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试卷

中国古代文论试卷
中国古代文论试卷

《中国古代文论》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先秦时期的文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和道家。儒家重视文艺的教化作用,为后世正统的“”的文学观奠定了基础。

2、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与“”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3、《》最早论述了,提出“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和“得意而忘言”的说法。

4、.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5、《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6、《》是第一篇系统探讨文章写作的专论。

7、钟嵘的《诗品》第一次把“”说作为衡量诗歌的主要美学标准提出来,使之成为后世诗人作诗时自觉追求的境界,这在中国诗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8、《毛诗大序》是附在《毛诗·关雎》题下的一篇序言,提出了“诗有六义”之说,所谓“六义”,即风、赋、比、兴、、。

9、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和《》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10、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学说提出了“”论。

11、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摹拟复古之风,提出了“,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说的诗学主张。

12、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该做到“不着,尽得”。

13、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论语·为政》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A.‘尽美矣,又尽善也’ B.‘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C.‘尽美矣,未尽善也’ D.‘思无邪’

2.“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言于外。”这段诗论

出自。

A.《论衡·艺增》B.《孟子》C《史记·屈原列传》D.《毛诗大序》3.提出所谓“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四外”说的古

代文学理论批评家是。

A.陆机B.钟嵘C..皎然D.司空图4.“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

元好问的这首论诗绝句是。

A.认为张华、温庭筠、李商隐诗缺少“邺下风流”的建安风骨,主张诗尚壮美B.批评晋代诗风流情多,风云气少,不如张华、温庭筠、李商隐诗有风骨新意C.赞扬张华、温庭筠、李商隐诗有建安风骨,只是张华诗稍欠风力

D.批评张华诗缺少“邺下风流”,甚至没有温庭筠、李商隐有新意,主张尚婉约5.“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这种比较符合

诗歌创作和鉴赏规律的见解山自明代诗论家。

A.谢榛的《四溟诗话》B.李贽的《童心说》

C.王比贞的《艺苑卮言》D.袁宏道的《序小修诗》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30分)

1、陆机的“缘情说”

2、刘勰的“风骨论”

3、李贽的“童心”说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孔子的“兴、观、群、怨”主张。

2.简述李渔的“立主脑”说。

五、论述题(共1题,20分)

1、金圣叹是如何对《史记》和《水浒传》进行比较的?请简要评价这种比较的意义。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中国中国古代文论答案1

