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虽说文无定法,但是毕竟是有法可循的。我们常常读到那些大家们的名作,会感到身临其境,自己很快就能融入其中,那是因为他们非常娴熟的运用了很多写作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写作方法——欲扬先抑

二、课时内容:

1、欲扬先抑的概念:

1)要发扬、放开,先控制、压抑。写文章经常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2)“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战国策》中有一段“冯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冯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闹待遇、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然后却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如果你留神一下,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3)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

2、同学们讨论我们学过的《蝉》一文写作方法。

3、运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写作:

1)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2)写一种动物

4、大家开动脑筋拟题

三、课堂作文大讨论

1、写人的:题材的讨论

2、写动物的:题材的讨论

3、口头作文。

四、例文介绍:

1、[例文]《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天津郭韩

冬日傍晚五六点钟,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我们坐在教室里,等待着上晚自习。随着清晰的脚步声,语文老师走进了教室。

“今天的晚自习,我们考试。”

话还没说完,教室里的叹气声就已经满天飞了。调皮的F君说道:“昨天考,今天考,明天还要考。然则何时而乐耶?起笔曰:考试中自得其乐矣。’”语音刚落,教室里便哄堂大笑。

语文老师并没有发火,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F君,你的发言不错嘛!没有白背古文。我刚才没解释清楚,我们今天的考试不记成绩,只是想尽量的发挥出你们潜在的能力。

现在回答我:看着窗外的夕阳,你们会想到什么?”

“想到老人。”A君首先回答。

“想到深沉,默默无闻,像在思索。”

“还有别的吗?”老师问。

“想到明天,明天太阳会再次升起,那不再是夕阳,那将成为朝阳。”F君不假思索地说。

“非常好!”语文老师赞扬道。同学们对F君的精彩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第一个问题刚结束,老师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朝阳应该是什么样的?”

“有朝气,朝气蓬勃。”

“充满自信,有旺盛的生命力。”

这一回,大家一个个站起来就说,气氛马上热烈起来。接踵而来的便是第三道问题:“你们愿做什么样的朝阳,怎么样才能让你们的青春像朝阳一般?”

“我希望做一个永远充满朝气的朝阳,最好可以任意的发挥,想象,还可以创造,可是……我没有时间。”W君显得很无奈的挥了挥手。

“我希望做一个‘好孩子’式的朝阳,可是,我总是太爱玩,‘好孩子’也许离我太远了。”F君的语气略带惋惜。

语文老师听了这些话,高兴地说:“其实你们都是朝阳。只要别太死读书,给自己留些发挥的时间和空间,那么你们的创造不会只是梦。你们想想你们今天说过的话,多么完整,多么有道理,文采也不错嘛!……”

这原本“痛苦的考试”,竟变得如此轻松,我喜欢,也深深地被这堂不寻常的考试所陶醉。真希望师弟、师妹们“减负”后的考试,和我们这次考试一样快乐。

2、当堂点评:

本文的成功。得益于作者巧妙的构思——运用“欲扬先抑法”抒情达意,将一次别开生面的“不同寻常的考试”,写的情趣盎然,意蕴深远,令人回味。

晚自习语文老师宣布考试,“教室里叹气声已满天飞”,“F君”调侃的话,教室里一阵哄堂大笑,老师因势利导,以“看着窗外的夕阳,你会想到什么”为话题,开始了晚自习的考试,形式新颖,方法独特。结尾写“痛苦的考试”“竟变得如此轻松,我喜欢”,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前后句意不通。

2、《我的叔叔》

我有一个顶好顶好的叔叔,他最疼我,我也很喜欢他。他是个税务员,平时戴着大盖帽,威风极了。有时,他把大盖帽扣在我头上,我迈起正步,逗得大家笑。可是最近发生了一件事,使我对叔叔有了新看法。

那是星期六晚上,妈妈带我去叔叔家玩。一进门,我就发现一位陌生人在跟叔叔谈着什么。见我们进来,那陌生人一把抓起叔叔的大盖帽,慌乱地盖住茶几上的一堆东西,便起身要走。只听叔叔说:“行,这事我一定能办好!”边说,边送那人出门。

趁叔叔去送客,我好奇地掀开大盖帽一看,呀!我一下子惊呆了,厚厚一沓“大团结”!哼,叔叔也会做这见不得人的事儿,真没想到!我气呼呼地想。不一会儿,叔叔走过来跟我说话,我故意装做没听见,就是不理睬他。

第二天,叔叔到我家,问我昨天怎么啦,有没有不舒服。我白了他一眼,一声不吭,心里横竖觉得叔叔挺不顺眼。为逗我开心,他把大盖帽扣到我头上,被我狠狠地甩掉了。

晚上,妈妈要我去给奶奶送鱼。奶奶就住在叔叔家里,我虽然不乐意见叔叔,但也不好说不去,只好去了。

来到叔叔家,幸好没碰见叔叔,谢天谢地。我把鱼递给奶奶,转身就往外走。经过叔叔房间时,忽然听见里面有动静,我就蹑手蹑脚地把门推开一道缝,向里面望去。糟糕,昨天那个

陌生人又在叔叔屋里。他又来干什么?我侧着耳朵,想听个究竟。

“我那罚款的事……”这是陌生人的声音。

屋里沉默了一会儿,叔叔开了口:“上次那件事,按规定应罚5000元至10000元,但考虑到你是初次偷税,决定罚款5000元。昨天你那2000元,我已经替你上交了,明天你到所里再补交3000元吧!以后记着,要自觉缴税,别来那套……”叔叔正对他进行税法教育。听到这里,我感到内疚和不安起来,是我错怪了您,我的好叔叔,对不起!

3、“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相类的两种布局方法。

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

鲁迅的《范爱农》也采用了这种手法。1907年作者与范爱农同在日本。革命党人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而被捕处于极刑后,消息传到日本,留学生大为义愤。当时他们集会骂清朝政府,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抗议,然而范爱农却说:“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徐锡麟是范爱农的老师,他竟说这样无情无义的话,因此作者说:“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在文章开头,范爱农给读者留下极可憎可恶的印象,这是极力的“抑”,然而接下去在叙述他俩以后的交往中,范爱农原是一个嫉恶如仇、正直有志气的人。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

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4、伯父从台湾归来

前几天,爸爸收到远在台湾谋生的伯父寄来的信,说他要回乡探亲了。

我别提多高兴了,整天猜想着伯父回来时会给我带什么礼品。

记得前年,远房的叔叔从新加坡回来一趟,临走时送我一件高级的风雪衣。我穿着它,人人注目,好几个同学向我打听,什么地方买来的?多少钱?我总是诡秘地一笑:大陆上买不到的。我想,这次伯父回来,肯定会带给我更好的礼物。哎,不知怎的,我眼前总浮现出想象中的伯父的模样。高高的个儿,油光的头发,一身笔挺的西装,乌亮的皮鞋,也许还拎着大皮箱……

一天,我放学回家,老远就看见家门口围着很多人。我估计准是伯父回来了,便一口气奔到家门口,分开人群,挤进屋里。只见奶奶旁边坐着一个老人,约摸六十来岁,黑瘦的脸上爬满了皱纹,两鬓斑白,穿一身朴素的中山装。看那样子,比我爷爷还要老。我愣住了,这哪是我想象中有风度的伯父呀!

