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云南省导游考试精选导游词

彩云之南——云南省导游考试精选导游词
彩云之南——云南省导游考试精选导游词

石林

概况

各位朋友,誉为“天下第一奇观”和“阿诗玛故乡”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石林,位于昆明市东南78公里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面积1100平方公里,保护区35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唯一的处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奇观,被列为地球“八大自然景观”。它与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和吉林雾凇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云南石林、重庆武隆、贵州荔波成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石林景区位于整个风景名胜区的中心位臵,我们主要游览的是大、小石林两个片区,面积11.92平方公里,行程约6公里,需要游览两个半小时。

石林湖

各位请看镌刻在石柱上的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徽标。2004年2月13日,石林被评选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6月27日,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请看现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著名的“石林湖”。它是根据周恩来总理建议而修建的。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陈毅元帅到石林游览,周总理看到这里的洼地里只有很

少的水,再看看石林的景观,说“有山要有水,有水就不枯燥了!”听了总理建议,人们就把原溶蚀洼地进行了人工改造,使原来一个很小的溶蚀水池变成了今天的“石林湖”。在这丛丛石峰中有一石酷似传说中的观音,有人也把此湖称为“观音湖”。

狮子亭

现在各位随我上山,先去纵览石林全貌。狮子亭是我们今天游览行程中最高的地方,海拔1768.9米,是远眺石林全景最佳的位臵之一。登上狮子亭,朝南可指点石海惊涛,苍茫浩瀚的大石林奔来眼底。

石林成因

眼前这些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呢?石林成因主要是早在2亿7千万年以前,石林一带处在滇、黔古海海底,当时气候炎热多雨,海洋中的珊瑚、孔虫等腕足类动物大量繁殖,它们死亡后的骨骼,与泥沙一起沉淀,形成厚达2000米的石灰岩。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石林经历了抬升成陆,陷落为湖,再次抬升成陆的过程。在此期间,石林还经历了火山喷发,玄武岩覆盖的过程。由于雨水、阳光、生物以及地壳运动等外力作用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鬼斧神工的石林,它形成已有200万年的历史,无愧于“天下第一奇观”的美称。世界各地的剑状喀斯特地貌,论面积之广大,保存之完好,发育之典型,年代之古老,造型之独特,类型之齐全,云南石林首屈一指。要识石林真

面目,各位就请随我进林中一探究竟吧。

青牛戏水——石屏风

各位请看,这是个小小的池塘,发现塘里有何“物”?两头小水牛正在嬉戏,脊背时隐时现,一派田园情趣。这是石林中的一景——青牛戏水。穿过桂花林,无数巨石擎天立地,请看最前面石峰刻有八个大字,“群峰壁立,千嶂叠翠”,这是1962年6月,朱德委员长到石林游览时挥毫题写的。短短八字,生动概括了石林的特色和壮美。

石林胜境

石林胜境到了。各位请看前方,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里就是在许多影视作品、书刊照片中出现过的石林胜境。“石林”这两个鲜红的隶书大字,选自古代碑帖。1931年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视察石林时最初所题的“石林”二字,由随行的云南通志馆馆长周钟岳代书,“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铲除。而“龙云题”三字则是龙云的儿子龙绳文,于1985年9月22日来石林亲笔书写后刻上去的。

现在我们来到石峰之下,各位请看:“天造奇观”、“南天砥柱”、“大气磅礴”、“万笏朝天”、“顶天立地”、“天下弟一奇观”……请看这“弟”是“兄弟”的“弟”,这是古汉语中“第”字的通假字。

千钧一发——且住为佳

各位请驻足,抬头看:在两峰之间夹有一摇摇欲坠的巨石。这

里用“千钧一发”来形容最贴切不过。沿途走来,石峰如剑,直刺青天。这里是剑状喀斯地貌最典型的地方,游人称为刀山火海。过一石洞,峰回路转,我们来到了一小憩之地——且住为佳。转过身再看刚才我们所过石洞上方四个大字:“无欲则刚”。这四个字出自林则徐的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刻在这里,借景寓意,给人以联想。右边是攀登莲花峰的路,前面峰顶一块巨石状如莲花。请看这块珊瑚化石,珊瑚是一种典型的海洋生物,这是生活在2.7亿年前二叠纪时代的珊瑚化石,充分说明了这里的石灰岩形成于海水之中。

剑锋池——极狭通人

小憩之后我们到达大石林中海拔最低的地方——剑峰池。剑峰池是大石林中最幽深的景观,池水来自地下,旱季不涸,雨季不涨。在石林深处能保留这样一处天然池水实属难得。池中一石峰酷似宝剑,剑柄没入水中,剑身上书“剑峰”二字,池名即由此而来。游罢剑峰池,我们来到“极狭通人”。各位请看,两峰相挤处,仅有30厘米宽的空隙。此景名取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初极狭,才通人”的典故。当然,此景名也可引申为通过了这狭窄的通道,便可进入风光无限的“石林桃花源”。

石林桃花源

进入“石林桃花源”,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观赏吧!

