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研究综述_陈成

谚语研究综述_陈成
谚语研究综述_陈成

M

2013.10谚语研究综述

□陈 成

摘 要: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开始运用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谚语。研究内容涉及汉语谚语的本体研究、汉语谚语与其他民族谚语(主要是英语)的对比研究和有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谚语研究,但缺乏对汉语谚语的社团性的系统研究。

关键词:谚语 汉语谚语 谚语社团

汉语谚语十分丰富, 谚语的定义至少有八九种。据温端政(1985)所讲,谚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谚语只包括以说明事理、传授知识和经验为目的的俗语。温端政在《汉语语汇学》(2005)中进一步把谚语定义为“非二二相乘的表述语”。其要点是:谚语是汉语语汇的组成部分;谚语是表述性的语言单位,这是谚语区别于歇后语和惯用语的主要特征;谚语是非二二相承的表述语,这是谚语区别于表述性成语的形式特征。本文中的谚语指狭义的谚语。

现代的谚语研究始于20世纪上半叶。按照温端政(2000)的观点,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谚语研究

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前,谚语研究的代表人物有郭绍虞、薛诚之等。郭绍虞《谚语的研究》(1921)认为广义谚语太宽泛,首次主张把狭义谚语作为讨论对象。杜同力《关于谚语的报告和说明》(1925)涉及谚语的方方面面,但讨论的问题不够集中,也不够深刻。曹伯韩《谈谚语》、陈以德《从谚语的搜集整理谈到口头语的语汇》和王国栋《谚语的搜集和整理》从谚语的搜集整理中看到某些问题进行研究。王顺德《北夏农谚研究》从地方性谚语这一角度去研究农谚的意义、性质和功用。薛诚之《谚语的探讨》(1936)最先提出谚语是一种语言形式,属于民俗学的范畴。

这一时期的研究观注把谚语同其他容易混淆的语言形式,特别是格言、歇后语、歌谣等进行比较,指出其间的异同;另一个特点是注重口语调查,到人民群众中收集第一手的资料。但这时并未把谚语研究纳入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影响了研究的科学水平。

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谚语研究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谚语研究的主要著作有马国凡《谚语的特点》(1960),杨欣安《成语与谚语的区语研究侧重于特点、分类和内容等方面,把谚语作为“熟语”的一种,自觉运用语言学的观点和方法进行研究。

三、新时期的谚语研究

新时期谚语研究进入鼎盛时期,研究范围广泛。主要著作有武占坤、马国凡《谚语》(1980)、王勤《谚语歇后语概论》(1980)、孙维张《汉语熟语学》(1989)和温端政《谚语》(2000)。在广度上,注重谚语的语用研究,包括谚语的社会功能、语用作用、修辞作用,以及规范化等方面的研究,展现了谚语研究的广阔领域。在深度上,对谚语的性质,除了多方面探讨其内容形式上的特点外,还注意探讨更有概括力的本质特点。另外,谚语语义研究开始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此外郁福敏、郭珊莲《英汉习语对比》(1999)和蒋晶《英汉习语的文化观照与对比》(2000)从跨文化差异角度对汉、英谚语进行了对比研究。

四、新世纪的谚语研究

新世纪对汉语谚语本体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化和扩展。何学威、陈素萍《论谚语的形式美》(2003)论述了汉语谚语的精悍凝练美、均衡对称美、回环反复美、声律和谐美、多样统一美。罗圣豪《论汉语谚语》(2003)指出由于个人主义的兴起,西方谚语逐渐消亡,而汉语谚语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同时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汉语谚语的历史与定义作了概述。沈怀兴《汉语谚语中意合法的运用》(2004)对几部谚语集子和谚语词典进行考察,发现汉语复句谚语中95%以上是用意合法创造的,并从汉语社会的文化特质、历史变化、汉民族语言习惯、汉语特点等角度分析了其原因。江源源《从系统功能角度解读汉语谚语》(2011)讨论了谚语在“表达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三个方面的独特性。侯璞《谚语的语篇功能》(2012)提出“谚语语篇块”的概念,论述了谚语语篇块的信息结构、内部衔接、内部连贯、篇章分布及语用功能。

理论?综述

odern chinese M

15

XIANDAI YUWEN

2013.10

此时,谚语研究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广泛地运用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谚语,这些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交叉运用,相互起作用的。

王德春《汉英谚语与文化》(2003) 、李建欣《汉英谚语文化比较》(2012)对汉、英谚语的渊源、文化涵义、语言特点和社会功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苏研《中韩动物谚语的比较分析》(2003),卞小玢《以动物表意的汉日谚语比较研究》(2008),鲁杰《汉语和保加利亚语中的动物类谚语和俗语比较》(2009),于杨《对于有关动物的谚语的研究——以比喻表达为中心》(2011),李冰《概念隐喻视角下的汉英动物谚语对比》(2011),鲁畅、吕楠楠《中日动物谚语概念隐喻的比较》(2013),洪艺维《浅析汉泰谚语中动物比喻形象》(2013)对中外动物谚语的意义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了差异形成的原因。

荣楠楠《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2007)、乔伟《中韩女性谚语内容比较》(2008)、张丽娟《谚语中的性别表达的日中对照研究》(2008)、梁春凝《汉英谚语中性别偏见的对比研究》(2008)、孙贞敏《关于女性的中韩谚语比较研究》(2009)、蒋静《论中日传统谚语中的女性文化观》(2013)等对中外性别谚语进行了对比分析。

