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技术导则 总纲

环评技术导则 总纲
环评技术导则 总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

HJ/T 2.1-93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及要求。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其它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可参照本标准所规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

2 引用标准

HJ/T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T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3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3.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如图所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

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部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3.2 在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时,

如需进行多个厂址的优选,则应对各个厂址分别进行预测和评价。

3.3 如通过评价对厂选厂址给出否定结论时,

对新选厂址的评价应按3.1的规定重新进行。

4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4.1 划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是以下列因素为依据进行划分的:

4.1.1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

这些特点主要有: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资源(包括水)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

4.1.2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有:自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

4.1.3 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4.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概要

4.2.1 环境影响的评价项目

根据环境的组成特征,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通常可进一步分解成对下列不同环境要素(或称评价项目)的评价,即:大气、地面水、地下水、噪声、土壤与生态、人群健康状况、文物与“珍贵”景观以及日照、热、放射性、电磁波、振动等。

建设项目对上述各环境要素的影响评价统称为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简称单项影响评价)。

4.2.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4.2.2.1 按照4.1中的划分依据,可将上述各单项影响评价划分为三个工作等级。例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等,依此类推。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各单项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详细规定,可参阅相应的导则。

一般情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一个以上的单项影响评价,每个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不一定相同。

4.2.2.2 对于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均低于第三级的建设项目,不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只需按国家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填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对于建设项目中个别评价工作等级低于第三级的单项影响评价,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简单的叙述、分析或不做叙述、分析。

4.3 对于某一具体建设项目,

在划分各评价项目的工作等级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或当地对环境的特殊要求等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5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制

5.1 评价大纲应在开展评价工作之前编制,它是具体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文件,也是检查报告书内容和质量的主要判据,其内容应该尽量具体、详细。

5.2 评价大纲一般应按3.1中所表明的顺序,并在充分研读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后编制。

5.3 评价大纲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5.3.1 总则

其中包括评价任务的由来、编制依据、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目标、采用的评价标准、评价项目及其工作等级和重点等。

5.3.2 建设项目概况(如为扩建项目应同时介绍现有工程概况)。

5.3.3 拟建地区的环境简况(附位置图)。

5.3.4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根据当地环境特点、评价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与重点等因素,说明工程分析的内容、方法和重点。

5.3.5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调查

5.3.5.1 一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现状调查。

5.3.5.2 环境中与评价项目关系较密切部分的现状调查

根据已确定的各评价项目工作等级、环境特点和影响预测的需要,尽量详细他说明调查参数、调查范围及调查的方法、时期、地点、次数等。

5.3.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根据各评价项目的工作等级、环境特点,尽量详细地说明预测方法、预测内容、预测范围、预测时段以及有关参数的估值方法等。如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应说明拟采用的评价方法。

5.3.7 评价工作成果清单、拟提出的结论和建议的内容。

5.3.8 评价工作的组织、计划安排。

5.3.9 评价工作经费概算。

5.4 在下列任意一种情况下应编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作为大纲的必要补充:

第一,由于必需的资料暂时缺乏,所编大纲不够具体,对评价工作的指导作用不足;第二,建设项目特别重要或环境问题特别严重,如规模较大、工艺复杂、污染严重等;第三,环境状况十分敏感。

6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6.1 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全面、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文字应简洁、准确,并尽量采用图表和照片,以使提出的资料清楚,论点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原始数据、全部计算过程等不必在报告书中列出,必要时可编入附录。所参考的主要文献应按其发表的时间次序由近至远列出目录。评价内容较多的报告书,其重点评价项目另编分项报告书;主要的技术问题另编专题技术报告。

6.2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根据环境和工程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制。

6.2.1 总则

6.2.2.1 结合评价项目的特点阐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

6.2.1.2 编制依据:

a.项目建议书;

b.评价大纲及其审查意见;

c.评价委托书(合同)或任务书;

d.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6.2.1.3 采用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拟参照的国外有关标准(参照的国外标准应按国家环境保护局规定的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

6.2.1.4 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目标。

6.2.2 建设项目概况

6.2.2.1 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

6.2.2.2 建设规模(扩建项目应说明原有规模)、占地面积及厂区平面布置(应附平面图)。

6.2.2.3 土地利用情况和发展规划。

6.2.2.4 产品方案和主要工艺方法。

6.2.2.5 职工人数和生活区布局。

6.2.3 工程分析

报告书应对建设项目的下列情况进行说明,并作出分析:

6.2.3.1 主要原料、燃料及其来源和储运,物料平衡,水的用量与平衡,水的回用情况。

6.2.3.2 工艺过程(附工艺流程图)。

6.2.3.3 废水、废气、废渣、放射性废物等的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以及其中所含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产生的噪声、振动的特性及数值等。

6.2.3.4 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方案。

6.2.3.5 交通运输情况及厂地的开发利用。

6.2.4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6.2.4.1 地理位置(应附平面图)。

6.2.4.2 地质、地形、地貌和土壤情况,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的水文情况,气候与气象情况。

6.2.4.3 大气、地面水、地下水和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

6.2.4.4 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农作物等情况。

6.2.4.5 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情况。

6.2.4.6 社会经济情况,包括:现有工矿企业和生活居住区的分布情况,人口密度,农业概况,土地利用情况,交通运输情况及其它社会经济活动情况。

6.2.4.7 人群健康状况和地方病情况。

6.2.4.8 其它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的现状资料。

6.2.5 环境影响预测

6.2.5.1 预测环境影响的时段。

6.2.5.2 预测范围。

6.2.5.3 预测内容及预测方法。

6.2.5.4 预测结果及其分析和说明。

6.2.6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6.2.6.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征。

6.2.6.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和性质。

6.2.6.3 如要进行多个厂址的优选时,应综合评价每个厂址的环境影响并进行比饺和分析。

6.2.7 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经济论证,提出各项措施的投资估算(列表)

6.2.8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6.2.9 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

6.2.10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7 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7.1 工程分析的原则