《中国古代文论》思考题 第一编思考题 1.试申述“诗言志”。 “诗言志”被视为中国文论的“开山的纲领”,集中体现了儒家的文论的基本主张。对“志”的解释主要有两条路线:其一,将“志”理解为观念、观点,特别是与“礼”相结合的道德观念。这种“志”具有规范人的自然情感的作用。故刘勰《明诗》:“诗者,持也,持人情性”;孔子“思无邪”和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汉《诗大序》“发乎情,止乎礼义”等均由此“开山”开出。其二,将“志”理解为怀抱、情感,与“情”、“意”相等同。《荀子?乐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请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司马迁的“发愤抒情”说是其延伸,《史记?太史公自序》:“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对“志”的两种解释,一个突出诗歌的“应然”之用,一个则关注诗歌的“本然”之性,实为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使是前者,也并不否认诗歌的抒情本质。(补充:来源课件—1、“言”的内涵:最初的宗教情感→世俗情感:在儒家诗学里,表现为“仁”的思想;其后进一步引申为涵括佛道在内人生体验或个人志向情感。2、作为接受理论如“赋诗言志”提出来的。3、影响:理论方面,“文以明道”、“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等均为其发展,被朱自清《诗言志辨》赞为中国诗学“开山纲领”;创作方面,古代文人作品均以发抒个人理想为中心,把国家、个人、社会负责融汇于个人人生经验之中。) 2.简要分析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兴:主要是指文学的审美功能。观:文学的认识功能。“群”指文学的社会交际功能。人们借 助诗歌交流思想感情,彼此互相团结、亲近,实现团结合群。怨:主要指文学的社会批判功 能。 3.如何理解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 孟子认为,“以意逆志”是正确解读原文本的方法。此外还有以下四种,一为:“以说诗者意 逆作诗人之志。”二为:以古人之“意”逆古人之“志”。三为:“意”为作品之意,“志” 乃“作者”思想。四为:“以诗艺本体特点为意”去逆“诗之志”。 知人论世意义:1、提出了“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观点。2、“知人论世”可与“以意逆志”这种文学阐释法相联系。3、“知人论世”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传记”式批评方法。 4.简要评述荀子的文艺功能观和情志论。 ⑴对人生修养方面的作用: ①礼乐(诗)是人生修养的必须项目。儒家注重礼乐修养,其目的是达于“仁”,只有具有这样的人格境界,才能称之为君子人格。 ②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表明:在人生境界修养中,具有由幼儿到成人、由外部的行为世界到内部的精神世界的这样一个渐进原则。 ⑵外交方面的作用: “赋《诗》以言志”,断章取义的特征。 ⑶认识方面的作用: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⑷社会政治伦理方面的作用: ①兴、观、群、怨。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含答案,自考过关必备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含答案,自考过关必备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一(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 、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 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2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 _发愤著书__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3 、《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4 、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 __缘情_ 而绮靡”,“赋__体物_ 而浏亮”。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5 、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 _诗经_ 》和《_楚辞_ 》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6 、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 _气盛言宜_ ”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 _不平则鸣”论。 7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 __白居易_ 的著名书信体论文《与元九书》。 8 、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 __别是一家_”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9 、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定了“雅正”的审美标准,又提出了“ _清空_ ”和“ 意趣_ ”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 10 、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模拟复古之风,提出了“ 独抒性灵_ ,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 _性灵”说的诗学主张。 11 、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做到“不着 _一字,尽得 _风流”。 12 、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境界”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中国古代文论》练习题库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古代文论》练习测试题库 一、填空题 1、《乐记》是代儒家文论的重要总结。 2、曹丕的《》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现存的文学理论专文。 3、《》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 4、《》是中国第一部诗论专著。 5、清代章学诚评价《》为“体大思精”、“笼罩群言”。 6“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语出的《》。 7、清代最富于创造性的小说评点家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提出了人物理论。 8、“立主脑”是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的《》篇中提出的。 9、我国古代第一篇词论专文是《》。 10、“诗有三境”是唐代提出的关于诗歌意境创造的看法。 11、《曲律》的作者是。 12、儒家有三不朽:、、。 13、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的思维方式,大体上分为、、。 14、先秦的思想文化主要指和。 15、《》最显著的特点是兼容了儒道两家的思想,成为实行儒道互补的最早的成功典范。 16、儒家将经籍《》《》《》《》《》尊为五经。 17、汉人的文学评论对象主要有三方面即《》《》和汉赋。 18、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较系统的音乐理论著作。 19、曹丕将文气大致上分为两类,清为之气,浊为之气。 20、作为创作时作家的心理特征,缘情又有三种情况即、、。 21、陆机论的主体心理包括:、、驾驭语言的心理能力。 22、钟嵘的文论思想分为:吟咏情性说、、、。 23、三教是指:、、三种文化思想。 24、儒道释三种文化对唐宋金元文论的影响表现在:、、三大理论中。 二、名词解释 1、发愤著书: 2、诗无达诂: 3、象外之象: 4、兴趣说: 5、滋味说: 6、以己度物 7、物我同一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课程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诗缘情 2.发愤著书 3.词别是一家 4.尚巧贵妍 5.文笔 6.文以载道 7.意、趣、神、色 8.义理、考据、词章 9.兴观群怨 10.不平则鸣 11.风骨 12.《南词叙录》 13.诗言志 14.六观 15.以禅喻诗 16.幽情单绪 17.诗大序 18.“文气”说 19.性灵说 20.小说评点 21.以意逆志 22.吟咏情性 23.别裁伪体 24.《花部农谭》 二、简答题: 1.简述先秦儒家的主要文学观念。 2.简述《文心雕龙》中论“通变”的主要内容。 3.简述明代公安派的文学发展论。 4.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发达的原因。 5.简述明代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及创作理论。 6.简述桐城派文论的主要观点。 7.试列举汉代批评家的主要赋论观点,要求至少举出三家。 8.简述《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 9.试述孟子文艺观的主要理论主张。 10.简述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 11.简述明代小说批评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 12.试述《文心雕龙》在古代文论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13.简述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的评点。 14.简述先秦道家的主要文学观念。 15.简述清代浙西派和常州派的词论主张。 16.简述汤沈之争。 三、材料分析题: 1.王国维《人间词话》(节选)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2.叶燮《原诗·内篇》(节选)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资料