徐宇《含有数字的英汉谚语对比研究》(2001),许亚丽《英汉数字习语对比研究》(2002),夏雪、焦授松《通过数字谚语看中德文化异同》对中外数字谚语从形式和意义上进行了对比分析。除此之外,中外谚语的对比还涉及其他各方面,如:孙巧慧《从谚语看中日两国的宗教思想》(2012)、李明月《韩中饮食谚语对比研究》(2012)、于湘泳《中日谚语中的鬼形象比较》(2013),郑丽君《英汉谚语修辞对比杂谈》(2013),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在汉外谚语互译方面,赵爱莉《英汉谚语互译的跨文化研究》(2002),曹曦颖《动态对等在谚语翻译中的体现》(2002),赵铁军《汉语成语谚语汉译方法研究》(2006),黄娴《归化和异化:英汉谚语翻译的文化策略》(2006),井媛媛《规化异化翻译方法在谚语汉译中的应用》(2006),周晶《关联理论在英谚汉译中的应用》(2007),陈园园《试从功能对等视角探讨英谚的汉译》(2008),王腾腾、何大顺《跨文化视角下中英谚语的互译策略探讨》(2012),张芳、陈敏欣《英汉谚语的差异与翻译技巧概述》(2013),毛建《英汉谚语对比分析及其翻译策略》(2013)等探讨了英汉谚语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张辉《熟语及其理解的认知语义学研究》(2003),寇福明《汉英谚语对比研究》(2007)、《当代认知理论与谚语的认知观》(2008),汪少华《谚语?构架?认知》(2008)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了谚语的认知特点和形成机制,重点分析了谚语理解的认知机制。蔡晓斌《汉语谚语意义构建的概念整合分析》(2007)、付平平《概念整合理论对谚语的解读》运用概念合成理论及概念整合网络模式从认知层面对谚语进行了分类。李静《谚语中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机制分析》(2010),冯宗样等《中英谚语中概

念隐喻的认知特征分析》(2010),陈娜《汉语谚语的认知隐喻研究》(2012),寇福明、乔玲玲《英汉谚语的隐喻性特征研究》(2012)将谚语研究置于概念系统之中,探究谚语中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机制。

贺娅(2010)《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俗谚语选编调查研究》对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选编的俗语和谚语在语料选择、复现率、识别度、注释、练习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一些编写建议。王振来《熟语的文化附加义》(2008),林安洪、姜诚《英汉谚语的差异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2009),赵现琦《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谚语教学的重要作用》(2010) 指出谚语教学的意义并提出了谚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纪玉华、吴建平(2008)《跨文化语境演讲中谚语引用之批评分析》对英、美领导人在跨文化语境中的演讲里的谚语引用的策略与动机进行了批评分析。郭文姣(2011)《熟悉度和语境对汉语谚语理解的影响:来自ERPs的证据》通过ERP脑电实验,对语境和熟悉度对汉语谚语理解的影响进行了阐释。

纵观已有的谚语研究,笔者发现极少有人从谚语的社团性角度对谚语进行系统研究。所谓“语言社团”(speech community),又译“言语共同体、语言集团、语言社区”,“是指在某种语言运用上持有某些共同社会准则的人们的集合体”。比如使用同一口令的部队就可以视为一个语言社团。谚语的社团性则是谚语运用所表现出来的社团性的特征,把使用同种类型谚语的人就可以视为一个谚语社团。武占坤、马国凡在《谚语》一书中从谚语的性质和作用角度将谚语分为八类:讽颂谚、规诫谚、事理谚、生产谚、天气谚、风土谚、常识谚和修辞谚。而根据谚语的文化含义可以分为四类:反映宗教思想的谚语,反映人文思想的谚语反映,道德观念的谚语,反映生活、生产经验的谚语。根据产生时间可以分为:古谚和今谚两类。由于分类标准不同,谚语的分类无疑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看到,对谚语的划分,有的同一层次上使用了双重标准;有的角度一致,标准统一,但是过于简洁,失去了划分的意义。对汉语谚语社团性的研究,可以另辟蹊径,为划分谚语提供新的标准。

刘爱玲(2006)《禅籍谚语研究》,崔花云(2006)《论武术谚语》,李铁范、金陕军(2010)《汉语养生谚语论析》,钟恒、洪涛《汉语医卫谚语分类概说》(2010),张天柱《中国农业谚语的继承和应用》(2013)等对汉语中某一类特定领域的谚语进行了研究,推动了谚语社团性的研究。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汉语谚语十分丰富,这样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

参考文献:

[1]温端政.谚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3]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陈成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315211)

理论?综述

中日谚语分析

中日谚语分析 中日谚语之间的关系大致分成两种: 1、 直接把中国的谚语翻译成日文。如: “百闻不如一见” 一一 「百聞0比一見如力、 2、 中日两国的谚语各不相同,但其含义相同。如: “歪打正着” 一一 「怪我功名」 对第一类不必做任何解释, 而对第二类, 则有时要进行必要的说明。 还有一些很难找到合 适的对应谚语,但它有特别之处,也适当地进行介绍。 第一类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一 「青0比藍出^疋藍^◎青(笳 光阴似箭一一一「光陰矢^如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年^計0元旦」 滴水穿石一一一 「雨石总穿O 」(笳总^力NO )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一总知◎二总知^口 一叶落知天下秋一一 「一葉落^疋天下^秋总知§」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一「一年^計0元旦」 岁月不待人一一「歳月人总待尢 养子方知父母恩—— 「子知^親^恩」 知子莫若父 「子总知?§乙七父如」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一 「千里^堤蟻^穴力、 条条道路通罗马一一 「^^T^道0口一通 脍炙人口—— 「人口:膾炙乙力 笑里藏刀一一「笑中:刀笳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一一 「前門^虎、後門^狼」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一 「千里^道fe —歩起乙§」 笑里藏刀一一「笑中:刀笳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一 流^§水0腐 快马加鞭一一駆疗馬:鞭( 恩将仇报一一 恩总仇^返力、 子女不知父母心 ------ 親^心子知 照猫画虎一一猫总真似T 虎总力、< 一丘之貉 ......... 一O 穴^狢.(^七O 笳 放虎归山—— 虎总野:放o (^5^O :0^o ) 逐二兔者不得其一(鸡飞蛋打) ............ 二兎总追^者0、 一兎总fe 得^ (:^^fe^feo 0^o^^fe^T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一千里^堤fe 蟻^穴^5(00^) 画饼充饥—— 絵:描、、尢餅(力尢fe^) 雨后春笋一一 雨後^筍( 一箭双雕 ......... 一石二鳥(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一一鹬 蚌O 争、、漁夫O 利貳笳5乞、、老 一将功成万古枯 ........... 一将功成0T 万骨枯§ 乙乙O 力、§)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一 言齐0易<、行齐0難 以毒攻毒 毒总以oT 毒总制T (^<^feoT^<^^^T ) 第二类 垂头丧气—— 「青菜0孝塩」(笳 功到自然成——一 「石三年」 (b <) 」⑺”) 」) 「石三年」

