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导学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导学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导学案

滨海县第二中学初三化学导学案编号()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主备人:备课组长审核:

学习目标:

1、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一、课前导学:

(1)一般情况下不能,也不,不能呼吸。

(2)与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化学方程式为:

,本反应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1)对生活的影响

①促进植物的作用。

②由于其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

③生产化肥及作气体肥料

④固体CO2叫,升华时大量的热,可作人工降雨、制冷剂。

⑤制作饮料。

(2)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①概念

大气中的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

②危害

全球气温,两极冰川,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③防治措施

A、减少使用等化石燃料。

B、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如等。

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5、一氧化碳的用途

(1)CO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可用作。

(2)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6、思考感悟:

(1)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好干涸的深井之前,为什么要先做灯火试验?

(2)我们已经知道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那么点燃CO之前,是否需要检验其纯度呢?

(3)为了使用石灰浆抹得墙壁快点干燥,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变得更加潮湿?

二、课堂导学:

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a、二氧化碳不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问:二氧化碳不能支持所有可燃物燃烧,对吗?

b、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实验探究,小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变红

原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问:是二氧化碳气体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对吗?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步骤中,应先通入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灯,实验完毕应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试管冷却。

3、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三、课堂反馈:

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CO燃烧

B、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CO2制成干冰

D、木炭还原CuO

2、下列CO2的用途中,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制干冰

B、制化肥

C、制纯碱

D、用来灭火

3、下列四种物质中,不能还原CuO的是()

A、C

B、CO

C、CO2

D、H2

4、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剧烈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 g+C,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CO2是氧化剂

B、镁着火时不能用CO2灭火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中碳石还原剂

5、将CO2通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加热试管,然后在试管中加入一些活性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A、红色→紫色→无色

B、红色→无色→紫色

C、蓝色→紫色→无色

D、无色→紫色→红色

6、有一种无色的气体X,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X溶于水生成Y,Y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Y不稳定,能分解出Z和X,气体X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白色沉淀W。下列关于X、Y、Z、W的推断中,错误的是()

A、X是CO2

B、Y是H2CO3

C、Z是H2O

D、W是Ca(OH)2

7、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是CO2

B、Y是H2CO3

C、Z是H2O

D、W是Ca(OH)2

8、人们在进入干涸的深井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深井中可能积存有大量的。

9、氢氧化钙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如鲜鸡蛋在进行呼吸作用时会通过蛋壳表面的大量微小空隙呼出二氧化碳,为了阻止鸡蛋的呼吸作用达到保鲜的目的,人们常用石灰水作为鲜鸡蛋的保鲜剂,其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10、下列四个大小完全相同的装置如图6-38所示,同时放在阳光下,过一段时间我们观察到,原因是。

11、将一支充满干燥、纯净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于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如图6 -39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化学方程式是。

12、根据如图6-41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1)该实验中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能够说明上述反应已经发生的现象是和。(3)该实验装置中考虑不周全,缺漏之处是,原因是,弥补的措施是。

(4)如果先点燃A处酒精灯,后通入CO气体,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原因是。

(5)实验结束时,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填序号)

①先停止通入CO,后熄灭酒精灯

②先熄灭酒精灯,后停止通入CO

③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CO直至试管冷却,并点燃C处排出的气体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一)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第3课时,本节课主要学习CO2的性质。它是初中化学“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重点部分,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系统学习过氧气的制备和性质。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汽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物质的规律;然而,从学生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素养,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究精神,激发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通过探究性的实验,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确定这样的重难点,是我在对教材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充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四、教学策略 如何才能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我主要采用这五种教学方法来帮助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情景导入法、问题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法、多媒体辅助法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导入:讲述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 二氧化碳 (一).物理性质 探究1:二氧化碳的密度 点燃两只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台阶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将一个塑料瓶中的二氧化碳缓慢地沿烧杯内壁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

