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实用基础数据

二氧化碳实用基础数据
二氧化碳实用基础数据

二氧化碳实用基础数据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二氧化碳专业委员会

1、法规及运输信息

CAS注册号:124-38-9

中国危险货物编号(CN No)…… 二氧化碳(压缩的)22019

(引自GB12268)

二氧化碳(液化的)22020

(引自GB12268)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 No)…… 二氧化碳(压缩的)1013

(引自GB12268)

二氧化碳(液化的)2087

(引自GB12268)

危险货物类、项……第2类之第2项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之不燃气体

(引自GB6944)

危险标志……不燃气体

(引自GB13690)

危险特性…… 有窒息性,受压后瓶内压力增大,有爆炸危险

(引自GB13690)

化学品安全标签警示词……警告

(引自GB15258)

充装系数……0.60Kg/L (公称工作压力15.0Mpa钢瓶)

0.74 Kg/L(公称工作压力20.0Mpa钢瓶)

(引自GB13690)

2、分子性质

分子式…… CO2

结构式…… O=C=O

相对分子质量…… 44.010

分子直径…… 0.35~0.51nm

键长…… 116 pm

键能…… 531.4kJ/mol

3、状态参数

熔点…… -56.57℃

沸点…… -78.45(升华)℃

摩尔体积…… 22.26L(0℃,0.10Mpa)4、临界值

临界温度……… 31.04 ℃

临界压力……7.38 MPa

临界密度……0.4682 kg/m3

5、三相点

温度…… -56.57℃

压力…… 0.518 Mpa

6、升华

温度……-78.5℃

升华热…… 573.6 kJ/Kg

7、压缩系数

二氧化碳在不同温度及压力下的压缩系数

8、蒸汽压

二氧化碳的蒸汽压

*注: (s)表示固体.

9、密度

气态二氧化碳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

液体二氧化碳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

固体二氧化碳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

10、溶解度

CO2在水中的溶解度

CO2在某些溶剂中的溶解度,ml/g(STP)

11、热容

气体二氧化碳的摩尔热容(KJ/Kmol.℃)

二氧化碳的比热容

12、生化性质

1. 中毒机理:无毒,虽然无直接毒害作用,但由于人在呼吸过程中肺泡要向空气中释放二氧化碳。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分压过高,则使血液中含量升高。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

2. 中毒表现

3. 允许限:车间卫生标准中国MAC18000(mg/m3)

4. 预防与急救

二氧化碳减排现状

辽宁省二氧化碳排放现状调查及减排措施研究朱悦, 周昊, 郝晓雯 ( 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辽宁沈阳 110031) 摘要 根据辽宁省各城市 2004年空气污染源排放清单, 以各城市各类化石燃料消耗量为基础, 利用不同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核算出辽宁省各城市 2004年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为 3. 47亿 ,t并以 辽宁统计年鉴 为基础数据对其进行校核, 证明其数据合理, 方法可行, 计算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辽宁省二氧化碳的排放情况。通过数据分析, 掌握了辽宁省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 分析了辽宁省二氧化碳主要排放行业(电力、水泥、钢铁行业)的特点和规律, 并确定了辽宁省减排二氧化碳的技术措施和控制战略。关键词 化石燃料; 二氧化碳; 排放量;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 IPCC)指出, 最近 100年全球气温升高了 0. 3~ 0. 6 ! [ 1] 。在导致气候变化的各种温室气体中, 二氧化碳的贡献率占 50%以上, 而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中 70%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 [ 2- 3]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 根据国际能源署 2009年最新公布数据, 2007年我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为 60. 71亿 ,t 已经超越美国, 成为第一大排放国 [ 4] 。辽宁省是我国东北的老工业基地, 能源消耗大,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由于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在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占有绝对优势, 因此, 对辽宁省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十分必要。因此, 笔者根据辽宁省各城市化石燃料消耗和主要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清单, 结合 辽宁统计年鉴 数据, 采用??自下而上#和?? 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 计算辽宁省二氧化碳的排放现状, 掌握辽宁省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业特点和基本规律, 探讨辽宁省二氧化碳减排的技术措施, 力求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使辽宁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减少。 1 化石燃料消耗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文中化石燃料消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是根据国际通用的 IPCC排放清单指南进行计算[ 5] 。该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区分为燃料燃烧和工艺过程排放两部分。由于将燃料数据和产品数据分开统计, 不易反映集中排放的特点, 故采用同时考虑燃料燃烧和工艺过程因素的综合排放系数计算排放量。计算方法如下: ( 1)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的计算: 二氧化碳排放量= 化石燃料消耗量 ??相应燃料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各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为[单位 t( CO2 ) / t]: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模板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仿生水母 机电学院:08-713班 小组成员:2008071315张** 2008071329刘 ** 2008071302高 **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老师:孔凡凯 2010年7月10日 哈尔滨工程大学