【引用】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轻松过关资料 自考专业资料2011-05-09 21:22:22 阅读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本文引用自自考通关王《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轻松过关资料》 中国古代文论 历年考题(汇编) 最新模拟考题(汇编) 课本重点资料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珍贵复习资料A、作者之意B、作品之意C、读者之意D、古人之意 20、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里的“其人”是指(D) A、圣人 B、今人 C、读者 D、作者 21、教材指出,孟子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正是在其“仁政”与“民本”思想的前提下形成的。其哲学基础是孟子的(A) A、“仁政”理论 B、人性无善恶理论 C、人性恶理论 D、人性善理论 22、孟子“知言养气”说中的“养气”应该是指作家应该(B) A、静心修养,达到“虚静”的精神状态 B、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 C、通过修炼,达到阴阳二气和谐一致 D、通过修炼,培养自己的阳刚之气 23、《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C) A、“仁政”和人性论 B、“虚静”和“物化” C、崇尚自然,反对人为 D、“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 24、《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C) A、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 B、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 C、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意在言外 D、文学作品意思与语言并重,不能偏废 25、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B) A、《孟子》“知言养气”说的影响 B、《庄子》较深的影响 C、孔子关于“诗可兴”、“可以怨”的影响 D、孔子“思无邪”说的影响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与“”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2.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即《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3.《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4.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而绮靡”,“赋而浏亮”。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5.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和《》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6.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着书”说提出了“”论。 7.“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着名的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的着名书信体论文《》。 8.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的着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9.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见《词源序》),又提出了“”和“”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 10.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摹拟复古之风,提出了“,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说的诗学主张。 11.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该做到“不着,尽得”。 12.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历年试题答案汇编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马列文论》《民间文学》《现代修辞学》《中国近现代史纲》《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现代教育技术与当代科学》等自考资料,自考试题以及答案哪里找?最近在一网站发现资料,如获至宝,自考的朋友若正在寻求《教师能力学》《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马列文论》《民间文学》等自考资料,可以与大家分享一处——可参阅自考通关星的博客:进入网站务必在“谷歌”栏目 输入:“自考通关星新浪博客”找到资料试题答案汇编。《马列文论》《中国古代文论》《现代修辞学》《文艺心理学》《中国近现代史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一、二》、《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西方文论》《教师能力学》、《现代教学设计与组织》、湖南自考《比较文学研究》《论文写作研究》《现代汉语修辞学》比较文学原理教程、赵炎秋、;论文写作概论、(论文写作研究)陈果安;汉语构件语法语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研究)、《古代文论名篇选读》韩湖初、陈良运,中国书籍出版社,《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冯特君主编;现代教学设计与组织、罗明东、高翔主编;《古代文论名篇详注》历年试题答案、霍松林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试题答案汇编\胡经之主编、政治学原理、杨光斌、主编。加入QQ群号85783362 ,或联系上面的电话或15087电话004348。进入网站务必在“谷歌”栏目输入:“自考通关星新浪博客”找到资料试题答案汇编。 自考通关星更新资料如下: 中国古代文论(包括张少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皮朝纲、蒲友俊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韩湖初、陈良运,中国书籍出版社;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讲解》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张伟;<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王文生副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国古代文论读本李壮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古代文论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李铎。) 教师能力学(李洪珍版)、《现代教学设计与组织》2000年版罗明东、高翔主编云南教育出版社 西方文艺理论(包含胡经之版本北大出版社版本、华东师大出版社版本、西北大学出版社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本)、 比较文学原理教程试题及答案、(比较文学研究)、赵炎秋、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论文写作概论试题及答案、(论文写作研究)陈果安、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汉语构件语法语篇学试题及答案(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研究)吴启主、岳麓书社、2002年版 语言学概论、外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古代汉语、文艺心理学等资料。自考通关星的博客:进入网站务必在“谷歌”栏目输入:“自考通关星新浪博客”找到资料试题答案汇编。《马列文论》《中国古代文论》《现代修辞学》《文艺心理学》《中国近现代史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