课题阶段研究计划、总结三阶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工作的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课堂重心也从教师转向学生,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这一变化,带来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为了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把新的教育理念转变为自觉的教育行为,探讨教学规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深入研究教学评价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课题组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以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为主旋律,建立并逐渐完善了系列化的常规工作管理制度,为引领并营造学校的科研氛围而奠定基础;以深化课题研究为中心轴,充分发挥课题成员的作用,为造就一支具有很强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而起到了中坚核心的作用。 二、本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 1. 组织分工,制定方案,为课题研究有效地开展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2.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讨初中语文教学指导思想,并分学段开展研讨活动,力求吃透理解教材编写意图。 3. 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各种方法、研究教学途径。 1)、通过语文教学活动,通过课堂展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2)、课题阶段研讨会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用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找到新的生长点和支持性理论,有针对性制定研究方案和指导实践。 2. 行动研究法。要求课题组成员采用行动研究法对初中语文每单元各课时进行研究,在教学实际中探求最佳教学设计。 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我校有一支思想责任过硬、业务精良的语文教师队伍。课题组教师,学历达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实绩突出,他们多为县、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对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一定的教学实践体会和经验,有的成员曾先后参加过省、市、县课题研究,数篇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交流。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更好地用了初中语文教材,必须在教研上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的研究课题,此课题正好体现了这些要求。

学案导学在英语课堂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学案导学在中职对口单招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执笔人:长珍 一、课题的提出 1.选题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因而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我们的“学案”教学改革,正是以该理论为基础,以求在实践中达到让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2)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提出教育活动的三个主体:即教育主体、受教育者主体、教育者主体。教育主体即教育本身的主体独立性,它是教育活动的前提;教育者主体是条件,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要靠教育者的主体性来完成;受教育者主体是归宿,是核心,教育主体和教育者主体都是为其服务并受其制约的,它们的主体性只有在成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过程中才能得到体现。 (3)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能力,增强体力,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优良的道德品质的一种活动。 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是教学的最基本规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施加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和运用才能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别人无法代替。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是相互促进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依赖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越高,说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反过来,学生主体作用要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 (4)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靠教师的主导性来实现。它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教案设计

课题3 溶液的浓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及其简单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饱和溶液? 2、生活中你是如何比较溶液浓稀的?举个例子: 3、化学中如何定量表示溶液的浓稀呢 [实验9-7]师生合作演示:将0.1 g 、0.5g 、2g 的硫酸铜分别放入三支装有20 ml 水的烧杯中,配成溶液后对比。 [交流活动结果]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过渡】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 1、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100% [实验9-8]配制不同浓度的两种氯化钠溶液并作对比。 【想一想】两杯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怎样比较溶液的稀浓呢? 总结:通过对比,进一步说明不能靠颜色和味道来判断溶液的浓稀,需找到一种确切表示溶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两种气体的重要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知道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2、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知道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和增强环保意识。 3、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4、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和完成一些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教学重点 1、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2、二氧化碳的重要化学性质。 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用途。 4、温室效应的形成、危害性及其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 1、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探究。 2、辨证观点的培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观察、对比分析、总结、联系实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CAI多媒体课件、紫色石蕊浸泡过的干燥小纸花、澄清石灰水、新鲜鸡血、抗凝血剂、CuO、干冰、导管、试管、烧杯、铁架台、玻璃管、阶梯蜡烛、酒精灯、单双孔塞、火柴等、学生分组(四人一小组)。 2.学生准备: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气管、橡胶导管、药匙、酒精灯、小木条、火柴、集气瓶、玻璃片、小烧杯、镊子、白铁皮阶梯架、软塑料瓶、浸过石蕊试液的小花(每小组4朵)、大理石、稀盐酸、醋酸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课 (幻灯片)1.有人牵着一条狗走进爪哇的毒谷,狗晕倒了,人却安然无恙;当人弯腰欲救狗时,人也晕倒了。这是为什么呢? 2.谜语:它可以翻手为云,复手为雨,是“植物的粮食”、“灭火的先锋”、墙壁的“粉刷匠”、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之一。它是一种什么物质? [教师讲述] 1.是二氧化碳所致;2.二氧化碳。 [引言] 认识一种物质主要是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等方面着手,以便我们更好地使用它。那么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呢?本节课我们先来一起探究一下。 授新课 一、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性质 。 [学生活动] 制取并收集三个集气瓶和一个软塑料瓶的CO 2 活动与探究一: (幻灯片)⑴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阶梯架上,把阶梯架放在烧杯里,将一个集气瓶中的CO 缓慢地沿烧杯内壁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 2