设计说明书至少要包含以下部分内容 一、机构运动简图(要求符号规范并标注参数) 二,机构照片(复印件) 三.机构有__________个活动构件。有__________个低副,其中转动副__________个,移动副__________个。有_________个高副,其中齿轮副_________个,蜗杆蜗轮副_________个,凸轮副_________个。有_________个复合铰链,在___________处。有_________个局部自由度,在___________处。有_________个虚约束,在___________处。 四.机构自由度数数目为 F= 3n - 2P L - P H = 3×-2×-= 五.机构_________个原动件。在___________处用___________驱动,模拟___________的运动;在___________处用___________驱动,模拟___________的运动;在___________处用___________驱动,模拟___________的运动。 六.针对原设计要求,按照实验结果简述机构的有关杆、副是否运动到位、曲柄是否存在、是否实现急回、最小传动角数值、是否有“憋劲”现象。(原设计题无要求的项目可以不涉及) 七.指出在机构中自己有所创新之处。 八.指出机构的不足之处,简述进一步改进的设想。

化工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流体流动和输送1、液体高度:, 器底所受的力: 压强: 指示液为CCl4, 其读数: 2、人孔面积: 压力: 槽壁面积: 槽壁所受压力:3、 4 、

6、(1)求空气的体积流量流通截面: 体积流量: (2)求质量流量 表压:绝压:空气的平均分子量:当时温度:空气密度: ∴质量流量: 7**、对容器A 孔口流速: 体积流量: 流出的总体积: 液体降至0.5m 处所需时间: 剩余部分为非稳定流动,所需时间: 对于容

B 由于B下端有短管,管内流体在流动中有下拉液体的作用,故需时间短。 8、以水平管中心线为基准面,在1-1,,2-2,间列柏式, 在操作条件下,甲烷的密度: 水柱压差计读数: 9、

10、对孔板流量计:流量与流速度关系:,即, (1)当读数为80mmHg时,,即误差=1.2% (2)读数为20mmHg时,,即误差= 4.9% (3)指示液为四氯化碳时,∴流量的相对误差与以上相同。 11、 体积流量: 质量流量: 导管中苯的流速: 12、忽略阻力, ,,,

将数据代入,得体积流量:13、,,, , ∴ = , 空气流量: 质量流量: , ∵,,,解得,,体积流量:14、当量直径:

流速: 湍流 15、相对粗糙度:,查图得 16、 ,,查图得 H1=0,H2=10,v1=0,v2=2.2,P2=0 , 17 、用试差法求流量,∵λ=f(Re),Re=f(v),难以直接求解。 由Re~λ图可见,对ε=0.001的无缝钢管而言,Re在2×104~1×107之间,λ值在0.02~0.028之间,设λ=0.025,H1=5,H2=0,P1=P2=0(表压),v1=0

一氧化碳安全数据表(MSDS)

南海新利家具制品有限公司
安全数据表
一氧化碳安全数据表(MSDS)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CAS 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别 名 分子式 分子量 熔 密 点 度 21005 630-08-0 一氧化碳 carbon monoxide CO 28.01 -199.1℃ 沸点:-191.4℃ 外观与性状 蒸气压 溶解性 无色无臭气体 309kPa/-180℃ 闪点: <-50℃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 多种有机溶剂 稳定 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 甲醇、光气等,用作精炼金 属的还原剂
相对密度 ( 水 =1)0.79 ;相对 稳定性 密度(空气=1)0.97 4(易燃气体) 主要用途
危险标记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 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口唇樱红、 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意识模糊,可有昏迷。重度患者昏迷不醒、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加, 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深度中毒可致死。慢性影响:长期反复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可致 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 急性毒性:LC502069mg/m3,4 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 0.047~0.053mg/L,4~8 小时/天,30 天,出现生长缓慢,血 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增高,肝脏的琥珀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受到破坏。猴吸入 0.11mg/L, 经 3~6 个月引起心肌损伤。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50ppm(24 小时,孕 1~22 天),引起心血管(循环) 系统异常。小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25ppm(24 小时,孕 7~18 天),致胚胎毒性。 污染来源:一氧化碳污染主要来源于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钢、炼铁、矿井放炮,化学工业的 合成氨、合成甲醇,碳素厂石墨电极制造。汽车尾气、煤气发生炉以及所有碳物质(包括家庭 用煤炉)的不完全燃烧均可产生 CO 气体。 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第 1 页 共 3 页 批准/日期:

数据结构(第4版)习题及实验参考答案数据结构复习资料完整版(c语言版)

数据结构基础及深入及考试 复习资料 习题及实验参考答案见附录 结论 1、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即从逻辑关系上描述数据,它与数据的存储无关,是独立于计算机的。 2、数据的物理结构亦称存储结构,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器内的表示(或映像)。它依赖于计算机。存储结构可分为4大类:顺序、链式、索引、散列 3、抽象数据类型:由用户定义,用以表示应用问题的数据模型。它由基本的数据类型构成,并包括一组相关的服务(或称操作)。它与数据类型实质上是一个概念,但其特征是使用与实现分离,实行封装和信息隐蔽(独立于计算机)。 4、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它是指令的有限序列,是一系列输入转换为输出的计算步骤。 5、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成( C ) A、动态结构和表态结构 B、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 C、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D、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6、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 A ) A、问题的规模 B、待处理数据的初态 C、问题的规模和待处理数据的初态 线性表 1、线性表的存储结构包括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两种。 2、表长为n的顺序存储的线性表,当在任何位置上插入或删除一个元素的概率相等时,插入一个元素所需移动元素的平均次数为( E ),删除一个元素需要移动的元素的个数为( A )。 A、(n-1)/2 B、n C、n+1 D、n-1 E、n/2 F、(n+1)/2 G、(n-2)/2 3、“线性表的逻辑顺序与存储顺序总是一致的。”这个结论是( B ) A、正确的 B、错误的 C、不一定,与具体的结构有关 4、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结构时,要求内存中可用存储单元的地址( D ) A、必须是连续的 B、部分地址必须是连续的C一定是不连续的D连续或不连续都可以 5、带头结点的单链表为空的判定条件是( B ) A、head==NULL B、head->next==NULL C、head->next=head D、head!=NULL 6、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head为空的判定条件是( A ) A、head==NULL B、head->next==NULL C、head->next=head D、head!=NULL 7、非空的循环单链表head的尾结点P满足( C ) A、p->next==NULL B、p==NULL C、p->next==head D、p==head 8、在一个具有n个结点的有序单链表中插入一个新结点并仍然有序的时间复杂度是( B ) A、O(1) B、O(n) C、O(n2) D、O(nlog2n) 9、在一个单链表中,若删除p所指结点的后继结点,则执行( A )

二氧化碳减排量计算

1、二氧化碳和碳有什么不同? 二氧化碳(CO2)包含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分子量为44(C-12、O-16)。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空气中含有约1%二氧化碳。液碳和固碳是生物体(动物植物的组成物质)和矿物燃料(天然气,石油和煤)的主要组成部分。一吨碳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大约3.67吨二氧化碳(C的分子量为12,CO2的分子量为44,44/12=3.67)。 2、节约1度电或1公斤煤到底减排了多少“二氧化碳”或“碳”? 因此,我们以燃烧煤炭的火力发电为参考,计算节电的减排效益。根据专家统计:每节约 1度(千瓦时)电,就相应节约了0.4千克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CO2)、0.03千克二氧化硫(SO2)、0.015千克氮氧化物(NOX)。 为此可以推算出以下公式计算: 节约1度电=减排0.997千克“二氧化碳”=减排0.272千克“碳” 节约1千克标准煤=减排2.493千克“二氧化碳”=减排0.68千克“碳” 节约1千克原煤=减排1.781千克“二氧化碳”=减排0.486千克“碳” (说明:以上电的折标煤按等价值,即系数为1度电=0.4千克标准煤,而1千克原煤=0.7143千克标准煤) 按折标煤系数1.229算: 节约1度电=节约0.1229千克标煤=减排0.3064千克“二氧化碳” 3、节约1升汽油或柴油减排了多少“二氧化碳”或“碳”? 根据BP中国碳排放计算器提供的资料: 节约1升汽油=减排2.3千克“二氧化碳”=减排0.627千克“碳” 节约1升柴油=减排2.63千克“二氧化碳”=减排0.717千克“碳”

