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初中物理知识点:热学【性质及定理】内能的改变表现与方法

中考初中物理知识点:热学【性质及定理】内能的改变表现与方法
中考初中物理知识点:热学【性质及定理】内能的改变表现与方法

中考初中物理知识点:热学【性质及定理】内能的改变表现与

方法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④解释事例:图15。2-5甲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燃点使棉花燃烧。钻木取火: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图15。2-5乙看到当塞子跳起来时,容器中出现了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中考物理专题热学复习总结

热学复习总结 一、知识网络 二、重、难点知识分析 1、晶体与非晶体熔化过程分析 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但状态不变,直到达到熔点;达到熔点后,继续吸热,开始熔化,但温度不变,直到全部熔化。非晶体在整个吸热过程,温度逐渐上升,物体状态逐渐由固态变为液态。二者主要区别是:熔化时,晶体温度不变,非晶体温度上升;越来越多的晶体迅速变为液态,所有受热非晶体缓慢地由固态变为液态(相对),要经历半固半液的中 间状态。 2、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和液体沸腾的必要条件及应用 晶体熔化的必要条件:①达到熔点,②吸热;晶体凝固的必要条件:①达到凝固点点, ②放热;液体沸腾的必要条件:①达到沸点,②吸热。具体应用例题:

(1)把正在熔化的0℃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问冰能不能熔化? 分析:冰要熔化,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达到熔点,②吸热,温度为0℃,达到熔点,但周围温度也为0℃,冰不能从外界吸热(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所以不能熔 化。 (2)如图所示,在大烧杯内盛一定量水,在试管内放有少量水,当烧杯内水被加热沸腾后,问试管内水能不能达到沸点,能不能沸腾? 分析:当烧杯内水沸腾后,试管内水的温度与外界一致,也达到沸点,但由于不能从外 界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3、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的计算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放出热量;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如何计算物体吸、放热的多少呢?公式:Q=cmΔt,符号意义:Q──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c──比热容──J/(kg?℃);m──吸(或放)热物体的质量──kg;Δt──变化的温 度──℃。计算中须注意: (1)m的单位一定用kg;(2)Δt不是某一时刻的温度,而是变化的温度:升高的温度:Δt=t-t0;降低的温度:Δt=t0-t。(3)如果没有热损失,对于两个发生热传递的物体 来说,Q吸=Q放。 4、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例子 在本部分,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例子较多,主要是内能与其它形式能的相互转化和内能在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的转移。常见例子: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中,对物体做功,

人教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体、液体、气体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 散现象越明显.。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第二节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分子动能:物质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温度越高,运动越快,动能越大。分子势能:由于分子间具有一定距离,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势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②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 (1)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无论温度高低.(任何温度下物体的内能都不为零) (2) 温度不变时,状态改变,内能也会改变,如:水结冰时,质量不变,温度不变,状 态发生改变,放出热量,导致内能减小. (3)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状态发生改变,导致内能增大. (4)内能与分子动能和势能(微观)有关,机械能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和位置(宏观)有关. ③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分子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 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事例:打开香水瓶,满屋飘香;汤锅放一勺盐,整锅都有咸味;煤炭堆放在石灰墙傍边几年后,石灰墙变黑;二氧化氮能够进入上面的瓶子;硫酸铜和水融合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磁现象磁场 1、磁现象: 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钢铁、钴、镍一类物质(吸铁性)的性质叫磁性。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磁体具有吸铁性和指向性。 磁体的分类:①形状: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针形磁体;②来源:天然磁体(磁铁矿石)、人造磁体;③保持磁性的时间长短:硬磁体(永磁体)、软磁体。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极在磁体的两端。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的磁性最弱。 磁体的指向性: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个磁极指南(叫南极,用S表示),另一个磁极指北(叫北极,用N表示)。 无论磁体被摔碎成几块,每一块都有两个磁极。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若两个物体互相吸引,则有两种可能:①一个物体有磁性,另一个物体无磁性,但含有钢铁、钴、镍一类物质;②两个物体都有磁性,且异名磁极相对。) 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钢和软铁都能被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性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2、磁场: 磁场: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磁场的方向: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为那点磁场的方向。 磁场中的不同位置,一般说磁场方向不同。 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店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对磁感线的认识: ①磁感线是在磁场中的一些假想曲线,本身并不存在,作图时用虚线表示; ②在磁体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在磁体内部正好相反。 ③磁感线的疏密可以反应磁场的强弱,磁性越强的地方,磁感线越密,磁性越弱的地方,磁感线越稀; ④磁感线在空间内不可能相交。 典型的磁感线: 3、地磁场: 地磁场: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地球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叫做地磁场。 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初中物理热学基础知识