7.1.1 当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技术文件中记载的资料、数据等能够满足工程分析的需要和精度要求时,应通过复核校对后引用。

7.1.2 对于污染物的排放量等可定量表述的内容,应通过分析尽量给出定量的结果。

7.2 工程分析的对象

主要从下列几方面分析建设项目与环境影响有关的情况。

7.2.1 工艺过程

通过对工艺过程各环节的分析,了解各类影响的来源,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各种废物的治理、回收、利用措施及其运行与污染物排放间的关系等。

7.2.2 资源、能源的储运

通过对建设项目资源、能源、废物等的装卸、搬运、储藏、预处理等环节的分析,掌握与这些环节有关的环境影响来源的各种情况。

7.2.3 交通运输

分析由于建设项目的建设和运行,使当地及附近地区交通运输量增加所带来的环境影响。

7.2.4 厂地的开发利用

通过了解拟建项目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和环境间的关系,以分析厂地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影响。

7.2.5 对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停车、检修、一般性事故和漏泄等情况时的污染物不正常排放进行分析,找出这类排放的来源、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的频率等。

7.2.6 其它情况。

7.3 工程分析的重点

工程分析应以工艺过程为重点,并不可忽略污染物的不正常排放(简称不正常排放)。资源、能源的储运、交通运输及厂地开发利用是否分析及分析的深度,应根据工程、环境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决定。

7.4 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与工程分析

7.4.1 根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将建设项目分为建设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三

个阶段进行工程分析。

7.4.2 所有建设项目均应分析生产运行阶段所带来的环境影响。生产运行阶段要分析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两种情况。对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影响有可能增加较大的建设项目,同时它的评价工作等级、环境保护要求均较高时,可将生产运行阶段分为运行初期和运行中后期,并分别按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进行分析,运行初期和运行中后期的划分应视具体工程特性而定。

7.4.3 个别建设项目在建设阶段和服务期满后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对这类项目的这些阶段进行工程分析。

7.4.4 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所酿成的爆炸、火灾、中毒等后果十分严重的、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事故,属风险事故。是否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应视工程性质、规模、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特征以及事故后果等因素确定。

目前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尚不成熟,资料的收集及参数的确定尚存在诸多困难。在有必要也有条件时,应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或环境风险分析。

7.5 工程分析的方法

当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技术文件不能满足评价要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工程分析。目前采用较多的工程分析方法有: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

类比分析法要求时间长,工作量大,所得结果较准确。在评价时间允许,评价工作等级较高,又有可资参考的相同或相似的现有工程时,应采用此方法。如果同类工程已有某种污染物的排放系数时,可以直接利用此系数计算建设项目该种污染物的排放量,不必再进行实测。

物料平衡计算法以理论计算为基础,比较简单。但计算中设备运行均按理想状态考虑,所以计算结果有时偏低。此方法不是所有的建设项目均能采用,具有一定局限性。

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最为简便,但所得数据准确性差。当评价时间短,且评价工作等级较低时,或在无法采用以上两种方法的情况下,可采用此方法,此方法还可以作为以上两种方法的补充。

8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现状的调查

8.1 环境现状调查的原则和方法

8.1.1 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8.1.1.1 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并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

8.1.1.2 环境现状调查时,首先应搜集现有的资料,当这些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再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

8.1.1.3 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如大气、地面水、地下水等)应全面、详细,对这些部分的环境质量现状应有定量的数据并做出分析或评价;对一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调查,应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参照8.2条所规定的内容,适当增删。

8.1.2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的方法。

收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环境现状调查时,应首先通过此方法获得现有的各种有关资料,但此方法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符合要求,需要其它方法补充。

现场调查法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以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这种方法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还可能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

遥感的方法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如一些大面积的森林、草原、荒漠、海洋等。此方法不十分准确,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状况的调查,一般只用于辅助性调查。在环境现状调查中,使用此方法时,绝大多数情况使用直接飞行拍摄的办法,只判读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相片。

8.1.3 与各单项影响评价有关的环境现状调查方法的细节,请参照相应的各单项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

8.2 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8.2.1 地理位置

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位于或接近的主要交通线),并附平面图。

8.2.2 地质

一般情况,只需根据现有资料,选择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概要说明当地的地质状况,即:当地地层概况,地壳构造的基本形式(岩层、断层及断裂等等)以及与其相应的地貌表现,物理与化学风化情况,当地已探明或已开采的矿产资源情况。

若建设项目规模较小且与地质条件无关时,地质现状可不叙述。

评价矿山以及其它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时,对与建设项目有直接关系的地质构造,如断层、断裂、坍塌、地面沉陷等,要进行较为详细的叙述,一些特别有危害的地质现象,如地震,也应加以说明,必要时,应附图辅助说明,若没有现成的地质资料,应做一定的现场调查。

8.2.3 地形地貌

一般情况,只需根据现有资料,简要说明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即高低起伏状况),周围的地貌类型(山地、平原、沟谷、丘陵、

海岸等等)以及岩溶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等地貌的情况。崩塌、滑坡、泥石流、冻土等有危害的地貌现象,若不直接或间接危胁到建设项目时,可概要说明其发展情况。

若无可查资料,需做一些简单的现场调查。

当地形地貌与建设项目密切相关时,除应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应附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地形图,特别应详细说明可能直接对建设项目有危害或将被项目建设诱发的地貌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必要时还应进行一定的现场调查。

8.2.4 气候与气象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和最热月),年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主要的天气特征(如梅雨、寒潮、雹和台、飓风)等。

如需进行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除应详细叙述上面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需根据HJ/T2.2中的规定,增加有关内容。

8.2.5 地面水环境

如果建设项目不进行地面水环境的单项影响评价时,应根据现有资料选择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慨要说明地面水状况,即:地面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情况,地面水各部分(河,湖[库1)之间及其与海湾、地下水的联系,地面水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以及地面水的污染来源。

