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

“果树栽培技术”课题结题报告

加格达奇第三中学“果树栽培”课题组内容摘要:“果树栽培”是由生物学科教师牵头和数学、地理、语文等学科合作开展的课题活动,基于加区三中大多数为两乡学生经常接触果树这个优势,经过三年各位老师的努力参与和学生的配合,课题基本任务已完成,在活动中我们重视采用激励性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主要活动对象,教师起指导作用,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丰富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能力。

关键词:稠李挂果期本土资源观察日记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之间,我校课题“果树栽培的课题研究”已经走过了三年的历程,回顾这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和学习,忙碌中感觉充实,辛苦中留下回味,勤劳播种,收获颇丰。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课题组各成员的努力和积极配合下,制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都已经完成。现在向领导汇报结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果树栽培技术的实践活动》课题,是2007年4月,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批准的大兴安岭地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开发》课题(编号:ZH0721Z)的子课题。它开展的背景是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初中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使无条件继续升学深造的学生掌握扎实的职业技术知识,这已经成为九年义务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技工荒”一词经常在媒体上出现,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教育发展的失衡。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末的大学扩招后,普通高中招生火暴。报读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的初中学毕业生越来越少,职业技术一度受到冷落。其原因是国家人才评价和待遇政策偏重普通大学文凭,多数学生同挤“独木桥”。仅以大兴安岭地区为例,初中毕业生能升入上级学习的学生只占初中毕业生总数的70%,30%的学生没有深造的机会,而他们学不到一技之长,只能成为“半成品”。要改变我国重理论而轻技术的教育,首先,要改变国家的人才评价和人才待遇政策。再者必须对我国现有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进行改造,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学到一技之长。改变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评,实践技能成绩应该占到总成绩的一半以上。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是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基于加区三中所处的地理位置、现有的植物资源和多数学生都来自农村的现状,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力求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创出我校特色。

二、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的思维习惯。”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实施与实验研究》是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大项目”也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项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核心课题。

3.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初中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使无条件继续升学深造的学生掌握扎实的职业技术知识,这已经成为九年义务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三、课题研究方案与步骤

(一)课题研究方案

1、课题的组织管理

(1)课题领导小组由司炳江、柴国斌(我校领导班子的调整,柴国斌同志2008年8月任我校校长,他对课题的申请及研究给予大力支持并参与其中,因此将主要参加人进行调整,加入柴国斌同志)为组长,李金凤、侯育新(侯育新同志是我校主管后勤校长在课题的物质供应和校内活动场所的提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陈岩岩为副组长指导整个课题工作。

(2)课题研究小组由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生物教师张春艳(在课题开展初期因为张春艳老师身患疾病,所以主持工作由生物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的胡世松承担)为课题组长,课题组成员由语文教师陆彩虹、秦淑霞(班主任),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由于工作量大,综合实践需要各学科的综合运用所以加入了富有教学经验的地理教师李英文,数学教师钟春林、生物教师王凤河、历史教师马丽英。

2、课题的内容和目标

(1)以学生为主导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对校内果树进行观察和测量、记录学习掌握果树在生长期各阶段的具体时间和形态结构以及果树的生长习性等基本知识为以后学习大兴安岭果树栽培技术,实现果树的速生、丰产和培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和资料搜集能力。

(2)学习果树的栽培的同时,认识生态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爱护绿色产生环保的意识,从而爱家乡爱大兴安岭。

(3)培养学生有掌握一门职业技术的意识,为将来成为有一技之长的林区技术人才打下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

研究周期为三年,即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2007年3月——6月为课题开发研究准备阶段

(1)宣传发动,收集分析国内外相关研发资料,掌握研发动态,结合实际确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2)组成课题研究小组,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研究任务。

2、2007年7月——2008年9月为课题开发研究实验阶段

第一步.课题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统计分析。。

第二步.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有一定的成果。

第三步.继续开展研究,并争取在研究上有实质性的突破。

第四步.继续开展研究,整理和积累出活动资料(包括教师案例、设计、总结、反思体会;学生的观察记录材料如:观察日记、调查报告,学生的作品如:标本、贴图、简报、文学作品等),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3、2008年9月——2009年12月为结题验收阶段

(1)进行课题研究结题。

(2)编辑整理相关论文资料。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报结题。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

初中生物学与教的研究,在实施中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在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上,要从关注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关注学生的学为主。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问题上,要重点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一方面在“教学评价”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另一方面又检查、验证理论,完善和发展理论。

(三)激励性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始至终都应贯彻激励性原则。一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二要注重贯彻激励教育思想,提高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主动性原则:学生是学习和研究的主体,只有指导他们在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后才可能进行具体的研究。

(五)因材施教原则:教师要针对学习过程的个案进行研究性学习,因问题而异,因生而异,切忌一刀切。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生物多样性理论、果树栽培技术培训、现代教育学、

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实验法、对比法。采用观察、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

(一)实验对比法:通过探究实验的全过程,让学生实证和强化已获得的知识,并根据实验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二)自主观察学习法:在信息资源环境下,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和积极实践的能力。

(三)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形态下,依据生物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的一种方法。运用此法把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汇总整理,分类编辑成册,并撰写好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一)课题研究以综合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起始准备阶段采用积极启动,示范推进的研究模式

1、成立课题指导小组,确立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行动理念定位

作好了课题实施的前期申报以及各项准备活动,我们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课题组负责整个过程的指导、检查和帮助协调工作,制定课题的规划和步骤。结合我校学生人格品质发展目标、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和学校办学目标几个方面对我校综合实践开展的背景进行了可行性诊断分析,将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行动理念定位为: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建立师生的合作关系、完善学生教师人格、拓展学生自主空间、形成班级文化特色。