课题各阶段计划和总结三阶段

课题各阶段计划和总结三阶段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4.5—2014.7)的计划 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成立了《开学语文》课题组,上半年完成了课题的立项、实施方案的制定、课题组成立等工作。2014年7月,我们的课题《开学语文》申报立项课题获得成功,对参加课题的实验教师给予很大的鼓舞,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现计划如下 一、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改革的实践和实验研究的方向与成败。因此,在确立实验课题后,我们多次召开座谈会,明确课题的意义,学习理论以及教育杂志上的有关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的文章,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新课标为依据,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提高对本课题的认识。 二、工作目标: 本阶段将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初步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开展有关理论的学习和研讨:习作教学要设法激发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动机,向他们提出特殊的任务。让儿童形成相应动机的一个方法是激励(不是布置!)他们去写“能引起内心激动的题材”。美国学者克莱默也认为,促使儿童书面语言充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语言的创作,即创设一种情境,是儿童感到自己是真正的创作者。他认为如能达到六点要求,书面语言的教学就能产生最大的效果。这六点要求包括“运用学生的经验”、“激励儿童写符合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东西”等等。 三、工作重点: 强化有关理论学习,奠定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为了更好的进行课题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4.5—2014.7)的总结 我们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大胆实验,不断探索,取得一些成绩。现对这一下阶段课题研究实验情况做以小结收集资料,学习理论。我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确保从根本上认识提问,研究提问,学习途径则是多途径学习,通过网络搜集、书藉整理、专家咨询、集体交流评析等。 一、理论储备,充实自我。 在这期间,我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学习。其一是关于本课题的国内外其他人的研究现状。我了解到在国内,现在有不少的单位或个人在做与本课题有关或是相关的研究工作,基本上还处于研究过程中,有些也已经形成一整套的完整的研究成果。我希望我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其二是关于进行本课题研究所需要用到的一些理论知识,以使课题研究能在有力的理论支持下开展工作,使得课题工作更加地科学和到位。我坚持在工作之余自觉地阅览相关的教育教学杂志,浏览最新的教育网页,以便更好地充实自己。 二、找准根源,把握方向。 我了解到目前我们的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小学习作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学生作文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学生作文的心灵创伤比较明显,心理障碍表现也很为显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作文教学普遍是“为写而教”“为考而写”,没有从整体着眼,把作文教学放在语文教学应有的地位上。学生作文普遍是

导学案结题报告

清怡中学“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研究报 李素香?2010年6月3日10:58 浏览数:107 | 评论数: 清怡中学?? 吕新敏 、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课题的核心概念。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是在和谐教学整体建构的教学思想和建构主义、系统论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师生教学活动诸要素依据一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认知特点,所形成的一种稳定而又简约化的教学结构。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你的教学活动进程,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 2、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能力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着重于师生的有效教学行为,以此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没有理解教学内容的编排内涵,将整体化的教学内容分割成支离破碎的枝叶,师生课堂教与学出现了许多无效行为,致使许多应该在课堂完成的教学任务实际完不成,只得课内损失课外补,校内损失校外补,靠多布置课外作业来提高教学成绩,加重了学 生的负担。现在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教育共性问题,羁绊了素质教育的推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能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高效率的学习,使师生在课堂上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课后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这一问题已经是目前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瓶颈,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入手,激活课堂、构建高效课堂, 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而我们进行的“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 教学模式研究正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它研究的是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效率、能力培养的问题,它与新课改的精神、目标和任务是相一致的。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在介绍二氧化碳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课题2 中讨论确定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收集二氧化碳去探究它的性质,最后让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总结其用途。教材还介绍了温室效应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了解温室效应及防止温室效应所采取的措施;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良好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难点:1、二氧化碳于水的反应; 2、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实验室用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什么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就会停止? 2、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什么?说明理由。 3、若实验室制取较多的 二氧化碳,试管可用哪些仪器替代?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有一个猎人举着火把带着猎犬进入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不久,猎犬死亡,当他蹲下看时,火把熄灭了,同时他感到头晕气喘,于是赶紧跑出洞口。后来,他才知道,这个山洞底部沉积着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设问:同学们一定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到底和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有关呢? 三、新课讲授板书、(一)CO2 的物理性质展示: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提问:可以知道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呢?板书:无色、无味、气体演示:一位同学演示闻气体气味的方法。 提问:实验室怎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呢?演示:找一位同学上台演示验满的方法讲解:此试验可以知道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演示:【实验6-4】向燃着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小结:实验现象和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 板书:密度比空气大,标准状况下,是1.977g/L。提问:还可以设计什么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呢?设问:二氧化碳是否能溶于水呢? 演示:【实验6-5】向一个集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1/3 体积的水,立即盖紧瓶塞子,振荡,塑料瓶变瘪了。 分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得瓶内压强减小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板书:能溶于水讲解: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降温加压可变成液体,继续降温加压,还可以变成固体,二氧化碳的固体叫干冰,干冰的用途作制冷剂--- 人工降雨、冷藏食品。 过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那么它能不能和水反应呢?取出变瘪的瓶中的液