如果建设项目建在海边又无需进行海湾的单项影响评价时,应根据现有资料选择厂述部分或全部内容慨要说明海湾环境状况,即:海洋资源及利用情况,海湾的地理概况,海湾与当地地面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联系,海湾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污染来源等。

如需进行建设项目的地面水(包括海湾)环境影响评价,除应详细叙述上面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外,还需根据HJ/T2.3中的规定,增加有关内容。

8.2.6 地下水环境

当建设项目不进行与地下水直接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只需恨据现有资料,全部或部分地简述下列内容:当地下水的开采利用情况,地下水埋深,地下水与地面的联系

以及水质状况与污染来源。若需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除要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内容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水质的物理、化学特性,污染源情况,水的储量与运动状态,水质的演变与趋势,水源地及其保护区的划分,水文地质方面的蓄水层特性,承压水状况等。当资料不全时,应进行现场采样分析。

8.2.7 大气环境质量如果建设项目不进行大气环境的单项影响评价,应根据现有资料,简单说明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地区大气环境中主要的污染物质及其来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如需进行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除应详细叙述上面部分或全部内容外,还需根据HJ/T2.2 中的规定,增加有关内容。8.2.8土壤与水土流失当建设项目不进行与土壤直接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只需根据现有资料,全部或部分地简述下列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土壤的肥力与使用情况,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质量现状,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等。

当需要进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时,除要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结构,土壤一次、二次污染状况,水土流失的原因、特点、面积、元素及流失量等,同时要附土壤图。

8.2.9 动、植物与生态

若建设项目不进行生态影响评价,但当项目规模较大时,应很据现有资料简述下列部分或全部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植被情况(覆盖度、生长情况),有无国家重点保护的或稀有的、受危害的或作为资源的野生动、植物,当地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森林、草原、沼泽、荒漠等)及现状。若建设项目规模较小,又不进行生态影响评价时,这一部分可不叙述。

若需要进行生态影响评价,除应详细地叙述上面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本地区主要的动、植物清单,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物质循环状况,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影啊生态系统的主要污染来源。

8.2.10 噪声

如果建设项目不进行噪声环境的单项影响评价,一般可不叙述环境噪声现状;如需进行此类评价时,应根据噪声影响预测的需要决定现状调查的内容。

8.2.11 社会经济

主要根据现有资料,结合必要的现场调查,简要叙述下列部分或全部内容:

8.2.11.1 人口

包括居民区的分布情况及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等。

8.2.11.2 工业与能源

包括建设项周围地区现有厂矿企业的分布状况,工业结构,工业:产值及能源的供给与消耗方式等。

8.2.11.3 农业与土地利用

包括可耕地面积,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构成及产量,农业总产值以及土地利用现状;若建设项目需进行土壤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则应附土地利用图。

8.2.11.4 交通运输

包括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公路、铁路或水路方面的交通运输概况,以及与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

8.2.12 文物与“珍贵”景观

文物指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一般包括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或具有历史、艺人,科学价值的占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

“珍贵”景观”一般指具有珍贵价值必须保护的特定的地理区域或现象,如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疗养区、温泉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等。

如不进行这方面的影响评价,则只需根据现有资料,概要说明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具有那些重要文物与"珍贵"景观;文或"珍贵"景观对于建设项目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其基本情况以及国家或当地政府的保护政策和规定。

如建设项目需进行文物或“珍贵”景观的影响评价,则除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内容外,还应根据现有资料结合必要的现场调查,进一步叙述文物或“珍贵”景观对人类活动敏感部分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有:它们易于受那些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影响,目前有无已损害的迹象及其原因,主要的污染或其它影响的来源,景观外貌特点,自然保护区或风景游览区中珍贵的动、植物种类,以及文物或“珍贵”景观的价值(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美学的、历史的、艺术的和科学的价值等)。

8.2.13 人群健康状况

当建设项目规模较大,且拟排污染物毒性较大时,应进行一定的人群健康调查。调查时,应根据环境中现有污染物及建设项目将排放的污染物的特性选定指标。

8.2.14 其它

根据当地环境情况及建设项目特点,决定电磁波、振动、地面下沉等项目是否调查。

9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

9.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原则

对于已确定的评价项目,都应预测建设项目对其产生的影响,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均应根据其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的特性、当地的环保要求而定。同时应尽量考虑预测范围内,规划的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9.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

预测环境影响时应尽量选用通用、成熟、简便并能满足准确度要求的方法。目前使用较多的预测方法有: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和专业判断法。

数学模式法能给出定量的预测结果,但需一定的计算条件和输入必要的参数、数据。一般情况此方法比较简便,应首先考虑。选用数学模式时要注意模式的应用条件,如实际情况不能很好满足模式的应用条件而又拟采用时,要对模式进行修正并验证。

物理模型法定量化程度较高,再现性好,能反映比较复杂的环境特征,但需要有合适的试验条件和必要的基础数据,且制作复杂的环境模型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无法利用数学模式法预测而又要求预测结果定量精度较高时,应选用此方法。

类比调查法的预测结果属于半定量性质。如由于评价工作时间较短等原因,无法取得足够的参数、数据,不能采用前述两种方法进行预测时,可选用此方法。

专业判断法则是定性地反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的某些环境影响很难定量估测(如对文物与“珍贵”景观的环境影响),或由于评价时间过短等原因无法采用上述三种方法时,可选用此方法。

9.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时期的划分和预测环境影响时段

9.3.1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按照此项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划分为建设阶段的环境影响,生产运行阶段的环境影响和服务期满后的环境影响三种,生产运行阶段可分为运行初期和运行中后期。

9.3.2 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阶段,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两种情况的环境影响。

9.3.3 大型建设项目,当其建设阶段的噪声、振动、地面水、大气、土壤等的影响程度较重,且影响时间较长时,应进行建设阶段的影响预测。

9.3.4 矿山开发等建设项目应预测服务期满后的环境影响。

9.3.5 在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时,应考虑环境对影响的衰减能力。一般情况,应该考虑两个时段,即影响的衰减能力最差的时段(对污染来说就是环境净化能力最低的时段、和影响的衰减能力一般的时段。如果评价时间较短,评价工作等级又较低时,可只预测环境对影响衰减能力最差的时段。

