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实验报告1-声光效应

标准实验报告1-声光效应
标准实验报告1-声光效应

标准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实验时间:

一、实验室名称:声光效应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声光效应

三、实验学时:

四、实验原理:

当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将引起介质的弹性应变作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周期性的变化,并且导致介质的折射率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当光束通过有超声波的介质后就会产生衍射现象,这就是声光效应。有超声波传播着的介质如同一个相位光栅。

声光效应有正常声光效应和反常声光效应之分。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声-光相互作用不导致入射光偏振状态的变化,产生正常声光效应。在各向异性介质中,声-光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入射光偏振状态的变化,产生反常声光效应。反常声光效应是制造高性能声光偏转器和可调滤光器的物理基础。正常声光效应可用喇曼-纳斯的光栅假设作出解释,而反常声光效应不能用光栅假设作出说明。在非线性光学中,利用参量相互作用理论,可建立起声-光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并且运用动量匹配和失配等概念对正常和反常声光效应都可作出解释。本实验只涉及到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正常声光效应。

设声光介质中的超声行波是沿у方向传播的平面纵波,其角频率为w s,波长为λs,波矢为k s。入射光为沿х方向传播的平面波,其角频率为w,在介质中的波长为λ,波矢为k。介质内的弹性应变也以行波形式随声波一起传播。由于光速大约是声波的105倍,在光波通过的时间内介质在空间上的周期变化可看成是固定的。

()PS

n 2

1?

()y k t S S s s -=ωsin 0()()

y k t n n t y n s s -?+=ωsin ,0()()

y k t y k t nL k L n k s s s s -Φ+?Φ=-?+=ωδωsin sin 0000

由于应变而引起的介质折射率的变化由下式决定

(1)

式中,n 为介质折射率,S 为应变,P 为光弹系数。通常,P 和S 为二阶张量。当声波在各向同性介质中传播时,P 和S 可作为标量处理,如前所述,应变也以行波形式传播,所以可写成

(2)

当应变较小时,折射率作为y 和t 的函数可写作

(3)

式中,n 0为无超声波时的介质折射率,△n 为声波折射率变化的幅值,由(1)式可求出

设光束垂直入射(k ⊥k S )并通过厚度为L 的介质,则前后两点的相位差为

(4)

式中,k 0为入射光在真空中的波矢的大小,右边第一项△ф0为不存在超声波时光波在介质前后二点的相位差,第二项为超声波引起的附加相位差(相位调制),δф = k 0△n L 。可见,当平面光波入射在介质的前界面上时,超声波使出射光波的波阵面变为周期变化的皱折波面,从而改变了出射光的传播特征,使光产生衍射。

3

21PS n n -=?()L

t y n k ,0=?Φ

图9:声光衍射

()dy e e Ce

E y ik t y k i t

i b b

s s θωδωsin sin 02

2

---Φ?=()()()[]

()2

/sin 2/sin sin 00θωωδk m k b B k m k b t m i m m

s s s e

J Cb

E ---∞

-∞

=Φ=∑()t

m i m s

e E E ωω-=0()

()[]

()2/sin 2/sin sin 000

θθδφk mk b k mk b m s s

CbJ E --=s s m m k k m λ

λθ0

0sin ==)

(2

0δφm J I = 设入射面上 的光振动为E i =Ae i t

,A 为一常数,也可以是复数。考虑到在出射面 上各点相位的改变和调制,在xy 平面内离出射面很远一点处的衍射光叠加结果为

写成一等式时,

(5)

式中,b 为光束宽度,θ为衍射角,C 为与A 有关的常数,为了简单可取为实数。利用一与贝塞耳函数有关的恒等式

式中J m (α)为(第一类)m 阶贝塞耳函数,将(5)式展开并积分得

(6)

上式中与第m 级衍射有关的项为

(7)

(8)

因为函数sin χ/χ在χ= 0 时取极大值,因此有衍射极大的方位角θm 由下式决定:

(9) 式中,λ0为真空中光的波长,λS 为介质中超声波的波长。

与一般的光栅方程相比可知,超声波引起的有应变的介质相当于一光栅常数为超声波长的光栅。由(7)式可知,第m 级衍

射光的频率w m 为

w m=w-mw s (10)

可见,衍射光仍然是单色光,但发生了频移。由于w>>w s ,这种频移是很小的。

第m 级衍射极大的强度I m 可用(7)式模数平方表示:

(11)

式中,E*0为E 0的共轭复数,I 0=C 2b 2

()()[]dy

e A E b

b y k L t y n k t i ?---∝2

2

00sin ,θω()θ

θ

im m m

ia e

a J e

∑∞

-∞

==

sin )

(2

22*00δ?m m J b C E E I ==2

L x =2

L x -=

s

m i m

λλθ0

sin sin +=S B i λλ2sin =[]

H LP M S 2220

sin λπη= 第m 级衍射极大的衍射效率ηm 定义为第m 级衍射光的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

由(11)式可知,m η正比于2

m J (Φδ) 。当m 为整数时,m J -(α)=m )1(-m J (α)。由

(9)式和(11)式表明,各级衍射光相对于零级对称分布。

当光束斜入射时,如果声光作用的距离满足L <λS 2

/2λ,则各级衍射极大的方位角θm 由下式决定

(12)

式中 i 为入射光波矢k 与超声波波面之间的夹角。上述的超声衍射称为喇曼-纳斯衍射,有超声波存在的介质起一平面相位光栅的作用。

当声光作用的距离满足L >2λS 2

/λ,而且光束相对于超声波波面以某一角度斜入射

时,在理想情况下除了0级之外,只出现1级或者-1级衍射。如图10所示。这种衍射与晶体对X 光的布喇格衍射很类似,故称为布喇格衍射。能产生这种衍射的光束入射角称为布喇格角。此时的有超声波存在的介质起体积光栅的作用。可以证明,布喇格角满足

(13)

式中(13)称为布喇格条件。因为布喇格角一般都很小,故衍射光相对于入射光的偏转角φ

(14)