机械基础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机械基础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8-06-22T10:10:41.3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作者:俞兰 [导读] 摘要:对职业技术学校机械专业教学来说,机械基础性实践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江苏南京 210049 摘要:对职业技术学校机械专业教学来说,机械基础性实践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适当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改革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会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进而达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论述了机械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发展现状,阐述了构建机械基础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机械基础实验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机械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专业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结构与基础知识,其中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尤其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虽有普通高校、名牌高校与独立院校之分,但他们肩负着同样的使命,那便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为满足这样的需求,有必要进行机械基础实践教学的改革。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机械基础的运用越来越普及,所以更要加强对机械基础实践教学课程的探索,才能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1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发展现状 当前国内大部分院校在机械实践教学改革方面,主要从机械实践教学、机械基础实验两个方面开展改革活动: 1.1创建机械实践教学体系。机械实践教学体系指的是以机械工程训练、实验和设计为前提,通过将其引入机械专业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进而培养出其潜在的实验、动手能力。 1.2以机械基础实验为发展前提的改革。当前国内大部分院校在机械专业教学上依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过度重视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使得学生的实践技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在新体系的创建过程当中,院校通过对传统实验教学的重新整合,使得实验教学更加具有实践性和探究型,进而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及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2 机械基础实践教学新体系改革方向 2.1加大教学投入。机械基础实践教学过程中实现改革创新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保证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实践成果相对应。现代社会发展促进工程教育的发展,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融合度和实际应用性,与不同类别的工程行业贴合度较高,并且在学科知识的渗透交叉中达到融合贯通的效果。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改革体系就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增加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央财政部根据学生机械基础实践教学不同项目内容,予以资金和政策上强有力的支持,能够保证实验设施的配套建设。学校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能够购置先进的教学仪器和设施,保证基础项目的实验、设计有效,促进学校机械基础实践教学条件完善,奠定课程教学的物质基础。 2.2课程设置合理。机械基础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进行单一科目的教学,需要在综合性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机械基础知识涉及的内容较多,涵盖的关于工程应用类的内容也较多,在此过程中学校需要设置不同科目课程,保证学生的学习范围拓展,提高专业知识学习的丰富度。机械基础实践教学中不同学科在相互联系与融合中,学生能够实现综合性学习,并且在不同项目创新设计中,学生可参考借鉴的内容增多。机械基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创建中,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和教学要求增设相应的科目,合理安排好不同课程的比例,将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和不同实施要求的课程项目按照教学计划要求恰当分配,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参与到相应的课程项目中,锻炼自己的思维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3关注教学反馈。机械基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需要制定好基本的改革思路和改革目标,并且要在实施教学改革计划的过程中关于人才培养的生活反馈,为教学实践内容完善和教学改革思路调整提供参考。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行业经济发展较快,机械化生产和加工的水平与程度也不断提高,工程建设和产业制造中关于不同机械设备的应用增多,机械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直接关系到机械生产水平的提高与否。高校在社会人才培养中关于机械基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需要根据市场专业人才需求要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机械基础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了解市场反馈,能够更好的促进机械基础实践教学内容与科技创新和工程训练的结合,从而使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实践创新中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另外,社会人才供求反馈对学校的课程教学也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有利于机械基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完善。 3 构建机械基础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职业技术学校对培养机械基础实验实践教学人才的需要,在明确其教学体系的改革思路与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构建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 3.1基础层次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基础层次首先要让学生认识机器。这个过程可以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加强学生对机械的感知能力,从而将抽象的描述具体化。如可以带学生去参观实验室和机械陈列室,让学生了解机械的组合、构成以及设计原理等。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会对机械设计产生兴趣,从而在实践感知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但是,这种实践教学环节是面向机械工程类的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另外,在产品制造工程训练课程中要改革教学思路,按照重新安排训练内容、对现代制造技术重点训练、提高综合训练能力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构建集技能、能力、素养为一体的综合训练课程体系,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和研究型人才的需要。 3.2提高层次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层次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设计可以分为三部分: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机械制造基础实验课程与机械设计基础综合课程。这个层次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面向全校工程机械类的学生,以培养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基础,让他们掌握机械技术制造知识和技能,以便于运用到以后的实践生活中。在职业技术学校中,机械基础实验课程可以单独设科,根据学校自身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设定相应的学时。针对学校中的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在机械基础实验课程中要设计基础性实验、探索创新以及综合设计实验。机械制造基础实验和机械设计基础综合课程在学时安排上同机械基础实验课程一样,根据学校的人才计划和教学目标来设定相应的学时。其中机械基础性实验课程包括综合设计以及研究性实验、机械制造技术等与机械制造有关的基础性内容。 3.3综合层次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这个层次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含三方面:工程的综合实践课程、创新研究活动与课外科技活动设计。综合层次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利用学校的资源和人才优势,把实践活动的教学与机械基础实验实践的科学研究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开发科研项目,参加科学实践活动,通过创新研究、课外科技设计等活动在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发展培养学