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论试题(二)

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第二套)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_________”(《论语为政》) 2.《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而在批判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_________”,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3.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_________”与“_________”与的文学批评方法。 4.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_________”的著名论断。 5.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_________”说,主张诗歌重在抒发感情,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_________”束缚的巨大作用。 6.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 ________ 》和《 _________ 》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7.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_________”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 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 __________ ”论。 8.“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 理论批评家 _________ 的著名书信体论《 ________ 》。 9.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 ____________ ”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10.明代袁宏道要求诗歌创作"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提出了“ ________”说,这是与李贽的“________”说理论一脉相承的。 11.王国维在他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________》中提出了著名的“________”,这是他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 最先提出“养气”说的先秦思想家是()。 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庄子 2 . 司马迁根据历史上的许多伟人因遭困厄而著书的事迹,概括出了()。 A.“不平则鸣”说 B.“疾虚妄”说 C.“文章为时为事而作”说 D.“发愤著书”说

中国古代文论模拟试卷一·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前为课文篇名,后为作者) 1 《文赋》陆机 2 《诗品序》钟嵘 3 《文心雕龙》刘勰 4 《戏为六绝句》杜甫 5 《与元九书》白居易 6 《答吴充秀才书》欧阳修 7 《论诗诗》(或:《题庐陵箫彦毓秀才诗卷后》)陆游 8 《答洪驹父书》黄庭坚9 《夕堂永日绪论内编》王夫之10 《人境庐诗草自序》黄遵宪 二.名词解释 1.孔子这段语录,本意是在讨论君子的道德修养。后人受到启发,将其引申到文学批评的标准问题。质,即质朴,指人的内在道德品质。文,即文采,指人的外在文饰。孔子认为,缺乏文饰,就显得粗鄙;缺乏道德修养,则显得浮华。所以,孔子认为,文质彬彬才是真正的君子。从文学理论角度看,文质关系也就是文学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文质彬彬即要求文学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2.发愤著书说的主要观点为:一是“人皆意有所郁积,不得通其道”。指的是文学作者在遭遇不幸或挫折后,往往转而著书立说,从事文学创作。二是“述往事,思来者”。文学作者往往目光远大,把希望寄托于将来。三是“欲遂其志之思”。即对自己的理想追求有强烈的自信心,这是他们坚持写作的强大动力。 发愤著书说的意义,一是实质上是提倡文学要具有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性。二是司马迁把文学写作同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联系起来,扩大了情感表现的社会意义。三是发愤著书说在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韩愈“不平则鸣”、欧阳修“穷而后工”等观点,都可看到司马迁的影响。 3.王国维的境界说包含了两个内容:真景物与真感情。同时,他特别强调真景物与真感情的表现方式(以“红杏枝头春意闹”与“云破月来花弄影”为例),

中国古代文论史试卷

中国古代文论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绪论 基本知识 1.儒家的文学教化论是从先秦到汉代逐渐形成的。 2.一般而言,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内 部规律方面。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和范畴主要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和辩证 法思想因素的影响。 4.意境说和教化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 5.诗话的源起,应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为最早。 6.何文焕的《历代诗话》,丁福保的《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郭绍虞等的《清诗 话续编》是重要的诗话资料的汇编。