在这里仰天俯地,上可观天,下可察地。“双鸟渡食”,石峰之顶像是一头小象,遥望远方,似在等待、在企盼。这便是“象踞石台”。

“千年龟”,撒尼人说,见了它“心想事成”,摸摸它“长命百岁”。

望峰亭——坐井观天

各位朋友,如果说刚才我们是在天然雕塑博物馆中遨游的话,现在我们登上了石林另一个览胜点,建在约30米高石峰顶上的望峰亭。此亭初建于1931年,重建于1971年。

小石林——阿诗玛

小石林位于大石林东北部。如果说大石林以其雄伟壮观、诡秘神奇取胜,那么小石林以玲珑剔透、清新俊雅著称。如果把大石林比做阿黑哥,那小石林可就是阿诗玛了。各位请看,取经路上的唐僧也被石林美景吸引来了,正在那打坐念经呢,人们称它为“唐僧念经”。绕过草坪,沿夹道穿行,展现在我们面前是微波粼粼的玉鸟池,正前方这尊天公传神杰作,就是撒尼人心中的好女儿——阿诗玛。“阿诗玛”彝语意思是金子般美丽的姑娘。她凝视远方,盼望阿黑哥的到来。“阿诗玛”体现了撒尼人追求真、善、美的民族性格,象征着追求自由、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撒尼人心目中的女神。阿诗玛是撒尼人最尊敬的理想中的人物,这尊石像现已成为我们云南旅游业的标志了。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

概况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气派、世界一流、人与自然完美融合的世界园艺博览园。1999年在昆明召开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其会址选在昆明市北郊金殿风景区,占地面积218公顷,会期184天。’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是国际展览局(BIE)和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批准,并正式注册的A1类专业性世博会。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世博会从1996年开始筹办,先后花了大约3年时间,1999年5月1日,’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隆重开幕,10月31日,世博会圆满结束。本届世博会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多达95个;半年内,海内外943万游客参观了世博园。我们今天在世博园中主要游览的内容可以用“一、二、三、四、五、七”来概括,一大主题、两大标志、三大展区、四大广场、五大展馆和七大专题园。游览路线全长约10公里,需要6小时左右的时间。

迎宾广场及花园大道

朋友们,现在我们已臵身于四大广场之一的迎宾广场。迎面这只脸上绽放着灿烂笑容、手持鲜花的小猴正欢迎我们的到来。它就是’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吉祥物——滇金丝猴“灵灵”。滇金丝猴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目前仅生存在滇西的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给这小猴取名为“灵灵”,喻指集天下万物之灵气,也指云南风光秀美,人杰地灵。告别灵灵,我们将遨游于“花海”之中。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世纪花坛。这是上海市赠送给本届世博会的花钟。这个花钟的直径为19.99米,各位可能猜到了,这是为了纪念20世纪最后一届世界园艺博览会于1999年召开。据说这个花钟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是时间最准确,因为它采用的是最先进的卫星定时;第二,它是时、分、秒针最齐全的花钟,据说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有很多花钟,但多数都没有秒针;第三,它的时针、分针、秒针都是用航天材料制成,重量最轻。欣赏了花钟,我们沿花园大道前行。花园大道长800米,宽60米,摆放花卉40余个品种共45万盆,气势磅礴,壮丽雄阔。

各位请仔细看一看这些花,是否发现其间有一个图案,这就是’99昆明世博会的会徽。会徽是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王世文创作的。它的造型犹如一只手掌,轻轻托起一朵绿色生命之花,又似大自然星、云、气、风的运转,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人说,它像一只翩翩起舞的孔雀。我们遨游于花海,各位请看,前方是一艘巨大的扬帆起航的花船,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赠送。据说这艘花船是仿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而建造。前面的四条花带,象征四大洋,五个巨大的花柱象征五大洲。四大洋、五大洲集汇于此,象征着世博会是全世界人民友好交流的盛会。