式中,νS 为超声波波速,f S 为超声波频率,其它量的意义同前。在布喇格衍射的情况下,一级衍射光的衍射效率为

(15)

式中,P S 为超声波功率,L 和H 为超声换能器的长和宽,M 2为反映声光介质本身性质的一常数,M 2= n 6P 2/ρνS ,ρ为介质密度,P 为光弹系数。在布喇格衍射下,衍射光的频率也由(10)

02B s

s s i f V λλλΦ=≈=

式决定。

理论上布喇格衍射的衍射效率可达到100%,喇曼-纳斯衍射中一级衍射光的最大衍射效率仅为34%,所以实用的声光器件一般都采用布喇格衍射。

由(14)式和(15)式可看出,通过改变超声波的频率和功率,可分别实现对激光束方向的控制和强度的调制,这是声光偏转器和声光调制器的物理基础。从(10)式可知,超声光栅衍射会产生频移,因此利用声光效应还可制成频移器件。超声频移器在计量方面有重要应用,如用于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等。

以上讨论的是超声行波对光波的衍射。实际上,超声驻波对光波的衍射也产生喇曼-纳斯衍射和布喇格衍射,而且各衍射光的方位角和超声频率的关系与超声行波时的相同。不过,各级衍射光不再是简单地产生频移的单色光,而是含有多个傅里叶分量的复合光。

预习问题回答:

问题1:什么是声光效应?

当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将引起介质的弹性应变作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周期性的变化,并且导致介质的折射率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当光束通过有超声波的介质后就会产生衍射现象,这就是声光效应。

问题2:什么是喇曼-奈斯型衍射?

当光束斜入射时,如果声光作用的距离满足L<λS2/2λ,超声衍射称为喇曼-纳斯衍射。问题3:什么是布拉格衍射?

当声光作用的距离满足L>2λS2/λ,而且光束相对于超声波波面以某一角度斜入射时,称为布喇格衍射。

五、实验目的:

(1)学会利用声光效应来测定声速。

(2)通过对声光器件衍射效率,中心频率和带宽等的测量,加深对其概念的理解。

(3)测量声光偏转和声光调制曲线。

(4)模拟激光通讯实验。

六、实验内容:

(1)在布喇格衍射下,测量偏转角,计算超声波声速。

(2)在布喇格衍射下,固定超声波功率,测量衍射光相对于0级衍射光的相对强度与超声波的频率,确定声光器件的中心频率。

(3)在布喇格衍射下,将功率信号源的超声波频率固定在声光器件的中心频率上,记

P)。

录衍射0级光光强(I0)和1级光光强度(I1)以及超声波功率(

s

(4)测定布喇格衍射下的最大衍射效率。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声光器件,光具座,半导体激光器,功率信号源,频率计,CCD光强分布测量仪,示波器。

八、 实验步骤:

(1)展开仪器,完成声光效应实验的安装调试:

(1)调节光路时让声光器件尽量靠近激光器。 (2) 激光光束尽量平行穿过声光晶体的中心。 (3)示波器选择“外触发”。

(4)如在示波器顶端只有一条直线而看不到波形,这是CCD 器件已饱和所致。可试着减弱环境光强、减小激光器的输出功率,问题就可得以解决。

(2)调出布喇格衍射后,通过微调激光头的入射角度、声光晶体的方位、CCD 阵列的上下左右位置,使衍射光强最大。

(3)用示波器测量衍射角,先要解决“定标”的问题,即示波器X 方向上的1格等于CCD 器件上多少象元,或者示波器上1格等于CCD 器件位置X 方向上的多少距离。方法是调节示波器的“时基”档及“微调”,使信号波形一帧(注:此处一帧指的是CCD 传感器电路正好重复扫描全部像元的时间)正好对应于示波器上的某个刻度数。本实验测量光强采用的是一维阵列CCD ,该CCD 阵列总长30.24 mm ,共2160个像元,每个像元的长度为14μm 。如果波形一帧正好对应于示波器上的8.0大格,则每小格对应实际空间距离为2160个像元÷(8.0大格×5)×14μm = 0.76mm 。

(4)布喇格衍射下,固定超声波功率(对应电流为80mA ),测量不同超声波频率(即电信号频率)fs 下,衍射光相对于入射光的偏转角α、衍射光I 1以及零级衍射光I 0在荧光屏上的高度,并计算声速s v (s s s f L

d f v 00λ

αλ==)

,并定出声光器件的中心频率c f (对应I 1最大的那个频率)。

注意:(1)L 是声光介质的光出射面到CCD 线阵光敏面的距离,应为两者底座的同侧距离

减60.0mm 。

(2)超声波在P 10MoO 3晶体中的传播的速度公认值为3632m/s 。

(5)布喇格衍射下,将功率信号源的超声波频率固定在声光器件的中心频率c f 上,测出衍射光强度与超声波功率(对应电流I =50-100mA)。

(6)测定布喇格衍射下的最大衍射效率,衍射效率 = 01/I I ,其中,0I 为未发生声光衍射时“0级光”的强度,1I 为发生声光衍射后1级光的强度。

【实验数据及分析】

要求所有的实验数据、计算过程和结果都要按教材第一章规定的有效数字相关规定书写;所有的计算必须推理严谨,公式、代入过程完整;计算结果包括中间计算结果必须写单位。

(一)在布喇格衍射下,测量声光偏转量,计算超声波声速,和公认值比较计算相对误差。

(二)在布喇格衍射下,固定超声波功率,确定声光器件的中心频率。

(三)阐述在布喇格衍射下,固定超声波频率时衍射光强度如何随超声波功率变化。

(四)测定布喇格衍射下的最大衍射效率。 最大衍射效率为%1000

1

max ?=

I I η 九、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在布喇格衍射下,测量声光偏转量,计算超声波声速。 数据记录及处理:

L / mm= 424.5 is =80mA =0λ 650 nm

根据表中数据,分别计算出超声速度为3581.41、3574.68、3574.13、3597.01、3637.35m/s ,平均值为:

3599.37/36323599.37

100%0.90%

3632

s s s s V m s

V V V η=--==?≈相对误差

(2)在布喇格衍射下,固定超声波功率,测量衍射光相对于0级衍射光的相对强度与超声波的频率,并确定声光器件的中心频率及带宽。

从表1中数据确定出声光器件的中心频率0f 在100 MHz 附近。

(3)布喇格衍射下,将功率信号源的超声波频率固定在声光器件的中心频率c f 上,测出衍射光强度与超声波功率(对应电流I =50-100mA)。

从表中数据看出,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加,衍射光强度也增加。 (4)测定布喇格衍射下的最大衍射效率。

0I =16.0, 1I =11.5

则最大衍射效率

%72%1000.165.11%10001max =?=?=

I I η

其中,0I 为未发生声光衍射时“0级光”的强度,1I 为发生声光衍射后“1级光”的强度。

十、实验结论:

声光效应为控制激光束的频率、方向和强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利用声光效应制成

的声光器件,如声光调制器、声光偏转器和可调谐滤光器等,在激光技术、光信号处理和集成光通讯技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十一、总结及心得体会:

(1)在调整信号源频率的时候,要注意功率(电流)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是的话,要调整功率(电流),使其保持不变。

(2)在调整信号源功率的时候,要注意保持频率保持不变。 (3)不得直视激光束,以免造成灼伤。

十二、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建议:

功率信号源频率不是很稳定,会出现漂移。

报告评分:

指导教师签字:

西安交大《塞曼效应实验报告》

应物31 吕博成学号:10

塞曼效应 1896年,荷兰物理学家塞曼()在实验中发现,当光源放在足够强的磁场中时,原来的一条光谱线会分裂成几条光谱线,分裂的条数随能级类别的不同而不同,且分裂的谱线是偏振光。这种效应被称为塞曼效应。 需要首先指出的是,由于实验先后以及实验条件的缘故,我们把分裂成三条谱线,裂距按波数计算正好等于一个洛伦兹单位的现象叫做正常塞曼效应(洛伦兹单位 mc eB L π4=)。而实际上大多数谱线的塞曼分裂谱线多于三条,谱线的裂距可以大于也可 以小于一个洛伦兹单位,人们称这类现象为反常塞曼效应。反常塞曼效应是电子自旋假设的有力证据之一。通过进一步研究塞曼效应,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关能级分裂的数据,如通过能级分裂的条数可以知道能级的J 值;通过能级的裂距可以知道g 因子。 塞曼效应至今仍然是研究原子能级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它可以精确测定电子的荷质比。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观察塞曼效应的方法观察汞灯发出谱线的塞曼分裂; 2.观察分裂谱线的偏振情况以及裂距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3.利用塞曼分裂的裂距,计算电子的荷质比e m e 数值。 二.实验原理 1、谱线在磁场中的能级分裂 设原子在无外磁场时的某个能级的能量为0E ,相应的总角动量量子数、轨道量子数、自旋量子数分别为S L J 、、。当原子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外磁场中时,这一原子能级将分裂为12+J 层。各层能量为 B Mg E E B μ+=0 (1) 其中M 为磁量子数,它的取值为J ,1-J ,...,J -共12+J 个;g 为朗德因子;B μ为玻尔磁矩(m hc B πμ4= );B 为磁感应强度。 对于S L -耦合 ) () ()()(121111++++-++ =J J S S L L J J g (2) 假设在无外磁场时,光源某条光谱线的波数为 )(010201~E E hc -=γ (3) 式中 h 为普朗克常数;c 为光速。

标准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课程名称___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院系部: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同组人:实验台号:指导教师:成绩:实验日期: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要求: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仪器用具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包括原理图、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五、讨论与结论(对实验现象、实验故障及处理方法、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六、实验原始数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仪器用具:略 三、实验原理 图1.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图1.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1.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1B R 和2B R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VT 的基极电流B I 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CC B2B1B1B U R R R U +≈ U CE =U CC -I C (R C +R F1 + R E ) 电压放大倍数: 1)1( // F R β++-=be L C V r R R β A 其中r be =200+26 (1+β)/I E 输入电阻:R i =R B1 // R B2 // [r be +(1+β)R F1] 输出电阻:R O ≈R C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调试静态工作点 接通+12V 电源、调节R W ,使U E =2.0V ,测量U B 、U E 、U C 、R B2值。记入表1.2.1。 E U BE = U B - U E =0.665V ,U CE = U C - U E =5.8V,I C ≈I E = U E /R E =2/(1.1)=1.82mA 实验数据显示,Q 点的值满足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要求,BJT 处于放大区。 2. 测量不同负载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C E BE B E I R U U I ≈+-≈1 F R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 摘要: 关键词: 当波源和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交通管理,医疗诊断等各方面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例如:原子,分子和离子由于热运动使其发射和吸收的光谱线变宽,称为多普勒增宽,在天体物理和受控热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光谱线的多普勒增宽已成为一种分析恒星大气及等离子体物理状态的重要测量和诊断手段。基于多普勒效应原理的雷达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导弹,卫星,车辆等运动目标速度的监测。在医学上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来检查人体内脏的活动情况,血液的流速等。电磁波(光波)与声波(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原理是一致的。本实验既可研究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又可利用多普勒效应将超声探头作为运动传感器,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目的】 1、测量超声接收器运动速度与接收频率之间的关系,验证多普勒效应,并由f-V关系直线的斜率求声速。 2、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多个时间点的速度,查看V-t关系曲线,或调阅有关测量数据,即可得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可研究: ①自由落体运动,并由V-t关系直线的斜率求重力加速度。 ②简谐振动,可测量简谐振动的周期等参数,并与理论值比较。 ③匀加速直线运动,测量力、质量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④其它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原理】 1、超声的多普勒效应 根据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当声源与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为: f = f0(u+V1cosα1)/(u–V2cosα2)(1) 式中f0为声源发射频率,u为声速,V1为接收器运动速率,α1为声源与接收器连线与接收器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V2为声源运动速率,α2为声源与接收器连线与声源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若声源保持不动,运动物体上的接收器沿声源与接收器连线方向以速度V运动,则从(1)式可得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应为: f = f0(1+V/u)(2) 当接收器向着声源运动时,V取正,反之取负。 若f0保持不变,以光电门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并由仪器对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自动计数,根据(2)式,作f —V关系图可直观验证多普勒效应,且由实验点作直线,其斜率应为k=f0/u,由此可计算出声速u=f0/k 。 由(2)式可解出: V = u(f/f0 – 1)(3)若已知声速u及声源频率f0 ,通过设置使仪器以某种时间间隔对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采样计数,由微处理器按(3)式计算出接收器运动速度,由显示屏显示V-t关系图,或调阅有关测量数据,即可得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进而对物体运动状况及规律进行研究。 2、超声的红外调制与接收 早期产品中,接收器接收的超声信号由导线接入实验仪进行处理。由于超声接收器安装在运动体上,导线的存在对运动状态有一定影响,导线的折断也给使用带来麻烦。新仪器对接收到的超声信号