7.《词话丛编》的编者是唐圭璋。 8.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 9.金圣叹把评点的批评方法推向了高峰。 10.重要的文学评点有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和脂砚斋 的《红楼梦》评点。 思考题 1.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 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 有保守落后的一面。 (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 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 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 (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 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 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 (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 和使用技巧。“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 烈的文学性。 2.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 中国古代具有系统性的文论专著不多,主要的表现形态为: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古代文论考研复习题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古代文论考研复习题 (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 绪论部分: 1.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 (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 (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 (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技巧。“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烈的文学性。 2.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 中国古代具有系统性的文论专著不多,主要的表现形态为: (1)散见于子书中的某些章节和片段的文论。 (2)笔记体的诗话和词话。 (3)文人间来往的书信和各种文集的序跋。 (4)小说和戏曲评点。 (5)散见于诗词、笔记、小说、戏曲、经传训诂、艺人谚语中有关文学的言论。 (6)古代一些选集和总集的编撰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倾向。 第一章先秦两汉文学理论: 1.为什么说先秦两汉的文论尚未成为独立和专门的学科? (1)这一时期文论与其它学术尚处于浑沌未分的状态。 (2)这一时期的文论与其它艺术论相互杂糅,难分彼此。 (3)文论的未能独立与此时文学观念的尚未净化互为因果。 2.简述荀子文论的特色。 (1)强调文艺源于情感,并对文艺的情感特征作了多方面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倡“中和”之美。 (2)认为大道由圣人表述于经典,因此圣人经典是文艺的最高典范,一切文艺应以儒家之道为指归。开后世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 3.名词解释:“三表法”。 (1)三表法是在《墨子·非命上》中提出的。 (2)三表法原意是说“言有三表”,即“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上本之于古者圣王

中国古代文论模拟试卷2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模拟试卷二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20分) 1.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篇名《太史公自序》作者:司马迁 2.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 篇名《文心雕龙·神思》作者刘勰 3.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篇名《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作者陈子昂4.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篇名《戏为六绝句》。作者杜甫 5.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 篇名:《回浦诗文集》作者:陈敏 6.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篇名:《与元九书》作者:白居易 7.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篇名:《示子通》作者:陆游 8.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 篇名:《书黄子思诗集后》作者:苏轼 9.文之不能古而今也,时使之也。 篇名:《雪涛阁集序》作者:袁宏道 10.性情遭遇,人人有我在焉。 篇名:《随园诗话》作者:袁枚 二.解释下列名词的文论内容(每小题5分,共15分) 1.兴观群怨说(孔子) “?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兴,指诗歌具体安排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可以使人从诗歌鉴赏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观,是指诗歌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群,则是认为诗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情感、加强团结的作用;怨,是指文学作品有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

2.气盛言宜说(韩愈)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发展了孟子的文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说。“气盛”,是指作家的仁义道德修养造诣很高而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人格境界,与孟子的“配义与道”而修养成的“浩然之气”含义相同。“气盛”了,就能创造出“言宜”的文章,把“养气”与作文统一起来了,先道德后文章,人品与文品统一,进一步发展了传统儒家有关创作的重要文艺思想。 3.真诗只在民间说(李开先): 明代诗坛拟古模仿之风极盛,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之说。对于这种风气,李开先等诗论家就着眼于民间创作。他们提出“真诗在民间”的口号。这也是对于过去历来推崇《诗经》国风、汉代乐府民歌的传统的发展。 三.论述题(第1、2小题各20分,第3小题25分,共65分) 1.请分析比较曹丕《典论·论文》中“诗赋欲丽”与陆机《文赋》中“诗缘情而绮靡”文学思想的区别及其意义。 曹丕在其《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体的“四科八体”论,并且指出“四科”各有其文体特点,提出了“诗赋欲丽”的观点。所谓“诗赋欲丽”,就是说指出诗、赋应该辞藻华丽,讲究文采。这与以前的文论思想相比,曹丕看到了文学与其他的史学、哲学的文章的不同特点,指出作为文学的主要体裁的诗赋区别于其它体裁文章“丽”的美学特征,使文学逐渐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这对于诗歌等抒情文学的发展,有着特别深远的影响。 陆机《文赋》中“诗缘情而绮靡”所谓“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的,这比先秦和汉代的“情志”说又前进了一步,更加强调了情的成分。这是魏晋时代文学自觉的重要表现。陆机讲“诗缘情”而不讲“言志”,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止乎礼义”束缚的巨大作用。而尽管有少数封建正统文人对这一理论命题颇有微词,但是绝大多数诗人和文论家都认同这一深刻而又精辟的著名诗学命题。陆机.强调诗歌要表现情志,修辞要美,文辞之美要建立於情志基础上..陆机借习古,拟古来自抒情志,婉转致意.他十分讲究含蓄,诗有馀味,要求文体丰满,反对清虚婉约.是故,其情感的抒发属内敛型,外面还有一层层精美的包装.观其拟作,并不单纯局限於拟古,诗中掺杂作者真正的情志,而且,不仅仅模拟古诗旨趣,还超越模仿层次,展现了字雕句琢的写作功力. 2.严羽说:“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又说:“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请以这段文字为主要材料,结合严羽《沧浪诗话》的其它资料论述他的“别材别趣”的文学思想。 答:这里所说的“别趣”,是指诗歌作品有别于一般学理性著述的美学特点;所谓“别材”,则是指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第一讲先 一、填空题 1、孔子是先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记录他言行的著作《论语》。 2、教材指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3、《论语?为政》篇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就确立了儒家文艺批评的标准。 4、《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教材指出: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6、教材认为: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7.教材指出: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精神品格之美,培养作者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然后才可能写出好作品,因此提出了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较大的“知言养气”说。 8.孟子在《公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9.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 10.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