奶奶先开口:“这是我孙儿琼琼。”伯父伸出粗糙温暖的大手把我拉过去,抚摩着我的脑袋说:“比相片中见到的大多了。”我任他怎么说,也不回答。伯父沉默了片刻,好像想到什么似的,站起来,抓过身边的旅行袋,从里面掏出糖果,对围着的亲友说:“谢谢大家来看我,请坐,请坐。”说着,把糖果分发给大家。不一会儿,乡亲们陆续走了,屋里只剩下我们一家人。我趁这空隙,扫视了周围,并不见大箱小箱,只有那旅行袋静静地躺着。我开始失望了。

以后几天,伯父总是出门,有时由我父亲陪着,晚上也常很晚到家。有时见他与爷爷、我父亲谈笑风生,可我毫无兴趣去听,我关心的是礼物,而伯父从未提起过这类事,我不免又增加了抱怨。我心想,伯父真是与众不同的“番客”。四邻们从海外归来的亲人,总带着让人羡慕的礼物,而他竟这么吝啬!同学们有时问起伯父带给我什么,我哑口无言,脸热到

耳根。亲戚们按当地风俗送来猪腿、红蛋,为伯父“脱草鞋”(洗尘的意思),可他让奶奶一一退回,也没像其他番客一样回敬亲友,惹得亲友们背后数落。

十多天过去了;伯父要走了,我彻底失望了。我勉强地随着爸爸到车站去送行。在车站上,伯父再三叮嘱爸爸:“我走后,你赶紧把设备添置起来,有什么情况及时写信告诉我。至于那小学校,应该多添点电化教具和运动器材。”听到这些,我一下子呆住了,伯父的形象顿时在我眼前高大起来,回家的路上,爸爸告诉我,伯父这次带回一笔钱,想在村里办两个加工厂,还想资助一所小学。他觉得别的番客为故乡做了不少事,而自己常常感到内疚。

啊,伯父,你给我,给乡亲们带来了最好的礼物。

我转身想再望一下伯父,可汽车已消失在大路尽头。伯父,我等着你再回故乡。

【借鉴】

欲扬先抑。本文赞扬“伯父”热爱故乡、渴望故乡亲人及后代过上幸福生活的高尚品质。而文章的前半部分处处在贬低“伯父”:他是那么“吝啬”,一点儿礼品也不给“我”带来,连远房的叔叔还不如;他是那么没风度,脸上爬满了皱纹,两鬓斑白,穿一身朴素的中山装;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人;他是那么不近义情,乡亲们送的猪腿、红蛋,一一被退回,也不回敬别人……一桩桩、一件件事,都在抑低“伯父”,可是文章最后,从“伯父”与“爸爸”的交谈中,了解到他是一个慷慨、重情的人,他的内在“风度”使人敬仰,令人钦佩。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阿麻的故事

阿麻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他只是我小时候镇上的一个邻居。

我们这个镇子并不大,叫真如镇,镇里大都是我们刘家宅的人。我家对门便是阿麻家了。

阿麻长得并不俊,甚至有点丑,脸上满是麻子,脚一跛一跛的,我们小孩子很不喜欢他。

记得那时,满园的柿子熟了,我和几个小伙伴偷偷地溜进柿子林偷摘柿子吃,被阿麻抓往了。“好呀,小丫头,又来偷柿子了,走,见你父亲去!”不由分说拉着我就走。我犟着脾气不走,小伙伴们有的抱他的腰,有的用柿子砸他的头,我挣扎了出来,撒腿就跑。跑着跑着,不见了阿麻,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不消说,后来便被父亲狠狠地揍了一顿,于是对阿麻便恨之人骨。

我们镇旁边有条小河,说小不小,每次上学、进城都要绕很大一个圈子。阿麻不知从哪儿搞来了条小木船,撑着小船为我们摆渡,而且分文不收,免费送大家过河,大人们都说阿麻积德了。可是没多久,阿麻收费了,大人孩子渡一次船要收费三角;再过一个月,竟涨到了一元钱。大人们很生气,纷纷说阿麻实在太缺德,敲自己人的“竹杠”。阿麻什么也没说,只是来来往往地摆渡,收钱,脸上常常露出兴奋的神色。渐渐的,人们发现阿麻消瘦了,撑船的力气也不像以前那么大了,于是人们又抱怨阿麻为了赚钱连命也不要了。终于有一大,阿麻病倒了。听医生说,是癌症,活不长了。而这时,小河上开始架起一座石桥。阿麻的病情一天天地恶化,小石桥一天天地快要完工了。

阿麻终于死了,死在小石桥落成的那一天。一阵爆竹声后,镇长说话了。他没说多少话,后来他说:“这座小石桥是阿麻把摆渡的分分角角积攒起来造的。阿麻很早就知道他得了癌,但他一直没有说出来。临死时,阿麻还念念不忘镇上的人,他希望镇上的人们能原谅他,阿麻摆渡收费这么贵,都是为了我们这个镇哪!”镇长说着说着,哭了,镇里的许多大人也开始抽泣,就连我们这些小孩子也觉得眼眶湿湿的。唉,阿麻,我们竟误解了他!

后来,不知哪位能工巧匠在小石桥上雕了阿麻的半身像,这样,阿麻便可每天目送着镇上的孩子高高兴兴去上学,大人喜气洋洋去城里办事了。

【借鉴】

①欲扬先抑。文章的主人公是阿麻;这个阿麻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文章先写阿麻的外形:“脸上满是麻子,脚一跛一跛的”,难怪小孩们“不喜欢他、阿麻对小孩们很凶,不是“抓”

便是“拉”,小孩们对他“恨之入骨”。至于大人们,对阿麻也有评价,因为他收摆渡费,而且不到一个月,竟从三角涨到一元,人们说他“缺德”,敲“竹杠”,连阿麻消瘦了,也挖苦他“为了赚钱连命也不要了”。可以看出,文章先是对阿麻这个人一抑再抑。直到小河上架起了石桥,阿麻死了,镇长才道出了石桥就是阿麻把收来的摆渡费分分角角积起来造的。这样,在这篇文章中,一个看似令人厌恶、确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便树立起来了。这里用的是先抑后扬的谋篇手法。

②曲径通幽。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赞扬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但是,文章并没有直说,却是叙述了一些看来阿麻的品质并不高尚的事,特别是写阿麻从摆渡到造桥,先是买船,免费摆渡,不久却收了费,而且摆渡费猛涨。直到最后,才写出阿麻收摆渡费正是为了造石桥,为人民做好事。文章就是这样曲折地表现了一位品质高尚、值得尊敬的平凡的普通人。

