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申报模板:5267-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5267-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5267-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一、课题产生与课题界定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 11部门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2017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研学旅行正式纳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范畴;2018年教育部工作要点第四条第17点,专门提到推进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和基地的建设以及统筹落实研学旅行课程等。由此可见,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受到国家教育战略层面的重视。在教育部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研学旅行正如火如荼地在全省各地广泛开展。

研学旅行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还属于一门新的课程,但在美、英、日、韩等发达国家,研学旅行早已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在日本,研学旅行被称为修学旅行,涉及职业选择、自然体验、考察先进企业甚至体验商人活动等等,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韩国教育部门将毕业旅行作为学生的一项必修课目,纳入学分管理,学生只有参加并修够相应学分,才可以毕业。美国的研学旅行和夏令营、冬令营一样,为满足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是假期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活动……

从各国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当前国外研学旅行有这样一些特点:1、以游为主,以学为辅;2、以景区、景点为主;3、以主观感受为主,偶有科学考察。

我国研学旅行课程的出现虽然短暂,但课程目标更明确:“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中小学在旅行的过程中去感受、发现、思考、探究、分析、总结,让每一次研学旅行都带着问题出门,带着成果回来。

但目前研学旅行实施整体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热情大于理性,旅而不研、玩而不研的现象普遍存在。研学旅行是一门课程,既是课程,必有其基本课程特性: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效果、评价等,而课程属性正是目前研学旅行活动所缺乏的。到底该如何利用在地资源,对研学旅行进行课程化的设计、开发与实施?解决这个问题对于研学旅行课程的有效实施就尤为重要了。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对于指导学校、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系统、长期、有效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很高的实用价值。

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项内容,具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国家课程、地方管理、校本开发。为此,我们确定申报了本课题:《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课题界定: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型课题,其研究对象是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研究内容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途径是通过实验与实践,设计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并探索有效实施的途径。

二、理论依据与研究内容

理论依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工作目标中指出:“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增强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实现这一目标,课程的开发与有效实施是关键,“意见”中还指出:“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建立一套规范管理、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探索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这一工作目标,

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

研究目标:1、利用在地资源,开发和设计出可供中小学自主选择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 2、探索出有效实施研学旅行课程的途径与方法; 3、通过研究,创建出学校与研学基地、营地有效对接的管理模式。

研究内容:1、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2、研学旅行有效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3、研学旅行学校课程社会化管理的有效模式;

研究假设:基于本课题研究的对象、内容和现有课程资源,我们对课题研究成果有两个预期:其一是有两个不同类型的研学旅行基地参与本课题的研究,一个是红安县红色文化研学基地,一个是浠水县花涧谷绿色生态研旅游(研学)基地。我们预期可以依托这两个基地,设计出红色、绿色课程研学旅行体系。其二是不同类型的学校、机构加入到课题研究中来,预期可以探索出一套学校与研学旅行基地有效对接模式。

创新之处:针对开放式研学旅行(以线路旅行方式为主)和封闭式研学旅行(以营地活动方式为主),结合学校课程建设需求和基地资源,开发出不同类型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让学校可以定制研学课程,是本课题创新之处。

三、研究思路与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通过调研,了解目前研学基地研学旅行课程的设置以及学校课程建设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课程开发方案,根据红色、绿色不同主题分组进行开发和设计;把设计好的课程逐步在相关学校进行实践、完善,在此过程中形成一套校、地对接的有效管理模式;经过两年的研究,最终形成具有操作性和推广价值的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报告。

研究方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系统科学方法

技术路线:

研学基地基地课程设计

教育管理部门————调研并指导研究————对接管理——————有效实施—形成课程体系与有效实施途径

中小学校学校课程需求

实施步骤:

一:成立课题组,前有调研(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

成立课题组,组织学习参观。课题组成员分头做前期调研,分别调研两个研学旅行基(营)地,四所以上不同类型、不同学段的学校,了解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管理、实施的现状,形成调研报告。课题组成员讨论形成下一步研究方案。

二、分类开发研学课程(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

根据调研结果,课题组依托两个研学旅行基(营)地,分成两大组,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设计,边开发边实践边反馈。课题组开发设计的课程,由基地和学校共同实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反馈改进。中期总结交流改进。

三、总结提炼,形成体系(2019年9月至12月)

积累课程开发与实践资源,形成案例,提炼形成依托基地的、不同特色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预期形成以红色文化旅游线路为依托的红色研学旅行课程系列,以及以生态营地为依托的绿色研学旅行课程系列,并形成与之配套的课程实施办法以及课程管理方案。

四、撰写研究报告,整理推广(2020年元月至5月)

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成果,完成结题报告,申请结题。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