课题各阶段计划和汇总三阶段

课题各阶段计划和汇总三阶段

————————————————————————————————作者:————————————————————————————————日期: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4.5—2014.7)的计划 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成立了《开学语文》课题组,上半年完成了课题的立项、实施方案的制定、课题组成立等工作。2014年7月,我们的课题《开学语文》申报立项课题获得成功,对参加课题的实验教师给予很大的鼓舞,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现计划如下 一、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改革的实践和实验研究的方向与成败。因此,在确立实验课题后,我们多次召开座谈会,明确课题的意义,学习理论以及教育杂志上的有关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的文章,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新课标为依据,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提高对本课题的认识。 二、工作目标: 本阶段将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初步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开展有关理论的学习和研讨:习作教学要设法激发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动机,向他们提出特殊的任务。让儿童形成相应动机的一个方法是激励(不是布置!)他们去写“能引起内心激动的题材”。美国学者克莱默也认为,促使儿童书面语言充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语言的创作,即创设一种情境,是儿童感到自己是真正的创作者。他认为如能达到六点要求,书面语言的教学就能产生最大的效果。这六点要求包括“运用学生的经验”、“激励儿童写符合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东西”等等。 三、工作重点: 强化有关理论学习,奠定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为了更好的进行课题

“学案导学”课题研究计划

“学案导学”课题研究计划 一、研究目标 1、探求总结出实施“学案导学”的具体方法和一般模式,赋予“因材施教”这一古老的教育理论以新的生命活力,让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2、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和实践“学案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学会”为“会学”,从“会学”到“会用”,变负担为兴趣,形成肯思考、肯钻研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从而为主动学好数学形成优良的思维个性品质。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形成再学习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有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进一步内化过程,将知识进行整合为知识体系,形成再学习的能力。 4、通过实验实践,培养一支精通业务、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研究内容 1、在研究“学案导学”基础上,根据他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际,运用相关理论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学案导学分层教学法”; 2、通过问卷调查和具体的教学实验,整理并分析实施“学案导学分层教学法”之后所带来的变化; 3、根据分析研究结果,得出若干结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为广大数学教师在今后实施“学案导学”时提供依据或借鉴。 4、研究的重点:①根据“学案导学”的基本目标进一步找寻“学案导学”的合适的支撑理论;②进一步研究数学学案的编写方法,提高学案导学的可操作性;③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学案导学分层教学法”的操作程序,增强其实用性。 三、研究思路 1、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学习能力、方式的现状调查;收集整理相关方面的资料,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水平。 2、课题组定期(每周)开展研讨活动,学习交流研究心得,提交相关论文、计划,完善研究方式。 3、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定期请有关专家作指导,在适当的时候出去学习交流,坚持以课堂为研究的主阵地,跟踪调查学生导学案使用情况。 四、研究方法 1、自然实验法。实验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朝着实验目标根据实验安排施加实验因子。各实验班均进行“对学生有效分层”、“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的“学案导学分层教学法”实验、研究,只是侧重的不同,各子课题成果互相利用、互为补充、有机结合。 2、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得失,敏锐地抓住实践中的“灵感”和“顿悟”,并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一步充实和修订实验方案,改进实验的操作方法、手段。 3、调查、比较法切实调查学生在实验的初始状态及实验各阶段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认真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看学生的变化是朝着实验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还是事与愿违,并及时调控。 五、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准备结题阶段、成果总结阶段,周期两年(2017年3月——2018年12月)。 (一)准备阶段(2017年3月——2017年7月) 1、学习新课程理论及有关该课题方面的理论。 2、进行现状调查,制定实施方案。 3、将准备阶段的各种资料归拢建档。