6、听报告

布告栏上贴着一张蓝色的广告纸,用醒目的字体写着:留英博士,研究生黄衍报告会。地点:大饭厅;时间:9月20日下午三时半。

“又是什么长篇大论,立志成才啦,要当个好学生啦,还不是老一套!”我心里嘀咕着,顺手带了本《心有千千结》,走进了会场。

“与其听他吹牛、抖威风,不如瞧瞧琼瑶的书。”我想。

报告开讲了,黄衍西装革履,笔直地站在讲台上。

“同学们,我并不是伟人……”不必要的谦虚。

“我是中国第一个得到英国剑桥大学奖学金的博士研究生……”——口气不小。

“我只想说些你们没听说过的。”——不入俗套。

“请给我40分钟。”——倒还爽快。

“要想有所作为,知识面必须尽可能广……”——鄙人同意。

“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数理化好的同学决不能轻视语文……”——是的,学理的最好有文学才能。

“我很骄做,但骄傲不一定错……”——貌似奇谈怪论,但我赞成,人应该有一点傲气。

“我在母校时,老师就很难一致赞成我是个好学生……”——哟,原来与我“同类项”!

“啪”——我手中的书滑到了地上,两眼直直地叮着他,耳朵里生怕漏掉了他讲的每一个字。会场里静得出奇。一千几百名听众的心仿佛被他的心吸引和融化了。

这是我有生以来听过的最生动的报告!

【借鉴】

①欲扬先抑。学校组织听报告,在“我”看来内容是“老一套”,无非是立志成才啦,当个好学生啦,而且总是长篇大论,让人恹恹欲睡。这次听报告,“我”断定也不例外,故带了小说书进会场。这是对听报告的“抑”。然而这次报告却例外,越听越有劲,全神贯注到手中的书掉落在地上,明知也不去拾,“两眼直直地盯着他,耳朵里生怕漏掉了他讲的每一个字”,这是“扬”,极力赞美报告的内容好,报告的时间短。全文先抑后扬,抑是为了扬。

②亦庄亦谐。这是一个生动的引人入胜的报告(可惜作者对报告的内容写得大少),写法也很诙谐别致,在记录报告人某些话后,插入作者的评议,如“不必要的谦虚”、“鄙人同意”、“原来与我‘同类项’”等,文白夹杂、数学名词的借用,都显得幽默有趣味。7、买鸡

国庆节前一天,家里正忙着大扫除。爸爸突然想起晚上舅舅要来我家吃饭,便对我说:“敏敏,你去买只光鸡。”说着他摸出十五元钱。

我兴匆匆地来到自由市场的鸡摊上。买鸡的人真不少,好不容易轮到我,摊主见我太小,替我拣了一只草鸡,浑身黄灿灿的。我乐滋滋地回家,心想爸妈一定会表扬我。

一到家,果然爸爸说那鸡不错,称称分量,一丝不差。妈问花多少钱,我说十二元。我想把找出的三元钱还给爸,可是摸穿口袋也找不到。“丢了?”妈说。我说肯定忘记在鸡摊上了,我转身要去自由市场。爸一把拉住我:“干什么?”“去要钱!”爸说:“卖鸡的多大年纪?”我说:“二十多岁。”爸说:“算了!这种做个体生意的人见钱眼开,怎么肯承认。”他还说上星期在国营店买烟,明明给了营业员二元钱,但对方心不在焉地跟别的顾客闲聊,最后说只给了他一元,怎么解释也没用,还诬蔑爸爸要赖钱。妈也说:“你吵不过他们的,别为三元钱被人揍了。”唉,自认倒霉,一件好事被弄成了坏事,可我心里怎么安定得下来呢?

过了半小时,我推托要到同学家去,便直奔鸡摊。那卖鸡的一见我,没等我开口,便说:“你这小鬼,真没头脑,多余的三元钱怎么不拿去。”我分明看见在他的钱箱旁压着我的找头。他一边给我钱,一边说:“给家里人骂了吧?”我点点头,真是哭笑不得。我谢了他一声,他说:“别谢了,我们都有不对。”他随手拣起一个鸡肫,说:“给你,这算你吃批评的补偿。”我怎么也不要,他硬是塞给了我。

我急急地回到家,把事情的经过对爸妈说了。妈说:“这人不错。”爸爸先是不吭声,过了一会儿说:“恐怕我是用老眼光看问题。”

【借鉴】

①欲扬先抑。有一段时问,摊贩给人的印象不佳,似乎他们都是剋扣斤两、以次充好的利欲熏心者。本文“我”的爸爸、妈妈也有这种思想,因此当“我”没拿三元钱找头后,便一致认为无必要再跟小贩去计较,而且爸爸还以亲身经历说明计较是毫无用处的,还可能会招惹是非。这把小贩的形象一贬再贬,然而事实证明,那卖鸡的为人正直,且有自我批评的精神,不仅还了钱,还象征性地赔偿了一只鸡肫,这就一扬再扬。欲扬先抑的手法在本文中运用得很好。所以说,即使一件普通的小事只要通过巧妙的谋篇,也能成为一篇好文章。②铺垫蓄势。本文主要的篇幅在议论那卖鸡的:父亲认为他年轻,买卖油滑,一定是个不择手段地赚昧心钱的人;母亲也认为去计较说不定反会挨揍,因为在她看来,做小商贩的形同流氓,惹不得的。这些叙述与描写都是作铺垫蓄势用,目的是为突出那卖鸡者的形象。这铺垫蓄势,还与下文起对比作用。

五、写作情况讲评:

作文指导:欲扬先抑

写作指导:欲扬先抑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进行记叙文作文技法训练,学习“欲扬先抑”技法、 2、力求写出文质优美得片段作文。 【技法阐释】 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就是一种写作手法,指为歌颂、赞美、肯定某人、事、物、景,不从正面平铺直叙,而就是先从反面着手,用曲解或嘲讽甚至挖苦得方式尽力去贬低甚至否定它,最后才露出自己真实意图得一种构思方法、这种构思文章得方法从贬抑处落笔而在颂扬中结束全文、 欲扬先抑会让读者产生既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得感受。同时,这种从贬抑处落笔而在颂扬中结束全文得笔法,会使情节多变,形成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得印象。 【技法点拨】 在使用欲扬先抑手法时,我们要注意三个要素: 1.题材得选择。一篇好得写人作文,除了有新颖得构思与立意外,还需要选取具体典型得事例来表现对象得美好品质,从而充实文章得内容、采用欲扬先抑手法写人时,如何去选材呢?在写人时,可以写老师、爸妈、同学、街坊、邻居、陌生人等。所选取得事例材料,必须要新颖典型,言她人所未言。安排材料时,可以几件令人讨厌、憎恶得事,加上一两件令人改变瞧法得事、 2。线索得安排。材料选好了,那如何将它们组织起来呢?这就涉及到线索问题。以《阿长与山海经》与杨朔得《荔枝蜜》为例、前者就是以“我”对阿长得感情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得;后者就是以对蜜蜂得感情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得。我们在安排以对人物得感情变化为线索时,一定要注意“变化”二字。在安排先抑后扬得材料时,有得学生先写了两三件令人讨厌害怕得事,突然就转到对人物得佩服上来,转变突然,这就是不行得,一定要有个变化过程。比如写老师,可以像《荔枝蜜》中“我"对蜜蜂得变化过程一样,按照“讨厌、害怕-—有好感-—佩服——敬重”这一线索来组织材料、 3。详略得处理。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作者在写阿长时,先用充满贬义得文字略写了六件事来表明如何“憎恶”、“讨厌”阿长,结尾却用充满感激、怀念得文字来详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一事。由此瞧来,我们在采用欲扬先抑手法时还要注意详略得当。一般来说,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抑少扬多,要注意“抑”与“扬”得作用,正确把握二者得关系。“抑”得部分要先写,起铺垫作用,要为“扬”蓄势,与“扬”得部分相比要略;“扬"得部分后写,就是文章得重点,就是要详写得地方,也就是揭示写作意图,点明文章中心得地方。 【实战演练】 写一个您熟悉得人,题目自拟,要求运用“欲扬先抑”得手法、

(完整版)欲扬先抑作文教学设计

欲进先退巧构思 欲扬先抑好文章 教学目标:1、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2、运用这种方法写一个熟悉的人。 教学重点:欲扬先抑写作方法的技法点拨。 教学难点:“抑”部分的写作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清朝文学家纪晓岚,同学们一定很熟悉吧。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有关他的小故事。 相传,一次纪晓岚为一个朋友的老母祝寿,当即作诗一首,劈头第一句就说:“这个老娘不是人”,四座宾客都吓了一大跳,纪晓岚却不慌不忙,又念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大家松了一口气,鼓掌叫好。纪晓岚又念下去:“生个儿子却做贼”,宴会主人脸上勃然变色,四座咋舌,不敢言语,哪知纪晓岚又从容地说:“偷得蟠桃献娘亲”!至此,众人开颜,欢笑举杯。 师:同学们,听完之后是不是感到纪晓岚的祝寿方式很特别呢?是的,纪晓岚去祝寿,却说人家”这个老娘不是人”,“生个儿子却做贼”,不仅不夸赞,反而用嘲讽的态度去贬低,另满座皆惊;接下来一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偷得蟠桃献娘亲”又加以高度评价,一下子令形势急转。如此强烈的反差,使满座宾客心情也随之大起大落,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如此震撼的效果

呢?因为纪晓岚此处运用了记叙文构思技巧之一的“欲扬先抑”!今天我们就运用欲扬先抑的构思方法进行写作训练。 (板书:欲扬先抑) 二、学习欲扬先抑 1、欲扬先抑的含义及作用: 【解释】扬:褒扬、抬高;抑:按下、贬低。 想要褒扬、抬高,先贬低、压抑。 师:欲扬先抑用到我们的作文学习中,又有何含义呢? 【定义】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指为肯定某人、某事、某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 【作用】 采用这种手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的对比,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刚才纪晓岚祝寿的故事,同学们已深深感受到了,对吗? 2、写作技法点拨: (1)赏析《阿长与〈山海经〉》 内容:课文围绕阿长写了那些事? 如何处理文章内容详略? 文章线索是什么? 得出结论: ①优点缺点要明确。

欲扬先抑手法写作文

欲扬先抑手法写作文(总第 6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2、运用这种方法写一种动物或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运用 2、难点: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运用的分寸的把握 三、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虽说文无定法,但是毕竟是有法可循的。我们常常读到那些大家们的名作,会感到身临其境,自己很快就能融入其中,那是因为他们非常娴熟的运用了很多写作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写作方法——欲扬先抑 二、课时内容: 1、欲扬先抑的概念: 1)要发扬、放开,先控制、压抑。写文章经常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2)“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战国策》中有一段“冯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冯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闹待遇、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然后却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如果你留神一下,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3)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 2、同学们讨论我们学过的《蝉》一文写作方法。 3、运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写作: 1)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2)写一种动物 4、大家开动脑筋拟题 三、课堂作文大讨论 1、写人的:题材的讨论 2、写动物的:题材的讨论 3、口头作文。 四、例文介绍: 1、[例文]《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天津郭韩 冬日傍晚五六点钟,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我们坐在教室里,等待着上晚自习。随着清晰的脚步声,语文老师走进了教室。 “今天的晚自习,我们考试。” 话还没说完,教室里的叹气声就已经满天飞了。调皮的F君说道:“昨天考,今天考,明天还要考。然则何时而乐耶?起笔曰:考试中自得其乐矣。’”语音刚落,教室里便哄堂大笑。 语文老师并没有发火,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F君,你的发言不错嘛!没有白背古文。我刚才没解释清楚,我们今

欲扬先抑写作手法

欲扬先抑写作手法 【篇一:欲扬先抑写作手法】 (1) 抑扬结合的手法分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欲扬先抑的 “扬”, 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更能突出表现想要 “扬 ” 的内容。反之,为了表现“抑”的部分而先“扬”,就叫做欲抑先扬。无论是哪一种,前面的部分都是为后文作铺垫或者叫蓄势。 (2) 欲扬先抑即要发扬、要放开,先控制、压抑。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写作方法。 在作文中,采用这种手法,先表达对所描写的事物或人的不满之情。然后,一般来说,总是在一两件小事中,突然转变了看法。但在转变过程中,情感自然,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种手法的好处是,能够很好的表达出作者充沛的感情。【真题训练】 (一)大地的耳朵(2005 无锡) (1)小时候,讨厌冬菇,嫌它丑。黑黑的一朵,像巫婆身上诡谲的袍子,每每在饭桌上见到它,筷子总绕道而逃。弟弟受我影响,也把冬菇当敌人。 (2)妈妈的拿手好菜是冬菇焖鸡,我一见便皱眉,觉得大好鸡肉被那可憎的冬菇白白糟蹋了,感觉上就好似香喷喷的一锅白粥,无端掉入了黑漆漆的老鼠屎。(3) 聪明的妈妈,察觉了我和弟弟的异状。有一回,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你们看,这像什么?” (4) 我闷声闷气地应道:“黑色的鬼。” (5) 弟弟鹦鹉学舌,也说:“像鬼,黑色的鬼。” (6) 妈妈好脾气地应道:“冬菇不是鬼啦,它是大地的耳朵。” (7) 嘿,大地的耳朵? 这个新鲜的比喻霎时把我和弟弟的好奇心全撩起来了,我俩齐齐竖起耳朵来听。 (8) 妈妈饶有兴味地说道:“人间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大地好奇,便把长长的耳朵伸出地面来听。”经妈妈这么一形容,那朵圆圆的冬菇落在眼里,果然像一只铆足全劲来偷听的耳朵。妈妈继续说道:“大地的耳朵,听觉