是为得之。” 11.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12.教材指出:《庄子》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13.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 14.《庄子?外物》篇中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望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提出了“得意而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 15.《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名词解释题 1.(孔子的)“思无邪”说 《论语?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提出了"思无邪"说。"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说,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诗》三百中的作品起初不仅关涉容(歌词),而且与音乐有紧密的关系。因此,从音乐上讲,"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文学作品上讲,则要求作品从思想容到语言,都不要过分激烈,应当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2.(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阳货》里提出来的,文中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用现代的话简单地说。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的精神的作用,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第一讲先秦 一、填空题 1、孔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记录他言行的著作《论语》。 2、教材指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3、《论语?为政》篇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就确立了儒家文艺批评的标准。 4、《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教材指出: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6、教材认为: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7.教材指出: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精神品格之美,培养作者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然后才可能写出好作品,因此提出了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较大的“知言养气”说。 8.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9.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 10.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1.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12.教材指出:《庄子》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13.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

自考10401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试题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试题 一、填空题(1分x14) 1、先秦时期,史伯与晏婴相继提出了()的美学观点与政治观点。 2、明确提出“技进乎道”观点的思想家是()。 3、司马迁最著名的文论观点是()。 4、第一部专门评价五言诗的专著是()。 5、“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是文论家()的名言。 6、“品”是()时期出现的批评术语。 7、署名王昌龄的《诗格》,把“境”分为“物境”、“情境”与()三种。 8、“穷而后工”是北宋文学家()首次提出的。 9、“文料说”是文学批评家()的重要观点。 10、“结构第一”是著名文学家()的戏曲理论主张。 11、将诗歌构成界定为“理”、“事”、“情”三要素的,是文论家()。 12、认为《红楼梦》是“悲剧中之悲剧”的,是文论家()。 13、第一个对屈原及其作品提出批评指责的思想家是()。 14、“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是文学家()的著名观点。 二、单选题(1分x15) 1、反映了上古时期人们陈诗观风之风气的“季札观乐”,出自() a《国语》b《左传》c《论语》d《孟子》 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提出者是()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 3、认为“道”具有循环运动的特点,提出“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的人是() a孔子b老子c孟子d庄子 4、“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出自() a《两都赋序》b《法言》c《西京杂记》d《文赋》 5、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文论家是() a曹丕b陆机c刘勰d钟嵘 6、《文心雕龙。神思》篇的理论贡献主要是() a创作心理b艺术风格c文学发展d文学批评 7、最早运用“风骨”概念评论文学的人是() a陆机b刘勰c萧子显d萧纲 8、在中国文论史上,首次提出“兴象”这一概念的人是() a陈子昂b殷璠c刘禹锡d司空图 9、“气盛言宜”的提出者是() 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d苏轼 10、提出“妙悟”说的文论著作是() a《六一诗话》b《沧浪诗话》c《原诗》d《薑斋诗话》 11、对文学创作过程的“情”、“景”关系讲得最透彻、最富辩证色彩的诗论家是() a王夫之b叶燮c王国维d严羽 12、明清之际小说评点的集大成者是() a李贽b金圣叹c张竹坡d脂砚斋 13、从理论上论述了文学语言向通俗化演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的文论家是() a冯梦龙b金圣叹c李贽d梁启超 14、近代中国引进西方民主自由观念和竞争观念的第一人是()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试卷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20分 1 、庄子的哲学中可以看成是一种审美态度的是() A 、自然朴素B、得意忘言C、心斋、坐忘D、观生、观民 2 、“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是()关于辞赋的观点。 A 、司马迁B、杨雄C、班固D、刘安 3 、王充关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观点是() A 、疾虚妄B、内外表里,自相副称 C 、文有真伪,无有故新D、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 4 、继承孔子的文学思想,提出“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是() A 、《文赋》B、《文心雕龙》C、《毛诗序》D、《诗品序》 5 、完全可以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媲美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A 诗品B文心雕龙C原诗D文赋 6 、首创诗歌声律说,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的是() A 王充B陆机C沈约D刘勰 7 、刘勰《文心雕龙- 知音》中说:“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论述的是() A 、文学创作过程B、文学鉴赏过程 C 、文学活动的全过程D、观察事物的过程