9.4 预测的范围

9.4.1 预测范围的大小、形状等取决于评价工作的等级、工程和环境的特性。一般情况,预测范围等于或略小于现状调查的范围,其具体规定参阅各单项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

9.4.2 在预测范围内应布设适当的预测点,通过预测这些点所受的环境影响,由点及面反映该范围所受的环境影响。预测点的数量与布置,因工程和环境的特点、当地的环保要求及评价工作的等级而不同,请参见各单项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

9.5 预测的内容

对评价项目环境影响的预测,是指对能代表评价项目的各种环境质量参数变化的预测。环境质量参数包括两类:一类是常规参数,一类是特征参数。前者反映该评价项目

的一般质量状况,后者反映该评价项目与建设项目有联系的环境质量状况。各评价项目应预测的环境质量参数的类别和数目,与评价工作等级、工程和环境的特性及当地的环保要求有关,请参见各单项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

9.6 建设项目的厂址选择与环境影响预测

如建设项目需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优选厂址时,应根据9.1~9.5条有关规定,预测该项目建设在不同厂址时的环境影响,并经综合比较,提出选址意见。

10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10.1 单项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原则

10.1.1 单项评价方法是以国家、地方的有关法规、标准为依据,评定与估价各评价项目的单个质量参数的环境影响。预测值未包括环境质量现状值(即背景值)时,评价时注意应叠加环境质量现状值。

10.1.2 在评价某个环境质量参数时,应对各预测点在不同情况下该参数的预测值均进行评价。

10.1.3 单项评价应有重点,对影响较重的环境质量参数,应尽量评定与估价影响的特性、范围、大小及重要程度。影响较轻的环境质量参数则可较为简略。

10.2 多项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原则

10.2.1 多项评价方法适用于各评价项目中多个质量参数的综合评价,所采用的方法分见有关各单项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

10.2.2 采用多项评价方法时,不一定包括该项目已预测环境影响的所有质量参数,可以有重点地选择适当的质量参数进行评价。

10.2.3 建设项目如需进行多个厂址优选时,要应用各评价项目(如大气环境、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等)的综合评价进行分析、比较,其所用方法可参照各评价项目的多项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习题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2、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 响进行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4、筛选: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5、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6、评价工作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7、环境预测:在对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推测社 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情况。 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 的制度。 9、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是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10、环境影响报告书: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12、大气湍流:是一种不规则运动,其特征量是时空随机变量。 13、大气稳定度:是表示气团是否易于发生垂直运动的判别。简单的说,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书面总结。 11、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 14、等标污染负荷:把i污染物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要的介质量:计算式p i=m i/c i 15、土壤:是位于地球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16、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期未受污染破坏的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 17、土壤环境容量:一般是指土壤受纳污染物而不产生明显的不良生态效应的最大数量。 18、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19、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 境的声音。 20、等效连续A声级:即考虑了某一段时间内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并以一个 A声级值去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 21、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2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在一定的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 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23、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在某一区域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核定主 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近似于环境容量),并以此进行合理的分配,最 终确定区域范围内各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 24、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域值。 25、环境敏感区:泛指对人类具有特殊价值或具潜在自然灾害的地区,这些地区极易因人类的不当开 发活动导致负面的环境效益。 26、环境目标: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决策者对环境质量所想要达到(或希望达到)的境地(结果)或 标准。 27、生态环境:是指除人口种群以外的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生物所组成的生命系统。 28、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通过许多生物和生态概念和方法,预测和估计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结 果和功能所造成的影响,这些概念和方法也适用于人工改造过的系统,如农 田和城市。

2015年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最新预测试卷

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最新 预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第1题 在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时,厂址及周围居民区、环境保护目标应设置()。 A.空间防护距离 B.安全防护距离 C.卫生防护距离 D.防火间距 正确答案:C, 第2题 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若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此高度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外推法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 A. 20m B. 10m C. 15m D. 5m 正确答案:C, 第3题 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某卡拉OK厅拟建在乡村集镇内,环境影响评价时,则该卡拉OK厅执行的昼夜噪声排放限值分别是()dB。 A. 55, 45 B. 60, 50 C. 70’ 60 D. 70, 55 正确答案:B, 第4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应采用()。

A.定量评价为主 B.定性评价为主 C.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量化评价为主 D.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定性评价为主 正确答案:C, 第5题 某拟建工程的建设会影响到世界自然遗产地,工程占地仅为0.8km2,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此工程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 A. 一级 B. 二级 C.三级 D.四级 正确答案:A, 第6题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与监测可以不考虑的是()。 A.渗滤液 B.噪声 C.地下水 D.大气 正确答案:B, 第7题 丰、平、枯水期特征明显的水域,应()进行水质评价。 A.对平、枯水期 B.对丰、平、枯水期 C.对丰、平水期 D.对丰、枯水期 正确答案:B, 第8题 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是为保障农业生产,()的土壤临界值。 A.保障工业生产 B.维护人体健康 C.维持自然背景 D.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 正确答案:B, 第9题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34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34 (总分78,考试时间90分钟) 1. 某工业园区拟建生产能力3.0×107m/a的纺织印染项目。生产过程包括织造、染色、印花、后续工序,其中染色工序含碱减量处理单元,年生产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按工程方案,项目新鲜水用量1600t/d,染色工序重复用水量l65t/d,冷却水重复用水量240t /d,此外,生产工艺废水处理后部分回用生产工序。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特点见表1。现拟订两个废水处理、回用方案。方案1拟将各工序废水混合处理,其中部分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恰好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其余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见下图。方案2拟对废水特性进行分质处理,部分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难以回用的废水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纺织品定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车间屋顶上6个呈矩形分布排气口排放,距地面8m,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属于3类功能区,南侧厂界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昼间60.0dB(A),夜间56.0dB(A),经预测,项目对工厂南侧厂界噪声贡献值为54.1dB(A)。(注:《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3类区标准为:昼间65dB(A),夜间55dB(A)。) 表l 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及特点【问题】 1. 如果该项目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废水CODcr限值为500mg/L,方案1的CODcr去除率至少应达到多少? 2. 按方案1确定的废水回用量,计算该项目水重复利用率。