世纪广场

现在我们所站的地方是世博园的中心广场。它的名字起自这个巨大的不锈钢造型。各位看看它像什么?这个造型重30吨,19.99米高,形似一个螺旋向上的花蕾。这是一株抽象马蹄莲,象征在新世纪昂扬向上的精神和希望,这是世博园的主题造型,由昆明市盘龙区赠送,名字叫“花开新世纪”。当年盛况空前的世博会开幕式就是在这个广场举行的。

中国馆

走完了花园大道,我们沐浴着花海芳香,来到了世博园五大场馆中最著名、最大的一个场馆——中国馆,主题为“绚丽多彩的中国园林园艺”。中国馆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927平方米,各位请看:中国馆建筑风格别具一格,它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代宫苑建筑与南方民居建筑特色。绿瓦白墙,绿是生命的颜色,更是园艺的象征;白色是纯洁的颜色,代表着和平与和谐,与世博会主题紧密相扣。现在我们来到了观礼台,观礼台两侧的汉白玉石柱,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华表,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这对华表是北京市赠送给世博园的。它仿北京天安门前的华表,按0.9:1的比例雕制而成。华表上古名“诽谤木”,后名“华表木”。相传尧、舜为了纳谏,在交通要道和朝堂上树立木柱,让人在上面书写谏言。后来演变为华表,成为古代宫殿、陵墓、城垣和桥梁前面作为标志和装饰用的柱形建筑。各位请看,这华表下有柱基,柱身雕有蟠龙,纹饰,顶端有蹲兽,它

的名字叫犼(音“吼”)。北京天安门前后有两对华表。前面一对的犼,头朝外,表示望君归,希望国君不要因留恋山水而废弃朝政,后面一对的犼,头朝内,表示望君出,希望国君不要沉缅于声色,应外出巡视,体恤臣民。与华表相对应的是一对由河北省赠送给世博会的石狮子。现在我们来到主展厅,这里主要展示各省赠送给世博会的壁画、屏风、雕刻、奇石、花瓶等园艺精品。安徽省的“迎客松”铁画、山西省的漆画屏风、河南省的钧瓷花瓶、贵州省的烙画“黄果树瀑布”、吉林省的长白山风光木雕画……其中最受瞩目的是我们眼前这幅紫砂壁画《人与自然》。它是用江苏宜兴紫砂陶烧制后拼接而成,表现了中国56个民族团结和睦,繁荣发展,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创美好明天的图景。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中国馆院内的安园。安园具有典型的北方园林风格,主景是我们眼前的这五根龙柱,每根龙柱都雕刻得栩栩如生,是浮雕柱中的精品之作。再看这三潭水,反映了纳西族节约用水的习俗,分别代表饮用、洗菜、洗衣用水。紧挨着安园的思园,即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地。

云南民族村

云南民族及民族村概况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到云南民族村观光游览。云南民族村是4A级旅游景区,国家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基地。

首先,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下,云南省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56个民族56朵花,红土高原都开着它。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其中有15个少数民族为云南所特有,有16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各民族在云南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云南民族村,位于距市区8公里处的滇池之滨,占地1340亩,与著名的西山森林公园等名胜风景区隔水相望。它集中展示了云南各民族自然村落式民族民居建筑,融民族风情、生产劳作、音乐舞蹈、宗教文化为一体,深刻地反映云南古老神秘而又焕发现代气息、丰富博大的民族文化。自1992年2月18日开村以来,云南民族村已建成开放了傣、白、纳西、彝、藏等25个民族村寨和一个摩梭之家,以及一座展现汉民族老昆明建筑风格的昆明故城。相信村寨中的每一景点都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各位朋友,民族村村门是茂密的“独木成林”景观,一进大门我们看到的这个景致叫“白象迎宾”:几头“白象”正漫步在绿草坪中,最前面的一头扬鼻高歌,迎接各位的到来。

傣族村寨

在傣语中,“傣”是“自由”的意思。中国境内的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澜沧江和元江流域的河谷地带,人口共114.2万。傣族又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在境外被称为“掸族”、“泰族”和“佬族”,人们习惯上把居住在水边的傣族称为水傣,把居住在山地的傣族叫旱傣,又根据服饰把元江河谷地区的傣族称为花腰傣。民族村的傣寨所展示的是以水傣为主。

