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左孝凌 李为鉴 刘永才编著)课后习题答案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离散数学》(左孝凌 李为鉴 刘永才编著)课后习题答案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离散数学》(左孝凌 李为鉴 刘永才编著)课后习题答案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1,1-2

(1)解:

a)是命题,真值为T。

b)不是命题。

c)是命题,真值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d)不是命题。

e)是命题,真值为T。

f)是命题,真值为T。

g)是命题,真值为F。

h)不是命题。

i)不是命题。

(2)解:

原子命题:我爱北京天安门。

复合命题:如果不是练健美操,我就出外旅游拉。

(3)解:

a)(┓P ∧R)→Q

b)Q→R

c)┓P

d)P→┓Q

(4)解:

a)设Q:我将去参加舞会。R:我有时间。P:天下雨。

Q (R∧┓P):我将去参加舞会当且仅当我有时间和天不下雨。

b)设R:我在看电视。Q:我在吃苹果。

R∧Q:我在看电视边吃苹果。

c) 设Q:一个数是奇数。R:一个数不能被2除。

(Q→R)∧(R→Q):一个数是奇数,则它不能被2整除并且一个数不能被2整除,则它是奇数。

(5) 解:

a)设P:王强身体很好。Q:王强成绩很好。P∧Q

b)设P:小李看书。Q:小李听音乐。P∧Q

c)设P:气候很好。Q:气候很热。P∨Q

d)设P: a和b是偶数。Q:a+b是偶数。P→Q

e)设P: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Q :四边形ABCD的对边平行。P Q

f)设P:语法错误。Q:程序错误。R:停机。(P∨ Q)→ R

(6) 解:

a)P:天气炎热。Q:正在下雨。 P∧Q

b)P:天气炎热。R:湿度较低。 P∧R

c)R:天正在下雨。S:湿度很高。 R∨S

d)A:刘英上山。B:李进上山。 A∧B

e)M:老王是革新者。N:小李是革新者。 M∨N

f)L:你看电影。M:我看电影。┓L→┓M

g)P:我不看电视。Q:我不外出。 R:我在睡觉。 P∧Q∧R

h)P:控制台打字机作输入设备。Q:控制台打字机作输出设备。P∧Q

1-3

(1)解:

a)不是合式公式,没有规定运算符次序(若规定运算符次序后亦可作为合式公式)

b)是合式公式

c)不是合式公式(括弧不配对)

d)不是合式公式(R和S之间缺少联结词)

e)是合式公式。

(2)解:

a)A是合式公式,(A∨B)是合式公式,(A→(A∨B))是合式公式。这个过程可以简记为:A;(A∨B);(A→(A∨B))

同理可记

b)A;┓A ;(┓A∧B) ;((┓A∧B)∧A)

c)A;┓A ;B;(┓A→B) ;(B→A) ;((┓A→B)→(B→A))

d)A;B;(A→B) ;(B→A) ;((A→B)∨(B→A))

(3)解:

a)((((A→C)→((B∧C)→A))→((B∧C)→A))→(A→C))

b)((B→A)∨(A→B))。

(4)解:

a) 是由c) 式进行代换得到,在c) 中用Q代换P, (P→P)代换Q.

d) 是由a) 式进行代换得到,在a) 中用P→(Q→P)代换Q.

e) 是由b) 式进行代换得到,用R代换P, S代换Q, Q代换R, P代换S.

(5)解:

a) P: 你没有给我写信。 R: 信在途中丢失了。 P Q

b) P: 张三不去。Q: 李四不去。R: 他就去。(P∧Q)→R

c) P: 我们能划船。 Q: 我们能跑步。┓(P∧Q)

d) P: 你来了。Q: 他唱歌。R: 你伴奏。P→(Q?R)

(6)解:

P:它占据空间。 Q:它有质量。 R:它不断变化。 S:它是物质。

这个人起初主张:(P∧Q∧R) ? S

后来主张:(P∧Q?S)∧(S→R)

这个人开头主张与后来主张的不同点在于:后来认为有P∧Q必同时有R,开头时没有这样的主张。(7)解:

a) P: 上午下雨。 Q:我去看电影。 R:我在家里读书。 S:我在家里看报。(┓P→Q)∧(P→(R∨S))

b) P: 我今天进城。Q:天下雨。┓Q→P

c) P: 你走了。 Q:我留下。Q→P

1-4

(4)解:a)

所以,P∧(Q∧R)?(P∧Q)∧R

b)

所以,P∨(Q∨R)?(P∨Q)∨R

c)

所以,P∧(Q∨R)?(P∧Q)∨(P∧R)d)

所以,┓(P∧Q)?┓P∨┓Q,┓(P∨Q)?┓P∧┓Q

(5)解:如表,对问好所填的地方,可得公式F1~F6,可表达为

F1:(Q→P)→R

F2:(P∧┓Q∧┓R)∨(┓P∧┓Q∧┓R)

F3:(P←→Q)∧(Q∨R)

F4:(┓P∨┓Q∨R)∧(P∨┓Q∨R)

F5:(┓P∨┓Q∨R)∧(┓P∨┓Q∨┓R)

F6:┓(P∨Q∨R)

(6)

解:由上表可得有关公式为

1.F

2.┓(P∨Q)

3.┓(Q→P)

4.┓P

5.┓(P→Q)

6.┓Q

7.┓(P?Q)

8.┓(P∧Q)

9.P∧Q 10.P?Q 11.Q 12.P→Q

13.P 14.Q→P15.P∨Q 16.T

(7) 证明:

a)A→(B→A)?┐A∨(┐B∨A)

? A∨(┐A∨┐B)

? A∨(A→┐B)

?┐A→(A→┐B)

b)┐(A?B) ?┐((A∧B)∨(┐A∧┐B))

?┐((A∧B)∨┐(A∨B))

?(A∨B)∧┐(A∧B)

或┐(A?B) ?┐((A→B)∧(B→A))

?┐((┐A∨B)∧(┐B∨A))

?┐((┐A∧┐B)∨(┐A∧A)∨(B∧┐B)∨(B∧A))

?┐((┐A∧┐B)∨(B∧A))

?┐(┐(A∨B))∨(A∧B)

?(A∨B)∧┐(A∧B)

c)┐(A→B) ?┐(┐A∨B) ?A∧┐B

d)┐(A?B)?┐((A→B)∧(B→A))

?┐((┐A∨B)∧(┐B∨A))

?(A∧┐B)∨(┐A∧B)

e)(((A∧B∧C)→D)∧(C→(A∨B∨D)))

?(┐(A∧B∧C)∨D)∧(┐C∨(A∨B∨D))

?(┐(A∧B∧C)∨D)∧(┐(┐A∧┐B∧C)∨D)

? (┐(A∧B∧C)∧┐(┐A∧┐B∧C))∨D

?((A∧B∧C)∨(┐A∧┐B∧C))→D

? (((A∧B)∨(┐A∧┐B))∧C)→D

? ((C∧(A?B))→D)

f)A→(B∨C) ?┐A∨(B∨C)

? (┐A∨B)∨C

?┐(A∧┐B)∨C

? (A∧┐B)→C

g)(A→D)∧(B→D)?(┐A∨D)∧(┐B∨D)

?(┐A∧┐B)∨D

?┐(A∨B)∨D

? (A∨B)→D

h)((A∧B)→C)∧(B→(D∨C))

?(┐(A∧B)∨C)∧(┐B∨(D∨C))

? (┐(A∧B)∧(┐B∨D))∨C

?(┐(A∧B) ∧┐(┐D∧B))∨C

?┐((A∧B)∨(┐D∧B))∨C

? ((A∨┐D)∧B)→C

? (B∧(D→A))→C

(8)解:

a)((A→B) ? (┐B→┐A))∧C

? ((┐A∨B) ? (B∨┐A))∧C

? ((┐A∨B) ? (┐A∨B))∧C

?T∧C ?C

b)A∨(┐A∨(B∧┐B)) ? (A∨┐A)∨(B∧┐B) ?T∨F ?T

c)(A∧B∧C)∨(┐A∧B∧C)

? (A∨┐A) ∧(B∧C)

?T∧(B∧C)

?B∧C

(9)解:1)设C为T,A为T,B为F,则满足A∨C?B∨C,但A?B不成立。

2)设C为F,A为T,B为F,则满足A∧C?B∧C,但A?B不成立。

3)由题意知┐A和┐B的真值相同,所以A和B的真值也相同。

习题 1-5

(1)证明:

a)(P∧(P→Q))→Q

?(P∧(┐P∨Q))→Q

?(P∧┐P)∨(P∧Q)→Q

?(P∧Q)→Q

?┐(P∧Q)∨Q

?┐P∨┐Q∨Q

?┐P∨T

?T

b)┐P→(P→Q)