论习语的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开题报告

学号: X X 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题目:论习语的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 院(系)外语系 专业班级英语2008级1班 学生姓名 X X X 指导教师(职称) X X( X X) 提交时间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安康学院外语院(系)英语专业2012届本科生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研究的内容(含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等。): 基本内容:本课题从两种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在习语中的应用着手,通过分析研究和例证法说明异化与归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在习语翻译中的具体应用。课 题共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 是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主要说明了习语、语言、文化的关系。 第二部分: 从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四个方面介绍英汉习语中反映的文化差异. 第三部分: 主要是关于异化和归化,其中包括异化、归化的起源和定义,异化、归化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张。并通过举例说明异化与归化在习语翻译中的应 用. 第四部分: 结论。异化与归化并不是矛盾的,而是互为补充,在习语翻译中不仅可以运用异化或归化,还可以运用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研究的重点: 异化和归化在习语翻译中的应用。 研究的难点:具体的习语翻译中应该选择哪种翻译策略及方法。 研究的创新点:异化与归化并不是矛盾的,而是互为补充,在习语翻译中不仅可以运用异化或归化,还可以运用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论文提纲: 1.引言 2.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2.1 语言与文化 2.2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 2.2.1 地域文化 2.2.2 历史文化 2.2.3 习俗文化 2.2.4 宗教文化 3.习语在不同文化中的翻译 3.1 英汉习语翻译的主要翻译策略 3.2.1 异化,以源语文化为归宿 3.2.2 归化,以目标语文化为归宿 3.2.3 异化与归化相结合

英汉谚语文化涵义对比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金融学 英汉谚语文化涵义对比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谚语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精华。它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的普遍语言现象。每个民族的语言中都包含着大量的谚语。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毫不夸张地说,对一个民族语言中谚语的研究可以深入地了解该民族的风俗和心理。正如文学作品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一样,谚语——由一个民族自己创造、代代相传、并蕴涵着大众智慧的句子——也是如此,也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而对一个民族文化的了解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英文化的不同使谚语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而谚语本身也承载着该民族的文化。不同的谚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文化涵义,即使是相同的谚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文化涵义也会大相径庭,甚至有的谚语只在特定的背景下体现其本意。所以由于不同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及习俗、宗教信仰、修辞手法的使用、思维方式,或源于不同的经典名作或名人之口,就会造成两种语言中的谚语文化涵义的不同。因此,比较研究英汉谚语的文化涵义,对进一步了解中西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相关文献,国外学者对谚语的研究起步较早,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修辞学角度,语义学角度和综合学科角度。从修辞学角度到语义学角度的飞跃,使学者对谚语的研究从表层语言特征渐渐转向表层文化关系,并把谚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研究。但是,这样的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很容易将对谚语的研究套入固定的程式化。一旦程式化,那么从谚语体现出来的文化背景就显得苍白,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也就无从谈起了。究其原因,是因为研究并没有从表层文化关系挖掘到深层文化关系。 反过来说,对于深层文化关系的挖掘也必须以语义研究为基础,因此,在对相关文献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总结之后,本研究从语义学角度出发,挖掘比较英汉谚语的深层文化涵义,以探索两个民族文化的同异。研究主要以语言文化观为主要理论依据,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的角度对英汉谚语的相同和不同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挖掘造成其文化差异的深层原因。 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通过谚语文化涵义对比研究,深掘中西文化差异,更好的帮助两种语言的谚语使用者理解中西文化,使其更理性看待谚语在生活中的启示作用。

日语谚语大全

真题网提供
会员控制台会员登陆会员注册最后更新高级搜索会员投稿退出登陆2010年6月22日星期二丙戌年五月十一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留言给我 回到首页| 四级真题| 六级真题| 考研真题| 自考真题| 公务员真题| 其他真题| 听力Mp3 | 语法 考试大纲| 四六级复习资料| 考研资料| 自考复习资料| 公务员复习资料| 其他学习资料| 美丽的英语| 免费赠品 中高级口译真题| 司考真题| 会计师| 高考真题| 音乐心情| 计算机等级真题| 日语等级考试真题| 大学生就业 专四专八真题资料| 托福雅思GRE 真题资料| 祝福许愿| 免费代理| 专题推荐 四级真题 六级真题 考研真题 自考真题 公务员考试真题 其他真题 计算机等级考试真题 司考真题 中级高级口译真题资料 注册会计师考试真题 其他真题 听力Mp3 考试大纲

高考真题 高考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题 高考数学题 高考语文题 高考理科文科真题 日语考试 四级六级复习资料 美丽的英语 音乐心情Mp3下载 自学考试复习资料 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 考研资料 考研复习资料 各校考研招生简章 其他资料学习心得 专四专八资料真题 英语语法 - 真题网/ 日语考试/ 日语谚语大全