2、明确了培养学生的三种意识及形成的三种能力,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要培养的学生的三种意识确定为:主体意识——自信心与社会责任感;合作意识——交往能力与团队精神;创新意识——质疑能力与探究精神。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着力要形成的三种能力定位为: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自省、自律、自理的习惯;服务社会能力——懂得关注社会和乐意助人;解决问题能力——学会知识运用和动手操作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做好了教师全员参与的前期动员工作,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加深对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的认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的了解,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即教师是整个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旨在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协调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与此同时,结合个案例分析,榜样示范的作用,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3、做好了主研人员的培训指导及学生的组织宣传工作

我们做好了主研人员的培训指导工作,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整体活动方案设计的体例(活动方案中要对学习内容、目标要求、组织方式和时间分配等做出合理安排;在组织实施活动课程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条件等具体要求)。同时作好了学生的组织宣传工作,帮助他们了解活动的意义、内容、形式(项目研究、种养、信息处理、各种制作、各种调查、科学实验、小报制作、模拟游戏、创意设计等),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确立了分段实施,以点带面,层层推进,研修与实践并重的研究策略。

分年段确立了综合实践课题研究示范点,确立了本阶段重点解决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调查活动,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帮助学生筛选提炼调查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调查分工,初步尝试制定调查问卷表,教给学生一些调查技巧,初步感受综合实践活动给予他们的自主探究空间和与众不同的成功体验。

(二)探索发展阶段遵循以点带面,层层推进的研究模式

1、进行了综合实践方案征集筛选工作,完善课题资料库的建立

在充分利用综合实践课本资源包的基础上,我们还遵循由下至上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实际需要关注的问题以及身边新近发生的现实问题等,所调查研究的课题由学生中产生,教师指导提炼,指导小组结合我校综合实践开展的实际,评议筛选,最后确定一些有代表性的,具有现实意义和探究价值的课题。通过这样的途径,进一步完善我校课题资料库的建立,使之成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信息资料的源头活水,也成为我校常规开展的课题与统筹规划课题的重要依据。

2、从基础开始,整合各学科知识

刚接过课题伊始,我们小组认真学习研究方案,并制定各阶段的研究计划,自从确立了“果树栽培的课题研究”这一课题以来,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如:翻阅各种有关的理论著作,上网查阅有关的材料等,经过大量的收集、积累、学习,学习有关的理论,讨论、了解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方向以及各阶段的研究任务等等。经过学习,修改课题方案,更新了教育观念,转变了教育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课堂上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这项课题的研究是以生物学为基础,作为生物教师的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普及有关植物的科属、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等知识使同学们在活动中又理论作为基础,让学生搜集整理有关大兴安岭植物的材料、图片为后来的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果树管理技术性强为了让学生易懂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我在果树的生长期组织学生开展了《果树观察与测量》、《果树种类的辨别与标识牌的悬挂》、《果树的秋后管理》、《李子树的剪枝与嫁接》等多次综合活动,还在果树生长期的关键阶段如:发芽期、

开花期、挂果期让学生每周至少三次跟踪观察这样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等材料,这样带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综合实践课题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研究课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仅靠几个专职老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综合实践专职教师或骨干教师为龙头,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让每位教师各施所长充分参与到此项活动中。一方面运用教师群体的智慧,必将鼓舞学生的士气,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调查活动更富实效;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调查的过程中,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了解,学会合作欣赏,互相取长补短。因而,开始尝试的群体合作参与指导型的调查。果树栽培课题的研究需要各学科的综合利用,比如:在果树观察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观察日记的积累,我们课题组的路彩虹、秦淑霞两位语文老师承担了这项任务,从学生的字、词、句一点一滴抓起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进行果树测量的活动中,由于叶、枝干不规则这给动手能力还不强的同学们增加了又一道难题,多亏了数学老师钟春林老师的帮忙才把问题得以解决。果树的产果量和气候、降水量、土壤性质关系密切,这些问题的解决由地理教师李英文统统负责。生物教师王凤河具有丰富的果树栽培、管理知识,平时我校果树园的日常管理工作都由他承担,他翻阅了大量的有关果树的管理知识并把这些传授给学生们为学生日后能掌握这门技术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历史教师马丽英不顾家庭负担重的因素查阅有关果树的历史资料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说一个课题的开展需要各学科的整合。

3、整合资源,关注学生发展,设计目标

课题研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与装点门面的,课题研究必须来源于学生并服务于学生。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课题研究是不会有生命力的。我通过调查分析,把学校的果树园作为活动基地,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针对果树的生长期开展观察活动,以积累学生的果树知识;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家住农村在小学很少接触电脑,这给他们搜集资料带来了难题,学习上网搜集资料,同学们边学边用,所以学校的微机室成为他们资料的重要来源地。果树栽培课题的开展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比如:同学们要想掌握果树的发芽、开花、挂果以及果实成熟期的具体时间,至少需要对一个果树生长期的连续观察、记录,还需要关注天气、降水量的影响。这也是对学生的耐力的考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以学生今后发展为目标,使学生学有所用。

4、结合本土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爱绿色

大兴安岭山多,野生果树也种类繁多由于大部分学生家住农村,同学们经常利用假期时间到山上观察野生果树、还积极请教有经验的果农,这样扩大了同学们活动范围,他们把学校栽培的果树与同类野生果树相比较找出它们的差异,在

讨论产生差异的原因。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生逐渐喜欢上了以前不为注意的野果树。

(二)课题研究实践活动走出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能力

1、做到了教材内容上的拓宽。

由于果树栽培课题活动要求技术性强,学生活动的区域相对受到限制,生活积累也相对较贫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内容上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连接与拓展。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参与生活,让生活中的知识走进课堂。比如:我在讲到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时,就让学生们试着在花盆了栽种瓜苗,让他们知道没有昆虫的授粉,瓜是不能得到的。

