神活动衰退和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 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较晚,多在中年期,一般在30岁左右。起病缓慢。最初表现为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妄想的范围可逐渐扩大,有泛化的趋势,以妄想为主,妄想常与幻觉同时存在。部分病人情感反应与妄想内容不协调,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发展较缓慢,人格变化较轻微,精神衰退不明显。精神分裂症特点之一是早期很少有行为障碍,病人生活能自理,能照常上班工作,不暴露妄想内容等。不易被人认为有精神病,易被贻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常常看上去像个正常人,不打不闹,说话也很有条理。但必须警惕,此型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妄想,相当一部分病菌同时伴有幻觉。在幻觉、妄想的影响下,病人可能发生自杀、伤人、毁物和危害社会治安等行为。

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具备下述(1)-(4)中的任何一组(如不甚明确常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5)-(9)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1)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思维被撤走及思维广播。 2)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 想性知觉。 3)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患者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 的其他类型的幻听。 4)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他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 超人的力量和能力。 5)伴转瞬即逝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 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 6)思潮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语词新作。 7)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8)阴性症状,如显著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 能下降,但需澄清这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9)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 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2、病程标准:特征性症状在至少1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内肯定存在以上1~4症状至少1个,或5~10至少2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3、排除标准:有三条。 (1)存在广泛情感症状(抑郁、躁狂)时,就不应作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除非明确分裂症的症状早于情感症状出现。(排除心境障碍) (2)分裂症的症状和情感症状一起出现,程度均衡,应诊断分裂情感性障碍。 (3)严重脑病、癫痫、药物中毒或药物戒断状态应排除。 4、鉴别诊断:(举例) 1)神经衰弱:病人的自知力是完全存在的,病人自己完全了解自己病情的变化和处境,甚 至还对自己的病情做出过重的评价,情感反应强烈,积极要求治疗。 2)强迫性神经症: 患者能认识到强迫症状源于自身,严重干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和 工作。为此感到十分苦恼,并企图加以排除和对抗,迫切要求治疗 3)抑郁症: 病人的情绪是发自内心的,并非受幻觉和妄想的影响,常伴有自卑、自责等, 内心体验深刻,思维常是迟钝的,整个精神活动是协调的,可以伴有幻觉和妄想,但经过治疗,很快可以消失的。 4)躁狂症: 情感反应活跃、甚至高涨、生动、有感染力,情感表现无论悲喜哀乐均与思维 内容相一致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与周围人接触主动、洞察反应敏捷,动作增加,思维奔逸。 5)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 妄想常较荒谬、离奇、泛化,常伴有幻觉,此外,情感反应不协 调,起病年龄较早。无精神衰退是与精神分裂症最大的不同。 6)反应性精神病: 在持久的精神刺激下,也可以出现以妄想为主要表现的偏执状态。主动 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以求得到周围人的支持和同情,病态体验在逻辑推理上接近正常人,并且情感反应鲜明强烈。此外,病人接受心理治疗的态度是主动的,精神症状随着精神刺激的解除可逐渐减轻、消失。 注:其它诊断标准参考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表现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表现 现在的社会发展迅速,很多人由于接受不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项所以精神承受能力就会到来极限,这样也就容易导致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对于精神分裂症这种疾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就了解到这种疾病的症状表现,在患上这种疾病的时候才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帮助自己降低这种疾病所带来的危害,但是很多人都不了解这种疾病的具体症状,所以我们今天就专门请广州协佳的专家张可斌为我们讲解一下。 1、类神经衰弱状态。头痛、失眠、多梦易醒、做事丢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遗精、月经紊乱、倦怠乏力虽有诸多不适但无痛苦体验且又不主动就医。 2、情绪反常无故发笑。对亲人疏远,冷淡,甚至敌对。对一切事物表现冷淡,漠不关心,整天闷坐,胡思乱想;不理发,不刮脸,衣服已穿得很脏而病人自己还认为很干净。病人的情感反常,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可以使他突然暴怒,他对于一件很大的事,却无动于衷。 3、意志减退。工作马虎不负责任,甚至旷工;学习成绩下降,逃学;或生活变得懒散,没有进取心、得过且过,常日高三竿而拥被不起。 4、性格格改变。向来温和沉静,突然变得蛮不讲理,为一点微不足道小事就发脾气或疑心重重,认为周围都跟过不去;见到有讲话就怀疑议论自己,甚至别咳嗽也疑为是针对自己。 5、思维破裂。思维破裂是指病人思考问题时没有中心,第一个念头和第二个念头之间缺乏任何联系,讲话时前言不搭后语,颠三倒四,有头无尾,没有条理。有时突然言语中断。有的病人讲话没有中心,别人听不懂他要说明什么问题(写文章也同样没有中心,别人看不懂)。有的病人整日叫喊不停,有的独自对空说话…… 6、幻觉妄想。幻觉中心以幻听为多,病人听到空中或房上有人对他讲话,或听到一些人议论他。病人的行为常常受到幻党的影响,甚至服从幻觉的命令做出一些危险的行动来,例如当他听见“声音”在命令他“打碎玻璃窗,逃出去”,他就可以不加思索,不顾危险地去执行。 我们不要认为精神分裂症离我们很远,其实这种疾病很有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所以掌握一些相关的症状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有朋友在生活中出现神经衰弱的症状,伴随着情绪的反复无常,性格的改变,那么就要警惕自己是否患上了这种疾病,一定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避免这种疾病带来的危害。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一、症状标准: 1、反复出现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症,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二、严重标准 自知之力障碍,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三、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分裂症状需继续2 周以上方可诊断 四、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病、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特征: —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变,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 —发作间歇期完全缓解 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 电休克适应症:治疗精分症,妄想、幻听、躁狂、木僵。 疼痛、幻肢痛、失眠。 妄想的分类及特点: 按起源分类:原发性妄想:无法以患者当前的环境和以往的心境解释的,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精神活动的病理性信念。对某一心理现象(情绪、记忆表象、知觉)赋以难以理解的特殊的妄想性意义。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继发性妄想:继发于情感障碍/知觉障碍/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性格特点/强烈的精神刺激/暗示 按内容分类:关系妄想(牵连观念、特殊意义观念)被害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虚无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物理影响妄想(被控制感)非血统妄想妊娠妄想内心被洞悉感被窃妄想 焦虑恐惧的区别: 焦虑是指向未来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某种威胁或危险,造成焦虑、紧张和恐惧,而这种紧张、焦虑的程度往往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恐惧是对特定事物、处境或与人交往产生持续的、不合理的、强烈恐惧情绪,并且主动采取回避方式来解决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

