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易错试卷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含详细答案

培优易错试卷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含详细答案
培优易错试卷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

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铁加入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B.取一定量打磨后的铝片于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盐酸

C.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硫酸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温度不变,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不断加入铁粉,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能生成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减少,当反应停止时不再减少,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铝片不断反应,质量不断减小,直至减小到0,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硫酸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水的质量不断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晶体,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时,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C

2.下列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胃酸过多,胃液pH不断变大,氢氧化铝不溶于水,胃液的pH不能增大到7,更不能超过7,故A错误。

B、木炭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加强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不断减少,故B错误。

C、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质量变小,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故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当氯酸钾完全分解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故C错误。

D、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无沉淀产生,然后氢氧化钾再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沉淀量不断增大,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沉淀量达到最大值,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

B.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C.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D.表示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

稀盐酸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时,反应生成氢气,当稀硫酸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气体,正确;

B、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立即产生白色沉淀,错误;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pH不断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pH=7,错误;

D、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时,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错误。故选A。

4.下列选项中的操作,与图像不能相对应的是

A.向一块表面锈蚀的铁片上滴加足量稀盐酸

B.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C.向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块表面锈蚀的铁片上滴加足量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后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硫酸根和钡离子结合可以生成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向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后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B。

5.向盛有一块铝片的容器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铝片没有打磨

Al+2HCl=AlCl+H

B.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2

C.0~c段容器内液体的质量一直增大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两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从图中可知,0~a段没有生成氢气,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加入盐酸后盐酸首先与氧化铝反应,没有氢气生成,所以

0~a段没有生成氢气,说明加入的盐酸首先是和铝片表面的氧化铝反应,这就说明该铝片在加入盐酸之前没有打磨,选项A正确;

B、a~b段发生的反应是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其化学方程式是:

2Al+6HCl=2AlCl+3H ,题中所给化学方程式中,氯化铝的化学式书写错误,选项B 32

不正确;

C、0~a段容器内,随着盐酸的加入,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没有气体生成,液体的质量为加入的盐酸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化铝质量之和,液体质量一直增大;a~b段发生的反应是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但生成的氢气质量小于加入的盐酸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之和,液体质量也一直增大;b~c段容器内,反应已经结束,但随着盐酸的加入,液体质量也一直增大。因此0~c段容器内液体的质量一直增大,选项C 正确;

D、因为0~a段,发生的是盐酸和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a~b段发生的反应是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b~c段加入的盐酸没有反应,所以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两种:AlCl3和HCl。选项D正确。故选B。

6.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是()

A.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氨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B.分别加热KNO3、Ca(OH)2的饱和溶液(溶剂蒸发忽略不计)C.少量硫在密闭的集气瓶中与氧气完全燃烧

D .常温下将足量的Na 2CO 3、块状CaCO 3固体放入少量的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氨水易挥发,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氨水质量减小;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液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B. 硝酸钾溶解度所温度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分别加热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硝酸钾溶液质量分数不变,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分数减小,不符合题意;

C. 硫和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2

2S O SO 点燃,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

变,不符合题意;

D. 常温下将足量的Na 2CO 3、块状CaCO 3固体放入少量的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因为碳酸钠是粉末,碳酸钙是块状的,所以碳酸钠反应速率较快;根据化学方程式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可知,每73份质量的氯化氢能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加入的盐酸少量,盐酸完全反应,盐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所以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一样,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也一样,符合题意。故选D 。

7.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用相同质量分数和体积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

B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碳酸钠溶液

D.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锌和铁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相同质量分数和体积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产生的氧气速率不同,但质量应该相等;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B、开始加热后,待温度达到高锰酸钾分解时,产生氧气,当高锰酸钾反应完全,氧气质量不再改变;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稀盐酸被消耗,混合溶液pH值逐渐变大,待盐酸反应完全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显中性),溶液pH值不变,继续滴加碳酸钠(显碱性)溶液,溶液pH值增大;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锌和铁,锌的金属活泼性大于铁,则锌反应的速率快,锌先反应完全,但两者产生的氢气由稀盐酸决定,金属过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向pH=12的氢氧化钾溶液中加水稀释

C.恒温下向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人硝酸钾

D.向一定量的硫酸锌溶液中加入铁粉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则氯化钠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当碳酸钠反应完全后,氯化钠质量不变,再加人稀盐酸,增加了溶剂的质量,则氧化钠质量分数减小。A错误;

B、向氢氧化钾溶液中加水稀释,pH变小,但不会小于7。B错误;

C、恒温下向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则硝酸钾能继续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当溶液饱和后,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正确;