2、重视提高学生设计方案的能力。

我们强调开展任何活动都必须要让学生首先学习设计方案,即“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教师适当指导,学生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及实施步骤,最后实验验证、完善方案。整个过程以学生的积极思索、亲身经历为主。研究发现,这个环节要求给学生充分自主支配时间和材料的权力,引导他们从已有经验入手,围绕想解决的问题,自行设计实验,教师只在学生认为的难点处作适当点拨。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活动方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这样有利于增强实践的目的性、计划性、实效性。

3、重视采用激励性评价。

我们本着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激励,都有成功的体验,都拥有自信心,都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的原则,不仅注重孩子们实践活动的结果,更重视了对过程的评价;不仅关注孩子们是否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了新的体验,更关注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是否积极投入、尊重事实、有独到的见解、能设法解决问题、能接纳同伴的观点、善于与同伴合作和交流;我们在教师评价的同时,还在小组内开展互评。教师常常采用的激励语言是:你真了不起!某某小组设计的方案很详尽,某某小组研究十分专注等。

七、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一)认识成果

1、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了更多的知识。由于本次活动在创设的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自然就有了兴趣。

2、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进一步培养了合作创新的精神。学习需要交流,学生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的各项实践活动,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活动中,发展了兴趣爱好,促进了互助合作。

3、本次活动不但让学生认识了果树还丰富其业余生活,增强创新能力;比如:在各小组汇报成果展中,他们不但展示了果树知识还在手工标本制作、歌颂绿色的诗歌、作文、绘画方面发挥想象,制作了许多标本、贴图等等。

(二)实践成果

1、针对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师积累形成了四大有效的评价激励教学策略。

(1)尊重激励策略(2)赞美激励策略(3)关爱激励策略(4)分层激励策略

2.增强了学生四大能力和一项技能(1)动手能力(2)团结协作能力(3)资料搜集能力(4)分析思考能力和果树管理技能。

3、造就了一支团结协作的科研骨干队伍带动了全校教改科研工作的全面开展,在课题活动中有多篇论文在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

九、实施本课题研究的反思及困惑

(一)课题研究的反思

1、激励源于对学生的了解和爱。它不是简单的表扬,更不是无原则的放纵。作为教师要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的坚定信念。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个体,是发展过程中的人,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即便是学习极差的、调皮成性的、智力或品德有障碍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都有发展的空间,我们要对学生有积极的期望,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机会和条件,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他们也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2、学生在综合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点拨或同伴启发,常常会闪现出智慧的火花,作为教师还要练就一双慧眼,及时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要善用激励,巧用激励,妙用激励,以真诚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学习成效不大的学生有时会缺乏耐心,甚至丧失信心,教师应避免过于急躁的心理,要经常换位思考,要真正做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课题的实施主要让学生在活动中综合各学科的知识敢于动手,先要“敢做”才能“会做”最后才能“巧做”。学生们在参与方面不缺少热情,学生们只是在遇到挫折时需要及时的鼓励,作为班主任的我当然深深的懂得这一点;记的课题刚开始时,需要同学们为活动制定计划和活动方案,他们手足无措问我:老师我们也没做过呀?该怎么办呀?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我语重心长的对同学们说:“什么都有开始,我们可以从零开始,先从简单的花束开始,再一步步增加难度,可不能“一口吃个胖子”。然后我又结合我的生物课的探究问题的方案设计方法,给学生以引导,在同学们的努力下活动方案完成的非常成功。同学们终于从“零”过渡到“一”了。

4、学生生活较为封闭,很少主动去获取果树知识,如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的生物素养,使学生真正感到“生活就是知识”、“学知识有用”,仍值得我们继续去研究和探索。综合主题实践课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与特长。综合主题实践课使学生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从单一的“学习知识”的框架中解放出来,让学生面向社会,自己设计和主持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特长,满足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因此,学生对参与活动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调查表明,一些平时学习成绩较差,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的学生,在综合主题实践课中却感到轻松愉快,对参加活动表示了极大的兴趣。通过综合活动我们学校争取让学校的每位学生都有一种以上的兴趣爱好,有一项以上的特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活动,树立了对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界的一种责任心和义务感,树立了自强自立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发展了良好的个性。

(二)课题研究的不足及困惑

1、课时不足,课题研究时间过长

为保证活动质量和效果,高频率的原则,在果树的花期要保证每周不少于3次观察活动,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有些小组同学观察日记记的不全,较凌乱。特别到期中、期末考试前期学生忙于备考,观察过程出现断点,使果树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由于初中生掌握果树知识有限通过两个果树生长期的观察、测量学生基本掌握了常见果树的形态结构、科属划分、生长习性,但对果树的嫁接、剪枝以及优良品种的繁育的知识掌握较差还需较长时间学习。

2、课题活动中面向全体不够

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较快,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中等生和学困生则羞于表达,丧失了“发挥”的机会。要在有限的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又因各班中学生数过多,而不能面面俱到,只能在一个年级组中集中开展活动。

3、读写能力有待加强

在初一年级中,学生的读写能力还不够好。比如,在完成观察日记和调查报告的活动中不少学生感到有困难,他们不能很好地独立完成,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因此,学生的读写能力需要提高。

4、起点低,材料积累不理想

他们受农村地区特点限制,教学环境、办学条件、家长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时完全依靠教师督促,课后学生不能及时完成各阶段的任务。指导教师压力大、任务重。还有学生对照相机、录像机等设备的了解和使用较少使一些重要活动没有及时记录下来,在成果汇报阶段缺少必要的展示材料。

总之,虽然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我会认真学习其他学科及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在工作中认真总结,让本课题的研究更上一层楼。

十、参考文献

1.崔明:《关于农村初中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析》 2008-12-040

2、王斌华:“综合课程述要”《全球教育展望》

4、李臣之:活动课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

5、李军:关于跨世纪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中国教育学刊》,1994。

6、丁钢: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7、张苏华:给学校、教师和学生课程自主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0)。