精神分裂症护理措施

精神分裂症护理措施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顺利开展护理工作的基础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性期多缺乏自知力,对住院常持敌视态度,对周围持有怀疑或抵抗态度,对工作人员警觉性高。护理人员应掌握与不同患者接触的技巧,与其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 2、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必要前提 神分裂症患者常常沉浸于幻觉、妄想症状之中,顾不上料理自己的生活,蓬头垢面,衣不遮体,甚至一部分发展为精神衰退、懒散、生活不能自理。因此,做好患者饮食、卫生、睡眠等基础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必要前提。 3、强化安全护理,是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的保证 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缺乏对自己行为控制的能力,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可能发生冲动、伤人、毁物、自伤、自杀、逃跑等危险行为。因此,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一直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衡量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的一项有效指标。 4、针对症状护理,是提高护理效果的有效办法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复杂多样,但并非同时出现,而是在不同的类型或同一类型的不同时期以某些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对这些主要精神症状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使护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 5、加强药物治疗的护理,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系统地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起着关键的作用。服药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药物在治疗精神症状的同时,又有着许多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对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加强护理。 6、进行有效的社会技能训练 精神分裂症由于病程迁延,缓慢进展,有逐渐发展为精神衰退的可能。患者表现为生活懒散,社会能力欠缺,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对此,当患者情绪稳定后,可与患者共同制定生活技能训练和社交技巧训练计划,鼓励患者自理,参加各项工作娱乐活动,多与病友接触交谈。对极度懒散的患者,除督促外,还可对患者进行行为治疗,通过正性激励,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生活劳动技能的恢复,延缓精神衰退的进展。 7、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疾病知识 由于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的、致残的、反复发作的终身性精神疾病,复发次数越多,精神缺损也越严重。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仅依靠治疗控制单次发作是不够的,应重视和强调全程治疗,甚至终身治疗,以降低复发率,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恢复原有的工作能力,重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加强对恢复期患者的有关治疗、预防和保健知识宣教很重要。