化工基础题目答案

一 1.(12分)水塔供水系统,管路总长Lm(包括局部阻力在内当量 长度), 1-1'到2-2'的高度H (m),规定供水量V m3/h。当忽略管出口局部阻力损失时,试导出管道最小直径d min的计算式。若L=150m,H=10m, V=10 m3/h , λ=0.023,求d min ***答案*** 在1-1′与2-2′间列柏努利方程,以通过水平管的中心线 为水平基准面 gZ A+u A2/2+p A/ρ= gZ B+u B2/2+p B/ρ+∑W f (Z1-Z2)+(p1-p2)/ρg=Wf =λ(L/d)u22/2g;由(p1-p2)=0 (Z1-Z2)=H ∴H=λ(L/d)u22/2g 而u2=V h/[3600(πd2/4)]代入上式 H=λ(8V h L/3600πgd2) => d2=λ(8LV h/3600πgH)∴d=[λ(8LV h/3600πgH)]0.5 代入数据:d=[0.023×(8×150×10/3600×π×9.81×10)] =0.0466m=46.6mm 2.(12分)某厂如图所示的输液系统将某种料液由敞口高位槽A输送至一敞口搅拌反应槽B中,输液管为φ38×2.5mm的铜管,已知料液在管中的流速为u m/s,系统的ΣW f=20.6u2/2 [J/kg],因扩大生产,须再建一套同样的系统, 所用输液管直径不变,而要求的输液量须增加30%,问新系统所设的高位槽的液面需要比原系统增高多少? ***答案*** 低液面2-2为基准,在1-1与2-2间列柏努力方程: gZ A+u A2/2+p A/ρ= gZ B+u B2/2+p B/ρ+∑W f ∵u1≈0≈u2; p1=p2 于是gZ1=gZ2+ΣW f g(Z1-Z2)=ΣW f =20.6 u2/2 u=[2g(Z1-Z2)/20.6]0.5 =(2×9.81×6/20.6)0.5=2.39m/s Z1′=Z2+20.6u′2/2g =5+20.6(1.3×2.39)2/(2×9.81) =15.14m 增高为:Z1′-Z1=15.14-11=4.14m 3.(15分)如图所示的管路系统中,有一直径为φ38×2.5mm、长为30m的水平直管段AB, 并装有孔径为16.4mm的标准孔板流量计来测量流量,流量系数Co=0.63。流体流经孔板永久压强降为3.5×104N/m2,AB段的摩擦系数可取为0.024。试计算: ⑴液体流经AB管段的压强差; ⑵若泵的轴功率为500W,效率为60%,则AB管段所消耗的 功率为泵的有效功率的百分率。 ***答案*** ⑴在A-B之间列柏方程(管中心线为基准面): gZ A+u A2/2+p A/ρ= gZ B+u B2/2+p B/ρ+∑W f p A-p2=ρ∑W f=ρλLu2/2d+△p孔 u0=C0[2gR(ρ2-ρ)/ρ] =0.63[2×9.81×0.6(13600-867)/867] =8.284m/s u=(16.4/33)2×8.284=2.046 m/s ∴p A -p B=0.024×(30/0.033)×(2.0462/2)×867+3.5×104 =74590 N/m2 ⑵Ne=We .Ws=(74590/867)[(π/4)d2uρ] =86(0.785×0.0332×2.046×867)=130w 有效功率百分数=130/(500×0.6)×100%=43.3% 4.(18分)如本题附图所示,槽内水位维持不变。槽底部与内径 为100mm钢管相连,管路上装有一个闸阀,阀前离管路入口端 15m处安有一个指示液为汞的U管压差计,测压点与管路出口

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知识总结

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知识总结 1 算法 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 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计算机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 算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是明确的,此顺序将在有限的次数下终止。特征包括:(1)可行性; (2)确定性,算法中每一步骤都必须有明确定义,不充许有模棱两可的解释,不允许有多义性; (3)有穷性,算法必须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完,即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后终止,包括合理的执行时间的含义; (4)拥有足够的情报。 算法的基本要素: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指令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 基本运算和操作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数据传输。算法的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算法基本设计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递归、减斗递推技术、回溯法。 算法复杂度: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空间复杂度。