?P∨(┐P∨Q)

? (P∨┐P)∨Q

?T∨Q

?T

c)((P→Q)∧(Q→R))→(P→R)

因为(P→Q)∧(Q→R)?(P→R)

所以(P→Q)∧(Q→R)为重言式。

d)((a∧b)∨(b∧c) ∨(c∧a))?(a∨b)∧(b∨c)∧(c∨a)

因为((a∧b)∨(b∧c)∨(c∧a))

?((a∨c)∧b)∨(c∧a)

?((a∨c)∨(c∧a))∧(b∨(c∧a))

?(a∨c)∧(b∨c)∧(b∨a)

所以((a∧b)∨(b∧c) ∨(c∧a))?(a∨b)∧(b∨c)∧(c∨a)为重言式。

(2)证明:

a)(P→Q)?P→(P∧Q)

解法1:

设P→Q为T

(1)若P为T,则Q为T,所以P∧Q为T,故P→(P∧Q)为T

(2)若P为F,则Q为F,所以P∧Q为F,P→(P∧Q)为T

命题得证

解法2:

设P→(P∧Q)为F ,则P为T,(P∧Q)为F ,故必有P为T,Q为F ,所以P→Q为F。

解法3:

(P→Q) →(P→(P∧Q))

?┐(┐P∨Q)∨(┐P∨(P∧Q))

?┐(┐P∨Q)∨((┐P∨P)∧(┐P∨Q))

?T

所以(P→Q)?P→(P∧Q)

b)(P→Q)→Q?P∨Q

设P∨Q为F,则P为F,且Q为F,

故P→Q为T,(P→Q)→Q为F,

所以(P→Q)→Q?P∨Q。

c)(Q→(P∧┐P))→(R→(R→(P∧┐P)))?R→Q

设R→Q为F,则R为T,且Q为F,又P∧┐P为F

所以Q→(P∧┐P)为T,R→(P∧┐P)为F

所以R→(R→(P∧┐P))为F,所以(Q→(P∧┐P))→(R→(R→(P∧┐P)))为F 即(Q→(P∧┐P))→(R→(R→(P∧┐P)))?R→Q成立。

(3)解:

a) P→Q表示命题“如果8是偶数,那么糖果是甜的”。

b)a)的逆换式Q→P表示命题“如果糖果是甜的,那么8是偶数”。

c)a)的反换式┐P→┐Q表示命题“如果8不是偶数,那么糖果不是甜的”。

d)a)的逆反式┐Q→┐P表示命题“如果糖果不是甜的,那么8不是偶数”。(4)解:

a)如果天下雨,我不去。

设P:天下雨。Q:我不去。P→Q

逆换式Q→P表示命题:如果我不去,则天下雨。

逆反式┐Q→┐P表示命题:如果我去,则天不下雨

b)仅当你走我将留下。

设S:你走了。R:我将留下。R→S

逆换式S→R表示命题:如果你走了则我将留下。

逆反式┐S→┐R表示命题:如果你不走,则我不留下。

c)如果我不能获得更多帮助,我不能完成个任务。

设E:我不能获得更多帮助。H:我不能完成这个任务。E→H

逆换式H→E表示命题:我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则我不能获得更多帮助。

逆反式┐H→┐E表示命题:我完成这个任务,则我能获得更多帮助

(5)试证明P?Q,Q逻辑蕴含P。

证明:解法1:

本题要求证明(P?Q) ∧Q?P,

设(P?Q) ∧Q为T,则(P?Q)为T,Q为T,故由?的定义,必有P为T。

所以(P?Q) ∧Q?P

解法2:

由体题可知,即证((P?Q)∧Q)→P是永真式。

((P?Q)∧Q)→P

? (((P∧Q) ∨(┐P∧┐Q)) ∧Q)→P

?(┐((P∧Q) ∨(┐P∧┐Q)) ∨┐Q) ∨P

?(((┐P∨┐Q) ∧(P∨Q)) ∨┐Q) ∨P

?((┐Q∨┐P∨┐Q) ∧(┐Q∨P∨Q)) ∨P

?((┐Q∨┐P) ∧T) ∨P

?┐Q∨┐P∨P

?┐Q∨T

?T

(6)解:

P:我学习 Q:我数学不及格 R:我热衷于玩扑克。

如果我学习,那么我数学不会不及格:P→┐Q

如果我不热衷于玩扑克,那么我将学习: ┐R→P

但我数学不及格: Q

因此我热衷于玩扑克。 R

即本题符号化为:(P→┐Q)∧(┐R→P)∧Q?R

证:

证法1:((P→┐Q)∧(┐R→P)∧Q)→R

?┐((┐P∨┐Q)∧(R∨P)∧Q) ∨R

?(P∧Q)∨(┐R∧┐P)∨┐Q∨R

?((┐Q∨P)∧(┐Q∨Q))∨((R∨┐R)∧(R∨┐P))

?┐Q∨P∨R∨┐P

? T

所以,论证有效。

证法2:设(P→┐Q)∧(┐R→P)∧Q为T,

则因Q为T,(P→┐Q)为T,可得P为F,

由(┐R→P)为T,得到R为T。

故本题论证有效。

(7)解:

P:6是偶数 Q:7被2除尽 R:5是素数

如果6是偶数,则7被2除不尽P→┐Q

或5不是素数,或7被2除尽┐R∨Q

5是素数 R 所以6是奇数┐P 即本题符号化为:(P→┐Q)∧(┐R∨Q)∧R ?┐P

证:

证法1:((P→┐Q)∧(┐R∨Q)∧R)→┐P

?┐((┐P∨┐Q) ∧(┐R∨Q) ∧R) ∨┐P

?((P∧Q) ∨(R∧┐Q) ∨┐R) ∨┐P

? ((┐P∨P) ∧(┐P∨Q)) ∨((┐R∨R) ∧(┐R∨┐Q))

?(┐P∨Q) ∨(┐R∨┐Q)

?T

所以,论证有效,但实际上他不符合实际意义。

证法2:(P→┐Q)∧(┐R∨Q)∧R为T,

则有R为T,且┐R∨Q为T,故Q为T,

再由P→┐Q为T,得到┐P为T。

(8)证明:

a)P?(┐P→Q)

设P为T,则┐P为F,故┐P→Q为T

b)┐A∧B∧C?C

假定┐A∧B∧C为T,则C为T。

c)C?A∨B∨┐B

因为A∨B∨┐B为永真,所以C?A∨B∨┐B成立。

d)┐(A∧B) ?┐A∨┐B

设┐(A∧B)为T,则A∧B为F。

若A为T,B为F,则┐A为F,┐B为T,故┐A∨┐B为T。

若A为F,B为T,则┐A为T,┐B为F,故┐A∨┐B为T。

若A为F,B为F,则┐A为T,┐B为T,故┐A∨┐B为T。

命题得证。

e)┐A→(B∨C),D∨E,(D∨E)→┐A?B∨C

设┐A→(B∨C),D∨E,(D∨E)→┐A为T,

则D∨E为T,(D∨E)→┐A为T,所以┐A为T

又┐A→(B∨C)为T,所以B∨C为T。命题得证。

f)(A∧B)→C,┐D,┐C∨D?┐A∨┐B

设(A∧B)→C,┐D,┐C∨D为T,则┐D为T,┐C∨D为T,所以C为F

又(A∧B)→C为T,所以A∧B为F,所以┐A∨┐B为T。命题得证。

(9)解:

a)如果他有勇气,他将得胜。

P:他有勇气Q:他将得胜

原命题:P→Q逆反式:┐Q→┐P 表示:如果他失败了,说明他没勇气。

b)仅当他不累他将得胜。

P:他不累Q:他得胜

原命题:Q→P逆反式:┐P→┐Q 表示:如果他累,他将失败。

习题 1-6

(1)解:

a)(P∧Q)∧┐P?(P∧┐P)∧Q?┐(T∨Q)

b)(P→(Q∨┐R)) ∧┐P∧Q

? (┐P∨(Q∨┐R))∧┐P∧Q

?(┐P∧┓P∧Q)∨(Q∧┓P∧Q)∨(┓R∧┓P∧Q)

?(┓P∧Q)∨(┓P∧Q)∨(┓P∧┓R∧Q)

?┓P∧Q

?┐(P∨┐Q)

c)┐P∧┐Q∧(┐R→P)