课题3水的组成

课题3 水的组成 蔡河中学艾保书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 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方法:实验探究 手段: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实验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试管、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空气的组成如何? 2、情景导入: 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今天开始学习自然界中的水。 3、讲授新课: 讨论:地球上哪里有水?水有什么用途? 存在:江河、湖、海占地球表面积的3/4;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地层、大气中也含有水; 总量很大(14亿立方千米,2×1018吨) 分布很广,但不均匀。 用途:孕育和维系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 水力发电;水运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想一想:1、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实验3-1]:水的电解 (介绍装置) 现象: 1、两极都产生无色的气体

2、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问: 大家猜想这两种气体分别是什么气体? (大家回顾氧气的检验方法) 实验:检验两种气体(看动画) 完成学案中实验表格 讨论总结出结论:: 1. 正极:氧气 负极:氢气 V 02:V H2=1:2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2. H 2O ?? →?通电 H 2 +O 2 分解反应 3.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介绍氢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 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 验纯方法:如图所示(参看动画) 想一想:我们学过那些纯净物?这些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异同? 4.总结:略 5.练习:课后习题 6.作业:见学案 7.教后 元素 种类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组 成 纯净物 混合物 物质 种类 物质

小学英语课题第三阶段实施计划及总结

福建省教师发展基金课题第三阶段实施计划 一、研究的目的 从强化语篇训练入手,分析影响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几种因素,探讨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二、研究内容与策略 研究阶段。(2016年1月——2016年12月) 1、撰写教学经验总结或论文。 2、收集、整理实验数据,撰写中期实验报告。 3、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开展研讨观摩课。 三、实施方法与策略 以调查分析的结果为依据,探索在学科教学中提高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具本有效的方法。寻找一条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课题组成员应用教育实践经验总结法,进行教学经验总结,在年级和本校推广教学经验、同时通过教学经验总结,学会运用教育科学理论的知识,分析所搜集材料和统计数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1、加强理论学习,统一认识,理清思路,夯实基础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英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转变思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使自己拥有教育最前沿的理念。我们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小学英语方面

的教育专著,大量阅读教育教学的报刊杂志与资料,搜集实验的相关资料,每学期认真进行小结,积极撰写论文。 2、发挥群体智慧,积极开展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集体评议,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与体会,不断完善教法,设计出合理的任务,创设出合理的情景,优化教学过程。 3、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相互听课、评课研讨活动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形成技能的主要渠道;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主要阵地。每学期,每位上课教师都要根据自己所制订的研究内容上好一堂实践课,向全课题组教师展示自己的课题实施进程。教师听完后要做出评价,与上课教师进行切磋以求共同进步。通过这种互听互评活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加强师资培训,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各项教研活动 众所周知,课题实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新课程也倡导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储备。我们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即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的方式提高教师素质。 5、课题研究实践活动初见成效 ⑴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以整体语言教学法为指导,教学中创设的真实的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自然就有了兴趣。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水的组成word教案(7)

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水的组成和氢气,学会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观察水的电解实验,观察并检验水的两种电解产物。 2.了解单质、氧化物和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能对一些日常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 【重点难点】 1.水的组成。 2.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学习内容一 氢气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7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氢气的化学性质:纯净的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先验纯。氢气能燃烧,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 3.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表明氢气较纯。 4.氢气燃烧的反应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氢气+氧气――→点燃 水。 【讨论交流】 1.氢气点燃前为什么要验纯? 2.氢气验纯时,试管口为什么朝下? 【温馨点拨】 1.氢气里若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2.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名师归纳】 可燃性气体里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有可能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先验纯。 【反馈练习】 1.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B ) A .没有听到声音 B .听到很小的声音 C .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D .试管爆炸 2.检验氢气纯度时,手拿充满气体的试管,在移近火焰时,应(B ) A .管口向上 B .管口向下 C .试管保持水平 D .以上都可以 3.下列关于检验氢气纯度的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 .用排水法收集的氢气,点燃时会发生爆炸 B .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如听不到响声,说明其纯净了 C .做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D .用爆鸣法检验出的含有不纯氢气的试管,可立即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学习内容二 电解水的实验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8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电解水时,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少,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多。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木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堂练习(含答案)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二氧化碳 【课前预习】: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CO2是一种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固体二氧化碳叫。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CO2 。CO2 能与水反应;CO2 能与氢氧化钙反 应。 3.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有:;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 4.CO2的用途: 等。 课堂练习】: 2.下列图中,体现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切割金属 B .霓虹灯 3.近年来地球气候逐渐变暖,科学家们认为这是“温室效应”所致。下列气体进入大气层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是( ) 1.下列有关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C .医疗急救 D .灭火