算法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算法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2 数据结构的基本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研究的三个方面: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 (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 数据结构是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的逻辑结构包含: (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 (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 数据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 线性结构条件: (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 (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 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条件的数据结构。 3 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二氧化碳msds

二氧化碳msds 二氧化碳理化性质及危害特性表 物质名称:二氧化碳;碳酸酐危规号:22019 不燃气体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主要用途:用于制糖工业、制碱工业、制铅白等,也用于冷饮、灭火及有机合成。熔点(?):-56.6(527kPa) 沸点(?):-78.5(升华) 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3 饱和蒸气压(kPa):1013.25(-39?) 相对密度(水=1):1.56(-79?) 溶解性: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火灾爆炸危险数据 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式:本品不燃。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健康危害数据 侵入途径:吸入。急性毒性:LD:—;LC:— 5050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 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急性中毒: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慢性影响: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

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等。但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例报道。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食入:—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稳定性及反应活性数据 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禁忌物:—避免接触条件:—燃烧(分解)产物:— 泄漏紧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运注意事项:不燃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或可燃物分开存放。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防护措施 职业接触限值PC-TWA(mg/m?):9000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眼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数据结构基础教程》习题及解答

《数据结构基础教程》习题解答(新) 第1章习题解答 一、填空 1.数据就是指所有能够输入到计算机中被计算机加工、处理得符号得集合。 2.可以把计算机处理得数据,笼统地分成数值型与非数值型两大类。 3.数据得逻辑结构就就是指数据间得邻接关系。 4.数据就是由一个个数据元素集合而成得。 5.数据项就是数据元素中不可再分割得最小标识单位,通常不具备完整、确定得实际意义,只就是反映数据元素某一方面得属性。 6.数据就是以数据元素为单位存放在内存得,分配给它得内存区域称为存储结点。 7.每个数据元素都具有完整、确定得实际意义,就是数据加工处理得对象。 8.如果两个数据结点之间有着逻辑上得某种关系,那么就称这两个结点就是邻接得。 9.在一个存储结点里,除了要有数据本身得内容外,还要有体现数据间邻接关系得内容。 10.从整体上瞧,数据在存储器内有两种存放得方式:一就是集中存放在一个连续得内存存储区中;一就是利用存储器中得零星区域, 分散地存放在内存得各个地方。 11.在有些书里,数据得“存储结构”也称为数据得“物理结构”。 12.“基本操作”就是指算法中那种所需时间与操作数得具体取值无关得操作。 二、选择 1.在常见得数据处理中, B 就是最基本得处理。 A.删除 B.查找 C.读取 D.插入 2.下面给出得名称中, A 不就是数据元素得同义词。 A.字段 B.结点 C.顶点 D.记录 3. D 就是图状关系得特例。 A.只有线性关系 B.只有树型关系 C.线性关系与树型关系都不 D.线性关系与树型关系都 4.链式存储结构中,每个数据得存储结点里 D指向邻接存储结点得指针,用以反映数据间得逻辑关系。 A.只能有1个 B.只能有2个 C.只能有3个 D.可以有多个 5.本书将采用 C 来描述算法。 A.自然语言 B.流程图(即框图) C.类C语言 D.C语言 6.有下面得算法段: for (i=0; i