欲扬先抑(写作)

传说,唐伯虎应邀出席一财主婆甲子寿宴。轮到他致祝寿词时,遥指寿星开口便道:“这个婆娘不是人!”在座者个个目瞪口呆。气氛尚未缓和,他话锋一转:“ 。”主家宾客稍舒了口气,不待情绪安定又爆出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满座皆惊,无不怒目而视。不料,唐伯虎笑着妙语回天道:“ 。”这最后引得众人开怀大笑,掌声雷鸣。你知道唐伯虎是怎样祝寿的呢?请试着填一下! 例文:蝉 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有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抖,没有声响。它就是在树上知知不休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声音却那么的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喋喋?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 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里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土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名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活过。 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斜阳里,想起秋,就宽恕了那烦人聒聒! 【点评】首先写蝉的声使人们心烦。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这种方法叫“”。抑,即压抑、贬低;扬,即昂扬、抬高。即作者想要褒扬某人或某物,却不从褒扬处着墨,而是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使两者互相背离,造成强烈反差,最后在鲜明的对比中达到褒扬的目的。 “欲扬先抑”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列宁语),退是为了进。“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作品为了更好地颂扬人物和事件,有时也可以对其进行某种贬抑,构成一种由贬到褒的写作过程。这样写,不仅较一味地褒扬显得波澜曲折,而且更能显出扬者越扬的强烈效果。抑是手段,扬是目的。 在运用此种技法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抑”“扬”有度 也就是要注意抑扬转化的“火候”。抑未尽意,就开始“扬”,抑起不到反衬的作用,“扬”不饱满,也不得力。下面一段话就“抑”得不充分: 小磊天性顽皮,时常惹祸,老师为此伤透了脑筋,同学对他也很不满。 但“抑”过分了,就很难“转”,更谈不上“扬”。下面一段话就“抑”得过分: 他矮个子,两只眼睛溜溜转,一个坏主意就想出来了。他经常想怎样捉弄别人。他经常把瓜皮果壳塞到别人抽屉里。有时将一口痰吐在地上,然后装着很小心的样子,故意把同学的凳子推倒,压在痰上,他再装出好心的样子,把凳子翻过来,很礼貌地说:“请坐。” 2、转变自然 开车急转弯容易发生车祸。写文章“急转弯”,容易失去真实性。人的情感、态度的转弯总有一个过程,不可能刚才两人谩骂、拳脚相加,视同仇敌,一会儿就亲如手足。《丑石》中,作者对丑石的情感转变就处理得很自然。 名家作品欣赏 丑石

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虽说文无定法,但是毕竟是有法可循的。我们常常读到那些大家们的名作,会感到身临其境,自己很快就能融入其中,那是因为他们非常娴熟的运用了很多写作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写作方法——欲扬先抑 二、课时内容: 1、欲扬先抑的概念: 1)要发扬、放开,先控制、压抑。写文章经常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2)“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战国策》中有一段“冯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冯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闹待遇、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然后却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如果你留神一下,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3)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 2、同学们讨论我们学过的《蝉》一文写作方法。 3、运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写作: 1)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2)写一种动物 4、大家开动脑筋拟题 三、课堂作文大讨论 1、写人的:题材的讨论 2、写动物的:题材的讨论 3、口头作文。 四、例文介绍: 1、[例文]《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天津郭韩 冬日傍晚五六点钟,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我们坐在教室里,等待着上晚自习。随着清晰的脚步声,语文老师走进了教室。 “今天的晚自习,我们考试。” 话还没说完,教室里的叹气声就已经满天飞了。调皮的F君说道:“昨天考,今天考,明天还要考。然则何时而乐耶?起笔曰:考试中自得其乐矣。’”语音刚落,教室里便哄堂大笑。 语文老师并没有发火,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F君,你的发言不错嘛!没有白背古文。我刚才没解释清楚,我们今天的考试不记成绩,只是想尽量的发挥出你们潜在的能力。

记叙文写作指导:欲扬先抑

记叙文写作指导:欲扬先抑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2、运用这种方法写一种动物或人。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虽说文无定法,但是毕竟是有法可循的。我们常常读到那些大家们的名作,会感到身临其境,自己很快就能融入其中,那是因为他们非常娴熟的运用了很多写作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写作方法——欲扬先抑 先说一个趣味故事: 传说,唐伯虎应邀出席一财主婆甲子寿宴。轮到他致祝寿词时,遥指寿星开口便道:“这个婆娘不是人!”在座者个个目瞪口呆。气氛尚未缓和,他话锋一转:“九天仙女下凡尘”主家宾客舒了口气,不待情绪安定又爆出第三句:“生的儿子都是贼!”满座皆惊,无不怒目而视。不料,唐伯虎笑着妙语回天道:“偷来幡桃献娘亲。”引得众人开怀大笑,掌声雷鸣。 (二)课时内容: 1、欲扬先抑的概念: 1)要发扬、放开,先控制、压抑。写文章经常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欲扬先抑,是一种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作用: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父亲》:“我从小就恨我父亲,父亲也同样恨我。”开篇简短两句话,欲扬先抑,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恨,是因为父亲对我严厉要求。写父亲恨我是因为我贪玩不争气,然而正是父亲对我的严厉管束,才是我改掉了坏习气,学习上有了很大进步。这种开头法,可以说别具一格。 2)“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战国策》中有一段“冯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冯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闹待遇、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然后却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 3)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 2.课文举例——《蝉》《阿长与山海经》

欲扬先抑写法

第三篇(总第 6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2、运用这种方法写一种动物或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运用 2、难点: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运用的分寸的把握 三、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一、导语:虽说文无定法,但是毕竟是有法可循的。我们常常读到那些大家们的名作,会感到身临其境,自己很快就能融入其中,那是因为他们非常娴熟的运用了很多写作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写作方法——欲扬先抑 二、课时内容: 1、欲扬先抑的概念: 1)要发扬、放开,先控制、压抑。写文章经常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2)“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战国策》中有一段“冯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