“果树栽培技术”课题结题报告加格达奇第三中学“果树栽培”课题组

本课题组成员

(一)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司炳江柴国斌

副组长:李金凤侯育新陈岩岩

(二)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组长:张春艳(2008年生病后课题工作由胡世松负责)

课题组成员:胡世松陆彩虹秦淑霞李英文马丽英王凤河钟春林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三篇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 三月份,我有幸参加了高新区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通过这6节课的学习,我懂得了很多,明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让学生学习适应社会的能力。它可以使我们在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学到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让我们增长了见识,也打开了视野,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此次综合实践课中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中充满着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探究。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活动的落脚点。教师提供很多机会,让学生从事主动的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把知识变成活的。在活动中,不仅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而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师鼓励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学会认定和寻找策略。 其次,让我学会了如何指导学生确定主题。可以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也可以发掘学校周围社区教育资源,设计主题。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融入学习的状态,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原来学习是这么快乐的事,学生在每一节课堂上,享受到热烈、沸腾、多彩多姿的精神的生活。 再次,此次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我体会到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探讨出知识,并且在实践中深化巩固了知识,这是我们平时课堂里所没有做到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篇二】 在这一学期中,我校认真贯彻县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报告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 婺源县天佑中学高一(15)班 【课题】婺源县紫阳镇河流的水污染变化情况 【组长】周梦华 【组员】周梦华、王志成、马文佳、吴亚飞、叶文光、方振川、王易凤 【指导老师】程兆华 婺源县紫阳镇河流图 前言: 随着时间的兜转,我们的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年来,由于人们大量用水及排放废水,致使水资源污染日益严

重,社会各界纷纷为“保护水资源”这份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伸出援助之手。可是,值得深思的是,这真的能有效防止水资源不再受到污染吗? 不但仅如此,保护水资源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职责。你试想过吗?我们人类每丢一块垃圾时,全世界都将变得忙碌和肮脏吗?让我们走近生活,走近勒流街道的河涌,让我们仔细地观察一下勒流——我们这个需要保护的家吧! 一、问题的提出 迄今为止,人类还未在地球以外的其它星球上发现水。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活上不可缺乏的物质。人体组织中水份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其它动物或植物其体内的水份也占百分之五以上,可见水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 而近年来,水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大量用水或排放废水等,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所谓的水污染,是指由于人为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将污染物质介入于水体后,变更其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改变,以致影响水缘的正常见途,而且危害国民健康及人们的生活环境。水污染来源包括天然的污染源及人为的污染源,人为的污染源有生活用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农药、肥料等物质,经由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渗透与流动而进入水体,使得水体环境受到污染。森林之采伐、耕作、土木工程等人为因素所造成水体中浮游物与溶解物的增加等。不但河流、湖泊受到污染,海洋也同样污染严重。污染的江河会继续污染海洋。海洋遭受污染后所产生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实践活动课题名称:走进春节 组长:时间:?2014年1月12日至2月14日?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4-6人为宜) 一、活动背景分析:满溢着喜庆和吉祥的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春节文化历经几千年,质是不变的,这个质就是源于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春节文化的魅力,使春节成为最有凝聚力的节日。每当春节来临,背井离乡的游子都纷纷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每年一度上亿人次的“春运”高潮,说明了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与春节相关的年俗,早已由一种礼仪渐变为一种打在每个中国人身上的烙印、一种融入每个中国人血脉的习惯、一种浸入每个中国人骨髓的文化因子。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春节习俗在孩子们的脑海中逐渐淡忘,为了迎接崭新的一年,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我决定让孩子们利用假期围绕“走进春节”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更好地完成任务,各个小组又进行了任务分工, 阶段二:走出课堂,落实任务 1、分组展开实践调查活动,搜集整理信息资料,作好档案记录。 2、在活动中及时给予老师可通过电话给学生进行指导或疑难问题解决。 阶段三:成果展示与交流 第一小组收集的资料:春节的由来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近三年来,根据实际情况,一直在努力实施新课改,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领学生走向社会,关注自然,体验生活。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的思想素质的提升,激励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号召、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 一、充分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由此,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把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还学生一个原生态的自我。让他们把自己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三年级学生正处于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大多同学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小学生普遍对动物存有好感,表现为愿意与动物亲近。而且小学生对动物并不陌生,也朦朦胧胧地感受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但对动物对人类的所做的贡献,动物与人类的亲密关系问题的了解都不是深入,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逐步加以解决。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和认知实际,引导学生大量感知,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热爱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信息技术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过程中,具有其他授课方式所不具备的特性。因此,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促进认知和情感激励的作用,利用展示再现、交互和扩大信息量的功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自主探索,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于是在上《我给小鸟造新屋》时,我带领学生查阅资料,让其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到很多的有关鸟类的知识,鸟是大自然的歌手,鸟语是大自然的音乐和诗歌。自然界中大多数的鸟是益鸟,为人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人类的朋友。保护益鸟,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每个地球人的义务,而这种意识应从儿童抓起。因此,设计这样一个活动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动画对小学生的影响 一、课题的提出 背景:当今动画片制作飞速发展,制作精美、情节精彩、语言有魅力、音乐有感召力、动感效果强的动画片特别吸引小学生,小学生都很喜欢看动画片,很多学生对很多动画片耳熟能详,对很多动画角色崇拜至极,为什么小学生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因为这是一个接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也正是一个很好的综合实践课题。 我们准备这样来引导学生开展这个课题的研究,在综合实践课上,我们先播放很多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片段给学生看,然后问学生你们喜欢吗?你们还喜欢那些动画片?为什么?激发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思考。然后建议:我们以《小学生与动画片?》为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好吗?探究动画片为什么这样吸引我们,它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二、设计理念: 1.体现学生个性化的特点。这次主题的选择,完全是学生喜欢的,在活动中,让学生们自己去收集,自己去表演,自己去展现。由于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喜好不同,性别不同,在这个主题活动中,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多方位的展现自己的风采。 2.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本着以学生为研究主体的原则展开,如一开始我们和学生一起制定活动目标和讨论确定探究的方向和方法等,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拉进了学生与探究主题的距离。 3.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辨别是非的能力,合作进取的能力,社会交际和言语表达的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等等;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的目标 活动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我们和学生一起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情感目标 1.通过合作课题小组的集体探究,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享受探究、合作、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 决实际问题的潜力。透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个性是学生能够应对生活世界里的各种现实问题,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 力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潜力。综合 实践活动课,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潜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学生创新品质的构成带给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 搜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他们不断地有所发现、思考、以转变学生的学 习方式为出发点,遵循“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构成解释,总结成果”研究程序,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 我认真制订学期课程计划,精心备课上课,搜集学生的活动资料,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 生都能获得发展。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参与性、选取性、研究性、综 合性、创新性等活动原则。 参与性——能做到人人参加活动,人人都有收获; 自主性——要求活动的计划设计、过程操作、成果总结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 研究性——鼓励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潜力和研究意识; 综合性——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