日语谚语大全 2007-07-16 https://www.360docs.net/doc/7f7508674.html, 点击: 23605 日语谚语大全 中日谚语之间的关系大致分成两种: 1,直接把中国的谚语翻译成日文。如: “百闻不如一见”----「百聞は一見に如かず」 (ひゃくぶんはいっけんにしかず) 2, 中日两国的谚语各不相同,但其含义相同。如: “歪打正着”----「怪我の功名」(けがのこうみょう) 对第一类不必做任何解释,而对第二类,则有时要进行必要的说明。还有一些很难找到合适的对应谚语,但它有特别之处,也适当地进行介绍。 第一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は藍より出でて藍より青し」 (あおはあいよりいでてあいよりあおし) 第二类:“垂头丧气”----「青菜に塩」(あおなにしお) 第一类:“光阴似箭”---「光陰矢の如し」 (こういんやのごとし)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の計は元旦にあり」 (いちねんのけいはがんたんにあり) “滴水穿石”---「雨だれ石を穿つ」 (あまだれいしをうがつ) 第二类:“功到自然成”---「石の上にも三年] (いしのうえにもさんねん) “满瓶不响,半瓶叮当”---「空き樽は音高し」 (あきだるはおとたかし) “火烧眉毛”---「足下に火がつく」 (あしもとにひがつく) 第一类: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を知り二を知らず」 (いちをしりてにをしらず) “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葉落ちて天下の秋を知る」 (いちようおちててんかのあきをしる)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年の計は元旦にあり」 (いちねんのけいはがんたんにあり) 第二类: “马后炮”------「後の祭り」(あとのまつり)“事后搞庆祝活动” “八九不离十”------「当たらずといえども遠からず」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7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英语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扣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 On the Chinese Loanwords from English 2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草根营销以及策略 3 从关联理论看电视剧《神探夏洛克》中的英式幽默的翻译 4 从生态批评论梭罗《瓦尔登湖》中对工业化的思考 5 自我效能感理论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6 动物习语中文化意象的比较与翻译 7 当爱遇见不爱——浅析《马可百万》中的三对情爱关系 8 从《盲人》中的“血性意识”看劳伦斯的文明观 9 The Application of Symbolism in The Great Gatsby 10 浅议英语语言中的委婉及其应用 11 英语形容词的翻译 12 浅析《红字》中女性主义的具体体现 13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 14 多媒体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利与弊 15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英语广告语的修辞 16 一个典型的拜伦式英雄——论《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 17 《洛丽塔》的精神生态解读 18 拒绝话语跨空间映射的认知解读—以商务洽商为例 19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English Proverbs and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20 论象征在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 21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委婉表达 22 试析《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美国梦 23 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24 Current Statu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Monitoring System in China 25 通过小说《紫色》分析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 26 基于认知的颜色词隐喻研究 27 英汉广告语篇中语法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28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美国婚俗研究 29 浅谈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重要性及其相关策略 30 对《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 31 浅谈《旧约》中女性的形象和地位 32 A Lonely but Strong-willed Soul A Character Analysis of Ellen Weatherall in 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all 33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谚语研究综述

谚语研究综述 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开始运用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谚语。研究内容涉及汉语谚语的本体研究、汉语谚语与其他民族谚语(主要是英语)的对比研究和有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谚语研究,但缺乏对汉语谚语的社团性的系统研究。 标签:谚语汉语谚语谚语社团 汉语谚语十分丰富,谚语的定义至少有八九种。据温端政(1985)所讲,谚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谚语只包括以说明事理、传授知识和经验为目的的俗语。温端政在《汉语语汇学》(2005)中进一步把谚语定义为“非二二相乘的表述语”。其要点是:谚语是汉语语汇的组成部分;谚语是表述性的语言单位,这是谚语区别于歇后语和惯用语的主要特征;谚语是非二二相承的表述语,这是谚语区别于表述性成语的形式特征。本文中的谚语指狭义的谚语。 现代的谚语研究始于20世纪上半叶。按照温端政(2000)的观点,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谚语研究 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前,谚语研究的代表人物有郭绍虞、薛诚之等。郭绍虞《谚语的研究》(1921)认为广义谚语太宽泛,首次主张把狭义谚语作为讨论对象。杜同力《关于谚语的报告和说明》(1925)涉及谚语的方方面面,但讨论的问题不够集中,也不够深刻。曹伯韩《谈谚语》、陈以德《从谚语的搜集整理谈到口头语的语汇》和王国栋《谚语的搜集和整理》从谚语的搜集整理中看到某些问题进行研究。王顺德《北夏农谚研究》从地方性谚语这一角度去研究农谚的意义、性质和功用。薛诚之《谚语的探讨》(1936)最先提出谚语是一种语言形式,属于民俗学的范畴。 这一时期的研究观注把谚语同其他容易混淆的语言形式,特别是格言、歇后语、歌谣等进行比较,指出其间的异同;另一个特点是注重口语调查,到人民群众中收集第一手的资料。但这时并未把谚语研究纳入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影响了研究的科学水平。 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谚语研究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谚语研究的主要著作有马国凡《谚语的特点》(1960),杨欣安《成语与谚语的区别》(1961),王毅《略论中国谚语》(1961)等。这时的谚语研究侧重于特点、分类和内容等方面,把谚语作为“熟语”的一种,自觉运用语言学的观点和方法进行研究。 三、新时期的谚语研究