初中物理热学基础知识 第三章物态变化 1.温度、温度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2)--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3)单位:℃:摄氏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100等分后每一份为1℃) ℉:华氏度 注意:在做“读出温度计示数”题时应看好温度数值增加是向上还是向下,上则为正度数,下则为负度数 物态变化: 2.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基本概念 固→液熔化吸热液→气汽化吸热固→气升华吸热 液→固凝固放热气→液液化放热气→固凝华放热 --重要知识点 熔化&凝固: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凝固点)。 不同的晶体,熔点(凝固点)一般不同。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温度的高低;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海拔高,气压低,沸点低;海拔低,气压高,沸点高。 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蒸发的两个条件:温度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 第十三章内能 3.分子动理论&内能 --基本概念 分子动理论:①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③分子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实例:两物体吸在一起拆不开,错例:挂钩吸在墙壁上——压强) 扩散现象:①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剧烈),扩散现象进行越快。 内能:①物体所有分子所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③内能改变的两种宏观表现:温度、物态 --易错点 1.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加(同时对外做功) 2.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不一定增加(同时吸收热量) 3.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上升(晶体熔化时) 4.水达到沸点后,内能增加,温度不再上升 5.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是等效的 6.热传递的实质:内能的转移;做功的实质:能量的转化 第十四章热机 4.热量&比热容、燃料&热机 --热量 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传递时内能变化的量度)。单位焦耳(J) --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公式:Q=cm?t 单位:J/(kg·℃)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一种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变,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注:①Q=cm?t中,任意一个量和Q为定值时,其他两个量成反比;②通常情况下水的比热容要比大多物质要大。) --燃料、热机 热值: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燃料的热值。 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分为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柴油)、喷气式发动机。汽油机四冲程:吸气(汽油和空气)、压缩(机械→内)、做功(内→机械)、排气 热机效率:转化为机械能的内能÷总内能×100%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 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 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 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

初中物理笔记--热学

热学知识点1:温度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2.温度计的种类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巩固: 1.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分度值为?C 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测量 2.实验室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计,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图。 体温计:分度值?C 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不能甩,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分度值1?C 寒暑表:分度值1?C 体温计需要用力甩,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知识点2:物态的变化 1.物质的三种状态:气态、液态、固态 2.物态变化 气态液态 固态

3.物态变化的例子——天气现象 雨、云、雾、露、霜、雪 【易错点】 ①蒸发和沸腾的异同: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②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再上升。是由于沸点与大气压达到平衡状态,沸点随外界压力变化而改变,压力低,沸点也低。 【易混淆点】辨别以下几种物态变化: ①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 ②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③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C)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 ③夏天,自来水常常会“出汗” 巩固: 1.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 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 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

新人教版新九年级物理第20章电与磁知识点全面总结

精心整理 20 电与磁 第1节 磁现象 磁场 一、磁现象 1、磁性:若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我们就说该物体具有磁性。 铁、钴、镍等物质称为磁性材料。具有磁性的物体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吸引磁性材料,非磁,23极,北极(N 4(1(2有一段发生排斥现象,说明该物体具有磁性;若与小磁针的两极均表现为相互吸引,则说明该物体没有磁性。 ④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若有A 、B 两个外形完全相同的钢棒,已知一个有磁性,另一个没有磁性,区分它们的方法是:将A 的一端从B 的左端向右端滑动,若在滑动过程中发现吸引力的大小不变,则说明A 有磁性;若发 现A 、B 间的作用力有大小变化,则说明B 有磁性。 (3)磁体和带电体的对比