系列性——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使每个活动都构成较完整的体系。 具体实施方案: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面临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自身问题和文化问题为主,进行综合实践课 程的实施,并强调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 教育于一体,来体现活动主题的综合性。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改中一门崭新的课程,也是这次新课改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首先教师认真学习理论,从 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资料、原则、评价及管理。 2、用心行动,努力探索、使综合实践活动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教育平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如关注自然、研究自然;跟随父母一日,体 验父母的劳动辛苦等等;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课后拓展背景资料等等;充分利用学校的已有设备,开辟校外活动基地,加强学校、家庭与 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如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拓宽综合实 践活动的渠道。 3、投入实践,让学生走进综合课程。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活动,在活动中他们能锻炼自己的动手潜力,操作潜力和合作潜力,因此,我们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组 织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考察社区居民卫生习惯”“自制新年 礼物”等主题。 反思本学期的综合实践工作,我想有成功也有不足! 成功之处是: 1、激发了学生对综合实践的巨大热情。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格式

珍惜粮食,争做“光盘小达人”的调查报告 浙江嘉兴市嘉善县大云中心学校沈诗逸缪敏霞何旭涛叶鹏程赵申聪 一、调查背景 有些同学在吃午饭时抱怨饭菜不合味口,没吃几口便一倒了之,没有珍惜粮食的意识.这一现象被同学们看到后心里很不安,同学们亲身在农业未来馆体验种菜的辛劳,明白这些粮食来之不易,这种现象不仅浪费粮食,而且长此下去对同学们的身体有害。如何才能使同学们的午餐吃得健康又营养,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呢?联想到现在流行的“光盘行动”,同学们决定成立大云中心学校“光盘行动”小组,展开了针对学校午餐浪费现象的争做“光盘小达人”的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二、调查课题的目标 通过这次调查报告后,找到学生浪费现象背后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使学生能够珍惜粮食,争做“光盘”小达人,将中华名族节俭的美德,深入同学心中。 三、活动调查过程 (一)调查问卷 我们向四年级同学们发放问卷,发出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4份。结果统计如下: (1)你对“光盘行动”的了解有多少? 知道的 17。14% 听说过26.29% 完全不知道 56。57% 可见:学生对于当下流行的一些活动及倡议不是很了解。 (2)您平时吃饭大概剩菜多少?

可见:从不剩菜的学生还是只有少数,浪费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还有待改善。 (3)您认为,什么因素导致您浪费食物? 饭菜太多 33.33% 食物不好吃 43。64% 食物不卫生 10.90% 其他 12。13% 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对食物口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导致了浪费的现象. (4)您身边的食物浪费现象多吗? 可见:四年级学生身边的浪费现象还是比较多见的。 (5)倒掉的食物主要是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法研究

荆门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湖北省钟祥市冷水二中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显示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 我国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不容乐观。综合实践活动课结构不尽合理,过程管理不严密,教学评价单一化,再加上教师的观念尚未彻底转变,许多教师仍然把活动课当成是体育课或者是手工课,导致活动课上课的随意性很大,同时应试教育的潜在压力,使得教师对活动课的课堂结构、过程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认真的研究,只着眼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或者是教师越俎代庖,代替学生学习,把学生牢牢的套在框框里,既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的活动课就像在演戏,教师和学生都按照剧本已定的角色表演,或者是教师完全放手,不加指点,让学生自已去摸索,学生无法从活动课结构上来把握活动课的要领,只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样的活动课从表面上看气氛活泼热烈,但实际教学效果却是低效的。 为此,我们选定这个课题以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累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资源,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也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显示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既不是课外活动,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通过教育交往为中心的活动,其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题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课题实验要立足于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和目的的要求,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从科技高度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实验的科学性、合理性。全面系统的研究与实验,以确保活动课的实施。 活动课作为综合实践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性的课程。它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主动发展,转变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而设置的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将对促进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的总体目标是:探索并设置了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的课程结构体系;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保障机制;探索并实践“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载体,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课题研究活动为基本形式”的课程结构模式;营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相适应的良好氛围。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三篇】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 三月份,我有幸参加了高新区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通过这6节课的学习,我懂得了很多,明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让学生学习适应社会的能力。它可以使我们在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学到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让我们增长了见识,也打开了视野,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此次综合实践课中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中充满着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探究。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活动的落脚点。教师提供很多机会,让学生从事主动的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把知识变成活的。在活动中,不仅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而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师鼓励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学会认定和寻找策略。 其次,让我学会了如何指导学生确定主题。可以把学生

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也可以发掘学校周围社区教育资源,设计主题。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融入学习的状态,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原来学习是这么快乐的事,学生在每一节课堂上,享受到热烈、沸腾、多彩多姿的精神的生活。 再次,此次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我体会到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探讨出知识,并且在实践中深化巩固了知识,这是我们平时课堂里所没有做到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篇二】 在这一学期中,我校认真贯彻县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1、自主化