3. 对适宜回用的生产废水,提出废水分质处理、回用方案(框架),并使项目能满足印染企业水重复利用率35%以上的要求。 4. 给出定型车间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所需要的源参数。 5. 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评价南侧厂界噪声达标情况,说明理由。 某矿区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盟,矿区煤炭资源分布面积广,煤层赋存稳定,资源十分丰富,是适宜露天和井工开采的特大型煤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矿区东西长40km,南北宽35km,规划面积960km2,均衡生产服务年限为100年。境界内地质储量19669Mt,主采煤层平均厚度10.65m,其中露天开采储量14160Mt,井工开采储量5509Mt,另外还有后备区1070Mt,暂未利用储量1703Mt。为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当地拟定该矿区开发的规划,包括井田划分方案,煤炭洗选及加工转化规划,矿区地面设施规划(矿井及选煤厂、附属企业、铁路专用线、瓦斯电厂、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等),矿区给、排水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该矿区内目前已有一座露天矿在生产。区内只有一条河流流过,矿区地处中纬度的西风带,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草原面积占97.3%,森林覆盖率1.23%。多年来,由于干旱、大风、过牧等因素的影响,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沙化、退化草场所占比例扩展到64%。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连续遭受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有的地方连续两年寸草不生。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问题】 6. 列出该规划环评的主要保护目标。 7. 列出该规划环评的主要评价内容。 8. 列出该评价的重点。 9. 应从哪几方面进行矿区总体规划的合理性论证? 10. 矿区内河流己无环境容量,应如何利用污废水? 某大城市拟建一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填埋量为300万t,填埋厚度为25m,主要设施有: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以及覆盖和封场系统。按工程计划,该填埋场2011年1月投入使用。该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预计为120t/d。拟将渗滤液送至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为30000t/d,目前日处理量为23000t/d。拟选厂址特点见表1。表l拟选厂址特点【问题】 11. 该填埋场选址和所建设施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12. 该填埋场可选用何种防渗衬层? 13. 可以进入该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为哪种垃圾? 14. 该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式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15. 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A市拟新建一座规模为处理能力10万t/d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该项目建成后将收集该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其中工业废水占40%。拟建工程分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程)和污水处理厂相配套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截流干管、中途提升泵站等设施,该污水处理厂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厂厂址目前为旱地,不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污泥经压缩、脱水、干化处理后送该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受纳水体为B

2020咨询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100分

2020咨询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空间范围一般应同时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规划的环境影响可能达到的地域范围;二是自然地理单元、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等的完整性;三是()或已有的管理区界。 A.河流界线 B.道路界线 C.行政边界 D.海洋岸线 用户答案:[C] 得分:8.00 2.()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环境影响评价(EIA)并将其当做1969年()环境政策法的一部分而加以推行的国家。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用户答案:[B] 得分:8.00 3.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包括: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论证、规划方案的可持续发展论证、()。 A.不同类型规划方案综合论证重点 B.累积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C.辨析制约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和环境要素 D.规划概述、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 用户答案:[A] 得分:8.00 4.2009年8月()在国务院第76次常务会议上通过,并于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A.《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B.《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C.《环境保护部机关“三定”实施方案》 D.《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用户答案:[D] 得分:8.00 5.环境承载力评价,就是要在一定的环境质量要求下,在不超出生态环境系统弹性限度条件下,对环境可支撑的人口、经济规模和()的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评价,确定各区域的承载能力和承载水平。 A.容纳SO2 B.容纳NO2 C.容纳COD D.容纳污染物 用户答案:[D] 得分:8.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一般指规划的范围或者领域相对较窄,内容比较专的规划,包括()、()、()、()、()、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和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 A.工业 B.农业 C.畜牧业 D.林业 E.能源 用户答案:[ABCDE] 得分:8.00 2.在规划纲要编制阶段,通过对规划可能涉及内容的分析,收集与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环境政策和产业政策,(),(),(),(),(),反馈给规划编制机关。 A.对规划区域进行现场踏勘 B.收集有关基础数据 C.初步调查环境敏感区域的有关情况 D.识别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 E.分析提出规划实施的资源和环境制约因素 用户答案:[ABCDE] 得分:8.00 3.环境影响评价在()、()、()和()层次的应用称为战略环境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条款说明和实施问答

一、规范性引用文件及术语和定义 问题1: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包括TJ36-79 工业企业卫生标准,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在2002年发布了GBZ1-2002和GB Z2-2002,TJ36-79是否还应该参照执行? GBZ1-2002及GB Z2-2002并未完全替代TJ36-79,TJ36-79中关于“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标准值仍然有效。对于TJ36-79中规定的有害物质浓度标准,如其中污染因子后续有新的国家标准发布,则按新发布的国家标准执行。 问题2:如果评价项目包括有多个不同高度的排气筒,部分排气筒比周边地形高,部分排气筒比周边地形低,如何确定区域地形为简单地形还是复杂地形? 在模拟计算时,建议均输入地形参数,让模式判断是简单地形还是复杂地形,以便在计算时做地形修正。判断在复杂地形条件下模式要使用高空气象数据时,以评价项目主要污染源的高度为主,作为判断评价范围是否是复杂地形。 二、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问题1:核算项目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时,是否需要考虑项目的面源? 核算项目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需要考虑项目建成后正常排放的所有面源的影响。如判定评价等级为二级或者一级,在进一步预测过程中同时也需叠加所有面源及点源的综合影响。 问题2:对于项目有多个排气筒,是否需要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进行排气筒等效后再判定评价等级。例如对于有多个高度在15m以下的排气筒的评价项目,如果以每个排气筒核算的话,等级一般比较低,但实际上污染可能比较严重。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处理? 在确定项目评价等级过程中,对于物理意义上分离的单个点源,不需要进行排气筒的等效,仍然按单个污染源的最高评价等级及最远影响范围判定项目的评价等级。但对于多个低矮源集中成片排放的项目,且单个污染源估算的最大浓度占标率接近10%的项目,建议参考导则5.3.2.3.2 及5.3.2.3.7的相关规定,适