对中英谚语的研究与英语学习初探

对中英谚语的研究与英语学习初探 组员:冯勤兴、林月敏、叶嘉仪、冯敏仪 指导老师:肖可琦 (培英中学) Abstract: We do research on 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sayings and English sayings. From so many examples around us,we have found that the little sayings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a co untry’s culture history, custom, and so on. We try to find out if the English sayings can help students know more about western culture and thus study English in a better and easier way. (一)课题的提出: 谚语之所以能在“民间”广泛流传,最重要的是其内容来自与我们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既然谚语是由下层农民所创,语言当然是通俗易懂,也挺趣顺口和口语化的,有些即使是几岁的小朋友也容光焕发易理解或记住。 我们之所以选择“中西谚语的区别”这一研究性课题,与上述有莫大的联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我们喜欢通俗且幽默的谚语。例如:1. Glad it’s all over! 2. Learning to speak English is a piece of cake.这些谚语在引我们发笑后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我们想通过两者的对比,从中培养我们的语感,同时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而且若能掌握中英谚语特点,从中了解所涉及的文化、风俗习惯等,不仅能开阔眼界,而且在作文中适当用一两句,也是挺惹人欢喜的。这种轻松而又不经意的提高,无论对我们现在还是以后有帮助的。 (二)研究目的: 谚语最大的特点就是“言简意深”,引用它既可以节约语言,用很少的话,就能表达深刻的意思。而且它引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富有生动性和趣味性。列宁曾说过:“谚语以惊人的准确性,道出了事物十分复杂的本质。”还有鲁迅也说过:“在方言土语里,很有些意味深长的话,我们那里叫‘炼话’,用起来是很有意思的,恰好文言的用古典,听者也觉得趣味津津。”终止上述,足以让人知道研究其的价值性。 而最令人提起兴趣的是,从谚语中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智慧、处世哲学和其他特点,也可以看到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生产方法等发展变化的历史痕迹。而这也是我们能从中摄取中英谚语分别的原因,并且借此我们就能很明了地分析出中西谚语的区别,让人们更加了解中国的谚语与说英语的国家的谚语的精髓,提高对这种文化的重视。 (三)课题成果 以下几例中英谚语都有是围绕相同的事物来展开分析的

中日谚语比较

53 日本人と中国人の世間観―─諺に見られる 言語表現からの検証と考察─― 黄欣 0.はじめに 一般に、言語表現の上から、その言語を使用する民族集団の文化的特色を見て取ることができる。特に、日常生活から生まれ、民衆の知恵の結晶として使 われてきた諺は、各民族それぞれの伝統的な物の見方?考え方を濃厚に反映し ている。元来、諺は民衆の知恵の総合とも言うべきものであることから、異なった民族の諺でも、形式から内容まで共通性をもっているものもあるが、諺は各民族の民衆によって作り出されたものであり、各民族の歴史、地理環境、生産活動および人々の生活習慣、思考の方式などに差異があるため、各民族の自然観、世間観、人生観などの面にその民族固有の特性、文化の特色が見られ、 諺にそれが反映されている。本稿では、日本と中国の諺を分析し?諺に見られ る 言語表現の上から両国の人々の世間観の特徴を検証し、考察していく。 なお、本稿では主として日本の諺をもとに、それと対応する中国の諺を取り上げて比較するが、中国の諺の中でも漢民族の諺を、また特に、両国でも一般の民衆たちによく知られ、生活の中でよく使われている諺を取り上げる。同時に、日本と中国それぞれの独自の諺も考察の対象とする。 1.諺について 1.1. 日本の諺の定義 諺の定義については、藤沢(1960)によれば、日本の諺には広義と狭義の二種類の定義があるとし、「広義とは、どんなことばでも、一定の形をとって、俗 間に伝唱されれば、みなことわざである」1 としている。藤沢によれば、日本語 の慣用句、歌謡、なぞは、すべて諺ということになり、「ただ一つの形容詞であ っても、それが一定の形をとって、常にある種のことがらを形容するものとして知られていけば、それはすでにことわざである」2 とまで述べている。 54 黄欣 狭義の諺について藤沢は、「ある種類の教訓、警戒、風刺、またはその他の視察経験による知識をいいあらわしたものである」3 としている。これについて、金子(1969)は次のように説明している。 ことわざは……民衆の中からいわばおのずから生まれ出たものである。……民衆がその体験によってみずから得た教訓なのである。……いわば、民 衆同士が肩を叩いての忠言、助言である。4 ことわざは、民衆がその実際生活の体験の中から、人間や人生に対する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课题设计论证

---活页1---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走进葫芦文化 ---------莪山畲族乡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现实背景:葫芦文化与畲乡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 最近邻近乡镇在开庙会,庙会上的物品虽说不上昂贵却也应有尽有。路过庙会,一种叫葫芦丝的乐器吸引了我,买一个回家练练,没想到这小小的乐器也被我们学生们瞄上了,很快葫芦丝就走进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每天早晨只要你走进我们的校园,随处都可以看见吹练葫芦丝的同学,三五成群,欢歌笑语,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同学还在想:这样的葫芦丝我们自己也可以制作呀!我们不是有许多自己种植的葫芦吗? 是呀,说起种植葫芦同学们早就有很深的体会了。近两年少先队一直在组织学生自己回家种植葫芦,出了不少的成果。其中学生制作的葫芦器在校园艺术周上得到了展示,县电视台少儿栏目对此还特别进行了系列报道。 (二)历史背景:葫芦文化是灿烂畲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葫芦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在漫长的畲族历史演变过程中早就有了它的一席之地。勤劳聪明的畲族人民曾经用它制作了各种生活用品,例如:水瓢、茶壶、竹筒等,也曾经用它制作了许多极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葫芦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显而易见,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尽情领略祖国灿烂的葫芦文化。 (三)时代背景:把葫芦文化发扬光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美不胜收的葫芦世界就是一座民间艺术宝库,21世纪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时代。弘扬民族文化,进行民族艺术教育,让我们的学生感受浓浓的艺术韵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学生需要这样的校本课程,丰富学习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畲乡地处山村,这里的孩子课余生活比较单调,每次不是钓鱼跳绳就是打球走棋,葫芦文化的开发和挖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能在活动中寻找童年的快乐、体验动手的乐趣,享受合作的愉悦。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课程、教师、学生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逐渐地把课程的生态系统直接指向于学生,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主体。葫芦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 2、教师需要这样的校本课程,推动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 挖掘葫芦文化课程资源,构建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体系,这就让我校一线教师有了更大的课程开放空间,随之而来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视野都产生变化。他们将引领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变为一个实践者,一个研究者;他们将与学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加快自身专业成长的脚步。 3、学校需要这样的校本课程,凸现自身的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学校特色,要能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中外大量特色学校的成功经验业已证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校本课程开发要走的就是一条基于学校特色的道路。葫芦文化是我校自身的一个优势项目,以此为生长点和突破口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目标。 4、社区需要这样的校本课程,为社区不断发展作好准备 小小葫芦为我们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许多艺术品加工厂应蕴而生,精美的葫芦工艺品给畲乡人民带来了财富,带来了希望。学生通过参观调查,亲身实践,与葫芦有了不解之缘,长大要把家乡人民的这份共同事业发扬光大是不少学生心中的愿望,学生们的爱乡之情油然而生。 三、相关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西方谚语中时间观念之对比分析