综合实践主题报告

目录

长兴县2016年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成果展示评奖活动推荐表

[内容摘要] 根雕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现代社会中,它以其独具匠心、妙趣天成的艺术感染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我们长兴也有许多民间艺人和根雕爱好者,默默传承着根雕这一传统文化,水口的东方梅园也在筹备根雕博物馆。为了让长兴的孩子更多地了解根雕,学会基本制作根雕的方法,我们开展了“走进根雕世界,聆听文化回音”综合实践活动。 在本次活动从寒假一直延续到今年3月份,过程漫长,活动丰富多彩。活动初期,同学们广泛调查与根雕相关的资料,拜访了根雕艺人,参观了根雕博物馆。活动中期在开展了一系列探究、考察、采掘、制作、拓展、创新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后期进行了反思和成果展示。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体验了寻根、挖根、制作根雕的过程,还对根雕作品进行了改造和创新。不仅促进学生亲近自然,保护环境,而且在合作、探究的过程的能力,提高了我们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将传统文化与实践创新紧密结合是我们这次活动的最大收获。

“走进根雕世界,聆听文化回音”主题活动报告 一、活动主题的产生 1.综合实践活动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并且具有一定的活动意义。根雕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为世人所喜爱。为了传承根雕艺术,认识根雕的类型,学习根雕的制作工艺,拓展我们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我们实小303的孩子们以根雕为载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综合实践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从我们综合实践活动前的调查表显示出:同学们对根雕很感兴趣。而且根雕的创新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有意义的作品,开展有趣的活动,这些都将吸引孩子们将实践进行下去。 3.根雕的实践活动中有很多操作的环节可以锻炼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还促进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增强信息搜索和整理的能力。在改进和创新的过程中,提高了我们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4.根雕展示的活动可以让社会上的人们增加对根雕的认识和了解,起到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培养学生制作传统工艺的兴趣。 二、主题活动的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根雕的文化背景和选材需要。 2.了解根雕的制作工艺和选材要求。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调查访问、收集处理信息、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2.学会根雕的制作过程,能制作简单的根雕艺术品。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并能对根雕制作进行改进和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传统文化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乐于学习的态度。 3.激发探究的热情,培养探究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发动倡议阶段 活动时间:1周 一、活动的前期准备 1.讨论实践的课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虽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带来教师角色的根本性变革,由传统的主导者、支配者转变为引导者、参与者,但这一阶段小学生发展的水平决定了教师还是要给予他们切实的指导,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说,教师对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课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相关研究的概述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为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并且对这三个阶段的指导策略都有所研究。但是,对具体主题的指导缺乏深度的探究,因此在活动过程中还存在教师指导目标不明,各环节的指导缺乏策略,指导方式单一,指导力度不当等问题,学生也很难获得丰富的活动体验。

(三)研究的现实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这五个特征,它的目的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综合性课程的开发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更是活动过程的分享者。通过教师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积极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包容,还学会信任并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等。 (四)概念的界定 教师指导策略——指教师指导中的思维策略及行为策略。思维策略体现指导内容的产生途径及着力点,行为策略体现指导方式。 二、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 高综合实践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教师的指导策略和方法。 (二)内容 1、制定相关调查问卷并对学生进行调查。 2、反思教学指导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并分析其原因。

一等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感恩父母》案例 一、确定课题(教师讲话录像) 在一次《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上,当谈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应孝敬感恩父母时”发现了许多问题。有的说父母的养育子女是应该的,有的说没必要欠他们的亲情,等他们老了,我们还得照顾他们。而且争议很大。有一个学生突然提议:“我们把这些问题当作这一学期的小课题进行研究不是更好吗?”其余学生积极响应,于是《感恩父母》的课题研究产生了。 二、制定方案 确定了课题接下来开始制定研究方案。(室内录像) 师:同学们,大家都看看自己的衣服,是谁给买的、做的?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师:父母是我们最亲最近的人,他们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很多,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所以,我们这学期的课题研究就是《感恩父母》。你想知道、研究哪方面的内容。 生: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想知道古代人是怎么孝敬的。(上网查询:二十四孝故事),〈黄香温席〉 生:我想知道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艰辛。(医院:十月怀胎、养育、敬老院) 生:我想知道现在的大人、孩子是如何感恩父母的?(采访大人、发放调查问卷)〈小品〉 生:我想知道感恩父母的诗、歌有哪些?(图书室查资料)〈诗朗诵、感恩的心〉。 师:请同学们分别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自己的研究方案吧。 分组制定研究方案(提前备好成品) 三、分头行动

活动方案制定好了,接下来就是我们行动的时候了。有的小组来到图书室查资料,有的小组上网查资料,有的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有的采访,到处都是同学们忙碌的身影。 1、研究“父母付出知多少”的小组,来到医院,请教父母怀胎十月的经过。(采访视频) 生;医生阿姨您好!我们是中心小学“感恩父母”课题研究小组的学生。我们想向您请教母亲怀胎十月的过程。 医生:好的。… 生:这么一个漫长的过程,妈妈太辛苦了。 医生:对呀,没有妈妈艰辛的怀胎过程就没有我们,所以,孩子们一定要孝敬自己的母亲呀。 生:我们一定会的。谢谢阿姨,再见。 2、“当代人感恩父母知多少”小组来到百岁寿星家中采访。 (1)生:奶奶(爷爷)您好。我们是中心小学的学生。您是我们镇上的寿星了,我们想请教您几个问题? 老人:说吧。 生:您今年高寿呀? 老人: 生:您这么大的年纪身体还这样好,这一定于您的孩子有关吧 老人: 生:您的孩子平时是怎么孝敬您的? 老人: 生:您的孩子都很孝顺,我真为您高兴。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五一中心小学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理论上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这种全新课程的出现,对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门课程,我校采取了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的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带来了一场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革命,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活动课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所处的社区背景、自然资源以及现实生活的需要和问题,不断变化着。 这样一门创造性强的课程,对于习惯于教现成教材的教师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为了激发教师工作的内驱力,保证课程实施的实效性,我们组织老师认真学习和研究《走进新课程》,重点学习和讨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方案。从理论的角度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