精神分裂症的分类

虽然精神分裂症经常出现,但很多人对它的认识只是表面上的,精神分裂症的范畴其实更多,很多人对于她的类型并不是很清楚,下面长沙鹤诚医院为您介绍精神分裂症的具体类型。 单纯型:青春期起病缓慢,一般无明显原因,有孤独、寒冷、思维不畅、意志薄弱等症状,可发现幻觉妄想,头痛、头晕、失眠、全身无力等早期症状常误诊为神经衰弱。这种疾病进展缓慢,通常为2年,老年人3至5岁,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个性或思想问题。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很容易逐渐退化成慢性精神衰退。 青年型:16岁~23岁的青少年发病,多为急性急性失眠症。行为失常,幼稚,往往冲动去破坏事物。情绪不稳定,没有外部刺激,孤独、愤怒、悲伤、欢乐和悲伤、多变、瞬息万变。思维显然被打破了,语言也在不断增加。无论是唱歌还是说话,都是乱七八糟的,但也有一些奇妙的幻想。这种类型的重点是早期控制兴奋性症状,如疾病的发展是难以控制的全周期。这种类型大多是复发性的,并且在许多攻击之后趋于下降。 紧张型:发生于青壮年,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发作,表现为行为淡漠是其主要特征。在早期阶段,言语运动明显减少并发展为昏迷状态。但是我们应该保持警惕。有时我们会突然释放抑制并变得兴奋。突然会出现打人的行为,破坏东西逃跑。它会持续很短的时间,然后会出现昏迷状态。预后良好,治疗后完全恢复。 偏执型(偏执狂):青年和青年都是病态的,发作的形式是缓慢的,早期是敏感的和可疑的或伴随着幻听,然后逐渐发展成妄想,大多数是被害、错觉、夸张、幻觉。恐吓、怀疑或影响因为妄想和幻觉影响他们的言行,他们的情绪反应往往与他们的内容和环境不一致。 该病发展缓慢,早期仍能正常工作,不易发现。往往发展影响工作生活,产生异常行为才发现疾病。预后良好。大部分治疗后可以治愈。他们中只有少数人会留下性格变化。

7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 一、概念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的重点疾病,约占精神病的十分之七,它是精神疾病中社会危害性最大、也是最易导致精神残疾的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的定义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具有特征性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二、病因 (一)遗传1、家系调查发现,亲属中有精神分裂症者的患病率较一般居民约高10倍,且血缘关系越密切,患病机率越高。2、双生子研究发现,单卵双生比双卵双生同病率高4~6倍。3、寄养子调查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在正常人家庭中生活,他们的患病率也较普通人群子女的发病率为高。4、先证者病情越重,亲属患病机率也越高。 (二)社会环境、生活事件因素社会阶层低下、经济条件差、职业无保障及有社会心理应激者,易罹患精神分裂症。 (三)躯体生物学因素有围产期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史及脑发育不良史者,精神分裂症的预期发病率也高。在遗传负荷相似的情况下,是否患病,取决于环境因素。 具有分裂样人格(个性孤僻、少言、怕羞、依赖、敏感、沉溺于幻想等)的人也易于患精神分裂症。 (四)其他因素如脑结构的形态、生理代谢、大脑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等都可引起精神分裂症。 三、临床表现 (一)早期早期常表现为疑病、头痛和强迫症状,有社会适应能力的逐渐下降个性的改变或人际关系的冷淡,如由原来的勤劳、整洁、合群、守纪律,变成懒散、孤独、被动、经常违反纪律等。有些则表现在对家人的态度上除缺乏关心和亲切感外,还往往持有反感和敌意,

以致无故殴打双亲和子女,有些可整天苦思冥想,沉湎于自以为高深的所谓科学研究,搞所谓的发明创造,或书写一些奇怪的符号,有些则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念头,或诉说思维模糊不清,感到思维空虚等,感知障碍和强迫症状在早期也相当常见。患者对这些症状无求治动机,而是追根寻源,寻找答案,渐出现幻觉、妄想,影响其情感和行为。 (二)盛期此时期精神病症状充分表现出来,其最基本的和特征性的症状是思维和知觉歪曲、情感不恰当或迟钝,且整个精神活动脱离现实,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以及与自己内心心理活动的不协调。 1.思维障碍(1)思维联想障碍:联想过程缺乏联贯性和逻辑性是本病的具有特征性的症状,其特点是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病人的言谈或书写,虽然语句方法正确,但语句之间,或上下文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系,因而缺乏中心内容。交谈时可表现为对问题的回答不切题、对事物的叙述不中肯,使人感到不易理解。如出现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强制性思维、思维被广播、思维被插入为特征性症状。(2)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妄想,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具有泛化、内容荒缪的特点。以被害、嫉妒、关系、影响、非血统、被控制妄想等为主。 2.感知障碍半数以上病人可出现各种形式的幻觉及感知综合障碍,此类感知障碍多给病人带来不愉快的、令人难堪的感受。其中以言语性听幻觉为多,而命令性听幻觉最具特征性及危害性,因为此时的病人会无条件地服从其所“听到”的各种指令,虽然病人自己有时并不愿意,但其身不由己。 3.情感障碍患者对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变得漠不关心,对家庭成员失去往日亲情,对周围事物的情感反应变得迟钝而显得情感淡漠,也可表现为情感反应与周围环境或自己内心活动的不相一致或表现为情感倒错等。 4.意志行为障碍主要有衣饰仪表怪异、行为紊乱、激动攻击、重复刻板或生活极度懒散或呈不食不语不动违拗、蜡样屈曲紧张状态,孤僻退缩、生活懒散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