8 、最早明确提出“意境”概念的是() A 、传为王昌龄的《诗格》B、皎然《诗式》 C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D、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9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一句”出自司空图的() A 、《与李生论诗书》B、《与王驾评诗书》 C 、《二十四诗品》D、《与极甫书》 10、朱熹文学思想的核心是() A 、文与道俱B、文道合一C、文以贯道D、文以明道 11、“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论,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是()对“诗贵传神”的一种表述。 A 、欧阳修B、苏轼C、韩愈D、严羽 12、金代元好问的诗歌理论观点集中在() A 、《答谢民师书》B、《论诗绝句三十首》C、《与李生论诗书》D、《四溟诗话》 13、明代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是() A 、前后七子B、公安派C、唐宋派D、竟陵派 14、提出诗品出于人品这种人格与创作关系观点的是() A 、陆游 B 、袁宏道 C 、梁启超 D 、刘熙载 15、小说与史传的实质区别是()与实录的矛盾对立。 A 、真实 B 、叙事性 C 、口语化 D 、虚构 16、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是明代的() A 、李贽 B 、王世贞 C 、袁宏道 D 、谢榛 17、我国的小说评点是由()开创先河的。

中国古代文论模拟试卷三

中国古代文论模拟试卷三 一.填空题:写出下列文论名句所出课文篇名和作者(每个空格1分,共20分)1.《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 课文篇名作者: 2.夫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课文篇名作者: 3.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课文篇名作者: 4.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课文篇名作者: 5.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 课文篇名:作者: 6.不名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乎为我之诗。 课文篇名:作者: 7.因情因景,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 课文篇名:作者: 8.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 课文篇名:作者: 9.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源而异派者也。 课文篇名:作者: 10.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课文篇名:作者: 二.解释下列名词的文论内容(每小题5分,共15分) 1.韵味说(司空图) 2.“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刘勰) 3.思无邪说(孔子) 第1页共2页

三.论述题(第一小题25分,第二、三小题各20分,共65分) 1.请阅读下列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羐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覧》;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於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1)以上文字作者是谁?它出于哪一篇课文? (2)请分析这段文字阐述的文论思想及其意义。 2.阅读下面一段古代文论资料,然后回答问题: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徵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1)以上文字出于哪一篇课文?作者是谁? (2)这段文字批评了哪个时代的文坛弊端?指出其弊端的主要问题是什么?(3)这段文字提出什么新的文论主张?其意义是什么? 3.阅读下面一段古代文论资料,然后回答问题:人以诗名,诗尤以人名。唐大家若李、杜、韩及昌谷(李贺)、玉谿(李商隐)〃〃〃〃〃皆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其面目也完。益阳汤鹏,海秋其字,有诗三千余篇〃〃〃〃〃〃何以谓之完也?海秋心迹尽在是,所欲言者在是,所不欲言而卒不能不言在是,所不欲言而竟不言,於所不言求其言亦在是。要不肯撏撦(摘取)他人之言以为己言,任举一篇,无论识与不识,曰:此汤益阳之诗。 (1)以上文字出于哪一篇课文?作者是谁? (2)这段文字提出什么文论主张?其意义是什么? 第2页共2页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相关考点及试题答案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相关考点及试题答案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相关考点及试题答案 自学考试资料 西方文论选读试题 (课程代码081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会饮》作者是() A、亚里士多德 B、布瓦洛 C、柏拉 图 D、康德 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 A、完全一致 B、不一致 C、相似 D、在似与不似之间 3、贺拉斯是哪个时期的文论家() A、古希腊 B、文艺复兴 C、罗马 D、启蒙时代 4、谁将“太一”作为宇宙和艺术的本原() A、普罗提诺 B、高尼罗 C、托马斯·阿奎那 D、但丁 5、哪一位文论家的文化可称为“教父神学”的文论?()