?┐P∧┐Q∧(R∨P)

?(┐P∧┐Q∧R)∨(┐P∧┐Q∧P)

?(┐P∧┐Q∧R)∨F

?┐P∧┐Q∧R

?┐(P∨Q∨┐R)

(2) 解:

a)┐P? P↓P

b)P∨Q?┐(P↓Q) ? (P↓Q)↓(P↓Q)

c)P∧Q?┐P↓┐Q? (P↓P)↓(Q↓Q)

(3)解:

P→(┐P→Q)

?┐P∨(P∨Q)

?T

?┐P∨P

?(┐P↑┐P)↑(P↑P)

?P↑(P↑P)

P→(┐P→Q)

?┐P∨(P∨Q)

?T

?┐P∨P

?┐(┐P↓P)

?┐((P↓P)↓P)

?((P↓P)↓P)↓((P↓P)↓P)

(4)解:

P↑Q

?┐(┐P↓┐Q)

?┐((P ↓P)↓(Q ↓Q))

? ((P ↓P)↓(Q ↓Q))↓((P ↓P)↓(Q ↓Q))

(5)证明:

┐(B ↑C)

?┐(┐B ∨┐C) ? ┐B ↓┐C ┐(B ↓C) ?┐(┐B ∧┐C) ?┐B ↑┐C

(6)解:联结词“↑”和“↓”不满足结合律。举例如下:

a)给出一组指派:P 为T ,Q 为F ,R 为F ,则(P ↑Q)↑R 为T ,P ↑(Q ↑R)为F

故 (P ↑Q)↑R P

↑(Q ↑R). b)给出一组指派:P 为T ,Q 为F ,R 为F ,则(P ↓Q) ↓R 为T ,P ↓(Q ↓R)为F

故(P ↓Q)↓R P

↓(Q ↓R). (7)证明:

设变元P ,Q ,用连结词?,┐作用于P ,Q 得到:P ,Q ,┐P ,┐Q ,P ?Q ,P ?P ,Q ?Q ,Q ?P 。 但P ?Q ?Q ?P ,P ?P ?Q ?Q ,故实际有:

P ,Q ,┐P ,┐Q ,P ?Q ,P ?P (T ) (A ) 用┐作用于(A )类,得到扩大的公式类(包括原公式类):

P ,Q ,┐P ,┐Q ,┐(P ?Q ), T ,F , P ?Q (B ) 用?作用于(A )类,得到:

P ?Q ,P ?┐P ?F ,P ?┐Q ?┐(P ?Q ),P ?(P ?Q )?Q ,P ?(P ?P )?P , Q ?┐P ?┐(P ?Q ),Q ?┐Q ?F ,Q ?(P ?Q )?P ,Q ?T ?Q, ┐P ?┐Q ?P ?Q ,┐P ?(P ?Q )?┐Q ,┐P ?T ?┐P, ┐Q ?(P ?Q )?┐P ,┐Q ?T ?┐Q, (P ?Q )?(P ?Q )?P ?Q.

因此,(A )类使用运算后,仍在(B )类中。 对(B )类使用┐运算得:

┐P ,┐Q ,P ,Q , P ?Q , F ,T , ┐(P ?Q ),

? ?

仍在(B )类中。

对(B )类使用?运算得:

P ?Q ,P ?┐P ?F ,P ?┐Q ?┐(P ?Q ),P ?┐(P ?Q )?┐Q ,P ?T ?P ,P ?F ?┐P ,P ?(P ?Q )?Q , Q ?┐P ?┐(P ?Q ),Q ?┐Q ?F ,Q ?┐(P ?Q )?┐P ,Q ?T ?Q, Q ?F ?┐Q , Q ?(P ?Q )?P , ┐P ?┐Q ?P ?Q ,┐P ?┐(P ?Q )?Q ,┐P ?T ?┐P, ┐P ?F ?P,┐P ?(P ?Q )?┐Q , ┐Q ?┐(P ?Q )?P ,┐Q ?T ?┐Q, ┐Q ?T ?┐Q,┐Q ?(P ?Q )?┐P , ┐(P ?Q )?T ?┐(P ?Q ),┐(P ?Q )?F ?P ?Q ,┐(P ?Q )?(P ?Q )?F T ?F ?F ,T ?(P ?Q )? P ?Q F ?(P ?Q )? ┐(P ?Q ) (P ?Q )?(P ?Q )?P ?Q.

故由(B )类使用?运算后,结果仍在(B )中。

由上证明:用?,┐两个连结词,反复作用在两个变元的公式中,结果只能产生(B )类中的公式,总共仅八个不同的公式,故{?,┐}不是功能完备的,更不能是最小联结词组。

已证{ ┐(P ?Q

{ , ┐}表达,则必可用{?,┐}表达,其逆亦真。故{ , ┐}也必不是最小联结词组。 (8){∧}和{→}{∧}和{→} ┐P ?(P ∨P ∨……) ┐P ?(P ∧P ∧……) ┐P ?P →(P →(P →……)

对所有命题变元指派T ,则等价式左边为F ,右边为T ,与等价表达式矛盾。 所以{∨},{∧}和{→}不是最小联结词。

(9)证明{┐,→}和{┐, }是最小联结词组。

证明:因为{┐,∨}为最小联结词组,且P ∨Q ?┐P →Q

所以{┐,→}是功能完备的联结词组,又{┐},{→}都不是功能完备的联结词组。 所以{┐,→}是最小联结词组。

又因为P →Q ?┐(P Q),所以{┐, }是功能完备的联结词组,又{┐},{ }

不是功能完备的联结词组, 所以{┐, }是最小联结词组。

习题 1-7

(1) 解:

P∧(P→Q)

→ c → c → c →

c →

c

?P∧(┐P∨Q)

?(P∧┐P)∨(P∧Q)

P∧(P→Q)

?(P∨(┐Q∧Q))∧(┐P∨Q)

?(P∨┐Q)∧(P∨Q)∧(┐P∨Q)

(2) 解:

a)(┐P∧Q)→R

?┐(┐P∧Q)∨R

?P∨┐Q∨R

?(P∧Q)∨(P∧┐Q)∨(┐Q∧R)∨(┐Q∧┐R)∨(R∧P)∨(R∧┐P)

b)P→((Q∧R)→S)

?┐P∨(┐(Q∧R)∨S)

?┐P∨┐Q∨┐R∨S

?(┐P∧Q)∨(┐P∧┐Q)∨(┐Q∧R)∨(┐Q∧┐R)∨(┐R∧S)∨(┐R∧┐S)∨(S∧P)∨(S∧┐P) c)┐(P∨┐Q)∧(S→T)

?(┐P∧Q)∧(┐S∨T)

?(┐P∧Q∧┐S)∨(┐P∧Q∧T)

d)(P→Q)→R

?┐(┐P∨Q)∨R

?(P∧┐Q)∨R

?(P∨R)∧(┐Q∨R)

e)┐(P∧Q)∧(P∨Q)

?(┐P∨┐Q)∧(P∨Q)

?(┐P∧P)∨(┐P∧Q)∨(┐Q∧P)∨(┐Q∧Q)

?(┐P∧Q)∨(┐Q∧P)

(3) 解:

a)P∨(┐P∧Q∧R)

?(P∨┐P)∧(P∨Q)∧(P∨R)

?(P∨Q)∧(P∨R)

b)┐(P→Q)∨(P∨Q)

?┐(┐P∨Q)∨(P∨Q)

?(P∧┐Q)∨(P∨Q)

?(P∨P∨Q)∧(┐Q∨P∨Q)

c)┐(P→Q)

?┐(┐P∨Q)

?P∧┐Q

?(P∨Q)∧(P∨┐Q)∧(┐Q∨┐P)

d)(P→Q)→R

?┐(┐P∨Q)∨R

?(P∧┐Q)∨R

?(P∨R)∧(┐Q∨R)

e)(┐P∧Q)∨(P∧┐Q)

?(┐P∨P)∧(┐P∨┐Q)∧(Q∨P)∧(Q∨┐Q)

?(┐P∨┐Q)∧(Q∨P)

(4) 解:

a)(┐P∨┐Q)→(P?┐Q)

?┐(┐P∨┐Q) ∨(P?┐Q)

?(P∧Q) ∨(P∧┐Q)∨(┐P∧Q)

?∑1,2,3

?P∨Q=∏0

b)Q∧(P∨┐Q)

? (P∧Q)∨(Q∧┐Q)