多普勒综合试验仪

ZKY-DPL-2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仪实验指导说明书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 当波源和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交通管理,医疗诊断等各方面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例如:原子,分子和离子由于热运动使其发射和吸收的光谱线变宽,称为多普勒增宽,在天体物理和受控热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光谱线的多普勒增宽已成为一种分析恒星大气及等离子体物理状态的重要测量和诊断手段。基于多普勒效应原理的雷达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导弹,卫星,车辆等运动目标速度的监测。在医学上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来检查人体内脏的活动情况,血液的流速等。电磁波(光波)与声波(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原理是一致的。本实验既可研究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又可利用多普勒效应将超声探头作为运动传感器,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目的】 1、测量超声接收器运动速度与接收频率之间的关系,验证多普勒效应,并由f-V关系直线的斜率求声速。 2、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多个时间点的速度,查看V-t关系曲线,或调阅有关测量数据,即可得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可研究: ①自由落体运动,并由V-t关系直线的斜率求重力加速度。 ②简谐振动,可测量简谐振动的周期等参数,并与理论值比较。 ③匀加速直线运动,测量力、质量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④其它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原理】 1、超声的多普勒效应 根据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当声源与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为: f = f0(u+V1cosα1)/(u–V2cosα2)(1) 式中f0为声源发射频率,u为声速,V1为接收器运动速率,α1为声源与接收器连线与接收器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V2为声源运动速率,α2为声源与接收器连线与声源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若声源保持不动,运动物体上的接收器沿声源与接收器连线方向以速度V运动,则从(1)式可得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应为: f = f0(1+V/u)(2) 当接收器向着声源运动时,V取正,反之取负。 若f0保持不变,以光电门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并由仪器对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自动计数,根据(2)式,作f —V关系图可直观验证多普勒效应,且由实验点作直线,其斜率应为k=f0/u,由此可计算出声速u=f0/k 。 由(2)式可解出: V = u(f/f0– 1)(3)若已知声速u及声源频率f0 ,通过设置使仪器以某种时间间隔对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采样计数,由微处理器按(3)式计算出接收器运动速度,由显示屏显示V-t关系图,或调阅有关测量数据,即可得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进而对物体运动状况及规律进行研究。 2、超声的红外调制与接收 早期产品中,接收器接收的超声信号由导线接入实验仪进行处理。由于超声接收器安装在运动体上,导线的存在对运动状态有一定影响,导线的折断也给使用带来麻烦。新仪器对接收到的超声信号采用了无线的红外调制-发射-接收方式。即用超声接收器信号对红外波进行调制后发射,固定在运动导轨一端的红外接收端接收红外信号后,再将超声信号解调出来。由于红外发射/接收的过程中信号的传输是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它引起的多谱勒效应可忽略不计。采用此技术将实验中运动部分的导线去掉,使得测量更准确,操作更方便。信号的调制-发射-接收-解调,在信号的无线传输过程中是一种常用的技术。

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59757 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准备 技能准备: 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1.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 探究指导: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 【引言】 当波源和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交通管理,医疗诊断等各方面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例如:原子,分子和离子由于热运动使其发射和吸收的光谱线变宽,称为多普勒增宽,在天体物理和受控热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光谱线的多普勒增宽已成为一种分析恒星大气及等离子体物理状态的重要测量和诊断手段。基于多普勒效应原理的雷达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导弹,卫星,车辆等运动目标速度的监测。在医学上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来检查人体内脏的活动情况,血液的流速等。电磁波(光波)与声波(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原理是一致的。本实验既可研究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又可利用多普勒效应将超声探头作为运动传感器,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目的】 1、测量超声接收器运动速度与接收频率之间的关系,验证多普勒效应,并由f -V 关系直线的斜率求声速。 2、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多个时间点的速度,查看V -t 关系曲线,或调阅有关测量数据,即可得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可研究: (1)自由落体运动,并由V -t 关系直线的斜率求重力加速度。 (2)简谐振动,可测量简谐振动的周期等参数,并与理论值比较。 (3)匀加速直线运动,测量力、质量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4)其它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原理】 1、超声的多普勒效应 图1 超声的多普勒效应示意图 源 根据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当声源与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 为: 22110cos -cos ααV u V u f f +?= (1) 式中f 0为声源发射频率,u 为声速,V 1为接收器运动速率,α1为声源与接收器连线与接收器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V 2为声源运动速率,α2为声源与接收器连线与声源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如图1)。 若声源保持不动,运动物体上的接收器沿声源与接收器连线方向(α=0)以速度V 运动,则从(1)式可得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应为: ??? ??+?=u V f f 10 (2) 当接收器向着声源运动时,V 取正,反之取负。 若f 0保持不变,以光电门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并由仪器对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自动计数,根据(2)式,作f -V 关系图可直观验证多普勒效应,且由实验点作直线,其斜率应为 k =f 0/u ,由此可计算出声速 u =f 0/k 。 由(2)式可解出: ???? ???=1-0f f u V (3) 若已知声速u 及声源频率f 0 ,通过设置使仪器以某种时间间隔对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 采样计数,由微处理器按(3)式计算出接收器运动速度,由显示屏显示V -t 关系图,或调阅有关测量数据,即可得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进而对物体运动状况及规律进行研究。