各位朋友,这是傣家竹楼(现多为木楼),形式为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常见于中国的南方地区,其特点是凉爽防潮,为热带地区的普通民居。干栏式建筑一般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存放杂物,或圈养牲畜。大家请随我上楼参观。楼上右边是卧室,中间是客厅,厅外有凉台。傣家是全家同住一间卧室的,长者住左边,年轻人住右边,顺次而居;已婚者用深色帐,未婚者用浅色或白色帐。卧室有左右两道门,左边的供长者出入,右边的供年轻人出入。因为傣族崇拜神灵,他们认为自己的灵魂和家神都在卧室里,外人来了会打扰家神,摄走灵魂,所以卧室是傣家竹楼中最神秘的房间。

竹楼的客厅内臵有火塘,内有铁三脚架,火塘为煮食、取暖之用,客厅内还放臵着或挂着捕鱼的鱼篓、狩猎的土枪及纺车等用具。下了居民楼往前走,现在,我们左边这幢有塔尖的高大竹楼是傣族的佛寺。傣族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因南传上座部佛教

是经缅甸传入,所以又称南传上座部佛寺为缅寺,也称奘房,它是村民进行佛事活动的地方,一般建在村中的显要地方。按照傣族习惯,上竹楼要脱鞋,进佛寺更要遵守这一规矩,请大家脱鞋后再进佛殿。进到佛殿内,大家可能发觉它与我们常见的汉传佛教的佛寺不同。这里的佛像不如汉传佛教寺院的佛像那么多,也不如汉传佛教寺院佛像那么高大。汉传佛教比南传上座部佛教更具有宗教色彩,它把释迦牟尼神化,而且还认为三世十方都有佛,所以汉传佛教寺里的佛像高大庄严,且数量多。而南传上座部佛教不把释迦牟尼视为神,只将其奉为教祖。在修行方式上,汉传佛教主张除出家的僧尼外,还要有大批居家教徒,在这点上汉传佛教更具世俗化。南传上座部佛教要求男性信奉者必须出家,因此云南傣族地区的男孩子都要到寺庙里当一个时期的和尚,学习宗教和文化知识。三是在对佛教的果位追求方面,汉传佛教提倡普度众生,人人皆能成佛,而南传上座部佛教追求自我解脱,以罗汉为最高果位。

出了佛寺,我们看到路旁的这座别致的小塔,这是傣家的水井。傣族人民对水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在他们心中,水是十分圣洁的,因而对水井也就特别爱护,专门在水井上建塔进行保护,以避免杂物落入水井中。水井对面是钟亭和泼水亭,旁边有一条木龙,这些建筑都与傣族的一个十分有名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有关。

泼水节是傣家最隆重的节日,它是傣族送旧迎新的盛大节

日,时间在傣历六月中旬(阳历四月中旬)。伴着婉转的歌声,水也洒落到你的衣襟上。你可不要躲开,这是傣家的吉祥水,湿透全身才能幸福终生。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熠熠生辉的白塔前,白塔是傣族村中最宏伟的建筑。它是仿照德宏盈江县的允燕塔,按1:0.9的比例建造的。整个白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构成。塔基呈正方形,南北各有一对护卫石兽,像青狮,又似麒麟,缅语叫“嘎多”。主塔高23.8米,上有莲花瓣等雕饰,周围由40座小塔组成方形塔阵。塔阵有如一只倒臵的喇叭。塔顶共系365个铜铃,清风徐来,不时发出悦耳的叮当声。响声可以告诉人们风力的大小,同时傣家人认为这是来自天上的梵音,会给人们带来吉祥。