(1)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2 1 2 的。 3 4 (1)概念:把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来,可以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 (2)方向:磁感线是一些有方向的曲线,磁感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方向与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的指向一致,也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 (3)理解磁感线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磁场是真实存在于磁体周围的一种特殊物质,而磁感线是人们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的方向和分布情况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它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②磁感线是有方向的,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③磁感线分布的疏密可以表示磁场的强弱,磁体的两极处磁感线最密,表示在其两极处磁场最强。 ④磁体周围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形成一条条闭合的曲线。 ⑤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分布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我们画图时,因受纸面的限制,只画了一个平面内的磁感线的分布情况。 ⑥磁体周围的任何两条磁感线都不会相交,因为磁场中任何一点的磁场方向只有一个确定的方向。如果某一点有两条磁感线相交,则该点就有两个磁场方向,这是不可能的。 5、几种常见的磁感线分布 1 2 3、 偏角。 4、, 1

中考物理知识点 ——热学秘籍

III热学秘籍 第九卷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 理制成的。 ℃单位是摄氏度。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2.摄氏温度(): 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注意冰水混合物指的冰与水一段时间内稳定共存,温度不变的状态。)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 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常见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放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 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2.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3.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 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4.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5.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 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6.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 凝华,要放热。 第十卷 内能和比热容知识归纳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扩散现象是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的宏 观体现。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 斥力。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

初中物理热平衡光线传播内能的知识点

热平衡方程: 在热传递过程中,如果没有热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Q放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Q吸,即Q放=Q吸,把这个关系叫热平衡方程。 热平衡方程式: 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当两个物体温度达到相同时,如果没有热量损失,则有Q吸=Q放,称为热平衡方程。在热量计算题中,常采用此等式。 例1:吃早饭的时候,妈妈用热水给小雪加热如图所示的袋装牛奶。为了使这袋牛奶的温度由12℃升高到42℃,妈妈至少要用60℃的热水多少千克?[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设该牛奶的比热容为2.5 ×103J/(kg·℃),不计热量损失] 解析:根据热传递的条件,热水的最终温度等于牛奶的最终温度,同为42℃,由于不计热量损失,所以牛奶吸收的热量Q吸等于热水放出的热量Q放,根据Q吸=Q放即可求出。 牛奶升温时吸收的热量Q放=c1m1(t一t0)=2.5×103J/(kg·℃)× 0.25kg×(42℃-12℃)=18750J, 热水由60℃降低到42℃放出的热量Q放=c2m2(t0’一t),Q吸=Q放, 至少需要60℃的热水约0.248kg。 实验室中有质量、温度分别相等的甲、乙两金属块和一杯冷水.先将甲放入这杯冷水中,热平衡后水温升高10℃;将甲取出后,再将乙放入这杯水中,热平衡后水温又升高10℃;若不计各种热损失,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杯中的水先后两次吸收的热量相等 B.甲、乙放出的热量相等,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 C.甲、乙降低的温度不同,甲放出的热量多于乙放出的热量 D.甲、乙降低的温度不同,甲的温度变化大于乙的温度变化 先后将甲乙两金属块投入到同一杯水中,水升高的温度相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故A正确;∵不计热量损失,∴Q吸=Q放,∴甲乙两金属块放出的热量相同;由题知,将甲取出后,再将乙放入这杯水中,热平衡后水温又升高,即甲金属块降低的温度多;由上述分析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金属块,放出相同的热量,甲金属块降低的温度多,所以甲的比热容小,故BC错、D正确.故选A、D.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与磁知识点全面总结

????????????????????软磁体(极易失磁)硬磁体(永磁体)按磁性的保持时间分人造磁体天然磁体(铁矿石)按磁体来源分蹄形磁体条形磁体按磁体形状分磁体的分类述三种三种方式 常见见的磁体类别可按 20 电与磁 第1节 磁现象 磁场 一、磁现象 1、磁性:若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我们就说该物体具有磁性。 铁、钴、镍等物质称为磁性材料。具有磁性的物体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吸引磁性材料,非磁性材料不能被吸引,如磁体不能吸引铜、铝、纸、木材等;二是吸引磁性材料时,可不直接接触,如隔着薄木板,磁体也能吸住铁块。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为磁体。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任何一个磁体,无论其形状如何,都只有两个磁极,其中一个是南极(S 极),另一个是北极(N 极)。磁极是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 知识拓展:自然界中不存在只有单个磁极的磁体,磁体上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而且一个磁体也 不能有多于两个的磁极。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判断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方法 ①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将被测物体靠近铁屑,若能够吸引铁屑,说明该物体具有磁性,否则便没有磁性。 ②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将被测物体用细线吊起,若静止时总是指南北方向,说明该物体具有磁性,否则便没有磁性。 ③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将被测物体的一端分别靠近静止小磁针的两极,若发现有一段发生排斥现象,说明该物体具有磁性;若与小磁针的两极均表现为相互吸引,则说明该物体没有磁性。 ④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若有A 、B 两个外形完全相同的钢棒,已知一个有磁性,另一个没有磁性,区分它们的方法是:将A 的一端从B 的左端向右端滑动,若在滑动过程中发现吸引力的大小不变,则说明A 有磁性;若发现A 、B 间的作用力有大小变化,则说明B 有磁性。 (3)磁体和带电体的对比 磁体 带电体 能吸引磁性材料 能吸引轻小物体