D、铁与硫酸锌不发生反应,则溶液中没有铁元素。D错误。

故选C。

9.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含有Na2CO3,还可能含有Ba(NO3)2、Na2SO4、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固体进行以下实验: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接着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B.b→c段对应的溶液pH逐渐减小

C.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

D.c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含有NaNO3、HNO3、Ba(NO3)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从固体质量变化图示可知,固体部分溶于硝酸,说明溶于水后产生的沉淀有碳酸钡和硫酸钡,碳酸钡溶于硝酸,硫酸钡不溶于硝酸。

【详解】

A、a→b段对应的是碳酸钡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A正确;

B、b→c段对应的是加入硝酸,硫酸钡不与硝酸反应,溶液的硝酸越来越多,溶液呈酸性,且酸性增强,溶液pH逐渐减小,B正确;

C、无法证明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C错误;

D、c点对应的是碳酸钡已溶解,碳酸钠已与硝酸反应完,硝酸过量,故溶液中一定含有NaNO3、HNO3、Ba(NO3)2,D正确。故选C。

10.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向pH=3的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

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相同质量的Mg、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D.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pH=3的酸性溶液中加水,酸性逐渐减弱,pH增大,但是不能变为中性和碱性溶液,只能无限接近7不超过7,选项A图像不合理;

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刚开始溶液是稀硫酸,显酸性,pH小于7,随着氢氧化钠的加入,pH逐渐增大,恰好与硫酸反应完,pH等于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pH 大于7,选项B图像不合理;

C、相同质量的镁和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每24份质量的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铝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镁产生的氢气比铁多,且镁比铁的活动性强,反应速率比铁快,选项C图像不合理;

D、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后与氯化钙反应,碳酸钠与氯化钙是第二步反应,否则生成的碳酸钙沉淀会溶解在稀盐酸中生成氯化钙,相当于反应未发生,因此当稀盐酸反应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因此沉淀过一段时间生成,选项D图像合理。故选:D。

11.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向pH=1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铝排在铁的前面,故反应速度比铁快,在图象中,斜率表示的就是反应的速度,斜率越大,反应速度越大,足量的铁与铝与相同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选项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而图象显示其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错误;

C、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稀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两个反应同时进行,故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而图象显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加水后碱性减弱,pH减小,无论怎样加水,其pH总是大于7,不会小于7,故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

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12.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 .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

C .向接近饱和的NaCl 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

D .向一定质量FeCl 2和CuCl 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镁元素的质量不变,故A 正确;

B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故B 正确;

C 、向接近饱和的NaCl 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 ,至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溶液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故C 正确;

D 、锌的活动性大于铁,铁的活动性大于铜,向一定质量2FeCl 和2CuCl 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65份的锌和氯化铜反应生成64份的铜,65份的锌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56份的铁,锌和氯化铜反应溶液增加的幅度小于锌和氯化亚铁反应,没有加锌粒时,溶液中的氯化锌质量应为零,图像应从原点开始,故D 不正确。故选D 。

二、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3.已知A 一G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I 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 是白色沉淀;A 和G ,D 和E 的相关信息(重叠部分表示两种物质的共同点)及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E的化学式___________, F的化学式__________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化学反应中,A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反应。

【答案】 O2 CaCO3 3CO +Fe2O3 2 Fe +3CO2还原

【解析】

【分析】

I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所以I是氢氧化钙,C能和I的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C是二氧化碳,F是碳酸钙;A是红色物质,G是黑色物质,并且A和G含有相同的元素,所以A是氧化铁,G是四氧化三铁,所以A和B反应生成C和D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所以B是一氧化碳,D是铁;D和E都是单质,且能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E是氧气。

【详解】

(1)E是氧气,化学式O2;F是碳酸钙,化学式CaCO3;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3CO +Fe2O3 2 Fe +3CO2;一氧化碳在该反应中作还原剂,发生还原反应。

14.现有一包不纯的Na2SO4固体,可能含有Fe(NO3)3、CaCO3、NaCl、MgCl2、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水,过滤得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一定不含

..____。

(2)取固体A,加入足量稀HC1,固体完全溶解,则原固体一定不含

..______,一定含有__。

(3)取少量滤液B,滴加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则原固体一定不含

..______。

(4)另取少量滤液B,先滴加过量______溶液,静置,再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中还含有NaCl。

【答案】Fe(NO3)3Ba(OH)2CaCO3MgCl2Ba(NO3)2

【解析】

【分析】

根据硝酸铁在溶液中显黄色,碳酸钙不溶于水,溶于酸,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氢氧化镁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详解】

(1)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水,过滤得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所以原固体一定不含

Fe(NO3)3;(2)取固体A,加入足量稀HC1,固体完全溶解,则原固体一定不含

Ba(OH)2,一定含有CaCO3;(3)取少量滤液B,滴加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则原