塞曼效应实验报告

塞曼效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 1. 实验目的 (1)学习观察塞曼效应的方法,通过塞曼效应测量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学习一种测量电子荷质比的方法。 2.实验仪器 笔形汞灯+电磁铁装置,聚光透镜,偏振片,546nm滤光片,F-P标准具,标准具间距(d=2mm),成像物镜与测微目镜组合而成的测量望远镜。 二、实验原理 (要求与提示:限400字以内,实验原理图须用手绘后贴图的方式) 1.塞曼效应 (1)原子磁矩和角动量关系 用角动量来描述电子的轨道运动和自旋运动,原子中各电子轨道运动角动量的矢量和即原子的轨道角动量L,考虑L-S耦合(轨道-自旋耦合),原子的角动量J =L +S。量子力学理论给出各磁矩与角动量的关系: L = - L,L = S = - S,S = 由上式可知,原子总磁矩和总角动量不共线。则原子总磁矩在总角动量方向上的分量 为: J = g J,J = J L为表示原子的轨道角量子数,取值:0,1,2… S为原子的自旋角量子数,取值:0,1/2,1,3/2,2,5/2… J为原子的总角量子数,取值:0,1/2,1,3/2… 式中,g=1+为朗德因子。 (2)原子在外磁场中的能级分裂 外磁场存在时,与角动量平行的磁矩分量J与磁场有相互作用,与角动量垂直的磁矩分量与磁场无相互作用。由于角动量的取向是量子化的,J在任意方向的投影(如z方向)为: = M,M=-J,-(J-1),-(J-2),…,J-2,J-1,J 因此,原子磁矩也是量子化的,在任意方向的投影(如z方向)为: =-Mg 式中,玻尔磁子μB =,M为磁量子数。

具有磁矩为J的原子,在外磁场中具有的势能(原子在外磁场中获得的附加能量): ΔE = -J·=Mg B 则根据M的取值规律,磁矩在空间有几个量子化取值,则在外场中每一个能级都分裂为等间隔的(2J+1)个塞曼子能级。原子发光过程中,原来两能级之间电子跃迁产生的一条光谱线也分裂成几条光谱线。这个现象叫塞曼效应。 2.塞曼子能级跃迁选择定则 (1)选择定则 未加磁场前,能级E2和E1之间跃迁光谱满足: hν = E2 - E1 加上磁场后,新谱线频率与能级之间关系满足: hν’= (E2+ΔE2) – (E1+ΔE1) 则频率差:hΔν= ΔE2-ΔE1= M2g2 B -M1g1B= (M2g2- M1g1)B 跃迁选择定则必须满足: ΔM = 0,±1 (2)偏振定则 当△M=0时,产生π线,为振动方向平行于磁场的线偏振光,可在垂直磁场方向看到。 当△M=±1时,产生σ谱线,为圆偏振光。迎着磁场方向观察时,△M=1的σ线为左旋圆偏振光,△M=-1的σ线为右旋圆偏振光。在垂直于磁场方向观察σ线时,为振动方向垂直于磁场的线偏振光。 3. 能级3S13P2 L01 S11 J12 g23/2 M10-1210-1-2 Mg20-233/20-3/2-3汞原子的绿光谱线波长为,是由高能级{6s7s}S1到低能级{6s6p}P2能级之间的跃迁,其上下能级有关的量子数值列在表1。3S1、3P2表示汞的原子态,S、P分别表示原子轨道量子数L=0和1,左上角数字由自旋量子数S决定,为(2S+1),右下角数字表示原子的总角动量量子数J。 在外磁场中能级分裂如图所示。外磁场为0时,只有的一条谱线。在外场的作用下,上能级分裂为3条,下能级分裂为5条。在外磁场中,跃迁的选择定则对磁量子数M的要求为:△M=0,±1,因此,原先的一条谱线,在外磁场中分裂为9条谱线。 9条谱线的偏振态,量子力学理论可以给出:在垂直于磁场方向观察,9条分裂谱线的强度(以中心谱线的强度为100)随频率增加分别为,,75,75,100,75,75,,. 标准具 本实验通过干涉装置进行塞曼效应的观察。我们选择法布里-珀罗标准具(F-P标准具)作为干涉元件。F-P标准具基本组成:两块平行玻璃板,在两板相对的表面镀有较高反射率的薄膜。 多光束干涉条纹的形成

科学实验报告标准范本_1

报告编号:LX-FS-A60760 科学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科学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实验一: 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 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 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二: 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实验过程: (1)铜球穿过铁圈 (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 (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 实验结论;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三: 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 实验过程: (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 (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 (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 【摘要】:多普勒效应是一基本的物理现象,当波源和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交通管理,医疗诊断等各方面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实验既可研究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又可利用多普勒效应将超声探头作为运动传感器,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 【关键词】:超声波多普勒效应匀加速简谐振动 【实验目的】 1、测量超声接收器运动速度与接收频率之间的关系,验证多普勒效应,并由f-V关系直线的斜率求声速。 2、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多个时间点的速度,查看V-t关系曲线,或调阅有关测量数据,即可得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可研究: ①匀加速直线运动,测量力、质量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②自由落体运动,并由V-t关系直线的斜率求重力加速度。 ③简谐振动,可测量简谐振动的周期等参数,并与理论值比较。 ④其它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原理】 1、超声的多普勒效应 根据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当声源与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为: f = f 0(u+V 1 cosα 1 )/(u–V 2 cosα 2 )(1) 式中f 0为声源发射频率,u为声速,V 1 为接收器运动速率,α 1 为声源与接收器连线与接 收器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V 2为声源运动速率,α 2 为声源与接收器连线与声源运动方向之 间的夹角。 若声源保持不动,运动物体上的接收器沿声源与接收器连线方向以速度V运动,则从(1)式可得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应为: f = f (1+V/u)(2)当接收器向着声源运动时,V取正,反之取负。 若f 保持不变,以光电门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并由仪器对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自动计数,根据(2)式,作f —V关系图可直观验证多普勒效应,且由实验点作直线,其斜率应 为 k=f 0/u ,由此可计算出声速 u=f /k 。 由(2)式可解出: V = u(f/f – 1)(3) 若已知声速u及声源频率f ,通过设置使仪器以某种时间间隔对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 采样计数,由微处理器按(3)式计算出接收器运动速度,由显示屏显示V-t关系图,或调阅有关测量数据,即可得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进而对物体运动状况及规律进行研究。 2、超声的红外调制与接收 早期产品中,接收器接收的超声信号由导线接入实验仪进行处理。由于超声接收器安装