冯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闹待遇、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然后却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如果你留神一下,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3)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 《战国策》“冯暖客孟尝君”原文翻译 齐国有位名叫冯谖的人,生活贫困,养活不了自己,他让人转告孟尝君,说愿意到孟尝君门下作食客。孟尝君问:“冯谖有何爱好?”回答说:“没有什么爱好。”又问:“他有何才干?”回答说:“没什么才能。”孟尝君笑了笑,说道:“好吧。”就收留了冯谖。 那些手下的人因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所以只给粗茶谈饭他吃。过了没多久,冯谖靠着柱子,用手指弹着他的佩剑唱道:“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没有鱼吃啊!”手下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就照一般食客那样给他吃吧。”又过了没多久,冯谖又靠着 柱子,弹着剑唱道:“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出门连车也没有!”左右的人都笑他,又把这话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照别的门客那样给他备车吧。”于是冯谖坐着车子,举起宝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并且说道:“孟尝君把我当客人一样哩!”后来又过了些时,冯谖 又弹起他的剑唱道:“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在这儿无法养家。”左右的人都很讨厌他,认为这人贪心不足。孟尝君知道后就问:“冯先生有亲属吗?”回答说:“有位老母。”孟尝君就派人供给冯谩母亲的吃用,不使她感到缺乏。这样,冯谖就不再唱丁。 后来,孟尝君拿出记事的本子来询问他的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冯谖在本上署了自己的名,并签上一个“能”字。孟尝君见了名字感到很惊奇,问:“这是谁呀?”左右的人说:“就是唱那‘长铗归来’的人。”孟尝君笑道:“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亏待了他,还没见过面呢!”他立即派人请冯谖来相见,当面赔礼道:“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整天埋在国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而您却并不见怪,倒愿意往薛地去为我收债,是吗?”冯谖回答道:“愿意去。”于是套好车马,整治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动 身了。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说:“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 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 债券烧掉。百姓都高呼“万岁”。 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冯谖回得如此迅速,孟尝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冯谖说:“都收了。”“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冯谖回答道:“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孟尝君道:“买仁义是怎么回事?”冯谖道:“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地,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 行呢?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听后很不快地说:“嗯,先生,算了吧。” 过了一年,齐闵王对孟尝君说:“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臣子。”孟尝君只好到他的领地薛去。还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携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到来。孟尝君见此情景,回头看着冯谖道:“您为我买的‘义’,今天才见到作用了。” 冯谖说:“狡猾机灵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免遭死患,现在您只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无忧,请让我再去为您挖两个洞吧。”孟尝君应允了,就给了五十辆车子,五百斤黄金。冯谖往西到了魏国,他对惠王说:“现在齐国把他的大臣孟尝君放逐到国外去,哪位诸侯先迎住他,就可使自己的国家富庶强盛。”于是惠王把相位空出来,把原来的相国调为上将军,并派使者带着千斤黄金,百辆车子去聘请孟尝君。冯谖先赶车回去,告诫孟尝君说:“黄金千斤,这是很重的聘礼了;百辆车子,这算显贵的使臣了。齐国君臣大概听说这事了吧。”魏国的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尝君坚决推辞而不去魏国.

作文指导:欲扬先抑

写作指导:欲扬先抑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进行记叙文作文技法训练,学习“欲扬先抑”技法. 、力求写出文质优美地片段作文. 【技法阐释】 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指为歌颂、赞美、肯定某人、事、物、景,不从正面平铺直叙,而是先从反面着手,用曲解或嘲讽甚至挖苦地方式尽力去贬低甚至否定它,最后才露出自己真实意图地一种构思方法.这种构思文章地方法从贬抑处落笔而在颂扬中结束全文.b5E2R。 欲扬先抑会让读者产生既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地感受.同时,这种从贬抑处落笔而在颂扬中结束全文地笔法,会使情节多变,形成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地印象.p1Ean。 【技法点拨】 在使用欲扬先抑手法时,我们要注意三个要素: .题材地选择.一篇好地写人作文,除了有新颖地构思和立意外,还需要选取具体典型地事例来表现对象地美好品质,从而充实文章地内容.采用欲扬先抑手法写人时,如何去选材呢?在写人时,可以写老师、爸妈、同学、街坊、邻居、陌生人等.所选取地事例材料,必须要新颖典型,言他人所未言.安排材料时,可以几件令人讨厌、憎恶地事,加上一两件令人改变看法地事.DXDiT。 .线索地安排.材料选好了,那如何将它们组织起来呢?这就涉及到线索问题.以《阿长与山海经》与杨朔地《荔枝蜜》为例.前者是以“我”对阿长地感情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地;后者是以对蜜蜂地感情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地.我们在安排以对人物地感情变化为线索时,一定要注意“变化”二字.在安排先抑后扬地材料时,有地学生先写了两三件令人讨厌害怕地事,突然就转到对人物地佩服上来,转变突然,这是不行地,一定要有个变化过程.比如写老师,可以像《荔枝蜜》中“我”对蜜蜂地变化过程一样,按照“讨厌、害怕——有好感——佩服——敬重”这一线索来组织材料.RTCrp。 .详略地处理.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作者在写阿长时,先用充满贬义地文字略写了六件事来表明如何“憎恶”、“讨厌”阿长,结尾却用充满感激、怀念地文字来详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一事.由此看来,我们在采用欲扬先抑手法时还要注意详略得当.一般来说,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抑少扬多,要注意“抑”和“扬”地作用,正确把握二者地关系.“抑”地部分要先写,起铺垫作用,要为“扬”蓄势,与“扬”地部分相比要略;“扬”地部分后写,是文章地重点,是要详写地地方,也是揭示写作意图,点明文章中心地地方.5PCzV。 【实战演练】 写一个你熟悉地人,题目自拟,要求运用“欲扬先抑”地手法.

(作文指导报)巧用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让文章曲折有致 【技法点拨】 考场上,记叙文是大多同学的首选,很多同学都能把事情叙述得清楚完整。但是,如果所写的内容平铺直叙,见头知尾,则索然寡味。而曲折有致,富于变化的文章则会使人兴趣盎然,手不释卷。 如何让记叙文富于变化呢?妙用“欲扬先抑”写作技法就是一种极好的方法。“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批评,前文的“抑”反衬后文的“扬”,“抑”是“扬”的铺垫与陪衬。欲扬先抑与单纯的赞扬相比,扩大了反差,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这种手法还能使情节错落有致,造成曲折生动、妙趣横生的效果。 那么,如何运用“欲扬先抑”技法呢?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谈: 一、对比突出。就是先故意贬低,写出人或物的缺点,表达出对他(它)的讨厌、憎恨之情。然后笔锋一转,从另外角度,通过具体的事情来抒发喜爱、尊重等情感,这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好地突出了主题。如小说《最美的善举》一文,如果本文直接交代男人的行动与善举,就会落入俗套,索然寡味。为了紧紧抓住读者的心,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表达对“3号床男人”的厌恶,接着从多个方面进一步凸显男人的缺点,可谓“贬抑”到极点,然后不动声色,通过具体的事情,直到最后才和盘托出他的善良爱心,这样粗俗的外表与金子般的心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使得文章曲折有致,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二、平淡入笔。即简单介绍一下写作的主体,突出他(它)的不起眼、柔弱,让读者大概了解人或物,第一印象给人平淡或者不佳,这样在后文的写作中才能有波澜,才能吸引人。如佳作《帅老师》,作者开门见山,首先介绍吴老师高度近视、缺乏气质,第一印象不佳。但是,随着吴老师那幽默诙谐的自我介绍,我们发现他是一位非常理解儿童心理的老师。接着,写他驱赶麻雀的场面。由此,我们理解了什么叫“因势利导”,什么是与学生打成一片,不由得深深佩服吴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对老师称呼由“无帅”到“帅”,对老师态度由不介意到喜欢,都写得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而且语言风趣幽默,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三、多抑多扬。就是在文章中先抑后扬,再抑再扬,这样“抑扬”结合着使用,能使得文章波澜曲折,摇曳生姿。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先写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懂得许多繁琐的规矩等。读到此处,那阿长的形象在我们心中真是坏透了,这是“抑”。当她讲了长毛的故事,倒让“我”对他肃然起敬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这是“扬”。得知他谋害了“我”的隐鼠后,“我”气得“极其严重的诘问”,这又是“抑”。至此,重点写了她为“我”买《山海经》一事,当她把“我”渴慕已久的书摆在“我”面前时,“我”全体都震悚起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我又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至此,更突出阿长精神的可贵。 最后需要提醒几点:第一,抑扬双方,内容上应是有联系的;第二,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第三,要注意抑和扬的顺序:抑的内容先写,扬的内容后写。 【佳作例文一】 老街的美景 张睿 老街是我小学六年的必经之路,这条不长的街上留下了我由小到大、慢慢成长的足迹。有人说老街是不多的还保留着小镇特色的地方,我却觉得不然,在我的印象里这里总是充满着车鸣声,狭窄的街被一辆辆送孩子上学的车挤满。从内心上说,我很讨厌这街的窄,因为