固体一定不含 MgCl2;(4)另取少量滤液B,先滴加过量硝酸钡溶液,排除碳酸根和硫酸根离子的干扰,静置,再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还含有NaCl。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5.小芳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如图。A、B、C、D、E 是初中常见物质。且都含氧元素,各物质中均有某种组成元素的化合价与纵坐标的数值相对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B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D的水溶液呈蓝色,请回答:(1)物质C的化学式是_____。

(2)D→E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B→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C6H12O6+6O2

【答案】H2SO4。复分解反应。6CO2+6H2O=

叶绿素

【解析】

A物质是含氧元素的单质,故A物质是O2,B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且B物质中含有+4价的元素,故B物质是CO2,C物质是含氧元素的酸,且含有+6价的元素,故C物质为

H2SO4;物质D为含+6价元素的盐,其溶液呈蓝色,故为硫酸铜,D能转化为含有+2价元素的碱,故为氢氧化铜。

(1)物质C的化学式是H2SO4;

(2)物质D是盐,物质F是碱,由盐转化为碱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3)B物质是二氧化碳,A物质是氧气,二氧化碳与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葡萄糖和

C6H12O6+6O2。

氧气,反应方程式为6CO2+6H2O=

叶绿素

16.A~G是均含有一种相同元素的物质,其中A、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量)依次减小,G与碱反应有气体生成.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l)从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A属于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D、E是由相同的元素组成的物质,E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C:__________________;B→G: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盐 H2O2 H2O+CaO=Ca(OH)2 H2SO4+2NH3?H2O=(NH4)2SO4+2H2O

【解析】(1)A~G是均含有一种相同元素的物质,A、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量)依次减小,G与碱反应有气体生成,所以G是铵态氮肥,可以是硫酸铵,所以B是硫酸,C可以是氢氧化钙,D可以是水,A是碳酸钠,F是二氧化碳,E可以是氧气,碳酸钠、硫酸、氢氧化钙、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碳酸钠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水和氢氧化钙可以相互转化,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钠、二氧化碳、硫酸、硫酸铵反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从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A属于盐;

(2)D、E是由相同的元素组成的物质,E的化学式是H2O2;

(3)D→C的反应是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H2O+CaO=Ca(OH)2;B→G的反应是硫酸和氨水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H2SO4+2NH3?H2O=(NH4)2SO4+2H2O。

17.(7分)下图中: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单质,B 为氧化物,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和F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D和E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两种原料。“”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请回答:

(1)D和E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 A B的化学方程式

② B C的化学方程式

(3)物质F可以是或(具体写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答案】(1)复分解反应;(2)①C+O2CO2(只要反应物中有O2或C ,生成物有

CO2即可);② Ca(OH)2+ CO2="=" CaCO3↓+ H2O;(3) Fe;NaOH (可溶性碱和活泼金属,不包括K Ca Na。写名称,化学式均可,顺序可以颠倒。)

【解析】

试题分析: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C为碳酸钙;结合题意及图示可知A为碳;B 为二氧化碳;D和E分别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1)因为硫酸铜属于盐,氢氧化钙属于碱,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符合复分解反应;(2)

①C+O2CO2(只要反应物中有O2或C ,生成物有CO2即可);② Ca(OH)2+ CO2="=" CaCO3↓+ H2O;(3)因为碳酸钙属于不溶性盐,可以高温分解或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故G只能为酸,所以F可以为Fe、NaOH (可溶性碱和活泼金属,不包括K Ca Na)

考点:推断

18.某未知溶液,可能含有Na+、Cu2+、Ba2+、SO42-、Cl-中的几种,为确定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实验如下:①取未知溶液2~3mL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②取①中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③另取未知溶液2~3mL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1)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2+、SO42- Ba2+ Na+、Cl-

【解析】

【分析】

【详解】

硫酸根离子能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步骤①中向未知溶液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未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一定不含Ba2+;氯离子能与银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步骤②中取①中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则①中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但步骤①加入BaCl2溶液后引入了Cl-,所以未知溶液中可能含有Cl-;铜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步骤③中向未知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有蓝色沉淀生成,则未知溶液中一定含有Cu2+;由上述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无法得出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Na+,则未知溶液中可能含有Na+。

(1)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Cu2+、SO42-。

(2)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Ba2+。

(3)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Na+、Cl-。

19.利用坐标系建立物质间的关系是总结化学知识的一种方法。A-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下图是根据这九种物质的类别和其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构建的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转换成另一种物质) ,已知A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俗名是______________;

(2)H、G均可与M溶液反应,分别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G与M的反应常用于工业除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

(3)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D溶液,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M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写出所有可能情况,填化学式);