A.CO .CO2 C.SO2 D.NO2 4.某同学经查资料了解到二氧化碳会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 实验1:取一小块经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干燥的纸(以下简称“纸” ),往纸上滴上几滴稀醋酸,纸变红色。 实验2:取一小块纸.往纸上滴上几滴纯净的水,纸不变色。 实验3: 实验4: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一会儿,用胶头漓管取其中的溶液滴到纸上,纸变红。 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2 的目的是:; (2)补充实验3: ; (3)写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现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20 g ,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先使该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课后巩固】: 1.“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是() A.先变蓝后变紫 B .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D.先变红色后变紫色 2.下列气体中,参与植物光合作用作用的是() A.氮气 B .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 化碳 3.2011年11月28日到12月11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会议讨论了二氧化碳的减排问题。

学案导学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学案导学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导学案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中期报告 为了全面推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减少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活动。自从课题成立以来,学校做了很多工作,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搭建备课组合作共享的实践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团队水平的整体提升;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进行高效课堂导学案模式的教学。 实践证明,本课题达到了初期目标: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逐步做到两个“还给”:一是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意味着教师少讲或不讲,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二是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意味着少布置或不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己思考和探索,实施素质教育。 每学期开学初,教研组定出教学计划,安排好各位教师具体任务;每周二在教研会上进行集体备课,研讨本周的上课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先由主备人说设计思路,提供备课稿,再由备课组成员合议,整合资源,编写导学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改导学案。在本学科模式下研究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如: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等各种课型。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托,我校精心设计导学案模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精心设计导学案知识点及流程,先学后教,疑难处师生讨论研究,教师点拨,每节课还设有达标检测。一份导学案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课堂探究、达标检测、学习小结。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导学案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了学生的最大潜力。我认为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命,尤其是在我们数学教学工作中,它的效果显著。主要优点有:(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二)传统课堂中提问的随意性和琐碎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年级数学教学成绩在期末考试中同比增长幅度大。 (三)导学案对教师的业务、集体备课中的协作意识增高了。 试行之初,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也立刻显现出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优越性:课堂上老师讲的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多了,学生的思维

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

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氢气的性质; 2、认识水的组成; 3、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现象的观察,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提问】出示一杯水,你对水的认识有哪些,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下水的组成 (板书)4-3 水的组成

思考,提出猜想 创设环境,引入新课 【过渡】在探究水的组成前,我们先认识下氢气的性质。(板书)一、氢气 1、氢气的物理性质: 指导学生观察一瓶氢气,总结氢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神舟九号升空使用的燃料是什么? 【讲解】神舟九号升空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那我们现在来研究下氢气燃烧。 【实验演示】现在我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但在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呢,我们要先对气体进行验纯,大家注意观察老师的操作。 【设问】使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说明什么?验纯的操作是怎样的? 【归纳】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前要进行验纯,方法:先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慢慢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声音很小,则说明气体较纯。 【实验演示】现在我就可以对氢气进行点燃实验了,大家注意观察现象。 【提问】火焰呈什么颜色?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怎样验证?写出反应方程式。

课题各阶段计划和总结三阶段-刘文涛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4年3-5月)的计划 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成立了《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研究》课题组,上半年完成了课题的立项、实施方案的制定、课题组成立等工作。2014年9月,我们的课题《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研究》申报立项课题获得成功,对参加课题的实验教师给予很大的鼓舞,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现计划如下 一、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解决问题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应用题。而应用题作为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几十年来一直是人们重点关注的课题。应用题教学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和理论研究缺乏的影响,我国应用题教学的价值定位、内容体系、呈现形式、教学模式与方法等一直没有大的突破。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国的应用题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无论是题目的素材、呈现形式,还是教学的着眼点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而使小学阶段的应用题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 二、工作目标: 本阶段将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初步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开展有关理论的学习和研讨: 1、通过课题研究,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不断改善,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学建模思想。 2、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拥有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