工程咨询继续教育环境影响评价--试卷96分

1.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开发区环境影响的识别,分为()等层次。 A.宏观规划和具体项目 B.战略性和策略性 C.长远和近期 D.主要和次要 2.()主要用于涉及地理空间较大的建设项目,如公路、铁道、管道等“线型”影响项目和区域开发项目。 A.系统流图法 B.层次分析法 C.叠加图法 D.情景分析法 3.若将开发区定位为新经济区,则应以()来配置要素。 A.人口计划规模 B.经济发展规模 C.环境承载能力 D.资源需求总量 4.根据产业组织学的(),规划能够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绩效,其中包括环境绩效。 A.结构行为绩效理论 B.价格理论

C.产业竞争与规制理论 D.产业组织形态创新理论 5.开发区定位包括()和产业定位。 A.区域定位 B.经济定位 C.社会定位 D.功能定位 6.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在于()。 A.彻底消除风险 B.降低风险损失 C.研究风险减缓措施 D.认清风险危害 7.下列不属于海洋水文动力环境敏感区划分原则的是()。 A.开敞度很小,或感潮时间长的海湾 B.多年平均流量较大,且以径流作用为主的河口 C.多年平均流量较小,且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河口 D.海岸线形状受海水冲刷影响极易改变的海域 8.()首次对“海岸工程”进行明确界定,并规定海岸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B.《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990)

C.《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 D.《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06)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修改规划目标或者规划方案时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目标约束性原则 B.责权对应原则 C.现实性原则 D.广泛参与的原则 10.我国根据环境标准的适用范围、性质、内容和作用,实行()级()类标准体系。 A.三,五 B.三,六 C.四,五 D.四,六 11.()明确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社会环境影响,定量预测或定性描述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变化情况,提出降低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A.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B.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C.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D.环境风险分析评价 12.下列关于环评听证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听证会的个人和组织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要求与培训内容简介 1.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工作中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正确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标准的能力。 2. 考试内容(2013版大纲) 2.1 环境标准体系 2.1.1 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 (1)熟悉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熟悉我国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体系构成及其应用范围; (3)了解国家颁布的主要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2.1.2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了解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2)熟悉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 (3)了解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4)了解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1)总则 熟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原则;掌握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的内容;掌握环境合理性分析的内容;掌握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的原则;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和调整原则;熟悉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熟悉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原则;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要求。 (2)工程分析 掌握工程分析的基本要求;熟悉工程分析的方法;熟悉工程分析的内容。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掌握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要求;熟悉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熟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熟悉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基本要求;掌握常用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方法;熟悉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内容。 (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熟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的内容;了解筛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要求;了解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的要求。 (6)公众参与 熟悉公众参与的要求、对象和形式;了解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熟悉公众反馈意见的出来要求。 (7)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熟悉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社会论证的要求。 (8)环境管理与监测 了解环境管理与监测的主要内容 (9)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 熟悉清洁生产分析的重点;了解循环经济分析的内容。 (10)污染物总量控制 了解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的原则;熟悉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的要求。 (11)方案比较 熟悉同一建设项目多个建设方案比选的要求;熟悉方案比选的重点;了解不同比选方案及推荐方案评价的要求。 (1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总体要求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的总体要求。 2.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1)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 (2)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熟悉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熟悉各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内

环境影响评价试卷

考试说明:本课程为闭卷考试,可携带计算器文具,满分为: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时间是()。 A.1989年12月26日 B.2002年12月28日 C.2003年9月1 日 D.1984年11月1日 2.()是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依据。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样品标准 D.环 境基础标准和环境方法标准 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对产生的环境影 响进行全面评价。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分析 表 D.环境影响登记表 4.向已有地方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 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B.环境保护基本法 C.环境保护单行法 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5.核实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通常有()。 A.现场实测、类比法和经验估计法 B.物料衡算法 C.现场实测、物料衡算 和经验估计法 D.现场调查与实测法 6.拟在河边建一个工厂,该厂将以2.56m3/s的流量排放废水,废水中污染物(持 久性物质) 的浓度为1 500mg/L,该河流平均流速为0.61m/s,平均河宽为 12.5m,平均水深为0.58m,与该工厂相同的污染物浓度为400mg/L。该工厂的废 水排入河流后,污染 物浓度是( )mg/L。 A.503.4 B.692.3 C.803.4 D.705.6 7.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A.一级标准 B.二级标准 C.三 级标准。 8.某厂锅炉年耗煤量2000t,煤的含硫量为4%,则全年排放的二氧化硫量为 ()(计算时 假定燃料中15%的硫最终残留在灰分中)。 A.80000kg B.136000kg C.16000kg D.152000kg 9.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热力因子是()。 A.风和大气稳定度 B.温度层结和湍流 C.风和湍流 D.温 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 10.吹某一方向的风的次数,占总的观测统计次数的百分比,称为该风向的()。 A.风频 B.风玫瑰图 C.风场 D.联合频率 11.用Pasquill 法判断大气稳定度时,如某地U10=7m/s 则大气稳定度为 ( )。 A.强不稳定 B.不稳定 C.中性 D. 缺条件,无法判断 12.某拟建企业,无组织排放有害气体甲和乙两种气体,经计算有害气体甲的卫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教学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