? P∧Q =∑3

?∏0,1,2

?(P∨Q)∧(P∨┐Q) ∧(┐P∨Q)

c)P∨(┐P→(Q∨(┐Q→R))

?P∨(P∨(Q∨(Q∨R))

?P∨Q∨R=∏0

?∑1,2,3,4,5,6,7

=(┐P∧┐Q∧R) ∨(┐P∧Q∧┐R) ∨(┐P∧Q∧R) ∨(P∧┐Q∧┐R) ∨(P∧┐Q∧R) ∨(P∧Q∧┐R)∨(P∧Q∧R)

d)(P→(Q∧R) )∧(┐P→(┐Q∧┐R))

?(┐P∨(Q∧R)) ∧(P∨(┐Q∧┐R))

?(P∧┐P) ∨(P∧(Q∧R)) ∨ ((┐Q∧┐R) ∧┐P) ∨((┐Q∧┐R) ∧(Q∧R))

?(P∧Q∧R) ∨(┐P∧┐Q∧┐R) =∑0,7

?∏1,2,3,4,5,6

?(P∨Q∨┐R) ∧(P∨┐Q∨R) ∧(P∨┐Q∨┐R) ∧(┐P∨Q∨R) ∧(┐P∨Q∨┐R) ∧(┐P∨┐Q∨R)

e)P→(P∧(Q→P)

?┐P∨(P∧(┐Q∨P)

?(┐P∨P)∧(┐P∨┐Q∨P)

?T∨(T∧┐Q) ?T

?∑0,1,2,3= (┐P∧┐Q) ∨(┐P∧Q) ∨(P∧┐Q) ∨(P∧Q)

f)(Q→P) ∧(┐P∧Q)

?(┐Q∨P) ∧┐P∧Q

?(┐Q∨P) ∧┐(P∨┐Q) ?F

?∏0,1,2,3= (P∨Q) ∧(P∨┐Q) ∧(┐P∨Q) ∧(┐P∨┐Q)

(5) 证明:

a)

(A→B) ∧(A→C)

?(┐A∨B) ∧(┐A∨C)

A→(B∧C)

?┐A∨(B∧C)

?(┐A∨B) ∧(┐A∨C)

b)

(A→B) →(A∧B)

?┐(┐A∨B) ∨(A∧B)

?(A∧┐B) ∨(A∧B)

?A∧(B∨┐B)

?A∧T

?A

(┐A→B) ∧(B→A)

?(A∨B) ∧(┐B∨A)

?A∨(B∧┐B)

?A∨F

?A

c)

A∧B∧(┐A∨┐B)

?((A∧┐A)∨(A∧┐B))∧B

?A∧B∧┐B

?F

┐A∧┐B∧(A∨B)

?((┐A∧A)∨(┐A∧B))∧┐B

?┐A∧┐B∧B

?F

d)

A∨(A→(A∧B)

?A∨┐A∨(A∧B)

?T

┐A∨┐B∨(A∧B)

?┐(A∧B) ∨(A∧B)

?T

(6)解:A?R↑(Q∧┐(R↓P)),则A*?R↓(Q∨┐(R↑P))

A?R↑(Q∧┐(R↓P))

?┐(R∧(Q∧(R∨P)))

?┐R∨┐Q∨┐(R∨P)

?┐(R∧Q) ∨┐(R∨P)

A*?R↓(Q∨┐(R↑P))

?┐(R∨(Q∨(R∧P))

?┐R∧┐Q∧┐(R∧P)

?┐(R∨Q) ∧┐(R∧P)

(7) 解:设A:A去出差。B:B去出差。C:C去出差。D:D去出差。

若A去则C和D中要去一个。A→(C V D)

B和C不能都去。┐(B∧C)

C去则D要留下。C→┐D

按题意应有:A→(C V D),┐(B∧C),C→┐D必须同时成立。

因为C V D ?(C∧┐D) ∨(D∧┐C)

故(A→(C V D))∧┐(B∧C) ∧(C→┐D)

?(┐A∨(C∧┐D) ∨(D∧┐C)) ∧┐(B∧C) ∧(┐C∨┐D)

?(┐A∨(C∧┐D) ∨(D∧┐C)) ∧(┐B∨┐C) ∧(┐C∨┐D)

?(┐A∨(C∧┐D) ∨(D∧┐C)) ∧((┐B∧┐C) ∨(┐B∧┐D) ∨(┐C∧┐D) ∨┐C)

?(┐A∧┐B∧┐C) ∨(┐A∧┐B∧┐D) ∨(┐A∧┐C∧┐D) ∨(┐A∧┐C)

∨(┐B∧┐C∧D) ∨(┐C∧D∧┐B∧┐D)∨(┐C∧D∧┐C∧┐D)

∨(┐C∧D∧┐C) ∨(┐D∧C∧┐B∧┐C) ∨(┐D∧C∧┐B∧┐D)

∨(┐D∧C∧┐C∧┐D) ∨(┐D∧C∧┐C)

在上述的析取范式中,有些(画线的)不符合题意,舍弃,得

(┐A∧┐C) ∨(┐B∧┐C∧D) ∨(┐C∧D)∨(┐D∧C∧┐B)

故分派的方法为:B∧D,或D∧A,或C∧A。

(8)解:设P:A是第一。Q:B是第二。R:C是第二。S:D是第四。E:A是第二。

由题意得 (P V Q) ∧(R V S) ∧(E V S)

?((P∧┐Q) ∨(┐P∧Q)) ∧((R∧┐S) ∨(┐R∧S)) ∧((E∧┐S) ∨(┐E∧S))

?((P∧┐Q∧R∧┐S) ∨(P∧┐Q∧┐R∧S) ∨(┐P∧Q∧R∧┐S) ∨(┐P∧Q∧┐R∧S))∧((E∧┐S)∨(┐E∧S))因为(P∧┐Q∧┐R∧S)与(┐P∧Q∧R∧┐S)不合题意,所以原式可化为

((P∧┐Q∧R∧┐S) ∨(┐P∧Q∧┐R∧S))∧((E∧┐S) ∨(┐E∧S))

?(P∧┐Q∧R∧┐S∧E∧┐S) ∨(P∧┐Q∧R∧┐S∧┐E∧S) ∨(┐P∧Q∧┐R∧S∧E∧┐S)∨(┐P∧Q∧┐R∧S∧┐E∧S)?(P∧┐Q∧R∧┐S∧E) ∨(┐P∧Q∧┐R∧S∧┐E)

因R与E矛盾,故┐P∧Q∧┐R∧S∧┐E为真,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一学期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一学期 一.科学入门 1.探究活动是科学的主要特征。科学探究需要观察、提出疑问和实践。科学的发现能帮助 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2.实验室是我们进行科学实验的场所。在实验室工作一定要遵守实验室守则,并做好实验 必须的安全措施。 3.人类的感觉器官能力有限,所以不尽可靠。如需要作准确的测量,就必须借助各种仪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仪器及测量单位: 仪器测量单位符号 刻度尺长度千米、米、厘米km,m,cm 量筒体积米3、厘米3、升、毫升m3,cm3,L,mL 天平质量千克、克kg,g 停表时间时、分、秒h,min,s 温度计温度摄氏度°C 4.科学探究活动主要涉及以下六个基本要素;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 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观察、记录、猜测,等等。 5.实验意外紧急应变措施p9 a)烫伤:用蓝油烃(tīng)涂抹;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b)化学试剂沾到手臂上: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c)化学试剂溅进眼睛里:用蒸馏水冲洗。 d)实验中发生着火:用灭火器扑灭;用湿抹布覆盖;用黄沙覆盖。 6.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p12 7.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量筒必须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 平位置。p16 8.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p18 9.每个人心跳次数是不尽相同的。一个人的脉搏跳动和心跳次数是相同的。运动后,我的 脉搏跳动和心跳加快。利用自身的脉搏或心跳次数的规律可以粗略地估计时间。p23 10.异名磁极相吸,同名磁极相斥。p27 二.生物的世界 1.科学家喜欢研究身边的事物,他们既研究生物,也研究非生物。 2.生物的特征之一是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3.我们可以尝试在家中饲养小动物,作长时间的观察,深人了解其特征,例如: a)它的外形; b)它的活动形态; c)它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d)它生活的环境; e)它的进食习惯; f)它对人类的影响。 4.蜗牛爱吃植物的嫩叶,对农作物有害。 5.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生物,科学家按它们的特征来分类。 6.生物可以通过检索表进行分类。 7.生物检索表的基本原理是:按生物个体之间都存在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来划分。划分原 则是:先划分最基本的差异,再划分较细的,依此类推。因此同种生物最少拥有一个共

