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树立“网红观”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树立“网红观”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树立“网红观”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树立的“网红观”

据人民网报道,在北京多所小学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有多达八成的小学生“未来的理想是当网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的这些“网红”理想,应该如何进行教育引导呢?

一、要思想引领,上好思政课。思政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还能转变学生的思想。中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形的关键时期,而且,随着学生对世界认识的深入,想法会变,理想也会变。对于学生的“网红”理想,教师不能简单的否定打压,而要在“网红”的内涵上加以引导,通过思政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网红已经不再是热点,学生会对理想有深层次的认识和追求,也就不再对网红感兴趣。

二、要交流倾听,上好入脑课。面对想做“网红”的学生,教师要与他们成为朋友,了解学生深层次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孩子的理想是时代发展的反映,孩子想做网红,是有追求的表现,作为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其次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比如,唱歌绘画、写作等等。这样,潜移默化的将学生的“网红”理想与培养个性特长结合起来。

三、要做好表率,上好示范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的成长是通过模仿进行的,教师如何对待“网红”,往往决定着学生对待“网红”的态度。因此,教师要以“四有”好教师

关于网络红人一夜成名现象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调查及分析

关于网络红人一夜成名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背景 2004年,随着芙蓉姐姐在水木清华BBS发表大量照片一炮走红后,名人效应迅速被网络扩散放大,平面媒体的争相报道更是让网络红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凤姐、马诺、烧饼帅哥、奶茶西施、闫凤娇、犀利哥、妖艳哥、水仙妹妹、妖妃娘娘等。他们有的是通过在网上发布照片而成名;有的是经过炒作公司,包装雷人语言或造型,在网络走红。无论哪一个,都是在网络上,一夜之间成为各个论坛点击排行榜首。而造成他们比明星演员更加出名的原因,就是他们通过网络,把自己塑造成异类,将自己易于常人的行为无限地放大。在现在,传统的娱乐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青少年的需求,于是他们开始关注这些网络红人的夸张形象、个性语言,甚至将这些语言或行为融入日常生活中。大学生是这些网络受众的一部分,同时,他们也是即将构建社会的主力,对网络红人一夜成名现象,他们会做出怎样的判断?网络红人一夜成名的方式,是否会对即将步入社会的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影响?他们是否也期待自己成为那些网络红人之一呢?对此,我们将展开调查研究,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法,本问卷一共14道问题,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根据大学生上网的频率、了解网络红人的途径、对网络红人的看法以及网络红人成名行为的影响来进行研究。大学生只包括在校本科生,不含在校研究生。 问卷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年级、性别、专业;二是大学生对网络红人认知度、了解度,包括计算机使用频率、认识网络红人数量、了解网络红人的途径;三是大学生对网络红人成名现象的相关认识与评价,包括网络红人身价倍增、一夜成名泛滥、成名方式的看法;四是网络红人与大学生价值观影响方面的认知,包括大学生对网络红人成名方式的赞成度、是否有和网络红人一样的成名想法、网络红人成名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等。调查于2011年4月12日在网络发布调查问卷,对各地大学生进行电子问卷的调查,一共完成103份问卷。调查对象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在校大学生。在性别上,男生占63.11%,女生占36.89%。学科和专业涵盖文史类和理工类。此项调查,是针对网络红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因此不受男女比例数据、文理科数据的影响,不对此进行分析。 三、资料分析与解释

最新大学生对待网红态度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大学生对待网红态度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引言: 网红是指在网络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种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他们的走红皆因为自身的某种特性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 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今天,网红现象成为虚拟世界中的一道“风景”和现实社会中的一个话题。各国诸多网红像割韭菜一样一茬接着一茬地崭露头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蹿红网络,火遍南北。一批批网红从出现到消失,其过程耐人寻味。事实上,网红现象的影响已超越网络,我国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能够随时随地的接触到网络,在这样的环境下,愈演愈烈的网红现象必然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 一些大学生由于认知能力、分析能力、辨别能力、生活阅历都有缺陷,他们为了寻求感官刺激,把一些恶俗、低俗、媚俗的东西,当成美的事物去追逐,有开始的无所谓到习以为常,逐渐地心态变得越来越浮躁,审美层次也不断下滑,对政治理想、社会功德、高尚情操、高雅文化难以认同,对世俗化的低层次审美却表现的过分热衷,审美情趣也变得低俗化。 网红的一夜成名,颠覆了传统的通过艰苦奋斗获得成功的成才观念,迎合了当前浮躁、功力的社会心态,造成了迈向成功的假象。对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又渴望成才、想急于证明自己的大学生来说,由于对社会资源掌握较少,他们更容易相信一夜成名的神话,认为靠机会和幸运取得的成功机率较大。这一要素,使大学生对一夜成名的网红大加追捧,不利于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目的在于了解网红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最终目的是能够让大学生能更好的辨别价值观的好坏,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二、调查对象、方法和时间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腾讯问卷设计问卷 调查时间:2016.11.08~2016.11.26