总复习题(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分析污染型生产工艺过程中水污染物产生量时,应绘制物料平衡图、水平衡图以及( D )。 A.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B.项目总平面图 C.水环境功能区划图 D.生产工艺流程图 2.下列不属于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基本内容的是( D )。 A.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B.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C.工艺流程 D.替代方案 3.下列不属于污染物分析内容的是( A )。 A.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 B.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 C.水平衡 D.非正常排放源强统计与分析 4.下列不属于工程概况内容的是( B )。 A.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 B.清洁生产水平 C.项目组成 D.人员数量与工作时间 5.下列不属于建设项目选址要考虑内容的是( D )。 A.是否与规划相协调 B.是否影响敏感的环境保护目标 C.是否违反法规要求 D.是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 6.总图布置方案分析时,需参考国家有关防护距离规范,分析厂区与周围环境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可靠性,合理布置建设项目的各构筑物及生产设施,给出( D )。 A.总图的地形图 B.总图各车间布局平面图 C.总图布置方案与内环境关系图 D.总图布置方案与外环境关系图 7.总图布置方案分析时,需分析厂区与周围环境保护目标之间所定( A )的保证性。 A.卫生防护距离 B.卫生防护距离和安全防护距离 C.安全防护距离 D.卫生防护距离和防火防护距离

14. 工程分析时使用的资料复用法,只能在评价等级( B )的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使用。 A.较高 B.较低 C.一级 D.以上都可以 15.用经验排污系数法进行工程分析时,此法属于( B )。 A.物料衡算法 B.类比法 C.数学模式法 D.资料复用法 16.物料衡算法能进行工程分析的原理是依据( C )。 A.自然要素循环定律 B.市场经济规律 C.质量守恒定律 D.能量守恒定律 17.工程分析的方法较为简便,但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很难保证,只能在评价等级较低的建 设项目工程分析中使用,此法是( A )。 A.资料复用法 B.类比法 C.专业判断法 D.物料衡算法 31.某工程用新鲜水4 000 m3/d,其中,生产工艺用新鲜水3 200 m3/d,生活用新鲜水260 m3/d,空压站用新鲜水100 m3/d,自备电站用新鲜水440 m3/d。项目循环水量49 200 m3/d,该工程水重复利用率为( B )。 A. 81.2% B.92.5% C. 94% D. 98% 32.某工程生产工艺用新鲜水1 600 m3/d,生活用新鲜水130 m3/d,公用工程用新鲜水270 m3/d。项目循环水24 600 m3/d,则该工程水重复利用率为( B )。 A. 91.5% B. 92.5% C. 92.g% D. 93.g% 33.某企业循环水系统用水量为1 000 m3/h,新鲜水补水量为用水量的5%。循环水系统排水量为30 m3[h,循环水利用率为( B )。 A. 95.0% B.95.2% C.97.0% D. 98.0% 34.某造纸厂日产凸版纸3 000 t,吨纸耗水量450 t,经工艺改革后,生产工艺中采用了逆流漂洗和白水回收重复利用,吨纸耗水降至220 t。该厂每日的重复水利用率是( D )。 A. 47.8% B.95.6% C.48.g% D. 51.1% 38. 某企业车间的水平衡图如下(单位为m3/d),该车间的重复水利用率是( C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Technix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制定本标准。 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与要求。 1.2 1.2适有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城市或区域性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亦应参照使用。 22引用标准 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TJ 36—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HJ/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33符号 本标准使用的主要符号的意义与单位见表1。

4 4 总则 4.1 4.1 评价工作的分级 4.1.1 根据评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 4.1.2 经过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选择1~3个主要污染物,计算其等标排放量P i (下标i 为第i 个污染物),P i 的定义为: 9010?= i i i c Q P (1) 式中:P i--------等标排放量,m 3 /h ; Q i------单位时间排放量,t/h ; c oi--------大气环境质量标准,mg/m 3。 C oi 一般选用GB 3095中二级标准的一次采样浓度允许值,对该标准中未包的包含的项目,可以照TJ 36—37中的相应值选用,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项目,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但应作出说明,报环保部门批准后执行。Q i 应符合国家或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4.1.3 项目周围地表特征可分为平原和复杂地形两类。复杂地形系指:山区、丘陵、沿海、大中城市的城区等。 4.1.4 评价工作的级别,按表2划分,P i 按公式(1)计算。如污染物数大于是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及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 试卷: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2、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 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过程。 3、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的现象。 4、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为达到环境目标值,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根据该区域的自然净化能力,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二、填空题: 1、环境影响的分类按影响的来源可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2、生态环境影响的补偿有就地补偿和异地补偿两种形式。 3、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 4、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可分为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经常用工作程序来表示。 5、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方法。 6、水体污染源分为两大类: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7、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16~20Km 、10~14Km 、4~6Km 。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8~30Km 、2~8Km 、1~2Km 。 三、判断并改错: 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是环评工作成果的一般体现。(×)[集中体现] 2、污染物随着污水排入河流后,在河流横向断面上与河水充分混合需要一定的横向断面混合时间。(√) 3、划分环评工作等级的依据是投资者的主观意愿。(×) 4、S—P模式适用于任何状态、任何物质的衰减规律。(×) 5、环境质量评价可以分为回顾性环境评价、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按评价阶段分可以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四、简答题: 1、中国环境影响影响评价制度有哪些特点? 答:(1)具有法律强制性。(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3)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建设项目。(4)分类管理。(5)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 2、简述环评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答:根据环境和工程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制:(1)总则 (2)建设项目概况 (3)工程分析( 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5)环境影响预测 (6)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7)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经济论证 (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9)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 (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最新)