科学(上海牛津版)

《科学(上海牛津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教学设计大纲 一、本章内容解析 二、本章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三、本章教学安排 1、整体框架结构 2、核心主题概要 3、总体教学目标 4、建议课时安排 5、分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科学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 预期目标: 活动建议: ◆学习自评、互评表 ◆“我是小小科学家”---课外探究 6、分节课件设计 四、教学目标监测试题 五、教师教学参考资料 上海尚德实验学校陈尧

《科学(上海牛津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教学设计 一:本章内容解析 科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也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科学原理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同时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欲望,不断地在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观察、表达、交流、探究、创新、合作、动手等能力,整体上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了立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让每一节科学课都尽量达到精彩高效的目标,同时在“二期课改”的引领下,我们也要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本章是初中科学预备年级的第一章内容,共有四小节:科学入门、走进科学实验室、简单的实验技巧、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课到底要学什么,如何学习科学,以及学好科学必须具备哪些最基本的技能。在第一节中,共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是怎么进行探究的、发明发现,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并通过实践尝试着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就已经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了,从而拉近学生与科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并不是高深莫测、遥不可及的,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习科学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快乐和益处。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将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要让他们了解在实验室学习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守则,当然即使遵守了实验室守则,难免还是会遇到意外,那我们应该具备哪些简单的实验室意外应急措施呢?第三节:简单的实验技巧中讲述了电子天平、刻度尺、量筒、温度计、酒精灯、秒表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技巧,这些都是学生在以后的科学探究中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当然除了这些以外,观察和记录也是科学探究中不可缺少的工作,这其中又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呢?这就是本章第四节的内容。

201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生命科学试卷参考答案

*.* *.* 201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生命科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 (试卷卷面总分为100分,考试成绩按“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第表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D C B A A B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C D B D A D C B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80分,每空格1分,答案合理均给分) 21.(5分)(1)遗传(2)可遗传(3)父亲XY 常染色体 22.(10分)(1)反射弧感受器效应器传入神经(2)⑤脊髓大脑 (3)无有(4)大脑对于脊髓的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3.(8分)(1)毛细血管物质(气体)交换二氧化碳氧气 (2)消化小肠(3)肾脏(4)神经(内分泌或运动也可) 24.(6分)(1)艾滋病和甲型流感甲型流感甲型流感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2)蛋白质(3)糖尿病生活方式 25.(7分)(1)无痛碘酊(碘酒)创可贴(消毒纱布) 保护伤口,减少细菌感染 (2) D C B A 26.(6分)(1)①徒手切片(2)②③气孔右下方 27.(9分)(1)脊柱无脊椎(2)身体外骨骼 (3)2 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4)鳃⑤③ 28.(7分)(1)真菌细菌病毒(2)1 无异养(腐生) (3)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热膨胀 29.(6分)(1)科种(2)双名法 (3)菜粉蝶Drosophila melanogaster Drosophila 30.(9分)(1)池塘水阳光(2)水草螺蛳单向流动,逐级减少(3)1 2 光照(4)水质、水温等 31.(7分)(1)室内照明等 (2)室内制冷等保温材料等废料发酵产生沼气等 (3)二氧化碳(碳)(4)B C

上海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整理下(全)

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一、DNA分子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时间: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基因突变就发生在该期)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条件:模板 DNA两条链、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酶、能量意义:遗传特性的相对稳定(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例: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5 〕脱氧核苷酸。 (2)若〔3〕为胞嘧啶,则〔4〕应是鸟嘌呤 (3)图中〔8〕示意的是一条多核苷酸链的片断。 (4)DNA分子中,由于〔6 〕碱基对具有多种不同排列顺序,因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5)DNA分子复制时,由于解旋酶的作用使〔 7 〕氢键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 二、RNA分子 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由于组成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只有4种:腺嘌呤(A)、尿嘧啶(U)、鸟嘌呤(G)和胞嘧啶(C),因此,核糖核苷酸有4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由于RNA没有碱基T(胸腺嘧啶),而有U(尿嘧啶),因此, A-U 配对, C-G 配对。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通常是单链结构,我们所学的RNA有 mRNA 、 tRNA 、 rRNA 等类型。 三、基因的结构与表达 1、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携带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 (1)转录 场所:细胞核 模板: DNA一条链 原料:核糖核苷酸 产物: mRNA

牛津上海版科学六年级下学期知识点

第5章能与能源 1.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太阳能释放光能和热能,电线中输送电能,敲鼓发出声能,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食物为我们提供化学能,举高的重物、压缩(或拉长)的弹簧具有势能。 2.能可以(可以/不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发电机主要将动能转化成电能,电池主要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电动机主要将电能转化成动能,蒸汽机主要将热能转化成动能,电梯主要将电能转化成势能。 3.热是以对流、传导、辐射三种方式进行传递的。流体(气体和液体) 4.当气体受热时,气体粒子的运动速度增大,粒子间的距离增大,因而气体受热后体积增大,密度减小。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上移动,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下移动,造成对流。热在空气中主要是以对流的形式传递的。 5.当水受热时,热水因而膨胀, 6.固体粒子不能自由移动,只能在固定的位置附近振动。固体受热时,固体粒子会振动 逐渐扩大,热也逐渐传至低温的地方。热在固体中能从高温的一端传递到低温的一端,这种热 7 8 9当上部的水受热时, 10空气的导热性较差, 11 棉花等作为制造御寒衣服的材料。

12.金属是热的优良导体,所以大部分煮食器皿用金属制造。关上电冰箱的门,可以防止热通过空气的对流传递到冰箱里。 13.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各种形式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太阳能、煤、天然气等。凡是由一次能源经过转化或加工制造而产生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焦炭、煤气、电能等。 14.石油、天然气、煤、核能等称为常规能源。新能源泛指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第6章水与人类 1.水质污染的原因有:①工业“三废”(废渣、废气、废水)的排放;②农药、化肥等的使用;③大量生活污水的排放。 2.水中的杂质与净化方法 水中的杂质去除杂质的方法 悬浮的微粒先用(沉淀)法除去较大的颗粒,再用(过滤)法除去小颗粒 微小生物加入(氯)消毒法 已溶解的物质(蒸馏)法 3.过滤时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 4.水的三态变化 5.沸腾只有达到沸点时才能发生,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沸腾)。温度升高,空气流通速度加快,液体面积增大,都能加快水的蒸发。 6.冰块熔化时,温度不变;水加热至沸腾后,温度不变。 7.水从植物表面蒸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 第八章《身边的溶液》 1.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 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试纸。 3.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 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中性紫无色酚酞试液——只有遇碱才变红。 pH试纸——酸红黄色/ 碱深绿、蓝紫色/ 中性黄绿色。 4.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值表示pH的范围是由0至14。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 pH越小,酸性越强;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当pH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酸性增强碱性增强 5.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 弱。当酸碱正好中和时,溶液pH=7(中性)。 6.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当雨水的pH小于5.6时,称为酸雨。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 和硝酸,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 7.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我们在使用酸溶液 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p2 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p2 例:盐(溶质)+水(溶剂)→盐水(溶液) 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p4 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p4,5 12.pH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p10 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p11 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 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 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p16 15.酸雨的危害:p19 a)使植物死亡; b)腐蚀建筑石料和金属材料; c)使河川湖泊变成酸性,使水生生物不能生存; d)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刺激皮肤,引起呼吸道疾病。 16.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p22 a)镁:反应剧烈,释放大量氢气; b)锌:反应较快,释放大量氢气; c)铁:反应缓慢,释放少量氢气; d)铜:不发生反应。 氢气的检验--------点燃的木条,听到“扑”的一声或轻微爆鸣声

2018上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命科学生物等级考真题卷

上海市2018学年度等级考监控测试 生命科学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全部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分析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等题型。 3.考生应用2B铅笔、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图1为丙氨酸结构式,依据氨基酸结构通式,判定他的R基是() A. -H B. -NH 2 C. -COOH D. -CH 3 2. 我国科学家钟杨已保存种子4000万种,他的团队贡献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离体保护 D.异地保护 3. 图2为某动物细胞周期中各期时长,该细胞分裂间期时长为() A. 1h B. 4h C. 12h D. 21h 4. 使用显微镜目镜测微尺在低倍镜10X下测量变形虫,测得虫体长占20格,转换高倍镜40X虫体所占格数为() A. 10格 B. 20格 C. 40格 D. 80格 5. 表1为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该实验结果可以证明酶() 表1 步骤1号试管2号试管 1加淀粉液2ml加淀粉液2ml 2加充足淀粉酶加充足脂肪酶