关于大学生对网红现象的态度调查

关于大学生对网红现象的态度调查 一内容摘要 网红是指在网络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种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他们的走红皆因为自身的某种特性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网红的一夜成名,颠覆了传统的通过艰苦奋斗获得成功的成才观念,迎合了当前浮躁、功力的社会心态,造成了迈向成功的假象,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今天,网红的这种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得到了飞速的传播,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追求新奇,娱乐的心理更加浓厚,再加上大学时期的学生正在慢慢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学生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又渴望成才、想急于证明自己、对社会资源掌握较少等特点,使得他们更容易相信一夜成名的神话,因而网红现象对他们的影响更加明显和深远。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于网红现象的态度,我们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这一次的调研。 二基本信息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目的在于了解网红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最终目的是能够让大学生能更好的辨别价值观的好坏,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二)、调查对象、方法和时间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腾讯问卷设计问卷 调查时间:2016.12.03~2016.12.10

(三)、调查内容 1).大学生对于网红的了解程度 2).大学生了解网红的主要渠道 3).大学生对网红的第一印象 4).大学生对于网红的态度 5).大学生认为网红产生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 6).大学生认为网红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7).大学生认为网红对他们自身产生的影响 8).大学生是否愿意成为网红 三、调查问卷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100%,共收到有效问卷38份,每份问卷的平均回答时间为1分29秒。 1.男女人数(有效问卷) 本次共收到有效问卷38份,其中男生占47.4%,女生占52.6% 2.年级分布情况 在我们调查的同学中,有21.1%的大一学生,23.7%的大二学生,36.8%的大三学生,18.4%的大四学生。 3.大学生对网红的了解程度 26.3%的同学表示对网红非常了解,31.6%的同学对网红仅限于了解,26.3%的同学对网红的了解程度为一般,剩下15.8%的同学表示对网红比较不了解或是完全不了解。 4.大学生了解网红的途径