中西方谚语中时间观念之对比分析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ime Concept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roverbs Acknowledgements This thesis has taken me almost two years to turn it from conception to the final completion. It is a work of joint efforts from many people. So I especially wish to extend my gratitude for the following people. Firstly,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appreciation to my supervisor Professor Meng li for her patient and constructive instructions on my thesis writing. I have got more inspiration and motivation to accomplish this study. I can deeply touched by her responsibility. Secondly, I would like to thank my dear classmates and roommates. They helped me so much by giving me useful suggestions and encourage me when I was in trouble and in confusion. Without their concern and companion, I cannot finish my paper smoothly. I benefit a lot from our daily communication. All in all, thanks all the people who offer me selfless support. Your kindness would be remembered forever.

中国谚语中日文对照

中国谚语中日文对照 2007年02月12日星期一下午08:45 あ) - - - - - - - - - - - - 相手のない喧噖はできぬ一個碗不鴔,乮個碗叮当 1 悪妻は百年の不作娶了懶嫁媎,竑了一輩子 2 足下に火がつく火焼眉毛 3 頭雔して尻雔さず藏頭露尾 4 彼方立てればこちらが立たぬ顧此失彼 5 案ずるより生むが易い車到山前必有路 6 (い) - - - - - - - - - - - - 行きはよいよい帰りはこわい上山容易下山難 7 意を得ず意を用いる専心致志 8 井の中の蛙大海を知らず井底之蛙不知大海 9 石の上にも三年功到自然成 10 医者と味噌は古いほどよい醫不三世不服其薬 11 一か八か孤注一攕 12 一難去ってまた一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3 一蓮托生一朝天子一朝臣 14 一日千秋一日三秋 15 一年の計は元旦にあり一年之計在于春 16 一塵も染まず香り骨に到る一塵不染 17 一文惜しみの百失い因小失大 18 一挙乮得一挙乮得 19 一髪千鈞を引く千鈞一髪 20 命あっての物穘好死不加癩活着 21 唗に備わるのみ瀍竿充数 22 (う) - - - - - - - - - - - - 上には上がある能人頭上有能人 23 上を下への大さわぎ鶏犬不寧 24 牛に対して琴を弾ず對牛弾琴 25 後髪を引かれる恋恋不舎 26 梁の塵を動かす余音繞梁 27 鵼のまねをする烏東施效颽 28 褃には褃がある話中有話 29 噂をすれば影がさす説着曹操,曹操就到 30 (え) - - - - - - - - - - - - 英雄色を好む英雄難過美人関 31 蝦で鯛を釣る金釣蝦米釣鯉魚 32 (お) - - - - - - - - - - - - 大飈呂敷を広げる大吹特吹 33 傍目八目當事者迷,傍觪者清 34 男子の一言金鉄の如し君子一言,駟駌難追 35 鬼の目にも涙頱石也会點頭 36 おぶえば抱かりよう得寸適尺 37

英汉习语的对比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f7508674.html, 英汉习语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欢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21期 摘要: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也是语言教学中的难点。因此,本文结合英汉习语个案,对其英汉习语共同点与差异处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以期提供英汉习语教学的目的。在英汉习语的对比中,重点探讨了英汉习语的不同之处。其中包括:文化背景的差异、翻译方法的差异以及隐喻认知的差异。 关键词:英汉习语;对比研究;个案例析 习语因其固有的特点而备受任课老师的关注,特别是在外语教学实践里,运用比较教学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英汉习语的不同,加深学生对习语的理解,无疑是化解这一教学难点的关键所在。 英汉习语的比较教学一般需要关注两个比较的结果:一是英汉习语的相同点,另一是英汉习语的不同点;前者有利于运用迁移规律进行英汉教学,后者有利于学生在感悟两者差异的基础上,掌握英汉习语运用中的不同。因此,坚持求同与求异结合的比较教学思维是本文后续探讨的基础。 一、英汉习语的共同比较 英汉习语是有其共同特点的。虽然英汉语言之间具有本质上的不同,但在“习语”这一层面上,英汉习语都体现出了相同的特点。对此,可以通过英汉习语的求同比较完成。 习语是习惯性用语的简称,它的外延相对广泛。一般而言,在汉语里,所谓的习语包括成语、俗语、熟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在英语里,虽然没有与汉语成语一般的成语,但英语里的俗话、谚语、俚语都是我们习语教学的重点。英汉习语都有其固定的组成并且这固定组成所表达的意义也较为固定。不仅如此,英汉习语还有一个更能彰显彼此共同之处的特点,那就是作为习语,它们的内涵一般都不能从字面意义上推知。sock away就是一习语。其中的“sock”是鞋袜,away则是消失、远离的意思。但是,两个词语组合成习语“sock away”的时候,它的意思却是“存钱”的意思。但这里“存钱”和“袜子”与“消失、远离”的意思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对于汉语也是这样,“百里挑一”是一个成语,从它的字面意思看,它是指从一百个东西中挑选出其中的一个。但在具体的运用中,它却成了形容人才出众的代名词。再如,在汉语里有“外甥打灯笼——照舅”这样的说法,但其实际意思却是与“照舅”谐音的“照旧”。 其次,英汉习语都具有相对的适用性。这也就是说,习语与其他的语言用语一样,都应该针对特定的语境及交际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例如,对于sock away这样的习语而言,