目的性,就是: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但光有理论,大家也还是不知道怎么做,我们再从形式上了解了一般综合实践活动是如何设计的。网上的一些案例给了我们一个通俗易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大家共同研究,我们自己得出了课程的一般模式:提出课题明确目的——围绕课题设计多重主题活动——总结归纳深化主题。 二、落实课程内容,结合实际条件,准确选题 上学期,学校没有制定大的活动计划,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结合本地人文地理条件优势,社会的热点问题及学生的身心特点,自主选择课题。马柳老师确定的课题是《我爱粘贴画》,陈艳雨老师的是《绚烂悠悠球》,朱岚老师的是《多彩纸艺》,余源老师负责《游龙板》课题。 三、合理安排师资、协调各种因素,确保课程有效实施 成立综合实践课程教研小组,选取认真负责、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教师为任课教师,引领三至六年级综合实践课程全面铺开。 学校组织几位教师学习理论,让教师真正明白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使他们有开展课程的积极要求和行动。为使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学校要求各班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式,促进学生了解开设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我们还通过与家长接触,要求家长尽量为孩子们的活动创造条件,以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还利用黑板报等宣传形式动员学生、家长积极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模板范例

(副标题)学校: 班别: 组长: 成员: 研究对象: 研究地点: 研究时间:

图片,最好是合影 (从左到右依次分别为:) 一、活动背景:(范例) 说到经济历史,就不得不提到最原始但仍至今活力澎湃的墟市。 墟市文化丰富多彩,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墟市悠长的历史让人回味,而今日的墟市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更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深思。为了一睹墟市的热闹和繁华,感悟墟市文化的精深和博大,和了解今天墟市应何去何从,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墟市,进行实地考察并上网查阅了许多相关的资料。 二、活动目的:(可参考) ①通过上网、到图书馆等多方面查阅资料,了解勒流墟市的发展情况。培养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并且拓展课外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 ②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贴近社会,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资料,学习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③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与奉献精神,增强组员之间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打造团结、友爱、互助、统一的集体。

1.制定方案 活动过程 制定方案 实施方案 查阅资料 实地考察

(1)时间: (2)地点: (3)组员分工情况: 收集、筛选、整理资料 问卷调查,采访 总结资料并撰写调查报告 2.实施方案 查阅资料(范例) 顺德墟市起源 神仙墟源于乾隆年间就开始的传说。相传当年一艘满载缸瓦的货船因暴风雨无法北上,只好在北水庙前暂作停留。但是风雨连日,难见晴天,他们只好就地摆卖,但出乎意料,销路奇佳。后来人们相传,当初卖主在摆卖的众多缸瓦中有一个小瓦器物,上书“有福者来”四字,当时有一老翁买下这个小瓦器并放在箩筐中便隐身而去,于是他们的销售如有神助,人们就相传这是神仙下凡,助人发财。这个地方后来慢慢成为“神仙墟”并发展起来。因神仙墟日已年近岁晚,摊位多摆卖年货,特别繁盛,或许是摊主心情特好,他们对即使顺手牵羊的小孩也格外宽容,更奇特的是,几乎每年神仙墟日都要下点雨,让人更感一种奇妙的神秘色彩散发其中。

爱家乡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爱家乡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时间:2020年08月01日编稿:作者四 第一篇:爱故乡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爱故乡”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沉默是金 | 2008-12-2 15:20:00 “爱故乡”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宁夏吴忠市古城金星小学 刘卫红 罗立芳 一、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道德传统的精华,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爱国、爱故乡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经济迅速进展,社会生活也随之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小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存。小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各种信息,了解许多社会现象,接受了一些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他们对新鲜,趣味的事物着迷。然而对周围的社会环境,包括社区、故乡不愿或缺乏了解,因而感情淡薄,这不得不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特殊是爱祖国、爱故乡的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因时而教,因人而教,激发学生爱祖国先爱故乡情感,帮助学生树立了解故乡、热爱故乡、建设故乡的思想时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也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农村学生生活范围不广,眼界不开阔,社会面狭窄,对故乡的风土乡俗、人文地理了解甚少,为此我们开展以“爱故乡”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指导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进一不了解故乡,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故乡,为故乡做贡献的情感。 二、理论根据 1、辨证唯物主义关于内外因与主体关系的理论。通过教育,将其内化为“爱故乡、为故乡作贡献”的情感,从小立志报效祖国,服务故乡。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养教育的决定》。 3、《中小学德育纲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为成年人进展纲要》中爱祖国的要求。 4、教育学、心理学、德育学有关理论以及自身特点、认知进展的规律。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⑴、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进展原则; 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⑶、基础与创新相结合原则; 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找访故乡的传统文化、风景名胜、特色产品和产业,让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精选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精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主要由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构成。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为了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为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根据我校已有经验,经学校行政研究,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希全校各部门认真执行。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以教育要“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其它课程的实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一代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能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实践与服务技能,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因而必须全校高度重视,寻求家长和

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切实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课程内容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内容。 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应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确定课题,开展研究学习活动: 1、人与自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课题,如宝应环境生态保护、宝应各种资源能源的综合循环利用、地方小气候、宝应地理等。 2、人与社会:从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课题,如校规校纪、社群关系、人群心理、地方社会各阶层分布的调研分析、小城镇规划、农村地区交通状况调查、地方法制、地方人口与经济发展、地方贸易与市场调研等。 3、历史文化:从人的发展与历史文化的关系角度提出课题,如乡土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历史遗迹、历史名人、地方传统美德、地方传统与现代文明、地方文艺等。 4、个人发展: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课题,如同学交往、学生消费、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文化、青春期行为方式等。 5、跨学科综合: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课题,这类课题与中学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需要多学科参与,如遗传与化学、纳米技术、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基因工程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格式