大学物理实验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实验报告 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班级化学1701 学号姓名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 实验目的 1、了解多普勒效应原理,并研究相对运动的速度与接收到的频率之间的关系。 2、利用多普勒效应,研究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其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机械 能转化的规律。 实验仪器 ZKY-DPL-3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仪、电子天平、钩码等。 二、实验原理 (要求与提示:限400字以内,实验原理图须用手绘后贴图的方式) 1、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当声源相对介质静止不动时,声波的频率f0,波长λ0以及波速U0表示为 f0=U0/λ0 则观测频率f、观测波长λ和观测波速U的关系 f=U/λ 当接收器以一定的速率向声源移动时U=U0+V0,则 f=(U0+V0)/λ0 联立,得f=(U0+V0)/λ0=(f0λ0)/λ0=(1+V/U0)f0 当声源以一定的速率向接收器移动时V =U0-V0,则 f’=U’/λ’=U0/( U0-V0)/T= U0/( U0-V0) f 当声源与接收器运动如图时 f=(U0+V1COSθ1)/( U0-V2 COSθ2) 2、马赫锥 a=arcsin(U0/V0)=arcsin(1/M) U0为波速,V为飞行器速率,a为马赫角,M为V/U0马赫数

3、天文学中的多普勒效应 观察两波面的时间 t=(λc/(C+Vc))/(1/(1-V2c/C2c)1/2) =(1-V2c/C2c)1/2/((1+Vc/Cc)fc) 三、实验步骤 (要求与提示:限400字以内) 1、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1)、组装仪器 (2)、打开实验控制箱,调至室温,记录共振频率f0 (3)、选择多普勒效应验证实验 (4)、修改测试总数 (5)、为仪器充电,确定失锁指示灯处于灯灭状态 (6)、选定滑车速率,开始测试 (7)、选择存入或者重测 (8)、重新选择速度,重复(6)、(7) (9)、记录实验数据 2、用多普勒效应研究恒力下物体的运动规律 (1)、测量钩码质量和滑车质量 (2)、连接仪器 (3)、选中变速运动测量 (4)、修改测量总次数 (5)、选中开始测试,立即松开钩码 (6)、记录测量数据 (7)、改变砝码质量,重复(1)到(6) 四、数据处理 (要求与提示:对于必要的数据处理过程要贴手算照片) 表4.12-1 多普勒效应的验证与声速的测量 t c = 24 ℃f0 = 40001 Hz 次数i 1 2 3 4 5 v/(m/s) 0.41 0.59 0.75 0.87 0.98 Fi/Hz 40049 40070 40089 40103 40116

塞曼效应实验报告

1、前言和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WPZ-Ⅲ型塞曼效应仪和利用其研究谱线的精细结构。 2.了解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的结构和原理及利用它测量微小波长差值。 3.观察汞546.1nm (绿色)光谱线的塞曼效应,测量它分裂的波长差,并计算电子的荷质比的实验值和标准值比较。 2、实验原理 处于磁场中的原子,由于电子的j m 不同而引起能级的分裂,导致跃迁时发出的光子的频率产生分裂的现象就成为塞曼效应。下面具体给出公式推导处于弱磁场作用下的电子跃迁所带来的能级分裂大小。 总磁矩为 J μ 的原子体系,在外磁场为B 中具有的附加能为: E ?= -J μ *B 由于我们考虑的是反常塞曼效应,即磁场为弱磁场,认为不足以破坏电子的轨道-自旋耦合。则我们有: E ?= -z μB =B g m B J J μ 其中z μ为J μ 在z 方向投影,J m 为角动量J 在z 方向投影的磁量子数,有12+J 个值,B μ= e m eh π4称为玻尔磁子,J g 为朗德因子,其值为 J g =) 1(2) 1()1()1(1++++-++ J J S S L L J J 由于J m 有12+J 个值,所以处于磁场中将分裂为12+J 个能级,能级间隔为B g B J μ。当没有磁场时,能级处于简并态,电子的态由n,l,j (n,l,s )确定,跃迁的选择定则为Δs=0, Δl=1±.而处于磁场中时,电子的态由n,l,j,J m ,选择定则为Δs=0,Δl=1±,1±=?j m 。 磁场作用下能级之间的跃迁发出的谱线频率变为: )()(1122' E E E E hv ?+-?+==h ν+(1122g m g m -)B μB 分裂的谱线与原谱线的频率差ν?为: ν?=' ν-ν=h B g m g m B /)(1122μ-、 λ?= c ν λ?2 =2λ (1122g m g m -)B μB /hc =2 λ (1122g m g m -)L ~