3加碘液加碘液 现象不变色变蓝 A.具有高效性 B. 具有专一性 C. 本质为蛋白质 D. 本质为RNA 6.为一个基因型AaBb的土豆,将其块茎埋入土中,其后代基因型为()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7.如图3是人体内物质X和Y的代谢示意图,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糖酵解 B.物质Y是丙酮酸 C. Z表示卡尔文循环 D. 物质X是脂肪 8.发财树浇水太多容易导致烂根,烂根后植物能检测出() A.乙醇与CO 2 B. 仅CO 2 C. 仅O 2 D. 仅H 2 O 9.吸收外周组织中多余胆固醇并运到肝脏的脂蛋白主要是() A.乳糜微粒CM B. 高密度脂蛋白HDL C. 低密度脂蛋白LDL D.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10. 小萌正在参加百米赛跑,下列状况中符合此时身体情况的是() A. 支气管扩张,心跳加快 B. 支气管收缩,心跳加快 C. 支气管扩张,心跳减慢 D. 支气管收缩,心跳减慢 11. 图4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光学显微镜照片,该细胞刚完成() A. 细胞核分离 B. 染色单体分离 C. DNA双链解开 D. 同源染色体分离

最新上海高中生命科学全部知识点归纳(会考)全)

主题一走近生命科学 1.1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学习内容 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命科学的早期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以及西方国家的科学家对生命科学早期研究的重要成果。 ?春秋《诗经》北魏贾思勰《齐 民要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 目》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对动植物广泛观察 ?古罗马盖仑解剖动物 2.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手段。 ?早期——描述法与比较法 ?后期——实验法,以孟德尔、摩尔根等 为典型 3.生命科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伟大成就。 ?17世纪显微镜发明——生命科学进入 细胞水平 18世纪瑞典林耐“生物分类法则”,制定生 物命名的方法 ?19世纪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 ?1859年英国人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提出“进化论” ?1865年奥地利人孟德尔发表《植物杂交 试验》,建立遗传学 ?美国人摩尔根进一步研究分子遗传学 ?20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发展方向——宏 观:生态学微观:分子生物学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 结构——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 ?我国合成具有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蛋 白质)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tRNA) ?多利羊的意义——通过高度分化的体 细胞(乳腺细胞)来克隆动物 ?人体胚胎干细胞研究——生命科学“阿 波罗登月计划” ?2000年,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成功,具 体内容为人类基因组的碱基对序列的 测定 4.生命科学发展对人类经济、生活和科学发展的贡献。 5.技术的发展对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6.21世纪生命科学面临的重大课题与未来的发展前景。 ?脑科学未解之谜最多 ?转基因技术 ?后基因组计划 ?自己总结 1.2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学习内容 1.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新的疑问 2.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 ?重视观察和实验 3.“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 ?显微镜操作注意点:对光明亮先低 倍镜观察再高倍镜高倍镜下只能 使用细调节器,如果光暗,可以调节聚 光器和光圈转换物镜要使用转换器 ?两个保卫细胞之间是气孔 主题二生命的基础 2.1 生物体中的化合物 学习内容 1.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作用、存在 形式。 ?含量最多

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六年级第二学期牛津版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二学期 五.能与能源 一)能的形式 1.在我们的周围,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有热能(电热器)、光能(电灯、电视机)、声能(警钟)、电能、动能(飞驰的快艇)、势能(打桩机、弹簧)和化学能(石油燃烧)等多种形式。 打桩机位置越高,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弹簧拉伸越长,弹性势能越大。 二)能的转换 2.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3.能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 4.利用能的转化器可以把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5.受控制的能的转化往往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但失控的能的转化则会带来灾害,例如火灾等。 6.人类制造各种机械(或称为能的转化器)来控制能的转化的形式、发生时间和地点。 三)热的传递。 热由高温的地方转移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递。热可以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在空气中,热主要以对流的形式传递。 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热主要以对流的形式传递。 在固体中,热是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的。 辐射可以在真空和空气中进行。 7.当流体的粒子由温度较高的地方移至温度较低的地方时,对流便会出现。这种粒子的移动,称为对流。 8.当气体中粒子受热时,它们的运动速度加快,同时粒子间距离会增大。气体受热膨胀后,它的密度相对地比四周气体的密度小。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上移动,而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下移动,于是便形成对流。 9.当水受热时,粒子间距离增大,热水因而膨胀,同时密度变得比冷水小。密度较小的

热水向上升,密度较大的冷水向下流回补充,形成对流。 10.固体受热时,固体粒子振动地更剧烈,它们通过碰撞,影响相邻的粒子,使它们振动加剧,受影响的范围逐渐扩大,热也逐渐传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导。 11.热的传导是通过粒子的振动而传递的,热的对流是通过粒子的自由移动而传递的。 12.辐射是一种不需介质的传热方式。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太阳能也是通过辐射转移至地球的。 13.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不同。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好,称为热的良导体。非金属的导热性较差,称为热的不良导体。p20 14.不同导热体的导热性能不尽相同。 15.传导和对流均可在空气或水中发生,但以对流为主。而当上部空气或水受热时,热只能向下传递,这是传导,而不是对流。水和空气的导热性差。 16.传导主要在固体中出现。当部分粒子振动加剧时,传导便会出现。 17.以下的方法可以防止热的流失: (i)使用热的不良导体,避免热以传导的方式流失; (ii)使用密封容器,避免热以对流的方式流失。 18.动物使用不同的方式保持体温。毛皮、毛发、羽毛和皮下脂肪均可防止热经皮肤流失。北极熊和野狼的身体表面是厚厚的皮毛,皮毛间储藏的空气为它们保暖。鸟类利用羽毛保暖。鲸皮下有厚厚的脂肪防止热经皮肤流失。人类衣物中储藏的空气可以减少有传导和对流而散失的热。 19.包围着烧瓶的物质称为隔热体。毛皮和羽毛的空间里藏有空气,而空气是不良的导热体,因此可以减少热的传导。隔热体所藏的空气越多,保温能力越强,因此人类利用皮革、羽绒、棉花等物质作为制造御寒衣服的材料。 20.保温装置:保温瓶的内外瓶壁之间是真空的,作用是防止热通过传导或对流进入或离开。镀银的瓶壁可以减少通过传导散失或传入的热。软木塞和玻璃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少热的传导。

上海市高考生命科学试卷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上海生命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磷和氮元素的是 A.丙酮酸B.核苷酸C.氨基酸D.脂肪酸 2.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 A.细胞核B.核糖体C.叶绿体D.溶酶体 3.下列生物过程中,属于营养繁殖的是 A.面包酵母的出芽B.蔷薇枝条扦插成株 C.青霉的孢子生殖D.草履虫的分裂生殖 4.某亲本DNA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DNA子链,以黑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的DNA子链,该亲本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是 5.植物细胞具有发育为完整植株潜能的决定因素是 A.细胞膜B.细胞核C.线粒体D.叶绿体 6.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须在mRNA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但原核生物的mRNA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针对这一差异的合理解释是 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B.原核生物的tRNA 三叶草结构 C.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进入细胞核 D.真核生物的mRNA必须通过核孔后才能翻译 7.控制传染源是抑制微生物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下列做法属于对传染源进行控制的是A.接种特效疫苗B.设立隔离病房 C.注射相应抗体D.室内定期通风 8.在真核细胞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是启动细胞DNA复 制的必需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复制前复合体“形成,进而启 动DNA复制。参照图1所示的细胞周期,“复制前复合体”组装完成 的时间点是 A.1 B.2 C.3 D.4 9.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在一个由600只长翅果蝇和400只残翅果蝇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40%,那么隐性基因v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 A.20% B.40% C.60% D.80% 10.图2为果蝇X染色体的部分基因图,下列对此X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来自雄性,则经减数分裂不能产生重组型配子 B.若来自雌性,则经减数分裂能产生重组型配子 C.若发生交换,则发生在X和Y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D.若发生交换,图所示四个基因中,f与w基因间交换频率最高