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欲扬先抑”“欲扬先抑”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写作技巧。作品为了更好地颂扬人物和事件,有时也可以对其进行某种贬抑,构成一种由贬到褒的写作过程。这样写,不仅较一味地褒扬显得波澜曲折,而且更能显出扬者越扬的强烈效果。 在运用此种技法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抑是手段,扬是目的。抑是现象,扬是实质。 2、“抑”“扬”有度 也就是要注意抑扬转化的“火候”。抑未尽意,就开始“扬”,抑起不到反衬的作用,“扬”不饱满,也不得力。下面一段话就“抑”得不充分: 小磊天性顽皮,时常惹祸,老师为此伤透了脑筋,同学对他也很不满。 但“扬”过分了,就很难

“转”,更谈不上“扬”。下面一段话就“抑”得过分: 他矮个子,两只眼睛溜溜转,一个坏主意就想出来了。他经常想怎样捉弄别人。他经常把瓜皮果壳塞到别人抽屉里。有时将一口痰吐在地上,然后装着很小心的样子,故意把同学的凳子推倒,压在痰上,他再装出好心的样子,把凳子翻过来,很礼貌地说:“请坐。”

3、转变自然 开车急转弯容易发生车祸。写文章“急转弯”,容易失去真实性。人的情感、态度的转弯总有一个过程,不可能刚才两人谩骂、拳脚相加,视同仇敌,一会儿就亲如手足。 4、多角度刻画和多种描写手法的运用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对比,反衬,烘托,人物描写(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

理、)环境描写 5、适度抒情、议论 适度的抒情、议论可以使作者的感情表现得更强烈,也可以使作品主题更深刻。题目要求:中之一进行作文运用“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选择下列题目其 ①_____与(和)_____ ②读懂了你的爱 ③我终于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

初中生欲扬先抑的满分作文

初中生欲扬先抑的满分作文 篇一:生疏人的善意 那是一个假日的清晨,有人打电话来说要请吃饭,我和妈妈立即拾掇好,搭了一辆出租车前往。 司机是一个剃着平头的中年人,有些胖。他几乎是窝在座位里的,像一只慵懒的肥猫,有些邋遢。我皱了皱眉头,钻进了车里。 一路上无话,车里一片沉寂。突然,妈妈的手机铃声打破了沉寂。她接通电话,大声笑道:“来啦!在路上!”我捂住耳朵,平常倒不觉得她打电话有什么,可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感觉她的声音格外刺耳。不一会儿,她又豪放地笑了起来,那声音极具穿透力,像炮弹在脑中爆炸了一样,令人头晕目眩。司机没有任何反应,仍旧安静地开着车。我有些不耐烦地朝妈妈吼了一句:“说话就不能小声点啊!吵死人了!”妈妈看了看我,点了点头,将说话的声音压低了。我心中不禁有些得意。 这时,一直缄默的司机却说话了:“孩子,你怎么能吼你妈妈呢?”我气未消,本来就不是很喜欢他,此刻更加厌恶了。我装迷糊,没理他。他接着说:“无论你妈妈做什么,你都不应该这么大声对她说话。就算要批评也该背着人批评,当着外人的面,你也要考虑她的感受。”虽然他说话时声音低缓,说的话却掷地有声。我静下来,心中的怒气消了一半,认真一想,确实是我不对,我象征性地“哦”了一声,对他的厌恶也少了一些。他通过后视镜看了我一眼,庄重地说:“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讲孝道。人们都说‘百善孝为先’,以后可得记住,要

懂得维护父母的尊严!”我缄默不语。 这时,妈妈接过话问:“师傅,您家庭很幸福吧?”“算是吧,媳妇要做些什么事,我大都顺着她,就算是过节回娘家,我也要陪着她。人人都有父母,孝敬是好事,我也经常这么教育女儿。”他憨厚地答复道。我更加愧疚了。妈妈为了不让我难堪,拍了拍我说:“听见没?以后可要记住这位叔叔的话。”我点点头,心中对他不再厌恶,反倒有了些敬意。 他是一个生疏人,平凡而普通,然而他时刻将善远扬,将爱传播。我感谢这位大叔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虽然与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他的善意我将铭记一生。“百善孝为先”那句话,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生命中最美丽的玫瑰。 世界因善而美妙,人间因爱而美丽。请将自己心中的那份善传递给别人,让人类更加团结,让社会更加和谐,让世界永远明媚如春。生疏人的善,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守护的珍宝。( 篇二:我的同窗好友 孙志力是我的同窗好友。说起他的外表,既不是膀大腰圆,也不是浓眉大眼,可以说是其貌不扬了。他个子很矮,黑瘦黑瘦的。脸略微有点长,本来不大的眼睛显得更小了,而额头颧骨却又十分突出,难怪有些同学给他起了个绰号“祖先”说白了就是类人猿。但我却很愿意和他在一起,因为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有益的东西。 他在学习上刻苦认真,而且有坚定不移的毅力。我记得二年级的时候,他读课文的时候,常把卷舌音读成平舌音,像“春、用”这些容易读

(精选) 中考语文阅读专题训练-欲扬先抑手法训练

中考语文阅读专题训练-欲扬先抑手法 ▲导读 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梦想,正是这些梦想,为我们的未来播下了成功的种子。因为梦想就是希望,就是与我们天性中的潜质最密切相关的东西。但是梦想又往往和现实有着比较遥远的距离,所以需要我们去经营。 经营梦想,就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把看似遥远甚至有些荒唐的愿望一步一步变成现实。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一切的成功都始于一个信念,始于我们心中的梦想!”这就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成功其实很简单, 你先有一个梦想,然后努力地去经营自己的梦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不管别人怎么说,都不放弃。 ▲诵读 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解读 语出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它启示我们,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充满了崎岖与坎坷,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永不言弃,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选文 奇迹/佚名 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 那晚,文把窗外的月光望了一夜。 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

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回家帮我吧!” 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 这次,爹没错。 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娘又病了; 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村里还要庄基排队。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一个劳力了。 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 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 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 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屋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 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 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 半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了,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 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帚的爹身边:“叫娃复读吧!” 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 姑父说:“我供他!” 爹白了他一眼,说:“你供他一年,他考不上,还要读,你供吗?” 姑父坚决地说:“供!” 爹连珠炮似的说:“还考不上你供吗?考上了你供吗?”