标准实验报告

标准实验报告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课程名称___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院系部: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同组人: 实验台号: 指导教师:成绩: 实验日期: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要求: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仪器用具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包括原理图、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五、讨论与结论(对实验现象、实验故障及处理方法、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六、实验原始数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仪器用具:略 三、实验原理 图1.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图1.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1.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1B R 和2B R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VT 的基极电流B I 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CC B2B1B1B U R R R U +≈ U CE =U CC -I C (R C +R F1 + R E ) 电压放大倍数: 1 )1( // F R β++-=be L C V r R R β A 其中r be =200+26 (1+β)/I E 输入电阻:R i =R B1 调试静态工作点 接通+12V 电源、调节R W ,使U E =,测量U B 、U E 、U C 、R B2值。记入表1.2.1。 表1.2.1 U E = 根据表格测量数据,计算得到: U BE = U B - U E =,U CE = U C - U E =,I C ≈I E = U E /R E =2/= 实验数据显示,Q 点的值满足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要求,BJT 处于放大区。 2. 测量不同负载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信号u i 为1KHz ,U i ≈10mV 的正弦信号,同时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u O 波形,在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测量下述两种情况下的U O 值,并观察u i 与u O 的相位关系,记入表1.2.2。 C E BE B E I R U U I ≈+-≈1 F R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报告及数据处理图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 (附数据处理图) (注:由于上传后文库中数据图看不清楚,须下载后才能看清楚) 当波源和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交通管理,医疗诊断等各方面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例如:原子,分子和离子由于热运动使其发射和吸收的光谱线变宽,称为多普勒增宽,在天体物理和受控热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光谱线的多普勒增宽已成为一种分析恒星大气及等离子体物理状态的重要测量和诊断手段。基于多普勒效应原理的雷达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导弹,卫星,车辆等运动目标速度的监测。在医学上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来检查人体内脏的活动情况,血液的流速等。电磁波(光波)与声波(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原理是一致的。本实验既可研究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又可利用多普勒效应将超声探头作为运动传感器,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目的】 1、测量超声接收器运动速度与接收频率之间的关系,验证多普勒效应,并由f-V关系直线的斜率求声速。 2、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多个时间点的速度,查看V-t关系曲线,或调阅有关测量数据,即可得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可研究: ①匀加速直线运动,测量力、质量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②自由落体运动,并由V-t关系直线的斜率求重力加速度。 ③简谐振动,可测量简谐振动的周期等参数,并与理论值比较。 ④其它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原理】 1、超声的多普勒效应 根据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当声源与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为: f = f0(u+V1cosα1)/(u–V2cosα2)(1) 式中f0为声源发射频率,u为声速,V1为接收器运动速率,α1为声源与接收器连线与接收器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V2为声源运动速率,α2为声源与接收器连线与声源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若声源保持不动,运动物体上的接收器沿声源与接收器连线方向以速度V运动,则从(1)式可得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应为: f = f0(1+V/u)(2) 当接收器向着声源运动时,V取正,反之取负。 若f0保持不变,以光电门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并由仪器对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自动计数,根据(2)式,作f —V关系图可直观验证多普勒效应,且由实验点作直线,其斜率应为k=f0/u,由此可计算出声速u=f0/k 。 由(2)式可解出: V = u(f/f0– 1)(3)若已知声速u及声源频率f0 ,通过设置使仪器以某种时间间隔对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 采样计数,由微处理器按(3)式计算出接收器运动速度,由显示屏显示V-t关系图,或调阅有关测量数据,即可得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进而对物体运动状况及规律进行研究。 2、超声的红外调制与接收 早期产品中,接收器接收的超声信号由导线接入实验仪进行处理。由于超声接收器安装在运动体上,导线的存在对运动状态有一定影响,导线的折断也给使用带来麻烦。新仪器对接收到的超声信号采用了无线的红外调制-发射-接收方式。即用超声接收器信号对红外波进行调制后发射,固定在运动导轨一端的红外接收端接收红外信号后,再将超声信号解调出来。由于红外发射/接收的过程中信号的传输是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它引起的多谱勒效应可忽

多普勒声速实验--实验报告

DH-DPL系列多普勒效应及声速综合实验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多普勒效应是一种与波动紧密相关的物理现象.利用多普勒效应可以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但目前许多高校使用的多普勒效应实验仪集成化和智能化程度太高,实验时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太少;信号的转换、传输和处理过程不透明,不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细致观察各种物理现象,分析测量误差的来源等,难以满足深入培养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的需要.本实验以商用超声多普勒实验系统(杭州大华DH -DPL1)的导轨模块作为开发平台,以模拟乘法器作为测量系统的核心单元;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自行搭建信号拾取和处理电路,并利用示波器观察各个环节的信号波形,有助于培养学生得动手能力,并加深对多普勒效应及对模拟电子实验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根据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当声源与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收到的信号频率f为: f = f0 (u + v1 cosα1 ) / (u - v2 cosα2 ) (1) 式中f0为声源发射频率, u为声速, v1 为接收器运动速率, v2 为声源运动速率,α1 是声源与接收器连线与接收器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α2 是声源与接收器连线与声源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在实验过程中,声源保持不动,接收换能器在导轨上沿声源与接收换能器连线方向上运动,则从式(1)可以得到接收换能器上得到的信号频率为: f = f0 (1 + v/u) (2) 式中v为接收换能器的运动速度,当向着声源运动时, v取正,反之取负.利用式(2)可以得到接收换能器的运动速度为:

v = u(f - f0 ) /f0 = uΔf/f0 ………..(3) 式中Δf = f - f0为多普勒频移. 在本研究中,采用的信号处理电路如图1所示, 其中模拟乘法器采用了AD633,其信号的输入输出 关系为: W =(x1 - x2 ) (y1 - y2 )/10+ z (4) 若输入到AD633的信号为x1 = E1 cos(2πf0 t +φ1 ) , y1 = E2 cos(2πft +φ2 ) , x2、y2 以及z均接地,则AD633的输出为: W =E1 E2{cos[2π(f + f0 ) t +φ2 +φ1 ] /20+cos[2π(f - f0 ) t +φ2 -φ1 ]} (5) 其中包含了两路信号的和频分量与差频分量. 利用低通滤波器可以提取出其中的差频分量,即多普勒频移,从而计算出接收换能器的运动速度.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由于接收换能器与声源(发射换能器)的距离在不断变化过程中,因此接收换能器输出信号的幅度不是恒定值. 为了保证乘法器的输出信号幅度稳定,本研究中采用OA1组成的限幅放大电路,使输入到乘法器的信号幅度保持恒定值,以便于观察.因为本实验中只关心输出信号的频率,因此对接收换能器输出信号幅度的处理不会影响到实验结果.利用OA2构建的有源低通滤波器,可以有效提取出多普勒频移信号.