茶文化研究综述

论文题目:茶文化与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茶文化与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茶文化旅游在现今社会已不足为奇,本文主要通过对茶文化在不同时期发展现状和茶文化旅游在不同地域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从不同角度全面了解茶文化,跟随时代脚步探索新型茶文化旅游模式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发展 引言: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茶文化始于汉,盛于唐。历经千年茶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并与时俱进。文章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以“茶文化”为题名进行检索,搜索到相关文献752篇;以“茶文化旅游”为题名搜索到相关文献46篇;以“茶文化旅游发展”为题名搜索到8篇。通过剔除重复的文献和关联性不大的文献,对剩下关于茶文化与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研究的文献重点抽样选取作为样本,进行了分析。 一、茶文化的形成的研究 (一)茶文化整体概况研究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1翻开中华民族辉煌的茶文化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历史时期茶俗的运行轨迹。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出自唐代,源自唐代。宋元明清时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它又得到了深入的发展,相继出现了煎茶、点茶、斗茶、泡茶等不同特点、风格各异的饮茶习俗。2它的发展反映我国社会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古代劳动人民探索 1姜天喜论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2伍国强试论中国古代茶与茶文化的研究(九江职业大学)

自然,解自然界,征服自然的伟大的创举。茶文化也是中国灿烂文化重要的组成部份,茶的利用经历过食用、祭祀、药用、宫廷贵族专用及广大劳动人民饮用的发展过程,从茶到茶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社会文明的结晶。道、佛、儒教在茶文化发展中也起到极其重要有传承作用。 (二)茶文化的根源研究 近年来,关于茶文化的研究是一个热点,研究成果不断推陈出新,其中陈文华先生在茶文化方面研究着力最多,影响最大,他的《长江流域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学》等代表性成果,是茶文化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学术界也有不少的相关论文发表,可谓成果丰硕。然而,对于秦汉茶文化问题,虽有相关成果发表3,但仍有讨论之余地。以往论者通常认为古代饮茶始于西汉,开始由食用转向饮用。其实不然。因此,4作者温乐平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就饮茶起源问题进行再探讨。 关于饮茶的起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茶叶功用上看,有“饮用起源说”、“食用起源说”、“药用起源说”等诸说法;从饮茶时间上看,有战国说、西汉说、三国说、魏晋说等诸说。茶起源于中国,早已被中外专家学者所公认。我国史料记载,早在西汉时期,四川一带饮茶、种茶便很普遍,茶已成为当时的一种重要商品。因此西汉说最具影响。虽然神农 氏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只是传说,但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源于我国唐代却是不争的事实。二、茶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研究 (一)不同时期茶文化的发展 茶文化经历几千年的传承延续,在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特点和文化含义。5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正是出自唐代,源自唐代。与此同时,早在隋唐时期,我国的茶文化就已远渡重洋, 3前人成果,主要有:王玲《中国茶文化》,中国书店 1998 年第 5 版;朱自振《茶史初探》,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陈文华《长江流域茶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 2O04 年,《中国茶文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O6年;傅荣珂的(秦汉茶饮之初探)(会议论文);徐晓村、王伟<中国茶文化的萌芽——饮茶在 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 4温乐平周秦汉茶文化再探讨(江西师范大学) 5姜天喜论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中国谚语中日文对照

中国谚语中日文对照 (あ) - - - - - - - - - - - - 相手のない喧嘩はできぬ一個碗不鳴,両個碗叮当 1 悪妻は百年の不作娶了懶嫁婦,窮了一輩子 2 足下に火がつく火焼眉毛 3 頭隠して尻隠さず藏頭露尾 4 彼方立てればこちらが立たぬ顧此失彼 5 案ずるより生むが易い車到山前必有路 6 (い) - - - - - - - - - - - - 行きはよいよい帰りはこわい上山容易下山難 7 意を得ず意を用いる専心致志 8 井の中の蛙大海を知らず井底之蛙不知大海 9 石の上にも三年功到自然成 10 医者と味噌は古いほどよい醫不三世不服其薬 11 一か八か孤注一擲 12 一難去ってまた一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3 一蓮托生一朝天子一朝臣 14 一日千秋一日三秋 15 一年の計は元旦にあり一年之計在于春 16 一塵も染まず香り骨に到る一塵不染 17 一文惜しみの百失い因小失大 18 一挙両得一挙両得 19 一髪千鈞を引く千鈞一髪 20 命あっての物種好死不加癩活着 21 員に備わるのみ濫竿充数 22 (う) - - - - - - - - - - - - 上には上がある能人頭上有能人 23 上を下への大さわぎ鶏犬不寧 24 牛に対して琴を弾ず對牛弾琴 25 後髪を引かれる恋恋不舎 26 梁の塵を動かす余音繞梁 27 鵜のまねをする烏東施效顰 28 裏には裏がある話中有話 29 噂をすれば影がさす説着曹操,曹操就到 30 (え) - - - - - - - - - - - - 英雄色を好む英雄難過美人関 31 蝦で鯛を釣る金釣蝦米釣鯉魚 32 (お) - - - - - - - - - - - - 大風呂敷を広げる大吹特吹 33 傍目八目當事者迷,傍観者清 34 男子の一言金鉄の如し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35 鬼の目にも涙頑石也会點頭 36 おぶえば抱かりよう得寸進尺 37 親の心子知らず子女不知父母心 38