中考物理热学知识点:空调制热原理

中考物理热学知识点:空调制热原理 空调制热原理 热泵制热是利用制冷系统的压缩冷凝器来加热室内 空气。空调器在制冷工作时,低压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内蒸发吸热而高温高压制冷剂在冷凝器内放热冷凝。热泵制热是通过电磁换向,将制冷系统的吸排气管位置对换。原来制冷工作蒸发器的室内盘管变成制热时的冷凝器,这样制冷系统在室外吸热向室内放热,实现制热的目的。 空调其实就是按照介质的热胀冷缩来加以控制,室内的部分就是冷缩,室外就是热胀了,而又怎么热胀呢,那就是通过压缩机压缩介质作功,这样就会产生很大的热量,不就是热胀了,然后再通过一条毛细管一下又传到体积大很多的空间,这样介质的压力一下子就低了很多,这就是冷缩吸热,一下子就使房间的热量交换成冷的气体了。 设定适当的温度。制冷时,不要设置过低温度,若把室温调到26-27摄氏度,其冷负荷可以减少8%以上。实践证明,对静坐或轻度劳动的人来说,室温保持在28-29摄氏度,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人并不感到闷热,也不会出汗,它应属于舒适性范围。人在睡眠时,代谢量减少30-50%,可将空调设于睡眠开关挡,设置温度高2摄氏度,可达到节电20%;

冬季制热,温度设置低2摄氏度,也可节电10%。 选择能力适中的空调。一部制冷能力不足的空调,空调不仅不能提供足够的制冷效果,还会使机器由于长时间不间断运转,增加使用故障可能性,并会给用户以耗电大、功率不足等不佳的印象。 空调部分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一个较为完整的制冷系统主要由--D---组成的。 A. 压缩机冷凝器电磁阀蒸发器 B. 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冷凝器蒸发器 C. 压缩机过滤器膨胀阀冷凝器 D. 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 2、精密空调与舒适性空调主要不同点之一是--B---。 A.精密空调显热比小,舒适性空调显热比大 B.精密空调显热比大,舒适性空调显热比小 C.双制冷系统,A型蒸发器 D.完全过滤,控制精度高 3、在--C---情况下,精密空调电功耗最大。 A.制冷降温状态 B.制冷加湿状态 C.去湿加热状态 D.加热加湿状态

(完整版)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 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 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 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 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

