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上课讲义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上课讲义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上课讲义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

赵建壁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群众反映的热点。我国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农村食品安全尤为重要。国务院领导对农村食品安全极为重视,曾就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作过多次指示。但随着城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城乡结合部及广大农村的食品安全问题却日益凸显,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显得日益重要。本文试就建德市农村食品市场现状、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情况进行粗浅分析,并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一些建议,贻笑大方。

一、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在人口结构、产业类型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化,一些文化教育基础较好,适应能力较强的农民纷纷弃农务工或从事其他产业,留下来的主要是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求学的孩童,其识别能力、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与此相对应的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管措施也相对滞后,这给违法经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如何实施有效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成为困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一个难题。

二、农村食品市场现状及原因

一是农村市场存在假冒伪劣商品现象较为普遍。随着城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假冒伪劣食品难有藏身之地,一些不法商贩便利用农村信息闭塞、农民消费水平低、自我保护意识淡漠的特点,将假冒伪劣食品以低价倾销到农村市场,非法食品加工厂也由城市逐渐转向农村,从事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农村消费者。由于多数农村消费者经济条件还不是很好,购买能力有限,他们在食品消费上还是保持着吃的饱,有的吃就行的观念,所以购买时图便宜,重外观,识别力差,农村食品市场成为低成本、低价格假冒伪劣食品的泛滥之所。

二是经营主体的素质低。当前农村食品经营者普遍采用家庭作坊式生产形式,实行分散经营,农村食品生产源头“小、乱、散”,生产经营者绝大多数系本地村民,自有或租赁房屋,以家庭作坊式的个体加工业为主,守法经营意识不强,食品加工户无卫生许可证和营

业执照屡有发现,生产条件差,卫生环境不重视,加工水平低,产品质量难保证。由于“小、散、乱”,食品生产加工标准化、技术化和统一食品质量难以推行,制约食品安全质量的提升;经营者大多是本地农民,文化水平低,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识及守法经营观念。个别经营者往往只求经济利益,不管食品质量,更不会去考虑人们食用不合格食品所造成的恶果。即使发现食品已经超过保质期,或明明知道是劣质食品,为了不让自己亏本,有利可图,经营者会想尽一切办法将食品销售出去。

三是食品经营进货把关不严。检查中可以发现,目前城区内商场、超市推行食品准入管理方面做的比较严格,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帐登记都比较规范,但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市场情况则差强人意。农村及城乡结合部食品经营户,大多经营规模小,食品品种少,对索证索票不重视,或根本还没有意识,有的甚至会认为索取正规发票会使商品价格升高,成本加大,再加上这项工作做起来烦琐,不愿意去做。有的食品经过几级批发,难以索取到正规发票。遇到问题后,无法从票据上寻根求源。有的食品经营户则因文化素质低或根本就没文化,不会建立进销货台帐,有的经营户则是什么好销进什么,根本不管、不查食品生产合格证和食品是否过期等,食品安全进货把关不严,为假冒伪劣食品进入农村市场开了方便之门。

四是农村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差。农村消费者遇到权益受侵害时,往往不知如何保护自己。即使有明白的,又碍于同乡、亲戚或是邻居的情面,不愿去投诉。再者有些村庄距离执法部门所在地较远,往返不便,为了几元钱的食品,考虑到往返路费,再加上检测、鉴定等费用等犯不着。还有的生怕有关部门人不熟悉,对投诉是什么结局没把握,懒得去向有关部门投诉。仅管有的部门像工商在各乡镇及主要行政村建立了维权监督站(点),聘请了监督员,由于是兼职,没有专业知识,要处理食品安全方面的投诉谈何容易。

五是基层执法力量相对薄弱。由于各部门的人员办公场所设在主要的集镇,平时的检查、执法工作主要集中在城镇上,对农村食品市场检查少,再加上执法人员少,执法人员对食品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缺泛,各执法部门装备落后,没有必要的交通工具,有时就很难顾及到农村的食品安全监管了。

三、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建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