抚仙湖

概况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将要游览彩云之南最清亮纯净的碧水世界——抚仙湖。抚仙湖位于滇中玉溪市境内的澄江、江川、华宁三县之间,因大部分水域在澄江县境内,所以当地也称为澄江海。相传,玉皇大帝派了天上的石、肖二仙来到人间巡查,两位仙人被湖光山色迷住,忘记返回天上,变成了两块并肩搭手的巨石,永远站立湖边,故而得名。抚仙湖青山碧水、风光秀美,自古以来就是“胜地佳境”。其魅力绝不仅仅只是“美丽”二字可以囊括,抚仙湖还具有“深”、“清”、“奇”等个性特点。首先,我们来说抚仙湖的“深”。抚仙湖的平均水深87米,最深处达157.8米,是云南省的第一深湖,也是仅次于长白山天池的全国第二深湖。同时,抚仙湖是云南省第三大湖泊。巨大、深陷的湖盆使得抚仙湖的蓄水量巨大,可达189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或6个洱海的水量,居云南首位。其次,我们来看抚仙湖的“清”。抚仙湖水质清澈纯净,透明度可达8米。这主要是因为抚仙湖周围的自然环境没有受到较大破坏,所接纳的河流大多都起源于沿湖山脉,长度都没有超过10公里。再次,我来聊抚仙湖的“奇”。朋友们可能都听说了,抚仙湖水下藏有神秘的“水下古城”。据探查,抚仙湖的水下古城遗址面积已达2.4平方公里,而且还发现了类似金字塔般的巨型高台式建筑。好了,听了这许多关于抚仙湖的介绍,想必朋友们已经对抚仙湖心驰神往了。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

起去感受抚仙湖的魅力吧!

禄充(蹉跎村)

禄充,原本只是抚仙湖西岸麒麟山下的一个小渔村。这里原来生长着很多芦苇,郁郁葱葱,故原名“芦冲”,清朝时,芦冲村读书之风极盛,曾出过进士,点过翰林,故将原名雅化为“禄充”,意为福禄充裕之地。20世纪80年代初,因在这里拍摄了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使禄充也成为声名远扬的蹉跎村。现在禄充是抚仙湖风景区的重要景点之一。

车水捕鱼

朋友们,我们现在到访的禄充,是一个很特别的小渔村。;之所以说它很特别,是因家这里的村民们捕鱼的方法与众不同,既不划船,也不撒网,而是用水车来捕鱼。当然,这种特殊的方法捕的是特殊的鱼,这就是抚仙湖中的著名特产——抗浪鱼。抗浪鱼特爱洁净,具有奇特的生活习性,每年立春至立秋这一段时间,抗浪鱼便从深水中游向岸边浅滩产卵;抗浪鱼还有爱抢上水的特性,喜欢循着水流“激流勇进”。因此,当地渔民就在村旁的水池边开挖三四十道水沟与抚仙湖相通,并在塘水入湖处支一架水车,在沟内支一两米长、形如尖帽的大鱼笼,渔民在塘沟内推动水车,借助车水时鱼爱向上水游动的特性来捕捉抗浪鱼,这就是有名的“车水捕鱼”。

金钟笔架

所谓“金钟笔架”,是指禄充村旁两座造型独特的象形山——玉笋山、笔架山。

玉笋山,又名尖山。此山屹立抚仙湖岸边,山脚深入水下,高峻嶙峋插入云表,此山颇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韵味。从南面的禄充看玉笋,犹如挂在湖边的金钟;从北面的湖岸看玉笋,因与其后的麒麟山并排,又变成双峰叠影。

笔架山,因山形如笔架而得名。笔架山顶有一座观音寺,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当地群众在这里举行庙会,届时人潮如涌、热闹非常。

孤山

各位朋友,在感受了“金钟笔架”的美景之后,我们现在来到了抚仙湖中的唯一岛屿——孤山。孤山原名瀛海山,明代以前,瀛海山旁还有一个小岛(称小瀛海山),两遍之间有一铁桥相通。明末的一次地震,小岛及铁桥沉没,唯瀛海山屹然独存,孤山由此得名。孤山名胜成于宋,盛于明,当时的名人、学士以此岛为乐园,捐助钱银,兴建殿阁,出现了飞檐细雕的建筑群,烂柯坪、弄珠岩、鱼乐园、南无洞、天生桥、龟极峰、舍身崖、观生台、振衣岗、连心石等“孤山十景”。著名的明代学者杨慎也曾游历孤山,并留下了“孤山一点横烟小,何羡霞标挂赤城”的诗句。1988年以来,地方政府对孤山作了陆续维护与重修。其中观鱼台可欣赏“青鱼阵”奇观,每当风和日

丽时有青鱼成群结队汇集于此,竞相遨游嬉戏撒欢,故又有“鱼乐园”之称。自己亲手制作的彩色“米花团”投入湖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孤山岛独有“青鱼奇观”。目前,整修后焕然一新的孤山岛曲径通幽、林木繁盛,再现了当年“巍然形胜冠南洲”的风采。