西安交大《塞曼效应实验报告》(资料参考)

塞 曼 效 应 实 验 报 告 应物31 吕博成学号:2120903010

塞曼效应 1896年,荷兰物理学家塞曼(P.Zeeman )在实验中发现,当光源放在足够强的磁场中时,原来的一条光谱线会分裂成几条光谱线,分裂的条数随能级类别的不同而不同,且分裂的谱线是偏振光。这种效应被称为塞曼效应。 需要首先指出的是,由于实验先后以及实验条件的缘故,我们把分裂成三条谱线,裂距按波数计算正好等于一个洛伦兹单位的现象叫做正常塞曼效应(洛伦兹单位 mc eB L π4=)。而实际上大多数谱线的塞曼分裂谱线多于三条,谱线的裂距可以大于也可 以小于一个洛伦兹单位,人们称这类现象为反常塞曼效应。反常塞曼效应是电子自旋假设的有力证据之一。通过进一步研究塞曼效应,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关能级分裂的数据,如通过能级分裂的条数可以知道能级的J 值;通过能级的裂距可以知道g 因子。 塞曼效应至今仍然是研究原子能级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它可以精确测定电子的荷质比。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观察塞曼效应的方法观察汞灯发出谱线的塞曼分裂; 2.观察分裂谱线的偏振情况以及裂距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3.利用塞曼分裂的裂距,计算电子的荷质比e m e 数值。 二.实验原理 1、谱线在磁场中的能级分裂 设原子在无外磁场时的某个能级的能量为0E ,相应的总角动量量子数、轨道量子数、自旋量子数分别为S L J 、、。当原子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外磁场中时,这一原子能级将分裂为12+J 层。各层能量为 B Mg E E B μ+=0 (1) 其中M 为磁量子数,它的取值为J ,1-J ,...,J -共12+J 个;g 为朗德因子;B μ为玻尔磁矩(m hc B πμ4= );B 为磁感应强度。 对于S L -耦合 ) () ()()(121111++++-++ =J J S S L L J J g (2) 假设在无外磁场时,光源某条光谱线的波数为

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__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

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同组人:自评成绩: 项目: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课程:学号: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减量称量法称取基准物质的方法,巩固称量操作。 2. 掌握用无水碳酸钠作基准物质标定盐酸溶液的原理和方法。 3. 正确判断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的滴定终点。 二、实验原理 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放出HCl气体,直接配制准确度差,因此配制盐酸标准溶液时需用间接配制法。标定盐酸的基准物质常用无水碳酸钠和硼砂等,本实验采用无水碳酸钠为基准物质,以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指示终点,终点颜色由绿色变为暗紫色。 用Na2CO3标定时反应为: 2HCl + Na2CO3 ══2NaCl+H2O + CO2↑ 注意事项: 由于反应产生H2CO3会使滴定突跃不明显,致使指示剂颜色变化不够敏锐,因此,在接近滴定终点之前,最好把溶液加热煮沸,并摇动以赶走CO2,冷却后再滴定。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分析天平,称量瓶,酸式滴定管(50mL),锥形瓶(250mL),量筒(50mL),吸量管(2mL),试剂瓶(250mL),烧杯(250mL),电炉子,石棉网。 试剂:盐酸(A.R),无水碳酸钠(基准物质),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 四、内容及步骤 1. 盐酸溶液(0.1mol/L)的配制 用移液管移取盐酸1.8mL,加水稀释至200mL,混匀,倒入细口瓶中,密塞,备用。 2. 盐酸溶液(0.1mol/L)的标定 用减量称量法称取在270~300℃灼烧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三份,每份重 0.15~0.22g,称至小数点后四位,分别置于三个已编号的250mL锥形瓶中,以50mL蒸馏水溶解,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10滴,用0.1mol/L盐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紫红色,煮沸2分钟,冷却至室温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呈暗紫色为终点,记下消耗HCl标准溶液的体积。平行测定3次,以上平行测定3次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五、实验结果记录与计算

多普勒综合实验报告

四川理工学院实验报告 成绩 学号:11101030233 班级:网络工程一班 实验班编号: 姓名:赵鸿平 实验名称: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 实验目的: 1、测量超声接收器运动速度与接收频率之间的关系,验证多普勒效应,并由f-V关 系直线的斜率求声速。 2、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多个时间点的速度,查看V-t关系曲线,或 调阅有关测量数据,即可得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可研究: ①匀加速直线运动,测量力、质量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②自由落体运动,并由V-t关系直线的斜率求重力加速度。 ③简谐振动,可测量简谐振动的周期等参数,并与理论值比较 实验仪器: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仪由实验仪 实验原理: 1、超声的多普勒效应 根据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当声源与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为: f = f0(u+V1cosα1)/(u–V2cosα2)(1) 式中f0为声源发射频率,u为声速,V1为接收器运动速率,α1为声源与接收器连线与接收器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V2为声源运动速率,α2为声源与接收器连线与声源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若声源保持不动,运动物体上的接收器沿声源与接收器连线方向以速度V运动,则从(1)式可得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应为: f = f0(1+V/u)(2) 当接收器向着声源运动时,V取正,反之取负。 若f0保持不变,以光电门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并由仪器对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自动计数,根据(2)式,作f —V关系图可直观验证多普勒效应,且由实验点作直线,其斜率应为k=f0/u,由此可计算出声速u=f0/k 。 由(2)式可解出: V = u(f/f0– 1)(3)若已知声速u及声源频率f0 ,通过设置使仪器以某种时间间隔对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采样计数,由微处理器按(3)式计算出接收器运动速度,由显示屏显示V-t关系图,或调阅有关测量数据,即可得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进而对物体运动状况及规律进行研究。 数据记录:(要求在实验前画出实验表格) 实验步骤 1. 自由落体运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