2017上海初中生命科学学业考参考答案

2017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生命科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 (试卷卷面总分为100分,考试成绩按“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第表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80分,每空格1分,答案合理均给分) 21.(9分)(1)血浆组织液相对稳定(2)A (3)B (4)滤过重吸收 C (5)统一整体(整体) 22.(8分)(1)树突细胞体轴突(2)A (3)反射弧②⑤③ (4)不能反射弧不完整 23.(7分)(1)蛋白质基因(2)性染色体女性父方母方(3)D 24.(5分)(1)120 (2)畅通呼吸道(3)搏动(4)② (5)绷直垂直下压 25.(9分)(1)鳃肺(2)龟摆脱对水域环境的依赖(陆地生活)(3)外骨骼附肢(4)放大镜(解剖镜、显微镜)镊子(5)脊柱 26.(7分)(1)种(2)百合(3)界门纲目科(4)柱头受精⑥(5)双名法27.(9分)(1)B 病毒核酸(2)C 酵母菌 D (3)成形的细胞核无(4)孢子 28.(7分)(1)腮腺炎病毒抗体特异性(2)寄生(3)传染源的管理(4)不能接种流感疫苗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流感病毒)起作用, 对其他病原体(腮腺炎病毒)不起作用。 29.(6分)(1)C B (2)清水薄(3)⑤(4)② 30.(7分)(1)排除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控制单一变量(2) D (3)氧气(阳光)(4)阳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黑暗环境下,金鱼藻和小鱼均进行呼吸作用,D缸中的氧气消耗得快31.(6分)(1)自我调节(2)二氧化碳(3)越大(4)肺泡 (5)戴专用口罩、减少室外活动等(6)提倡公交出行等

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六年级第二学期牛津版

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六年级第二学期牛津版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二学期 五. 能与能源 一)能的形式 1.在我们的周围,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有热能(电热器)、光能(电 灯、电视机)、声能(警钟)、电能、动能(飞驰的快艇)、势能(打桩机、弹簧)和化学能(石油燃烧)等多种形式。 打桩机位置越高,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弹簧拉伸越长,弹性势能越大。 二)能的转换 2.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3.能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 4.利用能的转化器可以把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5.受控制的能的转化往往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但失控的能的转化 则会带来灾害,例如火灾等。 6.人类制造各种机械(或称为能的转化器)来控制能的转化的形式、 发生时间和地点。 三)热的传递。 热由高温的地方转移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递。热可以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在空气中,热主要以对流的形式传递。 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热主要以对流的形式传递。 在固体中,热是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的。 辐射可以在真空和空气中进行。 7.当流体的粒子由温度较高的地方移至温度较低的地方时,对流便会 出现。这种粒子的移动,称为对流。 8.当气体中粒子受热时,它们的运动速度加快,同时粒子间距离会增大。气体 受热膨胀后,它的密度相对地比四周气体的密度小。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上移动,而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下移动,于是便形成对流。 9.当水受热时,粒子间距离增大,热水因而膨胀,同时密度变得比冷 水小。密度较小的热水向上升,密度较大的冷水向下流回补充,形成对流。 10.固体受热时,固体粒子振动地更剧烈,它们通过碰撞,影响相邻的 粒子,使它们振动加剧,受影响的范围逐渐扩大,热也逐渐传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导。 11.热的传导是通过粒子的振动而传递的,热的对流是通过粒子的自由 移动而传递的。

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命科学试卷

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命科学试卷一、选择题(共30 分,每小题1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不属于细胞膜成分的是 A.磷脂B.蛋白质C.胆固醇D.纤维素 2.人和动物通过特定的感受器获取外界信息,下列属于化学感受器的是 A.嗅觉感受器B.红外感受器C.光感受器D.声波感受器 3.无机盐在生物体内起重要作用。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碘是甲状腺素的成分之一B.无机盐浓度影响内环境的稳定 C.无机盐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D.铁是叶绿素分子合成的必需元素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A.检测叶绿体色素在细胞内的分布B.准确测定叶绿体色素的含量 C.测量叶绿体色素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D.验证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及其颜色 5.某正常动物细胞内Na+浓度低,K+浓度高。细胞内积累K+和排出Na+的运输方式是A.自由象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胞吐 6.下列反应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核糖核酸+水→核糖核苷酸B.甘油+脂肪酸→脂肪+水 C.葡萄糖+葡萄糖→麦芽糖+水D.丙酮酸→二碳化合物+CO2 7.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望梅止渴B.膝跳反射C.缩手反射D.吮奶反射 8 .图1 表示细胞中常见的姚触,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虚线框内为肽键B.化合物甲不含游离竣基 C.化合物丙不含游离氨基D.化合物乙的R 基为一H 9 .下列图像中,能表示初级精母细胞的是

10.关于生物体内水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葫芦中的含水量通常比小麦中的高 B.肝细胞中的含水量通.常比骨细胞中的高 C.处于休眠状态的小麦种子中通常不含水分 D.黄瓜幼苗体内的水分占其鲜重的绝大部分 11.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飞正确的是 A.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一定是杂合子B.羊的黑毛和卷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C.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一定相同D.等位基因A 和a 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12.去雄后,给未受粉番茄雌蕊的往头上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子房将A.停止生长和发育B.发育成种子C.发育成有籽果实D.发育成无籽果实13.下列试管中,能产生大量气泡的是 14.下列有关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TP 转化成ADP 可储存大量的能量 B. A TP 转化成ADP ,高能磷酸键全部断开 C. ADP 转化成ATP 所需能量只来自细胞呼吸 D.ATP和ADP 相互转化普遍存在于活细胞中 15.正常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A. 22+XY B. 22+XX C. 44+XX D. 44+XY 16.基因型为Yy Rr的豌豆植株能产生的配子是 A. YY B. C. Yy D. yR 17.图2 为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完整word版)2019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生命科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9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生命科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 (试卷卷面总分为100分,考试成绩按“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第表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80分,每空格1分) 21.(9分) (1)B (2)反射弧效应器传出神经传入神经 (3)④脊髓大脑皮质(大脑) (4)无膝跳反射或有伸小腿反应,大脑对脊髓的活动能够进行调节和控制(说明:此空格为1分,主要关注“大脑对脊髓的活动能够进行调节和控制”)22.(7分) (1)变异(2)显性隐性(3)蛋白质基因(4)A (5)母亲 23. (10分) (1)消化小肠吸收营养物质(2)呼吸增多 (3)泌尿(肾小管)重吸收(4)②(5)神经内分泌 24.(7分) (1)抗原抗体(2)细菌空气传播(3)预防接种疫苗(合理即给分)(4)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寄生 25.(5分) (1)120 (2)② A (3)E→C→D(4)B 26.(9分) (1)脊柱(2)节肢具有外骨骼,身体分节,附肢分节(合理即给分) (3)两栖Pelophylax 双名(4)种多近 27.(13分) (1)显微镜为了可见光能穿过被观察的物体 (2)①、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气体交换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即给分)叶脉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保留版权学业考试(2019)初中生命科学试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3)①传粉③种子⑥子房( 4)吸引昆虫 28.(8分) (1)流线(纺锤)(2)鳍鳃鳞片(3)不恒定 (4)以防损伤鲫鱼的内部器官 (5) (6)从前往后、从上往下、由表及里(写出一个即给分) 29.(12分) (1)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水、阳光、空气等(合理即给分)分解 (2)太阳的光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通气组织发达 (4)①重复3次实验选择20只水蚤而不是1只水蚤(合理即给分) ②经过梦清园人工湿地后,水质有改善,水蚤成活率增加(或随着时间的推移,水 蚤的存活数减少) (5)浇花、环卫用水等(合理即给分)作为肥料 学业考试(2019)初中生命科学试卷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生命科学会考试卷

200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生命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将下列各题中一个正确选项的编号填入括号内) 1.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 ) A .组织 B .细胞 C .器官 D .系统 2.右图表示构成人体心脏的一种组织,它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该组织的名称是…………( ) A .上皮组织 B .肌肉组织 C .结缔组织 D .神经组织 3.在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过程中,能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组织细胞中去的是…………( ) A .消化系统 B .呼吸系统 C .循环系统 D .生殖系统 4.下列哪种激素分泌不足可导致糖尿病?……………………………………………………( ) A .甲状腺激素 B .胰岛素 C .生长激素 D .雄性激素 5.下列各项中能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是…………………………………………………………( ) A .糖类 B .脂肪 C .维生素 D .基因 6.下列紧急情况的救护中,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的是………………………………………( ) A .中风 B .骨折 C .大面积烧伤 D .溺水导致的心跳骤停 7.右图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神经冲动在该反射弧中的传导顺序是………………( )