界鱼石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抚仙湖的南岸,这里有一条连接抚仙湖和星云湖的小河——海门河,是江川星云湖水流向抚仙湖的河道,海门河长仅一公里,但却吸引也无数的游人,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在海门河中段有著名的“界鱼石”景观。因为这里虽然“两湖相连”,鱼儿们却“互不往来”,这就是著名的“界鱼石”,上面“界鱼石”三个大字相传为乾隆皇帝所题。说的是栖息在星云湖的大头鱼和栖息在抚仙湖的抗浪鱼每每游到此地,即刻掉头往回游去,以石为界,互不干扰,不相往来,真是天下一奇。科学的解释是因为大头鱼和抗浪鱼的生活习性不一样,两湖的水温和水质不同导致的。明代云南巡抚姜恩睿留下一诗:“星云日向抚仙流,独禁鱼虾不共游。岂是长江限天堑,居然尺水割鸿沟”,对这一自然奇观作出了生动的阐述。

世界恐龙谷

概况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恐龙遗址、4A级景区、国家恐龙地质公园——世界恐龙谷。

世界恐龙谷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境内,距昆明市区78公里,地处安楚高速公路60公里处,恐龙谷是一个依托世界级资源——中国禄丰恐龙大遗址——而营造的国内最大的恐龙文化主题公园。

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地球形成的10亿年以后,开始出现生命细胞,恐龙出现在距今 2.2.亿年以前的中生代,当时自然环境温暖潮湿,无明显四季变化,为恐龙的生息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恐龙是最高级的爬行动物。恐龙一词来自于“恐怖的蜥蜴”,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和卵生动物。恐龙的体型大小不一,最大的梁龙长达30米,重100吨,小的只有一只鸡,一只狗这么大。恐龙平均寿命200岁,恐龙分为肉食和草食两大类,是当时海陆空的统治者,在地球存在1亿6千万年。

早在1938年,中国古生物学奠基人、中国恐龙研究之父杨钟健先生和他的学生在禄丰发掘出了中国第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标本——许氏禄丰龙。在禄丰的川街恐龙山发现了一个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中侏罗纪晚期恐龙大遗址,这个恐龙大遗址范围达10000平方米,其中掩埋的恐龙数量多达400余具,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恐龙化石

对于研究和了解中株罗纪晚期恐龙形态特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4年,禄丰恐龙大遗址被国土资源部公布为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保护区域。2008年,秉着“就地保护、永续利用、科普交流、人类共享”的宗旨,在禄丰川街恐龙山依托恐龙大遗址地建成了“世界恐龙谷”。

景观广场区

朋友们,我们现在所处的位臵是世界恐龙谷入口处,在这里,映入眼帘的是两大主题景观——一代霸主和龙柱擎天。

一代霸主

展现在大家面积的这座主题雕塑是世界恐龙谷标志性景观之一——“一代霸主”。大家请看,这座雕塑的主体造型是一只恐龙前爪托起一个侏罗纪时期的地球模型。正面是由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亲笔题写的“世界恐龙谷”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龙柱擎天

这四棵拔地而起、气势恢弘的青铜门柱,称为“龙柱擎天”。四棵龙柱的身高都在25米以上,而中间的两棵柱子更是高达28米,在龙柱上面雕刻着的240条惟妙惟肖、形态各异的恐龙。是由各国科学家根据出土的恐龙化石复原的恐龙模型。

侏罗纪栈道——侏罗纪城堡

经过龙柱擎天,大家看,前面有9条恐龙已经把头探出了城堡,向外喷出九股水流。朋友们,进入侏罗纪城堡,迎面而来的这一泓美丽的湖水就是阿纳湖。这个因彝家山寨阿纳村而得名的湖泊不仅丰富了侏罗纪城堡的景观元素,而且更为逼真地复原了一个山水实景的侏罗纪世界。

时空长廊

大家回头看,长廊的墙壁上刻有“穿越时空,探究生命”八个大字,当我们花5公钟时间走过这条150米长的长廊时,就好似做了一次穿越亿年的时光之旅。

中国禄丰恐龙大遗址

各位朋友,我们来到了——中国禄丰恐龙大遗址,在这里,我们将领略到极具震撼力的三大世界级景观: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恐龙化石保护遗址(世界级的恐龙掩埋及发掘原址现场);二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恐龙化石标本装架展示厅;三是世界一流的恐龙化石标本精品展示区!

恐龙化石标本精品的一号大厅

现在我们进入的是展示恐龙化石标本精品的一号大厅,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自1938年12月至2007年11月,70年间在禄丰盆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