初中物理电与磁知识点全汇总

电与磁 一、磁现象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任一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且是不可分割的) (1)两个磁极:南极(S)指南的磁极叫南极,北极(N)指北的磁极叫北极。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二、磁场 1.磁场 (1)概念:在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物质,能使磁针偏转,这种物质看不见,摸不到,我们把它叫做磁场。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磁场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3)磁场的方向: 规定——在磁场中的任意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即所指的方向就是那点的磁场方向。 注意——在磁场中的任意一个位置的磁场方向只有一个。 2.磁感线 (1)概念: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在物理学中,用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把磁场的分布情况描述下来,这些曲线就是磁感线。 (2)方向:为了让磁感线能反映磁场的方向,我们把磁感线上都标有方向,并且磁感线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3)特点:①磁体外部的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北出南入) ②磁感线是有方向的,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 ③磁感线的分布疏密可以反映磁场磁性的强弱,越密越强,反之越弱。 ④磁感线是空间立体分布,是一些闭合曲线,在空间不能断裂,任意两条磁感线不能相交。 3.地磁场 (1)概念: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叫做地磁场。(2)磁场的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磁场的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3)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的。 三、电生磁 1.电流的磁效应 (1)1820年,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的联系。(2)由甲、乙可知: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3)由甲、丙可知:通电导体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2.通电螺线管 (1)磁场跟条形的磁场是相似的。(2)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3.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四、电磁铁 1.电磁铁 定义:电磁铁是一个内部插有铁芯的螺线管。 2.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转换法):根据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的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3.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控制变量法):①电流大小;②有无铁芯;③线圈匝数的多少 结论(1):在电磁铁线圈匝数相同时,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结论(2):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有无铁芯有关,有铁芯的磁性越强。 结论(3):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相同时,电磁铁的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4.电磁铁的优点 (1)电磁铁磁性有无,可由电流的有无来控制。(2)电磁铁磁性强弱,可由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多少来控制。(3)电磁铁的磁性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5.电磁铁的应用: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电磁选矿机、电铃、电磁自动门等 五、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电磁继电器 (1)结构:电磁继电器是由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静触点、动触点)组成。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13 内能 13.1分子热运动 知识点1、物质的结构 (1)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得分子、原子构成的。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分子数量巨大,例如,体积为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 (2)分子间有间隙 知识点2、分子热运动 气体扩散实验液体扩散实验固体扩散实验 注意:将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硫酸铜溶液放在下面,密度小的空气和清水放在上面,目的是避免由于重力作用而对实验造成影响; (2)扩散现象 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③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形成的,并不是在宏观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分子的运动是分子自身具有的特性,与外界的作用无关。 拓展:从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速度可知,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不剧烈,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在气体和固体之间。 (3)分子的热运动 ①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②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注意:任何温度下,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仅是运动速度不同而已。不能错误的认为0℃以下的物质分子不会运动。 ③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 知识点3、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方法技巧:分子间作用力不直观,我们不能直接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它的特点与弹簧拉伸或压缩时表现出的力的特点相似,两者加以比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像这样的方法叫类比法。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的现象 ①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有:很多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在荷叶上,两滴水靠近时可自动合并为一滴水;固体很难被拉断;两块底面磨平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结合在一起等。 ②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现象有:物体不能被压缩到无限小,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③值得注意的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作用范围是很小的,只有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时才能产生,分子间的距离太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甚至为零。破镜难以重圆的原因。 ④不同物质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也不一样。 (4)物质三态的分子结构及宏观特征对比 (5)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①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②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③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易误易混警示 易误点:机械运动和分子的热运动 易误点辨析:在分析实际事例时,易把宏观微小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分子的热运动混为一谈。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与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是不同的。 (1)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可直接观察到,而分子的热运动是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直接用肉眼观察不到。 (2)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是自发产生的,并不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而机械运动则是在外力作用下的宏观物体的运动,在判断是机械运动还是分子的热运动时应特别注意区别用机械的方法(如搅拌),或因外力(重力、风力)使物体发生的宏观运动。如风的形成是空气的有规则的运动,属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而不是分子的运动;打扫室内卫生时,灰尘在空气中飞舞是宏观物体(灰尘)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 (3)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而机械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无关,但与所受外力有关。 13.2内能 知识点1、内能 (1)①分子动能: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同一切运动的物体一样,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②分子势能: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类似弹簧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因而分子具有势能叫做分子势能。 ③物体的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单位:焦耳(J),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中考物理易错知识点初中物理100个高频易错点总结------

中考物理易错知识点初中物理100个高频易错点总结 中考物理易错知识点初中物理100个高频易错点初中物理易错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易错知识点初中物理100个高频易错点总结。初中物理辅导名师对初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和初中物理实验进行总结,初中物理易错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电学: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可以测电源电压)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某些热敏电阻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应该是“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电阻的大小与电压、电流大小无关!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9.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10.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测电阻和测电功率都要搞定U、I两个量,所以电路图一般也一样) 11.串联电路中:电压U、电功W、电功率P、电热Q与电阻R 成正比; 并联电路中:电流I、电功W、电功率P、电热Q与电阻R成反

比 (简记为“串正并反”) 12.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3.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内能