CO2减排研究进展

CO2减排研究进展 刘诚 摘要:在全球变暖越来越被广泛关注的同时,CO2的减排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因为它关系到人类生活环境的未来和命运。本文首先综述了全球CO2上升的事实,然后分列出当前主要国家CO2温室气体的排放现状、减排政策与措施。分析了当前CO2减排技术的研究进展与热点;最后结合我国的实情,提出了相关的减排对策。 关键词:全球变暖CO2 减排措施减排技术 1.引言 全球变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急剧、持续增加。大量的观测和研究表明,全球大气CO2、CH4、Nx0浓度显著增加,目前已经远远超出工业化前几千年来的浓度值[1]。 工业革命以前的几千年时间里,大气中的CO2的浓度平均值约为280ppmv,变化幅度大约在10ppmv以内。工业革命以后,碳循环的平衡开始被破坏,人为排放的CO2量急剧上升,造成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2000年大气中的CO2浓度达到368ppmv。这主要是由于森林植被遭到大规模的破坏,CO2的生物转化清除在不断减少,加之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消费一直在增加,而海洋和陆地生物圈并不能及时地完全吸收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CO2,从而导致大气中的CO2浓度不断增加。 目前,全世界每年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到大气中的CO2总量折合成碳大约为6Gt左右;每年由于土地利用的变化和森林植被的破坏可能释放大约1.5Gt碳。而每年大气中碳的净增加量大约为2.0Gt,陆地生物圈吸收约1.7Gt。可见,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CO2大约有50%滞留在大气层中。假如由于矿物燃料燃烧所排放到大气中的CO2以每年2%的速率增长,到2040年前后CO2浓度就将达到550ppmv;若以每年1%的速率增长,则到2085年前后CO2浓度将达到550ppmv[2]。 因此,引起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的CO2的减排技术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2. CO2温室气体排放、减排现状及目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明确规定,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主要源于发达国家。主要是以美国为首。但2001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12%,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3]。 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激增出现在20世纪5O年代以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工业化国家GDP比1950年增长了2倍以上,但能源消费大多增长了3倍以上。到了2O世纪后期,发达国家依然保持着较高的能源消费增长速度,造成大量温室气体CO2的排放,发达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对全球气候变化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在1751—1860年的100多年里,人为CO2排放基本上是由发达国家产生的;1861~1950年的9O年间,发达国家的CO2排放占全球CO2累计排放的95% ;直到1950年以后,发展中国家CO2排放的比例才开始增长[4]。从1951—2000年的50年里,人口不到全球20%的发达国家的排放量仍占总排放量的77%,仍是全球温室气体最主要的排放者[4]。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方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在2008~2012年期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排放水平上减少5%,欧盟减少8%。根据该公约公布的最新排放数据表明[1],发达国家199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731 9×1010t(CO2当量),2000年和2005年的排放总量分别为1.6257×1010t和1.646 5×1010t(CO2当量),分别较1990年降低了6.1%和4.9%。从总量方面看,似乎达到了《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减少5%的要求,但其中主要的减排贡献来源于原苏联和东欧经济转型国家,这些国家因经济滑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新)

】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机械基础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1、前言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门核心课程,同时也是本专业的一门先修课程,以识图、工量具使用、受力分析、材料选用、掌握各种机械传动为基本任务,为后续专业课程(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底盘的检修、汽车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车身损坏分析与修复、汽车空调的检修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因此,它在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认知和应用能力,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企业培养实用性人才。 设计思路 第一,本课程标准设计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核心思想。首先,作为课程的基础,它要能够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 第二,以行业调研和邀请行业专家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结论为依据进行编写,它的内容涉及面要广但不应太深,应能包含该课程涉及到的有关汽车上使用的相关理论知识。 第三,在确定本课程内容与要求时,充分考虑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中级汽车修理工、钣金工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要求以及交通部对修理工、钣金工等从业资格证的考核要求,力求使本课程内容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各工种考证的相关内容和要求。 第四,采用任务引领型的课程结构,以每个项目以具体工作任务引出必须的课程理论,并针对中职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只凭直觉上的好恶的认知特点,在内容的安排上它的理论性不能太强,要能与汽车的基本结构和相关实物相联系,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与趣味性。 第五,作为一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基础课程,它要具有专业指导性。在此条件下,本课程主要以八个阶段性的任务展开:①识读汽车零件图及装配图、②汽车的运动及受力分析、③认识汽车常用机构、④认识机械传动、⑤认识汽车上的常用联接、⑥认识液压传动基

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标准版

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氧化碳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 dioxide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电子邮件地址: 企业应急咨询电话: 产品推荐用途及限制用途:金属焊接及冶炼、植物助长、电子工业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不燃气体。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五部分),该产品属于高压气体,类别压缩气体。 标签要素和象形图: 警示词:警告 危险信息:内装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 禁配物:水、碱性物质。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火种、热源。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高浓度吸入,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

事故响应:如果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安全储存:保持容器密闭。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废弃处置:废气直接排入大气。 物理化学危险:内装高压气体,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 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急性中毒,轻度中毒出现头晕、头痛、疲乏、恶心等,脱离接触后较快恢复。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慢性影响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等。但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例报道。 环境危害:该物质大量排放时对环境有影响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二氧化碳 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o 二氧化碳≥ 99.0% 124-38-9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受到伤害。 眼睛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受到伤害。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系统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无意义。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无资料。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