珍惜粮食,争做“光盘小达人”的调查报告浙江嘉兴市嘉善县大云中心学校沈诗逸缪敏霞何旭涛叶鹏程赵申聪 一、调查背景 有些同学在吃午饭时抱怨饭菜不合味口,没吃几口便一倒了之,没有珍惜粮食的意识。这一现象被同学们看到后心里很不安,同学们亲身在农业未来馆体验种菜的辛劳,明白这些粮食来之不易,这种现象不仅浪费粮食,而且长此下去对同学们的身体有害。如何才能使同学们的午餐吃得健康又营养,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呢?联想到现在流行的“光盘行动”,同学们决定成立大云中心学校“光盘行动”小组,展开了针对学校午餐浪费现象的争做“光盘小达人”的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二、调查课题的目标 通过这次调查报告后,找到学生浪费现象背后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使学生能够珍惜粮食,争做“光盘”小达人,将中华名族节俭的美德,深入同学心中。 三、活动调查过程 (一)调查问卷 我们向四年级同学们发放问卷,发出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4份。结果统计如下: (1)你对“光盘行动”的了解有多少? 知道的 17.14% 听说过 26.29% 完全不知道 56.57% 可见:学生对于当下流行的一些活动及倡议不是很了解。 (2)您平时吃饭大概剩菜多少?

可见:从不剩菜的学生还是只有少数,浪费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还有待改善。 (3)您认为,什么因素导致您浪费食物? 饭菜太多 33.33% 食物不好吃 43.64% 食物不卫生 10.90% 其他 12.13% 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对食物口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导致了浪费的现象。 (4)您身边的食物浪费现象多吗? 可见:四年级学生身边的浪费现象还是比较多见的。 (5)倒掉的食物主要是什么?

初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初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初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初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一、选题阶段 我们初一语文备课组,考虑到初一年级学生在七年级语文上册学习了《本命年的回想》和《端午日》两篇课文,加上现在的青年人特别崇尚西方文化而忽视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觉得有必要加强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故此,经全组成员商议,趁学生放寒假回家的机会,给他们布置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我家乡的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二、准备阶段 对这次语文实践活动,我们做了精心的准备工作,提出了活动的目的,设计了活动方案: 主题:只调查自己家乡春节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寄寓了什么含义。方式:可以是文字介绍,也可以用图片配合文字解说,装订成册。 报告册包括封面、目录、家乡相关习俗(自己写或配合照片),别人吟咏家乡习俗的文章或诗篇、自己对家乡习俗的认识和感悟、家长感言等。 报告册封面:封面图案色彩自行设计,封面内容包括题目、调查地区、调查人姓名,所在学校、所在班级。 报告册要求使用A4纸,正文文字全部使用四号字,宋体。 三、实施阶段 学生回家,利用寒假时间,在父母的指导下,借用相机,电脑的设备实施此项活动,完成装订,成册后来校上交。

四、总结阶段 各班收齐调查报告后,由语文老师认真审阅,并组织全班学生展阅交流,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各班组织一次班内主题活动由一等奖获得者总结此次语文实践活动心得和经验交流。 五、结题感言 此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经过全体初一语文老师的精心策划,在全体同学的积极参与下,在广大家长的鼎力支持下,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认识传统文化,理解并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同时还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电脑打字、排版制作的能力,美术插图的审美能力,正如某些同学所说“她让我明白了中国传统习俗,对青少年来说,不只是吃喝玩乐,在父辈拜天祭祖中、在孩辈怀揣红包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在欣赏祭祀神灵,驱鬼帖符中寄托长辈对美好未来生活憧憬和期盼”,的确孩子们能对春节习俗有如此高的认识确实很难得。同时,学生家长们也对这次活动给于了高度的评价:“作为家长,我认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以后可以通过学生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加强这方面的调查活动,让学生更早的认识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我非常支持学校组织这样的实践活动,它能让孩子知识面拓宽,能使孩子更加深入的去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对他们的学习能有更好的帮助。”等等,总之我也希望各年级组能多开展这样的活动,一边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扩展阅读:初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初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一、选题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紧密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我校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采取的策略是: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前一时期我们在学生评价工作和校本课程方面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我校的综合实践教师们在参与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理念及教学方式。为了把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深入地开展下去,现将活动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了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打算 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施小组,制定了学习和研究打算,并按打算开展了多次学习与研讨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理念,明确了课程实施方向、组织形式,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习者的直截了当体验,紧密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觉新知识的课程形态。其差不多理念包蕴着三种教育思想的融合,即综合教育的思想、实践教育的思想、主体教育的思想的有机融合。结合课本内容及学校政教处、少先队大队部的工作,对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重新作了调整。 二、开发研究主题,探讨研究方式 通过前一时期的实践研究,老师们对主题的开发,研究的方式方法有了更多的认识,学习中更关注学生的喜好、个性、原有知识层面。本学期我们拟以五年级综合实践小组为龙头,带动其他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研究走到评价时期,目前正在讨论,拟定出一个能突出我校特点、个性化的综合实践学生成长记录册,以便能更好的指导检查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对一、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结合学校特色、周边环境特点和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理论,制定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二年级的活动实施方案,通过科任的教师实践与修改,使之趋于科学、合理,更能贴近学生、贴近教师、贴近学校。 三、开发研究渠道,营造研究氛围 我们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一些实践活动,需要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与合作。为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使社会及家长也充分认识到: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十分必要和及时,为此,我们营造了课程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正确把握角色,转变学习方式 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教师的角色把握,要求教师首先是与学生一样,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其次才是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得以转变,必须是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实践活动过程的切躯体验,而且,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