网红“锦鲤现象”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新西部 NEW WEST 2019年07月下旬刊 M 140教育探索丨 J 本文为陕西省教学改革重点攻关项目《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合力联动“三全一新”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编号:17BG109) 网红“锦鲤现象”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宋飞朝?黄琼丹?王松奇? (西安邮电大学?陕西西安?710121) 【摘?要】?本文以网络文化催生的“锦鲤现象”为切入点,分析了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探讨了引导大学生 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对策: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是学生价值观养成的基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积极倡导社会新风,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关键词】?锦鲤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对策 网络时代催生的新媒体以其独特的即时性、交互性、 个性化、多媒体化、分众化以及全球化等特点,促使信息资源的共享更加迅捷和广泛。新媒体因其自身的特殊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于传播信息内容缺乏甄别和筛选能力,以利益最大化为导向,忽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用户,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心,缺乏良好的判断力和自控力,容易被各类不良信息引诱,致使思想误入歧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所在。我们强调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就是说高校要成为锻造优秀青年的大熔炉。”[1]做好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就是紧跟时代潮流,及时把握影响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因素。本文以网络时代催生网红现象的“锦鲤现象”为切入点,探究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一、“锦鲤现象”的起源1、锦鲤的概念 锦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在生物学上属于鲤科(Cyprinidae),鲤鱼原产地为中国,杂食性,锦鲤生性温和,喜群游,易饲养,对水温适应性强。锦鲤在中国已有1000余年的养殖历史,其种类有100多个。全世界共有鲤科鱼类210属3700种以上。锦鲤是当今世界的一种高档观赏鱼。 锦鲤的记载最早见于中国西晋时期,大规模饲养开始于唐代宫廷,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早在网络时代之前,锦鲤在中国历史上被赋予很多鱼之外的涵义。中国自古就有“鲤鱼跳龙门”之说,喻人飞黄腾达,官运亨通。锦鲤早期只饲养在皇家王宫和达官显贵的家庭,后来在民间也广泛在饲养,锦鲤被人们赋予吉祥和幸福的寓意。西汉刘向在《列仙传》中记载了鲤鱼驮人升天成仙的传说,将鲤鱼作为仙人的坐骑。东汉的《三秦记》已有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在历史发展变迁的进程中,人们所赋予锦鲤的涵义已经远远超出了锦鲤本身作为鱼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网络文化突起,锦鲤已经演化成网络流行语,成为好运气的文化符号和载体。锦鲤成为大学生新的追求祈福载体,每逢考试、购票等诸如此类情况时,学生的朋友圈、微博、QQ 空间以及其他社交软件平台都会短暂性的集中涌现出关于锦鲤的言论和动态,锦鲤逐步演化成为一种新型的宗教迷信。 2、锦鲤现象 锦鲤的商业价值自古至今,一直在不断延续和发展,但其受众对象主要指达官贵族和富裕家庭,普通民众家庭与其无缘。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锦鲤所承载的价值和文化逐步走向抽象化和大众化。 锦鲤在网络时代的作用下迎来自己的一次商业变革, 即中国支付宝把免单创意广告和“中国锦鲤”完美结合。在支付宝、微博、微信等平台的推动下,“中国锦鲤”迅速蹿红,影响范围波及各个行业,催生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文中简称“锦鲤现象”。“锦鲤现象”迅速蹿红,势不可挡,甚至在我国高校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众多高校纷纷推出“高校锦鲤”。众所周知,“锦鲤现象”的蹿红并不非偶然事件,是幕后推手在利益驱动下有组织有策划的一次商业炒作。“锦鲤现象”成功的背后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的冲击,2018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夜读栏目推出文章《最怕你在该努力的年纪,却躺在床上转锦鲤》。 二、“锦鲤现象”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获取信息的途径已经突破传统,取而代之的是新兴媒体交流软件。新媒体以其内容新颖、更新速度快、传递便捷等特点,深受大学生喜欢,新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新媒体传递的内容我们需要甄别和选取。“锦鲤现象”所传递和表达的主要内容过分强调事件的偶然性,以及强调偶然性事件的利己性,忽略事物之间普遍联系和事件的必然性,对高校大学生的三观形成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1、“锦鲤现象”舍本逐末,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锦鲤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和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但过度强化锦鲤文化在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容易忽略事物本身的变化发展规律,不利于事物的常态发展,从而产生消极影响。 “锦鲤现象”是锦鲤文化在新媒体时代蓬勃发展的产物,存在即为合理,我们不否认“锦鲤现象”存在的合理性,但我们需要坚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锦鲤文化本身所传递的是对美好事物的憧憬,是吉祥、如意、富贵等寓意的载体。“锦鲤现象”所承载的物质财富远远超越了锦鲤文化本身的文化价值,人们的传播动机不再是单纯对锦鲤文化认同,而是对“锦鲤现象”背后物质财富占有欲的追求。“锦鲤现象”舍本逐末,忽略锦鲤文化本身的内涵,过分强调成为“幸运锦鲤”后所获取的物质财富。人在欲望的驱使下,都会被这种低成本获取高财富的事件所吸引,从而衍生成“锦鲤现象”的推动者。我们在网上随机做了500份问卷调查,数据如图1所示,其中高达73.8%的调查者对“锦鲤现象”有所了解,只有26.2%的调查者对“锦鲤现象”不了解。我国高校数量多,人数基数大,错误的价值导向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产生不良影响。 图1?是否了解锦鲤现象统计表

自媒体时代“网红”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自媒体时代“网红”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网红”的发展使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一定的挑战,但是在我国 自媒体迎来转型时期之际,“网红”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产生的影响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消极影响依然存在的情况下,积极影响也开始凸显,如何塑造健康的自媒体环境,如何在自媒体时代转型期挖掘和运用“网红”有利资源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自媒体的发展,“网红”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尤其是消极影响被频繁研究。然而,伴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转型期的到来,“网红”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产生的影响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消极影响依然存在的情况下,积极影响也开始凸显,如何看待这些积极影响,如何在自媒体时代转型期挖掘和运用“网红”有利资源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1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红”关注情况 1.1大学生自媒体使用情况 1.1.1自媒体时代 自媒体(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互联网为主要的传播媒介,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目前自媒体平台包括:贴吧、论坛/BBS、博客、QQ空间、微博、微信、各类直播平台等,自2010年起,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以个人传播为主,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信息传播者,人人都有可能出名的自媒体时代。 1.1.2自媒体生存现状 进入2017年,伴随着人们对自媒体信息内容泛滥的厌倦,人们渴望获取更加专业、更有深度的信息,自媒体的发展开始迎来专业化的挑战,开始进入转型期。因此,以往自媒体单一的买粉将死,简单粗暴与色情低俗也将死,自媒体发展的“丛林法则”效应开始显现。有研究指出,自媒体将迎来与专业机构融合的新媒体+时代。 1.1.3大学生与自媒体 自媒体作为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可以发布自己观点的载体,具有无门槛、易操作的特点,深受大众尤其是大学生的欢迎。当代大学生作为与中国互联网共同成长的一代,对于新媒体的发展与使用嗅觉更灵敏,天然被吸引。在自媒体的使用者中,当代大学生占据了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00%的大学生有正在使用的自媒体App,其中高达91%的大学生同时使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自媒体App。由此可见,自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社交、学习、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