实用数据结构基础(第四版)课后习题知识讲解

一、判断题 (第一章绪论) 1.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单元。 答案:错误 2.一个数据结构是由一个逻辑结构和这个逻辑结构上的基本运算集构成的整体。 答案:错误 3.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器内的映像。 答案:正确 4.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描述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它是依赖于计算机的。 答案:错误 5.用语句频度来表示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独立于计算机的软硬件,分析算法的时间 答案:正确 (第二章线性表) 6.取顺序存储线性表的第i个元素的时间同i的大小有关。 答案:错误 7.线性表链式存储的特点是可以用一组任意的存储单元存储表中的数据元素。 答案:正确 8.线性链表的每一个节点都恰好包含一个指针域。 答案:错误 9.顺序存储方式的优点的存储密度大,插入和删除效率不如练市存储方式好。 答案:正确 10.插入和删除操作是数据结构中最基本的两种操作,所以这两种操作在数组中也经常使用。答案:错误 (第三章栈)

11.栈是一种对进栈和出栈作了限制的线性表。 答案:错误 12.在C(或C++)语言中设顺序栈的长度为MAXLEN,则top=MAXLEN表示栈满。答案:错误 13.链栈与顺序栈相比,其特点之一是通常不会出现满栈的情况。 答案:正确 14.空栈就是所有元素都为0上的栈。 答案:错误 15.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是栈的典型应用之一。 答案:正确 (第四章队列) 16.队列式限制在两端进行操作的线性表。 答案:正确 17.判断顺序队列为空的标准是头指针和尾指针都指向同一结点。 答案:错误 18.在循环链列队中无溢出现像。 答案:错误 19.在循环队列中,若尾指针rear大于头指针front,则元素个数为rear-front。 答案:正确 20.顺序队列和循环队列关于队满和队空的判断条件是一样的。 答案:错误 (第五章串) 21.串是n个字母的有限序列。 答案:错误 22.串的堆分配存储是一种动态存储结构。

如何计算二氧化碳减排量

如何计算二氧化碳减排量? 近年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世界最关心的环保问题,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温室气体产生,而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二氧化碳(CO2),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现代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归根到底是大量使用各种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造成的,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各国纷纷制定了减排二氧化碳的计划。 通过节约化石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两个关键。在节能工作中,经常需要统计分析二氧化碳减排量的问题,现将网络收集的相关统计方法做一个简单整理,仅供参考。 1、二氧化碳和碳有什么不同? 二氧化碳(CO2)包含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分子量为44(C-12、O-16)。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空气中含有约1%二氧化碳。液碳和固碳是生物体(动物植物的组成物质)和矿物燃料(天然气,石油和煤)的主要组成部分。一吨碳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大约3.67吨二氧化碳(C的分子量为12,CO2的分子量为44,44/12=3.67)。 我们在查看减排二氧化碳的相关计算资料时,有些提到的是“减排二氧化碳量”(即CO2),有些提到的是“碳排放减少量”(以碳计,即C),因此,减排CO2与减排C,其结果是相差很大的。因此要分清楚作者对减排量的具体含义,它们之间是可以转换的,即减排1吨碳(液碳或固碳)就相当于减排3.67吨二氧化碳。 2、节约1度电或1公斤煤到底减排了多少“二氧化碳”或“碳”? 发电厂按使用能源划分有几种类型:一是火力发电厂,利用燃烧燃料(煤、石油及其制

品、天然气等)所得到的热能发电;二是水力发电厂,是将高处的河水通过导流引到下游形成落差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三是核能发电厂,利用原子反应堆中核燃料慢慢裂变所放出的热能产生蒸汽(代替了火力发电厂中的锅炉)驱动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旋转发电;四是风力发电场,利用风力吹动建造在塔顶上的大型桨叶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称为风力发电,由数座、十数座甚至数十座风力发电机组成的发电场地称为风力发电场。 以上几种方式的发电厂中,只有火力发电厂是燃烧化石能源的,才会产生二氧化碳,而我国是以火力发电为主的国家(据统计,2006年全国发电总量2.83万亿kWh,其中火电占83.2%,水电占14.7%),同时,火力发电厂所使用的燃料基本上都是煤炭(有小部分的天然气和石油),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49%用于发电。 因此,我们以燃烧煤炭的火力发电为参考,计算节电的减排效益。根据专家统计:每节约 1度(千瓦时)电,就相应节约了0.4千克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CO2)、0.03千克二氧化硫(SO2)、0.015千克氮氧化物(NOX)。 为此可以推算出以下公式计算: 节约1度电=减排0.997千克“二氧化碳”=减排0.272千克“碳” 节约1千克标准煤=减排2.493千克“二氧化碳”=减排0.68千克“碳” 节约1千克原煤=减排1.781千克“二氧化碳”=减排0.486千克“碳” (说明:以上电的折标煤按等价值,即系数为1度电=0.4千克标准煤,而1千克原煤=0.7143千克标准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