A.2→1→3→5→4 B.4→5→3→1→2 C.2→1→5→4 D.4→5→1→2 8.联合国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今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烟草吞噬生命”。长期吸烟易导致下列哪种疾病的发生?…………………………………………………() A.肺部病变B.艾滋病C.肝炎D.流感 9.下表为某成年男子的血液常规化验结果,其中指标异常的是……………………………() A.红细胞(RBC)B.白细胞(WBC)C.血红蛋白(Hb)D.血小板(PLT) 10.根据健康新概念,健康是指…………………………………………………………………() ①躯体健康②心理健康③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11.下列是对不同伤口的处理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A.对于四肢部位较浅的刺伤,可用消毒过的镊子拔出刺入物,并涂抹抗生素软膏即可B.对于有毒硬物引起的深度刺伤,可用消毒过的镊子将刺入物拔出后,再用“创可贴” 覆盖即可 C.对于出血不多、伤口较小且比较干净的割破伤,可用碘酒消毒,然后再用“创可贴” 覆盖即可 D.对于出血较多、伤口大而深的割破伤,应立即压迫止血,在包扎后赶紧送医院治疗12.下列植物类群中,没有真正根、茎、叶分化的是……………………………………………()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13.下列植物类群中,最高等、最繁茂的类群是………………………………………………()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命科学试卷

2012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生命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DNA所示)证明了.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噬菌体结构如图l132 P是遗传物质。 该实验涉及标记,标记的部位是 B.② A.④ D.①或② C.①和② 2.下 列结构中,能接受化学信息的是 B.内耳中的耳蜗 A.视网膜上的视细胞 D.舌 上的味细胞 C.皮肤中的压力感受器 3.青少年摄入脂质过少不利于健康与生长,这是因为 脂质.是直接能源物质 A.是细胞代谢反应的辅酶 B .是性激素合成的原料 C.可 以全部转化为维生素 D设计2为验证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理,某同学在暗室中按图 4. 进行实验,其结果应为.胚芽鞘不生长 B.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A .胚芽鞘直立 生长 D.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C胞中的染色.蚕豆体细胞有12条染色体,则有丝分裂后期 细5 体数目是 36条.24条 D. A.6条 B.12条 C 6.无机盐在生物体内起重 要作用。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B.缺锌易造成人体生长发育不良 A.缺 钙易导致人体肌肉抽搐.铁是叶绿素分子必要的合成元素 DC.碘吸收过少影响甲状腺素的 合成“无心插柳柳成荫”表述的生殖类型是7..有性生殖.出芽生殖 C.孢子生殖 D

A.营养繁殖 B 基因A和A.图3是基因型为Aa的某细胞处在某分裂时期的细胞形态图,则8 的分离将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A D.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9.细胞分化后,浆细胞能合成抗体,肌肉细胞能合成肌动蛋白。下列关于浆细胞和肌肉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不同,蛋白质有所不同DNA.相同,蛋白质有所不同 B.DNA A 不同,蛋白质完全相同相同,蛋白质完全相同 D.DNA. CDNA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表中内容所蕴含的信息是10.表1为不同生物体的含水量 表1 休眠种子高等植物哺乳动物藻类青蛙鱼类水母 <10 60-80 97 90 82 65 78 A.生物体含水量与其生存环境相关 B.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C.生物体含水量与其体重大小相关 D.休眠种子含水量与其代谢水平有关 11.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激素治疗,该激素为 A.胰岛素 B.生长激素 C.雄性激素 D.胰高血糖素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起重要作用,能够抑制细胞伸长和分裂的激素是12. A.生长素 B.脱落酸 C.赤霉素 D.细胞分裂素

上海会考高中生物全

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 1 ?生命科学是研究 生命活动及其规律 的科学,关系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 域。 描述法 _ 和 进行研究,随 实验法 逐渐成为生命科学主要研究手段。 3 ? 17世纪 ________ 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 1953年 DNA 双 螺旋 ____________ 模型的建立,将生命科学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 4. 生命科学的探究源自问题的提出,为 了解决问题,可以提出多种 假设 ,用 观察 、 调查 和 实验 来加以检验是否正确。 5 ?从总体上看,当代生物科学主要朝着 微观 和 宏观 两个方面发展:在 微观 方面,生物学已经从细胞水平进入到 分子 水平去探索生命的本质;在 宏观 方面, 生态学 逐渐兴起并取得了巨大发展。 第二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1. 水 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它是化学反应的 介质 ,并有 运送 物质、参与代谢 、调节保持体温的作用。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 自由水 和结 合水两种。 2. 无机盐大多数以 离子 形式存在于生物体内,其含量虽然很 少,但却有多方面的重要 作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 组成成分,如 Fe 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Mg 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许多无机盐离子对于 生物体的代谢活动 有重要作用,如血 液中Ca 含量太低就会出现抽搐现象;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 内环境的稳定 也很重要。 3 ?一般情况下,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合物是 水;占细胞鲜重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蛋白 质;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 蛋白质;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水 ;旱生植 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水 。 4. 糖类的通式是 (CH20) n 。糖类可分为—单糖 、双糖和 多糖等几类。 葡萄 糖 和 果糖 属于单糖, 葡萄糖 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核糖 一般 不作为能源物质,它们是核酸的组成成分;双糖中 蔗糖 和 麦芽糖 是植物糖, 乳糖_是动 物糖;多糖中 糖原是动物糖,淀粉和 纤维素是植物糖, 淀粉和 糖原 是 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5. 脂类主要是由 —C 、H 、0 3种化学元素组成。 脂肪 、—磷脂—和—胆固醇—是 最常见的脂质。脂肪由 甘油 和 脂肪酸 组成,脂肪主要是生物体内的 储能 物 质。磷脂分子结构中有 亲水性头部 和—疏水性尾部 ,是构成 膜结构 — 的主要成分,胆固醇是构成 ________细胞膜 ______ 结构的重要成分之一,也是许多 —激 素___________ 以及维生素D 的原料。 2 ?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早期,主要是采用 着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

3320.牛津上海版初中科学动植物的分类1教案

动植物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将动物和植物进行简单分类;初步掌握科学家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方法;学会将脊椎动物进一步分类;能将植物分成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寻找生物图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科学家对动植物简单分类的方法 【难点】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 三、教学准备 【教学器材】脊椎动物骨骼标本、无脊椎动物浸制标本、脊椎动物五大类群代表动物的标本或模型、实物投影仪 【教学资源】多媒体资源设计:PPT课件、小组的PPT课件 其他资源设计:活动工作纸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设计】 课前分组收集生物图片或标本,认识更多的生物,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师的指导下查找图片中不知名称的生物,初步接触生物分类,暗示学生将学习新的内容。 为避免四个组收集的生物种类雷同,布置不同的任务。根据各组的任务对图片进行选择、分析、分类,分工合作制作ppt,初步学会研究生物、查找资料、加工信息的方法。【内容】 把全班分成四个组,课前收集生物图片或标本,写出这些生物的名称,不知道名称的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检索表查找生物的名称;学会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对收集的生物进行分类。 四个组的任务分别是: 第一组:收集以游泳为主的动物和开花植物; 第二组:收集以行走为主的动物和不开花植物;第三组:收集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和探索对校园内植物按一定方法进行分类; 第四组:收集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和探索对校园内植物按一定方法进行分类; 【说明】 课前活动,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上一节“生物的多样性”的延续,使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尽可能多认识一些生物;又为本节课“生物的分类”作准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运用检索表查找一些生物,既学会识别一些常见的生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接触生物分类方面的知识;对收集生物进行分类,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比较。 考虑到本节课内容较多,为节约时间,又能让每个组都有机会交流,所以分成四个大组,每组14-15人,选好组长,组内成员明确分工:收集图片和标本、去除无关图片和标本、写出名称、讨论记录、制作ppt等,做到人人参与。让学生将收集到的生物进行分类的结果制作ppt,可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常见动物的分类 活动2.6 用不同的方法对动物分类 【设计】 四组代表交流ppt,让学生相互了解各组的情况,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参与意识。 四组代表交流各组对生物的分类依据后,再用比赛的方式完成书本上的活动,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兴趣。 比较四个组和书本所采用的分类方法哪个较为合理?暗示学生,只要开动脑筋,我们也会比书本想出更好的方法。【内容】 四个组代表用ppt展示活动结果,学生互评,看哪一组最好? 再用书本上的三种不同方法:分别根据动物生活的地方、动物运动的方式、动物身体的特征对第54页动物进行分类,以4-5人为一个小组单位进行讨论,比一比,哪一小组的速度最快?准确率最高? 讨论四个组和书本所采用的分类方法,哪种最适合对动物进行分类?说说你们的理由。 【说明】 此部分内容简单,学生容易完成,通过比较四个组和书本所采用的分类方法哪个较为合理?使学生体验书本并不是权威,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有可能做得更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