解除困惑,使得学生把解应用题从解决问题转化成构建数学模型。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4年3-5月)的总结 我们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大胆实验,不断探索,取得一些成绩。现对这一下阶段课题研究实验情况做以小结 收集资料,学习理论 我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确保从根本上认识提问,研究提问。研讨学习并总结出现阶段我们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提问的有效性理论知识和解决策略。学习途径则是多途径学习,通过网络搜集、书藉整理、专家咨询、集体交流评析等。 一、理论储备,充实自我。 在这期间,我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学习。其一是关于本课题的国内外其他人的研究现状。我了解到在国内,现在有不少的单位或个人在做与本课题有关或是相关的研究工作,基本上还处于研究过程中,有些也已经形成一整套的完整的研究成果。我希望我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其二是关于进行本课题研究所需要用到的一些理论知识,以使课题研究能在有力的理论支持下开展工作,使得课题工作更加地科学和到位。我坚持在工作之余自觉地阅览相关的教育教学杂志,浏览最新的教育网页,以便更好地充实自己。 二、找准根源,把握方向。 我了解到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 解决问题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应用题。而应用题作为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几十年来一直是人们重点关注的课题。应用题教学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和理论研究缺乏的影响,我

(完整版)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襄阳市四十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特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我校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家长对孩子学习不够重视,缺乏对孩子学习监督,学生的教育主要靠老师,主要靠课堂,所以研究制定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我校教学实际,必须要做的工作。我国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特点,严格说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太可能完全照搬。我校应该立足校本、立足教师资源特色、立足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理念。先发现、分析现状和问题,鼓励各学科中理念科学、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认真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亮点和风格,后集全校及至借专家之力全力提升、打造“成功模式”,有序地推广。 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教师向课堂要效益,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为重要的是能弥补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监管的缺失,力争在课堂上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高效的教学模式研究的开展将带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有效校本教研,反思日常教学,避免教学的随意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

课题各阶段计划和总结三阶段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的计划 根据当前语文学习的基本情况,学生对语文失去了良好的学习兴趣与爱好,语文学习成为了偏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愈发感到吃力不讨好的情况屡屡出现,教师的力不从心,学生的心不在“焉”,最终导致了语文处在了现今的尴尬境地。如何改变这一状况,我们课题组成员推出了《联想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问题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力图从转变教学方法,寻求合适学法上,为教师的教学找到更高效的契合点,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找到更灵活,更易操作的方法,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切入,最终形成人人学语文,人人爱学语文的良好局面。 一、更新观念,改变方法。 我们之前的教学基本上属于知识的传授阶段,特别是只重视于“授之以鱼”,虽曾想过“授之以渔”更加重要,但具体实践却少之又少,以致于学生认为,学习语文就是背书,教师教学就只是在“满堂灌”“填鸭式”。长此以往,语文教学与学习就造成了如今人人不重视,甚至人人喜欢不上的尴尬局面。如何扭转?就必须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观念,要改变那些不合理的,落后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寻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也要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在国家和民族越来越强调重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今天,学好语文、掌握好传承民族文化的工具尤为重要。有了这份意识,有了这一观念的认识,再改变方法,运用教师和学生适合的联想法去进行语文教学与学习,相信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工作目标: 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学习好相关的理念知识,掌握好所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收集好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来自各方的意见,制定好课题开展的相关规章制度。把学生要求做的事情布置下去,把教师要准备的任务安排好来。借鉴好前人的课题研究经验,收集好课题研究所需的工具及手段,协调好各成员之间,各参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一切为了课题的完美开局作好充分准备。 三、工作重点: 本阶段的工作重点就是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联想法,以及通过联想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初步改变语文学习所面临的困境。 四、具体工作安排表: 1、收集好资料,做好课题立项工作; 2、制定好课题的实施方案; 3、完成好课题的开题报告; 4、进行好师生协调工作,开好课题开展初期会议; 5、让学生做好各项需要配合的工作,为顺利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6、上好第一阶段的演示课,让学生有个初步印象; 7、协调好各方安排,为第二阶段能更好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题实施阶段计划 课题已经步入了正轨,各项工作已经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学生也收到了联想法所带来的初步效果,教师也在教学中潜移默化中把联想法渗透在其中。联想的前景也现出了它的前景与曙光。但“路漫漫其修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