日语中的谚语(中日对照)

日语中的谚语(中日对照) 1.“百闻不如一见”----「百聞は一見に如かず」(ひゃくぶんはいっけんにしかず) 2.“歪打正着”----「怪我の功名」(けがのこうみょう) 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は藍より出でて藍より青し」(あおはあいよりいでてあいよりあおし) 4.“垂头丧气”----「青菜に塩」(あおなにしお) 5.:“光阴似箭”---「光陰矢の如し」(こういんやのごとし) 6.“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の計は元旦にあり」(いちねんのけいはがんたんにあり) 7.“滴水穿石”---「雨だれ石を穿つ」(あまだれいしをうがつ) 8.:“功到自然成”---「石の上にも三年](いしのうえにもさんねん) 9.“满瓶不响,半瓶叮当”---「空き樽は音高し」(あきだるはおとたかし) 10.“火烧眉毛”---「足下に火がつく」(あしもとにひがつく) 11.“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を知り二を知らず」(いちをしりてにをしらず) 11.“一叶落知天下秋。” ------ 「一葉落ちて天下の秋を知る」(いちようおちててんかのあきをしる) 12.“一年之计在于春” ------ 「一年の計は元旦にあり」(いちねんのけいはがんたんにあり) 13.“马后炮”------「後の祭り」(あとのまつり)“事后搞庆祝活动”

14.“八九不离十”------「当たらずといえども遠からず」(あたらずともいえどもとおからず) 15.“昙花一现”------「朝顔の花一時」(あさがおのはないちじ) 16.“岁月不待人”----「歳月人を待たず」(さいげつひとをまたず) 17.“养子方知父母恩”----「子をもって知る親の恩」(こをもってしるおやのおん) 18.“知子莫若父”----「子を知ること父に如くはなく」(こをしることちちにしくはなく) 19.“未雨绸缪”----「転ばぬ先の杖」(ころばぬさきのつえ) 20.“聪明反被聪明误”----「策士策に溺れる」(さくしさくにおぼれる) 21.“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触らぬ神に祟りなし」(さわらぬかみにたたりなし) 2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里の堤も蟻の穴から。」(せんりのつつみもありのあなから) 23.“条条道路通罗马”----「すべての道はローマに通ず。」(すべてのみちはローマにつうず) 24.“脍炙人口”----「人口に膾炙する」(じんこうにかいしゃする) 25.“笑里藏刀”----「笑中に刀あり」(しょうちゅうにとうあり) 26.“久居则安”----「住めば都」(すめばみやこ) 27.“天无绝人之路”----「捨てる神あれば助ける神あり」(すてるかみあればたすけるかみあり) 28.“英雄出少年”----「栴檀は双葉より芳し」(せんだんはふたばよりかんばし)

英汉数字谚语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1] Dilys Parkinson, Ben Francis. Oxford Idioms[M]. London: Oxford press, 2007. [2] Gulland, Daphne &David G.Hinds-Howell. The Penguin Dictionary of English Idioms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4. [3] Yuan Kong. Th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Numerical Idioms and Their Translation [D].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2014. [4] 陈琳霞.英汉数字习语互译方法[J]. 浙江师大学报,1998,(2):66-69. [5]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6] 黄兵.英汉数字的文化内涵[J].贵族民族学院学报,2002,(2). [7] 黄成夫.英汉数词习语的文化习俗及其修辞特点[J]. 湖北社会科学,2006:138-140. [8] 寇福明.汉英谚语对比研究[D].中国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9] 李健林.从数字的联想意义看中英民族文化心理差异[J].柳州师专学报,2002(6):52. [10] 热孜古丽.热和木都.汉语谚语及谚语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1] 石莹.汉英数字谚语对比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2] 王德春等.《汉英谚语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13] 曾自立.《英汉谚语概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全英文论文)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研究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自传性分析中式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 A Journey through Harsh Reality: Reflections on Gulliver ' s Travels 目的论视角下《瓦尔登湖》两个中文译本的分析从《红楼梦》和《飘》看中美恭维语比较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红字》中替罪羊形象的分析英语中常用修辞格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人文主义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蝇王》中火的象征意义的转变 功能对等角度下《最后一片叶子》的翻译策略《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精神世界的分析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 公布英语题目均有原创英文论文可交流Q:799 75 79 38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各种教学法的融合与运用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探析从电影《刮痧》看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危机 《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情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萨克雷眼中的女性---文本分析名利场中的女性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 英汉称谓语对比研究北欧神话中的毁灭与重生思想信用证支付方式下进口方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从认知角度看“水”的一词多义现象电影《喜福会》反映出的中西家庭价值观的差异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论例句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英汉动物习语的隐喻认知分析分析年龄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语言的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儿童形象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基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及其译本的对比分析 论英汉数字习语的差异及翻译 《名利场》和《嘉莉妹妹》女主角形象对比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美国战争电影的人性和文化透视--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例 Text Memorization and English Learning 论《小妇人》的叙事技巧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Gratitude Expressions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探究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中外大学校训对比研究从关联理论看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减译 Pursuing a Harmonious Man-Woman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 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 性格分析环境、性格、命运--评《远大前程》主人公皮普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复仇者联盟》中的言语幽默 《珍珠》中的生态思想教师的个性与语言教学 《老人与海》中马洛林形象的不可或缺性浅析《威尼斯商人》中的金钱观 “适者生存”——浅析飘的主题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的成因 《荆棘鸟》女性意识浅析《闻香识女人》角色分析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女性主义的显现 肯尼迪演讲的语音衔接分析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