此资料是本人用了一个月时间,对照网校讲义及教材整理出来的,全面而精简,重点突出。学友们可以结合此资料复习,节约大量时间来复习实务,本次上传只是一部分,完整版共68页。需要的同学请QQ39704807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第一章环境标准体系 (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 ?环境标准体系 环境保护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环境保护部标准。 ?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由省、自治区、自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己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 准;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于国家环境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 ?环境标准与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环境空气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 ?功能区分类:一类区;二类区。 ?标准分级;一类区适适一级浓度标准;二类区适用二级浓度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分类和标准值 ?功能区分类:Ⅰ、Ⅱ、Ⅲ、Ⅳ、Ⅴ类。?标准分级:五类。 ?声环境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值 ?功能区分类:0—4类。?标准分级:五类。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 选择题: 1、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对象包括( A、B、D) A 制定政策 B 制定规划 C 制定计划 D 建设项目 2、以下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四种基本功能的是(A、B、C、D) A 预测功能 B 选择功能 C 导向功能 D 判断功能 4、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可以对国家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规定(A、B) A、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地方环保基础标准 D、地方环保方法标准 》 5、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类管理的内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可分为(A、B、C) A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B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C 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 D 环境影响评价总则 6、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有(A、B、C、D) A 具有法律强制性 B 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C 分类管理 D 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项目建设 7、按时间顺序分类,环境质量评价可分为(A、B、D) A 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B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C 环境质量后评价 D 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8、建设项目造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有(B、C、D) A 环境污染问题 B 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 C 生态系统结构恶化问题 ` D 生态系统功能降低问题 9、下列关于国家和地方标准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国家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 B 地方标准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某些标准制定得更严格于国家标准的标准; C 地方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D 当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并存时,应执行国家标准。 10、下列各项关于环境标准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国家标准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B 环境质量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 C 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 ] D 强制性标准即为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标准。 11、在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出规定的项目,可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出规定的项目,可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D 地方在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报国务院批准。 12、我国的环境标准可分为(abc ) A 国家标准 B 地方标准 C 行业标准 D 污染物排放标准

最新整理环评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讲义:固体废物污染控制

环评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讲义:固体废物污染控制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22讲讲义有关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大纲对本将内容的要求: 1.熟悉危险废物填埋场场址选择要求;2.熟悉《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适用范围。3.熟悉危险废物焚烧厂选址的技术要求;4.熟悉《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的适用范围;5.熟悉贮存、处置场场址选择要求。 一.《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1.填埋场场址选择的要求 1.1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符合国家及地方城乡建 设总体规划要求,场址应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不会应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受到破坏。 1.2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1.3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 1.4填埋场距飞机场、军事基地的距离应在3000m以

上。 1.5填埋场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m以外,并保证在当地气象条件下对附近居民区大气环境不产生影响。 1.6填埋场场址必须位于百年一遇的洪水标高线上,并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 1.7填埋场场址距地表水域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 1.8填埋场场址的地质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⑴能充分满足填埋场基础层的要求;⑵现场或其附近有充足的黏土资源以满足构筑防渗层的需要;⑶位于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主要补给区范围之外,且下游无集中供水井; ⑷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3m以下,否则必须提高防渗 设计标准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取得主管部门同意 1.9填埋场场址选择应避开下列区域: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海啸及涌浪影响区;湿地和低洼汇水处;地应力高度集中,地面抬升或沉降速率快的地区;石灰溶洞发育带;废弃矿区或塌陷区;崩塌、岩堆、滑坡区;山洪、泥石流地区;活动沙丘区;尚未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地区;高压缩性淤泥、泥炭及软土区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9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99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中需要统一的各项______所作的规定。 A.技术 B.技术规范 C.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 D.技术标准 答案:C [解答]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作的规定。 2. 我国环境标准的法规特征是______。 A.规范性 B.强制性 C.约束性 D.标准性 答案:B [解答] 我国环境标准本身所具有的法规特征是:国家环境标准绝大多数是法律规定必须严格贯彻执行的强制性标准。 3. ______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核心。 A.环境标准 B.环境措施

C.环境指标 D.环境质量标准 答案:A [解答] 环境标准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核心,环境质量标准提供了衡量环境质量状况的尺度,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判别污染源是否违法提供了依据。 4. ______提供了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质的标准。 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B.国家地方标准 C.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D.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答案:A [解答]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从某种意义上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5.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第一阶段为编制评价实施方案阶段,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主要工作的是______。 A.研究区域开发规划及与规划相关的文件 B.进行初步的影响源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 C.筛选主要评价项目,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 D.编制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执行书 答案:D [解答]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第一阶段为编制评价实施方案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区域开发规划及与规划相关的文件,进行初步的影响源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主要评价项目,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编制区域环评实施方案。

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2.1-2016 代替HJ2.1-201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Technical guideline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General Programme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6-12-8发布2017-1-1实施 环境保护部 发布 附件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制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本标准是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的修订,主要修改内容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中,将公众参与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工作分离; ——简化了建设项目与资源能源利用政策、国家产业政策相符性和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内容; ——简化了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污染物总量控制相关评价要求; ——删除了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相关内容; ——删除了附录A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求; ——强化了环境影响预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以及环境管理与监测要求; ——新增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的组成部分,工程分析部分增加了污染源源强核算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增加了环境影响不可行结论的判定要求。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科技标准司组织修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6年12月6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7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第一章环保标准体系 熟悉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1、环境标准分类: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部标准。 1-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1-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1-3、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作的统一规定。环境监测中最常见的是(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 1-4、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制定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在环境管理中起着甄别的作用:可用来评价分析仪器、鉴别其灵敏度;评价分析者的技术,使操作技术规范化。 1-5、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对环境标准工作中,对(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信息编码)等作的统一规定。 1-6、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未作规定的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1-7、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熟悉我国现行的环评技术导则的体系构成及其应用范围: 2-1、环评技术导则组成:规划环评技术导则(总纲、专项…、行业…)、建设项目环评技术导则(总纲、专项…、行业…)。 2-2、专项环评技术导则两种形式:环境要素(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生态环环评技术导则)、专题(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2-3、环评技术导则应用范围:《总纲》规定了建设项目环评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程程序、方法及要求);《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不适用于(核建设项目);《规划环评技术导则》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编制规划环评;《开发区区域环评技术导则》适用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