欲扬先抑的例文

欲扬先抑 一、定义 “欲扬先抑”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又叫“先抑后扬”是一种人物描写技法(针对全文)。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写作方法。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低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前后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二、作用 1.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先写……,是“抑”;后写……,是“扬”。 2. 突出强调表现了……的特点,(抒发了)……的感情。 3.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或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情节曲折,吸引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文:阿长与《山海经》 文章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文章从一开始就表达出作者对长妈妈的厌烦和不满,厌她罗嗦,厌她限制“我”的自由,厌她睡相不好;烦她规矩太多,烦她道理太多。就在读者似乎感到长妈妈一无是处时,作者笔锋一转,详细叙写了两件令他敬重的事。“山海经”事件是彻底改变“我”对长妈妈看法,“我”才真正由“厌烦”长妈妈变成了“敬重”长妈妈。文章情节曲折,给人以奇峰突起的感觉,人物形象霎时间就高大起来。突出强调了长妈妈为人诚恳、热情,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 一.母鸡 老舍 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微微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的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亲。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身替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象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削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记叙文写作指导--欲扬先抑

记叙文写作指导:欲扬先抑 教学目标: 1、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2、运用这种方法写一种动物或人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运用 2、难点: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运用的分寸的把握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一、导语:虽说文无定法,但是毕竟是有法可循的。我们常常读到那些大家们的名作,会感到身临其境,自己很快就能融入其中,那是因为他们非常娴熟的运用了很多写作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写作方法——欲扬先抑 先说一个趣味故事: 传说,唐伯虎应邀出席一财主婆甲子寿宴。轮到他致祝寿词时,遥指寿星开口便道:“这个婆娘不是人!”在座者个个目瞪口呆。气氛尚未缓和,他话锋一转:“九天仙女下凡尘”主家宾客舒了口气,不待情绪安定又爆出第三句:“生的儿子都是贼!”满座皆惊,无不怒目而视。不料,唐伯虎笑着妙语回天道:“偷来幡桃献娘亲。”引得众人开怀大笑,掌声雷鸣。 二、课时容: 1、欲扬先抑的概念: 1)要发扬、放开,先控制、压抑。写文章经常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欲扬先抑,是一种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父亲》:“我从小就恨我父亲,父亲也同样恨我。”开篇简短两句话,欲扬先抑,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恨,是因为父亲对我严厉要求。写父亲恨我是因为我贪玩不争气,然而正是父亲对我的严厉管束,才是我改掉了坏习气,学习上有了很大进步。这种开头法,可以说别具一格。 2)“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战国策》中有一段“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闹待遇、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然后却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 3)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 2.课文举例——《蝉》《阿长与山海经》 【点评】课文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阿长与山海经》围绕阿长写了七件事:喜欢切切察察,睡相难看,元旦有许多古怪仪式,知道一些繁琐的道理,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给我买《山海经》。

(完整版)欲扬先抑例文

春雨沙沙 春雨,沙沙。 我叹了口气,拿着把伞,走出门外。没办法,虽然我比较喜欢呆在家里,可是作业本没了,还得去隔壁超市买几本。哎···一手插袋,一手举伞,我哼着小曲,向超市走去。淅淅沥沥的小雨敲击在伞面,为小曲平添不少趣音。陡然眼前一花,好一个时尚青年!明显精心修剪过的刘海斜斜搭在额头,半挡住的眼睛里闪烁着点点玩世不恭。衣服明显精心搭配过,上身黑白条t恤,外套件夹克,下身着紧身皮裤,真是个时尚达人!如此精心打扮,被淋湿了可不好,理所当然的,他手举一把伞。倒也奇怪,这伞如此普通,与它时尚的打扮如此格格不入。 眨眼商店到了,我合了伞,把伞放在门口指定地点,走了进去。嘿!正巧,时尚达人也进来了。三本本子,我交了钱,走到了门口。哎呀,放伞的地方真是乱七八糟!我焦急的找着我的伞。和我一样焦急,或者更甚之的是我边上的老者,他穿着朴素,花白的头发在风中微晃。“我的伞呢?怎么会找不着了?”老者焦急的呢喃着,“难道丢了?”我松了耸肩,这年头,爱贪小便宜的太多了。好在我的伞还在,我拿起伞,爱莫能助的看了眼老人,准备离开。“老人家,你需要帮忙吗?”一个声音突然响起。我诧异的抬头看了眼,咦,是时尚达人!老人苦着脸:“我的伞丢了。”时尚达人微微想了下说:“我送您回去吧,反正我比较闲。”嘿!真没想到,时尚达人这么善良。老人感激的看了看时尚达人,:“谢···”眼光下垂到时尚达人左手捏的伞上,脸色大变。“这是我的伞!”老人惊叫到。时尚达人笑了笑,“老人家,你看错了,这是我的伞啊。”老人笃定的指着伞:“就是我的伞!我不会看错,原来是你拿的!你还装什么好人!”时尚达人的脸,转红又转青。我鄙视的看了他一眼,原来不是好人啊!几个路人走了过来,好奇地问:“咋回事?”老人像是找到了倾诉的人激动地说:“这小子!拿了我的伞,还不承认!”路人了然而又配合的点头:“哟!小伙子怎么能这样呢?快还给人家,道个歉,不就没事了!”时尚达人像是很愤怒:“我说了这是我自己的伞!”却无力的被路人的指责淹没了。 窗外,春雨沙沙。 “老爷子!还没走哪?”一个营业员走了出来,却递过把伞,“老爷子记性不好吧?伞放柜台没拿!还好你走的迟,我们发现得早!喏!”老人半张着嘴,像是想说什么,有说不出来,干瞪着眼,看看营业员手上和时尚达人一样的伞,不好意思的红了老脸。“对不起,我错怪了你”老人怪不好意思的结果伞。时尚达人摆了摆手:“老人家,下次可别这么糊涂了,现在,好人多着呢!”转身预备离开。 春雨沙沙,我离开前深深看了眼时尚达人的背影,不过这次,是敬佩的眼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