初中物理总复习: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 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 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 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 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 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 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 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 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初中物理第1页共1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13内能 13.1分子热运动 知识点1、物质的结构 (1)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得分子、原子构成的。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分子数量巨大,例如,体积为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 (2)分子间有间隙 知识点2、分子热运动 (1)探究:物体的扩散实验 气体扩散实验液体扩散实验固体扩散实验无色的空气与红棕色的二氧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五年后将他们切开,发现它们 是避免由于重力作用而对实验造成影响; (2)扩散现象 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③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形成的,并不是在宏观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分子的运动是分子自身具有的特性,与外界的作用无关。 拓展:从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速度可知,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不剧烈,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在气体和固体之间。 (3)分子的热运动 ①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②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注意:任何温度下,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仅是运动速度不同而已。不能

错误的认为0℃以下的物质分子不会运动。 ③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 ④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与分子的热运动的比较。 (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类比法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关系 方法技巧:分子间作用力不直观,我们不能直接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它的特点与弹簧拉伸或压缩时表现出的力的特点相似,两者加以比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像这样的方法叫类比法。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的现象 ①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有:很多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在荷叶上,两滴水靠近时可自动合并为一滴水;固体很难被拉断;两块底面磨平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结合在一起等。 ②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现象有:物体不能被压缩到无限小,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③值得注意的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作用范围是很小的,只有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时才能产生,分子间的距离太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甚至为零。破镜难以重圆的原因。 ④不同物质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也不一样。 (4)物质三态的分子结构及宏观特征对比

2019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之比热容

2019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之比热容 比热容 比热容: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Q,温度升高或降低⊿t,则Q:m⊿t就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只与物质种类、状态即物态有关,与物质质量、升高或降低温度的多少、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均无关。 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冰和煤油除外),相同状态的同种物质比热容相同,即Q:m⊿t的值是恒定不变的,因此,比热容和密度一样,都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大,固体非金属的比热容一般比金属大。 比热容的大小:一是反映了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即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故比热容大的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强;二是反映了物质吸热或放热后温度改变的难易程度,比热容大的

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温度改变较小,故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改变较难。 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的应用: 1.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用水取暖或作冷却剂、散热剂。 2.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一定热量,升高或降低的温度较小调节气候。 沿海地区:白天,海陆风;夜晚,陆海风。 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 初春秧田:早晨多排水,夜晚多灌水。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或者说吸热或放热能力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即比热容c)、质量m、温度的变化量⊿t有关。

不计热量损失,存在热平衡方程:Q吸=Q放。公式适用于在同种状态下吸热或放热的计算。如果物质状态发生了改变,比热容就会发生变化,此时用上述公式就不能计算整个过程吸热或放热的多少。如0。C的水变成0。C的冰,这是凝固放热过程,温度不变,其放热不能用Q=cm⊿t计算,而另有专门的凝固放热计算方法,即一放多吸公式:Q放=Q吸1+Q吸2+Q吸3++Q吸n。如把烧红的铁放入容器里的水中,则有:Q铁放=Q水吸+Q容吸。 比热容典型题型解题方法:图像法;控制变量法;比例法。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4章-内能的利用》知识点汇总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内能的利用 内能的利用方式 利用内能来加热:实质是热传递。 利用内能来做功:实质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第二节:热机 1、热机: 定义: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2、内燃机: 内燃机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四冲程内燃机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2周,活塞上下往复2次,做功1次。 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而其它三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①汽油机工作过程:

②柴油机工作过程: 3、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 ①汽油机的气缸顶部是火花塞; 柴油机的气缸顶部是喷油嘴。 ②汽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 柴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空气。 ③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点燃式; 柴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压燃式。 ④柴油机比汽油及效率高,比较经济,但笨重。 ⑤汽油机和柴油机在运转之前都要靠外力辅助启动。 4、热值 燃料燃烧,使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 单位:固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J/kg)、气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立方米(J/m3)。 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无关。 公式:、 ①Q=qm m=Q q q= Q m Q——放出的热量——焦耳(J);q——热值——焦耳每千克(J/kg);m——燃料质量——千克(kg)。 ②Q=qV V=Q q q= Q V Q——放出的热量——焦耳(J);q——热值——焦耳每立方米(J/m3);V——燃料体积——立方米(m3)。 物理意义: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煤气的热值是3.9×107J/m3,它表示:1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