(4)A - H八种物质中能与M溶液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种。

【答案】生石灰 Fe2O3+6HCl=2FeCl3+3H2O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 NaOH、NaOH 和Ca(OH)2 7

【解析】

本题是推断题,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的鉴别、推断及其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知识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1)根据图示可知,A是某元素+2价氧化物,A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A可能是氧化钙,俗名是生石灰;

(2)M是一种酸,H是单质,G是氧化物,H、G都与酸反应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G与M的反应常用于工业除锈。G是氧化铁,M是盐酸(或硫酸),已知的元素中铁有+2和+3价,对应的盐有亚铁盐和铁盐,因此H是铁,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铁(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

(3)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B是氢氧化钙,E是碱,其中金属元素显+1价,氢氧化钙能转化为E,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 E可能是氢氧化钠,E能转化为D,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D 可能是碳酸钠,在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D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的F(盐酸或硫酸)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碳酸钠没有剩余,氢氧化钙可能剩余,因此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OH、NaOH和

Ca(OH)2;

(4)氢氧化钙能转化为C,氢氧化钠能转化为C,C是盐,则C是碳酸钙。M是酸,A - H 八种物质中能与能与酸发生反应的有A(氧化钙),B(氢氧化钙),C(碳酸钙),D(碳酸钠),E(氢氧化钠),H(铁),G(氧化铁)7种

20.有一包粉末,已知由CaCO3、FeCl3、MgCl2、Na2SO4、NaOH、NaNO3中的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现进行以下实验,各步骤均已充分反应。

①取一定质量的粉末,加水搅拌后过滤,得到沉淀和无色溶液A;

②向①步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气体和黄色溶液;

③将①步得到的无色溶液A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3)生成白色沉淀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包粉末中可能含有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aSO4 NaCl、Na2SO4 MgCl2+2AgNO3=2AgCl↓+Mg(NO3)2 MgCl2、NaNO3

【解析】

【分析】

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铁溶液显黄色、氯化铁和氢氧化钠会生成氯化钠和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会生成氯化钠和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可原粉末中可能含有CaCO3、FeCl3、MgCl2、NaOH;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氢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铁的黄色溶液可知,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FeCl3、NaOH;根据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硫酸钡沉淀,①步得到的无色溶液A中含有的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氯化银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详解】

(1)由于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硫酸钡沉淀,所以B的化学式是:BaSO4.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向①步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气体和黄色溶液,说明沉淀中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铁,说明原物质中含有的碳酸钙、氯化铁、氢氧化钠已不A中,若原物质中含有氯化镁也已形成氢氧化镁沉淀,而硝酸钠不影响本题的现象,故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化学式是:Na2SO4、NaCl。

(3)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OH)

3+3HCl═FeCl3+3H2O;

(4)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氯化银沉淀,生成白色沉淀D的化学方程式是:NaCl+AgNO3═AgCl↓+NaNO3。

(5)MgCl2和NaNO3是否存在对本题的现象没有明显的影响,所以这包粉末中可能含有物质的化学式是:MgCl2、NaNO3。

21.A—I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为铝土矿的主要成分,通常情况下F是一种液体,C、D、H、I为气体,H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G为黑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

(2)H + 单质碳→I,其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A 通电

B + 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I + F(气体)

高温

催化剂

H+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O 高温 2Al2O3通电

4Al+3O2↑ CO+H2O

高温

催化剂

CO2+H2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A为氧化铝;B为铝; C为氧气;D为氢气;E为金属铜;F为水;G为氧化铜;H为二氧化碳;I为一氧化碳;故(1)G的化学式是CuO;(2)

H + 单质碳→I,其反应条件是高温;(3)A 通电

B + C的化学方程式是

2Al2O3通电

4Al+3O2↑;(4)I + F(气体)

高温

催化剂

H+D的化学方程式为:

CO+H2O

高温

催化剂

CO2+H2。

考点:物质的推断与转化

22.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C是Na2CO3,E中含有钙元素,F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注: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D_________,F _________.

(2)写出E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

(3)写出F→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2 H2SO4 H2O 改良酸性土壤(或配农药波尔多液等)

2H2O通电2H2↑+O2↑

【解析】

【分析】

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是碳酸钠,F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F是水,E中含有钙元素,由水转化生成,故E是氢氧化钙;A和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A是氧气,氧气会转化成B,B和碳酸钠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碳酸钠都会与D反应,所以D可以是硫酸,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

由分析可知:

(1)B是二氧化碳,D是硫酸,F是水,故填:CO2;H2SO4;H2O;

(2)E是氢氧化钙,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农药波尔多液等,故填:改良酸性土壤(或配农药波尔多液等);

(3)水通电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填:2H2O通电2H2↑+O2↑。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