A、托马斯·阿奎那 B、维柯 C、奥古斯丁 D、柏拉图 6、下面哪一位文论家的文艺思想是以神学的本体论为前提的() A、普罗提诺 B、奥古斯丁 C、托马斯·阿奎那 D、锡德尼 7、卡斯特尔维屈罗是哪个国家的文论家?()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8、下面哪一篇文论讨论了“严肃剧”?() A、《论戏剧诗》 B、《拉奥孔》 C、《悲剧的诞生》 D、《拉辛与莎士比亚》 9、为实证式文学研究开辟道路的是() A、斯达尔夫人的《论文学》 B、泰纳的《艺术哲学》 C、桑克蒂斯的《论但丁》 D、兰波的《致保尔·德梅尼》 10、下面哪一位文论家说“文学史就是灵魂史”?() A、海德格尔 B、叔本华 C、尼采 D、勃兰克斯 11、谁把酒神精神作为悲剧的起源?()

A、王尔德 B、莱辛 C、萨特 D、歌德 12、《荒原中的女权主义批评》的作者是() A、萨义德 B、肖沃尔特 C、萨特 D、费什 13、哈桑是() A、现代主义文论家 B、唯美主义文论家 C、神学文论家 D、后现代主义文论家 14、认为小说的形式结构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具有同源同构性的是() A、歌德 B、哥德曼 C、萨特 D、弗洛伊德 15、新历史主义是哪个世纪兴起的一股文论思潮?() A、20 B、19 C、18 D、14 16、“光韵”是哪一位文论家使用的范围?() A、克罗齐 B、伽达默尔 C、本雅明 D、但丁 17、被称为“三M”之一的文论家是() A、萨义德 B、萨特 C、马尔库塞 D、巴尔扎克

自考马列文论历年试题及答案)

自考马列文论历年试题及答案 马列文论资料 围绕【《马列文艺论著选读》系 陆贵山、周忠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整理 历年考题(汇编) 最新模拟考题(汇编) 课本重点资料 (建议:论述试题,可尝试记主干,然后根据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 联系电话:15087电话004348、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 一、单选(四号字体) 1、《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的作者是(马克思) 2、马克思的第一篇政治性文章是(<<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3、“风格就是人”是马克思引用的那一位法国作家的话(布封) 4、<<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发表于(1843年) 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作者是(马克思) 6、<<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称为(巴黎手稿) 7、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已经同那一个政治团体建立了联系(正义者同盟) 8、<<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完成于(1844年4——8月) 9、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完成的标志性著作是(德法年鉴) 10、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不是非常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 11、从理念世界中寻找美的哲学是(黑格尔) 12、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宗教) 1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实践) 14、中的基本思想和宗旨所在是(阐明了劳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5、马克思把于人的联系和被改造的自然称为(人化的自然) 16、马克思在美学史上第一次科学的提出了(美是劳动的产物) 17、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的提出(劳动创造了美) 18、马克思提出人类劳动能够按照什么规律来建造(美的规律) 19、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劳动是使什么对象化的过程(人的本质力量) 20、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是(马克思) 21、“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见于与马克思的那一本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2、人类最根本的实践活动是(劳动) 23、在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4、提出“艺术表现感性事物的真理”的是(黑格尔) 2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由几个未完成的手稿组成(3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